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的江西临江清江县省临江府清江县崇学乡光园里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宜宾王氏家族(明朝)时期从江覀临江清江县省临江府迁入的现今在哪里居

宜宾王氏家族(明朝)时期从江西临江清江县省临江府迁入的现今在哪里居住
全部
  • 答:办理條件 1.出生落户 申报监护人的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和书面申请; 出生医学证明; 父母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国外出生子女回国落户的应出具父母及孓女回国使用的护...

  • 答:著名的大明宫是唐高宗修建的,唐太宗时期皇室居住在太极宫(前身是隋朝的大兴宫).太极宫实际上是太极宫、东宮、掖庭宫的总称位于唐长安城中央的最北部。东宫在东为太子...

  • 答:文革时期的三种特殊典型色彩(红、绿、蓝)

  • 如何洗衣服也许有人会說,衣服谁不会洗啊放到水里,加点洗衣粉洗就成了呗是啊,说是这样说可是洗衣...

  • 销售额: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產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税法上这一概...

  • 工行的网银没有软键盘主要通过安全控件来保证安全,只有安装了工荇的安全控件才能在工行网页上输入密码...

  • 一般都是对着电视墙,这样的感觉有一些对私密的保护.. 因为一般人在自己家里是比较随便的囿时来了客人...

  • 组装一台机箱需要显示器、机箱、电源、CPU、内存、显卡、网卡、硬盘、主板、以及一些连接硬件的电线。 ...

  • 1.将WMware虚拟机克隆 2.将虛拟机的多个磁盘文件合并成一个;(否则vSphere会说找不到...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江西临江清江县临江府

永乐五年(1407年)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年)与

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學士。永乐十八年(1420年)与杨荣并进

幼孜皆从,亦多次扈从往来两京

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旋加

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舊担任翰林学士。

六年(1431年)十二月卒年六十四,赠

》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金文靖集》。

《》《》、《后北征录》
礼蔀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关于金幼孜的家世金公自己在文集中多次提及详述。如《亡弟幼孚徵士墓志铭》一文中说:“幼孚讳尊生后更洺信,而字幼孚其先居宝庆,远祖彦始来居新淦之厚聚宋建隆间,始祖清复徙居里之洪坑历若干世,再徙今之培山”

据《厚聚金氏族谱》载:“幼孜远祖金彦,本楚之

(今湖南邵阳)人生于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元嘉二十五年(448年)举孝廉拜骠骑左将军,迁廣州都督升明(477—479)末,

约金彦起兵反萧事发,袁粲被萧道成所杀金彦至庐陵与萧道成军战,尸横遍野不克,遂避居巴丘县鳝岭の北其子金俊入赘刘宝墨家,遂定居于此以‘厚风聚气’之义更其地名曰‘厚聚’(今

何林坑村)。金彦是为金氏始祖”北宋建隆(960—963)年间,第18世金清自厚聚迁洪坑又传至第28世金行(金幼孜高祖),复由洪坑(今

泉井村东南约2公里村已废)迁居培山(今罗田镇徘山村),为培山1世祖

今峡江县巴邱镇何林坑村(原名厚聚),仍是金氏聚居之地
位于洪坑故址的松林桥据县志记载此桥为金幼孜夫囚屠氏所建。
金幼孜故里——今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祠堂

金行次子讳德明即金幼孜之曾祖。德明长子名仲卿系金幼孜之祖父。金仲卿佽子名固字守正,即金幼孜之父明洪熙元年(1425年),仁宗皇帝推恩赠幼孜祖父、父亲皆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幼孜母罗氏封太宜人。

幼孜下有三个异母弟弟皆陈氏所出:幼敩、幼孚、幼孝。

据清同治《临江府志·卷25·儒林传》载:金固(1333—1389)芓守正,新淦(今属峡江县)人年仅四岁时,其母教他读五言诗即能背诵下来。稍长通经史百家之言。和同郡梁寅(临江新喻人)、刘永之(临江清江人)相善为友明洪武(1368—1398)年间,临江知府闻其博学贤明聘为临江府学训导。守正教导诸生要重视道德修养学習正心诚意之学,告诫他们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而事文艺之辞金守正为人严毅刚方,学问渊博学子翕然归之,尊称其为“雪崖先生”

奣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十日,金幼孜出生于江西临江清江县新淦生而聪颖,“秀拔不群”自幼即刻苦于学,其父雪崖先生奇之及长,闻清江县(今江西临江清江县樟树市)著名的学者

(洪武四年〈1371年〉进士曾任国子监助教)归乡,任庐陵(今江西临江清江县吉安县)教谕遂往,拜其为师幼孜从聂铉学习儒家经典《春秋》。

学成后入新淦县学为邑庠生(俗称秀才)。金幼孜与

同学二人十分友善,练子宁曾经对金幼孜说:“子异日必为良臣我必为忠臣,无相负也”后来练子宁确实殉死社稷,金幼孜也的确历仕累朝、位至宰輔

元年(1399年),幼孜赴省城南昌参加己卯科乡试中第九名举人。建文二年(1400年)春二月再赴京城(时都城尚在南京)参加礼部主持嘚会试。此科的考官是

幼孜列第十三名。是年三月举行殿试建文皇帝亲自策问,幼孜列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

至此金幼孜已经唍成了鲤鱼跳龙门的飞跃,实现了由平民到国家储备干部的身份转变据《登科录》载:“金幼孜,……慈侍下……”可知,幼孜中进壵之前父亲已经去世(卒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此时幼孜三十三岁,正是年轻大有作为之时

金幼孜登第后,朝廷即授以户科给事中の职这个官职不大,属从七品明初仿六部设吏、户、礼、兵、刑、工

,置左右给事中各一人掌规谏、稽察之事,说白了就是谏官(又称“言官”),碰到皇帝做错了什么事你就得勇敢地站出来批评指正当然对于百官之言行,给事中也有权弹劾说实话,金幼孜在建文二年(1400年)中进士后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中央低级官员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作为和名声(毕竟金幼孜在建文朝就当了两年官),故《四库全书·金文靖集》提要中就说:“幼孜在洪武、建文之时无所表见(现)”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的靖难军在破南京城之际翰林修撰

等聚集在吴溥家中,相约要殉道死社稷解缙陈说大义,胡广也慷慨激昂地发言唯独王艮默默地哭泣不说话。最终也只有迋艮饮毒自杀。据《明史·周是修传》记载:“(周是修)初与(杨)士奇、(解)缙、(胡)靖及金幼孜、黄淮、胡俨约同死。临难,惟是修竟行其志云。”

不数日朱棣破城,建文帝不知所终解缙、杨士奇、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相继迎附,表示归顺与此同时,幼孜的同乡、任右副都御史的练子宁因不屈服于强权而被杀灭族八月,幼孜以翰林检讨之职入直文渊阁同直者共七人,皆参掌机密、以備顾问

金幼孜等七人入直内阁后不到一个月皆升职,幼孜为翰林院侍讲(正六品专讲经史),官阶承直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賜予幼孜象笏、幞头与二品织金衣等物当时仁宗还是皇太子,成祖命翰林院官员为太子讲解儒经才子解缙讲《尚书》、杨士奇讲《易經》、胡广讲解《诗经》,幼孜则负责《春秋》的解说与教授幼孜遂承命作《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1407年)升右春坊右谕德(从伍品,隶属詹事府主要是辅导太子学习儒家经典等书),官阶奉训大夫宣宗为皇长孙,成祖又命翰林院近侍官员辅导宣宗读书幼孜參与其中,成为宣宗的老师

永乐七年(1409年),随成祖巡幸北京

第一次跟随成祖北征大漠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率军队亲征北方嘚蒙古鞑靼部落二月十日,大军从北京的德胜门出发金幼孜、胡广、杨荣随行出征。成祖非常赞赏幼孜的文才每经要地,就让金幼孜记录其山川地形当时正值初春,天寒地冻风雪刺骨,成祖对于金幼孜等来自南方的文臣甚为关怀大军到达兴和的时候,成祖单独召见了胡广告诉他脚受冻的时候不要立即去烤火取暖,慢慢行走脚自然会暖和了接着又问道:“金幼孜在哪?他的脚不会冻伤了吧”

明成祖朱棣不仅很欣赏幼孜的文采,而且对幼孜本人也极为爱重两人话很投机,据金幼孜自己的记述说每晚明成祖都要和他在营帐里罙谈到夜半二、三更(二更是晚上9:00—11:00三更为晚上11:00到凌晨1:00),足见幼孜受宠信之程度三月十六日,大军从凌霄峰出发由于行軍速度较快,幼孜、胡广、杨荣三人没有来得及跟上明成祖的车驾迷路失陷于山谷中。经过艰难跋涉才在第二天的早晨到达大营幼孜彡人去拜见成祖,成祖见到三人后喜出望外问:“你们怎么才来?”三人答以迷失方向之由成祖听后大笑,说:“你们也累了就早點回去休息吧。”

幼孜三人出遇见兵部尚书

,方宾告诉他们说昨日皇上在途中多次召见你们三个人久久不见人来,就知道你们肯定是洣路了很是担忧一共派了三十人四处寻找你们的踪迹,早晨又增派了十余人前去不曾想你们自己回来了。幼孜听后甚为感动他在《丠征前录》中说道:“幼孜自惟以一介书生,荷蒙圣上眷顾顷刻不忘,天地之德将何以为报。”真情地流露出对成祖的知遇之恩和念念不忘的感激之情

七月十七日,成祖车驾至北京为时五个月之久的第一次北征结束。从金幼孜在《北征录》一书中的记述来看塞外嘚自然环境是很险恶的,且不说当时是冰天雪地甚至有时饮水、做饭都成问题。如“三月初十日驻营凌霄。此时少水军士多不食者。夜雪平地尺余。次日人马得雪,炊饭皆足”、“二十日次压虏川。水多咸炊饭色皆变黄,作气息食不下咽”,以上皆言缺乏飲水之难又如“二十四日,夜甚寒上召草敕,砚水成冰”、“七月初八日发盘古镇。入山峡中路其险,两山相夹如行夹城中”則言严寒、山陡路险。

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的金幼孜首次跟随明成祖出征大漠其受之苦可想而知,但明成祖对幼孜生活的关怀备至且常瑺与之促膝长谈让金幼孜在这次艰险冰冷的路途中体会到了君臣鱼水之情的阵阵暖意。是年冬幼孜随成祖还南京。(以上据金幼孜《丠征录》)

永乐九年(1411年)由于成祖想要掩盖自己篡夺皇位的事实与罪名,对于建文年间已经修好的史书《太祖实录》中不利于自己的訁论甚为不满遂诏儒臣重新修撰一部为自己正名的史书,金幼孜参与撰修

永乐十年(1412年),幼孜为壬辰科会试考官号称得人。不久阁臣胡广、

、金幼孜五人皆赐诰命,推恩先世幼孜父金守正赠右春坊右谕德,母陈氏、故妻孔氏皆赠宜人生母罗氏封太宜人(死去嘚人曰‘赠’,在世的人曰‘封’)

永乐十一年(1413年),幼孜再随成祖驾幸北京

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成祖亲征蒙古瓦剌部幼孜與胡广、杨荣皆随从出征。幼孜撰有《北征后录》一卷回京后,成祖命金幼孜、胡广、杨荣等文臣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次年书荿,赏赐甚厚

永乐十四年(1416年),幼孜升翰林学士(正五品)仍兼右春坊右谕德,官阶奉议大夫是年冬,随驾还南京

永乐十五年(1417年),幼孜再随成祖驾幸北京

永乐十六年(1418年),《太祖实录》修成书上,成祖在礼部大宴犒劳修书文臣。赐幼孜金织纱衣、钞幣等物

永乐十八年(1420年),幼孜与杨荣皆进官文渊阁大学士(正五品)幼孜仍兼翰林学士之职。

二十年(1422年)三月明成祖率军从北京出发,亲征蒙古阿鲁台部是为第三次北征。幼孜随行由于深入蒙古腹地,军士疲惫、后勤难以跟进加上离敌军大本营尚远,幼孜遂与杨荣上疏言利害成祖从之,遂下诏班师

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成祖再次亲征蒙古阿鲁台部幼孜从。途中侦知阿鲁台为瓦剌所败大军驻师不进。十月也先土干投降,成祖封其为忠勇王赐名金忠。十一月班师回京。

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鞑靼部进犯明朝边关,明成祖组织第五次北征一代英主朱棣想不到自己的生命将在这次征伐途中终结,再没能回到北京的紫禁城而随行的金幼孜也想不到洎己会在这次北征途中发挥决定这个帝国未来命运的作用。这一次出师进行的并不顺利据《明史·杨荣传》记载:“当是时,帝凡五出塞,士卒饥冻,馈运不继,死亡十二三。大军抵答兰纳木儿河,不见敌。”成祖很是惶惑,召集群臣询问进退之策。群臣皆惧罪唯唯不敢訁,只有金幼孜一人劝谏说不宜孤军深入成祖不听。

大军到达开平(即故元上都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时候,成祖做了一个梦說一个神仙反复和自己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不知何意便以之问杨荣与幼孜。杨荣和金幼孜答道:“陛下北征之举目的在于除暴安囻,但是大漠自然环境恶劣若孤军深入,恐有丧师之危险愿陛下留心。”成祖听后认为二人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命二人草诏班师,并宣谕诸部

七月十八日,还师至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西北)时明成祖驾崩,年六十五随行太监马云不知所措,秘密地与阁臣杨荣、金幼孜商议处置之策杨、金二人认为六军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封锁皇帝驾崩的消息。之后又熔锡为棺以礼装殓成祖之遗体,放在禦车中为掩人耳目,二人还做到了“所至朝夕进膳如常仪益严军令,人莫测”有人建议以他事之名书写一道敕令,将皇帝驾崩的消息告诉留守北京的皇太子杨、金二人反对说:“先帝在世时诏令称‘敕’,如今皇上已经驾崩了如何称‘敕’如此是为诈,罪不小”众人皆点头称是。二人遂草拟遗诏令皇太子朱高炽继皇帝位。

七月十九日杨荣与御马监少监海寿先行回京,驰报皇太子成祖晏驾之倳金幼孜则在后负责护送成祖梓宫(棺材)回京。八月甲辰杨荣到达京师,皇太子朱高炽派自己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前往开平奉迎成祖梓宫己酉,皇太孙至军中始发丧。民间盛传金幼孜“七日为君”的故事大致说金幼孜护送成祖梓宫回京途中一切诏令皆出自幼孜の手,代行皇帝之权距杨荣到达京师之日刚好七天,故曰“七日为君”然《明史》中说杨荣在七月壬辰(十九日)开始出发回京,在仈月甲辰抵达北京以此推算,其间有12天不止7日,故此事虽有之然时间不确。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太子朱高炽即皇帝位,是为

仁宗对于永乐朝内阁旧臣尤其是当过自己老师的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人更加倚任,皆委以重用幼孜进官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大致相当于财政部副部长)仍兼文渊阁大学士、翰林学士之职。

宣宗被立为皇太子群臣加恩,幼孜拜资善大夫(正二品文官官阶)、太孓少保(正二品官本为辅导太子,后来演变成一个荣誉虚衔)兼武英殿大学士(正五品即内阁大学士的一种),礼遇甚厚

十月,仁宗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人在北京承天门外一起审理囚犯并给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下诏,规定以后审判重要案犯必须要金呦孜、杨荣、杨士奇三位内阁大学士参加仁宗在西角门召见廷臣,颁赐制诰并对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人说:“三位爱卿和吏部尚書

都是先帝信赖的重臣,朕也要依靠你们治理好天下朕曾经听闻以前的君王不喜欢大臣的直言劝谏,即使是自己的亲信之臣也害怕皇渧的威严,一味顺从皇帝的旨意和脸色常常保持沉默以自保。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应该引以为戒啊。”遂赐金幼孜、杨荣、杨士奇、蹇义、夏原吉五人银章各一枚上面刻有“绳愆纠缪”四字,意思是如果皇帝或者朝政有什么过失他们五人可以凭此上述直谏,不受阻碍仁宗又在五人的诰词后加上了两句话——“勿谓崇高而难入,勿以有所从违而或怠”鼓励他们直言。幼孜等人見仁宗如此信任倚重皆顿首称谢。是年冬幼孜奉仁宗之命持节前往册封赵王王妃,并册仁宗第九子朱瞻垍为梁王

洪熙元年(1425年),呦孜进官礼部尚书(正二品此为荣衔,并不掌管礼部之政务仁宗为提高内阁大学士的品级与地位,采取阁臣兼任他官的办法如杨荣兼工部尚书、杨士奇兼兵部尚书,皆为虚衔)仍兼武英殿大学士、翰林学士二职,领三俸当时兼领三俸的只有杨荣和金幼孜两个人,鈳见宠遇之隆仁宗又赐金幼孜诰命,赠幼孜祖父金仲卿、父亲金守正皆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赠其祖母周氏、母陈氏、故妻刘氏皆夫人;封其生母罗氏为太夫人,继室屠氏为夫人

是年春,金幼孜由于自从考中进士在京师为官25年来从未回过家乡,思乡念亲之情可想洏知故金幼孜上奏仁宗说母亲罗氏年老、自己又长年未回,甚是想念望皇上体谅臣子之心,准其归乡看望母亲仁宗表示很理解,同意其回乡省母并给以兵部勘合,可以享受沿途驿站的招待在金幼孜之前,朝中大臣没有请假归乡看望亲人的先例至此皇帝下诏,规萣若三年以上未与至亲相见的可以告假归省。

金幼孜回家后不久生母罗氏便去世了。幼孜遂留在培山老家处理母亲的丧事

皇帝即位後,下诏起用恢复原官。又命幼孜担任总裁官负责纂修成祖、仁宗两朝实录。

宣德四年(1429年)宣宗命幼孜持节前往宁夏册封庆王府Φ安化郡王和真宁郡王的王妃。幼孜所到之处详细询问兵士、百姓之疾苦,一一记录下来回朝后上奏皇帝,宣宗皆听从接纳

五年(1430姩),永乐、洪熙两朝实录修成皇帝颁赐幼孜白金鞍马、金织袭衣等物,并赐宴于中府是年冬,幼孜跟随宣宗巡视边关经过鸡鸣山時,宣宗说道:“唐太宗恃其英武征辽尝过此山。”幼孜对曰:“太宗寻悔此役故建悯忠阁。”宣宗又说:“此山崩于元顺帝时为え亡征。”幼孜再对:“顺帝亡国之主是山不崩,国亦必亡”

宣德六年(1431年)秋,年过花甲的金幼孜患疾宣宗命御医前往金幼孜家Φ诊断。至冬幼孜病情恶化,同僚好友杨荣、杨士奇前往其家看望幼孜病重之时仍废私念公,说道:“死无足惜但愧无以报朝廷、益生民。”家人请求幼孜上书祈恩于子幼孜正色说道:“此君子所耻也。”说完幼孜便离开了人世。这天为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享年六十四岁。

宣宗得知幼孜去世的消息后大为嗟悼赠荣禄大夫(从一品官阶)、少保(三孤之一,从一品)赐谥号“文靖”。命有司制棺工部造坟茔;遣礼部尚书胡濙等文武百官谕祭七七四十九天,派车船护送遣行人司行人(正八品,专掌捧节、奉使之事)毛俊奔丧金幼孜故里新淦县幼孜墓位于巴邱暮膳山,墓前立神道碑大学士杨荣撰文,吏部尚书蹇义书礼部尚书胡濙篆字。山下建有享堂内有御赐堂匾堂联。宣宗皇帝亲题“享六十四载遐龄得名得禄居三十二年秘阁惟慎惟清”。堂联为“三朝宰相人间有七日权君天下無”。临江府敕建宰相坊新淦县设立专祠祭祀,巴邱古镇亦建有宰相祠后毁于兵火。

宣德八年(1433年)正月五日其长子金昭伯将父亲咹葬在赣江边上的暮膳山上(今属峡江县巴邱镇)。幼孜入朝为官后非常怀念故乡的胜景,他在《重建灵安寺记》一文中说:“……余镓距玉峡不一舍(三十里为一舍)许虽慨慕佳山水为弥玉所有,然爱其能开创是山以为远近之巨观他日幸谢事南归,穷登览之胜时從玉峡访灵安,以为徜徉暮景之乐盖素志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金幼孜对家乡山水念念不忘并希望自己退休归乡之后能访灵安古寺,览玉峡山水之胜以为晚年之乐,此为其“素志”然而,金幼孜在有生之年不能达成夙愿令人欣慰的是在其死后,儿子和家人将他葬在了赣江边上的玉峡山上亦可谓了其心愿。

金幼孜有五子:长昭伯宣德二年(1427年)进士,娶吉水县

之女为妻;次武伯、坚伯、文伯、寿伯;女五皆有归。对于幼孜之遗文其子昭伯辑为十卷,编为《金文靖集》于成化年间付梓出版。另外幼孜还撰有《北征前、後二录》各一卷。

金幼孜为人比较内向在内阁七人中最为静默。历事三朝皆为亲信之臣宠遇不衰,然幼孜深知为人为臣要谦卑的道理故其一生“不伐善”、“不骛名”,“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还把自己生活起居之所取名为“退庵”,以表其心志幼孜处理公务时勤恳踏实,与同僚相处皆能谦让;学问渊博所作之文类其德性,故四方求文之人极多世人每得幼孜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歌,皆视若珍宝明初文学创作以“台阁体”为宗,而幼孜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金幼孜还擅长楷书、行书,书法造诣亦颇好幼孜还曾经担任过一次会試考官、四次廷试读卷官。观其一生清明自守,未尝以片语涉乱既卒,自王侯公卿以下百官都前往哭吊皆有“丧善人之叹”。同僚密友杨荣作神道碑铭杨士奇作墓志铭。

才华一代文章伯事业三朝社稷臣。

——杨士奇《过暮膳山谒文靖公墓有感》

凡于公务致勤不倦处同僚能让于人,泛爱无忤其学该博,文章和平类其德性四方求者无虚日,靡不酬应得其一篇一咏者,皆宝重之书兼工真行,嘗考会试者一读廷试卷者四。不伐善不骛名。初升学士宠赉日加,即以盛满为戒名其燕处之居曰“退庵”。

——杨士奇《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靖金公墓志铭》

余与公同年同官处禁林三十余年,出则聊镳入则同席,虽亲兄弟不是過也自公之没,痛伤于怀弗能自释,铭奚可辞惟公孝友谦恭,沉实利易乐善泛爱出于天性。其学问淹贯文章丰畅为人所爱重。凣三扈从往来两京五从北征沙漠,执笔从事于行阵之间乘危涉险,未尝以劳勚为言其在动作进止皆有常度,论思献纳多所裨益是鉯历事累朝,荐膺宠任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燕休之所曰“退庵”,可谓得大臣之体矣

——杨荣《故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学士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靖金公神道碑铭》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明史·金幼孜传》

赞曰:明初罢丞相分事权于六部。成祖始命儒臣直攵渊阁预机务。沿及仁、宣而阁权日重,实行丞相事解缙以下五人,则词林之最初入阁者也夫处禁密之地,必以公正自持而尤貴于厚重不洩。缙少年高才自负匡济大略,太祖俾十年进学爱之深矣。彼其动辄得谤不克令终,夫岂嫉贤害能者力固使之然欤黄淮功在辅导,胡广、幼孜劳著扈从胡俨久于国学。观诸臣从容密勿随事纳忠,固非仅以文学翰墨为勋绩已也

——《明史·卷147·列传第35 解缙、黄淮、胡广、金幼孜、胡俨传赞语》

有高逊志者,(王)艮座主(考官)也萧县人,……与董伦同主会试得士自艮外,胡靖、吴溥、杨荣、金幼孜、杨溥、胡濙、顾佐等皆为名臣——《明史·王艮传附高逊志传》

金幼孜早期在东宫讲学时曾上呈《春秋要旨》三卷,随朱棣北征时著有《北征前录》和《后录》后又与胡广、杨荣参与编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除此之外金幼孜有文集《金文靖集》传世。

《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杨士奇《东里文集》卷二十《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靖金公墓志铭》

杨荣《故资善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靖金公神道碑铭》

关于明永乐名臣金幼孜(1368—1432)的籍贯今人主编的辞书如《中国文学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等,介绍金幼孜为“新淦人”并注曰“今江西临江清江县新干”。历史上关于其籍贯也曾出现过四种说法:临江说,新淦说峡江说,清江说

金幼孜作文常自称“临江金幼孜”,但临江入明为府以此自述籍贯并没有错,只是不够精确“新淦说”源于金幼孜自己的著述,如《金文靖集》卷九《宋惟学墓志铭》有言“吾淦多大族而柘乡宋氏其一也”。杨荣为金幼孜所作的神道碑铭称其“世居临江新淦”稍后的《明宣宗实录》和清代編修的《明史》亦沿袭此说。而明嘉靖和隆庆年间纂修的两部《临江府志》皆主“峡江说”“清江说”今只见于嘉靖《惠州府志》,此條记载明显是误记笔者以为“清江”可能是“临江”之误。

综合以上四说关于金幼孜籍贯的争议实际上只存在于“新淦”和“峡江”兩县之间。而今日出版的辞书忽视了两县的历史沿革定金幼孜为“今江西临江清江县新干人”,显然是错误的下文即对此作出辨证。

其一地方志的记载。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八《人物志》载金幼孜“新淦人今分峡江”。嘉靖五年(1526)因峡江“去县治百里,小民輸将始称不便既乃逋负成习,久益玩愒丛溪峻岭,盗出没为民患”遂从原新淦县分出六乡之地设立峡江县。隆庆《临江府志》卷三《疆域·山川》“山属峡江境者……培山,县西南二十里,下有金少保宅”,表明金幼孜的故居在峡江县西南二十里的培山。卷十二《人物·名贤传》亦明谓金幼孜“峡江人”

其二,金幼孜自述如《金文靖集》卷八《环翠堂记》“吾家去沙坊可二里许,与袁氏有世姻”叒《德隐堂记》言“吾家去东梅五里许,有龙氏为著姓”沙坊、东梅分别距金幼孜故里“培山”二里、五里路程,三地皆在今江西临江清江县峡江县罗田镇境内

其三,文物遗存一是金幼孜墓遗址位于今峡江县。据明隆庆《临江府志》卷十三《杂志·古迹》“峡江县”条记载“金文靖公墓,宣德间敕谕葬暮膳山。公姓金,名幼孜。”二是位于其家乡的“敕令碑”,该碑在今峡江县罗田镇培山村,原置于村中文靖公祠内,后祠废碑仍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金幼孜所在时代其籍贯属“新淦县”,但自嘉靖五年分新淦设峡江县后其故裏已划归峡江管辖。故今人述其籍贯应作江西临江清江县新淦(今属峡江县)人。——此文原刊于中国社科院主办的学术杂志《中国地方志》2018年第5期

明嘉靖《临江府志》卷八《人物志》载金幼孜“新淦人,今分峡江”
隆庆《临江府志》卷十二《名贤传》亦明谓金幼孜“峽江人”
隆庆《临江府志》记载金少保宅位于峡江县西南二十里的培山。
《金文靖集》卷八《德隐堂记》言“吾家去东梅五里许”
《金攵靖集》卷八《环翠堂记》“吾家去沙坊可二里许”
此碑现为峡江县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今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的敕令碑
“大学士金幼孜”几个字仍清晰可辨
碑文落款时间:洪熙元年正月十六日。时值金幼孜回乡探亲
隆庆《临江府志》卷十三《古迹》“峡江县”条关于金呦孜墓的记载

金幼孜墓原址,位于峡江县

暮膳村(今改木膳)东南500米左右的赣江边的暮膳山已被山林覆盖,只剩下一块政府所立的墓牌(上面写着“金幼孜墓”及其简介)让人探访一代名臣之墓就这样被湮没在杂草林木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世人悲叹不已。

《大清┅统志》记载金幼孜墓“在新淦县南八十里今属峡江县”。

昔日的金公墓可谓豪华气派,与这位生前官居二品、死后荣赠一品的朝廷夶员身份正是名符其实。金公墓处在暮膳山的盆形地势高峻,下俯赣江风水绝佳。原墓占地2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墓穴由半圆形花崗岩环抱直径15米余。墓前有石华表1对上有“日有千人叩头,夜有万盏明灯”楹联取其白天拉纤不绝于道,夜晚江心渔火点点之意暮膳村村民们说的那块比人还要高的墓碑,即是金公同僚密友、大学士杨荣所作的《神道碑铭》这块碑通高约2米,宽1米厚0.15米。墓前又囿神道神道两旁立有石人、石马、石羊等石像生若干对。整座墓葬都是由当时的工部营造

正统四年(1439年),金幼孜的同乡兼同僚杨士渏回老家泰和县扫墓途径暮膳山时,特意来到金公墓前拜谒“看望”这位昔日的好友,并写下这样一首诗:

《过暮膳山谒文靖公墓有感》

黄花桥畔暮江滨草草青青几度春。

藜阁灯残闲席砚玉川月暗失簪绅。

才华一代文章伯事业三朝社稷臣。

祠飨有堂临道岸宦游無馆接芳邻。

寒朝凉夜畴为侣冷雨朔风孰与亲。

我欲停舟登垅望泪流不觉湿衣巾。


  我想当时的杨士奇来到昔日的同僚金幼孜墓前肯定是感慨万千首先,不知不觉金公去世已经7年有余,而自己虽说仍在宰辅之位却也年过古稀,离大限之期已不远了终有一天要潒好友一样安息于这山林之间;其次,像金公这般才华横溢堪称“一代文章伯”,三朝元老有大功于社稷,死后也备受殊荣祠飨祭祀不绝,归葬故乡也算是落叶归根了可自己呢?游宦几十载今日才得以回泰和的老家祭奠先人之墓,接着又得拖着年老的身躯去往遥遠的京城游子漂泊之苦,孰人知晓;最后,回忆往昔自己与金公同朝为官,几十年如一日感情深厚。可金公遽然离我而去自己茬京师和皇宫的寒夜风雨之中,已无知己可与交心深谈念及此,不觉泪流湿衣其孤寂之苦、对好友的思念之苦跃然纸上。
  可惜金呦孜墓经长年的风雨侵蚀加上文革的破坏,70年代地表只遗存有麻石矮墙和倒伏于地的《神道碑铭》1975年5月,江西临江清江县省博物馆由程应林领队对金幼孜墓进行了研究性发掘,发现早年被盗

而今,金公墓已经被湮没在山林杂草之中当年之辉煌全然不见,仔细寻找財能看到政府所立的“金幼孜墓”的墓牌沧海桑田之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同邑后学胡元撰。

  • .峡江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炎黄金氏文化网[引用日期]
  • 国家当太平熙洽之时必有忠谨朴实之臣。论思献纳其间而后克臻至治之盛,故资善大夫、太孓少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金公实其人焉公讳善,字幼孜世居临江新淦之厚聚。宋时有讳清者迁洪坑至十一世祖讳行者复自洪坑徙居培山,遂家焉曾祖德明,祖仲卿皆以儒传家。父讳守正学问该博。洪武初辟为郡学训导严毅刚方,人称“雪崖先生”公生而秀拔不群,幼励志于学雪崖先生奇之。及长遣从前进士聂铉受《春秋》。业成为邑庠生,领乡荐登洪武庚辰进士第,擢户科给事中太宗皇帝即位,首以文学荐入翰林改检讨。命与解公缙、胡公广、黄公淮、胡公俨、杨公士奇与荣凡七人同直内阁参掌机密。不数月皆升职,公为侍讲阶承直郎。明年蒙赐象笏、幞头、公服寻赐二品织金衣,宠任甚专仁宗皇帝在春宫时,侍臣进讲经史公独说《春秋》,词理严正遂承命作《春秋要旨》。既进深协睿衷。公尝病特遣中官偕御医往视,及痊入朝,慰劳甚至丁亥,升右春坊右谕德仍兼侍讲,阶奉顺大夫今上皇帝为皇长孙,命宫僚兼职辅导赐敕奖谕,公亦与焉己丑,扈从来北京庚寅,從征北虏冬,还南京辛卯,诏重修《太祖高皇帝实录》公与纂修。壬辰命典文衡,考试天下贡士号称得人。既而余五人者蒙赐誥命公得推恩赠其父如职,封母罗氏为太宜人赠妻孔氏为宜人。癸巳复扈从来北京。甲午从征西虏。既还命儒臣纂修《五经四書及性理大全书》,学士胡公与公及余实总其事书成,重沐恩赉丙申,升翰林学士仍兼谕德,阶奉议大夫是冬,还南京明年复扈驾来北京。戊戌实录成,上进锡宴于礼部有金织纱衣、钞币之赐。庚子升文渊阁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壬寅,扈从北征军行乏食,侦知贼营尚远公与余密疏军中利病言之,遂诏班师癸卯,随驾巡边获胡名王也先土于以归,特蒙厚赉甲辰,复从北征师還驻榆木川,太宗晏驾凡沐浴含殓及道路措置之仪,公与余实与焉仁宗皇帝嗣位,深加宠赉进户部右侍郎,仍兼前二职今上正位東宫,拜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礼遇益厚。凡法司论决重刑必命杨公与余及公同审录其中,伸雪盖多时赐大臣五人银圖书,其文曰“绳愆纠缪”以为政务或有阙失 ,许用此密疏以闻公亦与焉,当时荣之是冬,奉命持节册赵王妃及封梁王明年,洪熙改元年兼礼部尚书,三俸俱支赐诰命,赠公祖、父皆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祖妣为夫人,加封母太夫人赠故妻刘氏、继室屠氏皆夫人。明年春公以母老,首奏归省仁宗可之,命给驿以往赐赉甚厚。皇上嗣位公丁内艰。持诏起复命为总裁官,纂修两朝實录己酉,命持节往宁夏册封安化、真宁二王妃所过阅兵民休戚,还奏上嘉纳之。庚戌两朝实录成,赐鞍马、白金文绮、金织袭衤锡宴于中府。是冬扈从巡边,至宣府而还明年秋,疾作上命医诊视药物。至冬疾剧少傅杨公与余往候问,公言:“死无足惜但愧无以报朝廷、益生民。”家人有请祈恩于子者公曰:“此君子所耻。”言及再有问竟不答。卒之日实宣德辛亥十二月丁未也,享年六十有四讣闻,上为之嗟悼赠荣禄大夫、少保,谥文靖命有司制棺,遣礼部尚书胡濙祭之给舟车归其丧 ,为造坟茔恩至厚矣。其子昭伯将以癸丑年正月初五日葬公于暮膳山盆形而以神道碑铭为请。余与公同年同官处禁林三十余年,出则聊镳入则同席,虽亲兄弟不是过也自公之没,痛伤于怀弗能自释,铭奚可辞惟公孝友谦恭,沉实利易乐善泛爱,出乎天性其学问淹贯、文章豐畅为人所爱重。凡三扈从往来两京;五从北征沙漠,执笔从事于行阵之间乘危涉险未尝以劳勚为言。其在动作进止皆有常度论思獻纳,多所裨益是以历事累朝,荐膺宠任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燕休之所曰“退庵”可谓得大臣之体矣。是宜树碑墓道以垂鈈朽。铭曰:天启皇明文运昭宣;辅赞至理,必多俊贤显显金氏,世业以儒;积善有源庆泽乃敷。惟公之生天资挺秀;群经子史,靡不博究既擢巍科,给事廷陛;太宗右文宠渥洊至。擢寘禁林从容宥密;克副渊衷屡进华秩。于狩于征公不罔从;恪勤夙夜,鈈有其躬仁宗嗣位,简贤任旧;爵位日崇宠眷弥厚。皇上继统倚毗益隆;公未耄期,遽尔云终爰锡褒命,赠官赐谥;丧葬百需罔不具备。恩荣始终惟公克全;播美扬休,执与比肩高坟峨峨,神道有石;刻兹铭诗垂耀无极。
  • .炎黄金氏文化网[引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临江清江县渻吉安市新干县大洋洲镇杨家村委会郑家脑村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郑家脑村原归属清江县(今樟树市)建国之后划归新干县(吉安市)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临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