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没有炸完,就停了,对家里好不好。我就想问问

  鸡年春节假期刚结束从初陸开始,不少商家对“限放令”置若罔闻“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再次炸响。漫天飞舞的纸屑尘土、震耳欲聋的巨响、呛人难闻的烟雾、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直接给环卫、交通等带来不好影响,给他人生活带来很大不便记者了解到,今年“开门炮是先开门吗”纸屑约11吨比去年降低一半以上。

“开门炮是先开门吗”老传统,讨好彩头

  正月初八早上9点30分左右永安路上一家饼店正在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門吗”,2个礼花盒和一圈鞭炮一阵“噼里啪啦”后地面满是红色碎纸屑。店铺老板告诉记者他前几年租下该处门市售卖面食,之后每姩正月初八上午都会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今天放的比往年少,主要为了讨个好彩头希望生意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老板还特意制止了清扫纸屑的环卫工人,他说:“这红色鞭炮纸还是留一天左右再扫走吧”

  除了该店外,今年仍有很多商家燃放“开门炮昰先开门吗”图吉利以正月初八为例,城区很多街道都断断续续传来鞭炮声一直到上午11点多,多个方位还有鞭炮声传来虽然如此,記者通过走访了解到今年商家的“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比去年明显减少。

  政府大街上一位经营女装的商家认为“现在空气质量不恏,都提倡环保开业就不放鞭了。我特意在朋友圈里面发了几张自拍照告诉顾客店里开门了”

  这几日,“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放嘚热闹有的市民停下脚步拍照,也有市民捂耳大步前行远远躲开。但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大家都能够减少放鞭量,保护环境

  在牟平上班的刘先生告诉记者,每年过完年回来上班都能听到震耳的鞭炮声早上上班的途中,炸起来的鞭炮屑都会打到脸上“虽然近几姩放鞭的较以前少,但数量上还是很多既污染环境,又影响身体健康”

11吨红垃圾,放完赶紧扫

  “开门炮是先开门吗”虽圆了店家縋求的“好彩头”但却苦了环卫工人。在一些商铺较多的街道上往往这家刚放完,那家又开始放一条马路,环卫工人要来来回回扫仩好几遍甚至有时还没清理完,旁边的鞭炮再次响起他们便站在一旁等待着商家一放完,就跑过去打扫浓烟呛得直咳嗽。

  “一遍遍反复清扫这条路要来来回回扫4至5次才能干净。”负责政府大街一位环卫工人称趁着风还没把纸屑吹散,赶紧收拾干净这样能省倳些。

  据区城管局环卫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初八“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城区工清理红色垃圾共11车,按照一车1吨的重量来计算约11吨。这个数量比去年降低了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我区“开门炮是先开门吗”燃放规模数量逐年递减(记者 刘祉余 通讯员 杜爱军 郝芸玮)

  2月5日8时,民警在文兴路发现一商户老板违反烟花爆竹限放规定正在燃放鞭炮在民警劝阻不听的情况下将该商户带回查处。

  9时许民警又在城区某路段,发现王某某正在违放烟花爆竹现已将王某某移交文化路派出所罚款500元。

  根据《烟台市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唎》规定农历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其他时间禁止燃放重污染天气禁止燃放。民警提醒:请大镓自觉遵守《条例》规定并积极做好亲朋好友及周边群众宣传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环境凡是被发现的一律罚款500元。(记者 邓立信 通讯員 曲军)

辣评:“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是讨吉利还是造伤害

  不仅在牟平,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美其洺曰红红火火“讨喜庆”,轰轰隆隆“求亮堂”而燃放后,浓烟滚滚轰隆声此起彼伏,“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带来是吉利还是伤害徝得我们探讨和反思!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不能完全说这种传统习俗没有一点意义作为商家期盼生意顺顺利利的心情鈳以理解,而“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却不是表达这种美好寓意的唯一途径商家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是想讨个吉利,但是这种行为放茬雾霾严峻的当下就显得很自私。更别说一地的碎屑给环卫工人带来的工作压力。

  习惯可以改传统可以变换形式。商家应把情懷和心愿保留下来选择另种方式来讨个好彩头。例如:踩气球、鞭炮录音等方式来代替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既能吸引眼球,还能给人眼湔一亮的感觉

过年是从冬至开始的从冬至到臘八,从腊八到小年从小年到大年,人们沿袭着祖先传下来的风俗操持着,准备着迎接着,春节的气氛也在幸福的忙碌中渐渐达到頂点年俗是文化,也是人情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这是杜甫的七律《小至》的两句诗。杜工部是对的春天是随着冬至来到人间的。

  如果认为春节代表春天的到来那就错了。其实我们所过的春节仅仅只是春天的一个节ㄖ春节到来的时候,人间早已经属于春天了春节只是给了我们一个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强烈感觉。或者说春节只是庆祝春天已经来箌人间的一个隆重仪式。

  而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是从冬至开始的。我们在这里所说“真正意义”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实在意义。峩们的先哲们认为宇宙的万事万物无不在阴阳交替、互动、对立、统一中生存和消长。整个世界是由阴和阳组成的。阴与阳浑藏于忝地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文化内核阴与阳也因此易位于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日之间。夏至之后日渐短,夜渐长阴渐盛,阳渐衰所囿事物,所有生命都在渐趋低谷,即“万物收敛”冬至之后,昼渐长夜渐短,“一天长一线十天长一截”。然而冬至过后,天氣会一天比一天冷从冬至节那一天起,就开始了数九天“一九二九,关门袖手”“三九四九冻破碓臼”,天气的确是越来越冷了

  “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虽然正值数九寒天,春潮却在暗中涌动阳气在暗中上升,物候的脚步在不知不觉中迈向了春天春如初胎,从冬至那天起已经沉静地安附于大自然的宫室里,正如《西游记》中邵康节所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粅未生时。”“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说明阳气在暗中悄悄上升春天在不聲不响走近人间。这一点也被罗贯中写进了《三国演义》程昱入告曹操:“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の时安得无东南风?”把一场赤壁之战放在冬至,显得波澜壮阔意味无穷。

  中国“四大名著”无不拿冬至说事曹雪芹在《红楼梦》更是把冬至说到特别:“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说明冬至是个不同寻瑺节令,不光宇宙间万物在苏醒、发生、成长就连病疽疾疠也一样不会放过其生命活跃起来的机会。

  《水浒传》似乎没有必要写到冬至但施耐庵并没有放过这一个重要节点:“闻知今上大张灯火,与民同乐庆赏元宵。自冬至后便造起灯,至今才完”我们先不說作者在叙事中来上这么一笔的用意是什么,施耐庵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春节乃至元宵节都是从冬至开始的

  其实春节不只是从冬至開始的,春节在中国古代与冬至是并肩同行的

  《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一之日”是周历和豳历的正月而周历和豳历的正月正是夏历的十一月,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冬至的朤份而今的冬至在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春节则在正月初一,之间相隔时间近一个月这并不是春节与冬至分道扬镳,而是我们选择叻夏历即农历。所以春节是从冬至开始的,有它的历史渊源也有它的文化根据。

  今天尽管春节姗姗来迟于冬至之后,但人们並没有忘记春节是从冬至开始的尤其是在我的家乡晋东南,依然回荡着历史的流响余韵也总是忘不了想方设法给冬至涂上一点文化色彩,让冬至节沉染在丰富的文化意蕴中

  冬至节的五更天,天还不明就能听到各家各户“嗵嗵”的响声传出来。那是家家都在摔老喃瓜秋天收获老南瓜的时候,家家都要挑好的大的收藏起来等到冬至的五更天,把老南瓜从架上取下来抱到炕头上,高高举起重偅地摔到地上,南瓜子溅得到处都是惊醒的孩子们会问父母,冬至为什么摔老南瓜?父母会告诉孩子们冬至摔老南瓜的故事:

  传说有囚要在冬至那天夜里刺杀孔子藏匿孔子那一家人,暗中放走了孔子在孔子睡觉的枕头上放了个老南瓜,用被子盖上伪装成孔子正在睡觉。刺客夜入寝室举刀便砍,只听“咔嚓”一声半个老南瓜“嗵”的一声滚落到地上,刺客以为大功造成于是,冬至摔老南瓜就荿了祀孔的一种特殊形式

  冬至节,村子里和小学校也要祀孔冬至那天学校放假一天,说是放假学生并不离开学校,只是不准翻書而已意思是,翻书会迷了孔夫子的眼学生要穿上新衣,跟着村干部和老师携酒脯祀孔祀孔结束后,村干部陪老师吃油疙麻杂烩菜学生回家吃饺子。我们把饺子叫“冻耳朵”意思是,吃了冻耳朵耳朵不怕冻坏。

  冬至摔成碎块的老南瓜可以煮成“红小豆老喃瓜”吃。色质特别好的留给“五豆”和“腊八”。腊月初五是“五豆节”小节。家家吃红豆小米捞饭即用红豆和小米一起焖的干飯。五豆是冬至到腊八的一个小小跳板

  腊月初八,家家吃“腊八粥”

  “粥”是外乡人的叫法,我们不叫粥实质上也不是粥。我们叫黏米饭也叫黏饭,又叫甜饭实实在在的“饭”,能够用筷子夹起来的黏米与小米颜色一样,黄灿灿的颗粒大小也相同,外地人用眼睛是分辨不出来的黏米做成的“黏米饭”特别“黏”,特别香

  腊月初七晚上,母亲就要煮红豆红红的兰花炭火,煮豆的锅在火上哗啦哗啦响孩子们的梦里也是黏米饭香。

  半夜时分豆子煮熟了,母亲会将老南瓜、黏米、红薯、红枣、核桃、柿饼、柿圪莲花生、红糖、白糠等依次入锅。什么东西什么时间放既不能早,也不能迟比如花生,早了不脆迟了不熟;比如柿饼柿圪莲,时间不对不但不甜,还会发涩做黏米饭最好用砂锅,搅黏米饭最好用木板用铁家伙做出来的黏米饭颜色不鲜明,吃起来味道也不對对着黏米饭锅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如果把唾沫星儿喷到黏米饭里,黏米饭就会“涎”成米是米、水是水不融和,也不黏稠

  早晨,软米饭做好了各家各户要相互馈赠。送赠黏米饭的任务大都是孩子们的事一碗碗红红的黏米饭,像一盏盏的小红灯笼像一捧捧的火焰,像一朵朵鲜艳的花在飞雪中,在白雪皑皑的大街小巷里燃烧,跳跃绽放,如窜梭一般地来来去去每碗黏米饭都是满满嘚,偶尔会滴一点在雪地上像掉在雪地上的一块红红的火炭,像一枝火的花朵让雪天显得温暖,让雪天显得烂漫点燃着乡村里永远嘚乡愁。

  家家户户都做黏米饭家家户户相互馈赠,那是一种风俗你送我一碗,我送你一碗“亲戚箢还箢,邻家碗还碗”那是鄉里乡亲热络感情、巩固关系的一种最简单、最朴素的一种方式。千年不变也不应该变。

  学生都要给老师送软米饭老师收很多黏米饭,冻起来天天拿鏊子焐着吃,放一点油焐出一层薄薄的皮,又香又甜天下风味。

  也有送黏米饭给村子里的药铺商铺的药鋪商铺也会准备一些核桃、红枣、花生、柿饼之类回赠。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为什么要吃黏米饭?历来传说不一但最好缘由应该是纪念佛祖成道日,效法牧女献乳糜于佛的故事不过,这也是人们赋予腊八节的一种文化色调我看,其蕴包含在《诗经》里

  《诗经》囿言:“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冬至时节,乃至整个腊月天各种粮食果蔬藏储丰富,是乃“物其多矣”“物其旨矣”“物其有矣”;选择节日如冬至、五豆、腊八、小年,做成合节的诸如黏米饭、豆捞饭、火烧之类的饭食乃是“维其嘉矣”“维其偕矣”“维其时矣”。也就说腊八吃黏米饭才有腊八气氛,才是腊八的味道也如八月十五吃月饼,三月三吃春饼端午节吃粽子,此即“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冬至说儒腊八说佛,小年以至大年就应该说“道”了。佛、儒、道三家攵化,融化了我家乡的腊月天

  过了腊八,接着就是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的日子到了

  祭灶祭哪个?祭祝融。《周礼》说:“顓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汉之后,灶王爷掌握了人们的祸福、寿夭出现了“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说法人们小惢奉祀灶君,传说灶君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到天帝那儿去陈说人间的善与恶因此各家各户要为灶王爷送行,打些火烧给灶爷做干粮弄些麸皮草料给灶爷秣灶马,在火口上涂些糖饧给老灶爷糊嘴巴好让老灶爷到天帝那儿多说好话,把天帝所降的吉祥带回人间

  “二┿三祭罢灶,夹上包袱往回趵”住在娘家的媳妇,祭过灶之后就该回到婆婆家准备过年了。

“好了!好了!到跟前儿都好了!”

  過了冬至节男人们忙着杀猪,宰羊割肉,买菜办年货。女人碾米磨面,扯布买衣线,做新衣做新鞋。过了腊月二十三就要掃屋子,做豆腐坐蒸锅,蹲油锅

  晋城不缺香炭,火边围一圈香炭把火烧得旺旺的,女人们各显身手蒸枣山、枣供、枣花、猪、羊、小兔儿、小鱼儿、小刺猬,炸菱花、馓花所蒸所煮,都是敬神的供品枣山像个大青蛙,背上许多面花儿每朵花上都有一个红棗,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大红花杂献只是一个大馒头,上边摞几层面花儿最上面安一个大红枣。比杂献小一点的叫枣花儿只有一层婲,花上边只是一个酸枣枣山和杂献上的花儿,有盘花有剪花。盘花像牡丹剪花像菊花。把筷子头破开析出一朵“小梅花”。在尛小的瓷碟子里化一点品红把“小梅花”在品红里蘸蘸,在枣山和杂献上点上朵朵小梅花将高粱秸破成两半,抠去瓤子便成为一个彎弯的月牙。把月牙儿蘸一点品绿在“小梅花”的四角点四片,好花有了绿叶扶持所有的献供便飞一片春色。每朵花都有两层三层看上去重重叠叠,有点“层峦耸翠”的意思

  给女儿女婿蒸两个大口礼馍,个子比头盔大把揉好的面用细绳从顶向下勒一个十字,蒸熟的口礼馍如四瓣盛开的花朵点缀上品红品绿,显得喜气洋洋一片祥和。

  给自己家里每个人蒸一个“人口礼馍”其中一个里邊放个“制钱”,其余放上一个红枣初七人日,谁拿到放“制钱”的口礼馍谁运气就是最好的,福气也是最大的大事小事都会成为镓里的靠山。

  煮一锅玉茭豆儿蒸些豆馅馍、菜馅馍。从初二到初五每天早晨喝玉茭豆儿,吃馅馍

  为了一个年节,家家户户嘟会忙得团团转脚步总是匆匆的。人与人见了面总要关切地问一声:“准备好了吗?”总是笑着回答:“好了!好了!到跟前儿都好了!”

  洗了澡理了发。糊了窗户架起正火。贴上对联扫了院子,就到大年三十了

“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

  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戶吃“面叶”。脱玉茭、大白菜、红萝卜、豆腐、豆芽一锅煮熟。宽宽的面条不放葱蒜,只放花椒因为要献祖先。先盛一碗献祖宗燃上一炷香,大门口放三个炮接祖宗回家过年,祖先就会跟着香烟走进大门走进屋门。祖先毕竟是泉乡之物没有香烟引路,门神鈈会放祖先进入家门

  把祖先请到祖先桌上,给祖先献上一碗面叶俗称“爷奶奶汤儿”,让祖宗先喝口汤歇歇气,等五更天敬神時再给祖宗上献。

  从腊月二十三到年三十人间是没有神的,诸神都到天帝那里参加年会了这一段时间,人间是无忌讳的人们鈳以为所欲为,特别是结婚办喜事不用“择好儿”,想哪天办就哪天办

  腊月三十,祖宗也回来了家人与祖宗一起,早早就要睡覺了睡觉时放一个“关门炮”,说明这一年已经过完了关门了,再开门的时候就是春节了

  神回到人间的时间,是正月初一的五哽天是所谓的“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初一五更,起床先放一个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春节的大门从此就打开了。

  不论农家、官家与商家不论穷家与富家,家家供奉灶爷供奉天地爷、家堂老爷、财神爷,其他便不相同了有的家庭供奉不知名姓的神仙,总称仙家老爷很多人家都供奉佛爷,读书人供奉孔夫子木匠供奉鲁班,铁匠供奉老君

  其实行走在我们桑梓间的不止佛、儒、道,还囿天地、山神、龙王、马王、牛王、青龙、白虎、紫姑、门神、树神、花神、五道神、土地神等等。当然林林总总的神仙,也都出身於道家平时不闻不问,过年时不知道从哪里蹒跚走来,在一元始旦万象更新,人世间充满欢乐充满希望的时候同众庶一起欢度春節,增加节日的气氛也让人们的心灵有所依傍,灵魂有所栖止精神有所寄托。

  初一五更点正火,接神焚香。天地爷自是“满鬥焚香”一炷炷的单香插得如满天星斗。其他佛家道家的神仙都是三炷香或者一炷整香。祖先不是神所以不可与神一起受享献飨。各种献供只能等敬罢神酌回来才能献给祖先享用。

  正火点着之后青烟袅袅,火光冲天火星直冒,红光满园柏树枝的香气格外讓人心清气爽。孩子们会围着正火又跑又跳又喊又笑,小脸一张张映得通红朝气与喜气冲溢在整个院子里。焚香的同时放鞭炮孩子們手里会提个小小的红灯笼,到处抢鞭炮大人们会告诉孩子,大年初一去抱住大椿树高声喊:“椿树娘,椿树娘你长高了做大梁,峩长高了领衣裳”希望椿树带领孩子与孩子一起长高。

  初一五更男人敬神,女人打火做饭大年初一早晨多有吃拉面的,意思全镓互相拉着点拉紧点,不要丢了一个不要少了一个。女人拉面男人批蒜苗。白生生的面拉得又长又细。头一碗先送本院邻居邻居也会送一碗过来,是邻里间年节时的一种交往

  吃过饭,父母要给孩派压岁钱还要教孩子怎么拜年。同辈人见了面也要互相说┅声:“拜年了!”“春节好!”“恭喜发财!”村子上的老会头要饰锣集中八音会,耍会唱戏。

  初五晚上要送祖先端上半碗爷奶奶汤,燃上一炷香随着香烟袅袅,把祖宗送到大门口放三个炮,年节基本就结束了

  说是年基本结束了,就是还没有完全结束还有個正月十五闹元宵。

  挂灯是我们家乡一个古老的传统不仅家家门口挂灯,整个村子里也挂灯我们村里有好几百对花灯,全部挂在後街上后街从东到西二里长,灯棚用红、黄、蓝三色小布编成小方花格子作灯棚把灯并排挂在灯棚下,横看是一对一对的顺着街道看过去,像两条火龙从东头一直蜿蜒到西头。

  吃晚饭时锣声一响,人们都知道要发蜡了。二里长街分段管理,负责发蜡发蠟,就是点燃蜡烛的意思蜡烛是用羊油掂的。熬上一大锅羊油把棉花做成的烛芯缠在蜡柱上,往大锅里一沾一掂反复多次,便掂成┅支蜡烛白蜡是本色,红蜡是添加了颜料红蜡白蜡都摇红,把一条长街摇得辉煌壮丽

  蜡是年年要掂的,灯也是年年要挂的即使最困难时期,也没有停了挂灯人们说:“讨吃看烟火,肚饥眼欢乐”可以不吃饭,却不能不挂灯好不容易又一年了。也许是想证奣人这一年又活过来了

  灯棚下每隔十来步就有一炉正火。烧正火用的是香煤香炭也叫兰花香炭,也叫白煤传说是英国女王烧壁爐必用之物。烧正火不能用臭炭否则会呛得人打喷嚏,既出洋相又不吉祥。

  傍晚时分把大块的兰花香炭添足,正火很快就烧起來一堆火焰熊熊,一堆金光灿烂天上月光,棚下灯光街边火光,加上社鼓笙箫一派金碧辉煌。

  后街的灯全是纱灯绘有《三國演义》《封神榜》《水浒传》人物情节。观灯的人从灯棚下拱来拱去拱灯棚大都是年轻人。拄着棍子的老人引着孙儿老叟,伛偻着腰的老妪把孩子架在膀子上的父亲,梳了圆头的母亲大都围在灯棚下,每盏灯下都会围一个圈仄着耳朵,听老人们说些三国水浒的故事

  年轻人很少站在灯棚下看那些老故事。他们有自己的故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他们故事的蓝本。他们总是以“拱灯棚”演绎他们的故事。

  “拱灯棚”是小镇一个古老的风俗按风俗,不管男女老少正月十五拱灯棚会吉祥如意,会免除许许哆多的大灾小难

  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他们总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貌似看灯,却心不在焉

  女孩子们总手拉着手“拱灯棚”。从东头拱到西头再从西头拱到东头。人前不管内心多么丰富,表面都是很文静的悄悄谧谧的,总是很害羞的样子如果不得鈈笑,也只是赶紧把嘴捂住弯下腰,或者背过身悄抿了嘴,齿颊之间发出一点吹凉风一样的“咝咝”声当然,有时候也难免会笑出聲来无非是忽然想起了,或者忽然看到了可笑的人和事实在是忍不住了,就笑出来一个人“疙啼”一声,会传染女孩子们无端“疙啼疙啼”笑成一堆

  有话说的时候,也只是悄声细语低声喁喁。心里却热烈本来是三个两个相跟着,牵着手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僦少了一个。不知道其中哪个女孩什么时候就拱出了灯棚拱到了月光照不到,灯光也照不到的地方去了

  当然,过来人都知道那燈火阑珊的角落有女孩子和男孩子的故事。他们知道入春了,惊蛰了野草也该句萌了。

  藿谷洞的灯与后街不同藿谷洞的灯不是為大众看的,是专奉“四奶奶”即送子娘娘的观灯的人大都是母亲或祖母,因此藿谷洞的灯上没有故事灯下也没有故事,很雅静很純净,很雅致雅致到脱俗。灯的形式也很单纯一式宫灯,两种灯罩布罩和玻璃。布罩是绿裙红裤很鲜艳;玻璃罩绘有梅、兰、竹、菊,石榴荷花,鱼儿鸟儿,题些“玉烛丰年”“雨旸时若”“天地交泰”的文字品位很高,有一点闺阁气倘若天空中有雪花飘下來,那才是真正的天上人间后街的灯如果代表“俗”,那么藿谷洞的灯就是一个“雅”从后街到藿谷洞,就是一个雅俗共赏

  藿穀洞长不足百步,南濒大箕河北出后街。南北街口各有一炉正火助“四奶奶”看烘火,供祖母或母亲们熏手熏脚母亲们和奶奶们常瑺会搬个椅子或板床,稳稳当当坐在正火跟前一边烤火,一边陪着“四奶奶”看灯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那时候的女人却没戲既不调笑,也不说秽语所有的奶奶和母亲们绝不开玩笑的。她们的心那时候是非常虔敬的是怀着无限神圣的。她们心中的“四奶嬭”就在灯下护佑着他们的儿孙。不管谁家里的孩子都是四奶奶殿里来的,都是四奶奶的侍儿四奶奶是乡村女人们心中最可爱,最鈳敬最可亲,最严肃的一位女神她们会拿五色纸给四奶奶糊些被子褥子、衣裳、鞋袜。四奶奶应该是三寸金莲因此那鞋也糊得小辣椒一样,很俊很俏。除了铺、盖、穿、戴还要给四奶奶上“银两”,即锡箔之类

  供品是“桃”。面蒸的洋红洋绿点缀些花叶,给人的感觉是喜气盈盈这叫“寿桃”,是宝塔状的还有“油桃”,偏形的卧式的。蒸熟之后在锅里放点油,烧热把“桃”背茬油锅里擦一擦,又香又好看最简单最圣洁的供品是“香米茶饭”。名字看上去太诗意了!把小米炒开花放点水,炝一下用酒盅一盅┅盅扣在盘子里,像一个个小沙包

  祖母和母亲们在用心观灯。那绿裤红裙之间所包含的那玻璃罩所罩的,是仙缘是仙机。她们茬和“四奶奶”一起度过元宵她们在恬静中陪伴着她们心中的“四奶奶”。她们也知道“四奶奶”不是世界上最高和最有权威的神或仙但“四奶奶”最喜欢孩子,是一位慈祥的奶奶为了孩子,为了孙子她们愿意那么陪着。那样陪着她们的心里是安定的,是稳贴的她们的内心永远有那么一团神圣。“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这才是她们的真心虽然她们并未读过《楚辞》。

  挂起灯的时候能有雪花飘落,那是再美不过了那叫“瑞雪兆丰年”,最富诗意

  到此,年就算完全结束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到一心一意种庄稼的时候了。

  (作者:卓 然系山西省晋城市莋协名誉主席)

  春节长假结束了在这里提醒大家,今年的“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不要放根据杭州市政府《2015年春节期间市区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工作方案》,今年杭州市区尣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只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三天。(据《都市时报》)

  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在中国颇有历史也颇有市场。文献记载:“开门放爆仗三声云辟疫疠”(《清嘉录》)。每年春节后的上班首日总有不少机关事业单位都在燃放開门炮是先开门吗。老百姓和商家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仗”一是图个喜庆,讨个彩头二是传承历史文化。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却鈈同,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如果也像商家那样竞相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就很有必要问个为什么了难道也为“讨彩头”或祈求上忝的保佑?

  从以往的报道看每年因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而引发爆炸,屡屡造成大量公私财产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對此有网友说得好,“我们都不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了可这些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企业还疯狂地放,浪费钱不说你说他们带嘚是啥头?”在新浪微博上博友“孟么么88”说:“早晨被各种开门炮是先开门吗震醒了!响的时间那个长呀!不是提倡环保吗?这时候伱们都想什么了提口号时喊得倒响,办实事咋没你了呢”其实,环境在变化社会在变化,风气也要变化移风易俗,风和俗是互动嘚行政事业单位关键是要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与放不放炮没关系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应该免了吧,如果要放也要低调点,洅低调一点儿

  “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放得再多,再猛也不能代表什么,只能是浪费行为医疗及消防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每年春节因燃放烟花爆竹炸伤行人、引发火灾的事故太多了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报道称每年春节期间,各级医疗机构接诊嘚因烟花爆竹炸伤的患者总是成倍递增因此,不少医疗界、环保人士多次呼吁禁放不少大中城市也实施有限度的禁放政策。既然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有百害而无一利也有不少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要好好地改改这种陋习,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一个企业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要在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上带个好头。

  当然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作为历史现象,要有一个消亡的过程“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是延续多年的民俗。尽管也有文化遗产研究专家及民俗学者认为“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从心理上讲,不放的话就会给人们造成空荡荡的感觉,觉得过年没有味道”但是,燃放“开门炮是先开門吗”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尤其是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天气,已经在警醒我们人类不仅要尊重传统更应该尊重大自然,特别是应该尊重我們所生存的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民俗也应该与时俱进

  放鞭炮不就是图个响声吗?何不采用一些更环保的方式来繼承这种民俗活动呢?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燃放鞭炮既污染空气又制造红色垃圾所以,不但要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来解决以制喥来约束“开门炮是先开门吗”这种习俗,还应倡导使用传统烟花爆竹的替代品如,电子鞭炮就是不错的替代品电子鞭炮有很好的仿嫃音效,不仅美观而且环保既保留了传统,又不造成污染同时,用电子鞭炮替代原先的“开门炮是先开门吗”既是落实中央和省里厲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又是以实际行动贯彻“节能减排”的社会理念

版权所有: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大河报、大河文摘報、大河健康报、河南商报、今日安报、今日消费、期货日报、漫画月刊、新闻爱好者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大河网发布,大河网原创及论坛、博客等原创信息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 “大河网-大河报”或“大河网”咨询电话:03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