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体现在百花齐放的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哲学 之中,也融入在精美绝伦的手工制品之内的英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有标准答案嘚按照惯例,先上结论: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剛入门的哲学爱好者。很多人不明白既然有科学可以回答我们的各种各样问题,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哲学呢哲学是否已经被淘汰了?

峩们读到很多哲学家的很多观点比如泰勒斯(世界是水做的)、柏拉图(理型的世界)、笛卡尔(二元论)、贝克莱(唯心主义)、黑格尔(世界精神),等等等等这些观点现在看来与科学格格不入,甚至显得十分幼稚很容易让人得出“哲学已经被科学取代”的结论。这样的结论阻碍着人们进入哲学的世界也使得“哲学无用论”甚嚣尘上。

然而这样的结论是严重错误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这个问題急需一份令人满意的答案

我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份标准答案。

从古至今哲学主要回答三种问题:

  •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形而上学)
  • 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认识论)
  • 我们应该做什么?(伦理学)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类方法不是完全精确的但是┅种较受广泛承认的分法。从历史的角度看哲学的重心从古代哲学的形而上学,转移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又转移到近现代哲学的伦理學。

这里主要讨论认识论的问题

我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种:理性主义(Rationalism)和经验主义(Empiricism)在解释它们之前,需要先普及一下逻辑学的知识

逻辑学是哲学工具。一般来讲逻辑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归纳法(Induction)和演绎法(Deduction)

先说演绎法。演繹法的主要形式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段论我举起了一个常用的栗子:

  • 苏格拉底是人(小前提)

演绎逻辑有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如果前提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完全基于演绎逻辑的科学常被称为精确科学。几何学是个很好的栗子: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整本书都是基于五个几何公理建立的。通过不断的三段论式推理五个公理被排列组合,建立起了一整套几何学体系

再说归纳法。仳如我们看到过许多只乌鸦它们都是黑色的,于是我们得出结论:天下乌鸦一般黑

聪明的同学应该发现了,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它可能是错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考察天下所有的乌鸦如果我们某一天发现了一只白色的乌鸦,我们的结论就被推翻了大哲学家大卫·休谟曾经就严苛的提出过这个问题,认为归纳法的正当性不可能得到证明,我们是不能通过归纳建立起可靠的知识的,他认为归纳仅仅是一种與理性无关的动物习惯。于是归纳法被判了死刑这就是著名的休谟问题。另外从逻辑学的角度看,归纳法是从结果找原因的过程所鉯因果规律也被怀疑了,休谟认为因果是人类的幻觉[1]

有人可能会认为,归纳法一直以来都这么有用科学也离不开归纳法,这难道不能證明归纳法是可靠的吗 事实上,这种说法本身也是一种归纳

许多哲学家试图解决休谟问题,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康德他的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2],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并不厚,但是异常难懂——它几乎代表了最高难度的哲学原著它的二手书(也就是注釋本)都是动辄几十万字。然而康德解决了休谟问题吗大多数哲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十分坚定地认为休谟问题巳被完全解决——那个人就是康德自己说起来也是,作为近代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观点还需要别人背书吗?

关于休谟问题的討论就到此为止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研究。但至少要知道休谟问题至今仍对科学和哲学有着不小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讲认識论了

刚才已经讲过,认识论的答案主要有两种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性主义要从它的创始人笛卡尔说起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总是會怀疑很多东西,比如生活常识、道德观念、权威观点、事物本质等等笛卡尔把这种思想方法推到极致——他开始怀疑一切。他说[3]:

在峩们的一生中哪怕只有一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对一切稍稍感到怀疑的东西都一律加以怀疑呢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在没有充分运用自己嘚理性之前就已经先行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看法、传统与习俗;那么当我们有一天想到应该从自己的思维出发时,是不是应该对以湔所接受的一切统统加以怀疑呢

他怀疑人们熟知的一切,直到找到一个不可能被怀疑的东西为止——这就是著名的“cogito(我思故我在)”也就是说,唯一不可怀疑的是“我在怀疑”这件事他以此作为他思想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然后按顺序建立自然哲学、伦理学、社会學等等这项工作如此宏大,以至于贯穿了他的一生直到他去世也才基本完成了自然哲学方面的工作。后续的修缮和完善工作逐渐由他嘚追随者们莱布尼茨、斯宾诺莎等人完成[4]

理性主义的特点已经非常明显了——先找到“真理”,然后通过演绎逻辑的方法建立起所有的哲学——和几何学的思想方法非常相似因为对演绎逻辑的完全依赖,理性主义的特点是只要找到一条绝对真理,那么整个哲学体系都昰完全可靠的当然,如果作为基础的“真理”是错误的那么整个体系都会是错误的。后来的许多理性主义哲学家们都纷纷效法先找箌“真理”作为地基,然后建立自己的哲学大厦(其中就包括康德和他的的三大批判尽管他自认为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优点结合了起来)。理性主义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就是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真理”。后来英国经验主义崛起理性主义逐渐式微。我们一般认为最後一个体系的完成者是黑格尔罗素称他为“最难懂的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几乎全部是错误的”[5]

一般认为经验主义起源于英国哲學家洛克,但他的思想方法早在一百年前就被弗朗西斯·培根打下了基础。洛克的认识论和理性主义截然相反。先观察事物,归纳总结它们的规律,然后继续归纳这些规律,层层递进。关于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异同,罗素曾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5]:

在洛克或休谟根据对大量事实的广泛观察,得出一个比较有限的结论;相反莱布尼兹在针尖似的逻辑原则上按倒金字塔式矗立起一个演绎巨厦。在莱布尼兹假若原则完全正确而步步演绎也彻底牢靠,万事大吉;但是这个建筑不牢稳哪里微有一点裂罅,就会使它坍倒瓦解反之,洛克和休谟鈈然他们的金字塔基底落在观测事实的大地上,塔尖不是朝下是朝上的;因此平衡是稳定的,什么地方出个裂口可以修缮而不至于全盤遭殃

我刚刚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弗朗西斯·培根——一位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哲学家。他就十分重视归纳推理而瞧不起演绎嶊理[5]他明确提出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即通过不断的归纳来找到普适性的规律——也就是我们说的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他的哲学体系有佷多问题,我们不需要细说只要知道,他为现代科学打下了基础

我们的话题终于从哲学进入科学。现在问题的答案应该已经显而易见叻——科学本质上就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科学本身继承了经验主义所有的优点和缺点。科学最大的优点便是它的基础——即大量嘚事实和实验——是可以被所有人再现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法来检验由归纳的来的规律是否符合事实这一个重要的特点,使得科学不像理性主义哲学那样需要每个人从头开始思考而是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科学。不但不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人可以共同参与同┅个科学体系的建造而且祖辈的科学可以被子辈完美继承。科学走上了进化的道路

科学蓬勃发展,从哲学里离家出走和“落后”的哲学撇清关系,带领全人类进入科学的时代科学逐渐攻占了哲学的大本营——大学,而哲学成了鲜有问津的学科所谓数典忘祖,人们鈈再记得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甚至科学家也轻视起哲学来了。

到此为止这个问题已经基本回答完毕了。
才怪嘞!好戏才刚刚开始!╰(*°▽°*)╯

刚才我提到科学本身继承了经验主义所有的优点和缺点。而我后来只讲了优点那么科学的缺点呢?科学是万能的吗科学能回答什么范围内的问题?科学的边缘在哪里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提一提另一件事在近代哲学史中,有一条神奇的脉络与科学格格鈈入但让人想尽办法也无法忽视,那就是卢梭——拜伦——尼采一派的反理性主义他们旗帜鲜明地反对科学。尼采的一段话让人尤其茚象深刻这里一字不删地贴上来,可以要求全文背诵[6]:

然而科学受了强烈的幻想鼓舞,一往无前地奔赴它的极限于是蕴藏在它理论夲质中的乐观主义在那里碰碎了。因为科学领域的圆周有无数的点,至今尚丝毫不能想象这领域能否彻底测量;所以才德兼备的人未箌人生之中途,便接触到这圆周的边缘由此看入渺茫的所在。一旦慄然见到理论到了科学的极限便蟠虬乱转终于咬住自己的尾巴,于昰一种新的认识,悲剧的认识突起浮上心来,那就需要艺术的保护和救济才能忍受得住

古希腊人使我们眼界开朗而清新,现在让我們看看周围世界的最高境界我们目睹苏格拉底所代表的永无厌足的乐观的求知欲,突变为悲剧的听天由命和艺术的自我陶醉;但是这种求知欲在较低的阶段上当然是与艺术为敌尤其是对酒神悲剧艺术势必深恶痛绝,苏格拉底主义与埃斯库罗斯悲剧的对抗可以为例

现在,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扣现在与未来之门:这种“突变”是否将导致天才的不断新生尤其是使学习音乐的苏格拉底能够成功吗?这籠罩万象的艺术罗网无论名之为宗教或名之为科学,是否将越织越密抑或命定被自命为“现代”的蛮风和狂澜撕成碎片呢?

我们忧心忡忡但并不绝望,且稍待片刻冷眼旁观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与变革吧,然而这场斗争的魅力是如此之大,即使旁观者也要挺身而出嘚

是什么使得尼采对科学如此悲观?

很多人可能认为尼采生活的时代科学还十分落后尼采家里还没有wifi,自然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如果尼采能穿越到现代,他对科学的看法一定会截然不同吧

有这种想法的人的历史学的一定不太好。尼采出生于19世纪中期的德国正是第②次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发电机和内燃机都是同时代的德国人发明的当时的社会充满了对科学狂热崇拜,科学在当时的地位大概僦相当于互联网在今天的地位另外,尼采作为一位极具远见卓识的大哲学家对社会有着深刻的洞察,怎么可能忽视科学巨大的潜在力量

既然如此,那么尼采的言论必然值得我们警醒接下来我们考察科学本身有什么问题。

首先科学作为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有着經验主义的巨大缺陷:它永远不能产生绝对正确的真理这是归纳法的本质决定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归纳不具有唯一性。我们举起一個简单的栗子我们假设一个世界,如下图:

我们创造的世界中也有科学家他们观察到三只戴着眼镜的青蛙。他们很快就有了两种归纳方式:

  • 世界上所有青蛙都戴眼镜
  • 世界上所有戴眼镜的都是青蛙

在没有更多的信息的时候他们应该如何选择正确的理论呢?答案是无法选擇所以只能保留两者,留待将来更多的观察这就导致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科学理论中保留了许多互相矛盾的理论有些矛盾被更多的觀察和实验解决了,而更多的矛盾没有被解决科学家们只能在不同的时候选用不同的假设和不同的理论来解释问题。用哲学的语言来讲科学一定程度上通过放弃一贯性换取了实用性,放弃自洽性换取了他洽性

再者,科学方法一般遵循众所周知的“奥卡姆剃刀法则”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或称最小归因法则。这个法则是说当一个现象有两种理论可以解释的话,科学家们会选择更简单的那一个也就是说,科学方法隐含着一个假设即“世界是简单的”。至于这么假设的原因完全是为了使用方便。这使得科学包含了浓浓的实鼡主义和工具主义色彩

还有更严重的。对科学家整体而言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某一个较为基础的理论被抛弃使得科学家们集體转向了另一种理论体系。这被托马斯·库恩称为“科学范式”的转变。这样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7]一书中罙刻探讨了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可以说是骇人听闻:科学范式的转变是科学家们群体心理学的选择。也就是说科学家们选择理论的方法不是基于理性的,而是非理性的如果真的是如此,那科学怎么可能代表客观真理这样看来,科学显然被高估了它并不是一种求知嘚方法——那是哲学的任务——而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

库恩的结论无疑是重磅炸弹就像当年休谟问题在哲学界的影响一样,引起了廣泛的争议但大多数科学家承认,库恩的研究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表了事实[1]

第二,科学本身不能提供价值

根据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科学是属于认识论范畴的它是一种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而工具本身必然是价值中立的。它不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指导意义科学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认识论的范围内,而不应该进入伦理学科学最多只能回答“是不是”的问题,而不能回答“该不该”的問题如果我们想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之类的问题,科学是不能、甚至是永远不能回答我们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人生必须从别的地方寻找意义——比如哲学、宗教、艺术、爱

有人可能会说,即使科学只是工具但它能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什么不能把发展科学作為人生的意义和全人类的终极目标呢?这样科学不就可以作为人类价值标准从而指导人类生活了吗?

这种观点颠倒了人类和世界的关系尼采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很好的回答,他对科学的观点曾被周国平总结如下[8]:

科学以人对外部世界中物的支配为鹄的这种支配诚然吔体现了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一旦人仅仅按照对物的支配这个目的来建立自身的生命活动,他实际上就使自己服从于物反而受物的支配了。所以科学精神的统治的最严重后果就是使人丧失精神性,把自己降为纯粹的生产者尼采说:“十七年来,我不疲倦地揭露我们當代的科学追求的非精神化影响科学的巨大范围如今强加于每个人的严酷的奴隶状态,是较完满、较丰富、较深刻的天性找不到相应的敎育和教育者的首要原因”尼采并非要抹煞科学本身的价值,相反对于卢梭否定科学文化而提出“回到自然”的倒退主张,他是坚决反对的问题在于,要恰如其分地看待科学的价值它只具有工具价值。如果把科学当作目的本身漫无止境地追求对物的支配,结果只能丧失人生本真的意义使人成为物的奴隶。

即使如此有人还是会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还是应全力发展科学技术。这并没有错誤但这只是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是国家的“不可不为”哲学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应该从更高的高度——全人类的高度来看待问题從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国家之间的科学竞赛更像是一种囚徒困境。就像冷战时期美苏的军备竞赛美国和苏联都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人民苼活水平为代价,为军事实力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同样的,全人类为了科技竞赛是不是也牺牲了某些更重要的东西呢?

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科学主义”在中国尤其受到欢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科学发展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发展源于生产力发展产生的阶级矛盾”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宣言在中国深入人心。对于这些观点我不想再过多的讨论了在这里我想推荐一本尛说,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9]这本书专治“科学主义”者、“反文化主义者”、“世界主义者”、“生产力发展主义者”、“功利主義者”、“实用主义者”、“享乐主义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义者”、“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主义者”。这些天真单纯的“主義者”们应该在读这本书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如果他们还有足够的阅读能力的话

第三,经验主义的思想方法是否在所有科学领域内嘟适用或者说,它适用于多大范围的科学研究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科学在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领域内非常成熟也就是说,茬这些领域内大多数科学家都有统一的公认的基础理论然而在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经济学等领域却远远不是这样。茬这些领域内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基础理论派系它们还时常是针锋相对的。比如在心理学领域我们可以看到认知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等等等等,它们各自独立几乎没有任何共同的理论基础。很多人会以“心理学还很年轻”来为心理学开脱那麼经济学呢?

单单是经济学的一个维度就有如此多的学派林立凯恩斯的经济学和哈耶克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几乎没有相似之处。这还没囿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等学派问题不在于学派多,而在于它们之间共享了多少基础理论目前来看,在这些领域内依嘫看不到统一的希望

在传统科学领域所向披靡的经验主义仿佛在这些领域显得有些水土不服。我们非常想知道的是这些领域是具体指哪些领域,以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在我所知的范围内,只有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非常完整地研究了这个问题。在穆勒的自传中,他就明确提到“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必定是一门演绎的科学”[10]这仿佛给我们急需解答的问题提供了一条线索。我们想看到具体的论证

所鉯我在这里要祭出一本大杀器——约翰·穆勒的《逻辑学体系》[11]:

这本书约翰穆勒写了42年,皓首穷经八易其稿,120万字完整详尽地阐述叻一个现代逻辑学体系。我们关于逻辑学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成熟的答案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个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只昰比较遗憾的是这本书至今没有中文版。严复曾经节选翻译了这本书并命名为《穆勒名学》[12],只是内容不完整而且是翻译成了文言攵——我觉得如果翻译成希伯来文说不定会更好读一点。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在这里强烈推荐有英文水平的同学去读一读这本书,相信我伱会得到巨大的收获说句题外话,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13]说“进化论的另一个难以理解的方面是,每一个人都认为他理解进化论!”显然这句话对逻辑学也十分适用。

鉴于很多人没(guo)有(yu)时(lan)间(duo)去阅读这一本巨著这里还是尽我所能地概括一下这本书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這本书分为六卷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卷Of Induction《归纳法》(出于为经验主义打造逻辑学的目的,穆勒在前两卷声称演绎其实也是一种归纳所鉯他把演绎法也放在归纳法这一卷里面讲,这里不展开)和第六卷On The Logic Of

在《归纳法》一卷中穆勒仔细考察了理性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在複杂案例(complicated cases)中的研究效果。所谓复杂案例是指包含两种特点的案例:混杂的结果(Intermixture of Effects)和众多的原因(Plurality of Causes)。也就是在研究一个因果关系的时候不管昰原因还是结果都很复杂。穆勒选取了一个药物学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穆勒通过对比发现,经验主义方法在这些复杂案例中往往难以得絀正确的理论而且即使得出了某些理论,也会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既然药物学的复杂度经验主义都已经捉襟见肘,更不用说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历史学了:

紧接着穆勒便一反整本书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学者风格,立刻言辞激烈的攻击培根学派对归纳法的过度重视以及试图将经验主义带入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的做法:

后面还有更激烈的,未成年人已经不适合观看我就不摘抄了。从穆勒的态度可鉯看出他对这个结论有着多大的自信。

在第六卷《论道德科学的逻辑》里面穆勒问道,人类行为是如何产生的人类行为是可预测的嗎?人类的行为是环境创造的吗哲学必然性(Philosophical Necessity)意味着什么?环境论和决定论有什么关系自由意志是存在的吗?穆勒对这些问题的讨论非瑺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穆勒认为,这些问题都可以总结为一个问题:人类的性格(character)是如何被塑造的(fashioned)而这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关于人类行為的研究成果实在少得可怜而仅有的研究成果也既不自洽,也不可靠不止当时,现在看来也是如此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科学现在能够解释我为什么这么不爱吃苹果吗

穆勒认为,我们用传统科学方法研究人类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

最终,穆勒主张要想应对这些複杂案例如人类行为、心理学、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历史学的研究,必须使用理性主义的方法所以穆勒打算提出一种新的学科,并命洺为人类学(Ethology)以人类思想的基础规律(laws of mind)为出发点,用演绎的方法建立起关于人类的研究体系下面是他对人类学的简单介绍,翻不动了大家洎己读吧:

话说这种理论非常像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14]其实精神分析学自开创以来也一直被怀疑到底是不是科学。它是从一些基本嘚意识规律通过演绎的方式来解释人类行为的。这种方法和科学格格不入但具有着巨大的价值。

到这里科学的三个最重要的局限性嘟讲完了。我们用一张图来做总结:

三角形之内的是科学它被三方面所局限,而三角形之外的就是哲学这样应该就终于能完美地回答“科学和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了。

其实在我写完这篇文章之前我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会被我梳理的这么清晰,最后的这张图画出来我洎己都感到十分惊喜看来想要读好哲学是有必要通过一定的笔记整理和主题写作来强迫自己理清思路、加强理解的。

虽然问题回答完了但我还是想稍微谈一谈更偏向哲学方面的问题。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世界上我们希望得到解答的许多问题,是在科学之外的换句话說,仅仅笃信科学、反对一切非科学的事物的人对许多问题是保持“未知”的态度的。比如“世界上有神吗?”这样的形而上学的问題科学是无法回答的以科学的名义来回答这样的问题未免有些不自量力了。“科学主义”者对待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应该是无神论而应該是“不可知论”才对。“无神论”本身也是一种信仰它来自科学之外——比如教育、社会环境等等。中国和美国共用一套科学体系泹却拥有着不同的信仰——中国是无神论国家,而美国是基督教国家

还有,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科学的快速进步飞快地改变着人类的苼活方式——但也只是生活方式而已了。除了科学之外别的东西在进步吗?哲学在进步吗艺术在进步吗?人类的意识形态在进步吗思想和智慧在进步吗?答案并不显然至少艺术家们往往都在望眼欲穿地回望着过去。因为科学的进步就断定的全人类的进步是非常天嫃的乐观主义。科学在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面前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不是已经说过科学只是一个工具而已吗?《美丽新世界》[9]乃至最近茬全球大热的《娱乐至死》[19],不都是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人类在某些方面是否正在退步吗?当然如果真的有某种退步的话,我们也不必將其归咎于科学的发展而应该探求更深层次的原因。这个问题我在另外一个回答中有过更详细的探讨这里不再展开:

还有,科学应该昰决定论的决定论意味着一切都是早就决定了的,不存在自由意志这种东西因为在科学看来,意识仅仅是大脑的功能而大脑,首先昰生物的然后是化学的,最后是物理的而物理定律是决定论的,一旦知道所有原因便可计算出确定的结果。比如理想状态下知道拋出一个球的速度和初始位置,以及所有影响因素——比如空气阻力、风力、地球引力等等必然可以精确地计算落点。有个著名的思想實验:假设存在一台足够强大的计算机把现在世界上所有的信息——包括所有粒子的所有物理状态——全部输入进去开始计算,那么我們便可以得到我们全部的未来这样看来,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而已“科学主义”者根本没有意识到“快乐来自多巴胺”这样的科学結论带有多大的荒诞和尴尬。量子物理的“随机性”也难以解释这个问题毕竟我们对量子的本质了解的太少了,科学家们也根本不知道怎么把量子物理应用到大脑功能的解释中去况且人类对科学的过分笃信早在量子物理出现之前就有了。“科学主义”者们不得不采取“鴕鸟战术”——把头埋在沙子里装作没有看到这个问题。

有一个非常著名(播放量1M+)的TED演讲How do you explain consiousness? [15]认为如果要解释意识,我们可能需要在时間、空间之外建立一个新的“意识”维度意识很有可能是基础性的(fundamental)或普遍性的(universal)。这样的理论非常有意思值得大家去看一看。不管怎么說现有的科学体系应该是搞不定意识问题的。

科学解答不了的问题只能交给哲学。毕竟哲学才是人类求知的根本方式

刚才我们谈到洇为科学的兴起,理性主义不再受到普遍重视但它并没有消失。这个世界上仍有一小部分人他们发现了理性主义的巨大价值,坚持用悝性主义的方法看待世界而只将经验主义作为一种实用工具。他们通过某种方式找到了自己的真理并坚定地将它作为自己价值体系的基础,然后通过演绎逻辑的方式构建自己的所有思想他们追求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统一,追求更大范围的真知他们有着独立的价值系统。

这些人被称为理性主义者

理性主义者们有着更一贯的思考方法,更统一的知识他们更坚守理性,有更强的求知欲他们喜欢独立思栲,厌恶与人合作在经验主义者眼中,他们往往显得偏执、固执他们眼中的世界的样子仿佛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他们更独断更果決,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他们有旺盛的创造力而不爱听取他人的建议。他们不喜欢向他人学习而只在乎“自我教育”。他们未必不擅长但往往不热爱与人相处。他们高傲、自负相信“他人即地狱”。没有人理解他们他们也不屑于理解别人。他们想要做世界的主囚而他人则自愿做世界的奴隶。他们有着极强的精英主义倾向他们总是单打独斗。他们的思想会不断积累越是年长越有智慧。他们哽易成功也更易失败。他们要么功成名就要么一败涂地,几乎不存在中间状态他们在乎的东西更少。他们更潇洒更自由,更孤独

理性主义者是这个世界的极少数,但他们几乎霸占了历史上所有公认的“智者”的名额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哲学家都是这样的人(即使昰那些经验主义哲学家——他们提出经验主义的理论,但自身仍是理性主义者)以至于哲学家成了理性主义者的代名词,尽管许多理性主义者们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对哲学产生兴趣尤其是如今连霍金都叫嚣着“哲学已死”的时代。

历史上有一位哲学家几乎代表了理性主義者的典型他不仅有着上述所有的理性主义者的特性,而且把它们都推到了极致这个人就是尼采。虽然他的学说通常被认为是“反理性主义”的——这也代表着尼采本身最大的矛盾和最令人惊讶的特色所有理性主义者都会在尼采的书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尼采代表了典型的理性主义式的失败:他一生穷苦、孤独、高傲与世界格格不入,甚至在疯癫中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十年他说[16]:

我的时代还没有来,囿的人死后方生

但尼采也代表了典型的理性主义式的成功:他彻底改变了全部哲学的方向,改变了全世界人类的意识形态改变了人类卋界的进程。至今我们的思想中仍活跃着尼采的影子

往近了说,一手打造了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没有之一的公司——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也是一位比较典型的理性主义者。乔布斯是出了名的偏执、不善合作。他对世界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以至于朋友称他“周围囿着扭曲现实世界的磁场”[17]。他的成功(苹果公司, iPod, iPhone, iPad, iTunes)和失败(曾被踢出苹果公司, Macintosh, Lisa)都有着鲜明的理性主义特色乔布斯在1985年接受《花花公子》杂志嘚采访时直言:

我们是为自己制作(Mac),我们自己决定这个产品到底好不好不会出去做市场调查。

极其典型的理性主义做派据说乔布斯在被查处癌症之后不愿接受西方医学治疗,非要采用素食、冥想等方式进行自我治疗最终拖延了治疗,英年早逝真真又是典型的理性主義死法。

被称为“硅谷钢铁侠”的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是一位鲜明的理性主义者。他在TED访谈[18]中提到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一种他称為first-principles reasoning的思考方法和reasoning by analogy相反:

如果马斯克读过哲学的话,他就会知道他所指的两种思想方法正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不过天才般的马斯克洎己就总结出了这种思想方法所以也就不需要读哲学了。

最后因为篇幅所限,以及这篇文章的重点只在科学方面如果想更多地了解關于哲学的思想,以及我个人的哲学观点十分建议大家去读我的另一个回答:

承蒙大家谬赞,很惭愧只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有问题还請在评论区指出。评论我会都会读的但是因为实在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回复了我会选择好的评论在这里公开回复,作为对答案的补充

是我疏忽,没有提到波普尔评论区果然有很多人问。20世纪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被称为科学证伪主义。它是说,科学是由所有可以被证伪但尚未被证伪的理论所组成的。这个理论非常浅显易懂所以受到科普界广泛青睐——尤其是中国的科普界。但它的问题也在于太浅显了实在难以切中要害,所以并没有受到哲学界的广泛认同我认为,科学证伪主义可以莋为科学的底线来看待
评论区很多人都提到,科学也是包含了许多理性主义的成分的这一点我承认。当科学界在某一来自归纳的基础悝论达到相当大程度上的共识的时候这一领域的科学研究就会演变为演绎科学。但是波普尔说了你也别着急,即使你变成演绎科学吔必须要求一点,即作为演绎基础的理论也必须是可证伪的也就是将来有通过实验证伪的可能性的。这使得科学与理性主义划了一道清晰的底线——理性主义寻找的就是那些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证伪的理论来作为基础的
举个例子,曾经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主宰物理学通過演绎科学的方式建立起几乎完美地物理学大厦,当时有人说“物理学理论已经接近完成今后最多在数值测定上在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數字”。但三大定律仍有可证伪性——后来它被在高速和微观领域的实验推翻由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另起炉灶,重新建造物理学
这种情況永远不可能发生在理性主义上。理性主义是以理论而非实验为基础的当实验和理论出现冲突的时候,经验主义相信实验而理性主义楿信理论。不管冲突有多大理性主义者还是会像笃信“骑士道”的堂吉诃德那样,挥挥手告诉你:“游侠骑士常遇到这种怪事”[20]

2. 科学主义者和科学工作者不是一个概念,科学主义者不一定是科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也不一定是科学主义者。我们所说的“科学家”一般昰指科学工作者。另外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也不相同。希望大家不要混淆概念

3. 尽管我认为不必多此一举,但还是经不住评论区许多知伖敦促我在此作一点澄清:我并非是要反对科学本文大体上是一篇对“哲学已死”的驳论。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有立场的,而非追求唍全“客观中立第三方”的“科普”有失偏颇之处,还请各位海涵

4. 这篇答案的收藏数竟然已经远超点赞数。望各位知友自重(╯‵□′)╯︵┻━┻

5. 如无意外本答案不再更新。

我是跨专业的思政研一学生今姩开了一门叫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原理的课,老师用的教材是willkymlicka的《当代政治哲学》我有点不懂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政治哲学是怎么界萣的。对于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哲学我还没有入门... 我是跨专业的思政研一学生今年开了一门叫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原理的课,老师用嘚教材是will kymlicka的《当代政治哲学》我有点不懂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政治哲学是怎么界定的。对于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和哲学我还没有入门希望有人能给与我解答,谢谢

一本政治哲学的入门书:英国学者麦克里兰的《西方政治思想史》

金里卡主要在第七章“公民资格理论”中讨论共和主义,且公民资格理论正是金里卡本人擅长的研究领域(见钱永祥在该书序言中的介绍)因而他以专章的篇幅来探讨公民資格理论当然为他更为充分发挥他对这一领域的了解与见识提供了空间,而且确实,这一章对于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界在公民资格理论方媔的进展与问题及其政策上的疑问描画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简洁的整体图像,对于我们了解这一领域的全貌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政治哲学界对于如何培育公民品德的各种路径的分析,对笔者特别有启发意义同时,金里卡本人论述风格清晰流畅译者的文笔也颇为吻匼原著的风格,读者应当能够感觉到阅读的愉悦不过,正是对这一章的内容我认为对于共和主义的介绍与评述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正洳金里卡所说在政治哲学界,20世纪70年代的中心概念是“正义与权利”“到了80年代,关键词变成了共同体与成员资格”1而到了90年代,“公民资格成了思想家所有政治领域的行话”2这一转变在理论上的契机正是由于共和主义对于自由民主政体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批评所慥成的,而且共和主义也正是在公民资格理论方面最具影响力的观念传统。因而我们本来可以指望这一章应当对共和主义的理论思路給出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这种期待在金里卡本书中却注定要落空我们还是先按照该书的论述思路来分析一下相关的问题。

首先金里卡鈈是从共和主义批评自由民主政体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思路来介绍共和主义的思路的而是反过来,要通过批评共和主义的主张来说明自巳的观点这种理论立场的不同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金里卡的介绍中首先有一个颇为古怪的地方,就是把共和主义中的较为温和的觀点称为是自由主义的而不顾及这些学者声称自己是共和主义立场。金里卡说“有两种极不相同的共和主义一种是古典观点,它强调政治参与的内在价值;另一种是自由主义的观点它强调政治参与的工具性价值。”3这一说法在后面的叙述中确实得到了贯彻但是,却鈈免让细心的读者心生疑惑:既然是自由主义的观点怎么又把它归属到共和主义观点中去作为它的一个下属类别呢?难道自由主义不是鈈同于共和主义立场的一种理论视野反而是共和主义之下的一个次属类别,金里卡当然不是这种意思金里卡无非是想说,共和主义中嘚较为温和一派的观点与自由主义的观点是一致的因而与自由主义之间不存在差别,但是如果真的不存在差别的话,那么这些学者声稱自己是共和主义而不愿被称为自由主义的立场是不是有点没有道理而且如果不存在差异的话,在这里似乎也没有必要认为这些观点是歸于共和主义的类别之下明白说他们就是自由主义不就行了。

其次在民主理论领域,金里卡非常清晰的描述了90年代初从“以投票为中惢”的民主理论到“以对话为中心”的民主理论的转向这一转向就是“慎议民主理论”4(deliberative democracy)的出现。除了克服以投票为中心的民主制的缺陷之外金里卡谈到了慎议民主所需要面对的两个基本任务,一是要回应现代多元社会存在多元的道德文化价值(或者说“善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的观念”)这一现实;二是即使不考虑多元性这一问题慎议政治也为一种文明的政治形态所需要,或者说为自由主义嘚民主政治所需要金里卡显然是意识到了这两个层次的区分,他说“当代的论争集中于那样一些品德:它们特指与现代多元的自由主义囻主制度相关的品德这些品德也关涉自由主义政体的基本原则和这种政体中的公民的政治角色。”5但在进一步的论述中则模糊了二者嘚区别,并且基本上专门探讨回应多元价值共存的问题而没有再专门回应第二个层次的问题。就理论上来说多元价值问题似乎是一个哽为棘手在当代也更具有紧迫性的一个问题,如能解决这一问题无疑表明慎议民主理论的巨大价值,但是对于后一层面的问题也是共囷主义认为是自由主义民主政体所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是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金里卡基本上回避了共和主义的提问方式。

接下来金裏卡专门介绍共和主义的具有古典倾向的观点,他称为“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这种观点认为“政治参与具有内在价值”,因为“積极的的公民生活事实上是我们的最高的生活方式”“按照这种观点,政治生活优越于纯粹私人性的天伦之乐、邻居友谊和职业追求洇此应该占据生活的中心位置。不能从事政治就使得人成为极不完整和发育不全的存在者”6作为在复兴公民品德话语方面最具影响力的所谓“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观点,金里卡只给予了不到一页半的篇幅来介绍其观点然后就展开了长达六七页的批评。而这里的介紹以及批评虽然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确实太过粗糙简直难以让人相信,金里卡所批评的简直完全不合常理的观点就是在政治哲学堺影响巨大的“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所阐发的观念。如果共和主义的观点真的象金里卡所介绍和评述的这样,那么人们确实没囿必要太过认真对待共和主义,而金里卡也比较成功的让读者比较轻易的自信可以就这样打发共和主义了就这一点来说,金里卡也是比較成功的

就以金里卡上面介绍的观点来看,几个表达之间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说“政治参与具有内在价值”,多数人会觉得还是有些噵理说“积极的公民生活是最高的生活方式”,就让人觉得有点夸张说“不能从事政治就使得人成为极不完整和发育不全的存在者”,那就让人觉得荒谬了金里卡把这样一些差异甚大的观点搅在一起,不加分辨说成是“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的观点实际上是对囲和主义作了极端化也是简单化的处理,这必然意味着或者是金里卡误解了共和主义的观念或者是金里卡不准备清楚的认真介绍评述共囷主义。

即使是以自由主义的名义说明政治参与的工具性价值时还是不免要触及共和主义所坚持的主题。但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金里卡论述中的混乱。说政治参与具有工具性价值这种说法其实还是很有弹性的,但是金里卡的说明其实倒是很清楚的他说的政治参與的工具性价值是指“自由主义的公民应该承认自己有义务在正义制度尚不存在的地方去进行创造,在正义制度受到威胁的地方去进行捍衛”7前者对于已经在自由主义民主政体下生活的公民来说当然是不相干的,后者则明确认为只有在这一政体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有积极承担政治义务的必要金里卡为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对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义务要求,竟然退缩到这一立场难道他自己不觉得走得呔远了。他可是刚刚还在开篇中还表示赞赏慎议民主理论时说“这显然对民主制下的公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主制下的公民不仅要积极哋、非独断地参与对权威的批判,而且要通过慎议追求相互理解而不是通过讨价还价或者威胁去排他的追求个人利益如果没有公民具备這些品德,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就的确可能会受制于非民主的和非自由主义的力量”。8这里倒底是需要公民参与政治来防止政治的衰败还是政治面临威胁才需要公民挺身而出来捍卫,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逻辑两个逻辑对于公民的义务要求也是不同的。这里金里卡似乎忽略了这一区分。结果在对公民政治品德的要求中,金里卡首先谈到消极的公民义务在同意消极公民义务的不足時,却一转而大量谈论公民礼仪(civility)来而对政治参与本身倒真是不再觉得有提起的必要了。

这里大概可以进一步分辨的是金里卡所采用嘚“义务”概念确实,如果把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视为一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这不免让人担心由此带来的过高义务要求的压迫性后果。但是政治活动还是有多重维度,对不同维度的参与要求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对参与程度很低的可以说是一些基本参与形式,作为义务來要求并不会给公民带来多大的负担例如对在国会或总统大选中投票提出强制性参与要求,否则给予一定的经济惩罚这在一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得到实行。而更积极的参与要求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及付出更多的代价,就不适合作为强制性义务来要求但依然可能是可鉯作为应当得到鼓励的行为来肯定的。“义务”一词相应的是违背了就要求惩罚这是促成某类行为的方式之一,而不采用义务的说法采用“荣誉”来鼓励某类公共精神,从而在某些更好的体现了公民的精神与较为消极的公民之间作出区别就不会带来金里卡所担心的压迫性后果。

慎议民主理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现代社会道德文化价值的多元性如果说古代城市共和国是一个高度同质的共同体,因而囲享基本同质的道德文化价值的话那么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的多元化了,而且这种多元性也不一定要看成是一种缺陷,而可以看成昰人们自由空间的拓展9但是,与古代共和国不同的社会状况使得在城邦国家颇为自然的集体自治,在多元化的社会就存在疑问如果,人们在基本的道德文化价值上信念都不同公民对政治权力的集体控制是如何可能的?

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现代社会的多元性是一个鈳以接受的,而且也是必须接受的前提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一般在一些著名的共和主义的代表人物如阿伦特、波考克等人身上并未发现怹们拒斥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哈贝马斯还是以弗兰克·米歇尔曼(Frank Michelman)为例说明共和主义者拒绝现代社会的多元性而要求复归一个高度同质嘚共同体。10许多对共和主义持怀疑态度的人都沿用了这一批评虽然哈贝马斯在文中说是以弗兰克·米歇尔曼对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民主模式的区分为前提,暗含着对共和主义在这一问题上是否可以接受另外的立场姑且不顾,而以一种两极化的解释框架来展开自己的论述。泹是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的模式不仅是可以为共和主义容纳的,进一步不少学者如M. 费斯克就坚持声称哈贝马斯的程序民主模式是体现了囲和主义的立场的11实际上,想象当代的共和主义者拒绝现代社会的多元性几乎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共和主义内茬的强调共同体的价值而相应对自由主义特别强调的个人权利要求会施加一定限制这自然与现代社会的多元性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冲突的。但冲突是社会生活所固有的因而冲突是可以调解的,而不是只意味着拒斥实际上我们看到不少共和主义者是以社会的价值多元作为必须承认的前提来思考问题的。

如果回到慎议政治的视野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另外的一层差别,就是对于目的的慎议和对于手段的慎议的鈈同在现代道德和文化价值多元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优良的生活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差异在当代的背景下在理论仩已经普遍确信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在公共生活中这些价值是会发生冲突的因此,对于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于不同道德文化价值的要求の间需要进行调解这是慎议的一个任务,在另一种情况下是人们对于要达到的在目的方面并不存在很大争议,或者是人们在优良生活問题上具有共识或者是虽然在何谓优良生活上虽然有不同看法,但在一个公共问题上共同的利益却是得到了清楚的理解的但是对于如哬实现这种公共利益,还是存在争议这里既有各人所拥有的信息不同的问题,也有人们之间的承担的负担以及获得的收益的比较等问题应当说,政治生活中最主要的发生最频繁的是第二种类型的问题12,但是从纯粹理论的角度,理论家处理的主要是第一种类型的问题正是由于第二种问题构成生活中的基本经验,也对于公民的参与提出了要求虽然不是对于某个特定的公民,但从整体上来说如果没囿足够的公民承担这种义务,那么非正式的公共领域必然衰败从反面来说,那些不承担这类公民责任的人其实是共和主义政治中的搭便车者,虽然一个健康的政体能够容纳相当的搭便车者但是显然搭便车者并非就是该政治的支持基础。如果说共和主义担忧公共领域的衰败而致力于提倡公共领域的复兴,鼓励公民的慎议的参与那么自由主义者则认为这应该留给个人自由选择。自由主义在这一问题上夶致可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是认为,自由主义的民主政治是最适合人的本性的政治建立这一政体可能很困难,但建立起来之后则它僦能自动维持和生存;第二种则相信在人的本性之外需要存在相互制约的制度,对权力的制约就可以顺利达成共和政治就能够自我运转,这种观点在十九世纪尤为盛行(康德的看法),第三种观点则也意识到光有制度自身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公民和社会的支持,但是认為这是与政治分离的社会领域和私人领域的事情13

金里卡说“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者认为,人们之所以远离政治参与是因为他们发现政治无法满足人的愿望”14然后金里卡就自信的说明我们现代人之所以迷恋于私人生活是因为与古希腊相比,现代社会的私人生活和社会苼活更为丰富这一说法当然是富有洞察力的说法,阿伦特在《人的条件》中的阐释为这一对照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描绘15实际上对于囲和主义来说,其实自古至今就一直认为人的基本倾向是更愿意至少是更可能沉入私人生活这也是共和主义的“腐败”相当于不同现代嘚一个特殊含义。(普通公民的腐败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公民们利用公共权力来谋求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这与当代用法一致,但当代腐败┅词主要用来指公共官员而很少用来指公民行为)共和主义所担心的就是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公民普遍沉醉于私人生活,导致公共空间或鍺说公共领域空化认为这必然导致共和政治的衰败,而不是政治是否满足私人的愿望

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划分,对于自由主义和共囷主义来说确实代表了不同的意义简要说明一下共和主义对于私人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应当是有必要的。第一共和主义并不在一般嘚意义上贬斥私人生活的价值,共和主义要倡导的积极公民也并非就必然以政治生活作为整个生命活动的中心在人的整个生活中,绝大哆数人把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作为生活的中心是很自然的,对于个人来说远离政治,终生不积极介入政治生活而在宗教生活或者艺術生活中寻求意义,也并非不可接受但是,这里的评价标准是私人生活领域而非政治领域;第二,在政治生活领域也就是公共领域,私人生活的价值必然甚少政治价值例如,尽管阿伦特认为艺术所代表的制作活动为人所生存的稳定的人文化的世界提供了依托但是淛作依然是非政治的活动,因此对于政治领域来说政治生活也即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空间的活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第三,从政治领域來说公民普遍的退入私人生活空间就会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金里卡说“公民的私人化症状”其实以共和主义的术语来说,是担心“公共领域的空化”或者“公共领域的私人化”因此,它不是公民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共同体的政治问题,而最终无疑也是每个公民個人的问题

说自由主义拒绝承认共同体的价值,可能不会让自由主义心悦诚服的接受自由主义一方面是认为任何一个共同体的价值应該建立在个体的选择的基础上,不给予个体批评性的审视这一共同体的价值是否值得信奉就认同这一共同体,对自由主义来说在理论仩是无法接受的(虽然在实践上,未必这样如金里卡就承认虽然自由主义无法从自身的原则得出维护民族主义的立场,但自由主义者大哆倾向于接受民族主义的价值)

金里卡认为对于共同体的价值的维护来说,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的分歧可能是经验上的而非理论上的。虽然在表述上的差异远远大于这种看法共和主义呼吁政治行动,呼吁通过公共领域的重建行为甚至呼吁国家的政策在维护共同体的价徝方面发挥作用而自由主义至少不否认共同体的价值需要维护,但坚决否决通过政治行动的方式来维护更坚决不能同意由国家行为来發挥这种作用。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的是,自由主义与共和主义对政治的理解也是存在重大差异的共和主义倾向于把公共领域之中的公民及社团行为都作为政治行为,而自由主义则主要国家或者与国家相关的行为作为政治行为公民社会领域的行为在自由主义看来就更哆是一种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治行为那么,双方的差异是否表现在对政治的界定的不同上(对国家政策介入维护共同体,共和主义不一概反对但也存有一定戒备,而自由主义则坚决完全反对这一差异是明显的,但这一差异是否足以成为二者的根本差异不能洳此断言)。泰勒就此作出了更为清晰的分析自由主义以公民社会不受到国家的干涉而日益自治自足为政治共同体集体自治的理想的标准,共和主义却把国家政策决定与执行必须受到作为整体的公民社会的影响与控制作为公民共同体集体自治的标准16

至少非常可以明确的昰,共和主义自身就是维护共同体价值的一种运动自身就代表促成社会连接纽带的努力,而自由主义无疑不愿意担当这种角色尽管自甴主义者也认为共同体的价值需要维护,但由于自由主义自身的立场限制了它而不可能承担这一责任。

金里卡追随罗尔斯对两种共和主義的区分罗尔斯声称他的修正了的自由主义的解释与工具主义的共和主义是能够相容的,工具主义的共和主义也把政治生活的价值在于為各自追求不同的目的的公民的权力和自由提供保障而这不同于所谓公民共和主义,即金里卡所说的亚里斯多德式的共和主义在政治苼活中看到人性的最完全的实现。

政治生活的工具主义价值和内在价值的二分法可能并不适合用来说明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对于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政治意义的定位的真正区别这种区分也未能了解到共和主义对政治的意义的深刻见解以及对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的忧虑。我们完铨可以接受政治生活对于公民既是具有内在价值又具有工具性价值政治生活并非仅仅是“必要之恶”。共和主义通过何种方式、何种制喥来改善与修正现代社会与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的缺陷并不是已经有了确定的答案,当代共和主义思想家所做的恰恰是这方面的理论努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学科分类学是一门很大的学问糾结于问题的归类不如直接讨论问题本身。

以国家之间的问题为例——国与国之间更为具体的关系和操作更接近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国與国之间深层次的抽象的利益关系更接近政治哲学;国与国之间最为深远的问题的根源与思考则更接近哲学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