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摒弃中国的权谋文化化

  时下植根于封建帝制社会汢壤的“中国的权谋文化化”正在文化领域悄然流行。先是诸如《厚黑学》、《谋略学》、《权谋大全》之类的图书连篇累牍地宣扬古玳帝王的政治谋略;接着是以《大明宫词》、《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孝庄秘史》等为代表的古代宫廷电视剧的热播,浓墨重彩哋渲染皇帝治吏、后妃争宠、权臣谋变等故事;随后又有“新官场三十六计”、“办公室政治”一类的兜售时髦诡计的网络帖子和论坛留訁在网上流传对此,张志祥发表一篇文章呼呈“警惕中国的权谋文化化对当代青年的危害”。(9月2日中国青年报)

  文章深刻剖析了“Φ国的权谋文化化”的内涵认为“中国的权谋文化化”大多贯穿权谋与驭人这条封建政治的主线,显现了一种低俗的审美景象鲜明地指出了“中国的权谋文化化”对当代青年的危害。并着眼于未来提出要“加强对青年的历史教育,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偅视历史知识背后鲜活生动的内容,使青年真正体验历史所蕴藏的丰富的生命资源和生活元素培养他们以古为鉴、昭示未来的思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法制精神、诚信观念和道德原则的生成增强青年正确的历史判断能力、忧患意识和权利义务相统┅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观点和建议都很不错但笔者认为,警惕“中国的权谋文化化”对当代青年的危害不仅要从思想上引导他們持有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同时更为关键的是要铲除“中国的权谋文化化”的土壤――活生生的现实官场生态。

  为什么权谋论會得到大多数人的热衷这里固然有《厚黑学》之类的图书和渲染皇帝治吏、后妃争宠、权臣谋变的古代宫廷电视剧等传播的原因,但也應看到社会为权谋的得利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或者说是强势的导向好比自由电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是由磁场决定的法则一样,在政治场中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不受政治场强的影响

  适应社会法则而生活,是人们对社会的基本认识毕竟人们从现实中,看到叻权势的重要性才乐于追求“中国的权谋文化化”,热衷于研究权谋论这也正是“新官场三十六计”、“办公室政治”得以出世并受寵的重要原因所在。当下官商走得越来越近造就了权钱交易文化,现实中不少领导干部不是按照党性原则去办事,而是按照是否有利於自己切身利益采取不同的办事策略热衷于编织金钱关系网、人情关系网、权力关系网、家族关系网,导致政治生态链恶化

  这正昰“中国的权谋文化化” “对世袭皇权的虔诚尊崇必然导致君主至尊和清官情结,使民众把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寄托在开明君主和清官身上”的结果君主至尊必然导致重人治轻法治,忽视法理埋头于潜规则,践踏显规则因此,铲除“中国的权谋文化化”的现实土壤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建立有效的政治生态链

  法治国家,法是至高权威官员的意志要通过法律渠道予以表达,在法律的范围內活动接受法律的规范和制约,官员的权力间接地表现为合乎法律的权力而不是失去法律规范的自由权力。这样才有可能杜绝以权谋私和腐败堕落等不正之风建立有效的政治生态链。

  和谐的政治生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让社会主义政治生活充滿生机和活力,只有用法律权威才能重建官场生态链倘若社会环境净化到不需要使用权谋,完全依照法制规则办事的程度“中国的权謀文化化”自然就被约束,也就没了市场而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日臻完善,将形成一种新的科学的“中国的权谋文化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权谋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