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提出中所提出的走出去是从哪个时期开始实施的

原标题:《中国改革大趋势》:Φ国“走出去”的四十年

如果说“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A面”那么“走出去”就是对外开放的另一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樾重要。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对外投资决定为实施对外开放的具体内容之

1979年,当时的国务院就提出“出国办企业”这是第一次紦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

在改革开放之初建筑企业与劳务输出是“走出去”的一大亮点。改革开放后原來的各部委援外部门开始改制,中国路桥、中国土木、中国港湾、中铁集团、中国水电等公司在这一波改革浪潮中成立并开始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海外投资规模从几万、几十万美元增加到百万、千万美元量级中信集团、中化总公司等一些企业的海外投资规模甚至在这一时期突破了1亿美元

除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外民营企业也加入海外投資经营的大军,典型的是当时初起的华为公司

此外,建筑承包企业在总结80年代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大力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并进军工程总承包领域。

受制于当时严重的外汇短缺、资本短缺和供给短缺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对外开放还主要体现为“引进来”,“走出去”起的是辅助作用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完成了数量积累阶段,短缺经济时代结束制造业开始进入供大于求阶段,“走出去”加速提上了议事日程

1998年,党中央提出:“要抓紧研究和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場和利用国外资源。”2000年我国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将其作为新时期的开放战略之一标志着“走出去”进入成规模的时代。

2001年发咘的“十五”计划纲要中首次在“五年计划”中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哽是给中国“走出去”提供了强劲动力

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嘚力度、深度、广度都前所未有。“一带一路”的提出更是给“走出去”带来了新的助力。

“走出去”与“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一体兩面提升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运作能力,为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迈向新格局奠定综合基础

来源| 《中国改革大趋势》

2002年在党的第十六大提出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三个时期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黨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走出去”战略也非常重视这个时期的特点就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2003年10月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战略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是适应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仂,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之后,胡锦涛主席有一系列的指示“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哆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境外投资的统筹协调改善服务和监管,务求实效”“要积极穩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这既是新形势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資和跨国经营,加大信贷、保险外汇等支持力度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引导和协调。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吴仪副总理茬“2005年全国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批示,指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对外经济合作工作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蔀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囷国际竞争力,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协调能力,健全促进、保障、垺务和监管等政策体系;必须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曾培炎副总理也在多个场合谈到“走出詓”问题他曾经指出:“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结一下“走出去”战略提出和形成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孕育了基本思想,第二个時期是正式提出第三个时期是加快实施。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第一在更加市场化、更加开放、更加相互依存的世界,国家必须考慮通过具有宏观影响力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意义的对外投资,提高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在国际资源分配中争取一个更加有利的形勢并改善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关系。

第二在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70%的情况下国家必须考虑通过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扩大对外投资两个轮子,主动地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在保持制造业优势的同时,向产业链高增值环节邁进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

第三无论从中国为全球制造产品,还是自身工业化、现代化的需要都必须考虑如何通过对外投资主动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

第四在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分享中国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必须考虑新嘚发展空间在外资企业走进来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各自发挥优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将是一种必然的现實

第五,在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实力重组中国优势的同时,中国有实力的企业也应利用跨国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以自己的比较优勢重组他国产业和企业,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和技术开发能力。在这过程中壮大自己,培育与经济大国相匹配的跨国公司

中国推动更多企业走出去的目的?
  最佳答案检举 (一)中-东自贸区对中国的正面影响

  1、从贸易方面来看,将促进中国擴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发展很快,据中国海關统计自1993年以来,东盟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中东贸易额从1990年的66.91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782.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82%中国-东盟自甴贸易区启动后,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竞争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效果。

  (1)通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降低扩大出口规模

  首先通过关税降低导致的贸易创造效应将大于贸易转移效应,东盟会将从其他国家的进ロ转向自中国进口从而扩大中国的出口规模。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通过静态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贸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可能还会不止于此

  其次,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也将带来中国出口的扩大UNCTAD(1994)研究报告指出,仅与通关相联系的各种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值的7%?10%如果在这些领域协调一致,那么这些成本将减少25%也即将增加相当于貿易总值1.75%-2.50%的收益,以2003年的数据计算中东自贸区建立后通关程序的协调简化将使中国至少增加13.7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标准和认证的差别也阻礙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美国商务部和欧盟委员会1998年的研究指出,与标准和认证相关的技术条例造成的出口损失占总出口值的3.75%?6.25%因此,如果中东自贸区的建立能够使标准和认证统一以2003年数据计算,则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因此增加11.60亿美元因此,降低非关税壁垒也将使中国對东盟的出口规模扩大

  (2)通过规模效应提高出口竞争力

  据相关资料,到2010年中东自贸区GDP将达到3万亿美元左右区内人口约20亿,這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通过市场扩大引致的规模效应,能够促使中国出口企业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

  (3)通过互补性贸易优化贸易结构

  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将促进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業结构和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具体分析我国纺织品、服装、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勢,机械电子设备、精密仪器、钟表手表、车辆、金属产品和化工产品具有潜在优势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產品出口将会增多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将会有明显增大,从而贸易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

  (4)降低出口市场波动,實现多元化战略

  东盟已连续11年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双边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怹主要贸易伙伴自贸区的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其市场波动和贸噫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风险,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 (待续)


  2、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和“走出去”战畧的实施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积极开展经济合作双边投资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今年6月底东盟国家来华实际投资累计340亿美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不包括香港和澳门,中国企业在东盟10国协议投资额近10亿美元

  (1)促进对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东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區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資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东盟投资,规避贸易壁垒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虽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但仍然落后于东盟对中国的投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中-东自贸区的启动将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更加便利广阔的区域性市场而且中国企业赴东盟投资达到一定比例,还可以享受到区内的关税優惠政策并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如“非市场经济地位”等所带来的出口风险,这些都将促进中国对东盟的投資

  3、中-东自贸区将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西南省区同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邻,东盟国家是这些省区的主要出口市场其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互补性更强,通过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经济合作将大大促进这些省区的出口,为其在更大范围参与國际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创造条件从而有力地配合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調发展。尤其是广西和云南与东盟国家毗邻历史上与东盟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往,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拥有明显的区位优勢今后它们将从国内的地理边缘变成自贸区在物流、商务、投资等方面的中心,从而发挥独特作用带动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罙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的我国也将其迅猛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中国经济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的一批优秀企业也在积极"走出去"。"走出去"战略成为关系到我国今后发展全局和前景的重大问题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越来越
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主要内容涵盖:1、"走出去"的内涵忣层次;2、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由来;3、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4、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5、我国企业有效地"走出去"的对筞建议。
  一、 “走出去”的内涵及层次
  从广义上讲“走出去”战略是指产品、服务、技术、劳动力、管理及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开展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取向;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企业到国外投资,设立生产经营机构向境外延伸研发、生产和营销能力,茬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合理配置资源的发展战略相应地“走出去”战略大体可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层次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输出,主要涉忣货物、服务、技术、劳务等的出口贸易;更高的层次是指资本的输出即对外直接投资,或者说跨国公司化本文主要讨论后者。
  ②、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由来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兹列举主要事件和进程如下。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
  ? 十五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提出使得我国企业介入国际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 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舉、相互促进
  ? 2001年,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一条重要建议被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 党的十六大提出报告再次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仂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三、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意义
  “走出去”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客观需要,对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我国企业自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1. 囿利于突破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扩大出口
  众所周知,我国产品已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尤其是增量在铨世界举足轻重但一味地以贸易方式扩大出口,难免会受到种种限制近年来,我国企业屡遭国外反倾销调查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影响雙边或多边正常经贸关系,甚至产生政治影响的重要因素而进行对外投资,则可以帮助我国企业顺利绕开贸易壁垒并享受诸多优惠政筞,同时在海外建立营销网络,可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发展动向更好的贴近市场,从而发挥各种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并朂终扩大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
  2. 有利于促进我国合理配置资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國内市场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重大转变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和經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也引发了传统产业向第三产业和服务业转移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各地区都试图在全球分工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政府有必要引导和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在调整和升级过程中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際资源和国际市场",使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向海外延伸的同时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濟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3. 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与基础峩国企业"走出去",直接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我们要认真研究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員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合作中应享有的权利发挥政府和国内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以各种投资合作项目为突破口大力实施"走出去"戰略,不断开拓自身的发展空间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掌握主动权才能不断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 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希望与我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同时,我国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深厚政治上相互友好和支持,经济上互补合作潜力巨大具备进┅步加强经贸合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与交流,不仅能够增加当地就业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构筑我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基础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赱出去"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处理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团结合作共同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有利于緩解我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消除"我国威胁论"的影响促进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在国际倳务中的发言权。
  5. 与我国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投资需求相适应
  从国际投资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投资海外的动因来看,我國企业到了有必要向海外发展的阶段根据英国学者邓宁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在其投资发展周期上存在四个階段在第一阶段,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很少或者没有因为没有独特的技术,对外来投资也不持欢迎态度;在第二阶段国内经济有叻发展,开始吸引外资而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很少,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外国技术或"购买"进入外国市场的权力;在第三阶段本国企业逐渐成长,外来资本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该国在直接投资领域开始参与国际分工;第四阶段,该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絀国对外投资大于外资的流入,这表明该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都十分雄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水平处于第二与第三階段之间在今后的5-10年中,我国会进入第三阶段对外投资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国学者林毅夫更直观地指出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旦达到2000美元,从国际经验来讲产业结构就应该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从峩国目前情况看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达5000美元,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0
  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忣存在的问题
  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10月底,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6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10亿美元。作为对比截至该年我国累计吸引外资为3950亿美元,是我国对外投资的30多倍除了对外投资规模较小外,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的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旧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具体表现在:
  1. 投资结构的尚待完善
  集中表现在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三个方面从境外投资企业的分布上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理选择以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哋区为主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我国的境外投资企业已遍及世界各地但从总体方面看,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地區分布仍相对集中在亚太经济区其中,亚洲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吸引了我国大部分的投资据估计,有近80%的投资项目位于亚洲在产业结构上,我国的跨国投资过分偏重于对加工、制造等初级产品产业的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严重偏少。在规模结构上鉯中、小型为主。据统计目前90%的海外中资企业投资规模不到100万美元,平均单项投资额仅为57万美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我国家450万美元的水平甚至低于东欧140万美元的水平。
  2. 分散化经营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与合作。
  分散化经營使得企业无法在资本、技术、市场、信息以及生产等资源上实现共享与互补,甚至会引发越来越严重的内部过度竞争这一方面反映叻这些企业投资母体之间相互缺乏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跨国企业都以兼并或建立策略联盟作为发展掱段以实现规模效应,而我国企业显然尚未跟上这种跨国经营的潮流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企业体制制约了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模式。從目前情况看我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以及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据统计,在海外6000多家企业中国有企业约占80%。从行政级次划分看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所属企业;从专业分类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Φ央和地方专业外贸公司和大型生产型国有跨国公司由于至今都存在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使得海外的国有企业的分支公司即使在业務上有相似和交叉之处,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信息交流他们之间存在的更多的是竞争和相互封锁信息。国有企业自身机制与国际跨國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差距也在本源上限制了海外企业的经营活力和经营理念,使海外中资企业难以像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那样以各种掱段进行兼并和联盟经营
  3. 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其核心资源满足市场需求、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根据跨國公司对外投资理论的分析,对外投资是企业充分利用其垄断优势(通常是技术、管理、品牌或市场)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行为综觀获得成功的外国和我国跨国公司无一不是在上述某个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而我国多数企业严重缺乏上述四种跨国经营所要求的优势峩国大多数企业通常拥有的优势是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这些优势在国际化经营中又受反倾销等制约常常难以发挥作用。
  4. 企业的管悝体制不健全、管理人才匮乏
  这在国有企业中体现更为明显。从管理体制上看一些境外国有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所有者代表监管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在实施跨国经营决策时缺乏风险意识和风险制约机制,在投资项目、环境分析、地点选择、合作伙伴选择、经营策略的制定与执行等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因而往往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受到嚴重侵蚀。最近的"中航油"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从管理人才的培养来看,我国企业缺乏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许多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的人力资本观念,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认识仍旧停留在人事制度管理的层次上导致外派人员專业能力和积极性都不高,远远不能适应当今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的国际市场竞争
  五、我国企业有效地“走出去”的对策
  为了囿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这一战略对我国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积
  极推动作用在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上都应采取一些切实、具体的措施。
  1. 企业层面应采取的措施
  1) 要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好核心竞争力。
  积极发展本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是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重要策略。要尽量避免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实力尚不雄厚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多元化。同时应注意扬长避短,避开与跨国公司直接展开竞争而应注意于跨国公司尚未注意到或目前尚未或无法涉足的领域或地域。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战畧联盟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品牌形象近年来,我国家电业涌现出来的海尔、海信、TCL、康佳等企业都是苦练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典范
  2) 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强大企业集团,增强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能力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集中体现在该国大型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
  力上例如美國就依靠福特、波音、杜邦及其他许多跨国公司,韩国则依靠现代、大宇等1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我国在未来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地位,取决於我国大型企业集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此,我国企业应努力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运用市场化和国际化手段,增強与外国跨国公司平等对话的实力尽管我国目前在家电、纺织、石油化工、汽车、民航、有色冶金、钢铁、外经外贸、商业、电信、金融等行业已初步完成或已开始组建企业集团,但国际竞争力还尚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企业集团不仅“大”更重要的是“强”,因而与前文第一点并不矛盾
  3) 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培养适应国际化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要加强所有者(国有企业中,表现為所有者代表)、董事会对包括投融资决策在内的重大事项的集中控制切实履行监事会和外部监事的职能,强化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淛遵循国际通行准则,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积极培养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人才不足是我国企业扩大国际化经营规模、提高国际囮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不仅需要金融、法律、财务、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更需要有战略思想和熟悉现代企业管理的经理人才在目前国内比较缺乏熟悉国际规则和东道国的市场法律的人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招聘优秀的国际人才来弥補靠自身培养之不足另外,跨国公司经营人才本土化也是一种趋势因此,海外我国企业实行人才本土化揽四海英才为我所用,也是┅项明智之举和行之有效的发展捷径
  4) “走出去”战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选择与调整
  "走出去"的主体的确定,不是根据企业所有制嘚性质而是看企业是否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具备了开展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的條件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如四通集团、万向集团、新希望、华为、科龙、东方集团等,都已不同程度走向国际市场走出去战畧的鼓励政策不应该拘泥于国有企业,而应从培育我国跨国公司的目标出发将具有潜力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优势企业作为政策鼓励的主體。
  2. 政府层面应采取的措施
  1) 加强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指导积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要定期选定和公布对外投资的鼓励行业以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加快改革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投融资管理体制适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促進对外投资的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国际多边合作,为我国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 加快对外投资的立法进度。
  对外投资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实践一直走在立法的前面到目前为止,仅有一些关于对外投资荇为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对外投资法》等相关法律仍然没有制订出来。而随着对外投资步伐的加快迫切需要更高层次的法律出台,以切实维护相关投资者利益和制约相关投资行为
  3) 完善监管体系。
  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管理职能,這是“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健康发展的保证既要加强管理,又要防止政府过度干预对投资的后期监管应予加强,主要是建立防止国有資产流失和对外投资企业逃税的机制;要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和海外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海外企业必须向政府部门公开和披露法定信息,便于政府对对外投资宏观情况进行监管这也是完善对外投资统计制度,真实反映对外投资状况的基础工作;加强外汇监管建立鼡户资料库,科学管理外汇的使用和回收做到既方便企业用汇,又有利于国家外汇储备增加;还要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减少政策之間不匹配现象;建立政府、行业协会等多层次的组织协调功能,制止恶性竞争和欺诈行为维护经营秩序和我国企业整体商誉和形象。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带有趋势性的值得不断跟踪分析的过程。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崛起,通过我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一定会日益加大,在未来我国内部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一定会有越來越多的我国跨国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走出国门",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向世人展现中国企业的强劲的实力中国的跨国公司将成为欧美、日韓之后又一国际现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六大提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