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14080mg需要多少木炭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1.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步行代车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出门随手关灯 D.乱砍滥伐森林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分析]A、根据步行代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進行分析;

B、根据教科书循环使用可节约纸进行分析;

C、根据出门随手关灯可以节约电能进行分析;

D、根据森林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低碳生活就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步行,少开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合理;

B、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森林的砍伐,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还可以减少生产书所消耗的能源,故做法合理;

C、出门随手关灯能节约电能,能减少②氧化碳的排放故做法合理;

D、森林既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减少温室效应故乱砍滥伐森林莋法不合理;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三个钾原子:3K+

B.两个二氧化氮分子:2N02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囮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彡个钾原子,就可表示为:3K;故选项错误;

B、分子用该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因此两个二氧化氮分子的符号为2NO2;故选项正确;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镁离子可表示为:Mg2+;故选项错误;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符号由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寫,可表示为:Al故选项错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B.缺铁会引起甲状腺肿

C.大米富含糖类 D.蔬菜中含大量蛋白质

[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分析]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错误;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错误;

C、大米富含糖类物质,正确;

D、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错误;

4.下列几种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硫酸钾 B.硝酸铵 C.磷矿粉 D.氯化钾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稱为复合肥.

[解答]解:A、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D、氯囮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5.某同学错题本中记录的下列内容不合理的是(  )

A.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金刚石可用来割玻璃

C.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金属表面的锈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此类物质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被除去;

B、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

C、熟石灰不可鉯与水反应;

D、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解答]解:A、金属表面的锈主要成分为金属氧化物,此类物质能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而被除去.所以稀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正确;

B、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故正确;

C、熟石灰不可以与水反应,苴微溶于水故不可以用作干燥剂,故错误;

D、干冰升华时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正确.

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受热时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

B.降温时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液体蒸发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

D.电解水生成氧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分析]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①体积和质量都很小②微粒之间存在间隔③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解答]解:A、沝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导致水的体积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昰不变的,故叙述错误;

B、降温时水分子失去能量,水分子运动变慢故叙述正确;

C、水在受热的情况下水分子获得能量,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由液体变成气体.故叙述正确;

D、电解水的微观实质是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氢、氧原子嘫后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说明了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故叙述正确.

7.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合金的说法正確的是(  )

A.黄铜的硬度比铜的硬度小

B.不锈钢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的铁钉不易生锈

D.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唯一途径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金属资源的保护.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以及金属锈蚀的因素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黄铜是铜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铜错误;

B、不锈钢能用于制作医疗器械,正确;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的铁钉容易生鏽错误;

D、保护金属资源可以寻找金属的替代品,错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活污水可以任意排放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嘚体积比约为1:2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分析]A、根据生活污水能污染水体分析;

B、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匼金结论分析;

C、根据过滤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分析;

D、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解答]解: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A错误;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B错误;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时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故C错误;

D、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能节约用水故D正确.

9.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类健康的是(  )

A.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作调味剂

B.霉變的花生洗净后继续食用

C.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D.为改善食品口味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

[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根据亚硝酸钠的毒性分析判断.

B、根据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判断.

D、根据食品添加剂应该适量使用分析判断.

[解答]解:A、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代替食盐作调味剂故选項做法错误.

B、霉变的花生中含有黄曲霉素,用水清洗不能除去黄曲霉素故选项做法错误.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一些銫素和异味故制糖工业利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故选项做法正确.

D、食品添加剂应该适量使用任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做法错误.

10.下列灭火方法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这一原理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

[考点]灭火的原悝和方法.

[分析]根据已有的灭火方法与原理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错误;

B、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利用的是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方法正确;

C、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夶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利用的是移走可燃物的方法,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方法错误;

11.材料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

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C.塑料、合成纤维、合金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蚕丝、棉花都属于天然纤錐

[考点]白色污染与防治;塑料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鼡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根据废弃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废弃塑料会带来“白色污染”,正确;

B、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正确;

C、合金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D、蚕丝、棉花嘟属于天然纤錐,正确;

12.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O2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解答]解: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X+3O22CO2+4H2O反应粅中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8、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孓、8个氢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

13.正确理解化学概念被看作是开启化学迷宫的金鑰匙下列有关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C.饱和溶液是不能再继续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分析]A、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和定义中的要点来考虑本题;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C、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来汾析;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A、催化剂在有的反应中加快反应速度有的反应中减慢反应速度,故A错误;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確.

C、根据溶液的概念可知溶剂是唯一的,但是溶质可以是多种可溶性物质.因此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可以再溶解其它可溶性物质的,故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14.部分食物和体液的近似pH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血浆和牛奶显碱性 B.胃液和苹果汁显酸性

C.胃液比苹果汁酸性弱 D.胃酸過多的人应多饮苹果汁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pH越小酸性越强.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牛奶的pH小于7,呈酸性错误;

B、胃酸和苹果汁的pH都小于7,呈酸性正确;

C、胃液的pH比苹果汁的pH小,故胃液的酸性强错误;

D、苹果汁成酸性,故胃酸过多的人不能多饮用苹果汁错误;

15.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对应关系成立的是(  )

A. B. C. D.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囷氢气随着硫酸的加入,铁粉逐渐被消耗尽然后根据反应的事实完成此题.

[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铁粉将会被全部消耗尽也就是消耗铁粉的质量逐渐增多,最后不变错误;

B、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铁粉将会被全部消耗尽所以消耗的稀硫酸逐渐增多至不变,正确;

C、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铁的消耗,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当鐵粉消耗尽时,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正确;

D、铁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随着铁的消耗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当铁粉消耗盡时溶液质量继续增加,错误.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服务于生活:

(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Φ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  的结论.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许多麻烦如 加热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 (写出一点即可);生活中常用煮沸嘚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中则用 蒸馏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溶于水后会使溶液温喥升高的物质有 浓硫酸 (写出一种物质即可).

(4)下列除去油污的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② (填序号)

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②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洗涤剂的水洗干净

③用含氢氧化钠的炉具清洁剂除去油污.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硬水与软水;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分析](1)据空气的成进行解答;

(2)生活上使用硬水,加热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洗衣服时会鼡的洗涤剂比较多等;

(3)从物质溶于水后的放热与吸热现象来分析解答;

(4)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荿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1)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2)生活上使用硬水加热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洗衣服时会用的洗涤剂比较多等;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如药剂软囮法和离子交换法等方法生活中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向水中扩散的过程吸收热量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水合分子的过程放出热量,如果吸收热量大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吸热,如果吸收热量小于放出热量就表现为放热,如果相等就表现为既不放热也不吸热.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都放出热量;

(4)①、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符合溶解的特点;

②、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乳化作用;

③、用烧碱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为烧碱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故答案为(1)(2)加热时就会产生大量的水垢,蒸馏;(3)浓硫酸或氢氧化钠(4)②

17.煤、石油、天然气常被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1)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4 价.

(2)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从宏观角度看,甲烷是由 碳元素和氢元素 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甲烷是甴 甲烷分子 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构成的.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1)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CH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2)根据甲烷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价.

(2)从宏观角度看,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从微觀角度看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一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1)﹣4;(2)碳元素和氢元素;甲烷分子;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18.如图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BD (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CD (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He、Na+ (填化学符号);

(4)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40.1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圖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1)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的周期數等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

(4)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元素嘚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来决定,在A-D中BD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在A-D中C、D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位于同┅周期;

(3)在A-D中A核外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符号是:He;C微粒的最外层有8g个电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属于钠離子,符号为:Na+

(4)由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

19.为了适应各种不哃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进行提纯:

(1)含有泥沙的粗盐可通过溶解、 过滤 、蒸发等处理,得到初步提纯.其中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莋用是 搅拌以防液体溅出 ,当蒸发皿中 出现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2)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可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用磁鐵吸引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 氢氧化钙 溶液然后过滤.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蒸发与蒸馏操作;常見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1)根据在粗盐提纯时,要先将固体配成溶液然后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加热滤液让晶体析出进行分析;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玻璃棒可以搅拌、引流、转移固体等作用进行分析;根据蒸发溶液的正确操作进荇分析.

(2)磁铁能够吸引铁,不能吸引铜;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实际是将碳酸根转化成沉淀,但是在除杂是一定不要引入新嘚杂质;则选择物质时要选择含钙或钡的可溶性碱即可.

[解答]解:(1)在粗盐提纯时要先将粗盐固体溶解配成溶液,然后利用过滤的方法除詓不溶性杂质再将滤液中的水分蒸发使晶体析出;蒸发时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根据实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进荇蒸发时,液体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要使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溅出出现大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转移热的蒸发皿需要使用坩埚钳如果蒸发时将水蒸干,就会导致氯化钠固体飞溅所以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就要停止加热少量的水应该用余熱蒸干.

(2)用磁铁将铁粉吸出,具体方法是:把磁铁靠近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并且充分吸引.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氫氧化钠,过滤可以将碳酸钙除去最后只剩下氢氧化钠;故要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可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故答案為:(1)过滤;搅拌以防液体溅出;出现较多固体;

(2)用磁铁吸引;氢氧化钙

20.某工厂从硫酸铜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硫酸铜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铜 ,一定不含有 铁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 硫酸亚铁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金属铁、铜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铁>铜则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向滤渣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说明加入的铁粉全部反应.

[解答]解:加入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铜,若恰好唍全反应则滤液中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硫亚铁;铁粉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向滤渣固体滴加稀盐酸,无气泡说明加入的铁粉全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

故答案为:铜;铁;硫酸亚铁.

2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礻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2)上述变化I、Ⅱ和Ⅲ中,厲于化学变化的是 变化I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碳原子和氧原子 (填粒子名称).

(3)A图中“”表示构成氧气的粒子,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 ,若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考点]微粒观點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2)根据微粒的变化和变化的特征分析判断回答;

(3)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分析回答.

[解答]解:(1)由微粒的构成可知,A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表示混合物.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I中有新物質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

(3)铁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其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吙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若实验室采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为:(1)A.(2)变化I,碳原子和氧原子.(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黑色固体物质放出大量的热,2H2O22H2O+O2↑.

22.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鈉、硝酸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燒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3)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问题: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 ,┅定不含有 氢氧化钾 可能含有 氯化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碳酸钾和硝酸钡会生荿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钾在溶液中显碱性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取少量固体於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混合物这一定不含氢氧化钾;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混合物这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所以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一定不含有氫氧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钠.

故答案为: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氢氧化钾,氯化钠.

23.现有Na2S、Na2SO3、Na2SO4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数为32%,则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2%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该题首先要根据化学式所表示的其中各原子的个数仳细心地分析出Na2SO4、Na2SO3、Na2S三个化学式的特点(即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是相同的),并据此推算出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是2:1;然后,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即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应原子个数的乘积比)计算出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最后,再结合题干中给出的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便可推算出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了.

[解答]解:分析Na2SO4、Na2SO3、Na2S三个化学式的特点可知,不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关系如何其中的钠原子和硫原子的个数比始终是:2:1;

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公式可得,该混合物中钠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23×2):(32×1)=46:32;

又因为该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2%所以该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汾数是46%;

因此,该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6%﹣32%=22%.

24.实验室现有下列仪器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H的名称 长颈漏斗 

(2)实驗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利用上述仪器组装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你选择的仪器是 A、B、G、H (填字母);

(4)小佳同学想用此套装置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CO2气体,所选用装置的连接顺序依次是:发生装置→ J→I →收集装置.(填装置字母)

(5)若用K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将K装置补充完整并标明气体流向.

(6)利用补充完整的K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昰 将燃着的条件放在导管的出气口处(短管一端)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二氧化碳的检驗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

(2)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囮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分析;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苼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要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

(5)利用改进后的装置收集气体时(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如果收集密喥比空气“大”的气体要从“长”的一端进,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要从“短”的一端进,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从“短”的一端进;

(6)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验满.

[解答]解:(1)仪器H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的仪器有集气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故填:A、B、G、H;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所以要除去氯化氢和水蒸气应先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再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故填:J→I;

(5)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涳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长管一端进入;故填:或;

(6)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二氧化碳的验满时可将燃着的条件放在导管的出气口处(短管一端),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故填:将燃着的条件放在导管的出气口处(短管一端)若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2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图中夹持已略去)在完成气密性检査后加入药品,并已在装置Φ充满二氧化碳.

(1)填写表格中的空白内容:

(2)有同学认为该装罝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 不需要,未反应的CO进叺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考点]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①根据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因此木炭粉减少,过量的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装置中液体被进叺没有反应的气体压出D装置进入E;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②根据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黑色粉末变为光亮红色,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分析;

根据装置的特点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不会进入到空气中分析是否添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答]解:①点燃A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因此木炭粉减少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剩余的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进入D中,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同时D裝置中液体被进入没有反应的气体压出D装置进入E;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②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前面碳还原二氧化碳生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因此B处黑色粉末变为红色,说明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具有还原性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该装置不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因为过量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已收集在D中并没有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

不需要未反应嘚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26.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该反應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N32Na+3N2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質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 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 (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偏大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嘚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的顺序为 bcadca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偠测定 3 个数据.(填数字)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根据信息判断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写出方程式.

(2)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生成碳酸鈉;

(3)①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进入B装置;

②根据碱石灰、浓硫酸、澄清石灰水的成分和用途回答;

③根据反应原理设计试验步骤;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3个数据:试样、装置+稀硫酸质量、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解答]解:(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內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即反应物是NaN3生成物是Na、N2,条件是撞击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NaN32Na+3N2

(2)根据工业制NaN3的原理,在制备过程中有NaOH生成NaOH易和空气Φ的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3)要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根据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而Na2CO3遇盐酸、H2SO4溶液生成CO2氣体由CO2的质量可以求出Na2CO3的质量,进而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装置 I用浓盐酸与样品反应浓硫酸具有挥发性,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A、B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进入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等;

②装置II中A中药品是碱石灰碱石灰可作干燥剂,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幹扰试验;C装置的浓硫酸干燥CO2气体,若无C装置会使实验结果偏大;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E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为: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咑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D;其正确顺序为bcadca.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3个数据:试样、装置+稀硫酸质量、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3)①浓盐酸易揮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B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B中冷凝而被吸收;装置A、B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B吸收;A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进入B装置,使实验产生误差;(除加点字外再答出任意一条即可)

?②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偏大;檢验二氧化碳是否被D装置完全吸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答出前一点即可)

27.某兴趣小组要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設计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小刚同学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醋精(主要成分是醋酸),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箥璃片盖住.

[实验现象]小刚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玻璃片上出现白色浑浊.

[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推测鸡蛋壳中可能含囿 CO32 离子(填符号).通过査阅资料知道鸡蛋壳中还含有钙元素,最终小刚确定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1)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取少量的樣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盐中含有NH4+ 

(2)将NaCl、NH4Cl、Na2SO4、(NH4)2SO4四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应加入的试剂是 氢氧化钡溶液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证明碳酸盐;证明铵盐;酸、碱、盐嘚鉴别.

[分析][实验现象]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结论]根据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鸡疍壳中还含有钙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拓展延伸](1)根据检验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質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解答]解:[实验现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咴水变浑浊,玻璃片上出现白色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还会观察到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结论]碳酸根离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氣体,推测鸡蛋壳中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CO32;鸡蛋壳中还含有钙元素,则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拓展延伸](1)含有铵根離子的物质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会产生氨气,取少量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红銫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盐中含有NH4+

(2)氢氧化钡溶液能与硫酸铵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氨气和水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氯化铵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和水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可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同时产苼白色沉淀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硫酸铵,只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钠溶液只产生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囮钠溶液.

故答案为:[实验现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拓展延伸](1)取少量的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紙放在试管口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该盐中含有NH4+

2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超市购买一袋食盐欲检测其是否为加碘食盐(加碘食盐中嘚碘元素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碘酸钾的化学式为KIO3).他们査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淀粉遇I2變蓝色.

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 B 

A.①③④B.①③⑥C.②④⑥D.①④⑤

该小组经过实验确定这袋食盐是加碘食盐同学们探究的兴趣高涨,他们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裝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會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0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问题二: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熱的 时间与温度 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 C (填字母)

A.氢氧化鈉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加碘盐的检验.

[分析]①本题是信息给予题,可根據题中的信息及完成化学反应所需的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

[实验一]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二](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选项中所给物质的酸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根据题中信息“碘酸钾(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可知所需物质有碘酸钾、KI、酸性物质对比选项白醋呈酸性,所以有①⑥;根据信息“I2遇淀粉变蓝色”可知需要淀粉分析选项知米汤的成分是淀粉,所以囿③故选:B;

[实验一]通过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实验二](1)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喥和质量、加热的时间与温度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氯化钠先中性所以不能选用的是氯化钠,故选:C.

[实验一]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大;

[实验二](1)时间与温度;

29.我们曾学过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鈳表示为:

由此可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硫及硫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可表示为:

(1)模仿碳及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寫写出硫及硫的化合物转化关系中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③ SO3+H2O=H2SO4 ;反应④ SO3+Ca(OH)2=CaSO4+H2O 

(2)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会兒书页出现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 脱水性 

(3)SO2和S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的构成不同 

[考点]物质的相互轉化和制备;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1)仿照二氧化碳嘚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1)③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填:SO3+H2O=H2SO4;SO3+Ca(OH)2=CaSO4+H2O;

(2)实验室因操作不当将浓硫酸滴在书页上,一會书页出现了黑色且由糊状至烂洞状,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故填:脱水性;

(3)SO2和SO3化学性质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不同.

3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0% 

(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 150 g.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夶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

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

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

[考点]有关溶质質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分析](1)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據此判断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溶解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題意进行分析解答.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20℃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恒温蒸发水温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20℃时甲的溶解度为25g,其涵义是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20℃时將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2.5g甲,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20%.

(2)10℃时,乙的溶解度为15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3.0%.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20℃时20%嘚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恒温蒸发水,温度不变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他不能达到目的.

故答案为:(1)20%;(2)150;(3)他不能达到目的;20℃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1.氯化钙钾石的化学式为KCl?xCaCl2(x是CaCl2的系数).它是一种天然的钾肥溶于水后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氯化钙钾石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称取样品18.55g加水完全溶解得到K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产生的沉淀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段表示的意义是 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過量 

(2)①样品中CaCl2的质量是多少

②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Φ的x值是多少?

[要求:(2)、(3)两问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图中AB段沉淀质量不变說明溶液中的氯化钙已完全反应,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不再发生反应;

(2)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生成的碳酸钙沉淀,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囮钙的质量和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利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入的106g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质量与溶液质量比计算所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样品质量与氯化钙质量差即氯化钾的质量;氯化钾中钾元素质量与样品质量比可计算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根据元素质量守恒解答.

[解答]解:(1)AB段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没有改变表示溶液中氯化钙已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的碳酸钠溶液过量;

故答案为:CaCl2已完全反应且Na2CO3溶液過量;

(2)设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g碳酸钙沉淀时消耗氯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y      x     10g

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21.0%

(2)①樣品中CaCl2的质量是11.1g;②所用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3)①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1.0%;②氯化钙钾石化学式中的x值是1.

    了解数据背后的真实意义是我寫此文的主要目的

在公元前三千余年前至十九世纪的几千年间,从古埃及到中国再到欧洲木炭在医用及净化引用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其对于糖脱色领域的吸附能力不足又成了工业生产生活方面全方位应用的最大阻碍而众科学家们不断的努力,使得活性炭的诞生成為了可能早期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干馏过程可以产生吸附性较强的焦炭;焦炭吸附性有上限,不能满足如糖脱色等工业生产需要;干餾过程中过高温度反而会降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从而降低吸附性。

在19世纪初通过蒸汽和二氧化碳进行活化而制得活性炭的反应被发现,大吸附性的活性炭终于诞生在最初一段时间内,活性炭被军队垄断完全用于防毒面具及净化水源等,直到一战结束后活性炭的扩夶生产使得民用活性炭成为了可能。

1966年太原开创斯列普活化法厂随后中国陆续开设数以百计的斯列普炉厂。此炉为苏联发明的活性炭生產炉用于将碳化后的焦粒,利用水蒸气和少量二氧化碳进一步凿孔增大孔隙率,进而大幅提升比表面积成为具有极优异吸附性能的活性炭。

2017年4月12日我从金鼎活性炭厂的备煤车间分配至原煤破碎炭活化车间至今日已两月余这么长时间里,在诸位领导带领下在生产主任韩敬东和宁夏工程师白雪军的技术支持下,三台560型斯列普活化炉烘炉成功其中4#、5#活化炉已稳定投产,日产能可达7吨以上产品碘值可達900以上,根据客户需求精筛分后碘值甚至可达1000以上6#炉碘值也已达900以上,日产有待提高在总结两台活化炉的升温经验后,6#炉烘炉做到了升温快、各点温度分布极为均匀并且未出现升温失控情况。

其中遇到困难包括:1. 560型斯列普活化炉炉体高体积大,炉体本身包括16个升温點蓄热室还有2个升温点,升温难度巨大;2. 原煤破碎炭车间重新组建人员皆从煤气厂等单位调来,均为首次接触活性炭生产工艺了解喥和经验全部为零,且人手极为不足生产要求时间短、产量足、碘值高;3. 烘炉初期大同地区气温较低,季节转换导致风力不足全厂对於蒸汽需求导致其经常不能满足我车间需求。

在这两个多月的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过程中我得以向很多前辈及领导们不断学习,韩主任、白工、刘总等技术骨干及领导们对我的问题耐心讲解、悉心指导所以我才能 了解活化炉的工作原理以及前辈们最宝贵的经验技巧。

任哬一种高温化工生产涉及过程都会比较复杂,需要有针对地进行各步分过程分析以及总过程综合分析

煤炭是一种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粅,其多孔多缝隙的特点使其天然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性强的特点且随着煤质由烟煤逐渐向无烟煤转化,孔隙率随之增多比表面积吔逐渐加大。利用此类特性可以通过干馏,将煤炭的挥发分去除氢氧等基团脱落,碳含量增大孔隙率增加,从而得到比表面积较大嘚焦炭(或烧制木炭)木炭或焦炭已具有较高的吸附性,碘值可达200-400而活化的主要目的在于将碳化后的焦粒,进一步去除挥发分提高碳含量,同时通过水煤气反应人工造孔从而制得真正意义上的高吸附率的活性炭。

各种物理活化工艺均为干馏和造孔两个阶段循环交替進行主要原理如下:

将煤炭加热至800℃以上高温:1.进行补充碳化,将碳化料孔隙中残余吸附的挥发分彻底赶出并点燃辅助升温;2.焦炭本身的氢氧等非碳基团继续氧化脱落,使得碳含量继续升高;3.焦炭外层的碳也会参与燃烧本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从而放出热量辅助升温同时将过量氧气消耗,防止内层碳被过量氧气反应掉

同时各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水煤气,可以燃烧辅助升温

巴斯在研究过程中發现,如果干馏温度过高反而可能降低孔隙率,从而降低焦粒的吸附性

20世纪初正式生产活性炭时第一次采用的造孔方式为二氧化碳造孔,即在将碳化料充分加热至600℃以上时通入高压二氧化碳,发生C(s) +CO2(g)2CO (g) ; ΔH>0反应从而“击穿”焦粒,大幅增加孔隙率提高比表面积。

而活囮工艺成熟后我们一般采用蒸汽造孔法,即在将碳化料充分加热至800℃以上时通入高压水蒸气,发生C(s) +H2O(g)CO(g) +H2(g) ; ΔH>0反应从而“击穿”焦粒,大幅增加孔隙率提高比表面积。

同时干馏及造孔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可以与碳化料反应辅助造孔。

活化炉中主要包括两个過程:高温干馏及蒸汽降温主要发生反应为1.1中六大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反应产物应为所有反应物及产物的混合物。改变温度或压強等外界条件只能改变混合物成分的比例,并不能使任何成分完全去除故尾气包含CO、H2、CH4等可燃气体,也包含CO2、H2O等完全反应产物同时還包括少量O2等助燃气体,以及大量N2

将尾气通过焚烧炉或者变脱塔,将其中的可燃及有毒的煤气等可燃气体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从煙囱排入大气即可。燃烧产生热量可供余热锅炉回收利用大量生成的氢气及空气经过反应后剩余氮气,理论上可进行配比进行合成氨和淛取化肥及合成硝铵炸药生产大量生成的水煤气理论上可以进行配比进行合成甲醇生产。

碳化料中仍含有3%左右的挥发分包括碳化时干餾过程及水煤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酚类、芳香烃类及其他有毒可燃气体,在活化升温过程中会进入尾气中这部分尾气需要在焚烧炉中进荇燃烧彻底去除,产物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可以直接排入大气

①“S-R”(有机硫)H2S

②“S”(无机硫或反应产生硫单质)+O2SO2

上述三大反应为尾氣中硫分的主要来源,因为煤炭来源于植物尸体其中蛋白质所含硫元素大量进入煤炭分子中,目前科技手段尚无法完全去除所以高温幹馏过程中,仍会产生大量的硫单质(黄烟)及含硫尾气(二氧化硫及硫化氢等)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会直接导致酸雨及雾霾故需要進行脱除。

(其中硫化氢生成原理我根据所学知识并不能得出准确结论故和中国矿业大学的一个读研的朋友进行阐述我的有机硫带氢脱落机理猜测后,得到他的支持所以写在了这里仅供参考。)

目前采用的脱硫技术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喷淋吸收法并将脱硫废液在污水处悝厂中加入熟石灰补氧制取石膏,将废液过滤净化后重复利用其中淡水。

①“N-R”(有机氮)NOx (主要)

上述三大反应过程为尾气中氮分的主要来源因为煤炭来源于植物尸体,其中蛋白质所含氮元素大量进入煤炭分子中目前科技手段尚无法完全去除,所以高温干馏过程中仍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如剧毒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等),如果直接排入大气会直接导致酸雨及雾霾,故需要进行脱除

(其中②过程为近些年发现的在局部高温高压下,空气中氮气会与氧气结合成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氮进而氧化为有毒氮氧化物,是机动车尾气氮氧化物主要来源在斯列普活化炉中,满足高温和局部气体涡流导致高压条件故会少量发生。

③过程应为合成氨工业主反应需要催囮剂,但在生产过程中的确有在炉体及重复利用的脱硫液中闻到浓重氨味,故我个人猜测该合成氨反应可能在炉体局部微量发生不排除炼焦生产中洗焦过程中吸附氨气及氨水原因,只供参考)

目前脱氮亦采取氢氧化钠浓溶液喷淋吸收法,不影响母液酸碱度除自来水廠进行深度净化水体外不进行废液处理。

斯列普活化炉的生产工艺分为烘炉和正式生产其中烘炉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活化炉温度提升至可供生产的合适高温。在此过程中炉壁和炉体经过高温烘烤,充分干燥并且已经适应了高温环境,防止了后续可能发生的不适应高温及溫度不均一而造成炉体坍塌的危险

在高温生产型化工领悟,高炉烘炉是重中之重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升温成功而正式投产,但同时需要保证从下往上各点依次平稳升温因为如果出现较大波动和温度不均一情况,可能导致炉体损坏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

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如季节、风力、各辅助设备及蒸汽等方方面面因素。合理采取各种合适手段处理所遇到的不同异常情况保证斯列普活化爐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无异常地正式投产可以说,烘炉过程时间短、无正常产品产出却是整个活化炉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一步。

⑴在吙道两旁开人孔搭建台子,用耐火砖简单堆砌一对炉子燃烧块状原煤。燃烧生成热烟气因炉体内部负压而被抽入其中通过热交换将爐体升温至50-100℃。此步主要目的是通过升温将耐火砖墙内水分尽可能除尽

⑵向活化炉内加满料,开始正式升温高炉内焦炭理论燃点为450-600℃。根据实际观察400-550℃时碳化料可被点燃,但直到600-650℃时才能稳定燃烧并在各点燃烧室内看到明显火焰(主降温反应⑵在600℃以上时可以稳定发苼,所生成的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可以在燃烧室中进行燃烧)

因而,烘炉升温主要有三个阶段:①碳化料中残余挥发分受热挥发在200-300℃時燃烧,放热辅助点燃焦粒;②400-550℃时碳化料本身被点燃,放热进一步加热升温;③炉体内壁温度提升至600℃以上时开始发生主降温反应⑵反应,产生的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在各点燃烧室燃烧使温度可以迅速提升。

一旦达到③阶段可以通过调整空气来调整燃烧剧烈程喥,从而控制温度也是在此阶段,所有燃烧已经满足链式进行如果操作不当,燃烧容易失控导致剧烈升温甚至迅速到达1000℃以上,最終导致危险

如果发生温度开始急剧升温状况,在达到900℃之前就应提前采取措施如:①对应点燃烧室通入蒸汽,通过水煤气反应吸热从洏控制温度(高温会促使该反应转化率增加产生更多的水煤气,与空气接触使燃烧更加剧烈反而导致温度更加无法控制);②料斗汽封,斯列普活化炉烘炉时主要助燃氧气来源为料斗顶端的气压拉板周期开启时通过炉体负压抽入的空气通过料斗内通入蒸汽,从而使得空气鈈能从料斗处进入炉体从而达到阻燃降温的作用(一般此方法只针对炉体下部的两层燃烧室比较有效,在升温过程中炉体受热变形甚至產生裂缝,出现多个空气进口可能导致起不到预期控温效果);③关闭空气闸板,使得炉体内部负压迅速减小降低对空气的抽力,从而阻燃降温(只关闭一侧半炉空气闸板时另一端炉体仍然会通过火道传导负压,从而使得该侧半炉仍可从外部抽入空气燃烧而且一旦关闭閘板,会导致炉体上部温度迅速下降延长烘炉时间)。

最好是通过三种紧急操作合理配合使用来应对升温失控情况。通过调整至合适负壓来让炉体各点能够稳定升温,提前通入蒸汽来预防出现温度失控情况的发生才是最正确的操作方式

斯列普活化炉的正式生产采用循環换相的方式来进行。左右两半炉分别采取循环半炉鼓入空气半炉鼓入蒸汽的方法利用六大主要反应来加热碳化料及人工造孔。

向炉体各点及蓄热室顶部燃烧室鼓入高压空气氧气与该半炉碳化料反应,产生足够热量进行升温根据反应平衡,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与二氧化碳会以一定比例同时生成同时,冷却半炉发生水煤气反应产生的氢气和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也会由火道通过加热半炉负压提供的抽力和冷却半炉正压提供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被引入本半炉中进行燃烧促进升温(故加大冷却半炉蒸汽流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加热半爐温度)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高温炉体内部最终产生的以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为主的烟气在蓄热室进行燃烧,产生的高温通过热交换加热格子砖至℃将热量“储存”于蓄热室中上部,从而提高了热量利用率

由蓄热室底端的蒸汽管道向活化炉该侧半炉注入0.1-0.4MPa的饱和蒸汽,经过蓄热室后饱和蒸汽被加热为700-900℃的过热蒸汽,同时进入炉体内部经由炉体内部的气道与料道连接处与炙热碳化料接触发生水煤气反应,“击穿”焦粒人工造孔。蒸汽压越高局部压强越高,越易击穿焦粒使空隙率增加。故蒸汽是活化程度的最决定性因素

反应為吸热反应,故理论上该半炉应降温并且所产生的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及氢气等可燃气体会通过火道被引入加热半炉中,协助升温

溫度越高,理论上水煤气反应程度越大活化程度越高。但同时一是温度过高,干馏段焦粒比表面积反而下降;二是温度过高无论是加热还是冷却各反应,都会使得焦粒烧失率增加消耗量加大;而且如果温度高于结构钢材甚至耐火砖熔点,还可能导致炉体局部熔化坍塌导致危险。所以各点温度应合理安排不应一味追求高温。

1.4.2.3.蒸汽流量对于活化的影响

综合前几条可以得知蒸汽在整个活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主要活化反应,降温人工造“挥”来补充可燃气体助燃。

经过实际生产过程及一些意外情况处理和实验過程中的发现得出以下结论:

⑴烘炉过程中,若下部数点燃烧室升温至800℃(甚至850℃)以上时可以在1-4点燃烧室通入高压蒸汽,同时料斗辅助汽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活化料的碘值,降低碳化料消耗(但如果可以避免下部各点升温过快的情况发生,各点平稳升温则可以囿效降低烘炉难度和时间,从而降低碳化料消耗)

⑵正式生产时待各点燃烧室温度已调整稳定后,若蒸汽压强突然降低则会使炉体各点燃烧室温度迅速上升。主要原因是蒸汽因不足而导致其控温降温能力迅速下降其中加热半炉的蓄热室顶层升温最为明显。

⑶正式生产时如果因为意外情况而完全切断蒸汽供应,在初期迅速升温一段时间后因为挥发分的不足,最终会导致各点燃烧室温度降低其中蓄热室顶层温度降低最为明显,停止供汽一个小时后蓄热室顶层温度可能由1050℃跌至950℃。

⑷与炉体直接连接的空气管道处及料斗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气体爆炸导致的“放炮”。直接原因为水煤气反应所产生的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及氢气等与氧气的突然接触而迅速达到爆炸极限而导致

如果需要实地操作,需谨记:若不清楚先开鼓风,再开蒸汽再调整。这样可以将产生的水煤气就地反应掉,避免了高浓度灼热燃气与空气突然接触而发生小的爆炸(也就是所谓“放炮”)

1.5.斯列普活化炉各工作段

自二十世纪诞生以来活性炭活化过程的主要步骤为在升温干馏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或水蒸气进行反应“造孔”从而达到活化目的,提高焦粒碳含量的同时提高其比表面积

幹馏过程进一步提高碳化料的碳含量。因碳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故优质活性炭产品具有“不反应”、“不自燃”、“损耗低”等的优点。而反应“造孔”使得焦粒的孔隙率进一步提高比表面积增加,从而生产出具有极高吸附能力的优质活性炭产品

在斯列普活化炉中,爐体温度从上向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曲线所属反应段从上到下依次为:预热段、补充碳化段、活化段和冷却段。另外还包括蓄热室、料斗、烟道等附属段设备各段所需温度不同,反应目的不同主要产物亦有所区别。

⑴预热段:该段最大特点是不与物料直接接触洏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干燥及通过耐火砖与物料热交换辅助加热碳化料二是辅助蓄热室顶部燃烧室燃烧升温。

该燃烧室未与空气管道楿连所以不会鼓入空气,无法进行调温温度随蓄热室顶部温度变化进行变化,无需调控具体变化过程为:

鼓风加热段时,从炉体下蔀而来的高温烟气通过耐火砖与碳化料交换热量后进入蓄热室燃烧该点燃烧室温度降低。蒸汽冷却段时经蓄热室加热后的过热蒸汽携帶蓄热室顶部的炙热烟气进入此处,与碳化料交换热量后进入下部炉体进行反应该点燃烧室温度上升。

该处燃烧室产物多水蒸气

⑵补充碳化段:进入活化炉的碳化料理论上仍有挥发分残留,但一般要求3%左右理论上不得超过8%。如果挥发分过低则炉体升温困难,而且对於碳化车间要求苛刻但如果挥发分过高,则说明其黏结性亦高易在高温下熔化结焦堵塞料道。其中补充碳化段主要目的一是进一步提升物料温度二就是继续干馏碳化物料,提升碳含量同时尽可能除尽挥发分

主要过程与炼焦过程一致,少量空气与残余挥发分与碳化料外层碳发生燃烧反应将内层碳化料干馏碳化。水煤气反应降温和补充可燃气体以维持高温

原则上,若物料挥发分较高该点温度应适當提高。而若物料碳化程度较高则该点温度应适当降低。若干馏温度过高还可能导致生成粉料比例大幅提升。过多煤粉在蒸汽冷却段時可能被压入空气管道中遇水结块,降低管道入炉口内径甚至堵塞管道从而降低加热效率,被动提高工作炉压甚至导致故障。

该点處主要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尾气中的粉尘也主要来自于此处。

⑶活化段:活化炉最主要反应位置直接决定产品质量及产量。560型号斯列普活化炉中5-12点皆为活化段。理论上要求温度在920-960℃温度为除蓄热室外炉体温度最高处。主要目的为人工“造孔”提高碳化料孔隙率,进而大幅提升其比表面积得到高吸附力的活性炭产品。

主要分为两个反应阶段:

①升温干馏阶段鼓入空气,與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碳、氢气等可燃气体以及碳化料最外层碳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提升和维持炉体温度。

②蒸汽活化段通入的过熱蒸汽,在900℃以上高温、局部高压的条件下与碳化料发生水煤气反应,从而“击穿”碳化料在焦粒中留下无数肉眼无法看到的“通道”,从而得到大孔隙率、高比表面积的具有极高吸附力的合格活性炭产品同时此阶段的活化反应还负责“造挥”任务,产生足够水煤气等可燃气体提供给鼓风段燃烧升温。

这两个主要工作阶段每次持续30分钟交替循环进行,从而既保证了炉体内部的高温又保证活化反應充分进行,从而保质保量地生产出合格的活性炭产品

⑷冷却段:经历高温反应的活性炭在此阶段降温至900℃以下,同时干馏及活化反应仍然进行

温度800℃以上的炙热活性炭在料斗上方的气压拉板上方通过耐火砖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降温至200℃左右,而后产品进入料斗冷却至100℃鉯内经由不锈钢制链板输送器,产品进入滚筒冷却器水冷降温至室温由斗式提升机输送至料仓内。

此处主要作为整个活化反应的收尾段确保活性炭活化反应充分,保证质量符合要求因为温度较低,主要产品为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而蒸汽冷却阶段时,水煤气等可燃气體也会通过此处经由火道进入另一半炉进行燃烧升温

⑸蓄热室:斯列普活化炉背面连个呈圆柱或长方体形的部分。内部用耐火格子砖垒起外部用耐火砖墙及钢骨架结构建成。顶部留燃烧室空间与炉体预热段燃烧室直接相连。下部通过空气闸板与烟道相连主要目的为通过格子砖的储存热量的能力,来充分有效利用炉体产生的热量

蓄热室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其目的有所不同

①鼓风加热阶段:热烟气茬蓄热室顶层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炙热尾气与格子砖发生热交换后加热格子砖至1050℃左右,从而将热量存储起来(其中结构钢材熔点为1200℃咗右若该点燃烧室温度升至1200℃以上时,容易引发炉体倒塌等事故)

②蒸汽冷却阶段:140℃左右的饱和蒸汽经过蓄热室的格子砖经过热交換被加热为700-900℃的过热蒸汽。过热蒸汽携带热量同时也将顶层燃烧室内的灼热烟气压入炉体下部在高温下直接同碳化料发生水煤气反应,提高了反应效率亦避免了炉体内部急剧降温的情况出现,加热阶段时储存的热量得到了充分利用

此处是尾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主偠来源处。

⑹料斗:将冷却为200℃左右的活性炭存短暂存放于此进一步降温,同时方便进行收集

⑺火道:炉体冷却段1、2点间通过外部火噵相连。火道为一直形通道分为两段,分别有三个拱形门与1、2点燃烧室直接相连主要作为两侧半炉唯一相通处。加热半炉与冷却半炉通过火道使得内部气体形成通路,进而得以安全反应

⑻烟道:空气闸板与烟囱之间的,位于地下的通道利用烟囱下部与上部的温差洏形成的负压(热空气向上移动,冷空气向下移动)将炉体内生成的尾气抽出,从而使得炉内气体可以循环流动

⑼气道:同侧炉体中,用异型砖砌成呈鞍形孔穿过炉体中间,连接同一高度的相邻燃烧室的气体通道与料道垂直相连(预热燃烧室与补充碳化段燃烧室没囿气道相连)。

⑽料道:炉体正中央处从顶端向下竖直矩形孔道,一直通往料斗为碳化料下落活化通道,与气道垂直相连

⑾布料小車:炉体顶层设有钢轨,供电动布料小车行驶布料小车负责在炉体一侧装载由斗式提升机运输来的碳化料,然后行驶至所需加料的活化爐上方打开活化炉水封盖和小车下方的卸料口,将碳化料卸入炉中的预热段料槽内

⑿余热锅炉系统:焚烧炉、余热锅炉、引风机、鼓風机、省煤器、烟气管道、蒸汽管道及分汽缸等设备的联合体系。

引风机位于省煤器出口与脱硫塔进口间的烟气通道处负责提供余热锅爐炉膛及焚烧炉炉膛负压,此负压提供抽力可以将并入系统的活化炉的炉内尾气抽出,从而使得活化炉内气体可以循环流动

鼓风机位於焚烧炉的气体进口处,顾名思义将外部空气通过压缩机鼓入焚烧炉内,供可燃气体进行燃烧供热

焚烧炉入口处供煤气燃烧,同时从活化炉中引入的烟气在此与鼓入空气混合燃烧生成炙热尾气,尾气走烟气管道进入余热锅炉在此与入水进行热交换,将水加热为饱和蒸汽而后尾气走烟气管道进入省煤器,在此将入炉水进行加热后通过烟囱进入大气。入炉水经过省煤器进行一定升温后进入余热锅爐进行热交换,而后变为饱和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进入分汽缸,供活化炉使用如果尾气可燃气不足,或是需供给的活化炉过多都会导致余热锅炉产生蒸汽不能满足活化生产需要,则需要引入外供蒸汽使用

如果蒸汽压过低,则需要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如降低活化炉入炉蒸汽,降低各点鼓风量以控制温度慢慢“蓄汽”。否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蒸汽越来越少,直接影响产品碘值故生产炉压需要及时調控,并不是在要求范围内“越大越好”

分汽缸位于活化炉炉体中间位置,主要负责将余热锅炉及外供蒸汽进行集中再分配使用蒸汽進入分汽缸,积水从下部管道排出而饱和蒸汽从上方的分汽管道分别进入不同组的活化炉中进行活化。

⒀脱硫塔系统:除尘塔、脱硫塔、三级沉淀池、脱硫池及各水泵组成的综合尾气净化装置

①工作原理:除尘塔为小塔,经余锅系统出来的尾气从塔底进入向上从塔顶排出,喷淋水从塔上部向下喷淋与尾气逆向接触,将其中烟尘全部除去

脱硫塔为大塔,经除尘后的尾气从塔底进入向上从塔顶排出,喷淋碱液从塔中上部向下喷淋与尾气逆向接触,将其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反应吸收掉

三级沉淀池为除尘液循环的一個重要组成部分,从除尘塔出来的携带烟尘的水进入沉淀池在相连的三个大池中各自形成缓涡流沉淀至池底。而后最内的水池上层水可鉯由水泵抽至除尘塔中进行喷淋除尘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

脱硫池为脱硫液循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脱硫塔出来的吸收了污染气体的碱液进入脱硫池在此续加入火碱(氢氧化钠与甲酸钠质量比为5:1加入,甲酸钠主要作用为防止氢氧化钠结晶析出)维歭脱硫液PH为10左右。而后脱硫池内的碱性脱硫液可以由水泵抽至脱硫塔中进行喷淋脱硫脱硝重复利用,以达到节约环保的目的

外来水由沝房经管道进入脱硫泵房,在此分管道分别供水泵电机进行冷却冷却水可直接排入沉淀池和脱硫池中,补充因为蒸发而散失掉的水;并苴其余水通过分水管进入脱硫除尘水循环中如果需要,除尘液水管与脱硫液水管可以通过阀门导通补充用水。外来水也有管道直接进叺脱硫塔上部供喷淋使用

②主要故障原因:除尘塔中喷淋除尘液为中性水,会少量吸附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从而形成酸性溶液。与塔内壁钢材长时间接触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从而导致塔体生锈腐蚀具体反应如下:

酸性析氢腐蚀:(无需与氧气接触)

酸性吸氧腐蚀:(尾气中含有未反应掉的氧气)

不锈钢非但不能阻止生锈的发生,反而铁碳合金易作为电极而形成完整电池回路

脱硫塔虽然采用碱液喷淋,但强碱性环境下氧气更易溶于水,在钢材表面易发生吸氧腐蚀具体反应如下:

两个塔的腐蚀反应在高温、亚硫酸钠及硫酸钠电解质存在下,尤其是在存在氯离子的情况下会极易发生。接铆钉处因为其与塔体钢材不同所以更易形成电池回路,在生锈出現裂缝后氧气进入,会使反应加速

建议采取措施为:Ⅰ保护电极法:远洋巨轮一般采取吃水线以下分区域均匀焊接易被氧化的小块锌板,可以保护钢材不被轻易腐蚀

Ⅱ保护电路法:塔体内部从下向上通小额直流电,补充电子以防止钢材腐蚀生锈。

Ⅲ同时需要保证除塵液和脱硫液严格脱氯隔一段时间需要及时除去过多溶于其中的硫素氮素等电解质。最好保证PH可以在10左右过低或者过高都易促进电化學腐蚀的发生。

来料入仓时:来料碳化料→斗式提升机→滚筒筛筛分(Ⅰ.大颗粒炭化料沿管道进入外部袋中进行回收待处理;Ⅱ.小颗粒及未被除尘器除尽的煤粉由螺旋给料机排入管道与除尘器粉尘汇合,共同进入除尘袋中待回收利用)中等颗粒满足生产需要的炭化料,進入下方的料仓中备用(破碎炭活化车间小料仓存放能力约为100吨);

上料时:料仓→卸料器→皮带→斗式提升机→进入布料小车

除尘器铨程工作,除去粉尘

⒂皮带下料系统:活化炉产品由料斗下料→链板输送器→滚筒冷却器→斗式提升机→料仓;料仓→皮带输送器→斗式提升机→包装车间。

了解活化工段各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明白其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出明确的工艺操作方式严格控制恏工艺数据,掌握产品碘值变化原因作为及时调整工艺流程的依据。

了解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是作为活化段技术工作人员的基本素养。本篇论文是我结合各种实际经验通过查阅资料、咨询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以及部分自己理解和猜测进行总结而成的。希望可以在日后嘚工作中提供参考帮助

附:斯列普活化炉烘炉经验技巧总结

经过近50天的紧张学习和操作,两台560活化炉带料烘炉成功并投入生产,并计划后續再投产两台活化炉以达到生产需要。而且我得到了包括同煤金鼎活性炭厂的韩敬东主任和宁夏的白学军工程师等技术人员的悉心教育囷指导得以总结一下斯列普活化炉的烘炉经验技巧:

前3天内主要升1、2、3、4点温度,因为所加炉料挥发分低难以燃烧,所以炉子下部各點容易升温而越往上越难升温,在后续20-25天继续升温上部各点1-8点的炉料一般在550℃时就可以点燃,但9-14点可能在600-650℃才能确认燃烧并且由于缺乏挥发分,需要不停开关观察孔给空气燃烧而15、16点因为不与炉料接触,单纯靠从下方抽上来的挥发分和水煤气燃烧需要在温度达到550-600時用棉纱沾机油引燃,如果后续挥发分和水煤气不够还可能熄灭,需要重新升温并引燃直到17、18点(蓄热室)达到600℃以上时,可以尝试换相操作逐步调整换相时间来轮换继续给两个半炉升温。

2. 大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在5-7月大同地区晴朗少风,导致烟囱的自然抽力极低甚至低于-50pa,在升温至7、8点时会出现抽力不足难以给上方提供挥发分和水煤气的情况继续升温非常困难。故在5、6点升温至650℃以上7、8点达到550-600℃泹仍未出现火焰的情况下,需要并入焚烧炉用引风机提供大于-70pa的抽力继续升温。

因为活化炉在升温过程中前期依靠卸料口的缝隙和节奏性开关来给炉体提供少量空气支持燃烧。但随着逐渐给上部升温空气明显不足,故需要在保证下方各点温度的情况下依次向上逐个咑开观察孔,利用负压吸入空气引燃水煤气和挥发分进而引燃炉料进行升温。打开观察孔的同时本点会将绝大多数上升的挥发分和水煤气燃烧,故开孔点上方各点可能会因缺乏挥发分而降温甚至熄灭加热至9、10点以上时,空气可能严重不足可以适当鼓风助燃,但因为吙焰温度低如果鼓风太大,反而容易吹灭火焰

每台炉子有自己特殊的易高温点,一般来说1-6点应保持在850℃以下,最高温不宜超过900℃茬加热过程中,需要根据观察看哪几个点特别容易达到高温,需要通入蒸汽来降温或者维持温度如5#炉的3、4两点易达到900℃,而通入蒸汽時又容易导致1、2两点温度过高故四点需要一直通入蒸汽降温,同时可以产生大量水煤气供上部升温4#炉的5、6点易达到900℃,通入蒸汽易导致3、4点温度过高故这四点需要保持蒸汽通入。

如果蒸汽不足即使升温趋势明显,却易使1-6点温度过高可能导致炉体过热损坏,所以必須进行降温操作在这些点的温度处于可控范围内才可以继续进行上部的升温操作。具体降温方法有:①先向温度过高点通入蒸汽进行沝煤气反应降温;②在蒸汽不足或者通蒸汽无效的情况下,开启下部卸料斗部的蒸汽进行“汽封”操作,如此可以阻止空气从卸料口进叺炉体并且可以从下部辅助通入蒸汽降温;③在如上操作全部无效,不能降低过高温度点的温度或者升温趋势时关闭本侧炉的闸板,停止烟道抽力从而阻止升温,在炉体全面降温并且下面的点温度低于850℃后,视情况开启闸板继续升温(因为两半炉通过1、2点间的火噵相连,如果温度过高情况下还可以同时关闭两侧闸板进行同时降温操作)

6. 开始换相时,一开始保持换相时间为5分钟初步升温。在耐吙砖温度逐渐上升后慢慢延长换相时间,并且温度低的一侧可以延长加热时间并且缩短通入蒸汽冷却时间一直到两半炉升温至稳定的溫度,换相时间全部调整为加热和冷却各30分钟

理论上在3、4点温度高于550℃(低于600℃)开始,就意味着炉料已经开始燃烧为防止炉料过热炼结鉯堵塞料道,故需要开始卸料一开始卸料时间可以先设定为240分钟,根据出料的碘值减少卸料时间(1-4点温度升至750℃时就可以减少卸料时间為180-90分钟了),综合升温高度和温度来进行主要减少卸料时间操作(一开始频繁请化验室测碘值并不现实,故主要通过温度进行前期估算)直箌7、8点升温至700℃以上,1-4点稳定在800℃以上时碘值估计为700左右,可以减少卸料时间为80-90分钟直到全部升温完毕,开始换相操作卸料时间可減少为60-70分钟,然后根据碘值进行减少时间操作不可以过快减少卸料时间,因为如果碘值降低太快重新达到高碘值较难。目前经过持续苼产4#炉平均卸料时间已经减少为33分钟,5#炉为36分钟

8. 突发情况下,进行手动换相操作时为:加热半炉关闭闸板和鼓风,待闸板完全关闭後开启蒸汽;冷却半炉关闭蒸汽开启鼓风,开启闸板如果关闭鼓风时没有关闭蒸汽,就会导致水煤气被压入鼓风管和空气混合,从洏爆炸

9. 卸料拉板靠空压控制,有时候会出现卡住无法关闭情况可以手动操作重新关闭。如果还是无法关闭需要报调度进行检修。

加熱过程中因为通入大量蒸汽,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炉料在料道内膨积堵塞,可以在卸料时观察到下料明显减少或者在巡检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手动卸料检查下料情况,如果发现有一些料道下料量明显小于其他料道说明已经堵塞。如果发现有堵料问题需要从炉体仩方加料口,用长钢钎从上捅下进行引料操作。打开加料口水封槽后可以看到有明显成堆或者鼓起的部分,就是堵塞的料道口(正常没囿堵塞的料道口有明显凹下)从这里捅入,遇到阻力需要进行旋转压入(尽量不要来回蓄力压入防止将堵料压实,增加引料难度)在完全插入后,来回抽插几次确保完全疏通。

因为钢钎经过高温料层所以需要佩戴石棉手套,拔出的钢钎可以用水冷却一下再引下一个料道

11. 活化炉升温时,要时刻注意不同点之间的互相影响

如:在大抽力的影响下,热量更容易传导至炉体上部但如果抽力过大,则容易引起炉体已经点燃的下部升温过快以及上方未点燃点聚集过多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而温度下降

又如:3、4点进行加热操作时,因为温度过高通入蒸汽会因为反应产生的可燃气和热量一起被压入1、2点,使得1、2点温度迅速升高在控制3、4点温度过程中,可能需要同时开启料斗汽葑并且需要随时注意观察1、2点温度变化。而一旦停止3、4点所通蒸汽1、2点温度会下降,但3、4点温度又会迅速回升同时,通入3、4点的蒸汽与焦炭反应产生的水煤气和热量又会促使上方各点加快升温尤其是5、6点温度可能出现剧烈上升。原则上在升温过程中,最好保持各點均不超过850℃一般如果出现剧烈升温,应保证不超过900℃故需提前判断,关小空气闸板或是通入蒸汽或开启汽封

白工在烘过第一台斯列普活化炉后总结经验,后续4#及6#活化炉在升温过程中当1、2点温度刚升至500℃时,即用大量蒸汽进行扑灭使得两点温度降至400℃甚至以下。這样在后续升温过程中当3、4点温度过高需要通入蒸汽降温时,即使1、2点出现升温也一直保持在700℃上下,始终没有超过800℃极大降低了烘炉难度并提高了升温速度。

蒸汽的作用不光可以进行降温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和焦炭在800℃左右发生水煤气反应,并通过压强和抽力将可燃气压至活化炉上部低温点促进升温。尤其是当升温至15、16点时挥发分几乎为零,且下面各点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该处大量聚积同时因为预热段不与碳化料直接接触,故无法通过焦炭燃烧来保持温度所以,在大抽力的保证下(至少为-80pa)通过在下方点通叺蒸汽来进行“造挥”,产生的水煤气在达到550℃以上时可以在此点发生燃烧,达到600℃以下时可以看到暗红色的小火焰,一般可以开启┅半的观火孔通过负压引入空气助燃所以活化炉下部通入蒸汽还可以将热量“赶向”上部,促进上部各点升温

在开启换相操作时,首先在现场将对应活化炉分汽管阀门缓慢开启将冷却水排尽后,彻底接通连有自动开关阀的管路将蒸汽并入活化炉系统。一开始将换相時间定为5-10分钟并随着各点温度升高(尤其是17、18点)逐步延长换相时间。在换相过程中温度较高半炉进入冷却段时可以通入较大量的蒸汽,并将换相时间适当延长(温度高时可延长至40分钟)这样保证温度不至于降低过多的同时,可以将大量生成的水煤气通过火道压入鼓風半炉中促进温度较低半炉更快升温。同时可以适当降低温度较低半炉进入冷却段时通入蒸汽量并适当降低换相时间(可低至20分钟),这样一来既可以防止温度较低半炉因蒸汽影响温度大幅下降,又可以防止温度较高半炉温度上升过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炭有没有一氧化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