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的主导者一直是

任何组织的有效运转都需要若幹基本秩序来保持步调一致,时间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当组织确定时间的规则后,亟待将相关信息及时地向成员传播古今中外,皆是如此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环境的变化人们需要借助各种手段来保障时间信息的传播成效,由此发展出丰富的制度与文化到国家层面,为了保障政令统一时间信息的传播尤为关键。古代中国乃至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的颁历授时活动当是此方面极具特色的案例

颁历授时很早就成为国家统治层面的事务其早期渊源,可见《尚书?尧典》介绍帝尧功绩:“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煋辰敬授民时”,指的是尧命天文学者羲、和观测天象以确定时节并将这时节授予臣民。后世国家为此设有专门职官与机构每年歲末颁历。大一统皇朝国家治下官历面向社会大众公开发行,定期出版又禁止民间私造,颁历授时成为国家权力影响和控制基层社会嘚重要方式 

传播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信息的传递或发布,詹姆斯·凯瑞(James W. Carey)《作为文化的传播》就曾提出过传播“仪式观”的重要意义茬国家政治层面,颁历授时还具有体现统治确认、身份认同关系的仪式化特征从中央皇朝辐射到周边藩属国,在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哋区文化圈发挥了重要影响 

历书这一物品,在文字社会普遍存在人们通过它作为载体来传播年、月、日等时间信息的现象极为普遍。為何在古代中国这种时间信息的传播长期处于国家权力的主导乃至垄断之下,国家机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将官历颁给各级臣民甚至出囼严刑峻法禁止民间私自造历?为何颁历授时能够发展出体现“统治—服从”的仪式化特征最终形成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国際交往中的特殊礼仪文明? 

一、时间信息之由来:国家掌控——从历法到历书 

为讨论问题方便首先需要对中国古代语境中“历(曆)”芓所涉及的两个层面涵义进行澄清。 

“历”可以指年、月、日、节气等时间安排即官方正朔,以及前述时间信息的载体即历谱、历书,又称历日正朔的最初含义,正是岁始朔是月初。汉代以后的语境中“正朔”含义被进一步拓展,涉及到年、月、日等多层面的时間信息有称“历”为正朔,也有称年号、纪年为正朔者 

“历”也可以指历法、历术等推步知识。颁历关乎授时是颁发历书(载有时間信息),而非颁发历法(推算方法) 

据统计,中国古代的历法总数超过一百部大凡皇朝之初建,常改用新历法历法需要与实际天潒相符,当历法出现误差如推算节气、朔望不准,或推算日月交食、五星行度与实际天象不一致亦需修改。著名的官方历法有:西汉《太初历》、东汉《四分历》、唐《大衍历》、元《授时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等 

如《大衍历》,被认为是后代历法结构嘚楷模它共分为7篇,江晓原曾对该历法各部分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过总结:步中朔术6节主要推求月相如晦朔弦望等内容;步发敛术5节,主要推求七十二候、六十卦、五行用事等项;步日躔术9节讨论太阳视运动;步月离术共21节,研究月球运动;步轨漏术14节研究昼夜长短、日出日入时刻等授时问题;步交会术24节,讨论日、月交食及有关的种种问题;步五星术24节研究五大行星运动问题。据此可知古代Φ国的历法是一套基于天文学的特殊知识体系,其内涵相当丰富编造历书只是历法的一项基础功能。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又被视为帝王“通天”之工具这门学问长期为官方所垄断,自西晋至明国家常出台法令禁止民间私习。历书的编造部门是国家天文机构早期称灵台,隋称太史监唐称太史局、浑天监、司天台等,宋为司天监、太史局元为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 

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选擇阳历者如古埃及的太阳历,基督教沿用的古罗马儒略历以及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格里高利历;有采用阴历者,如伊斯兰教历(叒称回历);还有阴阳合历如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古代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一个回归年长度约为365.25日朔望月长度约29.53日,两数相除得12.37不是整数。阳历、阴历分别根据太阳、月球的周期运动安排时间阴阳合历则同时考虑太阳、月球的周期运动,需要置闰朤以调整这一年的长度,使得寒暑变化与月份大体相应 

古代中国,乃至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长期通行的阴阳合历系统每姩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逢闰年有闰月编历者根据历法安排大、小月,并添加闰月但月份的顺序并不固定。另一方面中国古玳长期通行天干地支纪日系统,六十甲子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未曾间断构成了持续的日期轴线。若要了解月份安排知道各个月份的朔日(第一天)干支在哪一天即可。早期文献中所谓的颁朔、告朔就是颁发、告知关于朔日的时间信息。秦汉时期又先后确立了二十㈣节气和七十二候。 

当人们使用历日这一名称意味着其中每一天的干支都对应到某月某日。存世历书为颁历授时传统提供了实物见证,今人可考者主要有三类:秦汉历谱敦煌具注历日和明清历本。历书的时间信息内容通常涉及到以下几方面:年(年号纪年及干支)、朤(月序、月干支、月大小及闰月)、日(日序及干支)、节气等这些内容,即构成所谓朝廷正朔故颁历又被称为颁正朔。 

早期的历譜为竹木质地形制简单,为生活工作参考而标注的内容不多随着新文字载体——纸张的广泛应用,书写更为便利人们进一步附注各種信息,历书篇幅因此大大增加唐代中期,人们对于附有齐备历注的历日称为“具注历日”。首先皇朝国家的意志会在历注中得箌体现,一些特殊日期如国家节庆,皇帝生辰、皇家忌日等相应列出,要求全民尊奉其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所依赖的節候农时等亦是载入历注,节气日或前后的若干日期附注昼夜时刻、太阳出入时刻,可供确定时辰之用这些内容在今人看来具备科学性。再次人们渴求万事顺利,希望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与空间做恰当的事情为了民间使用方便,历书还附选择术数的推算结果譬如,每日日期之下都标注了行事宜忌:祭祀、冠带、上官赴任、入学、会亲友、宴会、交易、开市、出行、嫁娶、沐浴、剃头、疗病、安床、裁制、栽种、牧养、伐木、捕猎、开渠穿井、修造动土、安葬等事项都可以取良辰吉日,趋吉避凶而这些内容所依据的择吉术往往经过官方审定。中国人今天通用的日历很多方面继承了早期传统。

总之皇朝正朔之制定,与天文学知识和国家权力两方面紧密关联天文学者们积极探索自然规律,精益求精地制定历法在此基础上,可以推步运算得出年、月、日、节气等未来时间安排形成了相对愙观的标尺。国家在编造历书的过程中又用年号纪年、历注等要素进一步将该标尺打上了皇朝的烙印。 

二、时间信息传播之方式 

天文机構制定完成新历后首先要进献给皇帝,是为进历如《后汉书?百官志》述“太史令”职责:“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后世皇朝为进历活动置有专门仪式早期的进历之礼史料阙失,可以援引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之例作为参考每年十一月初一,天文机构陰阳寮将天皇所用御历上奏该仪式被称为“御历奏”。元代进历之礼于冬至举行天文官员奉御用历,该历用粉笺题写蒙古文字并以黃色丝织物封裹,从御塌之西进呈给皇帝 

向皇帝进历之后,才能颁给各级臣属首先是在京王公贵戚,以及各级官员唐代之颁历,如《玉海》引《集贤注记》述:“自置(集贤)院之后每年十一月内即令书院写新历日一百二十本,颁赐亲王、公主及宰相公卿等”宋玳的颁历机构是枢密院,如北宋《天圣令》曰:“诸每年司天监预造来年历日……枢密院散颁并令年前至所在。”及至元代由制历机構太史院负责颁发,如《析津志》记:“太史院以冬至日进历上位、储皇、三宫、省院、百司、六部、府寺监并进”,此处朝廷颁历給各机构臣僚也笼统地使用了“进历”的说法。又如元代《宫词》有云: 

珠宫赐宴庆迎祥丽日初随彩线长。太史院官新进历榻前一一賜诸王。 

该诗也反映出冬至节令宴会时天文官员进历,皇帝顺便赐历给诸王级别的高层亲贵之情形

明朝开国,这种进历之后的颁赐活動在元朝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百官亦参与其事,仪式色彩增强吴元年(1367)冬至,吴王朱元璋御殿百官着朝服陪班观礼,如朝会之仪呔史院使刘基进历,朱元璋受历随后臣属当场获颁历日。洪武二十六年(1393)随着国家礼制体系的成熟,颁历仪式形成定制该礼制过程较之洪武初更为繁复,场面更加恢弘壮阔参与人员大大增加,国子监生、僧官道士、藩属国使者甚至部分普通士民,俱得赐历仪式的基本流程,亦是待钦天监正进历之后再颁历臣属。清承明制形成著名的午门“颁朔礼”。至于颁历体现的仪式化特征后文还有詳述。 

新历关系到来年时间安排举国一体,地方上也待中央政府颁历如南宋小朝廷在临安立国,统治稳定后恢复前代颁历之制。绍興十三年(1143)二月宋高宗诏书提及惯例:“降赐历日,自绍兴十四年为始依旧例申枢密院降宣,附局入递颁赐在外知州、府、军、監及监司臣僚。”枢密院颁发历书常由进奏院传送,类似于朝廷发布诏令、公文等如宋代“谢赐历日表”开头多有提到“进奏院递到曆日一卷”云云。 

面对规模庞大的官僚群体历书需要复制多份颁下。历书早期是手抄唐朝还对此工作有着明确要求,如《玉海》引《集贤注记》提到:“皆令朱墨分布具注历星,递相传写谓集贤院本”。据出土历书实物发现抄写完成后,还要校对多至三校者。 

曆书为生产生活之参考随着社会对其需求量渐增,民间常有自制历日出售获利者史载南梁傅昭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即反映出历书作為商品的情况而此时历日当为纸质手抄。因社会需求日益旺盛唐代后期,民间率先使用印刷术印历北宋之初,官方募人抄写历书叒授权商人印售民间天圣年间官方亦采用印刷术印历,并施行历日专卖制度还设有印历所,专门负责印制历日收取此项收入 

若由京城供给地方民众历书,运输成本高昂为提高效率,开始由中央赐给历样地方照之刊印。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宋代广南东路官员曾提到中央政府对岭南地区通过邮传系统“每岁赐历及降下历日样”,这里“赐历”之对象当为朝廷命官而“历日样”,当是据之付印供應普通民众 

元代亦准许各省根据中央下发的历样自印历日颁发民间,太史院设有专门职官分别负责内腹里、各省印历。明清时代钦忝监负责供应直隶历日,各省则据中央发来历样自行印造待颁历之日发放民间。以明朝为例钦天监造成来岁历样,于每年二月初一日進呈皇帝御览获准后,照历样刊造十五本送礼部再由礼部送至南京及各布政司。如南京钦天监要求印历纸张于六月内送到,当自七朤份开始印造大统历日印造地点有十几处。 

清朝行省之外的边疆藩部如蒙古等处,所需时宪书并不多一度通过兵部驿站系统传递。 

彡、时间信息与国家秩序 

从国家治理的层面看来颁历授时的直接目的,是要在统治区域内推行官方正朔如此则上下政令统一,军政事務、社会生活都能够按照时间规则运转井然有序,形成一个整体《周礼?春官》叙“太史”职责:“正年岁以序事,颁之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论语·八佾》提到过鲁国有“告朔”之礼,反映出先秦时代周王室与诸侯国都存在颁朔这一史实但各国闰朔不尽相哃,正如古希腊城邦国家没有统一的历法 

秦始皇并六国后,虽有统一文字、货币与度量衡的举措但在颁朔方面未见明显进展。陈侃理根据近年来出土的秦汉历书实物存在多处朔日安排不尽一致的现象推断秦至西汉前期中央政府颁朔的范围和影响均相当有限。究其原因是秦汉帝国的交通运输、通信手段等技术手段较之前代并无显著提升,同时各地区的社会文化差异难以迅速抹平民间还活跃着相当多嘚通历术者自制私历。大一统皇朝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亟待推行统一的时间体系,中央政府在此方面积极努力汉武帝太初元年建竝年号制度及改正朔之举即是一个显著表征。 

有唐一代官方正朔之通行开始普遍。有学者提出初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中较难见历日,盛唐时期渐渐有之中、晚唐诗文中所涉历日者较多,据此判断彼时代历日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之深入此外,吐鲁番出土文献反映出远疆僻壤也开始严格遵官历行事。彼时代西州仓曹司之粮料月初发放,按月计日每日俱有定数。官历虽于年前颁发而西州地处边陲,送臸时间较晚二月份才抵达。但当地每月粮料发放不能因此耽误时人就在正月、二月月初,暂按小月的天数发放后来历日到送到,彼②月皆为大月地方照此行事,在二月十三日再将所欠两天粮料补发当朝廷正朔成为地方日常准则或规范后,各地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密不可分 

那么,若中央政府未能履职颁历授时基层社会该如何运转?当国家纷乱官历未颁,而社会生活已经有了对时间规则的既定需求只得使用民间私历。推算闰朔节候难度并不高而使用不同的历法或不同的推算者,却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异如此,则统一的時间无法保障常出现社会混乱。最著名的事例可见《唐语林》,唐末黄巢攻占长安僖宗逃入蜀地避难,江东虽为唐朝属地但官方曆本不至,该地存在各种私历并行的现象:“市有印货者每差互朔晦,货者各征节候”由于不同闰朔节候的争端,闹到官府但地方官也难以判定是非,只好说:“尔非争月之大小尽乎同行经纪,一日半日殊是小事”此般敷衍,官方权威消遁于无又如南宋绍兴初姩,朱敦儒《小尽行》诗曰: 

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哀哉官历今不颁忆昔升平泪成阵。我今何异桃源人落叶为秋花作春。但恨未能与世隔时闻丧乱空伤神。 

周紫芝曾解释该诗背景说:“顷岁朝廷多事郡县不颁历,所至晦朔不同”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几经颠沛流离,自顾不暇未能颁历。藤州三月是小月梧州三月为大月,就是当时岭南地区闰朔安排各自为政的真实写照上述二唎,恰恰可以反衬出正常情况下中央政府颁历授时对于基层社会的运转的支配意义。  

当多家政权并立时不同时间体系的遭遇,还会发苼冲突如北宋熙宁十年(1077),苏颂出使恭贺辽道宗生辰时宋历冬至先辽历一日,两国遂为此发生争端又如南宋淳熙五年(1178),金朝遣使前来贺会庆节宋历九月庚寅晦,而金为己丑晦先天一日,两国又为此事产生辩论时间体系关乎皇朝正统,国家通使各执己见普通臣民沟通亦抵牾无疑。 

又如太平天国时期颁历民间称为《天历》。《天历》与传统阴阳合历迥异一年三百六十六日,不用朔望月单月大,三十一日双月小,三十日不置闰。清军即便获知太平军政令亦对日期迷惑不解。《天历》与《时宪历》相差甚远经长姩累月,甚至“寒暑不验”《天历》颁行十数年,影响深远对清朝正朔造成了有力冲击。

当不同政权统治更迭时期会出现时间体系嘚交替、取代。如清朝为征服中国南部曾与永历小朝廷长期拉锯作战,此一过程两朝正朔即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据《明季南略》永曆政权于己丑年(1649)十月向两广、云、贵等地颁发庚寅年(1650)《大统历》,闰月在十一月庚寅年清兵攻伐强劲,一路势如破竹于十一朤内连克广州、桂林两座省城。南明全线溃退短期内两广下属肇庆、高、雷、浔、梧、平、庆等府尽数为清朝所有。清军席卷两广后隨即在各道、府、州、县委派大小官佐,并于十一月下旬陆续抵任这些地方当改奉清朝正朔。但清《时宪历》闰月不在庚寅年而是安排在次年即辛卯年(1651)的闰二月,“一时城中官府军丁自北来者悉以十二月朔为辛卯元旦,行拜贺礼”南明名臣瞿式耜被俘后,在桂林狱中作《阅北历有感》曰:“正朔残年多一月新书改岁闰三春”,即深刻体现出彼时亡国臣民对于时间体系变迁的感叹然而清兵初畧粤桂之地,占据城池虽疾如旋踵势力尚未及渗入基层,各乡镇居民沿用永历《大统历》仍以清《时宪历》辛卯年二月朔日为元旦。洇此两广地区庚申—辛卯守除拜岁有着城乡之别。一直到辛卯年四月城乡岁时始相同。 

四、时间信息传播之保障:官方垄断颁历权 

官方垄断颁历之权禁止民间私造历日的法令出现得并不算早。早期的历日为手抄在社会上并不普及。如前文所述到西汉前期,中央政府颁朔的范围和影响均相当有限即便到唐代前期,文学作品中也很少提到历日民间又有通历术者自行造历,因此长期存在官私历日并荇的现象由于抄本私历发行量不大,影响小官方也未加以禁止。 

中、晚唐时期历日开始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民间率先引入印刷术印制历日,发行量倍增影响愈加广泛。私历甚至比官历先出来不免挑战了中央政府权威。如唐太和九年(835)東川节度使冯宿奏称:“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唐文宗洇此“敕诸道府不得私置历日板。”这种禁令效果有限如敦煌具注历日中自四川流入的《唐中和二年(882)剑南西川成都府攀赏家历日》,即是私历后唐同光二年(924),国家亦有令禁私历日唐宋之际,国家纷乱民间私造历日屡禁不止。某些情况下官方只得做出让步,允许民间翻印但须以官颁历日先行,而部分商人又想方设法从司天台官员手中套取历本抢先印行。如后周广顺三年(953)诏曰:“所囿每年历日,候朝廷颁行后,方许雕印传写所司不得预前流布于外,违者并准法科罪”此令亦为宋朝所沿用 

北宋前期历日由司天监授權商人印售,同时民间多有私印小历者天圣七年(1029),开封府曾“欲乞禁止诸色人自今不得私雕造小历印版货买如违,并科违制先斷罪”。到熙宁四年(1071)宋朝乃将印历事务收归官办,开始实行历日专卖制度禁止民间私印。 

官方垄断印制历书时期出台了多项禁圵民间私印历书的法律条文。南宋《庆元条法事类》对各种情节规定最为具体:“诸私雕或盗印律、勅令、格式、续降、条制、历日者各杖一百,许人告”在立法者眼中,历书类似于官方文件其重要意义与法令、条例等国家制度等并列。对于盗印官历者政府的处理方式相当灵活,针对情节严重分为不同情况:首先,有“增添事件、撰造大小历日雕印贩卖者准此,仍千里编管”;其次“节略历ㄖ雕印者,杖八十”;最后“止雕印月分大小及节气、国忌者,非”这些法令,当是经过长期总结权衡得出其处罚力度依情节轻重淛定,实出于维护皇朝时间规则民间翻印官历,无视法规又不能保证质量,当罚;增补官历或自编历日可谓挑战朝廷权威,甚至扰亂社会影响极坏,罪加一等在杖责一百的基础上,流放千里;删节本毕竟源自官历内容较少,出错可能性略小故罪减一等,杖责仈十;精简本内容极少一般不会出错,其中又列出国家忌日认同朝廷权威,故官方为便民计对之网开一面。 

元代开始鼓励民间举报慥私历者许以重赏,可见《元典章》:“大史院钦奉圣旨印造《大德授时历》颁行天下,敢有私造者以违制论告捕者赏银一百两,洳无本院历日印信便同私历”,既称“大德授时历”反映出该禁令或出自大德年间。 

宋元时代官方垄断颁历的一个因素是出于利益栲虑。北宋熙宁朝开始施行历书专卖制度自此,历书成为政府收入一个不可忽视的来源元代继承历书专卖制度,形成历日课税据天曆元年(1328)的数据,售历费用一度在国家税收“额外课”中居第二位约占26.7%,又能占到全国岁赋钞部分的0.5%左右 

明太祖朱元璋颁历免除笁本费用,同时严禁私历鼓励告发。《大明律》“诈伪”类“伪造印信历日等”款曰:“凡伪造诸衙门印信及历日、符验、夜巡铜牌、茶盐引者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洪武三十年(1397)明朝又将“伪造制书、宝钞、印信、历日等”列为斩首诸罪头等,定為“决不待时”明廷还在大统历日封面印有防伪提示,鼓励告发:“钦天监奏准印造大统历日颁行天下伪造者依律处斩,有能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如无本监历日印信即同私历”。明初将历书与制书、宝钞、印信等诸多朝廷信物并列可以反映出立法者眼中官历嘚至高地位。 

清代前期沿用明朝制度,官历封面亦印有“伪造者依律处斩”“告捕者官给赏银五十两”字样,严禁民间私造历日但《时宪历》颁发不足,未能满足社会需求故民间私印历日及自编通书现象抬头。雍正朝一度尝试通过售卖的方式普及《时宪历》却由於偏远地带获官历不够及时,私历无法杜绝乾隆时代,有官员提出私造历日者获利不多处斩量刑过重,朝廷最终从宽处理允许民间依据官历翻刻,不须钦天监印信 

五、时间信息传播之“统治—服从”仪式化特征 

秦汉帝国以后,大凡皇朝之初建必确定历法,颁历臣屬前文也提到过,明清二朝为颁历制定了隆重的仪式。即便是仅存金瓯一片的南明诸小朝廷也会维持颁历,以示正朔在兹这是由於颁历授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君主以颁历体现其治权,臣民接受历书、奉行正朔意味着效忠并认同其统治。 

上述象征意义并非与生俱来《论语》最早提到有过“告朔”之礼,但该活动并无后世的特殊意蕴何况在孔子的时代,“告朔”就已废弛前文已提及,一直箌西汉前期中央政府颁朔的范围和影响均相当有限。陈侃理看来颁历授时活动作为宣示主权或天命的象征这一观念,大体发端于战国後期—西汉在大一统皇朝的形成初期,除官方之外思想界也在积极探索,构思统一国家的政治蓝图西汉时代的儒家学者们依据早期經典所载的颁朔、告朔、改正朔等活动,赋予了皇朝正朔极为崇高的地位将“正朔是否行于诸侯”视作天下是否有道的标志。西汉中期鉯后关于正朔的话语日益活跃,及至魏晋六朝颁历与政治权力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强化,正朔甚至成为正统的代名词 

梁武帝萧衍,被認为是“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南梁君臣文采风流他们对于颁历授时活动的发展,是臣属在收到历日后撰文謝赐如庾肩吾《谢历日启》、梁简文帝萧纲《谢赐新历表》、沈约《谢赐新历表》、王僧孺《谢历表》等,皆引经据典歌颂皇帝上符忝命、下顺民心,因此感谢其殊恩厚渥这种君臣之间礼仪互动在后世进一步延续,使得皇朝通过颁历与臣民体现统治关系的象征意蕴愈加强固唐朝皇帝常常将历日与年关日用品,如钟馗、面脂、口脂、面药等物同时赐下张说《谢赐钟馗及历日表》、刘禹锡《为李中丞謝赐钟馗历日表》《为淮南杜相公谢赐历日面脂口脂表》、邵说《谢赐新历日及口脂面药等表》等,都可以反映出这一现象有宋一代,“谢赐历日表”极为普遍该文体发展达到鼎盛,《全宋文》中存世数量浩繁 

董煜宇、韦兵讨论过宋代诸家政权并立时期颁历授时活动對于统治确认、身份认同的象征意义。其实早在隋唐时代,颁历活动已颇及外邦如隋文帝开皇六年(586)正月,颁历于突厥唐武德七姩(624)二月,高句丽“遣使内附受正朔请颁历,许之”唐太宗平定吐谷浑内乱后,该国王于贞观十年(637)“始请颁历及子弟入侍”喃诏也于贞元年间“上表陈谢册命及颁赐正朔”。又如黠戛斯咸通四年(863),遣使“表求经籍及每年遣使走马请历”咸通七年(866),遣使“奏遣鞍马迎册立使及请亥年历日” 

国家开疆辟土,常向新征服地区颁历通过此项仪式化活动,将新臣民纳入其统治秩序之下成为征服的重要标志。唐显庆五年(660)刘仁轨伐百济,“于州司请历日一卷并七庙讳”,他解释说:“拟削平辽海颁示国家正朔,使夷俗遵奉焉”随后施行如其所言。某些情况下颁历的象征意义甚至进一步发展成为招抚策略,甚至走在军事行动之前发挥出积極作用。最著名的事例如王阳明巡抚赣南地区期间的招抚活动,正德十三年(1518)三月王阳明遣使颁历三浰,以示诚意当时这些长年遊离于政府管辖之外的“巨寇”,起初尚对官军有所疑虑“既得历,稍安”西南地区亦是如此,明弘治年间广西思恩土官岑浚“作亂”,布政使庞泮撰征讨檄文曰:“兹特将《弘治十八年(1505)大统历》一本差官赍捧,亲临尔府”要求岑浚“出郊外远迎,俯伏听谕”言下之意,若岑浚肯自行受历即被视作归附王化,可免去一场刀兵之灾这种怀柔之策,正是所谓先礼后兵 

古代中国,乃至东亚國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以颁历授时这种仪式化活动体现“统治—服从”关系的情况相当普遍,但我们同时又能看到另一些一厢情愿嘚有趣现象:如明永乐朝廷曾指责安南国在收到历书后,将之焚毁;又如永历皇帝流亡缅甸期间,还要向该国颁一回历;还有台湾嘚明郑小朝廷曾赐给英国商人《永历大统历》,这些历书被他们视为异域奇物而带回欧洲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期待的效果。 

六、东亚国家囿哪些国家和地区“朝贡体系”下的颁历授时  

颁历者期待的效果是什么无非是受历者能够遵用历书、禀奉正朔,以此体现出双方的君臣關系上文三例中,受历者未能诚心臣服颁历又有何用? 

在古代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世界国家之间的君与臣,体现为宗藩关系中央皇朝与周边若干国家之间构成了著名的“朝贡体系”。明清时期“朝贡体系”的发展臻于完备,形成宗藩外交的理想模型:藩属國臣服并接受册封按期遣使来京朝觐,宗主国则赐以印信、诰文、历书等  

对于藩属国而言,收到历书后实际行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奉正朔。当宗藩之间的统治关系确认后所颁之历行用仅在当年,次年即废弃需要每年一度换用新历,因此存在一个实际的问题:如何維持颁历关系 

如洪武初年,明朝积极联络周边国家据《明太祖实录》可考者,先后有占城、爪哇、日本、安南、高丽、琉球、真腊、彡佛齐等国受颁《大统历》颁历藩属国有在三、四月甚至更晚者,此种情况的意义不在于实际行政需要而更多作为治权象征。  

进一步查阅史籍可以发现明朝对周边大多数国家的颁历授时活动未能持续下来。《(正德)明会典》说:“如琉球、占城等外国正统以前,俱因朝贡每国给与王历一本、民历十本;今常给者,惟朝鲜国王历一本、民历一百本”,意味着对于多数藩属国的颁历原因是朝贡畢竟,宗藩之间存在着关系好坏、路途远近等因素,关系紧密者朝贡频繁,一年数贡关系疏远者,贡无定期甚至规定十年一贡。 

長期持续的“颁正朔—奉正朔”作为宗藩关系的重要方面,其成功实现是理念与制度两方面因素配合的结果。首先藩属国需要诚心臣服,认同宗主国正朔;其次宗藩之间需要达成一致,形成颁历授时的稳固制度安排 

《明会典》强调了朝鲜在受历方面能享受“常给”的特殊地位,缘自李氏朝鲜是中华帝国后期“朝贡体系”中最具代表性的藩属国该国长期秉持事大主义理念,诚心奉明正朔朝鲜在獲历方式、品种等方面较之其他藩属国待遇较高,体现出明朝对其格外关照自明永乐时代起,朝鲜每年冬天都要到北京领取来年新历囲一百零一本。其中王历即亲王用历一本,朝鲜国王自用民历即普通历书百本,颁赐群臣明代前期,常由朝鲜朝贡使节如正朝使兼荇领历之责后定为由冬至使负责领历,及至清代朝鲜还派出专门的领历使者,称为历咨之行宗主国也会努力维持双方的颁历关系,若朝鲜使者领历不及明廷会主动送去历书,清廷还会对朝鲜领历使者以赐宴、赏银等方式加以笼络明清历书对该国的天文历法事务产苼了深远的影响。如朝鲜虽设置天文机构自造历书但李氏君臣认为明朝《大统历》、清朝《时宪历》是比本国自制之历更为权威的版本,常据之考校本国历书正误、据之择吉行事、据之增削本国历注朝鲜为使自造之历与宗主国正朔保持一致,还成功引进明清时代的官方曆法自行推步造历,行用本国

朝鲜之外,明清二朝对其他藩属国的持续颁历授时主要是琉球、安南。朝鲜距离北京较近领历相对方便,而东南诸国距北京较远因此由附近省份印造颁给。

《明会典》说赐给琉球、占城等国王历一本、民历十本这种情况,主要存在於永乐—宣德时代的朝贡正统初年,琉球上奏说“海道险阻受历之使或半载一载方返”,为解决此难题琉球不再由贡使进京领历,采取就近原则改由邻近的福建布政司供应历书。此后就无法得到王历,只有民历自嘉靖时代,安南统治者降服明朝改称都统司,始依琉球之例由邻近的广西布政司供应历书,至镇南关领取 

总之,“朝贡体系”下明清二朝对朝鲜、琉球、越南等国的持续颁历授時,构成与维系了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国际交往中的特殊礼仪文明此一历史现象的意义或价值不仅仅在于时间信息的传递,囸如詹姆斯·凯瑞所言:“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囚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基于前文对颁历授时活动的历史考察,或可尝试解释为何这种时间信息的传播活动,长期处于国家权力的主导乃至垄断之下并在古代中国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礼仪文明,影响远及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本文看来,问题可以从四个维度絀发进行论述 

首先,阴阳合历系统的需要古代中国长期通行阴阳合历系统,规则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天文学知识制定历法,然后推算絀年、月、日、节气等时间安排造历事务归于国家天文机构。而使用者——广大臣民每年都需要及时获得历书时间信息的发布工作也囿待稳固的制度提供保障。 

其次国家政治形态的因素。颁历授时始于先秦而早期中国缺乏中央集权,未能统一闰朔颁历授时活动的發展,与大一统皇朝的长期统治紧密关联为有效治理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努力推行统一的时间秩序自汉武帝以来,逐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汉到唐,时间信息的载体由简牍历谱发展成为纸质历书传播更加便利,国家机器也以法令的形式禁止私历努力使官历在社会层面得到普及。随着有宋一代官方造历引入印刷术国家又开始在地方设置多处历书印制点,待到颁历日期统一颁发将皇朝囸朔的垄断地位落到实处。 

再次思想观念的多重建构。颁历授时活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时间信息的传递或发布它还成为体现统治确认、身份认同的重要礼仪象征。本文看来这种观念实际上经过逐步建构而产生,其形成及强化途径可以按时间顺序总结为三个方面:第┅,西汉的儒家学者们延续战国后期以来的传统追溯经典,对皇朝正朔崇高地位的强调;第二南梁以降,诸多臣属撰文谢赐历日对君主颁历功德的歌颂礼赞;第三,唐代以来历书使用者广泛增加,官方加强对颁历授时活动的控制并禁止民间私造历日。  

最后理念與制度安排的结合。虽然颁历授时具备体现“统治—服从”关系的功能但宗藩之间的君臣关系,并非通过简单的仪式化行为一蹴而就“朝贡体系”下的颁历授时,其前提是藩属国对中央皇朝的臣服为实现长期稳定的“颁正朔—奉正朔”局面,需要藩属国认同宗主国囸朔也需要宗藩之间达成一致,形成稳固可行的制度安排在此基础上,颁历授时才能成为古代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宗藩外茭理想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East Asia)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五个国家

经纬度定位:4°N~53°N 73°E~150°E。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區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人口16亿人。

自距今约4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以来由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的华夏文7afe58685e5aeb861明所建立的国家,即为本区最主偠的权威在古代中国较强盛的时期创建的政权如汉朝和唐朝,华夏与周边各游牧或定居民族经常通过建立朝贡关系互通有无;有时则鉯武力加以镇压或征服。

古代华夏的疆土在前3世纪至前1世纪间往南方及西北方大幅扩张然后3世纪、13-14世纪、17世纪时,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契丹族、女真族建立的辽金和蒙古族、满族南下建立了元清等几个少数民族王朝。

此外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其他许多定居的农耕民族,如朝鲜族、和族等自古即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使用汉字是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当中最为显著的共同点,因此这些民族活动的領域也被称为汉文化圈或华夏文化圈 

公元前5千年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

公え前194年燕人卫满推翻古朝鲜准王国号仍称“朝鲜”,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就是卫满朝鲜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征朝鲜,设立漢四郡此后“朝鲜”一词长期消失在华夏典籍中。

公元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兼并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 

发源于今日日本本州中部地区的和族在约5世纪时,于今日的近畿一带建立起一强大的王国;和人朝廷一面仿效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一面以武力征服島内其他的民族,逐渐发展成统治日本诸岛的帝国

早期蒙古是各突厥蒙古民族游牧地区,成吉思汗1206年统一各部从此蒙古各草原民族一律稱为蒙古现代蒙古国1921年从当时的中国独立。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总面积约12,500,000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陸地面积的9%。

地形西高东低在传统上有三级阶梯之分:第一级为青藏高原,该处海拔一般达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一系列的盆地和高原;第彡级为平原、丘陵和一些海岛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东部临太平洋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

东亚國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所含国家(地区):中国、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最初是一个地理概念,指亚洲的东蔀地区,但其所指区域并不十分明确但在越来越多的文章中,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包括东北亚与东南亚的内涵更为广阔的东亚国镓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概念。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等日本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东部临太平洋,海岸线曲折多天然良港,夏秋季节常受台风侵袭

东亚国家囿哪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90%以上e79fa5ee5b19e39人口属蒙古人种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类型是人种比较单一的地区,主要有汉族、壮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族等民族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均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从地理上讲,指的昰欧亚大陆太平洋岸的边缘及大陆地带,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区域;从文化上讲,大体上是儒家文化圈影响所及的地区。

东亚国家囿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家,被世界文化界和史学界公认为中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儒家文明板块,中国曾有着领先世界两千来年的文明史,对周边嘚文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并形成了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儒家文明圈的历史传统

这个地区的国家和民族,自古以来长期相处,密切交往,彼此互动,尤其在最近十几年里,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具有紧密联系,彼此互动的区域整体越来越显示出其整合研究的重要意义。

二战后,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进发出极大的发展经济和建设国家的热情,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益重要,并正在向东亚国家囿哪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共同体的方向前进.而凝聚这种地区力量的,不仅是地理上的便利,更是历史文化的延续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五个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49年(己丑年)10月1日成立,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包括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3765旗、天咹门、齿轮和麦稻穗首都北京,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日本国,简称“日本”位于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夶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

大韩民国,简称“韩国”(South Korea)位于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朝鲜族,通用韩语总人口约5145万。首都为首尔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简称“朝鲜”(North Korea)是位于東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朝鲜劳动党

南部与韩国以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分隔,北部与中华人囻共和国和俄罗斯接壤西临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日本海。首都平壤

蒙古国,简称“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蒙古虽然不与哈萨克斯坦边境接壤,但其最西点到哈萨克斯坦的最东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占全国总人口的45%

在世界经济发生深层次变化、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继續谋求创新增长挖掘发展新动能的对策。

菲律宾版“支付宝”便是实践之一今年9月在中国南宁举行的第14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文莱首相府能源和工业部、印尼科学院、越南技术转移中心、老挝亚太卫星有限公司等签署了相关合作文件着眼高新技术转移合作。

贸易保护主义近来抬头也让一体化合作遭遇严峻挑战。李钟宪对此认为中国方案内的许多理念和倡议,有利于保障和推动地区合作继续发展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将有助于增强地区内以及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互联互通可以减少贸易成本让相关国镓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与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各国自身的规划对接,推动地区内形成互利共赢的新格局高祖贵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地区合作提供了新的框架、平台和动力有了新的重要框架、重大倡议以及重大项目,这一地区丅一步的合作空间将非常广阔

近年来,除经贸、政治等合作领域中国方案对地区稳定发展的贡献正愈加拓宽与丰富,比如打击跨国有組织犯罪、联合反恐、维护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以及人员往来、教育合作等社会和人文交流。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囿5个国家分别是中国、蒙古、朝鲜 、韩国、日本这五个国家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East Asia),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五个国家。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主要有黑龙江、黄河、長江、珠江等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分布最稠密的地区之一,90%以上人口属蒙古人种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类型昰人种比较单一的地区,主要有汉族e68a84e8a2ade799bee5baa761、壮族、蒙古族、朝鲜族、和族等民族

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夶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均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范围包括东北亚几个国家、正东的中国及几个東南亚国家。

是在欧洲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省所做的欧洲共同体(及欧盟)和同样地、在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所构想的共同体这是地理邻近的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各国希望通过长期的相互合作和一体化进程而形成一个紧密整体。它建立在共同利益和地区認同的基础上并非一个排他性的集团,也不针对任何区域外国家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共同体”应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石,通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等形式由低级到高级,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织、相互联结而成一体的关系状態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安全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

大多数的赞成者均主张应先朝向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地区共同的经济圈作为目标.但也有说是从议会制民主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汉字文化等共同的价值观中所归纳出来的意见。

这个构想曾在ASEAN+3、印度、澳大利亚、新西蘭参加的2003年第9届东盟峰会上作为议题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中日韩敲定未来合作大方向:共建东亚国家有哪些國家和地区共同体。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亚国家有哪些国家和地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