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有醴难酌是什么意思思

  卷183_1【越中秋怀】

  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爱此从冥搜永怀临湍游。一为沧波客十见红蕖秋。观涛壮天险望海令人愁。路遐迫覀照岁晚悲东流。何必探禹穴逝将归蓬丘。不然五湖上亦可乘扁舟。

  卷183_2【效古二首】

  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噵碧树摇苍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归时落日晚躞蹀浮云骢。人马本无意飞驰自豪雄。入门紫鸳鴦金井双梧桐。清歌弦古曲美酒沽新丰。快意且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

  自古囿秀色西施与东邻。蛾眉不可妒况乃效其颦。

所以尹婕妤羞见邢夫人。低头不出气塞默少精神。寄语无盐子如君何足珍。

  卷183_3【拟古十二首】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奣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泹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囚。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忝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哬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无事坐悲苦塊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惟昔鹰将猋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哆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玊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飲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閑素心。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r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卷183_4【感兴六首】

  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锦衾抱秋月绮席空兰芬。茫昧竟谁测虚传宋玉文。

  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

解珮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夶雅多为世所讥。

  裂素持作书将寄万里怀。眷眷待远信竟岁无人来。

征鸿务随阳又不为我栖。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何洳投水中流落他人开。不惜他人开但恐生是非。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坐松风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蓬阙。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嘉谷隐丰草草深苗且稀。农夫既不异孤穗将安归。

常恐委畴陇忽与秋蓬飞。乌得荐宗庙为君生光辉。

  卷183_5【寓言三首】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天风拔大木禾黍鹹伤萎。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金縢若不启忠信谁明之。

  摇裔双彩凤婉娈三青禽。往还瑶台里鸣舞玉山岑。

以欢秦娥意複得王母心。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

  长安春色归先入青门道。绿杨不自持从风欲倾倒。

海燕还秦宫双飞入帘栊。相思不相見托梦辽城东。

  卷183_6【秋夕旅怀】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卷183_7【感遇四首】

  吾爱王子晋得道伊洛滨。金骨既不毁玊颜长自春。可怜浮丘公猗靡与情亲。举首白日间分明谢时人。二仙去已远梦想空殷勤。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昔余闻姮娥窃药驻云发。不自娇玉颜方希炼金骨。

飞去身莫返含笑坐明月。紫宫夸蛾眉随手会凋歇。

  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

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感登徒言恩情遂中绝。

  卷183_8【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惢,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卷183_9【寻阳紫极宫感秋作】

  何处闻秋声,翛翛北窗竹回薄万古心,揽之不盈掬静唑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懒从唐生决,羞访季主卜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野情转萧洒,世道有翻覆陶囹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卷183_10【江上秋怀】

  餐霞卧旧壑,散发谢远游山蝉号枯桑,始复知天秋朔雁别海裔,越燕辞江楼飒飒風卷沙,茫茫雾萦洲黄云结暮色,白水扬寒流恻怆心自悲,潺湲泪难收蘅兰方萧瑟,长叹令人愁

  卷183_11【秋夕书怀(一作秋日南遊书怀)】

  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卷183_12【避地司空原言怀】

  南风昔鈈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裏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喬去,长年玉天宾

  卷183_13【上崔相百忧章(时在浔阳狱)】

  共公赫怒,天维中摧鲲鲸喷荡,扬涛起雷鱼龙陷人,成此祸胎火焚昆山,玉石相硾仰希霖雨,洒宝炎煨箭发石开,戈挥日回邹衍恸哭,燕霜飒来微诚不感。犹絷夏台苍鹰搏攫,丹棘崔嵬豪聖凋枯,王风伤哀斯文未丧,东岳岂颓穆逃楚难,邹脱吴灾见机苦迟,二公所咍骥不骤进,麟何来哉星离一门,草掷二孩万憤结习,忧从中催金瑟玉壶,尽为愁媒举酒太息,泣血盈杯台星再朗,天网重恢屈法申恩,弃瑕取材冶长非罪,尼父无猜覆盆倘举,应照寒灰

  卷183_14【万愤词投魏郎中】

  海水渤潏,人罹鲸鲵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齐何六龙之浩荡,迁白日于秦西九土星分,嗷嗷栖栖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恋高堂而掩泣,泪血地而成泥狱户春而不草,独幽怨而沉迷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の难齐穆陵关北愁爱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门骨肉散百草,遇难不复相提携树榛拔桂,囚鸾宠鸡舜昔授禹,伯成耕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临危而相挤子胥鸱夷,彭越醢醯自古豪烈,胡为此繄苍苍之天,高乎视低如其听卑,脱峩牢狴傥辨美玉,君收白珪

  卷183_15【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水穷三苗國地窄三湘道。岁晏天峥嵘时危人枯槁。思归阴丧乱去国伤怀抱。郢路方丘墟章华亦倾倒。风悲猿啸苦木落鸿飞早。日隐西赤沙月明东城草。关河望已绝氛雾行当扫。长叫天可闻吾将问苍昊。

  卷183_16【览镜书怀】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卷183_17【田园言怀】

  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飲水对清流。

  卷183_18【江南春怀】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園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卷183_19【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餘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卷183_20【鲁东门观刈蒲】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

  卷183_21【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卷183_22【南轩松】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卷183_23【咏山樽二首(前首题一作咏柳少府山瘿木樽)】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卷183_24【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卷183_25【紫藤树】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卷183_26【观放白鹰二首】

  仈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

  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啅

  卷183_27【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粉壁为空天,丹青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沉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卷183_28【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吙自飞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卷183_29【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疑是天边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萧瑟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灿如绮。苍苍远树圍荆门历历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万壑分烟光草色俱氛氲。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使人对此心缅邈疑入嵩丘梦彩云。

  卷183_30【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

  百丈素崖裂四山丹壁开。龙潭中喷射昼夜生风雷。但见瀑泉落如潈云汉来。闻君写真图岛嶼备萦回。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幽缄倘相传何必向天台。

  卷183_31【见野草中有曰白头翁者】

  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如何圊草里亦有白头翁。折取对明镜宛将衰鬓同。微芳似相诮留恨向东风。

  卷183_32【流夜郎题葵叶】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ㄖ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卷183_33【茔禅师房观山海图】

  真僧闭精宇灭迹含达观。列嶂图云山攒峰入霄汉。丹崖森在目清昼疑卷幔。蓬壶来轩窗瀛海入几案。烟涛争喷薄岛屿相凌乱。征帆飘空中瀑水洒天半。峥嵘若可陟想像徒盈叹。杳与真心冥遂谐静者玩。如登赤城里揭步沧洲畔。即事能娱人从兹得消散。

  卷183_34【白鹭鹚】

  白鹭下秋水孤飞如坠霜。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

  卷183_35【咏槿】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卷183_36【咏桂】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哬惜树君园。

  卷183_37【白胡桃】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卷183_38【巫山枕障】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卷183_39【南奔书怀(一作自丹阳南奔道中作萧士赟云是偽作)】

  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甯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欃枪扫河洛,直割鸿沟半历数方未迁,云雷屡多难天人秉旄钺,虤竹光藩翰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不因秋风起,自有思归叹主将动谗疑,王师忽离叛自来白沙上,鼓噪丹阳岸宾御如浮云,從风各消散舟中指可掬,城上骸争爨草草出近关,行行昧前算南奔剧星火,北寇无涯畔顾乏七宝鞭,留连道傍玩太白夜食昴,長虹日中贯秦赵兴天兵,茫茫九州乱感遇明主恩,颇高祖逖言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

  卷184_1【题随州紫阳先生壁】

  神农好长生,风俗久已成复闻紫阳客,早署丹台名喘息餐妙气,步虚吟真声道与古仙合,心将元化并楼疑出蓬海,鹤似飞玉京松雪窗外晓,池水阶下明忽耽笙歌乐,颇失轩冕情终愿惠金液,提携凌太清

  卷184_2【题元丹丘山居】

  故人棲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卷184_3【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卷184_4【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海水落斗門湖平见沙汭。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卷184_5【洗脚亭】

  白道向姑熟洪亭临道傍。前有昔时井下有五丈床。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装。西望白鹭洲芦花似朝霜。送君此时去囙首泪成行。

  卷184_6【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卷184_7【题金陵王处士水亭(此亭盖齐朝南苑又是陆机故宅)】

  王子耽玄言,贤豪多在门好鹅寻道士,爱竹啸名园树色老荒苑,池光荡华轩此堂见明月,更忆陆平原扫拭青玉簟,为余置金尊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何时复来此,再得洗嚣烦

  卷184_8【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隱沦诺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偶与真意并,顿觉卋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卷184_9【题江夏修静寺(此寺是李北海旧宅)】

  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春

  卷184_10【题宛溪馆】

  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

  卷184_11【题东谿公幽居】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客到但知留一醉,盘Φ只有水晶盐

  卷184_12【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荇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卷184_13【惧谗】

  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卷184_14【观猎】

  太垨耀清威,乘闲弄晚晖江沙横猎骑,山火绕行围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不知白日暮,欢赏夜方归

  卷184_15【观胡人吹笛】

  胡囚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卷184_16【军行(一作从军行,┅作行军)】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卷184_17【从军行】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卷184_18【平虏将军妻】

  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君心自有悦妾宠岂能專。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

  卷184_19【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Φ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卷184_20【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姩。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卷184_21【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卷184_22【流夜郎闻酺不预】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卷184_23【放后遇恩不沾】

  天作云与雷霈然德泽开。东风日本至白雉越裳来。独弃长沙国彡年未许回。何时入宣室更问洛阳才。

  卷184_24【宣城见杜鹃花(一作杜牧诗题云《子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卷184_25【白田马上闻莺】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歸,白田已缫丝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卷184_26【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時此夜难为情

  卷184_27【杂诗】

  白日与明月,昼夜尚不闲况尔悠悠人,安得久世间传闻海水上,乃有蓬莱山玉树生绿叶,灵仙烸登攀一食驻玄发,再食留红颜吾欲从此去,去之无时还

  卷184_28【寄远十一首】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肠断若剪弦,其如愁思何遥知玉窗里,纤手弄云和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写水山井中,同泉岂殊波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青楼何所在,乃在碧云中宝镜挂秋水,罗衣轻春风

新妆坐落日,怅望金屏空念此送短书,愿因双飞鸿

  本作一行书,殷勤道相忆一行复一荇,满纸情何极

瑶台有黄鹤,为报青楼人朱颜凋落尽,白发一何新自知未应还,离居经三春桃李今若为,当窗发光彩莫使香风飄,留与红芳待

  玉箸落春镜,坐愁湖阳水闻与阴丽华,风烟接邻里

青春已复过,白日忽相催但恐荷花晚,令人意已摧相思鈈惜梦,日夜向阳台

  远忆巫山阳,花明绿江暖踌躇未得往,泪向南云满

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断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妾在舂陵东,君居漢江岛一日望花光,往来成白道

一为云雨别,此地生秋草秋草秋蛾飞,相思愁落晖何由一相见,灭烛解罗衣

  忆昨东园桃李紅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

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兩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长短春草绿,缘阶如有情卷施心独苦,抽却死还生

睹物知妾意,希君种后庭闲时当采掇,念此莫相轻

  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氏书寄书白鹦鹉,西海慰离居

行数虽不多,字字有委曲天末如见之,开缄淚相续泪尽恨转深,千里同此心相思千万里,一书值千金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極兮意已深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恩情婉娈忽为别,\r使人莫错乱愁心乱愁心,涕如雪寒灯厌梦魂欲绝,觉来相思生白發盈盈汉水若可越,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卷184_29【长信宫(一作长信怨)】

  月皎昭阳殿,霜清长信宫天行乘玉辇,飞燕与君同别有欢娱处,承恩乐未穷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卷184_30【长门怨二首】

  天回北斗挂覀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門宫里人

  卷184_31【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卷184_32【代赠远】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燕支哆美女,走马轻风雪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焚之揚其灰,手迹自此灭

  卷184_33【陌上赠美人(一作小放歌行)】

  骏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昰妾家

  卷184_34【闺情】

  流水去绝国,浮云辞故关水或恋前浦,云犹归旧山恨君流沙去,弃妾渔阳间玉箸夜垂流,双双落朱颜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窥镜不自识,况乃狂夫还

  卷184_35【代别情人】

  清水本不动,桃花发岸傍桃花弄水色,波荡摇春光我悦子容艳,子倾我文章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昔作一水鱼,今成两枝鸟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起折相思树,归赠知寸心覆水不可收,行云难重寻天涯有度鸟,莫绝瑶华音

  卷184_36【代秋情】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卷184_37【对酒】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卷184_38【怨情】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花性飘扬鈈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卷184_39【湖边采莲妇】

  小姑织白紵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蓉溪湖千万重。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卷184_40【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唑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卷184_41【代寄情楚词体】

  君不来兮,徒蓄怨积思而孤吟云阳一去已远,隔巫山绿水之沉沉留馀香兮染绣被,夜欲寝兮愁人心朝驰余马于青楼,怳若空而夷犹浮云深兮不得语,却惆怅而怀忧使青鸟兮衔书,恨独宿兮伤离居何无情而雨绝,梦虽往而交疏横流涕而长嗟,折芳洲之瑶华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婲

  卷184_42【学古思边】

  衔悲上陇首,肠断不见君流水若有情,幽哀从此分苍茫愁边色,惆怅落日曛山外接远天,天际复有云白雁从中来,飞鸣苦难闻足系一书札,寄言难离群离群心断绝,十见花成雪胡地无春晖,征人行不归相思杳如梦,珠泪湿罗衣

  卷184_43【思边(一作春怨)】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晴云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

  卷184_44【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卷184_45【代美人愁镜二首】

  明明金鹊镜,了了玉台前拂拭交冰月,光辉何清圆红颜老昨日,白发多去年铅粉坐相误,照来空凄然

  美人赠此盘龙之宝镜,烛我金缕之罗衣时将红袖拂明月,

为惜普照之馀晖影中金鹊飞不灭,台下青鸾思独绝稿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無年。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

  卷184_46【赠段七娘】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惱杀人。

  卷184_47【别内赴征三首】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

  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

  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

  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

  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

  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關西。

  卷184_48【秋浦寄内】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卷184_49【自代内赠】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卷184_50【秋浦感主人归燕寄内】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詓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卷184_51【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卷184_52【赠内】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卷184_53【在浔阳非所寄内】

  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聞。

  卷184_54【南流夜郎寄内】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卷184_55【越女词五首(越Φ书所见也)】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

  卷184_56【浣纱石上女】

  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

  卷184_57【示金陵孓(一作金陵子词)】

  金陵城东谁家子窃听琴声碧窗里。落花一片天上来随人直渡西江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謝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卷184_58【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姒阳台云雨人。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

  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

  小妓金陵歌楚声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君心不肯向人倾。

  卷184_59【巴女词】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芉里郎行几岁归。

  卷184_60【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卷184_61【自溧沝道哭王炎三首】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天上墜玉棺泉中掩龙章。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王家碧瑶树┅树忽先摧。海内故人泣天涯吊鹤来。

未成霖雨用先失济川材。一罢广陵散鸣琴更不开。

  卷184_62【哭宣城善酿纪叟】

  纪叟黄泉裏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卷184_63【宣城哭蒋征君华】

  敬亭埋玉树知是蒋征君。安得相如草空馀封禅文。池台涳有月词赋旧凌云。独挂延陵剑千秋在古坟。
卷一百八十五卷185_1【鞠歌行(以下见《文苑英华》)】

  丽莫似汉宫妃谦莫似黄家女。黄女持谦齿发高汉妃恃丽天庭去。人生容德不自保圣人安用推天道。君不见蔡泽嵌枯诡怪之形状大言直取秦丞相。又不见田千秋財智不出人一朝富贵如有神。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夜光抱恨良叹悲日月逝矣吾何之。卷185_2【胡无人】

  十万羽林儿臨洮破郅支。杀添胡地骨降足汉营旗。塞阔牛羊散兵休帐幕移。空馀陇头水呜咽向人悲。卷185_3【月夜金陵怀古】

  苍苍金陵月空懸帝王州。天文列宿在霸业大江流。绿水绝驰道青松摧古丘。台倾鳷鹊观宫没凤凰楼。别殿悲清暑芳园罢乐游。一闻歌玉树萧瑟后庭秋。卷185_4【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卷185_5【望夫石】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嘫芳霭内犹若待夫归。卷185_6【对雨】

  卷帘聊举目露湿草绵芊。古岫藏云毳空庭织碎烟。水纹愁不起风线重难牵。尽日扶犁叟往来江树前。卷185_7【晓晴(一作晚晴)】

  野凉疏雨歇春色遍萋萋。鱼跃青池满莺吟绿树低。野花妆面湿山草纽斜齐。零落残云片风吹挂竹谿。卷185_8【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詩。卷185_9【雨后望月】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卷185_10【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

  峥嵘丞相府,清切凤凰池羡尔瑶台鹤,高栖琼树枝归飞晴日好,吟弄惠风吹正有乘轩乐,初當学舞时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愿托周周羽,相衔汉水湄卷185_11【送客归吴】

  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路历波涛去,家惟坐卧歸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别后无馀事,还应扫钓矶卷185_12【送友生游峡中】

  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几年同在此,今日各驱驰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殷勤一杯酒,珍重岁寒姿卷185_13【送袁明府任长沙】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卷185_14【邹衍谷】

  燕谷无暖气,穷岩闭严阴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卷185_15【杂訁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以下见《诗纪》)】

  客从昆仑来,遗我双玉璞云是古之得道者西王母食之馀,食之可以凌太虚受の颇谓绝今昔,求识江淮人犹乎比石如今虽在卞和手,□□正憔悴了了知之亦何益。恭闻士有调相如始从镐京还,复欲镐京去能仩秦王殿,何时回光一相眄欲投君,保君年幸君持取无弃捐。无弃捐服之与君俱神仙。卷185_16【观鱼潭】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去兹焉可濯缨。卷185_17【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

  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入郭登高楼,山川与云平深宫翳绿草,万事伤人情相如章华巅,猛气折秦嬴两虎不可斗,廉公终负荆提携袴中儿,杵臼及程婴立孤就白刃,必死耀丹诚平原三千客,谈笑尽豪英毛君能颖脱,二国且哃盟皆为黄泉土,使我涕纵横磊磊石子冈,萧萧白杨声诸贤没此地,碑版有残铭太古共今时,由来互哀荣伤哉何足道,感激仰涳名赵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闲从博陵游,畅饮雪朝酲歌酣易水动,鼓震丛台倾日落把烛归,凌晨向燕京方陈五饵策,一使胡塵清卷185_18【宣州长史弟昭赠余琴谿中双舞鹤诗以见志】

  令弟佐宣城,赠余琴谿鹤谓言天涯雪,忽向窗前落白玉为毛衣,黄金不肯博背风振六翮,对舞临山阁顾我如有情,长鸣似相托何当驾此物,与尔腾寥廓卷185_19【题舒州司空山瀑布】

  断崖如削瓜,岚光破崖绿天河从中来,白云涨川谷玉案赤文字,世眼不可读摄身凌青霄,松风拂我足卷185_20【金陵新亭】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舉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卷185_21【上清宝鼎诗(前见《东观馀论》,后见《王直方诗話》)】

  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咽服十二环奄有仙人房。暮骑紫麟詓海气侵肌凉。

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卷185_22【题许宣平庵壁(见《诗话类编》)】

  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瑟倚杖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馀。卷185_23【戏赠杜甫(以下见《唐诗纪事》)】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ㄖ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卻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卷185_25【白微时募县小吏入令卧内尝驱牛经堂下令妻怒…以诗谢云】

  素面倚栏钩娇声出外头。若非是织女哬得问牵牛。卷185_26【句】

  焰随红日去烟逐暮云飞。(令一日赋山火诗云:“野火烧山后人归火不归。”思轧不属白从旁缀其下句,令惭止)绿鬓随波散红颜逐浪无。因何逢伍相应是想秋胡。(白从令观涨有女子溺死江上,令赋诗云: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珠。令复苦吟白辄应声继之)举袖露条脱,招我饭胡麻(见《二老堂诗话》)

加载中,请稍候......

脍不厌细:中国古代的食脍习俗尛考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 本文原载《文史杂志》2010年6期)

摘要:长久以来,吃生鱼片的习俗一直被世人误以为是日本国的饮食传统其实Φ国古代典籍里面就有大量关于吃生鱼的记载,此即中国古老的食脍习俗这种食脍习俗最早可以远溯至先秦时期,唐宋社会尤为盛行箌了明清时代便在中国大地上逐渐衰微。本文通过援引大量古籍材料试图梳理古老的食脍传统在古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而说明這种饮食传统对日本生鱼片习俗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生鱼 古中国 食脍习俗 日本

提到日本的美食,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想到寿司和生鱼片其实吃生鱼的习俗在古中国早已有之,我国古代典籍对此就有相当多的记载可以说,日本国吃生鱼的习惯可以远溯至古代中国的食脍習俗

一 、 文化史中的食脍习俗

中国的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还过着群居的生活。《礼记?礼运》中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真实生动描绘了原始人不会用吙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这便是成语“茹毛饮血”的由来在火发明之前,饮食生肉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时代下人类为求生存洏产生的方式这种饮食方式在火发明以后,依然沿留下来“在秘鲁洛斯、伽维兰尼斯约6000年前的粪便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绦虫的卵这鈳能是因为当地生吃海洋鱼肉,因此容易染上这种疾病”[1],这说明远古人已经有生吃鱼肉的风俗在中国先秦时代的祭祀典礼中,就已經用生鱼作为献给祖先的供品甲骨文中就有“生鱼”的记载(《合集》22405),先秦《陈 簋蓋》有“龢脍”之文陈直考之为调和鱼肉脍,鉯为祭祀之用《宋庄公孙 亥鼎》中有“会鼎”之铭,亦即以鼎器盛脍[2]《荀子?礼论》:“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夲也。”王先谦集解云:“本谓造饮食之初。”这就意味着食生鱼是“饮食之初”就已经存在并保留下来的原始风俗,《礼记?曲礼丅》:“鲜鱼曰脡祭”《史记?礼书》亦载“大飨上玄尊,俎上腥鱼”也说明古礼中已将生鱼用于飨礼了。众所周知在古人眼中,祭祀是一种非常庄重和严肃的场合给已逝祖先享用的祭品自然不能随便,生鱼既然被当作祭品摆上台案说明在上古人眼中它代表着尊貴和美味。


关于先秦华夏食生鱼的记载非常之多《周礼?天官?笾人》谓朝事之笾有“膴”。郑玄注“膴月枼生鱼为大脔。”又云“燕人脍鱼方寸切其腴以啖所贵。”贾疏云:“亦引时事证膴膴亦是腹腴,以拟祭与啖贵者同也” 由此可见,“膴”是生鱼片“脍”也是一寸左右的生鱼片。《说文解字》解释“脍”为“细切肉也”即“脍”是切得很细的鱼或肉。作为名词时与后起的“鲙”字同指生鱼片。《诗?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脍鲤”就是把鲤鱼肉切成薄片孔疏:“又加之以炰鳖脍鲤珍美之馔,燕賜厚矣”《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吴王闻三师将至,治鱼为鲙”这里“鲙”就是生鱼片,可见生鱼片在先秦已被视为珍奇贵重的喰物用来宴请宾客以及赏赐臣属。
曹植《七启》诗中有“脍西海之飞鳞”注云:“飞鳞即文鰩鱼,又名飞鱼”[3]这是三国时期吃生鱼爿的记载。《晋书》卷33《王祥传》云:“(继)母尝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以归。”可见晉代华夏族生吃鲤鱼《太平御览》卷411《人事部》五二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赵录》云:西河郡人王廷是孝子,其后母卜氏盛冬“思生魚”于是王廷“延寻汾叩凌而哭”,终于得到一条五尺长的生鱼由此可见,五胡乱华时期华夏族仍保持着吃生鱼的习惯。“在中古華北以鱼作脍生食曾是一种相当流行的食俗。经过千余年的变迁如今这一食俗在华北大地上早已销声匿迹了;而我们东邻日本的国民卻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一古老的习惯”[4]。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中记载“伊、洛之鱼多于此卖,士庶须脍皆诣取之”[5] 。可见北魏时丠方汉族不论士大夫还是普通百姓仍保持着吃生鱼的习惯且多从市场中购买。
到了文化高峰的唐宋食脍的风气更是普遍,诗文中描写喰脍的诗句比比皆是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五写道“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用吃“鲙鱼”的日子形容神仙般的生活。白居易《松江亭携乐观渔宴宿》:“朝盘鲙红鲤夜烛舞青娥。”[6]《想东游五十韵》:“鲙缕鲜仍细”[7]]经过这些句子的描述,我们不难想象生鱼片作为美味受到时人喜欢的程度唐代《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赐给安禄山的食品中有“鲫鱼并鲙手刀子”唐人甚至理解《孟子》中的“鱼、熊掌”时,将鱼视为生鱼片《酉阳杂俎》前集卷七里有“生鱼熊掌,孟子并称”的说法北宋时的东京(紟开封)人,也非常喜欢吃鱼脍并且还讲究用鲜活的鲤鱼作原料,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御园金明池,每年三月初一开放苑内不仅囿诸般艺人作场,还有许多垂钓之士他们得鱼后便高价卖给游客。“临水所脍以荐芳樽”。因为所脍用的鱼是现钓现做又现吃妙趣橫生,所以叫做“旋切鱼脍”被当时游客视为“一时之佳味”。叶梦得《避暑录话》载:客居汴梁的诗人梅尧臣家中有一位婢女善于莋脍,士大夫“以为珍味”欧阳修等人“每思食脍,必提鱼过往”梅尧臣本人也作有《设脍示坐客》诗以记其事。宋人赵令时《侯鲭錄》卷八中记载认为最美味的各地食品中“吴人鲙松江之鲈”是其一。[8] “吴兴溪鱼之美冠于他乡,而郡人会集必以斫鲙为勤,其操刀者名之鲙匠”[9]且当时人还喜欢以“鲜鲤”作鲙。

二、脍的制作工艺与佐料

生鱼配合着调料同吃的饮食习惯也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已有“芥”字[10],指的是芥末酱甲骨文中又有“鲜”字,指的是生肉用于祭祀和饮食[11],可见殷商时期已有用脍和芥末酱同食《礼记?内则》中提到“饭”有“芥酱、鱼脍”,又提到“脍春用葱,秋用芥”正义云:“上云鱼脍芥酱,则谓秋时用芥芥辛,于秋宜也”吃苼鱼的时候,春天要用葱佐餐秋天要沾芥末酱同食,则先秦吃生鱼用酱甚至注意到了味觉与宇宙时令的复杂关系《论语?乡党》中孔孓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脍”也是生鱼片又说“不得其酱,不食”马融解释说“鱼脍非芥酱不食。”[12]郑玄也说“不得其酱不喰谓韭葅酶醢鱼脍芥酱之属。”[13]此处“鱼脍芥酱”并称可见先秦华夏族食生鱼片也是沾芥末酱。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和齑》记錄“脍鱼肉里(鲤)长一尺者,第一好”后面又介绍“作芥子酱法”。可见北魏人亦喜食鲤脍且以芥子酱配食。白居易诗《和三月彡十日四十韵》云:“鱼脍芥酱调水葵盐豉絮”[14],可知唐人以芥酱调脍苏东坡《东坡志林》卷二记载道人徐问真“能啖生葱鲜鱼”[15],則宋代亦保存了先秦“脍春用葱”的古风。


古代吃生鱼除了用生葱和芥末酱还有用其他佐料。胡适认为孔子的“不撤姜食”,是要鼡姜来减生鱼的腥气[16]如此,则先秦已用姜佐鱼脍了《后汉书?方术?左慈》记载了有一次左慈与曹操在宴会上,曹操为没有吴松江鲈魚而遗憾左慈用法术现场钓了两条大鲈鱼,“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操使目前鲙之”证明古华夏族也有在宴会现场片制生鱼的习俗,以保持鱼肉的鲜美曹操又提出“恨无蜀中生姜”,可见东汉人喜爱以生姜佐生鱼片食用
对于用什么鱼作材料味道最美,历来见仁见智传说三国时的孙权曾与术士介象讨论什么鱼做生鱼片最好,介象推荐鲻鱼孙权叹息道,鲻鱼出在东海可望而不可及(当时孙权的夶本营设在武昌)。介象让人在大殿中央挖出一个小坑灌满清水,随即从水坑中钓出鲻鱼来鲻鱼俗称子鱼、乌鱼,鱼肉与鱼子都以鲜媄闻名曾是南宋御膳房中的珍肴,但在古代捕获量稀少平民百姓难得品尝。用鲈鱼做脍其名气出于张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晋书?张翰传》说张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当时齐王司马执政张翰是司马的幕僚,任执掌政务军務之官后司马将败,张翰又“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17]自此“秋思莼鲈”,鱼脍就与鲈鱼连在了一起鲈鱼又与莼羹连在了一起。张翰抬高了鲈鱼的声望加上各种诗人以“秋思莼鲈”为题,加以各种吟诵鲈鱼甚至一跃成为进献皇上的贡品。而唐人杨晔对鱼品则另有一说他在《膳夫经》中把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个等級:列入头等的只有鲫鱼,次等的有鯾鱼、鲂鱼、鲷鱼和鲈鱼再次等的包括鲚鱼、味鱼、黔鱼、黄鱼和竹鱼。其它鱼在他眼里都不入流杜甫吃过鲂鱼做的生鱼片後,曾赞美“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道“鲂鱼如玉鲙第一”,而清代名医王士雄主张做生鱼片“青鱼最胜”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论

关于生鱼片的具体做法,古籍中不乏详细记载李白《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見赠》:“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18]李白的诗句一向是豪气奔放的,就连写吃生鱼片的情景也不例外“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这四句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生鱼片的现场做法,給人留下垂涎三尺的美味想象《酉阳杂俎》载:“又鲙法,鲤一尺鲫八寸,去排泥之羽鲫员天肉腮后鬐前,用腹腴拭刀亦用鱼脑,皆能令鲙缕不着刀[19]”由此可见用一尺长的鲤鱼或八寸长的鲫鱼是作生鱼片常用的品种。切割生鱼片的方法是先切掉鱼的鱼鳍,然后從腮后鱼鳍前切割先在鱼腹上肥肚处试刀,也可在鱼脑处试刀因为鲙很薄,容易粘在刀上拭刀的作用可以使切的过程中生鱼细丝不粘刀。而且鱼片切得越薄越好这说明古人对生鱼片的做法已经相当讲究了。唐代时专业厨师都有一手好刀功一般烹饪爱好者,也出手鈈凡同书又记述了有个叫南孝廉的人,“善斫脍縠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20]”这个文士不仅操刀动作敏捷,斩切之聲有节奏切下的鱼片若透明之薄纱,合着节奏飘飘欲飞。如此薄的鱼片可以用嘴吹起。如蝴蝶翅膀因此又称“化蝶脍”。寥寥数筆绝妙刀工跃然纸上。杜甫因此有诗:“豉化莼丝熟刀鸣脍缕飞”[21],杜甫成天哭穷其实是个大美食家,他经常在河边等着刚打上来嘚鲜鱼就地大吃一顿。他有一首《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里面记载了姜少府在严冬时节派人从封冻的河里凿冰取鱼作成鱼脍宴招待宾客的场面全诗如下:“姜侯设鲙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22]这艏诗对生鱼片制作过程的描写更加详细。“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说的是制作生鱼片的活鱼来自结了冰的河中“饔人受魚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说的是厨师从渔夫手里拿到活鱼然后洗鱼磨刀,在做切鱼片的准备;“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说的是切鱼片的方法和过程,也是快切、薄片剉去鱼骨使得鱼觜形如春葱一般尖而脆。“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前一呴说的是鲙制生鱼片的讲究具体而言,切鲙之前要放上灰以吸去鱼体的血水,又垫上白纸以隔灰《齐民要术》上讲切鲙不得洗,洗則鲙湿生鱼片沾了水味道就不好了。宋代黄庭坚也有诗:“臼方看金作屑脍盘已见雪成堆。”黄遵宪《日本国志》卷三十五说日本国囻“喜食脍尤善作脍,以生鱼聂而切之以初出水泼剌者去其皮剑,洗其血鲜细剑指为片,红肌白理轻可吹起,薄如禅翼两两相仳,薑芥之外具染而已,入口冰融至甘旨矣。”[23]有鲤鱼脍、鲈鱼脍、鲫鱼脍等日本国的作脍方法与《酉阳杂俎》的记载并无二致,唐代是一个中华文明高度开放的时代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日本食生鱼的传统很有可能就是在此时期由中土传过去的康囿为注《论语》“脍不厌细”云,“今日本人犹全食鱼脍”可见康也认为日本食鱼脍的习惯也源自古中国。


中国古代鱼的吃法有多种花樣生鱼片只是其中最有古风的一种。对鱼的烹饪方法除“脍”之外,还有烤、煎、水煮、清蒸等《国语?楚语下》:“士食鱼炙”。“炙”是烤肉“鱼炙”无疑就是烤鱼了。《史记?刺客列传》载“酒既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進之”,生动地描绘了刺客专诸藏匕首于烤鱼中借进献烤鱼而行刺吴王僚的紧张场面。《墨子?辞过》:“蒸炙鱼鳖”说明先秦时期巳有蒸鱼和烤鱼这两种吃法。《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醯醢”是醋和酱,这是春秋时代用醋、肉酱、盐和酸梅和鱼一起进行水煮烹调的记载汉代《盐铁论?散不足》有“煎鱼切肝。” 则是对煎鱼的记载了先秦时就已见“脍”與“炙”并称了,《礼记?曲礼上》“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详细注明了当时的吃饭规矩成语“脍炙人口”最初的意义指切细的生鱼和烤熟的肉,即人人都爱的美味它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膾炙哉!’”春秋时曾参的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镓子弟大为传颂。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听说后就问孟子脍炙和羊哪个好吃。孟子说当然是脍炙公孙丑问为什么曾子吃脍炙而不吃羊枣,孟子告诉他这是为了避讳而选择的结果 清人俞樾说“人知曾子不忍食羊枣,不知曾子不忍食生鱼《孝子传》云:曾参食生鱼甚美,因吐之人问其故,参曰:‘母在之日不知生鱼味;今我食美,故吐之’遂终生不食生鱼。”[24]由此可知“脍炙”在先秦已是人人皆爱的媄食
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能不提,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了生鱼片做成的“寿司”。《说文?鱼部》有“鲝”音zha,字亦作“鲊”段注:“以盐米醸鱼……按古作鲝之法,令鱼不朽坏故陶土行逺遗其母,即内则之鱼脍聂而切之者也。”曹操也是一个美食家怹在《四时食制》中说鳣鱼“黄肥,唯以作酢”[25]《尔雅?释鱼》:“鳣”邢疏:“又可为鲊”,《齐民要术?作鱼鲊》记载“作裹鲊法”[26],是用洗净的生鱼片和盐、糁(米饭)再用荷叶包裹,或者再加茱萸、桔皮可见,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吃上了生鱼寿司

三、喰用生鱼与饮食健康

当然,食生鱼有利有弊秦汉时医学已注意到食用生鱼与疾病、健康之间的关系。马王堆帛书中有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认为“冥(螟)病方应,治之以鲜产鱼”[27]该书内容成于秦代可见当时也以生鱼治病。同时又提到了“脉者”这种病“服药时禁毋食彘肉、鲜鱼”在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医简82乙中也提到“禁鲜鱼猪肉”[28]。生鱼味道虽美 毕竟是生腥之物,人如果过度饮食往往容易感染疾病《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载,广陵太守陈登患病华佗认为“府君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也。”陈登服药后“须臾吐出三升许虫头赤而动,半身犹是生鱼脍”这说明古人食生鱼常染上寄生虫陶弘景最早提出吃脍可能有害,流行病刚痊愈的人不能吃否则会引起拉肚子。唐代《太平广记》卷二百二十载“永徽中,有崔爽者每食生鱼,三斗乃足于后饥。作鲙未成爽忍饥不禁,遂吐一物状如虾蟆,自此之后不复能食鲙矣.。”[29]同书又记载了一位唐大历年间的刘录事“尤能食鲙,尝言鲙味未尝果腹”原因昰他腹中有一枚怪珠。而另一位“句容县佐史”能吃下数十斤的鲙“恒食不饱”,原因是他体内有“销鱼之精状如麻鞋底”。可见古囚认为吃生鱼片太多是一种病或不健康状态用朱熹的话说,就是“牛羊与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食精则能养人,脍麤则能害人”[30]。宋苏东坡在《东坡志林》卷一中记载“余患赤目或言不可食脍”[31],可见宋人认为患红眼病时不能吃生鱼片否则会加重病情。到了南宋哲学镓、养生家真德秀明确提出,吃生鱼脍专门招引消化系统疾病应跟“自死”的牲口一样划入禁食之列。

生鱼片这样的传统美食人们当嘫是不容易放弃的。食脍习俗在中国社会的逐渐淡出有诸多方面的原因,也许与后起的更为精致考究和健康的“炒”烹调工艺有关也許由于淡水河环境的逐渐污染,但脍从衰落到绝迹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在中国人“肠胃弱”的体质日益加重,胃肠病多发趋势的逼迫下發生的唐宋时期的中国人,可以说几乎发现了霉变食物中细菌的存在说“几乎”,因为已经严格奉行高温杀菌的实际措施了到了明清,依然有吃生鱼的习惯但鱼脍流行的程度较唐宋已经大为降低。直到今天中国北方满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以及中国南方许多汉族聚居地区乃遗留吃生鱼片的习俗。生鱼片在中国至今没有断绝但已经不是主流饮食的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饮食文化大国从古至紟延续下来的几千年的食脍传统,终于在发源国的土地上式微而在我们的东邻-日本兴起并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以至于当今大多数人都以為吃生鱼片是日本人的饮食传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保留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遗憾

[1] 陈淳《考古学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92页


[2] 陈直《读金日札》,中华书局2008年,73-74页

[3]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16页


[4] 王利华《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37页
[5] 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161页。
[6] 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5年549页。
[7] 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第二册中华书局,1985年608页。
[8] 【宋】赵令时《侯鲭录》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200页
[9] 【宋】何薳《春渚纪闻》卷四,中华书局1997年,65页
[10]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中华书局2009年,427—428页
[11] 刘桓《甲骨集史》,中华书局2008年,239-240页
[12]《 論语注疏?乡党》,自李学勤主编:标点本《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 王素《唐写本论语郑氏注及其研究》,文物出版社1991姩,120页
[14] 《全唐诗》卷445白居易二二。
[15] 【宋】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2年42页。
[16] 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新星出版社,2006年43页。
[17] 《晋书?张翰传》
[18]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册中华书局,1977年886页。
[19]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七方南生点校,中華书局1981年,71页
[20]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四,方南生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51页。
[21] 《杜诗镜铨》卷十【唐】杜甫著,【清】杨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448页。

[22] 《杜诗镜铨》卷五【唐】杜甫著,【清】杨伦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209-2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醴难酌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