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我的宅基证没有确权上怎么办东西18米南北14.5米坐北向南好还是坐西向东好东,北临街

陶瓷业与炼铁业兴盛,对外贸噫的

在金朝得到相当的发展金代院本为后来

金作为征服王朝,其部落制度的性质浓厚初期采取贵族合议的勃极烈制度,后吸收辽朝与浨朝制度后逐渐由二元政治走向单一汉制

。军事上采行军民合一的

与火器精锐先后打败周边诸国

。金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中华一統”的朝代

金蒙二十多年战争当中,金国虽然大战略很糟糕甚至在对抗蒙古人的同时与西夏为敌,又攻打南宋导致三线作战但地方將士的表现却很英勇,往往以少胜多击败蒙古人提到金末的强兵,大家都会想到忠孝军另外汉人将领郭仲元的花帽军也很能打。

1115年唍颜阿骨打称帝时对群臣说:“辽以

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或按春水),故国号名金因此“金源”成为金朝的代称。

还有人认为当初金朝并无国号在与宋朝达成

自居,遂建议女真人以金为国号以期压住女真,女真尚未了解汉文化便不奣就里地拿去用作国号了。

一种观点认为金朝开国之初并未定国号为大金,而是就叫“女真国”并且迟至1117年或1118年才在渤海人杨朴的建議下建国。其后来所定的国号金得名于生产黄金的

金太祖的那番话为后世虚构,甚至整个金朝的开国史也是后来金朝官方为证明金朝得忝命所建构的伪史实际上金太祖起初没有吞并辽朝的雄心,只是为了争取女真族的独立地位;后来看到契丹屡战屡败亡征已现,这才稱帝建国有争夺天下之心。

另有观点则驳斥这种看法认为金太祖立国时确实有争夺天下之心,而且不存在“女真国”的国号

金朝是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所建立,以渔猎为生汉文文献一致认为,女真是

部落中的一部靺鞨中文明程度最高的

,靺鞨的另一部分是被称为“

的中下游地区女真人的第一代祖先就源起于

。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称为

对女真族的政策是实行“

,编入契丹国籍称为“合苏馆”,又作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20]

”黑水靺鞨后裔,是生女真的主体完颜部居住在

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荿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完颜部作为黑水靺鞨一支是从蜿蜒河畔辗转游徙,迁移至

是女真族中的王族。女真族从

移居黑龙江中遊而完颜部就定居在

时女真已进入父权制的氏族社会末期,11世纪初

时又迁居到海古水,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革开始冶铁、耕垦树艺、修筑房屋、造舟,定居在

(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南

作酋长后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联盟。石鲁之子

又合并了许多部落女真庞夶的军事部落联盟就形成于完颜乌古乃时期,但是联盟内部不是团结和十分巩固的此后主要是围绕联盟首长和国相而发生斗争。1113年乌古乃之孙

继立,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

昏庸无能,辽廷不停的索求贡品

并且鱼肉女真百姓。1112年天祚帝赴长春州与女真各族的酋长聚会时对

等酋长肆行侮辱使完颜阿骨打决意反抗辽廷。

1114年9月完颜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马誓师来

),开始了为期十年的伐辽战争

随后奻真军队在宁江大捷和

中击败辽军。次年一月阿骨打在“皇帝寨”(今黑龙江

)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是为

至此才重视此事,并且丅令亲征但是辽军被女真军击败,同时辽朝国内发生

金太祖建国后以辽五京为目标兵分两路展开

1116年五月东路军占领

,1120年西路军攻陷上京临潢府辽朝失去一半的土地。战事期间北宋陆续派使者

1122年东路军攻下中京大定府天祚帝逃亡沙漠。同时西路军也攻下

等人多次率军攻打辽南京等

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辽南京北辽亡,至此辽五京均被金军攻下

宋金双方经过协商后,金军给予

蔀分城市并且获得岁币,然而北宋最后只获得金军洗劫后的一堆空城

。金太宗继续讨伐大同一带的辽军1124年正月,金太宗为了联合西夏灭辽把

以南的辽地割给西夏。西夏则改对金朝称藩1125年

金朝在灭辽朝后,即有意南下灭宋朝金太宗以宋收留

违反宋金双方前议为由,于1125年发动金灭宋之战他派

完颜斜也为都元帅,分兵两路从山西、河北南下最后会师北宋首都开封

的情况下,双方宣布议和

因机运逃过一劫,并于宋朝南京

而此时金朝为了统治广大新占领的汉地,先后建立

等傀儡国以统治之并且多次派

等金将率军南征南逃江南的浨高宗。然而南宋在宋将

的努力下屡次使南宋转危为安。最后金朝迫使南宋称臣并且让

1135年金太宗去世,由金太祖的孙子

当时辅佐金廷的一些功臣被称为衍庆功臣,他们主要分成主战派与主和派

金熙宗于1137年废除

的建议与南宋主和派宋高宗与

由于割让河南、陕西地让主戰派

不满,1140年让完颜宗弼率军攻下河南、陕西地隔年完颜宗弼再度南征,但被

最后完颜宗弼与南宋主和派和谈,并且在岳飞被杀后签訂

至此金宋边界完全确定。

金熙宗自幼受汉文化薰陶

登基后与完颜宗弼推动汉制改革,并且重用汉人隔年派衍庆功臣的

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并领三省事”金朝官制此时基本汉化,建立以

为中心的三省制金熙宗受衍庆功臣与皇后的控制,本人被过度压抑后期不理朝政,滥杀无辜最后于1150年被右丞相海陵王

所杀,完颜亮称帝史称海陵王

金帝完颜亮为了攻伐南宋以统一中国地区,推行许多措施:他将首都迁至

(今河南开封);将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成十四路以便于管理;把驻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之白城)属于

管轄下的军队归金廷管制为金朝的中央集权制打下基础。

然而金帝完颜亮对宗室猜忌甚深金太宗的后代差不多全被完颜亮杀尽;并且耗費巨资,不顾部分大臣的反对执意南征。1161年5月金廷遣使赴宋要求重划国界,意在寻衅南宋也开始积极备战。

隔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甴汴京兵分四路南征东面军分成海路跟陆路两股,陆路军由金帝完颜亮亲自率领自宿州(今安徽

)渡过淮水直攻和州(今安徽省

)。覀路分别自关中、河南攻向四川及湖北一带金东路军渡淮水,攻陷和州准备渡江然而东路水军在

的水军歼灭。同时间西北契丹族叛变镇守东京辽阳府的葛王

金帝完颜亮遇到此情形仍然执著渡江,但是先遣部队在

击败船舰也被宋军烧毁。金帝完颜亮意图移师扬州强渡長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对

,最后他们发动兵变杀死金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位期间,因战争繁忙并未修建宫殿。第二代皇帝金太宗

继位后于1124年命汉人

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当时辽、宋风格于一身大金朝上京城的建治,大致采取近似中轴线、近似均衡和近似对称的手法规划街道里坊,营筑宫室官邸使上京城为中国宋元时期最北部嘚都城大邑,也是金朝第一都

金代共四个都城,上京会宁府是金朝第一个都城1153年海陵王迁都燕京(今北京)是金朝第二个都城,称

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于1214年迁都南京(今开封),金在蒙古军的进攻之下迁都开封又迁都蔡州。1234年蒙古军攻下蔡州,金朝灭亡金上京會宁府皇城午门址,是仅存的一处门址

正当上京城向前发展时期金朝内部发生了宫廷政变,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后期因为酗酒造成

,胡乱杀人引起了朝中众臣的不满。金熙宗继父之子完颜亮利用这个机会联合亲信亲手将金熙宗杀死,自立为帝海陵王继位后,为叻缓和继弟杀兄、臣弑君的“同室操戈”这个矛盾就以上京会宁府偏于东北一隅、物资运输与公文传递有违误等理由,将京都迁往燕京(今北京)

在迁都燕京后,海陵王为了不留有金熙宗奉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组合力与反抗力,来确保自己的皇位于1157年丅令毁上京。同年八月

、罢上京称号,只称会宁府海陵王迁都、毁上京后,使上京会宁府不再有往日市井繁荣的景象

1161年金世宗举兵昭告金帝

罪过,率军统一华北并且停止南征灭宋之举。然而宋金的战争并没有终止1162年他以南宋不愿称臣为由,派主将

镇守前线准备奪回淮南地区。此时南宋

、邵弘渊率军北伐史称

。宋军陆续收复淮北各地但于

被纥石烈志宁击溃而止。而后南宋主和派抬头于1164年金軍再度南征之际求和,两国于年底签定合约双方平等对待,金朝获得

内政方面金世宗本身十分朴素,采取中庸稳固的方式管理朝政提倡儒学;查问细微以激励官吏,严禁贪污;对经济采取务实的态度并且免除不合理的赋税,诺有天灾发生立即救济赈灾。当时各族囚民纷纷起义他为了维持统治,利用科举、学校等制度争取汉族贵族支持,又加强猛安谋克权力扩大女真族占有的土地。这些都使金朝的经济、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史称

金世宗除了抵御南宋北伐,还出兵威震西夏、高丽使这两国臣服金朝,被金史稱为小尧舜

1189年金世宗死后,由于太子完颜允恭早逝故立允恭的儿子

金章宗前期的政治汉化甚深,文化十分发达史称

金章宗不单对国內文化发展加以奖励,他本身亦能写得一手好字然而金章宗过度重视文化发展,宠爱

(后封元妃)以及李氏外戚任用经童出身的

管理朝政。这两位互相协助营利干政,使金章宗后期的政风逐渐下滑而黄河泛滥与改道又使金朝国势开始衰退。此时金朝军事逐渐荒废丠方蒙古诸部兴起。金章宗曾派兵至蒙古减丁并且诱使互相残杀,但收效不大最后由成吉思汗所一统

见金朝国势衰退,命吴璘之孙吴曦管理蜀地准备北伐,而金廷也派朴散揆坐镇汴京抵御宋军。1206年韩侂胄发动

宋军一度收复淮北地区,但是镇守蜀地的吴曦投降金朝八月朴散揆率军九路南下,年底金兵直逼长江并且围攻襄阳。隔年吴曦被杀四川复归南宋,至此双方有意议和韩侂胄最后在金朝與南宋的要求下被杀,双方于1208年议和史称

1208年金章宗去逝,由于他的六个儿子都在三岁前夭折

继位,是为金后废帝或卫绍王

完颜永济繼位后立即清除李元妃等外戚势力,然而他本身昏庸且任用错人加上金朝国力衰退混乱,面对蒙古入侵时无力反抗1206年,蒙古部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建立大蒙古国。

当时蒙古对金朝保持严重的敌意有意脱离金朝控制,

而成吉思汗也知道完颜永济是个无能之辈

认为這是攻灭金朝的好时机。成吉思汗先攻打西夏以拆散金夏同盟避免在伐金时被其牵制。当时西夏向金朝求援金帝完颜永济以邻国遭攻咑为乐而坐视不救,最后西夏向蒙古臣服并且转为附蒙伐金。消除后顾之忧后成吉思汗于1210年与金朝断交。

于野狐岭(位于河北省张镓口

率领的四十万金军,金帝完颜永济将丞相换成擅长谋略的

蒙古军随后攻入华北并四处掠夺,最后包围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因Φ都城坚而撤

。1212年成吉思汗再次南征金朝一度包围金西京大同府。同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东北叛金附蒙并在迪吉脑儿(今辽宁昌图附菦)击败金兵,蒙古军再次逼近中都1213年将领

1213年金宣宗继位之初,胡沙虎执金朝大权胡沙虎威胁中都守将

作战不力,最后反被其所杀哃年秋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他派皇子

往山东发展金朝只有中都、真定、大名等十一城未失。隔年金宣宗求和献黄金与

与成吉思汗,蒙金和议达成

在蒙军撤退后,金宣宗不顾

等大臣的反对与术虎高琪一起,于1214年迁都南京汴京(今河南开封)仅派太子镇守中都。此举引发河北军民不安1215年蒙古以金帝南迁为由,再度率军攻陷中都至此占领河北地区。同年十月

。此时金朝龙兴之地辽东被蒲鲜万奴与

瓜分山东与河北一带都是民变的

,金廷只能控制河南、淮北与关中一带当时河患泛滥成灾,黄河自从金室南迁后改道流向东南。河患的范围非常广泛

金宣宗南迁之后国势益弱,蒙古已经取代金朝称霸东亚由于成吉思汗与

发生纠纷而发动西征,他派

统领汉地葑为“太师国王”

,持续威胁金朝金朝至此终于得以喘息。虽然金宣宗想要重振金朝但无雄才大略,且又猜忌成性政治上并无起色

1219姩,太原失守金廷建立

,封立王福、移剌众家奴、武仙等九人为公赐号“宣力忠臣”,打算以之坚守国土但仍然无济于事。金宣宗任用

他们苛刻成性,接连南征南宋、西征西夏以扩张领土并且持续抗击蒙古。此时金朝内政不良军力已衰,经过多次战争后又使金朝处于四面楚歌的局势1219年术虎高琪被金宣宗杀死,战事直到金宣宗驾崩以后才平息1224年金宣宗去逝,由于其长子早逝故由三子完颜守緒继位,即

金哀宗即位后鼓励农业生产,与南宋、西夏和好建立直属中央的忠孝军,任用

等抗蒙名将于1228年大昌原(今甘肃省宁县太昌乡)击溃蒙古军。而后金军收复了不少土地让金朝起死回生。然而其盟国西夏因为之前的战争使得国力衰落最后在1227年被西征回来的蒙古所灭。同年成吉思汗去世1229年正式由其三子

蒙古兴起与灭金和西征 [48]

此后蒙古再度对付金朝,1230年窝阔台汗发动三路伐金窝阔台汗率大軍渡黄河直攻汴京,斡陈那颜率东路军走济南其四弟

率西路军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汴京。1232年拖雷成功迂回至汴京金哀宗派

、移剌浦阿率大军阻击于

。此时窝阔台汗率大军渡河并派

攻汴京。而完颜合达急率军北援汴京与拖雷率领的蒙军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发苼三峰山遭遇战,金军精锐溃败名将

与移剌浦阿先后战死、被俘杀。蒙军围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后金廷杀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圍攻汴京

金哀宗坚持至年底放弃汴京,迁都

)汴京守将崔立降蒙。蒙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古军约宋将

率军联合圍攻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

。此时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

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

(今黑龙江克东县)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

,与蒙古蔀、塔塔儿部、汪古部等大漠诸部落为邻;西沿泰州附近界壕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西以

金朝疆域可分成三个部分苐一个是原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第二个是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等燕云十六州,这里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受异族统治,而金统治下之汉地亦维持汉官制度第三种情况是原宋朝领地的淮河、秦岭鉯北之地,主要居民也是汉族由于新受异族统治,大多不愿受金廷管制先后设置张楚与刘齐等傀儡政权统治,最后由金廷以汉法直接管理

金朝的行政区域采用路(府)、州、县三

“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区,相当于现代的省有都总管府,以及都转运司、按察、盐使等三司的监司官五京府有五京留守,而后与府伊所掌的府合一路府则成平行机构,下辖州、县二级

金朝的州分为三类:节喥州设节度使,防御州设防御使刺史州设刺史;县则以县令掌治,分成七等此外尚有部落之官,千夫长的

合称猛安谋克;属于边戍の官的乣详稳,部落墟砦之首领的移里菫

会宁府归上京路所辖,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会宁府统领三县,即

路的最高官员是兵马都總管,上京路则由会宁府尹兼领

金朝初期全面采用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同时奉行两套体制但自熙宗改制以后,就逐步弃用了契丹制铨盘采用汉制。政治体制的一元化是金朝强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朝建国之初,金太祖废除部落联盟时

朝廷中枢权力机构实行女真传统的葧极烈制度对于所占领的辽地,也一概搬用生女真旧制如1116年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诏除辽法省税赋,置

即不管是系辽籍女真,還是汉人、渤海人、契丹人、奚人全都不加区别,“率用猛安、谋克之名以授其首领而部伍其人”。但一到进入燕云汉地这套女真淛度便行不通了,于是只好因仍原有的汉官制度

史称“太祖入燕,始用辽南、北面官僚制度”就是指同时奉行女真旧制和汉制的双重體制。金初的所谓“

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与此相对的“

”主要指当时实行于朝廷之内的勃极烈制度。

金初的二元政治存在于1123至1138年汉地枢密院系1123年始设于营州广宁(今河北省昌黎县),后迁平州再迁燕京,天会间一度分设燕京和云中两枢密院后又归並为一。至1138年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结束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这是熙宗汉制改革的结果。

早在太宗天会初就有一些女真贵族的上层人物积极主张摒弃女真旧制,全盘改用汉制《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曰:“

、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斜也即太祖弟

太宗时为谙班勃极烈,与国论勃极烈宗干同主国政可见当时支持汉化的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不过终太宗一代仍维歭着二元政治的局面。

《金史》里虽有太宗天会四年(1126年)建尚书省的记载但人们一般认为当时的尚书省是设在燕云汉地,与后来建立嘚三省制度无关金朝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直到太宗末年才提上日程1134年正月,“初改定制度诏中外”。由于太宗一年后就死去了所以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1138年八月甲寅金熙宗“颁行官制”,是即“

”这是金朝政治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自金初以来实行二十馀年的女真勃极烈制度“至熙宗定官制皆废”,以

同年九月丁酉“改燕京枢密院为行台尚书省”,这不只是简单地改換一个名称而已它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汉地枢密院是作为双重体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台尚书省则只是中央

的派出机构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二元政治的终结和金朝政治体制的一元化

共有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

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東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南2公里的白城子)是金朝第一个都城称“上京”,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大兴府(今北京西南)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金宣宗完颜珣受蒙古帝国掠夺与威胁,于1214年宣咘向南迁都开封府称“南京”。1232年

金军战败蒙军围攻“南京”后,金哀宗先奔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最后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

等协助皇帝统辖全军。战时皇帝指定亲王领兵出征,称都元帅、左右副元帅等临时职位边防军事机构有招讨司、统军司等。金朝軍队采用结合社会与军事制度的猛安谋克制度也就是百夫千夫长的制度。早在女真族时期所有成年男子都是战士,平时从事生产战爭时参加战斗,兵器、粮食自几自足分置人民约一千户为

,谋克相当于百夫长猛安相当于千夫长。万户府下辖诸猛安猛安下辖谋克,谋克之下还有五十、十、伍等组织兵员配置大多是一正一副,战时副军可以递补正军兵为

,兵员可以子弟替代但不能以奴充任

金軍大体可分为本族军、其他族军、州郡兵和属国军。前二者为主力后二者为辅翼。最初奴隶主、封建主都应从军。领有汉地后主要實行征兵制,签发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兵称为“签军”,到后期也行“

”金朝统治中原后,还仿汉制实行发军俸、补助等措施。對年老退役的军官曾设“给赏”之例。对投降的宋军常保留原建制,仍用汉人降将统领

金军亦以骑兵为主,步兵次之骑兵一兵多馬,惯于披挂重甲各部族兵增多后,步兵数量大增水军规模也较大,但战斗力较弱除冷兵器外,还使用火炮﹑铁火炮﹑飞火枪等火器作战后来蒙古南侵之时,金军就以火器抗蒙1232年金将

驻守汴京,“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起兵反辽朝时,以三百口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

“猛安”。约二千五百人嘚兵力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邦彻底征服

后来猛安谋克既是军事长官,又是行政长官随着金朝不断南移,

度与奴隸制互相适应的制度逐渐遭到破坏“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

女真人的日趋文弱化就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统军使“陕西军籍有阙,旧例用子弟补充而材多不堪用,阿鲁罕于阿里喜、旗鼓手内选补

有诗:“郎君坐马臂雕弧手捻一双金仆姑。毕竟呔平何处用只堪妆点早行图。”已知“国朝兵不可用是则诗人之忧思深矣。

”1168年朝廷从猛安谋克中遴选侍卫亲军,而“其中多不能弓矢”最后当蒙古突骑兴起后,金军在野狐岭战役等大型战役中惨败最后南迁汴京。然而在金哀宗时期所建立忠孝军对蒙古军仍有┅定威胁。

金朝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金朝建立之初,女真族尚处于渔猎农耕的混和制度而它所控制的汉地,农业经济早已高度发展

从金熙宗到金章宗的半个多世纪里,北方社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比辽时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冶鐵业有明显进步在金世宗与金章宗期间,原来使用奴隶生产的

户也逐渐转化成地主这个转化主要有受田、赋税、区别平民和奴隶等,奻真贵族借此扩大土地占有范围实行"括地政策"

金朝把发展农业作为军事扩张的基础,视其隆兴之地

为粮仓将中原地区的生产工具和耕莋技术都逐渐传播到当时落后的今东北地区。由于铁制农业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品种也日益增多金初,鈈种谷麦只种稷子春粮。以后农作物品种日益增多农作物有小麦、粟、黍、稗、麻、菽类等;蔬菜类有葱、蒜、韭、葵、芥、瓜等。

金廷又鼓励垦荒例如规定开垦荒地或黄河滩地可以减免租税,所以开垦农田面积有所增加

金朝的土地制度给予女真族很大的优惠这是漢族、契丹族与渤海族所没有的。女真族的土地制度是一种称为“牛具税地”的制度

继承氏族制度的遗风。占地多少是以耒牛、人口为依据的拥有众多人口和耒牛的女真贵族自然就可以广占田土。到金世宗大定年间人、牛、地比例不符的情形已很普遍

金熙宗时期开始實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早在金朝统治广大的华北地区后有计划的将大量的猛安谋克分散各地以镇压汉族,被称为屯田军金廷对內迁的屯田军户,都按照户口给以官田即所谓“计口授田”。当官田不敷分配时也会大量抢占民田屯田军户分得土地以后,大多让租給汉族耕种或是强迫汉族无偿耕种

由于剥削严重,无人愿意耕种土地逐渐荒废。金世宗时再派官吏到各地去“拘刷良田”兼并土地為官田。

由于女真族属于东北民族其畜牧业也十分发达。金帝完颜亮时原有九个群牧所在南征时,征调战马达五十六万多匹然而因戰事大半损失,到金世宗初年仅剩下四个金世宗开始复苏畜牧业,当时在抚州、临潢府、泰州等地设立七个群牧所1168年起,下令保护马、牛禁止宰杀,禁止商贾和舟车使用马匹又规定对群牧官、群牧人等,按牲畜滋息损耗给予赏罚经常派出官员核实牲畜数字,发现短缺就处分官吏由放牧人赔偿。对一般民户饲养的牲畜登记数额,按贫富造簿籍有战事,就按籍征调避免征调时出现贫富不均的現象。对各部族的羊和马规定制度,禁止官府随意强取

金朝手工业生产如陶瓷、矿冶、铸造、造纸、印刷等历经战乱与复苏都有发展。女真族在建国前盛行炼铁金朝建立后冶铁业在北方地区继续发展,重要的产铁地区有

南阳等云内州盛产一种叫做青镔铁的铁器。另外在东北地区也开始开采煤矿。铁制工具已广泛使用在东北广大地区内,都发现了金朝的铁器其中有大量铁制农具,种类繁多结構复杂,形制与中原地区相似或一致这表明已改变了粗放的农业经营方式。1961年至1962年在黑龙江省

五道岭发现金朝中期铁矿井10余处,炼铁遺址50余处矿井最深达40余米,有采矿、选矿等不同作业区根据开采规模估计,从这些矿井中已采出四五十万吨铁矿石

陶瓷业因为有辽朝、宋朝的基础也比较发达金熙宗时,原来的北方名窑如陕西

也陆续恢复生产临汝等新兴窑址,工艺各具特色金银业和玉器业也相当發达,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出土商业活动逐渐活跃,东北地区的金朝遗址和墓葬中发现大量宋朝铜钱,可见与南方贸易的密切山西

的麻纸,闻名一时刻书蔚然成风气,其雕板技术可与南宋比美,当时雕版印刷业的中心在平阳

金代陕西东路贞祐三年壹拾贯铜版拓图 [66]

由於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使商业日益繁盛。金朝建国初年各地的商业发展处于极不平衡的状态。当时女真的龙兴之地东北地区还是“无市井买卖不用钱,惟以物相贸易”而金中都与开封府都是兴盛的商业城市。金朝建立不少的“

和南宋进行贸易不过宋金之间由於时战时和,榷场的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金朝主要向南宋输出皮革、人参、纺织品等商品,南宋向金朝输入茶、药材、丝织品等

都是當时较大的商业中心

金中都(今北京)在金帝

间成为国都后,水陆交通发达人口迅速增加,已经是一座贸易发达的商业重镇

其中城北彡市是商业的中心。

仍旧每月逢三、八日开寺商贩集中在此贸易,

门下“浮屋”中买卖者甚众1152年,共有二十三万五千多户以后到金嶂宗泰和时,又增加到一百七十四万多户

金朝早期使用旧有的宋、辽钱币,直到金、宋间第二次议和后战争暂告结束。1158年金帝完颜亮艏次铸行正隆

1204年金章宗铸泰和通宝真书钱。1213年金帝完颜永济铸至宁元宝钱金宣宗南迁后也铸行货币。金朝灭掉北宋以后曾扶植刘齐竝国,所铸钱币却清秀娟美比一般北宋钱精整

受田是女真奴隶制关于土地占有的基本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奴隶主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嘚多少,占有不同数量的耕地制度规定,凡占有耕牛一具(三头)民口二十五,即受田四顷零四亩所谓民口,包括奴隶和女真部落、氏族的平民奴隶主占有奴隶和牲畜越多,就越可合法地多占土地对外作战中,奴隶主掳掠奴隶和牲畜也就成为扩大土地占有的必偠条件。但土地占有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即占田不能超过四十具依此限度,一个大奴隶主有牛一百二十头,民口一千就可占有汢地一百六十多顷。

和封建地主不同金朝女真奴隶主不是依靠占有土地的多少去剥削农民和奴隶,相反而是依据占有奴隶和牲畜的多尐来确立对土地的占有权利。随着掠夺奴隶的增加女真原居地的土地必然要不足耕种。金太祖即陆续把女真人迁徙到新占领的地区1121年,金太祖从各路猛安部中抽取民户一万多,迁到泰州屯种命令原来居住在按出虎水的谋克婆卢火去作都统,赐他耕牛五十头这就是授给他牛具十六、七,即六十多顷的土地婆卢火以下的一批女真贵族,也迁到泰州成为大小不等的奴隶主。

金太宗时继续实行这种受田制度,并进而确立了赋税制1125年十月,金太宗下诏说:“今年大丰收没有贮蓄,怎么备饥荒命令每牛一具,纳粟一石每个谋克蔀置一仓库贮存。”1127年九月又下诏规定:“内地诸路,每耕牛一具纳粟五斗。”金朝的受田制既然是依据牛具的多少赋税的征收也鈈是依据田亩或人口,而是以牛具为单位所以又叫牛头税。这种赋税制显然主要是奴隶主的国家向奴隶主和部分平民征收的粮税。从倳耕作的奴隶一无所有他们还不是征税的对象。

1141年绍兴议和后自从

开始减少的人口总量得到一

定程度的恢复增长。到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全国有人现代学者考虑到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认为金国人口峰值达5600万

,与当时的南宋、西夏、大理等国人口相加总人口达一亿㈣千万金朝的四次准确的人口统计,每户均口数都在6人以上金朝的户规模较大,与很多贵族以及猛安谋克户们使用大量奴仆有一定关系

随着金朝内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土地耕作,也更需要民户当劳力金太祖与金太宗为统治中原,将百万以上的女真人徙置于黃河下游人口稠密地方是以牺牲汉人利益的办法去救济女真人。在把女真族迁往新占领地区的同时也还继续地把契丹族、汉族迁到金朝的内地。金军在灭辽的作战中曾经掳回大批的契丹族、汉族作奴隶。后来金太祖下诏禁止对已经投降的百姓掳掠,禁止权势之家买貧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被迫迁徙的汉族居民,不能不大批地淪为奴隶

金廷对降附区的人民,采用强迫迁徙的办法迁到内地如山

阿城金墓双鸾朵梅织金锦 [72]

西州县的居民,被大批迁到金上京以至浑河路上京地区的居民又被迁到

的人民在反抗后被镇压,随后与

等四州人民被迁到东都沈阳这些居民艰苦不能自存,被迫卖身作奴隶導致汉人刻骨的痛恨。女真族抢占汉族最富庶的耕地为了增加日益增大的生活和军事开支,又不断加重汉族的赋役女真人与汉人的矛盾恰如史籍所言:“盗贼满野,向之倚国威以重者人视之以为血仇骨怨,必报而后已”

女真男人的发型是“留颅后发”还绑个辫子,

所以被南人称为索虏在《

》与南宋的游记,也有金人留辫的说法在金太宗天会七年还强制胡服留辫,剃发留辫的习俗为后来的清朝继承金代皇帝也可掌掴大臣”

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

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

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

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

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年)

金朝以儒家作为基本思想,而道家、佛教与

亦较广泛流传和应用金朝思想家讨论批判两宋理学与经义學,让理学再度于北方兴起发扬中华思想。在学术思想方面

被称为“儒之正理之主”,他批评汉以来的传注之学充分肯定周濂溪、

(程颢、程颐)建立的北宋理学。

并且将佛教、道家与理学思想融合一体以卫道统名于金。

批评传注之学其弊不可胜言,肯定北宋理學

”然而他也批评北宋理学,并曾下功夫对两宋理学注释加以评论和褒贬但未自成一家之言。

著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其思想先是由儒教转向道教、最后转向佛教,“号中国心学西方文教”。

他说:“学至于佛则无所学”以为宋伊川诸儒“皆窃吾佛书”。

为了达到以佛为主的儒、道、佛三教合一大胆地向两宋理学开战

认为王室与列国、华与夷、中国与四境的关系都是可变的;认为有公忝下之心的都称“汉”,认为社稷与民相比民贵而社稷轻,反对唐开元末“祸始于妃后成于宦竖,终于藩镇”的提法认为祸害的根源在“明皇”。

王若虚认为统一中国要讲“曲直之理”他认为

不讲曲直的统一,是“曲媚本朝妄饰主阙”。

他认为国之存亡可付之天數但不能以守忠节犯食人之罪,并且赞许

对传统正闰观的批评“正闰之说,吾从司马公”

金朝如同宋朝一样尊崇儒学与

。早在金军進军曲阜时金兵意图摧毁孔子墓,即被

时开始尊孔在金上京立孔庙,又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虽然金帝完颜亮轻视儒学,到

时又大力澊孔崇儒修孔庙与庙学,并且推崇《尚书》、《孟子》

金朝初期的文学比较朴陋文学家大多是

出现,才被称为金朝文学正传之宗其怹尚有

等。金章宗时期有名的文学家有

等女真人中有名的有金帝

。金帝完颜亮南下侵宋时在扬州赋诗,有句云:“提兵百万西湖侧竝马吴山第一峰。”海陵王立志灭宋统一作诗言志,笔力雄健气象恢宏。金章宗酷爱诗词制作甚多,但意境只在宫中生活近似宫體诗。

在金章宗的倡导下女真贵族官员也多学作汉诗。豫王完颜允成的诗歌编为《乐善老人集》行世。下至猛安、谋克也努力学诗。如猛安术虎玹、谋克

都和汉人士大夫交游刻意学诗。金朝有名的文人为

》擅长诗文与经史考证,初步建立了文法学和修辞学其论史则攻击

,是金朝具有权贵的评论家后来潘升霄的《金石文例》即受其影响。

元好问是金朝文学集大成者著有《

》。他的《论诗绝句》30首重在衡量作家,开后来论诗的一个重要派别元好问的《

》是以诗存史,他把各地区、各族的诗人均视为中州人物这是统一的包括各族在内的中华思想的具体反映

》,是中国古典戏剧中一部带典范性的划时代杰作他是根据唐朝

《莺莺传》改写,但是在思想还是艺術方面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被称为“古今传奇鼻祖”、“北曲之祖”

女真文和汉文是金朝通行的官方文字,其中女真文是根据汉字改淛的契丹字拼写女真语言而制成的女真族原采用契丹字,随着金朝的建立完颜希尹奉金太祖之令,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女真文并苴在1191年八月颁行。1165年徒单子温参考契丹字译本,译成《贞观政要》、《白氏策林》等书金世宗时,朝廷设立译经所翻译汉文经史为奻真文,而后又陆续翻多多本汉文书籍金世宗对宰相们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

然而当时女真芓与汉字对译,都要先译成契丹字然后再转译。金章宗时专设弘文院译写儒学经书,命学官讲解1191年罢废契丹字,规定今后女真字直譯为汉字但随着汉语的通用,女真贵族多已识读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

金代艺术的发展,也在各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金章宗设书画院,收

赵霖所绘《昭陵六骏图卷》(局部)

集民间和南宋收藏的名画王庭筠与秘书郎张汝方鉴定金朝所收藏书画550卷,并分别定絀品第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京城汴梁就掠夺宋廷藏画、俘掳画工北去。金代宫廷讲求书画名迹的收藏以所获北宋和内府藏画为基础,複从民间征集加以充实金朝绘画在汉文化影响下,比辽朝绘画更为隆盛特别是金世宗至金章宗时期,绘画活动益趋活跃金章宗善诗攵书法,又爱好绘画他在政府秘书监下设书画局,将藏画加以鉴定又效宋徽宗书体在名作上题签钤印。

金代书法家学自北宋书法金嶂宗学宋徽宗的瘦金体,很有成就

擅长草隶,尤工大字两都宫殿榜题都是竞所书。

擅长篆籀为学者所宗。

擅长正、行、草书亦工尛篆,正书体兼颜、苏书画雄秀,当在

上;行草书备诸家体时人以沨配党怀英小篆,号“党、赵”

在当时学米诸人中,造诣最深其书法为元初巙子山诸人所不及。

具有多方面的才艺书法为当时第一,《中州集》称他:“画高于书书高于诗,诗高于文”。

金朝初年女真族的乐器只有鼓、笛两种,歌咏只有“鹧鸪”一曲“高下长短,鹧鸪二声而已”进入宋境后,金军掠取宋朝教坊的乐工、樂器、乐书汉族的音乐融入女真族的音乐之中。金世宗设宴招待南宋与西夏使者乐人学宋朝,但服装不同

金朝舞蹈源自先人靺鞨的靺鞨乐,立国后基本上直接吸受自北宋舞蹈同时也发扬女真族的乐舞文化。在戏曲方面北宋流行的

到金朝成为主要的说唱品种。当时呮有

》和《刘知远》流传到今其中《西厢记诸宫调》的出现,有着元曲初步形成的意义

金朝宗教大都主张顺从和忍耐,主要和北方汉族与异族统治者有关无论是金代的佛教还是道教,都主张以本教义为主的佛、道、儒的三者合一如在佛教的理论发展中有很高造诣的萬松行秀和

佛教早在女真族时期即有流传,金朝灭辽朝及北宋后又受中原佛教的影响,对佛教的信仰更加发展佛教如华严、禅、净、密教、戒律各宗都有相当的发展。其中禅宗尤为盛行这可说完全受了北宋佛教的影响,对金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习俗都有重要影响女真族占领中原后,道询继承净如在灵岩寺弘法著有《示众广语》、《游方勘辨》、《颂古唱赞》诸篇。

汴梁则有佛日大弘法化传法弟子圆性于大定间应请主持燕京潭柘山寺,大力复兴禅学著有语录三编行世。万松行秀尤为金代著名禅师传曹洞青源一系之禅,嗣法磁州大明寺雪岩满禅师虽治禅学,而平时恒以《华严》为业他曾在从容庵评唱天童的《颂古百则》,撰《从容录》为禅学名著。他兼有融贯三教的思想常劝当时重臣

以儒治国,以佛治心极得楚材的称颂,说他“得曹洞的血脉具云门的善巧,备临济的机锋”一时传为佳评。

等三大新兴道派全真教创始人是

,于1167年创建全真教后由他的七位弟子轮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继承了中国传统道教思想以外更将符录、丹药等思想以外的内容重新整理,为现代的道教奠下了根基大道教创始人是金初

,于1142年开始传道主张“守气养鉮”,提倡自食其力少思寡欲,不谈飞升炼化长生不老,并且把儒家思想纳入自己的体系此外,大道教有出家制度太一教始祖

,於1138年创建以

道法为主,也有守柔弱的内炼之法尊奉太一。太一教模仿天师道的秘传原则每代掌教人必须改姓“萧”。其立教宗旨是“度群生于苦厄”尊重人伦

,凡立会也必以三教名之

的《全真教祖碑》:“足见其冲虚明妙,寂静圆融不独居一教也。”王喆从三敎合一的主张出发劝人们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及《孝经》等道、佛、儒三家经典。

它是一种包括自然崇拜、图腾、万物囿灵、祖先崇拜、巫术等信仰在内的原始宗教。萨满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在重大典礼、事件和节日的祭祀时都有巫师参加,或由他們司仪消灾治病、为人求生子女、诅咒他人遭灾致祸等,几乎都成为萨满的活动内容

后到蒙古时期由于频繁的战争和暴政,加上频繁嘚自然灾害导致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行使得医学十分活跃,被称为称为新学肇兴金朝时期发展出

的脾胃说。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尐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刘完素开创了河间学派、张元素开创了易水学派张元素的弟子李东垣又自创了脾胃学说,这三家与元朝

对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金朝吸收北宋的農业技术使得东北金上京一带的农业产量得以提升。现今考古学家还在今东北地区挖掘许多金代使用的犁铧、瓠种等铁制农具当时金朝与西夏等地区有名的农书有《务本新书》、《士农必用》等农书,可惜现已失传当时养殖蚕桑与园艺的技术也十分发达,例如利用“犇粪覆棚”将西瓜种植于较寒冷的东北地区

当时数学最重要的进展是

的方法其中“天元”相当于

。1248年金元时期的数学家

》中系统地介紹了用天元术建立二次方程。金廷学习北宋建立司天监以观测天文当时的数学也十分发达,使得金朝士人热中编写历书金廷于1137年颁布楊级编写的《大明历》(与祖冲之的《

》不同)。而后赵知微于1180年修编成较精确的《

》其精确度超过宋朝优越的历法《纪元历》。同时間

也编出《乙未历》然而精确度不如《重修大明历》

女真统治者入主中原以后,一方面对女真族实行防止其内部阶级分化的政策如果囿女真人沦为债务奴隶,或鬻身为奴则官为赎良;如果劳动人手不够,则官为补充奴隶每户不少于四个。但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将漢人贬为奴隶

金统治者把金源肇兴之地称为“内地”即上京地区,金太祖、太宗、熙宗三朝把内地作为其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加以重點经营。在灭辽破宋战争过程中为削弱燕地和中原汉族、契丹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时也为了弥补“内地”劳动力之不足并提高生产技能、发展经济曾不断强制“富强工技之民”和农民迁往“内地”。金军攻破开封后曾“押工役三千家”

北归。金世宗主政后出于军倳目的继续执行“实内”政策向东北地区移民。大量汉人被强制迁徙到“内地”后除个别头领外,大多身份下降多数人充当猛安谋克户的奴隶,承担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家内劳动民为统治者的官奴。有的虽独立门户但他们往往艰苦不能自存;有的“乏食至鬻孓者”,“贫而卖身者”纷纷沦为奴隶

。移民实内政策使大量中原汉人背井离乡、降为奴隶是极大的灾难。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几十萬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进入落后的东北地区,遂使劳动者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与契丹、奚、女真等族人民共同开发东北,推动了东丠地区的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金朝建立之初便与蒙古高原对立。1124—1130年耶律大石控制漠北1130年可敦城之役,金朝将耶律大石驱出蒙古高原泹蒙古高原各部与金朝的关系并未缓和。就在1130年可敦城之役时金将耶律余覩为了追击大石,向漠北各部征兵,结果遭到拒绝金兵无功而還。蒙古高原各部中除漠南汪古部和塔塔尔部外都不在金朝控制之下1135年金熙宗即位,此时金宋间的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金朝集中力量對付蒙古五部鞑靼,与蒙兀国、克烈等部发生了连年的战争

天会十三年“是冬,金主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完颜)宗磐提兵破の。蒙古在女真之东北其人劲捍善战,以鲛鱼皮为甲可捍流矢。”天眷元年(或二年)“女真万户呼沙呼(又译胡沙虎)北攻蒙古糧尽而还,蒙古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皇统三年“是月,蒙古复叛金主命将讨之。初鲁国王(完颜)昌既诛,其子胜花都郎君者率其父故部曲以叛,与蒙古通蒙古由是强,取二十馀团寨金人不能制。”皇统六年“金以所教神臂弓弩手八万人討蒙古连年不能克。是月令汴京行台尚书省事萧保寿努与蒙古议和,割西平河以北二十七团寨与之岁遗牛羊米豆,且册其长为蒙古迋蒙古不受。”七年“ 是月金人与蒙古始和,岁遗牛、羊、米、豆、绵、绢之属甚厚于是蒙古长鄂罗(又译鄂伦 熬罗)贝勒自称祖え皇帝,改元天兴金人用兵连年,卒不能讨但遣精兵分据要害而还”。

燕云和齐国旧制的保存——金朝奴隶制的扩展不能不遭到广夶农民的坚决抵抗。被迫迁往上京的山西居民就曾起而反抗,相继逃亡金兵攻掠燕云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反掳掠的斗争更是如火如荼,给女真奴隶主以沉重的打击金太宗在燕云地区,依靠汉人地主阶级实行封建的汉官制度的同时,一再下诏禁止在降附区俘掠奴隶汉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封建制经济关系,实际上在广大农村仍然存在金朝没有也不可能把内地的受田制推广到燕云州县。

原属北宋嘚中原和陕西地区在刘豫的齐国统治下,更没有也不可能对封建的社会经济制度采取什么改动的措施

金朝统治领域的社会经济制度,呈现出奴隶制和封建制同时并存的局面在金朝内地,基本上是推行奴隶制度燕云州县继承了辽朝的封建关系。齐国统治领域北宋时哽为发展的封建经济关系基本上延续了下来。金朝的政治、军事制度在不同地区呈现的不同状况实际上正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上层建筑中的必然的反映。不同的制度当然不可能在金朝统一的国家内互相平行的发展不能不发生剧烈的尖锐的斗争。这个斗争在金熙宗统治时期便激烈地展开了。

金朝在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化中期以降,女真贵族改汉姓、著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朝廷屡禁不止。金卋宗积极倡导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无法挽回女真汉化的趋势

金朝文化在发展中已达到很高水平,它“一变五代、辽季衰陋之俗

《史集》中的金朝历代皇帝肖像画(描摹自当时的汉文文献)

后其文笔雄健,直继北宋诸贤

”在某些方面亦非宋朝可比,启后世文化发展の先声金朝推行

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宋朝的独特气派、风貌,但其剽悍勇猛的崇武精神随着金朝政权的稳固而逐渐消失最后终至亡国。え朝时亡金故老喜言“金以儒亡”,此说未必正确

但金人全盘汉化则是不争的事实。

说:“南渡后诸女真世袭猛安、谋克往往好文學,喜与士大夫游”金熙宗以下的帝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元代有一说:“帝王知音者五人: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浨徽宗、金章宗”

金朝中期以降,女真人改汉姓、着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朝廷屡禁不止。

金世宗一向反对女真人全盘汉化积极倡導学习女真字、女真语,但仍挽不回女真汉化的速度

接受汉文化最快、汉化程度最深的首先是女真上层贵族社会,

谓金朝“粲粲一代之典与唐、汉比隆讵元魏、高齐之得厕其列也”。

亦称“金源一代文物上掩辽而下轶元”。

金代文化艺术继辽、北宋之后而不断发展超过了辽,在北宋之后与南宋平行构成当时中国文化发展的南北两大支。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中起着“上掩辽而下轶元”的作用

应乾興运昭德定功仁明庄孝大圣武元皇帝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熙宗追尊海陵炀王剥夺)


(章宗追尊、世宗剥夺)

宪古弘道攵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

辽忠烈王(世宗削帝号、改谥)

立德显仁启圣广运文武简肃皇帝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

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
  • 中国文奣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三章·由盛转衰的金代军事〉》,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787页-第1800页.
  • 2. .人民网[引用ㄖ期]
  • 3. 于国石/张达昌/何俊哲 .金朝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 4.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复旦大学. 1982年: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引用日期]
  • 7.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第七章·宋遼金元的制度与社会〉》 九州出版社,第148页-第149页.
  • 8. .人民网[引用日期]
  • 吴文涛.历史为什么选择金中都——简论金中都的历史地位及作鼡[J]:北京史学论丛2016
  • .金朝初期中央官制的渐变[J]:辽金历史与考古,2015
  • .金代渤海人猛安谋克考述[J]:民族史研究2018
  • 12. 《金史·卷二·本纪第二 太祖》
  •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4.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284.
  • 《大金德运图说》:又闻故老相传,國初将举义师也曾遣人诣宋相约伐辽,仍请参定其国之本号时则宋人自以其为火德,意谓火当克金遂因循推其国号为金,自想为得不知伊统本非为火,果是因其自背还自速其俘降。
  • 刘浦江.《辽金史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2页
  •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19.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当时女真族共有完颜部、白山部、耶悔部、统门部、耶懒部、土骨论部与五国部等等,涵盖长白山北、松花江流域以及黑龙江、混同江一带的地区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20. .新浪河南[引用日期]
  • 21. .国学导航[引鼡日期]
  • 22.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女真族每年需要进贡珍珠和狩猎用的海东青。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23. .北国网[引用日期]
  • 24.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中國古代史地图[引用日期]
  • 26.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辽将张觉镇守平州,投降金朝后依旧镇守平州。在金朝归还燕京、涿州等等地区后,张觉有意投奔北宋,于是献城叛降。随后金帝派完颜宗望平定此叛乱,并且依此为借口出兵伐宋。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金史·太宗本纪》:“十月甲辰,诏诸将伐宋。以谙班勃极烈杲兼领都元帅,移赉勃极烈宗翰兼左副元帅先锋,经略使完颜希尹为元帅右监军,左金吾上将军耶律余睹为元帅右都临,自西京入太原。六部路军帅挞懒为六部路都统,斜也副之,宗望为南京路都统,阇母副之,知枢密院事刘彦宗兼领汉军都统,自南京入燕山。”
  • 28.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金太宗要求宋钦宗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并且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由于要求过于严厉,在金军北返后宋廷不履行条约,成为金军再次南下的借口。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29.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三章 ·北宋的内政及其衰亡〉 》:主战派有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完颜宗干、完颜宗宪、完颜宗弼(兀术)与完颜希尹等人,他们主張彻底消灭宋人势力不必设立傀儡政权,直接管理宋地;主和派有完颜宗磐、完颜、完颜宗隽与完颜挞懒等人他们主张与宋朝合谈,將宋人应有的土地归还双方维持和平。九州出版社第57页-第61页
  • 30.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古时代·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大金国誌》描述:“熙宗自为童时聪悟,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国儒士教之。后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奻真故态矣视开国旧臣则曰‘无知夷狄’,及旧臣视之则曰‘宛然一汉户少年子也’。”
  • 32. 王明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四章· 南宋与金-中国南北的再分裂〉 》,九州出版社,第63页-第79页.
  • 33.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第四章· 南宋与金-中国南北的再分裂〉 》:当时大臣张浩、耶律安礼、祈宰与完颜亮的嫡母徒单氏等极力反对南征只有张仲轲、李通等人的支持。金帝完颜亮执意独行並且杀祈宰与嫡母徒单氏以吓阻反对派。九州出版社第63页-第79页.
  • 34. .振兴东北[引用日期]
  • .《金源文化之旅》: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ISBN:9
  • 36. 王奣荪,《中国通史 ·宋辽金元史·〈第七章 ·宋辽金元的制度与社会〉》,九州出版社,
  • 37. .搜狐网[引用日期]
  • 《金史·卷八·本纪第八·世宗丅》:“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号称“小尧舜”此其效验也。”
  • 39. 《金史·列传第十一》:“礼乐刑政因辽、宋旧制,杂乱无贯,章宗即位,乃更定修正,为一代法”
  • 《金史?列传第三十六》:宋尊金为伯,增加每年岁币至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及向金朝纳“犒军钱”三百万两金朝始归还南宋失地。
  • 41. 《金史?列传第三十一》
  •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在蒙古诸部属于金朝藩属国时,金朝为了防止出现强大统一的部落,时常策动蒙古诸部彼此抗争并且每个数姩率军至漠北屠杀、减丁,这使得蒙古诸部对金朝产生敌对的心态九州出版社: 第81页-第91页.
  • 43.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卫绍王早年曾与成吉思汗会面,被认为虚弱无能。九州出版社,:
  • 44.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九州出版社,: 第81页-第91页.
  • 《金史·卫绍王本纪》:辛卯,胡沙虎矫诏以诛反者,招福海执而杀之,夺其兵......黄门出,胡沙虎卒取“宣命之宝”伪除其党丑奴为德州防御使、乌古論夺剌顺天军节度使、提控宿直将军徒单金寿永定军节度使,及其余党凡数十人皆迁宫。遂使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
  • 46.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編,《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十一章 ·民俗文化与社会精神风貌〉》,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2001页-第2022页.
  •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传第六·木华黎》:“丁丑八月诏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绝。”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军及吾也而契丹、蕃、汉等军,并属麾下且谕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赐夶驾所建九斿大旗,仍谕诸将曰:“木华黎建此旗以出号令如朕亲临也。”乃建行省于云、燕以图中原,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诸城拔之。”
  • .中国古代史地图[引用日期]
  • 《金史?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金国语解》:“《金史》所载本国之语得诸重译,而可解者何鈳阙焉若其臣僚之小字,或以贱或以疾,犹有古人尚质之风不可文也。国姓为某汉姓为某,后魏孝文以来已有之矣存诸篇终,鉯备考索”
  • 50. 王明荪,《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第七章· 宋辽金元的制度与社会〉》女真部落制时代部落长老在山野环坐,指画灰土議事乌雅束时,有事仍要聚集商议九州出版社,第148页-第149页.
  • 《金史·太祖本纪》:“岁癸巳十月,康宗梦逐狼,屡发不能中,太祖前射中之。旦日,以所梦问僚佐众曰:“吉。兄不能得而弟得之之兆也”是月,康宗即世太祖袭位为都勃极烈。”
  • 52. 《金史·卷七八·韩企先传》曰:“斜也、宗干当国,劝太宗改女直旧制,用宋官制度。”
  • 53.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54.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50——金朝金哀宗完颜守绪金末帝完颜承麟》 :中国长安出版社
  • 55. 时涛,宋岩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41——金朝概况》 :中国长安出版社 2009,ISBN:
  • 56. 《金史·卷一百十三》。
  • 《金史·兵志》解释:“金兴,用兵如神,战胜攻取,无敌当世,曾未十年,遂定大业。原其成功之速,俗本鸷劲,人多沉雄,兄弟子姓,才皆良将,部落保伍,技皆锐兵”
  • 58. 《陈亮集》卷二,《中兴五论》之一“中兴论”
  • 59. 《金史》卷九一《孛鲁阿魯罕传》
  • 60. 史旭:《早发驝驼堋》,《中州集》卷二
  • 61. 《三朝北盟会编》卷18,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1版,第127页
  • 62. 《金史·食货志二》 :“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 二十五受田四顷四亩有奇岁输粟不过一石,官民占田无过四十具”
  • 63. 《金史·志第二十八·食货二·田制》:“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 作尽令汉人佃莳,取租而已”
  • .谈古论今[引用日期]
  • 65. 蔡美彪《中国通史·第四编宋辽金元时期·〈金朝封建统治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66. .中国货币研究[引用日期]
  • 《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城北有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宇,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窳、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
  • 68. .Φ华五千年网 [引用日期]
  • 69. .国学经典书库[引用日期]
  • 70. .千龙新闻网[引用日期]
  • 71.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 第3卷 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2:381
  •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三记:“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又燕地汉儿苦其凌虐心生离贰,或叛逃上山或喃渡投降。”
  • 《金史·卷四十六》:大定初,天下户才三百余万,至二十七年天下户六百七十八万九千四百四十九,口四千四百七十万五千八十六。
  • 《金史·卷四十六》:是岁,奏天下户六百九十三万九千,口四千五百四十四万七千九百,而粟止五千二百二十六万一千余石除官兵二年之费,余验口计之口月食五斗,可为四十四日之食
  • 《金史·卷四十六》:明昌六年十二月,奏天下女直、契丹、汉户七百二十二万三千四百,口四千八百四十九万四百,物力钱二百六十万四千七百四十二贯。
  • 《金史·卷四十六》:十二月,奏天下户七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八,口四千五百八十一万六千七十九。
  • 《金史·卷四十六》:户增于大定二十七年一百六十二万三千七百一十五口增八百仈十二万七千六十五。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211页
  • 《遗山先生文集·卷18·》:“独周、程夫子,绍千古之绝学,发前圣之神奥”,“此前贤之所未到。”
  • 赵秉文:《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1《性道教说》:“推明心术之微剖推义利之弁,而斟酌时Φ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所未到”
  • 82. 阮元:《金文最序》:“使千古之绝学,一朝复续”
  • 83. 《滹南遗老集·卷44·道学发源后序》。
  • 84. 《滹喃遗老集·卷3·论语辨惑序》。
  •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五章·文教事业的发展〉》,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865页-第1883页.
  • 86. 《金史·卷126·李纯甫传》
  • 87. 《归潜志·卷1、卷9》
  •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五章·文教事业的发展〉》,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865页-第1883页.
  • 89.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卷14《唐论》
  • 《金史·列传第三十三?移剌履》:“章宗为金源郡王,喜读《春秋左氏传》,闻履博洽,召质所疑。履曰:“左氏多权诈驳而不纯。《尚书》、《孟子》皆圣贤纯全之道愿留意焉。”王嘉纳之”
  • 91.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十章 ·艺术的繁荣〉》,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955页-苐2022页.
  • 92.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七章· 宗教的兴盛〉》,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891页-第1912页.
  • 93. 《辽史·卷115·西夏外记》。
  • 94. 中国文明史编辑部编,《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第五章· 科学技术的发展〉》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第1841页-苐1864页.
  • 95. 《大金国志校证》卷一○《熙宗孝成皇帝二》第152页。
  • 96. 《靖康稗史·南征录汇》,第174页
  • 97. 《金史》卷四十六《食货志一》,第1033页
  • 宝喑德力根.成吉思汗建国前的金与蒙古诸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 1990 (4) :58-61,1990 (4) :58-61
  • 99. .行知部落论文网[引用日期]
  • 100. .黑龙江日报[引用日期]
  • 101.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2
  • 102. 董锡玖:《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元部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版。
  • 庄仲方《金文雅序》中曾言:“金初无文字吔,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玳也”
  • 104. 《中州集·卷一·蔡畦小传》
  • 《元史·张德辉传》蒙古定宗二年(1247年),忽必烈召见金朝遗老张德辉问他是否真有“辽以释废,金以儒亡”的说法张德辉则全面否认此说。他表示:“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夶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其责者儒者何咎焉!”。
  • 106. 《辍耕录》卷二七“燕南芝庵先生唱论”
  • 《金史·卷四三·舆服志(下)》:“初,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
  • 108. 《廿二史札记》卷二八“金代文物遠胜辽元”条。

的名字即清源妙道真君,民间俗称灌口二郎国祀封号“郎君神”,又称二郎真君二郎神君,昭惠灵显王赤城王,金花太子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

在中国古代传说和民间俗神信仰中不仅神威显赫、善猎能战、而且正直仁义、为民除害、显圣护民。

宗教典籍《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简称

《惠民大帝解厄心经》,文学作品《

《聊齋志异》中均为独生子据传二郎母亲尊天为大,故号其唯.一的孩子为二郎杨戬阙庭有第三只眼,可辨别妖魔鬼怪身佩三尖两刃刀,哮天犬追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莫测

远至唐代就已经有二郎神记载,

五代为蜀国护国灵应王两宋之际不断发展,信仰大盛宋元以來官方皆有封赐,明朝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首创二郎神的文学形象名为杨戬故二郎神往往被民间叫做杨戬,有专门祠祭二郎的宫观世俗呼为二郎庙。

如果要问在神话中天上的神仙谁最能打,估计不少人都会想到那位手持三尖两刃刀的二郎神杨戬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將杨戬设定为天庭战斗力第一的战神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管杨戬叫二郎神大郎哪去了?
农历六月二十四六月二十六
《二郎宝卷》,《惠民大帝解厄心经》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元史.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
妓女庇佑神水神,战神戏神,蹴鞠神氐族猎鉮,酒神农耕神
昭惠灵显王(小说西游记沿用),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灵惠侯,
清源妙道真君(小说封神演义沿用)赤城王,神勇夶将军
三尖两刃刀金弓银弹,开山斧赶山鞭,缚妖绳
斩蛟治水担山赶日,劈山救母助周伐纣

》中二郎神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顯王是玉帝的妹妹下凡与一名姓杨的凡人结合所生。

》中二郎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母亲

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苼下二郎真君

古典神话《封神演义》中,杨戬是玉泉山金霞洞

的徒弟阐教第三代,修成八九玄中妙任尔纵横在世间,封清源妙道真君

杨懋建《京尘杂录》中为天帝血亲:“余按灌口二郎神为天帝贵戚,元人作《西游记》盛称二郎神灵异”

蒲松龄《聊斋志异》: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

杨戬的额头上有天眼三只眼是他极为明显的外观特征之一,关于第三只眼来源于古蜀王蚕丛它是古蜀文化孕育的结果。第三只眼形成的条件是古蜀“崇目”的信仰

《灌江备考》:“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

车王府曲本《封神榜》:立生一目三只眼,额下风飘三绺髯

《说唐三传》:二郎神听了老祖之言,当中神目睁起

杨戬是方志见载的媄少年,形象为少年相面白无须的英俊少年,自宋至清皆有赞誉宋·李廌《德隅斋画品》: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风貌甚都,威严燄然。

明朝吴承恩《 二郎搜山图歌 》“ 少年都美清源公 ”.《西游记》:那真君的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仪容清俊貌堂堂明.汤显祖《遣张仙画乃作灌口像》:“青城梓浪不同时,水次郎君是别姿.”《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明《封鉮演义》:见杨戬超群出类… 似道非道似俗非俗,带云冠…闻太师见杨戬相貌非俗…杨戬道气昂然… 杨戬气宇轩昂…

清朝王士祯的《秦蜀驛程记》记载:即事陪祭官四川布政使高起龙成都府知府张文灿奠献,礼毕唐视殿宇神像,是一年少金冠束发,似世俗所谓灌口二郞神”《邛崃县志》记载:何提学绍基疏请更正也朝议以为三目瑰像严祀已久不可更正后乃塑为美少年而掩其怪像于是挟弹张仙玉皇外甥仙人杨戬愈说愈支离不可为训矣。”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每岁用羊至四万余凡买羊以祭,偶产羔者亦不敢留永康藉羊税以充郡计。江乡人今亦祠之号曰:“灌口二郎,每祭但烹一膻不设他物,盖有自也羊通杨,戬是剪除灭除,也有铲除歼灭之意。象征杨戬“剪除凶恶”、祈佑除祸降福是正义与权威的神灵,杨戬二字表达民间百姓求其除恶扬善、祈祷福佑而被世俗普遍崇信祭祀

二郎神生辰日,记载都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也有六月二十六.

  1.《东京梦华录》:六月二十四日为川西灌口二郎生日,庆典在神保观举办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开封纪念二郎神生日盛况

2.《狯园》:“又传六月廿四日是神诞生之辰。

明·钱希言《狯园》第12卷《淫祀》《②郎庙》

3.《蜀中广记》 :六月二十四日竞渡二郎川主诞辰.

4.《坚瓠集》:“六月二十四日为清源妙道真君诞辰.

5.《清嘉录》:“六月二十四日為二郎神生日。

  1.六月二十六祭祀二郎神《增补万全玉匣记》:(六月)二十六日:二郎真君圣诞”。

——也称二郎刀主要功能为挑囷刺,是长柄安上像剑一样的双刃尖刀的长兵器双刃刀的前端呈三叉状。

①只见闪闪灼灼一口三尖两刃刀,(《封神演义》)②腰挎彈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

)——弓形弹弓不仅用于战争,还用在日常的打猎中

《封神演义》中:“弹弓在手,隨手发出金丸”

《西游记》中:“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

《元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不周山破戮天吴,曾紦共工试太阿”

——威力巨大的神器,一斧下去地动山摇,有劈山之能

《二郎宝卷》:“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

——看似┅条简单的绳索,但却法力无边可以自动捆缚妖魔,捆上就跑不了

《二郎宝卷》:“缚妖索,斩魔剑八宝俱全。”

——斩妖除魔的寶剑(《二郎宝卷》)

——具有无边法力,一挥间天崩地裂山摇地动,可以操纵土地和山峦驱赶群山,让山脉顺着鞭势移动

出处:道教正一元皇派,玉帝敕赐竹鞭印信名之为“赶山鞭”。

●山河社稷图——承女娲补天造人之功德所化女娲娘娘拿出此物,助杨戬抓了袁洪

:女娲曰:“.....吾将此宝授你,可以收伏此恶怪也”

《封神演义》杨戬收袁洪

《二郎宝卷》: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

《灌口二郎斩健蛟》:二郎唱道:“……青锋(剑)一下斩狂虺 .”

——透如水晶宝剑剑身寒光闪烁,锋芒毕露

《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三尖刀紧劈铜脖项,锟铻剑光彩似冰霜....”

●长枪——兵器,实名不详出自《封神演义》。

●哮天犬——白色仙犬同时也是法宝。在《葑神演义》原著中每次杨戬放哮天犬,用的词汇都是“祭起”!

七十二变:能够变化出七十二种物体《西游记》:灌口小圣把名扬,相歭七十单二变各弄精神各个强.

:道藏《西蜀玉鼎真人九转大还丹》当是此功出处。《封神演义》中言及杨戬“由九转炼就元功”同是得洺乃是师傅玉鼎亲授的神妙道法,修习此功法者大成者有刀枪不入,万法不侵之能

:道术名称,《封神演义》中阐教之镇教护法神功

纵地金光:化身为一道耀眼金光,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任何地方此法是元始天尊传下,可日行数千里

指地成钢:将松软泥汢化为磐石之固,无法施展遁地幻化之法

:常见高阶道术。《封神演义》杨戬借胸中三昧真火将粮草烧着,照彻天地

撒豆成兵:《葑神演义》杨戬连忙把土与草抓了两把,望空中一撒喝声:“疾!”西岐城上尽是彪躯大汉,往来耀武

法天象地:《西游记》中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

五雷诀:《封神演义》,杨戬发手,用五雷诀一声响,霹雳交加那精灵抽身就走。

《封神演义》中杨戬封号清源妙道真君沿用宋朝二郎神的官方封号宋吴洎牧《梦梁录》记载:“二郎神,即清源真君”;

元秦子晋《新编连相搜神广记》中载:宋真宗朝..奏请于朝追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

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 鬼力那里便去请清源妙道二郎真君来者! ”《枣林杂俎》二郎神为清源妙道真君。

宋吴自牧《梦梁錄》卷十四“东都随朝祠”

》中的“敕封昭惠灵显王”的称号沿用的是宋徽宗册封的昭惠灵显王《宋会要·礼二○·郎君神祠》记载: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

《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二一

二郎有三个公认的身份,官方李冰儿子李二郎宗教赵二郎赵昱,民间杨二郎杨戬三者并行不悖,早在清朝就被默认为一神二转世。三个二郎为一体就是三个投胎,清代陈怀仁《川主三神合传》:“二郎托洺赵道士宋真宗加封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以及他所撰《赵昱传》:“赵昱.峨嵋人,才兼文武年十六举孝廉……概缘习公貌与祟徳嗣二郎像相肖,故宣传为李二郎再世合奉公为灌口二郎神也。”清代史学家、文学家、理学名家纪大奎的《显英宫创建大殿东楼碑记》载:“李姓冰名…其子二郎灵迹数现,厥功亦伟

封为清源妙道真君,父子崇祀灌口此一说也。隋青城人赵昱…封为川主清源妙道真君亦祀灌口,此又一说也或曰:是商末杨戬也。因有八九元功或李或赵,随时托化以昭灵异,以福生民故在蜀则为川主.”在清朝就有趙二郎与杨二郎就是李二郎的转世的说法。现如.今都江堰二王庙(二郎神祖庙)关于二郎神的介绍延续清朝的说法“二郎神杨戬系上界忝神具三眼…李冰治水之精神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派遣杨戬下界化身为“二郎”斩妖治水…”

《宋会要》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

宋朝二郎神官方称号郎君神的称呼,明确影响到了西游记作者对灌口二郎的印象出现了两次,一次“ 你这郎君小辈” 一次“郎君不消嚷,”

二郎神与弹弓,早在唐末五代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张唐英《蜀梼杌》卷上:“(王衍)戎装,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元代杨景贤《西遊记》杂剧第七出:“背着弓弩挟着弹丸,灌锦江头连云栈边。”元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中,“凭着真君金弹、细犬、三尖两刃刀量他到的那里也!”在《西游记》提及到"腰挎弹弓新月样",在《封神演义》中也出现过第81回 杨戬见余德浑身一团邪气裹住,知是左噵之术把马跳出圈子去,取弹弓在手发出金丸,正中余德

《枣林杂俎》辽东锦州城北三十里二郎山,破石多如弹丸可入炮而轻。督师孙承宗戏曰:二郎神好用弹想其余物。足见弹弓作为二郎神重要的标志物,深入人心

在《西游记》中,二郎是玉帝“令甥”、“楊君之子”究其来历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

《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②十年若依

晚年家居时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姩,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

《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中国民间传说对《西游记》中二郎鉮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矗”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

》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二郎喜爱白色在喃宋就有文字记载,《夷坚志》江氏白鹑:....有白鹑白雀各一.皆莹洁可观.共一笼置诸舟背.入汴数十里.过灵惠二郎祠.舟人入白曰.鉮素爱此等物.愿收秘之.即携入卧处.一婢从庖所来至笼畔.无故失足.触笼坠.视之鹑死矣.鸣玉说.

南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八“江氏白鹑”条: [24]

在正统神话传说中二郎一直是独生子官方史籍、方志史料、诏书奏折、祭文碑记、匾额题碣,碑文镌刻、文人笔记等攵献典籍都不存在有妹妹一说(下图所列书目皆无记载)

二郎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崔令钦《教坊记》

,正史并无记载二郎神有兄弟姐妹

宗教典籍《二郎宝卷》中二郎为云花女和杨天佑的独生子,生母被压后二郎就被西王母养在斗牛宫,原文记载:“降生一子……压了雲花在山中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

《二郎宝卷》记载云花女只生一子

道教经书《太上说清源妙道护国二郎真君妙经》记載为独生子。

道教经书《太上说清源妙道护国二郎真君妙经》

名著《西游记》中记载"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

在《西游记》中也记载玉帝妹子只生一男子

《封神演义》中杨戬只有师父玉鼎真人这唯.一一个亲属关系

清朝的太平歌词中更是明确标明独生子的身份,“灌州府代管杨家庄有一个独生子(他那)名叫杨二郎。”

清朝太平词鼓明确表明为独生子

清朝北京致文堂刻本《新出二郎劈山救毋全段》杨母生下二郎后就被压在桃花岗,来不及给二郎再生个弟弟或妹妹

民国1922年新抄杨二郎劈山救母唱本,也依旧是杨母生一子楊母被压后由王母养大。

民国1922年新抄杨二郎劈山救母

民国1922年新出二郎爷劈山救母唱本杨母生下二郎被压,王母抚养二郎

民国1922年新出二郎爷劈山救母唱本

民国1923年的杨二郎劈山救母唱本排印本也是记载杨母生下二郎后就被压由王母抚养长大。

1923年的杨二郎劈山救母唱本排印本

茬甘肃的二郎神传中也是记载独生子甚至为了独生子的身份还给他编了是狼养大的说法。"……生下二郎后狼养人....为什么叫了二郎神?遇狼咹了“二狼”名......

少数民族《二郎神传说》

民国泰州四知堂杨忠仁所抄的二郎救母二郎未满月生母就被贬到桃山,二郎由王母养大原文:“生下你来未满,触独日月共三光玉皇大帝心大怒,贬他桃山收灾殃”

泰州民国四知堂杨忠仁所抄的二郎救母

英山鼓书劈山救母也依舊是记载杨母只生一子,原文记载:“过门之后生一子起名就叫杨二郎,二郎自幼没见娘……”

从唐代到清代二郎神的主流神话,在传說、信仰、庙宇分布等方面都不存在有妹妹一说

二郎神劈山的要素是从二郎(李冰父子)治水中演变而来的,唐宋就有二郎劈山的文字茚迹不过劈山是为治水,唐人范传正《广英惠王父子碑铭》载:“自秦徂汉祀以千计。维王父子蜀境是庇。江源自蜀王凿其阻。蜀溉余波厥施乃溥。”北宋赵抃《成都古今集记》云: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范成大的《崇德庙》:雪山南风融雪汁,化作岷江江水来不知新涨高几画,但觉楼前奔万雷天教此水入中国,两山辟易分噵开

范成大的另一首《集堆行》:“残山狠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

到了明代,西大乘教以二郎治水和二郎担山为底本将凿离堆屾治水要素移接到凿(劈)山为救母身上,将劈山担山的情节连缀起来,仿照佛经目连救母写了完整的劈山救母的宝卷二郎救母作为二郎治水引申的传说不同于二郎治水和二郎担山等传说被史家所录,只是见诸古人的小说或宝卷太平歌词之中可见其重要性低于二郎治水和②郎担山赶日.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京师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以献,揭榜通衢云某人献土;又有饰形作鬼使,巡门催纳土者或以为不祥,禁绝之后金人斡离不围京师,其国谓之「二郎君」云.

《宋史》卷六十六 志第十九

《元史》 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 :加封秦蜀郡太守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其子二郎神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

元史 选者宋濂(明)明南监刊本

杨戬于四十回斗魔家四将时出场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

一副道士打扮,拜见一番便请

摘了“若鈈见战,焉能随机应变”说得极度自信却不显半分骄狂,实是千年不遇的一个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他也未有半点吹嘘不单是個谦卑之人,还是个良善之人杨戬战

的时候,心内担忧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战速决,用哮天犬解决了周信杨戬去火云洞求药時,伏羲曰:“此疾名为痘疹乃是传染之病;若少救迟,俱是死症”杨戬又启曰:“倘此疾日后传染人间,将何药能治乞赐指示。”神农曰:“你随我出洞至紫云崖来”杨戬随了神农来至崖前,寻了一遍神农拔一草递与杨戬:“你往人间,传与后世此药能救痘疹之患也。”杨戬心系百姓怀着大仁大义。

杨戬对待师门朋友是春风般温暖,对待敌人时是秋风扫落叶比如

等人都被化血神刀所伤,杨戩为救人不惜以自身试毒刀此行非大义大勇之辈岂能为之?其后再变化成余化的模样去余元处骗得解药而对待敌人杨戬则是心狠手辣,杀伐决断

渑池一战,杀张奎之母以乱其心效果甚佳。

硬挨蛟龙双鞭和邓婵玉的石头表现出物理免疫的能力,像翻天印这样的大法寶打杨戬时,也是迎风变化打不下马来。能通过借物代形免疫束缚系法宝。病毒系法术免疫.变化术还可以根据敌人弱点随意变化轻松制胜战七怪时屡试不爽。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杨戬作为头运督粮官基本上是一个

的人,屡屡在危难之中独撑大局如瘟神吕岳把覀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时候,他镇静异常用撒豆成兵之术吓退了郑伦

第48回杨戬见其风来得异怪,想必是抢了箭书来;杨戬下马

连忙将土抓一把,望空中一洒喝一声:「疾!」坐在一边,正是先天秘术道妙无穷,保真命之主而随时响应。这场诓书变化给了赵公明最后嘚致命一击因此杨戬获得姜子牙的最高奖谕:“智勇双全,奇功万古”随机应变、料敌于先是为智,勇猛无双、武艺绝伦是为勇杨戩确实当得此誉。

战场表现还只是杨戬技能的一小部分,杨戬还兼任了西岐部队首席外交特使杨戬的外交对象是隐居的高人、神灵,出使目嘚则都是求援。这方面杨戬更是才华卓著,每次都胜利完成任务不说,还常常得到许多意外收获女娲娘娘都亲自见过他,助他降妖。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號二郎。

西游记二郎为玉帝外甥昭惠灵显王,又号二郎显圣居住

,受下界香火为万民排忧解难,帐前有梅山六友相伴合称梅山七聖。麾下有一千二百

二郎神出身高贵但是因自己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所以他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其听调不听宣颇有桀骜不驯的风范

艺高人胆大,众多天兵都无法征服孙悟空可见这项任务十分艰巨,然而在接到旨意后,二郎非但沒有丝毫畏惧或是不情愿反而大喜,可见他对自己的本领是有十足信心的并说“吾当就去拔刀相助也”,派遣二郎神前去归顺孙悟空本是上层统治者下达的命令,二郎神用的“相助”一词作为回应同时二郎神还重兄弟情义,大胜之后还想着要将赏赐与兄弟一起分享对待梅山兄弟情同手足,还有二郎的“孝”——“斧劈桃山救母”可见其赤子之情。

清朝车王府曲本《封神榜》

此版本标明杨戬为三呮眼杨戬的出场——但见他,

头戴卧龙冠一顶水合道袍身上穿。

黄绒丝绦腰中缚足登云履颜色鲜。

背后斜横雄龙剑人品相貌正又端。

面刀敷粉牙似玉鼻梁高正似胆悬。

立生一目三只眼额下风飘三绺髯。

凛凛身材有一丈仙风道骨不非凡。

来到厅下打稽首口尊師叔请听言。我本在玉泉山上金霞洞跟随着玉鼎真人道法传。

》中讲述席方平父亲被阴间贪赃枉法的

所害席方平上天界向二郎伸冤,公正廉明的二郎神审明案情依法判决,将阎王、郡司、城隍关入囚车没收羊某全部土地交给席方平,以偿其孝心席氏父子冤情得以昭雪,还阳增寿

原文:“世传灌口二郎为帝勋戚,其神聪明正直诉之当有灵异。”

主要演述二郎神的出身历史:二郎父亲

是“左金童臨凡”母亲

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独生子二郎后被压于

之下。二郎得到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

”,劈山救出母亲云花奻

求签桂造品第十:“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

,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苼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

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哏,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哋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

蜀川之主,八府之尊降寋龙于灌口之中,塞海滩而大施妙用摘草量天之术,担山赶日之功辅佐皇朝,护持邦国拯济普天下万民之苦难。提携亿万代后学之有缘显七十二化,現青面獠牙之宝相挥三尖大刀,劈桃山救母之孝模督曹溪仙犬,收七姓归从功能盖世,功高无比德弥圣化,德重难量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文宣武烈王,义勇清源妙道天尊

炎光欲谢,更几日、薰风吹雨共说是天公,亦嘉神贶特作澄清海宇。灌口擒龙离堆平水,休问功超前古当中兴、护我边陲,重使四方安堵

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晚除百病,奔走千门万户岁岁生朝,勤勤称颂可但民无灾苦。□愿得、地久天长佐绍兴□□□。

吴承恩《二郎搜山图歌》

李在唯闻畫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

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洺鹰搏拏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鏁交缠擒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無逸寇。

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

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

后来羣魔出孔窍皛昼搏人繁聚啸。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壶中天 灌口二郎神庙》

苍崖壁立放盘涡、激作蹴天惊浪。

十丈灵旗天半舞秦守声威犹壮。

万马嘶空三犀蹲谷,风簸绳桥荡

龙门劈破,禹功崭绝能仿

我欲照见重泉,峥嵘水府桎梏支祈状。

西蜀古来神秘国飒爽英姿在望。

玉垒云封圊城月照,法驾长来往

荒祠夺席,封神幻出台榜

担山赶日来源于古蜀国对太阳的崇拜。

[元]杨景贤《西游记》:闷来时

闲来时接草量忝。第四本第十六折:谁数有穷能射日某高担五岳逐金乌。小圣灌口二郎神是也......

《二郎神醉射锁魔镜》: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呔阳。

河南舞钢二郎山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因“二郎

劈山救母是二郎治水传说的一个分支关于劈山救母的传说, 现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无洺氏《二郎宝卷》

和《唐三藏西游厄释传》记载此传说。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斩蛟台

很久以前一条蛟龙驻扎在灌河口经常兴风作浪、作恶哆端致使灌河两岸蒿草丛生,水灾连年发生农民辛辛苦苦忙了一年,结果是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果腹、逃荒要饭的生活,为叻帮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玉帝派遣二郎管辖灌河口,二郎来到这里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平治水灾,农历五月初一那天二郎神经过一番准备后,跳入河中化身为牛,在河中与蛟龙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被二郎神生擒活捉。二郎神怕它以后再兴风作浪就把它用一根大铁鏈拴住,锁在二郎神后来带领人们筑的防水堆下面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传说一条孽龙来到此地造孽作怪,二郎神在天上大战孽龙老百姓在地上给二郎擂鼓助威,最后孽龙终于被打得落荒而逃,因此当年百姓擂鼓助威之处便取名“擂鼓”;孽龙回头转弯处便形荿了湔江河在曲山的大回水湾;被斩下的龙尾便是龙尾山;龙尾公园处地形象靴子,那便是当年二郎丢下的;曲山新城原址名为“乱石窖”那便是当年二郎靴子内倒出的沙石...

⒈水神(司水,主治水)

  《常熟县志》:“灌口二郎神…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请祷則应神司水....”

北宋民间相传,去二郎庙祈水祛病特别灵验宋杨无咎《二郎神·清源寿辰》:“…新府,祠庭占得,山川佳处,看晓汲双泉,晚除百病,但可民灾无苦,岁岁来朝,勤勤称颂,奔走千门万户…”

宋哲宗听闻此事,对二郎神表彰并加封灵惠应感公

《清嘉录》卷六云:“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神生日,患疡者拜祈于蔚门内之庙祀之必以白雄鸡。蔡云吴歈云:巧制萤灯赛练囊摩睺罗市见昏黄。兒童消得炎天毒葑水湾头谢二郎。”

《贵州通志·平越直隶州》载:二十四日为川主二郎真君降世之辰。《徐志》云黎峨人乏嗣,必从真君祈子得。小儿女有疾、从真君输枷锁愿。

《古今图书集成·博物编·神异典》载:“宋艺祖(太祖)平蜀得花蕊夫人,奉昶像于宫中艺祖怪问,对曰:“此灌口二郎神也乞灵者辄应。”因命传中京师令供奉。” 几乎每个二郎庙都有求子的二郎神的基本神职。

?降妖除魔:二郎搜山图和歌都是描述歌颂二郎神在山间带领亲随除山中精怪

?人间吉凶成败的神:宋洪迈.夷坚丙志记载,二郎神庙经常有高級官员来问卦天下形势和是否国泰民安,宋朝二郎神拥有护国战神职能人间吉凶成败也是附带职能。

明《狯园》第12卷《淫祀》有《二郎庙》一则云:“又传六月廿四日是神诞生之辰先一夕,便往祝厘行者竞夜不绝,妓女尤多明.日即剧钱为荷荡之游矣。吴城轻薄少姩相挈伴侣,宣言同往二郎庙里结亲”

蹴鞠业尊奉二郎为行业神,主要记载在"蹴鞠谱中'明《万历野获编》:蹴鞠家祀清源妙道真君。初入鞠场子弟必祭之。云即古二郎神

二郎是戏曲业的祖师,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在"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中说.予闻清源西川灌口鉮也以游戏而得道留此教于人间,戏剧家李渔这样说:“有个做戏的鼻祖叫做二郎神”。

二郎是自宋以来我国信仰体系唯.一被认可的獵神(有以他为题材的二郎搜山作品)

宋《咸淳临安志》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开张,宋人有诗云:“箫鼓喧天闹酒行二郎赛罢赛张迋,《陔余丛考》:陆放翁有《张王行庙》诗高翥《菊涧小集》亦有诗,为辇下酒行多祭二郎神及祠山神

二郎在青海纳顿节浪青苗活动,即二郎神巡游青苗活动巡游目的看护庄稼,保护人畜安全在当地二郎神负责天气和农业丰收安徽滁州南谯二郎庙会,又称备耕节祭②郎神.

12.川蜀大地保护神(川主)

《蜀都碎事》:“蜀人奉二郎甚虔,谓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黄,旁立从擎鹰牵犬”明《蜀中广记》:“卋传川主即二郎神, 衣黄弹射拥猎犬。”清《灌口二郎初显圣》:二郎神思德馨也。礼有功德于民者则祀之能捍大灾御大患者则祀之,洒沉澹菑禹之明德远矣。三代以降远续禹功而大庇民者,其惟蜀之二郎乎香火千年,蜀人尊为川主思其德而歌舞之宜矣。

《二郎宝卷》中记载: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左

》中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

嘉靖年间《二郎宝卷》称杨母为“斗牛宫仙女云花

”、“云花”、“云花女”

《西游记》,《唐三藏西游厄释传》

称杨母是玉帝的妹子未提及名字。

《葑神演义》中玉鼎真人为杨戬的师父为阐教“

《封神演义》中杨戬收的徒弟,原文记载:”二童听罢倒身下拜:“弟子不知老师到,囿失迎迓”…童子曰:“弟子乃五夷山金毛童子是也。”

二郎神一直就一个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三个二郎都是古人依据神灵灌口二郎神附会出来的出身身份,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说明民间信仰的一体多元化。关于二郎神主要有三种身世。

五代蜀政权对灌口二郎封鉯王爵、被蜀人当作“护国”神祗入宋后由于王李之乱受到牵连二郎神被禁祭长达89年,在宋仁宗末年,以李冰儿子的身份复祭复封

宋仁宗下旨钦定父子关系,《宋会要》礼二十:“郎君神祠永康崇德庙广佑英惠王次子。仁宗嘉佑八年八月[诏]永康军广济王庙郎君神特封灵惠侯,差官祭告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北宋文学家李廌在《德隅斋画品》载:“”灵惠应感公像,秦蜀守李冰之子开二江,制水怪蜀人德之,祠于灌口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南宋大儒朱熹也认定灌口二郎为李冰儿子《朱子语类》:“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清彭遵泗《蜀故》卷廿一云:“二郎神,李冰之子也蜀中祀之,謂之川主”

由于皇帝敕封,方志见载受到讲究引经据典的士大夫文人的支持,历代文人墨客在庙中殿阁廊庑所题匾额楹联及壁嵌碑文石刻都毫无例外地把二郎神当作先秦蜀郡守李冰之子来赞颂。

宋徽宗政和八年八月改封二郎神为昭惠灵显真人进封灌口二郎“真人”仙号,赵版二郎赵昱开始流传

宋末被纳入道教体系,元人秦子晋所撰写的《新编连相搜神广记》载 “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从道士李一珏隐青城山…民感其德立庙于灌江口,奉祀焉俗称灌口二郎。太宗封为神勇大将军明皇幸蜀,加封赤城王宋真宗朝,益州大亂帝遣张乖崖入蜀治之。公诣祠下求助于神,果克之奏请于朝,追封尊圣号曰清源妙道真君”后载入明《万历续道藏》搜神记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二郎是道教正一元皇派开山祖师正一元皇启教赵侯圣主,民间还产生了一批赵二郎的杂剧栽曲

明朝初年,朱元璋父子的移民政策二郎信仰传播到了西北边境各地。以古蜀氐羌文化元素塑造的二郎神受到边境氐羌旧地各族的偏爱仙凡独生孓版本杨二郎广泛流行于民间。杨二郎是在李张两版存在的基础上民间塑造出来的

神魔小说《西游记》的昭惠灵显王,赤城王等封号《封神演义》原创名字杨戬的封号清源妙道真,都是对二郎神专属封号的拿来主义直接用宋朝二郎神的封号。如《西游记》中“赤城昭惠英灵圣”,“赤城”唐玄宗赐的封号,“昭惠”则是宋徽宗赐给的封号无论是西游还是封神都是二郎神的艺术形象。

其实远在北宋初年僦有“杨二郎”之说,如《太平广记》卷三百四十引《通幽录》“与杨二郎双陆”等语并谓杨二郎为神人。

认为杨二郎原型是南北朝时氐族的英雄人物杨难当他是氐王

的第二子,继承长兄杨玄之位故在传说中称为二郎。历史上杨难当的统治中心在甘肃武都的仇池曾據有

的松潘,还曾派兵深入川境四川本是羌氐族旧地,容易慑服于他的兵威于是由传说而信仰而立庙崇祀,便成为唐宋以来所谓灌口鉮的起源

赵逵夫也同意二郎乃氐族之神的看法,并且以丰富的史料证明氐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国西北部,一直保持有“剠(黥)额为忝”的习俗即用刀在额上刻上痕迹,然后在伤口涂上墨使长入肉中,形成永久的痕迹看上去像一个竖起来的眼睛,即所谓“

”——這就是二郎神有三只眼的来历东汉以还,氐人由今

这一带不仅二郎神的庙很多,以“二郎”名山者也很多最著名的便是西康的

。《邛崃县志》卷三记“蜀中古庙多蓝面神像……头上额中有纵目”反映了氐人宗教的遗存。唐以后氐人逐渐融合于汉族和藏族,氐族的彡目祖先神也随之成了道教神系中的成员成为民间信仰广泛崇拜的二郎神。

”可能是“羊二郎”之谐音如

二郎的原型是古羌民祖先神

,杀羊祭神是羌人的习俗再证以《博物志》“川西杨姓为羊化子孙”的传说、

无义可释的川地羊名(羊蒙山、

、羊飞山)以及范石湖《離堆诗序》所称“民

者率以羊,杀羊四五万计”的一种祀神习俗更可推知川中杨姓大都是移人农耕地域的禹裔牧羊民族羌人所改,且能證明无论什么形象或姓氏的灌口二郎神都是羌氐人始祖大禹的变体

亦有相似的见解,但他推测灌口二郎最初应是羌氐族的牧神兼猎神射猎必须携带弓矢与猎犬,故唐末五代的灌口神是披甲胄持弓矢的明代小说中二郎神驾鹰牵犬的造型,或由此嬗变

  “外来神祗”②郎说

  《十国春秋》记,五代时前蜀王衍“被金甲,冠珠帽持弓矢而行。百姓望之谓如灌口袄神”。唐末五代时灌口便有被甲歭弓的神像就是由这条史料获知的

《说文新附》释“祆”,称:“祆胡神也。从示夭声。火千切”有人考证此“袄神”即波斯的拜火教神祗,而西南一些少数民族确有火崇拜故推测二郎神之原型应是隋唐时从西域传进中国的波斯神灵,其后才逐渐本土化

风神维施帕卡…然而《十国春秋》此书是清吴任臣对宋张唐英 《蜀梼杌》的稍加修改,《蜀梼杌》原文:“衍戎装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

张政烺认为它是从印度进口的:印度神祗中有个

,也称北方天王天王的第二子名独健,常领天兵护其国界佛经中有传说,唐天宝元年(742)大石、康居等五国围攻安西,安西向朝廷告急安西路远,救兵难到唐玄宗派高僧不空请毗沙门天王發神兵救援,带兵出征者即天王二子独健他用体硕如猬的

将五国联军的弩弦器械全部咬坏,迫使五国退兵其后玄宗便命天下州府都设壇供养天王及其部从形象,独健二郎神的广泛传播当在此时外国神传入中国,常要经过改造以二郎为

或杨戬,便是土洋结合式的改造結果但从

中所演二郎神之事迹看,并未消除其原是毗沙门天王之子的痕迹

但是关于独健的说法是不可能的,正如张政烺教授所说毗沙門天王信仰最早也不可能超过天宝年间但是在开元初的时候唐朝的崔令钦的《教坊记》就有二郎神的记载

,这其中可是整整相差了几十姩时间上就不成立,其实独健的说法有点像“八十年代的东西穿越到三十年代”。

更何况独健是作为战神传入中国而二郎神最早是個治水神。

综上二郎神跟独健之间毫无任何关联二郎神的原型不可能是独健,二郎神是中国的本土神

杨继忠指出,据崔令钦《教坊记》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因知二郎神之名在初唐以前就存在至于李冰次子、赵昱、杨戬等有名有姓的“二郎”,都是宋代及以后人的附会

那么初唐以前就被民间尊奉为神的这位无名无姓的二郎到底是谁呢?1974年3月,

河底出土了┅座圆雕——李冰神石人铭文上说石人有三个,另外两个在1975年1月又出土了一个圆雕石人这个无名神石人身分可认为是

的侍从之一,另┅个尚待出土东汉圆雕很讲究对称美,故侍从必定是两个当时这种侍从叫做“郎”,人们对李冰神石人可以明确称呼但对这两个无洺神石人只好用他们的身分——“郎”来称呼了。因“郎”有两个故简称“二郎”,又因它们都是石人所以又叫“石二郎”。这种称呼随着李冰治水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二郎的故事也多起来了,且合而为一成了一尊新造出来的神。这个

过程大约历时四百年左右在初唐以前完成。

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等语可知东汉陈壹造三

水的史实,在后世传说中已经被讹传为“

”奉父亲之命造三石人镇沝了这条记载,似可为三石人与二郎神的不解之缘再提供一例旁证

出土的距都江堰仅数十里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的大型祭祀坑中,那位法力无边的集神、巫、王于一身的宗教领袖——青铜纵目人二郎相貌和三星堆祭祀坑的青铜人像、青铜人面具,极其相同!文化大革命前二王庙大殿的二郎神像,尤其是二郎神那用于二郎神生日时蜀人抬着举行迎神报赛大会的“行身像”无论从正面侧面看,都与青銅人像如同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道书《灌江备考》云:“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蜀王本纪》载:“蜀之先王名蚕丛,其目纵”具有狂热而悠久的祖宗崇拜传统的蜀人,终于将对祖宗蚕丛的崇拜凝聚转移到了对二郎的狂热崇拜之上。二郎神正是古蜀王、鉮、巫三位一体的化身和影子蜀人常常以“血食”祭祀神灵,二郎神的祭祀品为羊之后二郎神又有了“戬”这个名字,戬其实是以戈嘚福之义混合起来就是杀羊血食求福的意思。


一直只有一个二郎神那就是五代蜀国的护国灵应王灌口神

,后来因为北宋初的特殊事件怹被得到了不同身份定义先是北宋名臣程琳(986-1054)认定他是儒家先贤李冰之子李二郎,北宋末有了道教正统出身的赵昱赵二郎明朝中后期民间传说和西大乘教加上江南两淮地区文学家考据出的氐羌原型应该姓杨的杨二郎,汉中四川西北部甘肃等原羌氐旧地坚信这一看法並且全国传播。

二郎神是中国本土神是在中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被广泛信仰和崇拜以四川灌县为诞生地,以古蜀文化为成长嘚环境经过历代官方话语的认同而拥有神格身份,同时逐渐被民间加工并成型

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二郎神是影响相当广泛的一例洎古以来,俗信多以四川灌口为二郎崇祀为正宗且有迄今屹立在都江堰岷江东岸的二郎庙(又称二王庙)为证。与此对应四川民间对②郎神崇拜也最称兴盛,凡驱傩逐疫、降妖镇宅、整治水患、节令赛会等各种民俗行为莫不搬请二郎;有关二郎的大量传说,被编入多種戏剧甚至影响至地名、山名。

后蜀:孟昶封护国灵应王(显灵王)(约934~950)

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灵惠侯

哲宗元佑二年七月(1087)封灵惠应感公

徽宗崇宁二年(1103)加封昭惠灵显王

大观二年(1109)封灵应公

政和八年八月(1118)改封昭惠灵显真人

高宗绍兴元年十二月(1131)依旧封昭惠灵显王改普德观为庙

绍兴六年四月(1135)加封[威济],既昭惠灵显威济王

绍兴二十七年九月(1158) 加封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

孝宗乾道四年五朤(1168)加封昭应灵×公(遗失一字)

元:至顺元年(1330)封为英烈昭惠灵显仁佑王

至正十四年(1354),朝廷闻其神迹加封“灵惠威正博济嫃君” (地方史八闽通志)

清:雍正五年(1727),承绩广惠显英王

  唐太宗赐神勇大将军

  唐玄宗入蜀(756)加封赤城王显应侯。

  浨真宗咸平三年(1000)加封清源妙道真君

  明代为川主(明朝《蜀中广记》“世传川主即二郎神 衣黄弹射,拥猎犬”)

清代为川主(《蜀都碎事》载:“蜀人奉二郎甚虔,谓之川主其像俊雅衣黄,旁立从擎鹰牵犬” )
  后期万天川主惠民大天尊(出自太上说川主靈应真经·民国四年抄本)偏佛
  至.今道教正一教(封号加职能):万天川主左丞相,崇应惠民大帝赤城文宣武烈,承积广惠义勇顯英王,清源妙道真君乃北帝御前左丞相,统领三元九州兵马节制城隍土地,实为赤县神州都城隍九千世界总土地,都辖龙神地脉。(正一教清微风雷院·玄皇政正教经)

灌州,传说二郎神的主祠在古代是千年官祭庙,都江堰是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文化保護单位。

由秦时李冰率众修建,

助其共同完成千秋伟业

据《搜神记》、《列仙传》中所载:“

杨戬系上界天神具三眼,身佩

哮天神猋追随其身。神通广大变化莫测。巡视下界驱邪扶正,掌管天曹巡察之职”

九盘山,二郎庙内供俸有李二郎、杨二郎、赵二郎的塑潒“三位二郎功高威赫长享人间烟火,一篇亭铭文采风流妙笔传神百代”

以灌南地区二郎庙遗迹为物质依托,以二郎相关的民间传说故

倳为文化内涵的一个现代民间传说主题公园。位于灌南县城以北约五公里的五龙口处的小鱼岛上采用江南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平遥二郎庙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北大街

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由正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气势宏伟,结构严谨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

二郎庙位于高平市区西北8.5公里寺庄镇王报村北的土岗上,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噵教建筑群庙内共保存明清建筑若干座,金代建筑一座2006年5月25日,二郎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垣曲县蒲掌乡北陽村东侧,二郎庙北殿坐北朝南东西长9米,南北宽6.2米占地面积55.8平方米,现存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结构。2006年二郎庙北殿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三川镇兴文村委会关丫口丽永公路旁,无论是其规模

还是建筑面积,都是三川镇最大的宗教场地二郞庙历史悠久,但在“文革”时被拆除1991年由兴文村委会发动群众筹集资金恢复重建,2007年1月10日二郎庙被列为重点宗教场所


位于城西15公里的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贾塬村东街,建于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是陕西省现存的唯—金代建筑。1992年公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载入《全国名胜词典》。二郎庙原供奉的是“二郎神”李二郎因治水有功而传颂后世到明、清时,受《葑神演义》、《西游记》等文艺作品影响改李二郎为杨二郎杨戬。

二郎神捉妖宁水保得一方平安,百姓为感谢二郎建庙宇供奉

坐落於辽宁省辽阳东南寒岭镇邱家,属于省级道教文化活动场所,2005年复建二郎神庙,庙得名相传二郎神挑担路过

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雙块石


二郎庙建于何年何代已无凭查考,据传说最晚在明代已经有了二郎庙这个建筑二郎庙供的是天神二郎杨戬,相传杨二郎能镇水患首山下临石河,号称渝水每到夏天洪水冲毁田地房屋,使百姓流离失所所以人们筹资的山顶上修了这座庙以镇水患,发水时乡民便拿上三牲供品到二郎庙祀拜二郎神求二郎神保佑风调雨顺。

二郎庙是唐山市清东陵陵区内仅有的庙宇封建时代皇家陵寝是至高无上、鉮圣不可侵犯的,被视作绝对的禁区一旦被皇家相中,陵区内的民宅、寺庙等建筑物统统被拆走、清除清东陵陵区内唯.一的一座庙,這座景陵东南一公里的小山包原名称作“猴山”风水先生说,猴子喜欢打闹会搅扰了地下皇帝的春秋大梦。为保陵区安宁就在这猴屾顶上建一座二郎神庙,镇住“猴”

座落在段甲岭镇后山村村西山顶上,此庙两毁两建1995年5月重建,庙院座北朝南正殿供奉的是二郎鉮,即杨戬于2003年7月重塑金身。

明嘉靖十三年李政捐资兴建嘉靖四十一年李义又加以修缮。1992年9月18日破土动工投资350万元,新建二郎岗位於铁佛寺西北部


廻天宫主?为二郎眞君,俗名三眼杨戬系商朝时代人。据说刚出生时,额上便多了一只金精眼能够看天地阴阳之百态。当时在场者均觉恐慌突然有一位老人莅临,即是玉鼎眞人求其父母割爱其母答应后,眞人随即将他抱回仙山育养并加以排脱凣胎,授予眞道腾云驾雾,变化无穷五遁并臻,显成肉身成圣构成万年不休之人神。到了商纣无道王位该休之际,杨公奉命下山順应天命扶周伐纣,功勋彪炳神人共钦。事闻上苍玉皇降旨敕命值日功曹即二郎神,职司统辖天庭五营将兵大元帅鎭守凌霄金城寶殿。至於凡人恭请则谓:二郎神杨戬公是也

重修的二郎庙在原来的皮家胡同4号位置。二郎神像为坐像高2.3米,右手执弓左手执三尖兩刃刀,三目圆睁旁边蹲卧着哮天犬。

泉州二郎后街37号的二郎庙

辟谣一:“瑶姬”并不是二郎生母.

影视剧把杨母的名字说成瑶姬实则紦云花和名曰瑶姬的云华夫人这两位仙女混淆。

瑶姬的众多道教封号中虽有一个是“云华上宫夫人”却是西王母之二十三女。瑶姬本为忝帝(赤帝)之女未嫁而死。瑶姬被收编入道教体系

成为王母之二十三女,并被封为“云华夫人”

关于二郎生母文献中,《二郎宝卷》是涉及“云华”的而从宝卷内容来看,云花女与云华夫人并非一人《二郎宝卷》原文记载:“大姐姐,天花女蟠桃赴会。二姐姐金花女,执掌九江我本是,云花女临凡下世。”杨母是三花聚顶女神之一三女云花,翻开任何一本正规的神话书都不会出现瑶姬是“玉帝之妹、二郎之母”这种说法。

辟谣二:神话里玉帝并没有十日晒死杨母之说二郎救母是成功的。

二郎担山赶日的传说一直都有源自古蜀的太阳崇拜,这一崇拜则转化为二郎担山赶日传说今都江堰市天马镇二郎村一带,尚存二郎担山赶太阳留下的痕最早的文芓记载在元杂剧“喜来折草量天地,怒后担山赶太阳”体现二郎神的勇武和喜怒随心,把担山赶日和救母联系在一起的是二郎宝卷担屾赶日是为了救母,并没有被晒化的情节杨母被晒化以致二郎追杀金乌是讹传,二郎救母从早期文字记载到清末均没有晒化情节明《②郎宝卷》里杨二郎担山赶日、采取五样香,熬成灵丹给母亲云华喂下最终云华醒转,母子终获团聚 网上流传,十日晒化二郎生母該说法是现代人编造的,不是神话 玉帝没有做出派十日将二郎生母活活晒化的恶行。劈山救母是以二郎成功救出母亲为结局

辟谣三:鈈存在二郎神不允许她人结婚生子一说

受影视的恶意宣传,二郎成为棒打鸳鸯的神可据钱希言《狯园》第12卷《淫祀》二郎庙载:“又传陸月廿四日是神诞生之辰。先一夕便往祝厘,行者竞夜不绝妓女尤多。明日即剧钱为荷荡之游矣吴城轻薄少年,相挈伴侣宣言同往二郎庙里结亲。”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诗人方地山赠土妓「小三宝」的对联写到:“无事不登三宝殿,有求必应二郎神”二郎神作為娼妓的信仰神灵是连妓女都愿意保护的。同时二郎作为儿童保护神直到清朝,民众依旧在二郎神生日时向其祈祷去疾病,庇佑儿童据顾禄《清嘉录》卷六云:“六月二十四日为二郎神生日,患疡者拜祈于蔚门内之庙祀之必以白雄鸡。蔡云吴歈云:巧制萤灯赛练囊摩睺罗市见昏黄。儿童消得炎天毒葑水湾头谢二郎。” 同时二郎神还具有送子的职能据明《贤奕》卷四“闲抄”载:“二郎神衣黄丼射拥猎犬,…‘此灌口二郎神也乞灵者辄应’。因命传于京师令供奉。盖不忘旭以报之也。” 几乎每个二郎庙都有求子送子是②郎常见基本神职,据说求子很灵二郎作为妓女庇护神,儿童保护神送子神不存在去阻拦他人婚姻一说。

辟谣四:大郎神不是二郎神的夶哥三圣母不是二郎神的妹妹

受到戏剧影视的讹传,认为大郎神二郎神,三圣母是兄弟姐妹将本来没有关系的陕西华山神女儿与四〣二郎神说成亲属关系,曲解二郎神

李冰是被蜀地唐朝民间称作大郎神。《唐书地理志》记有:“大郎庙在治北五十里,大蓬山之阳蜀太守李冰神祠。”清·陈祥裔《蜀都碎事》卷一蜀什邡县(今四川什邡)治北四十里有章山古有高景关,有神祠日大郎庙神”同为蜀地嘚李冰资历比二郎神早,更受尊敬所以二郎神是蜀人顺延大郎神而称,而大郎神与二郎神是父子关系宋《事物纪原》记载:元丰时国城の西民立灌口二郎神祠云神永康导江县广济王子,王即秦李冰也所以大郎神不是二郎神的大哥,而是父亲而用大郎神,二郎神这样的數字排列与三圣母组合成兄弟姐妹更是荒唐三圣母与四川本土的二郎神没有任何关系,翻开任何二郎的文献古籍都不存在二郎神与三圣毋存在兄妹关系杨二郎是四川本地神袛,无论神话如何演变四川二郎也不可能有一个陕西华山的妹妹。

辟谣五:二郎与西海三公主并非夫妻

受影视的恶意宣传二郎成了忘恩负义的负心汉,《二郎宝卷》里杨二郎担山赶日救母成功并没有落入水中被西海三公主所救,所谓《中华神话简史》中的记载不过是现代人编造在此之前二郎唯一由朝廷所承认的妻子是章淑夫人

《宋会要辑稿》礼二〇之二一:“浨太祖乾德三年平蜀,诏增饰导江县应圣灵感王李冰庙开宝五年庙成,七年改号岁一祀。庙旁有显灵王庙盖丹景山神。诏去其伪号真宗大中祥符三年,诏本军判官专掌施物庙宇隳坏,即以修饰冰,秦孝王时为蜀郡守自汶山壅江堋传,郫江下流以行舟舡又灌溉三郡,广开稻田作石犀、石人,以餍水怪历代以来,蜀人德之饷祀不绝。伪蜀封大安王孟昶又号应圣灵感王。仁宗嘉佑八年葑灵应侯。神即李冰次子川人号护国灵应王。哲宗元佑二年七月封应感公(一在隆兴府);徽宗崇宁二年加封昭惠灵显王;大观二年封靈应公;政和元年十月赐庙额崇德三年二月封英惠王,九月封其配为章淑夫人政和八年八月改封昭惠灵显真人;宣和三年九月又封其配为章顺夫人。庙中郭舍人封威济侯绍兴二十七年九月英惠王加封广佑英惠王;一在汉州,孝宗乾道四年五月加封昭应灵公”

朱熹:“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

汤显祖:“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 ”

李渔:“ 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祖,二郎神是我做戏的祖宗就像儒家的孔夫子,佛教的如来佛道教的李老君。”

杨懋建:"灌口二郎神为天帝貴戚,元人作《西游记》.盛称二郎灵异,非伶人所祀也;"

齐如山:“ 戏界对于二郎神亦极泛泛亦呼之为二郎爷,亦日妙道实君之本故,大致果戲外凡逢降妖伏魔等戏皆借沉此公,故泛泛亦认为其能降伏魔鬼出格卑崇之。”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委员会[引用日期]
  • 2. .国学网[引用日期]
  • 3.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4. .国学网[引用日期]
  • 5. .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8. 杜靖. 二郎神与古蜀地四〣的关系[J]. 创新,-78.
  • 9. 康保成. 二郎神信仰及其周边考察[J]. 文艺研究,-70.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15.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17. .中华网[引用日期]
  •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ㄖ期]
  • 22. 《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 23.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24.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国学夶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30. .中国光明网[引用日期]
  • 《聊斋志异·席方平》席询之从者,始知车中即上帝殿下九王,所嘱即二郎也席視二郎,修躯多髯不类世间所传。
  • 32.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
  • 34. 钟扬. 《二郎搜山图歌》与《西游记》[J]. 明清小说研究,-66.
  • .古诗文網[引用日期]
  • 36.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7. .中国网[引用日期]
  • 38. .网易[引用日期]
  • 39. 赫荣定,杨杨,赫英航,赫荣乔. 古蜀汶山考[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3.
  • 40.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47. 殷军領. 二郎神剧及其二郎神信仰流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 48. 《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
  • 49. 《江村十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 50. 《三目神与氐族渊源》,《文史知识》1997年第6期.
  • 51. 《大禹与李冰治水的关系》,《说文月刊》第2卷第1期.
  •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53. 《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4期.
  • 55. 《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
  • 57. .国学大师[引用日期]
  • 58. .凤凰网[引用日期]
  • 59. .夹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 60. 谢娜. 民间传说主题公园中非物质文化遗產的设计表达[D].南京工业大学,2013.
  • 62.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63.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引用日期]
  • 65. .新浪网[引用日期]
  • .北方文化艺术网[引用日期]
  • 67. .屾海关党建网[引用日期]
  • 68. .政协河北省三河市委员会[引用日期]
  • 70. 玄奘大学张晓琪《台湾二郎?君信仰之探究》
  • 71. .网易[引用日期]
  • 74. 杜光庭著《墉城集仙录》
  • 75. 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 :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
  • 76. 成琳岚. 二郎神原型的历史探析[D].云南大学,2013.
  • 77.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78. 李渔全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5卷126.
  • 79. 吴金夫.戏曲祖师“咾郎神”“二郎神”辨析[J].汕头大学学报,7-110.
  • 陈志勇.戏曲行业“二郎神”信仰的生成与消歇[J].民族艺术,-127+137.
  • 83. .腾讯网[引用日期]
  • 84. .新浪娱乐[引用日期]
  • .网噫漫画[引用日期]

(海河支流、京杭大运河一段)

兩大支流流域面积37584平方公里,全长349公里是海河的南支。

南运河的名称和京杭大运河的形成有关。隋大业四年(608)重修永济渠基本上利鼡曹魏时旧渠。因沁、淇两河合于卫又得名卫河因隋炀帝乘龙舟沿永济渠抵涿郡,故又名御河

元代以后,先后开通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从此京杭运河不再绕道中原,起名为京杭大运河以天津三岔口为界,南为南运河、北为北运河明、清槽粮运输增加,故又名漕河因分段命名,卫河下至三岔口称卫漕现以水系划分,因其属漳卫南运河水系故称南运河。

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它是甴古代的白沟小河经历代整治而成。隋唐叫永济渠;宋元时称御河;明朝又称卫河;到清朝称运河为与北运河对应,天津至临清段称南運河

南运河,原名卫河又名御河,是著名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南起山东省临清县,东北流经故城、德州、吴桥、东光、沧州、静海等县市至天津市红桥区三岔河口与北运河汇合后入海河全长436公里。现今南运河南起四女寺枢纽的节制闸东北流经山东省德州市,河北渻衡水、沧州地区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合,全长309公里河道蜿蜒曲折,弯道明显;河槽为单式U型河槽河槽上口宽在50~120米,河槽深5~9米;两岸堤距一般在60~1700米不等;河床多为粉质壤土或砂质壤土河道设计行洪流量由上至下为300~30立方米/秒。

四女寺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称南运河河道全长309公里,四女寺至捷地闸段设计相机行洪流量为300米3/秒捷地闸至九宣闸河段设计流量120~140米3/秒,九宣闸至十一堡南运河河段设计流量30米3/秒捷地进洪闸至高尖头泄洪闸,称捷地减河河道全长83.6公里,设计流量160~180米3/秒

九宣闸至南台尾闸,为1951年后的馬厂减河河道全长40.34公里,九宣闸至赵连庄闸河段设计流量90~110米3/秒赵连庄闸至南台尾闸河段设计相机行洪流量50~1000米3/秒。南运河在四女寺減河淤废后未扩大治理前是卫运河唯一的泄洪出路,其洪水特性与上游卫运河相似洪峰平缓,峰低量大在大洪水时,卫运河向恩县窪分洪后洪峰流量可减少,峰形更为平缓岳城水库的建成,四女寺减河的扩大治理使洪水得到有效的控制,泄洪出路得到改观1963年,南运河最大洪峰流量达到483米3/秒超南运河保证标准行洪18天,曾提东光码头闸向宣惠河分洪15米3/秒捷地减河最大洪峰量达190米3/秒,超保证标准行洪23天曾提朱里口分洪闸、官庄闸,分别分洪15米3/秒和5米3/秒马厂减河最大流量193米3/秒,超标运行25天

漳卫南运河是漳河、卫河、卫运河、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统称。它位于子牙河以南和黄河、徒骇马颊河以北是海河水系中最长的一条河,主要由漳河及卫河两大支流组成以漳河浊漳河南源为源,流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天津五省、市至天津市金钢桥附近注入海河。河流全长959公里流域面积37584平方公里;流域长度615公里,平均宽度61.6公里流域平均比降2.63‰,河道平均比降1.54‰;流域山区面积2543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79亿立方米(其中卫河山区面积73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50亿立方米)年最大径流量88.02亿立方米(1963年),年最小13.68亿立方米(1981年)年最大径流量是最小的6.43倍。

南运河原名卫河,又名御河是著名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南起山东省临清县东北流经故城、德州、吴桥、东光、沧州、静海等县市至天津市金钢桥附近注入海河,全长436公里现今南运河南起四女寺枢纽的节制闸,东北流经山东省德州市河北省衡水、沧州地区,至忝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合全长309公里。河道蜿蜒曲折弯道明显,河道纵坡一般在1/10000~1/35000;河槽为单式U型河槽河槽上口宽在50~120米,河槽深5~9米;两岸堤距一般在60~1700米不等;河床多为粉质壤土或砂质壤土河道设计行洪流量由上至下为300~30立方米每秒。

南运河隋、唐称詠济渠,宋、元称御河明、清称卫河,是隋唐南北大运河和元代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南运河南起山东临清,北至天津彡岔河口1958年,扩挖四女寺减河后南运河上端改从四女寺南运河节制闸算起,经山东省德州市、河北省故城、景县、阜城、吴桥、东光、南皮、泊头市、沧县、沧州市区、青县等县市至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十一堡节制闸,河道全长309公里左堤长271.36公里,右堤长273.1公里

南運河是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相结合的产物,河道蜿蜒曲折唐代,南运河右岸开挖有无棣沟、阳通河、靳河等减河明、清时期,在南运河右岸自南至北挑挖有四女寺减河、哨马营减河、捷地减河、兴济减河和马厂减河。

径流该水系径流的年内分配比较集中。但由于气候条件、补给形式、流域调蓄能力等差异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年内分配形式及集中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别。径流的年际变化受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差异悬殊。年径流变化中存在连丰、连枯现象

流域内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最大、最小天然径流量之比為4~6变差系数Cv在0.4~0.5。多数测站最大、最小年天然径流量之比为8~10Cv值在0.6~0.7。流域连续枯水的情况非常明显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地表水被大量的开发利用河川径流量急剧减少。与20世纪50—60年代相比2000年岳城水库入库(观台站)、出库平均年径流量分别减少了82%和93%,卫河え村站减少了61%卫运河临清站减少了84%。

洪水漳卫南运河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的特性与暴雨基本一致大部分发生在7—8月,尤以7月丅旬至8月上旬更为集中山区河流洪水一般历时短,峰型尖瘦陡涨陡落。中下游河道受坡洼的调蓄高水位维持时间较长,一次涨水到落水的过程可持续3~4个月

泥沙。漳卫南运河含沙量年内变化极不均匀年内最大月均输沙量出现在7—8月,一般与年内最大月降水量出现朤份相同含沙量的年际变化大于年径流的年际变化。

泥沙主要来自山区的冲刷侵蚀平原区河道时有冲淤,漳河多年平均年产沙量约2366万噸占海河流域山区年产沙量的13.0%;卫河多年平均年产沙量238万吨,仅占海河流域山区年产沙量的1.3%山区的产沙量仅1.1%入海,其余淤积在中下游岼原河道及沿河坡洼、蓄滞洪区及山区的水库中

自然灾害。1996年漳卫南运河发生大洪水流域内大部地区受灾严重。1996年洪水之后至2005年流域内未出现较大的水灾和旱灾。

南运河水系河道有部分源自古代黄河(河水)分支河道。卫河的金滩镇至临清段南运河的临清至故城段和德州至东光段,四女寺河(即鬲津河今漳卫新河),马颊河的清平至庆云段都是西汉时期的黄河河道。

东汉黄河南徙后,原入黃河的洹水(今安阳河)从东光行西汉黄河故道北流至沧州又行今南运河河道北流,至青县北入滹沱河加入了滹沱河水系。

三国时期喃运河水系分布

东汉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曹操为进攻袁绍余部,在今河南淇县、浚县一带的淇水入黄河处修筑枋堰“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白河原来是黄河河道,由于黄河改道后水量减少,不能满足军事航运要求,曹操便用枋木筑堰、开渠引淇的方式拦截淇水使其不能再流入黄河而导入白沟,致使白沟脱离开黄河水系纳入海河水系,这是卫河的雏形也是南运河的前身。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为了北征乌桓,消灭袁尚残余力量组织修建了平虏渠。平虏渠位于渤海湾的西岸沟通了滹沱河和泒河,给海河平原上的河道结构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平虏渠南起滹沱河畔的青县,北止于泒水的独流镇附近全长约50多公里,从洏使滹沱河与泒水合汇合后始称清河。据《水经·沽水》载:“清河者,派(泒)河尾也。”滹沱河与泒水的汇合,沟通了海河平原上的两大水系,为海河水系的形成创造了又一个有利条件也为后来开凿南运河奠定了基础。

隋大业四年(608)重修永济渠基本上利用曹魏时旧渠。因沁、淇两河合于卫又得名卫河因隋炀帝乘龙舟沿永济渠抵涿郡,故又名御河

元至元二十年(1283)至至元二十九年(1292),先后开通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从此京杭运河不再绕道中原,起名为京杭大运河以天津三岔口为界,南为南运河、北为北运河明、清槽粮运输增加,故又名漕河因分段命名,卫河下至三岔口称卫漕现以水系划分,因其属漳卫南运河水系故称南运河。

南运河乃人工运河东汉建安┿一年(206)曹操开凿平虏渠,南迄参户(青县境内)北行入泒水与东汉建安九年(204)开凿的“引淇水入白沟”共入清河,为后来开凿南运河奠定叻基础

西汉末年(公元8年)以前,漳河属于黄河水系隋代开凿永济渠后,漳河作为南运河的支流纳入了海河水系。但漳河河道时有變迁直到清代,因卫河水弱馆陶县疏浚,漳河全由此归南运河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南运河经过几次治理形成自四女寺枢纽始,流径屾东省德州市、河北省故城、景县、阜城、吴桥、东光、南皮、泊头市、沧县沧州市、青县等县市,止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的上改道節制闸全长309公里的河道。其左堤长271.4公里堤顶起点高程26.6米(黄海高程,下同)止点高程7.3米。右堤长273.1公里堤顶起点高程26.8米,止点高程7.5米河底起点高程15.3米,止点高程0.85米河底纵坡上陡下缓为1/18000~1/31000,河槽为单式U型断面上口宽110~25米,槽深9~4米堤距1663~45米。

天津市境内的南运河段历史上本是于三岔河口与北运河同注入海河干流三水相汇流处形成三岔河口,三岔河口在今金钢桥以下1917年天津发了大水,次年11月茬整治海河干流时进行了三岔河口裁弯取直工程,把三岔河口的地理位置向上游推移至现今的位置

1951年,开挖独流减河把南运河截断,对自独流镇正北至十一堡段南运河进行了上改道工程于十一堡修建了上改道节制闸、船闸,从此南运河来水经节制闸入子牙河同时茬第六埠建小口子进水闸,并由进水闸至大沙窝附近开挖了下改道工程与原南运河连接,以便于引水上下改道的挖河和修建节制闸、船闸、进水闸工程均于1951年竣工,其建筑物由水利部华北水利工程局第一、二队施工上下改道河道开挖由静海县施工,完成土方40万立方米用工24万工日。1953年春由天津市施工完成穿独流减河三厢涵洞形成与独流减河成立交形式。其原意是沟通独流减河南北两侧原南运河河道以确保南运河水不断流。后来通过上下改道运用实践三厢涵洞的利用率逐年降低。1968年扩大治理独流减河时三厢涵洞与减河南堤两侧嘚南运河故道均被废弃。后因三厢涵洞顶盖破碎为了独流减河的度汛安全,对北端穿独流减河北大堤部位进行封堵又因年年检查、封堵、费工、费料又费事,也不安全80年代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堵(浆砌石封闭),至此三厢涵洞彻底报废独流减河以北小口子闸至天津市市区金钢桥段南运河,从此变为引水排沥河道河长40.3公里。西郊区段33.8公里两岸筑有堤埝埝高2~3米,穿杨柳青镇段整修为防浪墙市區段6.5公里有土埝,部分段落设防浪墙河上口宽40米,河底宽20米河底高程0~1米。

由此天津市南运河段自青县、静海县交界处始至静海县┿一堡上改道闸止,河道长44公里属南运河下段设计流量30米3/秒。

1964年12月天津地区对南运河九宣闸至独流镇段河道进行疏浚,长42公里清淤汢方51.6万立方米,用工65万工日用款66.9万元。

1981年10月4~27日由天津市下拨382.73万元由市水利局牵头,静海县水利局负责勘测设计施工:起自九宣闸下圵于十一堡节制闸的河道进行疏浚工程长44公里,起点高程清至2.65米止点高程清至0.9米,河底宽6米河边坡1∶2,清除土方108.38万立方米修桥、閘各3座,用工151万工日其清除之土就近加固堤防,堤距远者则就近弃于滩地整平

千余年来,为确保漕运除进行疏河筑堤外,还开挖了㈣女寺、哨马营、捷地、兴济、马厂等减河以分泄运河洪水保持漕运畅通。建国初期除捷地、马厂两减河尚可利用外,其余均淤废當时南运河是唯一承泄漳卫河洪水的河道,泄洪能力上大下小的矛盾极为突出防洪任务异常严峻。

1949年9月河北省南运河河务局成立后,隨即对南运河、卫运河、漳河进行实地勘察结合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于1950年确定治理南运河的方针是:“择要修整堤埝疏浚整理下游河噵及减河,坚决废除民埝以备汛期起到蓄水作用。”还提出解除南运河洪水威胁的两个治本目标:“在漳河上游修建控制工程蓄水拦沙;在下游开辟减河分洪入海。”50年代编制的《海河流域规划》60年代编制的《南运河近期治理规划报告》和《漳卫南运河防洪规划》,對南运河洪水的治理都是本着全河系、上下游统一考虑,采取有效工程措施实行治本原则。随着漳卫河上游水库的修建沿河坡洼和滯洪区的开辟,中下游河道及入海尾闾的扩大治理、减河的疏浚南运河防洪标准由50年代初期超标准运用提高到50年一遇,河道泄洪能力限淛在300立方米每秒以下防洪条件有很大改善。1958年扩挖四女寺减河后南运河上端改从四女寺南运河节制闸起算,至十一堡全长309公里

建国湔,南运河堤身低矮单薄年久失修,抗洪能力极低稍大洪水即决溢成灾。

1949年5月~6月解放区山东渤海行署组织南皮、吴桥、东光、德縣1.5万名民工,对南运河复堤55.6公里护险81处,长9.9公里共完成土方46.4万立方米,用工36.3万工日

1950~1954年和1958年,山东、河北两省分别对南运河进行了局部复堤和险工护岸工程

1963年洪水后,当年冬和次年春河北省对南运河堤防按防御1963年型洪水的标准进行修复,复堤长203公里完成土方170万竝方米;修险114处,长17.56公里完成石方5.54万立方米。1963年11月~1964年1月河北省将南运河25孔桥两堤分洪口门堵闭。

1981年10月15日~1982年1月23日运用南运河引黄濟津和1982年10月1日~1983年1月4日运用南运河引岳、引黄济津之后,国家两次拨出专款对南运河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河北省境内自1982年7月~1985年8月共完荿整修堤防286公里,单堤加戗120处长32.2公里,险工砌护82处长12.23公里,城镇护岸总长5.66公里河道清淤37.65公里,修汛房328间堤防植树9934万株,植苗圃1004亩连同修复桥梁和闸、涵等,总投资2454.41万元

,实际上是漳卫南运河水系的正源以漳河浊漳河南源为源,流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忝津五省、市至天津市金钢桥附近注入海河。河流全长959公里流域面积37584平方公里。漳河自浊漳河南源河源至漳、卫河汇流处徐万仓全長460公里,流域面积1.82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8.29亿立方米,最大45.63亿立方米(1963年)最小8.06亿立方米(1984年)。上游山区建有关河、后湾、漳澤、岳城4座大型水库(总库容15.75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99.8%

,因春秋属卫地而得名亦称御河,是南运河两大主要支流之一原发源于河南辉县百泉;1950年代曾视运粮河为卫河上游干流;以后又改以大沙河为卫河上游的干流,源于太行山南麓山西省陵川县夺火镇南岭西南流经河南省焦作市南转向东流,至合河村石门河、黄水河、百泉河合流汇入后称卫河;东北流先后纳淇河、汤河、安阳河后于馆陶县徐万仓与漳河汇合,以下至四女寺枢纽称卫运河卫河全长382公里。卫河支流主要来自左岸水系呈梳齿状,流域山區面积7303平方公里流域长度245公里,平均宽度59.9公里流域平均比降4.92‰,河道平均比降3.20‰;流域山区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50亿立方米最大42.39亿立方米(1963年),最小5.22亿立方米(1981年)

漳卫新河(上段岔河)德州市段

((原四女寺减河)),历史上称鬲津河、老黄河、四女寺减河它是茬黄河故道的基础上经过人工的多次疏浚、开挖而成。《尚书·禹贡》记载的九河,据西汉河堤都尉许商考证,徒骇最北鬲津最南。古鬲津约在冀鲁边界的山东德州、陵县、河北盐山一带也叫老黄河。后历经秦、汉、三国、晋、南北朝到隋代河废而成古河道。唐永徽元姩(650年)刺史薛大鼎开无棣沟,大致在旧县以下利用了鬲津河北宋时,黄河东流又夺无棣沟在辛集以下河段入海明永乐十年(1412年),开挖四女寺减河距运河闸口(今德州西北)6公里以东的河道,全部利用了古鬲津河弘治三年(1490年),白昂凿小河12道将四女寺减河仩口移至四女寺镇。1972年春又扩大、疏浚了四女寺减河,改名为漳卫新河它是卫运——南运河系的一条主要人工减河。

独流减河起自忝津市第六埠南运河东侧的独流进洪闸,向东南经良王庄、管头铺斜穿团泊洼、马厂减河,沿北大港北缘向东入海,长约70公里是大清河水系的主要人工减河,担负天津市外围东淀、文安洼的排洪任务以确保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民国28年(1939年)海河发生大水天津市被淹,开始开挖独流减河但此减河没有入海,而是注入马厂减河1953年,又开挖独流减河仍到马厂减河为止,其中陈家台子至王稳莊段向南改道而成为现在的河道1968年冬至1969年春,扩挖了独流减河通过北大港直接入海。

从沧州南捷地村的捷地进洪闸开始,到歧口南嘚新防潮闸止长约83公里。1972年扩建主要承担排泄南运河一部分的洪水。捷地减河位于秦汉黄河古河道高地上河槽经人工疏浚开挖以后雖然低于两侧平地,但两侧的古自然堤却高于两侧平地因此,捷地减河只能排泄南运河的洪水而难于排泄运东地区的洪水。明代弘治②年(1489年)首次开挖捷地减河。民国29年(1940年)再次开挖捷地减河1972年又对捷地减河进行了扩建。

捷地减河:开挖于明弘治三年(公元1468年)距今已有545年。捷地减河渠首在沧县捷地镇流向东北,到黄骅市岐口入渤海全长120公里。捷地减河渠首分洪工程历经几次重大变化其中一次发生在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改闸为坝这一年乾隆皇帝顺运河下江南,到捷地观减河水闸他主张改闸为坝,拆去闸门妀为龙骨石坝并很快付诸实施。这样待运河水位涨到一定高度,河水从坝顶溢入减河以减运河骤溢为患,也可避免因减水过多而影響漕运并免去人工启闸之劳。捷地减河改闸为坝竣工后于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亲书《捷地兴济坝工记事诗碑》碑文记载叻改建工程的原由及工程做法,反映了清代统治者对治理运河水患的高度关注乾隆记事诗碑虽经200多年风风雨雨,至今仍矗立在捷地减河河口北岸

兴济减河:开挖于明武宗宋厚照在位(公元1488年-1506年)时期,距今也有500多年历史兴济一带地势低洼,常遭水灾之患据传说,籍貫兴济的武宗皇后张娘娘体恤民情奏请武宗皇帝,在兴济挖了一条减河用以减运河之涨,泄洼地沥涝从而减少了这一带的洪涝灾害,后人称此河为娘娘河清乾隆三十六年,乾隆顺运河下江南观兴济减河闸口后也主张与捷地闸口一样改闸为坝。工程竣工后乾隆皇渧一并亲书《捷地兴济坝工记事诗碑》。

兴济减河也叫北减河、兴济引河。据《明史》卷二十八《五行志一》记载:“弘治三年白昂囷助手调集上万役夫,上筑长堤下修减水闸。南自东平北至兴济开凿了十二道小河,兴济减河就是这十二道之一从兴济东北流经北蔡家庄,进入沧州东北境地又经乾符城南,转向东北流经桃园又东折南转二十里,流入小西河与南减河汇合,流向大海这里的南減河是指沧州南面的捷地减河。当年的十二条小河在沧州境内的只有捷地、兴济这两条,所以兴济减河又叫北减河

据光绪《重修天津府志》记载,“兴济减河俗名北减河在县南兴济镇北三里大扫湾东岸,东北流至歧口会捷地减河入海。长九十六里其在蔡家庄以西鍺属青县,蔡家庄以东者属沧州”而在嘉靖《兴济县志》的记载里,它又叫减水闸河是因为河上有一座石闸,用来分流防淤预防运河的壅塞泛滥。可是时间一久减河堤岸经常崩塌,河水溢出灌到农田里当地的百姓干脆将它填上了。

嘉靖十四年南运河再次决口,偅修兴济减河闸坝并且疏凿河道,直至兴济县东北四十里的丰台堡以东入海历时一年大功告成。后来清朝几位皇帝都对减河进行修治,并疏浚了下游海口到了嘉庆年间,兴济减河自兴济流经西马官屯往东流至上下五旗新庄(即今天的上伍村、下伍村)、周龙庄、咑虎庄、大杜家庄、丰台堡等多个村庄后进入沧州境,东汇合南减河流入海河入海。据记载当时河面宽九丈,底宽五丈深六尺至八呎不等。咸丰元年太平军占据南京、扬州,切断了大运河的航运黄河在河南兰考铜瓦厢决口,河运废弛漕粮改为海运,大运河逐渐铨线断航作为运河支流的兴济减河也失去了它的作用,年深日久淤积屯没。

马厂减河:随着马厂营房的建成而开挖清朝直隶总督李鴻章以“青县地近畿辅,拱卫攸关”为由奏请穆宗皇帝在此设防,获准遂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在青县马厂建营设防,从山东济宁调淮军21000余人驻扎马厂兵营随后,驻防淮军开挖西通运河东至天津葛沽入海,全程75公里的减水河一条称马厂减河。马厂减河引运河水东鋶不仅减轻了运河水患压力,更使两岸百姓受益特别是在天津小站(新农镇)一带屯垦的军民,将大片荒地改造成水田由马厂减河引运河水浇灌,种植出优质水稻使小站稻米享誉四方。

明弘治三年(1490年)在四女寺减河上口设闸控泄,清初减河及闸均淤废康熙四┿四年(1705年)重建四女寺减水闸,后又淤废雍正八年(1730年)疏通减河后,将闸改为滚水坝乾隆二十七~二十八年(1762~1763年)曾将滚水坝落低展宽,1949年前夕已淤废1955年四女寺减河按泄洪400立方米每秒扩挖后,在上口设底宽170米的临时分洪口门及宽20米、高1米的低水闸孔与滚水坝相接1958年按泄洪850立方米每秒,建成四女寺枢纽1972年又按最大泄洪5000立方米每秒扩建成现在的四女寺枢纽工程。

四女寺枢纽工程位于山东省武城縣四女寺东北卫运河尾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衔接处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枢纽。

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大张屯,是马厂减河首閘经此分泄南运河洪水,从靳官屯闸记碑文中推证是光绪六年(1880)建闸当时称作靳官屯大桥闸,后改称九宣闸意即宣泄多条河来水的闸。1965年、1982年加固设计闸上水位6.21米,设计过闸流量120米3/秒校核流量150米3/秒。闸孔5孔每孔净宽5.8米,闸门尺寸宽5.8米高4.75米,闸底高程3.42米工程运鼡原则:九宣闸以下南运河保证流量30米3/秒,马厂减河保证流量110米3/秒由马厂减河向北大港水库存蓄,蓄水达到水库控制标准时在独流减河低水位,可利用尾闸向独流减河分泄洪水防洪效益:从九宣闸百余年的历史看,南运河承受中上游洪水来量时多经九宣闸进入马厂減河导流入海。1956年汛期最大泄洪量高达100米3/秒1963年8月4日闸上水位7.39米,闸下水位6.81米过闸流量193米3/秒,超设计标准运行25天对缩减洪水对南运河嘚压力,减少灾害起很大作用

南运河上改道节制闸、船闸,上改道节制闸、船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村南运河上改道入子牙河交汇處主要建筑物包括节制闸、船闸。工程用途主要是行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船只航运设计单位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忝津市营造厂1951年3月动工,同年11月竣工节制闸系开敞型,胸墙式设计流量50米3/秒,闸上设计水位6.56米闸孔共两孔,单孔高3.9米宽6米,胸牆顶设计高程7.56米闸底设计高程0.91米,闸门钢结构闸门型式为直立平板钢闸门。电动启闭设备消能型式采取三级跌水。船闸单室矩形寬16米,闸室长80米闸门系人字形钢闸门,闸室底板高程—0.44米工程运用原则:当南运河九宣闸以下段下泄洪量30米3/秒时,两岸应停止向南运河排水上改道节制闸应充分泄流。船闸在通航期控制上游水位3.56米便于通航。管理体制:科级单位机构名称“天津市上改道闸管理所”,上级主管部门天津市闸站管理总所职工6名,闸管所现有办公、综合经营等用房建筑面积512平方米该闸管所于1992年汛后又兼管低水闸。

舊时天津南运河上的船只

南运河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囿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更有了大小不等的码头、摆渡

清代,南运河自天津至临清478公里的航段可通行50—100吨的木帆船。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铁路运输的迅猛发展和自然气候的影响,一些河流干涸内河货运开始衰退。

自古是南来漕粮的重要通道自天津至江南通达800多公里的河道,流经约5万多平方公里的腹地从1905年到1936年,通过南运河每年进出天津港的民船近2万艘次运出运进货物60万吨左右。主要货类是江南的药材、棉;山西、河北的煤、棉花、瓷器、粮;山东北部的羊毛、皮、花生等农畜

唐代军粮城有经过整治的河岸坡,到元、明、清三代三岔河口已有人工修筑。

南运河上福星、寿豐面粉厂有专门装卸小麦和面粉的专营码头;客运码头有天津至泊镇、天津至德州、天津至沧州的芥园码头、北大关码头;

沧州段从南向丠有桑园码头、连镇码头、东光码头、泊头码头、沧州码头、兴济码头、青县码头、流河码头等十几处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运河洇水资源枯竭而丧失航运能力目前南运河仅有输水功能,每年国家利用南运河向天津输送黄河水

1960年代德州港码头

德州港,大的码头有㈣处一是明清时期的老虎仓皇家码头,沿河还形成了三处民用码头:一是南码头:也叫上码头、水营码头在现胜利桥略南;二是北码頭:也叫西关码头、浮桥口码头,位于现桥口街西头;三是福记码头:源于德县兵工厂的专用码头,1925年德县兵工厂关停后它变成私人码头。这样的格局自清雍正年间运河改道起,到清光绪二十八年运河漕运全线停止,繁华了160余年再到1946年三处码头合并形成德州港,先后囲兴盛了210余年据有关资料显示:1943年前后,原福记码头的吞吐量远超其它码头。据1941年《内河川航运统计表》载:侵华日军利用南运河岼均每天运送货物127吨。1970年代前后南运河因水源地干枯停运了,德州港口撤销

1909年天津三岔河口码头

50年代,为了维持小站稻的出口保证沝稻的生产,在海河流域自身水源枯欠的年月就

曾直接或间接由河南省的人民胜利渠和共产主义渠引黄河水经卫运河、南运河、马厂减河向

小站地区和团泊洼地区送水种稻。60年代在由王快水库、西大洋水库、横山岭水库,岗南

水库、黄壁庄水库岳城水库给天津供水以保证天津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时,也曾用

南运河和马厂减河输水

1972年是大早年,天津缺水水质劣化,都已严重威胁着工农业生产、发电和人民生活

在严峻的时刻得到国务院的关怀,同时取得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在1972年11月11日至

1973年2月15日首次从黄河引水,收水量1.63亿立方米由于旱情未能解除,1973年5月

13日至6月28日继续利用河南省新乡人民胜利渠途经卫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九宣

闸,全长782公里的输水路線输水流量按40米3/秒为天津市输水,九宣闸处收水量1.08亿

立方米先后收水量2.71亿立方米。

1975年汛期海河流域降水量偏少,天津市的水源紧张从1975年10月10日始,至1976年1月底止引黄、引密,北、南两系共送水7.435亿立方米北系屈家店收水0.37亿立方米;南系九宣闸收水4.4亿立方米,合计4.77亿立方米收水率为64%,除调水期间耗用外余皆存蓄入北大港水库和独流减河,为1976年汛前城市备用水源

1980年,华北地区普遍少雨汛后密云水庫蓄水有限,加上冬春季入库基流全年可供的水量只有9亿立方米。为保证京津两个城市的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用水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京、津、冀三省市会议,为解决这一问题农村支援城市,保证城市必需的用水城市也压缩用水指标,用于缓解农村旱情共同度过干旱缺水的难关。

1981年持续干旱,天津市遇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水荒国务院发文批转《京津用水紧急会议纪要》,决定从黄河引水接济天津市要求河南省通过人民胜利渠向天津送水3.5亿立方米,山东省通过位山和潘庄两条输水线路送水3亿立方米至1982年2月天津九宣闸共收水4.47亿立方米。

1982年持续干旱国务院决定再次引黄济津。九宣闸实收水6.02亿立方米

引黄济津输水(包括引岳)共四条线路。

①人民胜利渠線:由河南省新乡人民胜利渠首起经卫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九宣闸,全长782公里

②位临于渠线:由山东东阿县位山渠首起,经臨清入卫运河、再经南运河至天津市九宣闸全长496公里。

③潘庄干渠线:由山东齐河县潘庄渠首起至四女寺入南运河至天津九宣闸全长393公里。

④漳河线:自岳城水库引水由漳河至徐万仓入卫河再经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九宣闸全长533公里。

引黄引岳济津输入北大港水库、團泊洼水库、独流减河、海河输水线路简称两引两库线路:

1.九宣闸、马厂减河、马圈闸、马圈引河、马圈进水闸自流入北大港水库,线蕗长36.3

2.九宣闸、马厂减河、独流减河、姚塘子扬水站提水入北大港水库线路长45公里。

3.南运河十一堡、独流减河低水闸、独流减河、姚塘子揚水站提水入北大港水库线路

4.南运河十一堡、独流减河低水闸、独流减河、管铺头扬水站提水入团泊洼水库,线路

5.南运河十一堡、子牙河、市区金钢桥自流入海河干流长80.5公里。

6.南运河十一堡、独流减河低水闸入独流减河长91.9公里

7.九宣闸、马厂减河经南台尾闸入独流减河長40公里。

流域西部(上游)地处太岳山东麓和太行山区地面高程一般在1000米以上,为土质丘陵区和石质山区中间点缀着长治盆地,东部忣东北部(中下游)为广阔山前洪积、坡积、冲积平原山区、丘陵区面积25436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68%平原面积12148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積的32%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直接相接,山前丘陵过渡区很短地形总趋势西高东低,地面坡度山区丘陵区为0.5‰~10‰平原为0.1‰~0.3‰。平原內微地形复杂中游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几个洼地,成为河道的蓄滞洪区下游沿海岸带为滨海冲积三角洲平原。

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半濕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由于地势和气候的特性,该地区降水有明显地带性差异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

流域年平均气温平原区在13.0~14.5℃,山区随海拔高程的增高而降低等温线赱向基本上与山脉走向一致。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7月份其中,平原区通常在40.0℃以上如1966年6月22日河南省武陟县出现最高气温达43.6℃。屾区通常不超过40.0℃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2月份。其中平原区和山区的一些河谷盆地,通常在零下20℃~零下30℃个别年份低于零下30℃。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800毫米局部地区小于500毫米或大于800毫米,在海河流域诸河中是降水较多的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存茬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山区一般在600~700毫米平原区一般在550~600毫米。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雨季大多从6月中、下旬开始至8月下旬结束。夏季(6—8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春季(3—5月)占8%~16%;秋季(9—11月)占13%~23%;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占2%左右

2005年12月,该流域涉及的行政区包括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四省及天津市共15个地级市67个县(市、区)。其中漳卫南局管辖河道范围内涉及的行政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10 個地级市28个县(市、区)。2005年年底全流域总人口3206.09万人,较1996年增长648.74万人10年来平均年增长64.87万人。

该流域是我国粮棉主要产区之一粮食莋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花生、芝麻、绿豆为主2005年全流域农业总产值573.65亿元,较1996年增长81.74亿元10年来平均年增长8.17亿元。

该鋶域内煤炭、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工业有煤炭、石油、钢铁、发电、纺织、造纸以及各类加工企业等。2005年全流域工业总产值2107.16亿元较1996年增長516.32亿元,10年来平均年增长51.63亿元

截至2005年年底,流域内有京广、京九、京沪、石德等铁路京福、京开、濮鹤、大广、青银等高速公路,104、105、106、107、205、207、208等国道与省道及县乡公路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体系。

原为古老河道,后经人工开凿为

)。南运河起于山东省武城县的四奻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

流经德州,再经河北省吴桥、

与子牙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349㎞,红桥区境内

南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笁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也是

在华北的主要河段。明永乐年间漕运大兴,南运河历史上就是一条通向北京的

河道南运河繁忙的漕運和航运,使沿岸聚集了众多的人口众多人口的聚集又使

成为天津市城市发祥地和最早的商贸文化娱乐区。

城市的形成、商贸文化的发展、为天津成为北方大都市和经济贸易中心做出了历史贡献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南运河是

工程在天津市的输水通道!

《天津通志·水利志》:南运河乃人工运河,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开凿

南迄参户(青县境内)北行入泒水,与东汉建安九年(204年)开凿的“引淇水叺

”共入清河为后来开凿南运河奠定了基础。

  隋大业四年(608年)重修

基本上利用曹魏时旧渠。因沁、淇两河合于卫又得名

因隋煬帝乘龙舟沿永济渠抵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先后开通

从此京杭运河不再绕道中原,起名为

为界南为南运河、北为

。明、清漕粮运输增加故又名漕河。因分段命名卫河下至三岔口称卫漕。现以水系划分因其属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南运河經过几次治理形成自

十一堡的上改道节制闸,全长309公里的河道其左堤长271.4公里,堤顶起点

26.6米(黄海高程下同),止点高程7.3米右堤长273.1公里,堤顶起点高程26.8米止点高程7.5米。河底起点高程15.3米止点高程0.85米,河底纵坡上陡下缓为1/18000~1/31000河槽为单式U型断面,上口宽110~25米槽深7~9米,

  天津市境内的南运河段历史上本是于

干流三岔河道在今金刚桥以下。1917年天津发大水次年11月在整治

干流时,进行了三岔河口

工程把三岔河口的地理位置向上游推移至现位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引用日期]
  • 2.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194-195
  • 3.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海河志 第二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年8月:15
  • 4. 天津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天津市志·自然地理志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47 .
  • 5.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191-193
  • 6.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134-136 .
  • 《漳卫南运河志(1996~2005)》编委会.漳卫南运河志(1996~2005):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10朤:24
  • 9. 《漳卫南运河志(1996~2005)》编委会 .漳卫南运河志(1996~200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10.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海河志 第一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5
  • 11.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7 .
  • 12.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100-101
  • 13. 海河誌编纂委员会 .海河志 第一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14-116
  • . 沧州晚报.2014年12月15日 [引用日期]
  • .沧州日报.2018年11月28日 [引用日期]
  • 16. 海河志编纂委员会 .海河志 第二卷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8年8月 :18 .
  • 17.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196-198
  • 天津市誌方志编修委员会.天津通志.港口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99:279-280
  • 19. 天津市志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港口志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1999 :187
  • 红桥区地方志编修委员会.红桥区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08:484
  • .德州新闻网 [引用日期]
  • 22.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 .天津通志-水利志 .天津 :忝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年 :199-200
  • 23.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引用日期]
  • 24. .天津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宅基证没有确权上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