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 检测项目BRAFV600E结果PCV1阳性率

这是口服Dabrafenib联合口服Trametinib治疗罕见癌症嘚第二阶段开放标签,非随机多中心研究,包括间变性胆道癌,胃肠道间质瘤非精原细胞/非生殖细胞,毛细胞世界卫生组织(WHO)1级或2级,WHO 3级或4级(高级)多发性骨髓瘤和小肠腺癌,BRAF V600EPCV1阳性率-mutations本研究旨在确定口服Dabrafenib联合口服Trametinib对罕见BRAF V600E突变癌症患者的总反应率(ORR)。受試者需要提供新鲜或冷冻的肿瘤组织样本以确认BRAF V600E突变状态只有具有组织学证实的晚期疾病且没有可用的标准治疗选择的受试者才有资格叺组。在开始治疗之前受试者将在14天内(眼科检查,超声心动图或疾病评估最多35天)进行筛查评估以确定他们是否有资格参加研究。

  • 簽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 年龄:> = 18岁时提供知情同意书
  • 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表现状态:0,1或2。
  • 必须有先进的疾病没有标准的治疗选择,這取决于当地/地区可用的护理标准和治疗医生的自由裁量权
  • 必须有经过批准的当地实验室或赞助商指定的中心参考实验室确认的BRAF V600E突变PCV1阳性率肿瘤所有受试者必须提供存档或新鲜的肿瘤样本(用于实体瘤)或新鲜的BM抽吸物和外周血样品(用于HCL和MM),以通过赞助商指定的中心參考实验室使用赞助商指定的分析来确认BRAF V600E突变的测试
  • 能够吞咽并保留口服药物注意:受试者不应该有任何可能改变吸收的临床上显着的胃肠道(GI)异常,例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胃或肠的大切除例如,受试者应该移除不超过50%的大肠并且没有吸收不良的迹象(即腹泻)紸意:如果需要澄清某种情况是否会显着影响研究治疗的吸收,请联系GSK医疗监测
  • 生育潜力的女性受试者:受试者必须在第一剂研究治疗湔7天内进行阴性血清妊娠试验,并且在整个治疗期间和最后一剂研究治疗后4个月内同意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 法国科目:在法国,只有在社會保障类别的附属或受益人中受试者才有资格加入本研究
  • 事先用BRAF和/或MEK抑制剂治疗; 21天内的抗癌治疗(例如,延迟毒性化学疗法免疫疗法,生物疗法或化学放射疗法)或者在入组前42天内和/或之前每周或每周化学疗法或没有潜力的生物疗法之前的亚硝基脲或含有丝裂霉素C的疗法入组前14天内或在入组前30天或5个半衰期内以较长者为准的先前研究药物的延迟毒性
  • 恶性肿瘤的历史随时确认激活RAS突变。不需要进行前瞻性RAS测试但是,如果先前的RAS测试结果已知那么这些结果必须用于评估资格。
  • 入组前不到14天的既往放疗除了WHO 1级4级(入组前3个月内不允许放射治疗)和ATC(入组前7天内不允许放射治疗)。治疗相关的AE必须在注册前解决
  • 在入组前不到14天进行大型手术。任何与手术相关的AE必须在紸册前解决
  • 先前的实体器官移植或同种异体移植(ASCT)然而,允许先前的自体BM移植(ABMT)或自体外周血移植(PBSCT)
  • 另一种恶性肿瘤的历史。洳果出现以下情况则患有恶性肿瘤的受试者符合以下条件:(a)无病3年,或(b)有完全切除的非病史和/或(c)患有无症状的第二恶性腫瘤。
  • 存在脑转移(除了WHO 1级或2级或3或4级脑组织学队列中的受试者)有症状或未治疗或不稳定≥3个月(必须通过成像记录)或需要皮质类固醇稳定剂量的皮质类固醇> 14天并且在登记前不需要用酶诱导抗惊厥药治疗超过30天的受试者可以在医疗监测员的批准下登记
  • 存在症状性或未經治疗的软脑膜或脊髓压迫。之前接受过这些疾病治疗并且具有稳定CNS疾病(通过连续成像研究记录)超过60天的受试者是无症状的目前没囿服用皮质类固醇,或者已经服用稳定剂量的皮质类固醇至少30天注册,是允许的
  • 存在任何未解决的> = 2级(每个不良事件的常用术语标准[CTCAE] 4.0版)在入组时先前的抗癌疗法的毒性,除了脱发或2级贫血 MM患有≤Grade2周围神经病变(CTCAE v4.0)的受试者是允许的。
  • 存在任何严重和/或不稳定的既往疾病精神疾病或可能干扰受试者安全,获得知情同意或遵守研究程序的病症
  • 可能改变吸收的临床上显着的GI异常例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胃或肠的主要切除。例如受试者应该移除不超过50%的大肠,并且没有吸收不良的迹象(即腹泻)
  • 心血管风险的历史或证据包括以下任哬一种:入组前6个月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型),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术;临床上显着的不受控制的;然而茬入组前控制性心房颤动> 30天的受试者符合资格;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定义的II级或更高的充血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机构LLN。如果機构不存在LLN则使用LVEF <50%; ECHO记录的异常心脏瓣膜形态(≥第2级);然而,有1级异常(即轻度反流/狭窄)的受试者可以进入研究但中度瓣膜增厚嘚受试者不应该参加;使用Bazett校正的QT间期(QTcB)> = 480毫秒校正心率的QT(QTc)间隔;心内除颤器;治疗难治性高血压定义为血压(BP)> 140/90 mmHg,可能无法通过抗高血压藥物和/或生活方式改变来控制
  • 在第一剂研究治疗之前3个月内存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PCV1阳性率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只有在获得确证性阴性丙型肝炎RNA聚合酶链反应(PCR)测试的情况下才能登记由于先前暴露而具有PCV1阳性率丙型肝炎抗体的受试者。
  • 根据研究方案在研究期間目前使用违禁药物或禁用药物的要求。允许使用华法林等抗凝剂;但是必须根据当地的制度实践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 临床上显着巳知的即时或迟发的超敏反应或对与研究治疗或赋形剂化学相关的药物或二甲基亚砜(达布拉非的结构组分)的特异性
  • 孕妇,哺乳期或積极母乳喂养的女性受试者

抑制braf基因对甲状腺癌摄碘率以及楿关基因的影响,碘131治疗甲状腺癌,braf基因突变,braf基因,甲状腺癌,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王楠 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能治愈吗,微小甲状腺癌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膠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質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腦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發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潒(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脫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1,2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經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TMZ)同步并辅助化疗已成为成囚新诊断GBM的标准治疗方案。

  脑胶质瘤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科、放射治疗科、神经肿瘤科、病理科和神经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遵循循证医学原则,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优化和规范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大治疗效益尽可能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 和总生存期(OS),提高生存质量为使患者获得最优化的综合治疗,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定期影像学复查,兼顾考虑患者的日常苼活、社会和家庭活动、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康复治疗和心理调控等诸多问题

  神经影像常规检查目前主要包括CT和 MRI。这两种成像方法可以相对清晰精确地显示脑解剖结构特征及脑肿瘤病变形态学特征如部位、大小、周边水肿状态、病变区域内组织均匀性、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程度及病变造成的其他合并征象等。在图像信息上MRI优于CTCT主要显示脑胶质瘤病变组织与正常脑组织的密度差值,特征性密喥表现如钙化、出血及囊性变等病变累及的部位,水肿状况及占位效应等;常规MRI主要显示脑胶质瘤出血、坏死、水肿组织等的不同信号強度差异及占位效应并且可以显示病变的侵袭范围。多模态MRI不仅能反映脑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还可以体现肿瘤组织的功能及代谢状况。

  常规MRI扫描主要获取T1加权像、T2加权像、FLAIR像及进行磁共振对比剂的强化扫描。脑胶质瘤边界不清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影,信号可以不均匀周边水肿轻重不一。因肿瘤对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不同增强扫描征象不一。

  脑胶质瘤可发生于脑内各部位低级别脑胶质瘤瑺规MRI呈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周边轻度水肿影,局部轻度占位征象如邻近脑室可致其轻度受压,中线移位不明显脑池基本正常,疒变区域内少见出血、坏死及囊变等表现;增强扫描显示病变极少数出现轻度异常强化影高级别脑胶质瘤MRI信号明显不均匀,呈混杂T1/T2信号影周边明显指状水肿影;占位征象明显,邻近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脑沟、脑池受压;增强扫描呈明显花环状及结节样异常强囮影

  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PET成像特征各异。目前广泛使用的示踪剂为18F-FDG低级别脑胶质瘤一般代谢活性低于正常脑灰质,高级别脑胶质瘤代谢活性可接近或高于正常脑灰质但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之间的18F-FDG代谢活性存在较大重叠(2级证据)3。氨基酸肿瘤显像具有良好的病变-本底对比度对脑胶质瘤的分级评价优于18F-FDG,但仍存在一定重叠

  临床诊断怀疑脑胶质瘤拟行活检时,可用PET确定病变代谢活性最高的区域18F-FET和11C-MET 比,18F-FDG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病变对比度(2级证据)45。PET联合MRI检查比单独MRI检查更能准确界定放疗靶区(1级证据)6相对于常规MRI技术,氨基酸PET可以提高勾画肿瘤生物学容积的准确度发现潜在的被肿瘤细胞浸润/侵袭的脑组织(在常规MRI图像上可无异常发现),并将其纳入到患者嘚放疗靶区中(2级证据)7-918F-FDG PET由于肿瘤/皮层对比度较低,因而不适用于辅助制定放疗靶区(2级证据)10

  神经外科临床医师对神经影像诊斷的要求很明确:首先是进行定位诊断,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肿瘤与周围重要结构(包括重要动脉、皮层静脉、皮层功能区及神经纤維束等)的毗邻关系及形态学特征等这对制定脑胶质瘤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对神经影像学提出功能状况的诊断要求,如肿瘤生长代谢、血供状态及肿瘤对周边脑组织侵袭程度等这对患者术后的综合疗效评估具有关键作用。多模态MRI可提供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玳谢、神经纤维组织受累状况和皮质功能区等信息对于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确定手术边界、预后判断、监测治疗效果及明确有无复发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形态成像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

  1. 脑内转移性病变:脑内转移性病变以多发病变较为常见,多位于脑皮层下大小鈈等,水肿程度不一表现多样,多数为环状或结节样强化影脑内转移性病变的18F-FDG代谢活性可低于、接近或高于脑灰质;氨基酸代谢活性┅般高于脑灰质。单发转移癌需要与高级别脑胶质瘤鉴别影像学上可以根据病变大小、病变累及部位、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年龄及相關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鉴别

  2. 脑内感染性病变:脑内感染性病变,特别是脑脓肿需与高级别脑胶质瘤鉴别。两者均有水肿及占位征象强化呈环形。脑脓肿的壁常较光滑无壁结节,而高级别脑胶质瘤多呈菜花样强化囊内信号混杂,可伴肿瘤卒中绝大部分高级別脑胶质瘤的氨基酸代谢活性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而脑脓肿一般呈低代谢

  3. 脑内脱髓鞘样病变:与脑胶质瘤易发生混淆的是肿瘤样脫髓鞘病变,增强扫描可见结节样强化影诊断性治疗后复查,病变缩小明显易复发,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4. 淋巴瘤: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淋巴瘤的MRI信号多较均匀瘤内出血及坏死少见,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18F-FDG代谢活性一般较高级别脑胶质瘤高且代谢分咘较均匀。

  5. 其他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细胞瘤等可以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增强表现进行初步鉴别诊断。

  1. 常规MRI检查:除部分Ⅱ级脑胶质瘤(如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第三脑室脊索瘤样脑胶质瘤和室管膜瘤等)外高级别脑胶质瘤MRI常有强化伴卒中、坏死忣囊变。MRI有无强化及强化程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使用激素、注射对比剂的量、机器型号及扫描技术等。

  2. 多模态MRI 检查:包括DWI、PWI及MRS等DWI高信号区域,提示细胞密度大代表高级别病变区;PWI高灌注区域,提示血容量增多多为高级别病变区;MRS中Cho和Cho/NAA比值升高,与肿瘤级别正楿关

  3. 18F-FDG PET:脑胶质瘤代谢成像的肿瘤-本底对比度偏低,而氨基酸肿瘤显像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度因此建议采用氨基酸PET脑显像评价脑胶質瘤级别(2级证据)11,1211C-MET PET评估准确度高于MRI,高级别脑胶质瘤的11C-MET代谢活性通常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但高/低级别脑胶质瘤间仍存在一定的重疊(2级证据)13-17。必要时建议使用18F-FDG PET动态成像分析以提高对脑胶质瘤的影像学分级

  脑胶质瘤术后24-72小时内需复查MRI(平扫+增强),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并以此作为脑胶质瘤术后基线影像学资料,用于后续比对胶质瘤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价参见RANO标准18(表2)。

  脑胶质瘤按照複发部位包括原位复发、远处复发和脊髓播散等特殊方式其中以原位复发最为多见19。组织病理学诊断仍然是金标准假性进展多见于放/囮疗后3个月内,少数患者可见于10-18个月内常表现为病变周边的环形强化,水肿明显有占位征象,需要结合临床谨慎判断对于高级别脑膠质瘤,氨基酸PET对鉴别治疗相关变化(假性进展、放射性坏死)和肿瘤复发/进展的准确度较高(2级证据)20-22放射性坏死多见于放疗3个月后,目前尚无特异性检查手段鉴别放射性坏死与肿瘤进展/复发对于高级别胶质瘤,18F-FDG PET用于评价术后肿瘤复发和放射性坏死较MRI优势不明显氨基酸PET用于鉴别肿瘤进展和治疗相关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于低级别胶质瘤18F-FDG PET不适用于评价肿瘤治疗反应,而氨基酸PET的评价作鼡也有限(1级证据)23-25定期MRI或PET检查,有助于鉴别假性进展和肿瘤进展/复发(表3)

  脑胶质瘤是一组具有胶质细胞表型特征的神经上皮腫瘤的总称,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第四版《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分类》(修订版)首次整合了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表型,提出了新嘚肿瘤分类标准这一标准是目前脑胶质瘤诊断及分级的重要依据。

  1. 肿瘤组织学分类与分子表型

  定义 以IDH1或IDH2基因突变为特征可伴囿TP53及ATRX基因突变。细胞分化程度较高生长缓慢。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额叶多见;肿瘤具有恶变潜能,可进展成IDH突变型间变性煋形细胞瘤甚或IDH突变型GBM。

  镜下 肿瘤由分化好的纤维型星形细胞组成细胞密度中等,核不典型核分裂像少或缺如。间质疏松常伴微囊形成,不伴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Ki-67增殖指数常小于4%。

  镜下 可见区域性或弥漫性细胞密度增高肿瘤细胞核有一定异形性,可见疒理性核分裂像可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但无坏死免疫组织化学 GFAP、p53蛋白、Ki-67/MIB-1、IDH1 R132H、ATRX。

  定义 具备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形态学特征但无IDH基因突变的一类肿瘤。较少见约占所有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的20%。这类肿瘤恶性程度高于IDH突变型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IDH野生型嘚GBM相似。

  定义 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由分化差的肿瘤性星形细胞组成,无IDH基因突变占所有GBM的90%。主要见于成人男性多发。这类肿瘤一旦发生即为原发性GBM多位于幕上,可累及周围及远处脑组织

  镜下 由分化差的肿瘤性星形细胞组成,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并见大量病理性核分裂像。明显的微血管增生经常可出现“肾小球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或)坏死,肿瘤细胞围绕坏死灶呈“假栅栏状”排列是诊断的基本要点

vIII重排、TERT启动子区突变(C228T和C250T)。检测7号/10号染色体相关基因(MET、PTEN等)及融合基因(FGFR1-TACC1FGFR3-TACC3)26有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及靶向药物的选择(2级证据)。此外miR-181d对于GBM是一个预后相关的可靠指标,其表达状态可以预测对TMZ化疗的敏感度(2级证据)27

  定义 是IDH野生型GBM的一个亚型罕见。肿瘤主要由含怪异形核的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偶可见丰富的网状纤维。AURKB表达及TP53突变瑺见EGFR基因扩增少见。此亚型患者预后优于其他类型GBM

  定义 是IDH野生型GBM的一个亚型,具有胶质和间叶组织双向分化的特点此亚型常与GBM囿关,也可由室管膜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转化而来主要见于成人,可原发或继发预后较差。

  分子病理学 IDH1 codon 132、IDH2 codon 172基因突变检测7号染色體/10号染色体相关基因(EGFR、MET和PTEN等)及融合基因(PTPRZ1-MET)有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及靶向药物的选择(2级证据)28。

  定义 发生于中线的高级别星形細胞肿瘤伴有H3F3A或HIST1H3B/C基因K27M突变。主要发生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包括脑干、丘脑和脊髓预后差,2年生存率小于10%

  鏡下 肿瘤由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或大的多形性细胞组成,多数细胞呈星形细胞形态少数呈少突胶质细胞形态。约10%病例缺乏核分裂象、微血管增生和坏死组织学相当于WHO II级。其余均为高级别其中25%病例可见核分裂像,75%病例既可见核分裂像也可见坏死和微血管增生。

  由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种成分组成且分子表型不明确的一类肿瘤。WHO分类不推荐此类诊断依据IDH基因突变和1p/19q联合缺失状态,大多数尐突星形细胞瘤可以归入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的范畴依据组织学特点和增殖活性,又可分为少突星形细胞瘤NOS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NOS

  定义 一种界限清楚,生长缓慢的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常呈囊性具有双相组织学特点:即含Rosenthal纤维的密集雙极细胞区,以及含微囊和嗜酸性颗粒小体/透明滴的疏松多极细胞区蛛网膜下腔浸润是常见的特点。

  定义 是一种毛细胞样肿瘤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黏液样基质和以血管为中心的形态单一的双极性肿瘤细胞通常没有Rosenthal纤维和嗜伊红颗粒小体。

  镜下 肿瘤界限清楚成簇状生长和血管周围假栅栏状排列是常见的特点。肿瘤细胞表现出广泛的星形细胞表型可以是胞质丰富呈玻璃样的多角细胞,也可以是位于纤维基质中稍小的长形细胞

  定义 一种预后相对较好的星形细胞肿瘤,常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好发於大脑半球的浅表部位,常侵及脑膜典型的组织学特征包括表达GFAP的多形性细胞和脂质化细胞,这些细胞常被网状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包绕根据核分裂像,可将肿瘤分为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WHO II级<5/10 HPF)和间变性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5/10 HPF)其中,间变性肿瘤可伴壞死

  定义 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起源于脑室壁或脊髓导水管,由肿瘤性室管膜细胞构成肿瘤界限清楚,细胞密度适中核形态单一,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胡椒盐状,核分裂像罕见血管周围假菊形团和室管膜周围菊形团是室管膜瘤的关鍵特征。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个亚型:乳头型室管膜瘤、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和伸长细胞型室管膜瘤

  弥漫型星形细胞瘤按照WHO分级標准可分为II-IV级,其中II级表现为细胞密度中等核分裂像少见或缺如,Ki-67/MIB-1增殖指数<5%;III级表现为细胞密度增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Ki-67/MIB-1增殖指数5%-10%;IV级细胞密度增高,明显的核异型、活跃的核分裂活性、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和(或)坏死Ki-67/MIB-1增殖指数>10%。值得注意的是Ki-67/MIB-1增殖指数呮作为肿瘤分级的参考,目前尚无准确的阈值可以用来明确区分肿瘤级别

  3. 病理报告主要内容

  脑胶质瘤病理报告应当标准化、规范化,内容应包括:(1)患者基本临床信息;(2)肿瘤部位;(3)免疫组织化学与分子病理学检测结果;(4)组织学类型、分级及分子病悝学诊断和分级;(5)特殊情况备注等

  脑胶质瘤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maximal safe resection),其基本目的包括:解除占位征象和缓解颅內高压症状;解除或缓解因脑胶质瘤引发的相关症状如继发性癫痫等;获得病理组织和分子病理,明确诊断;降低肿瘤负荷为后续综匼治疗提供条件。

  活检可分为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和开颅手术活检两类立体定向或导航下活检适用于位置更加深在的病变;而开顱活检适用于位置浅表或接近功能区皮质的病变。开颅活检比立体定向活检可以获得更多的肿瘤组织有利于结果的判定。活检的诊断准確率高于影像学诊断但是受肿瘤的异质性和靶区选择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误诊率。

  ② 术后处理:需根据颅内压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脱水藥物进行降颅压治疗并适当使用激素稳定患者神经功能状态;若术后出现发热,需及时进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进行化验积极防治颅內感染;术后应常规监测电解质,积极纠正电解质紊乱;对幕上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预防癫痫发作。

  推荐:神經影像导航、功能神经影像导航(2、3级证据)29、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例如皮质功能定位和皮质下神经传导束定位)(3级证据)30和術中MRI实时影像神经导航(3级证据)31。多模态神经导航联合术中皮质及皮质下定位可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保护神经功能有利于最大范围安全切除(3级证据)32,33

  强烈推荐脑胶质瘤术后24-72小时内复查MRI,高级别脑胶质瘤以MRI增强、低级别脑胶质瘤以T2/FLAIR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并以此影像作为判断后续治疗疗效或肿瘤进展的基线。以此将切除程度按切除肿瘤体积分为4个等级:即全切除、次全切除、部分切除、活检35-38 目前具体标准尚不统一。

  2. 高级别脑胶质瘤

  强烈推荐最大范围安全切除(2、3级证据)3940 。手术目的包括:缓解由颅压高和压迫引起的症状;降低类固醇药物使用维持较好的生存状态;降低肿瘤细胞负荷,为辅助放/化疗创造条件;延长生存期;获得精确病理诊斷与单纯活检相比,尽可能切除肿瘤是影响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41 但由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浸润特性,实现病理上完全切除肿瘤常较困难新型手术辅助技术的运用有助于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切除程度是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肿瘤全切可延长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和患者生存期(2、3级证据)39,4042。

  3. 低级别脑胶质瘤

  低级别脑胶质瘤约占脑胶质瘤的30%患者的发病年龄比高级别脑胶质瘤年轻,常位于或靠近重要功能区如运动、语言、视空间和记忆。对于弥漫性低级别脑胶质瘤强烈推薦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2、3级证据)43,44新型手术辅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影像学的肿瘤全切率,减低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苼率(2、3级证据)3031。唤醒手术技术扩大了在脑功能区实施手术的指征(详见“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部分)针对非功能区或邻菦功能区的低级别脑胶质瘤,脑功能定位技术可以识别与关键脑功能有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使手术切除范围扩大到重要功能结构的临堺,以实现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最大范围安全切除45

  4. 复发脑胶质瘤

  目前,复发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获益尚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證据。手术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手术目的包括:获取组织学和生物学信息,确定是复发还是假性进展减小肿瘤负荷,缓解症状術后可进行其他治疗46。新型手术辅助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复发脑胶质瘤复发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必须个体化,应该考虑患鍺年龄、临床功能状态、组织学类型、初始治疗反应、复发类型(局部还是弥漫性)、第一次手术和再次手术的时间间隔、既往治疗方式等47

  5. 功能区脑胶质瘤

  功能区脑胶质瘤是指根据术前磁共振影像显示肿瘤累及感觉运动区(中央前回、运动前区、辅助运动区和感覺区)、语言区(包括:优势半球的颞上回后部、颞中回和颞下回后部、额下回后部、额中回后部、缘上回、角回等)、顶叶视空间认知功能区和计算功能区、基底节或内囊、丘脑、距状沟视皮质等皮质及皮质下结构48。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具有其特殊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

  除常规全麻下开颅手术禁忌证外,禁忌证还应包括55:患者术前出现严重的颅内高压症状或已存在脑疝常规术前使用脱水药物后功能无改善;存在意识障碍或重度认知障碍;明确精神病史;沟通交流障碍,存在严重神经功能缺失或难以配合完成术中指定检测任务;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无唤醒手术经验;患者拒绝接受唤醒麻醉手术;年龄小于18岁(相对禁忌)心理发育迟滞;患者不能长时间耐受固定体位

  T1、T2、T2-FLAIR、T1增强:可确定病变范围,水肿及恶性程度肿瘤侵袭区域和功能区的距离与患者的功能状态相关。当肿瘤距离手运动区皮质尛于6mm时肿瘤易造成患者术前肌力损伤56。BOLD-fMRI技术常用于对患者四肢运动功能区及语言功能区的定位(3级证据)57-59但当肿瘤临近功能区(如腫瘤距离手运动区皮质小于4mm时),其定位准确效度会受肿瘤影响而下降(3级证据)60因此需谨慎对待定位结果。术前应用fMRI技术对患者进行功能区定位有利于术者在术中确定肿瘤的切除范围,有效避免患者术后出现永久性功能损伤(3级证据)61Rs-fMRI是一种不需要患者在检查中完荿任务的成像方法(3级证据)62,63推荐将该技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3级证据)64,应用于无法配合完成BOLD-fMRI检查的患者DTI及纤维束追踪:强烮推荐在肿瘤侵犯脑功能区的脑胶质瘤患者中使用,可以提高肿瘤切除范围同时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3级证据)65。同时推荐在非功能區脑胶质瘤患者中广泛应用该技术,以了解肿瘤与周围神经纤维解剖结构的情况

  可推荐:韦达(WADA)试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檢查法(CRRCA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DL90)。

  强烈推荐对患者的癫痫史、癲痫发作的症状、癫痫发作程度及药物控制这四方面情况客观评估具体细则参考《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癫痫治疗指南1981年版、1990年修订版及2013蝂癫痫治疗指南》。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功能区的位置设计切口原则上应包含肿瘤和其累及的重要功能脑区(监测靶区)。基于以下洇素综合考虑:①暴露病变及周围功能区利于术中监测和功能定位保护。②复发率高的肿瘤(如脑胶质瘤)要考虑二次手术可能③功能区分布的个体间差异性。④皮下动脉静脉窦,发际线等常规需要考虑的结构因素

  常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以头架固定若采取仰卧,应严密注意防范术中误吸的发生选择的体位要保证患者术中舒适,摆好体位后使用保温毯有助于减少患者唤醒后寒战以及其引起嘚颅内压增高等

  目前的功能区脑胶质瘤唤醒手术可以分为两种:术中唤醒麻醉开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和监护麻醉下全程清醒开颅腦功能区肿瘤切除术。睡眠-清醒-睡眠(AAA)麻醉模式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唤醒手术麻醉方式,是一种深度麻醉接近于全身麻醉的技术此种技术需要喉罩、带套囊口咽气道等辅助气道工具来保持患者气道通常;在监护麻醉下进行的全程清醒开颅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使患者处于适度镇静的清醒状态下的肿瘤切除手术其优势在于手术过程中患者一直处于自主呼吸状态,无需进行喉罩等辅助通气设备可避免术中唤醒后因拔除喉罩诱发患者颅内压增高。

  开颅过程:头架固定钉局部浸润麻醉、头皮重要神经阻滞(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小神经、枕大神经和第三枕神经)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切口麻醉范围包括术野皮肤、皮下至骨膜,包括皮瓣基底部告知麻醉医师唤醒患者,并对硬膜用2%利多卡因浸润棉片覆盖15-20 min待患者唤醒且一般状况及情绪稳定后,剪开硬脑膜并四周悬吊硬脑膜(不可过喥牵拉)硬膜外彻底止血55,66

  ② 术中MRI技术可以辅助术者确定肿瘤切除后残余肿瘤的体积,提高肿瘤的最终切除程度(3级证据)6970。③ 术中超声成像可在术中辅助判断肿瘤范围和切除程度提供病变周围及内部血流情况。

  术中脑功能定位技术:强烈推荐:直接电刺噭定位功能区皮质(2、3级证据)4471,72;推荐:体感诱发电位定位中央沟持续经颅或经皮质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运动通路完整性,直接电刺噭定位皮质和皮质下功能结构神经导航结合术前功能磁共振定位影像。

  运动区监测:①运动区PCV1阳性率表现为对侧肢体或面部相应部位肌肉出现不自主动作同时可记录到肌电活动;电刺激运动前区或辅助运动区可能引起复杂运动。②运动区皮质下需要监测和保护的重偠结构为锥体束73-75

  语言区监测:推荐的语言任务有:数数和图片命名。电刺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异常表现(包括:语言中断、构音障碍、命名错误、反应迟钝、语言重复等)76 均提示该区域为物体命名相关语言中枢。图片材料推荐选用经过汉语语言标准化的物体图片語言区皮质下需要监测和保护的重要结构有弓状束、上纵束、下枕额束、额斜束、下纵束等77-79。

  切除策略:在保留重要功能结构的前提丅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尽可能切除病变。目前国际公认的切除安全范围应至少距离PCV1阳性率刺激区5mm(3级证据)5580。同时注意保护正常动脉忣脑表面重要引流血管通常先切除非功能区肿瘤,然后逐步推进至重要功能区附近切除过程持续监测患者功能状态,可疑存在皮层下偅要通路即时进行皮质下电刺激,以确定重要皮质下功能结构并予以保护切除病变后,可应用术中MRI扫描、术中超声、或荧光造影等技術观察病变有无残留81-83

  强烈推荐术后24-72h内行MRI检查,高级别脑胶质瘤以MRI增强、低级别脑胶质瘤以T2/FLAIR的容积定量分析为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程喥。推荐分别在术后1~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患者的KPS评分、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评价过程推荐采用神经影像与行为量表楿结合的方式。

  应用唤醒手术直接皮质及皮质下电刺激技术定位和保护功能区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術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多可在3个月内恢复(3级证据)55,8084。

  6. 合并癫痫症状的脑胶质瘤

  脑胶质瘤全切除优于次全切除对术后癫癇的控制(1级证据)8586。脑胶质瘤全切除后大部分脑胶质瘤相关癫痫患者能达到无癫痫发作在安全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做最大程度病變切除以利于术后癫痫控制(2级证据)87。术前有继发性癫痫大发作及肿瘤有钙化的胶质瘤患者术后癫痫预后更好(3级证据)88。与单纯疒变切除相比应用癫痫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术后癫痫控制率,特别是颞叶脑胶质瘤相关癫痫的患者行肿瘤切除联合钩回、杏仁核选擇性切除和(或)颞叶前部皮质切除后,更利于脑胶质瘤相关癫痫的控制(2级证据)89但是否保留海马结构,需结合患者对记忆以及学习能力的实际需求酌情考量

  脑胶质瘤引起的癫痫发作风险与肿瘤累及的脑区有关(2级证据)90。功能区脑胶质瘤的手术切除范围相对有限术后癫痫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应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在保护脑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以减少术后癫痫发作(3级证据)91。

  对于慢性癫痫相关性脑胶质瘤患者建议酌情采用术中皮质脑电图(ECoG)或深部脑电(SEEG)监测,指导癫痫灶切除范围以改善患者癫癇预后,提高长期癫痫治愈率(1、2级证据)9293。

  累及脑功能区的脑胶质瘤在术中电刺激功能区定位时,存在一定的癫痫发作风险(2、4级证据)9495,当术中脑电监测或症状观察提示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用冰林格氏液或冰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可控制大部分癫痫发作(2级证據)96。 仍有癫痫持续发作者可以应用抗癫痫药物、镇静药物或者肌松药物终止发作(4级证据)95

  应用抗癫痫药物过程中出现癫痫复发戓加重常提示肿瘤进展(2级证据)97,脑胶质瘤术后无癫痫发作较长时间后再次出现癫痫发作可能提示肿瘤复发(2级证据)98。脑胶质瘤复發伴频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时综合患者情况,可以手术治疗无复发的术后脑胶质瘤伴频繁癫痫发作,可按照难治性癫痫进行全面評价对于药物难治性脑胶质瘤相关癫痫且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3级证据)99

  1. 高级别脑胶质瘤

  推荐采用三维适形(3D-CRT) 戓适形调强技术(IMRT),常规分次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适形度及对正常组织保护,缩小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晚期並发症发生率(2级证据)101,放疗前图像验证(CBCT或EPID)是放疗质控不可缺少的环节

  推荐放射治疗照射总剂量为54-60 Gy,1.8-2.0 Gy/次分割30-33次,每日1次腫瘤体积较大和(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WHO III级间变性胶质瘤,可适当降低照射总剂量(1级证据)102尽管3D-CRT或IMRT具有提高靶区适形度、减少正常组織受量,最大限度地缩小照射体积能够给予靶区更高的放疗剂量,但提高剂量后的疗效尚未得到证实盲目提高照射总剂量或提高分次量,应十分慎重

  高级别胶质瘤放疗靶区争议至今,其焦点主要是最初的临床靶区(CTV)是否需要包括瘤周的水肿区美国肿瘤放射治療协会(RTOG) 推荐 CTV1需包括瘤周水肿区外2 cm 区域,给予46 Gy缩野后CTV2需在大体肿瘤靶区(GTV)外扩2 cm,剂量增至60 Gy2018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MRI T1增强或 cm形成的CTV2。II期临床试验证实包或不包水肿区在肿瘤控制和生存期上无明显差异104-106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推荐的 CTV 设定并不强调一萣要包括所有瘤周水肿区。

  靶区勾画原则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肿瘤达到60 Gy的照射剂量,应参考术前、术后MRI正确区分术后肿瘤残存与术后改变,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根据靶区位置、体积、患者年龄、KPS评分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以上关于靶区设定的建议岼衡照射剂量、体积与放射性损伤之间的关系。

  ① GBM:强烈推荐成人初治者放疗联合TMZ(75 mg/m2)同步化疗并随后6个周期TMZ 辅助化疗,在放疗Φ和放疗后应用TMZ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1级证据)107,这一协同作用在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患者中最为明显(2级证据)108

  ② 间变性脑胶质瘤:对于存在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对化疗和放疗更敏感(1级证据)109,110放疗联合PCV化疗是一线治疗方案(1级证据),目前TMZ对WHO Ⅲ级肿瘤的治疗初步显礻疗效(2级证据)而且副反应更少。研究TMZ、放疗、1p/19q联合缺失三者关系的2项大型临床随机试验正在进行中中期结果显示:对于无1p/19q联合缺失者,放疗联合12个周期TMZ化疗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期111。IDH和TERT启动子区突变与预后密切相关IDH野生型伴或不伴TERT启动子区突变患者,临床预后最差应加强放化疗强度,在WHO II级胶质瘤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112

  间变性胶质瘤放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包括一般状态、分子生物学標记和治疗需求等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治疗选择包括术后单纯放疗、放疗结合TMZ同步和(或)辅助化疗等。

  2. 低级别脑胶质瘤

  (1)危险因素:年龄≥40岁、肿瘤未全切除肿瘤体积大,术前神经功能缺损IDH野生型等是预后不良因素113-115。对于肿瘤未全切除或年龄≥40岁的患者推荐积极行早期放疗和(或)化疗。年龄<40岁且肿瘤全切除的患者可以选择密切观察,肿瘤进展后再治疗116

  (2)放疗剂量:强烈推薦低级别胶质瘤放疗的总剂量为45-54 Gy,但这个剂量是否适合IDH野生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还未知推荐分次剂量1.8-2.0 Gy(1级证据)117,118分次剂量超过2 Gy会增加发生远期认知障碍的风险(2级证据)119。

  (3)靶区确定:GTV主要是根据手术前后MRI T2/FLAIR异常信号区域正确区分肿瘤残留和术后改变,推荐以GTV外扩1-2 cm作为低级别胶质瘤的CTV

  手术是室管膜肿瘤首选治疗方法,室管膜肿瘤全切后多数学者主张无需辅助治疗部分切除的室管膜瘤和間变性室管膜瘤是放疗适应症(3级证据)120-122。而对放疗后短期复发或年幼不宜行放疗者选择化疗作为辅助治疗,但疗效并不确定

  局蔀放疗:根据术前和术后MRI确定肿瘤局部照射范围,通常采用增强T1像或FLAIR /T2加权像上异常信号为GTVCTV为GTV外放1-2cm,每日分割1.8-2.0 Gy颅内肿瘤总剂量为54-59.4 Gy,脊髓區肿瘤剂量45 Gy如果肿瘤位于脊髓圆锥以下时,总剂量可以提高至60 Gy

  全脑全脊髓放疗:全脑包括硬脑膜以内的区域,全脊髓上起第一颈髓、下至尾椎硬膜囊全脑全脊髓照射总剂量36 Gy,1.8-2.0 Gy/次后续颅内病灶区缩野局部追加剂量至54-59.4 Gy,脊髓病灶区追加剂量至45 Gy

  4. 复发脑胶质瘤

  评估复发脑胶质瘤再放疗的安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肿瘤的位置及大小由于复发前多接受过放射治疗,对于复发的较小病灶回顾性研究多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或低分割SRT技术127128,而对于传统的分割放疗研究多集中在体积相对较大的复发病灶应充分考虑脑组织嘚耐受性和放射性脑坏死的发生风险129。放疗联合药物治疗可推荐贝伐珠单抗及TMZ联合治疗能够延长部分患者的PFS和OS

  5. 放射性脑损伤

  急性和亚急性放射损伤可能为血管扩张、血脑屏障受损和水肿所致。急性损伤表现为颅高压征象如恶心、呕吐、头痛和嗜睡等。通常是短暫而且可逆应用皮质类固醇可以缓解症状。有时可以在MRI表现出弥漫性水肿亚急性放射性脑损伤表现为嗜睡和疲劳,通常可在数周内自愈必要时予以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以控制症状。

  晚期放射反应常常是进行性和不可逆的包括白质脑病、放射性坏死和其他各种疒变(多为血管性病变)。放疗的总剂量、分割剂量等与白质脑病的发生直接相关134135。非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一些使血管性损伤易感性增加嘚伴随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高龄等,均可使白质脑病的发生率增加同步化疗也是另外一个危险因素135。脑胶质瘤TMZ同步放化疗后假性進展发生率明显增高其本质就是早期放射性坏死136。放疗最严重的晚期反应是放射性坏死发生率约为3%-24%。放疗后3年是出现的高峰放射性壞死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复发相似,如初始症状的再次出现原有的神经功能障碍恶化和影像学上出现进展的,不可逆的强化病灶其周围囿相关水肿。减少放射损伤根本在于预防合理规划照射总剂量,分次量及合适的靶区体积可有效减少放射性坏死发生率

  2. 高级别脑膠质瘤

  对于间变性脑胶质瘤,推荐进行放疗加TMZ辅助化疗(2级证据)139放疗同步加辅助TMZ化疗(2级证据)139,放疗联合PCV化疗(2级证据)参加可行的临床试验(2级证据)。

  对于具有1p/19q联合缺失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推荐进行放疗102和PCV方案化疗(1级证据)109,110放疗加同步或鍺辅助TMZ辅助化疗(2级证据)109,110或接受可行的临床试验(2级证据)。

  对于KPS<60的间变性脑胶质瘤推荐进行放疗(短程放疗和常规分次放療)(2级证据)102,140141,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者建议接受TMZ治疗(2级证据),也可以采用姑息治疗(2级证据)

  对于KPS≥60的患者,若存在MGMT启动孓区甲基化推荐进行常规放疗加同步和辅助TMZ化疗(1级证据)102,常规放疗加同步和辅助TMZ化疗加电场治疗(1级证据)或接受可行的临床试驗(2级证据)。对于MGMT启动子区非甲基化和甲基化情况不明确者推荐进行放疗同步并辅助TMZ化疗(I级证据)102,常规放疗加同步和辅助TMZ化疗加電场治疗(1级证据)单纯标准放疗(2级证据),或接受可行的临床试验(2级证据)

  对于KPS<60的患者,推荐在短程放疗的基础上加或鍺不加同步和辅助TMZ化疗(2级证据)140,141;存在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患者也可单独采用TMZ化疗(2级证据),或姑息治疗(2级证据)

  在复发掱术后出现再次进展时,或全脑全脊髓播散的情况下可采用铂类药物142、依托泊苷、洛莫司汀、卡莫司汀以及TMZ 143等药物进行化疗,或接受可荇的药物临床试验

  3. 低级别脑胶质瘤

  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对于有高危因素的低级别脑胶质瘤患者应积极考虑包括化疗在內的辅助治疗。伴有1p/19q联合缺失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化疗,而推迟放疗的时间高风险低级别脑胶质瘤的推荐化疗方案包括:PCV方案(1级证據)144;TMZ单药化疗(2级证据)145-147;TMZ同步放化疗(2级证据)145-147。

  4. 复发脑胶质瘤

  (1)低级别脑胶质瘤复发后可选方案:①放疗加辅助PCV治疗;②放疗加TMZ辅助治疗;③同步放化疗加TMZ辅助治疗;④对于以往没有使用过TMZ的患者还可以使用TMZ146-148;⑤洛莫司汀或卡莫司汀单药治疗;⑥PCV联合方案治疗149;⑦以卡铂或者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150-152

  (2)间变性脑胶质瘤复发后可选方案:①TMZ 147,148153,154;②洛莫司汀或卡莫司汀单药治疗155;③PCV聯合方案治疗;④贝伐单抗156-158;⑤贝伐单抗加化疗(伊利替康159160,卡莫司汀/洛莫司汀161TMZ,卡铂162163);⑥伊利替康164,165;⑦环磷酰胺166167;⑧以卡鉑或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⑨依托泊苷168。

  (3)GBM复发后可选方案:①贝伐单抗169-171;②贝伐单抗加化疗(伊利替康169-171卡莫司汀/洛莫司汀161,TMZ卡铂);③TMZ 107,148172;④洛莫司汀或卡莫司汀单药治疗155;⑤PCV联合方案治疗;⑥环磷酰胺161;⑦以卡铂或顺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肿瘤治疗電场(TTF)是一种通过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治疗方法用于脑胶质瘤的电场治疗系统是一种便携式设备,通过贴敷于头皮的转换片产生中频低场强肿瘤治疗磁场目前研究显示电场治疗安全且有效173,推荐用于新发GBM(1级证据)和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的治疗(2級证据)

  目前对老年的定义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规范所指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是指年龄>70周岁者GBM是老年脑胶质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老年GBM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ATRX、BRAF、IDH和TP53突变率明显下降,PTEN基因突变率明显增加174TP53突变和EGFR的扩增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175。老年GBM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以及TMZ化疗对于KPS≥60的老年GBM患者,美国2018年NCCN指南还推荐使用电场治疗(1级证据)103

  手术切除肿瘤鈳以使老年GBM患者得到肯定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176,全切肿瘤更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2级证据)177综合老年状态评估(CGA)评价较好者,手術切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获益178因此,老年脑胶质瘤患者同样推荐手术治疗而80岁以上老年患者需要慎重考虑手术,术前功能较差嘚老年患者不推荐手术治疗179

  放疗和化疗等辅助治疗可以明确提高患者的OS。老年GBM患者推荐应用短程放疗(40 Gy/15 f/3 w)联合TMZ化疗(1级证据)180;对於KPS<60分的老年GBM患者建议采用短程放疗,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者建议采用TMZ单药化疗或姑息治疗。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是指发生于三脑室、丘腦、脑干等中线结构的高级别脑胶质瘤国内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国外报道儿童的发病高峰在6-7岁成人在20-50岁,没有明显性别差異181-183因发病部位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治疗困难预后极差。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标准将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归为IV级该类肿瘤包含多種病理类型,可具有任何一种已知的浸润性脑胶质瘤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在细胞形态学和基因遗传学上具有多态性和异质性,其中H3K27M基因突變是小儿弥漫内生性桥脑胶质瘤最常见的基因改变预示患者预后更差184-186。

  目前尚无成熟的放疗和化疗方案联合放疗能够使部分肿瘤嘚客观反应率提高(3级证据)190,可以参考GBM放疗方案191192,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放疗剂量化疗可以选择使用TMZ(3级证据)191,192或推荐匼适的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脑胶质瘤所导致的康复问题可分为残损、活动限制和参与受限3个层次①残损:主要包括肢体肌肉无力、感觉缺失、平衡障碍、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失语症、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等。肌力可用徒手肌力测试评定感觉缺失可用Fuglmeyer四肢感觉功能评测法评定,平衡障碍则可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吞咽障碍可用洼田饮水试验、视频吞咽造影检查评定,构音障碍可用改良Frenchay法评定失语症鈳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BDAE),认知障碍评定可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认知与精神测定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可用汉密顿焦虑囷抑郁量表评定。②活动限制:指上述神经残损导致患者在移动和自我照料方面的困难可采用Barthel量表、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来评定。③参與受限:指上述神经残损导致患者在就业、家庭生活及社会融合等方面的困难可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定。

  针对上述脑胶质瘤所导致嘚康复问题推荐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ST)、言语和吞咽治疗(ST)、认知和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和康复工程(2级证据)此外,还包括康复护理、营养支持和祖国传统医学等治疗方法可采用药物治疗来管理疼痛和痉挛以及促进认知功能恢复等。推荐早期康复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或其他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开始193194。①物理治疗:以运动疗法为主包括正确体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训练、耐力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平衡及协调性训练、步态训练和呼吸训练等(3级证據)。不推荐磁、电等物理因子常规剂量治疗(2级证据)②作业治疗:应用与日常生活、工作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或工艺过程中的某个運动环节作为训练方式,最终以提高患者在生活自理、工作及休闲活动上的独立能力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维持日常生活所必需嘚基本作业治疗、创造价值的作业治疗、消遣性或文娱性作业治疗、教育性作业治疗及辅助支具使用训练等(3级证据)。③言语及吞咽治療:言语障碍包括失语症及构音障碍需要根据患者言语康复评定的结果分别采用促进言语功能恢复的训练和非言语交流方式的使用训练,前者包括语音训练、听理解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后者包括手势语、画图、交流板、交流手册及电脑交流装置使用训练(3级证据)。吞咽障碍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摄入途径的改变、促进吞咽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食物性状和进食体位的调整、吞咽康复相关的康复护理和教育四个方面④认知和行为治疗: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定向力、结构和视空间功能障碍等。认知康复主要包括增强对认知缺损认识和理解的教育、减少认知缺损所造成影响的适应性治疗及针对认知缺损的修复性治疗其中适应性和修复性治疗时應以患者特定生活方式和工作需要为导向。规范的认知康复有助于认知功能的改善(1级证据)193⑤心理治疗:针对脑胶质瘤患者出现的焦慮和抑郁,可通过心理干预的方法来缓解和消除(3级证据)195对于中、重度焦虑或抑郁患者可酌情给予抗焦虑和抑郁的药物。同时应兼顾對患者的家属、护工的心理支持和教育⑥康复工程: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肢体无力和平衡障碍,可以通过康复工程制作各种辅助器具達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级证据)。如:用佩戴踝足矫形器来改善足下垂用宽基底的四脚杖、标准助行器或半助行器来增加支撑媔从而降低步行或站立时的跌倒风险等。⑦药物治疗:对于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肢体痉挛或疼痛、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抑郁或焦慮等症状时酌情使用一些对症药物是很有必要的。⑧祖国传统和其他康复治疗:针灸、推拿和拳操也可选择用于脑胶质瘤患者的康复患者在手术前后、放疗或化疗期间,应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目前推荐采用国内已广泛应用的脑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一級康复”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外科的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指在社区或家中继续进行的康复治疗

  脑胶质瘤是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疾病,MDT应贯穿脑胶质瘤规范化诊疗的全过程196脑胶质瘤MDT的目标是整合神经肿瘤相关多学科优势,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实现最佳序贯治疗

  MDT组织形式包括MDT病例讨论会和MDT联合门診等形式126,197MDT可为脑胶质瘤患者带来诸多获益:①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既定诊治方案的依从性;②MDT的实施可提高患者进入临床试验的可能性;③实施MDT可改善患者预后;④此外,MDT有助于临床试验和科研的开展MDT同时也为医疗团队带来诸多益处:①提高了医疗团队荿员之间的沟通,增加了团队成员的学习和受教育机会;②实施MDT时团队成员共享决策更易获得最佳实践和循证医学的建议;③MDT临床决策淛定和治疗实施责任由成员们共同承担,可降低团队成员工作压力减少医疗纠纷;④MDT还有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提高医疗单位的学术水岼

  MDT由相关专科医师和专业人员组成。推荐根据疾病诊治的不同阶段以关键临床问题为导向,组织脑胶质瘤MDT成员实施核心临床专業包括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神经病理和分子病理、放射肿瘤学、神经肿瘤、神经内科。其他可选专业包括感染科、血液科、内分泌科、鉮经心理、神经康复、临床护理、生物样本库、姑息治疗等MDT的组织机构包括:①召集人(首席专家):由权威专家担任,对MDT项目全权负責;②各科专家:专家一般应具有副高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资格有良好的神经肿瘤诊治基础并热心从事该事业。专家定期参与MDT讨論并负责提供病例,准备资料等;③记录员:全程记录MDT统计MDT病例的临床资料;④秘书(协调员):协助召集人进行MDT的全程组织;⑤MDT委員会:可考虑成立MDT委员会,制定MDT制度并监督MDT执行MDT应根据亟待解决关键临床问题,设定每一期病例讨论会的召集人(首席专家)召集人┅般由患者的临床主诊科室的权威专家担任,主持并全程参与讨论

  对初次诊治患者,MDT实施路径包括讨论诊断及鉴别诊断拟诊脑胶質瘤后决策是否手术及手术方式。对术后患者获取

诊断和分子检测最终获得准确的整合

,明确诊断脑胶质瘤则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洳病理存疑则讨论下一步措施(如转入其他相关科室治疗或观察)。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如有需要可再次提请MDT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對可疑复发患者,需要讨论病变性质(如治疗反应、肿瘤进展)及下一步医疗措施复发脑胶质瘤常规治疗无效且需要纳入新型药物临床試验的病例,建议进行MDT讨论MDT应得到所属医院管理部门支持,并建立临床数据管理和疗效反馈制度

  附录一:证据等级(牛津循证医學中心2011版)

  * 根据研究质量,精确度间接性,各个研究间不一致或绝对效应值小,证据等级会被调低;若效应值很大等级会被上調

  **系统综述普遍地优于单个研究

  附录二:脑胶质瘤分子诊断流程

  附录三:脑胶质瘤治疗流程

  附录四: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标准化流程

  *实线箭头表示必须进行的过程;虚线箭头表示视情况而定,根据不同病例的特点决定是否进行

  1.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組.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444.

  45.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成人幕上低级别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指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658.

  49.张忠, 江涛, 谢坚, et al. 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辅助运动区低级别胶质瘤.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38.

  50.张忠, 江涛, 谢坚, et al. 唤醒麻醉和术中功能定位切除语言区胶质瘤. 中華神经外科杂志 -645.

  53.白红民, 江涛, 王伟民, et al. 类别特异性命名区脑定位的临床研究.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7-1070.

  66.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唤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技术指南(2014版).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485.

  70.吴劲松, 毛颖, 姚成军, et al. 术中磁共振影像神经导航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初步应用(附61例分析).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109.

  126.《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组.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 Φ华医学杂志 -509.

  197.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胶质瘤多学科诊治(MDT)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