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Browning诗新诗体的主要特征征

原标题:当代美国诗歌 ‖《诗杂誌》

当代美国诗歌:百紫千红叶茂根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诗歌处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复兴状态然而,20世纪下半叶的诗歌界不无共识臸少具有明显的形态,诗歌阵营蔚为大观鲜明的流派主宰着诗坛,诗评也多呈二元化即结构主义与自由体学院派与实验派

回眸历史一些人认为二战之后的年代是美国诗歌的英雄时代,诗歌摆脱了韵律与格律的桎梏并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一道在心灵引导下创慥出新的表现手法。而其他人如实验派、多民族派和全球主义作家以及女权主义作家,则认为那个时代忽视了种族和性别问题这些作镓视多元为上天的馈赠,渴望获得过去难以想象的自由他们的贡献不仅使美国当代诗歌迎来了一个百紫千红的年代,而且使之深深植根於大众之中

今天,普通读者对诗歌的兴趣空前浓厚赛诗会为文学青年带来了富有竞争性的友情。非正式写作团体的成员们相互支持楿互批评。读书会遍地开花新开设的各级专业写作课程如雨后春笋,互联网上的诗歌交流方兴未艾各大学、杂志和富有企业头脑的作镓们纷纷建立网站。当前的美国诗歌宛如一片任凭想象力自由驰骋的广袤大地又如一只沸腾的水壶或一项热火朝天、正在进行的工程。

1990姩代以来美国诗歌的蓬勃发展使诗歌界趋于非中心化因此也难以界定。大部分诗歌选集再现的只是诗歌的一个侧面例如女诗人和少数族裔诗人的作品或者受到同一灵感激发的诗歌,如爵士派、牛仔派、佛派及“嘻哈”派

少数试图通过编纂诗集再现当代美国诗歌全貌的評论家们不得不在序言中花很大篇幅说明其局限性和阐述其独特性,如后现代主义、诗歌定义的扩展、多族裔性、移民(特别是来自南亚囷东南亚与中东地区的新诗人)、全球主义文学的降临、女性诗歌的雅致、互联网的兴起、导师、大学写作系科或地域性文学浪潮的影响、无所不在的媒体、诗人孤军奋战抗击商业社会的喧嚣和趋同压力的作用

面对汹涌而来的诗歌大潮,诗人自己也不无困惑我们不妨想潒一个连续的实体。它的一端是表现主观自我的诗歌(自我派)另一端是表现客观世界的诗歌(入世派),中间很大一段则是自我与世堺混合的区域

表现主观自我的诗歌侧重于生动的表达和挖掘深藏的情感这类诗歌重视心理描述感情强烈,场景则居于次要位置20世紀下半叶,这一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是罗伯特·洛威尔RobertLowell)他沉溺于自己的心理活动和不幸的家庭背景,写出了自白体的诗歌

另┅方面,表现客观世界的诗歌则倾向于通过叙事、细节和语境来建立意义这类诗歌具有精心布置的场景。这一派别中最具影响力的诗人の一是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Bishop)一般认为她是二十世纪晚期美国最优秀的女诗人。

洛威尔和毕晓普是终生挚友两人均曾在哈佛任教。如哃19世纪的沃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和艾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洛威尔和毕晓普也启迪了后代诗人。虽然二人的视角相近但其写作手法却大相径庭。洛威尔的诗晦涩难懂讲究修辞,注重主观表达通过自我表现与强化的语言追寻意义。而毕晓普的诗看似平淡无奇注重场景的刻畫,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略其精准和底蕴

大部分诗人一般游离在这两极之间伟大的诗歌无论是表现自我还是表现世界,最终都能逾樾这一分水岭自我与世界最终成为彼此的镜像。然而为了便于讨论,不妨将两者暂时区分开来

自我派诗歌一般追求直抒胸臆或独白。在极致时这类诗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其场景虽为现在但并不具有特定意义。诗歌可能处于心理或精神层面渴望着进入超越时涳的王国。不过当意义全部回归语言时,精神的确定性就会减弱因此,在这一大类别中读者可以看到带有浪漫色彩的富有表现力的詩歌,也可以看到侧重语言的诗歌后者质疑“身份认同”与“意义”的概念,并视此等概念为构建物

约翰·阿什伯里JohnAshbery)则试图折衷,他说他所关注的是“体验之体验”即从他的意识里升华出的感悟,而非真正的现实他的《最快的修复》(SoonestMended1970)描绘了“既存”的现實这种存在看似无关无奇,却如迫使麦粒和糠(如同生命又如同惠特曼的草叶)分离的打谷场那样致命:

正在移动的和不情愿移动的,松散的

语义如打谷场一般凌乱而简陋。

神秘莫测、接受过古典教育的默温W.S.Merwin,1927-)仍在一部接一部地出版诗集他的诗主观性极强,读后給人留下挥之不去的神秘感他的《蜜蜂河》(1967)是这么结尾的:

我们生来并非是为了幸存

“仅仅”一词具有讽刺意味,它强调了人生是哆么艰难活着比仅仅幸存更为高尚。作为当代自我派诗人的先驱阿什伯里和默温的作品通常是脱离明确语境或叙述的独白。默温那令囚难忘、具有存在主义色彩的抒情诗挖掘出心灵深处的情感而阿什伯里则以不寻常的方式使用与各种人类活动——如心理学、农耕、哲學等——相关的“行话”,预示着语言派(theLanguageSchool)诗歌的诞生

近年来,自我派诗人在现象学意识领域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对每一瞬间的思緒进行剖析。安?劳特巴赫(AnnLauterbach1942-)认为,诗歌是活动的大脑之延伸是“自我构造的行为,而声音则代表其门槛”语言派诗人贺金年(LynHejinian1941-)在自传体散文诗《我的生命》(MyLife1987)中表达了意识的运动。她说:“当一段思绪浮现在我脑海时就会变得栩栩如生,我们不期而遇”这首诗中采用了脱节、意外跳跃、偶然交汇等手法。雷?阿曼特劳特(RaeArmantrout1947-)使用无声停顿以及细腻而朦胧但易产生联想的词语。她的詩集《巫术》(Necromance1991)的主题诗告诫说:“强调/准确/表现为/敌意。”另一名实验派诗人莱斯莉?斯卡拉皮诺(LeslieScalapino1947-)则通过写诗来“审视大脑進行创造时的状态”。

表现自我的实验派诗歌多为朦胧、非线性、非叙述、非客观但在极致时也并非唯我,而是围绕一个“缺失的中心”展开自我派诗歌常常寻求公开表演。就女诗人而言删节、无声概念与脱节通常可追溯至朱莉娅·克里斯特瓦JuliaKristeva)和其他法国女权主義理论家。诗人苏珊·豪SusanHowe1937-)探索出一种复杂的视觉诗学,将历史与个人体验融为一体她发现,在史料和家谱中很难找到女性的踪迹还发现女性被从文化史中删除。在她看来作为一位女性,“你只能在断层与无声之处找到自我”

自我表现派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昰朱莉·格雷厄姆。她出生于纽约,但在意大利度过童年,先后就读于法国巴黎大学文理学院(Sorbonne)、纽约大学(电影专业,其作品仍受到電影影响)以及艾奥瓦大学写作系后来她曾在该系讲授诗歌创作。离开艾奥瓦后她一直在哈佛大学任教授。

格雷厄姆的作品充满了世堺主义的参照系她把美国历史视作长期而广泛的国际交往的一部分。她的《统一场的梦想:诗选》(TheDreamoftheUnifiedField:SelectedPoems,1995)荣获普利策奖,其主题诗再现叻这一复杂的、依然在演进的历史这首诗通过夸张的自由联想将相互无关的元素揉合在一起,如诗人走进一场漫天飞舞的暴风雪去归还┅位友人的黑色紧身连衣裤、一群黑色椋鸟(此鸟驱赶本土鸟类)、一只乌鸦(美国印第安人口传文学中的主角)后者被比喻为“黄昏膤景中的一道墨迹”。

这些视觉印象唤起了诗人对欧洲的童年记忆使她想起身着一袭黑衣的舞蹈老师,然后镜头拉大延伸至新大陆的曆史。哥伦布在一片白沙滩上与美洲印第安人会晤的场景被比作诗人笔下那场白茫茫的暴风雪:“他仿佛看到印第安人遁入大船前面那爿白色的世界;在白色的旋涡中,他放下一个大十字架”

所有这些元素都从属于并存在于活动的大脑,一个时时对自我发问的大脑这個大脑——亦被称作“统一场”(物理学中的一组理论,试图证明宇宙中万物相关)——被喻为诗歌开头的暴风雪:

一切本无对错只有運动。一条条

运动坠落的细丝被雪花构成的微小真实打上标记。

格雷厄姆把大脑视为产生意义与扭曲的门户既是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个独立的良好视角正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诗人的声音把不同的意境和体验串接起来《蜂群》(Swarm2000)强化了她的玄学倾向、情感罙度以及紧迫感

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自我派诗歌如果缺乏借以保持平衡的感性就会屏蔽自我。下一阶段的诗歌可能出现不同声音或多個虚构自我并存的趋势从而将关于“自我”的统一理念打破成碎片与字符。罗伯特·勃朗宁RobertBrowning)那具有戏剧性的独白即为十九世纪的先唎这一虚构的“我”给人以充实的感觉,但并不代表诗人本身因为后者的自我始终置身场外。

这一类别的诗歌通常从神话和大众文化Φ提取主题通常视现代人际关系为旧模式的重新定义或翻版。声音派(或称“独白派”)的当代诗人包括布里吉特·凯利(BrigitPegeenKelly)、艾伯托·里奥斯(AlbertoRios)以及加拿大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Atwood

声音派诗歌一般采用第一人称,但如果观点显然代表诗中人物那么用第三人称吔能收到类似效果。丽塔·达夫(RitaDove)的《托马斯与比拉》(ThomasandBeulah)就是一例在这部诗集中,达夫将个人经历与历史编织在一起把她祖辈们嘚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同20世纪早期许多美国黑人一样他们逃离南方的贫困和种族歧视,前往北方大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达夫赋予他們那卑微的生活以尊严。托马斯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大夜班他住在作为集体宿舍的棚屋中,与另外两个陌生人共用一张床垫他的苦役只昰“有限的悲哀”,音乐宛如一位丽人使他振奋(预示着比拉的到来,此时他们尚未相遇)当托马斯唱道

不过当她离去时,他总是

路噫丝·格丽克被评为年度美国桂冠诗人为声音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格丽克出生于纽约城因姐姐不幸死亡从童年时就一直有一种揮之不去的负疚感。她在萨拉劳伦斯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曾师从诗人莱奥妮·亚当斯LeonieAdams)和斯坦利·库尼茨StanleyKunitz)她将自己最终战勝心理障碍归功于心理分析和诗歌写作。她的大部分诗歌作品描绘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

格丽克的每部作品都是对新手法的探索,因此难鉯对其全部作品加以概括她早期的诗集——如《沼泽地上的屋子》(TheHouseonMarshland1975)和《阿基里斯的胜利》(TheTriumphofAchilles1985)——从心理的角度远视个人生活體验,而她后来的作品却更直观《草地》(Meadowlands1996)的表现手法诙谐幽默借用《奥德赛》中的典故来描写一场失败的婚姻。

在格丽克的隽詠之作《野鸢尾花》(TheWildIris1992)中,不同的花卉进行短暂而虚无的独白其主题诗是对生命复活的探索,亦可视作格丽克作品的一个缩影野鳶尾是一种绚丽的深蓝色花卉,它从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球根中脱颖而出宣称:“幸存是可怕的/意识/深埋在黑色的土壤中。”就像朱莉·格雷厄姆笔下的自我淹没在暴风雪之中,格丽克在这首诗结尾时描绘了世界与自我融汇在一起——这一次是在生命之水中蓝色覆盖着蓝色:

起始于另一个世界的跋涉

我告诉你们我会再次发声:只要

我生命的中心,湛蓝色阴影

同格雷厄姆一样格丽克也通过荡漾的水波这一意境使自我融入世界。在格雷厄姆笔下雪片——凝固的水花——代表沙滩,代表海边的陆地而在格丽克的诗中,湛蓝色的淡水代表着她嘚内心世界与象征着现实世界的海水融为一体。

一些诗人从特定地域中寻找深层灵感他们虽然并不自成流派,但在全美已形成多种风格例如,诗人罗伯特·哈斯(RobertHass)以抒情的方式再现北加州风貌马克·贾曼(MarkJarman)描写南加州海岸以及他对冲浪的记忆,特丝·加拉格(TessGallagher)作品的场景是美国西北部太平洋沿岸西蒙·奥尔蒂斯(SimonOrtiz)和吉米·巴卡(JimmySantiagoBaca)的诗歌展现美国西南部的风情。每一地区都为诗歌创作带來灵感:C·D·(卡罗琳)赖特(C.D.CarolynWright)笔下那贫瘠的中南部与优素福·柯蒙雅卡(YusefKomunyakaa)描绘的湿漉漉的路易斯安那湾有着天壤之别

地域派詩歌并非以写景为主。事实上土地及其历史是孕育者,决定了当地居民与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如劳伦斯(D.H.Lawrence)所说,地貌反映叻“一个地方的精神”

查尔斯·赖特是地域派中最具激情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田纳西渡过童年,是位见过大世面的南方人。赖特的作品受到意大利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采用了一些南方主题,如悲惨的过去产生的沉重感该主题体现于他的组诗《阿巴拉契亚山脉亡灵书》(AppalachianBookoftheDead),其原型为《埃及亡灵书》他的其他作品有:《乡村音乐:早期诗选》(CountryMusic:SelectedEarlyPoems1982)、《奇卡莫加》(Chickamauga1995)以及《消沉的蓝调:后期诗選》(NegativeBlue:SelectedLaterPoems2000

赖特的诗作凝重洗练,重拾或重塑了艰难时世中精神发现的瞬间他的风格故意显出几分稚拙——出人意料地冒出口头用语、常用冗长、破碎、奇数音节的句子——有一种被擦亮的美,宛如粗糙的农具经农夫的手掌长期磨砺而发出亮光这种手工制作、后天形荿、有时扭曲的特征却使他的作品读起来感觉像现代诗,也使之避免了做作之嫌

赖特最关注的是超验的愿景与人类的脆弱之间的落差。怹一方面追求超凡的主题如星辰日月和历史,另一方面又关注微小的细部如手指和头发。他的主题诗《奇卡莫加》要求读者具有背景知识:即1862919日至20日在佐治亚州奇卡莫加进行的一场战役这是南北战争时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南军未能摧毁北军从而使北军以亚特蘭大为缺口对南方发动了焦土攻势。

《奇卡莫加》可以视为对景观的冥思也可视为一首挽歌,它反映了诗人对诗的基本看法这首诗以簡单的观察开头:“鸽子盘旋在深深的草丛。”这一看似田园牧歌式的场景只是猎人开枪前的瞬间那些阵亡的士兵(从未在诗中提到)巳被忘却,他们曾经像鸽子一样被猎杀或像草一样被铲除“萎靡不振的木兰树”冲淡了南北战争前南方庄园里那种“午夜与木兰花”的浪漫情调。诗歌通过今昔对比有力地表达了失去的世界与理想

鸽子盘旋在深深的草丛。

照射着萎靡不振的木兰树上的手套和破裂的枝丫

干活的声音:倒车的警铃、敲打的木锤、蝉鸣,呼啸而过的救火车

历史把我们的过去当作霉烂的水果。

请在这里抚摸我们这里,还囿这里

诗歌是一种没有意义的符号:

面具的意义并非面具本身而是背后的面容,

历史的刺网不久将把我们

从寒流中打捞上来原本自得其乐的我们将要

飘入令人窒息的光与空气之中。

结构成为信仰的元素句法

和语法成为问答式教学者,

从拇指上滚过让人心烦。

这首诗視历史为一种构造一种“没有意义的符号”。每个人存在于自我之中无法被远离其特定术语和时间的局外人所知,“并非面具本身而昰背后的面容”我们终将死亡,正如阵亡的士兵、古老的南方以及被捕捞的鱼然而,诗歌毕竟带来些许慰籍:我们表达的不满在某种意义上会得到永生

一种更为实在的诗歌流派在归属感中寻找主题,如家庭、社区乃至不断变化的传统而这些传统通常与一个民族或一種外国文化有关。

沙伦·奥尔兹SharonOlds1942-)和另外几位诗人采用自白的方式展示自身尚未愈合的伤痕,但大多数当代诗人笔下充满爱意虽然瑺常感伤,总是发自内心斯蒂芬·邓恩(StephenDunn1939-)便是一例在他的作品里,人际关系是一种认知方法对一些诗人而言,对家庭和社区的澊重能够产生一种归属感但并不是明显的效忠感。这个派别的作品并不因循守旧而是常常利用少数民族或非西方文学传统的力量应对變化、失落和艰苦的环境。

露西尔·克利夫顿LucilleClifton1936-)从黑人社区中寻找慰籍。她把口语化的语言和坚定的信仰相结合赋予作品强烈的感染力。阿加·沙希德·阿里AghaShahidAli)为悼念母亲而创作的挽歌借鉴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中东古典诗歌形式,把母亲的生活与故乡克什米尔人囻的遭遇融合在一起十分感人。

马来西亚华裔诗人雪莉·林ShirleyGeok-linLim1944-)在作品中将在马来西亚艰难的家庭生活与她在加州的新家进行了鲜明對比。墨西哥裔诗人洛娜·塞万提斯LornaDeeCervantes)回顾了她的先辈在加州遭受的困苦路易丝·厄尔德里奇LouiseErdrich)生动地描述了她的亲人们在多变的命运驱使下所经历的悲欢离合。

诗人李立扬的作品离不开历史的悲剧性他父亲曾做过毛泽东的医生,后在印尼遭到囚禁李立扬出生在茚尼雅加达,童年与家人过着难民生活并先后随家人移居香港、澳门和日本,最终来美寻求庇护父亲后来在宾州成为新教的牧师。李竝扬的诗集《玫瑰》(1986)和《我爱你的那座城市》(TheCityinWhichILoveYou1990)为他赢得了声誉。

李立扬的诗歌富有感性透露出对先辈的敬孝,他以感人的手法描绘了家族的衰败和父亲的不幸他敢于坦言捍卫诗歌的精神意义。他影响力最大的作品是诗集《玫瑰》(Rose)中的《柿子》(Persimmons1986),通過柿子这一在美国罕见的形像展现亚洲的文化水果和花卉是中国诗歌与绘画的传统主题,但这类主题在西方诗歌中不同寻常诗中犀利洏幽默地评说了李立扬在美国遇见的一位教师,这位未见过大世面的老师自称了解柿子与语言的关系

收录于同一诗集的《鸢尾花》(Irises1986)暗示我们在“梦幻般的生活

”中漂泊,但如鸢尾花一样“醒来即死去──紫色变成蓝色,变得/黝黑、黝黑”该诗及其对色彩的处悝与格丽克笔下的野鸢尾花一脉相承。

《我爱你的那座城市》的主题诗标志着诗人正式步入诗坛这首诗的结尾是:

我失去了出生地,却歸化入籍

与大地的石头结盟,我走进去

不再有退路,也没有历史相助

没有日子的时光,没有土壤

那许多的梦与话是为了虚荣

虽然現代社会有时令人头晕目眩,并且生活中有种种苦难依然有一个极其抒情、意象丰富的诗歌流派赞颂美丽。许多诗人可以归入这一流派其中包括乔伊·哈尔约(JoyHarjo1951-)、桑德拉·麦克弗森(SandraMcPherson1943-)、亨里·科尔(HenriCole1965-)等,因为不同流派相互交叉并不相互排斥。

当代一些最优秀的诗人利用意像来探索新的主题和领域而不是视意像为装饰。哈尔约以马为想象物追溯其印第安人的传统,麦克弗森和科尔笔下的意象栩栩如生

路易丝?格丽克(LouiseGlück)(美联社图片)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马克·多蒂发表了优美而流畅的诗歌,遐想艺术和人际关系,包括情人、友人和多种群体之间的关系。他那生动、细腻、感性的意象常常被用作一种认知、感知和交流的媒介通过意象,多蒂使我们對动物、陌生人以及艺术作品产生一种亲近感而对他来说艺术创造涉及一种视觉行为。

只要追寻多蒂有关社区的看法的演变就能够欣賞其作品。在选入诗集《来源》(Source2001)的《草地上的一只小死兔》(ALittleRabbitDeadintheGrass)中,死兔唤起了哲学思考正如一首诗,这只兔子无论就其本身而訁还是作为语言的载体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件“精巧的艺术品”其眉骨上“书写着一些残存的/思绪”。该集子中的另一首诗《我們的鱼店》(FishRUs)将人类社会比喻为宠物店水缸中的一袋鱼“每一条小鱼/如同这行诗一般短小”。就像人或思想鱼儿也渴望自由:它们“渴望向前游去”,但此刻只能“在金色的球形鱼缸中跃动”整个诗集充溢着相互之间紧密相连的感觉。第三首诗《在健身房》(AttheGym)将健身器上大汗淋漓的额头比喻为“一种光环/共同的生活由此开始”

无论在立身处世还是在诗歌创作方面,多蒂都以惠特曼为楷模多蒂還就艾滋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创作了一些缅怀式的诗歌。他的作品包括《我的亚历山德里亚》(MyAlexandria1993)、《亚特兰蒂斯》(Atlantis1995)以及形象生動的回忆录《火鸟》(Firebird1999)。他最近发表一本诗集题为《牡蛎和柠檬的静物写生》(StillLifeWithOystersandLemon2001)。

多蒂的诗歌既是自我描述(以自身为艺术参照)又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他视人体为不完美但极为重要,而作为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连的媒介皮肤(象征一种文体)尤为如此。诗集《来源》中描绘纹身体验的短诗《致雕刻我肌肤的人》(TotheEngraverofMySkin)即反映了皮肤这一连通内外的作用

不,不接着又向你说是,在这里

--签字签在虚线上--

无论发生什么,我绝无悔意:我们的时代

我们的轮廓,填上我们的详情

(密度带来伤害历来如此,

并非事先谋划)我茬此

是为了修改、褪色;是为了消逝

与终结,无法抹去蔚蓝色。给我音讯!

美国当代诗歌中的另一个流派侧重于对精神的追求在这一鋶派的作品中,最深层的关系为个人与一种永恒的存在之间的关系这层关系与艺术美相连,但超越了艺术美追求精神意识的老一代诗囚有加里·史奈德(GarySnyder)和罗伯特·布莱(RobertBly。史奈德将禅宗介绍给美国诗歌而同时从事文学翻译的布莱则将拉美的超现实主义意识引入媄国诗坛。近年来科尔曼·巴克斯(ColemanBarks)翻译了13世纪神秘诗人鲁米(Rumi)的许多作品。

当代诗人中有着精神倾向的诗人还包括施家彰(ArthurSze1950-),据说他的作品流露出禅宗悟性他诗中的观察直截了当,看似简单但实为冥思,例如《在路上洒盐》(ThrowingSaltonaPath1987)中的诗句:“虾在火上冒煙。啊/星光永不休止,时刻前行”在描述铲雪的情景时,他写道:“盐在雪地融出一条小径宇宙由此延伸”。

简·赫什菲尔德在她的诗歌中几乎很少明显提到佛教,但是她的作品流露出她多年研读禅宗所获得的悟性,也体现出她翻译两位日本古代女性的宫廷诗歌之影响。这两位诗人是小野小町(OnonoKomachi)与和泉式部(IzumiShikibu)赫什菲尔德编辑出版了一部诗选《女性赞颂神圣:四十三个世纪的女性灵魂派诗歌》(WomeninPraiseoftheSacred:43CenturiesofSpiritualPoetrybyWomen1994

赫什菲尔德的诗歌表现了她在有关诗歌创作的专著《九门:进入诗歌的心态》(NineGates:EnteringtheMindofPoetry1997)中论及的“迂回心智”此倾向源于对大自然嘚敬畏、语言的简洁以及佛教中的非永恒性。她自己所创作的“迂回诗歌”底蕴无穷想像丰富(通常寄情于季节和天气,流露出诗人的卋界观和情感)且意象自然,毫不造作

收录于诗集《心之生命》(TheLivesoftheHeart1997)的《骡心》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骡子却通篇没有使用“骡子”┅词。赫什菲尔德写这首诗的灵感来自对一头骡子的记忆当年,这头希腊桑托林岛上的骡子被用来在陡峭的山路上驮运货物她说,这段记忆有如一个药方能助人渡过艰难岁月。诗歌中想象读者因此而振奋这头卑微的骡子自有其美丽(如骡铃)和力量。

在那些日子當其他一切

苍蝇、尘土、奇异的气味,

另一只装你失去的一切

它走过来,对着你的肩膀

靠着你裸露的手臂缓缓地呼吸。

假如你给它干艹它会吃下。

它会原地不动直到你说话。

站在炎热中稀落的树荫下。

勿让它稀疏的鬃毛给你错觉

它还会摇动左耳进入梦想。

在十仈世纪后叶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时期殖民地居民开始把注意力倾注于这个新大陆。菲利普·弗雷纽(PhilipFreneau)颂扬北美当地的植物和动物以此营造美利坚的民族个性。到了1920世纪初期超验主义和农耕主义突出表现了美国与大自然的关系。

今天对环境的关注帮助催生了一类紸重生态的美国诗歌,其阵营声势浩大已故诗人安蒙斯(A.R.Ammons)便是近年来此流派的先驱,而已故的詹姆斯·韦尔奇(JamesWelch)和莱斯利·马蒙·西尔科(LeslieMarmonSilko)等印第安诗人则从未放弃对大自然的崇敬当代自然派诗人包括帕蒂安·罗杰斯(PattiannRogers1940-)和马克辛·库明(MaxineKumin1925-)罗杰斯讴歌的昰自然历史,而库明以感性的笔触在诗中描绘了她个人的农场生活以及她的养马经历

玛丽·奥利弗是美国最著名的自然派诗人之一。她具有超尘拔俗的气质,却平易近人,其作品形像生动,表现的是动植物。奥利弗出生于俄亥俄州,但在新英格兰度过一些时光。如同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rtFrost)的作品一样她的诗歌再现了新英格兰的各种景观及季节变化。她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寻觅意义承接了亨利·梭罗(HenryDavidThoreau)囷拉尔夫·艾默生(RalphWaldoEmerson)的超验主义传统,其作品体现了较强的伦理价值观她的作品有《美国原始风貌》(AmericanPrimitive1983)、《新旧诗选》(NewandSelectedPoems1992)、《白松》(WhitePine1994)、《青青的牧场》(BluePastures1995)以及收入《叶子与云彩》(TheLeafandtheCloud2000)的散文

在奥利弗看来,真实的大自然并非有贵贱之分均能再現真知灼见,也就是艾默生所说的“精神真实”这体现在她的诗歌《黑蛇》(TheBlackSnake1979)之中叙事者是一位驾车人,不慎轧死了一条蛇她將车停下来,把死蛇从公路上移开以示敬意。蛇常常被视作邪恶的化身易使人联想到死亡和《圣经·创世记》中描绘的不佳形像,但诗人却视之为“亡兄”,并欣赏其光泽和美丽。蛇不仅使她认识死亡,也是一种新的创造和生命的庆典。诗人继续驱车前行心中浮现“每┅个细胞核心处发出的光芒”,所有被创造的生命因此“向前/在整个春天快乐地穿过青青的叶子”但始终不知何处是终结。这种及时行樂的态度唤起了更深层的欢乐意识

闪身爬上晨曦中的公路,

死亡死亡就是如此发生。

如今他蜷曲着身体一无所用

宛如自行车的一只舊轮胎。

冰冷闪光又像一位亡兄

理性下燃烧着更明亮的火焰,骨头

这是每一个细胞核心处发出的光芒

在整个春天快乐地穿过青青的叶孓

奥利弗通过诗歌寻找各种途径颂扬“活着”这一简单而超验的事实。在《蜂鸟停歇凌霄花》(HummingbirdPausesattheTrumpetVine1992)中,诗人提醒读者大部分生命在“等待中或缅怀中”度过,因为在人世间的大多数时光里我们“尚未来临,/尚未出生或已经死亡”。奥利弗的许多诗充满激情令人想起已故诗人詹姆斯·赖特(JamesWright),如《罂粟》(Poppies)。这首诗开头描绘的景色是“橙色光芒照耀;摇曳/在风中汇聚成一片浮云”。诗在嘲笑死亡中结尾:“你能如何/处置它——深沉、湛蓝的夜晚”

在从自我派到入世派这一广泛的光谱中,诙谐——包括幽默、荒唐组合与幻想——与现实世界密切相关诙谐派诗歌依赖于两种或更多种参照框架之间的交汇以及敏锐的观察,属于一种接近现实的诗歌

诙谐派从ㄖ常生活中寻找诗歌素材,然后将之提炼到幽默、超现实或寓言的高度诙谐派诗歌的语言接近口语,虚幻的诗境因此富有现实感该流派中老一代大师有查尔斯·西米克(CharlesSimic)和马克·斯特兰德(MarkStrand),年青一代诗人有斯蒂芬·多宾斯(StephenDobyns)和马克·哈利迪(MarkHalliday

日常用语、幽默、出人意外的行动以及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使得这一流派的作品罕见地易懂,但其中的佳作需要反复诵读方能领会其奥秘

当今诙谐派诗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是比利·柯林斯。他荣获20012003年度美国桂冠诗人称号,其作品清新淡雅脍炙人口,如同出自上一代诗人弗兰克·奥哈拉(FrankO'Hara)之手像奥哈拉一样,柯林斯也使用朴素的语言来再现万花筒般的日常生活随心所欲地将琐碎的生活细节(如吃饭、做家务以及寫作)与文化参照物糅合在一起。他的幽默和创意赢得了广泛的读者虽然有人说柯林斯的作品太通俗易懂,但他那捉摸不定的想像力常將读者引入神秘境界

柯林斯的表现手法是一种生活化的超现实主义。他最好的作品一般篇幅太长不宜在此引用,但其感染力极强读鍺的想像力很快被带入超现实主义意味越来越浓的意境,结尾时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情感的着陆正如音乐中的最后转调一样,从而有所依託(尽管有时只是短暂的安宁)诗集《在房间里独自遨游:新旧诗选》(SailingAloneAroundtheRoom:NewandSelectedPoems2001)中的《死者》(TheDead)一诗使读者感受到柯林斯驰骋的幻想以忣情感的软着陆仿佛一只飞翔的鸟落在枝头。

他们说逝者总在俯瞰我们,

在我们穿鞋或做三明治之时

他们透过天堂中玻璃底的船只俯视着,

他们看着我们的头顶在地球上移动

当我们躺在田野或沙发中,

或许是在午后的温暖和虫鸣中昏昏欲睡

他们以为我们在回眸之Φ。

他们收起桨来默然不语

像父母一样等待我们闭上眼睛。

从历史中获得灵感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所有诗歌流派中最晦涩也是最具使命感的诗歌诗人们带着历史感以小写的“我”走入世界,任凭各种力量对自己产生影响该流派诗人的信仰源自体验。

此流派中的一位長者是迈克尔·哈珀MichaelS.Harper)他以蒙太奇的形式将美国黑人历史与他的家族往事编织在一起。弗兰克·比达尔FrankBidart)以类似手法将政治事件——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与个人生活糅合在一起埃德·赫什(EdHirsch)、耶尔屈德·施纳肯伯格(GjertrudSchnackenberg)以及丽塔·达夫(RitaDove等诗人的一些朂杰出的作品同样也充满了个人往事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凸显了那些经受考验的时刻

历史派诗歌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为罗伯特·平斯基。平斯基荣获19972000年度美国桂冠诗人称号他以精湛的技巧为口头用语注入活力。他的作品一贯具有地域性和个人特色但又体现了深厚嘚历史和民族底蕴。如同伊丽莎白·毕晓普的诗歌一样,他那口语化的诗风看似平淡,实际上却具有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平斯基颇具影响仂的评论集《诗歌格局》(TheSituationofPoetry1976)倡导一种具有散文特色的诗歌,他在《诠释美国》(AnExplanationofAmerica1979)这一首达一本书之长的诗歌中和《我的心路历程》(HistoryofMyHeart1984)中亲自作了尝试不过,他后来的作品如《欲望之骨》(TheWantBone1990)和杰出的诗集《有花纹的轮子》(TheFiguredWheel1996)则流露出一种抒情

《有花紋的轮子》的主题诗是平斯基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但节选起来不太容易短诗《欲望之骨》中的象征物为一位朋友壁炉台上的鲨鱼颌,此詩再现了平斯基娴熟的技巧如中间韵“limbergrin”(莞尔一笑),又如不工整韵“together”(一起)和“pleasure”(快乐),以及轻轻拍打在工整的抑扬格诗句上嘚多音节。诗歌开始时将鲨鱼比作“波涛之舌”在其歌唱中结尾——这歌声来自阴间,是永无休止的欲望奏出的欢乐颂值得一提的是此处的本我或自我意识:这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饥饿,一个类似字母“O”或数字零的形状它的满足不过是无望的幻觉。

大地之钟里波涛之舌鸣响

蔚蓝色的涟漪,浸透在蔚蓝色的火焰之中

鲨鱼搁浅在潮热的低洼地,干枯的嘴骨

张开空对着两侧的沙滩。

一块枯骨没有味覺也没有嗅觉,

被晒焦的无齿竖琴尚未压扁,但琴弦已断

相连的弧形构成出生和渴望的形状

铰接的开口不断发出“O”音。

骨盆的螺线編织成百褶裙

莞尔一笑,快乐的豁口又在何方

海滩的摩擦、腐蚀、腌渍把它净化。

然而它尤在歌唱:“O”我爱你,我的小东西和家鄉

我的食粮我的父母我的孩子我希望你们都属于我

我的花我的鳍我的生命我的虚无我的“O”。

美国诗歌大本营中最极端的流派是入世派其精神领袖为伊丽莎白·毕晓普。初读这种非主流或非正统的诗歌有一种反诗歌的感觉。表面看来入世派诗歌或许过于世俗化,太多地沉浸于琐碎的生活以致难以留下任何永恒的东西。这种零散的表达与哲理诗截然不同其主题乍看起来已经迷失或沦为简单的描述。不過入世派的最佳代表作却跨越了多重视角,直接探讨个性这一核心问题并从伦理角度来理解痛苦。

该流派的老一代诗人有理查德·休果(RichardHugo)、格温德琳·布鲁克斯(GwendolynBrooks)和菲尔·莱文(PhilLevine)当代诗人包括埃伦·布赖恩特·沃伊特(EllenBryantVoigt)和优素福·柯蒙雅卡,他们受到近乎自然主义的视野的影响,关注暴力以及暴力所带来的永久阴影。

优素福·柯蒙雅卡(1947-

优素福·柯蒙雅卡在路易斯安那州渡过童年,出生时的姓名为小詹姆斯·威利·布朗(JamesWillieBrown,Jr.)。中学毕业后他直接服役于越战,并获得一枚铜星奖章他一度为美军《南方十字勋章报》做记者,創作了许多生动的战地诗歌如《伪装克迈拉》(CamouflagingtheChimera)(1988)一诗所表现的,他的作品常常包含悬念、危险、埋伏等要素柯蒙雅卡认为,诗謌有必要展现“峰回路转”的情境如同诗人迈克尔·哈珀一样,他也常常利用爵士乐手法创作,并撰文倡导即兴写作以及倾听不同声音,就好像音乐人的“即兴演奏会”一样。他与人合编了《爵士乐诗歌集》(TheJazzPoetryAnthology,19911996),并出版了一部文集《蓝色笔记》(BlueNotes,20001993年出版的《多彩的語言》(NeonVernacular)使他正式步入诗坛。

柯蒙雅卡的一个永恒主题是个性他的《面对现实》(FacingIt,1988)以首都华盛顿的越战老兵纪念墙为背景,诗歌在連复段中开始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混杂的面容和记忆,包括诗人自己的面容以及浮现于遐想中的面容:

隐藏在黑色的花岗岩中

像一只喰肉猛禽,夜的侧影

这边转身——岩石让我离去

我向那边转身——再度隐入

越战老兵纪念墙,靠着光线

我挨个查看58022个名字

抱着一种希朢,但愿能看到

我自己那宛如烟云的名字

我触摸着安德鲁·约翰逊的名字;

看见陷阱中闪耀的白光。

一排名字在一个女人的罩衫上微微閃烁

笔墨飞舞一只红鸟的翅膀

天空。天空中有一架飞机

一个白人老兵的面容朝着我

飘过来,他那惨白的眼神

洞穿我的双目我是一扇窗。

留在了岩石内在黑色的镜子中

一个女人正试图抹去一些名字:

不,她是在梳理一个男孩的头发

目前美国诗歌领域的端点是网络派,这是一类新出现的入世派诗歌对于许多美国青年来说,书已不如电脑显示器重要阅读一种人类语言也不如阅读二进制代码重要。

从仩世纪90年代初以来网络文学已逐步成形。随着万维网的到来一些实验派诗人已经把关注点转移到脱离纸张的全球性网上世界。

网络诗謌常见的主题包括对从科技发展中汲取养分的作品进行的自我审视;计算机图符、图形以及超文本链接则点缀着形形色色的网络关系;立體结构——如动画、音响、超链接文本——更是朝着多种方向蓬勃发展其作者有时是一个群体,有时无从知晓

刊登该流派作品的媒介經常变换,其中包括光盘版诗歌杂志如《小刊》(TheLittleMagazine)、《网际诗歌》(Cyberpoetry)、《Java诗歌》、(JavaPoetry)、《新河》(NewRiver)、《平行线》Parallel)等。专刊《噺岸书简:走向高科技》(WritingFromtheNewCoast:Technique,1993)收集了一组有影响的诗歌理论推动了电子时代实验派诗歌的发展。该专刊还附有朱丽安娜·施帕尔(JulianaSpahr)和彼得·吉齐(PeterGizzi)编辑出版的诗集专刊中的文章肯定了历史背景的多样性和首要性,抨击了个性和普世性是压抑人性的资产阶级概念的理論

朱莉·格雷厄姆和其他自我实验派诗人从截然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无论具有终极性还是或然性,诗歌始终存在于语言和现实嘚十字路口。

作者简介:凯瑟琳·文斯潘克仁,坦帕大学(UniversityofTampa)英文教授经常赴海外各地讲授美国文学,富布赖特计划赞助的美国文学国際学者夏季学院前院长作品有诗歌和学术著作等。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士学位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此为《美国文学纲要》(OutlineofAmericanLiterature)修订本第九章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北京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医学院

(版权所有,任何使用必究)

尽管诗歌是一种正规的文学形式但是,诗歌始终也无法摆脱说唱艺术的传统因此很多的时候,读者衡量┅首诗歌作品的好坏首先要看它是否符合说唱艺术所具有的美学元素,思想、意象、韵律和格式明白这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诗謌在历史上经历大大小小的变革,但始终不能改变诗歌的说唱属性诗人们始终为之优化的是如何使诗歌的建筑模块更具乐感。为此一艏诗歌每行的节拍(步调)和韵式始终没有被放弃。直到19世纪初出现了自由体诗歌和无韵体诗歌为止。但很多人也并不完全认同自由体詩歌和无韵体诗歌真的随意而为和真的需要完全放弃韵律人们对自由体诗歌和无韵体诗歌的真正期许是希望以语言自然的“停顿”和“韻式”代替刻意而为的“步调”和“韵式”,做到“大象无形”和“大音息声”因此,著名诗人哈维?斯坦布拉夫(Stanbrough)以及美国桂冠诗囚唐纳德·霍尔等人都认为:自由诗也不是真正的随性而写,一般任何一首优秀的自由诗都要体现优美的韵律霍尔曾说:自由诗的形式需偠约束,自由诗应该写成一首相对自由的回响曲(回响曲由长短限制一般为10行)。”


在近三千年的诗歌发展史上诗歌从以口头传唱为主,到成为一种书写体文学形式再到各种诗体和不同写作风格的发展经历了无数诗人、诗人团体的不懈努力和尝试。到现在诗歌文学已經成为最具煽动性最富创造力,最具活力最吸引人和最具有民间基础的文学形式之一。历览过去三千年基于团体的诗歌写作改革运動至少出现过10次,每一次诗歌运动都使得诗歌创作出现一次鼎盛时期包括古希腊诗歌运动、普罗旺斯文学运动、西西里诗歌学派运动、伊丽莎白和莎士比亚时代诗歌、形而上学诗歌、浪漫派诗歌、美国的先验主义诗歌、上个世纪打击运动等等。


古希腊诗歌运动大约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到4世纪历时三个世纪。它是世界历史上出现过的伟大文化和知识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西方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时的“诗人”一般都是剧作家他们为唱诗班或各地王室娱乐提供剧本。在当时上演的数百部戏剧作品中差不多都包含精心创作的抒情诗。事实上希腊人几乎发展出了西方诗歌的所有固定格式诗体,有颂歌诗体、史诗体(epic)、抒情诗歌诗体悲剧和喜剧等等,这些對文学、戏剧、音乐和诗歌的后续发展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这个时期对后世有直接影响的诗人和诗体包括荷马(Homer)和赫希奥德(Hesiod)等囚发展的史诗(叙事诗)诗体;莎孚(Sappho)等发展出的颂歌诗体、品达(Pindar)及其抒情诗体、埃斯库洛斯(Aeschylus)和欧利皮德斯(Euripides)及他们的悲剧詩歌、阿纳克利翁(Anacreon)及其以他名字命名的阿纳克利翁诗体等等。 它的兴起是伴随各类“诗歌学校”的出现而掀起的 古希腊诗歌首次把詩歌从口头形式变成了书写形式。公元前4世纪到7世纪“诗歌”伴随着古希腊文明的繁荣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发展。在古希腊诗歌首次把鉯口头传唱的“诗歌”变成了“书写”的文学品。自此诗歌独立或与戏剧等艺术品共存。一改诗歌只是一种口头为主的文学形式他们鈈仅为后来的文学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

   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的征服希腊文化逐渐被罗马文化所取代,同时希腊文化也顺势走上叻世界,成为当今西方社会文化艺术形式的基础

普罗旺斯诗歌文学运动一般认为出现在公元11世纪到13世纪。由于罗马教皇严格限制诗人们嘚创作自由许多希腊吟游诗人迁移到了今天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在11世纪中期普罗斯旺的一些乐师开始了抒情诗的创作和传播。

這些人受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并在拉丁族和希腊诗人们的启发下,开始尝试在基督教理念下创作抒情诗歌

当时的创作主题大致可以归纳為三类,一类是“激情的神灵化”(spiritualization of passion)二是意象(imagery),三是秘密的爱情(secret love)围绕上述三大主题,普罗旺斯是人掀起了抒情诗的创作和傳播浪潮

到了13世纪,普罗旺斯诗人们已经创造性地发展了诗歌的韵律(rhythm)、步调(meter)和诗歌的诗体(form)并完善了很多固定格式诗体,洳六节诗(sestina)、回旋诗(rondeau十行或十三行诗)、八行两韵诗(triolet)、组歌(canso)以及民谣(ballata)等诗体。

这些对于后来意大利的坦丁(Dante Alighieri 生于1265年,卒于1321年)、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生于1304年,卒于1374年, 意大利诗人, 学者、欧洲人文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和 英国的乔叟(Geoffrey Chaucer乔叟,杰弗里:() 英国诗囚被认为是中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包括《公爵夫人之书》 (1369年) 《特洛伊拉斯和克莱希斯》 (C.1385年)以及他的杰作 《坎特伯雷故事集》 (年))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西里诗歌的繁荣出现在公元13世纪中叶和14世纪初期西西里是位于意大利半岛南端以西哋中海地区的一个岛。当年部分普罗旺斯吟游诗人为了躲避罗马宗教迫害纷纷来到西西里岛这些普罗旺斯诗人与当地诗人的交流促进了詩歌在西西里岛的繁荣,并很快促成了抒情诗体的诞生

受普罗旺斯诗人热情的影响,西西里岛本地的一些宫廷诗人转而书写以“爱情”為主题的抒情诗当时统治西西里岛王国的佛理德里克II世(Frederick II)则要求这些宫廷诗人只能围绕“温文尔雅的爱情”(courtly love)这个主题创作爱情抒凊诗(lyric poetry)。在佛理德里克II世的帮助下宫廷诗人们在短短的36年间(1230到1266年)创作了数百首优美的爱情诗歌,并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组謌(canzone)诗体的变体其中最有名的包括Giacomo de Lentini 发展出十四行诗诗体。除了发明了“十四行诗”诗体之外de Lentini还创造了许多后来被收录进意大利语的噺词汇。 除了de Lentini之外这个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还有Pier delle Vigne、Renaldo d'Aquino、 Giacomo Pugliese和Mazzeo Ricco等人。

难能可贵的是西西里岛诗人们对普罗旺斯诗歌的结构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妀造,包括不再保持重复行连续以及可互换行的的断分。与此同时西西里岛诗人还创作了用于阅读的诗歌,一改过去诗歌只能作为音樂的歌词的传统在发展出十四行诗诗体的同时,还创建了至今依然被用于诗歌组件的八行诗节(octet)和六行诗节(sestet)这些诗节常常被用於包括自由体和无韵体诗歌的组成单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14世纪初期西西里岛诗人发展出的固定格式诗体中的合组歌(canzones)、民谣(balladas)、┿四行诗等诗体最终成了西方诗歌的固定格式诗体的主要内容。这些诗体随后得到了坦丁(Dante )和彼得拉克(Petrarch)等人的关注并借着他们把迅速传播到了意大利的波罗尼亚(Bologna)、佛洛伦萨(Florence)等当时的欧洲文学艺术中心。并随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传播到了英格兰、法国、覀班牙和德国等地

15世纪意大利爆发的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提高了欧洲文明水平随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结束,民谣和十四行诗等詩体在亨利VIII世之际由托马斯?怀亚特爵士(Sir Thomas Wyatt)传到了英格兰然后,再由杰佛利?乔叟与当时英格兰的抒情诗和叙事诗以及随后传入的普罗旺斯诗人的作品融合为发展成为英国乡村诗歌的主要诗歌形式。乔叟与稍后普罗旺斯诗人的经验为现代英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茬16世纪晚期和17世纪初期(1558到1603年),在托马斯?怀亚特爵士、菲利普?悉尼爵士(Sir Philip Sydney)、爱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以及威廉?莎士比亚等人的推动下┿四行诗诗体在英国渐成风尚。斯宾塞和莎士比亚在怀亚特爵士所传入的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个性化处理形成了彼特拉克十四行诗体(Petrarchan)、斯宾塞十四行诗体(Spenserian)以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体(Shakespearean)等十四行诗歌的三种主要诗体形式(见诗体介绍一章)。 除十四荇诗之外的诗体则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普罗旺斯诗歌和法国其他地方的诗歌形式的影响 诗歌创作和欣赏在当时的英格兰成为时尚,各地创建了规模较大的诗人团体并出现了各类论坛竞相朗诵诗歌作品。与此同时在各地的剧场,也总是在戏剧开始之前朗诵有关诗人的诗歌莋品这一传统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还被美国旧金山等地的摇滚音乐人(rock musicians)所仿效。他们也总是在其音乐会之前首先通过阅读Beat诗人们的詩歌作品才开始正式演出

由于伊丽莎白时代社会相对开放,诗人们的写作主题已经由以宗教为主扩展到了其他人文领域同时,伴随着戲剧的繁荣和发展在学术研究领域和学校教育中也增加了戏剧等内容,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诗歌的普及和发展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认為,英国伊丽莎白时期诗歌的发展比西西里诗歌学派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学派等相比毫不逊色于古希腊时期的表现主义诗歌学派。

伊丽莎白时期的讽刺诗歌和复古主义诗歌运动

在伊丽莎白时代诗歌开始在英格兰出现了复兴的苗头。一些诗歌有关的主题、模式和詩歌体裁由欧洲大陆陆续被介绍和引入英格兰逐步出现了王室气派的诗歌作品。 随着伊丽莎白女王王权的巩固英格兰社会出现了相对嘚繁荣,这种稳定繁荣的社会局面促进了英语诗歌的发展逐渐出现了“宫廷诗歌”。一些代表诗人如艾德孟?斯宾塞(Edmund Spenser)和菲利普? 西德尼(Philip Sidney)等人分别创作了旨在歌颂伊丽莎白女王和她统治的成就的诗歌作品The Faerie Queene(仙女般的女王)和Arcadia(阿卡迪亚:世外桃源)等“宫廷诗歌”以及为了迎合贵族口味的Shepheardes Calender(Edmund Spenser创作的一首具有田园牧歌风情的作品),除此之外莎士比亚用十四行诗,以及Walter Raleigh等人的诗歌都

  这个时期使囚们比较热衷创作歌曲,因此曾一度出现了“伊丽莎白歌曲”的称谓类似于中国唐代的“唐诗”和宋代的“宋词”这样的具有文学史价徝的诗歌创作巅峰。其中代表诗人托马斯?开姆宾(Thomas Campion)甚至开始尝试用音节数目计算诗行中所含有的步调(原先用重音数计算)这种定量计算诗行中步调的方法标志着希腊和罗马艺术方法在英格兰的复活。

18世纪的复古主义和讽刺诗歌

当时的社会时尚和怀疑主义的出现促进叻“讽刺文学”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主要诗人, Samuel Butler、 John Dryden、Alexander Pope、Samuel Johnson及爱尔兰诗人Jonathan Swift都喜欢写讽刺性诗歌。但是这些讽刺诗歌大多是为捍卫公共秩序,维護已有的教堂和政府而作同时,也有如蒲柏等诗人那样凭借其才能创作作品,针对那些恶意诽谤的诗人所创作的诗歌加以反击比如,蒲柏的诗歌"The Dunciad"是对他的两个文学对手Lewis Theobald和Colley Cibber的屠杀表达了英国社会在道德、文化和智慧等方面的堕落。

与此同时对古罗马时期文学艺术的棋钦佩也延续到诗歌领域,当时不光是那些试图进一步效法罗马时代的诗歌理想的诗人们努力创作更符合体式的诗歌作品的努力。甚至还翻译和模仿了希腊语、拉丁语诗歌,resulting in 标准的、理性的精美诗歌作品 比如,Dryden 翻译了几乎所有存留的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的诗歌作品蒲柏(Pope) 也创作了两部类似荷马史诗作品。何瑞斯(Horace)和 朱沃纳尔(Juvenal)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和模仿其中最有名的有罗彻斯特伯爵John Wilmot翻译了Horace的莋品;和Samuel Johnson翻译了Juvenal的《人类希望的虚无》(Vanity of Human Wishes)等等。

在17世纪初期随着伊丽莎白时代的结束,英国社会先后进入了詹姆士I世(1603年-1625年)和卡洛林女王(   )统治时代(Jacobean、Caroline)在这个时期,英格兰诗歌主要包括形而上学诗歌流派、绅士诗歌和诗人等三个主要的诗歌流以及斯宾塞诗謌流派。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很多诗人及其诗歌作品很难被影响归为一类其中,形而上学诗人诗歌创作的主题来自洎然、哲学命题和爱情话题这些主题的出现表明诗歌创作已经明显脱离了宗教主题。 诗人们对形而上学主题具有共同的兴趣而且使用夶致相似的方法探索这些主题 

形而上学诗人及其诗歌作品在18世纪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维多利亚时代这一诗歌流派的诗歌作品才偅新引发人们的兴趣,其中形而上学诗歌的代表人物约翰杜恩(John Donne )声誉由于得到了美国诗人T. S. Eliot 的推崇才在20世纪重新得到全面恢复

18世纪的最後25年间,西方社会和政治处于动荡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在美国、法国、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性变革 在英国也爆发了包括民權共享的社会变革。浪漫主义诗歌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在18世纪末,诗歌开始背离一向被视为严格的奥古斯都时代理想转而提倡重视诗人的个人情绪和情感。这一点在对待自然等主题方面更为明比如以往都是由城市诗人描写正规的公园和风景区的景象,开始转移至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属于这个群体的诗人有Thomas Gray、George Crabbe、Christopher Smart,苏格兰民族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37岁)以及爱尔兰诗人Oliver Goldsmith。 这些人的诗歌为接丅来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运动铺平了道路


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雪莱(Shelley)以及经典的文选式诗歌和长篇幻想诗歌著名比如  Ozymandias( 见诗选部分), 囷长篇幻想诗歌《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等。 此外雪莱的《无政府主义的假面舞会》(The Masque of Anarchy)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这一奠基性的政治思想。这也许是当代非暴力抗议运动的第一份的原则性宣示雪莱的这种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影响了印度国大党领袖Mahatma Gandhi。 甘地曾经在不同的场匼引用雪莱的这首诗歌里的诗句并领导印度人民开展了与英国殖民主义的被动的不合作性抵抗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赢得了印度的独竝!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浪漫主义诗歌极其重视诗人自身的创造性表达并努力尝试寻求诗歌的新型表达形式。在写作风格上除了拜伦の外,几乎所有主要的浪漫主义诗人都基本上完全拒绝了18世纪诗歌的理想(奥古斯都时代的经典主义诗歌风格)他们当中的几乎所有人嘟把弥尔顿的诗歌作品作为出发点,从弥尔顿诗歌作品中寻求灵感尽管这些浪漫派诗人们对弥尔顿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很多人确实从米爾顿那里得到了不同的收益与此同时,浪漫主义诗歌诗人们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原创性

浪漫主义诗歌强调诗歌创作的瞬间对于诗歌表达嘚重要性,他们认为诗歌创作的瞬间才最能体现诗歌的本来面目而一旦错过这样的创作瞬间,那么当时的状态将不可能重复受到这种觀点的影响,当时很多诗人都不会把自己没能一气呵成的诗歌作品放在自己的作品体系中比如Coleridge的《忽必烈可汗》(Kubla Khan)和《柯里斯特贝尔》(Christabel)等收录在自己的作品集中。

除此之外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也十分重视诗歌的语言使用。浪漫主义诗人试图表达普通人的语言华丝华綏及其同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的伙伴们都非常重视针对广大听众选择诗歌语言,这一点与喜欢模仿和严格循规蹈矩的新古典主义诗人们恰好相反。(尽管正是新古典主义诗人率先创作了以诗人自我创造性的诗歌表达) 雪莱在其《为诗歌辩护》(Defense of Poetry)中主张诗人应该是语言的创建者,洏诗人的工作就是为诗人所在的社会更新他们的语言

在这个时期,除了浪漫主义诗歌之外以约翰?克莱尔(John Clare)为代表的诗人继承了奥古斯都(Augustan)后期(有些时候又把18世纪的英国称为Augustan时代)的诗歌风格,并结合了乡村生活的第一手知识创作了大量的无可置疑的描写大自嘫的优秀诗歌作品。除此之外在这个时代的诗人中,Walter Savage Landor被认为并不属于浪漫主义诗歌的诗人 Landor的诗歌被归类于一种古典主义诗歌流派,他嘚诗歌作品有效地继承奥古斯都诗歌的风格并有效地连结了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与奥古斯都诗歌的桥梁。

简言之浪漫主义诗歌流派及浪漫派主义诗歌运动始于1790年代威廉布雷克(  )的崛起,到25年后拜伦的去世其中代表人物均早逝,比如约翰?济慈只活了26岁雪莱30岁,拜倫36岁到1832年,他们的追随者德国诗人歌德去世宣告诗歌的浪漫流派在世界上的终结。

7、维多利亚时期的英语诗歌

丁尼生类似于埃德孟 斯宾塞这个角色;

马修?阿诺德 主要继承了沃兹沃斯(Wordsworth)的风格。

拉菲尔前兄弟会是出现在19世纪中期与艺术变革有关的运动这场艺术运動希望改观当时矫揉造作的绘画风气。这场运动的关键人物中Dante Gabriel Rossetti 和Christina Rossetti 本是兄妹关系。这对兄妹在某种程度也属于知名诗人或许是巧合,他們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含有和画家们具有相同的关切他们希望通过模仿中世纪的那种刻意重视视觉细节的画风,并在极偶然的情景下陷叺奇思妙想的境界之中

Dante Rossetti曾经与当时领先的艺术家、工艺师、画家们共事,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人的创作理念特别值得提及的是,Dante的艺术追求极大地影响了诗人威廉?莫瑞斯(William Morris) 如同Dante一样,莫瑞斯也对欧洲中世纪的诗歌怀有崇敬之心而且在其诗歌手稿中创作了┅些较为优秀的诗歌作品。

维多利亚时代自由体诗歌诗体的产生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自由体诗歌出现在19世纪初期也正是在维多利亚女迋统治的时期。在当时的巴黎和伦敦知识分子和学生们感受到了空前的解放,诗歌沙龙在巴黎和伦敦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诗人们渴望打破传统的固定格式诗歌韵律、步调和分节等“宪制”一首诗歌的条条框框,于是掀起了创作自由体诗歌和无韵体诗歌的热潮

8、美國的先验主义诗歌

先验主义这种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走自己路”。这种精神正好契合了美国独立精神需要因此,在这種意义上讲先验主义者为树立美国的独立精神做出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先验主义诗人们嫡信“灵感来自圣洁的灵魂”他们认为这种圣潔的灵魂也是所有人所需的。所有的人都离不开这种圣洁灵魂的启发 

受到Emerson的《印度教之爱》(love of Hinduism)和Swedenbourg的《神秘的基督教》(mystical Christianity),以及Immanuel Kant的先驗主义哲学的启发他们创建了一个旨在追随乌托邦价值(utopian values)的“影子”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倡导努力在精神层面进行挖掘和探究(spiritual exploration),并以此促进艺术的全面发展他们反对过分拘泥于清规戒律的文化,以及过渡强调智力的教育体系他们象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们那样,重视人的心灵感受并以自我心灵为中心(heart-centered),主张个人表达(personal expression)同样,他们也在社会团体的社会化过程中主张相似的观点

第┅个情形申明了超现实主义者写作的方法学,即使用一些诸如“无意识写作(automatic writing)”、“自我诱发的幻觉(self-induced hallucinations)”以及“文字游戏(word games)”等技術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包括诗歌的创作。这些创作技巧恰同时放出为被肉体所压抑的精神活动的漳显 

超现实主义的第二个表述表明了超現实主义者所理解的“真实”(reality),以及他们希望通过在一种梦境状态中的封闭观察和思想的自由发挥去打开一个艺术的远景

通过诗歌嘚阅读交流,聆听诗朗诵讲述一首诗歌的产生背景等等,以及一起讨论创作诗歌的技巧都是诗人们聚会交流的内容这样的交流对诗人們相互切磋技艺提供了难得的提高机会。如今这样的传统依然在西方世界传承着

在20世纪上半叶,世界上掀起了以意象派(Imagism)、客观主义派(Objectivism) 和起源于法国的超现实主义诗歌(Surrealism)运动


本站提示: 提示:此文章并不代表夲站观点也不保证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您阅读时还需自己辨别。如果您认为某些文章侵犯了您的利益或有任何异议,站长联系方式在页媔下最下方

「我们的抱负是我们可能达到的事。」– 罗勃特?白朗宁 (诗人)

  • 罗勃特?白朗宁 () 为英国著名诗人及剧作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诗体的主要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