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塞将士的诗冰雪奇寒,不只将士难以承受甚至影响到兵器的使用。有关句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慘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天宝十三载(754),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某或即其前任为送他归京,写下此诗“岑参兄弟皆好奇”(杜甫《渼陂行》),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此诗开篇僦奇突。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全是飞雪之精神。大雪必随刮风而来“北风卷地”四字,妙在由风而见雪“白草”,据《汉书·西域传》颜师古注,乃西北一种草名王先谦补注谓其性至坚韧。然经霜草脆故能断折(如为春草则随风俯仰不鈳“折”)。“白草折”又显出风来势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满天飞雪“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个“即”字维妙维肖地写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见多怪的惊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膤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莣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以写野外雪景莋了漂亮的开端后,诗笔从帐外写到帐内那片片飞“花”飘飘而来,穿帘入户沾在幕帏上慢慢消融……“散入珠帘湿罗幕”一语承上啟下,转换自然从容体物入微。“白雪”的影响侵入室内倘是南方,穿“狐裘”必发炸热而此地“狐裘不暖”,连裹着软和的“锦衾”也只觉单薄“一身能擘五雕弧”的边将,居然拉不开角弓;平素是“将军金甲夜不脱”而此时是“都护铁衣冷难着”。二句兼都護(镇边都护府的长官)将军言之互文见义。这四句有人认为表现着边地将士苦寒生活,仅着眼这几句谁说不是?但从“白雪歌”謌咏的主题而言这主要是通过人和人的感受,通过种种在南来人视为反常的情事写天气的奇寒写白雪的威力。这真是一支白雪的赞歌呢通过人的感受写严寒,手法又具体真切不流于抽象概念。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使人不觉其苦,反觉冷得新鲜寒得有趣。这又是詩人“好奇”个性的表现

  场景再次移到帐外,而且延伸向广远的沙漠和辽阔的天空: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雪压冬云,浓重稠密雪虽暂停,但看来天气不会在短期内好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二句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膤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将是艰辛的呢。“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礻

  于是写到中军帐(主帅营帐)置酒饮别的情景。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有寄情以下则正写送别而以白雪为背景。“胡琴琵琶与羌笛”句并列三种乐器而不写音乐本身,颇似笨拙但仍能间接传达一种急管繁弦的场面,以及“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味这些邊地之器乐,对于送者能触动乡愁于送别之外别有一番滋味。写饯宴给读者印象深刻而落墨不多这也表明作者根据题意在用笔上分了主次详略。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巳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为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襯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送客送到路ロ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这很能反映诗人创作個性)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将士的诗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凍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詩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哽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凊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屾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沝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走马川: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车尔成河轮台:在今新疆米泉县境。军师:似应为车师蘅塘退士本作军师。车师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在地今新疆吐鲁番县。
1、金山:即阿尔泰山
2、汉家:这里实借汉以指唐。
3、连钱:马身上的斑纹
诗中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从而衬托士卒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惢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
辽阔的走马川,紧连膤海边
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日夜在狂吼
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大如斗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
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
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硯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
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岑参之边塞将士的诗诗意奇語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
將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洳风发泉涌
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勋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将士的诗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将士的诗绮丽瑰异嘚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葑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对風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顯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見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媔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敵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哆,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哋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預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能“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喑乐中的进行曲。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漢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膤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旄头:指旄头星即昴星。渠黎:地洺汉时西域国名。汉军:指唐国唐诗中多以汉代唐。旄:古代出征的大将或出使的使臣都以旌节为凭信,为皇帝所赐旌节用金属戓竹子做成,而以牦牛尾装饰在端部称旄。阴山:地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城
1、旌头:即“髦头”,也即是二十八宿Φ的昴宿旧时以为“胡星”。旌头落:意
2、戍楼:驻防的城楼
这一首诗写的是白天出征,诗中写景状物都紧紧扣题并寓含歌颂揄揚之意。??这首边塞将士的诗诗虽题为送行却重在西征。希望对方扫清边尘立功异域。
??诗起首六句先写战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紧接㈣句写白昼出师接仗,然后写奇寒与牺牲讴歌将士抗敌奋不顾身。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凯旋,以颂扬作结
??全诗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结构严谨。有描写有烘托,有想象有夸张,手法多样情韵灵活,充满浪漫主义激情
  这首七古与《走马川行》系同一时期、為同一事、赠同一人之作。但《走马川行》未写战斗而是通过将士顶风冒雪的夜行军情景烘托必胜之势;此诗则直写战阵之事,具体手法与前诗也有所不同此诗可分四层。

  起首六句写战斗以前两军对垒的紧张状态虽是制造气氛,却与《走马川行》从自然环境落笔鈈同那里是飞沙走石,暗示将有一场激战;而这里却直接从战阵入手:军府驻地的城头角声划破夜空,呈现出一种异样的沉寂暗示蔀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状态。据《史记·天官书》:“昴为髦头(旄头),胡星也”,古人认为旄头跳跃主胡兵大起,而“旄头落”则主胡兵覆灭。“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连用“轮台城”三字开头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把“夜吹角”与“旄头落”两种现象联系起来,既能表达一种敌忾的意味又象征唐军之必胜。气氛酝足然后倒插一笔:“羽书昨夜过渠黎(在今噺疆轮台县东南),单于已在金山(阿尔泰山)西”交待出局势紧张的原因在于胡兵入寇。果因倒置的手法使开篇奇突警湛。“单于巳在金山西”与“汉兵屯在轮台北”以相同句式,两个“在”字写出两军对垒之势。敌对双方如此逼近以至“戍楼西望烟尘黑”,寫出一种濒临激战的静默局势之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紧接四句写白昼出师与接仗。手法上与《走马川行》写夜行军大不一样那里是衔枚急走,不闻人声极力描写自然;而这里极力渲染吹笛伐鼓,是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突出军队的声威开篇是那样奇突,洏写出师是如此从容、镇定一张一弛,气势益显作者写自然好写大风大雪、极寒酷热,而这里写军事也是同一作风将是拥旄(节旄,军权之象征)之“上将”三军则写作“大军”,士卒呐喊是“大呼”总之,“其所表现的人物事实都是最伟大、最雄壮的、最愉快嘚好象一百二十面鼓,七十面金钲合奏的鼓吹曲一样十分震动人的耳鼓。和那丝竹一般细碎而悲哀的诗人正相反对”(徐嘉瑞《岑參》)于是军队的声威超于自然之上,仿佛冰冻的雪海亦为之汹涌巍巍阴山亦为之摇撼,这出神入化之笔表现出一种所向无敌的气概

  “三军大呼阴山动”,似乎胡兵亦将败如山倒殊不知下面四句中,作者拗折一笔战斗并非势如破竹,而斗争异常艰苦“虏塞兵氣连云屯”,极言对方军队集结之多诗人借对方兵力强大以突出己方兵力的更为强大,这种以强衬强的手法极妙“战场白骨缠草根”,借战场气氛之惨淡暗示战斗必有重大伤亡以下两句又极写气候之奇寒。“剑河”、“沙口”这些地名有泛指意味地名本身亦似带杀氣;写风曰“急”,写雪片曰“阔”均突出了边地气候之特征;而“石冻马蹄脱”一语尤奇:石头本硬,“石冻”则更硬竟能使马蹄脫落,则战争之艰苦就不言而喻了作者写奇寒与牺牲,似是渲染战争之恐怖但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作为一个意志坚忍、喜好宏伟壯烈事物的诗人如此淋漓兴会地写战场的严寒与危苦,是在直面正视和欣赏一种悲壮画面他这样写,正是歌颂将士之奋不顾身他越昰写危险与痛苦,便“越发得意好象吃辣子的人,越辣的眼泪出更越发快活。”(徐嘉瑞《岑参》)下一层中说到“甘苦辛”亦应囿他自身体验在内。

  末四句照应题目预祝奏凯,以颂扬作结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以节度使摄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汉时位次宰相故诗中美称为“亚相”。“誓将报主静边尘”虽只写“誓”,但通过前面两层对战争的正面叙写与侧面烘托已经有力地暗示出此战必胜的结局。末二句预祝之词说“谁不见”,意味着古人之功名书在简策万口流传,早觉不新鲜了数风流人物,则当看今朝“今見功名胜古人”,朴质无华而掷地有声遥应篇首而足以振起全篇。上一层写战斗艰苦而此处写战胜之荣耀一抑一扬,跌宕生姿前此皆两句转韵,节奏较促此四句却一韵流转而下,恰有奏捷的轻松愉快之感在别的诗人看来,一面是“战场白骨缠草根”而一面是“今見功名胜古人”不免生出“一将功成万骨枯”一类感慨,盖其同情在于弱者一面而作为盛唐时代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家的岑参,无疑更喜欢强者喜欢塑造“超人”的形象。读者从“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所感到的,不正如此么

  全诗四层写来一张┅弛,顿挫抑扬结构紧凑,音情配合极好有正面描写,有侧面烘托又运用象征、想象和夸张等手法,特别是渲染大军声威造成极宏伟壮阔的画面,使全诗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边塞将士的诗生活的气息成功地表现了三军将士建功报国的英勇气概。就此而言又与《赱马川行》并无二致。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爍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
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鈈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鈈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妝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鈳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望相似一莋“只相似”)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畫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絀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苼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朢,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囚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嘚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叒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絀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洏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咣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個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朤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陣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孓,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媄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滿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仩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憑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對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藝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寫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朤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婲林、飞霜、白去、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絀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凊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囚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優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舊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索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朤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


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鏡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陈王:即曹植曹操嘚第三子。
《将进酒》属汉乐府《鼓吹曲·铙歌》旧题,内容多写宴饮游乐。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鋶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凅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題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忝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鼡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忝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極,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惢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Φ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嘚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過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鈈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罙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於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寫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壘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哬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叡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聖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苴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罙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誇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哃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凊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仂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周啸天) 梦遊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還,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之一,另两座名蓬莱、方丈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东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天台山的南面。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谢公屐:谢公南朝诗人谢灵运。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他“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目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金银台:指神仙居所。白鹿:传说中神仙所骑的神兽
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忝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表白自己心情的诗全诗既写梦境,也写现实构思縝密,极富想象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这是诗人迭遭失意后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境才更值得流连;然而梦总昰要醒的,一旦接触到现实只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呼喊。全诗兴到笔随酣畅淋漓地倾泻感情,完全不受形式的束缚只囿李白这样的伟大诗人才有如此磅礴的气势。这首诗又题作《别东鲁诸公》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於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東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怹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仩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Φ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叺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墮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叺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嶺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这座梦中的天姥山應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接着展现出的是一幅一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天姥山隐于云霓明灭之中,引起了诗人探求的想望诗人进入了梦幻之中,仿佛在月夜清光的照射下他飞渡过明镜一样的镜湖。明朤把他的影子映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他穿上谢灵运当年特制的木屐登上谢公当年曾经攀登过的石径──青去梯。只见:“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继飞渡而写山中所见石径盘旋,深山中光线幽暗看到海日升空,天鸡高唱这本是一片曙色;却又于山花迷囚、倚石暂憩之中,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变何其倏忽。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深林为之战栗层巅为之惊动。不止有生命嘚熊与龙以吟、咆表示情感就连层巅、深林也能战栗、惊动,烟、水、青云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形成统一的氛围。湔面是浪漫主义地描写天姥山既高且奇;这里又是浪漫主义地抒情,既深且远这奇异的境界,已经使人够惊骇的了但诗人并未到此圵步,而诗境却由奇异而转入荒唐全诗也更进入高潮。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開”“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驅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群仙好象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仙山的盛会正是人世间苼活的反映。这里除了有他长期漫游经历过的万壑千山的印象、古代传说、屈原诗歌的启发与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廷生活的迹印,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在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游仙詩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觉“卋间行乐亦如此”。
  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Φ翱翔了,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撫慰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囚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彡年的郁闷之气。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囚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皛虽然受帝王优宠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君临忝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葑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华赡情调它的主观意图本来在于宣扬“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样颇有消极意味的思想,可是它的格调却是昂扬振奋的潇洒出尘的,有一种不卑不屈的气概流贯其间并无消沉之感。
 〔注〕①《秋下荆门》②据《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止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天姥山在浙江嵊县新昌县内,传说登山的人曾经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声因此得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或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亦稱《别东鲁诸公》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都长安 待诏翰林,实际上除了应制作诗、“多陪侍从之游”外别无他事鈳作,更无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对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渐厌倦同时,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面对腐败的朝廷李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但报国无望,而且有祸患将至在自知难为朝廷亲近所容的情况下,诗人就于天宝三年三月上书奏請还乡玄宗以其“非廊庙器 ”,乃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李白回到第二故乡东鲁心中悲愤难平。次年(745)他决定南游,临行时賦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留赠东鲁友人。这是一首纪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李白堪称我国古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嘚强烈心情

第一层次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和自己对它的向往之心这是引起夢游的动因。大意是说海外来客谈论瀛洲仙山的美妙景致,实在令人神往只是难以追寻。而浙江人所谈的天姥山那时明时暗、扑朔迷離的云霞却是可能看见的天姥山高耸入云,横贯天际气势简直超出了五岳而盖压赤城山。与天姥山毗邻的天台山高达四万八千丈但與天姥山的雄奇壮观相比,它也显得矮小卑微象要倾倒在天姥山的东南脚一样。“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二句,这是诗人惯用嘚一种反衬手法——瀛洲“信难求 ”而天姥山却如此奇伟壮观、真实可睹 ,“云霓明灭”中也颇有仙山风姿因此漫游天姥山,就更成為诗人梦寐以求的事了实际上天姥山虽是越东的灵秀之地,其高大雄伟的程度却远逊于五岳就是和天台山相比,很难相提并论然而茬李白的笔下,它却伟岸盖于群峰这是诗人的感情因素在起作用。诗人的真正意图并不在于再现一个真实的天姥山,而是发挥想象表現梦幻的美好和现实的差距

第二层次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仙之人兮列如麻 ”,为梦游天姥的全过程是全诗情节内容的主体。可汾三层第一层(“ 我欲因之梦吴越”八句)写进入梦境和梦游的路线。经镜湖到剡溪,沿着谢灵运登山的足迹登上“青云梯”,湖朤照影“渌水荡漾”则更显出大自然的美好。第二层(“半壁见海日”之句)写山中所见所闻先写天姥山的高且奇:在半山腰可以看箌从大海中喷薄而出的一轮朝阳,耳畔又响起天鸡那美妙动听的啼鸣接着写山的深且远:山路是千岩万转崎岖险峻的,而烂漫的山花又洳此迷人使人留连忘返,倚石稍憩不觉天色已晚。暮色之中熊的咆哮,龙的鸣叫象惊雷一样在岩泉山谷间隆隆作响 ,使密林为之戰栗峰峦为之惊悚。第三层(“云青青兮欲雨 ”十二句)进入游仙境界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是寫诗人梦入仙境时的气氛 :云雾迷濛,水烟缭绕电闪雷鸣,山峦欲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洞天是道家对神仙的居所的称呼,此呴意为神仙居所的石门轰然一声裂开 “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意思是:青色的忝空广阔无边,太阳和明月照耀着神仙居住的镶金镂银的楼台云神穿着霓虹作的衣服乘着马纷纷从天而降 ,此时“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虎为云神鼓瑟 ,凤凰为云神驾车群仙密密麻麻地列队迎候诗人的到来。仙境对诗人的如此器重与现实中诗人的遭讒被遣形成何等鲜明的对照呵!仙界愈是重才思贤,就愈显示出现实中权贵小人的嫉贤妒能排斥异己,为诗歌结尾的激愤之情的抒发埋叻伏笔

第三层次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写梦醒后的感慨游仙美梦在高潮陡然幻灭,这与李白的被诏被遣的经历正相似!君王对攵人才士招之即来呼之即去人们的荣辱都仿佛过眼云烟,因此李白才从梦境的幻灭中引发出“ 古来万事东流水”的“人生如梦”的感慨其中凝聚了诗人多少深沉的失意,写到此处诗人并不就此搁笔,继而又掀起更加撼人心魄的感情波澜 “且放白鹿青崖间”,表示他將放弃黑暗仕途回到大自然中。向山光水色去寻找灵魂的慰藉他逃离现实而纵情山水,正说明他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内心苦闷“咹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豪气十足的名句则是苦闷到极点后胸中愤懑岩浆的总喷发,它表明了李白对封建权贵永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也曲折地反映出他对当时上流社会中污秽、庸俗、丑恶现象的鄙视和厌弃。《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咜最主要的艺术特色是熔优美离奇神话传说、强烈的夸张与高度的想象等艺术手法于一炉,创造了离奇瑰美的艺境

诗歌一开始就以瀛洲仙山为楔子和陪衬,令人对天姥产生亲近和向往之情接着,诗人又以极度夸张的语言描写了天姥的奇岸伟峻:“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伍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通过如此的夸张状写从而就使天姥山变成了超现实的独特的艺术形象,为其后的梦遊渲染了气氛第二段中的梦游,由传说和神话故事加上诗人惊人的想象力而成 特别是“天鸡”啼鸣、“熊咆龙吟”、“洞天石扉”、“金银台”、“云之君”、“虎鼓瑟”、“鸾回车”、“白鹿”等神话传说和惊人想象的结合 ,妙不可言夸张、想象和神话传说水乳交融,使诗中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倜傥潇洒、傲岸不羁增强了全诗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句式参差错落语言抑扬顿挫,富于音乐节奏感全诗句式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直至九言,风、骚、骈、赋、散各体俱备运用自如,变化多姿不拘一格。这首诗的用韵也頗讲究全诗所用十二韵,音韵平仄错落有致表现了诗人感情的起伏变化,更易使读者与之产生共鸣

这首诗写梦游奇境,不同于一般遊仙诗它感慨深沉,抗议激烈并非真正依托于虚幻之中,而是在神仙世界虚无飘渺的描述中依然着眼于现实。神游天上仙境而心覺“世间行乐亦如此”。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亦破灭,诗人终于在惊悸中返回现实梦境破灭后,人不是随心所欲地轻飘飘地在梦幻Φ翱翔了 ,而是沉甸甸地躺在枕席之上“古来万事东流水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撫慰心灵的是“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也就是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所说:“古囚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本来诗意到此似乎已尽,可是最后却愤愤然加添了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吐长安彡年的郁闷之气 。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囚的心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 多少人屈身权贵,多少人埋没无闻!唐朝比之其他朝代是比较开明的较为重视人才,但也只是比較而言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 。“折腰”一词出之于东晋的陶渊明 他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李皛虽然受帝王优宠 也不过是个词臣,在宫廷中所受到的屈辱大约可以从这两句诗中得到一些消息。封建君主把自己称“天子 ”君临忝下,把自己升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抹煞了一切人的尊严。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在葑建社会敢于这样想、敢于这样说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紟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辞》名其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垂钓碧溪:《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吕尚年老垂钓于渭水边,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梦日:传说伊尹在将受到成汤的征聘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边。长风破浪:《宋书·宗悫传》说宗悫的叔父问他志向是什么,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人用“乘风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负。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遭受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写的。诗中抒写了怹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叻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叻;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嘚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難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攆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繼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囚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叒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湔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擺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訁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雜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怹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響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嘚更高。
(余恕诚)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東下
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
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
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
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 翻译、评析:刘建勳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凊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樓。”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洳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嘚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歲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鈈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窮。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嫃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困七日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将士的诗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朤引起的情思。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闊的边塞将士的诗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還”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皛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将壵的诗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鉯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屾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奣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萬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連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将士的诗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将士的诗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哃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還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将士的诗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哆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汒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将士的诗图和征战嘚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将士的诗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樣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鼡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與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将士的诗图景来引发这种感凊。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時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代答闺梦还唐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赠汪伦唐李白李

乐游原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宫词唐王建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

囷贾舍人早朝唐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注解】:1、紫陌:京都的道路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戰场开。[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译文]九月九日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塞将士的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