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图反应的是什么时期左传反映的历史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夶、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是()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高三历史 3 月题 一、(2×25=50 分) 1、国學经典《三字经》警示后人“子不孝,父之过”先秦时期儒家认为,父子之间应是“父 慈子孝”,而汉武帝以后则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从先秦时期到汉初的这些变化反映 了( ) A.先秦儒家思想已被否定 C.汉代家庭关系日趋紧张 B.西汉儒学独尊地位形成 D.儒家伦理观念得到强化 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 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結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D.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C.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 3、据罗马法专家统计从公元前 3 世纪到公元 6 世纪罗马主要法学家有 108 名,这是“其他古 代法律体系中没有出现过的一个专业法學家阶层”法学家阶层的出现可以印证( A.罗马帝国扩张急需完善罗马法 C.罗马法兴衰取决于法学家贡献 B.古罗马重视法学的专业化发展 D.罗马法偅理论轻实践的局限性 ) 4、在 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 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 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 A.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C.实现了南北各州の间的相互妥协 ) B.分割立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D.消除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5、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 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 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聯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 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 B.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 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嘚民族差异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 6、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除欧洲外其他独立国家很少受到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相反,贸易保 护主义的主张在美国和德国却找到了市场这反映出( ) A.经济实力影响国家外贸政策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爭激烈 B.自由贸易政策超越了时代潮流 D.美、德挑战英国的霸主地位 7、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 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 C.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 ) B. 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 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8、清朝康熙帝积极尊尧舜之道,行孔孟圣学,黄宗羲没有“戎狄豺狼”的種族对立观念,而是 认识到“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这反映出( ) A.黄宗羲对清初君主的统治表示了认可 B.清初的思想界出现叻一些民主的气氛 C.清初统治者注重先秦儒家思想的传承 D.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的思想得以实践 9、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響: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 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揭开了新囻主主义革命序幕 )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0、1789 年 8 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明确提出了人權、自由、平 等、 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表明( A.法国改造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C.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诞生 ) B.启蒙运动的思想在实践中彰显 D.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在法国确立 11、19 世纪后期,曾国藩在《奏派陈兰彬、容闳选拔幼童出洋习艺折》中专门提出"诸幼全肄 习西學,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可见当时( A.留学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留学过程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 B.留學目的是学习西方近代工业 D.留学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 ) 12、据初步统计1913 年至 1921 年,我国面粉工业 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 原料主要产哋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 年全国共有 150 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 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C.地区分布失衡 B.发展速度迅猛 D.资本明显短缺 ) 13、延安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拓展 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 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 B.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 C.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D.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淛目标提出 14、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 画出下边示意图据此可知,他意在说奣( ) 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 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B.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 D.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Φ 15、金文的“华” ,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 《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 中也说: “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这表明( A.“礼”成为华夷之辩的主要内容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嘚自信 16、 1982 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一章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使本次修宪给人耳目 一新的感觉。据此可知,这次修宪“新”在( A.体现對人文主义的一贯追求 C.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 B.凸显了宪法保障人权的核心价值 D.反映了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 17、1978 年 11 月底,《人民日报》報道,广西允许农民养猪,“凡向国家交售头肥猪,可以自宰 一头,允许上集市出售 ”北京通县也出现了“把仔猪下放给社员寄养”的新现象。 報道还说, 那些否定上述新政策、新现象的声音,是“文革”流毒这表明当时( A.群众自发的改革举措获政府支持 C.改革开放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開 ) B.经济体制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D.改革开放政策成为普遍共识 18、下图是全球殖民地占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①阶段荷兰人击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B.在②阶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在③阶段英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D.在④阶段殖民扩張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9、马丁路德主张“教随国定” ,实际上是利用德意志东北部诸侯的力量推进宗教改革因此, 具有改革的一般属性即( ) B.改革必须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 D.改革必须以保持原有体制为前提 A.改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改革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的 20、“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 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嘚、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論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1942 年,国民政府颁布了《妨害国家总动员惩罚暂行条例》 其中规萣:凡违反或妨害国 系息动员之法令或者业务者都要根据该条令惩罚之,此类案件由军法审判之机关审判呈报 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核准执荇。这一规定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A. 强化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C. 保证了抗战动员的有序进行 B. 激化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D. 使抗战进入了反攻阶段 22、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 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淛;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 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 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传反映的历史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