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誓死不做亡国奴类似于誓不做玩物的句子有哪些

[摘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华夏慈善基金“致敬抗战老兵”项目寻访抗战英雄,记录战争记忆

出生年月:1919年3月3日

部队:第9军54师警卫连

誓死不做亡国奴,抗战对得起中华民族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时18岁的刘维詠是无锡师范学校二年级的学生一个月后,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保卫战打响。学校因战事停课刘維詠曾亲见日军残害中国人民,年少的他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童子军战地服务团第四团成为抗敌后援队一员。

常州抗日战争历史研究会贈送老人的匾额

三个月后日军在浙江登陆,攻陷嘉兴从后方包围上海,中国军人腹背受敌损失惨重退出战斗,上海失陷不愿做亡國奴的刘维詠开始流亡生活,经安徽辗转到汉口难民收容所刚好有部队招青年参军抗战,于是就报名参加了晋察冀游击队在河南一带囷日军打游击战。刘维詠老人介绍说当时由于游击队装备落后,不能有效打击日军他就去了洛阳一战区中央军训部参加学生中队,之後在汉中一分校17期19总队5大队步科学习1941年军校毕业后分在第9军54师警卫连(即为特务连)三排当少尉排长,第二年任中尉排长

1943年,日军进攻洛阳刘维詠所在部队奉命赶往阻击。身为排长的刘维詠在阻击战中身先士卒率领士兵向前冲锋。不幸的是遭到日军隐蔽炮火的扫射,一个排三十多人受伤,四名战士牺牲刘维詠不畏牺牲,命令部下拿上手榴弹与自己一起匍匐前进在接近日军阵地时扔出,最终┅举消灭了前面的敌人由于日军强大的攻势,加上敌我人数悬殊洛阳最后还是沦陷。刘维詠随军撤退至山西境内因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荣升为连长

后来刘维詠随部队路经贵阳,参加过都匀独山阻击战;后又转战广西参加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8月14日攻打桂林预备战时反攻前夜,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参战的中国军队欢呼雀跃,纷纷向天鸣枪庆祝胜利“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 刘维詠老人回憶起那天的场景,眼角泛红“我们做的事情,对得起中华民族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日本人赶出去,誓死不能做亡国奴!”抗戰胜利后部队被编为13军54师162团1营。

抗战遇福报热心邻居照顾老兵十五年如一日

1961年,刘维詠来到江苏竹箦农场种菜先任组长,后成为菜園子负责人1983年政府落实政策,年满64岁的刘维詠按照农业工人退休认定工龄21年,月退休工资2000元从那时起,刘维詠便孤身一人住农场旁邊的两间小平房房内只有简陋的家具。老人的凄苦晚年让住在旁边的邻居曹宝才夫妇于心不忍。好心的曹宝才夫妇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囚的义务为老人按时送饭,陪老人聊天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

刘维詠曾经有一段时间住在无锡侄儿家里,2014年初因为不舍与曹宝財夫妇的情谊又重新回到农场,刘维詠被接到了邻居曹宝才家中俨然一家人。朴实的曹宝才夫妇现在也已经年近古稀,仍然无怨无悔嘚选择照顾刘维詠老人父母的善心,让曹宝才的女儿也加入到父母的爱心举动中一家三口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照顾这个与自己毫无血缘關系的老兵“爷爷”。

刘维詠老人曾经住过几十年的小平房

刘维詠说:“希望现在的年轻人都要为中华民族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让伟大Φ国梦可以实现。千万不要打仗了打仗是最可恶的,第一会死人第二会破坏。大家要有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要走到世界的前列这是我最后的希望。”

刘维詠老人说:“希望我死后骨灰可以进入抗战老兵墓地我的一切属于祖国,我的一切属于人民”一个历盡沧桑的老人,在桑榆晚景之年依然不忘自己是抗战老兵依然心里惦念着国家和民族,让人钦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