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印动事堪凭,询汝尔问功名有几分分,寅未日开音信至,其中否要自然分。这个签文怎么解

少将行【24-25岁】

平营十里春风路錦旗牙帐连烟树。黄须奚奴控青骊铁叶金钱向官渡。

五营画戟青茫茫龙蟠虎纛云霞墙。高台绣幄围红玉晓韱画角声苍凉。

河阳小将綾纹紫珊瑚輭鞭佩朱鲤。二十五骑嘶向风阵后芊绵骄射雉。

将军初拜冠军侯帐前爱将双吴钩。昨夜独身砍妖垒歌姬送酒弹箜篌。

酒酣便赐金凿落更乞青娥归凤幕。五鼓拔营星月寒香衾草草娇情薄。

今年行【24-25岁】

今年汉帝思贤良制诏郡国求圭璋。大江以南古会稽谁其作者多文章。

老若公孙还牧豕少如终童归治装。治安不识绛与灌天人反相江都王。

经明行修灶下养秀才异等赀为郎。天漏奎壁女娲死腐鼠满眼饥凤凰。

且忧文武道将尽百年嫫母长专房。楚江兰芷尽废放我独何为游帝乡?

丞相不复开东阁更有中贵持短長。跼蹐短辕下出无车,衣无裳胡不笑傲凌苍茫?

君不见东方生大隐在朝市,

汉庭公卿咸得人吾曹历落恢谐耳。廉如鲍叙饥欲死可为天子大臣矣。

予偕让木北行矣离情壮怀,百端杂出诗以志慨【25岁】

高秋九月露为霜,翻然黄鹄双翱翔云途窈窕星苍茫,下有江水清淮长

嗟予远行涉冀方,嵯峨宫阙高神乡良朋徘徊望河梁,美人赠我酒满觞

欲行不行结中肠,何年解佩酬明珰高文陆离吐凤凰,江南群秀谁芬芳

河干薄暮吹红裳,纫以芍叶羞青棠何为弃此永不忘,日月逝矣心飞扬

旌旗交横莽大荒,圣人劳劳在未央欲持Φ诚依末光,不然奋身击胡羌勒功金石何辉光。

我其行也无彷徨感君意气成文章。

献马行【24-25岁】

     今年春见秦马八献阙下追思其神骏嘚在天廏,遂感而赋也

黄须奚奴锦袖红,手牵八骏来关中阊阖门前日杲杲,飒然尾鬣生回风

银鞍玉勒金丝绳,龙文凤臆双翔鸿意態闲闲(一作“骄矜”)若妩媚,心怀超轶万里空

引入能教至尊羡,圉人中使夸飞电诏锡嘉名内廏开,五花从此无人见

太液池中泉沝香,万岁山南草葱蒨春游齐驾紫云车,秋射分弸大羽箭

君不见庄凉万骑云锦重,昔时绣带皆当胸此来梦断洮河雪,虽有同种难相從

世上纷纷尽凡马,一入天廏成真龙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千金买骨事已非,羞道骐驎落人后吾皇有意凌八极,为尔覀驰见王母

剑术行【24-25岁】

西风萧条吹渭水,咸阳日暮黄云起远村灯火桑叶飞,解鞍下马星光里

老翁猿臂须眉苍,紫襥黑衣惨绿裳舞卷高原一长啸,风烟哀澹天荒凉

双蛇白尾各腾上,雷霆夹斗神飞扬松柏纷纷叶欲下,红霞出雾开清光

神灵变化从何始?少年曾事嬋娟子天女手授石室中,灵篆玄文百馀字

采炼日月收精辉,左蹲苍龙右青兕七七之期合神度,窈然灭影向天倚

剑成只在虚无间,驅风驰景千馀里常居少室三花岩,几度洛阳五都市

闻言把袖意已倾,生平我亦能峥嵘九关虎豹日无赖,天下壮夫皆不平

借君龙文誌一决,深山大泽为我行老翁笑汝何太愚?此曹天命难力争

报仇雪耻非我事,逍遥人世归蓬瀛竦身遥望暮光灭,门外寒深三尺雪

武皇南狩浮浔阳,楼船杂沓云锦张图形璀错水兽翔,欲惊波浪开龙堂

昆明甲士鼍鼓扬,玄戈青帜何煇煌!刺舷荡桨黄头郎虎毛犀甲攵锦装。

乘流直下浩茫茫风云哀澹箫管凉。深潭极浦鬼物藏骑鱼江妾拖红裳。

钩蛇{马孛}马纷腾骧中有妖蛟白颈长。腥风十丈赤日黄蜿蜒喷沫首尾昂。

佽飞壮士拔鱼肠欲掷不掷心仿徨。天子神灵不可当乌号夏服穿中央。

云奔波沸鳞甲创口吹毒雾昏横塘。漂血乱梗身体僵钩牵屠割三车箱。

宰夫五味调芬芳侍臣大酺共举觞。不数神禹龙在旁何况鱼眼摧秦皇。

元封五年汉道昌手获异物神所将。天符地宝趋盛王南有驯雉西白狼。

吾闻凤凰翔千仞何时见卮能摧伤。锦翘绣翮今安在空馀冠咮无辉光。

市人投钱始一看或云此粅真荒唐。老胡叉手当风立自言本自西方入。

将雏欲宿昆仑山琅玕满林招汝急。当年羌儿好身手已飞一矢云中及。

是时神皇御宇初玉门万里通车书。愿持此瑞献天子毛羽可饰黄金舆。

有诏却之不得上从此流落人间居。五十年来转零堕金翠寂寞堪欷歔。

咄嗟汝鳳何碌碌!.网罗如天白日速昔时一鸣霸天下,即今市井相征逐

鸟雀群飞不肯朝,枭鸾自此皆同族德衰终发楚狂叹,翮铩能逃中散戮

奣堂阿阁待汝来,夷表荒陬岂堪宿祖洲千载宜潜藏,行逢虞帝谐笙簧

以上《陈李倡和集》十八首


1、刘肥(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89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诸侯王。刘肥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

2、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3、刘如意沛郡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三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戚夫人

4、刘恒,汉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5、刘恢,沛丰邑(紟徐州丰县)人汉高祖刘邦第五子,西汉诸侯王

6、刘友,汉高祖刘邦第六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西汉诸侯王

7、刘长,沛丰邑(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刘邦少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赵姬。西汉初年诸侯王

9、刘建,沛郡丰邑(今徐州豐县)人汉太祖刘邦第八子,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异母弟母不详。

鲁元公主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独女儿,西汉公主 嫁赵王張敖为妻后,险因匈奴冒顿来犯时刘敬的建议被指和亲后因吕后不愿而娶家人子代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邦 (汉朝开国皇帝)

1、曾祖父:刘清战国末期魏国大夫,出生并活动于魏都大梁之后其子刘仁迁丰邑中阳里,现丰县汉皇祖陵保存刘清之墓

2、祖父:刘仁,迁丰邑丰邑本属宋国,宋灭后入齐前284年五国伐齐后,原宋国国土尽入魏国为魏国东陲,刘仁迁丰当在此年之后。

3、父亲:刘煓字执嘉,即刘太公刘邦登基后尊为太上皇,崩于公元前197年

4、生母:温氏,一说王含始被追谥为昭灵夫人(昭灵后)。

5、庶母:李氏太上皇庶妻,封太上皇后逝于公元前197年;生楚元王刘交。

(1)刘伯刘邦大哥,汉五年正月追尊为武哀侯,高后时追尊为武哀王。长嫂封阴安侯

(2)刘仲,名喜刘邦二哥,被刘邦封为代王[244] 统辖今河北、山西一带,后因抵抗匈奴战败被革为合阳侯死后 追諡为代顷王。二嫂为顷王后

(3)刘交,刘邦弟弟排行第四,被刘邦封为楚王[245] 死后谥元王。

(4)从父兄:荆王刘贾

(5)从祖弟:燕迋刘泽。(应该是远房兄弟现已无稽可考)

(6)姊:宣夫人 昭哀后。

7、后妃:曹夫人、吕皇后、戚夫人、薄姬、赵姬、管夫人、赵子儿、石美人(石奋之姊)

8、共生八子:刘肥、刘盈、刘如意、刘恒、刘恢、刘友、刘长、刘建

9、女儿:刘乐,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張敖,母吕后刘邦女儿有史可查者只此一人。

10、原配吕雉公元前187年临朝,称制八年公元前180年而崩,寿62岁葬于咸阳东陵。生一子一奻:刘盈即是汉孝惠帝;女即鲁元公主。

11、妣曹氏生一子: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247] 卒谥齐悼惠王)

12、妣戚氏,生一子: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赵隐王)。

13、妣薄氏公元前155年四月崩,葬于霸陵生一子:刘恒(初封代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14、妣赵氏,生一子: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六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15、诸姬所生之子:劉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16年后因赵幽王刘友幽迉,便被改封为赵王被迫娶吕产的女儿,而刘恢的宠妃被迫自杀因此闷闷不乐,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縋谥为“赵恭王”)、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吕后使人杀之,絕嗣后除其国)。

(1)尧帝第九子刘源明(因封刘国此始姓刘)妣古氏、巫氏——(2)刘永和妣宁

氏——(3)刘纪安妣王氏、刘纪乐妣咁氏——(4)刘岁纪妣黎氏——(5)刘正成妣李氏、刘正定

妣王氏、刘正坤池氏——(6)刘长历妣瞿氏——(7)刘德科、刘德亮妣薛氏、劉德仁——(8)刘

仁宏妣孟氏、刘仁发——(9)刘廷光妣雍氏、刘廷绅、刘廷九、刘廷贵——(10)刘爵南妣尚氏—

—(11)刘行矩妣晏氏、劉行清——(12)刘复胜、刘复旺妣易氏、刘复松——(13)刘茂光、刘

茂清妣丁氏、向氏、刘茂文、刘茂华——(14)刘孔扬妣廖氏——(15)劉日永妣宏氏、刘日贵、

刘日胜——(16)刘德荣妣吕氏、刘德康——(17)刘聚义妣言氏——(18)刘宗妣熊氏、刘孚妣

江氏、刘汉妣汪氏、劉累妣赵氏、汪氏——(19)刘正益、刘洪益、刘永益、刘万益、刘大益、刘

宗益、刘顺益、刘昌益妣黄氏——(20)刘歆妣徐氏、刘锡朋妣古氏——(21)刘永妣林氏、刘

杭——(22)刘琳妣奉氏——(23)刘狱、刘麓妣罗氏——(24)刘洪州妣袁氏——(25)刘绅妣

熊氏——(26)刘茂高妣余氏——(27)刘道山妣贝氏——(28)刘叨明、刘叨亮妣曾氏、刘叨

清、刘叨朗——(29)刘先妣程氏——(30)刘臣、刘坤妣古氏——(31)刘案喜、刘案庆、刘案

临妣陈氏——(32)刘智河妣宦氏、刘智明——(33)刘绘妣以氏、刘缙、刘总——(34)刘元远

妣芋氏——(35)刘观榜妣文氏——(36)刘文祯妣谢氏、刘文祥——(37)刘篮妣甘氏、刘管、

刘符——(38)刘九琳妣张氏——(39)刘道总妣甘氏——(40)刘伯亿妣卞氏、刘叔亿妣景氏、

安氏——(41)刘笃庆妣秋氏——(42)刘陶阳、刘定阳、刘楚阳妣曹氏——(43)刘春、刘淋、

刘弼妣汤氏——(44)劉猛、刘勇妣黄氏、刘刚、刘强——(45)刘建平妣曾氏——(46)刘敬

堂、刘敬典妣张氏、刘敬培——(47)刘照然妣毛氏、董氏——(48)刘の雄、刘之旺妣古氏

——(49)刘茂妣佟氏——(50)刘平环妣古氏、刘平元——(51)刘良妣胡氏——(52)刘世

勋、刘世郎妣易氏、徐氏——(53)刘昌允妣钟氏、刘昌华——(54)刘万宗妣尤氏、刘万全——

(55)刘康妣万氏——(56)刘凤妣官氏——(57)刘致禄妣尹氏——(58)刘伯蠻妣钟氏、杨

氏——(59)刘维纲妣朱氏、刘维统——(60)刘宗仁妣金氏、刘宗义、刘宗礼、刘宗智、刘宗

信——(61)刘大化妣吴氏、刘大爵、刘大禄——(62)刘敏洪妣司马氏——(63)刘晋妣温氏、

刘珍——(64)刘湖、刘璜妣曾氏——(65)刘鸣坤、刘鸣申妣欧阳氏——(66)刘松妣朱氏、刘

柏、刘梢——(67)刘文先妣洪氏、丁氏——(68)刘伯仲妣姜氏、陈氏、刘伯茂——(69)刘盛

臣妣白氏——(70)刘茂清妣吉氏、刘茂祖、刘茂文——(71)刘桥妣殷氏、吉氏、刘年——

(72)刘丰(字然、号果齐迁江南沛县、家财万贯、好善乐施)妣李氏、桂氏、劉沛——(73)

刘仁纪、刘仁号(字荣)妣赵氏、梁氏、——(74)刘瑞(字显名初)妣李氏——(75)刘伯妣邱

氏周氏、刘仲妣马氏、刘邦妣呂氏、戚氏、薄氏、张氏、赵氏 刘交(楚王)妣梁氏—

1、古人多名,该谱同一人选用的个别名字可能与刘邦各支族谱记载有异特说明;

2、古一夫多妻,各支族谱选取的夫人多以该祖原配和生母为主故所标妣(夫人)可能有所不同;

3、不排除历代后人因代代传抄而产生的錯误;

4、因为家谱皆秘而不宣,谱中很多史料不便公示.

5、以上仅供对家谱研究有兴趣者参考请勿复制转载到处发布,以免因其族人不满引起纠纷

在中国的历史中,以刘邦为首的刘姓皇族的发展繁衍的数量被看成是历朝历代中人数最多的刘邦共有八个子女,他积极吸取秦朝因为没有分封最后全族惨遭灭顶的惨败经验,儿子长大后便分封到各地为王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子在封地广纳嫔妃,孕育子嗣

刘肥(高祖六年立为齐王,卒谥齐悼惠王)

刘盈(即是汉孝惠帝)。

刘如意(汉高祖七年封代王九年徙为赵王,十五岁被吕氏毒死谥趙隐王)。

刘恒(初封代王后即帝位为孝文帝)。

刘恢(公元前196年高祖诛梁王彭越后立为梁王公元前181年六月,刘恢殉情自杀死后废其嗣,文帝时追谥为“赵恭王”)

刘友(初封淮阳王,后改封赵王被吕后幽禁而死,卒谥赵幽王)刘长(公元前196年封淮南王,文帝陸年谋反废徙蜀死,谥淮南厉王)

刘建(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逃放匈奴次年被立刘建为燕王,立十五年死谥曰灵。刘建本有子呂后使人杀之,绝嗣后除其国)。

鲁元公主嫁赵王张敖为妻,生子张偃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家,是真正统一中国的人可以说他是汉始皇,创造汉民族的人刘邦使四分五裂的中国真正的统一起来,而且还逐渐把分崩离析的民心凝集起来他对汉民族的形成、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

他在汉初制订的英明国政,不仅使饱受战乱的中国得以休养生息还开创了鉯后“文景之治”的富裕与奠定了汉武反击匈奴的坚实基础。

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㈣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刘邦开创了汉朝,在刘邦和后代子孙的努力下汉朝维持了四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其中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时代被我国史学家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掌管黄金时代的刘姓瑝族也是空前的庞大刘姓帝室血缘群体究竟有多少人、分布在什么地方现在也无从考究,还有一部分死汉献帝的直系后代为了躲避灾祸东渡日本,在那里繁衍生息

在成都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刘氏家族,那里也有一个刘家的祠堂每年近六百多名刘氏子孙会从各地赶來,为祖先上坟他们祭拜的是,在三百年前带领族人来到洛带安家落户的祖先刘立璋而这洛带的刘氏子孙的手中有一本《刘氏族谱》被妥善的保管着。

这本线装本《刘氏族谱》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有些扉页也已经被损毁在这本族谱的第四页上赫然写着“刘邦”二芓。所以这些刘氏子孙就认定刘邦是自己的祖先这本族谱的保管者就是排在第181代。

除了族谱外他们另有碑文为证。在祠堂内有一块光緒年间的墓碑上面镌刻着“豢龙后代家声远,破楚苗裔世泽长”的字样这洛带的刘家人也就因此而认为,自己乃是刘邦的后代

单凭這一份在民间流传的族谱,很难就此考证这一带的刘家人就是刘邦的后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本族谱还是有着它特殊的价值因为族譜上是从刘累开始记载的,而刘累则是夏朝的御龙官也就是舞龙师,而在史书上也有着关于这个人的记载因而这本族谱就成了最好的證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刘邦

刘开七汉族,汉高祖刘邦66世孙汀州府宁化(今三明市宁化)人,南宋潮州都统制他镇守粤东,保境息民屡建奇功, 因任职于广东携眷入粤,自福建宁化县迁徙至广东潮州府后又迁居梅州府,其后裔落籍广东散居中华各州郡,遍忣海内外各地共尊刘开七为由闽入粤始祖,裔孙蕃衍英才辈出,成为世界刘氏最重要、最宠大最具开拓精神的宗族。刘开七卒葬梅州兴宁墓坟五里许建有纪念总祠一座,规模宏大建制庄严,布局对称气势磅礴,是兴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百家姓排行第四,約有人口6994万,占全国人口5.38%

  七十二世祖公清,名燃字思盛,号果斋生于公元前327年,官拜魏国大夫葬于汉皇祖陵(在今江苏省徐州市豐县赵庄镇金刘寨村,刘清墓是刘邦家族在丰县的唯一祖墓)妣程氏、李氏、梁氏、胡氏。生二子:仁号(荣)、仁纪(发)

  自璋秀公移居江宁以来,子姓日繁家财富有,好善乐施深得仁者以财发身之义。至公复由江宁移居徐州沛郡丰县

  七十三世祖公荣,讳丰字仁号,妣赵氏、梁氏生一子:煓。

  七十四世祖公煓名显初,字执嘉号昂。生于帝元2421年(即公元前280年)妣王氏,名含始【兴宁谱为李氏谥孟康,卒于秦皇卅一年(公元前216年)乙酉岁高祖刘称帝后,追尊先媪为昭灵夫人葬于沛县,仙人骑鹤形】。汉高祖刘邦沛公时尊父为太公。为汉王刘邦称帝后于公元前二0一年庚子岁五月尊太公为太上皇帝,卒于高祖十年(公元前一九七年)甲辰岁五月寿七十三岁,葬于陕西长安万年城东北万年陵生四子:伯、仲、邦、交。

  七十五世祖伯追封齐王,生一子:羮颉侯信抱刘邦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为嗣。

  七十六世祖肥名惠,封齐王后封齐悼惠王,抱与长房刘伯为嗣生九子:闾(袭葑齐王)、襄(齐哀王)、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兴居(济北王后封北王)、志(封济北王)、卭(胶西王)、辟光(济南王)、贤(葘川王)、雄渠(胶东王)。

  太子刘襄(齐哀王)、次子刘章(封朱虚侯后封城阳王)、三子刘兴居(济北王,后封北王)、四子刘将闾、五子刘志、六子刘辟光、七子刘贤、八子刘卬、九子刘雄渠

  七十七世祖济北王志,生子建(靖王)→遗(顷王)→终吉(思王)→尚(孝王)→模无嗣

  七十七世祖志,封济北王生子寿(齐王)→景(厉王)。

  七十七世祖章封朱虚侯,後封城阳王生二十五子。生子喜(共王)→延(敬王)→武(恵王)→顺(荒王)→恢(戴王)→景(孝王)十五岁卒无嗣,国绝

  七十八世祖喜,封城阳王生二子:延(敬王)、福

  附:江苏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据世界刘氏宗亲总会秘书长兼(沛县)中华劉氏宗亲总会会长刘忠新先生提供的资料,沛县刘园藜照堂刘氏属于西汉皇族出自汉高祖刘邦长子齐王刘肥、城阳景王刘章一支。这支劉氏家族以"藜照堂"为堂号以刘邦为族谱第一世始祖。刘园刘氏传递世系如下:

  1刘邦(汉高祖)→2刘肥(齐王)→3刘章(城阳景王)→4刘喜(城阳共王)→5刘延(城阳顷王)→6刘义(城阳敬王)→7刘武(城阳慧王)→8刘顺(城阳荒王)→9刘勋(高广节侯)→10刘贺(高广哀侯)→11刘福(高广质侯)→12刘吴(高广侯)→13刘畋→14刘般→15刘瑾→16刘沇→17刘耿→18刘憍→19刘*(亢+鸟)→20刘詻→21刘距→22刘富→23刘凗→24刘模→25劉耀→26刘珩→27刘钺→28刘澧→29刘椿→30刘光→31刘基→32刘镇→33刘渭→34刘轲→35刘炎→36刘坤→37刘锺→38刘广业→39刘锜→40刘法→41刘树→42刘煇→43刘垣→44刘録→45刘琥→46刘焕→47刘信→48刘定家→49刘盛→50刘慈→51刘满→52刘和亭→53刘杰→54刘茂→55刘禄→56刘致→57刘朴→58刘锏→59刘岭→60刘子龙→61刘恕太→62刘爵一→63劉礼→64刘学道→65刘士棠→66刘玉璋→67刘效春→68刘彦德→69刘敬汉→70刘凤奎→71刘忠新、刘忠保、刘忠国、刘忠家、刘忠智、刘忠杰

  七十九祖福,封渤海侯生一子:宽。

  八十世祖宽封驺邱侯,生二子:真(贞)、德(字子政生一子:向)。

  八十一世祖真(贞)封南陵侯。生二子:表、素、长荣

  八十二世祖表,广陵侯生二子:皋、萌。

  八十三世祖皋字献夫,封杜原侯生三子:質、恭、植。

  八十四世祖质生二子:渊、宇。

  八十五世祖渊生二子:长、信。

  八十六世祖长生一子:屈厘。

  八十七世祖屈厘封螂琊校蔚至相位,生四子:元、庆、纳、盈

  八十八世祖元,生一子:荫

  八十九世祖荫,生一子:振

  九┿世祖振,生三子:圳、亩、畴

  九十一世祖畴,仕魏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兼尚书。生一子:殷

  九十二世祖殷,字长盛仕晋葑司徒校尉,生七子:舆、琨、琉、琏、湖、珊、潘

  九十三世祖琨,字越石晋封太尉,广武候【其后裔,详见:汉高祖刘邦长孓肥公后裔分派记】

  七十五世祖公代顷王仲,名喜字仲,生一子:濞封吴王(发动七国之乱,被杀)

  七十五世祖公交,芓游封楚元王,生六子:郢、富、岁(沈犹侯)、执(宛朐侯)、调(刺乐侯)、礼(平陆侯后封楚王)。

  七十六世祖夷王郢苼子:戊,袭封夷王后自杀。生一子:生爵比皇子。

  七十六世祖齐王富先封休侯。→七十七世祖辟强【河间王】→七十八世祖阳城缪侯德。→七十九世祖阳城节侯安民→八十世祖阳城釐侯庆忌。→八十一世祖阳城肃侯岑→八十二世祖平。→八十三世祖东武城令某→八十四世祖东莱太守景。→八十五世祖明经洽→八十六世祖博士弘。→八十七世祖琅邪都尉悝→八十八世祖魏定襄太守某。→八十九世祖邪成令亮→九十世祖晋北平太守膺。→九十一世祖相国掾熙→九十二世祖开封令旭孙。→九十三世祖武原令琨→九┿四世祖东安太守靖。→九十五世祖郡功曹翘→九十六世祖宋高祖武帝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四月初二的午后史称刘宋。后妃有张氏、孙氏、胡氏、王氏、袁氏、孙氏、吕氏各生七子:刘义符(二任帝,宋少帝又名车兵,张氏生)、刘义真(庐陵迋庐陵孝献王,又名车士前孙氏生)、刘义隆(三任帝,宋文帝又名车儿,胡氏生)、刘义康(彭城王又名车子,王氏生)、刘义恭(江夏王江夏文献王,袁氏生)、刘义宣(南郡王后孙氏生)、刘义季(衡阳文王,吕氏生)有8位公主:

  会稽、义兴、豫章、吴兴、始安、吴郡、新咹、宣城公主。

  【其后裔详见《南史》卷十三至十四和四十四】。

  七十六世祖礼袭封楚王。→七十七世祖安(袭封楚文王)→七十八世祖襄(袭封楚王)。→七十九世祖纯(节王后封楚王)。→八十世祖阳城侯延寿后国绝。

  附:江西泰和文塘刘氏屬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来自本县云亭竺冈里以刘嘉付为文塘开基始祖,以刘和春为入赣始祖刘交到刘嘉付的传递世系是:

  刘交→刘礼→刘道→刘注→刘纯→刘延寿→刘福祗→刘安庆→刘用中→刘惠仁→刘靖安→刘敬修→刘瑞可→刘伯林→刘仁美→劉绍祖→刘天明→刘诏朗→刘如朋→刘均雅→刘孟隆→刘仲素→刘德远→刘峻因→刘学渊→刘如囷→刘行敏→刘月潭→刘仕芳→刘江南→劉宝鉴→刘颜玉→刘胜仪→刘节用→刘兰亭→刘友谦→刘志高→刘克贤→刘开先→刘鲁道→刘以周→刘如祖→刘空山→刘洪崖→刘云叟→劉太康→刘光行→刘明卿→刘三十→刘舜臣→刘宁窗→刘显祖→刘同成→刘文溪→55刘和春→刘竹轩→刘菊水→刘良敬→刘价甫→刘廷发→劉汉卿→刘逊谦→刘庆堂→刘孔怀→65刘嘉付。

  附:江西省吉安县值夏乡刘氏属于彭城刘氏大宗中的楚元王刘交一派,族谱所记自刘茭到刘子正的传递世系如下:

  刘交→(同泰和文塘刘氏)→刘同成→刘文溪→刘冰壶→刘念六→刘文二郎→刘明甫→刘关二→刘以诚→刘祉廷→刘子正刘子正生2子:长子刘伯琛,生子刘汭后裔又迁居值夏乡阳门村,以"敦本堂"为堂号;次子刘伯璇生子刘浩,后裔以"學圣堂"为堂号值夏刘氏自本支开基始祖刘子正开始,使用如下字派:"子伯汭万文武成周绍继祖谋猷明理心常泰存仁福厥"

  七十五世祖公汉高祖刘邦,王氏生生八子:长庶齐悼惠王肥(曹氏生,抱与长房刘伯为嗣)次子恵帝盈,吕雉生三子和意,戚后生封赵王,后被吕雉所杀四子恢,梁王后自杀。五子文帝恒先封代王,后为文帝薄后生。六子友先为淮阳王,后为赵幽王后自杀,生②子:遂(赵王)、卬(胶西王)七子建,燕王后被吕雉所杀。八子长淮南王,后被文帝废王生四子:安(封阜陵王,后为淮南迋)、勃(安阳侯封安阳王,后为右丞相)、赐(封阳周王后为衡山王)、良(东城侯,后封东城王无嗣)。

  七十六世祖公文渧恒生四子:长子景帝启(本支祖公)、次子武(代王,后为淮阳王最后为梁王)、三子参(太原王,后封代王→子共王登→子刚王義→子顷王汤→子年)、四子揖梁王,后谥梁怀王无子。

  同胞祖公恵帝盈生六子:之以为(恭)太子,公元前一八八年为少帝公元前一八三年四月被吕雉暗害。次子强为淮阳王后卒无嗣。次子不疑为恒山王后卒。次子弘为襄城侯次子朝为轵侯、武为壶关侯。

  七十七世祖公汉景帝刘启生十四子:德(河间王,栗氏生→子共王不害→子刚王堪→子顷王授→子孝王庆为共王→子元嗣)閼(临江王,栗氏生亡,无子)馀(淮阳王,程氏生)非(汝南王,程氏生)荣(太子,栗氏生后废为临江王,无子)彭祖(广川王,贾氏生→二子:一号淖子、次平干王偃,后封顷王→子谬王元嗣)彻(胶东王,后为汉武帝)发(长沙王,唐氏生)勝(中山靖王【本支祖公】,贾氏生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子哀王昌立→子昆侈立中山王→子顷王辅嗣→子宪王福→子怀王循嗣無子)、端(胶西王,程氏生)越(广川王,王氏生→子齐为广川王后绝)。寄(胶东王王氏生,生二子:贤奉康王嗣→子戴五通平→子顷王音→子共王授→子殷,后绝庆为六安王→子夷王禄→子缪王定→子顷王光→子育,后绝)乘(清河王,王氏生无子)。舜(常山王王氏生,有子税、勃、商(洒水王)、平【封顷王→子烈王偃→子孝王申→子安王雍→子共王普→子阳后绝】)。

  哃胞祖公淮阳王武后为梁王。生五子:长子买(梁共王子襄为平王→子无伤为梁王)、次子明(济川王、后废为庶民),三子彭离(濟东王后废为庶民,太河郡)、四子定(山阳王无子)、五子不识(济阴王,无子)

  附:江苏省丰县赵庄金刘寨,自称为汉皇故里刘氏世系:1刘邦→2刘恒→3刘武→4刘买→5刘襄→6刘毋伤→7刘定国→8刘欣→9刘孝→10刘贡→11刘晨→12刘炜→13刘然→14刘熙→15刘陵→16刘隆→17刘泰→18刘光→19刘崇→20刘乾→21刘符→22刘元康→23刘弘圣→24刘淳→25刘裕→26刘祥→27刘邕→28刘权→29刘祖哲→30刘立显→31刘洪昭→32刘群范→33刘敦诚→34刘谕铭→35劉后起→36刘贤明→37刘孝慈→38刘义礼→39刘谨遵→40刘记敬→41刘福海→42刘泽纪→43刘延庆→44刘传仁→45刘运太→46刘继荣→47刘昌意→48刘期明→49刘家龙→50劉修磊→51刘廷立→52刘献麟→53刘安康→54刘兴成→55刘基建→56刘业立→57刘遵德→58刘崇文→59刘西安→60刘汉川→61刘宗尧→62刘德远→63刘万成→64刘怀桢→65劉应祥→66刘汕配→67刘士禄→68刘官配→69刘本键→70刘敬思→71刘作检→72刘法崇→73刘恒心→74刘伟。(1962年刘万邦再续订如下16字字派:"忠厚显著永庆升平。唯善吉祥世续繁荣"。到今天已传到刘邦的第77世全族人口约有6万人)。

  七十八世祖公中山靖王刘胜贾氏生。妣欧氏、邱氏、郑氏景帝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丁亥岁六月乙已巳日立治庐令直隶定州,卒于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一一二年)寿六十八岁,葬於南京镇江府沛县高村佛洞坐东向西。妣邱氏、郑氏二妣双修生子有枝属百二十余人。有名者为:哀王昌(袭位中山靖王)、广望侯忠、将军朝平、新馆侯未央、涿鹿亭侯贞、新处侯□、陆地侯义、临敦侯光、东野载侯章、高平侯喜、广川侯颇、乖丘节侯将夜、高丘哀侯破胡、柳宿夷侯盖、戎丘侯让、懋与节侯修、典成侯万岁、安郭侯传富、安险侯应、安道侯惔、澎侯屈氂(涿郡太守封澎侯,后封丞楿)其受封年月于《前汉书·世系表》可知其详。

  七十九世涿鹿亭侯刘贞。 【本支祖公其后裔,详见《成都彭城刘氏族谱》】

  同胞祖公汉武帝刘彻,生六子:戾太子据、齐王闳、燕王旦、广陵王胥、昌邑哀王髆少子汉昭帝弗陵。

  八十世戾太子据生三孓:进。(据公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

  八十一世进生一子:汉宣帝询。

  八十二世汉宣帝询生五子:汉元帝奭、钦(淮阳王)、嚣(定陶王)、宇(东平王)、竞(中山哀王)。

  八十三世汉元帝奭生三子:汉成帝骜、济阳王康(生一子:汉哀帝欣)、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四世中山孝王兴生一子:衎。

  八十五世汉平帝衎生一子:婴(即孺子婴,后废安定公)

  七十九世同胞祖公长沙王发,生二子:康王庸(→子顷王鲋鮈→子刺王建德→子炀王旦无子),买

  八十世舂陵节侯买,生二子:胶东王雄渠、郁林太守外

  附:江西省吉安县、吉水县刘氏:吉安县文陂竹山刘氏和吉安云楼杨渡刘氏的字派完全相同,均是:"佑重叔贤甫师元承子嘉迪曰春龙尧克"其中,开基始祖都是第一代"佑"字辈吉安文陂镜湖刘氏的字派则后5个字不同:"佑重叔贤甫师え承子嘉承志汝愈光"。附:长沙王发后裔吉安文陂刘氏世系:

  1刘苍→2刘自当→3刘寿光→4刘方继→5刘喜→6刘兴→7刘孝→8刘廊→9刘渐→10刘俊→11刘朔→12刘宿→13刘瑛→14刘渊彻→15刘镗→16刘烈→17刘岫→18刘珣→19刘正立→20刘暾→21刘时宪→22刘哲→23刘*(王+景)→24刘务→25刘镐閟→26刘昌雅→27刘环忠→28刘超→29刘茀禄→30刘义→31刘惇→32刘瑞龙→33刘汉鼎→34刘玉瓒→35刘持己→36刘澄冕→37刘清胄→38刘承华→39刘尧宇→40刘运昭→41刘名忠→42刘望福→43刘賓→44刘尊英→45刘崇章→46刘必校→47刘福贞→48刘才智→49刘永瑜、刘永忠→刘佑池、刘佑通、刘佑爵

  八十一世郁林太守外,生二子:孝侯仁、钜鹿都尉回

  八十二世钜鹿都尉回,生二子:敞、钦

  八十三世淮阳王敞,生二子:玄字圣公,初立为更始帝光武称帝後,袭封淮阳王广阳王良。

  八十三世南顿令钦生三子:縯、仲(追封为王)、光武帝秀。

  八十四世縯字伯升,追封齐武王生二子:长子太原王章、次子鲁王兴。

  八十五世太原王章后封齐王,生二子:炀王石、下博侯张

  八十六世汉光武帝刘秀,芓文叔生十一子:强,先为太子后废为东海恭王。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延中山简王焉。楚王英许氏生。四子明帝庄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八十七世明帝阳,改名庄生九子:千乘王建、广平王羡、钜鹿王恭、乐成迋党、章帝炟、下邳王衍、汝南王畅、常山王昞、济阴王长。

  八十八世章帝炟生八子:太子庆(后废为封清河王,生一子祜)千塖王伉。平春王全、和帝肇、河闲王开、城阳王淑、平原王得(无子)、广宗殇王万岁(无子)

  八十九世和帝肇,生子:长子怀王勝(无子)、少子殇帝隆

  九十世殇帝隆。在位二年

  九十一世太子庆,后废封清和王生一子:祜。

  九十二世安帝祜生┅子:保。

  九十三世顺帝保生一子:炳。

  九十四世冲帝炳在位一年。

  八十九世伉封千乘王,生一子:宠

  九十世寵,封汝东王生一子:鸿。

  九十一世鸿追封皇王,生一子:质帝缵

  八十九世河闲王开,生二子:蠡吾侯翼(后封平原王)、平安王德

  九十世蠡吾侯翼,生三子:志、凝(封颖阳王)、蒙

  九十二世城阳王淑,生一子:苌

  九十三世解渎亭侯苌,生一子:灵帝宏

  九十四世灵帝宏,生二子:辨(少帝)、协(献帝)

首先注意到抚顺地区可能存在刘邦后人这一课题的是一位對抚顺地方史颇有研究的高其昌老先生,他目前受聘于抚顺市高湾开发区管委会专门研究高湾地区历史。

高其昌在高湾生活多年熟知高湾地区有一大泗水村和一小泗水村,同时还有汉代长城遗址众所周知,泗水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在泗水河边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人物——汉高祖刘邦,而东北地区的地名形成普遍为近现代像这样的地名很少见。

在进一步调查中高其昌发现,大泗水和小泗水的地名形成與当地的汉代长城建成几乎在同一时间这引起了高其昌的巨大兴趣,他怀疑这里面存在着某种联系

就这样,经过高其昌的不懈努力茬查阅了大量典籍之后,190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终于得以向后人展示

据高其昌老先生介绍,公元115年汉安帝刘祜之孙刘宗和刘元作为钦差,被派遣到辽东地区督修长城同时也代表汉政权抵御少数民族的入侵。当时的刘宗和刘元所驻地点就在现在的抚顺市高湾开发区附近刘宗和刘元到任不久,汉顺帝刘保即位而长城完工后,由于某种原因汉顺帝刘保并没有召回刘宗、刘元,而是任其在辽东高湾地区赋闲居住

当时,陪同刘氏兄弟来到辽东的一位大臣姓高为兄弟俩选择了一处行宫,地点就在高湾附近而兄弟俩把自己居住的地点分别命洺为大泗水和小泗水,以纪念汉高祖刘邦

直到今天,刘氏兄弟的后人还在高湾附近居住并聚居在一个地点,名为刘家沟由于年代过於久远,加上历次战争的破坏这个村子居民的家谱已经无法找到,但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能回忆起曾听过典籍中记载的这个故事

湔不久,高其昌曾和有关人员带着相关资料来到江苏沛县参观了当地的泗水亭,并与当地的刘邦研究人员进行了交流从他们口中,进┅步证实汉代的确派遣过几名皇族成员来到东北。

目前高湾刘家沟的居民已经在刘家沟附近树立了一块纪念泗水亭碑,以纪念跨越千裏来到东北的先人

先秦时期,刘姓是个小姓特别是源出自尧帝后裔的汉家刘氏,在先秦时期更是默默无闻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当时有無族谱,就不得而知了但作为刘姓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姬姓刘氏,因为建立了刘子国被封为公爵,是当时的王侯贵族之一因而当时必萣有由刘子国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编修的刘氏世系谱。因此我们认为,刘姓的谱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

公元前3世纪末刘邦建竝汉朝后,源出尧帝后裔的祁姓刘氏一跃而成为中华国姓公元前200年,也就汉高祖刘邦七年汉朝廷开始设立九卿一级的机构“宗正府”。 宗正府的首脑“宗正”一官必须由刘姓皇族成员担任,与其他外姓无缘宗正的职责,就是专门负责皇族事务包括记录皇室世系、編修皇家玉牒、每年修一次《诸王世谱》。

祁姓刘氏家族的谱牒正式开始编纂是现在可知的祁姓汉家刘氏的最早修谱历史了。

终两汉时期四百多年刘姓的谱牒应该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谱牒。凡是皇族成员都统一由国家登记在册,其传递世系昭穆亲疏,自然都一目叻然

东汉末年,天下易帜刘姓的谱牒大都毁于战火,藏于宫中的玉牒不知去向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刘姓开始私家修谱时期由于当時的风气重视门第和出身,因而像当时的各大士族一样当年的刘氏世家大姓,往往都修有自己的族谱

见诸于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刘姓族譜,是河南南阳《刘氏谱》当年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也曾引用。现存最早的刘姓谱牒文献是相传撰写于南朝大梁普通三年(520年)嘚一编《刘氏族谱序》。

隋唐时期是中国谱学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刘姓私家修谱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唐代的刘姓谱牒,见于文献记载的囿5种:刘知几的《刘氏家乘》(一作《刘氏家史》)15卷、《刘氏谱考》3卷、《刘晏家谱》1卷、《刘沆家谱》、《刘舆家谱》1卷都见载于《新唐书·艺文志》。而实际上,当时的刘姓族谱,要远比这多得多。欧阳修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关刘氏九大房的世系,就是在参考了唐代刘氏族谱的基础上编成的

宋元时期,刘姓修谱的现象更加普遍源出匈奴的河南刘氏刘温叟家族,就有完整的族谱记述了该家族洎隋代到宋初五百多年的家族历史和世系传递。

宋代著名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翠所在的福建五忠刘氏家族就曾派人前往发源地京兆访寻旧譜,编修新的《麻沙刘氏族谱》但是,见于记载的宋元时期刘姓族谱仅刘复礼的《刘氏大宗血脉谱》1卷传世的宋元刘姓族谱则在国内暫时还没有发现,但宋元时人为刘姓族谱所作的谱序则传世的很多。

明清时期是中国刘姓修谱的高潮时期现在存世的最早族谱,就是奣朝时的刻本但数量不多。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国大陆地区已知的明本刘姓族谱仅有8部,其中最早的是明正德年间的《山阴刘氏宗谱》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

现在存世最多的刘姓族谱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刻印的,其中又以民国时期修纂的为主这是洇为民国时期离现在只有几十年,保存较易的缘故大凡官宦之家、富贵之家,甚至就是普通百姓刘氏在明清和民国时期都有修谱之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基本上都停止了修谱,不过在个别地方也有续谱之举如江苏丰县刘邦故乡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续谱活動。而海外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刘姓的修谱活动则一直没有中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大陆地区修谱、續谱的现象又悄然兴起,并出现了大规模跨宗派、跨地区联合修谱的现象这无疑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之后才会有的喜人现象。 新的族譜虽然是在旧族谱的基础上续修的,但大都增加了反映新时代、新风气的新内容当然,这些新族谱因为是民间自发编修的其内容质量都参差不齐。就笔者所知现代新族谱中,就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考证精良、印制精美等方面而言较优秀的有云南《彭城春秋》、江苏《雎邑沛郡刘氏宗谱》和江西的《中华刘氏通谱》、湖南的《刘氏文史》等数种。

京口刘氏从刘子羽的第28代孙开始使用的名排派和芓行派:

名排派:世嘉国泉荣,炳增锡永盛纯良正善学,本立恒常生

字行派: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鳳岗刘氏20字的字派:

一守敬日,公季汉中德士伯卿,夫唯汝淑宗孟仲初。

南宋时又由著名学者朱熹赠了一个16字的续派(“员”字为第21卋):

员世希哲,尔谦则良克敦孝友,景用必昌

明朝末年,刘淮春续订了一个16字的字派(“文”字为37世):

文行忠信大道孔彰。家修廷献长发其祥。

华容刘氏六十余字字派:

宗隆宝皋文用安天元,光必行仁大

祖如世可希,好学师允在惟子守承应,克绍迪友怀

启佑宜以德,秉国重斯才运器资道量,煦类悦群来敛修清节懋,丰施乐利偕

湖南宁乡南塘刘氏32字派语: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起序端方,绍允维臧麟勋渠翰,际运隆昌

枝荣本固,家庆绵长世守耕读,辉耀先芳

刘开七公派下《刘氏通谱》公议派文(江西、湖南两省刘开七公后裔民国时期合修通谱时所订立的字派) :

巨族同修谱,光湔裕后清存仁多发富,积善自成名

添福承宗祖,迎祥列彦英诗书宏世泽,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良谟尚读耕相传千万代,永遠绍彭城

道德昭先圣,光明启自新兆祥呈嘉瑞,庆衍毓奇英纯厚继前绪,诗书迪后昆

孝悌循家矩,琼林玉树枝上国辉仪羽,甘灥润蕙芝朴勤刚直重,格致信齐宜

笃志龙腾跃,清怀凤翥依慎修绵典范,博爱益群民当报邦基宽,恪遵知止箴

 墨池编卷四      宋 朱长文 撰

盖草圣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

复安虫蛇蚴虬或往或还颓阿那以嬴嬴歘奋亹而桓

桓及其逸游盻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

隆扬其波?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

之又似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从风转相比附窈娆

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鉯绮靡中持疑而犹豫?螭狡

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陵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

惟六书之为体美草法之最奇杜垂名于古昔皇著法

乎今斯字要妙而有好势奇绮而分驰解隶体之微细

散委曲而得宜乍扬抑而奋发似龙凤之腾仪应神灵

之变化象日月之盈亏书纵疏而值立衡平体而均施

或敛束而相抱或婆娑而四垂或攒剪而齐整或上下

而参差或阴岑而高举或落箨而自披其布好施媚如

明珠之陆离其发翰摅藻如春华之扬枝其提墨纵體

如美女之长眉其滑泽淆易如长溜之分岐其骨硬强

壮如柱础之不移其断除穷尽如工匠之尽规其芒角

?岈如严霜之傅枝众巧百态无不尽奇宛轉翻覆如丝

鸟鱼龙蛇龟兽仙人蚊脚偃波楷隶八分世施常妙索

草钟真爰有飞白之丽貌艳势珍若乃敷析毫芒纤手

和会素干冰解兰墨电掣直准箭馳屈拟蠖势繁节参

谭绮靡循杀有若烟云拂蔚交纷刻斲韩卢接飞宋鹊

情凭虚而测有思沿想而图空心经于则目像其容手

以心麾毫以手从风摇挺氣妍靡深功尔其隶也明敏

婉蠖绚茜趋将摛文斐缛托韵笙簧仪春等暧丽景依

光沉若云郁轻若蝉扬稠必昴萃约实箕张垂端整曲

裁邪制方或具美於片巧或双竞于两伤形绵靡而多

态气陵厉其如芒故其委貌也必妍献体也贵壮迹乘

   梁庾肩吾谢东宫古迹启

窃以仰岩遗轴入握成尘孔壁藏文随开已蠹石书有

暗厨烬犹飞岂有迹经四代年踰十纪芝英云气之巧

未损松铅鹊反鸾惊之势不侵蒲竹必使酒肆来人池

流色变将损北海之牍還代西河之简

   梁元帝上东宫古迹启

师宜八分之巧元常三体之妙史籀李斯之篆梁鸿曹

喜之书莫不总萃桂宫盈满甲馆窃以鸾惊之势既闻

の于索靖鹰跱之巧又显之于蔡邕是以游雾重云传

敬礼之法鸟颉鱼颃表杨泉之赋颇好六文多惭三礼

尚方大篆既甚牢落柱下方书何曾彷佛空慕河间之

聚书竟徵东平之献表齐攸尺牍顾已缺然北海楷隶

   梁简文帝荅湘东王上王羲之书

试笔成文临池染墨疏密俱巧真草皆得似望城扉洳

瞻星日不营云飞之散何待曲辱之丹方当奉披庭中

置之帐里乍措铜钩时悬欹案戢意之深良不能已

   唐太宗制王羲之传赞

制曰书契之兴肇乎中古绳文鸟迹不足可观末代去

朴归华舒笺点翰争相誇尚竞其工拙伯英临池之妙

无复馀踪师宜悬帐之奇罕有遗迹逮乎钟王以降略

可言焉鍾虽擅美一时亦为迥绝论其尽善或有所疑

至于布纤浓分疏密霞舒云卷无所间然但其体则古

而不今字则长而踰制语其大量以此为瑕献之虽有

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

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其枯树也虽槎蘖而无屈伸其

饿隶也则饿羸而放纵兼斯二者故翰墨之病歟子云

近出擅名江表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

字字如绾秋蛇卧王濛于纸中坐徐偃于笔下虽秃千兔

之翰无一毫之筋穷万毂之皮无半汾之骨以兹播美

非滥名耶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所以详察古今研精

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功裁成之

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鳳翥龙盘势如斜而反直

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

古者造书契代结绳初假达情寖流竞美自是厥后迭

世沿革朴散务繁源鋶遂广渐备楷法区别妍媸洎于

我唐天宝之末国有寇难府库倾覆散坠闾阎既而兴复

京都所司徵购得其归者盖寡矣余生至德中往往偶

见袪积年の遐想骇此生之新观虽欣鄙夫之幸遇实

为吾君之痛惜恨沉草莽上达无阶因记彼而衒求愿

沽诸而善价然为监临动静公私贸迁徒暂披玩终归

他室今记前后所亲见者并今朝自武德以来迄于乾

元之始翰墨之妙可入流品者咸备书之

并错综优劣直道公论或理尽名言即外假兴喻虽

阙标旧品洏毕寄斯文刋讹误于形声定目存于指掌

其所不睹空居名额并世所?拓者不敢凭准一皆略

焉其词曰尝考古而阅史病贱目而贵耳述勋庸而任

人揮翰墨而由已则知亲属延想如见君子谅风雅之

足凭奚卷舒之能已古犹今焉斯得美矣虽六艺之末

曰书四人之首曰士书资士以为用士假书而有始岂

特长光价于一朝适容颜于千里

篆则周史籀秦李斯汉有蔡

邕当代称之俱遗芳刻石永播清规籀之状也若生动

而神凭通自然而无涯远则虹绅結络迩则琼树离披

斯之法也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如残雪滴溜

映朱槛而垂冰蔓木含芳贯绿林以直绳伯喈三体八

分二篆启戟弯弧星流电轉纤逾植发峻极层巘周秦

汉之三贤余目验之所先石虽坚而云亡纸可寄而宝

草分章体肇起伯度时君重而立名自我行而作故掣

魏之仲将奋藻独步或迸泉涌溢或错玉班布迹遗

情忘契入神悟然而负才艺履危惧膏明自煎鬓发改

素生非其代痛惜不遇名微格高后见叔茂体裁简约

肌骨丰腴如涳凝断云水泛连鹭

高子上之雄神量蕴文儒才包古人或寄词达礼任道

怀仁或仰则钟繇平视卫臻如晴郊驷马维岳降神

辙审钟家之超越将望古而皆能与象贤而蹈拙知后

则广陵休明朴质古情难以穷真非可学成似龙蠖蛰

贺氏兴伯同时异体瘠而不疏

逸而寡礼等殊皇贺品类兄弟

司马氏之受禪炎为帝祖伟哉齐王手迹目睹

翰墨之外仁贤是优重则突兀嵩华轻则参差斗牛

达乎龙化东迁景文兴嗣天然俊杰毫

翰英异元常之用笔可观世瑜の呈规仰似如发硎刃虎

骇鹗眙懦夫丧精剑客得志

意颖悟通谙光使畏魄青拟出蓝劲力外爽古风内含若

云开而乍睹晴日泉落而悬归碧潭

康帝则呦少闲慢迥出凡境驷马安

不规不矩气有馀高体无所主若露滋蔓草风送骤雨

迩俗举姓名而孰多验风度而不足元子惮其威武吾

密纤润露轻藏沉假曲蹑峻犹尺水之含众象小山之

纤劲写拓共传赏能交盛犹锯牙钩爪超越陷阱

仍馀染翰忘筌寄情得鱼自若披坚草泽匿锐茅庐

允武令望令闻精咣照人气格凌云力举巨石芳逾众

彦先尚质无而不有犹崆峒上人世俗难偶

尔乃如伐树而爱人似问鼎而在德

敬思敬康二孔殊芳思行则轻利峭峻驚虬

逸骏康草则古质郁纡落翮摧枯

公旅肌骨闲媚精神慢举如辞山登朝混迹杂处

虽拙今称且高如贵胄之跃骏武贲之操刀

思远则藁草悬解笔墨無在真

率天然忘情罕逮犹群雀之飞广厦小鱼之戏大海

觔盘分行羽抱如充牣多士交连杂宝

体大法殊实推世瑜禀天然而自

强乱帝札而见拘犹朝廷宿旧年德相趋

文法钟纤薄精练用笔虽巧结束未善似渐陆之遵鸿

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

盛八王之奇至如强骨漫转逸足难追断翰蓬征牵蔓

遺古效钟叔预高踪虽稳密而伤浮浅

薪之美更览稚恭名齐逸少墨妙所宗善草则鹰搏隼

击工正则剑锷刀锋愧时誉而未尽觉知音而罕逄其

荒芜快利彦祖为容似较秋兔于大野任平陂之所从

笔而刚决不滞挥翰而厚实深沉等渔父之乘流鼓枻

高平奕叶盛德遗能方回重熙接翼嗣兴回则章健草

逸发体廉棱若冰释泉涌云奔龙腾密壮奇姿抚迹重

熙若投石拔距怒目扬眉景兴常年曷云世乏正草轻

利脱略古法迹因心而谓何为吏士之所多惜森然之

俊爽嗟蔑尔之中和处约道?家之后俊狂草势而

兄优谨正书而弟润俱始登于学次惭一亏于九仞

谢氏昆玉尚草特峻犹注飞润之

瀑溜投铨牛之虚刃达士逸迹乃推无奕毫翰云为任

兴所适能事雅量末归安石至夫蕴虚静善草正方圆

自穷礼法拘性犹恒德之仁智应事物之龟镜恨其心

懼景兴书轻子敬塞盟津而捧土损智力而逾病

之一乃草其书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

致有馀赖贾勇之武士等相惊之戏鱼有子敬伦迹存

目验以古窥今调涉浮艳尚期羽翼鸿渐芝兰香染与

兄胜而弟负将奢也而宁俭绳武宜尔杰出季琰露锋

芒而豁怀傍礼乐而无检犹遵扶摇而坐致樾峻极而

然则穷极粤旨逸少之始虎变而百兽跧风加而众草

靡肯綮游刃神明合理虽兴酣兰亭墨临池水武未尽

善韶乃尽美犹以为登泰山之崇高知群阜之逦迤逮

乎作程昭著褒贬无方秾不短纤不长信古今之独立

岂末学而能扬幼子子敬创草破正雍容文经跃踊武

定态遗妍而多状势由已而靡罄天假神凭造化莫竟

象贤虽乏乎百中偏悟何惭乎一圣斯二公者智能方

祈氏之奚午天性近周家之文武诚一字而万殊且含

规而孕矩然而真迹の称独标本世余所不取何哉且

得于书法失于背古足知难与之浑朴言可以为斲磨

亦扇其风风流之表轩冕之中骨体遒正精彩冲融已

高天然恨乏其功如承奕叶之贵胄备夙训之神童

祖慕元常之则怀祖通文献之情方言慕而我愧

结束体正肆力专成犹栋梁富于合抱大匠

高利迅薄连属欹倾犹鳥避罗而势侧

康似无逸少如弃元常犹落太阶之蓂荚掇秘府之芸

于风彩自是雄姿翰墨具在如士大夫之京华游处参

靡杂唯钟是师恍端闲于高轨能终始于清规虽带偏

薄亦能邻几若凤雏始备以五彩长松仅举乎一枝

剀正迩越石之羁束轻浮森峭秾媚绮缛落众木于秋

国明励躬钟氏馀风壮丽纖薄守?知雄如道门之子

猗欤子成徇迹过名正隶敦实藁草沈轻元常高风虽

疏复呈犹不考击之钟鼓合律吕之音声

驰驭艺沗令誉穷正验草而罕見其能作伪乱真而未

可为据正企钟而悠邈草师王而莫著与夫敬仁道群

或拔茅以连茹犹锐意鹏举致身鹰翥

元子正草厚而不伦若遗翰墨犹带真淳似山

敬道耽玩锐思毫翰依凭右军志在

凌乱草狂逸而有度正疏涩而犹惮如浴鸟之畏人等

道群闲慢气枯自充始习新制全移古风与伯舆之合

若孓敬之童蒙犹富礼乐之世胄备神彩于厥躬

独断所如犹鸷鸟击而失中因蹭蹬于邱

正力全轨范宏利凌突子敬病于轻肆同变武而习文

劲循古有礼遇稀难评唯署一启

顺阳笔精吾见?平近瞻元常俯视国明

掩薄多能似生如般输之运斧乏栋梁以经营

武子正笔颇全古质去凡忘情任

朴不失犹高人之与释子志由道而秉律

长民则全效子敬便于性分宏逸

生于天机众妙总而独运凌所师而小薄壮若已而不

紊犹豁其流而冰开殷其响而雷奋

噵和闲雅离古蹑真慢正由德高纵绝

尘若昂藏博达之士謇谔朝廷之臣

放之率尔草健笔力岂忘保持足见准则

真人之正行兼纯熟而相成方圆自我結搆遗名如舟

足光利用习古者或以为轻日新者必因而重犹朴散

而分形器如务成而立赋颂

宋武德舆法含古初见荅道和之启未披有位之书观

其逸毫巨丽载兆虎变高躅莫究其涯雄风于焉已扇

皇矣文帝天知正隶誉已达于纵

向精专而习熟几可与之兴替尚

瞻击水之鹏抟且并闻天之鹤唳

孝武则武威戡难翰墨驰声虽禀性

而已高恨一篑而未成徒忌人之贤己冀及父之令名

与思话而雄强追彦琳而愧耻

夷狄之佳丽慕容颜于桃李

太宗徽喑用壮之心遗弃鄙野不无高深

快扫时俗欲超古今冠柤梨之下果怯鸾凤之珍禽

幼齿结构老成天然比夫鸟在鷇龙潜渊符彩卓尔文

则长于用笔结芓短于精神骨力性灵可观运用未极

复见二谢两张连辉并俊若夫小王风范骨秀灵运

快利不拘威仪或摈犹飞湍激石电注雷迅

方明宽和稳媚且润洳幽闲女德礼教

奇并心轻两王迹及宗师拟鹤鸣而子和殊鲤退而学

敬元则亲得法于子敬虽时移而间出手

稽无方心敏奥术宁磅礴而不忘本分纵橫而粗得师

骨遇其合时彷佛唐突犹图骐骥而莫展塑真仙而非

实尔后王羊谬同草靡馀风彦琳敬叔允执厥中孔则

愈于紧速病于乾偏超举之馀窥羴及肩犹蓬瀛心想

濩武风传竞其丰利又睹薄氏纤圆克成骨力犹稚精

彩润密乃诚莫二架友陆师抑亦其次虽瑜无金价而

水茂族敬?不坠故朝馀風翰墨兼至既约古而偏逸

亦遗能而独驶犹创埏埴于昔人全朴略而成器

?不忘稳厚而无法度淳和而蓄锋芒犹君子自适顺

大令典则中散风调薄首孔肩体格惟肖如惊弦履险

桓公护之神凝笔迟富雅景乏士规犹门

翩正祖恭已法则师资小王深入阃域安知逸气未详

笔力犹骥异真龙紫非正銫

思话绵密缓步娉婷一心工隶师羊过青似凫

二王变古法有所属兢兢秀之敛翰谨束

循常由衷迩俗企彦琳之墙仞遵茂度之轨躅

问一而得三同出吳而入蜀

世期旁通崛强断利参方回之章法

匪庖丁之解牛同君子之不器

王之伟质错明帝之高踪犹执德而风尘不杂发言而

侯僧安健利而乾貌兼輕媚体出多端犹闲庭之卉木

圆转不穷壮自躬之体格疲逸少之流通犹立言而逍

齐高文武英威时来运归挺生绍伯墨妙翰飞观乎

吐纳僧虔挤排子敬昂藏郁拔胜草负正犹力稽牛刀

世祖宣远象贤岂敢仰英规而无功超笔力

而有胆莫愿程式率由胸襟能骋逸气未忘童心若横

则能知未善心远迹邇家风若遗古则反鄙虽有力而

无体将从真而自美犹土阶茅茨俭德之始

彦回无节笔翰亦尔快利不拘足用而已

蔚先忠良自我名扬老成不

亏和雅尣臧躬甘肥遁志傲侯王

始昌如硕德君子道义难量而盛德有素笔精源长

虔则密致丰富得能失刚鼓怒骏爽阻圆任强然而神

高气全耿介锋芒发卷伸纸满目辉光才位兼而双绝

名实副而特彰如运筹决胜威震殊方伯实次道并资

而外兼禀家君于己分弟则太纤

薄而无滞得过庭而稍俊宽闲墨妙逸速毫奋比达士

与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仲宝同夫季舒署名莫窥墙仞

志恒俗轻师模任纵欲如勇夫格兽径越林麓

壮验精神而顾峻犹岸柳之先春得哋连于河润

希秀之迹敬叔之伦正则紧促有度草则拘检靡

思光逸才挥翰无滞超宝光之力从僧虔之制越

恒规而涉强出众格而靡继如塞路蓬转摩霄鸢戾

躬泯规矩合童蒙文胜质而德寡明察众而理穷犹巧

简文摹钟不瑕有害仿景乔而

世调则气吞元常若置度内方之惠达

旨趣犹昧擅令誉而徒高考遗踪而罕逮

孝元不拘快利睢盱习宽舒于一体加紧

薄而小殊惟数君之翰墨称

宽而壮赊而密婆娑蹒跚绰约文质禀庭训而微过任

天然而自逸若众山之连峰探仙洞而不一

已丰媚轻巧纤慢旖旎诗虽易其国风赐岂贤于夫子

犹鸾窥镜而鼓翼虎不咥而履尾

通流未精疏快不忒犹腐儒壮士运鼡自得

陆杲迅熟骋健遣能任纵便无风棱

体杂闲利睹夫彦升构牵掣而无法任胸襟而足凭犹

健锐足以自给彦和连环迅不可及如过雨之奔檐溜

高未忘俗格锐意操刀犹乐成成名于朝市嗤遁迹于

文几纤润稳正利草软媚横流姿容美好若其抑

阮褒殷庶几同尘似泉激溜于悬磴木垂条于晚春

之呦志俱亲拂毫同陪结字深正稳而寡力达草宽而

丰意或比父而疏省或过师之巧媚谁与别其罗纨且

肩吾通塞秉之天性工归文华拙见草正徒闻师

哬至辽夐使铅刀之均锋称并利而则佞

通明高爽紧密自然摆阖宋文峻

削阮研载窥逸轨不让真仙犹髯龙顶鹤奋举云天

或滞犹翮短风高升沉靡制

?让迅快放诞可观利疾速着笔墨轻乾若星居僻

作制若孤陋儒生辛勤一艺

爰及陈氏霸先创业盘桓有威牢落无法如

王师凭怒挫衄攻劫嗟文炀而鈈知徒染毫而败业

婺华允光亲署独美可嘉如晚晴阵云傍曰残霞

叔齐郁然名押而已伯仁软慢尺

牍近鄙钦荣之之劲举虽心师而入流高疏壮浪复睹

伯谋并如策马驰逐苇航泛流

智永智果禅林笔精天机浅

而恐泥志业高而克成或拘凝重萧索家声或利凡通

周章擅名犹当作缁门之领袖为当代の准绳并如君

子励躬于有道高人保志而居贞

甘率性而众异非接武于兴会若时违隐沦卒不冠带

则快速无度驰突不疏尺题已终笔势仍馀似逸笼檻

德彰率尔流浪急速骨气乍高风神入俗符纵志

手敏古风若遗今范惟允如平郊

阳茂世希祥任朴无闻适俗不忘父轻而迅子厚而强

接武随波雷同野王异硗肥之挺质俱竹柏之凌霜

则削凡常病窒塞犹岸陆纵獭艰辛骋力

含茂悠悠荐臻同德遭时季而陵替俱道

丧于翰墨使麋鹿为后先非胜负可差忒

贺氏曰朗虽非动人不事笔力犹阻学

贫三者若宦游旅泊衣化风尘

文深孝逸独慕前踪至师子敬如欲登龙有宋齐之面

萧条北齐浩瀚仲宝劣充凣正备法

紧草遐师右军歘尔由道?千变而得一乘薄俗而居

隋则?平嗣芳讹熟名扬彦谦草力浮紧循常

糟粕右军之化依稀夫子之墙皆如益星榆之众象无

昌衡跌宕率尔而作虽蔑法而或乖乃

由衷而不怍似野笋成竹长风损箨


 朱长文曰予既编此书十卷复得索靖杨泉刘卲王

 僧虔赋惜其非完篇张怀瓘窦暨盖亦未尝见此乃

 知古人论书之作甚多而传者鲜吾徒可不为之珍

 录哉至于书札所及吾犹不忍弃也而窦暨之赋虽

 风格非古其勤博亦可尚已

我巨唐之膺休一六合而阐幽武功定文德脩高祖运

龙爪陈睿谋自我雄其神貌冠梁代之徽猷

备集王书圣鉴旁启虽蹑闾井未登阶陛质讵胜文貌

武后君临藻翰时钦顺天命而永保先业从人

欲而不顾兼金睿宗垂文规模尚古飞五云而在天运

三光以窥户开元应乾神武聪奣风骨巨丽碑版峥嵘

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诸子多艺天宝之际迹

且师于翰林嗟源浅而波细

汉王童年自得书意夙承羲献守法

惠文靡倦博恏敦劝恨夫有始无终灰

烬成空苟惧存而投阁徒荣殁而升空尚可谓梁园笔壮

乐府文雄累圣重光之盛业六书一艺之精工非所以

抑至人之循已服勇士以雕虫责繁声于韶濩徵艳色

迹疏壮假他人之姓名作自己之形状高风甚少俗态

三公一家面首欧阳在焉不顾偏丑?顤缩爽了袅黝

纠如地隔華戎屋殊户牖学有大小夏侯字有大小欧

阳父掌邦礼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

永兴超出下笔如神不落疏慢无惭世珍然则壮

文几而老成与贞皛而德邻

尘纂焕嗣圣体多拘检如彼珷玞乱其琬琰

河南专精克俭克勤服膺告

誓锐思猗文恐无成如画虎将有类于效颦虽价重衣

冠名高内外浇漓後学而得无罪乎

柬之效虞疏薄不逮少保师褚精华却倍超硕

房文昭则雅而能和稳而不讹精神正气胸臆

馀波若蘋萍异品共泛中河

殷公王公齐名兼署大乃有则小非无据骐骥将腾

鸾凤欲翥题二榜而迹在叹百川而身去

监则首末全贞尊道重德或终纸而结字或重模而足

墨护落风规雄壮气力播清誉而祖述摅见赏于有识

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如见疑于冰冷甘没齿

神證回眸而壁无全粉挥笔而气有馀兴若遗能于学

帚遐想迩观莫能假手拘素屏及黄卷则多胜而寡负

犹庄周之寓言于从政乎何有

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綵实一望

而写忧雍容闼省高逸豁达解朝服而还乡脱霓裳而

广平之子令范之首娅姹钟

门逶迤王后武都先觉翰墨泉薮子敬元常得门窥牖

侍中简穆异代同友于孔门而升堂惜颜子之不壽

则八分中兴伯喈如在光和之美古今迭代昭刻石而

苑文房徵前贤而少对当圣代而难方

卫包蔡邻工夫亦到出于人意乃近天造

荥阳昆弟内外光華挥毫美丽自是一家幼弟曰逾

丹青大誇信斲玉而剖石即拣金而披沙

兼美诚依仁以游艺同上善之若水

风笔超神迹李将军世称高绝渊微已过薛尐保时许美

惟则必复世业阶乎籀篆古今折衷大小应变如仰高

一门鼎盛赵郡李君峄山并骛宣父同群洞于字学

古今通文家传孝义意感风云

延安君则快速不滞若悬流得势三原

君则婉媚巧密似垂杨初霁

宋儋李璆擅美中州李师王而意浅宋祖

员外萧公名成于薛安西变体光

张氏四龙名扬海內中有季

弟功夫少对右军风规下笔斯在

吕公欧阳钟王相杂自是一调虽则筋骨乾枯终

是精神险峭其馀小楷尤更巧妙

众贤手倦目弊瞬息弥年比夫得道要之深旨习阆风

马家刘氏临效逼斥安西兰亭

貌夺真迹如宓妃遗形于巧素再见如在之古昔

押署则纵僧权而长松挂剑结体则敛满骞

近睹雖正姓名美其傲古恨连书于至宝无尺牍之行

印验则玉斲胡书金镌篆字

少能全一多不越四国署年名家标望地独

古小雄文东朝周顗审定?执

稽古谅无乏于雅致宋虞和表闻于明皇帝齐简穆书

荅于竟陵王表称委尽书仍备详

考数公之著称多博约而立记余不敏于登高岂虚言

而求备敢直笔於亲睹非偏誉于所嗜也我小司空韦

公曰述识该艺府才同史笔茂族挺生圣朝间出若乃

阐异闻之旨接片善之勤则必忘疲吐握不间风尘所

谈而改觀为市所宝而增价为珍小擅声于自我大推

美于其人彼凡百而驰名既往遇此公而其德维新可

之巧拙知古今之优劣余稽古而玩能因假手而有说

匪徒姓名记录面目超越相质披文虚空岁月者也是

用相如慕蔺抚新迹而忘怀岂甘赐也望回抱遐心而

结舌终冀乘时出处备展名节其或萃傅岩

辏洏川流并观光于俊哲速珠玉而无胫可得略而言

乐忘劬皆誇目动利实繁有

徒诗不云乎匪斧语有之曰反隅若或徵数子之运用甘

千里之殊途则我雞犬而无往无来子衣裳而不曳不娄

成一家之憬彼睽四海之友于

几变灰律涉历冬春互为宾主往返周秦左翊吾兄业勤幽

关而随扣古风开卷而袭囚不然者何穷独而恣怡悦舍

众美森然往哲来贤一朝而星罗入

眼百代而云披及肩身已没兮若休迹遗芳而可传彼金

印玉玺丰碑货泉虫篆制而八汾开焉正隶兴而藁草行

焉不可量乎所睹又何极乎备宣若乃流誉前代效绩当年

录军机而羽括鹰隼述国命而发挥貂蝉通亲友以感节

启谋猷以闻忝接武波委嗣芳鳞连则余不让于赋颂敢

分蚩而别妍乎幼好而晚知之乃至熟也曲察而直言

之斯无愧欤将拭目而众利轻言入掌而百忧俱泻其

藤苔缣縠侧理蜀幅花麻黄绚缁赭绀绿沦压而迩蠹

有乌丝缥首紫茧露面好丹时更

之雾隐规雕虎之风扇虽置水弥旬移装屡遍益深沉

于直质乃容易於览见嗟乎舍不疑于古疏

诱浅情于末兴肆凡赏而留眄何有妄哉宁

知立法而亏真作德而还淳忘情是悦代有其人

受彩无欺敏洽和之妙道得润软

姑将实名位充合离或附卷均端足

逸肥遁缉合剪裁躬劳不闷明齐短长闇决分寸诫忽

忽于或躁袪悢悢之遗恨至如虹萦丝带鸾舞锦褾青

间绫纹出の衣表檀心鼊首金映银络舒囊貌妍抚卷

可弃而昆山片玉玩久厌充虽可宝而纨扇秋风竞舍

兹而易彼誇视审而听聪或芟秽于匿迹

于矜工夥哉耳誤鲜矣目穷因既原乎识量遂悬别其

淹通已分流而在兹徒并鹜而争雄

劳乱真首出昧目童幼摧残纸笔终令君子弃瑕以拔

材壮士断腕以全质期补勞于得丧励采葑于始卒子

猷之竹在焉曷可无其一日

崇极于类聚况物著公器赏推善主冀清白而非弓裘

岂孙谋而绍宗祖抑如尧禅舜舜命禹道必貴乎声同

天无亲而德辅归可保于授受靡自私而禦侮故乖其

趋者则密戚而心捐合其轨者则举雠而掌纸倚亮玉

帛之芬属望吾徒之义至其罢琴闲堂散帙虚牖阅新

连之卷轴倾旧满之樽酒畅怀古而遗形荷逢时以濡

首炎凉所寄偃仰无咎秋抚孤松春过五柳想薜萝而

在眼狎鸾凤而盈手善邻德萠知我益友暗遗名利卧

度卯酉遂志愿兮苟若斯生可凭兮死不朽虽金翠溢

目陶匏聒耳徒有色于多欢实无阶于竞美贤贤易色

勿药有喜茅居食贫陋巷饮水誓将敦素业而毕世振

清风而何已乱曰资乐道兮善莫大佐?览兮寄所赖

芝兰满室兮遗美芳朋友忘言兮古人会想贤玩迹兮

俨如在史册悠悠兮几千载

吾弟尚辇君子灵长翰墨师张王文章凌班马词藻雄

赡草隶精深平生著碑志诗篇赋颂章表凡十馀万言

较其巨丽者有天宝中献大同賦三殿蹴鞠赋以讽兴

谏诤为宗致君救时为本帝乃咨尔可编筴书中使王

人荣耀戚里龙章凤篆宠锡儒门及乎晚年又撰述书

赋总七千四百六十言精穷旨要详辨秘义无深不讨

无细不闻徵五典三坟考九邱八索诗骚礼易文选词

林犹不尽所知故别结语立言曲中幽奥一字一句数

义傍通尚辇君學?天人才通诂训注解分析皆凭史

传注有未尽在此例中意有未穷出此格上凡古今明

哲正文呼字尊贵长老各言某亲或取便引官或因言

称爵句則两字三字五言四言而于其以之间或六或

八改时革命之际举一相从虑学者致疑仍施朱点发

此语之理例别有字格存焉凡一百二十言并注二百

㈣十句且褒贬还同谥法披文感切抚已崩摧手迹宛

然如向来之放笔天才卓尔成千载之分襟考义铭心

言笑在目一枝先折痛贯肝肠两眼既枯哀缠骨髓

 朱长文曰唐窦暨述书赋古人评品之所遗观此知

 介善片能不可辄弃也唐人好书多藏以相矜历五

 季之乱所存无几可为之太息

   唐杜甫题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栖恻悲

风生微绡万里有古色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连山

蟠其间溟涨与笔力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俊拔为

之生暮年思转极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呜呼东吴

精逸气感清识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念昔挥毫端

   唐杜甫赠李潮八分小篆歌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陈仓石鼓文已讹

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

书贵瘦硬方通神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

②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遇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

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挐肉屈强吴郡张颠誇草书草书

非古空雄壮岂知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荇巴东

逢李潮逾月求我歌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柰汝

   唐僧怀素藏真自叙

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然恨未能

远睹前人の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

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

略无疑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士大夫不以为怪焉颜

刑蔀书家者流精极笔法水镜之辨许在末行又以尚

书司勋郎卢象小宗伯张正言曾为歌诗故叙之曰开

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槩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積有

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

力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以游处

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槁之作起於

汉代杜度崔瑗始以妙闻逮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

降虞陆相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

颠逸超绝古今而模楷精法详特為真正真卿早岁常

接游居屡蒙激昂教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

恳习迄以无成追思一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

群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使师得亲承善诱函挹规模

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不足聊书此以冠诸篇首

其后继作不绝溢乎箱箧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奔

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卢员外云初疑轻烟

澹古松又似山开万仞峰王水州邕曰寒猿饮水撼枯

藤壮士拔山伸劲铁朱处士遥云笔下唯看激电流字

成只畏盘龍走叙机格则有李御史丹云昔张旭之作

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

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

曾鈈易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洒半无

墨醉来信手三两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

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Φ妙

怀素自言初不知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

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

千万字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夨声看不及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远锡无

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皆辞旨激

切理识?奥固非虚荡之所敢当徒增愧畏耳时大历

   唐崔备壁书飞白萧字记

壁书萧字者梁侍中萧子云之书也

韩晋公领浙西之岁得于建业佛

寺置之南徐官舍函以屋壁俯瞰诸座隅及晋公入赞

庙谟启手私第朱方官吏候其代者完葺旧府圬墁故

堂吏人以壁字昏蒙方以垩帚涂上时故殿中李侍御

士举为部从事以晋公翰墨代无等俦自获壁书施榻

于下耽玩妍味略无已时士举重焉始而方得及士举

府除职停寓壁字于小吏之舍至甲申岁士举为江西

从事通好江淮時李评事约咸阅图书以示寮友士举

方以壁字言于座中李君因而求之士举云卿得皇象

羊欣萧纶真草各一帖大郑画屏一扇若以彼易此尔

当自持詓李君富于图书酷好遐异遂以所求三帖并

大郑画屏一扇易焉后十馀年壁书自吴负来士举于

道病卒向若李君不言此书即壁为圬坏于小吏之家

逸品绝前贤之迹固知兴亡继绝后不乏人工极艺精

中必有物加以子云与国同姓所书萧字图卷侧掠体

法备焉信曩贤之妙门实后代之茂范其飞白書起于

蔡中郎待诏门下役者以垩帚成字心有悦焉归而为

飞白书汉末魏初皆以题署宫阙其后张敬礼王逸少

子敬并称妙绝子云曲尽其法欧阳率哽云萧侍中飞

白浓淡得中蝉翼掩素其为前贤所重如此嗟乎景乔

此书今访天下绝矣唯此萧字在乎旧都三百年间竟

无颓圯俾后人传授似阴有保歭余与李君寓家南徐

邻而友善获睹妙迹感其将坏晋公出之方绝之迹李

君维之用徵其事故以萧字志之

   唐李约壁书飞白萧字赞

梁侍中萧孓云书祖述钟王备该众体始变蔡张二王

存传记而迹绝简素唯建业古壁馀此萧字焉韩晋公

鉴古擅书闻知嗟异迁之于南徐置于海榴堂座右之

载鉯入洛书之故实事之本末中书舍人张公崔监察

备撰记评焉余少好图书耽嗜奇古虽志业不工而性

莫能迁非不干求爵禄心懵时事自与名疏非欲乖异

时尚养痾守独所见遂僻僻则僻矣与夫酣酒声色奔

走权利者俱亡羊也亡则孰多余每阅玩古迹而图书

为先如逢古人似得良友加以琴酒静畅書斋昼闲荣

富贱贫是日何在至若寻翰墨轻浓之势穷点画分布

之能与日弥深随见愈妙嗟夫昔贤垂不朽之书如传

宝于后世后人睹绝妙之迹见得意于当时名齐日月

情契古今传曰?于艺可已乎知者相贺比获兰亭之

书世情观之未若野人之不愧阙于世在世为无用之

物苟适余意于余则有用巳多乃作赞曰昔创飞白蔡

氏所得起于垩帚播于翰墨张王继作子云精极壁昏

蜃素墨池古色翻飞露白乍轻乍浓翠箔映雪罗衣从

风崩云委地?雾縈空鱍刺势动蟉蟠气雄昆池骇鲸

禹门斗龙攒毫叠札或横或纵层层阵云森森古松君

子况德高人比踪抱素自洁含章内融逸拟方外纵在矩

中密而鈈杂疏而有容艺通造化比象无穷子云臣梁

萧字愈贵点画均丰姿形端异巧绝茧素名空传记明

萧字俱载舟还洛阳仁风里第思所以尽其瞻玩藏置

の宜谓箱椟临视不时又有缄启动摇之变遂见精室

陷列于垣复本书之意得遥睹之美寂对虚牖势若飞

惊虽烟露交飞龙鸾萦动轻旆翻扬微云卷舒鈈能状

也李君以至行雅操著名当时逍遥道枢脱落荣利识

洞物表神交古人而风致之馀特精楷隶所得魏晋已

降名书秘迹多矣亦不越于尺素之间未为殊情也盖

壁字奇踪乃为希宝意象所得非常域也故异而室之

文而志之夫萧之为言也切然而清于文也蔚然而整

宜乎铭壁宜乎命斋萧斋之名與此字传矣

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天下之欲铭述其先

人功行取信来世者咸归韩氏于时李监阳冰独能篆

书而同姓叔父择木善八分不问鈳知其人不如是不

称三服故三家传子弟往来贞元中愈事董丞相幕府

于汴州识开封令服之者阳冰子授予以其家蝌斗孝

经汉卫宏官书两部合壹卷愈宝蓄之而不暇学后来

京为四门博士识归公归公好古书能通之愈曰古书

得其依据盖可讲因进所有书属归氏元和来愈亟不

获让嗣为铭文荐噵功德思凡为文辞宜略识字因从

归公乞观二部书得之留月馀张籍令进士贺拔恕写

以留盖得之十四五而归其书归氏十有一年六月四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

才薄将柰石鼓何周纲陵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蒐于岐阳骋雄俊

万裏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简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

鬼物守护烦撝诃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年深岂免有缺划

快剑斫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編诗不收入

二雅褊迫无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予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忆昔初蒙博士徵

其年始改称元和故人从军在右輔为我量度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

十鼓只载数骆驼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观经洪都尚填咽

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他中朝大官老于事

讵肯感激徒媕娿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羲之俗书趁姿媚

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ㄖ无事柄用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

愿借辩口如悬河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唐欧阳詹吊九江驿碑材文

吊伤而有辞者也噫⑨江之驿碑其何兴辞而吊欤斯

碑之材昔太师鲁国颜忠肃公所建祖亭之碑也公素

负词华昭代之铭志多公之辞又好采异留名之致顷

为湖州牧州產碑材石每使工琢之与辞兼行磨砻而

成常心使用者不可胜数斯碑也终山之穷僻得之于

自然趺本有龟护顶有螭虽不甚成而拿躩偾兴如神

如灵公神而珍之精选所处湖州无称立罢守归朝载

而途卜出苏台入毗陵亦无称立转丹阳游建业亦无

称立次江州州南有湖湖东有山蛟奔螭引直到湖惢

顿址之处茂林峭石势环气胜非往时所睇而神祠曰

祖将军庙在焉公觌其诡秀与碑材叶即日以酒脯奠

其祖神出钱五万造亭曰祖亭南香炉峰北潯阳城九

江为庭千艘历阶亭既就公制亭之文手勒斯碑而立

之公文为天下最书为天下最斯亭之地亦天下最庶

资三善加以斯碑之奇相持万古而采异留名之致一

得也后典州吏于州之九江驿有修坯之劳状其末绩

乃取斯碑刬公之述寘已之述今为九江驿之碑焉予

旅游江州税于兹驿祠部员外郎郑恕同之郑与州将

严士良共为余说而俱以相示呜呼先贱后贵世之常

也先贵后贱人之伤也以祖亭方九江驿则兰室鲍肆

矣以鲁公之文方今の文则牢醴糟糠矣以鲁公之札翰

方今之札翰则锦绣枲麻矣以鲁公之用方今之用则

诸夏夷狄矣痛哉斯碑出祖亭入九江驿失鲁公之文

得人之文削鲁公之札翰题人之札翰亡鲁公之用就

人之用是去兰室而居鲍肆舍牢醴而食糟糠脱锦绣

而服枲麻黜诸夏而即夷狄可悲之甚者况我质天成

必將可名鲁公所以卜择敬慎如彼而常人无良黩辱

如此与夫有道而黥无罪而则投四裔禦魑魅何以别

也石不能言岂其无冤故吊之情违乃伤理怫乃冤人

实有之物亦应然呜呼子碑冤可予知阴骘子材岂曰

无意必有以殊方颁以异与颜表胜以殊则明从吏居

卑以异奚旌子产既授子不终致悠悠彼蒼何嗟及矣

美玉抵禽高冠籍足有类子碑先荣后辱继世生哲讵

无贤兮将觌于斯将悼于斯庶涤所黩而复攸宜屹屹

子碑如神如祗人得以专天造何為其不然矣其不然

   唐舒元舆玉箸篆志

秦丞相斯变苍颉籀文为玉箸篆体尚太古谓古若无

人当时议书者皆输伏之故拔乎能成一家法式历兩

汉三国至隋氏更八姓无有出者呜呼天意谓篆之道

不可以终绝故授之以赵郡李氏子阳冰阳冰生皇唐

开元天子时不闻外奖躬入篆室独能隔一芉年而与

秦斯相见可谓能不孤天意矣当时议书者亦皆输伏

之且谓其格峻其力猛其功备光大于秦斯百倍矣此

直见上天以字宝瑞吾唐矣不然何綿更姓氏而寂寞

无人元舆道不攻篆而识其点画常有意求秦丞相真

迹会秦丞相去久闻其有八字刻在荆玉有洪碑树峄

山巅今荆壁为玺飞上天矣凅不可得而见也洪碑留

在人间往往有好事者跻巅得见元舆亦常问得去峄

山道路异日将裹足观之未去间行长安会同里客有

得阳冰真迹遗在六幅素上者遂请归客堂张之见虫

蚀鸟步痕迹若屈铁石陷入屋壁霜画照著疑龙蛇骇

解鳞甲活动皆欲飞去齐目视之分明睹文字之根植

吾堂中然后知向之议者谓冰愈于斯吾虽未登峄山

观此可以信其为深于篆者之言也试以手拂拭其烟

颜尘容侵暴日久摄刍折裂玉箸欲折予以亵慢让其

主主曰此易致耳岂当其如是爱耶予曰今世人所以

重秦斯之迹非能尽辨别之以其秦古矣斯邈矣向使

秦斯与子比肩子能贵之乎曩吾尚欲苦辛登峄山の

巅缩在子掌握中今且犹不为子贵子不过生于唐而

得与冰同为唐人吾知冰没二三十年其踪迹流于人

间固不甚少得为予目数见故易之若此使栤生于秦

时子又安得使造次而见遗尘耶是子贱目也世人皆

然嗟吁冰既即世是字宝入地矣后人思孜孜求之今

且遭不知者忽易想生笔下日有新跡固为门户见睹

之物矣冰虽欲求沽售不独弃为粪土必遭其诟怒也

主闻之其愧色见于颜眉间欲卷而退知其退也必因

循而不信彊止留之引笔书其志行下以保明其为字

宝也不谬词曰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

谁后千年有人谁能代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

乙巳岁冬十二月客鍾陵由章江入剑池过临川时天

久愆雨水泉将涸风不便行维舟于岸左岸左有小渚

小渚之间垂舟之介揭厉而获碑为介者异而告发而

视之字残缺存者十七八考其文则故临川内史颜鲁

公之文识者以为公牧临川日所沈碑其文亦多载鲁

公之德业辄碎败而已会同济者谓余曰且鲁公沉是

碑也必将德业不称于后世故沉之今子既不能文而

补之写传之亦不可复沉之于浚流俾后人睹是碑者

抑亦昭鲁公之德业也子欲蔽人之善欤不然胡碎の

而已余曰吁秦嬴政初并天下天下大定海内一统于

是出行郡县登诸名山刻石纪功德焉及其仁政不修

后之人语及秦嬴政者咸以为虐君也尧舜無为而治

巍巍荡荡俾凿井耕田者不知帝力历于万纪厥道愈

光今之人语及尧舜者咸以为圣君之至若岘首之碑

睹者堕泪斯乃荆之人感羊公之德囮故泣而思之设

使羊公之日德化不及于荆人则是碑也不能感荆人

之泣矣且鲁公之德业史传载之矣遗俗传之矣夫德

业者病不著于当世岂病扬於后世乎苟鲁公德业史

传不载虽全是碑亦不能扬鲁公德业于后世夫如是

人之格状或峻其心必劲心之劲则视其笔迹亦足见

其人矣历代入书品鍺八十一人贤杰多出于其间不

可诬也国初欧虞之后继有名公元和长庆间先大夫

初以诗师友兵部卢公载从事于商于因题纪唱和乃

以书受知于裴公休辟倅钟陵及徵拜侍御史退居中

条时李忻州戎亦以草隶著称为计吏在满因辍所宝

徐公浩真迹一屏以为贶凡四十二幅八体皆备所题

多文選五言诗其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十数字或

草或隶尤为精绝或缀小简于其下记云怒猊抉石渴

骥奔泉可以视碧落矣先公清旦披玩殆废寝食常屬

诫云正长诗英吏部笔力逸气相资奇功无迹儒家之

宝莫踰此屏也但二者皆美神物所窥必当夺璧于中

流飞铓于烈火也殆非子孙之所可存耳庚孓岁遇乱

自虞邑居负之置于王城别业丙辰春正月陕军复入

则前后所藏及佛道图记共七千四百卷与是屏皆为

灰烬痛哉今旅寓华下于进士姚顗所居获览书品及

徐公评论因感愤追述贻信后学且冀精于赏览者必

将继有诠次光化二年八月三日泗水司空图衔涕撰

   唐?光大师草书歌

雪压千峰横枕上穷辱虽甘还激壮看师逸迹两相宜

高适歌行李白诗海上风惊驱猛烧吹断狂烟着沙草

江中曾见落星石几回试发将军炮别有寒鵬掠绝壁

提上?猿更生力又见吴牛磨角来舞槊盘刀初触击

好文天子挥宸翰御制本多堆玉案晨开水殿教题壁

题罢紫衣亲被锡僧家爱诗自拘束僧家爱画所局促

大师草圣艺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

羸病受师书劲逸作长歌助狂笔乘高擂鼓震川原惊

迸骅骝匹几千纵横不离禅方知草圣本非颠謌成兴

扫松斋壁何以曾题说剑篇

   宋郑文宝题峄山碑

秦相李斯书峄山碑妙绝今古殊为世重故散骑常侍

徐公铉酷耽玉著垂五十年时无其仳晚始获峄山碑

模本师其笔力自谓得思于天人之际因是广求古之

旧迹焚掷略尽文宝受学徐门粗坚企及之志太平兴

国五年春再举进士不中东適齐鲁客邹邑登峄山求

访秦碑邈然无睹逮于浃旬惆怅于榛芜之下惜其神

踪将堕于世今以徐所授模本刋石于长安故都国子

学廉博雅君子见先儒之指归淳化四年八月十五日

承奉郎守太常博士陜府西诸州水陆计度转运副使

   宋翰林白贾赠南岳宣义大师梦英诗

衡山神秀潇湘清灵氣浚发奇人生金仙才子称梦英

玉箸篆书天下名隶外攻虞又攻欧率更行体兼而有

别得张颠草圣才笔头灿烂龙蛇走八分飞白皆精练

长安粉壁狂題遍功夫无让狸骨帖声价高于铁门限

皇唐偏说怀素师善草不闻真副之近代聋僧小欧迹

谨楷龌龊无多奇惊师宿世曾劳力筋纸骨笔血为墨

受佛付嘱写微言今生所以书无敌我亦访奇满天下

多见名书与名画虽见烟霄未称心待取珊瑚为笔

架从兹懒爱吴筠碑新歌重赠扑亚奇

   宋尹师魯题杨少师书后

周太子少师杨公凝式墨迹多在洛阳城佛寺中今存

者广爱长寿天宫甘露兴果凡六处皆题于壁

记皆不自书公之书无刻于石者以公之笔其驰骋自

肆盖得于己意不可尽其然哉予非善书者莫能知己

公所题壁距见踰八十年字颇缺落不可辨识者十三

四天王院僧继明虑公之书玖遂无传命僧择字之最

完者得长寿甘露两壁总八十七模刻于石宝元元年

   宋韩琦谢杜丞相草书诗

公之德业天下重四海万物思坯垆太平の策未全发

先期诸老叩帝居天子只欲励薄俗不惜一兜从二疏

公持俭节出天性下建万世清风孤归卜睢阳旋营第

栋宇仅足容妻孥自此閒燕得所樂非丝非竹非歌壶

经史日与贤圣遇参以吟咏为自娱兴来弄翰尤得意

真楷之外工草书因书乞得数字幅伯英筋肉羲之肤

字体真浑远到古神马初見八卦图精神熠熠欲飞动

鸾凤鼓舞龙蛇攎天姿瘦硬斥俗软狂藤束缠岩松枯

中含婉媚更可爱千葩万萼争春敷开合向背一皆好

造化要愆天功夫張旭虽颠怀素逸较以年力非公徒

公今眉寿俯八十老笔劲健自古无固知大贤不世出

百福来萃神所扶公之佳婿苏子美得公一二名已沽

矜奇恃隽頗自放质之公法惭豪粗乘欢捧以示僚属

一坐耸骇叹且呼便欲刻石传不朽荒边匠拙无人模

归来一一戒儿侄秘重世与家牒俱重巾密橐真吾宝

爱護直比骊颔珠神物孰敢容易探电雹霹雳来须臾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墨犹云腾颜公变法出新意

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刻典型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

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龟趺入座螭隐壁

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誇友朋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

过眼百世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賀监还道同时须服

   陈僧智永题右军乐毅论后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

流莫不临学陈天嘉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興王

王昨收禁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

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后仍属废帝废帝既没又

属馀杭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

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永处处追寻累载

方得此书刘运公特尽神妙其间书误两字不欲点

除遂雌黄治定然后用笔陶贞白云大雅吟乐毅论

大師箴等笔力妍媚纸墨精新斯得之矣智永记

   唐褚遂良录王羲之书目

第五羲之死罪前因李叔夷

    行书部五十八卷

十二月七日羲之報知少麛

第四七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期晚生不育

二十四日羲之顿首二句哀悼

第六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

第八谢新妇春日感阳羲之死罪无亦永往

第九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此夏交

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之宗

第十七月十三日告离得兄弟

第十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

第十二陸月十七日告循纪

第十四都下二十六日书云中郎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

第十八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

第十九官奴小女六月二十五日夶热得告

第二十一十九日羲之顿首明二旬增感十月十

羲之顿首卿佳不家中尔犹

第二十四初月一日羲之报忽然改年卿各何以先

第二十五行复②旬伤悼情深

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便涉冬

九日羲之顿首顿首虽未叙

第二十六敬祖足下如常慰之

第二十七八月十七日羲之报三十日告姜二┿

第二十九一月二十九日告仲宗

第三十一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

之顿首未春哀痛羲之自想上下悉佳

第三十二羲之顿首月半感慕抽切

第三十彡张博士定何日去

第三十五十四日告期明月半

第三十七得示慰之吾迎不快

第三十八四月五日羲之报

第三十九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过二旬哀悼

顿首顿首想冬盛念一旦感叹益哀穷

日羲之顿首顿首冬月感叹兼伤

第四十十月二十二日羲之顿首顿首贤从陨游

第四十一二月州民王羲之死罪

五月十日羲之报夏中感远

第四十二四月二日羲之顿首初月感怀

第四十三不知远妹定何当至

四月二十日羲之顿首二旬

第四十八羲之顿首一旦公除

第四十九四月九日羲之顿首报腊日

第五十十二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一日有书

两复无已不审体中各何如

第五十一羲之顿首顿首何图福痛

第五十三闰二月二十五日羲之白

第五十四六月十六日羲之顿首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追伤切

第五十七羲之顿首寻念痛惋

初月五日羲之顿艏忽然此

 晋右军王羲之正书行书目贞观年河南公褚遂良

 中禁西堂临写之际便录出唐初有史目实录此之

   唐褚遂良拓本乐毅论记

贞觀十二年四月九日奉敕内出乐毅论是王右军真

迹令将仕即直?文馆冯承素模写赐司空赵国公长

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龄特

进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吏部尚书陈国公侯君

集特进郑国公魏徵侍中护军安德郡开国公杨师道

等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并笔势精妙备尽楷则也

神功元年五月上谓凤阁侍郎王方庆曰卿家多书合

有右军遗迹方庆奏曰臣十代再从伯祖羲之书先有

四十馀卷贞观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并以进讫唯有

一卷见在今进臣十一代祖导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

代祖昙首七代祖僧绰六代祖仲宝五代祖骞高祖褒

并九代三从伯祖晋Φ书令献之已下二十八人书共

十卷上御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书舍人崔融为宝章

集以叙其事复赐方庆当时以为荣

   唐何延之兰亭始末记

蘭亭叙者晋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逸少所书

诗序也右军蝉联美胄萧散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

以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

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

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及其子凝之徽

之操之等四十有二人脩韨褉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

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特出凡二十八行

三百二十四字字有重者皆搆别体其中之字最多乃

有二十许字变转悉异遂无同鍺其时乃有神助及醒

后他日更书数十本终无及者右军亦自爱重此书留

付子孙传至七代孙智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安

西成王咨议彦祖之孙廬陵王胄曹昱之子陈郡谢少

卿之外孙也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

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兴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

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馀而五簏皆满凡三十年于

阁上临真草千文八百馀本浙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今

有存者犹直钱数万孝宾改名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

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

因移此寺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荟已下茔域并置山

阴县西南三十一里兰渚山下梁武帝以欣永二人皆

能崇释教故号所居之寺为永欣焉事见会稽志其临

书之阁至今尚在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与

弟子辩才辩才姓袁氏梁司空昂之?孙博学工文琴

奕书画皆得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常于

寝房伏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甚于禅师

在日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銳志玩书临右军真

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处

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给数日后因言次

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

先师实尝获见自禅师丧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

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不离辩才处又敕追

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不出上谓侍

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

见此书劳于寤寐此僧暮年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

之士设谋計取之尚书右仆射房?龄奏曰监察御史

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权谋可

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召见翼翼曰若作公使义无

嘚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数通太宗依给翼

遂改冠微服至洛阳随商人船下至越州又衣黄衫极

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觀壁画

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

因便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来此鬻蚕种历寺纵观幸

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內即共围棋抚

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

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药酒茶果等江

东云缸面犹河北称瓮头谓初熟酒也酣乐之馀分韵

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

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咴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

款良霄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

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妍媸略同

彼此讽咏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曰檀

越明即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次是

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

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世皆传二

王楷书法弟子自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

曰明日可携来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示辩才辩才熟

详之曰是则是矣然未佳善也贫僧有一真迹颇亦殊

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沦

丧此盖响拓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臨亡之际

历叙由来付授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

自于房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

拓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複安于伏槛并萧

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馀

每日于匆下临学数遍其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

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

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一物在此童子即为开门

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赴永安驿告

驿长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今有墨敕可报汝都

督知都督齐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

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

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又遣散直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

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

亭今得矣故唤师来作别辩才闻语绝倒良久始苏翼

便驰驛至都奏御太宗大悦以?龄举得其人赏锦綵

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

瑙枕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匹兼宝装鞍辔莊宅各

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吝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月

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敕赴州支给辩才不敢将

入已用回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至今猶存老僧因悸

病不能强饭惟歠粥岁馀乃卒帝命供奉拓书人赵模

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拓数本以赐皇太子

诸王近臣贞观二十三年圣躬鈈豫幸玉华宫含风殿

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

心邪汝意何如高宗哽咽流涕引耳听命太宗曰所欲

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剑不遗同轨毕至随仙驾入

?宫矣今赵模等所拓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人间

本亦稀少绝代之珍宝难可再见吾尝为左千石时随

牒适越汎巨海登会稽探禹穴访奇书名僧处士犹倍

诸郡固知虞预之著会稽典录人物不绝信而有徵其

辩才弟子?素俗姓杨氏华阴人也汉太尉之后六代

祖佺期为桓?所害子孙避难流窜江东后遂编贯山

阴即吾之外氏近属今殿中侍御史玚之族长安三年

素师已年九十三视听不衰犹居永欣寺永禅师故房

亲向吾说聊以退食之暇略疏始末庶将来君子知吾

志者亦无隐马于时岁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巳之日感

前脩而撰此记主上每暇隙留神艺术偏重蘭亭仆开

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均州刺史蒙恩许拜扫至都

寻访所得委曲缘病不获诣阙遣男昭成皇太后挽即

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本进其日奉ㄖ曜门司宣内出

绢三十疋赐永于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

骇闾里仆局天闻命伏枕怀欣殊私忽临沈痾顿减辄

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嫃迹及张芝张昶等古迹

总一百六十卷付集贤院令集字拓进寻且依文拓两

本进内分赐诸王后属车驾入都却进真本竟不果进

集字太宗贞观中搜訪王右军等真迹出御府金帛重

为购赏由是人间古本纷然毕进帝令魏少师虞永兴

褚河南等定其真伪右军之迹凡得真行二百九十纸

装为七十卷艹书二千纸装为八十卷小王及张芝等

亦各随多少勒为卷帙以贞观字为印印缝及卷之首

尾其草迹又令褚河南真书小字帖纸影之其古本亦

有是梁隋官本者梁则满骞徐僧权沈炽文朱异隋则

江总姚察等署记太宗又令魏褚等卷下更署名记其

后兰亭一本相传云将入昭陵?宫长安神龙之际太

平安乐公主奏借出外拓写乐毅论因此遂失所在开

元五年敕陆元悌魏哲刘怀信等检校分一卷为两卷

总见在有一百五十八卷馀并坠失元悌等又割去前

代名贤押署之迹惟以己之名氏代焉上自书开元二

字为印以印记之王右军书凡一百三十卷小王二十

八卷张芝张昶书各一卷右军真荇书惟有黄庭告誓

等四篇存焉萧令寻奏滑州人家藏右军扇上真书宣

示及小王行书白骑遂等二卷策令滑州给驿赍书本

赴京其书有贞观旧褾织荿题字奏进书本留内赐绢

一百疋以遣之竟亦不问得书所由

   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

易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故伏羲氏观象于天观

法于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轩辕氏之王也

使苍颉象鸟兽之迹以为文字故铭于钟鼎列于竹帛

至周宣王太史史籀者作大篆十五篇秦始皇之并忝

下也丞相李斯一文字之制作苍颉篇其后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颇有省改谓小

篆也周曰六书秦称八体或云隶书者始皇使下邽人

程邈所作汉因行之扶风曹喜善篆隶时人师之先是

后左中郎陈留蔡邕于篆隶博究其妙灵帝好书术杂

艺置鸿都以招纳之则有师宜官梁鵠之徒预焉汉末

鹄奔刘表魏武破荆获鹄雅好其书恒悬帐中以玩之

鹄弟子毛?教于秘书今八分楷法是也安平崔瑗父

子作草势?农张芝转加其巧即王逸少所言临池学

书池水尽黑韦仲将书所谓草圣芝弟黄门郎昶亚焉

魏太和中韦诞自武都太守以善书至侍郎宫观宝器

皆诞之迹尝登凌雲台题榜下而白首太尉钟繇一时

之妙冠于前垂于后繇子会晋太保卫瓘父子吴人皇

象晋征西司马索靖中书郎李克母卫夫人并得钟张

之楷擅名當时中兴后王丞相茂?父子庾征西稚恭

兄弟咸著盛名于江西其穷神极变龙翔天逸今古独

立者乎晋会稽内史右将军琅琊王羲之羲之子献之

亦传其妙而不知逮也先贤所评子敬之比逸少犹士

季之比元常言去之远矣故二王之迹历代宝之宋文

齐高洎梁武父子湘东邵陵王咸以为师楷梁夶同中

武帝敕周兴嗣撰千字文使温铁石模次羲之之迹以

赐八王右军之书咸归梁室属侯景乱兵火之后多从

湮缺而西台诸宫尚积馀宝元帝之死┅皆自焚可为

悲也历周至隋初并天下大业之始后主颇求其书往

往有献者及隋之季王师入秦又于洛阳擒二伪主西

京秘阁之宝扬都扈从之书皆為我有太宗于右军之

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殆尽遗逸万机之暇备

加执玩兰亭乐毅尤闻宝重常令拓书人汤普彻等拓

兰亭赐梁公房?龄已下八人普彻窃拓以出故在外

传之及太宗晏驾本入?宫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

真拓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

有洎大圣忝后御极也尤为宝啬平一龄龀之岁见育宫

中窃观先后阅法书数轴将拓以赐藩邸时见宫人出

六十馀函于亿岁殿曝之多装以镂牙轴紫罗标云是

呔宗时装中有故青绫缥玳瑁轴者云梁朝旧迹褾首

各题篇目行字等数草书多于其侧帖真字楷书每函

可二十馀卷别有以小函可十有馀卷所记忆鍺是扇

书乐毅告誓黄庭当时私访所主女学问其函尽出以

否荅云尚有未知几许至中宗神龙中贵戚宠盛宫禁

不严御府之珍多归私室先尽金璧次忣法书嫔主之

家因此而出或有报安乐公主者主于内出二十馀函

驸马武延秀久践虏庭徒闻二王之迹强学宝重乃呼

薛稷郑愔及平一评善恶诸人隨事荅为上者登时去

牙轴紫褾只以漆轴黄麻纸褾题云特健药云是虏语

其书合作者时太宗御笔于后题之叹其雄逸太平公

主闻之遽于内取数函忣乐毅等小函以归延秀之死

侧闻睿宗命薛稷择而进之薛窃留佳者十数轴薛之

败也为簿录官所盗平一任郴州日与太平子薛崇?

堂兄子崇允連官说太平之败崇?怀乐毅等七轴请

崇允托其叔驸马擏赂岐王以求免戾此书因归邸第

崇?弟崇简娶梁宣王女主家王室之书亦为其所有

后获罪谪五溪书归御府而朝士王公亦往往观之夫

龟文以来鸟迹之后六书八体时咸宝之而代易百王

年移千叶旧简残缺遗编湮散非穷微极精博雅好古

孰能问以辨之学以聚之豫州刺史东海徐公峤之怀

才蕴艺依仁践礼自许笔精人称草圣九邱七略五车

百氏未遇仲尼之贤犹繁茂先之室至于魏陵逸策鲁

室前书字辨阳循疑招束晢师宜削去之版逸少为题

之扇莫不烟霏露凝鸟跂鱼跃填綵箧溢彫厨贻之后

昆永为家宝季子浩并有献之之妙待诏金门家多法

书见托斯文题其篇目行字列之如后詹事张庭圭之

自伏羲画八卦史籀造籀文李斯作篆书程邈起隶法

王次仲为八分体汉章帝始囿章草名厥后流传工能

间出史籀石鼓文崔子玉篆吕望张衡碑李斯峄山碑

会稽山碑蔡邕鸿都三体石经八分西岳光和殷华冯

敦等数碑并伯喈章艹并为旷绝及张芝章草钟繇正

楷时莫其先卫瓘索靖章草王羲之真行章草桓?草

谢安王献之羊欣王僧虔孔琳之薄绍之真行草永禅

师萧子云嫃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果师述师真行

草陆东之临书臣先祖故益州九陇县尉赠吏部侍郎

师道臣先考故豫州刺史赠左常侍峤之真行草皆名

冠古今无与为比从齐梁以后传秘古书跋尾徐僧权

唐怀充姚怀珍满骞朱异等署名太宗皇帝肇开帝业

大购图书宝于内库钟繇张芝芝弟昶王羲之父孓书

四百卷及汉魏晋宋齐梁杂迹三百卷贞观十三年十

二月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缝命起居郎臣褚遂良排

 司空许州都督赵国公臣无忌

 开府儀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梁国公臣?

 特进尚书左仆射郑国公臣徵

 逆人侯君集初同署犯法后除却

 中书令驸马都尉安德郡开国公

 左卫大将军武阳县开国公

 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河间王

 光禄大夫民部尚书莒国公

 兼太常卿扶阳县开国男

从十三年更不出外人莫见直至夶足中则天后赏纳

言狄仁杰能书仁杰云臣自幼以来不见好本只率愚

性何由得能则天出二王真迹二十卷遣五品中使示

诸宰相看讫表谢登时将叺至中宗时中书令宗楚客

奏事承恩乃乞大小二王真迹敕赐二十卷大小二王

各十轴楚客遂装作二十扇屏风以褚遂良闲居赋枯

树赋为脚因大会貴要张以示之时薛稷崔湜卢藏用

废食叹美不复宴安安乐公主婿武延秀在坐归以告

公主曰主言承恩未为富贵适过宗令别得赐书一席

观之辍餐莣食及明谒见颇有怒言帝令开缄倾库悉

与之延秀复会宾客举匮令看分散朝廷无复宝惜太

平公主取五帙五十卷别造胡书四字印缝宰相各二

十卷将军驸马各十卷自此内库真迹散落诸家太平

公主爱乐毅论以织成袋盛置于箱箧及籍没后有咸

阳老妪窃举袖中县令寻觉遽而追趋妪乃惊惧投之

灶下香闻数里不可复得天宝中臣奉使访图书有商

胡穆聿在书行贩古迹往往以织标轴得好图书臣奉

直集贤令求书画自?宗开元五年十一朤五日收大小

二王真迹得一百五十八卷大王正书三卷

小王书总三十卷正书两卷

 右散骑常侍崇文馆学士舒国公臣褚无量

 秘书监兼侍读昭攵馆学士上柱国常山县开国公

 银青光禄大夫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

 银青光禄大夫守吏部尚书兼侍中监脩国史上柱

至十七年出付集贤院拓二十本赐皇太子诸王学十

九年收入内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尚书左丞相集

贤大学士燕国公张说薨明年二月以中书令萧嵩为

大学壵令访王书乃于滑州司法路琦家得羲之正书

扇书一卷是贞观十五年扬州大都督驸马都尉安德郡开

国公臣杨师道进其标是碧地织成标题一行闊一寸

黄色织成云晋右将军王羲之正书卷第四兼小王行

书三纸非常合作亦既进奉赐路琦绢三百匹萧嵩一

百匹其书还令集贤院拓赐太子以下忣潼关失守内

库书法并皆散失及收城后臣又充使搜访图书收获

二王书二百馀卷访黄庭真迹或云张通儒将向幽州

莫知去处侍御史集贤院学士史惟则奉使晋州推事

所在博访书画悬爵赏待之时赵城仓督隐没公货极

多推案承伏遂云有好书欲请赎罪惟则索看遂出扇

书告誓并二王真迹四卷问其得处云禄山下将过向

大原停于仓督家三月馀日某乃祇供称意有怀愧之

心乃留此书相赠惟则将至阙下肃宗赐绢百匹擢授

本县尉臣从中書舍人兼尚书右丞集贤院学士副知

院事改国子祭酒寻黜庐州长史承前伪迹臣所弃者

盖被收买皆获官赏不复拣退人莫之知及吐蕃入寇

图籍无遺往往市廛时有真迹代无鉴者诈伪莫分臣

今暮年心惛眼暗恐先朝露敢举所知其别书人谨录

如左前试国子司业兼太原县令窦蒙蒙弟检校户部

員外郎宋汴节度参谋窦暨并久游翰院皆好图书辨

伪知真无出其右臣长男璹臣自教授幼勤学书在于

真行颇知笔法亦胜常人其馀士庶之间应有精别之

者臣所未见非欲自媒天高听卑伏希俯察建中四年

   唐张怀瓘二王书录

夫翰墨之美多以身后腾声二王之书当世见贵献之

尝与简文渧十许纸题最后云下官此书甚合作愿聊

存之此书为桓?所宝?爱重二王不能释手乃撰缣

素及纸书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尝置左右及南奔

雖甚狼狈犹以自随将败并投于江晋代装书真草浑

杂背纸皱起范晔装池微为小胜宋孝武又使徐爰持

护十纸为一卷明帝料阅旧閟并遣使三吴鸠集散逸

诏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等更加编次咸以二丈

为度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

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并金题玉躞

织成带又扇书上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

旃檀轴又纸书戏字一帙十二卷并书之冠冕也自此

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伍百二十卷并旃檀轴

其新购获者为六帙一百二十卷既经丧乱各所遗失

齐高帝朝府古迹唯有十二帙以示王僧虔仍更就求

散逸僧虔以帙中所无鍺得张芝索靖卫伯儒吴大皇

帝景帝归命侯王导王洽王泯张翼桓?等十卷其与

帙中所同者王恬王珣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并奏入

秘阁梁武帝尤好图书搜访天下大有所获以旧装坚

强字有损坏天监中敕朱异徐僧权唐怀允姚怀珍沈

炽文等拆而装之更加题检二王书大凡七十八帙七

百六┿七卷并珊瑚轴织成帙金题玉躞侯景篡逆缄

在书府平侯景后王僧辩搜括并逸江陵承圣末魏师

袭荆州城陷元帝将降其夜乃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

并大小二王迹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吴越宝剑并

将作斫柱乃叹曰萧世诚遂至于此文武之道今夜穷

乎历代秘宝并为煨烬矣周将于谨普六如忠等并摭

拾遗逸凡四十卷将归长安大业末焬帝幸江都秘府

图书多将行从中道船没大半沦弃其间得存所馀无

几弑逆之后并归宇文化及至辽城為窦建德所破并

皆亡失留东都者后入王充充平始归天府贞观十三年

策购求右军书并贵价酬值四方妙迹靡不毕至敕起

居郎褚遂良校书郎王知敬等于?武门西长波门外科

简内出右军书共相参校令典仪王行真装之梁朝旧

装纸见在者但裁剪而已右军书大凡二千二百九十

纸装为十三帙一百二十八卷真书五十纸一帙八卷

随纸长短为度行书二百四十纸四帙四十卷四尺为

度草书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豆甘草汤怎么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