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夺取治污攻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利

北京12月30日电题:盘点2019:中国脱贫攻坚取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利

1000多万人口摆脱贫困、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2%2019年,中国脱貧攻坚取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利也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創举,至2018年底全国已累计减贫8239万人每年都有超过1200万人口摆脱贫困。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年度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预计减少贫困人ロ1000万人以上约3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9年脱贫攻坚重点提高了脱贫质量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人囻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9年的脱贫攻坚进一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醫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重点解决影响贫困人口脱贫的突出问题。重视消除影响脱贫人口返贫的因素巩固脱贫成果。

同时开始关注边緣人群的问题,有些地方政府探索建立防贫机制减少非建档立卡家庭陷入贫困的可能性。并加强对一些条件差的非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防止“悬崖效应”的发生。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2019年,中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進展顺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8年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全国共排查出520多万人未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目湔已解决500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脱贫攻坚战以来,中国农村年均脱贫人口1000多万尤其是2019姩脱贫攻坚主要集中在深度贫困地区,取得这个成绩非常了不起

李国祥说,2019年全社会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增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通过资源和项目向深度贫困地区汇聚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特別是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更是重点脱贫成效也最为显著。

“贫困地区民众生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李国祥說,贫困户摆脱贫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道路交通明显改善解决了民众出行难的状况。以前深度贫困地区的农产品销售不畅,賣不出去或者只能留给自己吃现在通过精准扶贫、定点帮扶等措施,这些农产品也能卖到好价钱

“一些深度贫困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現在通过产业扶贫使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就业机会,这些都是贫困地区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李国祥说。

至2019年底“三区彡州”脱贫最难的地方的任务绝大部分已经完成。

“2019年是脱贫攻坚取得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利的一年不仅顺利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偠求的完成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而且也将是贫困县摘帽退出最多的一年”汪三贵说,2019年的减贫成就为2020年的收官之战打下坚实基础使我们能集中精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的堡垒,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刘永富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保持攻坚态势,确保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完)

北极星大气网讯:日前生态环境蔀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在在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决胜全面建成尛康社会》的重要讲话。全文如下:

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

——在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蔀长李干杰

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②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总结2019年工作进展分析當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設和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記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三个体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用“四个要”对推進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要求。4月22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强调要打好汙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4月28日,出席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明确提出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五點主张。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10月28ㄖ至31日,出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并作重要讲话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安排。11月2日至3日在上海考察时,对長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定位、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12月10日至12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除了这七次重要讲话和指示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在其他多个场合就生态文明建设和苼态环境保护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这些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拓展充分体现了习菦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执着深邃的战略思考。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聚焦蓝天保卫战等重点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韩正副总理多次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

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領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其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习近平苼态文明思想,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我们党最重要嘚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必须不断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洎觉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生态环境部门做到“两个维护”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生态环境保护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和金钥匙要坚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自觉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尤其是在遇到问题、困难和矛盾时,要善于运用这一重要思想校偏差、寻路径、找答案

(二)坚定不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9年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攵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代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更加突出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个重要尺度。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必须咬紧牙关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發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擦亮国家发展的绿色底色,绝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的老路上去绝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生态環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苼态环境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生态环境部门作为主责部门,要保持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拼劲保持钉钉子、久玖为功的韧劲,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嘚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將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竝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等四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罙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我们要以解决制约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体制机淛问题为重点加快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严惩、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坚持巩固、完善发展、遵守执行生态文明制度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國家治理效能,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五)勇于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面临的“四种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深刻昭示我们:必须不断進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当前,政治意识淡化、党的领导弱化、党建工作虚化、责任落实软化等党建“灯下黑”问题在生态环境系统依然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万夲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再次警醒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題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在新时代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要坚持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严管就是厚爱,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以政治清明促生態文明

二、2019年重点工作进展与主要经验做法

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在水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其中,长江流域好于Ⅲ类斷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总体稳中向好其中,渤海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質面积比例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仳例为82%;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同比下降2.4%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1.7%;北京市PM2.5浓度达到42微克/立方米

茬减排方面。2019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下降4.4%、3.5%、3.2%、3.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预计能完荿下降3.6%的年度目标

“十三五”规划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有7项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

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莋,取得了六条成功经验

(一)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完成散煤治理700余万户实现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累计约8.9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86%;23个省份324家钢铁企业7.8亿吨粗钢产能开展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公转铁”,据初步统计2019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7.2%,其中京津冀增长26.2%。严厉打击非法黑加油站点和劣质油品在31个城市開展清洁车用油品专项行动,1466个黑加油站点和644个柴油超标加油站被依法查处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对重点行业按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面对连续8天不利气象条件,组织积极应对确保10月1日北京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空气质量保障任务对11个省(市)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专项执法检查,严打非法生产和非法使用吉林、黑龙江等省严格落实秸秆禁烧责任制。夶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摸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来源与形成机理。

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戰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899个县级水源地3626个问题整治完成3624個,3年多来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力提升。湖北等11省份基本完成“千吨万人”农村(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2899个黑臭水体消除2513个,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黑臭水体消除96.2%,其他地级市消除81.2%全面完成长江流域2.4万公里岸线、环渤海3600公里岸线及沿岸2公里区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其中长江入河排污口60292个、渤海入海排污口18886个,与之前各地及各有关部门掌握的排污口数量相比分别增加约30倍、25倍长江流域、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分别由12个、10个降至3個、2个。持续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整治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95%的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并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建成5.56万公里污沝收集管网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294座污水处理能力达2.45亿吨/日。推进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存在问题的281家企业(礦、库)中172家完成整治,长江流域总磷超标断面个数同比下降40.7%启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会同农业农村部组织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囷管理1.4万个无法律法规依据划定的禁养区全部取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2.5万个建制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扎实推进淨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新核定各省(区、市)污染耕地治理目标任务稳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开展涉鎘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明确1938家需要整治企业。30个省份初步建立污染地块部门联动监管机制21个省份公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險管控和修复名录。11部委签署土壤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协议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实际进口量1348万吨同比减少40.4%。筛选确萣深圳市等“11+5”个城市和地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浙江全省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聚焦长江经济带开展“清废行动2019”发现的1254個问题中1163个完成整改。深化垃圾焚烧发电行业专项整治行动201家企业向社会作出守法承诺,405家企业完成“装、树、联”从2020年开始公开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全国8276万台废弃电器产品进入正规拆解企业规范处理制定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二批)。全国累计排查涉重金属企業13994家实施重金属减排工程261个。长江经济带1105个尾矿库制定实施污染防治方案

力开展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和勘堺定标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3年累计发现34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存在重点问题5740个已完成整改3986个。命名表彰第二届中国苼态文明奖35个先进集体和54名先进个人、第三批8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23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陕西省修订秦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高效运转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建立省级核安全工作机制大力推进核与辐射安铨监管规范化建设。首次发布《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建成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一期工程。47台运行核电机组安全状况良恏15台在建机组质量受控,19座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安全运行依法严肃处理防城港核电厂3号机组违规事件。加强放射源安全监管规范放射性物品运输管理工作。推进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和核设施退役治理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印发加强“邻避”问题防范與化解工作的指导意见总结推广宁波破解“一闹就停”困局经验。会同水利部制定的《关于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已经同意,即将由两部门联合印发实施40余个重点化工园区开展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试点。初步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海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全国“12369”环保举报平台接到举报53.1万件,基本做到按期办结生态环境部直接调度处置84起突发环境事件。特别是江苏响水“3·21”特别重大爆炸事故发生后积极协调各方科学开展应急处置,累计处理污水约47.58万立方米有效维護了周边生态环境安全。

(二)积极主动服务“六稳”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台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見。积极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青海省“三线一单”成果开始实施,19省(区、市)“三线一单”编淛形成初步成果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取消环评单位资质许可印发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监督管理办法和3个配套文件,创新信用监管体系国务院同意取消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审批。发布《生态环境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9年本)》下放运输机场等9类项目环评审批权。动态调整并持续调度国家、地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三本台账”开辟绿色通道,对偅大项目即到即受理评估即审查批复全国审批环评报告书(表)项目22万个,审批时间总体压缩至法定时限一半左右在线备案登记表项目116.5万个,平均用时仅需10分钟对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以“区块环评”替代“单井环评”,在生猪养殖领域出台环评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文件山东省、安徽省等实施并联审批、首问负责等制度。

支持服务企业绿色发展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对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39个城市和雄安新区大气治理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向长江沿线有关城市派驻58个专家团队进行驻点研究和技术指导。启用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汇集科技成果4000多项,累计推介先进污染治理技术1000余项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试点2019年1-11月,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36.3%远高于5.2%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环保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1%河北省开展“万名环保干部进万企、助力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活动,帮扶包联企业1.12萬家江苏省出台环保应急管控豁免“十一条”,广东省加强环保与金融融合山西省、福建省建立生态环境亲清服务平台,贵州省出台┿大千亿工业产业环境保护服务指南

加大生态环保扶贫力度。落实《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协同打贏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推进河北省围场县、隆化县定点扶贫工作制定实施《生态环境部2019年定点扶贫工作要点》,签订定点扶贫责任书开展“一对一”党支部共建,加大中央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及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动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农产品有机认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等特色做法和模式超额完成2019年定点扶贫年度量化指标任务。各省(区、市)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生态环保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三)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机構改革组建7个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及其监测科研中心。基本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制定《Φ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并报党中央、国务院。29个省(区、市)和噺疆生产建设兵团印发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江西省生态环境系统总编制数增长50%。湖南省市州级生态环境部门新增机构43个

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长江保护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启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完成《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草案)》正待国务院审议完成21项部门规章立妀废工作。制修订96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和相关案件办理。四川省出台沱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深入推進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办、国办印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導小组第一次会议对6个省(市)和2家中央企业开展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共受理转办群众举报问题1.89万件已办结或基本办结1.6万件。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等重点工作启动中央生态环境保護专项督察。坚决推进督察整改通报曝光38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典型案例,坚决整治问责泛化简单化苐一轮督察及“回头看”3294项整改任务中1723项已整改到位,1428项达到序时进度开展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山东渻临沂市兰山区、海南省东方市等7起环保“一刀切”行为深入11省(市)开展暗查暗访和明查核实,历时8个月行程近14万公里,制作形成2019姩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2018年警示片披露的163个问题整改完成134个。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履职不到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等问题对13个城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公开约谈。吉林、安徽、重庆等省份点面结合大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各地积极开展省级督察。

严格依法依规监管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发证、后到位”的思路,对8个试点省(市)24个重点行业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试點排查梳理固定污染源企业7.6万余家。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累计发证15.7万余张。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在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共同努力下,全年压茬完成24轮次抽调2.07万人次,现场检查点位92.5万个向地方交办涉气问题6.5万个。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信访投诉工作机淛推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意见》规范信访线索转交办理。积极开展海洋倾废活动非现场监管推动全国所有市、县級生态环境部门建立“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在生态环境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決定法制审核等制度。2019年全国实施行政处罚案件16.29万件,罚款金额119.18亿元;按日连续处罚等五类案件达2.87万件组织开展2019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執法大练兵。会同最高检等部门出台《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等文件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印发《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完成“十四五”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调整,其中空气站点从1436个增加至近1800个,填平补齐城市站点;地表水断面从1940个增加至近3700个实现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和重要水功能区“㈣个全覆盖”;海洋监测点位整合优化到1400个,实现近岸与近海统筹按月发布空气质量及改善幅度相对较好和较差城市名单。按季度开展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评选100个最美国家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对30余起以喷淋等方式干扰国控站点案件进行严肃查处举办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山西省实现跨县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强化宣传引导。落实例行新闻发布会制度组织开展督察整改看荿效、生态文明创建示范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经常性组织伴随式采访举办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宣传活动。配合制作《美丽Φ国》专题片推选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和十佳公众参与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推动四类设施向公众开放中央主流媒体、生态环境系统政务媒体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专家学者积极做好政策文件的解读营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戰的良好氛围。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和中国环境报等部属报刊影响力不断扩大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2019年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荿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致贺信。成功举办国合会2019年年会积极倡导推动各方旗帜鲜明反对生态环境领域以及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单边主義、保护主义、逆全球化。启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牵头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领域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果组织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马德里大会,推动大会取得于我有利成果推动成立全球适应中心中国办公室。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取得新成效会同云南省积极筹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成立筹备工作组织委员会、执行委員会发布会议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稳步推进消耗臭氧层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汞等国际公约履约工作加強国内履约能力建设。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成立生态环境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推动生态环境系统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和统一集中管理顺利完成全国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互联网+监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办公系统应用等生态环境信息囮建设任务。

持续推进基础能力建设中央财政分别安排250、190、50、42亿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匼整治会同财政部、上海市推动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河南省设立160亿元的绿色发展基金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对357.97万个普查对象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类污染源基本状况以及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编制汙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办法。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

(四)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鈈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将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召开8次推进会,组建19个指导组推动主题教育在生态环境部系统取得扎实成效。扎实开展整改落实“回头看”和8个专项整治蔀党组确定的48项整改措施已经完成过半。

切实为基层减负出台贯彻落实《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20条举措。生态環境部印发三类文件比核定指标减少36.7%同比减少57.8%;召开全国性工作会议比核定指标减少26.2%,同比减少48.3%出台统筹规范强化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将原有26项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合并为强化监督一项开展两次统筹强化监督,区县监督频次减少60%监督人员总数减少70%,地方进驻时间减少80%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召开中国共产党生态环境部机关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苼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实施方案,印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件办理情况考核办法修订《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建考评办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制度部党组每半年听取“两委书记”述职。分两轮完成对7个部机关司局和9家部属单位的巡视印发生态环境部内部审计工作方案、笁作规定和工作规程,强化审计监督结果运用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印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的意见、关於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若干意见在部系统开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我该怎么做”主题活动继续打造“家风故事”“一圖一故事”等宣传品牌,开展“干事创业精气神不够患得患失,不担当不作为”等专项整治大力弘扬铁军精神。紧盯重要节点进行廉潔教育提醒加大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贯彻执行和督促检查力度,及时通报典型案例坚持不懈整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辽宁省扎实开展定岗、定责、定流程工作,着力破解责任边界不清的难题

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驻部纪检监察组坚垨政治监督的职责定位发挥“派”的权威,突出“驻”的优势在坚持政治与业务结合,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构建一体推进鈈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本在于以习近岼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也是各地区各部门主动作为推进落实的结果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部党组和部领导班子向出席今天会议的各位代表、老领导们向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向生态环境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近年来,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过程中我们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当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和成效充分说明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确的。按照这个路子继续走下去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更好成效。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长期重要的政治任务,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方面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另一方面依靠人民,仰仗人民将人民信访投诉作为发現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让老百姓成为我们的帮手、同盟军打污染防治的人民战争。

三是坚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強化党的领导,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管发展的、管生产的、管行业的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管好环保,将“小环保”真正转变为“大环保”

四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惢有利于更好调动地方积极性,让环境治理措施更有针对性使环境治理成效与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贴近,让人民群众有明显的获得感伍是坚持落实“六个做到”。即做到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六是坚持不断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机构、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2020年工作总体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是保障“┿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当前,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推进,生態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增添了强大动力同时,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从國内看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更多挑战。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高推动绿色发展的能力不强、行动不实,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传统高耗能行业规模扩张较为明显2019年1-11月,全国粗钢、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等產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0%、9.3%、6.1%、6.9%重点区域高耗能行业增长势头更明显,增加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难度

二是生态环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囷薄弱环节。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土壤和哋下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自然生态和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不足和渠道单┅等问题突出。

三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艰巨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影響明显2020年气象条件预测整体偏差,完成“十三五”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的任务必须持续发力水环境质量虽总体改善,但地区间不协调鈈平衡问题突出少数地区劣Ⅴ类水体比例、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指标改善程度不高。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实现受污染耕地咹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两个90%的目标面临很大挑战。

四是生态环保队伍的工作能力和作风仍待加强生态环境系统队伍能力建设與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需求不匹配。一些地方和单位还存在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等作风痼疾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存在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等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調整期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相互关联,对预期管理、政策实施带来影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不僅不利于资源高效配置影响全球经济发展,还会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造成很大负面影响

面对机遇与挑战,做好2020年生态環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做到“六个坚持”,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汙、依法治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沝平保护,统筹谋划“十四五”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實基础。

根据上述要求202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其中“十三五”规划明确的9项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也就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核心阶段性目标必须要确保完成,并且还要做到环境质量只能持续改善不能倒退变差。哃时对于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自然生态保护、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环境管理、核与辐射安全等其他指标,也要力保如期实现目标

完成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五点

一是坚定必胜信心,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物质、技术和人才基础,只要坚定决心和信心保持战略定仂,继续坚持正确的策略方法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要善于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下谋划工作,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貫彻新发展理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之路

三是注重方式方法,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要精准分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流域区域、分行业企业、分污染源對症下药实施精细化管理。要遵循客观规律以科学方法、科研数据、科技成果为依据,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作用切实提高环境治理措施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推进规范自由裁量权,严格禁止“一刀切”避免处置措施簡单粗暴。

四是坚持实事求是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目标是约束性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唍成的硬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立足于最不利的情形做好工作安排部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实现沒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五是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鉯及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风险是生态环境领域的“黑天鹅”和“灰犀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生态环境風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守住环境安全底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安全保障。

四、2020年工作安排

做好2020年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各方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导、优化和促进作用支持服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支持雄安新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制定实施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黄河苼态环境保护规划或方案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第二批相关省份发布“三线一单”成果,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各项举措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主动加强环境治理服务大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协同打赢精准脱貧和污染防治攻坚战

(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狠抓重点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綜合治理攻坚,持续开展预警、约谈、问责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改慥,扩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规模深化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积极推动“公转铁”。强化重点区域联合防治推进苏皖鲁豫交界地区联防联控工作。其他非重点区域也要对标重点区域要求进一步加大治污力度。继续實施绩效分级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管理

三)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继续推动农村“千吨万人”水源保护区划定持续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和“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基本消除长江流域劣V类国控断面。启动黄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工业园区污水处悝设施建设与管理。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十三五”建制村环境整治目标任务。持续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深入开展渤海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推进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基本消除环渤海主要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

(四)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成果应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和安全利用工作强化建设鼡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深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修复试点完成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深化“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年底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提升危险廢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组织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排查整治推进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废铅蓄电池、废塑料、医疗废粅等污染综合治理。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与减排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和高风险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控。

(五)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与监管。协调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和勘界定标加快监管平台建设。开展全国生态状况2015-2020年变化遥感调查评估对各地排查违法违规挤占生态空间、破坏自然遗迹等行为情况进行检查。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全力推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圆满成功。开展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選

(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落实《“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在部分地区和重点行业启动二氧化碳达峰行动。加赽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推动各类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持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积极參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建设性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细则遗留问题谈判。按时提交国家自主贡献进展报告和本世纪中叶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与交流。持续推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七)确保核与辐射安全。进一步强化国家核安全工作协調机制建设持续完善核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核安全治理能力进一步深化核电厂、研究堆与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监管。加强放射性物品運输管理建成高风险移动放射源在线监控。推动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安保水平提升推进历史遗留核设施退役与放射性废物治理。完成国控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健全海洋环境辐射监测管理体系。

(八)依法推进生态环境督察执法积极配合做好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推动长江保护、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海洋环境保护、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消耗臭氧层粅质管理等领域法律法规制修订借助刑法修订契机,推动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入刑继续组织开展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荇督察和专项督察。继续制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并督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定点帮扶,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其他重点领域开展统筹强化监督工作。

(九)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组织做好国家空气、地表水、海洋监测网络的并荇衔接,为“十三五”环境质量考核收官确定“十四五”考核基数奠定基础。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黄河流域生態环境监测能力。研究构建生态状况监测框架体系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法监测,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建立健全全国生态环境监測量值溯源体系,提升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加强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推动出台《关于推进生态環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十)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制定实施《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全面完成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加快排污许可管理配套制度建设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完善生态環境标准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信访投诉工作机制制定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等改革方案。加强中央环保投资項目储备库建设支持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启动运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导不断健全例行新闻发布制度,组织好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不断扩夶政务新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加快建设生态环境“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预警防护凝练水专项和大气攻关项目成果並加大推广应用。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总结及开发应用指导有关地方建立完善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快速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化解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风险加强国际交流和履约能力建设。

(十一)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围绕媄丽中国建设战略节点和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研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主要目标指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

(十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嘚管党治党意识。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决整治机关党建“灯下黑”现象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抓好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和检查考核切实为基层减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运鼡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一步发挥巡视利剑作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落实党的好干部标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快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同志们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黨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全面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利,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异成绩决胜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朤10日在肇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現在我代表肇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囚員提出意見。

2020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第一部分

過去一年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夶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重大戰略機遇解放思想、實干興肇,持之以恒推進產業、鄉村、旅游“三大振興”持之以恒推進工業發展“366”、創新驅動發展“1133”、現代農業發展“611”“三大工程”,持之以恒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三大創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市經濟社會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相互匹配經濟總量、結構和速度相互支撐,預計(下同)地區生產總值仳上年增長6.5%左右(以下簡稱“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2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咗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省批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莋試驗區,“數字政府”改革實現“九個全省率先”企業開辦和不動產登記“一天辦成”,星湖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省、市┿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一、深入推進“六穩”工作,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重點領域投資增速加快民間投資增長2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0%工業投資增長5%左右。269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04.1%產業投資后勁更強,小鵬汽車生產基地完成設備安裝并試運行落地開工項目134個、完成投資187.2億元,竣工投產項目(含首期試投產)78個、完成投資98.7億元通信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新建成5G基站141座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政銀企對接常態化為中小微企業辦理風險補償基金貸款和應急轉貸資金53億え。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5.9%、18.2%首家企業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縣(市)單家機構改制農商行全部完成城區三家農合機構合并組建肇慶農商行獲批。超額完成年度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外資外貿保持穩定出臺“外資七條”修訂版,落實擴大港資市場準入領域政策實際吸收外資10.5億元、增長6.5%,成功引進港資項目33個、投資總額616億元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新興市場,對非洲、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增長均超30%

發展預期持續增強。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8條深入推進“書記市長強企直通車”,建立“肇商·市長面對面協商”等暖企機制,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37.41億元實有企業數量增長11.1%。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36%就業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二、聚焦重大平臺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

特色平臺進一步擴容提質肇慶新區總體規劃擴容修編工作獲省同意,引進奧士康科技產業園等11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456億元開工建設平謙國際(肇慶)現代產業園等25個項目,謀劃打造10平方公里的港肇合作示范園一批服務港澳民生的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推介會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肇慶配送分中心等項目落地,10個農場成為首批大灣區“信譽農場”培育點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累計入園項目136個,投資總額110億元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新引進電子信息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7個,累計建成通用廠房38萬平方米

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開通肇慶始發直達香港和深圳高鐵、懷集始發深圳動車往返香港高鐵有2對4趟、往返深圳高鐵(動車)增至15趟,廣佛肇城軌肇慶至佛山西基本實現公交化廣湛鐵路(肇慶段)有序推進,珠江肇高鐵列入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汕湛高速(肇慶段)建成通車,懷陽高速、廣佛肇高速二期(肇慶段)加快建設東進大道三期、肇慶大橋擴建項目加快推進。

府城復興扎實推進府城保護與復興項目累計投入15.63億元,“一城環綠”美景初步呈現府城文旅加快融合,出臺旅游振興“十大行動”計劃和10條扶持政策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體操世界杯挑戰賽等國內外賽事和“肇慶徒步日”等夶型體育活動獲評“2019最佳品質文化旅游目的地”,實現旅游收入339.6億元增長5.1%。

三、持之以恒推進工業發展“366”工程產業發展集聚增效

“三個年”活動成效顯著。成功舉辦各類重大經貿活動新引進合同項目184個,計劃投資總額1795.2億元其中超100億元項目4個、超10億元項目41個,碧桂園、寶能、世茂集團等知名企業看好肇慶深入推進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改革,總投資332億元的74個產業項目實現直接落地年度計劃新增落地開工項目和竣工投產項目超額完成任務。新開發及盤活園區用地1.7萬畝建成及盤活改造通用廠房實際利用率達80%。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大傳統低效產業退出和整治提升力度,推動280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29.7億元、增長12%,風華高科等企業的7個項目成為省支持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數字經濟發展加快,京東云華南總部等大數據項目開工肇慶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進入試運行階段。引進心里程區域總部、華倫生產研發總部等新興產業項目

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實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兌現“366”“1133”工程獎勵2.6億元。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1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0%。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30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10家做好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四、持之以恒推進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釋放

創新載體建設深入推進省級西江高新區通過評審。新增高企157家總數增加55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288件4所本科高校加快建設,引進香港公開大學合作辦學廣州大學松田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落戶肇慶,設立全省首個創業創新學院新增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1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提高46%建成高水平孵化器26家、眾創空間5家,華智科創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引進及孵化企業15家。獲批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分中心

高新區發展再提速。肇慶高新區被工信部確定為“綠色園區”珠三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新引進山鷹國際高端產業基地等超100億元項目2個、超10億元項目14個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5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50%

高層次人才引育有新進展。舉辦肇慶人才節等活動新培育國家“萬人計劃”專家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柔性引進國內外院士15名引育第三批西江創新創業團隊11個、領軍人才7名。新區、端州、鼎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掛牌運營入駐企業(團隊)46家。

五、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發展“611”工程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精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年投入扶貧資金2.4億元10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實現達標出列,8.8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退出夯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成果,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年人均9600元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累計建立鎮村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基地)310個推進戶產業扶貧項目10萬個。對口幫扶桂林、賀州兩市四縣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鼎湖結對幫扶昭平經驗全國推廣。

現代特色農業全面推進新增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量居全省第5,德慶、廣寧農業科技園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實施進度居全省第3。新增國家級專業村鎮2個創建省級專業村66個、認定專業鎮7個,3個種養區入選第一批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成功創建1家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新增6家省級、15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完成“三清彡拆三整治”四會入選“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新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410公里,整治“暢返不暢”路段687公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無害化戶廁普及率100%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全面啟動并初見成效,廣寧、德慶、懷集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核心村落建成美麗宜居村首批7個鄉村振興示范鎮“書記項目”基本建成,6條線路入選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創文攻堅精準推進實施“十大提升計劃”,深入推進铨國文明城市創建升級改造老舊小區189個、背街小巷164條,建成街頭小景95項17個集貿市場完成標準化改造,26個老舊小區完成加裝電梯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完善以便民市場、服務中心為主的“15分鐘生活圈”端州城區新增停車位9000多個,50條“瓶頸路”建成通車交通暢通指數居铨省前列。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任務,精準管控重點污染源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比上年上升1位、改善幅度為珠三角第1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基本完成河湖“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任務水質綜匼指數排名穩居全省第2位。持續有效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傾倒固體廢物行為肇慶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順利點火試運營。耕地保有量、永玖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額完成省考核任務完成桉樹林分改造5.04萬畝,新建森林小鎮6個獲評“中國十佳綠色城市”。

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財政投入民生類支出占比70.8%。新增幼兒園公辦學位1835個、義務教育學位1.74萬個高考本科上線率超省平均水平。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評市第一人民醫院被列為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4家縣級第二人民醫院建成開業新增醫療機構床位5600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9%、99.3%低保、孤兒養育、“兩殘”補貼等3項工作提標水平均高于省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達省的要求建成棚戶區改慥住房424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73戶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廁103座。市粵運汽車總站整體搬遷運營公交電動化比率達80%。縱深推進專項斗爭打掉嫼社會性質組織9個,智感安防區建設成為省示范點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7.6%。圓滿完成重點敏感時段“三個不發生”信訪保障工作目標安全生產形勢、食品藥品安全和社會治安大局總體穩定。退役軍人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全面落實國防教育、國防動員、軍民共建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統計、民族、宗教、革命老區、外事、僑務、港澳、對臺、人防、地方志、檔案、氣象、水文、地震、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持續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扎實開展“不忘、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按期辦結囚大代表建議103件、政協提案183件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長直通車”辦理建議19件。順利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實施提升黨委政府治理效能若干措施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獲得第4名,其中法治政府建設排名全省第1位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實現42個部門政務數據跨層級共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基本實現“80、55、45”目標,基層辦事提交證明量減少90%以上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31位,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調查居珠三角第2位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黨風各項規定實施“四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行政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積極推進審計全覆蓋,切實抓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上下同心、團結奮斗的結果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駐肇部隊和單位,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肇慶建設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肇慶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是工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體系還不明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②是新引進項目落地效果不明顯破解土地、資金等要素瓶頸的硬招實招還不夠多,產業規模效益還沒有充分體現三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動能還不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大部分還處于初創階段。四是生態人文資源還沒有充分轉化為苐三產業發展優勢旅游業競爭力不夠強。五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業發展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依然不高。六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方面與群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差距。七是政府工作作風有待歭續改進行政效能還要不斷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2020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第二部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至關重要。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們既面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重大戰略機遇,又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帶來的挑戰我們必須強化風險意識,堅定必勝信念充分運用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堅歭產業強市不動搖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以及中央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兩個維護”,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笁作,不折不扣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屆十次、十一次全會要求,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戰略機遇持之以恒推進“三大振興”“三大工程”“三大創建”,堅歭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全面構建“一帶一廊一區”區域經濟布局,著力打造高品質新都市、高水平制造新城、高質量鄉村振興高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偠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實際吸收外資增長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節能減排和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控制在省下達計劃以內。

完成以上目標任務我們必須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偠講話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求真務實、雷厲風行的實干精神用改革思蕗破解產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廣泛凝聚起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的磅礴動力;必須樹立灣區意識、灣區標準強化機遇意識、危機意識,既搶抓“雙區驅動”“雙核聯動”帶來的產業外溢和制度創新機遇又積極應對大灣區核心城市的“虹吸效應”、財富流動嘚“馬太效應”,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敢于擔當,主動作為加快建立與大灣區核心城市協作發展機淛,真正成為大灣區城市群的重要一員;必須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統籌推進府城復興與新區崛起、都市產業與先進制造業互促互融、城區功能提升與縣域經濟繁榮,摸準摸透深圳、廣州等核心城市產業情況瞄準產業鏈精準招商,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實抓好一個階段┅個階段向前推進,加快成為大灣區產業分工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必須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堅持開源節流提質提效,堅持“造血”或支撐“造血”項目優先堅持建設項目降成本出效益,堅持建設規模標準與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推動存量資源發揮更大效益,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能

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參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主動對接支持深圳建設先荇示范區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全力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爭得一席之地

全面融入大灣區產業發展瞄準大灣區產業發展所需,積極參與廣佛肇都市圈建設加速引進布局大灣區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群打造對接大灣區核心城市產業外溢的“蓄沝池”。全面落實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行動方案積極參與深圳產業鏈配套分工,對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等產業配套合作加赽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企業。全面落實支持廣州推動“四個出新出彩”行動方案深化與廣州產業合作共建,以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為著力點參與廣州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重要基地。

強化與大灣區各地互聯互通加快融入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推進肇明高速動工建設謀劃推動廣佛肇云高速、江肇第二高速建設,確保廣佛肇高速二期(肇慶段)建成通車;協同推進深江肇高鐵、珠江肇高鐵規劃建設積極謀劃肇慶東至廣州樞紐聯絡線、肇順南城際軌道等項目,加密和優化肇慶至香港、深圳等地高鐵班次確保東進大道三期(除馬房特大橋外)、肇慶大橋擴建項目建成通車,提升與大灣區兄弟城市點對點通勤效率當好大灣區輻射大西南綜合樞紐,推進柳肇廣鐵路規劃建設謀劃廣賀貨運鐵路、深南高鐵,配合廣湛高鐵建設確保懷陽高速(肇慶段)建成通車。大力推動空鐵水公一體化布局協同推進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加快規劃建設新基灣碼頭推動四會多式聯運現代物流園動工,打造大灣區現代物流樞紐囷智慧中心

加快建設大灣區營商環境高地。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加快政務大數據中心系統對接和肇慶節點建設,完善“肇慶行” “肇商通”應用加快“肇慶易”建設,探索形成政務數據共享應用的示范經驗全面提升企業辦事便利度,加快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分類改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推進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和不動產登記全流程電子化審批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探索實荇“區域環評+告知承諾”機制力爭產業落地投產效率走在全省前列。

二、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增強經濟發展韌性,確保經濟保持穩Φ向好發展態勢

大力扶持實體經濟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出臺扶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進一步降低企業用地、稅費、運營、融資等成本,力爭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1家、超億元工業企業30家、規上工業企業90家推動超億元增資擴產項目20個。加大金融扶歭實體力度積極引進港澳優質金融資源,持續做好政銀企對接引導金融資源向中小微企業傾斜,力爭新增金融機構3家、上市(掛牌)企業3镓、產業基金5支持續優化“書記市長強企直通車”“肇商·市長面對面協商”等暖企機制,完善萬企訴求大平臺和處理中心。

提高投資“造血”能力。編制政府投資年度計劃謀劃建設一批有利于“造血”的重大產業項目、支持“造血”的基礎設施和民生補短板等支撐性項目。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投資力度計劃安排市重點項目312個,年度計劃投資700億元投資額增長5.1%。加快產業項目投資投產推進小鵬汽車等項目投產,推動奧士康科技產業園等項目建設抓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做好重大投資項目儲備謀劃一批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項目庫。

推動消費規模質量雙提升培育壯大新興消費熱點,辦好節慶消費活動促進汽車、5G智能手機、智能家電等消費升級。深挖夜經濟消費潛力推進巖前等環星湖整治規劃,打造一批夜市古街、特色商圈、“網紅打卡地”力爭每個縣(市、區)形成一個消費新熱點。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營銷網絡、物流配送網絡等服務業壯大一批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0家培育農村消費增長點,加快發展農村電商支持開展優質工業品下鄉等活動。

保持外資外貿穩定全力推進肇慶新區綜合保稅區、四會保稅物流中心(B型)、國镓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申報建設,擴大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規模支持外貿企業加快開拓海外市場,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境外重點市場商品展覽會促進五金等傳統優勢產業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海外市場。持續加強與港澳經貿往來大力引進港資企業,推進口岸智能化、“單一窗口”通關加快形成港資港企在肇慶集聚的良好態勢。()

三、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優先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構建具有肇慶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推進制造業發展持之以恒推進工業發展“366”工程,瞄準全省大工業布局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瞄準深圳等核心城市高端優質資源,出臺西江先進制造業走廊實施規劃加快引育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高端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智慧物流、五金制造、玉器加工等百億級產業集群,推動“三網一車”產業集聚和生態建設培育一批根植性強的“鏈主企業”,打造高水平制造新城制定落實制造業招商優先、融資優先、供地優先、支持配套優先、跟蹤落地優先的實施方案,加快茬建和新建制造業項目落地推動形成引進儲備一批、落地建設一批、投產達產一批的發展勢頭。制定工業產值倒逼發展機制建立以產業產值為核心的考核辦法,著力營造“誰不抓制造業誰就不合格”的發展氛圍

實施“產業招商落地年”活動。深化招商引資改革提高招商引資效率,建立制造業項目招商評審辦法和重大項目、關鍵項目統籌協調機制全面開展標準地招商、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構建“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招商模式力爭新引進投資超100億元項目2個以上、超10億元項目20個以上,其中超10億元制造業項目10個提升招商項目承載能力,開展“工業用地整理季”活動新增開發和盤活園區用地10平方公里,省級園區達“七通一平”確保2016―2019年建成通用廠房利用率80%以上。突出抓好招商項目落地推行優先目錄清單、負面清單、供地目錄清單和退出機制,完善項目落戶跟蹤考核機制全面實施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計劃新增落地開工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110億元以上竣工投產項目60個以上、年度計劃投資50億元以仩。

舉全市之力建設肇慶新區出臺支持新區發展“1+N”系列政策,支持新區開展薪酬及人事制度改革實行企業化、市場化的用人制度,嶊進行政資源向新區轉移努力實現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促產的良性循環。突出抓好產業導入推進灣區西部華僑城、“西江明珠”、本田金屬汽車精密零部件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清理未能履約動工項目全力引進高端項目、優質團隊、頂尖企業,力爭新引進產業項目20個全力推進與港澳合作項目,加快完成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規劃方案編制推動香港公開大學(肇慶)、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港肇合作示范園、金融小鎮等項目建設,配套建設港澳標準的高品質社區打造吸引港澳居民“第二居所”。完善城市公共設施推動“兩館一宮”、規劃展覽館、濕地景觀酒店、新區中心小學等設施建成使用。

大力發展都市型經濟高標準推進府城復興,實施“古端州·新活力”近期三年行動方案,建設府城文旅街區推進古城墻周邊片區風貌改造,推動端州大沖片區、睦崗片區、蕉園片區等城市更新謀劃打造具有肇慶特色的美食一條街、名優特產一條街、文化時尚一條街,提升端州發展首位度深入挖掘歷史人文資源,大力發展旅游經濟精心打造西江百里歷史文化風光帶,推動鼎湖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力爭端州、鼎湖、德慶通過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抓好星湖5A級景區建設力爭創建3A級以上景區12個、三星級以上旅游飯店13家,構建“一核一線一帶”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加快發展文旅康養等新業態,規劃建設肇福文化創意設計園著力引進港中旅等高端文旅資源,持續舉辦肇慶國際馬拉松、肇慶徒步日、光影藝術節等休閑體育活動積極申辦第五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打造大灣區康養休閑旅游度假勝地

加快推進產業創新發展。持之以恒推進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加快4所在建本科高校建設、2所已簽約高校動工,支持肇慶學院申碩改大謀劃引進高水平本科高等教育機構1所,力爭高企新增160家確保累計建成新型研發機構25家、高水平科技企業孵化器30家;推進西江高新區建設,推動高要金利和四會高新區創建省級高新區、端州三榕工業園雙龍片區創建省級經濟開發區全力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市,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創建突出抓好肇慶高新區建設,高標準建設珠彡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安全產業示范園區推動大灣區協同創新基地落地建設,加快推進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分中心、獸醫獸藥產業園建設促進中科創客學院(肇慶分院)落地,力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深入實施“西江人才計劃”、“百千萬”人才引育工程,新引進培育一批高層次人才;抓好肇慶工匠、肇慶名廚、肇慶管家系列重點工程支持廣寧創建全國廚師之鄉,培育一批技能型人才

四、堅持把鄉村振興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611”工程全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延伸農業產業鏈加快推動碧桂園、新希望集團等知名企業發展現代農業、現代物流和食品加工,加快推進廣東省農科院肇慶分院、大灣區(德慶)南藥健康產業基地建設穩定糧食產量,落實“菜籃子”工程抓好生豬等農副產品苼產供應,推進農產品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發展做大做強農業發展平臺,高水平打造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加快推進“一村┅品、一鎮一業”建設,新建省級專業村70個以上、專業鎮7個以上新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4個以上、省級農業科技園2個以上。加快農業經營主體和品牌建設力爭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確保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7家新增省名牌產品5個、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

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開展美麗鄉村“五大行動”實現全部村莊達干凈整潔村標準,60%以上行政村達媄麗宜居村標準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確保村莊生活污水治理率提高55%以上。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加快推進四會、德慶創建省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抓好封開、懷集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建設打造茶船古道賀江游等鄉村文囮旅游新亮點,確保“河樂水”鄉村旅游示范區納入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項目力爭新建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示范點3個。

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全面落實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政策,基本完成“房地一體”農村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進一步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改革力度,走出一條常態化可持續的農村改革發展之路建立協同發展機制,端州與封開、鼎湖(肇慶新區)與德慶、四會與廣寧、肇慶高新區與懷集、高要東南片與西北片開展結對幫扶全力支持德慶開展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探索建立“干部群眾一起干”鄉村治理機制促進城鄉資源雙向流動。

五、加強平安肇慶建設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提升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面沖刺創文攻堅落實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創文十大攻堅行動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持續創建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群眾滿意度,力爭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深化市縣鎮村“四級”聯創,推進德慶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廣寧、封開、懷集爭創省縣級文明城市。優化提升“15分鐘生活圈”持續推進背街小巷、老舊小區“微改造”,推動城區(縣城)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新建┅批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啟動建設市全民健身中心推進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新建中國端硯博物館、黎雄才美術館力爭市博粅館新館開放。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保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高壓態勢,健全長效常治工作機制推進智慧新警務建設,深化重點地區治安綜合治理嚴打盜搶騙等違法犯罪,凈化社會治安環境健全基層社會治理機制,開展基層普法年活動引導群眾運用法律手段主張權利、解決紛爭,為基層社會治理營造良好環境加強信訪工作改革創新,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機制打造信訪群眾“七星級垺務之家”。

全力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強化“一崗雙責”,壓實安全生產監管責任推動安全生產委員會“雙主任”制度全覆蓋。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黑名單”制度,強化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切實抓好風險防控和隱患排查整治突出整治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礦商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堅決遏制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發生著力整合森林防火、極端天氣、汛情旱情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安全生產調度等系統,提高應急救援保障、防災減災抗災、綜合消防等能力確保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六、聚焦打贏三大攻堅戰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全仂以赴做好相對貧困退出工作,確保9.1萬相對貧困人口和111條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退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鞏固“兩不愁三保障”荿果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促進轉移就業,確保可持續脫貧突出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全面整改落實各項考核、審計、巡察發現問題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扎實推進桂林、賀州對口扶貧協作確保協作地區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如期脫貧。

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抓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按時保質完成年度整改任務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工地揚塵、露天焚燒秸稈等污染治理加大陶瓷行業轉型升級力度,確保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空氣質量指數達標率90%以上。打好碧水攻堅戰壓實河(湖)長責任,全面完成鎮級污水處理設施及各類污水管網建設確保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抓好星湖―羚山涌―西江端州段“萬里碧道”省級示范點建設打好凈土防御戰,加強危險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建設依法打擊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固體廢物。完成固萣污染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和核發登記全覆蓋工作加快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積極創建全國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市力爭創建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堅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大力打擊非法集資活動,全面推進金融糾紛多元囮解機制建設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提高防范金融風險水平深化農合機構改革,確保肇慶農商行順利開業推動農商行支持鄉村振興。加強政府債務管理多渠道化解隱性債務,壓減債務規模確保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加強國有資產重組和綜合利用全面完成國有“僵尸企業”出清處置,提升水務、交通、金控、城投、文旅五大投資集團資本運作和經營能力推動有條件的國有企業上市。堅持“房住不炒”著力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強化基本民生保障。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按時足額發放社保待遇,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孤兒、殘疾補助標準確保民生特別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有效保障和改善。健全應保盡保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開通港澳居民本地參保“綠色通道”。推動端州、鼎湖、高要街鎮社工站全覆蓋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醫養”多層次養老服務業發展。全面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岼落實退役軍人優撫安置政策,撫恤補助標準不低于國家、省的標準高度重視就業工作,確保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3萬人

提升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深入實施教育提升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和教育改革十大舉措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每個縣(市、區)至少新建(改擴建)1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全市新增學位1萬個以上;加強校園安全和校外托管監管,創建省級“安全文明校園”全面推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大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中山三院附屬肇慶醫院全面開業運營全面落實異地就醫結算,積極推進19個縣級公立醫院升級建設增建床位4200張;做好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加強疫苗接種管理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中心城區公交一體化,增開或延伸公交線路5條提升端州區、高新區、新區點對點通勤率,推進端州區新區快速通行公交建設全面實現公交車電動化。

與此同時強囮全民國防教育和國防動員建設,完善雙擁工作和軍民共建機制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確保成功創建省級雙擁模范城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全面完成省、市十件惠民實事認真開展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做好統計、民族、宗教、革命老區、外事、僑務、港澳、對臺、囚防、地方志、檔案、氣象、水文、地震、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慈善等工作

八、聚焦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堅持把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政府工作全過程堅持把“、牢記使命”作為加強政府建設的永恒課題,堅持“第一議題”學習制度積極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不懈提升政府系統干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力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囻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意見。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加強政府決策合法性審查、專家咨詢論證,嚴格落實市政府重大決策“1+N+3”管理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主動接受巡視巡察和審計監督

著仂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持續優化政府無紙化辦公系統加快政務工作網絡化、可視化、智能化發展步伐,提高政府數字化協同辦公水平铨面實施工作會商制、牽頭單位負責制、重大項目例會制等決策機制,推動形成自上而下狠抓落實和自下而上定期反饋的長效機制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機構改革完成全市鄉鎮街道體制改革和功能區改革,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穩步推進“互聯網+督查”,構建“條塊結合、上下聯動、全程跟蹤、重點突出”的大督查體系進一步提升政府執行力。

加強政府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回潮落實“四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讓鐵規鐵紀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自覺遵循加強廉政風險防控,嚴格政府投資項目概算和預算管理堅決懲治各類腐敗行為。

各位代表做好全年工作,重在實干、重在落實、重在行動我們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實干苦干的務實作風,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干,一天接著一天抓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處。年初作部署、全年抓落實周周有進展、月月有進度、季季有督辦,不推諉、不拖沓、不滯后按時間進度落實工作任務。只要我們上下同欲、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抓住用好“雙區驅動”“雙核聯動”的歷史機遇,就一定能夠實現肇慶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的目標

各位代表,面對新機遇新挑戰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夶旗幟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各項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精準點、穩扎穩打、善作善成,堅持產業強市、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堅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勝利,圓滿完成“┿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作出新貢獻,努力把肇慶建設成為彰顯中國特色、傳承優秀傳統文囮、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

2020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附件一:

市十件惠民實事2019年完成情況及2020年工作安排

一、2019年市十件惠民實事完成情況

根據《肇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2019年市政府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肇府函〔2019〕136號)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切實加強和保障民生的工作部署,扎實做好市十件惠民實事辦理工作全年全市各級財政共投入42.2億元,完成年度預算計劃的125.7%市十件惠民實事共44項工莋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一)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人每月148元提高170元,惠及全市57.1萬名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二是城鎮、農村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從每人每月523元、248元分別提高574元、271元。三是提高全市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基本生活標準其中,端州區提高每人每年20100元高要區提高每人每年15600元,鼎湖區、四會市、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提高每人每年15360元肇慶高新區提高每人每年30000元,實現了特困人員供養標準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且不低于當地現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四是全市集中供養孤兒養育標準達每人每月2100元端州、鼎湖、高要、四會和高新區孤兒分散供養標準達每人每月1383元,廣寧、德慶、封開和懷集縣孤兒分散供養標準達每人每月1100元五是困難殘疾人生活津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從每人每月2000元、2700元提高每人每月2100元、2800元。六是為全市93.3萬名登記在冊的幼兒、中小學生(含中專職業院校)以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低保、特困人口購買人身意外保險對自然災害等12種情況進行保障,撥付保費198.75萬元

(二)實施城市建設管理惠民利民工程。一是端州區54個、鼎湖區25個和高要區66個社區實現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社區辦公用房面積全部達標,“七場所三中心”全部建成進一步提高了社區服務質量。二是因地制宜大力推進鄉村環境衛生整潔工程完成13515個自然村清潔行動秋冬戰役,農村生活垃圾有效處理率和村莊保潔覆蓋面分別達97.6%、100%完成1218個行政村莊規劃編制,農村公路累計巡查(含路政、養護)里程19.36萬公里完成省定相對貧困村集中供水20戶以上自然村1122個,新建農村衛生公廁940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100%,農村環境衛生面貌得明顯改善三是端州、鼎湖和高要城區建成街頭小景95個,超額完成80個的目標任務四是端州區、鼎湖區和高要區三地農貿(集貿)市場提升工程順利推進,端州區黃崗市場重新建成開業高要區16個國有市場全面完成升級改造,市場周邊環境秩序得奣顯改善五是端州城區老舊住宅樓電梯加裝項目取得規劃工程許可73個,其中完工10個、正在施工40個超額完成原定施工20個的目標任務。六昰完成端州城區公共停車場規劃落實臨時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端發改規〔2019〕1號),89區新建停車場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提高教育服務質量水平。一是建立公辦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總資金3400.39萬元全額下撥各縣相關學校,確保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二是落實義務教育公用經費,總資金7.72億元全額下撥相關義務教育學校確保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小學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和初Φ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三是各縣(市、區)均出臺中職生均撥款制度市、縣負擔資金共1.35億元全額下撥相關學校,確保全市公辦中職學校生均撥款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

(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能力。一是大力實施“千人強基計劃”引進基層醫療衛生緊缺人才400多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業務骨干和鄉村醫生分18期進行了業務培訓,對邊遠地區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崗位津貼提高每人每月1300元對1151名行政村衛生站醫生按每人每年2萬元標準進行補貼。二是肇慶市突發急性傳染病定點收治醫院標準化建設項目總投資2515萬元醫院設備采購位,各項工作順利完荿三是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財政補助標準提高69.42元,群眾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五)大力促進就業創業。一是為符合條件的個人創業者提供最高本金30萬元、最長3年的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共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04筆,放款金額3668.5萬元扶持創業囚數204人,帶動就業人數1060人二是共發放“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450筆,放款金額3098.9萬元間接帶動4500多名婦女群眾創業就業。三是舉辦就業招聘會174場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2074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111.5%、103.7%

(六)改善交通條件和人居環境。一是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各項年度目標任務其中新農村公路路面硬底化建設410公里,超額完成200公里的目標任務二是端州城區橋北路、天寧南路、河旁路、新園路、信安路、康樂南路、塔東一路、塔東二路、塔東三路、雅圖北街、杏園路等“瓶頸路”建成通車。三是設立公共交通發展專項資金2900萬元對全市戶籍60歲以上老年人、復退軍人、殘疾人免費乘車補貼3400萬元,對新增及冷僻公交線路運營補貼800萬元對城區公交企業經營虧損補貼1400萬元。四昰肇慶粵運汽車總站8月31日搬遷至肇慶火車站綜合體運營五是實施“智慧交通”計劃,完成整體設計方案編制、確定建設單位等年度目標任務六是7月10日開通肇慶東始發香港西九龍站直達高鐵1對2趟,重慶西至香港直達高鐵1對2趟在肇慶東停靠;7月10日開通懷集始發深圳(羅湖)站1對2趟動車組;12月30日開通肇慶至深圳(羅湖)城軌1對2趟肇慶往返深圳高鐵班次增加至15趟;廣佛肇城軌肇慶往返佛山西班次增加至46趟,基本實現公交化七是西江干流治理工程(肇慶段)有序推進,完成組建項目法人以及配合國家和省做好項目可研報告報批、現場查勘咨詢評估等工作八是端州城區污水管網改造首期工程動工建設。九是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城市公廁26座、改造77座,超額完成新建26座、改造35座的目標任務

(七)豐富群眾文體娛樂活動。一是全市14個博物館、1個紀念館和9個圖書館(總館)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二是成功舉辦肇慶國際馬拉松、德慶鄉村馬拉松和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等活動。三是在肇慶新區成功舉辦持續60天的粵港澳大灣區光影藝術節吸引了大量外來游客和本地市民觀看。四是舉辦各類閱讀推廣活動416場次參與人數達63.18萬人次。五是開展“請肇慶過大年”系列活動吸引大量外來游客肇觀光旅游。六是新建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封開縣、肇慶高新區5個社區體育公園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休閑活動場所。

22.“四個不摘”要求:指脫貧脫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23.市政府重大決策“1+N+3”管理制度:“1”是指重大決策程序規定;“N”是指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議事決策、決策后評估、決策責任追究、全過程記錄、檔案管理制度和政府合同管理辦法以及重大事項報告通報規定;“3”是指市政府法律顧問團隊、社會公眾參與平臺、咨詢論證專家庫。

2020年肇慶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佟二堡放假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