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李攀龙的平凉欲投万里有运用夸张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題。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玳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雷岭临近检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给人一种凄凉之感給全诗定下了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B.颔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诗人用“烟尘”代指边境战事。
C.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颈联中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尾联身为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
D.尾句“寂寞壮心惊”矗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寄人篱下的漂泊生活的不满,以及内心的孤独寂寞

【小题2】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0.4组卷:0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下马柴门日已曛, 灯前悲喜话同群

空江岁晚无来客,远道情深独見君。

瓦瓮细倾山郭酒,藜床閒卧石堂云

莫言古调秪自爱,且诵新篇慰我闻。

[注]严嵩:字惟中,明朝权臣他在飞黄腾达之前,曾在故乡的钤山隐居读书七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友人到来已是黄昏时分,“悲喜”揭示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复雜心情
B.时已岁暮,江中来往船只稀少而友人不辞路途遥远前来看望,足见友情之深
C.颈联描写见面后情形:把酒话旧,卧床闲聊“细倾”表明饮酒之多,时间之长
D.尾联改用对话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诗人在为友人朗诗新作诗篇的情景情趣盎然。

【小题2】有人說本诗带有“山林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0.65组卷:0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

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

[注释]①韦庄(约836--910),晚唐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长安应试不第正值黄巢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家人失散,且病困交加中和三年(883年)入镇海軍节度使周宝府中任职。本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宴会有感而作此时正值黄巢兵乱。②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③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连用三个“满”字,写出了周府之中音乐之盛佳丽之多,容貌之美和装饰之精写出周府的富贵。
B.诗歌颔联紧承首联歌舞喧闹、花团锦簇的豪华场面诗人倒过来说,以看似平淡的语气道出了周府令人惊叹的豪奢。
C.诗歌颈联通过对雕饰精美的门庭辉煌灿烂的灯烛,五彩缤纷的服饰和翩翩起舞的歌女的描写表现了周府之中欢乐情景。
D.诗謌尾联以诗人离开周府时已经“扬子江头月半斜”的景物描写突出了宴会愉快的气氛,表达了对周府盛宴的无比留恋之情

【小题2】诗嘚尾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难度:0.4组卷:40题型:诗歌鉴赏更新: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談经鬓有华。

注:平凉城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可是明王朝自永乐年间弃大宁徙东胜,宣德年间又迁开平与独石嘉靖时复棄哈密、河套,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平凉府西有群牧监。“宛马”原為汉代著名的大宛马这里借指当地饲养的西北良种战马。“如云”形容奇多秦兵,指明朝军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攀龙的平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