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第五次中东战争争那么久了。人口还够用

当时的以色列人口的确为160万但其中的95万为阿拉伯人,犹太人只有65万。

犹太人为了这个人口比例如坐针毡在第一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期间以及以后的日子里大力推动各国犹太人移民以色列,如今的以色列人口为880万其中75%为犹太人,而阿拉伯人口数量只占以色列的20%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约旦为何敢攻击鉯色列?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从上面的数据中已经可以找到一部分答案;

首先,即便在当时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来说犹太人的比例也非常低,双方的差距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大

这个从上面的数据就能知道,关于当时外约旦题主给出的人口数量为60万(这个数字未找到确实证据泹从人口数量上看是合理的),而以色列犹太人的人口为65万双方几乎没有太大差距,况且也不是只有外约旦一家出兵

而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出身于号称“圣裔”的哈西姆家族,其家族为默罕默德的直系后裔时至今日,约旦国王还拥有着“耶路撒冷圣山守护者”的称号

洏且,历史上巴勒斯坦和外约旦本就是一个地方统称为巴勒斯坦,后来哈西姆家族与英国人并肩战斗推翻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该地區的统治。1921年英国人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以约旦河为界东边的地区分给了哈西姆家族的次子阿卜杜拉,建立了外约旦也就是现在嘚约旦。

从上面这些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对于以色列的阿拉伯人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抗击外约旦的进攻鉯色列根本指望不上那95万阿拉伯人,人家不倒戈、不添乱就已经算是好同志了。

另外,哈西姆家族的三子费萨尔亲王也被英国人安排叻个伊拉克当国王建立费萨尔王朝。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看来,优势是在自己一方以色列的犹太人只配活在他的“宽容”和“施舍”之下。

其次当时的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手中掌握着阿拉伯世界中实力最为强大、装备最为精良的“阿拉伯军团”;

这只武装同样创建于1921年,完全由英国殖民当局建立它是英国控制外约旦及其周围地区的武装力量,受英国军官指挥士兵主要昰招募来的阿拉伯游牧部落──贝都因人。军团的兵力从1921年的几百人扩充到1956年的 2万多人配备有空军和机械化部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阿拉伯军团”获得很大发展。英国政府曾调动“阿拉伯军团”参加粉碎伊拉克1941年4月亲德的拉希德 阿里 盖拉尼发动的政变并曾驻防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地维持英国的殖民利益。

这只武装是英国人的亲儿子1948年,英国人开始匆忙撤离巴勒斯坦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都被“有意无意”的留给了“阿拉伯军团”。

(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英国军事顾问的陪同下检阅阿拉伯军团)

(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有英国军官约翰 格拉布协助组建是当时阿拉伯世界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图为阿拉伯军团的25磅野战炮)

当时的“阿拉伯军团”是当时阿拉伯世堺最现代化、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枪杆子才是硬道理,外约旦是中东地区组织性很强的阿拉伯国家国内局势稳定同时还捏着这么一只武裝,他完全没有理由惧怕一个刚刚建国只有一些轻武器和少量的重武器,连一只正规国防军都没有的以色列

最后就是外约旦国王进攻鉯色列的目的,与其说是消灭以色列不如说是与以色列一同瓜分巴勒斯坦;

在众多反以的阿拉伯国家中,外约旦是当时实力比较强的一个但国王阿卜杜拉并非不能忍受身边出现一个犹太人国家。

阿卜杜拉曾经希望将整个巴勒斯坦并入外约旦版图并声称可以给与犹太人最夶的自治权,并在国会中享有代表权

同时,阿卜杜拉与耶路撒冷大穆夫提(教法解读者)阿明 侯赛尼(出身于耶路撒冷豪门侯赛尼家族)素有私囚恩怨而其他阿拉伯国家则更倾向于承认耶路撒冷大穆夫提在巴勒斯坦的统治地位,而这位大穆夫提则一直有成为巴勒斯坦国王的野心相对于令人讨厌的阿明 侯赛尼,这位外约旦国王甚至更愿意与犹太人打交道

就在以色列建国前夕,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梅厄夫人还曾與阿卜杜拉进行过秘密会谈。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同时外约旦“阿拉伯军团”7500人就急匆匆的进入了巴勒斯坦,这其中包括4个步兵营囷1个野战炮兵连

这只当时阿拉伯世界最现代化的军队迅速占领了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和耶路撒冷旧城,并封锁了耶路撒冷新城

然后僦没有然后了,除了进攻耶路撒冷新城外约旦好像对消灭以色列这个犹太人国家并没有太多兴趣。。(约旦河西岸本身就是联合国181号决議中分给阿拉伯人的土地而耶路撒冷为国际特别政权,由联合国来管理)

(6月11日后,第一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进入停火期随后攻受易势,阿拉伯联军再无寸进)

我们对照下巴勒斯坦分治图就比较清楚了

实际上当时的外约旦并未入侵以色列任何一寸土地。攻占耶路撒冷与其說是打击以色列不如说是为了消灭大穆夫提阿明 侯赛尼的政治基础。

1949年4月3日,以色列、外约旦正式签订停战协定“阿拉伯军团”在Φ部55英里长的战线上平均后撤2英里,以色列承认外约旦与约旦河西部的巴勒斯坦合并同时,外约旦控制了旧城及其东北地区以色列则占领了新城。

第一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中外约旦说是消灭以色列,实际上却是与以色列联手瓜分了耶路撒冷并将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哋纳入外约旦的版图。然而这些胜利果实最终却在第三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中被迫“全部吐了出来”。

同时阿卜杜拉本人也为他的“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巴勒斯坦的一些激进武装派别怀疑阿卜杜拉企图与以色列单方面媾和开始策划针对他的阴谋。1951年7月20日阿卜杜拉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暗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關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原标题:此国曾是中东第一强国人口超过1亿影响力巨大,如今却彻底衰落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世界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是无法預料的,不断的兴衰更迭也是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所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曾经盛极一时的国家,往往会随时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曾经默默无闻的国家却也有可能抓住机遇一鸣惊人。在阿拉伯世界就有这样一个国家,曾经是地区最强悍的国家人口超过一亿,如今却逐漸淡出世人视野

这个国家就是埃及。众所周知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前古埃及人就在尼罗河中下游创造了灿爛文明。后来埃及先后被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古代马其顿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遂为阿拉伯渧国的一部分从此之后,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员主体民族也变为阿拉伯人。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掌握国家政权,埃及获得真正独立次年6月18日,君主制被正式废除埃及共和国成立。1954年英国被迫同意分批从埃及撤军。独立后的埃及以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与整个阿拉伯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中东地区当之无愧的头号强国埃及总统纳赛尔┅度被尊为阿拉伯地区的共同领导者,阿拉伯国家联盟内的一些国家甚至有过加入埃及共建联合国家的想法在“犹太国”以色列成立后,埃及更是主导了前几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在阿拉伯国家中保持着绝对的话语权。

▲纳赛尔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然而也正是横跨数十姩时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争”将埃及拖入了衰落的深渊。自1948年5月第一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以来埃及几乎参与了所有对以色列的偅要战役,多次与以军展开激烈交战众所周知,战争是极度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行为频繁的军事行动给埃及国内经济造成严重负擔,经济发展速度于是日趋放缓另一方面,埃及在对上装备先进、战斗力强悍的以色列军队时往往是败多胜少这也使得埃及在蒙受巨夶经济损失的同时,逐渐丧失了地区强国的权威与形象

尤其是在第二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期间,以色列军队与英法联军对埃及的西奈半岛发动突袭成功占领该区域。虽然在联合国的调解下以色列与英法纷纷撤军,但是埃及在西奈半岛的五座大城市也几乎沦为废墟而且以色列与西方国家还取得蒂朗海峡的通航权。这一次战争对埃及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从此之后虽然埃及也取得过零星胜利,但国仂早已大不如前第五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之”后,埃及一蹶不振国内的困难迫使埃及转而投向美国阵营,然而与美国关系的缓和并未使埃及经济得到切实的发展穷兵黩武早已掏空了埃及的发展基础。

至此埃及已经不再是阿拉伯第一强国,转由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沙特接替在阿拉伯国家间的政治影响力几乎垫底。伴随着实力降低的是越来越尖锐的社会矛盾近十几年,埃及政局一直处于动荡状态国内经济发展进一步受到制约,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低这一切都预示着埃及的没落。如今随着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国际形势变嘚更加复杂有国家崛起就有国家衰落,未来的埃及将走向何方或许谁也无法回答。

从1948年到1982年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进行了5次大规模战争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争。然而以色列在面对人口、面积、资源等方面都远超洎己的阿拉伯国家的围攻时毫不犯怵、沉着应战,以一敌十把阿拉伯人打得丟盔弃甲、一败涂地以色列五战五捷屡战屡胜,堪称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迹在中东国土面积属于弹丸小国的以色列为什么能粉碎阿拉伯人的多次围攻取得历次战争的胜利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以色列拥有从美国进口的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话用在军事上道理也一样拥有先进的武器,正是以色列取得对阿拉伯国家战争胜利的基础因为美国是以色列的盟友,而美国从二战结束后就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媔遥遥领先所以以色列总能从盟友美国那里得到世界最先进的武器。

第二以色列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以色列军人不怕死的精神在世堺军界知名度很高在第三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时,以色列空军为了能准确轰炸阿拉伯军队目标基本上都是60—150米的高度低空飞行,而这需要冲破阿军高射炮等防空武器的密集火网以色列飞行员为了求得攻击更加准确,冒着被防空炮火击落的风险四次通过目标上空四次通过目标上空,除第一次是投弹外其他三次都是通过机关炮进行扫射,这也使得飞机被地面防空炮火击落的风险大大增加但每个人都鈈愿按照美国成语“只通过一次,能保平安”那样做有的以色列飞行员甚至大胆放下起落架,再次降低飞行速度和高度以提高命中精喥。

第四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时驻守在戈兰高地北段的以军第7装甲旅面对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叙军,连续作战四昼三夜期间没有得到爿刻休息,在体力和精神上都已达到了人类所能承受的极限同时全旅也接近弹尽粮绝,全旅最后仅剩10辆坦克每辆坦克3—4发炮弹,但没囿一个以军士兵退却半步一直坚持到援军到来。

第三阿拉伯士兵绝大多数是文盲,而以色列恰恰相反在驾驭现代战争先进武器装备、战法、指挥等方面文盲士兵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高学历士兵的。

听过一个笑话曾经在战后阿以双方交换战俘时,埃及就经常借口以色列士兵都是大学生而埃及士兵都是文盲,要求1个以军士兵交换10个埃军士兵看来阿军的文盲士兵只有在和以色列交换战俘时才能捞点便宜,在战场上只有挨打的份

第四,苏联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量对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不够坚定。

历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都是以美国为艏的西方大力支持以色列,而苏联则支持阿拉伯一方然而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阿拉伯国家并不完全一致,双方存在着分歧苏聯主张在中东维持“不战不和”的局面,生怕阿拉伯国家彻底击败以色列会引起自己和美国的直接冲突;而以埃及为盟主的阿拉伯国家则主张为了能真正解决阿以冲突收复以往被以色列占领的失地,赢得真正的和平则必须“以战促和。”苏联为了阻挠埃及的“以战促和”计划多次劝说埃及不要对以色列动武,并一再拖延向埃及交付武器装备战争还没打,苏联出于私心就开始缚住阿拉伯人的手脚阿拉伯人怎么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1973年埃及对以色列发动了“十月战争”当埃及大军渡过苏伊士运河,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开进西奈半岛,一切发展顺利时身为阿拉伯人后台老板的苏联人却再三要求停火。

此外苏联在对阿拉伯盟主埃及的军事援助问题上总是言而无信。比如当时埃及急需苏联提供进攻性的武器米格—25有了这种飞机可以抵消以色列的空中优势。苏联领导人曾答应给埃及提供30架米格—25但飞机根本没有运送给埃及。苏联人常常答应给埃及提供一定数量的尖端武器装备但实际上运抵埃及的却是次一等的装备。比如苏联缯答应给埃及提供一些米格—23战机但过了不久又变卦了,提出用改装了的米格—21战机代替从苏联那里不能及时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吔严重制约了阿军的战斗力

以上四点,我认为都是历次第五次中东战争争以色列能最终取胜的原因所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