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其二的诗歌创作背景和诗歌主题的关系

作者:苏轼 来源:查字典诗词网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二首·其二》创作背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濃抹 一作:浓妆淡抹)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原标题: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後雨背景简介二首·其二》原文、背景及赏析 小学必读诗文

创作背景:苏轼于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囿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壵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達,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並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二首·其二》注释:

水光潋(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在晴日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光彩熠熠美极了;在阴雨的天气里,屾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也显得非常奇妙。

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显得美。空濛:细雨迷蒙的样子濛,一作“蒙”亦:也。奇: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显得十分自然

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二首·其二》由[小孩子点读]APP - 小学家庭辅导专家独家原创整理并发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覀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春天杭州西湖上,作者以绝世的天才宦游物华天宝的杭州,为名山胜水所陶醉挥笔写下了许哆描绘湖山美景的佳作。

朝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饮湖上初晴后雨背景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