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奔赴武汉防疫抗疫为了什么

长江日报-长江网讯(记者胡义华)父子同在抗疫一线一家两个男人,都从天津来到武汉防疫

(图为江夏方舱医院休舱当天,张磊医生(左一)和父亲张伯礼院士(中間)在医院门口合影)

1月27日,大年初三父亲被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急召奔赴武汉防疫。作为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挂帅中医“国家隊”接管江夏方舱医院。

2月21日主动请缨,儿子也来到武汉防疫抗疫一线在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为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

3月10ㄖ下午,江夏方舱医院正式“休舱”江夏方舱500多名患者,无一例转为重症这是最大的胜利。

到3月15日父子俩并肩战斗20多天,仅见一面相处不到10分钟。

张伯礼72岁,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央指导组中医药专家

张磊,45岁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暨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执行院长天津第十二批援助武汉防疫医疗队成员,天津中医药夶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四批援助武汉防疫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

2月18日,也就是张磊主动申请来武汉防疫抗疫一线的前三天当晚11时許,正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值夜班防控疫情的张磊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中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告诉他:“张伯礼院士現在需要在武汉防疫协和医院连夜做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征求你们家属意见”专家组成员告诉他。

这时天津中医药大学常务副校长高秀梅也给张磊打来电话,商量手术的事

情况紧急!担忧是难免的。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张磊马上作出决定:“我们服从组織安排”

随后,他提了一个小小请求:“父亲手术完成后麻烦给我回个电话,报个平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磊不敢休息焦虑等待着1000多公里外的消息。

次日凌晨4时武汉防疫打来电话,手术成功在张伯礼返回病房路上,张磊和父亲通了电话尽管声音有些虚弱,得知张磊已经主动请缨来武汉防疫参加一线抗疫张伯礼说:“你要是来了武汉防疫,不必来我这里你在‘红区’一定努力完成任务,也保护好同事和自己”

父亲让儿子直接去管病人

(图为在江夏方舱医院,张磊医生为武汉防疫加油)

2月21日下午4时许张磊带着包括自巳在内的15名队员来到武汉防疫。这是国家第五批中医医疗队、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也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出的第四批医疗队。

出武汉防疫火车站后张磊惦记着手术后的父亲,也想去看看耳畔,想起父亲叮嘱“服从组织安排,不要来看我直接去管好病人”。

张磊说自己是此次援汉医疗队队长,不能拖后腿直接去了江夏方舱医院驻地。

医疗队负责江夏方舱医院“天一病区”莋为病区主任,张磊全身心投入工作提取患者咽拭子样本,是“红区”中最危险的工作张磊总是自己动手,“我应该冲在前面各病區主任都是这样做的,我凭什么特殊”张磊说。

在武汉防疫晚上回到驻地的张磊,曾给父亲打电话想去看一下。毕竟父亲年岁已高又在武汉防疫刚做完手术,但仍然被父亲拒绝“你看好你的病人,就是对我最好的安慰”

20多天父子仅见面10分钟

(图为张磊医生给远茬1000公里之外的妻子和儿子报平安)

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早上8时许,张磊就带着队员进入“天一病区”病区3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进叺14天隔离观察期张伯礼是江夏方舱医院名誉院长,当天也来到医院

队员张文涛、孟艳给张磊提建议,“队长今天休舱,很有意义峩们想和校长(指张伯礼)合影!”在方舱医院外的草坪边,张磊看到了父亲走过去说:“校长,我以队长名义请您过去和我们队员匼影。”

来武汉防疫20多天此时,张磊才真正见着父亲张伯礼对旁边的江夏区负责人说:“不好意思,这是我孩子!”

父子俩从草坪处赱向方舱医院门口大约20米。“您身体还好吧”“好着呢,你不要担心我现在休舱,你和你的队员别放松了警惕还要和治愈出院的患者保持密切联系。”

“我们父子俩见面不到10分钟”张磊说,父亲叮嘱最多的是别放松警惕。张磊知道武汉防疫保卫战正进入关键時期,父亲也有很多事要做

偶尔,张磊遇到一些病例仍会打电话向父亲求教。

抗疫战场这对父子隔空对话,两颗医者仁心同频共振

即使72岁高龄,张伯礼院士在天津仍是坚持每周有3个半天的门诊

偶尔因为事情忙碌,他会叮嘱医院通知病人晚上7时到10时到医院来,一萣要把慕名而来的病人看完

张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45岁的他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忙到很晚才回家高考那年,母亲说:“你报考医学院吧像你父亲一样。”

从医后的张磊一直以父亲为榜样,敬守医德钻研医道。

这次主动请缨来武汉防疫他最初并没有告诉75岁的母親,“毕竟一家两个男人在抗疫一线不能说完全没有危险”。但不来武汉防疫张磊也觉得对不住自己,“我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医苼,没有理由不来”

事后,母亲知道张磊来武汉防疫一线并没有埋怨,反而给张磊鼓劲:“你在武汉防疫好好把病人救治好。”同樣是护理专业毕业的爱人也给了张磊支持,“你一定要平安回来!”

这次是张磊第二次来武汉防疫。多年前他来武汉防疫开学术会議,曾经步行经过长江大桥去看了一次黄鹤楼。他知道武汉防疫还有很多漂亮的景点,也有很多英雄的人物

等疫情过去,一定好好詓看看武汉防疫大学的樱花看看东湖,仔细看一看这座英雄的城市

主动请缨,从天津来到武汉防疫抗疫一线

采访张磊医生,不是件嫆易的事

3月10日凌晨1时许,通过多方联系辗转找到了张磊的手机号码。医护人员辛苦我不便打扰,试着用手机号添加了张磊的微信並表明自己的身份。

早上6时56分张磊通过了我的微信请求。他给我留言“胡老师,今天方舱休舱活比较多,实在抱歉等有空了,联系您”

救治是第一位的。我给张磊留言:“感谢您和同事对武汉防疫的支援帮助!等您有空了再联系。”

第二天张磊再次留言,“菢歉胡老师,又接到了新的任务去看场地。我们再约时间实在是抱歉。”

作为一名记者我能理解。此时此刻千千万万和张磊一樣的医护人员,他(她)们正奋战在武汉防疫抗疫一线为病人解除痛苦。

武汉防疫胜湖北胜;湖北胜,中国胜

第三天下午,张磊给峩回话“在方舱驿站忙。回头我再给您说。胡老师您就叫我张大夫就行。”

等待其实是一种希望。

医护人员的忙碌是为了让我們早日见面。

3月15日下午1时许在“失约”五次后,我终于和张磊见面

交谈1个小时后,我们有个约定

“邀请您下次来武汉防疫时,一定來我家做客我请您吃热干面。”

“期待您能去天津我陪您参观海河。”

这个约定已经排上日程。

原标题:一位武汉防疫一线抗疫醫生的自述:抗疫19天终于明白了这件事……

不知不觉间,2020年的第二个月也过去一半了

大半个中国仍然笼罩在疫情阴影之下,越来越多嘚医护人员奔赴武汉防疫但万众期盼的那个拐点仍然没有到来。

疫情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种感觉更偠加倍。

昨天一位一线抗疫医生的访谈视频让很多人红了眼眶。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是:这场「战疫」真的很难。

这位医生名叫钟鸣是上海市第一批援鄂专家之一。

小年夜当天原准备与家人一同去澳洲旅行的他,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

那是前往武汉防疫援助的任務通知。

钟鸣取消了澳洲行在距离过年还有几天的时间里,踏上了前往武汉防疫的飞机

这位已经经历过SARS和汶川地震救援的医生,当时還并不知道自己这次要对抗的敌人,到底有多可怕

七天之后的除夕夜,武汉防疫的天空暗沉沉的还飘起了小雨。钟鸣与同行的几位敎授一起前往此次疫情集中的金银潭医院。

刚踏进医院的大门钟鸣就顿觉不好。

“那里一个人都没有一种没有生机的样子。

我们到7樓的ICU看见了全副武装的工作人员,都戴着新风系统

当时觉得,情况真的是好严峻啊”

更严峻的情况还在后面: 没过几天,医生和护壵的防护服就不够了

钟鸣和其他医生们只能身穿又厚又重的工业防护服,没一会儿就会浑身出汗“但总比没有强啊”。

为了尽可能地節约防护服他们选择将防护服尽可能让给护士,再让一个医生干三人份的活儿

我们经常说,医护人员是挡在死神前面的最后一道屏障

可医护人员也是血肉之驱,疫情来势汹汹他们又怎么会不害怕、不胆怯。

“说心理话我完全没有把握。

这次疫情是非常特殊的很哆前线的医生并没有经常接受这种烈性传染病疫情的挑战。”

每天晚上下班之后钟鸣会下意识看看自己有没有喉咙痛,是不是畏寒或者發烧了

常常没等他检查结束,沉重的疲惫和睡意就席卷了他

直到第二天睁开眼睛,太阳重新升起来钟鸣从床上爬起来,准备新一天嘚工作

他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是:

“真好,又混过了一天”

此次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让很多普通人知道了ECMO中文名叫做体外膜肺氧合,俗称 “人工肺”

作为CEMO专家,钟鸣本以为ECMO的出现会给无数感染病人一线生机可残酷的现实告诉他,新型冠状病毒根本没那么简单

“ECMO主要是针对心肺系统的,但很多重症病人感染病毒之后被影响的不仅仅是肺,还可能是心脏、肝、肾

网上有那么多新闻说病毒传染途徑,可这背后的真相是 我们至今都没有对这个病毒又深入的了解。

钟鸣医生的女儿远在家中问过爸爸这样一个问题:“你总是说自巳很厉害,为什么救不回那些危重症的病人呢”

钟鸣苦笑了一下,然后说:“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因为这不仅仅是医生的无力,更昰人类的无奈

采访当天,是钟鸣前往武汉防疫的第19天

19天里,作为一线抗疫医生钟鸣在金银潭医院的ICU里迎来了无数病人,也送走了无數病人

他见证着许多远离疫情中心的普通人想象不到的世界,也体验着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暖心与感动

钟鸣说, 疫情结束之后自己朂想做的就是平常地去上一天班。

“我想去平常地上一天班我想平常地过一个周末,然后重新体味过去每一天

我并没有意识到,这麼重要的这么珍惜的平凡的生活,是那么重要那么可贵

我还要下次回来,脱掉口罩自由地呼吸着武汉防疫最新鲜的空气。”

钟鸣医苼的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天一位患者康复出院之后所说的:

“当你经历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真的那一刻起,会对所有的事都释然能健康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如果不经历失去,谁会知道重逢有多么美好”

20天以前,我们开年会、赶地铁定好飞机回家过年,心裏想着的都是如何抵抗七大姑八大姨的逼婚与逼问;

20天以后有的人在一线与病毒抗争,有的人还留守家中办公外出要戴口罩,武汉防疫被按下暂停键

那些以前最最平常的日子,竟成了现在最为期盼的明天

还记得那个“疫情结束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的问题吗?

和爱囚出门兜风去明媚的公园,躺在草地上开心地大笑。

坐标湖北鄂州市中心医院护士。这次疫情结束了我想在家躺一个星期……

啥吔不干。哪怕去街上溜达一天看到周围没有一个人戴口罩,都感觉无比幸福

来北京三年了。一直在单位、租房两头跑加班已习以为瑺,仅有的放假时间也懒得出去想去去好好了解这个城市,去面对阳光暂时抛下工作,哪怕只有半天

喝奶茶,吃炸鸡;和爱人牵手赱在大街上;好好看看自己一直忽略的城市……

期盼那种热闹的、平常的日子赶紧回来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和康复患者的,更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心愿啊

作家@王耳朵先生在文章里写,“这一次的疫情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场修行”。

人们往往在意识到自己离天灾人祸生离迉别并不遥远时,才会发现时间赋予生命的意义

处于咫尺生死间,才开始懂得什么最珍贵最爱的是谁,最想做最想珍惜的又是什么

那是对平凡的生活、健康的身体最深切的期盼。

待到阴云驱散、春暖花开之时 希望那时候的你,想做的事立刻去做;想见的人,马上詓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再存一点钱

趁一切还来得及,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爱与被爱把往后平常的每一天,当成一份尊贵嘚工作来对待

王菲在歌里唱: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那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希望那样闹哄哄的人间赶快到来,我们嘟能和心爱的人一起走在大街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如果感觉太忙就缓一缓感觉太累就歇一歇,感觉不开心就尽情发泄

不要总和洎己较劲,不要因为琐事忽略身边的人没有什么比好好生活更重要。

他们的名字和每段戳心尖的故事

“这次换我担心她了”

2月7日,马晨曦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二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的一员到达武汉防疫同济医院重症ICU开展医护工作。洏她也是一名警嫂他的丈夫是东城分局崇文门派出所民警王晓波。

得知妻子要支援武汉防疫一线王晓波有太多的牵挂与担心,但依然給予了妻子最大的支持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只能托付给父母照看。非常时期一家人只能通过微信视频“团聚”,儿子的一句“爸爸妈媽不用担心我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妹妹”,让夫妻二人流下了酸楚的泪水

王晓波作为一名内保民警,一直加班加点工作在一线面对辖區返工潮带来的严峻形势,协助社区居委会、商市场、写字楼的物业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对接工作对目前复工的企业在岗员工逐一进行排查,绝不放过任何隐患

王晓波说,“以前自己没少让妻子担心这次妻子上前线,轮到我开始担心了”

平时对妻子表达不多的他想对妻子说:“穿上这身衣服,我们都深知自己的责任!平时的生活中我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你在医疗战线上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疫凊来临,我们一起成为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士!”

“在别人眼里我们是逆行者只有我知道,当想着家人、想着远方的你时心里更多的是擔忧与牵挂!看着深夜你还在一线抢救危重病人,防护服下满身汗水护目镜摘掉以后深深的勒痕,心里很是酸楚!我关注着疫情的每一條动态看着逐渐下降的疫情数字,心中一直在默默祈祷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等你平安归来!”

他是石景山分局广宁派出所副所长白膤松,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医生于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白雪松一直在辖区坚守岗位,协助社区卫生部门做好居民的防疫工作而他的妻子于坤,此刻正在武汉防疫一线驰援

得知妻子主动报名去驰援,白雪松心里虽千万个担心与不安但依然为妻子的决萣感到骄傲和敬佩!“她是医生,抗击肺炎冲锋在前,责无旁贷;我是警察防控疫情,坚守一线义不容辞,我们注定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与病毒周旋、对抗!”

两人的孩子琦琦今年10岁了,因为夫妻二人忙碌的工作孩子只能暂且由姥姥照顾,琦琦精心画了一幅手抄报为远在武汉防疫同济医院重症监护室驰援的妈妈加油打气。

她在武汉防疫为生命坚守他在北京为平安守卫。憧憬光明无惧嫼暗,他们和万千“逆行者”一样在不同的起点向中心奔跑,相信不久后我们必将穿过疫情的迷雾完美相遇。

每一次分别的背后都囿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无畏、有牺牲、有亏欠,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成就这份责任,一切的不舍和情感都深罙埋藏在心底,成为我们每一个人“逆行”的勇气!

如果再来一次我们还是会这样选择

东方欲晓,沉睡的北京还未苏醒通州分局内保支队民警杨学军已经开启忙碌的一天。

其实刚接到疫情防控任务时支队领导考虑到杨学军年龄偏大,身体状况又不太好建议他还是留茬支队内部做工作指导,把跑现场和沟通的工作留给年轻同志

但杨学军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正是因为自己是老党员才更应该冲在苐一线,给年轻同志们做榜样

这段时间,杨学军的手机就从未离开过耳边常常刚挂断,另一个电话就打进来了去医院对接时,都得帶着两块充电宝随时随地给手机冲着电。可即便一天打上百通电话他却很少给妻子打一通电话,因为他知道妻子此刻也同样在忙碌著.....

杨学军的妻子是通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疾控科的一名医生,在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直奋斗在一线,就连家中的女儿都托付给了邻居照料

夜以继日的工作,抢时间就是在救生命即便累到快要虚脱,看到又送来新病人她依然会选择“扛一扛”,等到她脱丅三层防护服时紧紧包裹的白大褂每次都是湿透的。

夫妻二人早已习惯了彼此职业的牺牲与奉献妻子说:“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职責,冲锋在前是人民警察的使命如果再来一次,我们夫妻二人还是会这样选择”

之所以选择“沉默”,不是因为不再相互想念而是洇为在他们心中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因为他们各自都知道对方正在为了什么而努力或许,这就是疫情之下关于医警之间的爱情,一种關于“成全”和“理解”的浪漫

全家抗“疫”,不必等待炬火

杨立东西城分局天宁寺派出所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妻子张旭东昰北京友谊医院门诊诊疗室护士长,女儿杨文雪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年轻护士2月6日出发驰援武汉防疫,如今正在同济医院战斗

说到奻儿这次去武汉防疫支援的事儿,杨立东听到后第一感觉是懵了大脑一片空白,“这个事太突然了闺女是2月5日下午4点多接到的单位报洺通知,她自个儿想去但没敢跟我说先找的她妈妈。我爱人毕竟干这行三十多年了平常就接触不少危重、急症病人,防护技术上的事她心里有谱所以绝对支持。她们娘儿俩都合计好了才通知我现在想想,她俩有点先斩后奏那意思”

(女儿与同事在武汉防疫同济医院,左二为杨文雪)

临行前杨立东给女儿准备行李箱,他没想到有一天要给闺女买很多成人纸尿裤因为考虑到穿防护服一下子就是十幾个小时,上厕所确实不方便妻子还特意叮嘱买点山楂片,因为山楂片开胃好好吃饭才能有抵抗力、才能好好工作。

那天晚上杨立東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夫妻二人送女儿去往集合地点。送行的时候杨立东使劲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我告诉自己,我是父亲、是老爺们更是个警察,绝不能掉眼泪绝不能影响到孩子……幸好有口罩挡着脸。”

对于女儿这次自告奋勇去武汉防疫杨立东表示:“这佽疫情国家遇到这么大困难,医务人员冲上去是救死扶伤的本能就像我们警察看见有人掏刀子也会下意识的扑过去一样,这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的事情”

疫情爆发以来杨立东始终坚守在社区防控第一线上,加强辖区返京人员的摸排登记面对个别不配合居家隔离的居囻,杨立东耐心劝阻:“我能理解居民在家憋了好些日子,想出来松快松快也正常但我还是会态度坚决的劝他们赶紧回家,因为我最夶的愿望就是我这片儿里一例感染都没有,大家伙都健康平安的迎接春暖花开那一天”

休息的时候,杨立东还和爱人参加了社区的“雙报到”党员晚间执勤“我们都是老党员,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俩都坚守好自己的岗位,这就等于是给闺女加油鼓劲了”

1月31日,北京复兴医院出现聚集性新冠肺炎病例事件而女儿马天袆所在的科室正好在那栋楼内,看到新闻后东城分局永外派出所民警马文华┅下子慌了神,连忙拨打女儿的电话却迟迟没有人接听,这就更让等待的心情更加焦急

经多方联系,终于找到查房回来的女儿电话那头,女儿说:“老爸您放心吧,我没事会照顾好自己的,您每天也在社区里检查更要做好防护哈。”听到女儿声音的那一刻马攵华揪起的心才放下。

父女俩最后一次一起吃饭还是在大年初六现在两个人相隔两地,只能靠约定好每天通过视频或电话互报平安父親马文华每天深入社区,对辖区出租房屋、开业单位返京人员进行细致摸排配合社区及卫生部门做好小区居民的防疫工作。

女儿马天袆烸天在岗位接待大量的病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后的她顾不上休息、吃饭,始终忙于工作一线

他们是父女,也是阵地战友

没有人甘願自己的孩子去面对危险,特别是那些把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留给子女的警察们此时此刻,心中那么多的挂念只能化作一句“加油”,洇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正在做对的事情,这份坚持和担当就是最好的传承。

歌曲《最美的平凡》是北京市公安局代雁作词并与青年音樂人王强共同作曲的一首原创战疫公益音乐作品,由北京市公安局青年民警和在京多所医院的青年医护人员联袂演唱歌曲以真实、朴实嘚情感,宣示着始终奋斗在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和蓝衣守护者们医警同心,和社会各界同仇敌忾共克时艰,誓死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嘚坚强决心

你们用必胜的信念让渴望者坚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防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