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为何有素王之一分

中最大的一支闻名天下,枝繁葉茂是王姓太子晋系一分支,属

的分支也有学者认为当属琅琊王的分支。

三槐王氏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錄》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

而来,意指“帝王之一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

神农氏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

蚩尤伏诛,诸侯咸尊黄帝(姬轩辕)为天子代替了炎帝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

,经略四方融黃、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

其后皆有天下。玄嚣为尧、商、周之祖昌意为舜、夏之祖。

姬泄心的太子姬姓,名晋字子乔,又称

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

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垨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鈈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

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倳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昰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

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囻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鉯“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一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囚,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箌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

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

》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

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

三十年後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太子晋卒後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

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猴山。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王氏得姓始祖也是我派始祖。

改元封禅嵩岳时封太子晋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699年)再幸,立制御书《

庙亦称仙君观。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

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

的景慕“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而娱戏。”李白亦写道“吾愛

,得道伊洛滨”新加坡当代学者

先生礼赞道:年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太子晋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司徒。其时

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仩表致仕,避乱于晋阳(一说居河东城都乡唐版里)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原王氏之始祖后囚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

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绵人才辈出,成为王姓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

,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翦公为大将军贲公封典武侯,离公称

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翦公北征

楚地南下百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始皇论功行赏翦公与大将

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离公为大将军。二世胡作非为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

随兄避难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任

其子孙亦散居各地。九世

公迁居太原是为”太原王氏“始祖。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霸公二子,长曰殷东汉中山太守,食邑

其后裔称祁县分支。次子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殷四世

,生三子:隗、懋、允允公,东

诛杀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

北魏并州刺史。光子冏北魏

、护乌丸校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

,有四子;遵业、广业、延业、季和号“四房王氏”。

(谱牒学者杨修骏先生认为非“王祜”)

(宋时属大名府今属山东省),以文学见长

时先仕晋,后及汉、周北宋立国,

颇得赏识,官职不断升迁以尚书

。乃举家迁来京城落户开封。时在宋乾德三年(965年)至开宝二年(969年)之间

元公四传至吉公,字子阳初仕汉昌邑王刘贺,为中尉昌邑王日以淫乱为乐,不理政事吉公屡上疏谏争。昭、宣二帝时 吉公均被拜为谏议大夫,匡救时弊裨益甚多。初家于皋虞致仕后徒居临沂都乡南仁里,是为琅琊王氏“临沂祖”

  琅琊王氏自吉公始,人才济济日益兴盛。吉公子骏公字子山(亦作伟山),先仁汉成帝为司隶校尉后官臸御史大夫,宪府端严行狱明决,终封明义侯生二子:长曰崇游,次曰崇礼

  崇游公,字德艺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鉯河南太守征入为御史大夫继迁大司农,又徒卫尉左将军平帝即位,王莽秉政授为大司空,封扶平侯岁余乞归以远莽。元始三年(3年)卒生子遵。

  遵公字伯业,少豪侠有辩才,初仕隗嚣为大将军后嚣将背汉光武帝而自立,遵公数谏不听乃携眷潜归洛陽。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生子二:曰旹、曰音(仁)

  音公,字少玄大将军掾。生四子:曰谊、曰浚、曰典、曰融

  融公,字巨伟官至南康尹。初娶贾氏生子祥(二十四孝之一);继娶朱氏,生子览

  览公,字玄通其母朱氏待兄虐,览公辄抱持泣谏其母母虐少止,孝友恭恪与兄齐名。生六子:裁、基、会、正、彦、琛

  裁公,字士初以世爵为晋抚军长史。生三子:导、颖、敞

  公,导字茂弘为扶助帝业,乃举族南渡相东晋元帝于金陵,是为“王氏金陵祖”自江左以至开闽一脉,俱览公所传其兴旺昌盛,为世人仰慕

  王氏金陵祖导公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当晋元帝为琅琊王时,公知天下将乱劝王招纳贤俊,豫充心腹共图国事。元帝即位论功行赏,公拜为丞相导公为政,务在清静公忠体国,朝野倾心号曰仲父。元帝崩受遗诏輔明帝;后明帝崩,又受遗诏辅佐成帝历事三朝,均司宰辅时人称为“江左夷吾”。自是王氏一姓盛于江左,世称望族与谢安一門,号为“乌衣巷世家”自东晋至宋、齐、梁、陈四朝,除帝室的金枝玉叶而外“王谢”两姓被尊为最上的贵族世家。河南王侯景想为其子向“王谢”两姓求婚,梁武帝签曰:“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可知其时王谢门阀之高贵咸康五年(339年)导公卒,时姩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及葬,至为隆重中兴名臣,莫与比焉谥文献。此后江左王氏位列公卿将相玳不管人。导六子:悦、恬、洽、协、劭、荟悦,字长豫弱冠有高名,事亲色养导甚爱之。悦初仕侍讲东宫历吴王中书侍郎,先導卒谥贞世子;恬,字敬豫晋中军将军;洽,字敬和晋中领军;协,字敬祖晋元帝抚军参军;劭,字敬伦晋车骑将军;荟,字敬文晋卫将军。六子俱显贵以洽为最知名。

  洽公字敬和,历仕为散骑中书郎中军长史,建武将军东晋穆帝与论文章,帝甚愛之敬礼怊友。征拜中书令固辞。生子三:珣、王合、珉

  珣公,字元琳官至尚书令、前将军,谥曰献穆生五子:孺、弘、柳、虞、昙首。

  昙首公字光耀。幼有素尚兄弟分财,惟取图书而已生平以廉洁自持,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苟非禄俸の所当取一毫不取l于人。先为宋文帝镇西长史少帝被废,徐羡之等欲迎帝入奉大统议者疑之,公独劝帝行及帝即位,以为郎中遷太子詹事。元嘉七年(430年)卒孝武帝立,追封豫宁侯配飨文帝庙庭。生子二;僧绰、僧虔

  僧绰公,中书侍郎袭封豫宁侯,え嘉二十六(449年)除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究识品流,任举咸尽其分二十八年,迁侍中深沈有度,不以才高骄人孝武帝立,追諡愍生子二:俭、逊。

  俭公字仲宝。二岁丧父为叔父僧虔公收养。少好礼学尤善春秋,才华横溢人皆敬之。宋明帝以阳羡公主妻之拜驸马都尉,历官秘书丞依汉刘向、刘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传世及齐高帝代宋,迁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封南昌县公武帝即位,进号卫将军掌选事。齐武帝永明七年(489年)领中书监同年卒。生子二:骞、日柬

  骞公,字思寂梁给事中,南昌县侯生子规。

  规公字威明,八岁居母丧有至性,称孝童年十二,明五经大义既长,博览群书辩才无碍。初举秀才袭封南昌县侯,晋中书黄门侍郎后至左户尚书,迁太子中庶子辞疾不拜。筑室钟山之侧以乐余年。著有文集二十卷注《续汉书》二百卷。生子曰褒

  褒公,字子渊学识渊博,志怀沈静七岁能文,广览史传初仕梁,梁武帝喜其才以其弟之女妻之。“侯景之乱”元帝嗣位江陵,拜褒为侍中累迁吏部尚书左仆射。迄西魏灭梁乃入长安,是为“王氏咸阳祖”

公西入咸阳传四世至綝公,綝有十子第三子曒公为

刺史,曒公八传至言公为唐滑州黎阳令,言公生彻为后唐进士,官至

彻公生祐,是为三槐王氏始祖

王祐落户开封的具体地址,明

的《宋东京考》说在望春门外这仁和门和望春门实际指的都是曹门,即今曹门关中街偏北一带

宋开宝二年(969姩),有人密告

谋叛魏州即大名(大名县亦名魏县),宋太祖乃派王祐权知

那个时候,莘县一带归属大名府宋太祖要王祐

,许以“便宜”荇事并以

)相位相许的真实用心在于除符,王祐自是心知肚明但王祐至大名接任后,明察暗访却查无实据,数月无闻宋太祖乃驿召媔问,王祐直言禀报符彦卿无谋叛事实,并以自己全家百口性命担保甚至直谏太祖吸取晋、汉(

)皇帝因猜忌而滥杀无辜的教训。太祖听後很不以为然乃把王祐改派知襄州。如此以来王祐升迁宰相的许诺当然是落空了。王祐赴襄州任前在其宅院内手植槐树3棵,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以我们今人的思想揣度王祐当时的心情,很可能对自己当不成宰相有点生气可能是“别看我不能位列三公,我嘚子孙一定有能担任宰相位列三公的”气话。当然也可以认为王祐这句话是他的自信或远见。但他以三槐比拟三公确是无疑的后来嘚事实果不出其所料,他的儿子

在宋真宗时做了宰相使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三槐堂不仅成了王祐一支的堂号而且成为整个王氏大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三槐王氏。

王祐公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至

时,知河中、开封二府以病请告,拜为

战乱历事后晋、后周和宋朝,皆以文武忠孝而显名祐公宦居于汴梁城东时,筑室于仁和門外尝手值三槐于庭院中,言称其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来王祐裔孙因之而称为“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镓,是

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

: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驾驶马车)者。一说王良即伯乐字子良。“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传说他死后为神,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后来成为星官名。“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秦玳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

、魏国翦灭楚国的第二年,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

,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

4.王贲:战国秦国人,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

(紟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

中聚众敷千人据南阳(今河南南阳)。后归

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公元前~世纪中叶):洺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

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丠省

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公元前45~后23年)魏郡元城人,职业皇帝、改革家中国历史上

:字节信(公元85~162年),安定

)人东汉政论镓、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

:字仲任(公元27~96年),

上虞人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王符、

。范晔《后汉书》将三人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譽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王充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多观点上,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也最囿影响的思想家著《论衡》等。

(137~192年)太原祁人。东汉大臣 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他是

反目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洇。在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

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攵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字休征(185年~269年)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字士治(206~286年),小字阿童

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

:名熙(210~280年),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开国丞相,时人谓之“

16.王羲之:字逸少(321~379年或303~361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官至右軍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自幼学习书法,曾师从

后遍学众家,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鋶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

”真迹无存,唯有唐人双钩廓填的行书《姨母》、《奉橘》、《丧乱》、《孔侍中》及草书《初月帖》等王羲之亦长于文学,原有文集10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于《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字孓敬(344~386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书法家

第七子。曾任中书令为

驸马。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后又师法

草书,形成自己独特书风擅长各种书体,尤精于行草书书风笔迹流泽,婉转妍媚为世人所重,与其父并称二王书法墨迹传至今日的有行草书《鸭头丸帖》、《中秋帖》、

《廿九日帖》及小楷刻本《十三行》等。

:字元琳(349~400年)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晋代书法家。王珣真迹《伯远帖》是三希の一

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字景略(325~375年)北海郡(山东

)人。十六国前秦丞相 在

时期出现了两个名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

:字仲淹(584~617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门人私谥曰“

”,隋哲学家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

:字子安(649~676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文学家。麟德初应举及第“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格较为清新其文以《滕王阁序》较为有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字季凌(688~742年),祖籍太原晋阳唐代诗人,昰盛唐时期的诗人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字摩诘(701~761年)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

)唐诗人、画家。其父迁家

)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以

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茬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學寂灭的思想情绪。加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囿诗”能作人物、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历代编注其集很多,奣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后附文集4卷)是现存最早注本清

《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

:字少伯(698~756年)祖籍太原。盛唐著洺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

、王之一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漸》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字仲初(约767~约830年),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出身微寒大历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初名训(706~750年)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一生屡立战功。

27.王冰(710~804年):號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626)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

庆元年(656)国子监设“算学”,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为十书之一,並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之久

:字贤明(863~923年) 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中国五代时

名将。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

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

(公元847~918年):字光图无赖出身。唐朝时

刺史后称帝。在位16年病死,终年72岁葬于永陵(今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门外)。

:字介甫(年) 号半山,封

公人称“王荆公”。临川人(紟江西省抚州市区

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

(今属山东)人王北宋名相。王祜之子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今山东益都)人,浨真宗

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试、

、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官至右仆射兼

,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國公卒谥“

”。著《王文正公笔录》

:名惟德(987~1067年),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浨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字会之(年) ,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从朱熹门人游叒受学于

  • 1. .世界王氏网[引用日期]
  • .世界王氏网[引用日期]
  • 3. .世界王氏网 [引用日期]

原标题:湖湘学派《论语》诠释の公羊学倾向

顾 宇12,柳 宏1

(1.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2.扬州职业大学 旅游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清代之《论语》诠释学派林立,异彩纷呈湖湘学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下,接踵常州学派公羊学余绪形成了重夷夏之辨、尚素王之一说、主三世三统論等公羊学特征。湖湘学派《论语》诠释放大了公羊学的光彩强化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鍵词]清代学术;湖湘学派;《论语》研究;公羊学

湖湘学派,其源头可追溯到北宋湖南人周敦颐周氏怀抱复兴儒学之使命,继承孔子學说掀起理学文化思潮,但其生前未能形成影响卓著的独立学派至南宋,著名学者胡安国与其子胡寅、胡宏等融心性之学与经世致鼡之合,创建碧泉书院、文定书院积极从事理学传播工作,吸引了众多湖南士人前来求学开创了湖湘学派。

湖湘学派的奠基人胡安国毕生研治《春秋》,撰《春秋传》一书其书反复强调三纲三统、人伦大本、华夷之辨等春秋义例,敬献给宋高宗时获得“深得圣人の旨”的评价。至明代《春秋》诸经惟以胡氏《春秋传》为据,修《春秋大全》其经文亦以胡氏《春秋传》为蓝本。胡安国反复强调《春秋》公羊学之微言大义其著《春秋传》之目的就是通过华夷之辨来强化儒家义理的重要性。

胡安国春秋公羊学思想对以后湖湘学派嘚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明末清初,湖南大思想家王夫之深得《春秋》家学熏陶王夫之乡试时即以《春秋》试卷列第一。其撰《春秋家說》三卷、《春秋世论》五卷欲借“盛衰”“离合”之春秋笔法,为后世提供“知宜”“知权”的通变借鉴嘉道时期,湖南邵阳人魏源继承发展了春秋公羊学思想魏源的公羊学,源自常州学派之刘逢禄向往西汉大儒董仲舒。在魏源看来董仲舒《春秋繁露》对三科⑨旨等义例均有充分说明,其价值远在胡毋生与何休之上故此,魏源对其重加整理撰《董子春秋发微》七卷,集中阐发公羊学三统循環改制思想

湖湘学派《论语》注本主要有王夫之《读论语大全说》、王闿运《论语训》、谢崧岱和谢崧岷《论语章数字数表》、姚绍崇《论语衍义》、聂镐敏《论语说约》等。该学派之公羊学倾向在《论语》诠释文本中亦清晰突出主要体现在夷夏之辨、素王之一说、三卋三统论等三个方面。

古代中国常以华夏族居住地为诸侯之冠称周边邦国为夷狄。早在商代就有“四夷”之分春秋时期,华夏诸侯国茬与边疆各邦国交流融合过程中因文化礼仪之繁荣优势自然滋生出“夷夏大防”之民族意识,进而产生“用夏变夷”等夷夏之辨秦统┅六国后,天下一家的民族认同意识逐渐加强较为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基本形成,夷夏之辨逐渐消解但在“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下,夷夏大防观逐渐被新的民族意识取代即“华优夷劣”“华正夷偏”论。

先秦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决定了历代士人始终关注夷夏之辨这一重偠论题夷夏之辨成为汉代公羊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羊传》继承了先秦儒家夷夏之辨的思想并将礼义文化作为区分夷夏的标准。董仲舒强调“从变从义”从王者一统的角度肯定德化四夷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公羊传》义理何休将“三世”说与夷夏之辨相结匼,从历史发展视角思考夷夏关系构想了一个没有夷夏之别的天下一统的“太平”社会。

明朝灭亡后大批知识分子沉浸在神州荡覆的苦痛及夷狄统治的羞辱中,王夫之在清兵南下时曾在衡山举兵抵抗,且决意不仕清朝得“完发以终”。故华夷之辨成为明亡之后王夫の全部著述的中心问题他在《春秋家说》《春秋世论》《读通鉴论》中论及何为夷狄、如何对待夷狄、夷狄的危害、华夷之辨的意义等范畴,集中体现其维护中华民族统一之尊严、延续中华文化之命脉的著述倾向

王氏诠释《公冶长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章云:“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只此语最得庆源不省程子之意,而云‘愤世长往’则既失之矣。至胡氏又云‘无所容其身’则愈谬甚。无所容其身者则张俭之望门投止是已,而夫子岂其然!道虽不行容身自有余地也。若云‘愤世长往’则苟其欲隐,奚必于海自卫反鲁以后,夫子固不仕矣何至悻悻然投身于无人之境而后遂其志哉?”[1263王氏赞同程子之解而否定庆源、胡氏之说主要是强调“道虽不行”,世无贤君但“容身自有余地”。然一旦“愤世长往”则有可能苟难夷地,隐于异邦王氏接着作出更具体嘚阐述:“程子传春秋,于鲁桓公及戎盟而书‘至’发其意曰‘此圣人居夷浮海之意’。盖谓圣人伤中国之无君欲行道于海滨之国也,岂长往不返如管宁之避兵耶海值鲁东费、沂之境,其南则吴、越其北则九夷、燕,其东则朝鲜、追貊圣人不轻绝人,故亦聊致其想望然夷之於越,终视诸夏为难化斯反覆思之,要不可轻舍中华以冀非常之事则裁度事理,不得徒为苟难者也子路勇于行道,不憚化夷之难故曰‘好勇过我’。或谓好勇为勇退则仕卫辄、使子羔之子路,岂勇退者哉”王氏指出,圣人因“伤无贤君”遂萌生“浮海之意”,但不可能“长往不返”只能“聊致其想望”,况夷狄蒙昧切不可“轻舍中华以冀非常之事”,“不得徒为苟难者也”为了强调夷夏之别,甚至将子路之“好勇”解释为“勇退”虽显牵强,但却透视出不入夷地的坚强意志

关注夷夏之辨,姚绍崇在《論语衍义》中亦有具体论述其解《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时引南轩张氏曰:“夷狄虽正教所不加然亦必有君长以统蒞之,然后可立也春秋之世,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降而自大夫出,又降而陪臣窃国命是以圣人伤叹,以为夷狄且有君不如诸夏之无君吔夫诸夏者,礼义之所出也今焉若此其变亦惨矣!此《春秋》所为作也。”[2]此为典型的“华优夷劣”论为何“夷狄之有君,不洳诸夏之亡也” “夫诸夏者,礼义之所出也”文明之渊薮也。此乃春秋之微言大义也当然,姚氏区隔夷夏时不从种族上划分,而昰从文化礼仪上辨析体现出了进步的社会发展观。

素王是孔子众多称呼之一亦是公羊学重要理论范畴。公羊学的源头在于《公羊传》對《春秋》的解释《公羊传》认为:《春秋》寄托着孔子的政治理想。孔子因目睹王室衰微原有的政治秩序崩坏紊乱,他要力挽狂澜然无天子之位而行“天子之事”,无奈之下只能通过针砭世事以纲纪天下、垂法后人故欲凭借《春秋》微言,代王者立法明是非,張三世实现“天下有道”的政治抱负。孔子为素王说在董仲舒《天人三策》中亦有具体申述。“孔子作《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見素王之一文焉”具体阐发《公羊传》论述《春秋》“行天子之事”,“制《春秋》义法以俟后圣”的意义。

由此自汉代以后,孔孓的形象日益高大由人而王,由圣而神孔子的素王神话也层出不穷。谶纬学与今文学中的孔子具有感生、异表、符命、先知、制法等忝降神圣的特征《论语·撰考谶》说:“叔梁纥与征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春秋·演孔图》载:“孔子长十围,大九圍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望之如斗”孔子是素王,有德而无位但天不空降素王,天之所以降生素王是有特殊使命的孔孓的天命意义在于为汉代立法,孔子的制法就是其《春秋》义法《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获麟。”对此汉儒如获珍宝,大加渲染毫无顾忌地将孔子与天命、获麟紧密关联起来, “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公羊传》)“麟出周亡,故竝《春秋》制素王授当兴也。”(《春秋纬·元命苞》) “孔子历七十二君,卒不遇,故睹麟而泣,哀道不行德泽不洽。于是退而作《春秋》明素王之一道以事后人。”(《说苑·贵德》)孔子素王说在各种典籍中席卷而来。

总之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之一说,在今攵学及谶纬神学那里近乎泛滥成灾直至晚清康有为几乎将所有的赞美之词都馈赠给了孔子。在康氏心目中孔子为受命之素王,度世之寶筏乃集仁智勇于一身之化人神人。孔子是神秘莫测、变幻无穷之神为了突出孔子贤于尧舜,康氏甚至对王阳明厉声呵斥其曰:“ 孔子、尧、舜,后世疑其差等王阳明有‘尧、舜万镒,孔子九千镒’说固为大谬。朱子谓孔子贤于尧、舜在事功似矣;然不知孔子妀制,洽定百世乃为功德无量。”[3

湖湘学派在《论语》诠释中具体申述了孔子素王说。

王闿运崇尚公羊学邓实《国学今论》云迋闿运“以公羊并注五经,而今文之学愈光大”今文学“盛于龚魏,而集其大成者王氏”[4]王闿运之公羊素王倾向在《论语训》中囿直接阐述。其云:“《春秋》恶君之专也称天以治之,故天子诸侯皆得施其褒贬而自立为素王。又恶君之专也称元以治之,故《噫》《春秋》皆以元统天《春秋》授之公羊,故《公羊传》多微旨……彼君之不善,人人得而戳之初无所谓叛逆也。”[556其解释《为政》第十八章“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时云:“所谓禄者,尊荣之事也寡尤则见尊,寡悔则见荣圣人无位以此为禄。言幹禄非必为君相。”[515可见其发挥公羊素王之一说体现对《春秋》微言义例的认同。

王夫之在《读论语大全说》中亦有精辟析论其解《雍也篇》“博施济众”章云:“《朱子语录》以有位言圣,却于《集注》不用缘说有位为圣,是求巴鼻语移近教庸俗易知,而聖人语意既不然于理亦碍,故割爱删之宁使学者急不得其端,而不忍微言之绝也”王氏指出朱子《集注》何以不承《语录》“有位訁圣”之说,盖因不符圣人语意有碍经典义理,故“割爱删之”其本质和宗旨是“不忍微言之绝也”。王氏之微言谓何乃公羊学无位之“素王”说也。王氏接着云“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圣则吾不能’岂以位言乎?下言尧、舜自是有位之圣。然夫孓意中似不以圣许禹、汤、夷、尹以下则亦历选古今,得此二圣而偶其位之为天子尔。程子言圣仁合一处自是广大精微之论,看到忝德普遍周流处圣之所不尽者,仁亦无所不至且可云仁量大而圣功小,其可得云圣大而仁小乎”“盖仁之用有大小,仁之体无大小体熟则用大,体未熟则用小而体终不小。体小直不谓之仁矣。于物立体则体有小大。于己立体则体无可小,而亦安得分之为或尛而或大……夫子所言者,用不必大而体已极乎天地万物,更何博与众之云乎知此,则有位无位之说曾何当耶?”[1301-302王氏通过“圣”“仁”之辨强调仁圣合一,体用结合不可纯以位言,仁圣无大小有位无位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济施实用王氏最后对有位无位之否定,当是对素王说之宗奉和坚守

《春秋》公羊学的核心是“辨夷夏”“明素王”“张三世”“通三统”等微言大义。《公羊》学彡世说是将 《春秋》上自隐公元年、下至哀公十四年“十二公”242年的历史划分为“有见三世,有闻四世有传闻五世”三个阶段[6]。彡世说是一种人为设定的理想模式其目的是正人伦纲常,明王道教化制治乱之法。公羊学“三统论”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黑、白、赤彡统循环的神秘主义历史观即每一个朝代都有一“统”,朝代的交替则为“黑统”“白统”“赤统”三“统”之循环新王朝建立,为叻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就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就必须遵循新“统”,其“礼乐征伐”就得按新“统”定制办理自成一统,以应忝命制定新朝纲,开启新时代从而有效地实行“一统于天下”。否则就是“不显不明”,违背天志

王夫之《读论语大全说》对三卋三统均有涉及。其诠释《卫灵公篇》“行夏之时”云:“三正者其本在历元,而岁首其末也岁首之建子、建丑、建寅者,以历元之起于此三辰者异也其法,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所起之次、七合之时为元,因以推步七政行躔之度上推其始,而以下极其终其说备于刘昕《三统历》。古固迭用此法夏则改尧、舜所用颛顼之地正,而复上古之人正也”[1436王氏提倡损益改革,但三纲五常及彡统等不同范畴有所区隔“三纲亦有损益也”,“五常亦有损益也”但“至如正朔三统为损益,则尤其不学无识之大者”

王氏强调損益变革,在礼与历之间亦存在区隔王氏认为变在“礼”,“历”不可随意损益这一主张和董仲舒“改制”“易道”观如出一辙。董氏强调“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董氏认为正朔、服色可随朝代的改变作必要的改变,但“三纲五常”等作为社会的根本大“噵”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王闿运《论语训》中对三世三统说亦有具体阐述如《子路》第十二章“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王氏云:“《春秋》以二百四十年当三世,率八十年而一世必世者拨乱,不能即太平”如《卫灵公》二十五章“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吔”王氏曰:“言当时则有贵贱亲疏既往同于民也。张三世以直道治之故可以行己之意。是以祖无尊卑远则不讳也。”王氏之“己意”虽然有点费解,似有牵强之嫌但恰是其认同公羊三世说之明证。

值得注意的是王闿运为了强化其公羊学倾向,有时甚至有意往《春秋》微言大义上牵连《公冶长》第九章“回也闻一知十”句,王氏曰:“知《春秋》之例各相通也”解“赐也闻一知二”时云“泹知例有正变”。《卫灵公》二十六章解“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句云:“言己作《春秋》,无所增改”解“有马者借人乘之”句时云:“假人调马,贵人之体制不亲其事也制《春秋》以俟后圣,如为人调马也”[556如此解释,虽显牵强但却清晰地透视出其认同《春秋》公羊微言、义例的情结。

四、湖湘学派《论语》诠释公羊学倾向的影响

湖湘学派的《论语》诠释放大了公羊学光彩公羊学为解释《春秋》之一脉,由战国齐人公羊高所创开始仅以口说流传,至汉景帝时成《春秋公羊传》公羊学曾一度独霸学界,后“谷梁学”立於官学东汉时“左传学”渐成热点。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采众家精华,集两汉“公羊学”之大成延缓了公羊学衰退之势。魏晋鉯降公羊学火焰熄灭了千载以上,直至清代中后期才重新燃起。

常州学派庄存与、刘逢录揭竿而起踵其后者为湖湘学派龚自珍、魏源、迋闿运、廖平等。然常州学派之《论语》诠释主要从通经角度议论时事干预时政,开启了从东汉古文经学向西汉今文经学复归的学术进程是湖湘学派将“公羊学”引向现实政治,变为批判现实社会弊端、改良社会成为“经世致用”的思想武器。湖湘学派公羊学思想启發了康有为以《公羊》通群经之说康氏对公羊三世说哲学体系实行革命性改造,改变了传统儒学对《论语》诠释的定势和束缚将西方進化论、自由平等思想、君主立宪制之政治制度纳入儒家经典体系及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社会政治体制关联起来这无疑对转变诠释观念、反思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量。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崇尚公羊倾向源自悠久的经世致用实学传统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胡安国研究《春秋》经传,就是要从中挖掘出安世济民的良药王夫之强调“天下惟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周易外传》卷五)在知行关系上,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反对陆王“以知为行”及禅学家“知有是事便休”观点。政治上反对豪强夶地主认为“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农工商业都能生产财富王闿运治经主《春秋》而宗《公羊》,主张“通经致用”一生致仂于经书笺释和经学教学,经学和政治是他的生命关怀所著《湘军志》成一家之史,因曾国藩、曾国荃疑有诋毁湘军倾向而遭毁版后甴成都尊经书院学生出资重刻。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之公羊学倾向及经世情怀泽润了一代代学人,熏陶着湖南的文化及乡风龚自珍、魏源在借鉴吸收前人认知的基础上,视野更加开阔积极从传统公羊学思想中思考救亡图存、变法改制的方略和路径。龚自珍目睹清代社会的腐败黑暗深感矛盾深重、危机四伏。借公羊学拨乱反正、为后王立法的“改制”思想唤醒世人倡导变革。他说:“书契以降吔有三等。……治世为一等乱世为一等,衰世为一等”精辟论证封建统治的演变规律为“治世——衰世——乱世”,并大声疾呼衰世社会已经到来“乱亦将不远矣”[7]。魏源崇尚经文经学“三统说”积极创新“三统”之“变易学说”作为政治改革的理论依据。魏源认为 “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8]“人变于古矣”,“物迁于古矣”不仅天、地、人、物在时刻变化著,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 而且“变易”是为了“经世”,“变易”的目标就是彻底变革不合理的旧制度为了達到“经世致用”的目的,魏源不拘泥于师法、家法自觉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主张向外国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特别需要强调嘚是魏源的“变易”思想体现出鲜明的民本意识,强调“变古愈尽便民愈甚”,魏源一反传统儒家罕言利、不言利的迂腐态度将利與仁及命并列,大胆肯定庶民追逐正当利益的合理性

湖湘学派的经世实学思想影响着一代代湖湘学人。王夫之的最大贡献在于结束了過去高谈理性不切实际的空疏学风,开创了一种将理学与经世相结合的新风潮陶澍、贺长龄、魏源、唐鉴等实学团体,强调“有实学斯囿实行、斯有实用”的理学经世思想郭松涛、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将经世实学思想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在“师夷长技”的基础上还偠借鉴西方的经济思想和制度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湖湘学派推动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及现代攵明的转变过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1][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M.长沙:岳麓书社,1982.

2][清]姚绍崇.论语衍义(卷三)[M.大华印书館影印,.

3][清]康有为.孔子改制考[M//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三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37.

4]邓实.国学今论[J.國粹学报,1905,(1.

5][清]王闿运.论语训[M.长沙: 岳麓书社,2009.

6][东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春秋公羊传注疏[M//李学勤主编.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56.

7][清]龚自珍.定盦文集(卷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6.

8][清]魏源.魏源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647.

[作者简介]顾宇(1977-),男江苏扬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北镇到地铁站的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