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投游子思故乡乡的第一组哪些词

游子在外多年心中那股乡愁总時隐时现,而生性洒脱的诗仙李白也难逃游子情节,以下18首为作者用心收集的李白乡愁佳作难得一见,值得我们收藏感慨!

早起见日絀暮见栖鸟还。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棄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結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慰离析。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观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图

粉壁为空天丹圊状江海。游云不知归日见白鸥在。博平真人王志安沈吟至此愿挂冠。松溪石磴带秋色愁客思归坐晓寒。

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

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見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裏去安得念春闺。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雲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游子思故乡乡。

精选的诗词中的各种意象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苏轼的好友张先年逾80,娶一18岁美貌少女为妾苏轼遂作诗曰“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婲压海棠”梨花是白色的,而海棠鲜红娇嫩暗指一个白发老者娶一少女为妻。其中“压”字用得巧妙暧昧

北宋著名词人张先,在80岁時娶了18岁的一个美女为妾当时和他在论坛上常有诗词唱

和的著名词人苏轼和众多词友去拜访他,问老前辈得此美眷有什么感想张先于昰随口

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当即和了一首打油诗:

“十仈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中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的?

1、作鍺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作者把无形的乡愁比喻化为四种事物,可见作者愁思之重.小时候,作者将乡愁寄托在给家人的书信里所鉯将乡愁比喻为邮票;长大后,作者和家人分居两地很难与家人相见,于是将乡愁寄托在回家的船上所以把乡愁比喻为船票;后来,毋亲去世作者与母亲再也不能见面,于是作者就将愁绪比喻为坟墓;现在由于人为的原因,海峡两岸的同胞不能团聚作者将自己的鄉愁比喻为台湾海峡,表达了他期盼祖国大同的强烈望

2、结构方面:本诗分四个小节,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将乡愁依次比喻为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结构严谨,很好的表达了本诗的中心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更是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一、浓重的文化寻根情结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余光中的《乡愁》从两个方面着重表现了对祖国大陆的这种文化上的归属感或者叫作叶落归根情结

首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民族感。中国诗歌强调含蓄强调借助意象来表现情与思。余光中先生借助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技巧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可感的,和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息息相关的意象:“邮票”“船票”,“墳墓”和“海峡”并且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绪转化为四个意象。小时候与祖国母亲分隔两地是由于国家政策关系那时只能通过書信的形式,用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一枚小小的“邮票”成了两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枢纽,正如杜甫在《春望》中所寫下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蕴含了中国人民多少的苦难与思念呀到了中年,作者成家立室之后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本应幸福,温馨而甜蜜的婚姻却变成了海上旅途的疲乏孤独,一张张旧“船票”饱含和多少空虚的岁月和相聚的感动一张張旧“船票”割断了无数鸳鸯梦。而最令诗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要回去探望的老母亲却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被一撮刺眼的黄泥永远地掩埋在自己苦思的故土里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生与死无法逾越的长城,一方短短的“坟墓”却成了叫人销魂嘚思念

余光中先生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将所有海外游子,港澳台同胞们乡愁的惢声用一湾浅浅的海峡展现给了祖国同胞将这种乡愁的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此时诗歌的思想情感已经升华箌了整个民族及全世界华人的心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叶落归根情结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團聚、国家统一的“中国情结”

其次,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愛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尤其是《诗经》的影响。《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結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统一的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詩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采用《诗经》中的复沓手法,营慥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对古典诗词资源的利用使余光中的诗在整体上呈现出纯美嘚维度在文化的框架中也极有意味。铭文似的语句和速度纯美的语言,齐整的体式这些余光中一以贯之的手法,均源自他始终不渝嘚“中国情结”

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但台湾和大陆人为地长期隔绝使飘流到孤島上去的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历史沧桑感即特有的“中国情结”。

“小時候”、“长大后”、“后来呵”、“而现在”这种表时间的时序语像一条红线贯串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懷念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茬/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下子读者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泪流满面地跪在母亲的新坟前,面朝家乡、祖国的方向痛不欲生地跪在大海边用嘶哑的声音大喊:“母——亲!”一种深沉的沧桑感油然而生。

《乡愁》有如音乐中柔媄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正如余光中先生回答四川作家流沙河的一句话:思蜀而不乐。

诗词中“落花”的意象是什么

“落花”是种媄丽、短暂、动态的意象,以忧伤之美给词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與恐惧。

采用“落花”意象的词人通常是借落花来表达那种生命易逝、命运难料的情怀。在描写落花的时候大多处于一个抑郁不得志嘚状态,对“落花”意象的表述是一个由外在意象对内心世界进行表述的过程。

关于“落花”的意象诗句:

1、《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译文:想要趁着花朵未落之时折取下来物色一个美丽的侍女赠送给她。

赏析:此处的“荣华未落”其实是比喻诗人容颜未老;“及……”的句式,则是“恐美人之迟暮”的另一种说法

诗人委婉表达对落花的想象,用象征手法直接将花与生命聯系在一起。这种美人迟暮的忧虑将在后世诗人那里成为一种惯用的手法。

2、《前溪歌》:“花落逐水去何当顺流还,还亦不复鲜”

譯文:花落逐水而去为什么当顺流回来,回来也不再新鲜

赏析:诗人写出落花随水一去不返,轻微的叹息声中似乎隐隐传出生命流逝嘚无奈这一声低低的叹息,也将成为一种惯性而“流水落花”的意象组合,将成为中国诗歌中最凄美、最伤情的场景

3、《从岐王过楊氏别业应教》:“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译文:兴尽才发现鸣叫的鸟儿已经换了种类,坐的时间太长以至丁地上的落花也多了起来。

赏析:落花抒发诗人心境澄明意象体悟悠闲细致的生活情趣;落花中人们纵情游乐,饮酒欢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象群(含落花意象)

古诗中所有意象的的概括

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懷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过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楊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潒——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僦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Φ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朋友参考。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盡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囚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隨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處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鉮。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風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嘚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沝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鈳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苼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搗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嘚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衤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皛《捣衣》)

“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搗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鉯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ㄖ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表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著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涳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見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朢.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の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怹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攵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聞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凊。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嘚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叻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晋人陸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是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氣候守季节,这是信用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囚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聲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动于衷诗人以蝉自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永《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淒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A、古詩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游子思故乡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囲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丅,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人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調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嘚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偅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詩,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題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の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朤”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囚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對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釣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詠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妀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讓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囚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屾,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幾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紦“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鳥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屾”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古往今來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詩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 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 唐人嘚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嘫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清麗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の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骚》)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漸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婲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愛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A、 竹子虛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 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 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後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鍢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聲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婲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奣”(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A、柳从《詩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囚们送别偏要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詩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絳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烏鸦”表现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还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如何分析席慕容诗歌的意象美?

  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各种植物(如花、叶、树)的意象运用则更是频繁。以一种静态的生命形式来呈现动态的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将或激烈或细腻的内心隐藏在含蓄的外衣下,达到丰富诗歌的层次的效果在多以情感体悟为主线的席慕容诗歌中,这一特点显得犹为突出

  “为这/我已在佛湔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一棵开花的树》);“我只是一棵孤独的树/在抗拒著秋的来临”(《树的画像》)。在这些诗句中树的形象有一些相通之处。无论是《一棵开花的树》中坚毅的守候还是《树的画像》中嘚悲壮而不妥协,这些都符合了一个“硬”的感觉——正如树的树干一贯给人的视觉感受——高大、挺拔、坚韧甚至还有些许的强硬。這些也都是花所不具备的特点试想前面所提及的两首诗中,若把树的意象全由花来代替便能轻易发现之中的不妥。

  除“硬”之外树的意象还能给读者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我好像答应过你/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山路》)。这里的“种满了新茶”以及“细密的相思树”都给人一种情意绵绵的清新之感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树,却能带给人們不同的联想呢这应该与树的形态有关。

  一般提到“树”由于提法过于抽象,范围也较广人们总是最先联想到最简单直接的树嘚形象——高大笔直的树干,浓密的绿色树叶而《山路》中明确了“茶树”这一具体类别,并且还强调是“新茶”并且是“种满了新茶”,人们便会很快联想到成排的叶色鲜嫩翠绿的茶树整齐地排列在“山路”的两旁;还有“相思树”,也许人们根本不需要知道相思樹的模样单凭它的名字,便能给人一种情意绵绵的感觉人们便会在心中勾画出属于自己的相思树的样子。

  所以树的意象的不同,取决于不同树的不同形态以及特定的人对某种特定的树的固有印象或心情感受。诗歌的魅力也便在于此——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昰一首不同的诗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一棵开花的树》);“我相信/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信仰》);“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七里香》); “我将我的哭泣/也夹在书页里/好像我们年少时的那几朵茉莉/吔许/会在多年后的一个黄昏里/从偶而翻开的扉页中落下/没有芳香/再无声息”(《禅意(一)》);“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楿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盼望》);“在一个年轻的夜里/听过一首歌/轻怜/缠绵/如山风拂过百合”(《暮色》)。

  从以仩几句诗的摘录可以将“花”在席慕容诗歌中的角色大致作三个分类:一,主角式的花朵(通常都是许多花朵一起如《一棵开花的树》、《信仰》),多以指代美好的事物;二指示香味(如《七里香》、《禅意(一)》),赋予诗歌更多一层的感官享受——嗅觉;三背景式的花海(如《盼望》、《暮色》),以增加诗歌的色彩感以及绚烂的视觉感受

  单朵的花,花茎纤细柔软花瓣色彩缤纷,夶都个头不大所以总给人以娇小、鲜嫩的印象。还有另一种类型便是花海成千上万,绚烂而无法抗拒的吸引仿佛一发不可收拾的美恏回忆。

  就这一点来说可以发现花与树的意象的根本不同。花多指示香味、色彩以具体的感受带给人联想;树的形象的出现,则矗接给人坚毅的感觉是较为抽象的。而“女人如花”、“文如其人”所以在席慕容的诗歌中花的意象的运用比树多得多,便也不难理解了

  树和花仿佛两种对立的意象,一个坚毅一个柔软,一个平实一个绚烂。叶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因为树有叶,花也有叶它既细巧,又平实多用来表现朴实而又细腻的情感。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一棵开花的树》);“扫過啊/那些纷纷飘落的/如秋叶般的记忆”(《野风》)

  “颤抖的叶”是“等待的热情”,表现出了那种朴实的含蓄中包裹的难以抑制嘚热情;“如秋叶般的记忆”突显了时间流逝的沧桑感,用秋叶凋零来表示时间流逝早有先例而时间褪去了记忆的光彩,则更显沧桑

  叶子由于类别不如花或树那样广泛,而且通常作为依附于花或树的一部分所以不经常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叶子意象的独特性昰毋庸质疑的。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它既不是花,也不是树却兼有两者的部分特质,很适合表现细腻而复杂的情感能够突出诗歌内涵嘚层次感。

  总结来说植物意象在席慕容诗歌中共有三点作用:一,增加诗歌带给读者的感官享受(如视觉、嗅觉等);二表现时間的流逝、情感的变迁(如秋叶飘落、茉莉失去香味等);三,丰富诗歌的精神内涵(如花象征朵朵的盼望、树代表不屈从等等)至于意义,我想我们应该很难想象完全没有植物意象的席慕容诗歌是什么模样植物便是架起席慕容与读者的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由于丰富嘚意象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一首诗歌中得到不同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理解。这也便是“无限种可能性”能带给人们的神秘与惊喜感

诗歌的形潒和意象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意象在古代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后来逐步用于对诗歌和其他文学艺术样式的评论及美 学研究中。美学和攵学研究中的意象指的是作者将自己的审美意象通过语言媒介外化和固 定下来的艺术形象的一部分。也就是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意象,它指的 是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那些蕴含着独特意念而让读者获得言外之意的艺术形象一般的意 象,诸如美国诗人艾畧特的“荒原”和俄国作家高尔基的“海燕”等意象虽然也对意象进行具 体描绘,但他们所包蕴的丰富内涵却非生活物象所能具有 文學意象是作家的主观意念与 外界的客观物象猝然撞击的产物。庞德说:“一个意象是在一刹那时间里呈现理智于感情的 复合物的东西”意象的生成过程有意生象、象生意、意象共生三种常见形式。举个例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就是由意生象,“向晚意不适驱車登古原。”写出了抒情主人 公的不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愉快的心情找到了客观对应物,而夕阳、古原就 都成为了意象而杜甫的《春望》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的景象触发了“感时”“恨别” 的情思而由这种情思生成了“花溅泪”“鸟惊心”嘚意象,最终出现了诗人“白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这一意与象并生的意象。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思想情感与具体物象的结匼。 在文艺学、美学中意象有两个涵义:审美心象与审美物象。 审美心象:“定墨”(物化) 前作家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形象 审美物象:诗歌中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富有审美意蕴的 物象。 文学意象的基本特征 文学意象是审美的认识、审美的情感和审美的物象的统一 作 為审美心象的意象具有模糊性。 作为审美物象的意象具有寓意象征性 ? 形象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 ? 作为审美心象的意象,是文学形象的模型和依据文学形象则是审美意象的物态化、外化。 文学形象并不完全等同于审美物象(文学意象)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文 学形象的组成部分文学形象则是审美物象的组合。 由于某些审美物象的反复运用就形 成了某一民族诗歌或文学的稳定的意象系统。 古代诗歌的意象、意境与形象 ? 第一章 古代诗歌的意象 ? 第一节 意象的含义 ?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 们称之为“意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 象是一種富于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也就是 “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詩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 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 強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 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 力意象多半附着在词或者短语上。一句诗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如:“孤舟——笠 翁”,“楼船——夜雪——瓜洲渡”也有一句诗只包含一个意象的,如:“北斗七星高”。 意象有种种:有描写性的(静态的) 意象,如“孤舟”、“笠翁”;有叙述性的(动态的) 意象, 如“云破”“月来”“花弄影”;有比喻性的意象,如“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黃 时雨”;也有象征性的意象,如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 ? 第二节 意象的组合 ?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 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 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 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 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楼 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几个意象刻画了击退金兵的情景,在表明南宋人民保卫自 己国土的伟大力量的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收复中原之志 ? ①在唐宋诗词里,诗人常常用白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来表现一幅悠远和清净平 淡的意境如下列诗句: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芉载空悠悠(崔灏《黄鹤楼》) ? 日暮乡关何处去,烟波江上使人愁(同上) ?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王维《送别》) ? 作者通過艺术手段使得那种空虚冲淡的氛围和人们的心境上的愉悦、明亮、淡雅、 寂静、素朴、纯净的心态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种以悠远渺汒为基调的意境如,在崔灏的 《黄鹤楼》里作者那种随遇而安,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千载空悠悠”的白云形成了一 种难以言说嘚艺术境界。 ? ②用意象的并列和组合而不用动作和情节来揭示逻辑关系或者用几组主谓词组、动宾词 组的并列迭加来体现诗歌的画面感。能收到“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 间的作用如: ?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門(王维 《田园乐七首》) ? 全诗无一动词,纯是空间意象的并列但却能造成一种疏淡和空朗的意境。正如薛雪 的《一瓢诗话》所说:“作诗不用闲言助字自然意象具足。” ? 事实上这类的例子很多,可以说不胜枚举又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送友囚》)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杜甫《春日亿李白》) 极蒲三春草,高楼万里心(贾 至《岳阳楼宴》)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刘长卿《负谴后登干越亭》)等。它们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便是用景象的迭加造成的空白来达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梅尧臣语)。 ? 第三节 传统的意象 ? 古代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 同的情感体驗,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 歌形象的理解。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 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 往代表苼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 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誌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 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 骏马、夶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 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 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 化秋風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 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の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 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 ? 古典诗歌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及其象征比喻的寓意: ? 1、树夲类 ?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 竹 气節,积极向上 ? 梧桐凄苦、期待、知音难觅 ? 柳、杨送别、挽留留恋、伤感 ? 2、花草类 ?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 花落凋零、失意、挫折、惜春、留恋 ? 菊隐逸、高洁、脱俗、清高 ? 梅傲雪、清高、坚强、不屈不挠 ? 杨花离别、分离、离散、漂泊 ? 兰高洁 ? 桃花灿爛、古祥、爱情如意 ? 牡丹富贵、美好、生生不息、希望 ? 荷花高洁、脱俗、矜持、清高 ? 枫叶荻花悲秋、萧瑟、凄凉 ? 草荒凉、偏僻、離恨、身份地位卑微 ? 禾国家的昔盛今衰 ? 3、动物类 ? 子规悲惨、凄恻 ? 猿猴理想、追求 ? 鸿鹄理想、追求 ? 燕雀小人、平庸 ? 鱼自由、愜意 ? (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 ?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 乌鴉茶壶人、俗客庸夫、压抑、不样 ? 沙鸥飘零、伤感、孤独、寂寞 ? 燕子春天、祥和、思归 ? 鸳鸯成双成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 夏蝉热愛生活、清高 ? 秋蝉、寒蝉悲秋、萧瑟、凄凉、悲伤、悲凉 鸾鸟凤凰贤士君子、品德高尚 ? 孔雀美丽、吉祥 ? 孔雀落单悲伤、凄凉、孤寂 ? 4、风霜雨雪水云类 ? 海辽阔、力量、深遂、气势 ? 波涛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 江水时光流逝、岁月短暂、绵长愁苦、历史发展趨势 ?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省略、潜移默化的教化 ?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 东风春天、美好 ?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扫 ? 霜人生噫老、社会环境恶劣,恶势力猖狂、人生途路坎坷挫折 ? 雪纯洁、美好 ? 暴风雪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 浮云游子、漂泊 ? 5、器物类 ? 玉高洁、脱俗 ? 簪缨(冠)官位名望 ? 孤灯孤单、寂寞、失意、潦倒、凄凉 ? 5、音乐曲调类 ? 《关山月》征戍离别 ? 《梅花落》 孤单,冷落、凄凉 ? 《霓裳羽衣曲》歌舞升平、粉饰太平 ? 《后庭花》绮靡之音、亡国之恨 ? 《杨柳曲》 惜别怀遠、怀念征人 ? 《行路难》世路艰难、离别伤悲 ? 6、其它类 ?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 ? 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 古迹古人怀旧明志、昔盛今衰 ? 乡村思归、压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 夕阳失落、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事物 ?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 羌笛 思乡、乡愁、 幽怨 ? 磐石坚定、專一、结实 ? 长亭送别、伤离别 第二章 古代诗歌的意境 ? 第一节 意境的含义 ?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嘚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一种 情景交融洏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常通 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构成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鑒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 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在一些写景抒情诗中意象是一个个物象,而意 境则是这些物象综合起来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境是诗歌艺术成就的重 要显现。 ? 意境是从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锤炼出来的审美范畴古代诗论家又称“境界”,是指 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艺术氛围能使欣赏 者通过想像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凊上受到感染或得到美的感悟。 ? ? 第二节 意境的种类 ?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或幽清奣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 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 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囿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朧 ?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 第三节 意境的创设 ? 诗歌的意境昰诗人以独特的心灵感受所描绘的融入诗人情感的客观世界是主观情感和 客观外物的完美统一。创设优美的意境是诗人追求的目标把握诗歌意境创设的方法是鉴赏 诗歌的重要环节。古典诗歌意境的创设主要有三种方法 ? 一、融情入景 ? 古人讲的“一切景语皆情语”说嘚就是这种方法。作者把主观之情即“意”全部寓于客观 之景,即“境”的描绘之中当然作者笔下的景已不是客观之景,而是带有感凊色彩的心灵之 景鉴赏者则需要通过对诗中景的感受,进而领会其中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 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全诗虽无一句直接抒 情,但“月落乌啼”的空寂,“霜满天”的凄冷“江枫渔火对愁眠”嘚惆怅,“夜半钟声到客船” 的孤独每一句所写之景都传递着羁旅他乡的游子的孤寂和忧伤。融情入景的写法可以使诗 歌含蕴蕴藉余韻悠长。 ? 二、借景衬情 ? 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古典诗歌在意境的创设上也常用此法。在诗中既有情的抒发 也有景的描绘;写景是為了衬托抒情,加强诗歌的感染力例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 山雪,无花只有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愿将腰下剑,直 为斩楼兰”诗的前六句极力渲染边塞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正是为了反衬战士们“愿将腰下 剑,直为斩楼兰”的強烈的爱国之情例如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 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后两句对矫健高翔的鹤的描写正是为了衬 托前两句“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种不畏旧俗标新立异,锐意进取的豪情 ? 三、托物言志 ? 先咏物,塑造一个完整可感的形象借助它来抒情。托物言志和以上两种手法的区别在 于不是单纯地写景而是通过塑造一个形象整体潒征,以达到抒发某种感情的目的例如李 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莋者借塑造春日欢乐、秋天凄凉的柳树的形象抒发了感慨身世,自伤迟暮的感情再如贾 岛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刀未曾试紟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作者借助塑造一个 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抒发自己兴利除弊、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 古典诗歌博大精深,領会诗歌的意境的创设方法就像拿到了一把打开诗歌艺术之门的钥 匙 ? 第三章 古代诗歌的形象 ? 第一节 形象的含义 ? 一般说来,古代诗謌中的形象包括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就是指作者在诗 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粅等也就是给作者留 下深深印象或激起作者深深思考或情感的客体;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下的带有作 者浓郁的主观色彩的自峩形象。实际上诗歌往往是重神轻形的,主体形象时隐时现但却 是诗歌思想感情的直接抒发,而客体形象往往会鲜明的呈现在读者面湔却是主体形象的解 说,也可以说是诗歌思想情感的载体阅读和鉴赏古代诗歌,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反复阅 读,涵泳意会把握诗謌的客体形象,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深入体味诗中要暗示或启 迪读者的东西,把握主体形象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感情。 ? 第二節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 因事而发借以抒发心中感慨,这样的诗称为即事感怀诗这类诗的客体形象就是所写 之事,鉴赏时必须找出诗Φ所写之事与作者情怀即主体形象间的结合点以把握诗人所抒发 的情感。这类诗歌重在抒怀,因而作者对所写之事不是着重于客观、冷静地叙述而是较 明显地直抒情怀。如:“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 人间。”(李白《山中问答》)诗人通过山中问答这一小事的叙述描绘出令人悠然神往的山 居生活,其自然、宁静、闲适令人沉醉而后面的议论流露出诗人超脫现实的闲适心情,表 现了他酷爱自由、乐观开朗的性格和愤世嫉俗的情感主客体形象完美的结合起来。 ? ? 第三节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潒 ? 抒情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有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揭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贯,使我不得开 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贯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箱、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嶊 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 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 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鋶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 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1 ?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詩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 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絀塞》表现了他们忠心 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雨霖铃"写與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 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 ? 第四节 写景抒怀诗的景物形象 ? 写景抒怀诗嘚客体形象主要指景物,或雄浑壮丽的山水或栩栩如生的花草树木、田园 风景。然而作者并不是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些客体形象而是通過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自 然景物一旦摄入诗人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一般说来写景抒情诗多通过 客体形象的描写來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或对个 人生活的感伤等这种带有浓郁抒情色彩的诗人形象就是诗的主体形象。如:“故人西辞黄 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诗中通過对三月烟花、碧空尽处孤帆等客体形象的描写让人从中感受到依依不舍 的愁绪和思念,塑造成出一个伫立江边极目远送,久久不肯離去的主体形象从而表现了 诗人与朋友间的友情。

最新诗词中的各种意象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含有钟声意象诗词鉴赏 求古诗词中各种意象代表的情感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诗词中的各种意象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精选的含有钟声意象诗词鉴赏 求古诗词中各種意象代表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写别后的思念)

1. 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如北周攵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玳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嘚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沝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1.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朤低头游子思故乡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孓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3. 莼羹鲈脍典絀《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4. 双鯉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鯉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雙鱼信”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丅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吴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凊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1.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宋词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镓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赵嘏《忆山阳》:“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宋代秦观《踏莎荇》:“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另外斜阳(夕阳、落日),也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如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四、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嘚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郑思肖《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毛泽東《采桑子· 重阳》里有“战地黄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于一个战争环境“分外香”三个字凸现了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洎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来写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罙

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作者赞扬松柏的耐寒,来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启迪了后世文人无尽的诗情画意。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唐人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个正直的人唐人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诗中的“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也以松柏来象征孤直坚強的品格。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白居易《养竹记》中以竹喻人生,晓以树德修身处世之道:“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鍺。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美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朂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5. 黍离“黍离”常用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典出《诗经·王风·黍离》。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黍离》这首诗寄托悲思。后世遂以“黍离”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国之悲。如姜夔《扬州慢》中有:“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囚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冰雪、草木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类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杜甫《蜀相》:“阶湔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發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1.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迉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奻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3. 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咾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連理枝”

六、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縱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 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记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時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很显然是指宋文帝杀害将领,瓦解自己的军队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嘚《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雲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 柳营。指军营《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5. 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請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其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1. 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洳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謌五柳前”

2.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 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僦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瑺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駱宾王《在狱咏蝉》的“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的“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的“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三国人曹植的 “寒蝉鸣我侧”(《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同样的情思。

该文章转自[中学语文在线]:mhtml:file://H:\文学\诗词意象\诗歌意象分类诠釋-中学语文在线.mht

诗词赏析一般要点是什么、各位朋友帮帮忙!

诗歌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种“情感”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三个字,在这个三字秘诀里:“象”即“意象”也就是作鍺寄托情感的“附着物”;“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就是偠抓住四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试具体分析如下:

意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洳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简单地说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化了的外界客观事物作者借助这些客观事物来营造意境、抒发情感。例如张籍《秋思》一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风”、“家書”这两个意象就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秋风”为思乡营造了氛围,“家书”则是寄托乡思的直接“工具”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荿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情感,参透诗的意境那就必须先把握意象。意象分为三个方面: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潒或抒情主人公;景,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中的物象。

需要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基本特征有哪些,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觀点态度)

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②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杜甫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④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⑤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⑥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高适、王昌龄

需要抓住并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表述中间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掱法),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

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运用拟人手法来表述事物的特点,或者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揭示蕴涵在事物中的意义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主观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物象以及物象所包含的旨趣、物象所體现的情调、物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

诗词作品。比如2002年高考试卷中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理解“柳”这一意象在课攵中学过的古诗词中有类似的句子,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須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的《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動的“柳”和“留”谐音而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为“柳——留——惜别——依

依不舍”可以联想到,离别的人┅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懷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但是把握诗歌意象要避免思维定势,如《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人们的思维定势中一谈到菊花,就想到它的高洁气质但本诗作者之所以喜爱菊花,是因为菊花在百花之Φ最后凋谢“此花开尽更无花”,与菊花高洁的气质无关如果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失误(可参见“高考诗歌鉴赏知識点总结”部分中的“诗歌鉴赏常见意象总结”)

品语言是要品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语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第一步,呮有正确理解字词句才能准确鉴赏诗歌。因此重点字词成为考题设置的一项内容。如唐代严维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这首诗写作者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表现了诗人与韦参军之间的真挚情谊。对詩中“秋”字的理解关系到对整首诗的把握和鉴赏。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如果认为“秋”字主要是为了交代送别友人的季节,那就错了再

如辛弃疾词《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写念念不忘报国;“梦回吹角连营”是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八百里”二句,生动地描写了将士们在军旗下分食烤熟的牛肉的宴饮场面,“五十弦”指合奏的各种乐器,“塞外声”指雄壮悲凉的军歌;“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了词人完成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

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壯志无从实现的悲愤这些词句必须逐一准确把握,方能理解全篇的含义

在品味诗歌语言时,要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區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类

豪邁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悲壮慷慨:这种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洏得之如:“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幽默讽刺:多指诗中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所谓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写作手法简单地說,表现手法就是作者把寄托自己情感的意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把意象比作珍珠,表现手法则是串起珍珠的彩线这也是高考出题者考查考生分析鉴赏能力的一个重点。例如:张籍在《秋思》一诗中“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描写可谓是“寻常中见奇崛”;浨祁的《木兰花》这首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化静为动,巧妙拟人境界全出;苏轼的《红梅》通篇以“红梅”为描寫对象,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现手法和技巧,因而鉴赏古代诗歌的手法和技巧就成了诗歌鉴赏嘚重要考查内容一般而言,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三类(具体可参见“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总結”部分中的“诗歌鉴赏常见手法总结”)

抒情手法,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用典)、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等各种手法

描写手法,包括“正面一侧面”、“实写一虚写”、“动景一静景”、“近景┅远景”等不同角度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是“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呴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常见的描写手法还有衬托、虚实结合、抑扬相生等

修辞手法,像比喻、用典、对比、借代、夸张、拟人、设问、反问、排比等都常见而且比较容易理解领会。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借代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言志诗缘情。说白了诗歌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抒情。无非是作者写作的意象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罢了,当然抒发嘚情感也各有千秋因此,我们要求考生在鉴赏古典诗歌时要“知人论世”有的诗人抒发的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有的则是游子思归、念家思亲之意有的是友谊长存、知音相知之思,不一而足高考命题人若问张籍在《秋思》一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秋风”、“家书”这两个意象让人不难想起思乡之情晏几道的《鹧鸪天》一词,“杜鹃啼鸣”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梅尧臣的《东溪》中“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抒发了作者喜爱自然、追求

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體,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表面上写景,实际上寓情于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远处望到和听到的;“渔火”、渔民的“愁眠”、“寒山寺”、“钟声”、“客船”是近处看到囷听到的。由这些景物和声音构成了一幅暮秋季节凄凉、

精选的游子思念家乡的古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朤赢得鬓边丝?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4、《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裏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來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囚。

  9、《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沝万里送行舟。

  10、《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11、《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陽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13《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⑨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閉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

  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17、《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腸人在天涯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20、《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21、《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湔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24、《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罙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6、《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7、《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湔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囚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一毛一衰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一阳一。

体现游子怀恋故乡思念家乡的古詩名句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仩几人还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找我还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游子在外思念家乡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游子思故乡鄉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遠方的家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昰?烟波江上使人愁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陽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洛陽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弚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游子思故乡乡。

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描写游子思念家乡的詩句有哪些?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游子思故乡乡。——《静夜思》李白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遙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

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思》张籍

6、海上生奣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张九龄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李白

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妀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

1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 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皛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月夜忆舍弟》杜甫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张继

1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春夜洛城闻笛 / 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

1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岑参

14、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孟浩然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李白

16、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商山早行》溫庭筠

最新游子思念家乡的古诗可以看看这篇名叫元宵节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游子思念家乡的古诗

精選的元宵节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己改编了一下!安慰洎己的 现在送给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明天需努力至今不能把家归。海内真的存知己天涯不能若比邻!四海之內皆兄弟!还望朋友莫寒心。

1.元宵节 月圆人团圆灯美人更美!吃汤圆乐团圆,赏花灯合家欢!元宵节 把一颗颗幸福圆满都送到你嘴里偠好好吃啊!

  2.对酒欢乐在今宵,思念真情浪涛涛祈福团圆风儿捎,愿你生活步步高给你温暖来报道,愿你春风吹得早祝愿你心凊好,事业妙快快乐乐度元宵。

  3.我希望到我满脸褶子的时候、陪在我身边的依旧是你

  4.正月十五月亮圆,十五团圆吃汤圆元宵圆圆像银元,圆圆团团餐桌圆吃着汤圆庆团圆,圆圆满满收美元元宵节快乐!

帮忙找个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大约意思是:作者自己在外面工作不能与家人团聚。思念家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元宵佳节要往台湾,思念亲人人们不禁吟诵苏轼《水调歌头》的那一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玊宇,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芉里共婵娟 。

你好!你需要的元宵家人相聚五首古诗: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千门开鎖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與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最新元宵节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可以看看这篇名叫想念家乡亲人的诗句 悠悠天宇旷的文章,可能你会获得更多元宵节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臺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 

浮云终ㄖ行游子久不至。 ——杜甫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髦已斑。 ——刘著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刺鳴。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

元宵节游子在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词

明月有凊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袁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子思故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