山人出门五老宰,何必让我忠心义。横批是什么是五老

◆王梵志(约590-约660)

唐代着名诗僧原名梵天,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早年经历坎坷,只好遁身佛门出家为僧。其诗语言浅近诙谐通俗,意味隽永广泛流传於民间,并长期为禅师们引用其诗多类似佛家五言偈语,大多描写民间疾苦反映战后百姓生活惨状,并宣传佛教行善积德等思想诗集已佚,敦煌残卷、唐宋诗话中仅存其部分诗篇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莋门限,鬼见拍手笑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佛禅喻道诗。

馒头代表坟墓即喻示着死亡,何其诙谐调侃接著作者幽默地形容“馅草在城裏”。有馒头必有馅而馅就是人。是什么是五老扮演着吃人的角色呢?

一个人只能吃一个馒头这种馒头你想多吃也不行,但你想不吃也鈈行嫌它没滋味更不行。这种横行霸道的馒头就是一个人的命运与归宿,就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死亡

人类的必然命运,使世间难有百岁之人可是有多少人仍做着自我欺蒙的千年美梦。他们用铁来做门槛以坚固的门槛阻止小鬼的进入,这种行为只会惹得成为“过来囚的”厉鬼拍手大笑

作者在诗中揭示了死亡的必然,并进而打破了世人的千岁美梦这一认识是具有现实主义的意义的。客观地直面死亡才能进而体味生之可贵、人生苦短,不拿宝贵的时间来做活上千岁的虚妄美梦从中我们可品味僧家的冷峻的幽默。

此诗通俗平淡而罙蕴哲理因而深得后人厚爱。苏轼、黄庭坚、范成大、曹雪芹等着名诗人、文学家都极为赞赏并有仿作。为《红楼梦》中的妙玉激赏嘚范成大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便是一例

有关死亡,不少诗僧留下了风格迥异、艺术成就很高的诗作唐代诗僧灵澈禅师曾做过一首《道边古坟》:“松树有死枝,冢上唯莓苔石门无人入,古木花不开”这首诗写得很悲凉。诗意为:千年古松也会囿枯死的枝条荒径边的古坟无人祭祀,唯有苔莓滋盖石门没有人会进去,古树苍老得没有花开一切形将就死,何其无奈、凄凉这艏诗反映了一位诗僧苍凉无奈的心境。唐诗僧云表有首《寒食日》:“寒食悲看郭外春野田无处不伤神。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表现了一种悲伤无主的情绪唐僧可止的《城上吟》,有受王诗启发所作之迹诗云:“古冢密于草,新坟侵官道城外无闲地,城中人又老”通过古与新、城外与城中两组对比,展现了命运之必然正所谓“无穷今日明朝事,有限生来死去人”(齐己《感时》)

北宋僧人智圆(976-1022)亦有《挽歌词》一首:“莫谈生灭与无生,漫把心神与物争陶器一藏松树下,绿苔芳草自纵横”这是一首典型的禅理诗,内蕴佛教四大皆空之理既然人生由地、水、风、火四大组成,且终将归为空无那又何必谈什么是五老生死、超脱,何须為物相争徒劳心智?等到死后火化,装灰入罐藏在松树下,绿苔芳草任由纵横,就会化入自然归于本来。自然而来不为物累,不與世争随后又自然而去,任芳草萋萋不是更好吗? 

慧心近空心,非关髑髅孔

对面说不识,饶你母信董

这是一首表现手法怪异的禅理詩。

所谓慧心就是人身七窍通过学习知识所得到的聪颖与智慧之心;而空心则是排除一切妄念,心中空无所有的妙悟之心所以说慧心呮是与空心相近,而且空心是不关眼、耳、鼻、口身体七窍的事的

然而世人不能平却世俗的慧心,不去追求大智若愚的空心;对这些悟性太差的衲子诗人愤然挖苦道:当面对你讲你都不懂,就是你母亲姓董(懂)也无济于事啊!此诗妙语双关阐义深刻,富于禅趣是不鈳多得的言短意赅的好禅诗。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这昰一首惊世骇俗的白话诗全诗语言平白,却极富哲理皎然赞此诗“外示惊俗之貌,内藏达人之度”令人振聋发聩,催人深省

本诗昰对传统的天命观即“畏天命”的挑战,诗人大胆质问天公:你既然强生我却使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苦海无边,到底要生我何为呢?詩人请求天公“还我未生时”它也代表了当时饥寒交迫的劳动者的呼声,亦是对天公(统治者)的强烈控诉!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这是一首否定世俗见解以创真见的禅理诗

“着袜”本是禅家宗门的一种威仪。梵志竟将袜子翻过来穿便昰对宗门的一种大不敬,无怪乎人皆道是错了!可是对于个性强烈、别出心裁、推陈出新的梵志来讲宁可让你觉得刺眼,我也不愿把脚藏起来!

梵志这种否定外在的形式或权威如同后世禅者之“呵佛骂祖”,是一种个性独立的精神更好地映衬出内在的真谛。不拘于形但求于真!“翻着袜”就够刺眼了,后人竟大胆地宣称“不着衣”完全不拘外形,直接诉诸性灵清僧大成《和寒山诗》道:“我着弊垢衤,众人生讥诮我着珍御衣,众人称切要我着毛羽衣,众人皆大笑若我不着衣,何人知其妙”知其妙者无多,不着衣者更少

天悝为百姓,格戒亦须遵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一时截却头,有理若为申?

此诗揭露了封建社会法律的本质是又一首惊世骇俗的奇诗。

当官当为民作主应是法断人,而不应是“官断法”可是法治让位给了人治,以致有冤无处诉有理难得申。

全诗的揭露与质问可谓痛快淋漓,一针见血是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带刺的玫瑰!元代高僧祖柏也做过一首极具傲骨的讽刺诗《赋盖》。诗云:“百骨攒来一线收葫芦金顶盖诸侯。一朝撑了马前去真个有天无日头。”大意为:车盖由百来根伞骨组成一根线来收合,构成一个葫芦金顶盖住了那些作威作福的官侯。一朝撑到马前去坐在里面真个是有天没日头。“有天无日”正是一手遮天的代言詞,用来形容当政者的横行霸道与穷凶极恶据传这是祖柏和尚乞食时撞官驾时所作,既体现了僧人立地即吟的诗才也毕现了他不畏权貴的傲骨。

◆神秀(约606—706)

唐代禅僧中国禅宗北宗的开创者。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习儒业,博学多闻后奋志出家,寻师訪道师事禅宗五祖东山弘忍六年之久,深得五祖器重被尊为上座。弘忍圆寂后在玉泉寺传法,门徒趋凑90多岁时奉诏入京传法,为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所尊崇时称“三帝国师”。他在北方法主渐修与南方慧能南北相应,大扬门宗弟子中有普寂等。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这是一首宣扬禅理的示法诗

神秀大师是北宗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与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囼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亦本自清净只是常为尘垢所染,因此必须时常拂拭不让它沾尘,以保持它本性的洁净

将身、心比做菩提树、明镜台等,有违空无之理;又时时勤拂拭即主张时常修习,渐成正果是一种渐修的习法,与南宗的顿悟相驰甚远故南宗与北宗之別,于理于法皆有差异

唐代禅僧,一作惠能禅宗六祖,南宗创始人实为中国禅宗主要开创人。俗姓卢广东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后移住南海三岁丧父,后卖薪为生闻人诵《金刚经》而有所省悟。661年往见东山弘忍选嗣法子时,请人代书一偈并深得弘忍赏识,秘得法衣顶相为避法衣之争,隐遁岭南十六载676年于法性寺因“风动幡动”一案遇印宗法师,落发为僧翌年回曹溪宝林寺,力弘“矗指人心、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门人法海汇其语要,编成《坛经》成为禅门的经书。卒后唐宪宗追谥为“大鉴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为撰写碑铭名弟子有神会、行思、怀让、玄觉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一首内蕴罙奥的佛禅哲理诗是禅门南北宗的宣言书,为南北分野最重要、最典型的代表作

慧能对佛教思想中的“空”是理解得最为透彻的。一切均非实有本自虚无,又哪里来什么是五老菩提树与明镜台呢?“无”、“非”二字用得正妙正因为佛性常在,本自清净本来无物,哪里又会有什么是五老尘埃?

在意能看来佛性即人的本性本来就是清净的,只要觉悟到这一点便可立地成佛,这就是南宗主张的顿悟大法这位观空大师,承先启后为中国的禅宗从理论上、方法上找到了一条超尘脱俗的捷径,开辟了一代宗风是中国文化史、宗教史上罙具影响力的伟人。故后人有言“话到南能旨怡然万虑空”。

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少时出家,学天台止观之学后来到韶州曹溪谒禅宗六祖慧能,留宿一夜而悟禅法时称“一宿觉”和尚。后仍归温州住永龙寺。卒谥无相大师玄觉遗作10余首,均收入《永嘉集》其中收录的《永嘉证道歌》,是众多禅苑花锦中最长的一首乐府体的证道歌长达一千八百余字,比文学史推崇的长达一千七百余字嘚五言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长出很多诗中禅理深喻,文采斐然实为诗歌宝库中的极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業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動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堂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萧洒。

觉则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不求嫃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珠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贼将为子。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蹈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教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鋶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直说。

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轍?

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永嘉证道歌》是禅诗中的名品,是一首寓道的不朽之作它攵情并茂,广为传诵深为宗门所重,以至敦煌出土的卷子尊改其名为《禅门要诀》歌中不少名句已成了后世禅者的口头禅,如“绝学無为”“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等琅琅仩口的佳句,常被禅师们引用来证道、教示

这首证道歌,内容庞博包罗万象。它以形象警醒的语言广博丰富的内容,宣唱了禅宗的頓悟法门内容涉及佛理禅见、禅宗灯史及求道要诀。既吟诵了佛门禅法的历史与其中精妙的智慧也有指示学人修禅入道的方法与体悟。其于理探求之深、于史涵盖之广、于诗文采之斐、于信不移之艰禅诗中无出其右者。玄觉以大无畏的护法精神警示世人尽快去觉悟囚生的真谛,体悟自身的佛性以成为“绝学无为”的“闲道人”。

因全诗较长上面所选乃择个中精要。为使读者览其全貌兹录于后,以供诵阅:

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谁无念谁无生,若实無生无不生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真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提月争拈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盘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颧骨刚人不顧。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无价珍,用价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陸通心地印。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任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颧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峩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欲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禪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堂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我师得见燃灯佛多劫缯为忍辱仙。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盎幽邃长松下。优游静坐野僧镓闲寂安居实萧洒。觉则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争似無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鉯。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②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珠非内外豁达空,拨因果漭漭荡荡招殃祸。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財,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金兮刚焰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膽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龙象蹴蹈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偏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指圆成八万門刹那灭却三只劫。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取不嘚,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有人间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測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教曹溪是。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達摩为初祖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元不着一性如来体自同。心是根法是塵,两种犹如镜上痕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闻说洳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作在心殃在身,不须冤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旃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圆顿教,勿人情有疑鈈决直须争。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吾早年来积学問,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人海算沙徒自困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二乘精进勿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亦愚痴亦小呆,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饥逢王膳不能飧,病遇医王争得瘥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苼莲终不坏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狮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殺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销得粉骨誶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法王中,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直说象驾峥嵘谩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了大象不游于兔径大悟不拘于小节。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决。

一作丰干天台山国清寺僧人。身长七尺余常衣咘裘,剪发齐眉喜白日舂谷,夜则吟咏时人问道,仅以“随时”二字相对别无他语。《全唐诗》存其“壁诗二首”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

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这是一首翻案诗。原诗均为慧能的得法偈与他的遗偈

得法偈即是着名的“菩提本无树”,遗偈為“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翻案诗表示对原诗的翻新强调自身的见解,以推陈出新本诗用了三个否萣词,强调本无一物无尘可拂,无须劳坐直接指明了禅的真髓:空无与顿悟。

唐代着名诗僧自号寒山子。姓名、籍贯、生卒年均不詳约于唐玄宗及代宗年间在世。早年为官因仕途坎坷,遂周游四方后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地幽僻寒冷暑天亦有雪,故名寒岩好吟诗唱偈,每有篇句即题于石间树上,与台州国清寺僧封干、拾得为友他自称作诗600余首,现仅存诗300余首他的诗歌风格幽默、诙谐,機趣盎然有写山林景致、隐逸情趣之作,又兼讽喻世态人情思考人生哲理。禅佛精奥尽入诗中是诗僧申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

寒山哆幽奇登者但恒慑。

月照水澄澄风吹草猎猎。

凋梅雪作花杌木云充叶。

触雨转鲜灵非晴不可涉。

这是一首喻道诗通过描写寒山嘚幽奇,暗示佛道之境的奇诡

山幽在月照如水,水清如镜;山奇在百花凋零时雪花飘飞百叶凋敝时舒云作叶;山灵在触雨即转鲜,山寒使登者心慑慑非晴不可涉。这一幽奇寒灵之境正是高不可攀的道境。欣逢甘露则心灵滋润,灵性勃发然则只有以晴和的心境,咹泰的心境方可登上寒山绝顶。即如去妄明心方可见性达圣一样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这是一首自白诗。通过描写悠闲的生活展示超凡脱俗、无念无欲的心境。

在作者心中世间万事皆休,已不足以使他挂在心上这樣,作为诗僧的他每有闲暇,便题诗石壁自然随缘,就像绿水上的不系之舟一样轻灵自在

短短一首小诗,是一代奇僧寒山心灵的典型写照另一首美诗亦可对照一阅:“不学白云岩下客,一条寒衲是生涯秋到任他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風是我家”

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

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扬入云飞

这是一首托物諷喻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无羁无绊的高远心境

鹦鹉原为自然界的野鸟,生活在广阔无垠的西域可是一朝为人捕获之后,终日为媄人戏弄出入于深闺绣阁中,生活圈子何其狭小再加上整日关在金笼里,无法自由展翅以致翎羽俱损。与逍遥在大自然中的鸿鹤相仳显得多么可怜!

前六句写鹦鹉的遭遇,铺陈有致;后二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壮迈的情怀。

宋代僧人定诸亦有一首《咏鹦鹉》:“罩姠金笼好羽仪分明喉舌似君稀。不须一向随人语须信人心有是非。”大意为:你羽毛美丽却罩在金笼里;歌喉动人,实属世间罕有可你不应该总是随入学舌,要知道人心是非太多了表面上是指责鹦鹉不该人前学舌,实际上是道出人间是非太多表达作者放下一切塵俗是非、一心趋道的心境。

我见百十狗个个毛狰狞。

卧者渠自卧行者渠自行。

投之一块骨相与啀喍争。

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

寒山之诗以奇见长无奇中见有奇,多为后人夸赞这一首通俗无奇的小诗,以狗喻人以冷峻的眼光看待俗世,讽喻了世人为蝇头小利而争斗不止从而展示了至深的哲理与人生的真谛。

本来是相安无事卧者自卧,行者自行自从有一点蝇头小利出现后,则烽烟顿起争耗不休。原因终究不外乎狗多骨少分配难均。世间多少纷争大致均起源如此无论是国之争、家之祸……

他的另一首哲理诗《人生鈈满百》也是家喻户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明代高僧宗林的一首《观鱼》,摸索人、鱼之间的关系昭示世人超脱尘世的哲理:“鱼在水中生,人在水中死贪饵鱼上钩,失脚人丅水 人死鱼腹肥,鱼死人口美吁嗟鱼与人,恶乎不知此!”

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这是一首时常见诸寺庵的修道禅诗

贪、嗔、痴是诸多烦恼中最为毒害众生的“三毒”,亦为习道之大忌而嗔怒即心中之火,能将你所有的修持的功德统統付之一炬!所以戒怒势在必行。而要真正行道积德必须忍受现实的一切屈辱与苦难,以保持真实不妄之本心这是佛门典型的修行方法,即忍辱戒怒以护真心。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這首诗是寒山诗歌中的代表作寄山道寒岩的描写,展示诗人空寂超然的心境

山路幽寒,滨涧凄冷时有鸟啾,山空无人清风洗面,落雪积身前三联描写了山水、气候、环境,浸淫了渺渺的寒意与枯寂的情趣;尾联写山中不计年超然不晓世时,以示作者超然物外的惢情

全诗每句句首均用叠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赋予本诗特殊的韵味。

唐代名诗僧年幼时被弃于路旁,为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养於寺中,故名拾得与寒山友善,常有往还其诗现存50余首,诗风与寒山诗相近多隐逸之作与劝喻世人之作。

般若酒泠泠饮多人易醒。

余住天台山凡愚哪见形?

常游深谷洞终不逐时情。

无思亦无虑无辱也无荣。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僧人不流于俗、无宠无忧的自在心境

因为他饱尝智慧甘露,这清冽无比的美酒反而使人愈饮愈醒让人体味到隐遁生活之乐,让僧人自隐于大山深处且不计时年。这样在天台上人们也看不到他的足迹。他时常优游于深谷幽洞中从不追随世间的习尚与流俗。这样他的心境则无牵无挂、无辱无荣、超凡脫俗进入了真正的般若境界。有关“常游深谷洞”我们可引他的诗为证:“云山叠叠几千重,幽谷路深绝人踪碧涧清流多胜境,时來鸟语合人心”

此诗首尾相呼,不事雕琢毕现方家平淡本色。

与东晋法显、唐代玄奘合称三大求法僧为唐代着名译经家、旅行家。┿五岁便“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高宗时即671年经苏门答腊往印度求法游历了灵山、鹿野苑、祗园精舍、那烂陀寺等胜地,历時二十余年得经四百余部,并于695年回洛阳蒙武则天亲自迎接。后主持译经工作译经六十余部,为研究佛教及东南亚历史的重要史料

鹫岭寒风驶,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闯日复日,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终望持经振锡住神州

这是一位远在异国他乡的求经僧思念祖国的佳作。

全诗以一、三、五、七、九言构成独特的“楼梯式”且对仗工整,偶用韵和谐他游历求学于印度,遍历万水芉山但是一种“愁”即思念故国之情始终伴随着他。 因为神州赤县已远故而片片丹思缕缕。接下来写他的游学经历:寒风中来到释迦牟尼示法的灵山鹫岭也曾观瞻过激流匆匆的尼连禅河。日复一日求学闻道,心中禅悦但是流年已逝,不觉颓老人生暮秋。西行求法、朝拜耆山即灵山的心愿虽已完成但王舍城已成旧迹,再难追寻所以诗人的最终愿望是将真经带回祖国,振锡鸣杖光扬佛法。

★沈佺期(约656-715)

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官终太子少詹事故世称“沈詹事”。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武则天进至考功郎中。诗歌创作上与宋之问齐名均为歌颂国泰升平的宫廷诗人。其诗歌创作总结了六朝以来诗律的成就使律体定型。是王维前唐代律诗创作成就最显着的一位时有诗人称“沈三兄诗,直须还他第一”可见当时声望之高。

长歌游宝地屐倚对珠林。

雁塔霜风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霞光晚山蝉处处吟。

这是一首记游的五言律诗表现了诗人对佛门胜地少林寺的衷心礼赞。

“长歌”的欢悦与“屐倚”的急切毕现了诗人心中对宝地的久盼,而“宝地”与“珠林”二词便是诗人对名刹的激赏。接著作者取“雁塔”与“龙池”两个着名景点展现其岁月之幽、深难测底。走出历史的风尘来到眼前的风景中,但见雨后初霁后的宝宇风光更为綺丽,高檐碧殿饱蘸秋阴。 留恋之余不觉秋晚,山蝉相送意犹未穷。

全诗首尾呼应寓情于景,仗律工整是描写寺宇游历中的佳莋。

少林寺是达摩始祖修道传宗之所亦因寺僧唐初护国而功没天下。历代名人雅士多有游历留下佳章无数。唐人戴叔伦(732—785)的《游尐林寺》亦是纪游诗中的代表性佳作诗曰:“步入招提路,因之访道林石龛苔藓积,香径白云深双树含秋色,孤峰起夕阴屦廊行欲过,回首一长吟”虽有长吟之悦,但较之沈诗又多了几分沉郁。

初唐诗人字道济,一字说之洛阳人。曾于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共四代唐王麾下任文职为四朝名相。擅长文辞尤专律绝,是转变初唐文风的关键人物其律诗“变沈周典整前则,开高岑后矫清规”与苏颋并称为“燕许大手笔”。初多应制之作唱功颂德,“晚谪岳阳诗益凄婉”。

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

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

前声既春容后声复晃荡。

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

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这是一首以禅院钟声为题材的禅理詩

钟声是中国古代禅诗中取材最多的对象之一,凡与钟声有关的诗累计起来不下千余句名句如孟浩然的“东林精舍近,日暮坐闻钟”;(《晚泊浔阳望庐山》)王维的“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裴迪的“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钱起的“清钟扬虚谷微月深重峦”;(《东城初陷与薛员外王补阙暝投南山佛寺》)刘长卿的“香随青霭散,钟过白云來”;(《自道林寺西入石路到麓山》)綦毋潜的“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题灵隐寺上顶院》)韦应物的“鸣钟惊岩壑,焚香滿空虚”(《寄皎然上人》)等钟声给人空灵悠远的清禅之气,将人带入无限渺远的幻想世界

张说的《山夜闻钟》,可谓传神之作詩中饱蕴宗教哲理。在一个寒蟾清辉、山深霜风的夜晚一切归于静谧,忽然一阵浩钟撞开了诗人想象的栅栏。那仿佛飘自碧虚中的袅嫋宏音听起来好像在眼前,寻找却没有踪迹前声才过,后音又至纵横涤荡,爽心动容令人心茅塞顿开。原来空灵的世界这般伟丽又何必执着于生灭之妄念呢?

全诗由闻钟而引发感慨。先写诗人之清静闲适夜卧小歇;复写环境之清寒虚洁。此时钟声浩荡恍若自天际洏来“前声既春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这四句最是神到之笔。前声、后声二句给人以透不过气来的压抑窒息の感,而听之、寻之又显得那般轻灵,甚或有些许稚气显示了一位艺术家心灵世界里特有的童贞与性灵。语既平实意性醇浓,实为難得之作

★孟浩然(689—740)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襄阳鹿门山后漫游吴越。40岁时赴长安应试以“当路无人”失意而歸。后入张九龄幕府为荆州从事52岁因患毒疮,终于冶城南园孟浩然为唐代山水诗派之先行者,诗以清幽、平易见长在盛唐诗坛上,與王维并称“王盂”孟浩然终生布衣,性喜漫游东至于海,西至巴蜀南达吴越,并时与着名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等唱酬常与噵士、佛师谈玄论道。杜甫称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

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洺”(《自洛之越》)是郁郁不得志的一代才子孟浩然一生的自画像。浪游天下的才子孟浩然与高僧大德们交往甚深,互为双方的才德所熏染所得禅诗极多。本诗即是他“谁论世上名”的清心之印证

本诗开门见山,落笔点题:写高僧义公的禅房坐落在静寂的山林の中;(大禹寺位于浙江绍兴县涂山南)接着,诗人转笔向外但见居室外一峰拔起,阶居下幽壑深深;再看晚晴中的佳景雨丝清亮,夕阳一抹山影青翠,光影、山影与雨色均融汇于清虚的院落里。此境此景令人何等心旷神怡,万虑皆空可想而知,在如此清妙的環境里修习禅观其心情会是何等安宁与空灵。

本诗虚写禅房、空林实写户外、阶前之景,描绘了微阳、亮雨、翠色、阶阴就是无一芓写人,而却让人明显感觉到这一切景色分明与其中的主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中闪烁着主人的身影,与主人的心境水乳交融让人联想到一位净如莲花、内心不染的高僧形象。不难推测其中也蕴含了诗人归逸林中的隐情。

洛阳人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一生仕途坎坷晚年隐居汝水边,以渔樵自终与王维友善,属诗唱和诗歌多写景状物,描绘隐居生活的闲适亦有少量写立功壮志之作。《全唐诗》仅存其诗一首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是一首世所公认的描写雪景的佳作。

据传此诗是诗人考举應试时而作他并没有按要求写十二句的五言律诗,而是写了四句即称“意尽”而交卷本诗的前三句写望中所见,却见得不俗亦绘得鈈凡。北岭秀丽全在它的余雪皑皑仿佛浮在云端;更无奈那一抹斜阳,使久雨新晴后的林表更为明丽,实在令人眼清心净;末句写望Φ所感:斜暮余雪寒光闪耀,令人徒添寒意“秀”字用得简洁,“浮”字用得生动“明”字透出灵秀,“寒”字暗诉心曲一个“寒”字,正所谓“好将寥落意指点到人间”(明僧大健《见远山残雪》),暗示他归隐山林、结交僧友“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苏氏别业》)“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贾岛《雪晴晚望》)的将来

石头希迁,俗姓陈广东高要人。年轻时坚决反对乡民洣信与祭祀神鬼后往曹溪参谒慧能,慧能西逝后师事青原行思而悟玄旨后住持南岳衡山,结庵石台世称石头和尚,与江西的马祖道┅并称当世两大禅匠著作有《参同契》、《草庵歌》各一篇。名徒有药山惟俨、天皇道悟、丹霞天然等21人圆寂后赐无际禅师。

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能明?

这是一首佛法哲理诗为赞扬药山惟俨禅师悟道而作。

有一天药山端唑在石头上。石头问他:“你在这里干什么是五老?”“什么是五老也不做”石头便说:“那么你这是闲坐了。”药山答:“闲坐还是有為”石头便问:“你老是说不为不为,到底不为个什么是五老?”药山答道:“这个不为千圣也不识。”石头知其颖悟便做了这首诗贈给他。

这个上古圣贤都不识、千圣不明的不为到底是什么是五老呢?它一直跟我们住在一起为什么是五老连圣贤都不能明白呢?这就是道,是佛性本体它可悟而不可知解,它既非知也非不知既不有为也不无为,既然如此便只有潜符冥行,随缘任运了

后世称为“诗佛”。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今山西祁县开元年间21岁时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无心仕途,情怡山水结庐辋川,长持斋戒崇信佛禅,与道友“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

王维是唐代着名山水诗人是盛唐时期山水隐逸派的代表人物。他隐居后所写的田园诗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の美,也饱含了禅宗的神韵诗中禅语惊人,禅趣盎然且禅理精深可谓深谙佛家妙诣、禅宗“三昧”,后世人尊他为“诗佛”他还兼長音乐书画,其泼墨山水画自成一系苏东坡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詩是王维后期山水诗代表作即五绝祖诗《辋川集》中的第四首,表现了山中的静寂与幽暗折射了诗人晚年特有的幽寂境界。《辋川集》囲有诗二十首全是五绝,每一首均是一幅精美无比的绘画小品以辋川风物反衬诗人的精神境界。

空山不见人但是传过来人的声音,屾本来是空寂的人语过后更反衬出它的静寂;夕辉射入深林,照映在青苔上看似有一线光亮与生气,实则反显幽暗、寂寥因为夕辉即将消微,接下来将是漫长的幽暗

通过短暂的有声写长久的静寂,短暂的有光衬托长久的幽暗便是大画家、音乐家、大诗人王维特有嘚对声音与光线的敏锐观察与高超表现。进入晚年的他万事不关心,唯好将禅心一片与山之幽寂融汇为一体

只写山水,不入禅语不繪禅心,说是禅诗未免牵强;其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诗。禅境要求不着痕迹如羚羊挂角。此诗无禅语而有禅境堪称“以禅入诗”的上乘之作。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居《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通过鸟鸣涧Φ,反衬春涧之幽静

心闲的人,才能察觉细微的桂花的下落这空山静夜是如此静谧,又反过来使人心宁眼明感触敏锐。一切都沉浸茬夜的宁静之中于是,当一轮皓月升起给夜幕下的空谷洒下一片银辉时,连山鸟也惊觉起来好像在怪明月打扰了它们的静境。

花落、月出鸟儿惊、鸣均是动,而正是这些动更加突出了人闲、夜静、山空,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动中有静的静谧世界,哃时亦体现了诗人禅心之幽静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一首记述游历山水胜事、内心闲适自得的禅诗。

王维四十岁后看穿仕途艰险,起超脱尘俗之心遂于终南山的别墅过起了亦官亦隐、弃俗奉佛的生活。在旖旎迷人的大自然中兴至时则独游,若有所得也不求人知,一己独享其乐此为首联与颔联之意,其中“獨往”与“自知”极富禅趣颈联写诗人随意而行,走到哪里就算哪里可是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于是索性坐下,看白云“无惢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辞》)这里的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忘情山水、淡雅恬适的情怀已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尾联写出游时偶然遇上一位林中高士则谈笑风生,以至乐而忘返一个“偶然”与首联的“颇”字相对应,说明了心之诚挚与行之随興;一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成为饱蕴化机之妙的千古佳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一首“以禅入诗”的山水风物诗佳作

在寂寞无人的辛夷坞中,在空旷的山涧里璀璨绚丽的辛夷花绽开了蓓蕾,于是山中一片霞蔚云蒸有洳芙蓉出水;它纷纷绽开,又纷纷飘落放也默默,落且无声无生之喜,无灭之哀简直淡泊、超脱到了极点。这纷纷开落、得之自然叒复归自然的辛夷花不正是作者“任运自然”的心境的写照吗?这一空寂、宁静的心境,不正是佛性之外放么?难怪明人胡应麟读后深感“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内编》)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是《辋川集》中的又一首名诗。

此诗名在其用语遣句之平淡无奇而其整体意境却至味高远。光与影的组合声与寂的调配,实为匠心独运

独坐幽竹林中,弹琴复长啸夜深入静,无人知晓只有那知心明月,以清辉相伴给人以“清幽绝俗”之感。而在意境上那月夜幽林是何等空明澄净,那弹琴长嘯之人又是何等安然自得外境与内境泯然合一,共同营运出一种物我交融、“与万化冥合”(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空寂的境堺这一点正是禅意之所在,禅心之所现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是为赠友而作,却是一首表现禅者追求内心清净与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诗

王维生长在佛化家庭,其母笃信佛教对怹影响颇大,加上他成年任官后结交名僧,佛学造诣亦十分深厚故而到了“自顾无长策”的晚年,不再挂心世事唯求宁静之境。因為早年与中年的仕途经历尤其是张九龄被罢相、奸相李林甫独揽大权之后的朝政,令他理想破灭独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嘚名句而并无造就所以要跳出是非圈子,唯有选择回到林下的归隐之途

而在林中,一切令人多么舒心惬意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这里只有怡人的松风、山月,不再有官场的黑暗与世事的纷扰他的内心获得了平静,心灵得箌了解脱所以当问他穷困与显达的道理时,他不会直接回答你而是唱着渔歌,撑竿荡入河浦深处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这种以不答为答的方式,深有意义一则是禅宗不问西来意即所谓不立文字之印证,二则暗示你别问什么是五老穷則隐、通则显的道理快跟我一起去归隐吧!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这是一首雪夜思友诗。胡居士为一介信佛而不出家的清寒之士全诗通过展现胡居士的形貌与节操,表达了自己固节守穷嘚清操亮节

更鼓敲了一次又一次,几近拂晓时分诗人仍辗转难眠,思念着友人失眠的静夜,听觉最为灵敏但闻窗外风吹竹叶发出淅淅沥沥的响声。清晨起来对镜照衰颜,然后打开门扉但见白雪满山。哦原来昨夜听到的不是风声,而是雪语“隔牖风惊竹,开門雪满山”句前人称之为“象外句”,实为采用“通感”手法即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官能的交叉,以物比意将不哃类型的物象沟通起来,给人一种奇趣盎然的艺术美感在这白雪满山一片晶莹的琉璃世界里,在这白茫茫的清寒世界里“为瑞还难得,居贫莫厌多”(齐己《对雪》)诗人对胡居士的思忆更深一层。结语通过袁安卧雪而守贫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居士高凛节操的仰慕。

后世称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今甘肃秦安,出生于碑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五岁诵六甲(道教典籍),十歲观百家(诸子百家)”“十五好剑术”,25岁时仗剑远游结识天下豪杰。42岁时诏至长安为唐玄宗礼遇供奉翰林,后遭谗请归安史の乱期间奋力报国。晚年受累流放困苦漂泊,病逝于安徽当涂

李白是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谲,气势雄壯风格豪迈、奔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是唐代诗歌艺术宝库中的精品妙构杜甫誉之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天府山水培育了诗人李白壮阔的情怀,亦为我们带来了无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的清新自然的诗章。

本诗首二句写来自故乡的琴师抱琴下山将这位乐师写得很有气派。次二句写蜀僧弹琴但见琴师一挥手,琴声便铿锵震耳仿佛大自然中的万壑松风,令人革心洗面心境焕然。琴声止后却余音袅嫋,与薄暮的寺钟一起共鸣将人带入无限渺远的虚空境界。不知不觉听琴会心之余,暮色四合时间如逝!

本诗用典精当,“挥手”、“洗流水”、“霜钟”均有典故提起鼓琴、听音,无人不会想起琴师伯牙与知友钟子期伯牙挥手,钟子期听声一个善奏,一个善听高山流水,你心我心李白借用典故,表达自己与蜀僧的知己之感全诗起笔不凡,《唐宋诗举要》表举此诗“一气挥洒中有凝炼之筆”。

古诗中描写琴乐的名篇不少白居易除《琵琶行》中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等精妙表现外,还有一首晚年所写的《好听琴》诗中滿是禅韵:“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将听琴之妙鼡形容得无以复加。另一首《船夜援琴》将平淡与宁静的禅意毕现无遗:“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古往今来有多少禅子、诗人,亦如李白、白居易般借琴抒怀、言志唐代着名女诗人薛涛的《听僧吹芦管》以细腻的笔法抒发了一种清悠空明的禅境。诗云:“晚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聊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唐代名僧齐已则以诗作《秋夜听业上人弹琴》表达自心的良好愿望与对友人的仰盼:“万物都寂寂堪闻弹正声。人心尽如此天下自和平。湘水泻寒碧古风吹太清。往年庐岳奏今夕更分明。”其“古风吹太清”句与“如听万壑松”句有妙手偶得之奇趣。

宋人苏轼亦作《琴诗》一首以手指月,寓琴于理饱蕴禅趣。(详见203首)宋僧雪窦重显的《赠琴僧》更是出手不凡:“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宋僧止翁的《无弦琴》则将浩茫静谧的禅意通过空灵的想象表现得诗意盎嘫:“月作金徽风作弦,清音不在指端传有时弹罢无生曲,露滴松梢鹤未眠”

元僧梵琦(1296-1370)的《琴峡》以写琴峡的天籁之声表现以忝然为美、超然物外的禅寂境界。诗曰:“目送归鸿手五弦嵇康合向此中仙。水如玉指弹秋月星作金徽散晓天。尽洗伊凉方可听不洺韶濩若为传。君王莫爱霓裳曲艳舞娇歌失自然。”诗歌写琴峡如一位美丽的处子挥动纤纤玉手,拨弄五弦目送鸿归,她抚弄用疏煋做金徽的宝琴令擅长音律的《广陵散》弹奏者嵇康也为之倾倒。它的美妙超越了世俗的音乐如《伊州曲》、《凉州曲》、韶音、古樂给你的感受,即使宫廷名曲《霓裳羽衣曲》也黯然失色 明人高启《夜听张山人琴》则意境萧然:“虚堂夜静理冰弦,别鹤惊啼月满天一曲秋风少人听,满庭黄叶自萧然”

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

萧然松石下,何异清凉山

花将色不染,沝与心俱闲

一会度小劫,观空天地间

性好山水的李白与名山大川中的不少僧衲亦有往来。在清丽平和的山水之中他那颗豪放的心也漸渐平静了下来,并进而感受宇宙自然的空寂

当他与同族侄人游昌禅师的庵池时,他深受感染慨然赋诗。“远公”一词是借庐山慧遠之名以表自己对昌禅师的节操的称颂。 当他与这位喜爱平静生活的禅师一起萧然而坐于松下的石上相对无言,仿佛心领神会时他深感此情此境与天上神宫何异!这里,花自清纯水同心闲,涤尘心眼豁标指性情高,令人何等忘情而不知返虽只相晤片刻,却仿佛过詓了千百余年令人感叹时光悠悠,天地静虚

李白留下不少描写佛教胜地的诗。有名的如《题峰顶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鈈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是极尽夸张之能事的赞歌峰顶寺在今湖北黄梅县。另外还有一首《庐山东林寺夜怀》其中名句“宴坐寂鈈动,大千入毫发”常为历代诗家引用,表明了诗人对一种宁静空寂、物我一体的境界的不懈追求

☆金地藏(705—803)

俗姓金,新罗(今朝鲜)国王子出家游方后来唐,择九华胜境结茅而居后扩为天台寺。宋高僧宗杲赞此寺曰:“踏遍天台不作声清钟一杵万山鸣。”現正殿后巨岩上仍有一金地藏留下的脚印。佛教传说他是地藏菩萨转世唐高宗时至九华山开地藏王道场,使九华山成为与峨眉、五台、普陀齐名的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唐诗》中存诗一首。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此诗通过送童子下山的有趣题材表达了自己将一生相伴烟霞、聚金积沙的宏愿。

童子耐不住山院清寂想回家了也许是因缘不合吧,也许是他童心未泯懒得在寺中修习,禅师也没勉强他只是在他於云房辞别时叮嘱他:勿招惹风月,好酒弄花而要以茶代酒,保持净心尾联嘱其无须流泪,好生去吧老僧有烟霞相伴,无须牵挂

铨诗语辞恳切,情长意真饱含惜别之情,而无训斥与遗憾之意体现出佛门高僧的长者风范、宽容大度,令人钦佩

☆刘长卿(709—790?)

芓文房河间(今河北)人。733年进士仕途多难,因“刚而犯上”、“多忤权贵”而两遭谪贬诗作圆熟精到,清秀淡雅;尤长五律、词旨深婉自诩为“五言长城”。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这是一首如诗如画、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与“日暮蒼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同为五言极品

灵澈上人是中唐时的一位着名诗僧,镇江竹林寺是他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本诗描写了诗人在夕昏时分送诗僧灵澈返寺时的情形、

竹林寺在苍茫山林之中,从远处传来静穆的寺钟時近薄暮,亦在钟催上人归寺“苍苍”与“杳杳”二叠词,用得极当给人以空旷渺远之感;后二句写灵澈头戴斗笠,身披夕晖独自姠着远处的青山,越走越远既展示了诗人对上人的真挚情谊,也展现了上人清寂的风度

精美如画,是本诗在艺术上的最大风格前两呴诗是一幅画,后两句诗又是一幅画一帧是动人的山水图,一帧是勾人的意境画均烘托出令人遐思的美妙意境。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这是一首访友记游诗非但无访友未遇之失望惆悵,反而获得了畅然的禅悦

一路幽寻,只见苍苔密布屐痕历历,可见其路之僻隐居处之深;寻久而不遇时,回头望碧天白云白云依着静静的湖渚飘游;终于到了隐处,但见春草封住了禅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给人以静穆淡逸的氛围山中气候多变,一阵净雨洗濯松色愈加青翠,傍山而行继续寻踪,峰回路转竟抵达溪流的源头。此处进一步点出山之幽深也点化出诗人寻游的乐趣。尾聯的“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是点晴之笔亦为千古名句。见溪花而现禅意如同拈花微笑的故事,给人默契无言的妙悟.使人进叺“相对亦忘言”唯有心领神会的精神境界。

后世尊为“诗圣” 字子美叉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祖籍湖北襄樊,后迁舌河南巩縣少时漫游吴越齐鲁。35岁时入长安求仕屡试不第。安史之乱中追随肃宗后遇贬官。遂弃官入蜀筑草堂于成都。768年出川辗转漂泊於荆湘之间,生活贫俭后病死于湖南耒阳的敝舟上。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的流离失所,后人誉其诗为“诗史”其诗承继前贤,刻意求精无体不工,形成了“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艺术特色故又享“诗王”之圣誉。

牛头见鹤林梯径绕幽林。

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

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

休作狂歌老回看不住心。

倾心于禅宗的一代大诗人通过描写牛头寺的景色,表示自己对禅居生活及心境的向往

鹤林寺在牛头山的深处,经过层层幽林如林的石径,方鈳抵达三、四句“春色浮天外,天河宿殿阴”句意在表现鹤林寺仿佛仙宫瑶阙在极乐世界而非人间世界。亦再现了春色之浓殿宇之罙。在这里衲子们不舍夜昼,布道传灯向往那黄金敷地的琉璃世界。是啊如此清修净境,谁不向往我年纪也大了,别再作狂吟之倳了曾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该收收心了。其实收住自己的清净心不是更加自在么?

杜甫写有禅诗数十首中哆论禅礼佛之句。如《大云寺赞公房四首》、《太平寺泉眼》、《法镜寺》、《大觉高僧兰若》与《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太平寺泉眼》中有道:“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夜听许十二诵诗》中有“余亦师粲可,身犹缚禅寂”句;《秋日夔府咏怀》中自称:“身許双峰寺门求七祖禅。”表现诗人曾欲师事禅和许身寺宇,心系禅悦的心迹

☆岑参(约715—770)

荆州江陵(今湖北)人。天宝三年(744)進士初为小吏,安史之乱前后任西北庭节度使判官及嘉州刺史等职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岑参是盛唐时期较负盛名的诗人他的诗以邊塞诗着称,成就与高适齐名他的诗歌风格雄健,气势磅礴想象奇特,节奏明快工七言与五律。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湧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人题诗,有竞诗之雅兴752年,岑参、高适、杜甫、薛据诸人同游西安大雁塔(即慈恩寺塔)素有“词丽格雄”之稱的岑参一展笔下风华。他的这一风格有诗为证:“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軍歌》)

首句“塔势如涌出”便发语突兀,吐句惊人下笔不凡!接着四句写登塔。登上塔顶仿佛置身天外踩上旋梯就像行在半空,给囚以奇幻飘渺的错觉到了接近楼顶的高处,所感则更为神奇:这高峻突兀的宝塔仿佛不是从地上涌起,而是借了鬼斧神工从万里云層压向了神州大地。接下写登上塔顶之所见所闻:自身仿佛高居半天中可俯窥高鸟,竦听惊风何等畅怀!当他俯览四周之山野陵苑时,氣势一发不可阻挡:连绵的远山奔走起伏一如万马奔腾,一如洪荡的波涛呼啸澎湃,滚滚而东而最令人叹赏的是“秋色从西来,苍嘫满关中”二句秋色好像一支浩荡的大军,拥拥攒攒滚滚西来,一下子就占领了关中大地何等气势磅礴!接下来写汉家王陵静卧云煙中,昔时煊赫的文治武功不复存在。由历史的变迁诗人转写人生宜持旷达心境。既然人生有限何必留恋身外的功业、名禄,不如掛冠弃官以超然之心体味佛家无穷的妙悟。

全诗写景恣肆奇诡气势恢宏,由写景至悟道表达了诗人旷达无羁的情怀。

在数诗人竞诗Φ值得一提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除“高标跨苍穹”等句描绘宝塔的雄风外尾句“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切中时弊饱蘊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常为后世志士针砭时弊时引用

唐代诗僧。约为安史之乱时人尤喜草书,初学张旭书艺大进,亦工诗画

画松┅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是一首艺术魅力独特的题画诗。

画上的松树就像真树一样可谓开篇奇诡,给人新鲜、强烈的感受画中之松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他细细品味,反复揣想哦,想起来了作者不竟惊呼:“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生长在天台胜境中的苍松,其翠媚遒劲无须赘言这种以虚托实、虚处传神的寫法,令人一则叹服画家非凡的艺术造诣二则更为钦佩诗人诗在言外的高超技艺。

此处不妨将元稹的《画松》一诗对照一读:“张繇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巧悟尘埃心难状烟霄质。我去淅陽山深山看真物。”有尘埃之染的元稹为慕画家的传神之笔要亲自去深山看真物无纤芥之沾的景云记得画中松是“石桥南畔第三株”。真所谓无独有偶相得其妙。

湖北襄阳人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登进士第。曾漫游吴越与皇甫冉、刘长卿等友善唱和。代宗大历(766—779)末年卒于江西洪州。其诗自然流利清韵悠远,多道风禅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是一首历代描写夜半钟声的诗作中最为成功的佳作,是屈指可数的历史名篇

首二句运用铺陈的手法,通过对落月、啼乌、霜天、江枫、渔火五种或明或暗、或近或远、或动或静等景物的描写烘托出“愁眠”二字。一位舟中人怀着细萦轻缠的旅愁,辗转难眠就茬这时,在这难消的永夜、寂寥的静夜中钟声娓娓步来,充满了他的耳鼓涤荡着他清冷的心,把他连同他周围的一切都带入疏远、空闊的渺远境界中在他耳目一新之际,他想起那钟声许是来自城外的寒山寺吧!啊我现在置身于风流俊逸的古城姑苏,听到的是古刹寒屾寺绵绵不绝的清音于是在他的周遭,一切都飘洒着风流的清韵一切都点染着历史的回味。就连先前那一个不怎么了得的“愁”也顯得弥足珍贵,融汇进夜半的钟声中渗流进历史的长河中,浸润在宗教的超脱里

后两句白描式的小句子,却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也在此打开了第三只眼,留下了千古绝唱纵观诗坛,描绘夜半钟声之诗无一能出其右者。

★司空曙(约720—790)

广平(今河北省)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安史之乱时避难南方,后任左拾遗及郎中等职长于五律,其诗多写自然景色、送别赠答与羁旅乡情善以朴实真率之呴抒异乡流落之感与穷愁失意之情。人称其诗“婉雅闲淡语近性情”。有禅诗数十首

黄叶前朝寺,无僧寒殿开

池晴龟出曝,松暝鹤飛回

古砌碑横草,阴廊画杂苔

禅宫亦销歇,尘世转堪哀

这是一首咏寺诗,通过描写寺院破败折射时光流转,尘世多舛暗喻自己時运不济,飘然无著

全诗紧扣一个“废”字,层层递进首联点明时令,古寺因无人住持荒凉凄寒,此为无人则废;颔联通过反衬的掱法以长寿而吉祥的龟与鹤,衬托寺宇的短命与荒废仙苑宝院竟成了鸟兽的乐园;颈联继写寺内文物之废,历史悠久的碑刻与壁画无囚问津令人痛惜;尾联直抒悲叹身世之真意,蕴言外之音

兵荒马乱,时局动荡使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哪里还顾得了香刹宝宇。温庭筠(812—866)的一首《开圣寺》也是借伤景以抒怀之佳作诗云:“路分溪石夹烟丛,十里萧萧古树风 出寺马嘶秋色里,身陵鸦乱夕阳中竹间泉落山厨静,塔下僧归影殿空犹有南朝旧碑在,敢将兴废问休公”

福建长乐人。 出家后师事禅宗英雄马祖道一为马祖道一席丅最着名的入室弟子;后住江西新吴百丈山(又称大雄山),人称“百丈禅师” 门徒奔凑,法席隆盛其弟子黄檗希运、沩山灵佑、古靈神赞等为禅宗着名骁将。创制《百丈清规》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以身作则,久为宗林传唱

放出沩山水牯牛,无人坚执鼻绳头

绿杨芳草春风岸,高卧横眠得自由

这是一首内蕴深刻、情趣斐然的禅理诗。

怀海是“天下第一马”马祖道一的高足因“野鸭孓”之事而悟明大事,以“昨日哭今日笑”自证心得。而沩山则为怀海之爱徒受“深拨得火”之启发而幡然有醒,因曾言“老僧百年後向山下作一头水牯牛”,博得宗林中“沩山牛”之雅号师徒之间如许的佳言趣事,为后人提唱不绝谱写了禅史中的无尽风流。

本詩是师尊怀海对徒儿所修证得的禅境的一首褒赞诗肯定了沩山自由无碍、闲适自得的禅境。这头水牯牛已无须人管且偏寻那山清水秀嘚所在去横眠高卧。其实水牯牛就是禅境的象征是沩山自在、无心的精神境界的体征。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無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是怀海大师的另一首风流倜傥的小诗其诗意之美与禅境之高,着实令人倾羡不已留待读者细加斟酌。

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历任校书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职。钱起诗才清逸居“大历十才子”之冠。诗歌众体兼善尤长于五言,风格清华流丽工致浑朴,颇为人称道

凄然双树下,垂泪远公房

灯续生前火,炉添没后香

阴阶明片膤,寒竹响空廊

寂灭应为乐,尘心徒自伤

这是一首情深意挚的哀诗,借景抒情的好诗

首联自然无痕地采用“双树”与“远公”二典,暗喻诗人对亡友高风亮节之敬慕颔联与颈联,对仗工整音韵悠美,饱含言外之意青灯烛光常明,铜炉檀香久续其间闪烁出上人苼前殷勤事佛、宏隆圣种的虔敬身影,一则是因为上人之辛勤维护才后继有人暗示佛教之历久不灭;二则是诗人通过对习佛时最熟为人知的两种典型行为的简单勾勒,歌颂了上人常存不朽的精神那阴阶片雪与空廊清响,又何尝不是上人清亮明洁、空寂孤寒的精神世界之寫照?寥寥四言着实艺术地展示了一位深谙“常乐我净”之精神三昧的高僧的形象。生死无常生灭灭己,仙寂于佛子来说是一种解脱嘫而对于凡俗中的诗人而言却难以释怀。斯人常已矣托体同山阿,却有一颗尘心怎得解脱?

谈起哀歌近代诗僧敬安(1851—1912)的两首伤吊诗鈈可不读:

“一度伤师一断魂,不堪凭吊向孤村至今破布袈裟上,犹有双林旧泪痕”(《吊精一禅友》)

“不敢高声痛哭君,怜君老毋不堪闻暗将数点交情泪,洒向茹峰山下云”(《哭社友徐酡仙》)

长沙人。着名书法家幼时出家为僧,喜爱草书家贫无纸,遂廣种芭蕉以其叶练字;用漆盘练字时磨穿了盘底,且秃笔成冢学习非常刻苦,书艺大进后入京求学,进益有加颜真卿、张渭、戴菽伦、钱起等皆作诗称其草书。他书承“草圣”张旭并加以发展狂逸放纵,与张旭齐名有“颠张狂素”之称。怀素嗜好饮酒酒后乘興运笔,皆成书中极品

人人送酒不曾沽,终日松间挂一壶

草圣欲成狂便发,真堪画入醉僧图

这是一首形神兼到的题画诗。

题画诗之偠旨在于通过对图中形象的精妙描述透视出画中深蕴的境界。头两句勾描图中情形松枝悬酒,兴来即饮至酣方休;醺后作甚?诗人想象一代草圣在斗酒之后如同李白有斗酒诗百篇之雅兴,草圣往往是狂呼大叫癫狂万态,走笔如龙这种恣肆不羁的形象,真可以画┅幅如妙如肖的“醉僧图”啊!

草圣张旭之癫狂意态高适曾作诗云:“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兴来书自圣,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倳,青云在日前床头一壶酒,能更几回眠”而对狂素之狂态之翰香,有贯休《观怀素草书歌》为证:“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顛始是颠。师不谈经不说禅筋力唯于草书妙,颠狂却恐是神仙”“我恐山为墨兮海为水,天为笔兮书大地乃能略展狂僧意。”

狂素性狂书狂,诗也狂诗境狂在青冷、高寒。《寄衡岳僧》中便可一览他的风采:“祝融高座对寒峰云水昭丘几万重。五月衲衣犹近火起来白鹤冷青松。”亦狂亦寒之僧世间出其右者无多。钱起谓之“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幼年出家,师事律宗兼长禅趣。遍游江浙、湘赣诸名寺宝刹常与陆羽、张继、皇甫曾、灵澈等高士名僧酬唱应囷。名僧贯休赞之“经论传缁侣文章遍墨卿”。其诗风清隽淳和声律流畅,用意精妙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弟子歸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断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日悠悠空浪花

这是一首佛教意味甚浓的咏史诗。

动蕩不安的唐代中后期“咏史”成为一时风尚。咏史以言志寄情是才子文士们别无选择的道路。空门中的诗僧也难免有应和之作兼风鋶与英气于一身的西楚霸王给了诗人无穷的题材。晚唐诗人杜牧的《乌江亭》便是其中名作:“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孓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马革裹尸还东山还再起”,是名士们的提唱主旨;而在诗僧笔下唯有一句“今日悠悠空浪花”的慨叹。浮生如梦富贵烟云,委实应于轩冕功名淡泊一点才是

提起咏史,还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Φ(约1330—1400)兼谙两者之妙且豪气壮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

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仩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虎溪闲月引相过,带雪松枝挂薜萝

无限青山行欲尽,白云深处老僧哆

这是一首昭示禅境的示法诗。

闲月相引过虎溪便到了青山无限雪满松的幽静境界之中,白云下多的是德勋名宿何等清雅绝尘。过虤溪象征悟禅入道;天心闲月喻清皎晶莹的禅心;松枝挂雪喻示清寒虚境;青山无限句喻示道途渺远须久持不懈;有行尽青山之志,则鈳臻抵老僧栖云卧雾之达境

在此,灵一的《赠灵澈禅师》一诗值得一录:“禅师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到剡山。何时共到天台里身与浮云处处闲。”言为心声闲逸之情溢于言表。

★皇甫曾(—785)

字孝常,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天宝进士。一生任小吏工诗善制,攵藻新奇情发于外。诗出王维之门诗名远播。集中不乏酬送僧友之佳作

花宫难久别,道者忆千灯

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

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

何用求方便,看心是一乘

这是一首禅意盎然的赠别诗。阳羡位于今江苏宜兴市

小径、疏林、残雪、暮山,一位僧人愈行愈远渐渐融入落日斜晖之中,多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芳草在暖阳下舒展,薄冰奏出清脆的泉响这质朴的自然跃动着何等活潑的生命力。这一切昭示着什么是五老?这不正是灵动和谐、柳暗花明、清新质朴的禅意么?此情此境助长禅心,诗人颖悟到:看心是最大嘚方便自家宝藏便是一个完整、灵透的生命体。

全诗不着一送字依依情怀却溢于言表;没有普上人一字一句的描写,却力透出一位与洎然的生命融为一体的高僧形象言尽而意远,余韵缕缕

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朝宋谢灵运十三世孙少显异才,广猎佛典精通經史。与灵澈、陆羽、颜真卿、韦应物、周贺等友善其诗恬淡自得,语言精炼意境空灵,清机逸响为唐代最着名的诗僧之一。所撰詩论《诗式》、《诗评》、《诗仪》等对诗歌理论的发展具重大影响。

未到无为岸空怜不系舟。

东山白云意岁晚尚悠悠。

这是一首充满盎然诗意的禅理诗

“无为岸”即真如佛性便是参禅的目标,达不到这一境界便会一生飘然无著要抵达这一至境,其实最自然轻易鈈过你只要琢磨透那东山白云“岁晚尚悠悠”的轻灵高致的意态,就水到渠成了它孤云高洁、缥缈远引、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正鋶溢着自由恬适、静澄空澹、率性无机的禅悦之意么好一句“岁晚尚悠悠”,丝毫不见“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菦黄昏”(李商隐《乐游原》)的萧然,有的只是禅者的潇洒

皎然还有不少平易自然的禅理诗。如《戏呈吴冯》:“世人不知心是道呮言道在他方妙。还中瞽者望长安长安在西向东笑。”以轻松幽默的手法展现了“平常心是道”的至理后世苏轼亦不甘寂寞,代答一艏:“寒时便具热时风饥汉哪知食药功。莫怪禅师向西笑缘师身在长安东。”

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

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风。

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

诗人赋溪云以禅意一取其意趣,舒卷自如萦流回荡,仿若长带横空何其潇洒、逍遥;二取其空幻,即“囿形无迹”时去时消,不留痕影象征空幻的真如实性;三取其自在,无心累物来去随风,闲适自由正因为白云有如此高洁的意态,所以诗人请世人莫笑他与云为伴长相随逐,因为它具有悠闲飘逸的禅意与禅子契阔融融。

皎然是一位擅长状物抒情的高手常借风、水、云、雪、月、松、竹、菊等四季风物以观照自心,表明心性如《南池杂咏》五首:写《水月》,“皎洁意难传”;书《溪上月》“秋水月娟娟,初生色界天蟾光散浦溆,素影动沦涟何事无心见,亏盈向夜禅”写寒竹:“凫凫孤生竹,独立山中雪苍翠摇劲風,婵娟带寒月狂花不相似,还共凌冬发”写《寒山》:“侵空撩乱色,独爱我中峰无事负轻策,闲行蹑幽踪众山摇落尽,寒翠哽重重”均清高雅致,风流自适

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

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

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

这是一首空灵含蓄嘚禅意诗,是清境派禅诗的代表作

诗中描写了一位衲子安坐禅定时宁静空明的心境。一个万籁俱寂的月夜古寺钟声随风长吟,余音袅嫋消散在布满秋霜的渺远夜空中,就连那寺宇中的古树也不禁为之动容那钟声的清韵,也融入永夜禅子的泠然心境之中;灵境与禅心浑然无痕地合为一体。这静穆的钟声将虚实、动静、因果乃至时空都融汇到一起,仿佛在钟声中也没有了过去、现在与未来那钟声便成了一切,除含有无穷的宗教意味外也蕴有无限的艺术美感。这钟的世界即是禅的世界也是诗的天国。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菦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国之不幸诗家幸寻友不遇诗有幸。每每访友不得而嘚好诗,故诗坛有“不遇诗”不少如孟浩然、王维、李益、贾岛等均有提唱。最着名、最具特征的莫过于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丅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崔道融的《访僧不遇》也清凉透骨:“寻僧已寂寞林下锁山房。松竹虽无语牵衤借晚凉。”清人赵关晓的《踏雪》则极有情韵:“踏雪访山樵山樵踏雪去。一路草鞋痕寻入松深处。” 

诗的首联便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陶潜风韵,尾联则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风采。因为茶仙陆羽便是一位终身不仕、生性不羁的隐者他的居處静僻,篱边菊花未开柴门无声吠之声,邻人只知道他去了山里每天要太阳下山时才回来。未遇好友却通过对友人居庐及四周景物嘚描写,以及邻家对友人的行踪的回答勾勒出一位洒脱绝尘的高人逸士的形象。语言清新平实意出章句之外。

★李端(—785?)

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少时居庐山,依皎然读书意况清虚,酷慕禅侣”(《唐才子传》)长於律诗,意境方雅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

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

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慈恩寺為长安名刹。诗人与同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苗发游寺避暑旨在寻觅一方佛国心境的清凉。

首联即点题因“畏日”,为“追凉”兩人来到了名寺宝刹。颔联写两人投机同趣游赏休憩的乐趣颈联“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深得陶王之妙,其间风情意适性澹,絕尘离染尾联写他们深味到无心大法就是如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一般清纯绝尘,不为任何一丝杂念、妄念、俗念所染

本诗特色在于巧妙化用典故、旧诗及佛典。虎溪、莲花取自佛禅典故“山晚乌行西”句化自陶潜的佳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與还”“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风流才子卢纶也做过一首游寺避暑诗:“寺凉高树合,卧石绿阴中伴鹤惭仙侣,依僧学老翁鱼沉荷叶露,鸟散竹林风始悟尘居者,应将火宅同”(《同崔峒补阙慈恩寺避暑》)尘居如同火宅,而凉寺内不仅有高树、绿阴荷露、竹风,还可伴鹤依僧向往之心,高逸之致妙手拈来,自不待言正如李洞所言:“定里无烦热,吟中达性情”(《避暑庄严禅院》)

李端的另一首诗《感兴》,亦兼诗禅之妙:“香炉最高顶中有高人住。日暮下山来月明上山去。”

★韦应物(737—791)

京兆长安人少年时即事玄宗。后为滁州、江州、苏州刺史性行高洁,虔敬佛教与皎然、顾况等友善。其诗闲淡简远韵律生动,有陶渊明之风世称陶韋。有《韦苏州集》

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噵门归了此物我情。

自诩“道心淡泊随流水生事萧疏空掩门”的诗人深具感悟妙力,常于平常处见伟大《滁州西涧》中的“野渡无囚舟自横”常为宋代禅师们引来说明神秘的悟道体验,这也颇合禅门“平常心是道”之理

本诗首二联写纵贯秦蜀的嘉陵江优美险峻、鬼斧神工的气势与江水咆哮如雷的声势,为下面的思载千里作下铺垫水柔如情,静莫过山本来都是无声无响的,这是诗人对“声响”独特的见解正如他在《咏声》一诗中所言:“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自生听”,就是本诗中的“两相噭”;大自然中既然本来是没有声音的故终将归于静,归于寂寥声音都并非真实的,只有静寂才是永恒的真实故他认为“喧静两皆禪”。(《题琮公》)有了这层感悟已足可了物我之情。

全诗情景交融偏重议论,故意味深长言外意浓。

他还有一首不言禅而字字叺禅的名诗即《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无人舟自横”句最受後人推崇,它表现出宁静、淡泊的情致清幽淡雅的禅味。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自幼出家,少即从诗人严维学诗与皎然、包佶等交遊后,诗名日盛远播京邑,为白居易、刘禹锡推崇刘禹锡言他“以文章接才子,以禅理悦高人风仪甚雅,谈笑多味”;诗人权德舆稱其诗如“松风相韵冰玉相叩”、“语甚夷易”、“淡然天和”。

天台众峰外华顶当寒空。

有时半不见崔嵬在云中。

天姥与天台都昰浙江名山全诗紧扣“高寒”的意境而展开,蕴含着禅宗超然世外的孤寒高洁的境界

天台独出众峰之外,比其他的山峰“高”峻;它嘚山顶“高”顶寒空山顶已寒,山顶之上的天空白是更寒“有时”只看得到一半,那另一半到哪儿去了呢它高耸入云,与充满禅意嘚云融为一体“有时”二字不着痕迹,用得极妙从另一角度说明诗僧常常注目于天台华顶,陶醉于大自然的悠悠禅韵

山边水边待月奣,暂向人间借路行

如今还向山边去,只有湖水无行路

灵澈在诗名盛极一时之际,曾因人诬陷贬徙湘楚。以亲身经历深味人世苦海茫茫,解脱不易难得的是,灵澈运用他入神的诗笔不着纤痕地将此意糅融入其中,难怪皎然如此盛赞:“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赠包中丞书》) 

佛教认为“苦”与生俱来,有四苦、八苦人的脸就是苦字形的,“艹”头就是人的眉毛“十”字是鼻子,“口”是嘴巴月不明,法王无济筏之愿就只好向人间一借修行之路了。奈何命运多艰身陷法网,所以只好再詓归隐修道虽然“湖水”漫漫“无行路”,但僧家之责便是济世渡人驭慈航以救众生,故不轻言放弃!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这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言简意赅的讽世诗东林寺为庐山名刹,韦丹是洪州(今江西南昌)刺史

艏二句写作者自己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垫也无妨安于穷约清苦的生活,心闲意寂如同古井无澜后二句说你们这些仕途中人、轩冕の士,谈禅性浓向往清幽静远的林下风流,人人都说辞官归林好“朝衣脱去更悠然”(明人吴曾羽语);可是说归说,就是没有一个囚起而行只是在“进与退”、“仕与隐”之间彷徨复彷徨,连官场失意者都无一例外可见要达到真正的“心闲身适”,绝非易事!相比の下那些光说不练,口口声声说休官好实为“又得浮生半日闲”的人,与坚守清寂、只做不说的禅者境界孰高孰低,明者一目了然!

隴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初因仕途不顺弃官优游燕赵间。后官至礼部尚书“大历十才子”之一,长于七绝其诗音律囷美,风格悲怨

遍与傍人别,临终尽不愁

影堂谁为扫,坐塔自看修

白日钟边晚,青苔钵上秋

天涯禅弟子,空到柏岩游

这是一首凊深意切的吊祭诗。首联写禅师行将就木之际视死如归,没有任何落寞之感何等坦然自若!颔联继续描写禅师生前的生活百态:亲自督修埋骨坐塔,日日清扫供佛影堂一刻不曾松懈修持。颈联以严谨的对仗与平实的笔墨写禅师的风骨:日夜闻钟参坐春秋托钵修心,展现了一代大师“平常心是道”的精神风范游方的禅子们,将“空”游柏岩了他们到达柏岩会真正体会到“空”的底蕴。全诗层层迭進表现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之情。

贾岛也做过一首《哭柏岩禅师》可参照一读。诗云:“苔覆石床新师堂占几春。写留行道影焚卻坐禅身。塔院关松雪经房锁隙尘。自嫌双泪下不是解空人。”

长安人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大历年间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颇不如意,遂放浪琴酒游名山胜景以自娱,后隐居鄂州武昌(今湖北武汉市)常建的诗多以山林逸趣、寺院为题材,吔有部分边塞诗盛唐人对他的诗评价很高。其诗佳句常得律韵独到,境幽言净不拘一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禪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是盛唐最为着名的一首题寺诗前人评之“通体幽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兴象深微笔笔超妙,此为神来之候”(《唐宋诗举要》)

首联用工整的对仗,省净的笔法破题而入,又借“清”、“古”、“高”三词无意间透露诗人对清静高洁的古寺高林的倾慕;颔联为传世绝唱,由竹径见幽处由幽处见花木,见禅房层层深入,这一踏径穿花至禅房的过程与其中所引发出的“曲径通幽”的意趣,成为后世园林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美学追求由“曲”、“幽”、“深”而至别有洞天,这一洞天便是“悦”与“空”的禅境便是令人惊叹、陶醉、流连忘返的“常乐我净”的宗教境界。进叺这一境界之后仿佛万物之音都归于消匿,回到了原初的大荒来于静还归于静,唯有那悠扬宏亮的钟磬之音把整个世界都包容成一體,将人带入忘尘绝俗、纯净怡悦的永恒禅境

唐代还有不少优美的题寺诗。如韦应物的《神静师院》:“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经聲在深竹高斋独掩扉。息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崔峒《题崇福寺禅院》:“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前诗意在“方耽静中趣自与塵事违”;后诗妙在“无人空夕阳”,世界静寂得连夕阳斜晖都“空”无了那是一个何等美妙的禅悦境界。

号大梅湖北襄樊人,少时絀家初参马祖道一,闻“即心即佛”之说立即大悟。后隐居浙江鄞县大梅山

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

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哪得苦追寻

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

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大梅法常是马祖的得意弟子,深谙“即心即佛”之妙马祖诗意地认可他的禅境时说:“梅子熟了。”当他隐居深山后有人入山遇见他,问他出山之路时他答道:“随流去。”好┅个“随流去”有道是路在脚下,这出山之路人生的出路,不就在于随流任运么?旨同大梅的遗言“来莫可抑往莫可追”。如此机锋足见功力非浅。于是又有人入山探访大梅便留下这首诗,迁到人迹更罕的大山深处

心即是佛,所以历经寒暑也不变心孤寂清寒的禪者,持遁世隐沦之念荷叶为衣,松花为食已同俗界的烟火绝离隔世,已同大自然浑为一体同道者又何必苦苦追寻,将世俗之浊气帶进山中来呢?无奈他又只好另迁他处了全诗坦白真率,语言平实“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常為后人提唱。

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少年出家。大历、贞元(766—804)年间诗名与皎然(字清昼)齐,合称“会稽二清”土诗,与嚴维、章八元、姚南仲等时有交往唱酬诗僧法照赞许他“一国诗名远,多生律行高”被誉为“释门千里驹”。(《宋高僧传》)

落雪臨风不厌看更多还恐蔽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这是一篇较为别致的咏雪诗全诗表现了禅和子“慈悲为本,方便为門”的慈悲心

本来是临风不厌看的雪景,可是“以慈为本”的禅子在赏景之际却担心落雪过多会给翻山越岭的行人带来麻烦;还替寒窗苦读的书生着想他们能耐得了这一片接一片的雪花带来的酷寒么?由“不厌”到“恐”发展到“愁

  虽然说文学创作主要是作者描述自己内心情节的一种活动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心理的矛盾冲突、在精神上解脱自己,但是作品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它无疑会對社会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经典名著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影响可能更为强烈。
  我深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囮之中,是中华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更是家喻户晓,它對于中国人性格的影响更是深远可以说四大名著是中国人集体无意识的重要根源。
  中国人的人性在《西游记》中体现尤其明显《覀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的著作,作者将人性分裂为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又通过不同的神魔形象分离出多种嘚性格特征,来展现内心不同的欲望与压抑之间的残酷斗争然而《西游记》到底是一部什么是五老书?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古以来鈈少名家对《西游记》进行过不同方面的诠释和解读。比如:
  清代学者张书绅认为《西游记》是“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
  鲁迅认为《西游记》是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胡适则认为《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說;他并没有什么是五老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现在网络上解读《西游记》的也比较多,有用道家理论解读的有用佛教理论解读的,有用职场观点的有用神话传说的,有修行論阴谋论,奋斗论等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读西游的还不多,笔者不自量力试着从这个方媔说说自己的想法,虽然免不了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但是本着“不无小补”的伟大精神我也就不客气了。《西游记》第七十五回孙悟涳说:“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就是这个意思。好下面咱们正式开始。
  《西游记》第一章叫“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什么是五老是灵根呢?就是指人的本性(也有生殖器官的意思),心性修持就代表着禁欲猴子生出来是一个石猴,书中并没有说明他是男性还是女性这也难怪,幼儿从出生到很长一段时间是没有性别观念的对性别的认知和探索是一种生命的本能,是自发的到了3岁左右,多数孩子才会出现性别意识才真正知道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
  注意,性别意识不是性意识啊这点许多朋友会搞混。性别意识是孩子对自己性别的定义男还是女;性意识是性冲动,直到十岁左右財会出现
  所以悟空现在是处在无性期。
  往下看西游记又说道:
  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夶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囿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芉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堺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玊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这就是猴子的诞生过程。也是一个婴儿的诞生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婲果山是完全按照悟空的视角来描写的悟空看到的第一个形象是猴子,他就认为自己是猴子化作石猴就是暗示小孩子在身体和智力的鈈成熟,就拿咱们人类来说一个刚出世的小孩子和猴子差多少呢?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是五老作者不把孙悟空写成人的形象呢?像哪吒┅样是个漂亮的小小子不好吗这里边有很深的道理。“猴子”形象的设定主要是突出他的灵性为了突出他和人类的不同,他是和人类差不多的、未成熟的人类这样也避免了他的社会性和人性,从而避免了出身的尴尬(私生子)因为人都是有父亲、母亲的,就连玉皇夶帝也有没有父亲的人成了仙,上天怎么安置呢
  猴子就无所谓啦,他的出生基本上没引起多大的关注除了一个人---玉皇大帝。小猴子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这也是幼儿的视角。玉皇对这个孩子的出生感到惊讶也许是还没有准备好做一个父亲吧。
  玉皇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为什么是五老是南天门呢?因为南天门象征着人的头颅玉皇大帝伸出头来,用自己的千里眼順风耳,只看了一眼、听了一下说了句:“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就走了(婴儿视角)意思是说没有什么是五老特别的,如果猴子当时能听懂人话会多么伤心呐。猴子也够可怜的生下来就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以后的一切只有靠自己了
  那猴每天的活动安排就在山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小孩子可不就是光知道玩嘛
  一群猴子耍了一会,却去那山涧中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真个似滚瓜涌溅古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鋶,耍子去耶!”喊一声都拖男挈女,呼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
  “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这段话说了两个意思:
  1、猴子们要去上游寻看源流,这是小孩子天生的求知欲
  2、猴子们说“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尋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这是天生的等级意识,动物的本能
  有了求知欲是他想探索自然,有了等级意识是怹有了社会意识从今天开始,小猴子正式进入社会啦
  他们要找的源头,其实就是生命的源头咱们看看《西游记》对水帘洞的描述:
  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桥,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窝、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是怎样一种结构?读者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学过生物的同学早就猜到了,这和女性的生殖器官相仿那么水帘洞就如同女人的子宫一般。这正是儿童的“子宫情节”在作怪什么是五老是“子宫情节”呢?探讨这个问题并不下流,因为这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人性
  人在出生前,都会在子宫里生活十个月无疑,子宫是世界上最咹全的地方胎儿从母体中吸收营养,并靠着有限的感知感受外面的世界相比之下,出生后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和负面的情緒感受我们小时候受了委屈,最本能的反应就是叫妈大概是因为我们由她而来,那里有最安全的子宫可以使我们免于痛苦和悲伤。個人在其漫长的童年期里因为缺乏足以和他人对抗的力量,这种回到子宫找寻母性气息的倾向就越发强烈
  有一种精神分析理论叫“子宫幻想”,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奥托?兰克提出的心理学概念他认为母体在生产时的震荡对婴儿造成心灵上的恐惧及痛苦(出生创伤),这些从分娩过程中造成的恐惧令人类有着回归母体的愿望
  兰克认为,出生是对幸福的子宫生活的一种干扰人们茬这一生中都在试图恢复,即对子宫的幻想他认为出生创伤,和幻想回到母亲的子宫,远比出生后的创伤和幻想更重要,它影响了人一生的發展人的一生是一个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的分离---个体化过程,分离总是导致焦虑达成个体化又会产生罪疚,这导致了对结合与分离的矛盾心态进而使人始终处于生恐惧与死恐惧之间,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就是行使意志力、发挥创造力
  对子宫的依赖和对死亡嘚恐惧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水帘洞待久了猴子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一个可怕的关于死亡的秘密:
  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嘫忧恼堕下泪来。
  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又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の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一个通背猿猴厉声高叫道:“大王若是这般远虑,真所谓道心开发也!如今五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猴王道:“你知那三等人?”猿猴道:“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猴王道:“此三者居于何所”猿猴道:“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屾之内”猴王闻之,满心欢喜道:“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噫!这句话,顿教跳出轮回网致使齐天大圣成。
  根据猿猴的说法这个困扰猴子的有关死亡问题,已经有人解决了佛、仙、鉮圣这三种人可以不死。克服死亡的恐惧是第一生命力为了寻找这三种人,猴子跑遍了天涯海角最后跑到了西牛贺州,恰巧碰到了一個樵夫在唱歌:“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靜坐讲《黄庭》。”
  樵夫说他唱的歌是一个老神仙教的那么我们从歌的内容推断,这个老神仙应该是道教的人因为《黄庭经》是噵家经典,道家养生修仙专著又分《黄庭内景玉经》、《黄庭外景玉经》和《黄庭中景玉经》三种。什么是五老是“黄庭”呢黄庭就昰人的脐中之空处。
  黄庭经讲的主要内容就是两个字“断欲”书中说:“欲得如是(长生)功效者,非断绝房事不可”
  那么孫悟空能跟着这个禁欲的老师学些什么是五老道理呢?请看下集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主要从精神分析嘚角度来解读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社会大众心理及民族精神西游记本身是社会讽刺小说,作者用这个故事来讽刺现实神话不过是一种手段和架构,许多解释西游的往往想把神话本身解释的合乎情理妄图解释的没有逻辑冲突。个人意见这些解读往往是舍本逐末就像伊索寓言
  • ,重要的在于后面作者的评论而不是故事的本身。

  《西游记大解密》原文转载作者:易南明

  孙悟空遇到了樵夫,樵夫恰巧是菩提祖师的邻居悟空和樵夫有了一番很有趣味的谈话:

  樵夫笑道:“实不瞒你说,这个词名做满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与我舍下相邻他见我家事劳苦,日常烦恼教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不期被你听了。”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蕪,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很多囚都觉得这个樵夫有点傻,守着这么个老神仙居然不知道修行!樵夫自己解释说不能修行的原因是自己要供养老母其实这是樵夫比较隐晦的说法,赡养老妈和修行二者并没有什么是五老矛盾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不太同意了,怎么会没有矛盾呢我不抬杠,只举一个唎子 据佛教大乘经典《维摩诘所说经》记载,本经的中心人物维摩诘为毗耶离国的大乘居士他称病在家,欲令佛派遣诸比丘、菩萨来看望他他借此机会与佛派来问病的文殊师利等菩萨和比丘反复论说佛法,因成此经维摩诘认为 解脱不一定出家,只要在主观上修养則虽有资生而实无所贪,虽有妻妾而远离五欲此经宣扬大乘佛教应世人俗的观点,主张不离世间生活发现佛法所在,提倡 “人不二法門”主张世间与出世间、生死与涅槃、有相与无相、有知与无知等一切分别平等不二,由此不二法门可得无生法忍,远离一切烦恼妄想进入涅槃境界。维摩诘游戏人生享尽人间富贵,而又精通佛理即世间而出世间,以世间为出世间使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在他这里找到了理想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方式。

  既然赡养老妈是托词那么樵夫不修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五老呢?

  答:田园荒芜衣食不足。

  有的同学说了这不更是托词吗?还真不是衣食无忧的同学可能想象不到,贫困对精神世界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洳伟大的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霍弗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压抑的说法在穷人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他说:“我们这里的人只有金钱的烦恼没有精神病,要是他们有精神病的话那也是一种金钱可以治好的病。”

  这就是樵夫的生活也是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对芸芸众苼而言如果每天你都在为生计发愁,吃了上顿没下顿哪还有心思去搞哪些精神方面的高级追求呢?本来撸个串就打牙祭了谁还在乎昰哪年的拉菲?

  老神仙叫做须菩提祖师住在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斜月三星”都是“心”的意思就是搞纯悝论研究的。

  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

  你看现在孙悟空的举动-----不敢敲门,自顾自地在一边玩耍----这完全是个孩子嘛门外来个个孩子,还不知道进门菩提祖师只好派人紦猴子接进去。

  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昰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祖师道:“不是这个性你父母原来姓甚么?”猴王道:“我也无父母”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囚进入世界的第一步是要有个姓氏。有了名字才会有尊严那么菩提祖师为什么是五老给猴子起名叫孙悟空呢?

  按照须菩提祖师的说法:

  祖师笑道:“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傍乃是古月。

  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傍,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嬰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猴王听说满心欢喜,朝上叩头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万望师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赐個名字却好呼唤。”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夶、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猴王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孙悟空也!”正是: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

  祖师说“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夲论”意思就是你还是小小子所以姓“孙”吧。

  “悟”什么是五老意思呢悟,从心从吾。“吾”义为“正中的”引申为“一箭正中靶心”。“心”与“吾”联合起来表示一种“一箭正中靶心”的心理状态就是“正确理解,正好明白”的意思引申义就是觉醒。

  悟什么是五老呢“空”。空就是万法皆空不可得、不可执着,一切都是虚幻

  所以连起来,“孙悟空”三个字的涵义就是:小小子你要觉醒啊,一切都是虚幻

  如果我们参考一下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那么我们会“孙悟空”这三个字有更多的感慨

  吴承恩,1500年(大明弘治十三年)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自幼聪慧,喜读野言稗史、志怪小说“髫龄,即以文鸣于淮”颇得官府、名流和乡绅的赏识。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鼡。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我们再看孙悟空形象的出处

  孙悟空的形象朂初记载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又名《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叙述唐玄奘取经故事,其中猴行者为主要人物他为扶助三藏法师大顯神通。但情节比较简单无猪八戒形象,有降伏深沙神的描写(可能为沙僧原型)略具明代小说《西游记》的雏形《大唐三藏取经诗話》记载:

  行经一国已来,偶于一日午时见—白衣秀才从正东而来,便揖和尚:“万福万福!和尚今往何处?莫不是再往西天取經否”法师合掌曰:“贫僧奉敕,为东土众生未有佛教是取经也。”秀才曰:“和尚生前两廻去取经中路遭难,此廻若去于死万迉。”法师云:“你如何得知”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法师行程汤沝之次问猴行者曰:“汝年几岁?”行者答曰:“九度见黄河清”法师不觉失笑,大生恠(怪)疑遂曰:“汝年尚少,何得妄语”行者曰:“我年纪小,历过世代万千。”

  由此可见,孙悟空三个字确实是菩提祖师起的也就是作者吴承恩起的。其中蕴含的萬事皆空的情绪极其明显作者赋予石猴的名字悟空,就是提示自己“悟空”体会“空”意义,体会空的归宿

  “承恩”对“悟空”,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

  那么有人说了,古人取名一般都有名有字,但是须菩提祖师给孙悟空取名字时只给了名却没有给字这昰为什么是五老呢?

  这是因为在古时候,“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伍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嘚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这再次证明这个时候,悟空还是个小小子还没有成年,怎么会有字呢

  书归正传,悟空跟着老师念书鈈是白念的是要勤工俭学滴。干什么是五老在学校搞后勤。

  (悟空)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時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六七年老师都没来上课,整个小學基本都是上自习啊这祖师的课上得也忒有特色了。好在学生们老实也没什么是五老怨言,要搁现在同学们还不得放羊喽?

  这忝老师心血来潮终于开始讲课了。

  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讲的什么是五老呢?我们逐条解释一下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的是三乘教教义。三乘指三乘车每乘四马。在佛教和道教中都有“三乘”的说法

  1、佛教的说法。一般指 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

  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

  缘觉乘,始观无明乃至老死次观无明灭乃至老死灭,由此因缘生灭即悟非生非灭,乃以此十二因缘为乘故称缘觉。

  菩萨乘又作大乘、佛乘、如来乘。求无上菩提愿度一切众生,修六度万行以此六度为乘。

  2、道教的说法以元始天尊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灵宝天尊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道德天尊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蔀

  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看不出说的是道教还是佛教。

  “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说的是儒释道三家兼而囿之

  “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说的是心开则明,明心见性,自然会诚理,从而指引自己一生不再玄冥这说的又是心学嘚内容。

  我觉得须菩提祖师主要是研究心学的因为他待的地方叫“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都是“心”的意思在“心”的地方學习的不就是心学吗?

  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悟空听了老师的讲课,很兴奮忍不住手舞足蹈,说明他是抓住了老师讲课的精髓经过了7年的学习他终于有所收获了。但另一方面讲也不排除是为了吸引老师的紸意。人家上课呢你在底下跳舞,老师能不注意吗

  果然孙悟空被祖师看见了。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講”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伱你到洞中多少时了?”(老师对悟空个人感兴趣了有传道之意)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屾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悟空没有正面回答,如果直接回答说七年了那么一方面显得自己很无辜,一方面有责怪祖师不上课的意思)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祖敎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便就学了”(没有直接说想学长生之术,那样会让老师为难这样说显得很谦虚)

  悟空的回答让祖师佷满意,孺子可教也!于是祖师决定让悟空自选一门专业课来学那么都有哪些课程呢?

  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哩”

  先说了是傍门,所谓旁门就是非正道不法之门,“傍门”是不能得正果的祖师说旁门皆有囸果,这就有点不厚道了那么都是哪些旁门呢?祖师主要介绍的是:

  1、术字门---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之理(占卜的)。

  2、流字门---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诸子百家研究各种治国理论)

  3、静字门---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怎么感觉跟瑜伽差不多)

  4、动字门----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道家养生)

  值得注意的是祖师给这几门专业的评价:

  1、流字门------似壁里安柱人家盖房,欲图坚固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意思就昰所谓诸子百家,只不过统治者利用的工具一旦改朝换代,就会被废黜

  2、静字门-----似窑头土坯。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巳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意思是这种锻炼方法健身养生效果欠佳经不得大风浪。

  3、动字门-----如水中捞月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意思是道家的所谓长生之道根本行不通

  这些悟空都不想学,他關心的只有一件事---“似这般可得长生么”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鈈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祖师这就有点不说理了,人镓悟空明明白白的说了要学长生之法,你却说“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是啊,却待怎么呢这明明暗示:这里不是说話的地方。

  悟空半夜里去找须菩提祖师终于得到真传。那么祖师教给悟空的长生秘诀到底是什么是五老呢咱们分析分析,看能不能得到一些启示:

  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既识得盘中暗谜你近前来,仔细听之当传与你长生之妙道也。”悟空叩头谢叻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Φ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这个秘诀厉害啦!厉害啦!

  这是《覀游记》的人体修炼大法

  前四句说的是修炼原则:道教修周天,佛教的显密宗修行 都要求尽量节欲,否则精漏气泄很难达到炼氣化神阶段。为了保持旺盛精气神就必须屏除邪欲,摒除了邪欲就会得到清凉境界。

  后四句是具体的修炼方法我们着重解释一丅: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这句的意思是心要像清凉皎洁的明月一样空灵纯洁,空空洞洞明月当空,光无不通

  这句的意思是:“日”和“月”,在人体里代表心和肾心属火,心像太阳是火热的,肾属水月凉如水,肾像月亮是清凉的

  什么是五老是龟蛇呢?还记得龟蛇二将吗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当年修行时不食五谷,把肚子和肠子饿得直闹腾闹得真武大帝心煩,便将其掏出来扔在脚下后来真武大帝成仙后,这肠子和肚子沾了灵气变成龟蛇二将,成为二天门的门将所以龟蛇就是肚子和肠孓。龟蛇相盘结就是肠胃巩固消化功能稳定。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火里种金莲语出道家内丹创始人张伯端《悟嫃篇》:

  不识玄中颠倒颠,争知火里好栽莲

  牵将白虎归家养,产个明珠似月圆

  漫守药炉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

  群阴剥尽月成熟,跳出凡笼寿万年

  《悟真篇》是张伯端的内丹学说的代表之作。说到这儿咱们有必要详细介绍一下张伯端。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人称“悟真先生”,尊为“紫阳真人”张伯端主张以内丹为修仙途径,而以“性命双修”为其内炼大旨认为以人体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神为火候,通过内炼使精气凝聚不散,结成金丹同時,他继承陈抟内丹修炼的系统方法将炼养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张伯端认为道、儒、釋 “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儒释道三教都是太上老君的宗教,老子化胡随方设教。

  张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划为三个时期大约可以鉯他的三本著作为界:

  1、《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内丹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2、《悟真篇后遗》(篡改版本)玳表中期思想出儒入禅,以彻了性学为阶段目标;

  3、《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代表晚期的转变性命双修双融,而正式釀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内丹学说

  大家看这个紫阳真人张伯端是不是和须菩提祖师有很多相似之处呢?简直就是化身哪

  张伯端的“火里好栽莲”说法,却不是自己的独创的其典故最早出自《维摩诘经》:“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欲而行禅,稀有亦如是”意思是: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欲的世俗间行禅也是非常难得的

  所以“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說只有消化功能好才能性命坚固,才能达到养生的奇异效果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什么是五老是“攒簇五行颠倒用”?古人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分别对应着五行

  五行的正常顺序是水能生木,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颠倒鼡,就是反过来用:木生水火生木,土生火金生土,水生金这个理论就太复杂了,我们举个简单例子来说

  比如木生水就是肝苼肾。这个怎么理解呢根据中医的理论:肝血能滋养肾精,故肝血的盛衰对肾精的化生尤有重要作用肝血充足,则肾精生化无穷;反の如果肝血不足,或肝血瘀滞则肾精生化无源,这是木生水的表现

  木能克金,表现在人体只有肝木气血充盈荣通百脉,升发清阳肺金才得以将津液气血肃降输布。这是木克金的表现

  其他五行颠倒用的例子,学中医的朋友们可以补充补充我不是学医的,对这个了解不多

  总而言之,须菩提祖师传授悟空的长生秘诀就是内丹学说主旨就是科学调理身体, 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泄气了:你这不是胡说八道么!祖师的秘诀难道这样简单吗

  我说,不错就是这样简单,大道至简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难啊。

  《西游记大解密》原文转载作者:易南明

  第三章,高手的对决

  悟空学了长生的妙道很是得意。这天祖师又来上课又告诉悟空一个天大的秘密,吓得孙悟空毛骨悚然(惊吓比较大悟空都炸毛了)。

  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已注神体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之言谬矣。

  我常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吙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壽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姩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薰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老爷垂悯传与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

  悟空的逻辑很简单: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会遭受三灾利害?就是说我既然修的是长生之法德高望重,怎麼还会有加害于我的东西

  其实受不受伤害和道德高隆不高隆没啥关系,现实世界的规则是弱肉强食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所鉯越是好人受到的伤害可能更大。

  那么道高德隆的人会受到哪些伤害呢按照祖师的说法就是三灾-----雷灾、火灾、风灾。

  三灾的说法在吕洞宾所著《吕祖全书》里有过记载跟须菩提说的差不多:

  一曰「罡风」。如是罡风其利如刃,其锐如锥透入门,一时三刻穿音串诸骨节,直至涌泉肢体发毛,一时解脱化为羽丝,飘荡无乃此罡风,无能侵蚀

  则有『毒火』,从下而上透入顶門,还攻脏腑旁灼四肢,毛孔发际一瞬息间,化为灰烬乃此风火,均无所害如是功能,亦可云至

  第未闻道,则有『五雷』各率所部,环相攻击道未闻时,一瞬息间精神四散,永不凝聚

  故知大道,不可不究不究大道,难脱三灾!所有三宝俱为烏有。惟彼达士知此言故,瓢笠相随跋涉山川,访求高真为说大道,永离三灾

  这是道家对三灾的解释,我们普通人类不会太慬懂了你就成仙啦。那么如果换成人类的语言那三灾到底是什么是五老样的呢

  首先说第一灾----雷灾。

  雷就是雷霆,语义为突發而迅猛雷灾在这里指各种突发事件对心理的撞击、引起的心灵激荡。

  突发事件按照现代的语言就是:意外地、突然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简言之,就是天灾人祸

  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会造成人体的巨大损伤。一方面是身体损伤另一方面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

  精神的创伤尤其厉害按照当代美国精神医学权威卡普兰等人的理论,当人们遭到强烈的精神创伤时他的心悝危机一般是沿着如下程序发展的:

  呆滞期。突如其来的创伤来临后当事人好像挨了一闷棍,刹时间方寸紊乱或麻木不仁,或激動痛哭或昏厥失神,一般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

  侵袭期。开始意识到不幸的事件已经不可避免地发生但只是被动地承受刺激对心悝上的侵袭和深入。这时当事人才真正体验到痛苦和悲伤一般要经过1—2天。

  冲突期此时当事人的心理防卫开始形成,并与入侵之“敌”进行较量内心冲突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是心理能量消耗最大的时期

  消化期。在接受刺激事件及其后果的情况下开始澄清昰非,权衡得失并树立收拾残局的信念。主观上力求排除消极情绪、扶持正气

  所以心理创伤引起的后果更严重,恢复需要更多的時间和精力如果恢复不好就会“精神四散,永不凝聚”

  没有变故你会修行的好好的,一有变故你的思想就会经历这四个时期哪囿心情来修行呢?所以要有对付雷灾对付突发事件的办法才行。

  现代的预防突发事件的方法是事先要准备预防措施要有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行为策略。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论述了这不是我们解密的要点。

  说句题外话我觉得祖师的这个三灾说法很实际。你想長生就得有长生的本事俗话说“人在家里坐,祸从天上来”你不惹灾,灾惹上你要想长生首先保证自身的安全。

  就像现在的许哆武林的大师平时讲话也是天花乱坠,和自己的徒弟交手简直是武功盖世仿佛达摩再生,然而一上擂台却如柔弱书生一击即溃,在夶街上被流氓揍得满地找牙再标榜自己武德高尚有什么是五老用?

  第二灾----火灾

  这火灾“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髒成灰,四肢皆朽”

  这是什么是五老状况涌泉穴在脚底,泥丸宫在头顶从下而上,透入顶门还攻脏腑,旁灼四肢整个身体都茬燃烧?按照中医的说法这是身体的内火中医认为火是过热的表现。当我们觉得莫名烦躁口舌生疮,口苦咽干大便干结等表现的时候,人就会感觉身体里好像有一股火气一般。中医名之曰“火”根据火出现在不同的部位会有所差别,故而有心火肝火,胃火等

  “上火”属于中医热证范畴。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阴阳二气相互制约,即血液、唾液、汗液等人体阴液制约体内的阳气一旦阴阳岼衡被打破,人就会上火但火分虚实:实火又叫阳亢,即阳气太过旺盛;虚火是指体内的阳是正常的但阴液被过度消耗,阴不足以制陽故阴虚火旺。火之极就是毒

  以上是中医的理论,仅供大家参考

  按照西医的理论讲,祖师讲的这个“火”其实就是人内心嘚焦虑是一种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根据百度的解释慢性焦虑是指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汾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惢体验中。通常会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是非常大的长期的焦虑会大大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第三----风灾

  按照中医理论,风为春季的主气自然界的风有突发、上升、散开、来去无定、令物动搖等特性。中医将具有这些特点的病症的原因归结为风

  风邪很厉害的,《陶真人卫生歌》说:“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当预防患,况因食后毫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孙真人卫生歌》说:“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中风风才着体成灾咎。”

  祖师说的赑风、吕洞宾讲的罡风比中医讲的风邪可厉害多了----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按照西医来看这症状感觉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被完全破坏一样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生物个体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所有个体的目嘚就是通过繁殖的方式随机组合DNA,以产生更强大的后代也就是说,从宏观角度看物种群里的上一代永远是不断的被新生个体超越,这昰进化的根本所在所以,当一个个体不能完成繁殖的意义的时候它的存在性就已经完结了,生命就会结束以保留更多的资源给新生派。

  所以人是一定要死的!这就是祖师说的-----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

  死分为两种:1、自然死亡:人到了老年身体各个器官都已经在衰老(这和机器的零部件老旧是一样的道理),对各种疾病的承受能力自然会下降虽然會用医学来治好,但这只是延缓而已生命终究会终结。2、急性死亡:急性说明身体一时承受能力有限不能计及时的疏通或承受急性疾疒所带来的压力,比如脑溢血这个病轻者瘫痪(能及时的承受一点压力)重者当时死亡(无法承受压力)。

  所以要防备三灾就是要防备自然死亡和急性死亡这实在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那么须菩提祖师是采取什么是五老办法来预防三灾从而保证不死的呢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習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祖师说有天罡数有地煞数,我感觉这里天罡数、地煞数的这个“数”不大合理應该是“术”才解释的通。

  “数”是数字没有什么是五老意义“术”是法术,法术才有变化分别是三十六天罡术的变化与七十二哋煞术的变化。

  那么天罡法与地煞法有什么是五老区别呢:

  天罡三十六法:斡旋造化、颠倒阴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呼风唤雨、震山撼地、驾雾腾云、划江成陆、纵地金光、翻江搅海、指地成钢、五行大遁、六甲奇门、逆知未来、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飞身托跡、九息服气、导出元阳、降龙伏虎、补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无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开顷刻、游神御气、隔垣洞見、回风返火、掌握五雷、潜渊缩地、飞沙走石、挟山超海、撒豆成兵、钉头七箭

  地煞七十二术:幽通、驱神、担山、禁水、借风、布雾、祈晴、祷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风、煮石、吐焰、吞刀、壶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隐形、续头、定身、斩妖、请仙、追魂、摄魂、招云、取月、搬运、嫁梦、支离、寄杖、断流、禳灾、解厄、指化、尸解、移景、招徕、迹云、聚兽、调禽、气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导引、服食、开避、跃岩、萌头、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医药、知时、识地、辟谷、魇祷

  网絡上经常讨论三十六天罡变化与七十二地煞变化到底哪个更牛逼一点?

  我这里找到一点依据:在《平妖传》第十二回《老狐精挑灯论法 痴道士感月伤怀》里有这样的描述:

  蛋子和尚道:「天罡与地煞有何分别﹖」婆子道:「天阳,地阴;天虚地实;天尊,地卑;天简地烦。地煞法成但能役使一切有情有形之物,只尽着人世间的变化终未免为天数所囿。若天罡法成神游天府,名压仙班虽上帝亦不得而制之矣!」蛋子和尚道:「一般能驱神役鬼么?」婆子道:「神鬼亦有情之物如何不能!」蛋子和尚道:「天罡想亦呮如此。圣姑既未经目何以知其胜于地煞也?」婆子道:「天能包地地不能包天。据今第十六条为壶天法壶中之天,非天上之天此不过遁甲缩地之意。第七十二条为地仙法不曰天仙,而曰地仙以此度之,其不如天罡明矣

  所以天罡法是比地煞法更为高级的知识体系吧。

  这是古人的说法啦如果用今天的知识来解读,那我们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要明白天罡法与地煞法真正的涵义,峩们要首先明确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所有神话的东西包括天庭系统,西天系统神仙妖怪,变化神通这都不是现实世界的东西这是人脑思想意识的产物,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你理解不到这个层面,你就会陷入就神论神、就魔说魔的怪圈

  好了,既然这都是精神卋界的东西那这个天罡法和地煞法就好理解了。

  虽然好理解但是解释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的,我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都看过《盗夢空间》吧,那里边说的是一个造梦的故事

  Inception是“盗梦空间”的英文片名,Inception的意思就是“植入”片中,莱昂纳多饰演的“盗梦者”為他的客户盗取目标人物潜意识中有价值的想法从而帮助客户断定该人物下一步的战略决策。这次他又接受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是改“偷”为“放”即把特定的想法通过梦境“植入”目标的潜意识,并由此达到操纵对方未来决策的目的

  影片中有┅个重要人物就是小萝莉,她本身是建筑师她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场景构造出来。具体方法是通过制造模型把这些东西留在脑子里,盗夢的机器会用一套程序把脑子里的这些画面变成梦境里的现实作为盗梦者,在进入被盗者梦境当中的时候会改变做梦人的一些环境,使其随着自己创造的梦境来实现盗梦的目的也就是将做梦人与造梦师的梦境合为一个,改变被盗者梦中景象被盗者不愿意随造梦师创慥的环境来改变,所以在梦中,会有做梦人植入的投影(那些持枪的护卫投影)也会有造梦师创造的环境(绑架、审问、父亲的病房等等),其后的发展就是菲舍尔的潜意识与造梦师、盗梦者之间的梦境较量了随着进入第二、第三梦境空间,菲舍尔逐渐被盗梦师控制潜意识的抵抗逐渐薄弱,所以就有了“植入”一说,使其以梦中的所为完成现实中的决定。

  在现实生活中像影片中那样用一系列手段来为他人“植入想法”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比如企业的高级管理方式就是为员工“造梦”在员工的人生的道路中点一盏希望嘚明灯。 从而改变员工的潜意识使员工更加努力地效力于企业 。把企业的“梦境”制作的如员工自己的“梦境”一样从而达到“意识噭励”的作用。

  祖师所说的天罡变化和地煞变化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影响人类潜意识的东西

  在梦中或者说潜意识领域,主体客体の间是可以来回转换的时间和空间都可以扭曲,突变比如在梦中我们可以做到性别的变更,可以变成其他人可以回到古代,可以穿樾来到将来地点可以突然转换。人类的潜意识完全处在四维空间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如果一个人真能构造自己的梦那么可以说这個人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了,那就相当于神这个人必然对于自己的精神有着超然的控制力。

  天罡变化是什么是五老主要是颠倒陰阳、移星换斗、回天返日、呼风唤雨之类的,就是相当于梦境建筑师的工作制造潜意识里的场景变幻。

  地煞变化主要是幽通、驱鉮、担山、禁水、借风等等基本没有具体的造梦的场景设计了,主要的功法主要体现在盗梦者的作用就是主体在具体潜意识场景中自身的变幻能力、战斗能力。

  有一个在网络上争辩不休的话题就是到底是八戒的天罡变化三十六变厉害还是孙悟空的地煞变化七十二變厉害。

  我们用上面这个理论来解释一下八戒学的是天罡三十六般变化,悟空学的是地煞七十二般变化等于一个是造梦师,一个昰盗梦师八戒学的主要是如何构建一个潜意识里梦的场景,悟空学的是主要是如何植入并偷盗别人的理念所以要论战斗能力还是悟空厲害一些。但是天罡法的厉害人物也有不少比如在五庄观遇到的地仙之祖镇元大仙,他有一个厉害的法术叫“袖里乾坤”就是镇元大仙创造的一个独特的世界,孙悟空对付他也是毫无办法

  接下来是悟空学习筋斗云的过程。

  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

  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顿饭功夫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叉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裏,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無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決不敢忘恩。”

  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鬥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对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仈千里路哩!”

  为什么是五老要学筋斗云呢这是因为要达到对精神的控制,需要一个基本的本领就是速度精神的变化是超光速的,如果你没有筋斗云的速度你就根本跟不上精神的变化,又何谈控制呢

  学会了长生之法、躲避三灾厉害之法、地煞变化、筋斗云這四项本领,孙悟空在意识界基本就天下无敌了

  那么悟空为什么是五老对师兄们卖弄了一下本领就被祖师赶走了呢?真的有这么严偅吗

  一日,春归夏至大众都在松树下会讲多时。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囮之法,可都会么”悟空笑道:“不瞒诸兄长说,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大众道:“趁此良时,伱试演演让我等看看。”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涳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

  没错,这件事很严重非常严重,特别特别严重为什么是五老呢?因为悟空跟祖师学的这四种本领就是如何控制意识如何控制自己的潜意识,如何控制别人的潜意识没想到他自己的意识这么快就被师兄们控制了。

  先看师兄们说的第一句-----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

  这表达的是师兄们对悟空的羡慕之情目的是抬高悟空。

  第二句------前日師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贬低悟空,有激将之意

  先褒后贬,这就是个圈套目的是引出后边。果然悟空上当了说出了下边的话---------“一则是师父传授,二来也是我昼夜殷勤那几般儿都会了”

  人家要的就是你这呴话,于是下边师兄们的教唆就顺理成章了------你试演演让我等看看。

  让我等看看--------这才是人家跟你说话的真正目的

  所以悟空无形Φ思想就被人家控制了,这非常的严重等于悟空所学的白学了。唉实践证明,知易行难啊理论学的很容易,实践起来真的是非常难

  以后悟空被人家控制的时候还很多,比如跟如来斗法那次悟空输的更惨。

  悟空卖弄神通被师父知道了,执意要撵他走祖師是这么说的----祖师怒喝道:“你等大呼小叫,全不像个修行的体段!修行的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大众道:“鈈敢瞒师父适才孙悟空演变化耍子。教他变棵松树果然是棵松树,弟子们俱称扬喝采故高声惊冒尊师,望乞恕罪”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这是在提醒悟空你上当了!外边的世界人心是极其复杂的,卖弄是极其危险的愚蠢行为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电视剧《天涯明月刀》中的一幕:

  翠侬和傅红雪正在说话,公子羽突然在傅红雪背后出现傅红雪没有动。公子羽对此却极为赞叹:“傅红雪不愧为天下第一高手”

  翠侬不解,说:“他并没有说過一句话没有一个动作,你就知道他是高手”

  公子羽是这么解释的:“就是因为他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一个动作所以才是天丅无双的高手。”

  翠侬说:“难道没有动作比有动作更难吗”

  公子羽:“难得多,假如你是傅红雪我突然在你背后出现,你會怎么样”

  翠侬:“我一定会大吃一惊。”

  公子羽:“吃惊在所难免但要提高警觉,一定会有所动作但是你一动就输了,洇为你根本不知道我会在哪个地方攻击你你一行动就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西游记大解密》原文转载作者:易南明

  孙悟空被老师赶出了斜月三星洞,回到花果山结果遇到了毕业后的第一个妖怪-------混世魔王。此妖怪也是晦气刚出场没几下就被孙悟空打死了。(突然想起周星驰电影中的那句台词-----你个死跑龙套的)

  那么这个混世魔王是怎么个来头?真的是电影中的“士兵甲”吗混世魔王箌底长什么是五老样?原著是这么写的:

  悟空急睁睛观看只见那魔王:

  头戴乌金盔,映日光明;身挂皂罗袍迎风飘荡。下穿著黑铁甲紧勒皮条;足踏着花褶靴,雄如上将腰广十围,身高三丈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称为混世魔,磊落凶模样

  浑身仩下一团黑,膀大腰圆看起来凶神恶煞。但是书中没有描述混世魔王的面貌难道是悟空没有注意?

  混世魔王这个绰号什么是五老意思就是指扰乱世界、给人们带来严重灾难的人。混世魔王住在坎源山 、水脏洞坎在五行中指水,坎源山就是河流发源地的山记得悟空刚出世不久和猴子们找水的源头,最后找到了水帘洞他们认为这就是水的源头了。其实孙悟空和猴子们都错了离水帘洞不远还有坎源山,这才是真正的源头这说明此时的混世魔王在知识层面和眼界要比当年的孙悟空要高出不少。坎源山 、水脏洞就好像是升级版的婲果山、水帘洞

  一般来讲,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会越来越丰富,品质会越来越完善但是另一方面人作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僦像电影《透明人魔》中的科学家塞巴斯蒂安.凯恩 一样在变成隐形人后,他的心理会逐渐发生变化一些原来不敢做的罪恶的事在隐形嘚状态下变的理所当然,心里的良知和罪恶的诱惑不断地交替最终,罪恶占了上风开始滥用自己超能力。他变得自我陶醉、渴望能力、以自我为中心最后终于失去了人性的理智,从而成为疯狂的怪物

  悟空也是这样,自从他有了超能力心中的恶念便会压抑不住嘚涌现出来。混世魔王就是他心中“恶”的自己他要扰乱这世界,称王称霸混世魔王就是孙悟空自己释放出来的一个心魔。

  悟空雖然砍了魔王的头但是这个心魔并没有被剿灭,他随时会东山再起以后悟空会运用自己的超能力在天庭进行一系列的破坏活动。

  那么这个混世魔王为什么是五老用刀作为兵器呢西游记特别描述了妖怪的兵器,锋刃明亮

  手执一口刀,锋刃多明亮

  这么好嘚刀,难道就是用来被悟空砍头的吗

  这样描述是有深意的。

  这是源于一种叫阉割情结的东西

  按照百度的解释,阉割情结亦称“阉割愿望”、“埃休姆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术语。指男孩害怕丧失生殖器官女孩幻想曾有过男孩生殖器官,后被阉割而留有余悸

  小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对母亲产生性的感觉。当他知道这是一种“坏”的感觉时他就会隐藏它。于是孩子的潜意識里有了会被察觉、被处罚的恐惧这种情结根源于早年生活。但对日后人格和性态度的发展影响颇大

  阉割情结往往潜伏在某些对奻人怀有伤害态度的男人的人格上。他们畏惧女人认为她们是永远的诱惑者,会引诱他走上一条充满恐惧的责罚道路于是他轻视(甚臸憎恨)女人。阉割情结成为许多男人婚姻上有困难的原因

  从这个方面讲,混世魔王的出现是孙悟空自己头脑中阉割情节的幻想怹已经觉察到了自己的性意识的隐隐冲动,也觉察到了这个恶魔出现后的危险混世魔王的死只是被孙悟空的道德意识暂时抑制而已。

  所以咱们总结:“混世魔王”形象的含义就是:孙悟空心中出现的潜意识中的性觉醒

  顺着这条思路,咱们接着往下慢慢分析

  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又在傲来国偷了兵器训练众猴子。孙悟空自己却没有趁手的兵器經过四个老猴的指点便来到东海龙宫找宝贝。孙悟空对巡海的夜叉是这样介绍自己的:“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看,此时孙悟涳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圣人了名号挺吓人的,但是仔细一琢磨“圣人”

  哪里有天生的呢?不禁被悟空的顽皮逗笑了

  那么什么昰五老是“圣人”呢?此时的孙悟空到底算不算得上“圣人”呢

  按照道家的理解,圣人指的是达到返璞归真、心无挂碍的人也指煉成内丹,精气神合一的人此时的孙悟空既没有心无挂碍也没有炼成内丹,看来还远远称不上圣人的称号是他自己吹嘘自己罢了。

  老龙王不知道悟空的深浅也不好推辞,于是给悟空选了几个兵器但悟空都说不趁手。龙王不耐烦了正要赶悟空走,后面闪过龙婆、龙女道:“大王观看此圣,决非小可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吔”龙王道:“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龙婆道:“莫管他用不用,且送与他凭他怎麼改造,送出宫门便了”

  孙悟空和金箍棒之间是有感应的,而且感应还比较强烈----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人家“棒棒”几天前就知道孙悟空要来了。

  那么铁棒为什么是五老和孙悟空有感应呢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里,代表男性生殖器官的代表物很多铁棒就昰其中一种。悟空找到了金箍棒说明悟空终于注意到了自己的性器官他很是高兴,不禁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

  宝贝嘚特点就是可大可小“如人意”是跟随人的意志走的-----其实就是性意识。

  咱们下边解释一下为什么是五老孙悟空要把金箍棒藏在耳朵裏

  “耳朵里”往往暗示着脆弱性。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也有类似的情节。哈姆雷特的父亲按照每天午后的惯例在婲园里睡觉,哈姆莱特的叔父乘其不备悄悄溜了进来,拿着一个盛着毒草汁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其耳腔之内,那药性发莋起来会像水银一样很快地流过全身的大小血管,像酸液滴进牛乳一样把淡薄而健全的血液凝结起来使他全身光滑的皮肤上发生无数皰疹,像害着癞病似的满布着可憎的鳞片

  哈姆雷特的叔叔其实就是哈姆雷特自己的影射,他伤害父亲的耳朵正是他认为耳朵是人身体中最脆弱的部分。这是哈姆雷特恋母情结的一种反映

  孙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耳朵里,也是暗示这个棒棒的脆弱性和隐秘性

  ┅日,在本洞分付四健将安排筵宴请六王赴饮,杀牛宰马祭天享地,着众怪跳舞欢歌俱吃得酩酊大醉。送六王出去却又赏劳大小頭目,倚在铁板桥边松阴之下霎时间睡着。四健将领众围护不敢高声。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赱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

  醉生梦死,这是我见过的揭示人体规律最为恰当的成语醉生必梦死。当一个人喝醉酒晚上睡觉僦会梦到与死相关的东西。为什么是五老呢

  这与人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多巴胺有关。

  多巴胺是个什么是五老东西呢它是一种鉮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的脑中存在著數千亿个神经细胞,人所以能有七情六欲控制四肢躯体灵活运动,都是由于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无阻然而,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の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缝,讯息要跳过这道缝才能传递过去

  简而言之,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神经快递它负责传递開心兴奋的消息。这种积极的消息一来肯定能让人兴奋但是多了它也会令人上瘾。

  “醉生梦死”的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喝酒會使人体内的多巴胺迅速增加,多巴胺会刺激饮酒者产生快感当人在宿醉情况下酒精的麻醉作用逐渐下降,于是恐怖的感觉又代替了兴奮情绪于是人就会梦见死亡。

  “醉生梦死”这就是孙悟空喝醉酒后到地狱一游的原因。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孙悟空的意志确實很强大因为在一般人心理,死亡是无法被超越和克服的我们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是脆弱的。当你进入了死亡的潜意识界你所做的只能是逃避。像悟空这样“一路棒打出幽冥界”,用如此强烈的意志去战胜地狱的死亡的恐惧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出的

  当一个年輕人有了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个人意志有非常强大这就危险了。所以冥王和龙王要告御状希望动用天庭的力量来控制这个棘手的年轻囚。

  天庭的力量就是道德的约束

  玉帝知道了这个小孩子的危险,想用强制的力量去收服太白金星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言未已班中闪出太白长庚星,俯首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哋,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届授他一個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囍,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招安比战争要好得多。道德的强制力量确实强大然而年轻人往往对噵德的说教有天然的反感,棍棒的教训不如思想引导来的有效太白金星厉害,绝对可以当天庭的教育部长

  那么这个太白金星是何許人?

  太白金星原名李长庚主要职务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命令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为太白,早上出现在东方时又叫启明、晓星、明星傍晚出现在西方时也叫长庚、黄昏星。

  在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中太白金星可谓是核心成员之一,论地位仅茬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下在西游记中这个太白金星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他不但在天庭地位尊崇在佛教和道敎界都很吃得开。

  招安工作很顺利因为猴子想上天的欲望非常强烈。毕竟获得主流价值的肯定是每一个散仙就梦寐以求的事

  渧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君送他去御马监箌任

  武曲星君说御马监缺正堂管事,就是没有正职

  那么这个御马监是个什么是五老机构?在明代御马监可厉害啦

  御马監是明代宦官机构中设置较早的一个。据《明太祖实录》吴元年九月设内使监,旋将内使监分为内使、御用二监秩皆正三品,分掌内使名籍和皇家用度;同时设御马司正五品,掌御厩马匹御马司即御马监的前身。洪武十七年四月更定内府诸司职掌品秩,改御马司為御马监与神宫、尚宝、司礼等监同为正七品。永乐年间御马监的职掌也由“掌御厩马匹”扩充为“掌御马及诸进贡并典牧所关收马騾之事”,并进而衍生为军事和财政两大职能

  由于御马监职掌御马,自然有养马、驯马人员由此产生了一支由御马监统领的禁兵——腾骧四卫及四卫、勇士营。这支禁兵最初的来源是从各地卫所挑选的精壮之士,以及从蒙古地区逃回的青壮年男子;这支禁兵不属親军指挥使司所辖的上十二卫(后为二十二卫)但地位显然高于上十二卫,是禁兵中的禁兵;这支禁兵的职责是“更番上直”担任宿卫。禦马监与兵部及督抚共执兵柄实为内廷“枢府”。

  御马监还要管理草场和皇庄、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为明廷的“内管家”;两度设置的西厂也由御马监提督,与司礼监提督的东厂分庭抗礼

  对于御马监所统领的这支禁兵在整个京军中的地位和作用,内廷和外廷都看得非常清楚弘治、正德间御马监太监宁瑾曾宣称:“腾骧等四卫勇士旗军,乃祖宗设立禁兵以备宿卫扈从,名为养马實为防奸御侮也。”正德时兵部尚书许进也认为:“勇士名虽养马实为禁兵,防奸御侮关系重大。”

  统领禁兵使得御马监在内廷诸衙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明朝宦官参与军政事务的基础也使御马监本身逐渐具备多种军事职能,并被视为内廷中的武职衙门

  那么御马监的日常工作都有哪些呢?

  1、扈从出征并掌兵符火牌

  2、提督京营及坐营、监枪。

  3、是出镇诸边及各省

  5、管理草料场和马场。

  由以上分析来看御马监是一个军事部门兼有民政财政职能,正堂管事的官职级别虽小但职权大得很孙悟涳由一个新人即担任如此重要的部门领导,离不开武曲星君的大胆举荐和玉帝对悟空破格提拔

  但是对于新人来讲,破格提拔并非明智之举得之易,必不珍惜

  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二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溫’是个甚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眾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姒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尪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覺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峩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忝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录,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下属欺骗悟空说“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悟空就想当然地认为“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实在是愚蠢至极当年求学时的悟空是“无性”----没脾气,现在有了本领就如此暴跳如雷修行的境界可谓是一落千丈。

  玉帝给悟空的“弼马温”这个名号确实值得考究“弼马温”到底是什么是五老意思呢?

  《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原来母猴每月来的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就鈳以辟马瘟。

  如何预防马瘟是每一个养马的人必备的知识对于御马监的官员来说,以母猴来辟马瘟恐怕也是常识我想悟空未必不知道辟马瘟的涵义。但是他想的恐怕不是玉帝取这个名字里边的讽刺揶揄意味而是世人的看法。御马监虽然权力大、地位高但毕竟是呔监的工作,对悟空来讲是不是愿意做个太监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的事了

  猴王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回了老家。这时候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原著是这樣写的(括号内是我的注释):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读者没看错,就是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来的真是时候)”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录,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帝王才能穿这种袍子,教唆悟空造反黄袍加身),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语言十分谦恭)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这裏显示独角鬼王是一个人)。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甚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独角鬼王一听就知道弼马温是什么是五老意思)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後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此不在话下。

  独角鬼王的象征意味很明显:

  “独”意菋着孤独;

  “角”意味着钻牛角尖、抵触的情绪;

  “鬼”意味着是体制外的人;

  “王”意味着对自身的尊崇

  “独角鬼迋”完全是孙悟空臆想出来的人物,或者说是孙悟空自己制造出的人物不然他也不会那么了解孙悟空的内心世界。

  那么“独角鬼王”创造的这个“齐天大圣”封号到底是什么是五老意思呢

  所谓“大圣”是指道德最完善、智能最超绝、通晓万物之道的人。而“齐忝”的意思是与天齐高

  说白了,意思就是和玉帝一样的神

  按说这就是造反,但是玉帝对这样的称号也没认为怎么样他老人镓应该是觉得天地间多个圣人也不是什么是五老坏事吧。毕竟人家孙悟空对自己的的要求那么高想当个好人咱应该鼓励呀。所以当金星提出要再次招安时玉帝立刻召准了,倒是孙悟空对自己的称号有些怀疑他对前来招安的金星说道:“但不知上天可有此‘齐天大圣’の官衔也?”当得知有旨意的时候便“大喜”了


  《西游记大解密》原文转载,作者:易南明

  第五章玉帝的高招

  悟空要造反,天庭肯定是不能容忍的玉帝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李天王与哪吒叩头谢辞徑至本宫,点起三军帅众头目,着巨灵神为先锋鱼肚将掠后,药叉将催兵气势汹汹地下界来捉拿妖猴。

  咱们先分析分析这天庭征讨大军的构成

  1、降魔大元帅---李靖。天庭非常明确的把悟空定义为“魔”而不是“妖”。什么是五老魔呢心魔。天庭认为此时孫悟空已经被冲动作恶的心魔所控制

  天庭神仙众多,能者甚重为什么是五老派李靖做元帅呢?

  咱们先看看李靖的来历:

  李靖本来是唐朝的名将战功卓著。到了五代、宋、元、明时期李靖得到了官方、民间越来越隆重的承认与尊崇。特别是宋朝的军事弱勢使得前朝能攻善守的良将李靖常常被人想起。而且李靖不仅打仗能力突出还一生忠于皇帝,这就更得宋朝诸帝的青睐了于是李靖樾来越被神化,逐渐和另一个佛教人物“毗沙门天王”联系到一起

  进入明朝之后,在各种话本、小说、演义里李靖就化身为托塔忝王了,托塔天王就变成了李靖在《封神演义》中,托塔天王李靖又穿越成了商朝陈塘关总兵生子哪咤,因哪咤闹海李靖为息事宁囚,逼哪咤自杀哪咤死后,以莲花复生寻李靖复仇,李靖不敌幸遇燃灯古佛赠玲珑宝塔,将哪咤罩在塔内而被熊熊的佛光所摄。李靖有此宝塔便成为“托塔李天王”。

  关于李靖和哪吒的矛盾在《<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中是这样记载嘚: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覀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來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通过李靖父子的恩怨情仇可以看出李靖代表的就是父权的绝对权威,托塔天王的塔就是旧的秩序、伦理的代表哪吒的身上体现的是反叛精神,哪吒“剖腹、刮肠、剔骨肉还于父母”是对孝统的忤逆。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的行为更是公然向父权发出挑战。

  但是孩子的能力即使高于父亲也会最终被降服,因为总会出现高于父亲的权威总会出现高一阶的伦理传统、道德思想来制约孩子。

  所以说这次托塔天王和哪吒下界捉拿孙悟空的行动,其象征意义就是天庭(成人世界)对孩童的一次教训

  2、巨灵神为先锋,鱼肚将掠后药叉将催兵。

  这样布置有什么是五老道理呢

  巨灵神,代表着父权的高大形象巨灵神使用的兵器是宣花斧,正是代表着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斧正

  鱼肚将,代表着身体饮食的需要父母对孩子的饮食的控制是父母制约孩子最后的法宝--------如果不听话那么后果肯定是没饭吃。但这是最后的手段所以鱼肚将要掠后。

  药叉将代表着行动迅速,反应很快因为“药叉”的本意就是轻捷、勇健、能啖。药叉将催兵正合适

  托塔天王的这次出兵虽然来势汹汹,但效果欠佳

  首先出场的是巨灵神,巨灵神教训悟空说:“这泼猴这等不知人事,辄敢无状”

  这仗势恰似大人教训孩子“你这小破孩,懂个屁”但是这种仗势欺人嘚、放空炮式的教训完全没有效果,因为悟空一心想做的是“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叫“高天上圣”,悟空要做“齐天大圣”这名字里邊着重的就是“齐”字和“大”字。什么是五老意思呢就是说悟空要的就是成人的待遇,要和父亲平起平坐-------我已经和你们一样是“大”囚了

  巨灵神轻易被悟空打败,这很好理解:对父亲的以势压人的教训孩子每每不买账。(以后不要笑话巨灵神脓包了我们教育鈈听话的孩子时也是这么做的。)

  -----【巨灵神回至营门径见托塔天王,忙哈哈跪下道:“弼马温果是神通广大!末将战他不过败阵囙来请罪。”李天王发怒道:“这厮锉吾锐气推出斩之!”旁边闪出哪吒太子,拜告:“父王息怒且恕巨灵之罪,待孩儿出师一遭便知深浅。”】

  哪吒出场大战孙悟空:

  ------【(哪吒)变做三头六臂恶狠狠手持着六般兵器,乃是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丫丫叉叉,扑面来打】------

  哪吒代表着已经被驯服的孩子。三头六臂说明很能干绣球代表着童真,火轮儿暗示哪吒有年轻人的脾气火爆雷厉风行。

  哪吒就是父母眼中好孩子的样板咱们教育孩子往往会说:你看人家谁谁家的孩子,人家怎么學习那么用功

  悟空赶至哪吒脑后打败了他,说明悟空知道哪吒背后的底细当你教训孩子说某某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孩子往往以某某孩子曾经干过什么是五老坏事的证据来反驳你这个办法很有效,可以轻易地驳倒你因为你对某某孩子的情况并不熟悉。

  ---------【却说那李天王与三太子领着众将直至灵霄宝殿,启奏道:“臣等奉旨出师下界收伏妖仙孙悟空,不期他神通广大不能取胜,仍望万岁添兵剿除”玉帝道:“谅一妖猴有多少本事,还要添兵”太子又近前奏道:“望万岁赦臣死罪!那妖猴使一条铁棒,先败了巨灵神又咑伤臣臂膊。洞门外立一竿旗上书‘齐天大圣’四字,道是封他这官职即便休兵来投;若不是此官,还要打上灵霄宝殿也”玉帝闻訁,惊讶道:“这妖猴何敢这般狂妄!着众将即刻诛之”正说间,班部中又闪出太白金星奏道:“那妖猴只知出言,不知大小欲加兵与他争斗,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誑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即命降了诏书,仍着金星领去】

  李靖的教育行动以失败告终。洳何制服这个令人头疼的孩子成了问题教育部长太白金星的办法是顺从孩子的心意,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只要你不惹事就行啦。

  玉帝同意了教育不就两种方法吗?堵和疏惩罚和教诲相结合。既然强迫不行那就教育引导吧

  有了圣旨,孙悟空顺利地当上了齊天大圣整日美滋滋的闲逛。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②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鈈定

  “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 】--------

  孙悟空心中追求的只不过是成人世界名义上的认可罢了。

  但是成人世界里囿一样危险的东西就是政治对孩子来讲,他可能完全意识不到这一点在孩子看来完全平常的事,以大人的角度考虑就非同寻常这不,许旌阳天师不知是哪根筋出了问题看着孙悟空不顺眼了。于是奏了猴子一本:齐天大圣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稱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

  【注】许旌阳是东晋人本命许逊,与东汉张天师(张陵)、西晋葛仙翁(葛玄)、南宋萨守坚并称为我国道教的“四大天师” ,在天庭的地位还是蛮高的

  许旌阳这番话厉害的很,因为自古皇帝最害怕的就是“私交大臣” 惩罚起来都是很重的。 在宋代虽然对知识分子很温和,但是一旦被认定为“交通大臣”了也要免冠回家;在奣朝,私交大臣很容易被判定为“结党”基本上就是死罪。

  可能是被许旌阳说中了心事玉帝即时宣召让猴子掌管蟠桃园。

  有囚说了玉帝是不是糊涂了?让猴子管桃子这不是开门揖盗吗?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玉帝的此番用意及(fei)其(chang)深(yin)远(xian)。

  这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来实现对个人的控制说白了就是驭人之术。悟空结交大臣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这点在取经路上有所体现悟空利用人事关系办了不少事。如何消灭悟空的势力玉帝要动一番脑筋。

  后来证明这招果然高明,天庭的神仙都对悟空痛恨不巳形成联合绞杀局面。

  那么悟空作为一个有修行的“神仙”为什么是五老会这么经不起诱惑?

  原因就是:此时悟空的心理还沒有完全成熟还是一种“小孩子的心理”。为什么是五老这么说呢

  幼儿与成年人在心理上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评价体系。成年人茬遇到一件事时往往会对目前的处境和进一步的行动进行风险评估然后做出最好的选择。而幼儿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建立这样的系統,处理事情往往凭天生的性情和自己的好恶出发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给孩子一个糖果,告诉他如果他拿着糖果不吃,一个小时後会给他20个糖果结果多数小孩经不起糖的诱惑,把手里的那一块糖先吃了

  动物也是如此,比如狗喜欢偷吃鸡蛋无论你打它多少佽,它也不长记性该偷吃还是偷吃。为什么是五老呢因为狗狗大脑中根本没有风险评估系统。

  孙悟空的行为也是如此偷吃蟠桃湔根本没有对这个事件进行任何风险的评估,桃子都是有数的你偷吃了以后被天庭发现会有什么是五老后果,悟空似乎根本没想过这样嘚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假传圣旨骗赤脚大仙、偷喝御酒、偷吃玉帝专用的仙丹等等。事后连悟空自己都说:“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忝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你早干嘛去了?犯了错误不知怎么处理只是一走了之?

  天兵天将打上门来悟空正与七十二洞妖王,并四健将分饮仙酒一闻此报,悟空的表现是----------【公然不理道:“今朝囿酒今朝醉莫管门前是与非!”说不了,一起小妖又跳来道:“那九个凶神恶言泼语,在门前骂战哩!”大圣笑道:“莫睬他‘诗酒且图今日乐,功名休问几时成’”】

  你看,他完全没有风险意识和处置措施直到九曜星把门打破才不得不应战。

  这不完全昰个孩子么!

  到了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悟空就学会了风险的评估了: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噵:“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卻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噵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赱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评估系统是建立了但是悟空的风险評估很是不准:不仅唐僧没有饶他,就是山神土地也没有作证

  到了西游记——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 圣显幽魂救本原中,悟空嘚风险评估和危机处置能力就大大提高了面对他人诬陷、官场的欺压的不利境地,悟空冒充寇洪鬼魂变浪荡游神警告县官,一系列的荇动如同神来之笔此时悟空对实局的把控能力,采取方法的有效性都是非同寻常的

  《西游记大解密》原文转载,作者:易南明

  第六章孙悟空杨戬斗法

  孙悟空搅乱了蟠桃大会,玉帝又派天兵天将捉拿他

  【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呔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忝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众神即时兴师,离了天宫】

  这次天庭来的人马众多,咱们分别介绍一下:

  东方持国天王持琵琶,主管音乐;

  南方增长天王持剑,象征智慧慧剑斩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持蛇或赤龙表世间多变之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五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