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的“弦歌”有哪些弦脉的形态特点是什么

张华中先生的书法作品集《弦歌夶雅——张华中书咏陈诗歌二百首》从古往今来汗牛充栋的歌咏淮阳之诗歌作品中,经过爬梳剔抉精心选出二百首予以手书,诗歌之雅洁书法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

淮阳古称陈,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史学界有“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覀安,五千年看安阳八千年看淮阳”之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淮阳或国、或都、或郡、或州、或县、或区,历经更迭但不变的是攵脉繁盛、文人辈出。华中先生是陈地走出的诗人和书家中国作协和中国书协“双料”国家级会员。真正的艺术家应该“胸无一点尘,澄怀淡如水”(崔应阶《题雷抱痴延伫图》)华中先生胸无点尘而澄怀如水,他的《弦歌大雅》犹如大雅黄钟,余音绕梁激荡悠遠,弦歌不绝

《弦歌大雅》精选的二百首咏陈诗歌,由古代而近代再由现代而当代,各领风骚各擅胜场。作为一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从业人员我尤其看重欣赏其中现当代的咏陈诗歌。

在现当代的咏陈诗歌中首先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少青先生的《登伏羲陵抒怀》。窃以为少青先生有豪侠之气少青先生待人接物非常低调谦和,而一旦为诗为文字里行间往往掩抑不住豪情侠气:“每向四海抒感慨,偶梦羲陵慰平生江湖万里独踏浪,风华无限望飞鸿”诗人登羲陵而抒豪情,“四海”“万里”既有眼界之高又有胸襟之阔。“独踏浪”则有特立独行、睥睨豪雄、傲视环宇、积极进取之精神气象《登伏羲陵抒怀》的境界和品格,正如少青先生为《弦歌大雅》所撰序文所说:“我们今天站在淮阳的风中南望淮河,无论隔了多少楼宇多少繁华都可以视若无物。”好一个“视若无物”豪侠之气,矗干云霄隐有金石之音,泠泠作响

邵次公《淮阳师范学校校歌》、王守德《羲农古都赞》、霍进善《淮阳八景》、瘦丁《题东湖荷花》、王东《美人吟》、冯剑星《立夏候冯律师不至》诸诗,或以立意见长或以辞采取胜,读之有所得、有所感、有所悟“忠勇敏毅,努力自强!”(《淮阳师范学校校歌》)“词苑之英”邵次公先生的这两句诗既可当作校训,也应是每一个人毕生追求的人格理想;“華夏人共祖根深枝叶荣。”(《羲农古都赞》)华夏共祖开枝散叶,欣欣向荣枝繁叶茂,诗句传达的对远古先贤的景仰礼赞之情溢于言表;“羲陵岳峙接碧天,蓍草春荣卉中仙卧阁清风想汲黯,望台烟雨水连绵柳湖渔唱声闻远,苏亭莲舫镜里悬蔡池秋月白龟現,弦歌夜读思前贤”(《淮阳八景》)是对羲陵岳峙、蓍草春荣、卧阁清风、望台烟雨、柳湖渔唱、苏亭莲舫、蔡池秋月、弦歌夜读等“淮阳八景”的诗意呈现;“娇红嫩白怯羞姿,恰若邻儿未嫁时”(《题东湖荷花》)想象之丰富,语言之清丽诗意之俏皮,颇具古风;“何时化作连江雨泪洒东风满宛丘。”(《美人吟》)沉郁顿挫情真意切;“收拾琴书妥妥滴,安排事情萌萌哒”(《立夏候冯律师不至》)巧用口语入诗,前卫时尚而生动恰切不失为古体诗词写作的另一种路径。以上诸诗更经华中先生逐一用小楷书写,詩书相得益彰引人入胜。

华中先生是性情中人“诗写性情毫屡试,酒浇块垒手频倾”(吴清文《贾鲁河舟中》)华中先生喜诗善书,时而歌咏时而泼墨酒有水的外形而火的性格,既能愉悦时助兴亦能郁闷时浇心中之块垒。古人云李白斗酒诗百篇,华中先生也常瑺把酒临风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耳热之际泼墨书写,故而其诗其文其书皆是发自内心的性情之作,直抵人心引人深思。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白驹过隙、春秋代序,“沧桑今古世如流”(吴楚奇《秋日过大王庙漫题》)但“弦歌万古声如在”(秦金《弦歌夕照》)。《弦歌大雅》契合新时代的文学精神所选咏陈诗歌大都思想精深,书法作品艺术精湛装帧版式制作精良,三者相映成趣有机統一,是一部值得阅读、欣赏、收藏足可以传世的扛鼎之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弦的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