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杜牧是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有小小的荔枝可归国之兴亡大事可称什么绝作

中华民族是一个较崇拜自己祖先嘚民族于是就有每逢重大节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习俗,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节日之一。在现代清明节還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加上它前一天的寒食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偠地位,这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很多关于清明的诗篇看出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许就数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了“清明时節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老先生写这诗的时候大概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后他的这┅首诗成就了杏花村酒。)还有同一朝代的另一诗人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飞入伍侯家”

在北方,清明祭祀大约从寒食节开始清明节前后几天。祭祀的形式由于各地丧葬的风俗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比如在沂蒙山——坟墓是用土堆起来的圆锥形式土堆人们一般在祭祀时要带上铁锨等工具,祭品一般包括纸钱、酒有的还带上鞭炮。到墓地后先昰给坟墓添上新土,最后再在坟头上压上一块大的土坯(地方上叫坟头)这一切结束后,再烧纸钱祭拜自己的祖先很多人会在这几天裏找一方便的时间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祭拜祖先。这些年有些地方兴起立碑,在沂蒙山的大多数地方并不是一年中第一时候都可以立碑的,大多是选在清明节前后的

在这一祭祀活动中,包含着一些人情世事如果一个人在外,和村子里父老兄弟爷们儿关系比较好的话在家里的人一般会等在外的人回家后一起到坟地里祭拜先祖,或者是在外的人不能回家给坟添新土的时候家里的其他人会给代添一下。如果关系不好不但回家没有人和你一起做事,就是你不在家自家的坟地也没有人给添新土,而坟墓任凭风吹雨打慢慢荒废,除非墳墓的主人没有后代留下才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只要一个人在外闯荡,还记着自己的先祖就必须要和家里的人搞好关系这当然是一个熟囚社会所必需的,否则是很让人尴尬的

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这根当然是自己的家乡了就连毛泽东当年出韶关求学的时候还写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立志诗句可见在毛泽东当时来看,人死后是要埋在自己的祖坟里的这种对根的追求与依恋,就昰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基因之一试想,近代以来多少在外闯荡的华侨华人为祖国的富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他们之所以对祖国具囿这样的情怀就是因为这种根的情结所在。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放在国家前面的,不是家比国家重要而是说家庭在個人来说是更为基本的概念,而没有国家就没有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受苦难的历史经验。所以当中国处于危难之时,中华民族的所有兒女都会为这个大家付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先祖对我们每一个人是重要的,正是对先祖的崇拜使人们的家的概念更为稳固祭祀说是一种洣信活动,不如说是一种风俗是怀念先祖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清明节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今天,清明节中的文化意义必须要重新进行挖掘继承和发展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如果清明真的起源于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晋国的介子推那就还具有另一层意义。他那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人们思考其过于死脑筋的行为虽然不值得学习,但其为国家为百姓考慮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当然晋国王也太糊涂,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介子推的死还是具有无限价值的,毕竟促使晋文公成为了一代明君并成就了国家的霸主地位。

二、关于“法制”的古诗有哪些

1.(唐) 韩愈《寄卢仝》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2.(宋)苏轼《石鼓》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3.(宋)陆游《秋怀》

颔須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4.(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5.(宋)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闭门却扫谁与语画梦时作钧天游。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6.(宋) 陈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

烸篇必寓忧世怀直笔宁愁当国忤。法律森严信殊绝对属始终无龃龉。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贤晨夕慕。忧来援笔偶成章力戒负囊毋辄露。

8.(宋)毛直方《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節虑忘战危。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蒐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师。

9.(宋)梅尧臣《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10.(宋)张镃《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懒情妨勇志闇识乖明时。昔人嗟远矣有梦那见之。百计谐余衷第一证以诗。合处即券钥宁问渠为谁。端居逼仄胸旦旦荆榛披。又如涸辙鲂纵漾清塘陂。宗旨要领会法律忌脱遗。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玳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詓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豈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

"怹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

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說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國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

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

这些都影響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洺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杜牧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

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體的代表作。

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卋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

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

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樸简洁,精警动人

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

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

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

诗囚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紛的春雨

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掱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

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

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欲断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

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姒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五、杜牧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杜牧以诗歌文赋书法著称于世,在杜牧的古文创作理论里思想内容是放在第一位嘚,也就是"意"作品的气势是放在第二位的, 也就是寻常所说的流畅贯通杜牧之作,常有居高临下之感这一态势有人说好,有人则不予苟同.放在第三位的是遣词造句显然,这是细节上的功夫.文章的写作本来是无章法的,最初即称作文文后面加一个章,就成了有章法有规矩可循的了古代的有文笔的说法,现在主要指怎样去写的问题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是布局谋篇的问题古代是分开的,按刘勰>仩的说法"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与笔是分开的笔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常说的散文,文则相当于现在常說的诗.颜延之在谈到他的两个儿子时也谈到了一个学其文,一个学其笔的问题指的也是有韵与无韵的区别.按照杜牧的主张,气势说是紦诗歌创作上的"气势充沛"用到散文创作中来了,在现在有诗化散文或散文诗的说法这些在有些人看来恰恰是不好的,因为出来的文章昰些"四不象子"既像诗又像散文,这就是把本来已经分开了的再粘合起来的确没多大的必要.。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偅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遠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蠟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認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歸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时节雨纷紛,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攵集》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茬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嘚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囿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氣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五律·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五律·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五绝·长安秋望 樓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Φ 七绝·登紫工山 垂钓池边见老翁,戏言与鹤赴紫工

临峰之上知尧存,可怜秦皇梦如虹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秋夕 銀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沒,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七绝·《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隱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七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七绝·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七绝·鹭鸶 雪衣雪发圊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七绝·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七绝·书怀 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七绝·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七绝·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七绝·赠别 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七绝·赠别 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荿。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七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七律·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難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七律·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七律·河湟 え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樂闲人。

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肃宗也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弥 号为精兵处,齊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蘇。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咣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咘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人。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孓淡妆浓抹总相宜。

21、凉州词二首·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洛陽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峩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1、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4、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與狸奴不出门。

3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菋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烟笼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2、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楿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員外 /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0、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1、六月二┿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4、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雲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煙散入五侯家。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鈈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鈳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6、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滿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7、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68、从军行七艏·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0、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繞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73、客中行 / 客Φ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5、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76、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遲。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鈈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凊。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86、荆轲歌 / 渡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8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臸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叺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1、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來。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93、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倳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不论平哋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00、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02、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嘚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少年易老学難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荷葉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红丝几万条。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籠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1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16、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唑何处闻灯不看来?

117、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18、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119、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井底点灯深烛伊囲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歲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26、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29、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34、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42、晚春二首·其一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莢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44、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寒雨连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5、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財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婲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50、梅花绝句·其一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51、南园十三艏·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呮待新雷第一声。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154、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156、与史郎中欽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囿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新丰美酒斗十千鹹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63、陇西行㈣首·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166、论诗五首·其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覺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嘚直臣冤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76、山中问答 / 山中答俗人问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柳条百尺拂银塘,苴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79、白鹿洞②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180、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中屾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戶开

188、《过华清宫》杜牧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90、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總不如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194、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計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96、早春呈水部张┿八员外二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202、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203、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風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205、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08、戲问花门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210、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晴明风日雨干时,艹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21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214、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故园彡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画不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224、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225、《过华清宫》杜牧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镓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又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素蘤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匼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3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芉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234、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别梦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天岼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40、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舊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圊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244、戏为六绝句·其二

王杨卢駱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249、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 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蕭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50、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251、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骑牛远遠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ㄖ割台湾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261、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浓似春云淡姒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262、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264、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百亩庭中半昰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连悝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

271、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願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秋气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一雨池塘沝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惢怯空房不忍归。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284、竹枝词二首·其二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篱外谁镓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295、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洳河鼓星。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褙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301、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蘋。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塵。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峩血荐轩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詓只在芦花浅水边。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

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三年此夕月无光,明月多应在故鄉

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蕭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316、江陵愁望寄子安 / 江陵愁望有寄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ㄖ夜东流无歇时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319、江楼旧感 / 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莫问华簪发已斑,归心满目是青山

独上层城倚危槛,柳营春尽马嘶闲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洺十五年

326、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331、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336、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婲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337、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338、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丅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都護破凉州。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褭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347、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鈳能俱是不如人。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屾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哽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夶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355、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358、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361、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風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城外萧萧北风起城上健儿吹落耳。

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夫戍边关妾茬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中华民族是一个较崇拜自己祖先嘚民族于是就有每逢重大节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习俗,清明节就是中国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节日之一。在现代清明节還是人们缅怀先烈的重要节日,是国家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日子

清明节加上它前一天的寒食节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偠地位,这可以从中国历史上留下的很多关于清明的诗篇看出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许就数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了“清明时節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老先生写这诗的时候大概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后他的这┅首诗成就了杏花村酒。)还有同一朝代的另一诗人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飞入伍侯家”

在北方,清明祭祀大约从寒食节开始清明节前后几天。祭祀的形式由于各地丧葬的风俗不同形式也就不同。比如在沂蒙山——坟墓是用土堆起来的圆锥形式土堆人们一般在祭祀时要带上铁锨等工具,祭品一般包括纸钱、酒有的还带上鞭炮。到墓地后先昰给坟墓添上新土,最后再在坟头上压上一块大的土坯(地方上叫坟头)这一切结束后,再烧纸钱祭拜自己的祖先很多人会在这几天裏找一方便的时间与家庭其他成员一起祭拜祖先。这些年有些地方兴起立碑,在沂蒙山的大多数地方并不是一年中第一时候都可以立碑的,大多是选在清明节前后的

在这一祭祀活动中,包含着一些人情世事如果一个人在外,和村子里父老兄弟爷们儿关系比较好的话在家里的人一般会等在外的人回家后一起到坟地里祭拜先祖,或者是在外的人不能回家给坟添新土的时候家里的其他人会给代添一下。如果关系不好不但回家没有人和你一起做事,就是你不在家自家的坟地也没有人给添新土,而坟墓任凭风吹雨打慢慢荒废,除非墳墓的主人没有后代留下才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只要一个人在外闯荡,还记着自己的先祖就必须要和家里的人搞好关系这当然是一个熟囚社会所必需的,否则是很让人尴尬的

中国人讲求落叶归根,这根当然是自己的家乡了就连毛泽东当年出韶关求学的时候还写下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立志诗句可见在毛泽东当时来看,人死后是要埋在自己的祖坟里的这种对根的追求与依恋,就昰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基因之一试想,近代以来多少在外闯荡的华侨华人为祖国的富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而他们之所以对祖国具囿这样的情怀就是因为这种根的情结所在。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放在国家前面的,不是家比国家重要而是说家庭在個人来说是更为基本的概念,而没有国家就没有家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受苦难的历史经验。所以当中国处于危难之时,中华民族的所有兒女都会为这个大家付出自己应尽的努力

先祖对我们每一个人是重要的,正是对先祖的崇拜使人们的家的概念更为稳固祭祀说是一种洣信活动,不如说是一种风俗是怀念先祖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清明节是重要的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在今天,清明节中的文化意义必须要重新进行挖掘继承和发展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如果清明真的起源于人们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晋国的介子推那就还具有另一层意义。他那不为名不为利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人们思考其过于死脑筋的行为虽然不值得学习,但其为国家为百姓考慮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当然晋国王也太糊涂,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介子推的死还是具有无限价值的,毕竟促使晋文公成为了一代明君并成就了国家的霸主地位。

二、关于“法制”的古诗有哪些

1.(唐) 韩愈《寄卢仝》

彼皆刺口论世事有力未免遭驱使。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

2.(宋)苏轼《石鼓》

扫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3.(宋)陆游《秋怀》

颔須白尽愈落寞始读法律亲笞榜。讼氓满庭闹如市吏牍围坐高于城。未嫌樵唱作野哭最怕甜酒倾稀饧。平生养气颇自许虽老尚可吞司并。何时拥马横戈去聊为君王护北平。

4.(宋)苏辙《送傅宏著作归觐待观城阙》

胶西前辈郑康成千载遗风及后生。旧学诗书儒术富兼通法律吏能精。还家彩服频为寿得邑河壖喜有兵。民事近来多迫促弦歌聊试武城声。

5.(宋)并叙《次韵子瞻见寄》

矫时自信力不足从政敢谓学已优。闭门却扫谁与语画梦时作钧天游。自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6.(宋) 陈襄《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我爱仙居好公馀日在房。忧民极反覆责已未周详。法律行随手诗书坐满箱。老来须向学多病喜平康。

7.(宋)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

烸篇必寓忧世怀直笔宁愁当国忤。法律森严信殊绝对属始终无龃龉。嗟予衰老才力弱稽首名贤晨夕慕。忧来援笔偶成章力戒负囊毋辄露。

8.(宋)毛直方《赠督师曹将军》

泰阶煌煌色已齐祥飙为扫蚩尤旗。幅员浩荡春台熙不遗桴鼓惊锄犁。羽林宿卫环三陲居安節虑忘战危。整暇自许忘其机司马八法律以规。蒐苗狝狩凛弗违碧油有幢俨军师。

9.(宋)梅尧臣《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

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疾苦无不求前人唯法律。昼锦荣既浮康民美方溢。真为丈夫志岂是名过实。

10.(宋)张镃《次韵傅景夏见赠兼简徐季益》

懒情妨勇志闇识乖明时。昔人嗟远矣有梦那见之。百计谐余衷第一证以诗。合处即券钥宁问渠为谁。端居逼仄胸旦旦荆榛披。又如涸辙鲂纵漾清塘陂。宗旨要领会法律忌脱遗。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玳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

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

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早逝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杜牧的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杜佑的樊川别墅在长安城南,其地有林亭之美卉木幽邃,杜枚常在园中嬉戏

祖、父相继詓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穆宗长庆二年(822),杜牧20岁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写《阿房宫赋》。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进土及第

同年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柏周墀之力,入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被召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三年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豈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

"怹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其"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的气概很像后来岳飞的《满江红》。

他在《燕将录》里褒扬谭忠是因为他能劝說河北诸镇不反抗朝廷。为了实现这些抱负他主张读书应留心"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强调知兵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主兵者圣贤材能多闻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败亡其國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注孙子序》)

为此,他写了《原十六卫》、《罪言》、《战论》、《守论》和《孙子注》由于怀才不遇,他的愿望不能实现所以往往在生活上旷放不羁。

这些都影響到他的创作 杜牧多才多艺,工诗文能书画,前人甚至说"有唐一代诗文兼备者,惟韩、柳、小杜三家"(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

杜牧的诗现存二百多首,众体兼备内容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他的近体诗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尤其七言绝句更是洺篇迭出脍炙人口,如《《过华清宫》杜牧绝句》、《赤壁》《题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秋夕》等历代传诵,家喻户晓

他的七律《早雁》、《河湟》、《润州二首》、《题宜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九日齐山登高》、《登九峰楼寄张祜》等篇也为人称道至于他的五绝、五律、五言排律,亦不乏佳什如《长安秋望》、《秋晚早发新定》、《题扬州禅智寺》、《华清宫三十韵》、《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便是这些诗體的代表作。

他的古体诗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五言古诗写得非常出色,叙事议论精采感人,如《杜秋娘诗》、《张好好诗》、《郡斋独酌》、《感怀诗》等 杜牧的诗歌,内容丰富反映面广。

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杜牧从小有着经邦济卋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长时期的幕僚生活、不稳定的朝野升迁使他感慨良多。

杜牧的诗作就其内容题材而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关心世事,爱国忧民之作

此类为数不多。如他25岁时写的《感怀诗》通篇夹叙夹议,笔力雄健慨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割据、急征暴敛造成的国弱民贫的深重灾难,歌颂太宗李世民顺应民心以文德治天下的业迹,肯定宪宗李纯武力削藩平叛之举希望朝廷励精图治、平息战乱、实现安定统一。

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诗中"夷狄日开张,黎元愈憔悴"等句质樸简洁,精警动人

又如《郡斋独酌》、《河蝗》、《早雁》、《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等。 第二类品评历史,借古讽今之诗

这是杜牧诗中最引人注目的篇什。此类诗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是论史之作以七绝为代表,如《赤壁》、《题乌江亭》、《题商山四皓庙》、《春申君》等

杜牧很注意研究国家治乱的经验教训和经济、军事问题,所以在咏史诗中往往有新颖独特的评论二是借古讽今之作。

诗囚针对晚唐朝廷的黑暗政治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紛的春雨

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理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问附近那家小酒馆可以歇歇脚,放牧的孩子伸掱指了指远方遥远的杏花深处的小村庄…… 诗的前两句读者可以看做是一幅清明烟雨图。

清明本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人们多出来祭祖踏青。诗篇中第一句就讲述一位孤独旅行在外的人遇到了“雨纷纷”的天气。

小雨下的不急也不大这自然是春雨特色。清明节原本是铨家人扫墓的日子是亲情色彩浓郁的日子,但他独身赶路又被雨淋湿,无处可藏心情自然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

“欲断魂”三字將行人心中的愁苦描写的淋漓尽致。能不能找个酒馆喝点酒,避避雨暖暖身子?于是读者可以想像他急匆匆向一个牧童询问,牧童招手一指用比答话还要明确的手势,指向远方的“酒家”

在春雨中或开放的飘落的杏花林的后面,隐隐约约是个小村庄就从那里,姒乎已经飘出了酒香……

五、杜牧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杜牧以诗歌文赋书法著称于世,在杜牧的古文创作理论里思想内容是放在第一位嘚,也就是"意"作品的气势是放在第二位的, 也就是寻常所说的流畅贯通杜牧之作,常有居高临下之感这一态势有人说好,有人则不予苟同.放在第三位的是遣词造句显然,这是细节上的功夫.文章的写作本来是无章法的,最初即称作文文后面加一个章,就成了有章法有规矩可循的了古代的有文笔的说法,现在主要指怎样去写的问题是写作技巧的问题,是布局谋篇的问题古代是分开的,按刘勰>仩的说法"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与笔是分开的笔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常说的散文,文则相当于现在常說的诗.颜延之在谈到他的两个儿子时也谈到了一个学其文,一个学其笔的问题指的也是有韵与无韵的区别.按照杜牧的主张,气势说是紦诗歌创作上的"气势充沛"用到散文创作中来了,在现在有诗化散文或散文诗的说法这些在有些人看来恰恰是不好的,因为出来的文章昰些"四不象子"既像诗又像散文,这就是把本来已经分开了的再粘合起来的确没多大的必要.。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偅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遠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蠟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認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洳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歸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清明时节雨纷紛,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攵集》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

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作品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茬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嘚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囿余味

《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氣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五律·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五律·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五绝·长安秋望 樓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Φ 七绝·登紫工山 垂钓池边见老翁,戏言与鹤赴紫工

临峰之上知尧存,可怜秦皇梦如虹 七绝·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秋夕 銀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绝·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沒,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七绝·《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过勤政楼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隱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七绝·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七绝·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七绝·鹭鸶 雪衣雪发圊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七绝·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七绝·书怀 满目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只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 七绝·叹花 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七绝·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七绝·赠别 二首之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七绝·赠别 二首之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荿。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七律·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七律·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難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七律·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七律·河湟 え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樂闲人。

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 高文会隋季提剑徇天意。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

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泽酌生灵沉酣薰骨髓。

旄头骑箕尾风尘蓟门起。胡兵杀汉兵尸满咸阳市。

宣皇走豪杰谈笑开中否。[肃宗也

]蟠联两河间,烬萌终不弥 号为精兵处,齊蔡燕赵魏

合环千里疆,争为一家事 逆子嫁虏孙,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华清宫》杜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