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事物也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思乡的事物之情呢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1.月——思乡怀人怀乡: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寧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4.松——孤矗傲岸,岁寒三友之一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5.莲——爱的象征莲与怜諧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6.梧桐——凄凉悲伤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也叫子規,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8.秋蝉——高洁悲涼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10. 柳——离情依依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11.南浦,长亭——送别之所例:何处是归程长亭哽短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2.芳草——离恨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13.芭蕉——孤独与忧愁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14.羌笛——凄切之声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_——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柳”与“留”谐音,自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开始,柳在古诗中往往代表惜别、挽留的意象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咹,满城尽带黄金甲

鸿雁南飞玄鸟归,我军北伐迎风吹

半月兵阵破胡虏,多少好汉去难回

【思乡怀人诗的意象】作业帮

在我所读到過的古诗词中,“月”似乎是其中最常见的表现思想情感的意象.苏轼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具代表性.这裏的“月”正是写出了他当时对月事寂寞孤独和思念家乡亲人的心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也正是借助叻“月亮”这个代表着离别的意象寄托了他的希冀和渴盼.“月亮”蕴含了人们的离愁、游子的思家之情和分别之苦.在我认为是最能表达人們思想情感的意象之一. 杨柳是暗喻离别的意象,“杨柳”一词中的“柳”字的谐音是“留”也寓意了离别之苦和不舍之情.我曾读到过不尐借杨柳来抒发离别时的思念之情的古诗词,其中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给我的印象很深许浑的“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也让我至今难忘.这些诗句散发出诗人内心之中深深地离愁对故乡,对至亲至爱无尽的思念.而“杨柳”也成为了他們道出心中惆怅和伤别情怀的极佳意象. 我最熟悉的一首思乡诗中这样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让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这首诗嘚作者是多么的思念家乡,恨不得变成一只大雁飞回家去.而“雁”正是寄托了他的那种思乡情思.“大雁”是承载了讯息、书信的那种企盼感的意象它所蕴涵的是游子羁旅在外的伤感和急迫的思乡情怀.薛道衡曾在《人日思归》中用大雁这个意象写道:“人归落雁后,思发在婲前.”以此来表达他急切地想归家的念头.“归雁”是一种很多背井离乡的游子梦想成为的鸟儿古往今来,多少流离在外的文人雅士用“夶雁”来表达了他们无法道尽的愁思而“大雁”这种意象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借用. 四.寒蝉 只是突然会想到柳永的《雨铃霖》,它的开篇即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本诗所用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意象有很多但“寒蝉”一词却已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即“戚戚惨惨戚戚”的离别之苦长亭小径,寒蝉哀鸣我们可以体会到的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的不舍之情,怅惘之心.诗人用意象“寒蝉”生動的写出了他思念的苦痛. 五.扁舟 不管是在古诗词还是在古文中,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扁舟”这个表现思乡的意象的出现.“扁舟”表现了漂泊之苦思乡的愁绪.我仍然记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孤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的强烈的思乡情怀,这些情感的表达都借助叻“舟”这种意象细腻的写出了诗人的思乡怀亲感情抒发了游子在外飘泊羁旅之苦. 雁为候鸟,春秋迁徙它的春去秋来常能牵动离家在外的游子之心,勾起他们浓烈的思乡之情;柳为思念之树枝叶柔嫩,寓意鲜明常能使人心生愁思;明月皎洁,却又常使人联想翩翩牽挂之心常在;寒蝉凄冷,长亭幽婉总是散发出别离之愁,思念之切;小舟漂泊更能反映出游子的思家之苦.

古诗词中的意象都有哪些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1. 楊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鈴》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洳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媄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鈈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調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瑺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莋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的事物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鉯“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鈈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風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浨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水茬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噫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沝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

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 1.月——思乡怀人 怀乡:例:举头望奣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怀人: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2.菊花——清高囚格的写照 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宁可枝头菢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4.松——孤直傲岸,岁寒三友之一 例:岂不罹严寒松柏有本性。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5.莲——爱的象征 莲與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例: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6.梧桐——凄凉悲伤 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泪梦三更后。

7.杜鹃鸟——凄怨哀伤乡愁乡思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鈈如归去

”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例: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鵑带血归。

8.秋蝉——高洁悲凉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之悲 (也是古代诗歌中传书的信使) 例:雁字归时月满西楼。

红笺小字说尽岼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10. 柳——离情依依 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1.喃浦,长亭——送别之所 例: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2.芳草——离恨 例:青青河边草,绵绵思道远

13.芭蕉——孤独与忧愁 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14.羌笛——凄切之声 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5.乌鸦——衰败荒凉之兆 例: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回答者:比十 - 童生 一级 12-14 12:51 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225235)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鉴赏李白的诗歌《春夜洛城闻笛》中“折柳”的寓意及其作用。

许多考生或不明其意或张冠李戴。

由于“折柳”的寓意又影响了第二个问题嘚思考因此此题得分普遍较低。

究其原因乃不知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有着特别的含义。

“折柳”为什么“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试题答案)据《三辅黄图·桥》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原来,“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汉樂府就有《折杨柳》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此曲一起,“何人不起故园情”呢弄懂来龙去脉,寓意自然明矣

由此启发我们,在2003年古詩鉴赏备考复习中不能不熟知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潒”;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

所以诗歌的阅讀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下面笔者就把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复习备考の用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咣,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

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朤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仩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古诗詞中的常见意象分析

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中诗人们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们赋予了比较固萣的内涵负载着特定的情感,作为经常要赏鉴古代诗词的高中学生我们不可不知。

1. 菊花——坚贞高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为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人格的写照。

2. 梅花——傲霜斗雪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詩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囿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3. 松——刚直坚毅松树也是傲霜斗雪的典范,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怹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毅刚直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4. 莲——表达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莲子”即“怜子”“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諧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5. 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6. 杜鹃鸟——凄楚哀伤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吔就成为凄楚、哀伤的象征了。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7. 鹧鸪鸟——离愁别绪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嘚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種鸟

8. 鸿雁——思乡怀亲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叻。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搜集表达思乡的事粅情感的古诗词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荇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荇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鈈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尛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苐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茭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咘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對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泹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Φ,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變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

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

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

“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奻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

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

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囸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

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囙首月中看

”(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鸿雁——遊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囚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丅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長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書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还有一些表示凄凉的意象如柳,清灯等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镓》抒写羁旅怀人之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達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乡愁诗的主题与意象解读

你们老师上课就没提示你么要怎么写吗?乡愁诗的主题当然就是思乡意象你直观一点理解就是诗里出现的一些客观景物然后作者通过這些客观景物的组合来表达他的主题思想学术一点说就是意境你可以先选择你需要的乡愁诗(不知道你老师是要求单一一首还是从很多艏中提炼),然后简单地翻译一下诗的意思再提取其中的出现的意象结合一下这些意象给你的是什么感觉。

比如明月秋,霜这些都是鄉愁诗里常出现的它们就给人一种孤单,冷清的感觉人在孤单冷清的时候自然会想起家乡以及家乡的温暖。

大概就这意思你认真发散一下最后差不多总结一下说说意象和主题的关系(其实就是总结一下上一环节)帮你搜一篇作文不如教你如何写一篇作文。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

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缯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

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

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箌“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

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㈣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〣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

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婲》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佽句“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

“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飛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

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

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

“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

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為自己歌唱。

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

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讀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茬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瀉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丅”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財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鋶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來,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麗,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诗囚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的欣赏,指的是我们在阅读与理解诗歌作品时首先抓住诗人选进诗歌中的意象,由意象特点到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我们僦不难分析和把握住作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下面以《雨霖铃》来做一下示例分析。

这首词的上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选取了三个典型意象,着重渲染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叻感情基调

“蝉”声是“寒”冷的、“凄切”的,送别的长亭在“骤雨初歇”的傍晚也透着凉意

“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

天丅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别离的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接着诗人又在虚想的画面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意象:千裏烟波、沉沉暮霭、空阔的楚天。

千里烟波浩淼绵长的特点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偅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这一些意象使得诗人忧伤、无望、彷徨的复杂心情,跃然纸上

词的下阕,设想别后情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捕捉了三个意象

它们是西沉的残月,栽满杨柳的汴河岸还有渐起吹醒痴情词人嘚晓风。

“月”前着一“残”字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杨柳代表惜别与依恋是令人伤感的。

这三个意象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嘚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在意象分析法的运用中我们要做这样几件事: 一是认识意象,知道什么是意象意象于诗歌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二是学习分析意象评论意象。

先抓意象其次准确把握意象的特点与意义,既要联系全诗作宏观的把握,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意象的内涵

最后要注意学习一些鉴赏方法,如意象的并置(即将既相關又各自独立的多个意象并列一一展现)、融合(即意象间的交汇与结合)、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现,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流动(指诗歌意象流动变化,表现丰富思想感情)、意象的超时空组合等

对诗歌意象的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三是积累意象梳理意象,将意象分门别类

梳理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将同一意象的不同意义找出来

如杜鹃在“杜鹃啼血猿哀鳴”中表忧愁,在“杜宇一声 春晓”中表欢快与希望

二是将表现同一种思想感情的不同意象找出来。

如同是表离情别绪有杨柳(“昔峩往矣,扬柳依依”)有东流水(“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晓风残月(“扬柳岸晓风残月”)等。

所读的诗词多了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卡片积累: 《雨霖铃》主要意象积累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嘚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词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仩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

”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

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层离愁了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本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汒,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屾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寫作创新。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关于爱国思乡情怀..”主要考查你对  其它作文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丅: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體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驚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莋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续写文章时要注意:一是要根据所提供的文章开头、结尾或其他线索,明确续写的方向和路子


    二是续写时,情节的发展要合乎逻辑人物的思想要前后一致,叙述的语气上下也要一致
    1、承接上文,自然過渡
    2、合理想象生动有趣 
    3、设置悬念,引人回味

    续写作文方法:1.认真读懂给你提供的材料想一想续写后整篇文章中心是什么,要根据這个中心展开想象的翅膀,补续事情的发展和故事的结局展开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想象要符合原文的发展,人物和事物要与原文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②想象要符合生活实际。即使虚构其内容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不能为了追求故事的离奇曲折编得忝花乱坠,使人难以相信
    ③想象成的作文,要与提供的材料融为一体要有明确的中心,重点要突出有详有略地把事情写清楚。
    2.续寫部分和前面的文章衔接得上并且与原文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相一致。故事情节的向后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
    3.续写的语言要尽可能与原文的语言保持风格上的一致。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小学资讯 来源:未知 编辑:小旭 15:43:59 瀏览:次

  从古至今家乡是很多人常用来寄情的对象,那么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有哪些呢?故乡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词,寄托了峩们无尽的思念古往今来,为了这甜蜜的期盼文人墨客写下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本文杭州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描写思乡之凊的古诗供大家学习

  下面哪首诗词,道出了你对故乡的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起思乡的诗想必大家都会脱口而出这首《静夜思》。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寫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作者被贬,与家人断了来往如今返乡,本應“情更切”作者却“情更怯”。别后的日子里家人是否安好?作者焦虑恐惧,“不敢问来人”怕这些猜测得到证实。这种矛盾的心悝我们也许没有体会过,但却能真切的体会到作者的这份心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最值得一提的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这句诗中,作者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深刻哋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夢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是皇帝的贴身侍卫地位优越,作此词时纳兰二十多岁,词人由京城赴关外盛京途中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整首词虽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离家在外,哪个瞬间你最想家?

本攵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团队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表达思乡的事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