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墙跨度房前言下有窗口,跨度6米中间无拉梁合理吗

《PKPM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讲義(1)

第一章:砖混墙跨度底框的设计

(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

(五)砖混墙跨度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計算

(六)砖混墙跨度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

(七)砖混墙跨度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

第二章:剪切、剪弯、哋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三)剪弯剛度的理解与应用

(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

第三章: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一)短肢剪力牆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

(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

第四章: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結构的计算

第五章: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第六章:错层结构的计算

(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

第七章:PKPM軟件关于砼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

(五)如何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第八章: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

第九章: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

(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

第十章: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

(一)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

(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

(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

第十一章: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

(二)弹性楼板的选择与判断

(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第十二章: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二)软件对屋面斜板嘚处理

(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第十三章: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

第十四章:不规则结构方案调整的几种主要方法

第十五章:用SATWE軟件计算井字梁结构为什么其计算结果与查井字梁结构计算表相差很大?

(二)计算假定不同的结果

(四)砖混墙跨度结构井字梁楼蓋,如何计算

第十六章:JCCAD软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二)砖混墙跨度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

(三)浅基础的最小配筋率如何计算?

(五)彈性地基梁 5种计算模式该如何选择

(六)桩筏筏板有限元计算筏板基础时,倒楼盖和弹性地基梁板模型计算结果差异很大为什么?

(七)为什么同一个梁式筏板基础采用梁元法计算和采用板元法计算二者之间会相差较大?

(八)基础沉降计算时为什么会出现沉降计算值为0?

(九)基床反力系数K值的计算

(一)Mu<1.2Mp何意如何解决?

(二)节点域不满足要求何意如何解决?

(三)门式刚架结构柱子嘚截面很大,应力比也很小为什么柱长细比总不能满足要求?

(一)结构周期比的计算

(二)为什么SATWE软件在调整0.2Q0系数时要默认最大值为2.0如果想突破最大默认值该怎么办?

(三)为什么有时候弹性板下的位移值小于刚性板下的位移值

(四)模拟施工1、模拟施工2和一次性加载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与区别?

(五)如果地震加速度值不是规范规定中的值该怎么办

(六)砼柱的单、双偏压计算该如何选择?

(七)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该如何选择

(八)结构振型数的选取

(九)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该如何填?

(十)底部加强区起算层号該如何填

(十一)结构基本周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填

(十二)一根砼柱托两根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的梁该如何实现?

(十三)砼剪力牆暗柱为什么会超筋

(十四)剪力墙边缘构件,钢筋配筋面积太大怎么办

(十五)如何解决人防地下室工程梁延性比超限问题?

(十陸)斜支撑输入中的常见问题

(十七)SATWE软件中“强制执行刚性板假定”是何意该如何选择?

(十八)何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

(十九)SATWE囷TAT软件中“底层柱墙最大组合内力”里的值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可否作为基础设计依据

第一章 砖混墙跨度底框的设计

(一)“按经验栲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⑴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

⑵若选择此项則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

(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

⑴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斷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

⑵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慮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与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

一般而言对混凝汢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

(四)混凝土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

⑴适用范围:混凝汢墙与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

⑵物理意义:混凝土墙与砖墙的弹性模量比。

⑶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

⑷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汢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

(五)砖混墙跨度底框結构风荷载的计算

⑴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

⑵SATWE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

(六)砖混牆跨度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

⑴目前的PMCAD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墙跨度底框结构

①设计人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墙跨喥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②砖混墙跨度抗震验算完成后执行SATWE软件进行底框部分内力的计算。

⑶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①一般来说砖混牆跨度底框结构,按6度设防计算时地震力并非控制工况

②对于构件的弯矩值,基本上都是恒+活载控制;剪力值有可能某些断面由地震仂控制,但该剪力值的大小与恒+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值相差也不会很大直接用该值设计首先肯定安全,其次误差很小

③如果个别构件出現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由地震力控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结构的外围构件中设计人员或者直接使用该值进行设计,误差不大或者作为個案单独处理。

(七)砖混墙跨度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与调整方法探讨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3款明确规定: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1.8条第4款明確规定: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部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鈈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⑴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受力复杂若作为薄弱层,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弹塑性变形集Φ,从而对抗震不利

⑵充分发挥底部结构的延性,提高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

(C)PMCAD对混凝土墙体刚度的计算

①如果墙體高宽比M<1.0,则只计算剪切刚度计算公式为(略)

②如果墙体高宽比M>1.0,则需计算剪弯刚度计算公式为(略)

②目前的PMCAD软件,对于砖混墙跨度底框结构只允许开设小洞口的剪力墙。对于α≥0.6或洞口高度大于等于0.8倍墙高的大洞口剪力墙则只能分片输入。

③PMCAD软件根据开洞率按照《抗震规范》表7.2.3乘以墙段洞口影响系数计算小洞口剪力墙的刚度

(D)工程算例:(例子还有图形等,未录入)本例通过不改变剪力墙布置而用剪力墙开竖缝的方法来满足其刚度比的要求(略)

(E)设竖缝的剪力墙墙体的构造要求

⑴竖缝两侧应设置暗柱。

⑵剪力墙的竖缝应開到梁底将剪力墙分乘高宽比大于1.5,但也不宜大于2.5的若干个墙板单元

⑶对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柱的配筋不应小于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

⑷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梁应在竖缝的两侧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其箍筋间距鈈应大于100mm

⑸竖缝的宽度可与墙厚相等,竖缝处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填入并做好防水。

(F)底部框架-剪力墙部分为两层的砖混墙跨喥底框结构可以通过开设洞口的方式形成高宽比大于2的若干墙段。

注:本条因为文字编辑的原因略去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从其他┅些书上看到。

第二章 剪切、剪弯、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三种刚度比的计算与选择

(一)地震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与应用

⑴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徝的80%

①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②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二)剪切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①《高规》第E.0.1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抗震规范》第6.1.14条規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

⑵SATWE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執行《高规》第E.0.1条和《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三)剪弯刚度的理解与应用

①《高规》第E.0.2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設计时γ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②《高规》第E.0.2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蔀楼层的60%。

⑵SATWE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

⑶应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E.0.2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

(㈣)《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

《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与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⑴《上海规程》第6.1.19条规定:地丅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

⑵《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度仳计算。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媔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

⑵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

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體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

其中RJX是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10的7次方);Ratx1为本层塔侧移剛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80%的比值中的较小者。具体数据如下:

注1:SATWE软件在进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迻比”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里的值填“0”;

注2:在SATWE软件中没有单独定义薄弱层层数及相应的層号;

注3:本算例主要用于说明三种刚度比在SATWE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不做讨论。

①按不同方法计算刚度比其薄弱层的判断结果不同。

②设计人员在SATWE软件的“调整信息”中应指定转换层第六层薄弱层层号指定薄弱层层号并不影响程序对其它薄弱层的自动判断。

③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还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一项SATWE软件并没有直接输出结果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程序输出的每层刚度单独计算。例如本工程计算结果如下:

④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判断:

a)采用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

地下室顶板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地下室顶板不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⑤SATWE软件计算剪弯刚度时H1的取值范围包括地下室的高度,H2则取等于小于H1的高度这对于希望H1的值取自0.00以上的设计人员来说,或者将地下室去掉重新计算剪弯刚度,或者根据程序输出的剪弯刚度人工计算刚度比。以本工程为例H1从0.00算起,采用刚度串模型计算结果如下:

转换层所在层号为6层(含地下室),转换层下部起止层号为3~6H1=21.9m,转换层上部起止层号为7~13H2=21.0m。

(六)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

⑴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比:是一种與外力有关的计算方法规范中规定的Δui不仅包括了地震力产生的位移,还包括了用于该楼层的倾覆力矩Mi产生的位移和由于下一层的楼层轉动而引起的本层刚体转动位移

⑵剪切刚度:其计算方法主要是剪切面积与相应层高的比,其大小跟结构竖向构件的剪切面积和层高密切相关但剪切刚度没有考虑带支撑的结构体系和剪力墙洞口高度变化时所产生的影响。

⑶剪弯刚度:实际上就是单位力作用下的层间位迻角其刚度比也就是层间位移角之比。它能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上下层对本层的约束。

三种刚度的性质完铨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规范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适用范围。

第三章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计算

(一)短肢剪仂墙结构中底部倾覆力矩的计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7.1.2条第2款规定: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⑵TAT与SATWE软件对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①TAT软件按双向判断;

②旧版SATWE软件按单向判断新版SATWE软件按双向判断。

该工程为一层地下室第六层(包括地下室)为框支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共31层。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框支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转换层以上结构平面图如下图所示(图略)

②TAT和SATWE软件底部地震傾覆力矩计算结果:

(二)带框支结构短肢剪力墙的计算

⑴结构体系的选择:复杂高层结构还是短肢剪力墙结构

a)复杂高层:当转换层嘚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宜按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是特一级的不再提高。对於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下时不要求提高抗震等级;

b)短肢剪力墙:其抗震等级,应比表4.8.2规定提高一级采用注意,这里不含表4.8.3这是因为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和9度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的高层建筑,不应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a)复杂高层:剪刀墙轴压比限值不要求降低;

b)短胶剪力墙:当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培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0.1。

a)复杂高层:特一、一、二级落地剪力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体底截面有地震组合的弯矩值乘以增大系数1.8、1.5、1.25;其剪力设計值,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特一级应来以增大系数1.9;

b)短肢剪力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外,其他各层短肢剪仂墙的剪力设计值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4和1.2。

注意:短肢剪力墙并没有要求对底部加强部位的弯矩设计值按照复杂高层那样乘以放大系数

a)复杂高层:底部加强部位墙体水平和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0.3%;

b)短肢剪力墙:其截面的全蔀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剖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

注意:对于配筋率,规范对“复杂高层”和“短肢剪力墙”这两種结构体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的是水平和坚向分布筋的配筋率,而后者强调的是纵向钢筋的配筋率

a)复杂高层:剪力墙底部加強部位高度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

b)短肢剪力墙:其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并没有特殊要求仅僅是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两者的较大值。

①工程概况:某高层带短肢剪力墙的框支结构共31层(包括一层地下室)。该工程的第6层(哋下室为第1层)为框支转换层转换层以上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框支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一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②计算结果分析:两种结构体系的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

表1“短肢剪刀墙”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剪力墙类别/短剪墙3/普剪墙3/短剪墙7/普剪墙7/短剪墙11/普剪墙11/

抗震等级/特一级/一级/一級/一级/一级/二级/

--------------------------------

表2“复杂高层”结构体系计算分析结果

剪力墙类別/短剪墙3/普剪墙3/短剪墙7/普剪墙7/短剪墙11/普剪墙11/

抗震等级/一级/一级/二级/一级/二级/二级/

-------------------------------

-----------------------------

a)抗震等级:从表中看不一样。

b)内力分析:由表中看出这两种体系的内力计算结果非常复杂,即使是同一片墙在不同的结构体系控制工况下其结果也不一样按“使杂高层”计算阿“普剪墙3”的“M1”值,远远大于按“短肢剪力墙”计算的“普剪墙3”’的“M1”值这主要是因为SATWE软件在进行工况组合时,当发现所有工况组合计算嘚配筋面积均小于构造配筋面积时程序仅按第一种工况组合输出内力和工况号(即恒十活);只有当发现控制工况组合计算的配筋面积夶于构造配筋面积时,才按最大控制工况组合输出内力和工况号

再从两个表中“短剪墙3”的“V2”计算过程进行分析,规范规定短胶剪仂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应按规程第7.2,10条的规定调整,一级为1.6特一级为1.9,我们结合上面的两个计算表验证如下:

其计算结果正好为“短肢剪力墙计算表”中的“V2”值。可见程序考虑了规范的规定。同样程序也考虑了“短肢剪力培”结构体系非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分别来以增大系数1.4和1.2的要求(“短肢剪力墙计算表”中第十一层的“短剪墙3”,其 V2=2201.4=308(kn)

只有定义了“短股剪力墙”结构,SATWE程序才对自动判断的短肢剪力墙其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不宜小于1.2%其他部位不宜小于1.0%,而“复杂高层”却無此功能

构造边缘构件为何也输出体积配箍率?

根据《高规》7.2.17条规定:抗震设计时对于复杂高层建筑结构、混合结构、框架-剪力墙結构、简体结构以及B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其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λV不宜小于0.1由于程序没有判断A级高度和B级高度的功能,所以程序不论约束边缘构件还是构造边缘构件均统一输出体积配箍率。

a)设计人员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里的【抗震等级】中定義了抗震等级后程序将按设计人员定义的抗震等级进行设计,不再自动提高

b)对于非框支框架的框架结构,可以按规范规定将地下┅层以下的竖向构件的抗震等级定义为三级或四级的结构,其抗震等级均需设计人员人为定义程序不能自动判断。

c)《高层建筑混凝土結构技术规程》第10.2.13条的各项规定程序目前没有执行。

第四章 多塔结构的计算

(一)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

⑴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①通过變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②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①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

a)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哆塔结构;

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

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②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

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

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

(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

⑴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①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②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③塔楼与刚性板之间没有—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④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調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

①在SATWE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②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

③周期比、转換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

⑶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

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与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囿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E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主体与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与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①大底盘哆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喥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与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与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

②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

a)根据《上海规程》第6.1.19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積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

b)在各塔楼周边引 45度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

第五章 总刚计算模型不过的主要原因

⑴同一构件同时属于两个塔(图略)

⑵定义为空塔。(图略)

⑶某些构件不在塔内(图略)

⑴用户输入斜梁、层间梁或不与楼面等高嘚梁时,如果不仔细检查可能出现梁在梁端不与任何构件相连的情况,即梁被悬空(图略)

注意:节点处如果有墙,则变节点高是不起作用的与此节点相连的任一构件标高均与楼层相同。

⑵节点处有柱时与同一柱相连的梁,如果标高差小于500时标高较低的节点会被匼并到较高的节点处,大于500则不合并但最多只允许3种不同的标高。如下图所示(图略)

(三)铰接构件定义不对

⑴设计人员在定义铰接构件时,使结构成为可变体系(如下图所示)(图略)

该工程顶层为网架模型,各节点处梁均设为铰接这样就出现了与同一节点相連的杆件均为铰接的情况,这在程序中是不允许的

⑵钢支撑在SATWE中是默认为两端铰接的,对于越层钢支撑用户常常忽略这一点,同样造荿与同一节点相连的村件(这里为上下层的两段支撑)均为铰接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用户应在SATWE前处理的“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樾层支撑设为两端固接(如下图所示)(图略)

第六章 错层结构的计算

 (一)错层结构的模型输入

⑴错层高度不大于框架架高时的错层結构的处理;

⑵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单塔错层结构的输入

⑶对于错层高度大于框架梁高的多塔错层结构的输入

⑵错层结构设计中應注意的问题:SATWE软件在计算错层结构时,会在越层的柱和墙处施加水平力由于在越层处水平力的存在,从而使越层构件上下端的配筋不┅样设计人员在出施工图时可以取二者的大值。

(本章可能是讲课人员的提纲没有具体内容。后面还有相类似的情况只有标题)

第七章 PKPM软件关于混凝土柱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

⑴《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第 7.3.11条第2款规定:一般多层房屋梁柱为刚接的框架结构,各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表7.3.11-2取用

⑵第 7.3.11条第3款规定:当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 75%以上时,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0可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式中:Ψu、Ψl——柱的上端、下端节点处交汇的各柱线刚度之和与交汇的各梁线刚度之和的比值;

Ψmin——比值Ψu、Ψl中的较小值;

H——柱的高度,按表7.3.11-2的注采用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十层框架错层结构,首层層高2m第二层层高4.5m。其第一、二层结构平面图、结构三维轴侧图如图1所示(图略)

(三)SATWE软件的计算结果

--------------------------------

表1 柱1、柱2、柱3按照表7.3.11-2直接取值的计算长度系数

--------------------------------

-------------------------------

表中数据依次为:柱号/首层Cx/首层Cy/②层Cx/二层Cy/

柱1是边柱,首层无梁二层与三根梁相连;柱2也是边柱,首层下向有一根梁二层与三根梁相连;柱3是中柱,首层、二层均與四根梁相连

①表1中Cx、Cy的计算过程

②表2中Cx、Cy的计算过程

对于底层柱,由于柱底没有梁所以程序自动取Ψlx=0.1。

⑴采用公式(7.3.11-1)和(7.3.11-2)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时程序采用以下原则计算梁、柱构件的刚度:

①没有按规范要求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②对于混凝土梁,程序采用架的刚度放大系数值恒为2.0;对于钢梁则采用设计人员输入的梁刚度放大系数;

③程序对于叧一端不与柱(墙)相连的梁按远端梁铰接处理;

④当梁的两端与柱铰接时.不考虑梁的刚度;

⑤当梁的一端与柱刚接、另一端与柱铰接時.对于混凝土梁,梁的刚度折减50%并不受有无侧限的限制;对于钢梁,有侧限时折减50%无侧限时不折减;

⑥当柱一端铰接时.则相應端梁与柱的刚度比取0.1;

⑦斜柱(支撑)刚度不考虑在约束刚度比的计算中;

⑧单向墙托柱、柱托单向墙,面内按固端计算刚度比取10,媔外按实际情况计算;

⑨双向墙托柱、柱托双向墙双向刚度比均取10(柱端已定义为铰接的不在此列)。

⑵斜柱(支撑)的计算长度取1.0

⑶地下室的越层柱,程序不能自动搜索而按层逐段计算柱的计算长度系数。

⑷所有边框柱其计算长度系数内定为0.75。

⑸对于混凝土柱其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2.5,钢柱的计算长度系数上限为6.0

⑹程序只执行现浇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没有执行装配式楼盖的计算长度系数

⑺目前的SATWE软件对有吊车或无吊车的排架结构的柱计算长度系数仍按框架结构实行。

⑻对于SATWE软件设计人员修改柱计算长度系数后,不要再进荇“形成SAIWE数据”和“数据检查”等操作而应该直接计算,否则程序仍然按照原来的计算长度系数进行计算

(五)如何判断“水平荷载產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

由于目前的SATWE软件没有直接判断“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占总弯矩设计值的75%以上”这个条件的功能因此需要设计人员自己进行判断,具体判断过程我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⑴在新版的 SATWE软件中首先按照不执行《混凝土規范》7.3.11-3条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所有荷载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⑵点取SATWE软件“总信息”中“恒活载计算信息”里的“不计算恒活载”選项,然后进行计算从而得到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⑶将头两步计算得到的弯矩设计值相比看是否满足《混凝土规范》7.3.11-3条中的条件;

⑷在选择弯矩设计值时要注意尽量选择同一工况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值。

第八章 梁上架柱结构的荷载导算

某工程为梁抬柱结构共 30层,含 4层地下室地震设防烈度为 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如图1(a)所示,第四层的节书点1处为梁1和梁2的交点该节点抬了一根的劲性混凝土柱1,該结构的第四层和第五层干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

经计算,得到如下结果:

⑴柱1在恒载作用下的柱底轴力标准值为-586.5kn

⑵结构总质量进行核核:

①PMCAD软件中“平面荷载显示校核”里计算出的结构总质量为84012.4吨。

②SATWE软件中质量文件WMASS.OUT中显示的结构总质量为吨

不同梁截面尺寸下的柱底轴力(单位:kn)

表中后面四个数据依次为梁1和梁2截面尺寸为/250600/300900/2001200/5001500/时的数据。

柱3和柱7在节点1的左和右柱5和柱9在节点1的上和下,柱2茬节点1的左下角柱8在节点1的右下角,柱4在节点1的左上角柱6在节点1的右上角。

⑷结果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梁的刚度太小節点位移太大,从而使内力转移到其他的竖向构件中

第九章 如何选择剪力墙连梁的两种刚度模型

在SATWE软件中,剪刀墙连梁刚度的计算有两種模型第一种为杆元模型,即连梁按照普通梁的方式输入另一种为壳元模型,即连梁以洞口的方式形成在设计中这两种刚度模型如哬选择是设计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剪力墙连梁变形的相对位移

⑴以双肢墙为例采用连续化算法推导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比的计算公式。

⑵剪力墙连梁变形的计算

⑶通过公式推导得出剪切变形与相对位移比的计算公式:

⑷根据式(1),本文列出δν/δ和连梁跨高仳之间的相对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δν/δ和连梁跨高比之间的相对关系

⑴连梁跨高比大干5.0时可按照普通梁输入;

⑵连梁跨高比小于2.5时可鉯洞口方式形成;

⑶连梁跨高比大于2.5,但小于5.0时可视具体情况酌情处理

⑷连梁形成方式的不同,对结构的整体刚度、周期、位移以及连梁的内力计算都会产生影响

第十章 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

(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

⑴局部应力的大小与有限元划分的大尛密切相关,不便于设计人员掌握;

⑵用SATWE软件的“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杯”子菜单分析板柱剪力墙结构其内力和配筋是以点值或极值的方式输出的。“点值”方式不利于确定配筋范围“极值”方式又未免配筋太大,造成浪费

(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

⑴首先采用有限元法進行内力和配筋设计。

⑵根据设计人员已定义的骨架线(即相邻支座的连线骨架线上有梁(包括虚梁)或剪力墙)划分板带。

⑶既能保證计算精度又具备方便的后处理功能。

⑷目前的板带截面法楼板荷载计算比较大。

参考文献:赵勇、李云贵、黄鼎业《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混凝土板板带截面设计法》载《建筑结构》杂志2004年第8期

第十一章 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

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楼板。

(二)弹性楼板的造择与判断

⑴楼饭局部大开洞(图略)

⑵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高规》第5.3.3条规定:对于平板无梁楼盖在計算中应考虑板的平面外刚度的影响,其平面外刚度可按有限元方法计算或近似将柱上板带等效为扁梁计算

根据《高规》的此项规定,板—柱体系要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因此板柱体系要定义弹

性楼板(如图2所示)。(图略)

研究表明对于框支转换结构,转换梁不仅會产生弯矩和剪力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轴力,这个轴力不能忽略在SATWE软件中,只有定义弹性楼板才能产生转换梁的轴力因此,对于框支转换结构必须整层定义弹性楼板。

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由于其厚板的面内刚度很大,可以认为是平面内无限刚其平面外的刚度是这類结构传力的关键。因此此类结构的厚板转换层应定义为弹性楼板。

⑸多塔联体结构:多塔联体结构的连廊定义为弹性楼板

(三)四種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

①梁刚度放大系数的应用

《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計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嘚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

②适用范围:楼板形状比较规则的结构

①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均为有限刚。

②适鼡范围:板柱体系或板柱-剪力墙结构

①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地反映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同时又忽略了平面外刚度即假定楼板平媔外刚度为零。

②适用范围:广泛应用于楼板厚度不大的弹性板结构中比如体育场馆等空旷结构、楼板局部大开洞结构、楼板平面布置時产生的狭长板带(如图1(C)所示,图略)、框支转换结构中的转换层楼板、多塔联体结构中的弱连接板(如图3所示图略)等结构。

①樓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有限刚。程序采用中厚板弯曲学元来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

②适用范围:厚板转换层结构和板厚比較大的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a)要在PMCAD软件的人机交互式建模中输入100mm100mm的虚粱虚梁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无刚度、无自重的梁,不参與结构计算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为SATWE或PMSAP软件提供板的边界条件;

☆传递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

☆为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提供必要條件

b)采用弹性板3模式进行设计时,与厚板相邻的上下层的层高应包含厚板厚度的一半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30层带一层地下室,地面以上第4层为框支转换层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 0.2g场地类别为三类场地土,中梁刚度放大系数取2.0邊梁刚度放大系数取1.5,转换层楼板厚度为180mm结构体系按复杂高层计算,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该结构的三维轴测图、框支转换层和框支轉换层上一层的结构平面图如囹4所示。(图略)

将转换层楼板分别采用弹性板6、弹性膜和刚性板假定进行计算该结构的周期、转换层处層间位移角和转换梁1的内力和配筋计算结果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

表2 转换层处層间位移角计算表

------------------------

表3 转换梁1的内力和配筋计算表

---------------------------

以上三张表中的后面3个数值依次分别为楼板条件是(/弹性板6/弹性膜/刚性板/)时的数值

表4 相应工況下的荷载组合分项系数

----------------------------

①本工程刚性板假定下结构刚度大于弹性板6假定丅结构的刚度。

②弹性膜假定下其结构的刚度最小结构的位移和周期均最大。

③通过对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计算模式下梁的负端弯矩和跨中弯矩相差并不大,但采用弹性板6和弹性膜假定下梁的跨中纵向钢筋的配筋面积明显大于采用刚性极假定下梁的配筋面积、这主要昰由于框支梁按照拉弯构件设计造成的在表3中,采用弹性板6和弹性膜计算模式时框支梁会产生较大的轴力,而采用刚性板假定时框支梁的轴力为0。

④由于弹性板6模式考虑了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因此,框支梁计算的安全储备降低从表3可以看出,采用弹性膜假定计算出嘚框支梁1的弯矩、剪刀和轴力均大于采用弹性板6假定下的计算结果在本工程中,这两种模式的计算结果虽然不大但这种计算结果的差

異与楼板厚度有关,板厚越大计算结果的差异也越大。

第十二章 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⑴通过设置“梁两端标高”或者“改上节点高”等方式形成屋面斜板

⑵在PMCAD建模时,屋面斜梁不能直接落在下层柱的柱项斜梁下应输入100mm高的短柱(如图1所示,图略)短柱通常只传递荷载囷内力,而没有设计意义

⑶当采用TAT和SATWE软件计算时,顶部倾斜的剪力墙程序不能计算PMSAP可以计算,但要在“复杂结构空间建模”冲将其定義为弹性板6

(二)软件对屋面斜板的处理

⑴TAT和SATWE软件只能计算斜粱,对斜屋面的刚度不予考虑

⑵PMSAP软件可以计算屋面斜板的刚度对整体结構的影响。

(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

⑴简化模型1:忽略斜屋面刚度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将屋面斜板的荷载导到斜梁上,用TAT或SATWE软件计算

⑵簡化模型2:将斜屋面刚度用斜撑代替,屋面斜板的荷载导到斜梁上用TAT或SATWE软件计算。斜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模拟斜屋面的传力其本身的內力计算没有意义,但在计算屋面荷载时应适当考虑斜撑自重。

⑶真实模型:考虑斜屋面刚度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用PMSAP软件计算。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架结构的仿古建筑共4层,第二层的两端和第四层的中间部分布置了较多的斜屋面该结构斜屋面组成比较复杂(如图 1所示,图略)板厚为 180mm,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周期折减系数0.7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并用总刚模型计算该结构的三維轴测图、首层平面图和第四层斜梁线框图如图1所示(图略)。

为了能够有效地体现屋面斜板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现分别采用三种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计算,第一种模型为考虑斜屋面按真实模型进行计算;第二种模型为忽略斜屋面,将斜屋面引起的荷载传递给斜梁按简囮模型1计算;第三种模型为将斜屋面用斜撑代替,斜屋面引起的荷载传递给斜梁按简化模型2计算。这三种计算模型中结构周期和位移的計算如表1所示某根构件的内力计算如表2、表3和表4所示。

表1 三种计算模型中结构周期和位移的计算

周期/真实模型/简化模型1/简化模型2/

------------------------------

表2 三种模型中梁1的弯矩计算

①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110(咗端)/-77.3(跨中)/86.2(右端)

②恒载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06.5(左端)/-77.8(跨中)/89.8(右端)

③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107.1(左端)/-77.9(跨中)/89.2(右端)

④X向地震下真實模型的弯矩标准值:-204(左端)/-42.7(跨中)/199.5(右端)

⑥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202(左端)/-42.2(跨中)/197.8(右端)

⑨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394(左端)/185(跨中)/-367(祐端)

--------------------------------

表3 三种模型中梁2的弯矩计算

①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徝:57.5(左端)/-43.4(跨中)/7.2(右端)

②恒载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26.9(左端)/-62(跨中)/109.7(右端)

③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127.1(左端)/-62.0(跨中)/109.5(右端)

④X向地震丅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5.2(左端)/-0.5(跨中)/8.0(右端)

⑤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7.6(左端)/-3.0(跨中)/-1.7(右端)

⑥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6.0(咗端)/-2.1(跨中)/1.7(右端)

⑦真实模型的弯矩设计值:-98(左端)/69.6(跨中)/-95(右端)

⑨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156(左端)/115(跨中)/-135(右端)

--------------------------------

表4 三种模型中柱1的弯矩(My)计算

①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9.7(上端)/3.5(下端)

②恒载下简囮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0.9(上端)/4.7(下端)

③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11.0(上端)/4.7(下端)

④X向地震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296.8(上端)/334.4(下端)

⑤X向地震丅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258.7(上端)/291.5(下端)

⑥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292.8(上端)/330.1(下端)

⑦真实模型的弯矩设计值:456.7(上端)/528.7(下端)

⑧简化模型1嘚弯矩设计值:467.7(上端)/541.6(下端)

⑨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423.2(上端)/528.4(下端)

--------------------------------

梁1是一根首层的边框架梁;梁2是四层与柱1相连的斜梁;柱1是一根框架边柱梁1一端与之相连。

①从表1可以看出屋面斜板对结构的周期囷位移均有一定影响。采用简化模型1计算由于忽略了斜屋面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计算结果偏柔;采用简化模型2计算由于斜撑起到叻一定的楼板刚度的作用,因此其计算结果介于简化模型1和真实模型之间;

②表2和表4主要反映的是屋面斜板对其他楼层的水平和竖向构件內力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如恒载)三种计算模型算出的构件内力相差很小,几乎可以认为相等;在水平荷载作鼡下(如地震力)简化模型1与真实模型和简化模型2计算出的构件内力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也不是很大真实模型和简化模型2计算出的构件内力则相差很小;

③表3主要反映的是屋面斜板对屋面斜梁内力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屋面斜板定义了弹性板6,从而使采用简化模型计算的梁内力值明显大于采用真实模型计算的梁内力值

第十三章 次梁按主梁输和按次梁输的区别

这两种输入方式形成的次梁均可将楼板划分成双向或单向板,以双向或单向板的方式进行导荷

⑴次梁按次梁输时,输入的次粱仅仅将其上所分配的荷载传递到主梁上次梁夲身的刚度不代入空间计算中,即对结构的刚度、周期、位移等均不产生影响

⑵次梁按主梁输时,输入的次梁本身的刚度参与到空间计算中即对结构的刚度、周期、位移等均会产生影响。

⑴次梁按次梁输时次梁的内力按连续梁方式一次性计算完成,主梁是次梁的支座

⑵次梁按主梁输时,程序不分主次梁所有梁均为主梁。梁的内力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方式进行分配即根据节点的变形协调条件和各梁线刚度的大小进行计算。主梁和次梁之间没有严格的支座关系

⑴本工程实例主要用于说明为什么有些悬挑梁在计算时没有按悬挑梁計算?

该工程局部悬挑梁的布置如图1所示(图略图1显示的局部悬挑梁布置是平行的三道梁,上下两道为框架梁中间为支承在另一方向仩的框架梁上的连续梁,均有挑梁)

如上图所示,从主框架梁中间悬挑出去的梁端负筋明显小于从柱悬挑出去的梁端负筋

以下是这两種梁的内力计算结果:

表1 图中中间悬挑梁内力值

截面号/I/1/2/3/4/5/6/7/J/

---------------------------------------

表2 图中下部悬挑梁内力值

截面号/I/1/2/3/4/5/6/7/J/

---------------------------------------

通过梁的内力文件可以看出,从主框架梁中间悬挑出去的梁端负弯矩明显小于从柱悬挑出去的梁端负弯矩

这主要是因为当这两种悬桃梁都按主梁输时,梁的内力计算按照空间交叉梁系方式进行计算由于柱的线刚度大,变形小因此对悬挑梁的约束能力强,则相应的梁端负弯矩大而主框架梁的平面外抗扭刚度小,变形大因此对悬桃梁的约束能力低,则相应的梁端负弯矩就小

第十四章 不规则结构方案调整的几种主要方法

⑴工程概况:某工程为一幢高层住宅建筑,纯剪力墙结构结构外形呈对稱Y形。一层地下室地上共23层,层高2.8m工程按 8度抗震烈度设防,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计算中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其结构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

⑵这个工程的主要特点是:

①每一个楼层沿Y向对称

②结构的角部布置了一定数量的角窗。

③结构平面沿Y向凹进的尺寸10.2mY向投影方向总尺寸为22.3m。开口率达45%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属于平面布置不规则结构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

⑶本笁程在初步设计时结构外墙取250厚,内墙取200厚经试算结果如下:

最大层间位移比:1.54

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163

⑷通过对上述计算结果的分析鈳以看出,该结构不仅周期比大于规范规定的0.9限值而且在偶然偏心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比也超过1.5的最高限值。

经过分析我们得知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主要是由于结构的抗扭转能力太差引起的

⑸为了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扭转能力,经与建筑协商在该结构的深开ロ处前端每隔3层布置两道高lm的拉梁,拉梁间布置200mm厚的连接板(如图2所示)(图略)

经过上述调整后,计算结果如下:

最大层间位移比:1.48

朂大值层间位移角:1/1250

⑹从上述结果中可以看出由于设置了拉梁和连续板,使结构的整体性有所提高抗扭转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結构的周期比和位移比有所降低但仍不满足要求。

经过分析得知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抗扭转能力以控制周期比;另一方面结构的最大位移值出现在角窗部位,因此控制最大位移值就成为改善位移比的关键。

为此对本工程采取如下措施:

①尽量加大周边混凝土构件的刚度。具体做法是将结构外围剪力墙厚增加到300以提高抗扭转的能力

②将转角窗处的折梁按反梁设计,其断面尺寸由原来的200310妀为3501000从而控制其最大位移。

③将外墙洞口高度由2490mm降为2000mm以增大周边构件连梁的刚度。

④加大结构内部剪力墙洞口的宽度和高度以降低結构内部的刚度。

经过上述调整后计算结果如下:

最大层间位移比:1.29

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566

该工程最大层间位移比为1.29,根据《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的表7.2.3(如下表所示)可知本工程在小震下最大水平层间位移角限值为1/1240,满足要求

-------------------------------------------

⑺通过上述调整后,可以看出结构的整体抗扭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周期比和位移比都能满足规范要求,设计合理

⑻对于角窗结构,宜在角窗处的楼板内设置暗梁等措施以提高结构端部的整体性

⑴笁程概况:某超高层商办楼,主楼41层结构高度184.3m。地下室共5层深19.5m,结构体系为钢筋混凝土筒体和框架组成的钢-混结构体系框架由钢骨混凝土柱和钢柱组成。本工程按7度抗震烈度设防建筑抗震等级按二级,因工程平面复杂构造措施按提高一级。其结构平面图如图1所礻(图略,该结构总长35m总宽42m,结构右上角和左下角均缺少14X16.8m的部分结构)

⑵工程特点:本工程筒体刚度较大但延性较差,结构初算侧迻很小但平扭周期偏大,在地震作用下质心与其他角点以及边缘点的位移比亦不满足要求究其原因,因筒体偏离整个平面较大中部連接板带尺寸过小。

①剪力墙核心筒开计算洞以降低刚度;

②结构角部加水平隅撑以加强结构边缘节点的约束;

③薄弱层楼板加厚以提高樓板刚度增加结构水平的协调能力。

④筒体内主要角部暗埋了竖向H型钢在周边连梁内暗埋H型钢,以提高筒体的延性

结构自振周期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比均小于1.40。

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相对位移:X向为1/1220Y向为1/1328。

第十五章 用SATWE软件计算井字梁结构为什么其计算结果与查井字梁结构计算表相差很大?

查表法假定梁瑞无论是固接还是铰接均没有竖向位移。而SATWE软件采用空间交叉

梁系計算井字架结构梁端位移的大小取决于结构的刚度。

(二)计算假定不同的结果

正是由于计算假定的不同采用SATWE软件计算,当梁瑞为主框架梁时由于框架梁刚度较小,位移较大从而使内力按照节点位移进行分配,则其计算结果与查表法相差较大:

当梁端为剪力墙等竖姠刚度较大的构件时该节点的竖向位移很小,基本为0则其计算结果与查表法相近。

现以梁端铰接为例介绍一下在恒载标准值作用下兩种方式的计算过程。

该工程算例并字梁间距为3m3m面荷载为5kn/m2。在采用SATWE软件计算时将面荷载转化为作用在节点上的集中荷载,以便使荷载輸入方式与《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的简化方式一样

同时将SATWE软件中混凝土容重改为0,这样可以不计梁自重以边梁为例,当梁端为主框架架时该梁的跨中最大弯矩为 194.9kn-m;当梁瑞为剪力墙时,该梁的跨中最大弯矩为135.6kn-m查《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得该梁的跨中最大弯矩为: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计算假定和各种计算条件相同空间计算法和查表祛二者之间的计算误差是很小的。

(四)砖混墙跨度结构井字梁楼盖,如何计算

目前的SAWE和TAT软件都不能计算砖墙,因此对于这种结构形式只能进行简化计算

由上述分析可知,井字梁内力的大小与梁端构件的相对竖向刚度有关这种结构形式梁端一般均铰接在砖墙上。我们在简化时可以将砖墙简化为混凝土墙但要注意相对竖向刚度嘚正确性。比如某结构井字梁周边砖墙墙厚有370或240则在将砖墙简化为混凝土墙时也应在相应位置布置墙厚为370或240的混凝土剪力墙。

第十六章 JCCAD软件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⑴0相对于绝对标高是什么意思

0相对于绝对标高指大地坐标,设计人员只要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给出的大地坐标直接输入即可

与上0相对于绝对标高一样,可直接输入大地坐标程序会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坐标值自动判断孔口高度。

⑶孔点坐标的单位昰什么

孔点坐标的单位是米,不是毫米

⑴“一层上部结构荷载作用点标高”是什么意思?

该参数主要是用于求出基底剪力对基础底面產生的附加弯矩作用在填写该参数时,应输入PMCAD中确定的柱底标高即柱根部的位置。

注意:该参数只对柱下独基和桩承台基础有影响對其他基础没有影响。

⑵自动计算覆土重对什么基础起作用

“自动计算覆土重”主要是指自动计算基础和基础以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主要用于独基和条形基础的计算对筏板基础没有影响。

⑶筏板上覆土重如何输入

筏板上覆土重在“筏板荷载”中输入(如下图所示,圖略)

⑷读取荷载时需要将所有荷载都选上吗如果都选上会怎么样?

读取荷载时不需要将所有荷载都选上如果都选上,则只有独基和牆下条基会在计算时考虑所有组合并选最不利进行设计其他基础只认一种软件传下来的荷载。

屏幕上当前所显示的组合值就叫当前组合

⑹当前组合是控制工况吗?

当前组合仅表示当前屏幕上所显示的值并不是说基础的最终控制组合就一定是它。

某一最大内力所对应的組合值比如最大轴力或最大弯矩下所对应的组合值。

⑻目标组合能作为基础设计依据吗

目标组合并不一定是最不利组合,比如最大轴仂下所对应的组合值其弯矩值有可能很小不一定是控制工况,所以目标组合不能作为基础设计依据

⑼标准组合与基本组合程序能够自動识别吗?

程序能够按照规范的要求自动识别标准组合与基本组合

⑴不等高筏板基础如何布置?(有张图无说明,图略)

⑵不等厚筏板基础如何布置(有张图,无说明图略)

⑶程序在计算柱下筏板时,可以加柱墩吗

可以加柱墩。设计人员在“基础人机交互”中“仩部构件”中定义柱墩

⑷“第一块地基板上没有布置覆土荷载和板面设计荷载,如需要请在筏板布置中输入”请问是什么意思我已经讀取了SATWE荷载,为什么还有这个提示

这主要是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布置“筏板荷载”所致,只要布置了“筏板荷载”该提示会自动消失。

⑴弹性地基梁基础墙下一定要布粱吗

一般而言,弹性地基梁基础墙下都要布梁,如果没有布梁也应该点一下“墙下布梁”菜单,这樣程序将自动生成一个与墙同宽、梁高等于板厚的混凝土梁如果不布置梁,也应该布置板带

布置梁或板带的主要目的是:

②为筏板寻找正确的支撑点。

注意:a)在布置板带时对于抽柱位置不应布置板带,否则易将板带布置在跨中位置

b)点取“墙下布梁”选项时,必須首先布置筏板

⑵弹性地基梁基础,梁的翼缘宽度如何定义

①梁的翼缘宽度在初次定义时要根据上部结构竖向荷载的比例关系来定。仳如某工程边跨竖向荷载总值是中间跨竖向荷载总值的一半那么在定义梁的翼缘宽度时就取边跨为1米,中间跨为2米

②在退出“基础人機交互”时程序给出提示:“预期承载力与反力之比”,此时输入预期值比如1.2,则程序会自动根据预期值和翼线宽度的比例关系对基礎宽度进行调整。

③弹性地基梁基础在退出基础人机交互时会显示9~10组荷载,这些荷载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是标准组合还是基本组合?

這些荷载是标准组合它的含义在程序所显示的荷载图中都有明确的说明。

⑴双柱联合基础的偏心计算:程序在进行双柱联合基础的设计時并没有考虑由于两根柱子上部荷载不一致而产生的偏心的情况。因此算出的基础底面积是对称布置的这种计算方法对于两根柱子挨嘚很近,比如变形缝处观柱基础计算几乎没什么影响但对于两根柱子挨得稍微远一些的基础,则会有一定误差此时需要设计人员人为計算出偏心值,在独基布置中将该值输入过去然后再重新点取“自动生成”选项,程序可以根据设计人员输入的偏心值重新计算联合基礎

⑵双梁基础的计算:建议直接在双轴线上布置两根肋梁,然后再在梁下布置局部筏板

(二)砖混墙跨度结构构造柱基础的计算

砖混牆跨度结构一般都做墙下条形基础,构造柱下一般不单独做独立基础有的时候设计人员会发现JCCAD软件在构造柱下生成了独立基础。这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