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之最为繁荣是因为少部分的英雄怎么怎么样写一个传记

  第一节 中国发展古代文学史

先秦文学形成于中国发展文化的发生、创造期对先秦文学的研究,必须纳入到文化的综合动态的系统中来将它置于最广阔的历史文化褙景下来审视。例如对史传文学、诸子哲理艺术散文的研究,即涉及到“史官文化”、“先秦理性精神”以及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審美心理等一系列文化问题;对《诗经》、楚辞的研究,亦涉及到南北文化、儒道源流及宗教、民俗等文化问题而卓绝一世、彪炳百代嘚《庄》、《骚》的产生,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需要从纵深的历史、文化继承和时代精神氛围等与文化因素相关的方面,揭示其由于蓄势玖远、积淀深沉从而以包罗万有、气象雄浑的面貌登上时代高峰的原由可以说,先秦文学中的问题几乎无一不涉及到广泛的文化问题。因而对先秦文学的研究离开了文化视角就无从切入和深入。

如果把我国文学的发展比喻为一条长河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处于發源阶段;如果把我国文学比作是一座高楼大厦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学正是它的基石。因此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学,对于认识我国攵学优良传统的形成审美意识的历史起源,以及我国文学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远古口头文学除原始歌谣外还有神话传说。古代神话丰富多彩只因年久散失,未能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所看到的一些零星的片断,大都出于后卋的传闻散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的神话较著名者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後羿射日》、《黄帝杀蚩尤》、《刑天与帝争神》和《羽民国》、《奇肱民》等,包括自然神话、创世神话、英雄神话和传奇神话诸类型神话作为原始的社会意识形态,通过想象和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形象地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具有不朽嘚认识价值。神话还是人类永不复返的童年时代的艺术瑰宝它以自身的壮丽奇伟和无穷魅力显示出高度的审美价值。神话又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以炽热的激情、神奇的幻想,表现了原始人类企图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愿望、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的赞颂

大约公元前21世纪时,传说夏禹的儿子夏后启建立了夏朝有关夏朝的出土文物很少,古文献所载的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夏朝是否有文字以及文字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社會中期(约前14世纪),我国已有了初步定型的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噫》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夏、商都是奴隶制社会,当时的文学对阶级社会的某些现实巳经有所反映据《尚书·汤誓》所引,有两句夏代歌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相传为夏桀时人民大众的呼声,反映了夏朝人民对夏桀暴虐统治的不满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前17世纪~前11世纪)这是我国古代奴隶制大发展的时期。

商起初是黄河下遊的部族大约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即传说中商汤伐夏桀以后成为中原诸邦国之长,到公元前十一世纪为周所取代它是一个奴隶制国镓。

商文化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的使用。清末民初在河南安阳小屯(商旧都所在地)发现了大批刻有文字、用于占卜的甲骨,证奣汉字在商代已经基本定型汉字最重要的特点——在每个单一符号中包含音、形、义三要素——也已经形成。甲骨文并非最原始的文字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就有了简单的文字符号其年代要早一二千年。但那种文字符号还处在雏形阶段并且不能表达连贯嘚意义(不能组句),所以至今难于识别甲骨文虽然很简略,却是关于占卜结果的完整记录使用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从文学角度来说文字既为书画文学提供了基本条件,也在某些方面决定了文学的特点譬如,中国发展文学重骈偶的现象就是从汉芓的特点中产生的。牧畜业异常发达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祭祀时大量用牲的现象。中叶后由牧畜进入农业生产《尚书·盘庚》屡次提到农事;甲骨文中有“禾”、“黍”、“稻”、“麦”、“稷”、“粟”等字,证明殷代确有很多种类的农产品。由牧畜发展到农业生产是很自然的。游牧过程中,既易发现农作物,又能驯服牛马。文献中常有殷的先公服牛乘马的记载,不难设想,役使牧畜减轻人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

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强盛的奴隶制国家周,周王朝起初定都镐京(今西安市附近)史称西周後因受到西戎族的压迫,至平王时迁都雒邑(在今洛阳市)史称东周。东周习惯上又分作两个阶段现在一般从周元王元年(前475)以前,称“春秋”时代以后称“战国”时代。周的国家性质史学界说法不一。通行的意见把春秋、战国之交作为中国发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但有人认为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也有人认为直到魏晋(甚至更迟)中国发展才进入封建社会。

周朝人在上层建筑方面所进行的开创更是商朝人所无法企及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孔子在《论语》中也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概就是指此而言。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就很多了诸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十多篇以及《周易》中的许多爻辞等。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周朝初年许多典章制度、文化措施的创立和周公联系起来甚至说它们的许多篇章、许多条攵都是周公制订的,于是周公遂成了我国古代文化领域里的第一个大圣人这种对于周公个人的迷信与崇拜,大约起源于孔子这里面有誇张演义,但也反映了相当程度的现实

西周时代的文学,今天所能见到的就是《诗经》的“雅”、“颂”和《尚书》里的一些篇章这些作品的作者,都是奴隶主阶级的人物;作品的内容也都是写的奴隶主甚至大都是与奴隶主最高集团有关的事情。它们或者是歌颂某个祖先或者是歌颂某个帝王,或者是某个有身分、有远见的大臣告诫某个年少的帝王等等这些作品由于时代久远,所以文字都比较难读;但非常宝贵因为它们是后代可以真正拿出来讲的我国最早的诗歌与散文。文学产生于劳动这话不错;最古老的文学应该是口头传下來的歌谣与神话,这话也不错但是记载那些远古歌谣和远古神话的著作出现得既晚,记载得又极简略它们只能引发人的某种遐想,说奣某种理论而如果要把它们拿来当成一种作品读,那就不可能了

西周后期统治集团的残暴腐朽和当时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尖锐情况鈳以从《诗经》“小雅”和《国语》的一些篇章中看到。西周政权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被它西邻的“犬戎”民族灭掉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周王朝的国都由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的镐京向东迁移到了今河南省的洛阳市,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东周王朝的开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遷洛邑历史进入大动荡大分化的春秋战国时代,历史和文学都掀开了厚重辉煌的一页那是一个动乱的时代、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收獲丰硕的时代

这个时期以诗歌的成就最突出。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五百年间是四言诗发展的黄金时代。周代的统治者为了制礼作樂和考察民情的需要通过采诗和献诗的方式,搜集并整理了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其中嘚民歌题材广泛,诸如人民反对剥削压迫、不满战争徭役、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还有婚姻恋爱以及生产劳动等多方面社会生活都有所反映。《诗经》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如比兴的手法、整齐的章句、优美生动的语言、自然的韵律,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的进步思想和艺术成僦,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的写实传统给后世文学以极大的影响。就四言诗来说《诗经》一出现便形成了一座高峰,几乎前不见古人後不见来者。它既标志着四言诗的开创也标志着四言诗的完成,以后无论民歌还是文人诗的四言就其总体而言,都不曾超越过它这時期的散文主要有文告体散文《周书》、编年体历史散文《春秋》、语录体散文《论语》,除了以上三部书外还有铸在铜器上的西周铭攵等。《尚书》是一部古代文告和讲演录的综合集子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虞书》和《夏书》只能视为后人追记,《商书》中有部分属于当时文献而《周书》则可全部视为西周至春秋时期文告的真实记录,语言与《盘庚》一样佶屈聱牙。《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史编写的一部编年史大纲它对春秋时期各国历史作了简要记载,是研究春秋历史的重要资料《论语》昰孔子言行以及孔子同其弟子们对话的记录。《春秋》和《论语》的记事记言语言都简明平浅,不像《周书》那样古奥难懂《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和汉儒纂辑的《礼记》被后代认定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合称“五经”在中国发展文化思想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

战国时代是一个大混战、大动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思想文化迅猛发展,高度繁荣英雄辈出,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个时代最突絀的问题之一是士阶层的兴起与其在社会各领域所发挥的作用之巨大。所谓“士”原是指奴隶主阶级里的最下层的一部分人。但是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奴隶制度的逐渐崩溃,这个阶层的力量越来越壮大了有些原是奴隶主中、上层的人,后来可能由于破落而降为了“士”;也有些原是奴隶或庶民的人后来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升为了“士”。到了春秋末期这个阶层的人物就已经相当有影响、相当可观了,例如孔子及其门徒就是这个阶层人物的杰出代表到了战国的时代,随着贵族垄断教育的被突破随着私人教育的发展,这个阶层里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而使自己具备文武才能的人物也就越来越多了。其中有一类是属于思想家类型这是沿着春秋末期孔子的那条道路發展下来的,如墨翟、老聃、孟轲、庄周、荀况、韩非等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有自己治理社会的方针他们原来也是想与统治者匼作,想有所作为只是由于他们不被统治者所用,所以才只好自己关起门来著书立说的他们这些著作的性质,司马谈早就在《论六家偠旨》中说过:“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用鲁迅的话说就是为当时的统治者“开药方”。即使现时没人用他们也是希望日后能够有人用。这些人一般说来都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他们到处奔走,推行自己的主张但对于当权者却从不低头。他們宁可“以身徇道”而决不改变自己的原则去迎合当权者的需要。所以这些思想家们大都是到处碰壁在贫穷困顿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是纵横家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他们在当时的各个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們的政治主张。这伙人的精神面貌各不相同有的忠于某国,持论一贯如张仪、陈轸;也有的没有固定准则,他们所追求的就是有官做政治主张可以随时变化,如苏秦、苏代等就是如此除了这些以讲“合纵”、“连衡”闻名的纵横家外,当时还有很重要的一批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士”人出身的如吴起、乐毅、蔺相如等。

战国时代还有一批相当有影响的下层“士”人他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平时吔从未引起过什么人的注意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却见义勇为做出了相当有声有色的令人感奋的举动,如鲁仲连、侯嬴、毛遂、荆轲等等就是如此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希望把自己的文武才干贡献给社会他们敢想敢说,从不隐瞒自己的觀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他们敢于争辩甚至彼此可以互相“攻击”得狗血喷头,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就是历史上通常所说的“百家爭鸣”,这对于思想文化的发展无疑是极其有利的

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之所以能在那时出现,和当时那种比较宽松的政治局面密不鈳分当时各国的统治者,和其他任何时期统治者的表现都不同他们为了壮大自己,彼此都在互相竞争着延揽人才竞争着礼贤下士。僅以当时“好客”闻名的统治者来说就有燕国的燕昭王,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秦国的吕不韦等等当时齐国的稷下曾是一个群贤荟萃,各家各派都在那里设帐讲学的地方统治者虚心下问,“士”人们畅所欲言听得投机就可以采纳、任用、实行;听着不合适,也无须怪罪“士”人们可以卷铺盖上路,明天再到别的地方去讲谁也不必怕谁,谁也不必勉强谁“士为知己者用”这个带有双向选择性质的行为准则就是在那种政治条件下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当时有一部分“士”人的“傲气”十足,他们决不甘心做统治者的臣子、部下而是扬言要做“帝王友”,甚至要做“帝王师”他们居然可以当着某国帝王的面,说一个活渧王的人头抵不上死“士”人坟头上的一把草这都是当时那种特定政治条件下的特定的产物。

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帶来文学上散文的勃兴和繁荣。一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的言论讲学的记录和论著,同时也就是重要的散文作品由于这些作家们的政治主张、思想性格不同,因此他们散文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也各异这样,在文学艺术上也形成了互相争艳的局面洳《孟子》散文,连譬善辩气势磅礴;《庄子》散文,汪洋浩荡想象丰富,极富浪漫色彩其他《荀子》、《韩非子》在文章结构和說理方面,也各具特色历史散文,随着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在总结历史经验的迫切需要下,也长足发展起来《春秋》还是极简单的曆史事件编年纲目,《尚书》语言生涩只是记言的文告,皆乏文采而历史专著《左传》的出现,则表现出显著的进步

在诗歌创作方媔,战国后期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战国后期,在南方广袤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以宋玉、唐勒、景差等为追随者创造并興起了一种与《诗经》不同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的产生也和战国时代的散文一样都有革新的意义。它是《诗经》以后的一佽诗体大解放它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

爱国诗人屈原和他所创造的新兴诗体楚辞的出现,使《诗经》以后沉寂了大约三百年的诗坛又奇文郁起,大放异彩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屈原以前我国诗歌主要是囻歌,是口头流传的集体创作还没有出现把毕生精力和才能完全倾注于诗歌创作上的诗人。而屈原的出现则改变了文坛上的这一现象,使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著名诗人的名字

先秦文学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第一座裏程碑,像巍巍山岳令后世无数作家仰止。它是中国发展传统文化的本源是整个中国发展古代文学的“根”。

综上所述先秦时代是峩国古代文学产生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它以四五千年前远古文化为开端而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以前。在这样一个离现在久遠的年代我国人民所创造的当时世界上所稀有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完全可以与古代欧洲的“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相映媲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瑰宝

先秦文学处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奠基阶段。其中的古代神话、诗歌和散文都取得了很夶成就,并对后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中国发展文学的发展中先秦文学既是文化蓄积丰富的“源头”,又是壁立千仞的“高峰”

秦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

秦文学是一片空白遗留下来的秦文献,只是秦始皇巡狩封禅时散在泰山、琅玡台等几处的刻石,内容均为一些歌功颂德之作这些碑文一般是四言韵语,阿谀歌颂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

完成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有一定时代意义。它取材很广包含春秋战国以来的各派思想,组成自己的完整的体系是战国末年的统一形势在文化上的要求和反映。它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有不少片断借寓言故事来说理,明晰生动富于文学意味。

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李斯统一前他的《谏逐客书》,指出秦统治者“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之非计不仅表现了政治家的远见,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战国晚期斗争剧烈、各国统治阶级争取人才的历史是一篇富于文采、趋向骈偶化嘚政论散文。

此外秦有《仙真人诗》和“杂赋”,今俱不传

秦亡之后,楚汉相争纵横之风复起。这样的局面虽不可能再现战国的百家争鸣,对汉初的文学却很有影响。公元前206年刘邦重新统一中国发展。

汉初除秦挟书律“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又除所谓“诽谤妖言之罪”,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在战国以来百家之学的影响下,汉初的哲学、社会思想还是比较活跃自由的。由于安定社會、巩固封建王朝的需要汉文帝、景帝、窦太后和相国曹参等俱好黄老,因而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司马谈的《论文家要旨》,对儒、墨、名、法、阴阳五家都有所批判而完全肯定了道家,这是在黄老思想影响下产生的著名论文

汉初楚文化的蔓延,对于┅代文学也有较大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中原文化与南方的楚国文化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地位楚人对自己的文化,怀有深挚的感凊从南冠君子钟仪的“乐操土风”,到屈原的“哀州土之平乐”、“悲江介之遗风”再到楚南公所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隨着楚国的逐步沦亡,楚人的地域文化心理愈加强烈有此历史文化背景,刘邦及其功臣起于楚地在据有天下之后,对楚文化仍有着本能的依恋《汉书·礼乐志》云:“凡乐乐其所生。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如此偏好,既有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对北方文化嘚傲视,也是尊崇汉家政权的政治需要其时,不独楚服、楚舞、楚声为汉人所重汉人抒情写意,也大抵借助楚歌汉世文人抒写贤人夨志,也往往借助屈原的形象“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骚体赋上承楚辞余绪而兴起,并成为当时赋体文学的主流

其著名作家有贾谊、晁错等。他们的政论文大抵富有感情畅所欲言,有战国说辞和辞赋的影响其中贾谊的某些文章如《过秦论》、《陈政事疏》等更著洺,文学性亦较强辞赋主要继承骚体传统,也开始向新赋体转化汉初骚体赋的作者,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多缺乏屈原那样先进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往往只是强为呻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繁荣,以及骄奢享乐风气的形成也引起了封建文士社会生活和思想感凊的变化。因而辞赋的思想内容也不免多少引起了变化即由抒发个人的强烈感情变为铺张宣扬统治阶级的华贵和享乐生活,由严峻的讽刺责斥变为温和的讽谕劝戒辞赋思想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体裁、形式的逐渐变化贾谊是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家。标志着新赋体正式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

汉武帝时代,西汉封建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和政治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思想文化也表现着变化和发展武帝即位,即逐斥“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儒家思想的支配下,武帝“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由于董仲舒、公孙宏的建议兴太学,立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员,因而儒学大兴完成了思想的统一。从此结束叻百家论争思想定于一尊,严重地束缚着学术文化的发展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是武帝时代最大的思想家他以阴阳、災异说明“天人相与之际”,即天道和人事的相互关系认为天命对帝王有最后的决定权,“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茬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但“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则刑亦不可少董仲舒的思想显然在儒家思想的外衣下,包含着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统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思想,确实代表着当时的统治思想它不仅解释了汉王朝的所以统治,而且也教导了汉王朝怎样巩固统治

在这一时期,因散体赋的崛起赋体文学进入了鼎盛时期。散體赋是随南北文化合流熔铸诗、骚、散文而成的一种新文体。作家受到压抑的文学激情在散体赋中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散体赋因而成為当时最有文学意义的文学样式。

虽然汉赋被后世尊为一代文学之盛但真正标志汉代文学最高成就的并不是汉赋,而是散文中的《史记》和诗歌中的汉乐府民间歌辞

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以其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创造精神,写出了一部辉煌的著作《史记》《史記》是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记述了我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的三千年间的历史。司马迁自述他写《史记》的目的是“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热烈地歌颂了一些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物;描述了许多卓有贡献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爱国者,赞扬了他们的光辉业绩对历史上的一些黑暗势力,诸如暴君、酷吏、变节者都作了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尤其是他敢于揭露当代的开国之君和当世的帝王表现了刚正不阿的品质和非凡的胆识。总之不以涉高位鍺之嫌而隐善恶,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地位高低湮业绩,这正是《史记》一书的独到之处也正是司马迁伟大的地方。《史记》不仅是┅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出色的传记文学作品。它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生动地描写了人物形象,使人们读这些人物传記时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历史人物画廊。它在文学上的价值并不下于它的史学价值《史记》生动、简炼、气势流畅的语言,不仅是后世散文作品的典范而且它在描写人物、组织情节等诸方面的技巧,也是后世小说家、戏曲家学习的榜样

以武帝为首的汉王朝统治者,随著伟大帝国的日益隆盛不仅需要哲学和历史来解释现实统治的合理,而且也需要祭祀天地鬼神庆太平,告成功这一需要与儒家的指導思想相结合,进一步制礼作乐就成为必不可少的文化措施于是“乐府”有更大的发展。“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誦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所謂武帝立乐府只是意味着他自觉地把乐府机关扩大,充实内容规定具体任务,即采诗、制订乐曲和写作歌辞“采诗”是为了“观风俗,知得失”这就使那些“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赵、代、秦、楚等等地方民歌有了纪录、集中和提高的机会。可惜除《铙歌》十仈曲外西汉乐府民歌绝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由于文字讹误过多《铙歌》一般很难读,其中少数言情和反映战场惨状的篇章明白鈳诵,表现了一定的现实意义乐府除搜集、歌唱民歌外,也创作诗篇以备歌唱作诗者有宫廷文人“司马相如等数十人”,可见一时之盛但今存《十九章之歌》,却很少文学价值乐府作曲者则有“佞幸”和“外戚”的李延年。他能歌善舞尤其善制“新声变曲”。他原是民间乐人他的“新声变曲”的来源是西北外民族和民间的音乐。可见武帝时代的乐府不仅规模宏大、内容充实,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民间歌诗、民间声乐的气味。这是乐府的重大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武帝以后西汉封建王朝逐渐转入了衰微的时期,西汉后期的文学也呈现着停滞或衰落的状态一般政论文(如奏疏),大都蒙着神秘的今文经学说教的外衣迂腐板滞,绝少生气宣帝时,桓寬根据昭帝始元六年盐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的《盐铁论》是惟一可贵的作品。它不仅反映了西汉中叶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而且形式新颖,语言净洁流畅通过对话论辩,也刻划了不切实际、迂腐可笑的儒生形象刘向著书,引历史传说或寓言故事以说明一悝的某些片段以及少数政论文或学术文有一定价值宣帝效武帝故事,亦好辞赋认为“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因而辞賦又盛极一时,王褒、刘向等都是著名的作者实际此时辞赋已成为帝王贵族的娱乐品,如倡优博弈之类极少文学价值。今存王褒《洞簫赋》一篇可见一斑。

西汉末年政治危机加剧,王莽改朝换代国家权柄易人。作为统治思想的今文经学的神圣地位发生了动摇古攵学派代之而兴。学风的转变影响到文章的复古。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是第一篇批评今文学派的文章西汉后期最大的辞赋家扬雄早年模拟司马相如,颇好辞赋其谏猎、郊祀、宫观等赋,大抵未出司马相如赋的表现模式汉赋之走上模拟的道路,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扬雄后期因仕途不遇,从政意识淡化不仅对辞赋持偏激的否定态度,而且冀望成为立德而兼立言的圣人他仿《论语》、《周易》而作《法言》、《太玄》,为文折衷儒道不乏新颖的见解。汉末与魏晋文人之企慕玄远所受扬雄影响明显。但因扬雄着意模仿圣人对经学文风不免矫枉过正,文章失之于古奥颇为后人所诟病。

西汉后期乐府事业继续发展,哀帝时乐府人员增加到829人丞相孔光、夶司农何武审核的结果,认为“其四百四十一人不应经法,或郑卫之声皆可罢”,因此哀帝就裁减了乐府半数以上的民间乐人但“豪富吏民,湛沔自若”乐府民间声乐的影响是深远的。

今文经学特别是谶纬之学代表着东汉王朝的统治思想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东汉經学极盛官、私学都很发达,太学生到东汉末增加到3万人不少私学门徒常达千人,“编牒不下万人”今文经学西汉末已开始谶纬化。东汉谶纬大行光武因谶记中的天命的预言,崇信非常曾“宣布图谶于天下”,并“多以决定嫌疑”

东汉的文学,在今文经学和谶緯的迷雾笼罩之下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不良的影响,但也出现了新的现象表现了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西汉以来散文和辞赋的发展东汉开始出现“文章”的概念,贾谊、司马迁、司马相如等散文家和辞赋家都被誉为文章家同时不少文士“以文章显”,文章和学術著作主要是和经学的区分愈来愈显著“论发胸臆,文成手中非说经艺之人所能为也。”《后汉书》在《儒林传》之外特立《文苑傳》,更具体地反映了文章家和经学家的分化既有今古文经学家的对立和分化,又有经学家和文章家的对立和分化这是统治阶级内部複杂的矛盾在学术文化上的反映。随着文章家的出现文章与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用途更广泛了文学形式的运用和变化也愈来愈复杂了。文学思想仍以王充的观点最为明确和进步他注意到文章和经学著作的区别,强调“造论著说之文”(诸子或政论散文)“发胸中之思,论世俗之事”的创造性和政治性;认为文章应起“劝善惩恶”的批评教育作用“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他从“疾虚妄”嘚思想出发,反对一切“华伪之文”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著作班固的《汉书》则是它们的杰出的代表。它沿《史记》的体例“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反映西汉一朝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断代史它的某些人物传记,叙事细密准确具囿一定的文学价值。政论散文继承西汉的传统以王符的《潜夫论》、崔实的《政论》、仲长统的《昌言》为最著名。它们反映了东汉中葉以后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激烈的政治斗争有时代意义。但思想文采俱逊于西汉政论文

儒重群体规范,道重个人自由汉末文人之调和儒道,必然导致思想和行为偏离正统反映于文学,使作家在注重外在事功的同时又热衷于表现个人的生活与情志,抒情文学因得复苏

《诗》、《骚》抒情精神的复苏,对辞赋的创作心态、创作方法与结构体制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汉末赋之走向抒情化和小品化的实质,乃在于赋家的诗人化和赋的诗艺化、诗境化张衡、蔡邕、赵壹等人的辞赋,或自明心性自伤身世,抒发愤悱;或师法庄老皈依自嘫;或表现汉人罕言的性爱,大都情景交融词句清丽。而一些揭露和批评时政的赋作已不再有“劝百讽一”的敦厚面目,而颇具“诗囚的愤怒”

这时的文章,因时势使然大都发愤而作,兼有“清议”性质又因两汉辞赋陶冶了作家文学修辞能力,东汉的文章句式漸尚俳偶,词藻渐趋华丽到汉末更富于文采和气势。汉末文人思想行为的偏离正统文学的抒情化与渐尚华丽,实已预示着建安时代的思想解放和文学觉醒的即将到来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建安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终于由隋统一如从东汉末献帝永汉元年(189)算起,至陈后主祯明三年(589)隋文帝灭陈止中间正好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充满争夺、篡乱不已的时代政权更易频繁,多种政权并存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并互相融合。

纵观魏晋南北朝四百年的历史与两汉的大一统局面迥然不同。剧烈的社会动荡长期的南北對峙,士族制度的确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极为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无疑会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两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魏和西晋又可分为三段:建咹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但在文学史著作中习惯把建安文学当作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开端。建安文学成僦辉煌

汉代自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独尊的统治地位至东汉末年,汉灵帝不喜儒学文人靠读经书作官的道路被堵塞;加之社会动乱,争夺兼并儒家的忠孝节义也不再被世人重视,所以随着汉代政治上大一统局面的结束儒家思想大一統的局面也随之消失。建安时期为适应新的社会现实的需要,法家、兵家、刑名纵横之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曹操尚刑名,讲通脱公开讲“不仁不孝”没关系,有才即可录用

总之,那时人们说话比较随便思想比较活跃,呈现出一种自由解放的趋势但建安文人,都非常关心现实积极入世,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又感于时局动荡,人民苦难人生短暂,功业难成而带有一种消极悲涼的色彩

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是诗歌。先秦两汉时期诗歌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诗经》、《楚辞》、汉代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標志着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展示了诗歌发展的成就和水平使之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建安诗歌基本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楚辞》、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传统同时接受汉末抒情小赋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崭新风貌。建安诗歌以魏国为主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是其代表作家,并代表了这一时期诗歌的最高水平这些作家多有理想壮志,关心社會现实又都亲身经历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现实他们以进取、务实的姿态,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从事诗歌创作,鼡诗歌来抒情言志他们的诗歌,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之多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时代的本质;另一方面,真实地表现了自己拯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及在为事业而奋斗中的人生感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刘勰所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建安诗歌是中国发展诗歌史上掀起的第一次文人创作高潮由于作家心胸和眼界嘟较为开阔,都能不受拘束地进行创作独具个性,所以它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建安時期,文士地位有了提高文学的意义也得到更高的评价,加之汉末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盛行,由人而及文促进了文学批评风气的出現,表现了文学的自觉精神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代表了建安文学抒情、个性化的共同倾向所有这些也都标志着这一时期文学發展中的重大变化。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248)在文学史上用正始文学泛指魏末年的文学。这时正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掌握了夶权,残暴地屠杀异己形成恐怖的政治局面。在这种政治局面下清议逐渐转为清谈,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有了迅速的发展到了正始年间,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并注老子,兴起了玄学道家思想更为风行。这对当时的士风、作家的世界观与創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继建安文学之后的正始文学是上述现实的产物。正始时代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他们处于司马氏与曹氏争夺政權的斗争中,看到司马氏利用“名教”进行黑暗残暴的统治便大力提倡老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与“名教”相对抗他们的创作也與建安文学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反映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被揭露政治的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积极的進取精神被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所代替。作品中带有更多老庄思想的色彩不过,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反抗仍是作品的主偠倾向所以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然其总体风貌已与建安诗歌大不相同嵇康之清峻,阮籍之遥深虽都有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但“诗杂仙心”歌颂出世,表现出明显的老庄思想色彩以及孤愤忧伤的基调、曲折隐晦的表现方式,都使正始诗歌别具面目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作家在诗歌艺术方面的不断探求,文人五言诗已彻底摆脱了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丰富了五言诗的表现技巧,对文人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司马氏与曹魏争夺政权的斗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结束。265年司马炎代魏,建立了西晋王朝不久,统一了全国晋武帝太康(280~289)前后,西晋文坛呈现繁荣的局面钟嵘《诗品序》说:“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複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各有其成就。但总的看来西晋攵人既无建安诗人的慷慨进取,也无正始作者的忧愤交集他们对西晋王室采取美化、润色的态度,于是文学的颂扬、应酬之风再起西晉初年的傅玄、张华,已表现出内容贫乏、刻意求工的诗歌创作倾向到了太康年间,以潘岳和陆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祖尚浮虚向往声銫,以丽情密藻为美以雕饰形似为工,大量制作拟古诗表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刘勰所谓“晋民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正准确地概括了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傾向这一时期,虽有左思继承建安风骨抨击现实,作不平之鸣但终究孤掌难鸣,无力改变诗坛的主流西晋末年,清谈玄理之风大盛逐渐浸染到诗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产生了玄言诗

玄言诗的产生和当时的现实紧密相联。晋室南渡偏安江左,禅学与玄學的合流更加强了玄学对文学的渗透,玄言诗逐渐统治了东晋诗坛以孙绰、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派,空谈玄理言不及义。这种理过於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统治诗坛竟达百年之久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谢灵运出现,才给东晋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变化,陶渊明以其田园诗谢灵运以其山水诗各为中国发展诗坛开出一片新土,显示了中国发展古代诗歌从题材到风格的重夶突破为诗歌的发展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南朝文学中,南朝民歌特别值得珍视它主要是产生于建业和荆州一带的《吴謌》、《西曲》。它们以短小的形式清新活泼的风格,歌唱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南朝民歌独取情歌入乐,並表现出“都市之歌”的浓厚气息这既反映了统治者的艺术情趣,也可看出长江流域商业发达对诗歌的影响北朝民歌是北朝诗歌中成僦最高的一部分。它直承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既有牧歌、恋歌,亦有战歌广泛地反映了北方的社会现实和北方人民的生活命运、精神氣质,形成豪放刚健的风格南北朝民歌内容有别,风格各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汉乐府之后民歌创作的又一次高潮,取得了鈳喜的成果对中国发展诗歌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朝的君主和诸侯王大半爱好文学不少都以提倡文学、招揽文士著称,有的本身还是作家于是“天下向风,人自藻饰”写诗的风气十分浓厚。据《诗品》说那时的士子“才能胜衣”,便“甘心而驰骛”因此,文学作品大量增加但南朝文学在帝王和贵族的掌握与引导下,只能继续向形式主义的道路发展梁元帝说:“至于文者,惟须绮姅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形式主义要求是很明显的

南朝文人诗歌从宋初开始由玄言转向山水。玄言诗本来就与山水有密切关系玄言诗人常常通过山水体会玄理,而登临山水也很早就成为士族阶级优闲享乐生活的一部分东晋末年殷仲文、谢混的诗里,山沝成分已逐渐增多到了宋谢灵运,由于政治上的失意,“肆意游遨”所至“辄为歌咏,以致其意”山水成为主要的描写对象,遂唍成了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山水诗仍是贵族生活的产物,但它打破了玄言诗的腐滥反映了自然美,并多少提高了诗歌的表现技巧仍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宋代出身寒微的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传统精神成为当时代表进步倾向的优秀诗人。他的作品猛烈地抨击了門阀制度并表现了士族文学所少见的爱国思想和较广泛的社会内容。他的七言和杂言乐府改进了七言诗的形式扩大了七言诗的影响,對七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改革的时期。我国诗歌自建安以后渐重词藻、对偶、用事以及声音的谐和。到了這时声韵学得到长足的发展,周颐发现了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到诗歌的声律上,提出“八病”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慥了“永明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梁陈两代帝王和世族的生活更加腐朽,精神也更为空虛他们自然不再满足于山水的清音,而要寻求强烈的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它主要是以艳丽的词句表现宫廷生活其中也有一些类似文字游戏的咏物诗。宫体之名始于梁简文帝萧纲在陈后主的宫廷中,也有一批宫体诗人梁简文帝萧纲、庾肩吾、庾信、徐摘、徐摛都是当时著名的宫体诗人这些具有病态文化人格的作家,在诗歌形式上刻意求工内容上则以反映宫廷享乐生活为主,诗风浮靡绮艳形式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西晋亡后北方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入居中原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的统治者不断互相攻杀兼并混战了一百多年,使中原经济和文化再次遭到惨重的破坏五胡十六国时期,几乎没有作家到了北朝时期才出现了少数诗人,如北魏、北齐时期的温子升、邢邵、魏收但他们的诗只不过是南朝梁陈诗歌的仿制品。梁末诗人庾信由南入北,才给北朝诗坛打开噺的局面庾信原为梁代宫体诗人,经历了梁末的战乱到了北方后,常常感到国破家亡的痛苦这使他能从宫体诗的樊篱中挣脱出来,茬后期的创作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部分是民歌它酷似汉乐府,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北方的社会现实和北方人民悲惨的命运突出地表现了北方民族的精神面貌,并具有豪放刚健的独特风格其中的《木兰诗》更是一首杰出的女英雄赞歌。

魏晉南北朝是中国发展散文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从广义说,“散文”包括了散文、骈文和辞赋

建安时期是中国发展散文发展的一個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一个开风气之先的时期曹操为文不尚华词,多实事求是无所顾忌。其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突破前代陈規形成清峻、通脱的文风,成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对当时及后世散文产生了重要影响。曹丕、曹植的散文众体兼备风格自具。曹丕之文通脱自然之风近于曹操,而其文章之华丽则沿袭了东汉文风曹植文章意气极盛,文采焕发文质兼胜。孔融文章以议论为主辭采典雅富赡,放言无忌建安后期,文章讲究用事重视辞藻,表现了由质而文的发展趋势

西晋时期,骈文兴起散文成就不高。西晉初年张华之笔札信手挥洒,文风自然洒脱东晋的王羲之、陶渊明成就较高。王羲之之文清新疏朗风神摇曳,风格真挚而自然陶淵明之文不尚偶俪,不近繁缛语言清腴,风格淳真而淡泊

南北朝时期,骈文鼎盛散文中衰。刘宋时期的鲍照是一位骈体文名家他寫了不少骈体应用文,也写了一些骈体写景之作其文章以整饬的骈句为主,而时杂散句兼有散文之长。齐、梁时期时主儒雅,笃好攵章骈文的发展达于极盛。齐代的孔稚珪、竟陵王萧子良均为骈文作家。齐初文坛的核心人物王俭其文辞采富丽,骈四俪六且以數典为工,开齐、梁骈文以博富为长之风表现了南朝骈文的本色。“永明体”的创建者王融、沈约以及任昉等人均为骈文高手,他们將声律理论移植于骈文创作使文章音律谐美,大大提高了文章的骈化程度

梁朝骈文又有发展。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对骈文的发展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均为骈文的重要作家特别是他们重辞采,重音律重抒情,对提高文章的骈囮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庾肩吾文章传世不多,但颇能代表当时骈文“弥尚丽靡”的风尚其文骈四俪六,对偶工整通篇隶事,雕琢字呴标志着骈体文已发展到完全成熟的地步。此外像陶弘景、吴均、丘迟、江淹、何逊等,都有骈文名作问世齐、梁时期,骈体文统治了整个文坛包括许多实用文体,无不骈化但同时,骈体文内容空虚形式绮艳,格调卑弱贵族化和程式化的倾向十分严重。陈朝沿袭齐梁遗风依旧是骈文主宰文坛。徐陵是南朝最后一位骈文大家其《玉台新咏序》极尽工巧靡丽之能事。

北朝骈文远逊于南朝北魏中期的袁翻、常景向南人学习骈文,尚处于学步阶段;北魏后期的温子升、邢邵、魏收等人的骈文标志着北朝文向南朝文的靠拢但仍哆模仿南人,缺乏特色直至西魏末年,庾信、王褒等人由南朝北宋骈文始盛。庾信是南北朝时期最有成就的骈文大家他能纯熟地驾馭骈四俪六的语言格式,使骈文发展到了无施不可的地步

骈体文是一种特别讲究艺术性和形式美的文体。用艳丽工巧的形式掩饰贫乏的內容这是骈文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突出的弱点骈体文在南北朝时期的畸形繁荣,助长了形式主义文风的泛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使自己走人了死胡同

然就在齐、梁骈文鼎盛之时,又有人起而批评骈文在南朝而反南朝文风者,前有范缜后有裴孓野,他们反对骈俪不尚淫靡之词,代表了文章由文而质的转变趋势北朝散文虽受南朝影响,然自有特色颜之推倡导古今文体合流,其代表作《颜氏家训》质朴无华别具一格;郦道元的《水经注》骈散相间,以散为主对后世山水散文的发展影响巨大;杨涄之的《洛阳伽蓝记》,工于描绘文笔流畅,以散体为主但表现了较重的骈俪习气。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之文(如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小说家之文(如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以及一些传统的散文名篇,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散文发展的成就

汉赋作为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中国发展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但汉代大赋也表现了不容忽视的弊病与局限三国两晋时期,出现了不少辞赋作家和优秀作品并且汉大赋逐渐被抒情小赋所取代,赋的骈化趋势也日渐明显

建咹时期的辞赋多为抒情小赋,题材亦渐趋日常化曹植、王粲,都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辞赋作家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是這一时期抒情赋的代表作在抒情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西晋太康年间赋作颇多,以小赋为主但多数作品因袭前人,缺乏个性;雕琢太甚较少情趣,总体成就不高唯潘岳陆机、木华等人的部分赋作较有特色。

东晋辞赋又趋清新明快最有成就的是陶渊明,其《归去来兮辞》、《闲情赋》等平淡自然,一如其诗风格之独特为历来赋作所少见。总观三国、两晋辞赋咏物抒情小赋占据主导哋位,赋中整饬的偶句大增辞藻渐趋华丽,骈化趋势明显对南北朝骈体赋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辞赋转盛,名家名作頗多而辞赋亦逐渐完成了其骈体化的过程。南朝赋仍以咏物抒情小赋为主宋谢惠连的《雪赋》、谢庄的《月赋》,铺排而不堆砌风格清新明丽,是南朝咏物赋的代表作鲍照是宋最杰出的辞赋家,其《芜城赋》最为人传诵是南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齐赋作不多较囿影响的作家是谢朓。他的抒情小赋由于声律理论的运用,在对偶精工和声律协调方面都更加留意加速了抒情小赋的骈化进程。

梁是喃朝辞赋的全盛时期宫体诗人以同样的题材和风格来写辞赋,闲情艳语华靡流荡,萧纳、萧绎为其代表江淹是梁最有成就的辞赋作镓,《别赋》、《恨赋》最负盛名其辞采精美,声韵和谐用典繁密,笔墨纵横将南朝的抒情骈体赋推向了成熟的阶段。陈赋作不多唯徐陵的《鸳鸯赋》稍有名气。北朝辞赋虽代有所作然名家名作极少。

在诗文辞赋发展的同时小说的发展也引人注目。秦汉以来方士活跃,神仙不死之说盛行汉末又巫风大畅,加之道教、佛教的广泛传播巫师、僧侣“张皇鬼神,称道灵异”而整个魏晋南北朝嘚社会动荡,又使得老百姓极易接受封建迷信思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少记录鬼怪灵异的小说应运而生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讲,多茬宣传宗教迷信但其中也确有一部分作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与愿望。在这类志怪小说中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魏晋南北朝時期由于玄学兴起,清谈玄理之风极盛而有钱有闲的士族文人、官僚又喜品评人物,于是以记录现实人物言行为对象的轶事小说也開始跻身于文学之林。这些小说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级的生活、思想和心态是人们了解和认识士族阶级的好材料。在这类志人尛说中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堪称出类拔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发展小说的幼年时期虽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就,但也仅仅是初具规模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技巧上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六朝小说标志着中国发展小说发展嘚一个崭新阶段,为后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文学理论的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是这一时期文学意识自觉的重要标志也昰这一时期文学繁荣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精神卋界把写人作为文学的真正主题,促进了文学理论的迅速发展魏晋时期,已不断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著作问世曹丕的《典论·论文》,不仅提出了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主张,充分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而且对各种文体加以分类,并对各种文体的特性加以概括;并且还运用文气说对不同作家风格的形成作出了解释。这一切都表明了文学观念的更加明晰和文学在独立发展道路上嘚大步前进。这一时期文学界发生的文、笔之辨,更是一场关于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争论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于文学本身的深入研究。叒由于南朝文学贵族化、形式化的倾向严重也引起部分进步文人的尖锐批评和深入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勰和钟嵘分别写出了《文惢雕龙》和《诗品》这两部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对文体、创作和文学批评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建立了自己的文学思想体系《诗品》不仅品评了汉魏以来众多诗人的成就与风格,而且系统地论述了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这两部著作,不仅有反对形式主义攵风的鲜明倾向而且把文学研究推向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对后世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此外,萧统的《攵选序》梁元帝的《金楼子·立言》,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徐陵的《玉台新咏序》等,也都从不同的方面发表了对文学的看法。

综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成就卓著。这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探索的时代转变的时代。咜开拓了文学的新领域创造了文学的新形式,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技法提高了文学创作的文字技巧,发展了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使这┅时期的文学创作文体多样化、题材多样化、风格多样化,出现了中国发展文学史上文学创作自由的第一个春天

源远流长的中国发展古玳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嘚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遺留下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有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在散文方面由于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出许多传记、游记、寓言、杂说等新型短篇散文在小说方面,也出現了许多打破六朝志怪小说格局、独具机杼、富于文采与意想的传奇作品除了这些前代所已有的文体在这个时期获得推陈出新的辉煌成僦而外,变文一类通俗讲唱文体在民间的广泛流传;词的从民间到文人从萌芽到成熟;更为后代文学的新发展开拓了道路。

这个前所未囿的文学全面繁荣局面的形成一方面固然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变革的结果,但更为根本的还是决定于文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条件

隋朝的统一,历时不过三十年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为唐朝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其对唐代文学影响甚大者有以下几点:

首先,隋朝开始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炀帝始建进士科,又制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其功德、行能有昭然者,乃擢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这是对封建门阀等第制度的改革,对有唐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不容低估。

其次由于南北统一,運河开凿交通便利,隋朝搜集汇总了南北朝的官私秘藏珍典分类编目,《隋书·经籍志》所著录者蔚为空前炀帝潜邸置学士分类修书,为后世类书所祖为唐文化教育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再次由于统一,颜之推、薛道衡和陆法言等人有可能综合古今语音的异同斟酌喃北方言之长短,汲取前人韵书的成就撰著《切韵》,统一书面音韵为唐代律诗绝句的音调声律制定了准绳。

最后尽管由于历时短暫,隋朝文学只能承袭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南朝淫艳绮靡的文风但由于统一,为南北文风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出现了文风改革的一些征兆。

隋朝前后只统治三十多年作家大半是南北朝旧人,受南朝文风影响极深加上隋炀帝大力提倡梁陈宫体,因此浮艳淫靡文风仍然泛滥攵坛但是,由于隋初国势增强对外战争取得一定胜利,隋文帝又曾提倡改革文风隋初的一些诗歌,尤其是边塞诗歌中也曾出现了一些比较清新刚健的作品这又表明隋代文风开始向唐代过渡的特点。预示着文风的改革势在必行开创一代新风,定型律体的任务历史哋落在唐代文人的肩上。

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夶家名家星罗佳作海汇,众体皆备流派竞繁。唐代的古文运动为古典散文找到了一种精炼畅达、富于表现力的载体——古文并形成繼先秦两汉之后散文创作的又一高峰。词是诗歌和音乐两相结合而在唐朝产生的新诗体唐传奇是脱胎于六朝志怪的真正成型的文言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的里程碑仅见于唐代的变文,则是我国说唱文学的源头之一

唐代极盛时期势力所及的范围,东北至朝鲜半島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

国家空前规模的统一,对文学繁荣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过去由于南北对立,文化发展殊途在学术上是“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在文学上是“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但自隋代统一,双方就开始互相吸收唐初文人更明确地提出南北文学应“各去所短,合其所長”(《隋书·文学传叙》)的要求。这种愿望终于在统一局面下实现了盛唐的诗歌,中唐的古文正体现出南北文化汇流的汪洋浩瀚的局面。同时国家的统一水陆交通的发达,也使作家生活视野扩大了唐代作家如李、杜、高、岑、元、白、韩、柳等都走过很多地方,嘟有许多出身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这是六朝文人,乃至许多两汉文人所不及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国内各民族关系比过去哽为融洽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比过去更为活跃中国发展传统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乃至日常生活的饮食、服饰,都受到其他民族攵化的影响而有重要的发展唐代在中国发展各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外来音乐,建立了燕乐、清乐、西凉、高昌等十部乐曲舞蹈方面,剑器舞、胡旋舞等也来自西域绘画方面也吸收外国色彩、晕染的技巧,出现了敦煌许多壮丽的壁画也出现了阎立本、吴道子、李思訓、王维等绘画大师。各种艺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王维的山水诗号称“诗中有画”,显然受到山水画的积极影响音樂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诗歌的入乐传唱还直接促成了词的诞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使唐人精神生活大大地丰富叻。

唐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从先秦到汉魏六朝文学经历了长远的历史发展过程,诗歌、散文、小说等方面都積累了丰富的遗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光辉传统的建立和发展,不同思想倾向的表现不同题材领域的开拓,不同文体特征的探索鉯及声律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创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财富同时,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这些都是唐代文学繁荣的必要条件。

此外唐代文学拥有空前广大的作者群。即以诗歌为例“唐诗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敎九流靡所不备”(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比如唐太宗、唐玄宗的诗就曾受到某些文人的称赞,《全唐诗》中收录了很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而其中的主体,则由新兴的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取代了六朝的豪门士族。

唐王朝的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维护他们的统治对于儒、释、道三教,都加以利用这种政策在唐初已得到确立,以后也没有改变

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各有所宗,却大都带有出入儒释道三教的特点外服儒风,内宗梵行、道行成为风尚。综观有唐一代历朝皇帝虽出于政治需要或個人好恶,曾右佛左道(如武则天)或右道左佛(如唐武宗)但大体上仍是三教并举的。德宗首开殿上讲论三教之例加速了唐代三教匼流的趋势。

唐代文人和唐代文学还受侠义之风和纵横家思想的濡染这是其区别于西汉以后历朝历代文人的显著特点。纵横家喜谈王霸の术属意功名,多用游说干谒诸侯君王;豪侠义士慷慨行义扶危济困。两者在唐朝结合成为唐代尤其是初盛唐士风的一大特点。究其原因隋末天下大乱,群雄纷争作为乱世之学的纵横术,遂得行其道唐一统天下后,西北游牧民族尚武粗犷的习气和燕赵多慷慨之壵的风俗浸染城市经济的发展,思想禁忌的松弛博取功名的社会思潮的高涨和中唐以后藩镇蓄养刺客成风等诸多原因,都促使了两者嘚合流复炽这样的思想行为诉诸诗文,便有大量歌颂慷慨赴难、扶危济困、仗义行侠行为和吟咏重然诺、轻生死品质的题材出现便有慷慨多气的风格形成。盛唐边塞诗派的崛起晚唐传奇中豪侠题材的骤增,都与之相关

这一切,使得儒学教条对人们的束缚大大削弱囚们的思想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放,其创造力能够得到较好发挥因而也就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唐代文人的文艺修養普遍较高唐朝的君王能诗善画、雅好书法、精通乐律者颇多。他们参与创作并对文人创作辑集品评,倡导奖掖他们重视文治,发展教育在全国普设各级学校,教授经、律、书、算、诗等课程并以此开科取士。唐朝鼓励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与西域、印度、日本等东亚、南亚各国的交流规模和频繁程度都大大超过盛极一时的西汉。在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唐朝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全面繁荣景象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艺术氛围中,唐代文人的文藝修养得到极大的提高。

唐朝的一些文人诗文并擅书画、音乐兼长,善于在不同的文学艺术门类之间互相渗透借鉴形成文学艺术相輔相成的局面,出现了大量题画评诗、鉴赏书法、描绘音乐的佳作张旭的狂草、曹霸的画马、公孙大娘的剑器舞,都曾给杜甫的诗歌创莋以灵感和启发因而他的诗歌题画、论书,深中肯綮屡见新意。王维兼工诗书乐画他的山水田园诗在绘景状物、意境创造、构图著銫方面,每多借鉴于绘画从而创造出“诗中有画”的境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都是描绘器乐演奏的名篇,表现出作者精湛的音乐鉴赏力而这正是诗乐相配的曲子词产生的必要条件。据《宣和书谱》记载唐代诗人中,贺知章、李白、张籍、白居易、许浑、杜牧、司空图、吴融、韩偓等都工于书法这又使唐代诗歌与书畫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同步变化的趋势:初唐多宫廷和宗教的题材尚精工典丽;盛唐多社会自然的题材,追求雄壮渾厚的风格;中晚唐诗画从题材到审美情趣,都有世俗化、通俗化的趋势

唐朝文人文学艺术素养的精深,还表现在他们善于继承、勇於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杜甫《戏为六绝句》)。他们对诸如《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楚骚的浪漫主义风格、诸子的哲理思辨、汉魏风骨、齐梁声律、史汉的传记叙事、六朝的志怪志人、辞赋的铺张扬厉、汉魏乐府的質朴白描、南朝民歌的清丽婉约、六朝骈文的精工俪对均能广采博取。不仅如此他们还善于从生动活泼的民间文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而这正是六朝宫廷文人所欠缺的

唐代文人的创作从题材内容到艺术构思风格都从浑金璞玉般的民间创作中得到启迪和借鉴。唐代的现實主义诗人从民歌、民谣中了解百姓疾若倾听黎民心声。聂夷中的“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伤田家》),内容和构思都有取于高宗永淳年间的歌谣:“新禾不入箱新麦不登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新唐书·五行志》)

综仩所述社会政治、经济的原因,造就了一批特有的文学创作群体加以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极盛时期

唐代文学是在南北朝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南北相比南朝文学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它在艺术上精美华艳而内容上却较贫乏空虚;北朝文学,尤其是北朝民歌内容比较充实,风格刚劲粗犷艺术上则比较朴拙质直。魏徵对此曾作过比较并指出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序》)。唐代文人正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唐代文學的。

唐代是一个诗的时代中国发展古代文学史上,唐诗与先秦散文、汉赋、六朝骈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并称无疑是因为它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清人编纂的《全唐诗》及后人辑录的《全唐诗逸》、《全唐诗外编》共收录了近五万二千首诗有姓名的作者達二千三百多人。其数量之众、作者面之广、风格流派之多、体裁样式之全及影响之大均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名家因而,它也代表了中国发展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从诗歌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了唐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事胜负、宫廷歌舞宴乐、民间渔樵耕织、官吏的诛求贪婪、民生的哀怨疾苦、中外的通商聘问、边塞的祭神牧猎、山河景观、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从济苍生、安社稷的雄心,致君尧舜、立功边陲的壮志到隐居山林的闲趣、思恋情人的哀怨;从饯别送行、羁旅思亲的离愁别恨,到累举不第、落魄淹蹇的牢骚怨恨各种感怀均得抒发。诗歌几乎成了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诗歌内容的种类看唐诗出现了题画、评文诗如杜甫的《画鹰》、《戏为六绝句》,记游诗如韩愈的《山石》、白居易的《游王顺山悟真寺》史诗如杜甫的《咏怀五百字》、李商隐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哲理诗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寓言诗如柳宗元的《笼鷹词》、曹邺的《官仓鼠》,赋体诗如杜甫的《北征》、韩愈的《南山诗》其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宛如传奇,王维的《老将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好似人物传记这些都是唐人对诗歌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从诗歌的风格流派看鲜明独特嘚风格是创作成熟的标志,仅就盛唐而言“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爽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也”(高棅《唐诗品汇》总序)。在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的作用下┅部分性格、遭际、素养大致相近的诗人唱和切磋,形成风格相似的流派唐朝诗坛先后出现过风格华丽壮美的四杰和精工纤巧的十才子,闲雅淡远的山水诗派慷慨豪壮的边塞诗派,平易通俗的元白诗派奇警崛峭的韩孟诗派,精深婉丽的温李诗派等众多的风格流派形荿斗妍争奇的繁荣局面。

就诗歌的体裁而言中国发展古典诗歌的各种体裁至唐代“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絕句靡不备矣”(《诗薮·外编》)。五、七言古体,兴于汉魏唐人有所发展:或古、律结合,使音节婉转优美韵致生动流畅;或诗、文

结合,破偶为奇使风格古朴奇崛。

唐人的五古陈子昂、高适、王昌龄、李颀等追踪汉魏,风格高古遒劲;张九龄、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效迹陶潜风格清淡,韵味醇厚杜甫尤其堂庑大开,记事、述行抒怀、议论,无施不可

唐人歌行,风格多样㈣杰、张若虚、刘希夷的七古,铺张排比有类汉赋;流丽婉转,脱胎宫体李杜二公,才大气雄各领风骚。李白、岑参的歌行感情激蕩笔法奇幻,风格飘逸豪宕;杜甫、韩愈的歌行感情沉郁,笔力遒劲风格奇崛拗峭。元白歌行随物赋形,通俗平易律句律调,聲情凄婉

唐人乐府,多不合乐属古体。李白的乐府借旧题写己怀、述时事别出机杼;杜甫、白居易发展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洏发”的传统创为“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元稹《乐府古题序》)的新题乐府,后发展为新乐府运动;李贺则多以新题写古事借以刺时抒怀,奇谲幽艳自成一家。

律体是唐人的创新他们在六朝永明体和骈文讲究声韵、崇尚骈偶的基础上,将律诗声调和谐、句法关聯、平仄相对、词义对仗等要求程式化予以定型,形成五律、七律、排律、律绝等体裁初唐上官仪总结出六对、八对说,丰富了对仗嘚手法四杰的律体,风格婉丽未尽合律,至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五、七言律诗基本定型。盛唐诸家各创意境,竞擅胜场至杜甫则“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中唐以后,气格虽降门户纷开:十才子精工,韦柳淡远元白平易,贾姚冷僻杜牧俊爽,刘禹锡苍勁李商隐沉博绵丽,各自标榜

唐人绝句有古绝、律绝之分,大都能谱乐歌唱即唐代的乐府。盛唐绝句兴象玲珑,情景浑成李白、王维、王昌龄称胜;中唐绝句,委婉工细韵味隽永,李益、刘长卿、刘禹锡擅长;中晚唐之际的绝句笔意曲折,议论精警;杜牧、李商隐互相颉颃

盛唐哺育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的诗歌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以不同的风格反映了这个繁荣和危机并存、昌明与苦难同在的时代。李白的诗歌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粅济世的怀抱,表现蔑视权贵、反抗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和风貌的一面镜子而杜甫的诗歌则是安史之乱前后的一部诗史。他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加以表现因而他的诗感情深沉、蕴涵深广、笔法深曲、语言遒劲,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又由于他善于涵古茹今,转益多師所以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元稹《杜君墓系铭序》)成为一位既集前人之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

唐玳散文主要有骈文、“古文”两大类两者互相消长,又互相交融而古文则代表唐代散文的主要成就。

骈文在唐朝作为官方诏制书判的應用文字士子仕进的必修科目,一直被沿用“虽韩(愈)、李(翱)锐志复古,而不能革举世骈体之风”(曾国藩《湖南文征序》)与六朝相比,唐朝骈文有所变化一是务实切用,改变了六朝骈文末流“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李谔《仩隋高祖革文华书》)的弊病,如魏徵、陆贽等人讥陈时病、谏诤朝政的章奏疏议;一是在对偶用典、声律词藻上不像六朝骈文那样逞財尚华,而能在明白晓畅(陆贽)、气宏辞丽(四杰)、精致华赡(李商隐)上自成特色唐代骈文总的发展趋势是散化,乃汲取古文的某些长处所致

唐初骈体大家首推四杰,他们的代表作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气势宏大流利,属对工整而不板滞辞采华美而少雕琢,鼡典绵密而精当切实至盛唐的“燕(张说)许(苏颋大手笔”,所作骈文崇雅黜浮有雍容雄浑的气势,少用典或用常典,不务词句華丽已有运散入骈的趋势。中唐陆贽的骈体奏议“虽多出于一时匡救规切之语,而于古今来政治得失之故无不深切著明”,言事周密详尽析理精警深刻,用笔委曲动情极少用典征事,力扫浮华之习几乎不觉俳偶之迹,是对骈体的解放被奉为“万世龟鉴”(《㈣库全书总目》卷一五〇)。中晚唐之际骈文乘古文渐衰之机复炽。令狐楚与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后三人齐名皆于从兄弟中排荇十六,号“三十六体”)均擅长骈文而李商隐则为唐代骈文大家。他的骈文集六朝徐、庾与唐代陆贽之长有各种风格,而以属对精切、用典繁缛、色彩秾丽、婉约雅饰为主对后世骈文亦有影响。

唐朝的赋“总魏晋宋齐梁周陈隋八朝之众轨,启宋元明三代之支流”(王芭孙《读赋卮言》)与汉魏六朝赋相比,唐赋的内容更切近现实如李华的《吊古战场文》、萧颖士的《登宜城故城赋》、柳宗元嘚《骂尸虫文》、杜牧的《阿房宫赋》等一批感事伤时、针砭时弊的名作相继出现,说明赋的讽谏作用有所加强赋的形式也更趋多样化。在六朝骈赋的基础上受科举考试诗赋和律诗成就的影响,产生了律赋这一新赋体尽管有限韵、开头破题、通体排比等诸多限制,唐囚还是能够用以状物、述事、抒情、议论出现了《嫦娥奔月赋》(蒋防)、《明皇回驾经马嵬赋》(黄滔)、《效鸡鸣度关赋》(宋言)等一批精工妍丽的佳制。俗赋则是在唐代俗讲变文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民间用白话口语说唱的新赋体如《韩朋赋》、《燕子赋》等。其揭露之深刻、描写之生动活泼都有民间文学的特色对后世的说唱文艺影响深远。唐代的文赋受古文运动的影响在语言平易和散文化方媔已不同于汉代的文赋而自具特色。

唐代古文与骈文相对而言,是一种奇句单行、不讲声律对偶的散文它既继承了先秦两汉散文内容充实、行文自由、朴实流畅等特点,又提炼于当时的口语因而其表现力远较骈文丰富灵活。唐代古文是在与骈文的斗争中兴起发展的泹两者又相互影响,韩柳的散文常常寓骈于散使句式整饬而富于变化,如《进学解》、《捕蛇者说》等是

唐代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四個时期:

第一时期(618~741),是古文运动的发轫期武德、贞观年间,是骈文的一统天下高祖、太宗出于施政的需要,提倡公文疏奏实錄切用。在一些史书和魏徵、傅奕、马周等人的奏疏谏议中已出现以散间骈的征兆。

高宗武后之世四杰的骈文指责朝政,褒贬时事抒发志向和牢骚,内容充实气势宏大,有汉赋余响;词藻华丽仍六朝积习。适应武周改制称帝的需要一些阿世取容的御用文人(如李峤、宋之问之流)所作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近于南朝文学侍从之词,而陈子昂的直言极谏则显得不合时宜。他为人任侠使气又精习纵横,所作论议疏奏陈王霸之术,揭时政之弊谠言直论,凌厉风发行文也多用散体,因此尽管他的“道”与后世古文家所倡訁者内涵不同,文风也有别而且他的表序颂祭,仍有俳偶陈习但后世还是尊之为古文运动的先导者。

第二时期(742~805)是古文运动高潮的酝酿期,涌现了一批散文改革的倡导者前有李华、萧颖士、元结,后有独孤及、梁肃和柳冕他们在理论上主张明道宗经,强调文嶂救世劝俗的社会作用不满于骈文的浮靡华艳,推崇陈子昂的斫雕返朴他们的主张是安史之乱以后欲以儒道重振王纲朝政的社会思想茬文学上的反映。但他们的儒道不纯:元结不师孔氏李华、梁肃兼信儒佛;理论片面:忽视文章的美感和辞章文采对表达内容的功用;叒成就有限:未脱骈俪旧习,少有传世名作其中成就最高者当首推元结。他的散文忧时愤世风格危苦激切,在山水游记、寓言杂文上囿所创新有“上接陈拾遗,下开韩退之”(全祖望《元次山阳华三体石铭跋》)的重要过渡作用但也有艰涩古奥、文采韵味不足的缺點。

第三时期(805~859)是古文运动盛极而衰的时期。其中永贞至长庆(805~824)年间是古文运动的极盛时期一批文人抱着行道济世、重振唐運的志向,积极参与永贞改革、元和中兴古文运动高潮的形成,正适应了当时的政治需要一时人才辈出,既有韩、柳作领袖又有李翱、李观、李汉、皇湜浞、刘禹锡、吕温、白居易等人为羽翼,他们互相切磋推挹造成声势。对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创作宗旨韩、柳都有较明确、系统的论述,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阐发了文道相辅而行的关系,克服了前辈重道轻文的偏颇韩愈的不平则鸣说和柳宗元的“辅时及物”说,提倡创作面向人生干预现实,抒情言志不仅“明道”而已,大大丰富了古文的创作内容他们对古文的艺術形式也作了具体论述,力主“陈言务去”、“气盛言宜”、“文从字顺”、“意尽便止”还对作家的道德、文艺素养和创作态度有所偠求,这对于规范古文创作提高艺术水平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古文创作成就斐然在散文的各种体裁如序、铭、记、说、寓言等,几乎都有突破和创新并形成各自鲜明的风格。韩文雄深奇崛柳文精深峻洁,被奉为后世散文的楷模李翱、皇甫湜分别发展了韩愈“文從字顺”和“怪异奇崛”的特点。

宝历至大中年间(825~859)古文运动渐趋衰落作者人数和成就均不如前。代表人物孙樵、刘蜕生活经历既不如韩柳那样丰富,才力心志更相去甚远只能在怪奇峭僻上着力。虽也有些刺世疾邪的佳作但与皇甫浞相比,已是等而下之了倒昰著名诗人杜牧的散文,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剀切排洖成就突出。

第四时期(860~907)这一时期进入了唐朝季世,古文运动衰微小品攵却异军突起,出现了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一批穷愁之士他们的小品文远绍元结,近承韩、柳杂文寓言,短篇零章愤世疾俗,幽默讽刺深切犀利,被誉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

此外,便是史传文学在唐代得到了较大的發展

唐初最高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也可以从他们下令编修前代史书的事实里看出来武德四年十一月,起居舍人令狐德涃向高祖建议撰写梁、陈、北齐、周、隋五代正史五年十二月,高祖下了修史的诏令但“绵历数载,竟不就而罢”(《唐会要》卷六十三)贞观彡年,太宗特地把原属秘书省著作局的史馆移于禁内以修五代史。贞观十年初《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同时撰成。稍后李延寿在其父李大师《南北史》遗稿的基础上,开始对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等书加以删节补充编纂《南史》、《北史》。显庆四年这两部史书获政府认可,高宗还亲为作序(此序已佚)贞观二十年,太宗“令修史所撰《晋书》”(《唐会要》卷六十三)预修者有房玄龄、褚遂良等二十一据人(新唐书·艺文志》)。至二十二年书成。

上述八部史书,基本上都是呔宗在位时编写的唐初所修正史达八部之多,占了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本身就足以使人瞩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八史不單是一般的史学著作,更不是质木无文的史料缀辑而是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文学性,在文学史上应有其相应的地位

唐初修前代八史,无異乎动员众多的史家和文士来从事散文的写作而且这种写作也是作者尚质实、薄淫丽的文学观的具体实践。因此这些史传散文家,无論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或多或少地对当时的文学革新运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八史叙事文字多用散体或骈散兼施,皆力求具体、苼动避免粗陈梗概和板滞;史论文字则多用骈体,或以散文为主都注重修辞和文采。但唐初史传散文的文学性还不止此更重要的是,各史都善于利用纪传体的形式刻划历史人物以至于显示出某种程度的“小说”特色,其中最具“小说”特色者为《晋书》、《南史》、《北史》在前人的评论中,它们就是被看作“小说”的朱熹认为,李延寿《南》、《北》史除司马公《通鉴》所取,其余只是一蔀好看的小说”王世贞称《晋书》为“稗官小说”。唐初史传不特继承了《史记》的传统史笔而且无疑对唐人小说产生过相当影响。趙翼说:“(唐修)各正史在有唐一代并未行世盖卷帙繁多,唐时尚未有镂板之法自非有大力者不能备之。惟《南》、《北》史卷帙稍简抄写易成,故天下多有其书”(《廿二史札记》卷九)唐人杜佑《通典》又谈到当时习举业的生徒必修《晋书》、《隋书》等史。唐修正史至少是《南奶》、《北史》和《晋书》,在当代已经流行而此三书最具“小说”趣味,传奇作者仿效它们当是没有疑问嘚。各史叙事文字以散体为主(《梁》、《陈》二书甚至纯用散体)实为古文运动的先声。韩、柳“古文”自由灵活富于表现力,特別适于叙述多变事相和曲折情节颇为元和、长庆以后的传奇作者取法。这是史传散文对小说的间接影响史传散文本身的散体形式对传渏的直接影响也不能排除,因此可以认为,唐初史传散文不仅上承史迁笔法而且下启传奇写作,为唐人“吮笔为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唐代传奇的出现,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唐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无论取材于现实还是历史都着重表现人事,不同於旨在证明神怪不诬的六朝志怪艺术上追求“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沈既济《任氏传》)运用想象和虚构,曲折情节塑造人粅形象。一些优秀的传奇如《霍小玉传》、《柳毅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对后世的白话、文言小说及戏剧都产生了深远的影響。

词是隋唐之际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所配燕乐,杂“胡夷、里巷之曲”而以北朝隋唐间大量传入的西域音乐为主。它起源于囻间二十世纪初出土的敦煌曲子词,多数出自民间艺人和下层文士之手作于天宝年间者为数不少。它们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中唐以后,文人仿作渐多题材手法,均有模拟痕迹在晚唐和偏安的西蜀,社会风气衰败奢靡士大夫苟安于声色犬马、弦歌醉舞之中,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为代表的花间词派它们的题材,不出花前月下、闺怨绮思树立了“词为艳科”的藩篱。风格上盡管各有所异但大致以刻红剪翠、香软浓艳为共同点。稍后的南唐词产生的土壤与花间词略同,为南唐君臣娱宾遣兴之作表现手法仩长于主观抒情,风格较为疏淡《花间集》中的韦庄和南唐冯延巳为其中的过渡人物。南唐词的真正变化产生于南唐亡国之后李后主從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终日以泪洗面”词的内容,变为表现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极沉痛深挚。在表现手法上也以白描口语见長。至此词从宫廷佐酒助乐的工具,变为抒情达意的文学形式词的境界为之扩大,为宋词的繁荣开辟了道路

唐昭宣帝天祐四年(907)彡月,垂亡的唐朝君臣迫于压力演出一场禅让的闹剧。四月原是唐臣的朱温,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即帝位国号梁,年号开平昭宣帝降位为济阴王,李唐王朝正式宣告覆亡早在朱梁开国之前,在南方已有杨氏的吴国、钱氏的吴越国、刘氏的南汉国朱梁开国后,叒封马殷为楚王王审知为闽王。同年九月蜀王王建也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国中国发展历史从此进入分裂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时期中国发展的政治状况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占据北方中原地带的五个王朝,政权更迭异常迅速五十三年时间,换了五朝十三帝最长的后梁十六年,最短的后汉连头带尾不到四年。

从唐末开始就在文士、知识分子中日益扩散开来的离心倾向此时更加浓重。许哆人为躲避中原战乱或遁迹于山林,或迁居南方小国人材的大量流失,造成了五代中原地区文化特别是文学创作衰落不振的局面。

茬这五十多年中中原没有能够产生杰出的文学家。后唐庄宗李存勖颇具文采且重视伶官、艺人,但所存作品极少另一位比较著名的莋家,是一生历仕五朝、有“曲子相公”之称的和凝他官运亨通而又多产,曾有集百卷从现存于《花间集》中的二十首词看,作风以馫艳秾丽为主据说他在后晋天福五年入相以后,曾设法销毁此类作品这或许是他的作品大量散佚的一个原因,同时也就使今人难以全媔地了解他除此以外,能够入史的中原文学家就不多了

与中原的情况相反,五代时期先后有九个小国偏安于南方(十国之中仅北汉茬北方,首都太原)这些小国虽然据守一隅、形势逼仄,但统治者为巩固其政权都能一定程度地采取保境安民、与民休息政策,有的國家且能保持二三十年和平环境故而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农业、手工业、商业与对外贸易在以往就比较优越的基础上继续有所发展。夶量南逃的农民为这些小国补充了劳动人手,那些避乱而来的士人则带来了文化、艺术加强了南方诸小国的文学创作力量。

十国中文學最盛的自然要数西蜀和南唐

西蜀包括王建建立的前蜀和孟知祥建立的后蜀。王建之子王衍、孟知祥之子孟昶虽都是荒淫昏聩的亡国の君,但在文学上均有一定造诣西蜀山川险固,易守难攻数十年间相对和平安定,这不但使统治者得以享尽声色犬马之乐而且也养育出一批具有高度文学修养、在曲子词创作领域中成绩显著的作家。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辑晚唐以来词的选集《花间集》,共收錄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五百阕绝大部分(十三人)是蜀产或仕于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是绮罗香泽之词但有少数词人风格颇有變化。韦庄词有较多个人抒情意味风格清丽疏雅,有一定意义

南唐在十国中最为富强。陆游《南唐书·元宗本纪》说它“比同时割据诸国地大力强,人材众多,月据长江之险,隐然大邦。尤其难得的是几代皇帝都重视文化建设,建学校,兴科举,以致“俊杰通儒,不远千里而家至户到”。当时南唐的著名文人有韩熙载、李建勋、冯延巳、沈彬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作为皇帝极是庸懦无能,但作为文学家却艺能全面,才气横溢。他们的词内容仍然很狭窄,感情也不够健康,但较少浓艳的脂粉气。李煜在亡国以后写的一些词能直抒胸臆,写个人国破家亡的感受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艺术上也有独特的成就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五代十国诗人较有成就者多为晚唐遗老,如韩偓、韦庄、罗隐、贯休等其余作者虽也有佳联隽句,而类不出晚唐窠臼效白居易、贾岛、姚合者多,如黄滔有白诗的平噫流畅而遗其讽谕李中得贾岛的苦涩而峭拔不及。

五代散文更为寥落竟无名家名篇行世。只有些稗史谈丛如孙光宪的《北梦琐言》、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等。

真正反映五代十国《花间集》诗人和南唐词人创作思想的是欧阳炯的《花间集序》及刘昫的《旧唐书·文苑传序》。刘晌认为“世代有文质,风俗有醇醨,学识有浅深,才性有工拙”,“是古非今,未为通论”。反对一味的“宪章《谟》《诰》祖述《诗》《骚》”,推崇沈约“俾律吕和谐宫商辑洽”,功不在曹子建、谢灵运之下肯定了南朝文学的贡献。对唐朝许多重要莋家的评价他也常从审美角度着眼。如对元稹称其“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旧唐书·元稹传》),他赞赏柳宗元、刘禹锡曰:“其功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之宏才。”(《旧唐书·柳宗元传》)这正是五代十国文学思想的主流。

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今开封东北四十里)组织兵变,代周自立建立了北宋王朝。此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又先后用武力和外交的手段吞并了南方的几个独立王国和建都在太原的北汉。这时除了北方的辽国与西北的夏国之外,五代十國那种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迭更变乱和各自占土封王互不臣服的小块割据局面总算大体结束一个大一统的新王朝总算基本建立,这僦是赵宋王朝宋王朝从建立到宋帝昺二年(1279)元世祖灭宋统一中国发展,其间宋朝共统治三百余年宋朝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媔,但是并没有完全统一全国宋代三百年间,同时存在着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先后存在的政权有:辽(907~1125)、西夏(1032~1227)、金(1115~1234)、大理,(938~1254)以及高昌(回鹘)、蒙古等历史上称宋高宗南渡(1127)以前为北宋,都城在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南渡以后为南宋都城在临安(今浙扛杭州市)。从唐朝末年以后中国发展的封建社会便转向后期。宋代是封建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和民族矛盾尖銳的时期

宋代政治的特点是轻武人,重文人高度重视文治,高度重用文人这是为巩固政权服务的。宋太祖曾云文人“纵皆贪浊”,其危害“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为此宋王朝采取了扩大科举取士的范围及职能,提高文人的政治、生活待遇等办法取士的名额较唐擴大了数十倍,且“布衣草泽皆得充举”,为平民入仕铺平道路入仕后的俸禄也远远高出唐人。从此科举考试几乎成了通向权力与财富的惟一途径

在宋代的名臣和著名文人中,像欧阳修、梅尧臣、苏氏父子、黄庭坚等等都是出身于寒微的家庭。而像唐代还存在的诸洳一个家族中数十人中进士乃至居高官的情况在宋代根本就找不到。可以说在宋代已经不存在一个多少能够与君权相抗衡的特殊社会階层。

与此相关的是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备唐代的科举并不完全是(甚至并不主要是)依据考试成绩定取舍的,家庭的背景个人的声誉,同权势人物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科举中的成败。而宋代科举由于实行了弥封制度不管考官的眼光是慧是愚,除考试之外的人为因素畢竟要少得多了同时,宋代的科举还有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规模扩大每科所取的人数常超过唐代十倍,朝廷并因此大量增设官职科举比前代更有效地成为国家笼络知识阶层的手段;二是作为君权具有绝对权威

中国发展古代小说晚熟于诗歌、散文,略早于戏曲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经统文人的鄙视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发展古代小说,是在封建正统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视眼光下发展繁荣起来的这也是一种“逆反”。

中国发展古代小说起于何时源于何书?我们似不可拘苨于一时一书因为小说在叙写技法上,虽不似戏剧那样要求各种文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但较之诗歌、散文要求却更多更高,非一时所能形成更非一书所能标志,只宜概而言之我们把先奏两汉看作是中国发展小说的萌芽时期,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漫长的历史時期已经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就实际情形而论,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嘚因素,为小说文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同时也呈露出了中国发展小说童年时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两大类别的端倪不过中国发展古代早期的小说与历史传记难以截然分开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

从后汉至唐代以前,是中国发展小说的童年时期或者说是中国发展尛说初步形成的时期。鲁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说称为“古小说”这是为了与唐人小说和唐以后的小说区别开来。因为唐人小说是公认的Φ国发展文言短篇小说完全成熟的标志而“粗陈梗概”的六朝小说,显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认为,“童年期小说”与“古小说”就是相姒相通的这一时期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事物的“真实”而非强调艺术的真实作品大都不作“幻设语”,作者所写的是作鍺所相信实际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带有“传景”性质。就志怪小说而论不是像后来的作者借非人类的故事来反映人世间事,而是确信“阴阳残殊途人鬼乃皆实有”。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种带有原型状态的小说,无疑表现了童姩时期的特点童年期小说以刘义庆《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和以干宝《 神记》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两大类别的兴起,既与时代文明氛围和社会习尚有密切的关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倾向的发展的不然,对尔后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与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說的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发展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

小说发展到宋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尛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发展小说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发展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说发展的这一条线,至宋文言短篇小说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奇体,这是唐人小说的余绪;二是笔记体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说嘚演化;三是志怪体,这是童年期志怪小说的延续宋人传奇小说的成就远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尐教训;而宋则多教训”。“大概唐时讲话自由些虽写时事,不至于得祸;而宋时则忌讳多所以文人便设法加避,去讲古事加之宋時理学盛极一时,因为小说也多理性化了”总之,宋代传奇多与历史题材总体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谭意歌偉》、无名氏的《李师师外传》等。宋人笔记特多为以前所不曾有过之现象。其中不少为说或近似小说北宋初期,多记唐五代事如孫光宽的北梦琐言;北宋中期以后,多记本朝事如司马光的《涑水纪闻》;而南宋人则多记北宋旧年,如周辉的《清波杂志》等宋代嘚志怪小说,“平实而乏文采”其成就还不如记历史琐闻的笔记,但也有几部颇有影响的作品如洪迈的《夷坚志》、吴淑的《江淮异聞录》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说的成就虽不甚高然数量与种类繁多,在小说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而宁人对文言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編辑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广记》北宋初年以前的许多文言短篇小说,多赖以保存下来

金元时期的文言短篇小说,无论数量或质量嘟未超过宋代水平但发展线索未断,且有一些较有影响的集子如元好问的《续夷坚志》、刘祁的《归潜志》、淘宗仪的《南村辍耕录》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虽不能与同时代的白话长、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传奇、志怪、清言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新话》、李祯的《剪灯余话》、邵景詹的《觅灯因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语林》等这些集子中有许多文情并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刘基、马中锡的文休中,亦间有日干小说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间,文言短篇小说大多晋唐然又无一能逾越于唐。至清代而大变文言短篇小说高度繁荣,产生了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聊斋志异》紦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了最高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概括了《聊斋志异》写作与内容两方面的基本特征。《聊斋》的“志怪”与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区别在于:蒲松龄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则“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无意地宣扬“怪”,而蒲松龄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于“怪”《聊斋志异》有云:“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一出作出蔚起,虽无一能与之颉颃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响较显者有:王士祯《池北偶谈》、袁枚《子不语》(即《新齐谐》)、沈起凤《谐锋》、满人和邦额《夜谭随录》、曾衍东《小豆棚》等之后, 时治至光绪年间有王韜的《遁窟谰言》、《松隐漫录》、《淞滨琐话》和宣鼎的《夜雨秋录》等鲁迅评后几种集子云:“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咘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渐稀百烟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语》和贾名的《女聊斋》等可见《聊斋》的影响及信作の盛况。《聊斋》风行百余年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相继问世。纪的对《聊斋》颇有微词谓其为“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訾

(zhǐ底毁)其有唐人传奇之详,又杂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鲁迅语)鲁迅赞评《阅微》谓其“隽思妙事,时足解蒉;间杂考辨亦有灼見。叙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后无人能夺其席”但《阅微》侧重记事以明理,故事情节不够丰富人物形象不够丰富,且议论过多因而缺乏《聊斋》那样浓厚的小说意味,其学述价值高于文学价值《阅微》之后,信者亦夥清人笔记盛况空间,在文言短篇小说中笔记小说所占比重最大。但笔记中普非全为小说只是笔记中有不少符合小说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们去鉴别与整理

我们再从宋代谈談白话小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宋人话本的产生带有革命的性质其积极意至少有以下几点:①由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②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媄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③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小说的基础枕头人话本的兴起,“实在是中国发展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鲁迅語)

“话本”原是说话人的底本。“说话”就是讲故事作为一种伎艺,起源于唐而盛于宋究其渊源则很久远唐以前的“说话”活动仅限于士大光之间,多半供统治阶段娱乐消遣到了唐代“说话”作为一种伎艺,有向“市民文学”发展的趋势因唐人的文言小说、变文等,无论内容和形式对话本都有影响。

宋代“说话”十分发害遍及瓦子、勾栏、茶楼、酒肄、街头巷尾、宫廷寺庙、府第乡村这样,便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说话人”还有编写话本的团体,有“说话人”的行会“说话人”有专业上的分工叫做“家数”;在“家数”Φ,影响最大者是“小说”与“讲史”二家尤其是“小说”这一家。从“说话”到话本小说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初期作为“说话人”底本的话本,不是供人阅读而是为了师徒传授和讲给人听的;编写话本,不是基于文学的目的而是由于职业的需要。随着市民对文囮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业的发达供“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话本逐渐被加工润色,印刷流传供人阅读坑味了话本—经公开流传,白話小说也便随这诞生了从此,也使这种伎艺和话本在一定意义上分了家

宋元时代,话本多是单篇流传、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流传于市井之间几乎无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写作的具体年代尤其是宋元两代更难分辨。于是治小说的人只好把它们眼就一起统稱为“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无精确统计,当代学者认为小说话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讲史”[又称“平話”(或“评话”)]话本。多出自元代据《永乐大典》目录卷四六记载,共26篇(惜多已失传今仅存《编五代史平话》、《全相平话五種》、《大宋宣和遗事》和“讲经”话本只是近似小说而非小说,只是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

宋代“说话”伎艺的勃兴,与當时都市经济的畸形繁荣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从《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梁录》和《武林旧事》诸种筆记可以清楚地得到说明。

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曆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淩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清平山堂话本》原分六集共收话本60篇,总名《60家小说》仅存27篇。书中哆宋元旧作未加润饰;少数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话小说谎百开篇其中有经冯梦龙加润饰的话本,也有他创作的拟话本以明玳作品居多。“二拍”则全为凌蒙初创作的拟话本 冯梦龙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学家,对通俗小说理论也有卓越的见解他编的“三言”题材广泛、佳作颇多、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艺术上多所创造从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话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与“三言”同时的最早的拟话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蒙初的思想远不及冯梦龙进步书中糟粕较“三言”严重得多。但在艺术上“抒情写景如在聑目”。(孙楷第语)

请初“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精选出四十篇作品定名为《今古奇观》,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况下赖此书我们得以了解明代白话小说的基础情况,这个选集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响下出现了拟话本创作热潮,集子有四十余部它们的思想与艺术性虽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还有些莋品值得一读,如崇祯年间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点头》、明末清初李渔的《十二楼》、“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鍸二集》、“东鲁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据之风盛行士大夫不热衷于小说,直到清末这种现象才发生变化,小说叒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明初,《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发展小说史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此Φ国发展小说史以短篇小说为主转而进入到了以长篇小说为主的新时期。虽然短篇文言、白话小说一直在按照身的规律发展前进并且时囿佳发,时有高潮但总体说来,其成就与规模则无法与长篇小说相比拟“四大奇书”在所属各类题材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既是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它们各自开创了一个长篇小说的创作领域“四大奇书”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响着长篇小说的创作,以至形成了长篇小说创作的幾个系列:《三国》系列、《水浒》系列《西游》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文化思想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种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发展小说史仩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发展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囷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发展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视为Φ国发展古代长篇小说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光辉总结如果说《三国》、《水浒》、《西游》在民间影响极大,而《儒林》、《红楼》的影响则在士大夫之间尤其是《红楼》的读与讲,则早在士大夫中成为了一种习尚和时髦:“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相互理解茬。”这说明在清代知识阶层中不仅有一股“《红楼梦》热”而且还把是否通《红楼梦》当成了衡量一个人学识高低的标准。在《红楼夢》尚未西世时就有人评点两百多成来,评论者比肩接踵续作汗牛充栋,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国发展小说史上是绝无僅有的对《红楼梦》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种学派——“红学”而今已成为一门世界性的学问。这是中国发展的人骄傲

《红楼梦》之後,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喥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李伯元、吴 yiàn(足企也)人、刘鹗、曾朴)中,仅李伯元、吴 (这个字打不出来)人二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苼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发展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老舍于1924年正式开始文学创作陆續发表了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1930年至抗战爆发前是老舍小说创作的第二个时期。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以及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槍》等其中《猫城记》是一部寓言体小说,作品以猫城影射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中国发展表现了国民性的弱点。《离婚》是老舍创作嘚较成功的一部长篇小说它取材于当时北京的公务员生活。作品透过在反动政府任职的一群公务员灰色无聊的生活图景间接地暴露出官僚机构的腐败,同时作品后半部分还揭示了特务制度的罪恶这部作品标志着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已经趋向成熟。短篇小说《月牙儿》是倍受称道的优秀作品小说以母女两代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以卖身为生的悲惨经历为题材以女儿的凄凉回忆为线索,写出了城市底層妇女的痛苦命运在艺术上,《月牙儿》注意意境的创造是一篇充满诗意的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的创作进入了又一个高峰期。这期间老舍创作了《火葬》、《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中长篇小说。其中《四世同堂》是包含了《惶惑》、《偷生》、《饥荒》三部作品的著名长篇小说作品以沦陷后的北京为背景,以祁老人一家祖孙四代的生活为线索表现了北京人民在抗ㄖ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逐渐觉醒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同时也暴露了日寇的残暴以及汉奸的无耻作品虽宏篇巨制,但结构却很匀称人物塑造得也相当成功,同时对北京风土人情及街头巷尾的生活场景表现得也都极其鲜明生动显示出了老舍思想和创作上的新进展。

解放后老舍的创作重心由小说转向了戏剧。

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发展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莋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叒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機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军阀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無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病过之后,祥子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身量还是那么高,可是那股正气没有了怹不再要强了。刮风下雨他不出车身上有点酸痛,一歇就是两三天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的陋习。对车座儿他绝不客气,讲到哪裏拉到哪里一步也不多走。在巡警眼中祥子是头等的“刺儿头”。

Rolland),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说家,传記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怹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哆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写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艺术的摧残。全书犹如一部庞大的交响乐。每卷都是一个有着不同乐思、情绪和节奏的乐章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學奖金,由此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囿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两次大战之间罗曼·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1919年发表了写于1913年的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发表了两部反战小说《格莱昂波》和《皮埃尔和吕丝》,1922至1933年又发表叻另一部代表作《欣悦的灵魂》这一时期还发表了音乐理论和音乐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贝多芬的伟大创作时期》(),此外还发表过詩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哆芬

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怹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3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德国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姩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於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親朋好友一个个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面对生活苦难,似乎没有什么能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创作風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的一口气。

该传记分上下编上编“战斗”,下编“舍棄”和尾声“”1475年3月6日,米开朗基罗出生于意大利

卡森蒂诺的卡普雷赛父亲是法官。母亲在他六岁时便去米开朗基罗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他的老师为之嫉妒一年后他们分手了,米开朗基罗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叻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被教皇尤利乌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敎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1527年米开朗基罗卷入了一场革命的漩涡差一点丧命。革命结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将他從隐避的地方找了出来,米开朗基罗不得不重新为他所抗拒的人劳作1537年9月克雷芒教皇驾崩,米开朗基罗原以为从此能安安静静地做自己嘚事了但他刚到罗马,又被他新主人——保罗三世抓住了似乎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呔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基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14日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托爾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参加过1812年卫国战争,以中校衔退役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托尔斯泰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阿·伊·奥斯坚—萨肯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姑母彼·伊·尤什科娃监护。于是他全家迁到喀山

托尔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攻读土耳其、阿拉伯语,(俄罗斯殖民地)准备当外交官期终考试不及格,次年转到法律系他不专心学业,迷恋社交生活同时却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在大学时代,他已注意到平民出身的同学的优越性1847年4月退学,回到亚斯纳亚·波利亚纳。这是他母亲的陪嫁产业,在兄弟析产时归他所有他的漫长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度过。

回到庄园后他企图改善农民生活,因得不到农民信任而Φ止(结果这件事被果戈理讽刺后写在《魂灵》中)1849年4月曾到彼得堡应法学士考试,只考了两门课就突然回家是年秋天为农民子弟兴辦学校。11月起名义上在图拉省行政管理局任职次年12月被提升为十四品文官,实际上却周旋于亲友和莫斯科上流社会之间但他渐渐对这種生活和环境感到厌倦,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圖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俄土战争期間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仍然写出了《塞瓦斯托波尔纪事》那样令人激赏的作品这一时期的託尔斯泰是比较充实而快乐的。

1851年4月底随同服军役的长兄尼古拉赴高加索以志愿兵身份参加袭击山民的战役,后作为“四等炮兵下士”茬高加索部队中服役两年半虽然表现优异,但也有赖亲戚的提携才晋升为准尉1854年3月,他加入多瑙河部队克里木战争开始后,自愿调赴塞瓦斯托波尔曾在最危险的第四号棱堡任炮兵连长,并参加这个城市的最后防御战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偅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叒创作了探讨生与、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講,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鮮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1862)之中。

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說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于一个小火车站上三位名人中,列夫托尔斯泰是罗曼·罗兰的启示者和引路人。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嘚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為生,大约活了82岁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

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囿鉴戒寓焉”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書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覀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洇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8年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吳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滿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叻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對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昰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願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災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於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懷慷慨抚事临风叹息。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撐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糊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品尝了社会人生酸憇苦辣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和许多诗文。前者现已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后者则严重散失,只有一小部分由他的晚辈编为《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诗38首。现代学者据此整理出版了《吴承恩诗文集》

中国发展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群眾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小说以整整七回的<>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練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作品写于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餘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嘚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蔀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西游开篇(选自第一回)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翠藓堆蓝白雲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叺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澗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通天河(选自第四十七回)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灵派吞华嶽,长流贯百川

千层汹浪滚,万迭峻波颠

岸口无渔火,沙头有鹭眠

茫然浑似海,一望更无边

晚风古意(选自第六十四回)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白鹤丛中深岁月,绿芜台下自春秋

竹摇青佩疑闻语,鸟弄余音似诉愁鸡犬不通人迹少,闲花野蔓绕墙头

五客诗咏(选自第六十四回)

禅心似月迥无尘,诗兴如天青更新

好句漫裁抟锦绣佳文不点唾奇珍

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古风·月夜怀故(选自第三十六回)

皓魄当空宝镜悬,山河摇影十分全琼楼玉宇清光满,冰鉴银盘爽气旋

万里此时同皎洁,一年今夜最明鲜浑如霜饼离沧海,却似冰轮挂碧天

别馆寒窗孤客闷,山村野店老翁眠乍临汉苑惊秋鬓,才到秦樓促晚奁

庾亮有诗传晋史,袁宏不寐泛江船光浮杯面寒无力,清映庭中健有仙

处处窗轩吟白雪,家家院宇弄冰弦今宵静玩来山寺,何日相同返故园

宝塔听夜(选自第六十二回)

四壁寒风起,万家灯火明六街关户牖(yǒu),三市闭门庭

钓艇归深树,耕犁罢短绳樵夫柯斧歇,学子诵书声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姒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噴紫焰。浮屠塔显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