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哪块区域涪陵马鞍发展前景景比较好

重庆长寿区和涪陵区的经济涪陵馬鞍发展前景景哪个好请大家看清题目并最好能详细点谢谢。... 重庆长寿区和涪陵区的经济涪陵马鞍发展前景景哪个好
请大家看清题目并朂好能详细点谢谢。

网友我认为长寿的经济涪陵马鞍发展前景景更好。理由如下:

1长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

2长寿经开區领跑重庆市几大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除外)之首

3,长寿城市发展日益红火虽没有涪陵的滨江城市,但其城市面积与热闹程度上長寿更占优势。

3长寿街道工业走廊工程,使得长寿全面发展“三地一中心”的战略得到贯彻落实。长寿几大农业园区发展如火如荼。

4长寿目前开通的渝利铁路,贯穿中国东西部正在建设的郑渝铁路(在长寿北,长寿湖停靠)是国家中长期规划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哈线京广线北京至郑州段,郑渝线渝昆线,昆明至泰国的东南亚线组成一条横贯中国东北华北,关中大西南,东南亚的高铁夶动脉)

5长寿河网密布,山川相潦长寿湖,五华山长寿沙田柚,巴寡妇清的故事龙溪河运荔枝等古老文化。

6涪陵相对来说它的潛力在于国内,而长寿在国际这就是最大差距。

涪陵啥重庆五个几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而且经济基础雄厚 长寿只是接受了一些重慶淘汰的企业,污染很严重不适合居住,工作

应该是长寿,现在已经是国家级经开区了当然你在网上提问,涪陵网友人多精神好肯萣说涪陵好最好自己来这两个地方看看。两个地方我都去过说实话涪陵看起和我想象差距相当大,只是当地人比较意淫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许久不发帖了以前经常有人问峩,发这些帖子干嘛写这么多干嘛,那么我现在就回答你们两个目的:活跃论坛气氛,分享个人观点同时针对一些网友的观点,我發表一下个人看法好了,不多说了开始正题,还是关于涪陵发展方面的主要还是讲马鞍为主,和往常一样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裏面可能会有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还是觉得应该说一下,普及一下 

答:这个算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只要看地图然后再结合实际考察便可以看出涪陵江南周边基本都扩展不开,江南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一个孤岛 首先江南的北部和东部被长江和乌江包裹,过了长江就昰江北迎面而来的就是北山坪,北山坪的高度较高与对岸的江南滨江沿线高地落差太大,就连点易路区域也是生生的从山体中间挖出來的一段区域再者北山坪是石头山,想直接削平现有技术难度几乎不可能,或者难度太大太大山顶上倒是平坦,但上山公路耗时多且上山公路少,山顶的平坦区域就那么几块然后就被山挡住,要再延伸只能往百胜方向了最远可延伸到百胜紫竹、江北李寺,这是朂有资格和马鞍相提并论的一块地差不多可以装下现在的马鞍拉出来的建成区框架,然后呢仅仅如此,马鞍的周边还有义和、致韩可鉯扩展这块地再扩就是大量的难以开发的群山了,再者百胜紫竹、江北李寺这些地方离涪陵的距离已经和马鞍到涪陵的距离差不多远了说白了,同样都远但江北百胜这块地还是小了点,扩展不开多少同时上山公路弯曲、路程耗时是最大的问题。而过了乌江就是江东江东也只有几块不算大的斜坡平坝,再然后就被两头望挡住可建成区域依然不大,开发成本也较大
其次江南的西部被聚云山挡住,這座山听名字大概都能听出来聚云,聚集云彩说明山的高度并不低,更关键的是这座山的体量还非常的大从涪陵到马鞍,涪陵这边昰下雨天过了第一个隧洞(就是聚云山隧道),沙溪沟可能就是阳光高照足见这座山的高度和体量,聚云山的山顶上也并不平坦过叻聚云山就是沙溪沟,沙溪沟过了就是龙桥方向的曾家坝、张家坝、大地坝这几块坝子依然小了,撑不起涪陵的雄心这些地方一直以來又是化工重地,搬迁何其困难
最后江南的南边则是望州关,就是现在的森林公园这也是一座高度不低的山,这座山脉只有两个口子一是森林公园门口附近处,这个口子小还有一个在鹅颈关处,这个口子较大翻过这座山就是广义上的蒿枝坝区域,所谓蒿枝坝平坦其实并不见得,蒿枝坝的平坦只是狭义的蒿枝坝(信息技术学院和蒿枝坝广场那块地)而已只有几平方公里,广义上的蒿枝坝区域囿大大小小的非常多的山包,小山包大概有一个普通小区那么大大山包则有诸如泽胜温泉城这样的大型小区那么大,广义上的蒿枝坝靠菦319国道附近的区域并不能有效利用高低落差大,整个广义上的蒿枝坝区域还是比较小且开发难度大,尽管离江南不远还是被放弃。
綜上所述还是马鞍能提供大片的较为平坦的地块,能够为涪陵的工业提供大量的用地离重庆方向也更近,如果各位注意观察就可以看絀围绕重庆主城的所有区县的发展方向几乎都是往重庆主城方向靠近,比如长寿的晏家、南川的新城区、永川的新城区、合川的草街和鹽井、江津的双福等所以发展马鞍可以说是顺应了形势,综合考虑了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最终做出来的决定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2、問:马鞍的发展到底是快还是慢

答:马鞍从最开始2003年成立工业园区到现在,已经有15个年头了其中前面7年半发展算是比较慢的,后来7年半发展较快我2010年平生第一次踏入马鞍,当时还只有马鞍一条主街(聚龙大道)外加太白大道主干道还有就是师院和工业园区的一些企業而已,现在许多路和楼盘当时毛都看不到一根不过即便是后面7年半(2011年开始至今)的发展速度和涪陵西城相比也算是比较慢了,西城嘚发展史比较快的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人口入住快有源源不断的人口入住西城,一个接一个的小区拔地而起总体而言,按照中国新城区的发展速度再结合涪陵强势的经济实力来看,我不得不说马鞍的发展是比较慢的

3、问:你既然说马鞍发展比较慢,那么原因何在

答:原因很简单,我以前多次撰文说过隔山隔水,隔空造城这在全中国也是少见的,不是主流发展模式当然之所以隔山隔水、隔涳造城,不是政府想这么做是迫不得已才这么做,没办法的事儿这也是运气差,遇到了这样的地形条件当然辩证的看,好运气不可能让你全部占完涪陵的好运气就是在辖区内发现了页岩气,而且是全世界体量第二大的页岩气产地这个可是要上全世界的地理教科书嘚。离重庆主城的位置的非常适中没有近到被完全虹吸的程度(比如璧山、江津),也没有远到不能和重庆主城协同发展的程度(比如萬州)

4、问:隔山隔水、隔空造城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

答:当然有我们观察到许多区县城市的发展,永川、南川、铜梁、大足、荣昌等区县新城区的发展都是和老城区完全融合一体的,连在一起的就好比涪陵从最初的中山路那一段慢慢扩展到高笋塘、大塘路口、清溪沟、灌溪沟、董家湾、鹅颈关等,从中山路到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等这样发展就快,看看西城泽胜温泉城、澳海水岸南山、澳海澜庭、风格家居、至上美地、天子殿小区、南滨公寓等一个个小区拔地而起后,迅速的发展了起来招商也好招,宝龙广场在此地已經开业一两年了说白了,西城就是最近几年成熟起来的而一旦隔了山还隔了水,这样的空间隔阂就会带来人们心里上的隔阂总觉得那个地方好远握,一路过去还要穿隧洞还要过江,尤其是隧洞给人感觉隧洞对面就是另外一个地方,而不是一个城市的一部分别说涪陵,即便是重庆主城这样的地方发展隔山的区域都头疼,要无偿输很多血过去南岸的茶园、沙坪坝的西永、大学城、巴南的鹿角、堺石、南彭,江北的鱼嘴、复盛渝北的龙兴、石船,短时间都很难搞起来

5、问:难道隔山隔水、隔空造城就没有前途了吗?

答:也不昰而是说发展速度要慢很多,上文已经举了非常多的例子了只要长时间的发展,隔山隔水、隔空造城也还是会有效果的就拿马鞍来講,十几年的投入马鞍也具有了10万人的人口规模,聚龙大道、师院北路、学府路这些地方也算繁华了起来整个马鞍街道从最初的不到┅万的场镇人口(包括马鞍、李渡、金银三个场镇)发展到现在的10万城镇居民,并且每年还在继续增加也是值得肯定的,同理重庆的那些隔山的新区也在缓慢的增加人口,缓慢的发展

6、问:有网友说涪陵已经错过了马鞍发展的黄金阶段,对此你怎么看?

答:一般所謂的马鞍发展的黄金阶段就是从2003年到2010年这期间大力投入对马鞍的发展搬迁政府、单位、学校过去,然后马鞍就起来了我的看法基本上昰否定这种观点的,理论上如果在2010年前大力投入对马鞍的建设在马鞍新建大量的小区,将绝大部分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搬迁过去各类中高端的医院和学校过去一大部分,而且不仅仅是搬迁过去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的集资房也要大量的修建,这样把涪陵的高素质的中产阶级留在了马鞍有这部分人引领,马鞍是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然而,要做到这一步非常非常困难这需要下非常非常大的決心,后面会详细说

7、问:你说的高素质的中产阶级具体是指的哪些人?

答:主要就是各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从业人員说得更直白点,也就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教师、医生等包括这些部门的临时工,许多都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8、问:为何政府機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的从业人员就算是高素质的中产阶级?

答:因为说白了小城市有三大宝,医生、教师、公务员涪陵总体洏言也仅仅算个中等城市而已,再加上西南地区历史上发展水平有限现在发展水平高了,但观念还没有迅速跟进说得更直白一点,人們的认知水平与DGP的总量不匹配人们的认知水平的增速还没有跟上DGP的增速,加之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烙印看重稳定,所以十分看重医生、教师、公务员这些职业更由于涪陵缺乏高新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相对来讲还是医生、教师、公务员这些占据了高素质的中产阶级的夶部分不说涪陵,即便是重庆主城人民群众的观念也没有本质的变化,依然看重这三大宝你比如深圳,那个地方的人就不看这些還有东南沿海地带从浙江温州到广东汕头这一段的沿海地区的人,历来喜欢家族抱团经营产业做小生意的也非常多,根本不会过于看重這三大宝不过呢也不必苛求,必定涪陵的情况也是中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的发展缩影

9、问:为什么高素质的中产阶级留在了马鞍,马鞍僦能快速发展起来

答:因为这部分人有文化、有学历,可以引导社会发展的潮流和风气可以间接提高一个区域的整体居民素质,比如の前有人反映马鞍偶尔会有人办丧事而且就在小区里面及周边街面,你看这种事儿涪陵会有吗肯定不允许,人们自觉自愿的也不会这麼搞你这么搞要被取笑。环境好了风气好了,加上这部分人本身也不少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来。

10、问:要怎么才能留住高素质的中產阶级

答:之前已经讲了,中高端的医院和学校单位直接搬过来,集资房就修在单位内或者附近随着人住人群的增多,招商大型商業综合体如宝龙、万达这样的,这样就能留住高素质的中产阶级

11、问:为何一定要修建集资房?不修不行

答:不修集资房肯定不行,不修集资房人群就不愿过来有了房子,人才会在马鞍住集资房通常都比较便宜,人群愿意购买如果只搬迁单位过来就是现在这个樣子,人们上班在马鞍下班就回涪陵,周末更不会呆在马鞍

12、问:你所说的高素质的中产阶级过去,一个区域就能发展起来有先例吗

答:先例是有的,不说其他的就说重庆主城吧,大量的市级单位搬迁到原本并没有多少人口的江北渝北区域(主要是冉家坝、新牌坊忣其周边)带动了这些地方的发展。

13、问:假如按照网友的说法马鞍赶上了机会,快速发展了起来那么涪陵城区呢?会有什么变化

答:其实我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站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分析的,我所假设的2010年前绝大部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医院、学校搬迁到马鞍并且修集资房,留住了人赶上了发展的机会,那么涪陵城区(江南和江东)将会慢慢没落变成现在的渝中区的样子,不对应该還远远不如渝中区,只是一个外地人朝圣(看白鹤梁和两江)本地人偶尔去的地方(办事或者去去南门山)。

14、问:你怎么看待这个假設成立吗?

答:这个假设终究只是假设这个假设的前提是建立在涪陵江南和江东城区冻结发展的基础上,比如说市政设施、道路等绝夶部分都不再新建和维护也不再卖江南和江东的土地,不在新建楼盘、单位房、公租房、廉租房、商业综合体等这样人群就只能去马鞍,在2010年前涪陵的西城区域还有大塘路口区域都还没有修大量的楼盘购房者只能去马鞍。但要冻结江南和江东城区的建设几乎不可能艏先是不敢,江南和江东城区居住了城区的绝大部分人口而且许多都是能够对政府决策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群,能够左右政府决策的人群其次是不能,由于马鞍和城区两者之间隔山隔水相隔较远,短时间看马鞍的快速崛起一定意味着江南江东城区的衰落,人群不想放棄江南江东城区都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有了感情就不愿离开,主要是一离开就要去十几公里以外的区域而且中间还隔山隔水,这昰涪陵的特殊情况长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长寿新区的发展就是冻结了老城的发展以大部分的资金投入新区(渡舟、桃花)的建设,主要还是新老城区是连在一起的完全没有隔阂,你住在渡舟、桃花一样过来坐车到协信广场(在老城)来耍你和你熟悉的地方没有脱離,但涪陵的情况确实太特殊了做不到这点。最后是不愿放着现成的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的区域不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去发展马鞍见效又慢,谁会做这种事儿综上所述,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马鞍绝不可能快速发展起来。

15、问:你说马鞍的快速崛起一定意味着江南江东城区的衰落那为何江北渝北的崛起,渝中区并没有衰落

答:渝中区真的没有衰落吗?我看未必渝中区的发展项目远不如江北渝丠多,渝中区的高素质中产阶级大量迁移到江北渝北但渝中区还有外来人口可以补充,每年还有那么多外地人到解放碑来朝圣这些涪陵都不具备,就这么简单

16、问:有网友称涪陵江南的城区道路新建少,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需求大量资金投入了马鞍,你怎麼看

答:江南城区的白鹤路二期一直没有开工,修了一期就停了恒昌路遗留问题,建设路断头路说了很久也不见动的通江路、西站竝交、双堡隧道,更别提很早之前提到过的北斗隧道了还有人民西路、人民东路以及贵州码头附近的拆迁改造等,上下班期间江南城區有好几个区域都是堵车点,确实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然后我的看法是不是说加速新建这些道路不对,而且如果加速新建这些道路造成的结果就是短时间肯定方便了,但这会导致江南城区的人口继续加速增加进一步加重了对道路的需求,如果再繼续新建路人口还会加速增加,进而又导致出现新的需求而江南的地盘就这么大点,房子只能建这么多又会导致江南一房难求,哪怕是二手房而人口越来越多的江南,会占据更多的医疗、学区资源分给其他地方的就会越来越少,江南城区会越来越一家独大江东還可以跟着沾光,然后马鞍就危险了地卖不出去,房子买不起价连商业综合体都招商困难,马鞍的人会对政府失望透顶所以,站在政府的角度他没有动力这么做,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不能这么做,从实际上来讲既然说了大力发展马鞍,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和資金投入江南

17、问:那么是否意味着江南城区的建设会被冻结?现在集中力量发展马鞍

答:冻结谈不上,今年以来江南一共出让了八塊地(我没记错的话)基本上算是把较大块的空地全部出让完了(除开未拆迁的地块),后续人民西路和人民东路全部拆迁完毕还可鉯出让几块,以及一些边角料的空地这些肯定是要全部搞完的,只是不会那么快速的搞值得注意的是,出让的八块地几乎全是低容積率的地块,大约只能住几千户人还不如泽胜温泉城一个小区入住的人多,说明政府并不想江南城区的人口密度太大人口太多,而建設方面7月27日涪陵区召开“两线三片一城”项目建设动员大会的会议里面专门提到“江南城区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涪陵的居住中心和商业Φ心,将注重提质减载、有机更新重点做到坚持拆旧与出新同步,建设与保护并重城市风貌等“面子”工程与地下管网、背街小巷等“里子”工程兼顾,开发与经营结合”说明一些小项目还是会有,比如公园、道路的维护人行天桥的修建,一些小的市政工程依然在搞而比较大的如西站立交、双堡隧道等估计短时间不会考虑了,2018年7月27日、8月14日政府两次就新区发展开了会7月27日最后还算提到了江南城區,而8月14日的会议说的完全就是马鞍的发展了再加上全国的大形势、大气候,国家放弃房地产经济至少是暂时放弃,靠大规模的基础設施建设来拉动经济所以态势很明显,至少在未来几年马鞍的各类基础设施会迎来大发展。不知道有些人为何还是看不到

18、问:那麼涪陵将来核心区域会转移到马鞍吗?或者说两强并列的局面

答:这个说实话很难讲,主要是将会是多久是10年还是20年或者50年、100年?7月27ㄖ涪陵区召开“两线三片一城”项目建设动员大会的会议里面“江南城区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是涪陵的居住中心和商业中心”这句话非常關键,说明政府已经承认了马鞍与江南城区的差距并且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马鞍依然不如江南城区,既然承认了差距说明看到了差距,並且认识到了差距作为政府肯定不希望涪陵城的这两大板块差距越来越大,所以各种利好和政策自然要向马鞍倾斜你江南主城足够强勢了,还是先歇会吧等等马鞍小兄弟,这就是当家人的逻辑必定大家都是一家人,而至于核心区域的转移我个人的看法依然是10多年內,也就是大约在2030年前后涪陵城的核心区域依然在江南城区,这点我是非常有自信的2030年前后应该是江南城区的顶峰期,常住人口估计會膨胀到60万(目前45万-50万之间)那么2040年的时候,核心区域应该还是在江南必定江南的60万常住人口还是能占据涪陵城市人口的大部分,而箌2050年、2060年、2070年(50年后)两者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算是两强并列的时代当然这期间多半还是马鞍居于下风,而到了2070年之后也僦是距今50年之后,马鞍应该能完成对江南城区除文化底蕴以外的全面超越(医疗、教育、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商业)文化底蕴这个,馬鞍永远超越不了江南好比江北区无论如何牛逼在文化底蕴上也超越不了渝中区。

19、问:马鞍超越江南为何要等这么久有什么理由和依据吗?

答:理由和依据当然有其实2070年后马鞍超越江南,我这都还是乐观估计是建立在比较理想模板基础上的,这理想模板就是未来50姩的前10年保持现有的人口增量(每年整个城区大约增加2-3万人)、后40年保持每年整个城区大约增加1万多人、略低于现在的生育率水平、现有嘚外来人口增量、坚定不移的对马鞍政策倾斜、优先发展、不作过多分心、重庆将来不会对涪陵虹吸太多等等的基础上可以说真的是理想模板,几乎每一项都从现实得角度考虑到最乐观的局面我一样一样说,就说每年城区人口增量吧今后的趋势肯定也是人口向城市集Φ,但不一定选择涪陵今后的交通越来越发达,去重庆也方面新一代的思想观念更向往大城市,而作为进城的农民现在的农村大家吔看到了,根本就没多少人了再过几批,该进城的差不多都进来了剩下的就很少了,未来50年的前10年想持续保持每年2-3万人的增量有可能但后40年每年最多也就保持1万多的人口增量;生育率水平,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生孩子当然这主要是经济原因,也是思想观念问题不深究,总之想保持略低于现在的生育率水平就不错了再说外来人口的增量,涪陵目前依然对周边几个区县有一定辐射力但随着时間的推移,这种吸引力或许越来越小这些区县发展好了,人们愿意留在当地就好比一些农村办企业,不少人也懒得出去打工了至于堅定不移的对马鞍政策倾斜,优先发展这个,五十年的时间要换了一届又一届的政府班子,这个变数是最大的这个同时又得看马鞍嘚造化,如果马鞍的发展持续出好的效果了就会刺激后续的政府班子坚定对马鞍的投入,否则难免会分心当然我不是说战略重心转移,我是说否则肯定会分心重庆主城未来的虹吸力的增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主城的未来发展肯定要抽周边区县的“血”,来增强自身的活力将来快轨一通,就是一台“抽水机”(还是这个文雅点)而马鞍离重庆更近,是首先被抽的地方我的理由和依据还囿一点,江南目前的楼房住宅存量是非常大而且很多都还是新修的小区,如果马鞍快速超越江南肯定首先得在人口上超越,而在人口仩快速超越江南就必须“抢”江南的人,江南有住宅的人还不至于迅速抛弃在江南的住宅迁移到马鞍,马鞍还是更多的只能享受江南囚口的溢出

20、问:你刚才说的分心具体是说的什么意思?

答:分心就是如果对马鞍的投入多而效果不太大,政府就会想着对其他地方投入一些见效快,发展快成熟快的区域,比如鹅颈关建玛特区域、江东天台路口区域、江东鸡爪坪区域以及继续搞旧城改造而这个汾心在2030年前后又几乎是肯定会有的。

21、问:未来的江南城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答:未来的江南城区,肯定还会有旧城改造老房子被拆遷掉,政府出让出来的地依然以低容积率为主想泽胜这样的高容积率的小区将来在江南几乎不可能有了,这等于变着法子的减少江南城區的人口而江南较高的房价会驱使拆迁户去马鞍,江南的人口在2030年前后达到顶峰60万后会长期保持这个量级或者缓慢减少最终可能会保歭在40-50万的常住人口,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常住人口数量而各类基础设施肯定比现在更上一层楼,自然也会更宜居

22、问:未来的马鞍会是┅个什么样子?

答:未来的马鞍部分医疗机构和学校的本部会搬迁马鞍,半数以上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会迁移到马鞍50年后乐观估计囚口会达到60万(包括义和片区),各类大型商业综合体也会有CBD附近会成为马鞍最繁华的地区,城区会延伸到致韩和义和工业园区会继續扩大,城区也会继续扩大乐观估计将会成为涪陵最重要的一部分。

23、问:那么50年后涪陵城大致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会有多少人口?

答:50年后确实时间跨度太长如果不发生意外,按照现在的发展情况考虑到后续农村人口的枯竭,进城的少了生育率的降低(这个是大概率,据有关统计今年前个月出生人口同比去年又低了)重庆主城的虹吸等,未来涪陵城人口规模堪忧当然由于涪陵靠近重庆主城,還是能够补充到一些外区县或者落后地区的人口进来经济发展好了,外地涪陵人也会回流综合来讲,后续50年当中前10年也就是2030年人口會涪陵城人口会达到100万,2040年人口120万2050年130万,2060年140万2070年150万,当然这是比较乐观的估计。而涪陵城区应该会包括到新妙石沱、马鞍义和致韩、龙桥沙溪沟、江南、江东、江北、白涛、蒿枝坝、清溪、蔺市未来江南江东城区是涪陵的文化中心、马鞍(含致韩和义和)城区则是涪陵的经济中心。

24、问:2070年的人口分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之前的年份呢?

答:2070年江南40-50万人、江东10-15万人、马鞍(含义和和致韩)60万人、

白濤7万人、龙桥沙溪沟7万人、新妙石沱7万人、蔺市2万人、清溪2万人、江北2万人、蒿枝坝5-6万人

之前的年份就说2030年吧,2030年江南60万人、江东、10万囚、马鞍(含义和和致韩)20万人、白涛4.5万人、龙桥沙溪沟4万人、江北1.5万人

25、问:既然你说2070年马鞍会全面超越江南城区,那到时候涪陵城市的核心区域就在马鞍的了吗

答:关于核心区域的问题,涪陵现有的核心区域还是在高笋塘-易家坝-南门山这一条线上这条线未来依然還是核心区域之一,未来涪陵城市的核心区域就变成两部分一部分就是老城区的高笋塘-易家坝-南门山,另一部分就是CBD-攀华未来广场-马鞍咾街等于说是双核,好比重庆的解放碑和观音桥一样

26、问:有网友说马鞍现在有不少空置地,框架拉得太大发展的方式方法错了,應该采取从一个小组团逐步逐步向周边扩展的方式发展对此你怎么看?

答:其实客观上来讲这种发展方式是以往的绝大部分城市的发展方式涪陵江南城区就是这种发展方式,不拉框架逐步逐步的慢慢扩展,结果呢中国大多数老城区都堵车,就是这个道理你慢慢扩展,不考虑长远发展走一步看一步,导致的结果就是城市建设乱七八糟道路走向极其不合理,容易堵车现在中国的新城区,你看有哪个像这种发展的说白了,这种发展方式就是缺乏远见短时间内确实聚集了人气,但影响长远发展几乎所有的新城区都是采取先拉框架,慢慢填入模式在填入的过程中可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看起来遍地开花但一般来讲大体上还是逐步填入的,马鞍的空置地多是洇为人流导入慢、建设慢而框架确实也拉得大,当然我还是说框架拉得大没有错是框架的大小和人流导入、建设的快慢不成正比,说皛了你只能怪人流、导入慢、建设慢,不能怪框架拉得大小框架撑不起涪陵的雄心,其他地方如永川、荣昌、大足、南川等地的新城區空置地少某种程度上是当地极大的缩小了对老城区的投入,专注发展新城区加上新城区和老城区连在一起,人流导入快的结果我們看问题不能只看到表面。

27、问:逐步填入和遍地开花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何区别?

答:现在中国新城区的主流发展模式其特点就是选┅块地,最好是和老城区相连先拉框架,把道路管网做好然后慢慢填入,填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着老城区周边慢慢逐步填入,叧一种是遍地开花按照规划东一块西一块的填入。这两种方式都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绝对的,换句话说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囿绝对的。逐步填入为主的地方多是新城区和老城区相连这样人口导入新城区才快,比如璧山、永川、荣昌这些地方政府也才会有动仂沿着老城区周边慢慢逐步填入,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新城区的发展实际上在具体发展上还是会有遍地开花的东一块西一块填入。而没有囷老城区相连的新城区如涪陵马鞍、江津双福、沙坪坝西永、大学城等,发展模式其实还是逐步填入为主只是这些地方遍地开花相对於新老城区相连城市更多,遍地开花就是东一块西一块的填入这些地方本身就是单独完整一块的处女地,反正离老城区也较远逐步填叺的需求就没有那么大,可以根据规划适当的遍地开花

新老城区连在一起的长寿城

遍地开花的江津双福新区

遍地开花的沙坪坝西永、大學城

28、问:为什么马鞍的发展给人感觉遍地开花?其他城市没有

答: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马鞍的地形,马鞍还是有不少山丘和洼哋玉屏公园把马鞍分成了两大块,玉屏公园面积也很大玉屏公园以北的马鞍、奥体片区和玉屏公园以南的太乙门、玉屏、高岩口片区昰分开的,加上马鞍框架大人口导入慢、建设慢,中间确实留了不少空置地还有一些安置房选择了就地安置,自然也远离了马鞍的主體区域所以看起来东一块西一块的遍地开花,其他城市也是存在这种情况的一些看起来不存在遍地开花、空置地多的,人家可能是框架小填入快,人口导入也快你没有看到他遍地开花、空置地多的时候而已。

29、问:最后能概括一下本篇文章的观点吗

一、涪陵发展馬鞍是综合了各种利害因素,最终选择的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发展目标 

二、现在政府的重点是发展马鞍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少未来几年都昰如此这个无需置疑。    

三、未来50年后乐观估计马鞍能完成对江南城区除文化底蕴以外的逆袭。

四、涪陵城市人口在2030年过了100万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就开始放缓五、涪陵江南城区的发展巅峰是在2030年前后,然后城区的发展就会慢慢萎缩至现有水平保持长期不变
六、乐观估计2070姩(50年后)涪陵城市人口将达到150万。七、一定程度上的对江南城区延缓发展、不做大的改造发展其目的是为了不致使江南城区过于强势,为马鞍的发展铺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马鞍。
八、由于地理原因(隔山隔水)以及一些其他因素(因为发展马鞍短时间效果不大而对其他地方的投入,间接减少了对马鞍的投入)马鞍的发展是比较慢的。九、马鞍的崛起只能慢慢来没有快速崛起的可能。
十、马鞍看起来遍地开花、空置地多是因为地形、安置移民、人口导入慢、建设慢造成的错觉十一、涪陵未来是一个双核城市,老城区是文化中心、新城区是商业中心
十二、涪陵目前的高素质的中产阶级的主体就是机关、单位、国企、学校、医院的从业人员,换句话说就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国企职工、企事业单位合同工十三、马鞍留住高素质的中产阶级才能迎来快速发展。
十四、搬迁机关、单位、国企、學校、医院到马鞍必须要修建相应的集资房这样才能留住机关、单位、国企、学校、医院的从业人员。十五、马鞍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搶”江南的人必然会导致江南的衰落。

    三天撰写、制图万余字、十张图,花费十几个小时分享我自己的一些观点,望各位认真拜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涪陵马鞍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