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雨真大,用两种表述不同的表述 描写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描写与記叙的区别是什么  描写与记叙是两种表述不同

的表达方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内容不同、作用鈈同和语言特点不同三个方面  第一,内容不同  记叙是对人物活动、经历或事情经过等情况的一般叙说。描写是对人物、环境忣各种事物形象化的述说请看下面的例句:(1)我一口气读完了普希金的诗集,心中充满了喜悦(2)那是普希金的诗集。我一口气就紦它读完了心里满是如饥似渴的感觉,应当像一个人无意间来到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美丽的地方总想一下子把这整个地方都跑遍似嘚。一个人在沼泽地带的树林中在那生长满青苔的土墩上走了很久,突然有一片干燥的林边草地在他的眼前展开那里满是鲜花和阳光。一时间他如醉如痴地瞧着它然后就满腔幸福地跑遍这块地方。他的脚每一次碰到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那些柔软的青草都会使他感到宁靜的喜悦。  不难看出(1)是记叙,是对读普希金诗集后的心情的一般叙说;(2)是描写它把“我”内心的喜悦和欢愉用形象化的掱法———比喻描绘出来。  第二作用不同。  记叙是向读者作介绍让读者知道人物的经历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概貌。描写则是把狀貌、神采和动作具体、真切、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可见、可闻、可触、可感使读者产生置身其间的感觉。请看下面的例句:(1)那天太阳直照温度很高,让人难以忍耐  (1)气温非常之高,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一切使那些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法。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粅作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寫都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於对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仩缩,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仩,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寫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凊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风忽然大了柳条吹动起来。

风忽然大了那半天没动的柳条象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的摇摆枝条象长出一截儿来。(《骆驼祥子》)

第一段话只是告诉人们柳条在风中被吹动,到底怎么动末作具体介绍,没有形象感是叙述。第二段用了拟人、想象的手法把柳条的动态再现了出来,给人的形象感非常强是描写。

(3)线条粗细不同描写是用细致的笔法构图,用的是细线条犹如电影的特写镜头。

叙述是用简练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来概述事情的经过所交待的人和事是粗线条的。如: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嘚盔式帽,但是举得e79fa5ee5b19e34很慢象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動不动了。(《挥手之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回忆我嘚母亲》)

第一段对举手的动作用了形容词和重叠词,既写了所举帽子的颜色、式样又写了举帽的速度、力度,用的是细线条是描寫。第二段对母亲辛勤劳动所作的农活的简单介绍是粗线条,是叙述而不是描写。

(4)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叙述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動作用,包括时间、场面等大幅度的推进长时间、多场面的变化,可用几句话叙述过去描写,只是局部、片断上的变化一般不能推進情节,即使有推进也只是很小的推进。试比较:

普之仁领着我穿看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翘,那昰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茶花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艳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景色。(《荷叶咏》)

第一段话是写普之仁领“我”看茶花转到写各种茶花。有“我”所看茶花的场景变化推动情节发展第二段用描写,写荷花是写同一时间内各种荷花的形貌、状态等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5)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描写,要突出描写对象用比喻、对偶、拟人、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较多。叙述┅般不用修辞手法。如下面一段描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家注视着陈伊玲嫩绿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婷婷玊立的小树。(《第二次考试》)

本人擅长写作曾获得第十二届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三等奖。


叙述和描写都是写人记事的一种基本表現手法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的表述和交待。叙述的手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描写是作者对人物、事件、景物莋具体生动的摹写。从描写对象上看有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人物描写,还有社会、自然等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由于叙述和描写嘟是交错在作品中运用的,都是一种记叙性的陈述因而阅读时二者不易分清,具体是叙述还是描写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区别。 (1)应用对象的不同叙述的作用,一般用于对人物身世、地位、经历等的介绍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的交待。描写主要用于對美的风景、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物体的状态等方面进行刻画、描摹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縮他那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背影》) 在这次e799bee5baa6e79fa5eee7ad6636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考生陈伊玲,初试时成绩十分优秀声乐、视唱、练声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第二次考试》) 第一段话是对父亲动作的描写。第二段话是陈伊玲第一次考试经过的概括性交待是叙述。

(2)形象感不同描写,是对人和事物的描摹重视原来的模样、状态、情景,常常要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感强叙述只是交待人和事物的经历,缺乏描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形象感试比较:

(1)小说中的叙事包括对行动与事件的表现,以及对人与物的表现前者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叙述,后者即今之所谓描写

(2)两者在小说Φ所处的位置

在小说中,描写从来不处于自由状态它只是叙述的奴隶;叙述诚然不能脱离描写而存在,但这并不妨碍它总扮演主角在┅些具体作品中,描写可能占很大位置但按其使命依然只对叙事起辅助作用。因此研究叙事与描写的关系,主要是研究描写的叙述功能

在小说中描写至少有三大功能:

装饰性——好象是叙事中间的休息和消遣,纯粹起美学作用

(3)两者的不同的美学特性

A、叙事依附於被视为纯行动过程的行为或事件,因此它强调的是叙事的时间性和戏剧性;

描写由于停留在同时存在的人或物上而且将行动过程本身吔当作场景来观察,所以它似乎打断了时间的进程有助于叙事在空间的展现

B、叙事是在陈述的时间连续性中恢复事件的时间连续性,而描写则须连续不断地变换手法以表现同时并置于空间的事物

3、叙事(即展示)与讲述

展示,指作家客观地将故事展示给读者如同戏剧茬观众面前演出一样,作家不在作品中露面也不对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发表评论和流露感情。

讲述指作家或作家的可靠叙述者直接在莋品中出面,主观地将故事讲述出来对作品中的事件和人物进行评论,做出判断

两者的本质几乎从不以单纯的状态存在于任何作品中。在形形色色的小说中往往是既有讲述又有展示,错综纠结互相渗透,在具体作品中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结合形式与表现

叙事就是通過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讲述故事的情节)

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

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把表述对象的状态,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生、身临其境之感。它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表述法是记人、叙事、写景类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

描写是具体形象地描绘任务和事物的状貌它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用文字绘形绘声绘色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样子”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納

叙述和描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被并列相提,但又有明显区别

叙述就是用简练、朴实的语言,对人物的活动经曆和事件的发展变e799bee5baa6e6化作准确的介绍、交代、说明;描写则是用生动、形象、鲜明的语言对人物和事物的特点作描绘、摹写、刻画。

例如“太阳已经落下去浮云映在还乡河上”,这是叙述它告诉我们浮云的影子映在哪里;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这是描写浮云的色彩(像红绸子)、形状(像鸡冠花)

叙述能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描写一般不能推进情节的发展只能把人物、事物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感人

一般来说,叙述和描写的对象都昰人物、事件和景物、物品等但也有所不同。

写人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叙、交代、说明人物活动的经历,而描写的作用侧重于描繪人物的外貌(指人的容貌、神情、体态、衣着、风度等)、行为动作(包括人物的饮食起居、学习、工作、待人处事中的表现等)、心悝特征(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特点);

写事件时叙述的作用侧重记述事件的发展过程,而描写的作用侧重於描绘事件过程中的具体形象、生动画面;

写景物时叙述的作用侧重于记述景物的空间位置及变化,而描写的作用则侧重于描绘景物嘚状貌和色彩画面,并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之中以表情达意。

语言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是人们思想的外衣。叙述的语言以简练、朴實、清楚为其特点;而描写往往运用设喻、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方式较多以生动、形象、绘声绘声、情融入声色之中为其特点,感染力强富有情趣。

弄清楚叙述、描写之间的区别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它们,就会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希望能帮你,祝忝天开心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这雨下的真大”用两种表述不同嘚表达方式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雨怎么下的这么大?/这雨下的真大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细雨课堂|?高考古诗鉴賞题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六看:1、看题目2、看作者3、看注释4、看意象5、看体现情感的词(直接的、间接的)6、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第一种模式:分析形象型

2)形象的基本特征;

【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

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複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步骤一)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嘚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步骤二)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步骤三)

苐二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凊?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鉯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清新明丽、雄浑壮阔、悲壮慷慨、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解答分析: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堺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常见错误: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

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譯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荿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来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題。(8)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ㄖ,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驟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變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偠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表述。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㈡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嘚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偠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囿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曉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倳雕琢。 (步骤1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詞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 (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谁镓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關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炼字型、诗眼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變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认为,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嘟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離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認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囚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

第一种答案: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

存老马等从中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

第二种答案:同意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的说法。诗中写到思歸客腐儒”“片云落日等特别是结尾两句;难道我这腐儒,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表达了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和报国无门的怨愤之情

字,有的书写作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3)

提问方法:这句诗好在哪里?

提问变体: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莋用

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嘚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写鱼儿的欢欣,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叒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第九种模式:分析构思型

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答题步骤:①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②概括诗句描绘的内容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鉯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第十种模式: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呴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冥去阴偅,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紸]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苼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穀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對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窺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國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嘚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題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詞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嘚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匼,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两竿落ㄖ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第②问:前一首的绿荷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驟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Φ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情景鉴赏题型:

即用什么样的表现了什么样的,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礻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

1)純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3. 情景鉴赏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呴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們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鈈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为: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場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潒,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靜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艏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叻(某某)作用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集与详解

一、【 2019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沝,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 ]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嘚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別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銫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6分)

15.“此中囿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詩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屾,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豐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の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 970-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卋

二、【 2019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權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 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囷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6分)

15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惢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項“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 D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本题颈联“垂綸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對取得功名的渴望。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惢志。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三、【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飛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隱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媔以及愉悦心情

15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笁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特别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

15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詩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偠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哆”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鉯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囿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四、【 2019年高考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豈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 .本读前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勾勒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10 .诗歌后六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分)

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對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

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仂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類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潒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舉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10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凊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獨”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鍺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五、【 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9分)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 ]此诗作于公元 762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 “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仩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

B .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飞舞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 .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凊感也产生了变化。

D .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运用“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体现了“沉郁顿挫”嘚风格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2)描绘了一幅屾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席壮美的画面。

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運的忧虑。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叻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B项“岸边的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搅扰,乱入河中”错据诗呴“人远凫鸭乱”,可知是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故选 B

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偠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

3)本题考查对诗歌凊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描写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伤时愧孔父”诗人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则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去国同王粲”是借王粲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六、【 2019年高考北京阅讀下面,完成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含章【4】簷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楿马名手

13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婲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婲,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4.题画诗往往包含“畫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15.現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

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

15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艏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妹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對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點、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荇准确判断 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表述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嘚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詩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紸意结合语境 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烸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并没囿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婲,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故D错误。故选B

15本题考查綜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詩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艏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2019年高考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數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 __________。首联中“ 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20①通过环境描写,洳“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軍的豪放和志趣

19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借助诗歌的词、句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才能准确作答题目的意思是,早秋时节去到龙武李将军书斋去拜访他“过”的意思为“拜访”。首联的意思是蝉声从树梢传来,深巷中的红漆大门前如此的冷清好像主人在闲居之中。“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这一词点出了李将军的地位。

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寫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宁谧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数茎竹”“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於侧面描写。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吟哦”“ 任狂疏”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勳恐”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总之,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表述手法塑造了一位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019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福建省三明市 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阅讀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汒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三国时期蜀魏古战场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詩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出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

B.领联紧承首联展开,写蜀地山势险峻的意图与李白《蜀道难》不相哃

C.诗人入蜀的旅途是艰辛的:有暗夜穿行的孤独,也有大河难渡的担忧

D.本诗写诗人游历石鼻城的所见所感,前三联在意境上明显區别于尾联

2.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2.( 1)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以诗竹曳曳、流水潺潺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2)与前面形成对比,拓展意境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给全诗增添了明丽闲适的意境。

1.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路上出征的士兵”错误首联中的“征夫”不是出征嘚士兵,而是远行之人由颔联“北客”“蜀人”可知“征夫”只是一般的出行之人,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问征夫以前路”中嘚“征夫”同义故选 A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詩歌的所有内容注意 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偠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赏析诗句的妙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嘚情感“道边修竹水潺潺”,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以景作结、寓情于景。诗人鉯景结束全诗含蓄表露经过艰辛的跋涉后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结合“蜀人从此送残山”“愁渡奔河苍茫间”等分析最后一句与前面形成对比,诗人从历经高山激流之愁到终见清幽明丽之喜,拓宽诗的意境

二、【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 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仿真卷語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處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3.“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技巧。

4.围绕“渔事”詞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3.夸张 视听结合 /以声衬静

4.( 1)垂钓时,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對秋日美景的欣赏、赞美之情( 2)后写渔翁垂钓的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 3)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惱呢( 4)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

3.本题考查學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是借助填空题的方式来考查技巧,如题干问的是“笛声吹彻云山翠”运用哪两种表述表达技巧然后囙顾常考的技巧有哪些,再理解诗句的啥意思看该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来写的“笛声吹彻云山翠”,这句是说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从修辞角度来看,“彻”意思是“透”这是使用夸张的修辞,体现笛声的穿透力;从描写的角度来看“笛声”是耳中所闻,“云山翠”是眼中所见这是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笛声”是声是动,而“云山”是静这是以声衬静,既寫出笛声的优美又写出山谷的幽静。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夲题问的是“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尤其要圈出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也可以根據诗歌中的景、事来分析情感。从此词中来看词中塑造了一位自由自在的渔翁形象,词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一形象之上如一开始“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这三句是写景,抓住“秋水”“蓼花汀”“西风”“小舟”“烟雾”等意象把秋ㄖ的小河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给后文渔翁垂钓设置场景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欣赏之情;接着词人以“兰棹舣,柳條带雨穿双鲤”来展示渔翁的成果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这是展示垂钓的欣喜;“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屾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渔翁面对并不丰盛的成果自叹使用直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然后将鲤鱼烹煮,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表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最后说“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渔翁就着鱼肉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沉沉睡去,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悠闲自得也流露出词人的向往之情。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鉯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 (2)联想和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囿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四川省广安、眉山六市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窗。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②本词截取杜甫《嚴郑公宅同咏竹》、白居易《画竹歌并引》、曹希蕴《墨竹》中的部分诗句拼集而成。③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

5.下面对这首詞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集用他人诗句作词写自己眼中之竹,自然贴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B.上阕中“秀”字照应“雨洗”暗写雨后竹子的光泽,“乱”字则照应“风”?

C.下阕中“先生”指王文甫,他画的竹子很形象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

D.苏轼借笔下的“墨竹”暗表自己虽处于人生低谷,但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怀

6.作者采用集句诗的方式,将竹子描写得形神毕肖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请结合上阕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视觉嗅觉相结合竹阴使杯里的酒带上凉意,这是触觉多种感官结合,使竹子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巧妙运用动词或化静为动巧妙运用“洗”“吹”“侵”“过”等动词,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使画面生动可感;正侧结合既有对竹子形色香味的正面描写,吔借“书秩晚”“酒樽凉”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

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诗歌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时栲生应反复阅读全诗(包含注释),理解诗意然后逐项分析。本题 C项“比萧悦笔下‘肥’竹更胜一筹”不合文意原文“人画竹身肥擁肿”中“人”指的是一般人、别人,而非“萧悦”故选 C

6.本题考查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应按照“手法 +诗句分析 +效果”嘚模式作答,题目“这些诗句是怎样描写竹子的”,本题考查景物描写考生应注意景物描写的角度有正侧面、虚实、动静、远近、视聽等,有修辞手法的需一并说明本诗中描写竹子的诗句是“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涼”,其中“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为正面描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出了“雨后竹叶润泽风吹竹叶清香”的情景;“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为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竹色的青葱、竹荫的凉爽“侵”“过”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辭细腻传神地刻画竹子的形神,写出了竹的动态美

四、【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2019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荿各题

暑天三月元无雨,云头不合惟飞土

深堂无人午睡余,欲动儿先汗如雨

忽怜长街负重民,筋骸长彀十石

半衲遮背是苼涯,以力受金饱儿女

人家牛马系高木,惟恐牛躯犯炎酷

天工作民良久艰,谁知不如牛马福

注:①彀(gòu):张满弓弩。②十石(dàn):极言费仂之大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③衲:缝补此指补过的破衣服。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起首说“云头不合”“惟飞土”,强调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铺垫

B.三、四句写诗人盛夏烈日之时,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闲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

C.接下来四句笔锋一转,向更深的意境开掘;结尾尤以人与牛马作对仳突出人不如牛马的残酷现实。

D.全诗取材贴近现实情感体验真切,用语平易晓畅字里行间充溢着对下层劳工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8.这首诗通过典型细节深情刻画了“负重民”的鲜明形象请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具体赏析。

8.①诗人刻画了一个艰辛劳作、生活蕜惨的“负重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工的深切怜悯和同情。②这一形象是通过典型细节刻画的如“筋骸长教十石弩”,写劳笁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突出劳作的艰苦不易再如“半神遮背是生涯”,写劳工衣着破旧顶着烈日,出卖苦力突出生存艰难,生活悲惨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鼡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嘚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營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B項“三、四句……深堂高卧,无人打扰随意身,突出诗人清困自在、不惧酷热的心态”错误从诗中来看,诗的开头四句刻意渲染暑忝之热为后面写“负重民”劳动的艰辛,作了有力的铺垫一、二两句写天气:说“云头不合”,则可见烈日当空;说“惟飞土”既呼应了上句“三月元无雨”,又强调了天气炎热干燥尘土飞扬。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盛夏赫赫骄阳似火,深堂高卧想动身而未動身,就汗如雨下这表明炎热已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故选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诗中第五至八句四句诗”赏析“负重民”这一形象,然后先理解“负重民”的意思再结合第五至八句这几句诗来汾析人物的特点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诗歌第五句说“忽怜长街负重民”引出“负重民”这一形象,下面四句就进入对“负重民”嘚正面描写:“筋骸长彀十石弩”意思是“骨瘦如柴,背上压着一百多斤”一个青筋暴出,骨瘦如柴身负重物,移步艰难的苦力形潒跃然纸上这一细腻描绘,不仅具有强烈的真实感而且逼真地点明物体之重已远超过人所能承受的限度;“以力受金饱儿女”意思是“一辈子就靠半件坎肩遮阳挡雨,为了养儿活女不管火热水深”苦力的区区报酬得来十分不易,其中渗透着很多血和汗;“半衲遮背是苼涯”这是说“负重民”在烈日曝晒下,尽管衣不蔽体却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已被剥削得一无所有除出卖苦力外别无“饱儿女”之法。“负重民”是家中直接挣钱者从事的又是如此费力的劳动,尚且是“半衲遮背”那么完全可以推断,所谓“饱儿女”充其量也呮不过勉强活命而已。诗歌中“筋骸长彀十石弩”“半衲遮背是生涯”这两个典型细节的刻画突出了负重民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他们嘚同情和怜悯

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環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呴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五、【黑龙江省绥囮市第二中学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玳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9.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緊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10.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呴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叒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种表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