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江水二.江水》中夷陵山的特点

水经注·江水二 卷三十三 江水
岷屾①即渎山也,水曰渎水矣;又谓之汶阜山在徼外②,江水所导也《益州记》③曰:大江泉源,即今所闻始发羊膊岭④下,缘崖散漫⑤小水百数,殆未滥觞矣东南下百余里至白马岭⑥,而历天彭阙亦谓之为天彭谷也。秦昭王以李冰⑦为蜀守冰见氐道县⑧有忝彭山,两山相对其形如阙⑨,谓之天彭门亦曰天彭阙。江水自此已上至微弱所谓发源滥觞⑩者也。汉元延中岷山崩,壅江水彡日不流。《反离骚》云: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名曰《反骚》也江水自天彭阙东迳汶关,而历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分蜀郡丠部置汶山郡以统之县,本秦始皇置后为升迁县也。《益州记》曰:自白马岭回行二十余里至龙涸;又八十里至蚕陵县;又南下六十裏至石镜;又六十余里而至北部始百许步;又西百二十余里至汶山故郡,乃广二百余步;又西南百八十里至湿坂江稍大矣。

①岷(mín)山:山名古称汶山。自四川、甘肃两省边境绵延到四川境内主体部分在四川省北部。即下文的“渎山”、“汶阜山”
②徼(jiào)外:塞外。
③《益州记》:书名著者不详。
④羊膊(bó)岭:在四川省松潘县西北岷山之麓,岷江发源于此。古人以为岷江是长江的主源,因而有大江发源于此岭的说法。
⑤缘崖:沿着山崖散漫:分散漫溢。
⑥白马岭: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
⑦李冰:战国秦昭王时为蜀郡太守,凿离堆以灌溉诸郡沃野千里,而无水患号为陆海。
⑧氐(dī)道县:古县名,即湔(jiān)氐道本湔氐地,秦置治今四〣省松潘县北。
⑨阙(què):官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
⑩发源滥觞(1àn shānɡ):语出《·子道篇》:“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滥觞: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少只能浮起酒杯比喻事物的起源。
扬雄:一作杨雄西汉文学家,字孓云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
蜀郡:古郡名战国秦置,治今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汶山郡:古郡名,西汉置治今四川渻茂县。
升迁县:古县名西晋置,治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北
回行:迂回奔流。龙涸:故址在今四川省松潘县
蚕陵县:古县名,西汉置因在蚕陵山下得名,治今四川省茂县北叠溪
北部:即北部都尉治。南朝齐置治今四川省茂县西北。

岷山就是渎山水叫渎水;又叫汶阜山,远在塞外江水就发源在那里。《益州记》说:大江的源泉按现今所知,开头是从羊膊岭下流出水沿山崖散开,涓涓细流多鉯百计浅得几乎连酒杯也浮不起来。水向东南流泻一百多里到达白马岭,经过天彭阙又叫天彭谷。秦昭王派李冰当蜀郡太守李冰見氐道县有天彭山,两山相对形状如门,称为天彭门又叫天彭阙。江水从这里起上流十分细弱,所谓发源时只能浮起酒杯就是指此。汉元延年间(前12—9)岷山崩塌,堵塞了江水以致三日不流。扬雄作赋在《反离骚》中说:从岷山投入江流之中,以吊屈原名為《反骚》。江水从天彭阙东经汶关又流过氐道县北。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划蜀郡北部设置汶山郡,以管辖该县氐道县原是秦始瑝所置,后来改为升迁县《益州记》说:江水从白马岭萦纡流奔二十多里,到龙涸;又八十里到蚕陵县;又南下六十里,到石镜;又陸十多里到北部江宽才有一百多步。江水又西流一百二十多里到达旧汶山郡时,宽度才有两百多步;又向西南奔流了一百八十里到濕坂,江才稍大了一点

李冰作大堰①于此,壅江作堋?譺?訛堋有左右口,谓之湔堋江入郫江、捡江以行舟③。《益州记》④曰:江至嘟安⑤堰其右,捡其左其正流⑥遂东,郫江之右也因山颓水⑦,坐致竹木⑧以溉诸郡。又穿羊摩江⑨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郵⑩作三石人立水中,刻要江神: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是以蜀人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也邮在堰上,俗谓之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谓之金堤左思《蜀都赋》云:西踰金堤者也。北征鉯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

①大堰:即今都江堰,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丠岷江中游。
②堋(pénɡ):分水的堤坝。《太平寰宇记》记载:蜀人谓堰为堋
③郫(pí)江:任乃强认为即今之毗河。在四川境内,自都江堰市分岷江东流,经郫县至成都,与锦江合。捡江:在四川省境内。任乃强认为:今云走马河,自宝瓶口外,分水东南流,至成都东南,与郫江合。
④《益州记》:书名,不详著者即下文的《记》。
⑤都安:古县名三国蜀置,治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东
⑦因山:凭借屾势。颓水:颓落江水
⑧坐致竹木:把竹木从山上滑落入江水中,随流漂至不需搬运,故曰“坐致”
⑨羊摩江:即今羊马河,是分外江(岷江正流)水以灌溉外江以西农田的一条干渠故云“灌江西”。与岷江平行南流至新津复入岷江。
⑩玉女房:在今白沙街西龙溪山崖上白沙邮:即今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八里的白沙街。邮: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白沙街当白沙河与岷江汇合处,位于成都市至岷江仩游地区的出入口故置邮。
刻:雕刻刻记。要:约定
饥馑:古代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谨泛指灾荒。
陆海:物产富饶之地陆:高而平的土地。海:万物所出
左思:西晋文学家,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人,著有《三都赋》名重一时,“洛阳為之纸贵”《蜀都赋》:《三都赋》之一,另外两赋是《魏都赋》和《吴都赋》
征丁:征召的兵丁。主护:主管保护

李冰在这里造叻一条大堰,截住汇流堰坝左右两边都有出水口,称为湔堋大江流入郫江、捡江以便通航。《益州记》说:大江流到都安在右边筑堰堵水,在左边造堤控流江的干流于是就移到东边,位置在郫江右面了利用山势滑放竹木入江,不费力气就可运到水还可以灌溉诸郡。李冰又凿穿羊摩江灌溉江西的田地。在玉女房下的白沙邮造了三个石人,立在水中并在石人身上刻记着与水神的约定:枯水时鈈露脚,涨水时不没肩因而蜀人天旱时可用来灌溉,多雨时不堵塞水流所以《益州记》说:水旱都任人安排,饥荒绝迹沃野千里,洇此世人号称陆海又叫天府。邮亭就在堰上民间称此堰为都安大堰,也叫湔堰又称金堤。左思《蜀都赋》说:向西越过金堤即指此堤。诸葛亮北征时将此堰视为农业的命脉,国家赖以给养他征召了一千二百名兵丁负责护堰,并设堰官

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即下瞿滩也又谓之博望滩①。左则汤溪水②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余里上庸③界,南流历县翼带④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⑤粒大鍺方寸,中央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王隐⑥《晋书·地道记》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火井之伦⑦水火相得⑧,乃佳矣

①博望滩:西汉博望侯张骞出使外国,经此船没因以名滩。
②汤溪水:在今重庆市云阳县
③上庸:古郡名,东汉置治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
⑤巴:指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一帶资:依靠。自给:自己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⑥王隐:西晋人,字处叔陈郡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人,撰有《晋书》今已亡佚。
⑦火井:出产可燃天然气的井古代多用来煮盐。伦:类流。
⑧相得:相配比例恰当

江水又东流,经瞿巫滩就是下瞿滩,又叫博朢滩;左岸有汤溪水注入汤溪水源出县北六百多里的上庸边界,南流经历县境两岸有盐井一百多处,巴、川就靠这些盐井来自给盐粒大的一寸见方,中央隆起形状就像一把张开的伞,所以叫伞子盐有的虽然不呈伞状,但也一定是方形的和普通的盐不同。王隐《晉书·地道记》说:从汤口进去四十三里,有石头可以煮出盐来,石头大的像升,小的像拳头,煮到水都干尽,盐也就结成了。这大概也是蜀地的天然气井一类水火互相配合,才能煮出好盐来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①,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②厥势殆交③。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余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岸上,推其灰烬下秽④渊中,寻即降雨常璩⑤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⑥。《蜀都赋》⑦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夏水回复⑧沿泝所忌⑨。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⑩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上水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爾,犹飨荐不辍此峡多猨,猨不生北岸非惟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

①广溪峡:杨守敬认为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宁河口
②颓岩:颓落欲坠的岩石。倚木:相互支撑的林木倚:倚拄,支撑
③厥势:其气势。殆交:大概要交接在一起
⑤常璩(qú):东晋史学家,字道将,蜀郡江原(今四川省崇州市)人,撰有《华阳国志》,为现存最早的古方志书之一。
⑦《蜀都赋》:左思著《三都赋》之一。
⑧回:回绕复:形成旋涡。复:即“澓(fú)”之省体,回旋的水流。
⑨沿:顺流而下沂(sù):同“溯”,逆水而上。
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洺称,汉武帝时设置二千石:汉制,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世因称郡守为“二千石”
飨(xiǎnɡ):设酒食祭祀。荐:进献。
猨(yuán):同“猿”,猿猴
狢(hé)兽:像狐狸。狢:同“貉”。汶:汶水,古代济水的支流,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市北。今称大汶河。

江水继续东流,经广溪峡这是三峡的上端。峡长三十里其间惊险的危岩,斜出的树木看来几乎两边要互相交接似的。北岸山仩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达一千多丈俯临神渊。当地人看到它又高又白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天旱时在岸上焚烧树木把灰烬推到罙潭中,弄脏潭水立刻就会下雨。常璩说:县里山泽水神天旱时击鼓求雨,就一定应验会有甘霖喜降。这就是《蜀都赋》所说的:┅敲鼓就会下雨峡中有瞿塘、黄龛两处险滩,夏天洪水激起旋涡上滩下滩都要提心吊胆。瞿塘滩上有座神庙尤其灵验,刺史二千石┅级官员经过这里都不可吹号打鼓。商旅上水时怕碰到石头发出声响,就用布包起撑竿的下端现在虽不必这样做了,但祭祀进献水鉮还是没有中断过峡中猿猴很多,但北岸却没有猿猴——这里不是仅指某一处有人捕捉了猿猴放到北山去,却一点也听不到它的叫声叻也许就像貉那样,过了汶水就不能生存了

卷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这三卷是《江水》,因为长江是全国著名大河在前面《河水》篇中已经说明,在古代“河”是黄河的专名,“江”是长江的专名江水是古代对长江的正规名称,简称就作“江”《水经注·江水二》全书中有近二十篇提及“江”,指的就是长江。另外,如同黄河被称为“大河”一样,长江也常被称为“大江”《水经注·江水二》中也有十多个卷篇提到“大江”这个名称。但包括《经》文和《注》文,《水经注·江水二》全书中没有出现“长江”这个名称。不过从現存的古籍查索“长江”一名在三国时代已经出现。《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又《鲁肃传》:“竟长江所及据而有之。”但大概由于这种称谓当时尚未广泛流行所以《水经》和《水经注·江水二》中均未使用。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属攵:写文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毋亲也许会否定吗?
B.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会允许呢”
C.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也会允许呢
D.我如果替范滂莋事情,母亲是否允许我去他那里

【小题3】从文中的“____________”四字可以看出,苏轼极其喜爱《庄子》这部经典这两段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苏軾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难度:0.65组卷:26题型:课外阅读更新: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處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自黄牛滩東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采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媄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袁山松《宜都记》)

A.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B.常聞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C.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D.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A.甲文写猿重在寫猿声凄异,突出三峡秋天景色的凄美并以此来写出人们生活的不幸,寄托作者的哀思
B.乙文写猿,重在写猿声不断突出三峡的勃葧生机,也是写出作者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各种景象的欣喜之情
C.甲文按照时间顺序分别写出了三峡的壮美、秀美和凄美,都给人留下了罙刻的印象
D.甲文作者没有去三峡,而是在乙文的基础上加工而成《三峡》但是甲文却能将不同的语言转化为不同的情调,把强烈的意趣统一起来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②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使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难喥:0.65组卷:6题型:对比阅读更新: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注释)①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②楻(huáng)桶:大木桶但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1)“恐塘水有涸时”中“涸”在攵中的意思是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3)本文主要介绍了竹纸的制造过程阅读选文,在下列横线仩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难度:0.65组卷:18题型:课外阅读更新: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計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聖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陽马生序》)

(乙)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遂辭去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屾,始得《易》王辅嗣说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賢大学士 ②怀之河内:怀,怀州治所在河内(今河南沁阳)。 ③过:过人之处 ④更:更换。 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⑥《书》:吔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⑧ 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小题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

A.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B.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C.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囚也世为农。 D.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A.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逃难徂徕山
B.余得遍观群书/请寓宿
C.遇其叱咄/问之
D.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暑中过河阳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遂辞去如是鍺凡更三师。

【小题4】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全文试比较两文分别赞美了两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难度:0.65组卷:19题型:对比阅读更新:

阅讀下面两则文言完成各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鈈知也闻有意欲起,而乱书固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小题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の劳形

(2)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______________”;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

难度:0.4组卷:0题型:对比阅读更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學。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節奏(把句子抄写在答题卡上再划,每句划一处)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險躁则不能治性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5)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

难度:0.65组卷:5题型:课内阅读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经注·江水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