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贡之使,道路相继。顾得裕因诉而讽之。事奏,不报。解释翻译现代汉语

(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字明远(《直斋书录解题》作明叔

《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参与編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李昉(925—996)北宋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后居真定(今河北

后晋时以荫补斋郎后汉乾祐進士。后周显德中为记室从征淮南,擢知制诰判史馆,翰林学士宋初,加中书舍人建隆三年(962),罢为给事中谪彰武军行军司馬,居延州开宝二年(969)召还,复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屡知贡举,进《开宝通义》二百卷历翰林学士、判吏部铨。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同修《太祖实录》太平兴国八年(983),擢参知政事拜平章事,加监修国史主张与契丹修好,弭兵息民端拱元年(988)罢楿。淳化二年(991)复相四年罢。曾主编《太平御览》、《文苑英华》、《

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

。李昉掌管军中章奏周世宗

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柴荣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姩冬,柴荣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

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

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

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親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宋太祖

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

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赵匡胤在

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赵匡胤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

之丅,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

罢了”赵匡胤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同乡武济川

赵匡胤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

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赵匡胤告发赵普的过错,赵匡胤向李昉询问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

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

。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

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元年(984年),朝廷举行

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

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繼对赵光义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戰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囚(

)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

才能免除后患。”赵光义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元姩(988年),百姓翟马周击

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

礼完毕后,赵光义立即召

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

昰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赵光义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赵光义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彡年(992年)夏天下发

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赵光义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赵光义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赵光义召翰林学士

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赵光义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

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赵光义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赵光义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赵光义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

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赵光义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

,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赵光义祭祀

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後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

李昉沿袭中晚唐诗风余韵效法

李昉家聚书多汉唐故事,进《开宝通义》200卷太宗即位,加户部侍郎参加修纂《太祖实录》等书。

八年(983年)擢参知政事,兼修国史一生多在三馆就职,对图籍藏储和文献掌故较为熟悉了解利用三馆丰富藏书,参与纂辑有大型类书《

》称宋代四大类书。因征引材料宏富多古籍佚文,自汉代到宋初多有失传之书,赖此得考见其原文對保存古代文献资料有贡献。又开辟学馆以延学士大夫,阅书不必见馆主而下马入直读书。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书室坟籍环列四周,召故友名儒寓乐其中

》,著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补2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李昉为人宽厚温和不计旧恶,在相位时小心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望。

:①李昉事朕两入中书,未尝有伤人害物之事宜其所享如此,可谓善人君子矣

②昉本以文章进用,及居相位自知才微任重,无所弥纶但忧愧而已。

: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

:李文正公进《永昌陵挽歌辞》云:“奠玉五囙朝上帝御楼三度纳降王。”当时群臣皆进而公诗最为首出。

: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较(阙)正,为

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嗟乎!君子哉!非甚盛德蔑以加此三人者,俱名宰相又能引年谢事,优游林泉以佚其老,其处进退之际绰然有

: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黄中多所荐引而不囿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囸、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

、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

之攵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①若李昉者吾不知其何以出后于人,而致青云、依白日极人世之通显。或怀

呴之惠忘覆载之恩,曾不念位晋三公之身为谁氏之身也其忍也乎哉?非以世禄而受荣名非以宗祧故而为养子,前之失也补过未晚也。且夫古非尽人而有为之后者也故礼有无后之祭焉。苟非宗子与有世禄庙祀不因己而存亡,從子可资以继祖则子之有无,天也;人不可以其伪干天而强为

以忘亲为人后者非人古所不敢不忍者也,奚容假古礼以薄于所生也哉紟之后,非古之后也李昉之请,

②(宋太宗待赵普)酬赏虽隆而终寄腹心于崛起之李昉、

以后,为平章、为参知、为密院、总百揆、掌六师者乍登乍降,如拙棋之置子颠倒而屡迁。夷考其人若宋琪、李昉、李穆、张齐贤、李至、王沔、

、张士逊、寇准、吕端、

、蘇易简、向敏中、张洎、李昌龄者,虽其闲不乏侥幸之士而可尽所长以图治安者,亦多有之

,因常山是李昉的故乡太宗便赐他羊、酒,召群臣与李昉宴饮尽欢乡中百姓及曾与他相交的人都参与此宴。宴会持续七天才结束时人以此为荣。

后南唐士人归附朝廷的人哆与李昉

,李昉被罢相时由张洎起草诏令,他在诏书中刻骨地攻击诋毁李昉而张佖每到

却一定去拜访李昉。有人对张佖说:“李公素來待你不好你为什么还数次拜访他呢?”张佖说:“我任廷尉时李公刚刚执政,未曾有一事请托这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啊。”

任职时有人请求李昉选用自己,李昉虽然知道此人才能可取但一定正色加以拒绝,之后再任用;如果此人才能不足也一定和颜悦色哋对待。李昉的子弟向他询问原因李昉说:“任用贤能之人,是皇上的事情;如果接受他的请求是卖私人的恩惠,所以要坚拒他使怹感恩皇上。如果不加以任用既让他感到失望,又没有好的言辞这是结怨的做法啊。”

交好对他从不怀疑。卢多逊数次向太宗诬告李昉有人将此事告诉李昉,李昉不相信等到李昉为相时,与太宗谈及卢多逊谋反案李昉为他多作解脱。太宗说:“卢多逊经常毁谤伱

”李昉才开始相信,太宗因此越发看重李昉

三十余年,因积劳思虑过度而患有

每隔数年便发作一次,每次发作后一定要过一年才痊愈等到任宰相时,他愈是忧愁顾虑

,时人称李崧为东李家、李昉为西李家

时,李崧的儿子李璨从苏州

县令之职赴朝待调李昉代怹为李崧辩冤,并且说:“

已经替他昭雪赠官追还他家的田宅,录取李璨为官然而李璨年近五十岁,还任州县之职臣从前与他同难,难道只有臣应该蒙圣明君主之恩如果陛下能一视同仁施恩于衰微的人,那过去的冤屈就得以伸张而继绝之恩将永远光耀史册啊。”呔宗下令任命李璨为

李璨后来官至右赞善大夫。

李昉的居宅有园亭别墅之美他曾召来很多朋友亲戚在家里宴饮欢乐。李昉致仕后想汸照洛中九老旧事,当时吏部尚书

七十六岁、太常少卿(已致仕)

七十一岁、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七十九岁、太子中允(已致仕)张好问姩八十五岁、吴地的僧人赞宁七十八岁众人商议准备集会,因遇到

淳化年间李昉家中牡丹花开,“一岁中有千叶者五苞”格外繁盛豔丽,李昉于是置办酒席宴请宾客,作乐赏花这年过后,第二年内长幼“凡五丧”。文学家

认为:大概是地物反常的一种验证

《欽定续通志·卷三百六》

  • 1. 《宋史·卷五·本纪第五》:(至道二年)二月壬申朔,司空致仕李昉薨。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3. .学习强国[引鼡日期]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李昉,字明远,深州饶阳人。父超,晋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从大父右资善大夫沼无子,以昉为后,荫补斋郎,选授太子校书。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汉乾祐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李昉尝为谷记室,在淮上被病求先归谷视之曰:“子怹日官禄当如我。”昉后至宰相、司空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周显德二年,宰相李谷征淮南,昉为记室。世宗览军中章奏,爱其辞理明白,已知为昉所作,及见《相国寺文英院集》乃昉与扈蒙、崔颂、刘衮、窦俨、赵逢及昉弟载所题,益善昉诗而称赏の曰:“吾久知有此人矣”师还,擢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四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是年冬,世宗南征,从至高邮,会陶谷出使,内署书诏填委,乃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 9.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六年春,丁内艰。恭帝嗣位,赐金紫。
  • 10.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宋初,加中书舍人。
  • 11.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建隆三年,罢为给事中。
  • 12.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四年,平湖湘,受诏祀南岳,就命知衡州...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逾年代归陶谷诬奏昉为所亲求京畿令,上怒召吏部尚书张昭面质其事。昭老儒气直,免冠上前抗声云:“翙罔上。”上疑之不释出昉为彰武军行军司马,居延州为生业以老三岁当内徙,昉不愿宰相荐其可大用,开宝二年召还,复拜中书舍人未几,直学士院
  • 14.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三年,知贡举。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五年,复知贡举。秋,预宴大明殿,上见昉坐卢多逊下,因问宰相,对曰:“多逊学士,昉直殿尔。”即令真拜学士,令居多逊上。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昉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次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冬,判吏部铨。时赵普为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昉,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太宗即位,加昉户部侍郎,受诏与扈蒙、李穆、郭贽、宋白同修《太祖实录》。
  • 19.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从征太原,...师还,以劳拜工部尚书兼承旨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雍熙元年郊祀,命昉与琪并为左右仆射昉固辞,乃加中书侍郎王师讨幽蓟不利,遣使分诣河南、东籍囻为兵,凡八丁取一昉等相率奏曰:“近者分遣使籍河南、东四十余郡之民以为边备,非得已也然河南之民素习农桑,罔知战斗一旦括集,必致动摇若因而啸聚,更须剪除如此,则河北闾阎既困于戎马河南生聚复扰于萑蒲,矧当春和有妨农作。陛下若以明诏既颁难于反汗,则当续遣使臣严加戒饬,所至点募人情若有不安,即须少缓密奏取裁,庶免后患”上嘉纳之。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端拱初,布衣翟马周击登闻鼓,讼昉居宰相位,当北方有事之时,不为边备,徒知赋诗宴乐。属籍田礼方毕,乃诏学士贾黄中草制,罢昉为右仆射,且加切责。黄中言:“仆射百僚师长,实宰相之任今自工部尚书而迁是职,非黜责也若曰文昌務简,以均劳逸为辞斯为得体。”上然之会边警益急,诏文武群臣各进策备御昉又引汉、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为言時论称之。
  • 22.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淳化二年,复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三年夏,旱蝗,既雨。时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居宰辅,以燮理非材,上表待罪,上不之罪。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四年,昉以私门连遭忧戚,求解机务,诏不允,遣齐贤等谕旨,复起视事。后数月,罢为右仆射。先是,上召张洎草制,授昉左仆射,罢相,洎言:“昉居燮理之任而阴阳乖戾,不能决意引退俾居百僚师长之任,何以示劝”上览奏,乃令罢守本官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次年,昉年七十,以特进、司空致事,朝会宴飨,令缀宰相班,岁时赐予益加厚焉。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至道元年正月望,上观灯乾元楼,召昉赐坐于侧,酌御樽酒饮之,自取果饵以赐。上观京师繁盛,指前朝坊巷省署以谕近臣,令拓为通衢长廊,因论:“晋、汉君臣昏暗猜贰,枉陷善良,时人不聊生,虽欲营缮,其暇及乎?”昉谓:“晋、汉之事,臣所备经何可与圣朝同日而语。若今日四海清晏民物阜康,皆陛下恭勤所致也”上曰:“勤政忧民,帝王常事朕不以繁華为乐,盖以民安为乐尔”因顾侍臣曰:“李昉事朕,两人中书未尝有伤人害物之事,宜其今日所享如此可谓善人君子矣。”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二年,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 陈传艺.中国藏书家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 30.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有文集五十卷。
  • 31.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32. .国學导航[引用日期]
  • 33.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3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5. 南宋·王称·《东都事略·卷三十二》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车驾次常山,常山即昉之故里因赐羊酒,俾召公侯相与宴饮尽欢里中父老及尝与游从者咸预焉。七日而罢人以为荣。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为文章慕白居易,尤浅近易晓。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佖,及昉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佖朔望必诣昉。或谓佖曰:“李公待君素不厚,何数诣之?”佖曰:“我为廷尉日,李公方秉政,未尝一有请求此吾所以重之也。”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昉于上,或以告昉,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昉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昉始信之上由此益重昉。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素病心悸,数岁一发发必弥年而后愈,盖典诰命三十余年劳役思虑所致。及居相位益加忧畏。
  • 44. 《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崧族子昉为秘书郎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晋侍中崧者,与昉同宗且同里,时人谓崧为东李家,昉为西李家。汉末,崧被诛。至是,其子璨自苏州常熟县令赴调,昉为讼其父冤,且言:“周太祖已为昭雪赠官还其田宅,录璨而官之然璨年几五十,尚淹州县之职臣昔与之同难,岂宜叨遇圣明傥推一视之仁,泽及衰微之祚则已往之冤获伸于下,而继绝之恩永光简册矣”诏授璨著作佐郎,后官至右赞善大夫
  • 《邻幾杂志》:李相昉致仕后,陪位南郊病伤寒卒。子宗谔内翰为玉清昭应宫副使自斋所得疾卒。宗谔子昭述右丞袷享奏告景灵,得疾卒三世皆死于祠祀之事。
  •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昉所居有园亭别墅之胜多召故人亲友宴乐其中。既致政欲寻洛中⑨老故事,时吏部尚书宋琪年七十九左谏议大夫杨徽之年七十五,郢州刺史魏丕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致仕李运年八十,水部郎中朱昂年七十一庐州节度副使武允成年七十九,太子中允致仕张好问年八十五吴僧赞宁年七十八,议将集会蜀寇而罢。
  • 《齐东野语》:至道⑨老集于京师张好问太子中允年八十五,李运太常少卿年八十宋琪丞相年七十九,武成允庐州节度副使年七十九吴僧赞宁七十九,魏石郢州刺史年七十六杨徽之谏议大夫年七十六,朱昂水部郎年七十一李昉故相年七十一,然此集竟不成
  • 杨亿.《杨文公谈苑》:仩海古籍出版社,2012.11:64页

3.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箌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洏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圵。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繚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觴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乙文)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の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淵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鄂、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芉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价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裕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