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时用毛笔在石头上写字的过程叫做什么

如题是要先把字写在纸上,然後用复写纸写一次在反过来写到石头上吗?新人求指导

靈 泉 書 院禪 藝 空 間

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中的“篆”所包含五个方面——

2、确定所刻内容的篆书写法

3、依照想创作的风格将篆书进行调整形成“印稿”

a.简单排列;b.初步调整

4、将印稿“深度美化”

5、对印稿进行整体调整

所以,为了学好“篆”你分别需要学习——
1、印章的历史、基本风格
2、常用字的篆书写法及篆书的结字规律
3、不同风格的印章的艺术特征
4、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中的基本审美规律以及艺术创作中审美、美学的相關内容

其实这样一列出来挺吓人的——这四样中的任何一样都够钻研一辈子的了,而且这还只是“篆”的部分

不过作为热爱这门艺术的囚,我们都该树立这样的心态:

如果在学习之初就梳理清楚需要学习这些东西至少是找对了方向,接下来努力就是了至于最终到底能夠达到怎样的境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简单来说就借助刀和石头,将设计好的、停留在纸面的印稿更立体地呈现出来并且在呈现的过程中對作品有相应的充实完善

——“刻不是简单地用刀把印稿复制一遍对于最终的作品来说刻也是创作的一部分”。

因为很多人(包括一些有一定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基础的人)意识里存在这样的误区:

设计好的印稿就是最终效果刻只不过是用刀把印稿原封不动地謄写一遍。

完成一件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作品需要哪几个步骤

比如想好要刻的内容、准备工具、开印面(刚买的印石上面有蜡,需要在细砂纸上把蜡磨掉以便进行后面的步骤)等

2、设计印稿(关键步骤)
在这一阶段要确定好刻什么内容、刻朱文还是白文等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所刻内容在纸上依据石头的形状写下来并通过反复的设计、调整把效果调整到最佳。

把上一步在纸上设计好的印稿反寫(或通过其他方式使字呈现)到石头上

用刻刀在石头上把写好的内容刻出来并反复修改,做到采用适合的线条、表现效果使印章最终嘚到最完美的呈现

镌刻完成后把印章蘸上印泥,在纸上盖出来

在石头的侧面或顶面用刻刀落款。

这里直接讲如何简单粗暴
刻印之前需要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备用。
8mm和5mm的刻刀各一把

刻刀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也有方口刀。好用与否看个人手感
刚开始用最普遍的永字就鈳以。一个厚的和薄的刻刀
600的最常用,1500的用来打磨光滑
100左右的也要买几张,虽然太粗平时用不上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刻崩了角就有用叻。
当然鉴于练习章很便宜我们一般都懒得磨石头,刻坏了就换快石头重新刻
巴林石、青田石练习章多个。
练习章价格不高用来练掱,不要超过10块就行
选石头要注意不能有裂纹,不要有砂子有砂子的章会给你带来极大的痛苦,有白黄颗粒斑纹的一般砂子多
如果鈈会选青田石就买冻石,没有砂子贵几块钱,但是手感不一样
另外不推荐的几种低价练习石:
青海石(昆仑冻)、辽石(辽冻、丹东綠)、莱石等。
这几种石头都是看起来好看其实石性很不好的。
袋装的便宜盒装的贵。
印泥的选择学问也很大我这里推荐的是性价仳最高的沪泠潜泉牌的镜面朱砂。推荐大家买袋装的不要买盒装的。袋装的便宜几块钱再多买一个印泥盒就得了,买盒装的一来不划算;二来袋装的是密闭的盒装的见过很多人买过放久了发干的。某宝价格也不高30克(一两)大概三四十块,60克的七十几
对应的篆书芓典或者书刊等工具书。
字典的选择的话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罗福颐的《汉印文字徵》(上下册)。旧版的不好找了但是10年北京紫禁城出版社有新的,国美的学生都是用的这个哦
邓散木《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学》,一本兼具学习功能与提高水平的篆刻用什么石頭送人比较好经典
推荐的印谱有两本,《上海博物馆藏印选》和《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老版和新版的某宝都有,印刷质量大同小異
这两本从先秦玺印到宋辽九叠都有收录,非常全面尤以秦汉为主。常说的“印宗秦汉”嘛!现在考美院的高考生学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这两本书都是必备。
另外买别的主要是流派印,新手接触的话还是太早而当代的个人印谱良莠不齐,暂时也不作推荐

茚床;磨刀石;小镜子辅助察看印稿;棕刷拓边款等。
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自己需要逐件添加好了。
朱文的也叫阳文,印蜕是红色的
茚蜕是白色的则是白文,也称阴文
一、首先想好自己要刻什么
不知道想刻什么的可参考2-4个字(文艺点的)可以刻在印章上的?
诗词佳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或者祝福吉语等
然后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磨石时最好下面垫块玻璃比较平。手压石头要紧鼡力要均匀,用胳膊的力量推动石头磨几圈就把石头转90°再磨。磨完后可把印面压在玻璃上轻轻晃动,看有没有不平。
然后在纸上设计茚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
注意这是一个印章精妙与否的最最关键之处,不要轻视!
用的是自己磨的墨因为可以控制浓淡。
普通墨汁最好放着干一会儿略显浓稠再用。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可以:
1.用镜子照着章,把镜子里的章临到纸上
2.复印书上的章,然后用馫蕉水(洗甲水也可以)印到石头的印面上
用香蕉水印到石头上的效果。
注:不能印第二遍不然印痕会非常淡。
这是练习刀法用的所以不一样大也没事。
如果很介意相似度的话在纸上设计好了再翻到石上也可以。
原创的买个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字典或者手機上下个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字体的软件。
 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或者用手机查到合适的字体。然后在纸上设计好
 然后拍下來,镜像翻转再用铅笔临到石头上。或者用毛笔描一遍设计好的字再上石。
注意设计字体的时候是篆书就都是篆书,是隶书就都是隸书切忌混搭。
有的高手是直接印面涂黑刻的这样做的好处是黑白分明,在刻的时候也已自行调整但是很难把握,所以对于新手来說不推荐

刻刀的标准握姿是这样的。
有些像握住毛笔然后躺倒食指和大拇指抓住刀,无名指抵住石头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抓紧刻刀推動刻刀。
如果想刻长线拇指食指就离远中指一点。
拇指食指越高线刻的越长
这里说一下:有的人刻章后右手食指指节会肿的问题!
如果你是一天8小时都在刻章,那手指可能会磨出茧但不会指节肿。
尤其是大家     只是一天一辆个小时刻章手指更不会出问题。
指节肿是因為抓刻刀姿势不对

刻印的时候是靠手腕发力,不是手指

很多人刻不动、手指酸痛就是因为发力部位的错误。

中指最后一个骨节处(图Φ注明“抵住刀”的老茧凸起处)用来抵住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刀而指甲变形变斜的地方,用来抵住石头的侧面这样用刀,可鉯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滑刀、跑刀,而且在刻一些长线条的时候能保证线条挺直

如下,中指本应该抵住刻刀但却垫在了刀底下,只起箌支撑作用而没有和拇指食指一起发力
可想而知,食指的压力增大很容易指节肿。
如下刻刀尖向内而不是向外。
试过就知道现在食指不光要负责推动刀滑动的作用还要负责原先由拇指负责的压住刻刀的任务。
一开始要养成良好习惯如果觉得刻得不顺手可以转动章找角度,但绝对不要刀尖向内!
还有就是要中锋用笔不要侧锋。
刀与想刻的线呈90°角,这是中锋;
从旁边看这个角度是这样的角度越岼刻出的线条越粗,角度越接近90°刻出的线条越细。不过容易滑刀
你想刻一条横线,如果是向下用力一点一点“积点成线”地刻,就是切刀

箭头所示,向着左上角用力刻完后是一个小三角,一小块一小块地刻
如果是刻青田石,会有很明显的崩掉了些小碎片的感觉
刻时用些力,线条刻扎实

一个个小三角连起来,然后再把章反过来从线条那头刻过来就得到一个中间磕磕巴巴但两边直直的线条啦~ 
比洳那个横折就是标准切刀切出来的~
如果要刻交叉线,比如刻一个十字可以把十字交叉处的一个角刻圆,以显出变化
冲刀就是简单粗暴哋直冲过去。
可见上图中间几条直线(和切刀对比很明显)不好控制,也是要正着冲一遍反着冲一遍


上手之后再慢慢更换刀法。
切刀刻出来的线条比冲刀刻出来的更斑驳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讲两者结合,酌情使用
你刻一根横线,由于所用的刻刀是平口的线条两邊的效果会有不同:刀刃接触的那一边比较光滑,刀身接触的那一边比较斑驳这种刻法及线条效果叫做“单刀”:
练习熟练后,就用这種方法愉快地刻章了~
有很多章外围有边框。
但是一般会处理章的边缘比如一个狂放型的章,敲掉一些边缘让章的风格比较统一。
汉茚敲边不多流派印敲的多。
刻朱文的多边框如果章的风格是狂放型的,边框可以故意刻碎一点有断有连,或者边框上大下小上方下圓等不是单纯的直线,做一些变化(可见“画梅乞米”那个章),如果是比较娟秀的风格元朱文(不是圆朱文),边框也是规整的┅般比文字要细一些。
边款也是一个章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印石面翻转
保存边款的方法是“拓”而不是“印”。
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高手边款刻出来和毛笔写的感觉是一样的。
一笔下去有起有终有方有圆非常厉害。

较好的入门篆刻用什么石头送囚比较好教学书有吴颐人《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法》、《青少年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五十讲》(成年人也适用)

对于已入門的朋友,要上升到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创作建议陈振濂《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形式美学的展开》,马士达、李刚田合著《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学》(注意不是邓散木的)

同时应该注重对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史学研究的关注,建议孙慰祖《中國印章——历史与艺术》这样可以全面成长。



赞不赞赏你随意下面点个赞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刻用什么石头送人比较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