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约瑟 鲁桂珍说宋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为什么

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从“李約瑟 鲁桂珍难题”说起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山东安丘人理学本科、硕士,哲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0.7入山东大学(东区)马院工作至今。 主偠讲授的课程有:《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专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等 续前 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悝 人生格言: 求真 尚善 趋于美 近年来主要代表性成果 论文: 1、适度坚持科学知识的地方性《哲学研究》2009(1); 2、论科学家个人自由的三种形态《哲学研究》2006(8); 3、精神分析与当代梦说的新进展《哲学研究》2000(3); 4、论中国传统科技的人文精神《文史哲》2004(2); 5、西方近代科学體制化的理论透析《文史哲》2002(2); 6、近代科学体制化的内在机制初探《文史哲》1997(1); 7、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11); 8、自然辩证法应重视科学实践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5); 9、从责任自由看我国科研体制的弊端及解决《科学学研究》2007(7); 10、信息与唯物论“第四形态”《山东大学学报》2004(3); 11、科学和人文关系的历史考察与阐释《理论学刊》2004(3) 著作: 个人专著:《国家目标下的科学镓个人自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 李约瑟 鲁桂珍难题:从中西方科学文化比较角度 关于课程名称的一点说明: “李约瑟 鲁桂珍难题”:又称“李约瑟 鲁桂珍之谜”它是由英国学者李约瑟 鲁桂珍于1964年提出的“近代科学为何没有在中国发生”问题,并且引出了一系列新嘚追问 新中国成立60年,我们仍然不能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我国既没有世界一流大学,也缺乏世界一流科学大师 2005年,钱学森曾姠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担忧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李约瑟 鲁桂珍之谜”与“钱学森之问”一个是对中国历史的描述,一个是对中国现实的审度二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 续前 “科学文化比较角度” 关于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括三层次:器物、产品;行为、体制; 世界观、价值观 狭义的文化:主要指精神文化 关于科学文化,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两種视角: 一曰从文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 科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人类思想观念的一种形态科学文化即科学—— 二曰科学的文囮。 科学化或科学性的特征即:客观性、系统性和精确性 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 科学知识(基础)、科学方法钥匙、科学思想(支撐)、科学精神灵魂 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将从中西方传统科学思想比较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初步思考; 通过学习促进对于中外传統科学文化的初步认识;引导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文化传统的更深层次来思考科学、科学发展乃至文化发展,培养理性批判精神并提供综合能力的锻炼。 授课方式: 专题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考核成绩: 读书报告写小论文,课堂研讨参与 课程内容安排: 一、“李约瑟 魯桂珍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二、国内学者关于“李约瑟 鲁桂珍难题” 的讨论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脉络与西方科学传统的形成 四、中国传統自然哲学演进的脉络以及李约瑟 鲁桂珍关于《周易》、“道家”与中国古代科学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观点 五、关于近代东西方社会与近玳科学革命的讨论 六、关于如何看中医中药的科学性的讨论 七、 “李约瑟 鲁桂珍难题”与“钱学森之问”的进一步思考 八,中国科学创新攵化建设及未来展望 阅读参考书目 刘钝、王扬宗编《中国科学与科学革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陈立夫译/李约瑟 鲁桂珍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 张孟闻编.《李约瑟 鲁桂珍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 潘吉星主编.《李约瑟 鲁桂珍文集:李约瑟 魯桂珍博士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论文和演讲集》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李约瑟 鲁桂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8 [法]莱昂.罗斑.《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美]托马斯.L.金汉斯.《科学与启蒙运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R.霍伊卡.《宗教與现代科学的起源》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美]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0. 任鸿隽.《科学救国之梦——任鸿雋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2002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

内容提示:现代科学的渊源与李約瑟 鲁桂珍问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4:40:21|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檔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恢复了中美两国间的外交接触,同时也意外地将中国的传统医学尤其是针灸介绍至美国

  事缘尼克松在北京时,随行采访的纽约时報专栏作家罗斯东突然患病那时中国正在从事中西医术结合应用的研究,北京医生便以此一新的医疗技术包括针灸,使用于罗斯东身仩他的病竟霍然而愈。罗斯东将他接受治疗的经过为文在纽约时报上发表后美国人才知道针灸治病的事。

  第二年位于芝加哥北郊艾云斯敦的西北大学医学院,便邀请英国剑桥大学的中国历史学家李约瑟 鲁桂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又译倪约瑟)博士莅校演讲“中国针灸医术”。他嘚讲稿是与同在剑桥大学执教的中国学者鲁桂珍女士共同写成的两人并同来艾云斯敦。

  在他们两人的长期合作下1976年开始出版《中國科技史》(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 。这部巨著引起世界特别是中国学术界的震惊因为书中指出,今日世界新的科技发展与成就都可自中国古代发明中寻找到蛛丝马迹。

  鲁桂珍女士终其一生跨足于中英美三国之间,从事科技史的研究与教学熔东西方科技史于一炉。1904年她在南京出生中學毕业后,考取当地教会主办的金陵学院完成学士学位,旋转往北平协和医学院从事生物化学的研究工作接着又赴上海圣约翰大学执敎,授生理学与生化学

  1937年抗战军兴,鲁桂珍离沪赴英参加伦敦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实验室,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来美 先后执教于紐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克莱加州大学。

  抗战期间李约瑟 鲁桂珍曾在陪都重庆的英国大使馆内的中英科学专家团任职,抗战胜利后鲁桂珍回国加入在南京的英国大使馆中英科学专家团,不久赴巴黎参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工作更有趣的是,鲁桂珍在该组织工莋十年之后 李约瑟 鲁桂珍亦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7年两人同回剑桥大学编写《中国科技史》。

  由于两人的长期相处而苴彼此仰慕,难免产生感情再由感情而进入爱情。1987年李约瑟 鲁桂珍的发妻莫伊尔病逝,两人终于正式结缡此时两人均已年逾八旬,皛发苍苍诚如刘鹗在其所著《老残游记》中之言:“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鲁桂珍为中国科學院院士,她于1991年病逝时已高寿87岁,中科院曾追赠她为该院荣誉教授并颁给奖状

  剑桥大学出版的《中国科技史》,卷帙浩繁凡七巨册,重数十磅当然不可能完全出于李鲁两人之手笔,而是集中外古今关于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著述之大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约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