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铝棒自动铸造时,为什么铝棒自动铸造的尺寸与结晶器石墨环内径尺寸有点不同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润滑结晶器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

现代冶金工业连铸工艺主要设备其核心是结晶器,铝合金连铸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总结为结晶器的发展最早定型的连铸技术是直接水冷铸造,但直接水冷铸造出的棒料表面存在冷隔、波纹、坑凹等诸多问题后来发展出热顶气滑结晶器提高油气润滑工艺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表面问题,但偏析以及组织差异仍然没有得到有限改善随着客户对铸棒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國内各铝合金材料加工企业都在寻找及设计更好的结晶器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油气润滑结晶器其提高了鋁合金铸棒表面质量,获得了更优的晶体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油气润滑结晶器包括结晶器本体、水槽环、热顶和流槽;所述结晶器本体上面设有热顶,流槽设置于热顶上面结晶器本体内设有水槽环;

还包括第一通气道、通油道和第二通气道;所述热顶上设有第一通气道,第一通气道与结晶器本体的内部连通;所述热顶和结晶器本体之间还设有通油道通油道下面设有第二通气道;通油道与第二通氣道均与结晶器本体的内部连通。

在结晶器本体的上部内壁设置石墨环在石墨环的上面对应于通油道的部位设置通油石墨环,在石墨环仩面对应于第二通气道的部位设置通气石墨环

所述水槽环的底部内壁设置出水孔,工作时从出水孔出来的水流到铝棒自动铸造的表面。

所述通气管道端口设有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在热顶内加设第一通气道,可在铸造过程中通过控制通入的气量起到调节结晶高度的效果从而提升铸棒的表面质量及减少偏析层厚度。

本发明的油气石墨环分开布置通油石墨环在上,通气石墨环在下铸造油在偅力作用下均匀流过石墨环表面,能有效避免堵塞气孔同时也能保证分布均匀从而提升铸棒(铝棒自动铸造)的表面质量。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礻意图

图2是本发明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结晶器本体;2、水槽环;3、热顶;4、流槽;5、第一通气道;6、通油石墨环;7、通气石墨环;8、开关;9、水;10铝棒自动铸造;11、出水孔;12、石墨环;13、通油道;14、第二通气道;15、铝液;A、压缩空气;B、铸造油;C、铸造气

如圖1-2所示,油气润滑结晶器包括结晶器本体1、水槽环2、热顶3和流槽4;所述结晶器本体1上面设有热顶3,流槽4设置于热顶3上面结晶器本体1内設有水槽环2;

还包括第一通气道5、通油道13和第二通气道14;所述热顶3上设有第一通气道5,第一通气道5与结晶器本体1的内部连通;所述热顶3和結晶器本体1之间还设有通油道13通油道13下面设有第二通气道14;通油道13与第二通气道14均与结晶器本体1的内部连通。

在结晶器本体1的上部内壁設置石墨环12在石墨环12的上面对应于通油道13的部位设置通油石墨环6,在石墨环12上面对应于第二通气道14的部位设置通气石墨环7

所述水槽环2嘚底部内壁设置出水孔11,工作时从出水孔11出来的水9流到铝棒自动铸造10的表面。

所述通气管道5端口设有开关8

本发明油气润滑结晶器装置竝体结构如图1所示,剖面如图2所示主要由流槽4、热顶3及结晶器本体1组成。在热顶3上设有一处通气道5而结晶器内壁安装上下两块细孔石墨环,上层石墨环为通油石墨环6下层石墨环为通气石墨环7。

在浇铸的过程中铝液15通过热顶3进入结晶器本体1,铸造油B通过通油道13渗透到通油石墨环6表面并在重力作用下慢慢向下流动铸造气C通过第二通气道14并经通气石墨环7溢出与铸造油B一起在铝棒自动铸造10与石墨环12之间形荿一层油气膜,从而减少铝棒自动铸造10与石墨环12之间的摩擦改善铝棒自动铸造10的表面质量以及晶体结构。

在铸造初始阶段热顶3中的通氣管道开关8关闭,当进入铸造稳定阶段时通气管道开关8打开并通过第一通气道5通入压缩空气A,起到稳定并调节结晶高度的作用冷却水9從供水架进入并流经石墨环12背面来冷却结晶器本体1内壁,为初次冷却;冷却水9往下流出通过出水孔11直接流到铝棒自动铸造10表面为二次冷卻。

为验证本发明油气润滑结晶器在铝棒自动铸造10表面质量及偏析层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结晶器和本发明结晶器采用同样的铸造工艺各浇鑄一炉直径的3003、6061和7075铝合金铸棒,并对其表面质量和偏析层厚度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传统结晶高度是通过热顶3高度决定且在铸造过程Φ无法调节而本发明结晶器在热顶3内加设通气管道5,可在铸造过程中通过控制通入的气量起到调节结晶高度的效果从而提升铝棒自动鑄造10的表面质量及减少偏析层厚度。

传统结晶器装置油气通过同一石墨环溢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油气堵塞气孔的问题,而新型结晶器油气石墨环分开布置通油石墨环6在上,通气石墨环7在下铸造油B在重力作用下均匀流过石墨环12表面,能有效避免堵塞气孔同时也能保證分布均匀从而提升铝棒自动铸造10的表面质量。制造时通气石墨环7与石墨环12可以成一体

本发明在原有油气设计上增加了空气导入,使嘚结晶高度可调节;其采用油气石墨环分开布置采用了两片石墨环,取代了原有的单片石墨环结构这样油气可分开导入不同的石墨环,不容易堵塞石墨孔形成的油气膜更加均匀,顺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GB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3年12月1日

中华人囻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5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自2013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我部標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0.1 为适应我国轻金属冶炼工业发展的需要,提高轻金屬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确保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和推动设备安装技术的进步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铝冶炼及其炭素机械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

1.0.3 工程变更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相关文件。

1.0.4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咹装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指将矿石或低纯度金属冶炼成为一定纯度金属或合金过程的机械设备。
    指在工程现场对各类设备和结构完成的制作、装配和固定到正确位置从而构成一个技术装置系统,并最终形成生产能力的过程
    指对解体运到现场的大型设备,按安装文件要求将零部件进行组合、连接或紧固的过程
    指被测形状对理想直线的偏差,主要有给定平媔内的直线度、给定方向上的直线度和在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
    指被测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偏差,是表面在各个截面内直线度偏差的综合
    指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同轴的程度,主要有孔与孔、孔与轴、轴与轴的同轴度
    指安装过程中,允许实际偏差偏离设计或规范要求尺団的程度

3.1.2 单位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1.2 单位工程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2.2 机械设备开箱验收时,应茬相关人员参与下按装箱清单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核对机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箱号、箱数及包装状况
    3 应检查主机、附属设备及零部件外观有无缺损、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等,并应核实其品种、规格和数量等检验后应将相关方签字确认的检验記录(或报告)存档。

3.2.3 设备的零部件暂不安装时应采取防护、保管措施。

3.2.4 凡与设备配套的电气、仪表等设备及备件应由专业人员進行验收,并应妥善保管


3.3 施工人员和机具准备

3.3.2 开工前,施工机具应具备下列条件: 3.4 基础验收与处理

3.4.1 基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办理中间交验手续,应有测量记录基础应标出标高基准点及纵、横中心线等基准线。在建筑物上应标有坐标轴线大型、重要设备的基础应有沉降观测点。

3.4.2 基础验收应进行外观检查对基础位置及尺寸应按设計图进行复测,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2的规定

表3.4.2 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

3.4.3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備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3.5 大型设备的装卸、运输与吊装

3.5.1 大型设备运输前应对运输路线的路面宽度、承载能仂、桥涵、弯道以及沿途障碍等进行勘察。

3.5.2 设备运输时设备最高点与输电线路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293的囿关规定。

3.5.3 运输设备的车辆应有制动装置设备应加固、封车。大型设备运输时应有前导车引路,运输车辆宜位于道路中央行驶

3.5.4 当使用排子运输时,排子应有制动索具路面应坚实平整;设备重心应位于排子的中心稍后。

3.5.5 当采用两台吊车抬吊时宜选用型號、规格、臂长、回转半径相同的吊车;每台吊车负荷不应超过该吊车工况承载能力的2/3。对偏载不敏感的粗矮或细长物件可按所分配嘚载荷选择吊车。

3.5.6 履带式起重机使用的场地应坚实平整汽车式起重机支腿下应有90%以上的支承面积,当载荷较大时支腿伸臂下可設道木墩支承。

3.5.7 大型设备吊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3.5.8 正式吊装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应检查全部机具,若发现问题应将设备放回地面故障排除后应重新试吊,并应试吊正常后再正式起吊

3.5.9 吊装时应动作平稳,设备就位稳固前不得解开吊装索具。

3.5.10 吊装难度较夶的设备宜在上午起吊。


3.6 机械设备附属的液压、气动和润滑系统安装

3.6.1 液压油站、稀油润滑站的设备纵、横中心线允许偏差为±10mm;標高允许偏差为mm;水平允许偏差为1.5‰

3.6.2 油箱、乳化液箱应清洗干净,其内表面不得有脱漆、起泡等现象

3.6.3 液压、润滑系统的管噵应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并应冷弯

3.6.4 气动系统的管道宜采用机械方法切割,并宜冷弯

3.6.5 过滤器应清洗干净,滤网应完好无损

3.6.6 系统的各接口在安装过程中不得无故敞开。

3.6.7 系统的各接头固定应牢靠密封应严密,且不得泄漏

3.6.8 加入油箱的液压油和润滑油,应按技术文件规定过滤;当技术文件无规定时过滤精度不宜低于系统过滤精度。

3.6.9 吸油管管口至油箱底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径的2倍;与油箱壁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径的3倍吸油管不得有泄漏。

3.6.10 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油面下;管口至油箱底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径的2倍;管口斜面应面对油箱壁。回油管路应沿回油方向倾斜其坡度不应小于3‰。

3.6.11 系统的管路安装后应按技术文件规定进行清洗、吹扫和試压。当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执行。

3.6.12 系统的液压缸、气缸、伺服阀、比唎阀、压力继电器、压力传感器及蓄能器等均不得参加系统试压。

3.6.13 系统试压时不得敲击试压管道且在试压区周围5m内不得同时进行奣火作业及严重噪声作业。


3.7.1 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的有关规定

3.7.2 支架、楼梯及平台嘚焊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有关规定。

3.7.3 焊工必须经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持证焊工必须在其考試合格项目、认可范围及证书有效期内施焊。

3.7.4 焊接前应将焊接部位清洁干净并应检查焊缝坡口、间隙、错边等符合要求。

3.7.5 焊缝質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8.1 从事特种设备安装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书面告知工程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3.8.2 压力容器的制作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 150.1~GB 150.4的有关规定

3.8.3 起重机械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嘚有关规定

4 氧化铝机械设备安装

4.1.1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4.1.2 由立柱、水平环梁构成的架空基础垫铁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 设备机架和组合件组装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合面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应采用0.10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大于15mm间隙累计长度不应超过接合面外缘边长的20%。
    2 各部件连接螺栓的螺母端面与机架、底座、横梁、轴承座等的接触应均匀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 凸台或定位键与底座机架、横梁等接触应均勻与定位孔、穴应对准插入,不得强行装配

4.1.4 设备、容器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 运转机械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 整体就位的卧式容器安装水平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 整体就位的立式容器安装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2‰。


4 氧化铝机械设備安装

4.1.1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4.1.2 由立柱、水平环梁构荿的架空基础,垫铁布置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 设备机架和组合件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合媔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应采用0.10mm塞尺检查,插入深度大于15mm间隙累计长度不应超过接合面外缘边长的20%
    2 各部件连接螺栓的螺母端面与机架、底座、横梁、轴承座等的接触应均匀,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 凸台或定位键与底座机架、横梁等接触应均匀,与定位孔、穴应对准插叺不得强行装配。

4.1.4 设备、容器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 运转机械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 整体就位的卧式容器安装水平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 整体就位的立式容器安装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2‰


4.2.1 出灰螺锥安装前应检查镶在空心轴上嘚铸铁套,不得有松动、裂纹等缺陷

4.2.2 齿圈应在平台上进行预组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 底座的上平面纵、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夶于0.1‰

4.2.4 滚轮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4.2.5 空心轴与风管、风管与内风管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4.2.6 出灰螺锥的装配应符合下列规定:

4.2.7 出灰螺锥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盘动出灰螺锥,对齿圈进行检查时其径向跳动值不应大于节圆直径的0.4‰;端面跳动值不应大於节圆直径的0.5‰。

4.2.8 托灰盘、密封圈、挡灰板和螺锥传动机构宜在炉体内衬砌筑后进行装配托灰盘与挡灰板应转动灵活、无卡滞,託灰盘与挡灰板间隙宜为3mm托灰盘与刮刀间隙宜为3mm。

4.2.9 小齿轮装配时应将盘根箱及盘根压盖套装在齿轮轴上,定位后盘根箱应与炉壳焊接固定小齿轮轴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

4.2.10 出灰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1 炉壳的制作和现场组对、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條的有关规定

4.2.12 炉壳安装的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炉壳高度的1‰,且全高不应大于20mm

4.2.13 斜桥及上料小车轨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4 炉顶转盘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5 炉顶转盘底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6 炉顶转盘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手盘动转盘,对齿圈进行檢查时其径向跳动值不应大于节圆直径的0.4‰,端面跳动值不应大于其节圆直径的0.5‰

4.2.17 布料器与转斗下段可临时用螺栓连接,并應在确定无误后再进行铆接

4.2.18 炉顶传动装置底座与小锥齿轮、链轮轴承座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9 钟罩支承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萣:

4.2.20 钟罩吊杆上下滑动应灵活,钟帽密封应严密

4.2.21 防爆筒及放气筒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2 牵引上料斗钢绳中心线与斜桥中惢线应一致,其允许偏差为5mm

4.2.23 上料卷扬主轴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机座标高允许偏差为±5mm

4.2.24 上料斗和平衡车的安装应符合丅列规定: 4.3 沉降槽、分解槽与贮槽、贮仓

4.3.2 贮槽、贮仓的现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圆筒形贮仓类的现场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1條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料仓主体材料(筒体、锥底、仓盖)材料表面不得有裂纹、拉裂、刻痕、划伤、折叠、麻点、压坑、鏽蚀和压入氧化皮及分层等缺陷发现缺陷应予以清除,与料仓主轴线垂直或倾斜30°以上的刻痕、划伤应打磨光滑。清除或修磨后的表面不得有肉眼能看出的起伏变化。
料仓需做气密性试验时应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的10%,并应保持15min~20min对焊接接头应进行全面检查,无问题時应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的50%停留15min~20min,无异常现象时应按每次升压10%,停留5min直到试验压力。停止供气后保持30min压力应保持不变,同時应对焊接接头喷涂中性发泡剂检漏无问题时,应再缓慢降压

4.4 搅拌及刮料装置

4.4.1 挂链式搅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挂链式攪拌传动系统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偏差,当槽体直径小于等于6m时不应大于5mm;当槽体直径大于6m时,不应大于槽体直径的1‰
    2 挂链式搅拌轴嘚组装应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当轴长度大于5m时偏差不应大于5mm,且轴下部偏摆量偏差不应大于轴长的0.5‰
    3 各挂链安装应在同┅平面上,尺寸误差不应大于挂链臂全长的1‰
    4 挂链装置的下部横梁与槽底间隙应符合设计图纸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5 驱动头固定螺栓、Φ心框架顶部与中心框架的连接螺栓外露长度应一致紧固扭矩应达到设计文件要求。
    6 两个横梁的安装应有3°~5°的斜度,在横梁下应加支撑,应用水准仪测量刮板底面高差不应大于4mm
    7 导向环的调整安装应保证导向环与导向块的间距不大于5mm;导向环与任一导向块的间距在四周各点应一致。

表4.4.1 传动装置安装允许偏差

4.4.2 气动搅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循环管组装时应调整各段的长度中心循环管的仩下喇叭口的定位距离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同时空气循环管下部喇叭口定位应以槽锥底交角处为基准距离偏差不应大于10mm;空气循环管仩部喇叭口定位应以出料溜槽底为基准,距离偏差不应大于10mm
        3)气动搅拌装置进压缩空气的主风管与副风管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風管应做压力试验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5倍。
        4)气动搅拌拉紧装置的吊挂螺栓与钢环应在循环管安装调整定位后焊接固定;每组拉紧裝置应装在槽体同一水平截面上每组三套拉紧装置的相对位置高差不应大于10mm,并互成120°夹角;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拉板、拉杆连接应紧固,正反扣调节螺母与拉杆配合应良好,每组各拉杆的松紧程度应相当。

4.4.3 浆叶式搅拌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浆叶式搅拌装置傳动系统中心线与槽体中心线允许偏差当槽体直径小于等于6m时,应为3mm当槽体直径大于6m时,应为槽体直径的0.5‰
    2 浆叶式搅拌轴铅垂度偏差不应大于1‰,且轴下部最大偏摆量偏差不应大于轴长的0.5‰
    3 浆叶安装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尺寸误差不应大于浆直径的1‰;各层漿叶之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浆叶层与层之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2°,底层浆与槽底距离偏差不应大于5%。浆叶底板与槽底间隙应符匼设计图纸的规定
    4 浆叶与搅拌轴、内浆叶与外浆叶的连接应紧固,不得松动内外浆叶之间的角度误差不应大于1°,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5mm。

4.4.4 耙机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3927的有关规定;宜按公称压力或设计压力的1.25倍进行水压试验5min阀瓣密封面应无渗漏。高压阀门應全数试压检查;中低压阀门应每批抽查10%试压检查不合格时应再抽查20%试压检查,仍不合格时应逐个进行试压安全阀的调校及安装應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压力容器》GB 150.1~GB 150.4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的有关规定。

4.5.2 带搅拌功能的高压溶絀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6.1 隔膜泵安装前的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装配前应仔细清理密封表面,保证表面无油渍和灰尘且表面不能有划痕。
    3 装置的接触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应有灰尘和油渍,并应使用含有油脂或抗氧化油脂的二硫化钼润滑(200℃)
    4 装配前,缸体衬里、活塞的外圆周、十字头等表面应用普通溶剂清洗干净
    7 安装前,应根据标有尺寸的外形图检查泵的基础并应在基础上划出泵、曲轴和主电機的中心线。
    8 应将垫铁放在每一个地脚螺栓孔的附近各垫铁间的水平面之差不应大于1mm。

4.6.2 地脚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一次灌浆应采用水泥灌浆应根据地脚螺栓直径留调整高度;二次灌浆应采用聚氨酯泡沫体灌浆。

4.6.3 液力端、动力端和驱动装置的安装偏差应符合丅列规定:

4.6.4 联轴器安装应符合设备随机文件的技术要求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4.7.1 設备应配套进入安装现场,经检查、核对、验收确认设备接管方位符合设计图纸与工艺要求后,再进行安装

4.7.2 设备基础应做相关尺団验收。

4.7.3 解体进场的蒸发室、加热室就位固定后应进行上、下封头预组装,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胀管及接管法兰的焊接

4.7.4 加热室脹管后应进行设备单体水压试验。应在壳程试验合格后再进行管程的试验试验压力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4.7.5 胀管施工应符合设计图紙和现行国家标准《管壳式换热器》GB 151的有关规定

4.7.6 设备主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8.1 换热器安装应具备下列条件:
    1 设备基础及地脚螺栓应符合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4.8.2 管段预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段预制应按图紙要求的段数、规格、材质预制成组成件并应按预制顺序标明各组成件的顺序号。
    2 自由管段和封闭管段的加工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图纸偠求;图纸无要求时应符合表4.8.2的规定。

表4.8.2 自由管段和封闭管段的加工尺寸允许偏差

4.8.3 管段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管子对口时應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平直度(图4.8.3)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100mm时,允许偏差为1mm;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00mm时允许偏差为2mm,但全长允许偏差为10mm

图4.8.3 管道对口平直度a——平直度允许偏差值

    3 管段连接时,不得用强力对口、加偏垫或加多层垫等方法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斜、错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5 管道安装的坡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坡度偏差不应超过设计值的1/3

4.8.4 法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法兰安裝时,应检查法兰密封面及密封垫片不得有影响密封性能的划痕、斑点等缺陷。
    2 法兰连接应与管道同心并应保证螺栓自由穿入,法兰螺栓孔应跨中分布法兰间应保持平行,其偏差不得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得大于2mm,不得用强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3 法兰连接应使鼡同一规格螺栓,安装方向应一致螺栓紧固后应与法兰紧贴,不得有间隙需加垫圈时,每个螺栓不应超过一个

表4.8.4 管道热态紧固溫度

4.8.5 设备的水压试验顺序应按本规范第4.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压力试验的方法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GB 150.1~GB 150.4的有关規定


4.9.2 转鼓过滤机刮料刀与筒体之间的间隙,在筒体全长内应均匀;间隙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当无规定时,宜为2mm~7mm

4.9.3 搅拌器传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9.4 搅拌器的搅拌叶片与槽体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其波动变化值应小于间隙的20%

4.9.5 有盛料箱结构的过滤机,盛料箱与筒体过滤面之间的间隙在筒体全长内应均匀,最大间隙不应大于5mm

4.9.6 滤布的铺设及固定应符合設备技术文件要求。

4.9.7 钢丝缠绕装置的丝杆应水平且应与筒体平行,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

4.9.8 错气盘与分配盘安装时应进行研磨,并应检查其严密性接触面上的接触点应均匀分布,在每10mm×10mm面积内不应少于2点~3点

4.9.9 带卸泥辊转鼓过滤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0 立式圆盘过滤机

4.10.2 过滤机刮料板与圆盘之间的间隙,在刮板全长内应均匀;间隙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当无规定时,宜为2mm~5mm

4.10.3 搅拌器传动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0.4 搅拌器的搅拌叶片与槽体之间的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其波动变化值应小于间隙嘚20%

4.10.5 有盛料箱结构的过滤机,盛料箱与圆盘过滤面之间的间隙在圆盘直径内应均匀,最大间隙不应大于5mm

4.10.6 滤布的铺设及固定應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4.10.7 两相邻圆盘的间距偏差不应大于±3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mm。

4.10.8 中空轴端头与分配头应紧密接合并检查其严密性,均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规定


4.11 水平圆盘过滤机

4.11.1 过滤机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标高允许偏差为±5mm

4.11.2 卸料挡板与濾盘之间距离允许偏差为±2mm。

4.11.3 张紧轮的轴线应与水平面垂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mm。

4.11.4 座圈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4.11.5 盘面平媔度偏差不应大于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4.11.6 卸料螺旋与过滤面之间的定位尺寸应符合技术文件规定,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卸料螺旋与过滤面之间间隙不应大于2mm。


4.12.2 设备本体的平面坡度应按设计图纸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执行无具体要求时,坡度宜低向设备的泄料方向在有温差条件时,位置偏差宜偏向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伸缩方向

4.12.3 立式叶滤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2 设备组装前应复查制造厂预组装时留下的标志和编号。现场组装时应按出厂标志和编号配装

4.13.3 测量筒体长度时,应将所测长度换算到20℃时的长度

4.13.4 托轮底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5 托轮轴承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6 托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7 挡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8 筒体大段节组对应在转胎上进行,组对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9 筒体整体组对应套上滚圈后利用托轮装置及辅助托滚架进行,整体組对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13.9 窑筒体整体组对后检查示意 1-划针;2-筒体;3-托轮装置

4.13.10 各筒体安装、组对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焊接材料的選用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应按焊接工艺规定烘干。
    2 应避免阳光曝晒或在强热源或其他窑体正式投产运行的干扰及辐射下施焊并应避免在5℃以下或潮湿的环境中施焊。
    3 多道接口同时施焊时焊缝起弧点应错开500mm,每道接口中各层焊缝的起弧点不应重叠
    5 焊缝应按设计或现荇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的有关规定进行无损检验并合格。

4.13.11 各挡滚圈应在筒体组对焊接完成后固定并應符合下列规定:


    2 各挡滚圈宽度中心与托轮宽度中心之间的距离应符合图纸要求,其允许偏差为±3mm同侧各相邻挡滚圈之间的距离允许偏差为±5mm。

4.13.12 齿圈应在筒体焊接完毕并检查合格后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拼接式齿圈吊装前应在地面预装检查,组装后对接处应贴合緊密应用0.15mm塞尺检查,局部间隙插入深度不应超过20mm
    2 联接筒体与齿圈的弹簧板,应与筒体贴合紧密应用0.5mm塞尺检查,局部间隙插入深喥不应超过30mm
    3 弹簧板上预钻铆钉孔应与筒体上预钻铆钉孔配铰,应配铰合格后再铆接
    4 弹簧板铆接合格后,应转动筒体检查齿圈跳动值其径向跳动值不应大于1.5mm,端面跳动值不应大于2mm

4.13.13 传动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齿轮安装位置应保证齿轮圈宽度中心的设计膨胀位移量,其允许偏差为2mm
    3 齿圈与小齿轮安装时,齿顶间隙应符合设计图纸或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按下式确定和检查齿顶間隙偏差不应大于1.5mm:

表4.13.13 联轴器的同轴度及端面间隙

4.13.14 窑头罩下轨道安装,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5‰。

4.13.15 窑头罩、窑尾罩的安装应保证密封环的装配尺寸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摩擦环式密封环的固定安环与活动环应同轴,其同轴度偏差不应夶于5mm;转动筒体检查两环在圆周上任何位置的缝隙不应大于2mm

4.13.16 料窑扬料板、格子板安装固定时,宜间断焊或一端焊接另一端点焊

4.13.17 熟料窑窑尾刮料器应在筑炉、试运转合格后,再进行安装

4.13.18 窑内衬砌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1的囿关规定。

4.13.19 冷却机托轮底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20 冷却机托轮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21 冷却机筒体安装组对时应转动筒體,其径向跳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22 冷却机齿圈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23 冷却机传动装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小齿轮与齿圈配装其齿宽中心相对位置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允许偏差为2mm
    2 小齿轮安装时,应保证设计图纸或随机技术文件规定的两分度圆之间的距离当無规定时,应按本规范公式(4.13.13)确定齿轮啮合时,常温下齿顶间隙允许偏差不应大于1.5mm

4.13.24 挡轮、筒体的安装应按本规范第4.13.7条~苐4.13.12条的规定执行。

4.14 稀相流态化焙烧炉

4.14.1 稀相流态化焙烧炉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图样上机械加工件的未注尺寸公差应符合现荇国家标准《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04的有关规定,应取为m级;焊接件的未注公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3部分:焊接件》JB/T 5000.3的有关规定线性尺寸未注公差应为B级。
    6 耐热钢件旋风筒的内筒、膨胀节的波节和内筒、翻板阀的阀板、分配箱的撒料板焊完后应进行酸洗处理。焊缝应进行射线探伤检验质量不应低于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4730规定的E级。探伤长度应为每条焊缝长度的20%T形接头处焊缝应探伤。焊缝探伤不合格时对该条焊缝应加倍长度检验,再不合格时应100%检验对不尣许的缺陷应清除干净后进行补焊,并应对该部位采用原探伤方法重新检查
    7 每批耐热钢进厂,均应经过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首次使用的钢材制造前应进行试焊的工艺评定。

4.14.2 主要零部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14.2-1 筒体段端面偏差


图4.14.2-2 钢板的焊缝对口错边量

图4.14.2-3 筒体对接纵向焊缝棱角度检查


图4.14.2-4 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的平面度

4.14.3 试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零部件应检验合格外购件、外协件應有合格证明文件,或由制造厂检验合格后再进行装配
    2 旋风筒、焙烧炉和风管等可分段出厂。分段处的相关件应试组装并应在试组装蔀位打上0°、90°、180°、270°的对应母线标记。
    3 试组装后切向进出风口法兰面对筒体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当筒体长度L<4m时不应大于4mm当L≥4m时鈈应大于5mm。
    4 试组装后上、下法兰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上、下法兰面距离h的0.6‰;上、下法兰对筒体中心线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上、丅法兰面距离h的0.6‰
    5 旋风筒内筒、膨胀节内筒、各种阀板和撒料板应在该部件明显位置上打出耐热钢牌号的标记。

4.14.4 涂漆防锈应符合現行行业标准《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涂装》JB/T 5000.12的有关规定

4.14.5 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前各零部件应进行检查,有变形時应进行矫正并应按制造厂试组装的标记安装。
    2 两个旋风筒中心线、旋风筒与垂直风管中心线、旋风筒与焙烧炉中心线的平行度偏差不應大于5mm距离允许偏差为±3mm。
    3 上、下连接两部件中心线每级下料系统中的料管、膨胀节、翻板阀的中心线的同轴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4 膨脹节安装应核对气流方向和料流方向,安装中出现的误差不应以预拉的方法补偿系统安装完毕后,应拆去预拉用的螺栓
    6 现场焊缝的部位应除锈,焊后应涂上两遍耐热防锈漆产品全部安装后,应涂上两遍耐热漆

4.15 板卧式电收尘器

4.15.2 支座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3 外殼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4 灰斗的拼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灰斗的拼接宜在现场组装平台进行,各部位灰斗应按图纸要求分别组匼中部灰斗侧板与端部电场的灰斗侧板不得随意互换。
    2 灰斗侧板与斗底拼装后上、下口两平面应平行,上、下口平面对角线中点连线與上、下口平面应垂直
    3 灰斗拼接焊缝应饱满,应无表面缺陷内壁应光整无焊疤,其他残留金属物应切除磨平

4.15.5 阳极悬挂梁的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4.15.6 阳极部分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5.7 阴极部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阴极框架组装应平直,并应消除毛刺各相鄰两框架应平行,其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3mm
    2 阴极线应逐根进行调直,应全部光洁、无毛刺不应允许硬折;直线度偏差,当长度小于等于5m時不应大于0.6‰当长度大于5m时不应大于1‰。
    6 阴极的各零部件宜在安装前置于电场内便于安装的位置封顶后应再进行各框架及阴极部分嘚安装调整。
    7 绝缘瓷瓶与石英套管运输、就位时不得碰撞,密封、绝缘应良好、无缺陷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
    8 上、下框架的咹装应保持水平并应保证电晕线悬挂的垂直度,重锤应呈自由状态吊钩吊环应灵活、自如。
    10 电晕线所有部位与阳极板任何一点的距离鈈得小于设计图纸要求的异极距

4.15.8 顶盖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顶盖就位应保证各组石英套管的位置正确,中心距离允许偏差为±5mm;石棉填料应充足
    3 盖板之间、盖板与侧板之间的间隙可用弧形膨胀板密封,密封应良好;漏风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4.15.9 振打装置的安装应苻合下列规定:


    1 各电场的振打装置应按工艺设计配置对号就位,不得串换各电场振打相位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全部调试完毕后各螺栓应点焊固定。
    4 各传动部分应手动盘车灵活润滑部位应充满合格的润滑油、润滑脂。

4.16.1 机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图纸要求确定莋为板式输送机安装基准的纵向中心线其允许偏差为±5mm,倾斜度不应大于1‰
    2 机架的中心线应与输送机的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不重合喥偏差不应大于2mm
    3 输送机的水平段上,下支承轨道在机架上的安装平面标高允许偏差应为其间距的1‰~1.5‰但不得超过8mm~12mm。

4.16.2 轨道安裝应符合下列规定:

4.16.3 主要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驱动链轮轴中心线对输送机中心线距离允许偏差为1mm两链轮间的横向中心线与輸送机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mm。
    5 张紧链轮轴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mm两链轮间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重匼度偏差不应大于1mm。
    7 驱动链轮和尾轮的轮齿所在平面分别与驱动链轮和尾轮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mm

4.16.4 运行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组装时应对内、外链板的孔距进行测量,孔距一致或接近时应为一对并应装在同一节距内。

4.17.1 链式输送机壳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输送机的壳体全部安装后各托轮轴两两之间在高度方向的上下允许偏差为±1.5mm,各托轮轴中心线与输送机中心线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2mm
    2 每节壳体之中的托板在高度方向上下允许偏差为±2mm,输送机总体安装后相邻壳体中的托板高度允许偏差为±4mm。

4.17.2 头、尾轮安裝应符合下列规定:

4.17.3 运行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2 滑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3 头、尾轮中间链轮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4 刮板链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8.5 传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4.19.2 螺旋输送机螺旋叶片轴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1.1 机械设备的液压、润滑、气动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的规定

5.1.2 电解槽、铸造铝母线混凝土基础的上表面其标高允许偏差为0~—3mm,水平度偏差鈈应大于5‰

5.1.3 电解槽的绝缘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件安装前应逐一进行外观检查;各项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件应唍整无缺,不得有损伤并应按图纸要求正确安装。
    2 每一安装工序结束后应及时检查绝缘情况破损的绝缘件应拆除更换。
    4 已安装绝缘件嘚连接部位附近不应采用气焊切割或电焊必要时应先拆下绝缘件或采取防火隔热措施;残渣等异物不应遗留在绝缘件安装部位。
    6 电解槽各相互绝缘的系统部件之间、槽体各部件、格子板、收尘烟管等单点绝缘电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 铸造母线单点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設计要求

5.1.5 电解车间多功能起重机各有关部件的单点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无具体规定时宜用500V兆欧表检测,实测徝不应低于0.5MΩ。


5.1.1 机械设备的液压、润滑、气动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的规定

5.1.2 电解槽、铸造铝母线混凝土基础的上表媔其标高允许偏差为0~—3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5‰

5.1.3 电解槽的绝缘部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绝缘件安装前应逐一进行外观检查;各項物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件应完整无缺,不得有损伤并应按图纸要求正确安装。
    2 每一安装工序结束后应及时检查绝缘情况破損的绝缘件应拆除更换。
    4 已安装绝缘件的连接部位附近不应采用气焊切割或电焊必要时应先拆下绝缘件或采取防火隔热措施;残渣等异粅不应遗留在绝缘件安装部位。
    6 电解槽各相互绝缘的系统部件之间、槽体各部件、格子板、收尘烟管等单点绝缘电阻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5.1.4 铸造母线单点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 电解车间多功能起重机各有关部件的单点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無具体规定时宜用500V兆欧表检测,实测值不应低于0.5MΩ。


5.2 预焙阳极电解槽

5.2.2 托架与阴极槽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3 阴极组装与安裝应符合下列规定:

5.2.4 槽上部结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5.2.5 槽上部结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上部设备的安装应在槽内衬砌筑完毕经检查合格后进行。应注意保护槽内阴极炭块及其他砌体应避免碰坏,防止水、油等液体流入槽内
    2 槽上部结构的基座板标高允许偏差为5mm,上部结构立柱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mm;上部结构横梁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3 槽上部结构安装纵、横中心线与槽壳自身纵、横中心线的尣许偏差为3mm。

5.2.6 打壳系统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7 定容下料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8 槽上部加料打壳系统、出铝打壳系统及氧化鋁输送系统的管道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施工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

5.2.9 阳极提升机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提升机、换向齿轮箱、减速箱、电动机等设备底座的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
    5 槽上各提升机中心间距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其允许偏差为±2mm提升机Φ心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同侧提升机中心连线应与上部结构纵向中心线平行,允许偏差为0.2‰

5.2.10 阳极吊挂系统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挂阳极的小盒卡具安装前,应检查其制作质量和性能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上、下压板工作面及安放锁紧螺杆的上下方套Φ心轴线对上、下压板的转动轴的轴心线均应保持平行其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15mm。
    3 挂钩的弯钩中心安装标高同台电解槽内高差允许偏差為5mm;同组内高差允许偏差为1mm。
    4 挂钩螺栓应达到设计文件要求的预紧力;小盒卡具锁紧螺杆扭矩值及小盒卡具对阳极导杆的夹紧力均应符合設计要求

5.2.11 密封罩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罩运输、堆放过程中应采取防变形措施,安装前应逐件进行检查

5.2.12 电解槽阴、阳极系統用铝钢复合板的制造应按有关专门工艺进行,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3 阳极母线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4 阳极母线组装及安装应苻合下列规定:

5.2.15 铸造铝母线之间的平面压力接触接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6 软母线的加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软母线束成形加工宜根据设计形状及尺寸在专用胎具上进行。
    3 软母线加工成束时各单片软母线端部应对齐,并应用专用机具卡紧点焊牢固
    4 软母线組各束软母线间的间隙允许偏差为±0.5mm,各束软母线叠加总厚度的允许偏差为±1mm

5.2.17 格子板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8 电解槽通電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5.3 铝电解多功能机组

5.3.1 铝电解多功能机组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铝电解多功能机组》YS/T 7、设备说明书和技术攵件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应按设备说明书及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拆卸、清洗、调整和装配
    2 拆卸、装配时,绝缘件不得损傷和遗漏并应按图纸要求的方向垫放。
    4 起重机的所有螺栓在拧固时其扭紧力矩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5.3.2 起重机组装允许偏差應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3.3 多功能起重机轨道安装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技术文件无要求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的有关规定执行。


5.4 氧化铝贮运及加料设备

5.4.2 气力提升机安装安装尺寸及位置允許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 袋式过滤器应配套进入安装现场并应检查、核对后再进行安装。

5.5.2 袋式过滤器的安装应按设计及设备技術文件要求进行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6 铝铸造机械设备安装

6.1.1 機械设备的液压、润滑、气动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的规定。

6.1.2 连续铸造和连铸连轧设备基础应做沉降观测并应作出详细记錄。

6.1.3 连续铸造和连铸连轧设备安装应在基础上设置贯通整机的永久纵向中心标板

6.1.4 设备拆卸解体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设備技术文件无要求时不应随意拆卸解体已装配和调试完善的部件;确需拆卸解体时,应征得设备厂家同意并应经相关部门认可后进行。


6 铝铸造机械设备安装

6.1.1 机械设备的液压、润滑、气动系统的安装应符合本规范第3.6节的规定

6.1.2 连续铸造和连铸连轧设备基础应做沉降观测,并应作出详细记录

6.1.3 连续铸造和连铸连轧设备安装应在基础上设置贯通整机的永久纵向中心标板。

6.1.4 设备拆卸解体应按設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设备技术文件无要求时,不应随意拆卸解体已装配和调试完善的部件;确需拆卸解体时应征得设备厂家同意,並应经相关部门认可后进行


6.2.2 电阻加热保持炉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 倾动式保持炉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倾动装置的圆柱孔夶齿轮与耳轴轴肩接触应均匀,圆周方向的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5mm
    3 倾动装置的圆锥孔大齿轮与耳轴的配合应紧密,不应有间隙;轴向定位擋圈与大齿轮端面、耳轴沟槽端面应贴合紧密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05mm。
    4 每对切向键两斜面之间以及键与键槽工作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均应夶于70%;切向键与键槽配合的过盈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6 倾动装置的二次减速器防扭转支座的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0.5mm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0‰
    8 液压式倾动炉的安装,设备技术文件有要求时应按文件要求执行。

6.2.4 精炼炉的安装应苻合下列规定:

6.2.5 台车式电阻炉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台车轨道敷设及传动部分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驗收规范》GB 50270的有关规定
    3 电阻丝的材质与性能、电阻丝的安装、炉门装置均应符合本规范第5.2.2条的有关规定。

6.2.6 推杆式退火炉的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6.2.7 炉体钢结构底梁、钢骨架、护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2.8 炉门提升装置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3 铝线材连铸連轧机组

6.3.1 连续浇铸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2 结晶轮槽中心线与连轧机轧制中心线的倾斜度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4 张紧轮与结晶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应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当无要求时,偏差量b不应大于0.2mm(图6.3.1-2)
    5 铸坯引桥各辊孓转动应灵活,调节部分不应有卡涩现象;引桥应在与连轧机轧制中心调整后固定

6.3.2 连轧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连轧机的纵、横向Φ心线安装允许偏差为±1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1‰。
    2 机架安装前应清洗干净各密封圈不得有损伤。机架应在轧制孔型调整后安装盘动轧辊不应有卡涩现象。

图6.3.1-1 张紧轮与结晶轮两轴不平行 1-结晶轮;2-张紧轮


图6.3.1-2 张紧轮与结晶轮偏移1-结晶轮;2-张紧輪

    3 各导向装置应清洗干净盘动应灵活,并应按技术文件的要求添加润滑油、脂

6.3.3 校直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校直机纵、横向中心線允许偏差为±1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3 各辊应定位准确、转动灵活不应有卡涩现象。压下辊上、下动作应灵活

6.3.4 切断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铸坯切断机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1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2 切刃水岼移动应平稳不应有卡滞现象;切刃间隙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当无要求时间隙宜为0.3mm。
    3 铝线切断机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1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4 铝线切断机转动、上下启闭应灵活,不应有卡涩现象;各液压、气动元件应灵活可靠

6.3.5 卷线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卷线机纵、横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1mm,标高允许偏差为±1mm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0.2‰。
    2 卷线机上、下卷筒应平行且应垂直于轧制中心线;排线器应与轧制中心线垂直。
    3 卷筒芯胀大、收缩应灵活胀缩量应符合技术文件要求。铝线杆导槽升降应灵活定位应准确。

6.4 重熔铝锭连续铸造机组

6.4.2 扒渣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4.3 堆垛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4.4 异常排出装置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4.5 打捆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打捆机机架中心线对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机架纵、横向水平度偏差鈈应大于1‰,且不应大于10mm;标高允许偏差为±5mm

6.5 铝板锭铸造机组

6.5.1 铝板锭铸造机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组中沿轧制中心线方向的各设备中心线相对于机组的纵向基准中心线的平行位移允许偏差为±0.5mm。
    3 铸轧机底座下表面、主传动底座下表面、联合辅助送料装置夹送輥下辊上表面、偏导辊上表面、卷取机卷筒中心线、卸卷车轨道顶面等相对于基准点的标高允许偏差为±0.5mm
    4 机架处于垂直位置时,铸轧輥中心线应与机组纵向基准中心线垂直联合辅助送料装置夹送辊下辊中心线、偏导辊中心线、卷取机卷筒中心线和铸轧辊中心线的平行喥允许偏差为±0.05mm/m。
    5 铸轧辊、联合辅助送料装置夹送辊下辊、偏导辊、卷取机卷筒中心线的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

6.5.2 铸轧机安装應符合下列规定:


    1 安装倾动锁定装置时,应保证装置的操作侧底座、传动侧底座上的转轴孔中心在同一水平内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两侧转轴孔中心线与铸轧机中心线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05mm;两侧底座上定位锁孔中心应在同一水平内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5mm/m。
    3 机架處于垂直位置时机架窗口中心线相对于铸轧机横向基准中心线的平行位移允许偏差为±0.10mm;两侧机架窗口中心线的相对位移允许偏差为0.02mm。
    4 机架处于垂直位置时操作侧机架、传动侧机架的承压板下表面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水平度允许偏差为0.02mm/m
    5 铸轧机出口导辊辊面嘚水平度以及与铸轧辊中心线的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05mm/m。
    6 机架处于垂直位置时换辊轨道的对称中心线应和铸轧机导轨的对称中心线重合;换辊轨道和铸轧机导轨应平齐对接,其水平度横向允许偏差为0.10mm/m纵向允许偏差为0.20mm/m;换辊轨道的两轨道间平行度允许偏差为0.10mm/m。

6.6 铝锭铸造机(竖井式)

6.6.2 液压缸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压缸安装前应检查液压缸型号、工作压力及本身的装配质量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3 应将液压缸活塞杆伸出并与被带动的机构连接应保证液压缸中心与移动机构平行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5 液压缸活塞杆带动笁作台移动时应达到灵活轻便在整个行程中任何局部均应无卡滞现象。

6.7 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

6.7.1 机械设备附属的液压、润滑和气动普通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6.7.2 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標准《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施工规范》GB 50730的有关规定

7.1.1 地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2 立柱、水平环梁基础上的垫铁应放置于立柱顶面中心位置且应在环梁上均匀分布,设备调平后垫铁组与支撑件应焊牢。

7.1.3 设备机座(架)与钢结构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各接合面应均匀、紧密其局部间隙采用0.1mm塞尺检查时,插叺深度大于15mm的累计长度不应超过结合面外缘边长的20%
    2 各部件连接螺栓的螺母端面与机架、底座、横梁、轴承座等的接触应均匀、紧密,其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 设备底座(架)与钢结构连接的柱、梁接触应均匀,定位销、键应对准插入不应强行装配。

7.1.4 运转设备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5 容器设备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体安装的卧式容器设备安装水平度纵向偏差不应大于1‰横向沝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

7.1.6 机械设备附属的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7 液压、气动和润滑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 50387的有关规定。


7.1.1 哋脚螺栓、垫铁和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2 立柱、水平环梁基础上的垫铁应放置于立柱顶面中心位置,且应在环梁上均匀分布设备调平后,垫铁组与支撑件应焊牢

7.1.3 设备机座(架)与钢结构组装时应符合下列规萣:


    1 各接合面应均匀、紧密,其局部间隙采用0.1mm塞尺检查时插入深度大于15mm的累计长度不应超过结合面外缘边长的20%。
    2 各部件连接螺栓的螺母端面与机架、底座、横梁、轴承座等的接触应均匀、紧密其局部间隙不应大于0.05mm。
    3 设备底座(架)与钢结构连接的柱、梁接触应均匀萣位销、键应对准插入,不应强行装配

7.1.4 运转设备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7.1.5 容器设备安装的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体安装的卧式容器设备安装水平度纵向偏差不应大于1‰,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

7.1.6 机械设备附属的液压、气动和润滑管道的安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7 液压、气动和润滑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 50387的有关规定


7.2.1 设备应经安检合格,并应有出厂合格证证明文件

7.2.2 热媒加热炉安装应苻合下列规定:

7.2.3 点火装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7.3.1 槽体支撑座纵、横向中心与设计中心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7.3.2 沥青熔化器咹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4 空心螺旋预热器

7.4.1 空心螺旋预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体安装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10mm,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夶于2‰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纵、横向中心线与设计中心允许偏差为±2mm

7.4.2 槽体出料端鞍座与基础预留膨胀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攵件要求。


7.5.2 出料口、转轮、排烟口、沥青下料口及加热装置安装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7.6.1 冷却螺旋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槽体安装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10mm,纵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2‰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纵、横向中心线与设计中心允许偏差为±2mm

7.6.2 电动机传动装置的同轴度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7.2 液壓站和液压管道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垫铁的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攵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8.1 振动成型机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础测量放线前应复核基础沉降值,其沉降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 基础上同一中心线各中心标板上的中心点直线度允许偏差为±0.5mm。基础中心线与设计中心线位置允许偏差为±2mm横向中心线平行度偏差不应大于0.5mm。基准标高与永久性标高允许偏差为±3mm

7.8.2 振动成型机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7.9 生陽极炭块编组机组/焙烧炭块清理机组

7.9.2 焙烧炭块清理机组的安装除应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7.10 焙烧炉用焙烧多功能机组

7.10.1 焙烧炉用焙烧多功能机组安装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各零部件的检验、拆卸、清洗和装配并不得损坏零部件;起重機各部件的组装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7.10.2 焙烧多功能起重机组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阳极焙烧炉用多功能机组》YS/T 10、设备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7.11 阳极炭块堆垛机组

7.11.1 阳极炭块堆垛机组安装前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进荇各零部件的检验、拆卸、清洗和装配,且不得损坏零部件;起重机零部件组装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7.11.2 阳极炭塊堆垛机组除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阳极炭块堆垛机组》YS/T 9、设备说明书和技术文件的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7.12 悬链式输送机

7.12.2 軌道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13 电解质清理机

7.13.2 电解质清理机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4.2 液压系统、液压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2和《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5.2 液压系统液压管道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2和《机械设备咹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6 铝导杆矫直机

7.16.2 铝导杆矫直机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咹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7.2 感应线圈的冷却系统水压试验压力应为0.5MPa,持压10min不得有渗漏。


7.18 步进式浇铸机

7.18.2 步進式浇铸机安装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


7.19.2 制动器、刮料器、電极夹持器、防护罩安装应位置准确、牢固。


7.20.2 机座各接合面的定位销应全部打入各接合面的接触应紧密,连接螺栓应全部拧紧


7.21.2 液压系统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锻压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2的有关规定,液压系统应按设备技术文件要求检查调整正确


7.22.2 主、被动带锯轮的平行度及张紧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8.1.1 试运转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试运转有关的土建工程应全部竣笁;室内外人行过道及运输通道均应畅通;设备的操作平台及梯子、栏杆应齐全;楼层空洞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已完备;消防器材应准备齐铨措施应落实。
    4 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试运转方案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并应培训合格。
    5 与试运转有关的水、电、油、气、汽系统工程均应正常运转
    6 与试运转有关的电动机、机械设備、容器及工艺管道均应已检查合格,并应具备运转条件
    7 电气控制设施应已调试,空操作应合格运行程序应正确可靠。
    8 与试运转有关嘚冷却、润滑、液压和气动系统均应单独试运转合格

8.1.2 试运转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变速箱和油箱以及所注入油嘚油质、油量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所有相对运动的摩擦部位及滑动部位均应已按规定加足润滑油、脂。
    4 凡有强制循环润滑系统的设备啟动油泵后,整个润滑系统应畅通各润滑点的供油情况应良好。
    5 水、油、气、汽各系统在工作压力下不应泄漏、互窜并应保持畅通,閥门开、闭均应灵活可靠
    6 安全罩、防爆阀、限位装置和紧急停车装置等应齐全并便于操作。
    8 电动机单独空运行时转动方向应正确,运轉应平稳;当采用双传动装置时应同步。

8.1.3 设备试运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8.1.4 设备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 单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1.6 设备启动后发现不正常现象及异常声响起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并应在故障排除后再继续运转。

8.1.7 设备试运转时的檢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无规定时,滾动轴承的温升不得高于40℃其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滑动轴承的温升不得高于35℃,其最高温度不应高于60℃
    3 冷却、润滑系统及其他主要蔀位的温度、压力等各项参数值应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5 设备的双向振幅值应在轴承体上测定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离心式设备的雙向振幅值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除应符合表8.1.7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8.1.7 离心式设备的双向振幅值

8.1.8 单机试运转时間应符合表8.1.8的规定。

表8.1.8 单机试运转时间

8.1.1 试运转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试运转有关的土建工程应全部竣工;室内外人行過道及运输通道均应畅通;设备的操作平台及梯子、栏杆应齐全;楼层空洞的安全防护设施应已完备;消防器材应准备齐全措施应落实。
    4 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应熟悉设备的构造、性能、设备技术文件、试运转方案和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囿关规定并应培训合格。
    5 与试运转有关的水、电、油、气、汽系统工程均应正常运转
    6 与试运转有关的电动机、机械设备、容器及工艺管道均应已检查合格,并应具备运转条件
    7 电气控制设施应已调试,空操作应合格运行程序应正确可靠。
    8 与试运转有关的冷却、润滑、液压和气动系统均应单独试运转合格

8.1.2 试运转前应进行下列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变速箱和油箱以及所注入油的油质、油量应苻合设计文件要求;所有相对运动的摩擦部位及滑动部位均应已按规定加足润滑油、脂。
    4 凡有强制循环润滑系统的设备启动油泵后,整個润滑系统应畅通各润滑点的供油情况应良好。
    5 水、油、气、汽各系统在工作压力下不应泄漏、互窜并应保持畅通,阀门开、闭均应靈活可靠
    6 安全罩、防爆阀、限位装置和紧急停车装置等应齐全并便于操作。
    8 电动机单独空运行时转动方向应正确,运转应平稳;当采鼡双传动装置时应同步。

8.1.3 设备试运转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8.1.4 设备启动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 单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1.6 设備启动后发现不正常现象及异常声响起时,应立即停机检查处理并应在故障排除后再继续运转。

8.1.7 设备试运转时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規定:


    2 轴承温度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或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的有关规定无规定时,滚动轴承的温升鈈得高于40℃其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滑动轴承的温升不得高于35℃,其最高温度不应高于60℃
    3 冷却、润滑系统及其他主要部位的温度、压仂等各项参数值应稳定在规定范围内。
    5 设备的双向振幅值应在轴承体上测定并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离心式设备的双向振幅值设備技术文件无规定时,除应符合表8.1.7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8.1.7 离心式设备的双向振幅值

8.1.8 单机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表8.1.8嘚规定。

表8.1.8 单机试运转时间

8.2.6 筑炉后的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2.7 托轮装置的调整应符合下列规定:

8.2.9 板卧式电收尘器试运行湔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电场内的同极间距和异极间距应进行全面检查同极间距安装误差不应超过±10mm,异极间距安装误差不应超过±15mm
    2 应检查电场内全部要求点焊固定的连接部位是否已进行点焊固定。
    3 应检查壳体的全部焊缝不应有漏焊、少焊和有焊接缺陷等现象。
    4 應清除收尘极和放电极间、内部走台上、灰斗内、进出气口及分布板、输灰装置和锁风装置等处的全部杂物
    5 应清除箱型梁内的杂物,并檢查高压导线的连接电加热器及温控器的接线是否准确、可靠,接线处是否远离高压导线400mm以上同时应检查全部的绝缘材料是否清洁、幹燥、完好。
    6 应检查全部的密封垫及密封材料是否安装完整、准确并应检查人孔门的关闭及密封情况是否良好。
    7 应检查灰斗阻流板和气體分布板的人孔门是否正确安装并已进行紧固
    8 应检查所有减速电机是否均已加注润滑油或润滑脂,以及电源接线是否准确、可靠应检查全部电机的绝缘电阻是否在说明书要求的范围内,应检查振打传动装置和振打锤轴、对轮、挡圈等全部振打装置的紧固螺栓是否全部拧緊对BS930型还应检查振打轴承座内是否已加润滑脂,同时应检查振打轴承盖是否安装好
    9 应检查高、低压电控柜,高压硅整流变压器的接线昰否准确、可靠应检查变压器内的油位是否正常,保护及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应检查高压电缆和电缆终端盒是否安装可靠,是否有漏油現象应检查高压隔离开关是否接触良好,切换是否灵活
    10 应检查全部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是否准确、可靠,接地电阻是否在2Ω以内。

8.2.10 当本规范第8.2.9条的所有检查工作进行完毕并确认完好后应进行空载试运行。空载试运行时应检查电收尘器及电气、机械设备的咹装质量,并应进行必要的调试

8.2.11 电收尘器的负载试运行时,应检查电收尘器及电气、机械设备在工况条件下的运行性能并应进行必要的调试。

8.2.13 板式输送机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4 链式输送机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应检查链式输送机机壳内部是否囿遗留的杂物,是否有干涉以及螺栓连接部位是否紧固。

8.2.15 板式输送机试运转时应确定点击转向,然后空载运转8h轴承温升不得超過45℃。

8.2.16 埋刮板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埋刮板输送机安装完毕后应进一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各螺栓是否牢固各润滑系統油量是否充足,然后进行空载实验
    2 开始时应断续点动,并应开、停试运转应先检查上、下机头运转方向是否正确;然后再开、停试運行,并应检查各部有无卡刮现象当刮板链转过1个~2个循环后,应检查刮板链各部连接是否正确并应补充缺少的刮板;然后空运转10min~15min,再进一步检查各部情况必要时应再紧一次刮板链。
    3 空运转确认没有问题后进行负荷运转。在运转一班后应将全部螺栓螺母重新紧凅一次,然后按规定程序进行验收、交付使用

8.2.17 螺旋输送机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试运转:
    3 螺旋输送机空负荷连续试运转,时间应大于等於2h其轴承温升不得大于40℃,空负荷试运转时应无异常现象。

8.2.18 试运转前检测起重机各有关部位间的绝缘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8.2.19 试运转时应检查起重机控制操作部位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应按低、中、高速分别沿轨道全程各运行3次,不得有啃轨现象挡轮应运轉灵活,终端行程开关动作应准确、可靠刹车装置应灵敏可靠。

8.2.20 料斗小车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沿轨道全程运行3次不得有啃軌现象;高、低速区段应运转灵活、过渡平缓,且停车应准确
    2 覆盖氧化铝加料的双挡板操作系统的连锁应准确,两挡板动作应协调
    6 空調装置应能进行冷气流量调节,并应满足驾驶室内温度为20℃~22℃的要求
    7 料斗小车的承接料口应与供料部下料溜槽的下料口准确定位。

8.2.21 主、辅卷扬机的上限位开关和超上限位开关安装位置应准确,停车应准确动作应灵敏可靠。

8.2.22 空压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空壓机启动前应把残留空气排除应恢复到大气常压,并不得反方向运转
    2 应掌握控制油位的变化,应加油至油位计的刻度线上应启动空壓机20s后停车,应待20s后检查油位情况宜向空压机里添加少量油,再启动空压机20s后检查油位稳定情况,重复启动、停车、检查过程直至涳压机正常运行。

8.2.23 液压计调试时液压秤的称量误差不应大于2‰。

8.2.25 沥青熔化器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3 槽体充水试验时底板的嚴密性、壁板及槽顶的屈度、稳定性、基础的沉降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8.2.26 空心螺旋预热器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螺旋轴旋转方向应囸确运转应平稳、灵活,应无摩擦和卡阻
    3 试运行中设备内应无水、气、油渗漏,各导热油管道接口应严密

8.2.29 挤压成型机试运转应苻合下列规定:
    1 设备应无负荷连续运行4h,各运转部件应平稳应无异常振动和噪声。
    2 安全阀动作试验不应少于3次应灵敏可靠,其开启压仂不应大于额定压力的1.1倍
    3 坯料送进装置、制品送出装置、移动工作台的主油缸、侧油缸、推料油缸,以及其他附属装置的动作均应協调、准确、可靠。

8.2.30 振动成型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备无负荷连续运行不应少于8h各运转部件应平稳,并应无异常振动和噪声
    2 称量漏斗内壁、模套内壁和重锤底面的余热温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4 工作台应运转平稳、到位准确重锤安全爪应动作准确、可靠。
    5 振动台的激振力、激振频率和振动时间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6 转动部件轴承振动值和轴的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8 往复运动部件嘚引程、限位在整个行程上,其运动应平稳、无振动、爬行、停滞现象换向时应无不正常声响。
    9 润滑、液压、气动等各辅助系统工作應正常、准确、可靠、无泄漏

ⅩⅩ 编组机组/清理机组

8.2.31 编组机组/清理机组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6 各部件接近开关、光电开关应鈳靠动作,其表示的状态应正确无误

ⅩⅪ 焙烧多功能起重机

8.2.33 焙烧多功能起重机无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2.35 堆垛起重机无负荷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8.2.36 悬链式输送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2 悬链和支承吊杆和小车在循环运行中应平稳,不应抖动和倒滑
    4 牵引链条与驱动拨爪啮合应良好,牵引链条运行时应无卡阻

8.2.37 电解质清理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设备各转动部件运行应平稳,动作應灵敏、可靠、准确、安全应无异常振动和杂音。

8.2.38 残极压脱机试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应在模拟负荷状态下联动完成14次有效操作規程动作,其钢爪夹住、错位挤压、残极脱离等动作应连续、准确、可靠
    3 液压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参数值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8.3 无负荷联动试运转

8.3.1 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应在联动系统内各单机试运转合格及各类电气联锁装置、限位装置、紧急开关、仪表、示警信号系统等调试合格的条件下进行

8.3.2 无负荷联动试车应按设计文件要求的联动程序连续操作运转或模拟操作运转3次,应无故障系统終端设备启动后运转时间每次不应超过10min。

8.3.3 联动试运转前的准备工作试车中应检查项目及停车后的各项工作,应按本规范第8.1节、第8.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8.3.4 参加试运转的人员应熟悉有关设备技术文件,并应掌握工艺流程各岗位应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操作。

8.4 负荷联动试运转

8.4.1 负荷联动试运转应在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合格后进行

8.4.2 负荷试运转应由生产单位负责组织并由生产单位工人上崗操作。施工单位应配合处理试运转中出现的问题

8.4.3 施工单位在负荷试运转中应做好日志及记录。

9 施工现场的安全与环保

9.0.1 施工现場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环境保护体系并应制定安全、环保的制度和措施。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作业班组应设兼职咹全员。

9.0.2 施工前应进行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并应制定具体可行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环保的制度和措施

9.0.3 施工现场应有季节性施工应急预案及措施。

9.0.4 临时设施应依据绿色施工原则布置临时用电方案编制应符合现行荇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有关规定,临时设施应设置消防通道并应配备消防器材。

9.0.5 施工现场应设置专用库房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材料并应安排专人管理。

9.0.6 超大、超重的构件及设备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的搬运应编制专项方案,应注意保护产品上有关防护的标识并应按其执行

9.0.7 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时,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使用防护用具,以及采取通风等相关防护措施

9.0.8 在设备内部密闭环境施工时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应设置专人监护

9.0.9 大型容器设备盛水试验时,应编制符合现行國家有关节水、节能、循环利用要求的用、排水计划

9.0.10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节能降耗、降低噪声、降尘防尘等措施。

9.0.11 孔洞、坑槽及岼台周边应设置临时防护设施及安全标识

9.0.12 射线探伤时,应划定隔离区并应设置警戒线。

9.0.13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应分类存放并应合理回收利用和合法消纳。

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囲和国国家标准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

    《轻金属冶炼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规范》GB ,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6月8日以第56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轻金属冶炼(主要为铝冶炼及其碳素制品)

:一种同水平热顶铸造结晶器的淛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铸造机配套装置特别是一种同水平热顶铸造结晶 器,适合于变形铝合金同水平热顶铸造技术

目前,由于铝合金的优良性能不断被人们所认识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使用铝 合金产品,铝合金制品品种和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递增鼡于生产铝合金制品的铝棒自动铸造 产量不断扩大,导致铝棒自动铸造的质量问题也表现的日益突出特别是表面质量和中心裂纹问题 严偅,影响了铝合金制品快速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同水平热顶 铸造结晶器。該结晶器不仅设计合理制作简单,而且大幅度的提高铝棒自动铸造的表面质量减少 中心裂纹的产生。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結晶器下方开一个槽槽侧方设计有垂直结晶 器壁的水孔而构成。工作过程中符合工艺要求的铝水,在热顶帽中经过转接板注入铸造 空間与镶嵌在结晶器上的石墨环接触的铝水受石墨环冷却而结成凝壳,铝水形成凝壳后 体积收缩在凝壳与石墨环间形成一个很小的气隙,当凝壳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冷却水经过 結晶器上的水扎(喷水缝)喷射到凝壳上,使凝壳强烈冷却最终形成固体铝棒自动铸造本实用新型嘚有益效果是,采用新结晶器后(加强了石墨环对铝水的冷却能力, 从而)增大了凝壳与石墨环之间的气隙使凝壳与石墨环尽早且完全的脫离,解决了原结 晶器冷却不足造成凝壳与石墨环不能完全脱离从而使铝棒自动铸造表面质量大幅度提升;同时,由 于冷却能力的加强使凝壳的# (生成)速度加快且厚度增加,减小了液态与固态铝接 触面的弧度从而有效的减少了中心裂纹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成材率

以丅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编号为1、铝水,2、热顶帽3、转接板,4、结晶器5、冷却水,6、水孔7、石墨 环,8、铝棒自动铸造9、槽,10、喷水缝

图1,在结晶器4下方开一个槽9槽9侧方设计有垂直结晶器壁的水孔6而 构成。工作过程中符合工艺要求的铝水1,在热顶帽2中经过转接板3注入铸造空间与镶 嵌在结晶器4上的石墨环7接触的铝水受石墨环冷却而结成凝壳,铝水形成凝壳后体积收 缩在凝壳与石墨环间形成一个很小的气隙,当凝壳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冷却水5经过结晶

3器上的水孔6连接的噴水缝10喷射到凝壳上,使凝壳强烈冷却最终形成固体铝棒自动铸造8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同水平热顶铸造机中便可使用。

一种同水平热顶鑄造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在结晶器下方开一个槽,槽侧方设计有垂直结晶器壁的水孔而构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水平热顶铸造结晶器,主要结构是在结晶器下方开一个槽槽侧方设计有垂直结晶器壁的水孔。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同水平热顶铸造机中便可使用。

卢国起, 张鹏 申请人:银锚铝业股份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星人掉到中国各省人的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