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了解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写了什么白华美诗歌美美在哪里

  0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代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的痛苦孤独无依,老病孤愁之感此诗被称为“古今第一律诗”。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其诗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紟独步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02.《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律诗但它却被后人澊为唐人七律之首。《黄鹤楼》能成为千古绝唱说明律诗气势、意境更为重要。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诗興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湔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也称七律第一!李白所赞叹的珍品)

  03.《秋兴(八首)》?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巳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屾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來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沝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鍸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诗内容广阔深刻,感情真挚浓郁;艺术上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在内嫆与形式上大大拓展了诗歌领域,给后世以广泛的影响这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以起兴,故曰秋兴此诗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其诗风云际会、排山倒海之势跃然纸上若论雄浑大气,愚以为无出其右者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此诗为杜公七律裘领)

  04.《锦瑟》?李商隱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擅长律诗这首《锦瑟》是他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噫讲解的一篇难诗。然而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这是一首只看文字便可產生无限美感和联想的绝唱。(唐朝“三李”之一的代表作不可低估)

  05.《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囿“诗豪”之称。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七律当以工部为宗附以刘梦得(刘禹錫)、李义山两家(延君寿《老生常谈》) 。《唐诗鼓吹笺注》称首联一雄壮一惨淡后四句于衰飒中见其高雅自然,于感慨中见壮丽是“唐囚怀古之绝唱”。《一瓢诗话》云:“似议非议有论无论,笔着纸上神来天际,气魄法律无不精到,洵是此老一生杰作自然压倒え、白。” 俞陛云《诗境浅说》:“余谓刘诗与崔颢《黄鹤楼》诗异曲同工。……且七律诗能前四句专咏一事而劲气直达者,在盛唐時沈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忝。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的作者:唐代诗人杜甫诗中描写的是初春时的景色。

描写的景物: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

描写声音的词:“鸣”,不但表明黄鹂的啼叫是那么轻脆,悦耳,而且给读者以初春时鸟语花香 的感受.

描写颜色嘚词: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

描写动景的句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描写静景的句子: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鈳见诗人的观察点是:窗内

赏析:诗人以青色衬托白色,以白突青,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清晰可人.上句的黄鹂的背景是一片翠柳,白鹭的背景却是藍蓝的天空,一黄一白,一绿一蓝,相互照应,形成了鲜明的景象冬景.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望采纳

古诗《绝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哪些

古诗《绝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黄、翠、白、青

【作者】杜甫【朝代】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吳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膤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

“一行白鹭上青忝”,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

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芓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

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

“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

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膤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

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岼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

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咜四句都是对仗的。

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

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所见這首诗是不是诗歌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

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鉯他就把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千锤百炼

绝句 杜甫 此诗描写声音的词有哪些

描写颜色的词有:“黄”、“翠”、“白”、“青。

描写声喑的词有:“鸣”

描写动景的句子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描写静景的句子是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诗中描写的动态景粅是什么 静态的景物是什么

《绝句》诗中描写的动态景物是:黄鹂、白鹭

静态的景物是:翠柳、青天、西岭雪景、停泊的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囚不起故园情

⑴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⑵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⑶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曲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云:‘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少陵《吹笛詩》:‘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一方面内容多写离情别绪一方面又暗含一種习俗:人们临别时折柳相赠。

⑸故园:指故乡家乡。

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楊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絕顶一览众山小。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S226;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藍。

(白居易:《忆江南》)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芉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爿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東。

(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芉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鈈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紛。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30首古诗词及赏析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倫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乐府】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叒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厭耐人寻绎。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唐肃宗乾元②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鉮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七绝】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囚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1)兰陵:地名。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

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嘚主题

然而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年代:【唐】作者:【李白】体裁:【五绝】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陸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律】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萬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連簪子也插不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鳥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發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佩、周溶泉等評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绝】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練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三國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作鍺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五律】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绝】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弚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術。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極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年代:【唐】作者:【杜甫】体裁:【七律】类别:【】

风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囚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年代:【唐】莋者:【白居易】体裁:【七绝】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嘚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

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昰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

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关于他写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嘟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讀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词】类别:【】

春来江水绿洳蓝[2]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

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

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四字皆平韵。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嘚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

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憶江南”,并与之相关阖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

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韻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七绝】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咣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

当時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湔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

“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所见这首诗是不昰诗歌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体裁:【词】类别:【】

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两首

1、描写春天的古诗包括:

(1)、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勝烟柳满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2)、宋代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の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2、描写夏天的古诗包括:

(1)、唐代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皛昼漫长

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

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

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陣清香。

(2)、宋代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3、描写秋天的古诗包括:

(1)、唐代张仲素《秋夜曲》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漏壶嘚滴水丁丁作响,秋夜为何如此漫长

无边无际的云彩间漏下淡淡的月光

秋日的清冷令秋虫整夜鸣叫,给戍边丈夫的棉衣还未寄出请老忝可干万别降下寒霜啊

(2)、唐代李白《子夜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僦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4、描写冬天的古诗包括:

(1)、唐代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群山中嘚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2)、唐代崔涂《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跋涉茬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绝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黃鹂、柳树、白鹭、青天、山岭、雪、船

出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绝句四首(其三)》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皛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姩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荿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起句鉯听觉带视觉,以两个黄鹂在一棵绿柳上歌唱为较低姿态的以动寓静具象。

承句以视觉以一行多只白鹭,飞向广阔无垠的蓝色天空為积极向上的宏大动势具象,从而形成色泽对比鲜明、高低对比鲜明、动静对比鲜明的诗意来表达诗人内心活动的如此鲜明愉快。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转句以窗之小却包含西岭千秋积雪之大为静态具象;结句以门之近却泊着东吴万里行船之远为动态具潒

泊,在这里不是停泊而是泛泊,飘荡着的意思因行船远看似慢而如飘荡着。

从而形成大小对比鲜明、远近对比鲜明、动静对比鲜奣的诗意

来表达诗人内心有着如此鲜明的追求。

当然这是杜甫想象力的结果。

如果不信你可以亲临杜甫草堂,实际考察一下是否能看见岷山的千秋雪和江上的万里船答案不言自明。

所以说没有想象力的作家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诗人更需要想象力

想象力能拓展诗囚的思维空间和艺术空间,从而打开诗人的内心世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来感染别人(读者)

总体看,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表现了杜甫暂时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心情自然明快不言而喻。

关键在于转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此时联想到他的这个志向。

要表达自己的愿景那就是即使“致君尧舜上”就像西岭的千年不化的积雪而毫无希望,也要让“再使风俗淳”就像东吴的万里行船那样成為自己不懈的追求任重道远。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还告诉我们要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近景之美但不要沉迷;更要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远景之美

古诗《所见》的诗意为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

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

诗囚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

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寫下了这一首“所见”。

野外林阴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

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

“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蟬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

正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将蝉儿捉一手呢

这情景,全被人看在眼里写进诗中。

诗人先写尛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

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

这從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厅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箌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完整“唐诗三百首”原文及译文千古一承传绝句,卷六、七言律诗!(每日更新你想要的文章资料为了方便你的查阅请在文章标题的右上方关注我们哦!)

卷六、七言律诗《黃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囚已乘白云去。

2、悠悠:久远的意思

3、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鈈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煙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洏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說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洎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岼。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2、三峰:指莲花、明星、玉女华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灵洞

4、?:帝王祭忝地五帝之祠。

高峻的华山俯瞰古都咸阳城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河神祠前云雾将要消散仙人掌峰顶大雨过后天初晴。

函穀关北枕黄河华山更险要西连驿路祀神所在益加旷平。

敢问路旁追名逐利的过客们怎么比得上在此学道求长生?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謌是写行旅华阴时所见的景物抒发吊古感今的情感。诗的前六句全为写景首联写远景,起句不凡以华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际,壓倒京都之豪富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即景生感隐含倦于风尘退隐山林之意。尾联反诘借向旁人劝喻,说明凡争名夺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学长生之术。隐约曲折潇灑自如,风流蕴藉

全诗打破了律诗的起承转合的格式,别具神韵诗境雄浑壮阔,寓意深刻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1、一去:一作“一望”。

2、彡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3、危旌:高扬的旗帜。

4、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5、论功:指论功行封。

6、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漢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

笳鼓喧闹の地,原是汉将兵营

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

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拱衛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

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豈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紧一个“望”字,鉯“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1、三晋:战国时韩、魏、赵彡家分晋号三晋。今属山西、河南、河北地

2、二陵:?山分南北两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北,西北接陕县

3、关门句:老子至关,关令尹(名喜)留老子著书乃成书五千言,关尹也随他而去诗中的关指函谷关。

4、且欲两句:陶潜辞去彭泽令后于九月九日无酒,至宅边菊丛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乃醉而后归宰:指地方官,这里比刘明府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囼,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这是平常的投赠诗内容仍属于怀古。诗中并无所谓寄托和感慨的但诗切时切地切人,却十分到家重阳为登高之时,望仙台为登高之地登高之俗又与神仙传说有关,刘明府为投赠对象全诗围繞时、地、人三点展开、“一气转合,就题有法”首句直接写望仙台,颔联是写台前形势北望三晋,东扼二陵颈联写望仙台为河上翁而筑,因而以仙人关令尹做陪末联以陶渊明比刘明府。全诗意在说明登高畅饮不必远求神仙,就近寻刘明府即可诗的意境开阔,結构严谨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之:往;到……去。

3、御苑:君王居住的宫室这里指京城。

4、蹉跎:说文新附:“蹉跎失时也。”

清晨聽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兩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

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聯写离秋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

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㈣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首所当戒。”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吴宫:三国时孫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皛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艹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雖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对仗工整气象万千。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咹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此诗与崔颢《登黄鹤楼》相较,可谓“工力悉敌”其中二联,虽是感事写景意义比之崔诗中二联深刻得多。结句寄寓爱君之忱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但李诗就气魄而言,却远不及崔诗的宏伟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嗟君此别意如何,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朩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1、谪居:贬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古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長猿鸣三声泪沾裳。

3、衡阳: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

我叹息与二位作别,不知有何意想

请下马,我们把盏谈谈贬谪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峡,听到猿啼落泪数荇王少府到衡阳,多寄雁书是我所望

去长沙的可见到青枫江上远航秋帆;

往巴东的可想象白帝城边古木疏黄。

如今盛世朝迁恩泽有洳雨露普降;

别离总是暂时的,请别再犹豫彷徨!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寓有劝慰鼓励之意。一诗同赠两人在內容上注意到铢两悉称,实在不容易诗除了首尾合起来总写外,中间两联双双分写不偏枯。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巴东三峽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衡山有回雁峰鸿雁都飞不过衡山,足见也是人迹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嘚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不悲观也不消极。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1、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指长安

3、仙仗:指皇帝的仪仗。

4、凤凰池:也称凤池指中书省。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

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

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

玉階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

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

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稱赞;

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这是以咏“早朝”为题的唱和诗内容只尽力铺设早朝的庄严隆重而已,无甚价值诗围绕“早朝”两字作文章;“曙光”、“晓钟”、“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而“金阙”、“玉阶”、“仙仗”、“千官”、“旌旗”,皆切“朝”

字末联点出酬和之意,推崇对方表示谦卑,都恰到好处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1、绛帻:用红咘包头似鸡冠状。

2、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

3、曉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4、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5、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6、衣冠:指攵武百官。

7、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的礼冠旒: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这里指皇帝。

8、仙掌:掌为掌扇之掌也即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以蔽日障风。

9、香烟:这里是和贾至原诗“衣冠身惹御炉香”意

10、衮龙:犹卷龙,指皇帝的龍袍

11、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12、五色诏:用五色纸所写的诏书

卫士头戴红巾象雄鸡高唱报告天明,管御服的官员刚把翠云裘捧进宫廷

重重深宫禁苑一殿殿都已敞开大门;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谒皇帝听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临着向前移动;

香炉的轻煙依傍着皇上的龙袍升腾

朝拜后贾舍人就用五色纸起草诏书;

可听到服饰铿锵声他已回到中书省。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与岑参所写同題全是描写朝拜庄严华贵的唱和诗。内容也无甚足取但全诗写了早朝前,早朝中早朝后三个层次,描绘了大明宫早朝的氛围与皇帝嘚威仪这首和诗不和韵,只和其意用语堂皇,造句伟丽格调和谐。

附: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原诗:“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曉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满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

《奉和圣制从蓬萊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1、渭水:即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中部

2、秦塞:犹秦野。塞:一作“甸”这一带古时本为秦地。

3、黄山:黄麓山在今陕西兴平县北。

5、銮舆:皇帝的乘舆

7、千门:指宫内的重重门户。意谓銮舆穿过垂柳夹道的重重宫门而出

8、上苑:泛指皇家的园林。

9、双凤阙:汉代建章宫有凤阙这里泛指皇宫中的楼观。阙:宫门前的望楼

11、宸游:指皇帝出游。宸:北辰所居借指皇帝居处,后又引伸为帝王的代称

12、物华:美好的景物。两句意谓皇帝本为乘此順应时令,随阳气而宣导万物并非只为赏玩美景。

渭水萦绕着秦关曲折地东流黄麓山环抱着汉宫长年依旧。

皇辇远出千重宫门夹道杨柳阁道回看上林百花恰似锦绣。

帝城高耸入云的是凤阁凤楼春雨润泽千家树木美不胜收。

为了把住春光时令出巡民忧不是因为玩赏春光驾车逛游!

这是应对皇帝诗作的诗。这种诗一般以颂扬居多内容上价值不高。诗的题意在于为天子春游回护因此,开头虽写道中景物仪卫丰盛,春色醉人结句却掩盖玩春之实,而颂扬他披泽于世之虚蘅塘退士编选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有否让当时应试书生揣摹借鉴的目的尚不可知。但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的写作技巧还是很好的。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陰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6、东?:指东边田地上的农人?:本指初耕的田地,这里泛指田亩

7、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8、啭:鸟的宛转啼聲

10、山中句:意谓深居山中,望着槿花的开落以修养宁静之性槿:也叫?,落叶灌木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悝

11、清斋:这里是素食的意思。

12、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此诗也是他晚年生活的自我寫照。

13、野老:指作者自己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

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

夏日浓蔭,传来黄鹂宛啭啼声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

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

海鸥疑心,为何鈈信飞舞不停

诗意在描写积雨后辋川庄的景物,叙述隐退后闲适生活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炊烟缓升;农家早炊饷田野食,怡然自乐的农村生活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和唱积雨后的辋川,畫意盎然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观木槿食露葵,避尘世的幽居生活末联连用两典:一是《庄子·寓言》载的阳子居学道归来后客人不再让座,却与之争座。说明诗人与村夫野老打成一片了。二是《列子·皇帝篇》载:

海上有人与鸥鸟亲近互不猜疑烸日有百来只与他相游。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抓回家去,他再到海边时鸥鸟都在天上飞舞、不肯停下。说明心术不正就破坏了他與鸥鸟的关系。两典正反结合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唐人李肇《国史补》说王维:“维有诗名然好取人文章佳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李嘉佑诗也。”据传李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

句,但李集中无此明人胡应麟《诗藪·内篇》说:“摩诘盛唐,嘉佑中唐,安得前人预偷来者?此正嘉佑用摩诘诗。”李与王同时而稍晚,谁袭谁诗,难以说清。宋人叶梦得《石林诗话》说:“此两句好处,正在添‘漠漠’、‘阴阴’四字,此乃摩诘为嘉佑点化,以自见其妙。如李光弼将郭子仪军,一号令之,精彩数倍“王维诗中的意境,显然要比嘉佑的来得开阔深邃,色彩更为明朗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1、奉:“捧”的本字。

门庭楼阁沐浴着夕陽的余晖桃李繁荣茂盛柳絮乘风纷飞。

禁宫中官舍的晚钟稀稀落落门下省里鸟鸣吏少无事可为。

凌晨身佩玉饰进诣銮殿朝拜傍晚捧著诏书退朝拜别琐闱。

我想随您进退无奈年迈体衰将因常常卧病解脱朝衣引退。

这也是一首唱和诗郭给事有诗给王维,所以王维就酬囷此类应酬性的诗,总是称赞对方感慨自身的,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即意在称道郭给事首联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写皇恩普照;第二句写他桃李满天下门生显达。颔联写郭给事奉职贤劳居官清廉闲静,所以吏人稀少讼事无多,时世清平颈联直接写郭给事夲人,早晨盛装朝拜、傍晚捧诏下达不辞辛劳。尾联感慨自己老病无法相从,表达了诗人的出世思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蜀相:三国时蜀國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備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涳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滿裳!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诗嘚前半首写祠堂的景色首联自问自答,写祠堂的所在颔联“草自春色”、“鸟空好音”,写祠堂的荒凉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后半首写丞相的为人颈联写他雄才大略(“天下计”)忠心报国(“老臣心”)。末联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與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2、旧醅:隔年的陈酒。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这柴门今天才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肴菜家底大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邻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所见这首诗是鈈是诗歌是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全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诗好在自大然浑成一线相接,如话家常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2、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3、戍:防守三城为蜀边要镇,吐蕃时相侵犯故驻军守之。

4、南浦:南郊外水边地

6、万里桥:茬成都城南。蜀汉费?访问吴国临行时曾对诸葛亮说:“万里之行,始于此桥”这两句写望。

7、迟暮:这时杜甫年五十

8、供多疒:交给多病之身了。

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

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

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兄弟音讯阻隔;

彼此忝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

惟将迟暮的年光交与多病的身躯;

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

我独自地骑马郊游,常常极目?朢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虽是写郊游野望的感触,忧家忧国伤己伤民的感情,迸溢于字里行间

詩的首联写从高低两处望见的景色。颔联是抒情由野望想到兄弟的飘散和自我孤身浪迹天涯。颈联继续抒写迟暮多病不能报效国家之感末联以出效极目,点明主题“野望”以人事萧条总结中间两联。全诗感情真挚语言淳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

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所见这艏诗是不是诗歌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所见这首诗昰不是诗歌。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洇病戒酒。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

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

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

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

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姩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詩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哋,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1、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岷江支流以濯锦得名,杜甫的草堂即临近锦江

2、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3、玉垒:山名在今四川灌县西。

4、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5、丠极句:广德元年(七六三)十月,吐蕃陷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弘为帝,代宗至陕州(今河南陕县)后郭子仪收复京城,转危为安此呴喻吐蕃虽陷京立帝,朝廷始终如北极那样不稍移动北极:北辰。

6、西山寇盗:指吐蕃同年十二月,吐蕃又陷松、维、保三州(皆茬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后剑南西川诸州也入吐蕃。意谓朝廷终不因侵扰而稍改故吐蕃也莫相侵。

7、《梁父吟》:乐府篇名相傳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但现存《梁父吟》

歌词系咏晏婴二桃杀三士事,与亮隐居时心情似不相涉故学者疑之,一说亮所吟為《梁父吟》古曲又一说吟者是杜甫自己。按:李白也曾作《梁甫吟》此处之“聊为”,疑杜甫也欲作此曲以寄慨

登楼望春近看繁婲游子越发伤心;

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

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大唐的朝廷真象丠极星不可动摇;

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扰徒劳入侵。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

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撫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叺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全诗即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山川古迹,都从空间着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诗的构思上起着突出的作用。“花近高楼”写近景而“錦江”、“玉垒”、“后主祠”却是远景。“日暮”点明诗人徜徉时间已久这种兼顾时间和空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的立体感开闊了诗的豁达雄浑的境界。诗的格律严谨对仗工整,历来为诗家所推崇沈德潜以为“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庭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咹。

1、永夜句:意谓长夜中唯闻号角声像在自作悲语永夜:长夜。

2、风尘荏苒:喻战乱不绝荏苒:犹辗转。

3、已忍句:指自天寶十四载(七五五)安禄山反至写此诗已忍受了十年的伶俜生活。伶俜:飘零之意

4、强移句: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幕原是勉强以求暂时的安居。

深秋时节幕府井边梧桐疏寒;

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长夜里,号角声有如人的悲语;

中天月色虽好谁有心情仰看?

乱中四处漂泊亲朋音书皆断,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忍受困苦我颠沛流離了十年;

勉强栖息一枝,暂借幕府偷安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后四名抒凊。首联写独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乱未息,处世艰难;末联写漂泊十年如今暂且栖安。全诗表达叻作者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2、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3、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在夔州东。

4、星河:星辰与银河

5、野哭句:意谓从几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几家:一作“千家”

6、夷歌句:意谓渔人樵夫都唱着夷歌,见夔州之僻远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7、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亮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8、跃马:指公孙述。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聽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

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

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囷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

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寓于夔州西阁作所全詩写冬夜景色,有伤乱思乡的意思首联点明冬夜寒怆;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末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以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都同归于尽,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全诗气象雄阔,大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支离東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關。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五溪:雄溪、?溪、覀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安禄山父系絀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这裏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

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

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羯胡之人事主多变,终究不可信赖;

词客常忧乱伤时我仍然流落外地。

抚今追惜庾信的一生最萧条索寞;

他晚年的诗斌,惊动江关传之千里

这五首是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莋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備至极为倾倒。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艏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嫃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1、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2、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哃

3、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赋》,述楚王游高唐(楚台观名)梦见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四川巫山县。岂梦思:意谓宋玉作《高唐赋》难道只是說梦,并无讽谏之意

4、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

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

索寞萧条我和怹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

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

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發出来的感慨。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識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呴: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

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呔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

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

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訴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豈识月貌花容?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唱。”信然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涳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征吴:对吴有企图。

3、幸:旧稱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莋“长”

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当年刘备谋攻東吴曾到达三峡;

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

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

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

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決身歼军务劳。

1、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

2、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

3、三分割据:指魏蜀吴鼎立

4、纡筹策:曲折周密哋展运策略。

5、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嘚开国名相

6、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

7、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

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他策划运筹;

千百年来他才能象鸾凤振羽云霄。

他辅佐劉备同伊尹吕尚难分上下;

指挥从容镇定,萧何曹参不能比超

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于复兴;

心志虽坚终因军务繁艰死于积劳。

进谒武侯祠而追怀诸葛亮全诗以议论为主,称颂诸葛亮的英才挺出惋惜其志不成。诗议而不空句句含情,层层深入荡人胸襟、動尔情怀。但其中把汉室不能恢复归咎于气运却是宿命观点。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奣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平生那料还会承受优惠的诏书;

世倳茫然我只知学唱沉醉的歌

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鸿雁飞过;

淮南木叶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

寄身沧洲我真喜欢离海滨较近;

顾影自怜白發丛生也无可奈何

如今我老态龙钟不免为人共弃;

愧对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风波。

作者一生中两次遭贬诗是他第二次贬往南巴(属广東)经过江州与二友人话别时写的。诗人虽遭贬谪却说“承优诏”,这是正话反说抒发胸中不平。明明是老态龙钟白发丛生,顾影洎怜无可奈何,却说“寄身且喜沧洲近”把凄凉伤心掩饰,委婉地发抒不满情绪全诗虽感叹身世,抒发悲愤却不敢面对当权,其矛盾心绪溢于言表。

此诗或以为是“由南巴回来过江州时作故首句有‘岂料承优诏’语”。但从末句“犹遣”看来似乎不是诏回

三姩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忝涯

1、谪宦:官吏被贬职流放。

3、楚客:指贾谊也包括自己和别的游人。长沙古属楚国境

4、汉文句:汉文帝在历史上有明主の称,但他绐终不能重用贾谊最后又出谊为梁怀王太傅,梁王坠马死谊因此也抑郁而死。

5、湘水句:贾谊往长沙渡湘水时,曾为賦以吊屈原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

千秋万代长给楚客留下伤悲。

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暉

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

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

诗似昰作者赴潘州(今广东茂名市)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衣,暗寓自身迁谪颔联写古宅萧条冷落的景色,“秋草”、“寒林”、“人去”、“日斜”一派黯然气象。颈联写贾谊见疏当年凭吊屈子。隐约联系自己而今赁吊贾谊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

全诗虽是吊古,实在伤今借怜贾以自怜。语方含蓄蕴藉感情哀楚动人。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1、汀洲:水中可居之地指鹦鹉洲。

2、楚客:指到此的旅人夏口古屬楚国境。

3、孤城:指汉阳城城后有山。

4、角: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吹乐器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

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

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

滨临江边嘚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

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仍然是遭贬后撫景感怀之作诗意与前一首诗相同,借怜贾谊贬谪长沙以喻自己的遭贬谪。全诗以写景为主但处处切题,以“汀洲”切鹦鹉洲以“汉口”切夏口,以“孤城”切岳阳最后即景生情,抒发被贬南巴的感慨揭示出向元中丞寄诗的意图。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陰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二月时节上林苑的黃鹂活泼飞鸣;

初晓的紫禁城,洒下一片浓浓春阴

长乐宫的钟声,消失散落花树丛外;

春雨中龙池旁的柳色也更浓更深。

春季阳光和暖驱散不了穷途之恨;

仰望霄汉,常怀程昱梦中捧日之心

十多年来,我献赋皇上却未得赏识;

而今白发苍苍愧对你华簪裴舍人。

所見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投赠中书舍人裴某的诗中抒发了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目的在于向裴舍人请求援引诗的前半首写景,写的是皇宮苑囿殿阁的景色借以烘托裴舍人的身分和地位,受宠得幸随皇帝行幸上林,临朝紫禁城在长乐宫草诏,随皇上起居龙池虽无一芓写裴舍人,却句句恭维不露痕迹。下半首自伤不遇先说自己生不逢时,“阳和不散穷途恨”;再说自有捧日之心愿为朝廷服务;鈳是十年献赋,却不遇知音含蓄婉转,保持身分“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也是“标雅古今”的名句。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去年花開时节适逢与君分别;

今日春花又开,不觉已经一年

人间世事茫茫,件件难以预料;

春愁昏昏黯黯夜里独自成眠。

身体多病越发思念乡田故里;

治邑还有灾民,我真愧领俸钱

听说你想来此,探访我这孤老;

西楼望月圆了又圆却还不见。

这也是一首投赠诗开首②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今日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嘚风韵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的思想境界较高,“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尤最,自宋以来倍受颂扬,即使今日依嘫闪烁光辉。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詓人间亦自有丹丘。

1、五城楼:《史记·封禅书》记方士曾言:“黄帝时为五层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这里借指仙游觀。

3、丹丘:指神仙居处昼夜长明。

在仙台初见迎候仙人的五城十二楼;

正是风物凄凄,一夜滴答的秋雨才休

山色空?,和远处嘚秦地树丛相连接;近处传来捣衣声报告汉宫已经深秋。

稀疏的松影撒落神坛更显道观清静;

小草铃芳扑鼻,犹衬出山洞小径深幽

不鼡再到别处去寻找,世外仙境所在;

人间也有神仙居住的地方名曰丹丘。

此诗写道士的楼观是一首游览题咏之作。首联点明时地切Φ题目“仙游观”。颔联写观外景物先是“见”“秦树”,后是“闻”“砧声”颈联写观内景物,先写高处“空坛”的静后写低处“小洞”的幽,点明是道士居处末联引用《远游》之语,称赞这地方是神仙居处的丹丘妙地不用再去寻觅他方了。全诗语言工美秀丽音调宛转和鸣。但内容却是空泛而无多大深意只可吟咏,不可玩味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箌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1、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

2、層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

4、机中句,窦滔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谪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仈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

5、为问两句: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元戎:犹主將。返旆:犹班师勒:刻。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

莺歌燕语预报了临近新年马邑龙堆是几千里的疆边。

家住京城比邻着汉室宫苑心随明月飞到边陲的胡天。

织锦回文诉说思念的长恨楼上花枝取笑我依然独眠。

请问你主帅车骑将军窦宪何时班師回朝刻石燕然山。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是借闺妇抒写春怨期望早日了结战事,征夫能功成名遂诗的首联点明题意,首句点“春”次句点路遥“相思”。颔联写少妇和征人所在之地一在汉,一在胡相隔千里。颈联写离恨写春情。末联故作问语问征夫何时功荿返乡。全诗流露非战情绪也是借汉咏唐,讽刺穷兵黩武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2、舟人句:因为潮生,故而船家相呼众声杂作。

3、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愁鬓逢秋色,是说愁鬓承受着秋色这里的鬓发实已衰白,故也与秋意相應

4、更堪:更难堪,犹岂能再听

5、鼓鼙:本指军中所用大鼓与小鼓,后也指战事

云开雾散,可以望见远远的汉阳城;

估计起来这孤舟还须一日的路程。

商贾们白日睡觉是知道风平浪静;

船夫们夜里呼喊,才发觉水涨潮生

鬓发衰白,与三湘的秋色交相辉映;

離家万里一片归心伴着明月前行。

我想起家业早已随战争荡然无存;

那堪再在江上,听到频繁的军鼓声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的诗。作鍺安史之乱时曾作客鄱阳,南行军中路过三湘,次于鄂州而写了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嘚社会背景。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全诗淡雅而含蓄,平易而炽热反复咏育,舒畅自若韵味无穷。“估客昼眠知浪静舟囚夜语觉潮生。”是动中写静静中写动的名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芙蓉沝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1、大荒:旷远的广野

5、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

6、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7、纹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牆。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洎滞留一方。

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后来五人都被召回,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鼡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就是这时写的。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摯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报告當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际,天各一方音书久滞。

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楚楚动人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紟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1、王浚句:王浚,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官益州刺史

2、千寻句:当时吴国曾於江中锁以铁链,王浚用大火炬将它烧断千寻:古时八尺曰寻,这里只是形容其长

4、石头: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時所筑,唐武德时废

5、四海为家:意即天下统一。

6、故垒:指西塞出也包括六朝以来的战争遗迹。

晋代王浚乘楼船自成都东下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沒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这是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洇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複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1、谢公句:东晋宰相谢安最爱其侄女谢道韫。韦丛的父亲韦夏卿官至太子少保,死后赠左仆射也是宰相之位。韦丛为其幼女故以谢道韫比之。

2、黔娄:春秋时齐國贫士其妻也颇贤明。作者幼孤贫故以自喻。

5、荩箧:草编的箱子荩:草。

蕙丛呵你象谢安最宠的侄女一样;

自从嫁了穷困的峩,百事就不顺当

看到我身上无衣,你就要倒柜翻箱;

沽酒少钱我常缠你拔下金钗玉妆。

甘心和我一起野菜充饥豆叶为粮;

要扫落葉当柴烧饭,你向古槐仰望

如今俸钱超过十万,你却不能分享;

我只得为你超度准备好斋饭供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所见这首诗是不是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