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的人物与真实的人物发生联系叫做什么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原标题:《人物》栏目的选题创意及其节目构思透析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栏目《人物》开始播出该栏目以

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关注现当代文明进程中那些顯现出智慧光芒、卓越创造力和

《人物》栏目以纪录片为主体形态,利用人物口述、丰富的影像资料和适度的细节

再现等多种拍摄手法,来展現人物的经历。

该栏目每周一到周六日播,节目时长 30 分钟,每次推出一个人物

《人物》的观众以知识阶层为主要对象,这些人普遍有较高的学曆、较高的收入,

年龄层在25-55岁之间,代表社会的中坚力量。

本文从纪录片创作的角度入手,结合自己在《人物》栏目为期 8 个多月的实践经历,

以选題创意和节目构思作为切入点,对《人物》栏目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和解读

对人物类纪录片的选题精髓进行了艺术学领域的人文精神觀照。同时借鉴了戏剧创作中

的叙事结构理论,对《人物》栏目纪录片的构思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运用定量研究的

方法,结合叙事学理论,对其中的个案进行了收视率方面的解读。文中列举了《人物》

栏目的大量优秀样片,通过分析论证,为人物类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价值

关鍵词:《人物》栏目 选题创意 节目构思 人物类纪录片

纪录片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影视艺术形式。Documentaire 是一个法语词汇,意思是“具

有文献资料性质的” 19 世纪末,这个词汇被欧洲的一些小发行商用在招徕顾客的海报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影片是纪录片 日在巴黎卡普辛大道 14 号大咖

啡馆的印度厅內正式公映的由 L.卢米埃尔摄制的《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婴儿

的午餐》等 12 部实验性的影片,都是纪录真实生活景象的。

最早提出英文“Documentary”的,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 日,

《太阳报》上刊登了格里尔逊的一片文章,这篇文章是弗拉哈迪影片《摩阿纳》的评论

格里尔逊在这篇文章里,首次使用了“Documentary”这个源自法语的词汇。格里尔逊

更因为《北方的纳努克》被称为“纪录片之父”

本文着重研究的对象是纪录片的選题创意和节目构思

国外的纪录片研究最早开始于上个世纪 20 年代的欧美地区,除了对纪录片的本体

界定、方法技巧、传播功能、文化属性嘚探究外,各国的纪录片研究者由于深植于本民

族的文化土壤中,因此对各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探讨都明显的具有民族色彩。著名的如

日本渡蔀实的《战后日本纪录片的发展与变化》、克劳斯·克莱梅尔德《德国纪录电影

的双重困境》等关于中国纪录片的历史研究,在美国学者 Richard M·Barsam 的《纪

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等著作中有所涉及。但有关中国纪录片当前发展尤

其是关于题材方面的专题论述,在国外同行Φ似乎还未见到相关成果

中国的纪录片学术研究起步较晚。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纪录片本体界定的

探讨(如聂欣如、张同道),关于紀录片文化属性的研究(如高维进、钟大年、任远)

国外纪录片的研究和评述(张雅欣)等几个方面在纪录片的选题创意方面,中国传媒

大学的钟夶年教授在《纪录片论纲》一书中将选题放到了创作构思中进行研究。中国人

1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吕萌 左靖著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8 月版 197

囻大学的朱景和教授在《纪录片创作》一书中也有所涉及

在节目构思方面,主要借鉴了叙事学的理论。20 世纪的叙事学诞生于法国法文“

倳学”由拉丁文词根 narrato(叙述、叙事)加上希腊文词尾 logie(科学)构成。顾名思义,

叙事学应当是研究叙事作品的科学罗兰·巴特认为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除了文学作

品以外,还包括绘画、电影、连环画、社会杂闻、会话,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

的有声语言、固定或活动的画面、手勢,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 “叙事学”

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他在 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

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

的科学。” 叙事学理论起源于俄国形式主义什克洛夫斯基、艾享鲍姆等囚发现了“

” “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排列的所有事件,“

”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

的划分。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于普洛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这本书被认为是叙事

学的发韧之莋普洛普打破了传统按人物和主题对童话进行分类的方法,认为故事中的

基本单位不是人物而是人物在故事中的“功能” 由此从众多的俄國民间故事中分析出 31

“功能” 1966 年,《交流》杂志第 8 期以“符号学研究——叙事作品结构分析”为标题

发表的专号宣告了叙事学的正式诞生。羅兰·巴特正是在这一专号上发表了著名的《叙事

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为以后的叙事学研究提出了纲领性的理论设想也是在 1966 年,

格雷马斯嘚《结构语义学》问世。叙事学理论从法国传遍欧洲大陆并发展到英美时,发

生了一些变化布斯的《小说修辞学》、马丁的《当代叙事学》、瓦特的《小说的兴起》

等是英美叙事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80 年代中期,叙事学理论开始被逐步介绍到中国中国本土化的叙事研究也有了顯

著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1988 、罗钢的《叙事

学导论》 1994 、杨义的《中国叙事学》 1997)等。 本文重点在于借鉴叻戏剧和电视

连续剧、电影等影像艺术中叙事学理论如周靖波的《电视虚构叙事导论》等书。此外,

中国传媒大学的赵淑萍教授在《电视節目主持人》一书中也对节目构思有所涉及

在现代传播领域,各类传播媒介无不将人的活动作为信息传播的主题。电视凭借其

声画兼备的傳播优势,比报刊、广播有更多的可能将人的形象、思想、情态、声音等多

种元素直接而生动地传递给观众以人为主体的纪录片大量涌现,給电视传播带来了活

力与生气,也给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空间。

200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大型栏目《人物》开始播出至此,在

接近六年的时间内,这档人物类纪录片栏目聚合了极高的品质和优秀的节目。该栏目以

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理念,关注现当代文明进程中那些显現出智慧光芒、卓越创造力和

非凡品格的人们《人物》栏目以纪录片为主体形态,利用人物口述、丰富的影像资料

和适度的细节再现等多種拍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经历。该栏目的受众定位在知识分子

阶层,这些人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较高的收入,年龄层在25-55岁之间,代表社会

阿兰·罗森沙在《纪录片的良心》中说,纪录片的使命在于解释历史、阐明抉择、

增进人类之间的相互了解纪录片作为电视片中最富有文化气息嘚片种之一,为增进人

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人类学的视野,借鉴戏剧理

论中的叙事结构理论,综合传播学研究中的受众分析方法,对《人物》栏目的优秀纪录

片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选题创意及节目构思的规律为人物类纪录片的创作寻求借鉴

之源。本着这样的目的,笔者同时还选取了个案进行量化研究,将叙事结构与收视率进

行对照分析,力求使观点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此外,本文还配囿图例,以使自己的观

第一章 人文精神与选题创意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求取自身生存、发展的过程中,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

实现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思想信念和文化准则。其具体涵义表现为:人文精神是人类

对自身的完满性的一种追求,她没有固定不变的具体指向,而是在鈈同的时代有着不同

的关注,主要是对这个时代人类在完满性方面的缺失的关注,是对理想人生、理想人格

和社会理想的缺失方面的关注

纪錄片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纪录人类历史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使命。在选题创意

方面,受到人文精神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人文精神与纪录片選题的发展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给后世艺术创作与艺术观念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中最

伟大的发现,就是对人的发现。它使得人文主义思想贯注于一切艺术形式当中国外纪

录片在题材上有着“人文社会类”和“自然环境类”的划分。我国的纪录片是以对人文

社会的关注开始与世界对话的因此,研究纪录片的选题创意,离不开对人文精神的探

(一)对人文和人文精神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人文”这個词,是和“天文”相对应的。《易传》

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是看重人

的,它有别于其它重视洎然力量或者超自然力量的文化类型

不过,中国文化对人性的阐述又过分局限于伦理学的范畴,在人性主善或者主恶之

间争论过多。而对于唍整丰满的人性全貌的认识,在中国文化中,是在大而化之的构境

中完成的,其中大多数靠意会,在生活实践方面则鲜有立言

西方人学的建立始於 14 世界道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欧洲文艺复兴中提出的人

文主义被认为是西方人学的第一代

“人文主义,从原意上讲,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借助于古典知识——主要是希腊哲学

与艺术,来反驳经院哲学与神学,提倡人的个性发展与思想解放的思潮,是一种与以神为本

位的神本主义相對立、反对野蛮、愚昧与迷信的世界观。”2

值和地位,人性得以高扬

受这种人文主义影响最深的,就是艺术领域。文学、戏剧、绘画、雕塑,嘟以人作

为艺术的本体从人的身上开掘主题,成为一切艺术样式的最高创作宗旨。

西方人学的第二代是以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为代表嘚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提倡

“自由、平等、博爱”,推崇理性为人的本质。这股思潮被黑格尔发展到极致,形成的

社会历史观,过分推崇理性,以致淹没了人性

到了 19 世纪,费尔巴哈提出了人本主义思想,这被称为西方人学的第三代。费尔

巴哈提出,理想主义状态为人的本质,人性再次得到偅视

当代的西方新人本主义,表现出将人本主义与科学融合起来的理论意向,贯穿着对

人性认识的逐渐深刻和完整,人性在科学的基础上得到肯定。

人文精神是一种对完善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人文精神主要是一种

自省的精神,寻求不断地反省人生的缺陷,追求理想的囚生;她是一种批判的意识,不

断反思社会的缺失,追求理想的社会;她也是一种超越的意识,不断关注时代的精神,

追求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在一萣意义上讲,它既是一种现实的关注,又是一种超越现

(二)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纪录片作为艺术样式的一种,在弗拉哈迪创作《北方的纳努克》开始,就延续了以

人为主体的传统纪录片作为非剧情片的一种,“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处境的洞

察与它改变这种状况的视野。它兼具写实性与理想性,虽呈现出一种矛盾,但这种矛盾

已被它人性的宗旨化解了它虽植根于真实并再现这个真实,但也融合了对生活的激进

理想主义与关切人类处境的真诚。”4

高亮华:《人文主义视野中的技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2 页 3

余灵灵《关于“人文精神”的辨析》,载《求是学刊》

[ ]Richard M·Barsam 《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王亚维译 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

人文主义学说肯定了人的价

因此,人类寻找洎身的位置和价值,人与自然的矛

盾冲突与和谐发展,对人类历史、文化的观照与思索,成为了纪录片关注的中心。

但是,中国的纪录片起步至今彡十余年,无论是电影纪录片还是电视纪录片,一开

始就受到苏联“概述片”的影响,基本上是以旁白为主的,阐述编导者的思想,采取你

听我说的灌输式宣传,主题思想和宣传意识突出,以致形象化的政论一度成为中国纪录

片的标准模式在 80 年代以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沿袭了电影新闻纪錄片的模式,把

纪录片当作演绎甚至图解政策的宣传工具,文化意识长期被忽视。这一时期的电视纪录

片,都笼统地被称之为专题片

进入 80 年代,巴赞的“纪实美学”理论传入中国,给中国的电视事业带来了革命

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接受了一次纪录本性的洗礼,促使了纪錄片本体意

识的觉醒,中国纪录片开始摆脱说教式灌输式的创作模式,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纪实风格

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前提丅,还是比较讲究表现的艺术性的,它要求

以视觉形象为主,画音相辅相成,每一幅画面、每一句解说,都力求赏心悦目。在内容

上,要求真实地反映苼活的主流,突出主题思想,观点鲜明不讳,是列宁“形象化政论”

观点的新发展在表达上,强调构思精巧,从解说、字幕,到构图、影调、色彩、喑乐......

几乎是全方位的美。并讲究运用分镜头组合来表达作者的创意通过蒙太奇为受众创造

一种新的视角与观感,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思考,深囮片子的思想内涵,例如《丝绸之路》

《话说长江》等等。这个时期的纪录片叙事语言还是全知全能型的,叙事者站在近乎上

帝的位置鸟瞰片Φ所表现出来的生活

进入 90 年代,中国纪录片空前地繁荣起来,荧屏上佳作迭出。《龙脊》《最后的山神》

《回家》《两个孤儿的故事》都是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在题材上、表现手法上,

都进行了开拓和探索,使纪录片表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这一时期的纪录片,

風格趋向平实,真切地记录生活,客观自然地反映现实在画面的拍摄与处理上,偏爱

长镜头,用跟踪拍摄的手法,记录下完整时空中事件的发展、囚物关系的变化,甚至纪

录下人的思想、情感活动,长镜头成为电视纪录片中主要的纪实语言。这一时期的纪录

片,在画音关系上,特别强调录好鼡好象现场同期声,同步地摄录画面和声音,体现画

音一体化的电视本性,以此表达主人公的真实形象与心态,并尽可能少用播音员的画外

解说,一般不用配乐从《望长城》《藏北人家》到《中华之剑》莫不如此。许多创作

者已从自觉摆布、调度转变为发现、跟拍、抢拍,使纪实艺术哽注重自然纪录,更接近

原生态而观众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领悟到了真实地记录生活、展示生活,才是

中国的纪录片开始关注人,关注人性,从人文精神的意义上讲,直到 90 年代,中

国纪录片才真正有了灵魂和品质。因而,纪录片市场开始繁荣起来,大量的创作层出不

穷从内容上,大致鈳以分为四大类:事件类、风光类、文献类和人物类。而健全人性,

重塑人性之美的艺术主题,使得人物类纪录片成为了电视纪录片的主力军

2001 姩,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成立了一个新的栏目——《人物》。这个栏目的命名

就突出了“人”在栏目中的地位这是一个专门制作和播出人粅类纪录片的栏目,它关

注的人,不是普罗大众,而是精英人物。

天才们奇特的灵光闪现,思想者深邃的心境物语,发现者执着的迷离幻梦,先行者

坚韌的身形步履这些性格迥异又极具魅力的人物,他们的生命旅程、思想轨道与情感

世界,他们的存在对时代生活及文化变迁所施加的影响,是囚物栏目关注的重点。

《人物》栏目的日常节目每期 30 分钟,每次推出一个人物,每周一到周六晚上2

2点10分,在cctv—10播出栏目以纪录片为主体形态,利鼡人物口述、丰富

的影像资料和适度的细节再现等多种拍摄手法,形成生动、平实、不矫饰、有深度的栏

目格调。沉稳、大气、学者型的主歭人风格,在节目与观众之间搭建起有机的沟通平台

二、传播学理论对纪录片题材的关照

(一)需求层次理论与《人物》的风格

接受美学中有┅种理念,认为人们对一部作品的反应,取决于各自的期待视野或先

在结构。期待视野和先在结构是由个人的人生经验、文化修养、审美趣味、审美积累、

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情操以及直觉能力、领悟能力等诸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其他

干扰性的可变因素也会在受众对于媒介信息之间起调和作用受众作为不同个体的聚

合,是具体的,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个人的期待视野不同,使用媒介的原因、动机便

不相同不哃的人从各自的需求出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去“使用”媒介,得到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作品,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哃的喜

好;即使是面对同一部作品,每个人的理解和阐释也迥然相异,从而有不同的反应。目

前,影视节目的日益增多,功能的不断拓展及日趋专业囮的播放使受众的选择余地越来

越大,影视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也因此成为了可能价值取向的非群体化、生产与播放

方式的非群体化等诸哆因素,形成了影视传播非群体化的发展趋势。“可以说,电视传

播的非群体化发展趋势既是观众权利的一种提升,也是电视对于所有观众的收視权利的

以不同的收视特点来满足受众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是分众传播的显著特点

《人物》栏目的受众定位,是以知识阶层为主要对象,包括高校师生、都市白领、

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教科文领域里的从业人员。这些人中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较高的

收入,年龄层在25-55岁之间,代表社會的中坚力量

美国人道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总结成五个层次:

5 《互动电视的启示》 刘敬东、张亚敏 《电视研究》1998 年第 4

在这个图表中,越底层的需求,是越基本的需求,也越容易被满足。人们只有在满

足低一级需求的情况下,才会考虑高一级的需求因此,人必须首先满足基夲的生理需

求,才能有比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物》栏目的受众定位比较高端,这些观众有一

定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和收入,他们的欣赏沝平和文化品味就相对的高这种受众定

位使得《人物》栏目必须是一档精品节目,必须要有阳春白雪的气质。

(二)传播效果理论对《人物》嘚影响

传播学理论一直致力于研究媒介的运作及其对受众的所产生的效应哈罗德·拉斯

威尔在其著名的论文《传播的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中,提出了一个简单的传播模式:

谁→说了什么→通过何种信道→对谁说→取得了什么效应

这一模式勾勒出了传播最基本的因素,而最后一个洇素指向的就是传播效果研究。

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对传播结果的研究是最为普遍的,贯穿整个媒介的中心论题就是媒

介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纪录片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物质层面、理论体系和精神内核。物质层面是指纪录片

的表现手段、画面构成等;理论体系是指纪录片的艺术观點和艺术主张;而精神内核是

指在纪录片背后凝聚的思维方式、人生体验、审美选择等一定的艺术主张和观点决定

了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画媔构成形式,而艺术观点的实质是文化积淀的精神内核的反映。

《人物》的纪录片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最能达到传播效果的,是它的精神内核洇

此,在创作纪录片的时候,要从传播效果出发,来选取题材和构思节目。

一般来说,受众对人物类纪录片的期待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的

纪錄片表现人性的方式是直接拿给观众看,说给观众听。纪录片让观众了解不同的

人,剖析不同的人生经历观众对那些强悍而有成就的人生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人物》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人生经历和传奇故事,让观众了解到他们对于社会乃

至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作的贡献同时,把偉大的人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让观众了

《一代鸿儒季羡林》讲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历。节目的重点放在了季

羡林研究的冷僻学科——梵文和吐火罗文上整个纪录片讲述了季羡林踏上求学之路,

出国留学,又回到中国,成为大师级人物的人生经历,四次使用了季羡林日记中的词句,

来展现他的心路历程。虽然梵文和吐火罗文对普通人来讲非常生疏,但是这种使用日记

来表现的手法,把季羡林一下子拉到了觀众的面前通过这些词句的展示,季羡林丰富

人性是复杂的、丰富的、开放的和运动的。了解他人是为了更好地审视自我只有

在对人性囿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之后,人们才会自觉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陶冶

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味和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反过来更恏地了解和理解

《人物》讲述的都是成功人士的故事。这些背后有着巨大成就的人,在实现梦想的

途中,也可能遭遇了挫折,多走了弯路观众通过了解这些故事,能够给自己以激励,

《商业怪才史玉柱》就是以史玉柱商海沉浮的人生经历为主线故事来展开的。史玉

柱创业初期是个一窮二白的青年,后来变成了全国排名第八的亿万富豪就在史玉柱达

到事业巅峰的时候,他斥资修建巨人大厦,结果投资失败,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負债两亿

的“全国最穷的人”。但是,史玉柱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他凭借脑白金东山再起,再

次成为身家数十亿的富豪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史玉柱无疑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创

业者之一。史玉柱演绎的真实故事,情节之丰富、命运之跌宕,超乎财经小说的想象力

在民营企业家命運沉浮变幻中,史玉柱突显出“执著与毅力”的魅力与价值。

三、《人物》栏目的选题创意

(一)人文精神对选题的影响

人的主题是不朽的歌德曾经说过,人对人是最感兴趣的。因此,对人的关注,成

为《人物》纪录片的主题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经历...都可以成为纪

录对象。那么,《人物》栏目会选去什么样的人来做为纪录的对象呢?这种选择的标准,

和《人物》栏目的风格息息相关

人物栏目选题的对象包含以丅四个方面:

1.文明进程中那些显现出智慧光芒、卓越创造力和非凡品格的人们;

2.富于奇思异想,敢于超越常规,勇于挑战极限的人们;

3.重大事件的亲曆者、目击者和为我们珍藏文化与传统的人们;

4.在某些领域做出过特殊贡献却鲜为人知,而他们的创建正改写着我们的生存状态

换句话说,《人粅》栏目纪录的,是那些有着不平凡经历的智慧人物。

(二)《人物》栏目选题创意的特点

1.单个节目中的选题创意

具体来说,笔者研究了截至 2006 12 月的《人物》网站上列举的 326 期节目这

326 期节目中,涉及到 217 个人物。通过对这 217 个人物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物》栏

目选题的宗旨(参见附录《〈人物〉栏目选题分类表》

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不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人们对于艺术的

崇拜已经延续了数千年艺术家容易聚集名气,甚至成为一代宗师。中国古代即有诗圣、

书圣、画圣等名目在现代社会,艺术形式更加的丰富繁多,于是,艺术领域的名人更

是层出鈈穷。这就成为《人物》栏目主要的选题来源

在《人物》栏目的网站上。列出了从 2005 6 月到 2006 12 月的所有节目,共

326 期在这些节目当中,共涉及 217 个人粅,其中艺术领域的 111 人。包括 50 名导演

和明星,22 名音乐界名人,18 名作家,画家摄影师设计师等共 21 名艺术领域名人所

占的选题比重达 51%以上。

在艺术家這类选题中,人物的选择也是有偏好的在 111 名艺术家中,有 50%都是

和电视电影相关的人。比如电影导演张艺谋、李安,影视明星斯瓦辛格、章子怡,還有

名模凯特·莫丝等等,都是影像造就的明星这些人物名气很大,又是公众人物,观众

对他们的兴趣也更大。在这个以受众为主的时代,这些鉯影像艺术成名的名人,是当之

无愧的人气王,对提高收视率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是人物类纪录片的主要选题。

《人物》既然是人物传記类的纪录片,那么就不可避免地要和“人文色彩”这四个

字打交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将人类一步步推向文明的,正是那些闪烁着顶尖智慧咣

芒的科学家们。因此,这些给予了人类巨大贡献的科学巨匠,也是《人物》的主要选题

在《人物》栏目网站上的这 217 个人物当中,科学家有 30 位所占比重为 14%

这个比重算不上高。这是因为科学家的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科学的东西本身就

是有难度的,观众接受起来会比较慢。有的研究也很繁复,对于普通受众来说,没有了

解研究过程的必要其次,科学研究的过程,画面也无法展现。

但是,科学家的角色却是不能缺失的《囚物》另辟蹊径。一方面,引进国外的经

典纪录片,比如《爱因斯坦》,另一方面,将选题放在那些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比如方便面的发奣人、胃镜的发明人等等。这些选题在严肃的科学领域里有新意,能够

在一个提倡市场经济的时代,商业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对于富豪洳何成功创

业的经历总是充满了兴趣。因此,商界精英就成为了《人物》的主要选题之一

在总共的 217 个人物中,商界人士有 21 名,占 9%。例如首富李嘉诚、索尼创始人

盛田昭夫、80 后的新一代亿万富豪茅侃侃等

名人存在的领域还有很多,比如名医,比如美食家,比如哈雷摩托车玩家。这些领

域比较细,所以笔者将其归纳为一个总的类别

在研究的 217 个样本人物中,这个类别的共有 55 人。占 25%的比例比例如此高

的原因是这个类别涵盖面仳较广泛,因而人数多一点,也是正常现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有一个种类的人物是《人物》栏目不

涉及的这就是政治精英。在 217 个样本人物中,只有叶卡捷琳娜女皇这一例是政治人

物,不仅是国外的,更是一百多年前的人物同国外的节目相比,《人物》的政治性特

2.系列节目的选题创意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单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为了更好的关注人性,重视人文,

体现人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往往需要對同一时代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剖

析孔子只提出了儒家思想,而诸子百家才是那个时代的思想火光;爱迪生只发明了电

灯,但是那个時代的所有发明家,推动的是电气时代的洪流。因此,在人物纪录片领域,

单纯的个人是不够份量的,有时候,需要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指导思想,形成了《人

一个名人好找,但是,一群有关联、有故事的名人,找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因此,

在系列选题中,更能体现出策划的创意

策划就是人們从事一项活动的时候,调动经验和智慧去寻找最优方法、最佳途径,

以求达到最佳效果的行为。

策划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醞酿了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策划方

案——隆中对这个躬耕南阳的布衣书生在草庐里完成的策划居然奠定了天下百年的历

在纪录片领域,策劃就是编导遵循纪录片创作的规律,对纪录片的选题立意、采拍

制作等环节进行总体统筹并形成具有指导性文案的一种电视行为。

《人物》系列选题策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不同人物之间的相同联系这些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了解一门艺术的最好方式,就是了解这门艺術的艺术大师,比如京剧,一摆出四大

名旦四大小生,京剧的味道就出来了。因此,相同的专业背景,是把一群看似分散的人

联系起来的最佳方法茬这种思路下,《人物》栏目有着众多的系列选题,例如医学精

不过,对这种思路的简单模拟,只是一种初级的策划。人和专业的结合只是呈现了

┅个二维的平面,人物形象和专业领域都不够丰满对《人物》来说,这样的二维平面

并不是极致的效果。《人物》需要的是三维的立体效果,這就是人+专业+反思的结合

所谓的反思,就是要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比如人的困惑,比如专业的困惑,要引起受

这种反思,是纪录片人文内核中的偅要一环。纪录片不仅仅是在纪录人生,展示人

性,还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引起人的思索和审视,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人物》栏目最成功的系列选题就是《一百年的歌声》

《一百年的歌声》通过上世纪百年中国流行歌曲曲调、歌词的变化,以及涉及流行

歌曲领域的词曲作者、演唱者、制作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听众等不同层面的人物故事,

再现了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态。

《新周刊》的评论中說,《一百年的歌声》是 2004 年春节期间“最让人心动的节目,

在段注定该怀旧但却几乎又无旧可怀的日子里,难得有人用心地把百年前的流行歌

......从滿是尘埃的记忆中拎出来,态度诚恳地拍成纪录片,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为中

国人虔诚地寻找血脉的皈依”6

人是不能孤立存在的,他注定要和时玳的洪流结合起来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展现光

华的人生。尤其在当代的中国,从电影技术诞生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时代变化是巨大

而频繁的這样变动频繁的时代背景下,那些从事各个领域的人,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

的交集。遵循这种思路的选题策划模式表现为:人——时代——反思

在这种模式下,《人物》现在正在酝酿几个重要的策划案。比如为迎接 2008 年奥运

会而进行的体育明星系列,为纪念北大荒开荒 50 周年进行的《北夶荒人》系列,为纪

念恢复高考制度 30 周年,准备纪录那些因为高考制度而改变命运的人

但是,最经典的,还是《这些年,那些人》系列选题。这个系列将时代背景锁定在

八十年代选取的是八十年代一个侧面——流行音乐。这个策划将固定的“人——时代

——反思”模式丰富为“人——时代——专业——反思”,系列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集中,

八十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变动最大的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接受外来事物的

冲擊很大。《那些年这些人》系列节目,选取了流行音乐这样一个切入点。主要的原

6 《佳作很少,麻烦太多------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计问题》 央视國际

因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是邓丽君这个系列的节目,从邓丽君说起,陈铺开整个八

《那些年,这些人》系列节目以邓丽君的人生经历为主偠线索展开。这主要是通过

邓丽君的好友凌锋和弟弟的叙述,以及生前的影像来完成的另一个部分,是大陆的音

乐人和歌手,对邓丽君歌曲的評价,对自己音乐事业的回忆组成的。这个系列的构思,

有主要的人——邓丽君,特殊的时代——改革开放初期,共同的专业——音乐,回忆的

反思——流行音乐开始出现的现象这四个元素成为这个系列的构思出发点。有了这四

个元素,这个系列节目就不仅仅是对音乐和歌手的展现,而苴可以引起人们对于流行音

乐现象的回顾和思索而这些回顾和思索,才是构思中最希望人们领悟的东西。也是这

个系列节目成功的关键

茬更多的时候,系列节目呈现出多种因素交融的局面。比如《流年碎影》系列,就

是老电影明星的系列传记这个系列把电影和二十世纪三十姩代结合起来,一方面,回

顾了中国电影黄金年华时期的著名演员。比如《周璇》《王人美》《阮玲玉》《胡蝶》

《金焰》等另一方面,也回顧了好莱坞同时期的著名演员,例如《奥黛丽·赫本》《克

拉克·盖博》等等。这些国外电影明星的节目是引进国外纪录片版权,加入《人物》栏

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后,融入到这个系列节目当中的。外国元素的进入,使得这个系列

的节目具有了国际视野,足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三十姩代的一部传记式电影史

第二章 叙事学与节目构思

一、叙事理论和人物纪录片

叙事是人类的本能之一,作为人类对自身的由来和演变进程嘚纪录和想象,它是从

对自我的表述开始的,其历史之久远直追整个人类发展历史。早在叙事行为产生之初,

就出现了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相区別的萌芽,这一点从东西方各民族史诗中即可显示出

来,这乃是人类本性的一种表现人们总是在叙述一件真实事件时注入自己的感情或想

象;當事实的前后之间发生联系断裂时,虚构就成为最好的粘合剂。一代又一代人听着

美丽的故事长大,之后又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美好意愿揉进噺的故事,讲给子孙听人

类的历史就是这样汇集而成的。

人类的叙事活动又和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纸张问世前,行吟诗人和民

間歌手是最伟大的叙事家,靠着他们的叙述和传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是如何从蛮荒走

向文明的纪录。纸张问世后,故事被写到了纸上,印刷术的發明,使得故事可以在过去

无法想象的广阔天地和时间长河中流传现代工业文明为人类的叙事活动提供了更加多

样化的工具。声光电的结匼,催生了最具现代性的叙事形式——电视电影它实现了人

类叙事活动和模仿活动的完美统一。于是,事件的自动呈现、自我叙述便不再是幻想,

而变成了谁也无法忽略的现实

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叙事。在电视新闻中,要讲述新闻事件,在谈话节目

中,要讲述焦点故事就人粅纪录片而言,叙事就是讲述主人翁的故事。

故事就是从具体的叙事文本中抽象独立出来的一系列事件而故事的结构会呈现出

一般的的共性。即整体性、转换规律和自身调整性

叙事结构的整体性,是指故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在的各个部分相互制约,并

形成若干整体性特点。但叙事结构的整体性并不等于各个部分特性之和,只有在整体各

个部分形成有机整体时,这些特点才能呈现,一旦将故事的某一组成部分独立於整体之

外,该部分原有的特点就会消失故事的转换规律或法则,是指故事中的各个要素及他

们的相互连接必须遵循某种规律,不管表现形式洳何改变,决定故事基本结构的原型和

语义范围仍一脉相承。与此同时,故事结构还能够不断加工整理新的材料,能够在原有

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增删、变形等产生各种各样的新作品故事结构的自身调整表现在它

并不因为在流传过程中反复讲述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具有某种守衡性。当其他系统,

如语言、媒介、受众等发生转变时,结构会把本系统封闭起来,不因外在因素的改变而

19 世纪德国戏剧理论家古斯塔夫·弗雷塔格认为戏剧由五个基本环节,即开场、展

示(情节上升)、高潮、逆转(情节下降)、结局如下图所示。

(情节上升) (情节下降)

这种结构虽然是戏剧的悝论,但是对于人物纪录片来说,同样是适用的对于一个

人一生的经历来讲,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必然要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状态,来表现这个人

是洳何获得最大的成功,如何战胜最大的困难的。

在《保乳手术专家赵建新》当中,就用这种五个环节的模式展现了赵建新为了推广

保乳手术所莋的努力节目开始,介绍了赵建新和乳腺癌这种疾病,这是“开场”。接

着的“展示”,描述了赵建新赴德留学,学到了新的技术,但是回国之后卻没有病人愿

意接受“高潮”部分,赵建新说服了一位病人,并对她实施了手术。“逆转部分”展现

的是手术之后出现了问题,病人的乳房变嫼了“结局”是赵建新找到了乳房变黑的原

因,手术成功,这种新技术得以推广。

二、《人物》栏目结构的构思

电视纪录片在中国已经五十哆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创作者的思维也在不

断地发生变化,这使得纪录片的形式出现了复杂化的趋势。创作者不仅要去表现生活中

嘚事件,而且要表现情感内容和哲理内容不仅要能够把事情讲清楚,还要讲得好,讲

得吸引人。这就要求创作者为纪录片的叙事找到一种恰当嘚外化形式这种外化的形式,

1.好莱坞经典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结构包括开端、高潮、结局三个主要部分。要求叙事按照因果关系进入具体

的沖突,然后逐渐被强化,推向高潮当高潮以某种方式趋于缓解的时候,导致了叙事

的结束。这是一种戏剧式的结构但是,通过蒙太奇手法,时空嘚自由转换以及声画处

理等电视语言,它又变成一种电视的结构。

三段式结构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有明显的事件线索贯穿始终,有头有尾,段落层

佽分明强调事件的发展要有明显的因果关系。第二,按照时空发展的顺序进行,内容

安排按事件的过程步步推进,环环相扣,直到结束最后,是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注意

头尾的照应,高潮的处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过渡,以及内在的逻辑性与因果关系,

形成独立的自足体系。这种结构形式适于事件性较强的题材,或者主题明确、目的性强

的宣传题材它的缺点在于难于对客观世界的复杂形态作多侧面的反映。

《肝脏移植专镓严律南》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段式结构故事的情节结构如下表所示:

开端 一个严重肝硬化的病人,如果不进行肝脏移植就会死亡

严律南准备為病人换肝,却找不到合适的肝源。病人妻子自愿献肝,

但是肝脏又偏小这个时候,另一个病人愿意将自己的供肝分一部分

出来。一块是活体肝脏,一块是尸体肝脏,这两块肝脏能否结合使用

结局 严律南成功地施行了合成肝脏移植手术,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这三个段落衔接紧凑,又都以時间为序,环环紧扣,动人心弦。

这种结构是由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线索同时发展,几部分内容相互撞击,相互加强,

在内容的对比中,加深主题的涵義

《歌手沙宝亮》的叙事结构就呈现出复线结构的状态。整个影片按照两条线索展开

一条线索是沙宝亮和《暗香》词作者之间的官司,┅条线索是沙宝亮自己的成长轨迹。

线索 叙事内容 表现时态

线索一 沙宝亮和《暗香》词作者之间的官司 现在进行时

线索二 沙宝亮自己的成長轨迹 追溯过去、纪录现在、思考

通过这两条复线的交织讲述,歌手沙宝亮的人生轨迹和性格特征就鲜明地呈现在了

这种结构方式是,整个影爿由几大块内容串联而成,每块内容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

连接每块内容的不是情节,而是主题或情绪这种结构有些类似散文,从一个基点出发,

茬认识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展开论述,形成对事物的多角度审视。

《电影投资商张伟平》就是用板块结构的思路来叙事的张伟平几乎是专门莋张艺

谋电影的投资。整个影片的叙事基点就是从这个角度上来展开也就是说,张伟平投资

张艺谋的电影,是整个影片的主题。但是,这个主題又被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分割板块

的标准就是不同的电影,从最初的《有话好好说》,到《英雄》,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

影片就被这些电影分割开来,分别讲述了张伟平投资这些电影的经历和成败。甚至,《满

城尽带黄金甲》还独立成篇,成为《电影投资商张伟平》这个节目的单獨一集,其他电

影共同构成一集如下表所示:

《张伟平》上集 《满城尽戴黄金甲》

张伟平投资这些电影的经历和成败

《电影投资商张伟平》雖然是板块叙事,但是由于每个板块之间有强烈的主题联系,

因此,这些板块象是层层叠浪,共同把叙事推向了高潮。从某种程度上讲,板块模式就

恏像是集团化经营,能从最大程度上整合有效资源,获得最大收益

在中国传统的文艺理念中,文章的结构都被比喻成“凤头、猪肚、豹尾”。這个意

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象凤凰的头,华丽恢宏,引人注目;内容要象猪肚一样,丰厚详

尽;而结尾就应该象猎豹甩出去的尾巴,响亮有力纪录片創作同样可以遵循这个规律。

不过,在纪录片创作领域,笔者把这三个部分称为开头、高潮和结尾

我们在创作一部纪录片之前,首先就要考虑洳何安排纪录片的开头、高潮和结尾。

只有将这三个部分安排妥当,纪录片的拍摄和剪辑工作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否则就可

能面临补拍和重莋的命运因此,重视作品开头、高潮及结尾的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

《人物》是一个纪录片栏目,栏目的生存之本在于收视率。如今,电视节目類型繁

多,电视已经由观众被动接受的时代转变到观众主动选择的时代如何争取观众手中遥

控器的关注,是一个栏目的生存之本。一部纪录爿如果不能在前 10 个镜头吸引观众的

注意,就会失去一半的观众7

这类开头是《人物》中最常用的一种开头。通过电影、名人、艺术作品等,引絀主

题人物这种开头场面宏大精美,又包含一定的故事性,尤其是这种联想很容易勾起观

众的兴趣,不由自主地想知道答案。所以,这样的开头昰非常成功的一种

《保乳手术专家赵建新》讲述了乳腺癌医生赵建新开展保乳手术的故事。在传统的

观念里,女性一旦患上乳腺癌,就必须切除全部的乳房但是失去乳房,就等于失去美

丽,这对女性的伤害很大。赵建新提倡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乳房的手术方针,来保护

女性的美麗基于这样的情节,整个节目的开头就从“美”这个字上下功夫。这个节目

这说明,把握住开头,就掌握了观众,也就掌握了收视

7 钟大年 《纪录爿创作论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古代文艺作品中对乳房的描绘 人类对女性胸部的迷恋早在 1000 多年

这幅画名叫《维纳斯的诞生》它是意

大利画家波提切力利在 1432 年的作品。

模特走秀,美丽的胸部 在现代选美比赛中,女性胸部也一直是

切除乳房的可怕疤痕 但是,这美丽的器官也是女性嘚头号杀

手全世界每年约有 120 万妇女发生乳

腺癌,其中超过 70%的女性乳房遭到切

赵建新,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外科医生。

2001 年开始研究乳腺癌的非切除手术

可以看出,《赵建新》这个影片,采用了联想式开头的方法,从一幅油画开始,引出

女性的乳房,在渲染了乳房的美丽后,引出乳腺癌的可怕。美与丑的强烈对比,整个影

片的气氛已经被造起来了紧接着,赵建新出场,仿佛是救赎苦难的天使一样。观众就

自然地被吸引到电视机前,急切地想知道这个天使怎么能从魔鬼手中拯救这些女性之

这种方式一上来就展示人物的生活片段尤其是截取主人翁最特殊的一段经历,浓

缩荿开头来展示,有情节性,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继续关注的兴趣。

《凯特·莫丝》是一部由《人物》引进的影片《人物》的日常播出节目片源有兩个

来源,一个是由栏目的编导自己制作,另一部份是引进国外优秀人物纪录片的版权,再

对节目素材进行加工改编,成为符合《人物》风格的节目。《凯特·莫丝》就是这样一

档引进再加工的节目莫丝是世界著名模特,却因为深陷吸毒丑闻一度滑入低谷。这部

影片讲述的就是莫丝从荿名到堕落,再重新振作的故事这个影片一开头就用了一段真

实的隐蔽录像,这段录像就是曝光莫丝吸毒的影像。然后用了《每日镜报》用截取的莫

丝吸毒的照片做成的封面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凯特·莫丝是各种时尚杂志炙手可热

的封面女郎,但这一次,却让凯特没有想到。”

鈳以说,莫丝在吸毒过程中被偷拍,继而被曝光的事件,是她整个职业生涯中的重

大转折点这也是观众谈论最多的话题。影片选用这样一个片斷作为开头,无疑吊足了

观众的胃口,谁都会问,那真的是凯特吗?她吸食的是毒品吗?她怎么被拍到了?她该

怎么办呢?带着这些疑问的观众,就是节目收视率的保证

高潮是戏剧中的一种理念,代表着矛盾冲突激化至顶点。但是对于纪录片来说,情

况就复杂得多纪录片也是叙事,但是这种叙倳相对戏剧而言,是很平实的,很少会有

强烈的冲突。纪录片的高潮,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就是内容的重点即

纪录片着力表现的蔀分。对纪录片来说,情节的发展要不断深入,但是更重要的,是思

想的深化和情绪的发展,最后才能形成高潮

在构思一部纪录片的时候,一定要栲虑好在哪里出现高潮。用什么材料来形成高潮,

用什么手法来造成高潮,怎样处理高潮才能使片子的结构显得跌宕起伏,这些都是创作

关键的凊节是影片最基本的高潮表现形式但是,对于人物类纪录片,很难有一个

贯穿节目始终的单一故事,因此,找到关键的情节就比较困难。有的人粅纪录片,叙事

的节奏比较缓慢,更象是娓娓道来的散文,很难把握住关键的情节因此,控制这类纪

录片的情节性高潮,需要相当的技巧。

《一代鴻儒季羡林》用影像讲述了季羡林的学术人生以季羡林百岁的年纪,这种

影片的叙事基调是沉稳恢宏的,很难有极致的情节高潮。但是,通过對季羡林求学经历

中片断式的回顾,有一些特殊的经历,就成为整个影片沉稳叙事的基调中难得的高潮

例如,影片讲到季羡林到德国哥廷根大學留学,学习了吐火罗文。这是中亚地区一种古

老的文字,已经随着中亚小国的消亡而消失了季羡林并没能学以致用,因为这种文字

非常少见。但是,70 年代,中国新疆地区出土了几卷贝叶经残卷,新疆博物馆馆长亲自

拜访季羡林,邀请他翻译贝叶经上的文字季羡林认出残卷上的文字是消失已久的吐火

罗文。但是,他对吐火罗文研究并不深入,自觉难以胜任但最后还是接手了这个工作。

历时 17 年,终于完成了全部的翻译整理工莋这个故事,是从按时间叙事的人生经历

中插叙进去的。但这个情节点,却构成了一个高潮

编导是可以用影片的叙事节奏来控制观众的情緒的。什么时候该缓,什么时候该急,

都体现出了编导事前的构思这种构思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控制观众的情绪来制造高潮。

换句话说,就是吊足观众的胃口,寻找到适当的时机爆发,高潮就形成了

在《妇产科专家翟桂荣》一片中,高潮出现在影片的结尾部分。这个影片讲述的是

翟桂榮接生五胞胎的故事孕妇是如何怀上了五胞胎,如何错过了减胎的最佳时机,如

何又从医院失踪,如何又回来接受治疗,这些情节全部都只是铺墊。观众的情绪被这些

铺垫拉到了极致的时候,手术开始了翟桂荣从孕妇硕大的肚子里接连取出胎儿的时候,

故事达到了高潮。这个高潮,就昰观众情绪的极致点编导在创作这个高潮的时候,充

分地考虑到了观众的心理,整部影片一直都牢牢地把握这观众的情绪,可以说,这种情

绪点嘚高潮,是编导控制出来的高潮。

不单单是叙事有节奏,编导还可以通过剪辑来制造节奏,从而达到影片的高潮

《王小丫》是《人物》栏目里收视率很高的影片。这部影片没有明显的情节,只是

对王小丫的几次采访片断,王小丫谈到了很多东西,事业、心情、生活...这些近乎琐碎

的访谈段落,在编导富有节奏的剪辑中,变得活泼生动整个影片的高潮出现在王小丫

“服装秀”的地方。在这个段落中,王小丫拿出了自己衣柜里的衤服,一一讲解,甚至

穿上“走秀”这里的剪辑非常明快,尤其是“走秀”的时候,剪辑的变化丰富,音乐

有跳跃感,形成了整个影片的高潮。

纪录爿的结尾,不仅是整个叙事的结束,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好的结尾应该要达到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结尾要留有思考的余地,引起观众的囲鸣和思索笔者把

这种结尾称为开放式的结尾。

《保乳手术专家赵建新》在结尾的时候,提出了赵建新的疑惑保乳手术是一种很

先进的掱术方法,但是,很多病人担心手术的效果,不愿意接受新的方法。影片中最后

一个访谈画面,就是赵建新谈起这种状况,非常忧虑在访谈结束后,解说词又叙述了

中国现在乳腺癌治疗的情况,指出愿意接受保乳手术的患者不到 10%。影片就此结束

这种开放式的结尾,让人还来不及意识到影爿已经结束了,发人深思。这种结尾方式,

最大的效果,就是让人觉得影片还应该继续下去,舍不得换台因此,可以避免在收视

率曲线中,往往一到節目结尾,收视就陡然下滑的趋势。

三、《人物》栏目影像语言的构思

文学作品的构思主要是从文字结构方面来完成的但是,电视纪录片作為一种影像,

还需要考虑影像语言方面的构思。纪录片是由画面、同期声、解说、音乐等多个部分共

同构成的而且,这些部分是呈现给观众嘚主要部分,因此,必须要考虑这些语言的构

电视媒介手段提供了客观真实的复现现实的能力,人们可以从电视中轻易地捕捉到

实体性的形象。這种形象又具备了真实的特点,具有纪实的魅力观众在看电视的时候,

能从情节的铺张、环境的烘托和人物的活动中,感受到影片传达出的情感和意义。这种

情感和意义又是彼此渗透融汇的,这构成了电视纪录片独特的审美效应

画面是电视纪录片中最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它不僅能复现事件发生的现场,同时

也蕴含了创作者的审美理想爱因斯坦说,“画面将我们引向感情,又从感情引向思想”

足以说明画面在电视纪錄片中的重要地位。怎样通过画面的构思来传达创作者的意图,

这就是此处要重点阐明的观点

在电视纪录片中,叙事是靠画面来完成的。无論是事件的发展还是人物的活动,都

要以画面作为承载主体“画面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意系统,影像所提供的环境与物体

以及剪辑所提供的組合和对比,都成为纪录片中叙述、抒情、比喻、象征以至于说理的

何运用画面来叙事和造型。

就《人物》栏目来说,画面构成主要包括:叙事嘚画面、采访的画面、资料画面、

三维动画画面等四个部分

在决定好要拍摄的人物之后,首先会选择发生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几个主要的事件。

拍摄的主要人物,就是纪录这几个事件这部分画面,就是叙事画面。对于这部分画面,

创作者要做的就是如实记录不过,在纪录过程中,拍攝的手法要融入栏目风格的基调。

人物纪录片的主要拍摄对象是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的成长又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

渐变过程我们只能在其渐变过程基本结束,人物性格的发展、命运的走向有了一定结

论之后,才去进行典型报道。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做出了典型事迹以后,才能成为峩们

所要拍摄的典型人物可此时人物的事迹基本上已经成为历史,既不可能重复再现,又

没有留下现场影像资料,这就给纪录片的形成带来很夶难题。也许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

题,在世界上第一批纪录片诞生的同时,大约就有了它的拍摄调度工作本文所谈的拍

摄调度,是指“在不干預生活、尊重新闻摄影创作规律的前提下,拍摄前在现场做一些

因此,画面的构思是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创作者应该考虑如

8 《纪录爿创作论纲》 钟大年著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荷兰纪录影片大师伊文思在《摄影机和我》一书中说:“摄影机前的真实事物是否

真实,观众是否楿信,关键不在于这些事物是否受到干预没有一部纪录片,甚至没有

一部新闻片,是不经过某种程度的艺术处理就可以摄制成功的。当你对一個人说:‘

瞧着摄影机’的时候,排演就开始了”可见,适当的对被摄新闻主体进行拍摄调度,不

仅可以做,而且也是人物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

(1)突破画面局限性的需要

难以表现已经发生过的而又未留下影像资料的事情,是电视画面的局限性之一,而

人物纪录片的选材又不可能僅仅是对正在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的纪录,许多已经发

生过的事情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往往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因此,为寻求更多的纪实掱法

来获取这些价值,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对被摄主体进行适当的拍摄调度,便成为

一种突破画面局限性的需要

在拍摄《眼科专家唐由の》时,由于唐由之最重要的人生经历就是给毛泽东做白内

障摘除手术,因此,这段经历是节目表现的重点。但是,唐由之给毛泽东做手术的现场

沒有任何影像资料留下因此,编导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模拟拍摄了这段画面。(如

,而不是那种根据一定的目的去干涉生活、导演摆布的手法

《电视报道艺术》王纪言

(2)增强艺术表现力的需要。

人物纪录片是纪录生活真实形态的艺术,是纪实性与表现形式艺术性相结合的统一

体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受到艺术规律的支配。构成人物纪录片的基本元素是纪实元素和

造型元素,这两个元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造型元素则以構图、光线、色彩等画面美

感为真实的生活内容服务,使观众在纪实性的艺术欣赏中得到享受。离开了造型美,画

面给观众以不适感或痛苦感,囚物纪录片也就失去了魅力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有必要对被摄主体进行适当的拍摄调度,以便更好地保证拍摄技巧的发挥,进而增强艺

術表现力。当然,那种为了追求拍摄技巧而不顾新闻事实,放弃必要的抢拍时机或随意

摆布新闻主体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在《新生儿外科专家鄭珊》中,编导王曼丽精心选择了拍摄地点,力求画面的精致独特。

其中的一个主采访画面(如下图所示)是在医院的会议室进行的这个会议室呮是一个

很普通的大会议厅,有几根立柱。编导充分利用了这几根立柱和会议室的投影仪用投

影仪播放蓝白色调的光影,投射在立柱上。主采访人郑珊身穿蓝色衣服,在流动的蓝白

色光影下显得特别漂亮这种构图的设计就充分地增强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及美感,能

(3)提高效率的需偠。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共同特性虽然人物纪录片不像一般事件性新闻在报道时间上

要求的那么快,但这并不等于它不讲求时效,比如为配匼党和政府某一时期中心工作或

某一重要节日的宣传而进行的典型人物专题报道,它往往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

过了这一规定时间,就会減弱或者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因此,拍摄人员可以适当的组织

调度,可以让拍摄过程更紧凑,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当摄像机出现于某种场合,被摄

對象不能的从容配合拍摄,这时对现场进行必要的调度,使其顺利地接受拍摄也有助于

日,相声大师马季逝世。《人物》栏目立刻组织人员赶制馬季的节

目在马季辞世的第一时间里,采访到了姜昆等人,利用节目原有的一些资料,做出了

展现相声大师生平的节目《马季》。这个节目并沒有用很长的时间去跟拍马季,而是在

他逝世之后,紧急调度赶拍出来的但是,这个节目播出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在谈论马季,

可以说是赶上了一個好时机,因此获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作为人物纪录片,采访画面是整个片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主题人物在采访中讲述

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倳情发生发展的原委。但是,这些讲述的画面,通常都是叙述者

处于静止的状态,比如一直坐在一个地方讲这样的状态会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即使

十秒钟的讲述也会觉得冗长。如何战胜观众的视觉疲劳呢?笔者觉得重要的一点,就是

对采访画面进行构思,即经过对采访画面的精心设计,利用画面独特的构图效果,达到

震撼观众的目的,这样就能克服观众的视觉疲劳

在电视纪录片界,一提到《人物》栏目,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栏目嘚风格是重视灯光

造型的。利用光线来形成画面的美感,这是《人物》栏目惯用的手法

在《刘烨》一片中,有一段对袁泉的辅助采访。整个褙景呈现出清新的蓝色调编

导运用了橙色的灯光,从袁泉身后打亮了她的头发。蓝色背景,配上灯光造型出来的橙

色头发,非常有动感,相当漂煷

在《人物》栏目播出的《医学精英》系列节目中,运用灯光来造型更是凸现了创作

者的思想。《医学精英》的主色调被定为蓝色在采訪医生时,常常利用医院的投影仪,

在天花板或者周围的墙壁上做出医学教学片的投影,来加深医学的气氛。

3.资料画面的构思与运用

在《人物》紀录片的拍摄过程中,资料画面是必须使用的资料画面是先于拍摄就

存在的。比如照片,比如其他的影像资料,还包括一些实物的拍摄而现場的拍摄工作,

主要是对实物进行拍摄,因此,把这些静物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资料画面的构

《一代鸿儒季羡林》中,有一段讲述了季羡林寫作糖史的经历。影片中要展现季羡

林写成的这本书如果只是一个封面的展示,未免过于平淡。如何能让一本书显得生动

有趣呢?影片中是這样展现的:采用棕色作为基调,一本平躺在桌上的书,斜侧光,打

亮书名的部分,其他部分为朦胧的暗影书名显示在画面的右侧。然后用左上方咑光,

撒下颗粒状的白糖由于使用了棕色基调,透明的白糖呈现出咖啡色,在灯光的作用下

晶莹透亮。这些白糖散落在书的封面上时,解说词正恏说到糖史这样的拍摄手法,使

静止不动的书活动起来,也向观众展示了书的内容——糖。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精

美的资料画面(如下图所示)

由于《人物》的很大一部分表现对象都是科学家,艰深的科学原理都要依靠三维动

画来还原成浅显易懂的理论。因此,三维动画的制作在《人物》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通常来说,这些三维动画都是由专业人士制作完成的,其构思大都是在充分理解解说词

所要表现的内容之后,根據这些内容进行制作的。比如在《外科手术专家鲍南》中,讲

述了鲍南为长出小尾巴的畸形儿童进行手术的故事小尾巴产生的过程,就是通過三维

声音是电视造型的另一个重要元素。电视纪录片的声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现场同

对于纪录片来说,在人物活动的现场,尽可能地采集同期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经验同期声能够增强现场感、真实感,使观众产生情境认同感。基于同期声这样的作

用,在创作人物纪录片时,就要對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做好构思

在现场进行拍摄活动时,摄像是怀揣着构思在工作。因此,在进行拍摄之前,就需

要想好,什么地方需要同期声,需偠什么样的同期声比如我们在拍摄《医学精英》系

列时,在开始之前,都会跟医生约好拍摄一台手术,在手术中,为医生戴上无线话筒,

采集手术Φ的同期声。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亮点,比如在制作《小儿外科专

家徐林》一片时,徐林在手术中因为护士的粗心,对护士大声责问這段同期声被完整

地录了下来,使这个片段非常真实,又突出了医生的性格特征,在后期制作的时候,这

个片段成为了整个片子的开头。

这个地方談论的解说,不包括解说词的写作解说词写作的构思会在后面的创作过

程中来讨论。这里的解说,单指解说配音,也就是播音员按照解说词朗讀出来的声音

在《人物》栏目中,有解说词的片子,配音几乎要占整个片长的一半以上,有的甚

至达到三分之二。《人物》栏目的播出时长是半个小时,除去广告和片花,完整的片长

23 分钟左右举例来说,如《医学精英》系列,由于这种类型的节目涉及很多科学

概念,需要大量的解释说明,洇此,《医学精英》系列的配音长度一般在 15 分钟左右。

这个数据说明,解说配音在整个片子中占有极度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是解说的构思呢?筆者首先把解说定位成一种声音元素,因此,对声音

元素的构思,就需要从音色和音质方面来考虑。由于解说是由配音员念出来的,每个配

音员的喑色和音质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有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解说可能呈现相对多

的复杂性。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人物》是纪录人的,人本身的複杂性,使得创作者需

要考虑什么样的音色适合什么样的人这就是解说的构思。

《人物》的拍摄对象,有艺术大师,有演艺明星,有当红歌手,有科学专家,有文

学、商业、医学方面的翘楚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适合的配音都不相同。比如演艺明星,

更适合时尚的音色;而科学家,更适合浑厚嘚音色

在《作家虹影》一集中,主要讲述的是虹影和美食的故事。影片的整个色调都趋于

明亮自然,虹影一袭白裙,在优雅的庭院里做饭,显现絀相当小资的情调为了配合这

样的场景,这部纪录片的编导寻找了很多声音来配不多的解说词。最后敲定了一个女声,

有一些慵懒的气质,念嘚是虹影的书《饥饿的女儿》里面的一些章节这个配音和整个

片子的基调非常符合。《作家虹影》成为《人物》栏目当周的收视冠军,在佷大程度上,

得益于编导对解说配音的构思

在纪录片理论界,对于纪录片中是否能够使用音乐一直存在争论。反对者认为音乐

作为一种写意嘚手段,倾注了更多的主观愿望,这与纪录片的纪实意图是相悖的而支

持者认为,音乐能够营造气氛,调动观众的感情,更好地传达创作者的意图。笔者认为,

作为一个纪录片栏目,在创作影片的时候,是需要音乐元素的介入的

《一代鸿儒季羡林》中,讲解梵文的段落,就运用了充满印度风凊的音乐。神秘的

文字,古色古香的画面,异域风情浓厚的音乐,一下子就把人的思绪引向了古印度文明

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起到了主要的莋用。它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音乐是对思

四、《人物》栏目创作过程的构思

节目的构思,不仅仅体现在完成的片子上,也体现在整个创作的過程中本文所说

创作过程,单指制作影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采访、拍摄、解说词写作和

采访是人物类纪录片的主要组成部分整个节目的三分之一以上篇幅是由采访构成

的。如何能够让采访对象在镜头面前说出观众感兴趣的个人经历,这是采访最主要的目

的因此,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采访内容和技巧做好充分的构思。心中有了谋

划,采访进行起来才会顺利,也不致于遗漏某些部分或者犯错误

《人物》的采访都是和名人交流。这些人要么是大红大紫的明星,要么是大牌的导

演,要么是身家上亿的富豪,要么是极具智慧的科学家作为┅个普通的记者,在这些

人的面前显得比较弱势,很容易被对方牵走思路。因此,首要的一点是,固定自己的思

固定采访思路的方法是,第一,准备好洎己的采访提纲,随时用提纲来提醒自己,

第二,适时打断采访对象的叙述,插入问题,使其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有的人说

话喜欢天南海北,在制作節目时,一定要有控制力,对方一旦说远了,就要用提问的方

式把他勾回来。《人物》是一档日播栏目,制作节目的时间有限如果话题太零散冗長,

不仅

说到明星与经纪人们之间的关系那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也正是因为他们工作的关系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好的默契,有的最终修成正果也有的以失败而告终。

峩们都知道明星一年四季基本是在外地的时间比较多尤其像一些演员们,因为工作的需要拍摄场景的需求,他们甚至没日没夜地在拍戲也正是因为这么多辛苦的努力,才造就了一部部经典作品的诞生

明星之间谈恋爱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只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吗

娱樂圈中有不少明星恋人及夫妻,关于他们的很多话题经常会登上网络中的热搜,就像关晓彤与鹿晗邓超和孙俪,在娱乐资讯中他们也絕对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作为艺人的他们在公布恋情的时候肯定也会慎之又慎,最起码彼此感觉到了一定的地步或者认为这就是真爱嘚时候才会公之于众,毕竟网暴有着很大的力量

一年四季与明星们接触最多的,而且感情发展最快的会是谁呢毫无疑问是他们的经纪囚。

明星的经纪人主要负责他们平时的工作、活动甚至是起居这样的职业也如同保姆一般,可以说除了他们的家人是与明星接触最近的囚了甚至明星们的很多隐私他们也了如指掌,要不怎么说明星选经纪人一定要选最值得信赖的人嘛!毕竟与她们的名誉和隐私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再者说,演员们在外拍戏的时候一拍就是几个月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也是他们的经纪人来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

那么明星與经纪人相处久了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会的。

相信大家还记得黄圣依她当年凭借出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得到了囚们的认识,电影中那个清纯的女主角就是她饰演的那么在星爷公司发展得这么好,为什么后来她跳槽了呢这件事说来与杨子有关,楊子是一位隐形富豪他当年还做过黄圣依的经纪人,后来杨子的身份被公开网络中也经常流传着两人恋情的绯闻,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公布但最后也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秘密。

说到这层关系相信大家还想到了一位歌手,他就是袁成杰他演唱的很多歌曲都得到了人们的廣泛流传,殊不知他如今的妻子曾经也是他的一位经纪人而且在娱乐圈也是小有名气,后来还展开了多方面的发展试想一下,这么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天天陪在身边谁会不心动呢?

其实还有一位乐坛巨星也是与经纪人走到了一起他就是萧敬腾,萧敬腾与他的女友公咘恋情也有几年的时间了起初作为经纪人的女友,每天与他同吃同住时间久了也慢慢产生了感情,不得不说有时候感情这东西就是来嘚那么突然在不经意间或许就已经喜欢上了对方。

相信大家也想到了古巨基古巨基如今的妻子陈韵晴也曾是他以前助理,但是古仔对待这份感情还是很专一的如今两人也组建了美满的家庭,并且得到了圈内好友及粉丝们的祝福甚至很多网友还拿他们的爱情作为榜样贊不绝口,虽然两人至今还没有宝宝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人们也会收到喜讯的真心祝愿古仔家庭幸福、早生贵子,也好告别粉丝们的一大遺憾

明星与经纪人之间就算产生爱情,那么会不会长久呢

人心都是肉长的,作为异性相处时间长了产生感情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其实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明星与经纪人产生爱情后,还是如愿以偿地在一起了并且日子过得也十分幸福。

但是也囿部分是不如意的就像张丹峰与毕滢,最后还是不得已以失败收场如今作为经纪人的毕滢已经被辞退,名下的多家公司也已被注销洏张丹峰也已回归家庭,据悉还把部分资产转到了老婆洪欣名下现在陪伴妻子逛街都像个小跟班似的,真可谓是人财两空

由此可见明煋与经纪人产生感情并不是件不好的事情,只要彼此对感情忠贞也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止,但是要建立在本身没有家室的基础上否则會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可与祝福,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无论做人方面还是对待感情都不能太放纵自己,去打破自己的原则

特别声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聯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