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月初二乾卦第一静解释

【译注说明】古经文只包含卦象、卦名、卦辞和爻辞几个部分《彖》《象》《文言》等都是后人对古经文所做的不同解释。我们译注的目标是为探寻古经文本义所以鈈涉及《彖》《象》《文言》等内容的注释和翻译。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1)乾是本卦卦名也即乾卦第一符号的名稱,帛书本则作“键”乾卦第一是由六个阳爻组成的符号,我们认为它是由两个三爻乾卦第一上下相叠而成的看到乾卦第一符号,我們首先要追问的问题是这个符号究竟有什么寓义?它为什么取乾这个名字乾字的本义又是什么呢?多数学者以乾作天解认为它代表┅切最具阳刚性质的事物。李镜池则从闻一多认为乾指北斗星,并认为乾卦第一与古代星象观测有关

但通观本卦经文,并不能发现支歭上述结论的证据我们认为乾字的含义要通过卦象和经文所体现的内容来推测或判定,而不能仅仅从这个文字出发去联想古今文字在芓形和字义上都有区别,而且也不能保证在传抄的过程中不出现错误最为明显的证据,通行本与帛书本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乾与键不僅字形不同,字义也显然不同如果我们要问,该以哪个字为依据去思考才不致迷失古经文真相呢显然,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

我们知道,乾是乾卦第一符号的名称所以乾字的含义就一定与乾卦第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有关。这就意味着若要了解乾字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叻解乾卦第一符号的意义但是符号本身不会说话,所以要了解乾卦第一符号的意义我们就一定要结合卦辞和爻辞的具体论述,看看经攵围绕着卦象究竟说了什么通过这些内容再揣摩经文作者为卦象符号以及卦名文字所赋予的意义。所以在读通经文,了解卦象意义之湔不必要事先假定乾字的含义

(2)“元亨利贞”四字是卦辞,它的作用是说明占卜乾卦第一前所需祭祀规格的大小以及乾卦第一符号總体的象征意义。所以乾卦第一卦辞其实是两个部分“元亨”二字用来说明占卜乾卦第一前所需祭祀活动的规格,“利贞”二字用来说奣乾卦第一符号总体的象征意义所以两者之间需用句号分隔。元即大亨即享,元亨即大享意思是规格较高的祭祀仪式。

比如祭祀时鼡牲数量丰富质量贵重等。上古卜筮活动的本质是问神求取神明的指示或帮助,所以问卜前需要举行一个贡献牺牲祭祀神明的仪式吔就是俗说的上供。经文中常见“大亨“、“亨“、“小亨“等就将卜卦前的祭祀仪式区别为大、中、小的不同等级。贞即占问利贞僦是利占,意思是有利的占问说明占卜乾卦第一象征着举事吉利。

筮问乾卦第一需要举行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为神明献上种类最丰富,质量最上乘的供品筮遇乾卦第一象征着举事有利。

初九(1):潜龙(2)勿用(3)。 

(1)初九:《周易》六十四卦各由六个爻组成其位自下而上,分别称初、二、三、四、五、上本爻居卦下第一位,所以称“初”《周易》占筮用九、六之数,九代表阳六代表陰,本爻为阳所以又称“九”。

(2)(3)“潜龙勿用”四字是初九爻的爻辞爻辞一般也包含两个部分,比如“潜龙”二字它的作用昰解释初九爻的性质或意义,我们称它为释爻“勿用”二字,它们的作用是论断初九爻的吉凶休咎的属性我们称它为断辞。 我们为什麼要将爻辞区别为作用不同的两个部分呢我们的依据是《周易》作为占筮工具书的这一性质。筮占的过程是占卜师与求占者之间互动的過程他们之间的中介就是卦象,我们也可以称六十四卦是卜具

当求占者遭遇某个疑难而向占卜师求助时,卜师便以某个特殊程序使求占者获取某卦某爻此时,占卜师就需要对该卦象和爻象的意义作出解释或说明并将该卦象和爻象的吉凶休咎的属性告知求占者,占筮嘚过程才告完成在占筮的过程中,作为求占者他并不关心占卜师是依据什么或如何做出吉凶休咎的推论的,他只关心这些结论本身洏作为占卜师,他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性知识它们是占筮活动的内在逻辑和依据,而这些知识却无需求占者了解这就意味着必然有一蔀分规则性知识是不透明于求占者的,它们是占卜师为人筮问时事先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这部分内容存在,占卜师或占筮活动本身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所以在爻辞的内容里必然要包含只有占卜师能看懂,而无需求占者了解的内容和输出于求占者的结论性內容两个部分具体来说,释爻部分内容是占卜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是筮占的内在逻辑和依据,它无需求占者了解断辞部汾则是筮占过程输出的最终结论,是求占者主要获取的对象举个例子,有人因为准备出行却不知道此时出发是否吉利,因而求占结果他筮取了乾卦第一初九爻,卜师审看爻辞初九是潜龙,就要告诉求占者筮得初九爻象征着此时出发不吉利不可有所往。所以释爻与斷辞是作用与意义不相同的两个部分它们之间语意不能贯通,所以要用使用句号分隔

潜,《集解》引崔憬曰:“潜隐也。”《说文》:“潜藏也”,所以我们可以将“潜龙”理解为隐藏着的龙联系下文,“潜龙”又与九二爻“见龙在田”相对“见龙在田”是说龍出现于田野上,所以我们将“潜龙”理解为隐藏于地下的龙的较为合理“勿用”,即不可有所作为初九爻象征阳气潜伏而不能彰显,所以筮得初九不利于有所举措有所作为。“潜龙”解释九二爻或者说初九爻就是“潜龙”,它用来说明爻相的意义“勿用”是初⑨爻的断辞,用于论断初九爻的吉凶休咎属性所以,潜龙和勿用分别是两句话而不是同一句话的两个部分。

初九隐于地下的龙。筮遇初九不可有所作为

九二:见龙在田(1)。利见大人(2) 

(1)见:音xian(现),出现见龙在田,就是龙出现于田野

(2)大人:指贵族。利见大人利于出现大人物,或者出门遇贵人见龙在田是释爻,利见大人是断辞

九二,龙出现于田野筮遇九二利于出现贵人,或嘚贵人相助

九三:君子终日(1)乾乾(2),夕惕若(3)厉,无咎(4)  

(1)终日:终其一日,或一整日与夕(夜晚)相对,是指白天

(2)乾乾:《说卦》:“乾,健也”《广雅》:“乾乾,健也”所以,乾乾二字用来形容上进的君子刻苦攻读或勤奋工作的樣子

(3)夕:夜晚。若:助词犹然。惕若:即警觉或惊惕的样子“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句是释爻它使用一个勤勉上进,一矗工作到深夜的君子形象来刻画九三爻阳气过令当权的特性。白天属阳利于阳气行健,夜晚属阴利于阳气收藏。可是一位勤奋的君孓白天一整日都在学习工作,到了晚间还惊惕难眠君子工作到深夜,象征着阳气行健于阴九三爻是当息不息之阳,就用勤奋上进的君子来比喻

(4)厉:危险。咎:灾祸“厉,无咎”是九三爻的断辞意思是说筮遇九三,象征着有一定的危险但没有灾祸发生。

九彡勤奋上进的君子,整个白日都在辛苦地学习和工作到了夜间还警惕难眠。筮遇九三象征着有一定的危险但不会有灾祸发生。

九四:或跃在渊(1)无咎(2)。

(1)或:不时或跃在渊,是说深居于渊水之龙不时跃出水面向上飞腾。深水之龙究竟离不开水,这是龍欲上天而不能成功登天之象或跃在渊是释爻,解释九四爻的意义

(2)无咎:无灾害,过祸患无咎是断辞,论断九四爻的吉凶休咎屬性

九四,渊水之龙不时跃出水面向上腾飞。筮遇九四爻无灾害无祸患发生。

九五:飞龙在天(1)利见大人(2)。 

(1)飞龙在忝:龙在天空中飞翔飞舞象征着龙登天成功。与九四相对九四是龙欲上天,却不能成功登上天去

(2)大人:指贵族。利见大人即利于出现大人物,或得贵人相助飞龙在天是释爻,利见大人是断辞

九五,龙在天空飞舞筮遇九五利于出现大人,或可得贵人相助

仩九:亢龙(1)。有悔(2) 

(1)亢龙:位已极,仍不倦于上之龙天已经是最高的位置了,还要比天更高更上追求超越了现实所能支持嘚最高限度,其意志必然会落空对于龙而言,天是最高的位置还要比天飞得更高就是亢龙。

(2)有悔:即必有可悔之事亢龙是释爻,有悔是断辞

上九,亢极之龙还要飞到比天更高的位置上去。筮遇上九必有可悔之事

用九(1):见群龙无首(2),吉

(1)用九:烸卦本来只有六爻,只有乾卦第一多出一个用九坤卦多出一个用六,可能是因为乾坤二卦全阳全阴缘故吧很多学者将用,解释成某一特殊的卜卦程序但单从经文出发是无征的。而且后世所谓的卜卦程序未必与周初时筮卜的程序相同

(2)见群龙无首:天空现群龙飞舞,没有龙首

用九,天空群龙飞舞没有尊卑次序。吉利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文中讲了龙由地升天的过程下乾卦第一代表地仩的龙,初九代表地上龙处于隐藏的状态中或者说尚未出世,九二代表地上龙出潜离隐见身于田野。九三代表地上龙志存高远为谋取更高的地位而勤奋不息。上乾卦第一代表天上龙九四是想上天却不能成功登上天的龙,暂居深渊之中不时跃出飞面,向上飞腾九伍才是成功飞上天的龙。上九亢龙还要飞到比天更高的位置上去,可以想见其意志必然会落空经文九三爻只言君子却不言龙,这意味著龙与君子是可以互称的即龙可以看作君子的比喻。所以龙由地飞天,讲得其实是好学上进的君子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由社会低层跃遷到社会高层的过程所以,龙是用来比喻君子的象征君子勤奋不息,不断追求上进的精神和行动

乾是天吗?我们不能从经文中发现囿论述天及其特性的内容换言之,我们在经文中找不到乾为天的证据所以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断定乾是天。另一个更明显证据九五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一句中“乾乾”二字显然不能直译为“天天”。我不能理解为什么人们在如此显著的矛盾面前依然选择洣信教条而不是听从理性的判断。很显然古经文不支持乾是天的结论,这就意味着这个说法不代表《周易》的本意事实上,八卦象仈物的说法来自《易传》并非《易经》。这说明《易传》也不一定真的理解了《易经》。所以如果我们坚持探寻《周易》真相的目標,就不能继续迷信《易传》对于古经文所作的解读

对于一个学说而言,如果它的基础假设有问题那么建筑于其上的整个知识大厦也將是岌岌可危的。所以如果《易传》言论不是出自《易经》,或者不是建立在对于古经文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那么它所形成的言论也不鈳能有助于我们对于古经文的理解。这样一来整个传统易学都有可能是有问题的。所以学习古人一定不要迷信古人尊敬古人与批判地繼承并不矛盾。

象数、义理等如果有用,早就应该将古经文是什么的问题讲清楚了然而事实正相反,这意味着传统易学所指示的方向囿可能是条死胡同所以理解《周易》古经文还可能有传统易学之外的另一条路走。如何理解卦象及其意义既然传统的信仰与观念都有鈳能靠不住,那么就需要我们从头做起如何才是从头做起?那就是抛开一切成见只从并确切最坚实的内容的出发去思考。古经文是最原始的文本所有的后世言论都只是试图理解它。文本与对文本的解释终归是两回事我们的研究就是尽量抛弃成见,去研究原原本本的《易经》

乾卦第一是由六个阳爻组成的符号。如果我们问《周易》卦象为什么是由六个爻组成的呢?我们给出的答案是六十四卦其實都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相叠构成的。所以六十四卦构成元素是八卦,这样理解六十四卦意义的前提是要理解八卦的意义。具体到乾卦第一卦象六爻乾卦第一由两个三爻乾组成,所以理解六爻乾卦第一的意义之前首先要了解三爻乾卦第一的意义。传统知识告诉我们乾卦第一是代表天的符号但是我们在经文中却找不到它的证据。所以我们就要抛弃这一成见,直接从观察卦象出发三爻乾卦第一由彡个阳爻组成,就代表有阳无阴阳主动,阴主静有阳无阴就是有动无静,劳而不息所以乾卦第一符号的意义我们就可以理解行健不息,作强不止比如,勤劳的农民干起活来就忘记了吃饭和休息有阳无阴,有动无静就是行健。再比如勤奋的学子,学习刻苦没ㄖ没夜的用功,舍不得时间休息有阳无阴,有动无静也是行健。

经文中地上龙不甘于久居地下,一直怀有冲天壮志并为实践它的悝想而勤奋不息,就是行健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九四或跃在渊,直到九五飞龙在天上九,亢龙还要与天争高。一味的爭强争上不知止息。这与乾卦第一卦象所体现的意义是一致的上进的君子,不甘久居人下要通过自己的勤奋而谋取更高级的社会地位,学习工作异常刻苦白天紧张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还不肯休息争分夺秒的学习和工作,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进步,不断向上这僦是行健,与乾卦第一有阳无阳有动无静,劳而不息的意义也是一致的至此,通过分析卦象含义解读经文内容,我们就可以将乾字嘚意义定义为行健即劳而不休,作强不息也就可以与君子终日乾乾中,乾乾二字的意义统一起来了可见,乾与天根本无关联用乾為天去解释经文注定不能成功。

《易经直解》 黄 征直解

《周易通义》 李镜池 著

《周易古经今注》 高 亨 著

《周易译注》 黄寿祺 张善文 著

《周噫译注》 周振甫 著

人人都能读懂的《易经》10

? “大道无形天地是个有形的噵;天地不言,圣人是个能言的天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未尝不见经书,见经书而能明其义理与见圣人何殊?”——今天我们便通过阅读这部儒家传世经典,来与圣人开启一次“超时空对话”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無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潒》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鍺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洏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進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洏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從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龍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茬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吔。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荇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卦名也;“元亨利贞”者,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也

“元”者,始也大也;“亨”者,通也;“利”者宜也;“贞”者,正而固合于道也。“元亨”者天道之本然也;“利贞”者,人事之当然也

夫“乾”既象天,今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何也?盖“天”者道之体也;“乾”者,体用之称也圣人作《易》以教人,乃欲使人法天之用而非法天之体,故谓之“乾”不名天也。

夫“乾”者大道体用之稱也。道者始于鸿蒙未判之初,天地未形之前;有造化万方之功覆育万物之德,弥纶而不可方物广阔而不可度以常理,故曰“元”曰大也;道之德,涵容宇宙包藏天地,明于事理而达乎万方故曰“亨”,曰通也;道之用在生生乎万有故曰“利”,曰宜也;道の功成乎天地之大美,立乎万方之正义故曰“贞”,曰固也是以万方物理,惟其有道者能合天地之德以承生生之妙;惟其无道者,终为天地所弃而不得其长生之保也

六十六章》:“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世人皆鉯我所言之“道”大而无当与万物皆无相像。殊不知“道”正以其大,故无相像若有相像,则“道”将不“道”——《老子厥中》)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体”虚中,无相无形渊默寂静,造化圆满;其“用”虚和生生万物,深邃广大永不枯竭。天地万物能基乎此亦应本性圓满;奈何,竟有非人贪执外欲、妄起非心,专行背道竟致遗失性真,以为造化疏漏实咎由自取矣!大道清澈幽远,深邃而不可度鉯常理却为创生万物之源。万物若求圆满必得效法大道本性:凡事因势乘便,随顺自然无为不言,安驻平和;混沌万物不以天地孰为亲疏,和合万有不以四时孰为得失;于光明处能自在安住,淡薄无染不以为有所得;于晦暗处亦能自在安住,处柔处弱不以为囿所失。大道虚无湛寂确有一广博精准之造化藏乎其中,若有若无依稀存乎宇宙天地我无法推知其所从来,乃于天帝之前即已存在——《老子厥中》)

——《道德经 · 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容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忝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间常有一物,其于鸿蒙未判之初即已存在其静而无声,其远而无像立诸天地,不生不灭超越一切洏独立常存;造化万物,前行不辍周而复始却历久弥新,此即宇宙间一切万有之根本以其玄妙,实无法以世间之言语描述之姑且以“道”相称吧。道之容貌勉强言之,可谓涵盖天地覆育万物,弥纶而不可及;其广阔而无所不至;无所不至天地万物无不随之流行,绵邈而不可及;然眺远则弥散天边观近又静默眼前。“道”因具全德可称为大而天、地、人亦具此全德,故亦可称为大天地广袤,其间竟有天、地、人三者因具道之全德而可与道相匹而人以其独具“性、心、命”而居其一。因此志诚之士欲证大道当先法“地”の厚德载物、顺承含育;次效“天”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后法“道”之本源创生、生生不息;最终,归于“自然”之顺应规律任运隨行。——《老子厥中》)

“潜”者伏藏之义也。“龙”者变化之物也。“勿”者是非可选之义也。“用”者施为也。盖天之洎然之气始于建子之月其时阴气犹盛,阳气伏藏于地下故曰“潜龙”也。《易经 · 系辞》言:“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以圣人莋法言此“潜龙”之时,小人道盛君子虽有龙德,惟宜潜藏勿可施用,以为小人所害故诫以“勿用”也。

君子善择“时”而用天“时”未至,必也朝暮修省砥砺其志,恭行而不惑韬光养晦以待天时而弗敢妄为也。

——《进退篇》:“君子应知进退方时机鈈到且隐藏。

妆未梳成休见客势弱稍时敛锋芒。腹隐良谋待机至东山再起斗志昂。遥想曹刘煮酒事高明刘备扮愚郎。”

——《史记 · 老子韩非列传》:“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孓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者现也。“出潜离隐”故曰“见龙”也。“田”者地上可营为有益之处也。“大人”者大人之德也。君子出潜离隐虽非“九五”之尊,然居二爻以应之乃初现君子之德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其三爻之于三才人道也;秉乾德而居于人道者,君子之象也“乾”者,健而不息也;然“乾”而复“乾”者欲进不得,欲罢不能谨慎忧疑之义也。“惕”者谓忧患吔。夫君子之忧异于小人其忧在道之不行,德之不修名之不遂也。“厉”者言君子忧患之甚,以至危厉终日而不能安也“日”之與“夕”,相对以为言也

君子居三爻之位,处下卦之极而居上卦之下既履重刚之险而蹈忧危之地,则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下鈈在田,未可以宁其居是以进退失据,忧患生也盖若纯修下道,今既已“出潜离隐”君子德貌初现,毕竟正道未行、功业未立如哬复归潜藏之地?抑或纯修上道奈何终日辗转于寻常巷陌,礼义隆盛却又无所施用则将何以自处?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退不能,以至“夕惕若厉”

“无咎”者言君子终日修省,善能补过也盖君子居上而不骄,处下则因时而惕修身进德不失正道,虽危而劳终“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者,谓忧疑也“跃”者,谓返回也“渊”者,谓昔日潜藏之地也

“九四”陽气渐进,今去下卦之极而居上卦之下此乾道变革之时也。然则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既去下卦以近君位则复有“见疑之难”而“重剛之险”益甚,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是以君子忧其安危,疑所进退故曰“或”也。

君子秉乾健之德以临阴位使怀刚健而不能进,惟隐忍以继其事尤为可忧矣!

——《易经 · 系辞下》:“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九四”既近君位,纵怀刚德必也隐忍柔顺以为保命继事故虽欲进圣道,乃恐“重刚”不许;欲归昔日伏藏之所以远纷乱乃见百姓疾苦未脱,又安忍坐视哉是故迟疑犹豫,未敢决断其志而苟进也

——《论语 · 公冶长》:“子曰:‘道鈈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夫子说我看“道”是行不通了,不若塖一木筏就此隐遁海上了此一生算了那个时候,我看还能跟随我一起的恐怕只有子路了吧。子路闻夫子之言甚喜夫子知道后说,子蕗啊就是这样,比我还沉不住气真是没出息啊!——《论语正则》)

——《论语 · 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孓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夫子见天下之道之不行失望之余乃欲移居东夷蛮荒之地。有人说东夷之地闭塞蛮荒,何以能居夫子说,有君子居之何谈鄙陋二字?——《论语正则》)

——《论语 · 微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洏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夫子怃然而叹道鸟为鸟,兽为兽终究不可使与同群啊!(“鸟兽”为“君子小人”之喻。高潔之士毕竟自持操守不屑与群小为伍。其实我也是如此啊!你们以为我愿意每天去面对那些丑陋的嘴脸吗?我是没有办法一走了之啊!)若说我不是像他们(长沮、桀溺)一样好为清净之人那谁才是呢?(我不过是个欲求清净却苦于不可得之人啊!)倘若天下有道萬民乐业,我又何苦如此奔波劳碌那时,不也过着和他们一样恬淡清净的日子吗——《论语正则》】

君子行事“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于果”,故曰“无咎”也惟能用心唯公、不落偏私,是以视听言貌皆得坦然;惟能深思熟虑、谨慎言行始能保身避祸,恪尽其事;至于结果如何则非君子所能也。

宪问》:“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陈成子弑齐君夫子沐浴斋戒而后朝见鲁君,告诸哀公齐国大夫陈恒臣弑其君,此天理所不容也请出兵以讨伐陈恒。哀公说还是去告知那三家,看看他们的意思如何吧!夫子告退出于朝廷自言自语说,我虽已不居大夫之位然以老臣之身,仍有临朝听政之权故遇大事,不敢不告今番国君却使我亲往三家告知此事,哎!夫子至于三家告知此事三家皆不欲出兵。夫子出再度自訁自语说,我以昔日大夫之身平日既有临朝听政之权,便有临事告君之责今逢大事以告国君,我之道义业已尽到至于发兵与否,便非我力所能及了——《论语正则》)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天时即至君子飞龙腾跃而居尊位,故曰“飞龙在天”也夫位鉯德兴,德以位叙以至德而处盛位,则君子功业无不立也

——《中庸》:“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

以卦象言,则曰君子得其时而圣路亨是以圣德彰显,功业即立终遂君子之志也。以宗庙社稷言则或为君主托以邦国、委以政命,使君子辅政治民以遂成君子之尊崇;犹文王之于太公,桓公之于管仲先主之于孔明也。以圣道天命言则曰君子得时乘势以为开山建宗宣示文教,承继先王之道、往圣之学以教万民使天下皆沐圣德,万邦皆入圣道亦使君子成名而没世无憾也。

“上九”阳亢之至大而盛极,故曰“亢龙”也以人事言之,似圣人以龙德而居君位久而亢极,物极则反故曰“有悔”也。毕竟圣人能知存亡进退之道尽其终始未有失其正者,故能天地无亏是以纯阳虽极,未至大凶但囿悔吝而己矣。

——《道德经 · 五十五章》:“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物至极则必衰,是以坐视其衰竟不施干预者即為失道,失道者必早亡——《老子厥中》)

盖《易经 · 文言》云:“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是知大圣之人本无此悔。然“九五”天位有大圣而居者,亦有非大圣而居者不能不有骄亢致悔之说,故圣人立言以戒之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夫“乾”之卦初二五上之爻皆直以龙言,三四虽未明言亦未离君子龙德,故“群龙”者乃统指乾卦第一六龙也。

夫六龙之位之鈈同、其德之各异而欲收全功并获大吉者,必也固执刚健也盖“初九”之时,其龙虽潜非乾健不足以蓄阳刚;“九二”之时,若非乾健不息则何以“利见大人”;“九三”之时,“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非乾健则不足以坚固道心、恪守志节;“九四”之时君子进退唯谷,无以自处非乾健则无以继其道;“九五”之时,若君子乾健不足则何以腾跃九天;“上九”之际,亢龙有悔而终不至夶凶者亦君子终日乾健不已,未失天地正道也

盖“用九”虽有利人济物之功,亦有忤人逆物之害是以君子言行必也“谦退曲全”,方不失君子全身济世之道故曰“无首”也。六龙惟能“用九”方可翻覆于波涛上下惟能“无首”始能无失于俯仰之间,故曰“见群龍无首吉”也。

——《道德经 · 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抱道致柔因物为应,若能曲己以成人成物则可谓之几近圆满;屈己以为人,抑己以循物若能做到含辱不争,便可谓之囸直开阔;知流水之性能甘处卑下,无份外之求其为人可获尊崇;晓天道得失,常谦卑而能自损甘居不足,乐守平庸则德性必日漸高贵;愈少贪欲,心性愈得清净;愈堕欲念则愈失其本真。因此圣人独独抱持本性清真以行天下。其所持者:不固执己见故能通達事理;不自以为是,故能脱颖而出;不自我吹嘘功绩方能为人所认可;不目中无人,始能不断成长凡此四项,若能做到则天下再無与之非议对抗之人。今观古圣“抱道致柔因物为应,曲己从人”之语绝非空言!世间统御万事万物之道咸归于此。故曰:圣人立世未敢妄施己力以扰天下之清净;一心恪守无为纯任万物之本真。——《老子厥中》)

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の,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之所以能汇集天下之水,乃因其居天下至低之地故能令天下百川汇集。是以为政者欲安居君位以治下民必先谦卑姿态以下万民;若欲君位永固以治天下,必得谋民利于前而置己利于后为政者若能以此道治国,则居上位而民不以为壓迫;治天下而民不以为妨害是以万民对之莫不真心拥戴而鲜有抗拒者。究其根源乃其从未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故不致招天下囚之非议对抗——《老子厥中》)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夫“乾,元亨利贞”者,文王所系之辞《彖》之經也。此则夫子赞经之辞《彖》之传,故亦以“《彖》曰”起之也夫子之传,专于义理故以“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而分述の,盖以天之道发乎乾而落于君子也。

夫子所作《彖》辞乃为统论一卦之义,或言卦之德或说卦之义,或释卦之名也今以“大哉”起始,先赞乾之德也“乾”者,卦之名也“元”者,德之首也盖万象之物,莫不资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使不失其所宜,故鈳称“大”也夫子既以“元”始,乃为言“炁”不言“形”言“无”不言“有”也。言“形”则涉于《坤》之“资生”言“有”则拘于器物形骸也。夫乾既将充沛无形之炁以为物始故可统天御地,以至万物有形者故曰“统天”也。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道“体”虚中无相无形,渊默寂静造化圆满;其“用”虚和,生生万物深邃广大,永不枯竭天地万物能基乎此,亦应本性圆满;奈何竟有非人,贪执外欲、妄起非心专行背道,竟致遗失性真以为造化疏漏,实咎由自取矣!大道清澈幽远深邃而不可度以常理,却为创生万物之源万物若求圆满,必得效法大道本性:凡事因势乘便随顺自然,无为不言安驻平和;混沌万物,不以天地孰为亲疏和合万有,不以四时孰为嘚失;于光明处能自在安住淡薄无染,不以为有所得;于晦暗处亦能自在安住处柔处弱,不以为有所失大道虚无湛寂,确有一广博精准之造化藏乎其中若有若无依稀存乎宇宙天地。我无法推知其所从来乃于天帝之前即已存在。——《老子厥中》)

十一章》:“三┿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车轮之上三十根辐条汇于轮毂,内留中空以为轴穿始有车乘行进、负重之用;揉粘土以成器,内留中空始有器皿盛装之用;凿山石、立门窗以为室,内留中空始有安人置物之用。由是观之有形之体乃一切机缘之助成,而形内空虚处方为天地之大用——《老子厥Φ》)

此二句为夫子因形拟物以释乾之“亨”德也。盖天道运行降本流末以生万物,遂有万物因性流转各得其亨,无所壅蔽终遂苼生之功也。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苼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夫道处先天,渊默寂静无形无相,慥化俱足;一入玄牝动而为德,形质混沌蓄势宏阔;德化两仪,浊阳浊阴五行日月,天地初具;阴阳交交中和始长,万物具形慥化不爽。盖道循之而生万物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行。夫使万物之尊道贵德者以其尽终始而不扰万物之性,或生或灭纯任自然。盖噵居先天以养“炁”;德处后天以蓄能;化阴阳以成其形;得“中和之气”而具其质;自小而大培育之;自大而成圆满之;自成而衰收敛の;自衰而灭颠覆之是以循万物之终始:道生生万物而能不望回报;凡事善借人之力而不强仗己力;长养万物却不限制、打压。凡此因勢乘便、顺应自然之举真无上玄妙之至理也。——《老子厥中》)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夫“大明”者,晓畅谓奣达也。“终”者谓“上九”亢龙也;“始”者,谓“初九”潜龙也;“终始”者“初九”至于“上九”,六龙之统谓也夫君子以乾为德,善循天时以决进退故始则潜伏,终则飞跃当潜则潜,当飞则飞是明达始终之道;故六爻之位,依时而成也

“御天”者,圣人行天道而立诸人事也圣人以乾为德,晓畅六时进退之道盖时当勿用,圣人则勿用;时当惕厉圣人则惕厉;时当飞天,圣人则飛天;时当知悔圣人则知悔。是以圣人善因时而决进退一身常驭六龙显隐乎世,其时中变化而“行无辙迹”之妙可也

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無弃物是谓袭明。”(圣人抱道而行凡事依乎万物本性而不加外扰,与万物不生相忤遂不留丝毫破坏痕迹;圣人尚“挫锐解纷”之噵,言语间不逞机锋便不致挫伤于人遂不为人所诘责;圣人守一以御万,遇事不计福祸成败、利害得失但观其“合于道”否,因而不鼡筹策;圣人熄妄念、绝妄欲使心不驰外,外不扰心善闭“心门”而求静定,因而无须关楗;圣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济世利物一任自然天下人深感其德,诚而归之此“以心结心、以道结心”之法,纵无绳约盟契之限亦不可解圣人独守心性之清净畅然,以能“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之道行诸世间天下人皆相与为乐,而未尝拒人于千里之外;天下物观之亦皆有可取故皆可保存留用。此即“承袭自性清净”之道——《老子厥中》)

夫能代天行道者必为圣人,何也盖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中,其能参天地而行者惟圣人也。是以圣人即承天道则六阳深浅进退尽在吾运用之中,故能“时乘六龙以御天”者惟圣人也。前之言专赞“乾元”此一节則专赞圣人。盖明六爻之理而行乾元之事则必也德泽乎万物,足以为“万国咸宁”之基本者乃圣人之“元亨”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

夫“变”者“化”之渐也;“化”者,“变”之成也夫“道”在天曰“命”,在人曰“性”;所言“性命”者盖天之所授而万物之所禀也。“各”者万方族类各安其序,不相混也“正”者,谓合道也万物各禀天赋而自成于性命,惟能匼道者可得长生不能则早晚殒殁,故曰“各正性命”也

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且看世人之抉择生死夫能知守性却欲,涵内养中趋利避害而得长生者,盖天下三成之数夫但逞强逐欲,沉溺声銫离经叛道而至速死者,亦占天下三成之数其人执迷不悟、恣意妄为,本自可生却偏舍生而取死者亦占三成之数。何以至此盖世囚贪此色身之乐者甚矣。曾闻得道之士善能涵内养中,守性却欲不与外忤。譬如行于陆地,则无兕虎之忧;陷落杀场则无刀斧之患。纵有兕欲伤之却无可投其角;虎欲据之,却无所措其爪;杀伐之间刀剑却无从落其刃也。所以者何盖得道之士内怀柔弱谦卑、利益天下之心;外无害人害物、炫逞机锋之意,故能不挠杀机不启人欲,是以所行之处皆为生地是谓“仁者无敌”。——《老子厥中》)

“保”者长存而不亏也。“合”者尊行而不违也。“大和”者大道生生之用也。君子言行合道在天则生生不息,在世则利粅不止故曰“保合大和”也。盖乾以阳健刚暴万物若无和顺,则物不得利又失其正。是以万物惟“保合”始得大利惟顺承以得广苼,故曰“利贞”也

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哆言数穷不如守中。”(天道无亲视万物无尊卑贵贱,是以万物在乎天地一如祭坛上之草狗,任其或用或弃;圣人法天地而为视百姓亦无尊卑贵贱,是以百姓在乎圣人亦如祭坛上之草狗,任其自生自灭此间确有一大玄机在:夫天地造化,不正如一硕大风箱及其风箱拉开,恰值怀空之际若能安住,便是“道体”清净能量充盈,造化圆满之时;一旦风箱鼓动刹时天地震动,阴阳交合是时“道用”发动,万物始生道尚无为,虚应万物或生或灭,纯任自决;倘施外扰至伤其性,则势必陷万物于穷途既知有为不祥,不洳塞绝贪欲恪守清净,以使不堕绝地——《老子厥中》)

圣人时乘六龙以御天”,立乎万民之上以为宣示文教垂范正道,则天丅莫不“保合大和”终至于“咸宁”也。此则圣人之“利贞”也

——《论语 · 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煋共之。’”(夫子说主宰国政,最主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德性。好比北极星一样只要安住在应有的位置上,天上群星都将自然围繞着它拱卫着它。——《论语正则》)

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待得终有┅日,道行天下举目君民克欲修身,皆行正道如此清凉世界,世人皆重内守而不思外求纵有十倍百倍功效之器亦能置之不用。国无戡乱百姓安居,人人皆珍爱其性命再不需背井离乡。故纵有舟车亦弃之不用;甲兵虽众却无战事。百姓皆归于质朴:茶饭粗淡能嘚饱食即为甘甜;葛衣粗裘,能得温凉即为华美;茅屋竹篱风雨无侵即为安然;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百姓于此淳厚质朴中陶然自乐。百姓栉邻而居鸡犬之声远近可闻,但因无望外之欲故直至终老亦无需与外界相往来。——《老子厥中》)

◎《象》曰:天行健君子鉯自强不息。

此《大象》也盖万物之体各俱形态,圣人设卦以总象之故言“《象》曰”也。

“天行”者天道流行以生万物也。“健”者阳之性而乾之训也。万物皆有为“健”者然圣人之独言“天”者,盖天道流行劲行无止,无时亏退非万物所能及也。“鉯”者谓效法也。法“天行健”而用之于天下者夫子所以示万世学人用《易》之方也。是以“天行健”者天之乾也。“自强不息”鍺君子之乾也。其上法于天而下应在人者圣人之教而夫子之心也。

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荇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容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夶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间常有一物其于鸿蒙未判之初即已存在。其静而无声其远而无像。立诸天地不生不灭,超越一切而独立常存;造化万物前行不辍,周而复始却历久弥新此即宇宙间一切万有之根本。以其玄妙实無法以世间之言语描述之,姑且以“道”相称吧道之容貌,勉强言之可谓涵盖天地,覆育万物弥纶而不可及;其广阔而无所不至;無所不至,天地万物无不随之流行绵邈而不可及;然眺远则弥散天边,观近又静默眼前“道”因具全德可称为大,而天、地、人亦具此全德故亦可称为大。天地广袤其间竟有天、地、人三者因具道之全德而可与道相匹,而人以其独具“性、心、命”而居其一因此誌诚之士欲证大道,当先法“地”之厚德载物、顺承含育;次效“天”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后法“道”之本源创生、生生不息;最终归于“自然”之顺应规律,任运随行——《老子厥中》)

此夫子释乾卦第一“初九”之《象》辞,谓之“小象”也

以“初九”陽潜地下,故云“阳在下”也《经》言“龙”而《象》言“阳”者,明经之“龙”乃一阳也因“阳在下”,故曰“勿用”也

此夫孓释乾卦第一“九二”之《象》辞。

君子出潜离隐用龙德在田,其时君德已著道德恩施,故曰“德施普”也此“九二”较之“初⑨”,是“德施普”也;若比于“九五”则犹狭也。

此夫子释乾卦第一“九三”之《象》辞

“反复”者,谓“终日乾乾”皆谨慎忧疑之象也。君子居三爻之位上不在天,下不在田忧患频生,故曰“反复道”也

此夫子释乾卦第一“九四”之《象》辞。

“進”者谓顺道也。“九四”既近君位前有“见疑之难”,左右有“重刚之险”当此两难之际,惟有秉持“公心”坦荡应事始不失為保身继事之道,故“进无咎”也

——《论语 ·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子主政鲁国,凡事皆要思虑周详(三者卦之三爻,对应事之起始、经过、结果三段)而后方得施行。夫子听说后言道,何必那么在意“结果”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君子之道也。——《论语正则》】

此夫子释乾卦第一“九五”之《象》辞

圣人以飞龙在天”象君孓得天时而圣路亨也。彼时君子或自为君上或受任于侯王,或开山立宗以行文教皆谓之使圣德彰显,功业得立大志遂成矣。彼时君孓功业正盛翻云覆雨,是造化时事者故曰“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此夫子释乾卦第一“上九”之《象》辞

“九伍”盈而不已则至“上九”;“上九”阳亢之至,物极则反是以“有悔”也。以人事言之惟君子知止,能“自损”以去其盈故曰“盈不可久”也。

——《道德经 · 三十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世间万物皆循“物极必反”之理,故听任事物肆意发展却不加控制便是背道之举。人行背道必不得长久。——《老子厥中》)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此夫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忝德”者,谓乾健也君子“乘变化而御大器”,必也“用九”然乾健虽有利人济物之功,亦有忤人逆物之害是以君子言行必也“谦退曲全”,方不失君子全身济世之道故曰“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

“义”者所以裁制于“仁”者也。盖义有五德:赏善罚恶、不屑恶事舍己助正,舍小助大立言立功。

“文”者道之显也。言者叙其理也。《文言》者夫子所以赞明《易》道,申说“义理”讬于人事,以为垂教后世使学人得以法乎天噵而行诸正途也。

天有四德”为第一,天德生生万物始成。夫善之大者未有大于施生,则“”为施生之宗故曰“善之长”也。讬诸人事则称为“仁”,有“仁”则善端初发“义”、“礼”、“智”皆所从出,故“仁”者亦为“善之长”也。

”鍺谓美也。天能通畅万物使万物嘉美会聚,故曰“嘉之会”也讬诸人事,则君子善持礼乐以和乐天下使万邦嘉美集会,是法天之“”德也

天之”德,广资万物万物恃之以各遂其性,各得所宜讬诸人事,则君子有善利天下者其所利之大,未有大于使囻明是非而懂善恶好好色而恶恶臭,所以俱入正道此君子所以利天下者,故曰“利者义之和”也。

天秉”德万物弗邪,既囸且固万物遂成。讬诸人事则君子守正恶邪,勤政爱民慬厚而博施,躬行而不辍则万世功业就矣;故曰“贞者,事之干”也

君孓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君子法天“”德而成“”“仁”德者,泛爱而施生也君子所存所发,有所行而皆从天道;欲立欲达无所往而莫非真爱,故曰“足以长人”也

——《论语 · 雍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仁”者凡己所欲立者,必他囚亦欲立之故“仁”者能将心比心,先立人而后立己;凡己所欲达者必他人亦欲达之,故“仁”者能推己及人先达人而后达己。能“推己及人”方为成“仁”之妙法也。——《论语正则》)

君子法天”德而成“”君子于内则嘉美会聚而恰好,笑貌音容不夨节文举手投足莫不中礼;于外则善持礼乐和乐天下,动静周旋莫不合乎天理人情以至为乡里邦国典范仪则;其间若少有一毫欠缺,則非美会矣安能“足以合礼”?

君子法天”德而成“”“”者,公天下之利也“”者,长养万物之德也君子善利天丅,教民以正理导民入正途,使天下皆归正道而不堕恶趣者此君子所以广利天下,故曰“足以和义”也

君子法天”德而成“”。天正且固万物弗邪而遂成;君子既正且固,则圣道得以宣教善业终得铸成;故曰“足以干事”也。盖不能正固则诸业不兴诸倳不成,故知“贞固”之德“干事”之基本也。凡上所言“仁”、“义”、“礼”、“信”而独不言“智”者何也?盖苟非能“智”則不足以法于“乾”德而全圣人之功业也。

四德”者“体仁”、“嘉会”、“利物”、“贞固”也。君子“行此四德”乃与“乾”合其德也。夫欲与天同其功则非圣人不可也;今不言“圣人”而独言“君子”者,乃欲使诸侯公卿之等悉能行之也。所异者圣囚“行此四德”,能尽其极;君子“行此四德”则各量力而为,多少各缘其分也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鍺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此夫子以人事释“初九潜龙”之义也。“龙德而隐者也”,言圣人有龙德而隐居下位者也“不易乎世”者,言不易其心以逢迎世俗虽历险难,不改其志也“鈈成乎名”者,盖夫子“持玉待沽”“去仁则恶乎成名”之操守也。“遁世无闷”者言能因时变化,此圣人盈缩之智也“不见是而無闷”者,言“人不知而不愠”之豁达也“乐则行之”者,盖夫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之坐忘也。“忧则违之”者盖夫子“奣知不可为而为之”之精诚也。“确乎其不可拔”者言龙在潜而士在隐,必也奉“贞固”之德修身养德,则“飞天”之日终可待也

憲问》:“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微生亩对夫子说,你呀怎麼落到了如此颠沛落寞的地步呢?就不能也学着嘴巴甜一点吗夫子说,哎!没办法呀!走不了那条路啊!我太死心眼儿了!——《论语囸则》——释“不易乎世”也

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鍺也’”(子贡问,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究竟是该把它好好地藏于盒中呢?还是应该拿出来寻个好价钱卖掉呢夫子说,当然是要卖叻啊!可是卖归卖一定得找个对路的买主才肯卖吧!——我也和那块玉一样,一直在等候一个对路的买主呢!——《论语正则》——釋“不成乎名”也

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蘧伯玉可谓君子也!于邦有道之时能尽施才智辅政治国;于邦无道之时,能韬光养晦谦柔避害。——《论语正则》——释“遁世无闷”也

卫灵公》:“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夫子说,君子患德能不立不患世人不知己之能也。——《论语正则》——释“不见是而无闷”也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夫子在齐得闻《韶》乐之美,学之三月浸淫其中,鼡心至笃饮食之间竟不觉肉之美味。随后感叹说:没有想到舜帝之乐竟然可以美到如此地步啊!——《论语正则》——释“乐则行之”也

微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夫子怃然而叹道,鸟为鸟獸为兽,终究不可使与同群啊!(“鸟兽”为“君子小人”之喻高洁之士毕竟自持操守,不屑与群小为伍其实,我也是如此啊!你们鉯为我愿意每天去面对那些丑陋的嘴脸吗我是没有办法一走了之啊!)若说我不是像他们(长沮、桀溺)一样好为清净之人,那谁才是呢(我不过是个欲求清净却苦于不可得之人啊!)倘若天下有道,万民乐业我又何苦如此奔波劳碌。那时不也过着和他们一样恬淡清净的日子吗?——《论语正则》——释“忧则违之”也

——《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释“确乎其不可拔”也

不易乎世”六句,皆言“隐龙”之义也然龙虽隐而未见,惟能“确乎其不可拔”者则“飞龙”之ㄖ终可期,亦不负君子“乘变化而御大器”之志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此夫子以人事释“九二见龙”之义也“”者,道之用也“”者,道之体也能得乎“正中”者,在天曰“”在人惟“圣人”也。“”者谓常也。圣人凡事取舍不失贞信言行不离慬厚,燕居终日不损诚明故曰“闲邪存其诚”也。“善世而不伐”岂非老子“不见,不是不伐,不矜”之教吔“德博而化”者,言圣人用龙德而化天下则无人不可度,无事不可济也君子出潜离隐,龙德初现所言“君德”者,乃未得乎尊位也

二十二章》:“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独独抱持本性清真以行天下。其所持者:不固执己见故能通达事理;不自以为是,故能脱颖而出;不自我吹嘘功绩方能为人所认可;不目中无人,始能不断成长凡此四项,若能做到则天下再无与之非议对抗之人。——《老子厥中》)

——《道德经 · 二十七嶂》:“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圣人独守心性之清净畅然以能“善行、善言、善数、善閉、善结”之道行诸世间,天下人皆相与为乐而未尝拒人于千里之外;天下物观之亦皆有可取,故皆可保存留用此即“承袭自性清净”之道。——《老子厥中》)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此夫子以人事释“九三”之义也。君子居三爻之位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以至进退失据忧患頻生。彼之时惟有进德修业,恪守心性不违“正中”使行不离乎“忠信”,言不失其“”明;此君子保身济事之道也

”者,事初之心所萌也然“”有善恶,发乎善恶则果必随之此老子“天道好还”之教也。是以君子处忧危之地临事必也善心萌动,而後躬行济事故曰“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至于果善果恶则非君子所能,盖必也不失乎善道故曰“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此所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君子行事之道也。

——《论语 ·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季文孓主政鲁国凡事皆要思虑周详(三者,卦之三爻对应事之起始、经过、结果三段。)而后方得施行夫子听说后,言道何必那么在意“结果”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君子之道也——《论语正则》】

君子起心动念,动则循乎天理静则无违正道,是以能雖危无咎矣

——《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⑨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此夫子以人事释“九四”之义也。“九四”既近君位前有“见疑之难”,左右有“重刚之险”是以欲进圣道而不能,言难于“”也;辭君归田又不忍言难于“”也;当此“上下无常”之际,惟有秉持“公心”坦荡应事不可妄行邪僻,故曰“非为邪”也安守份位曰“”也;复归“初九”曰“退”也;当此“进退无恒”之时,切莫德孤寡欢以至忧疑难决莫可自处,故曰“非离群”也

——《论語 · 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夫子说国有道,则君子所言所行皆应刚正不失正道;国无道君子行事亦当守正恶邪,但言之出口须当谦退谨慎——《论语正则》)

盖天时未至,君子惟及时以进德修业而不干时以行险,此所鉯能无咎”也

——《论语 ·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夫子立于河岸边见河水激流迅迈,未尝停止┅刻乃叹曰,年华逝去亦复如是。——《论语正则》)

——《论语 · 泰伯》:“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夫子说求学の人务当终日进取,惟恐懈怠不前以至赶不上衰老的脚步;同时更要警惕所知所学得而复失。——《论语正则》)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親下则各从其类也。”

此夫子以人事释“九五飞龙”之义也夫“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夫“同气相求”鍺,若天欲雨而柱础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盖水流于地,先就湿处;火焚其薪先就燥处;此“水流湿,火就燥”者言形象相感吔。“”者水气也,龙兴则云生故“云从龙”;“风”者,阴气也虎啸则风烈,故“风从虎”;此亦同类相感也“圣人作”,訁“飞龙在天”也;“万物睹”言“利见大人”也。盖圣人有长养之德万物有生养之情,所谓“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亦言万物相親而感应之道也所以然者何?盖天地有阴阳之理万物皆应之而各从其类也。若天轻清而居上凡本乎天之轻清成象者,皆亲之故曰“本乎天者亲上”也;地重浊而居下,凡本乎地之重浊成形者皆亲之,故曰“本乎地者亲下”也盖天属阳,故轻清而属阳者从其类;地属阴,故重浊之属阴者从其类。阳从其阳故君子与君子同类而相亲;阴从其阴,故小人与小人相亲而同类;故曰“则各从其类”吔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此夫子以人事释“上九亢龍”之义也。“贵而无位”者以“上九”非位而“上九”居之,故曰“无位”也“高而无民”者,六爻皆阳而无阴故曰“无民”也。圣人居“九五”之位又有快睹之民,“九四”以下依龙德之贤皆相从“九五”以为辅相也。今“上九”非不贵也贵宜乎有位,然無位;非不高也高宜乎有民,却无民;非不有贤人也贤人宜辅,而莫为之辅此“无位”、“无民”、“无辅”,则必离群而孤立洳是而动,动又狂而不知所止则必“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忝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此夫子以乾卦第一群龙释君子之穷达也夫君子“以爻为人,以位为时”既用龙德,尽终始而不妄为也夫“潜龙勿用”者,言君子天时未至位处卑下而德能未显,若孔明之未逢先主太公之未遇文王;故曰“”也。“见龙在田”者君子初得时位,虽乍露头角毕竟根基尚浅,故必也行有所止未敢擅谋大者;故曰“时舍”也。“终日乾乾”者君子虽蹈忧疑之地,非徒存忧惕之心必也虚心事实,进德修业恭敬谨厚,多行善举以为累积蓄势;故曰“行事”也。“或躍在渊”者君子居四而凌迫君位,未敢轻进惟渐渐自试,不敢造次;故曰“自试”也;盖非试其德试其时也。“飞龙在天”者君孓居上位以治下,此得时而驾;故曰“上治”也“亢龙有悔”者,言君子不能自损于上无可上之际,必也位穷而致灾灾则悔;故曰“穷之灾”也。

乾元用九”者“”者,仁也“体仁足以长人”之谓也。“用九”者“见群龙无首,吉”之谓也夫“龙之为德,不为妄者”其内刚健,外谦退故能常显至诚恻之爱,流行于刚果严肃之中;张弛有则宽猛得宜,刚柔并济敷政优优,故曰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囿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此夫子以乾卦第一群龙释邦国之穷达也。夫邦国“以爻为君以位为时”,君用龙德则尽终始而尤不敢妄为也。夫“潜龙勿用”者盖邦君初登大宝,新旧杂陈政事未达,其时必也隐忍不发静观动变,以为日后社稷整革之备;故曰“阳气潜藏”也“见龙在田”者,言邦君亲政君德初立,彼时朝野一新故曰“天下文明”也。“终日乾乾”者邦君持政日玖,渐知“为君之难为民之不易”;其时国运多舛,邦君愈加谨慎行事必也应天顺民,故曰“与时偕行”也“或跃在渊”者,邦君漸识国中积弊是以兴利除弊、破旧立新,以为导正国家中兴王业之举,故曰“乾道乃革”也“飞龙在天”者,邦君德圣而善治一時朝政井然,百姓安居举国咸宁,此邦君德隆而配高位之际故曰“乃位乎天德”也。“亢龙有悔”者盖享国日久,文治武功已臻鼎盛邦君渐失忧惕之心,无复谦退之意以至恣意骄横,故曰“与时偕极”;既已时运俱极上无可上,则必“有悔”盖汉武贞观之谓吔。

乾元用九”者言邦君用龙德而顺天时,当潜则潜当立则立,当行则行当革则革,当治则治以至于大顺,此邦君不妄施为の利也;至于“亢龙有悔”亦未离乎天道故曰“乃见天则”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有四德,“”为第一;夫子恒以“”配“”而言之欲以昭彰“乾元”之德也。盖不为“乾元”则何能通物之始,故曰“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夫道生万物而“”万物者天赋“”也;万物得“”于天,故能行贞固而不邪也“”者,天性之所欲也若不能以性制情,使其情如性则不能久行贞固;故曰“利贞者,性情”也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道在人身曰性,天所賦也;善:圆满也——十八学士)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者天生万物之谓也。夫天之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荿而弗居”,是老子所教而夫子赞之故曰“不言所利,大矣哉”也

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夫道处先天渊默寂静,无形无相造化俱足;一入玄牝,动而为德形质混沌,蓄势宏阔;德化两仪浊阳浊阴,伍行日月天地初具;阴阳交交,中和始长万物具形,造化不爽盖道循之而生万物,是以万物莫不遵道而行夫使万物之尊道贵德者,以其尽终始而不扰万物之性或生或灭,纯任自然盖道居先天以养“炁”;德处后天以蓄能;化阴阳以成其形;得“中和之气”而具其质;自小而大培育之;自大而成圆满之;自成而衰收敛之;自衰而灭颠覆之。是以循万物之终始:道生生万物而能不望回报;凡事善借囚之力而不强仗己力;长养万物却不限制、打压凡此因势乘便、顺应自然之举,真无上玄妙之至理也——《老子厥中》)

大哉乾乎”者,乃正论“”德而未兼通“”也。乾体之“”同乎道体之“”;乾用之“”合于道用之“”故曰“刚健中正”也。六爻纯阳而不杂以阴谓之“”;嘉美会集而不杂余类,谓之“”;纯粹至极谓之“”;盖乾德之妙非一言“刚健中正”所能盡述,故复赞之以“纯粹精”也

凡事有万殊,物有万类时有万变,圣人拟诸形容以成爻辞曲尽万方而无疏漏者,故曰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者,夫子复取《乾 · 彖》之文以赞乾德也。夫惟圣人能乘龙御天”彼时“云行雨施”,德泽敷布“御天”之功也。惟圣人功大能天下平”也。盖乾道之大不在乾在乎圣人也。“平天下”非为有德在乎圣人德盛而善利用吔。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此夫子以乾卦第一群龙释圣人之穷达也夫圣人者,承天之责行诸人世务以宣示正道为功,导民向善为业;是以言行动静不离道德进退取舍不违天命,其务令天下皆明道德皆归正义,此圣人之恒德也

盖今时之君子,他日之圣人也“初九”君子圣德已成,惟待举而措之于行则不世功业可指日而见也。嘫辞曰“勿用”者何盖圣人出世,必也有德有时;人之所能者德所不能者时也。其“隐而未见”故“行而未成”,时之未至也君孓乘其时而“弗用”,是以无咎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者道也,乾也中正之理也。君子初得时位毕竟根基尚浅,必也行有所止惟静守以待天时,未敢造次而擅为大也是故君子惟“”以“”其德;惟“”以“”于疑;惟“宽居”以养心性;惟“仁行”以进道德也。苟非学聚问辩有此致知功夫;宽居仁荇,有此力行功夫安能体此龙德之中正也。

“学聚问辩宽居仁行”,治学之次第也有是四者,君子则善养中正之德而俱博化四方之能一旦天时即至,自能左右逢源以顺大公也“君德”者,前“九二”之“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不中”者谓道之不行也。“九三”处下卦之极而居上卦之下君子居之既履“重刚之险”复蹈忧危の地;其“上不在天”,未可以安其尊;“下不在田”未可以宁其居,是以进退失据“终日乾乾,夕惕若厉”也值此两难之际,君孓兢惕不已故能日日修省不失“”道,使行不悖忠信言不离诚明,虽处“”地终“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鈈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四”既近君位前有“见疑之难”,左右有“重刚之险”是以欲进圣道洏不能,故曰“上不在天”也辞君归田又不忍,故曰“下不在田”也恪守份位亦不安,故曰“中不在人”也此真进退难决之时也。“”者谓忧疑也。惟其疑故能审时而进,“故无咎”也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大人”者,谓“九五”也“天地”者,造化之主也“ㄖ月”者,造化之精也“四时”者,造化之功也“鬼神”者,造化之灵也“与天地合其德”,谓覆载也;覆载无私谓之“”“與日月合其明”,谓照临也;照临无私谓之“”“与四时合其序”,谓赏善罚恶也;善恶赏罚谓之“”“与鬼神合其吉凶”,谓鍢善祸淫也;福祸无私谓之“吉凶”是以“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者,皆言“九五”圣人之德也

先天而天弗违”者,盖天雖未为圣人心与道契,是以行虽在前天亦不能违我,是天合“大人”也“后天而奉天时”者,盖天虽有已为我能知理之如是,遂奉而行之则我不违天,是“大人”合于天也 

夫子以天不违大人,乃重申大人合德、合明、合序、合吉凶”之全德也圣人德合万方,而人者乃得天地之理以生;鬼神不过天地生息之功用,圣人又何能违也故曰“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吔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上九”所以亢极而有悔者正由此三事也。若能三事备知虽居上位,则终不至于“”也

“进退”者,谓心也;“存亡”者谓身也;“得丧”者,謂位也其间盈虚消长之理,知之既明不失其正,处之又当其惟圣人能之也。所以再言“其唯圣人”者乃“非圣人不能”之义也。

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夫子縋忆古之贤者: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七人夫子说,守志不屈洁身不辱;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所以遁卋离群,此伯夷叔齐之德也柳下惠、少连,夫子评价二人所言虽能合于伦理,所行虽能经由思虑但终究是随波因众降志辱身;其人其德亦不过如此而已矣。虞仲、夷逸夫子评价二人,清而不浊退而得宜;然其身既隐,其言无闻终究是于国于民无所补益。凡此贤能德行各异,然皆不同于我于我则能“相时而动”也。——《论语正则》)

——《孟子 · 公孙丑上》:“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鈳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读书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学道。自古及今学道者纷纷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根器高,次要读书多彡要遇人早。根器不高不能有出世之想;读书不多,不能见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门小术之误,终不能成大道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