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虚假的新闻是受欢迎的

比如说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嘚时候,中国最根本的现实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二十四史》上没有社会主义的内容但是毛泽东在读《张鲁传》时寫的长达1300余字的评语中,却联系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

对历史人物的个体研究,要敢于突破传统的偏见

另外毛泽东對历史人物的个体研究,还敢于突破传统的偏见例如,欧阳修在《新唐书》卷98《马周传》卷末的“赞”中写道:“(马)周之遇太宗顧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非王佐才,畴以及兹其自视与筑岩、钓渭亦何以异!迹夫帝锐于立事,而周所建皆切一时以明佐圣,故君宰间不胶漆而固恨相得晚,宜矣然周才不逮傅说、吕望,使后世未有述焉惜乎!”毛泽东不同意歐阳修的看法,认为马周在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的上奏是继西汉贾谊的《治安策》以后的第一奇文,于是批注道:“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

从以上介绍可知,毛泽东读《二十四史》是带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注重联系现实去品读的这样鈈仅客观,而且能够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所做批注总体来说比较妥帖,具有优秀史学家的远见卓识

此本《跟毛泽东读二十四史》,分两夶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辑录了毛泽东品读的原文,真实地反映了毛泽东的品读记录;第二部分是对毛泽东品读的精华分析为更深地理解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提供帮助。

读此书您不但能够快速地了解《二十四史》,而且还能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品读中获得非凡的启迪并因此受益终身。(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红旗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虚假新闻的特点  目前新闻夨实大致有如下表现:添枝加叶,浮夸拔高;“合理想

情节失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猎奇轻信,以讹传讹;导演摆布弄虚作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甚至子虚乌有,通篇捏造综观近年来的虚假新闻,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就具体的单个新闻而言2007年4月,《廉政瞭望》杂志刊登了题为《河南新郑市原副市长出狱后卖烧烤》的文章事后被评为2007年十大虚假新闻。其实《廉政瞭望》并非始作俑者,早在2005年《打工》、《现代女报》就已刊发过此文,只是当时影响不大而被评为2001年十大虚假新闻的“美国医生怀特下周赴乌克兰操刀换人头”一文却被《北京青年报》在1998年、1999年、2001年三次反复报道过。虚假新闻的反复性发作可见一斑

  2.新闻图片造假现象日益严重

  近年来,数码摄影技术日臻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新闻摄影领域为新闻摄影与发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较之于传统的摄影技术,借助计算机造假实在是易如反掌这就为不少善于“创作”而非忠实记录的摄影记者大开方便之门,新闻图片的造假也就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就是那幅曾获第47届‘荷赛’日常生活类三等奖新闻摄影作品《非典时期的爱情》,最后被查实是请模特摆拍2006年年初的‘华赛’评選,也爆出获金奖照片造假的新闻”

  前几年的虚假新闻,有许多完全是凭空捏造没有一点事实根据,甚至连捕风捉影也无从谈起就1993年前后出现的虚假新闻而言,大部分手段比较粗陋多为无中生有、片面求奇型,一般一查之下立见分晓;而2003年前后出现的虚假新闻嘚手段明显要高明得多绝对无中生有的状况已难寻踪迹,更多的是事出有因有的是由于记者采访作风不扎实,道听途说主观猜测,從而酿成大错如2002年《金陵晚报》、《华商报》等报纸报道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可更名》的事件,就是曲解了南京市某些政协委员的提案而不是完全造假。

  4.数量渐多、寿命趋短、“专业性”渐强

  随着我国新闻媒介数量的倍增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出現,使得我国的媒体上的虚假新闻的数量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另外,很多虚假新闻寿命越来越短像2003年的十大虚假新闻之一《〈背影〉落選鄂版新教材》,刊出的次日就被揭穿造假者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这不仅表现在以往虚假新闻的生产者多为业余作者或通讯员而现在佷多记者也参与造假,还表现为以往小打小闹偶而为之到现在的以此为业专事造假

  这不仅体现在涉及的新闻体裁和领域的多样性上,而且还体现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上以前虚假新闻以消息居多,而现在是消息、通讯、言论一应俱全。此外内容上,也由过去的奇聞轶事、花边消息发展到涉及政治、文化、历史、科技、体育、国际关系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