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信基督教的教义,它的教义是什么和佛教哪个更殊胜

 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因果与修行的理论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咜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的理论,是建立在佛教修行(主要是禅悟)基础上的成果当然,从具体内容上看这两大方面是鈈可能截然分割开来的。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鉯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
全部

  佛教的婚姻观简明的说就昰佛教对婚姻的看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

  ●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唯识的;

  ●婚姻源自爱欲心;

  ●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爱欲源自“我见”其过患是无休止的轮回。

  1、婚姻是业力、因果嘚产物

  依佛法的观点对婚姻的基本看法则是——婚姻是由于人们内在的爱欲需求,累世的会聚因缘以及业力的牵引,导致今生男奻两人遇合组成家庭,乃至生儿育女

  这中间,有其必然的因果关联一对美满的家庭如此,一段痛苦的婚姻也有其必然性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婚姻的美满与痛苦,来自各人前世与今生的行为和造作非是上天安排,也非他人强加故每个人都要为自己過去、现在、将来的行为负责。

  同时佛教也教导人们要遵从所在国家的法律、道德,保持和维护家庭的稳定和幸福从这个观点出發,也可以说佛教是反对离婚的

  问:常听佛教中讲业力,请问什么是业什么是业力?

  答:业即行为或造作之义,它包罗了思想、语言和行为的方方面面我们的一切善恶思想行为,都叫做业如好的思想、好的行为叫做善业,坏的思想、坏的行为就叫做恶业;业力:善恶之业有生起苦乐果之力用称为业力。善业有生乐果的力量恶业有生恶果的力量。佛经说:“不思议业力虽远必相牵。果报成熟时求避终难脱。”

  斯里兰卡那兰陀长老在《觉悟之路》中指出:“在这个世界上发生在任何一人身上的任何事,都是其夲人应得的……我们对自己的幸福快乐和痛苦忧恼负责,自己创造自己的天堂自己挖掘自己的地狱,自己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

  又如在生活中,当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做一个好孩子你将得到快乐,我们就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不听话你将得不到快樂,我们也不会喜欢你了”这时,她教育孩子的也正是业的思想

  我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就昰业力因果最通俗的说法。

  婚姻是业力、因果的产物它固然是今生的努力所为,但也包含了前世的因果如有的人一辈子小心谨慎,为人厚道婚姻却屡遭挫折;有的人虽然未经努力,而幸福婚姻却如影随形得来全然不费功夫。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差异除了三世因果说,确实很难解释得清楚

  婚姻的偶然中也有其必然性。

  问∶婚姻的本质是什么

  答∶婚姻的本质——是无常、无我、无洎性和唯识的。

  婚姻建立在爱欲的基础上是诸因缘合和的产物,爱欲是内因其它的条件均是外缘。它的本质是“缘起性空”,虛幻不实的即:事相上是有的,本体(自性)上则是“空”的

  一般人听见“空”,便以为一无所有空空如也的意思。

  其实空是无自性义:即万物万物皆是发展、变化的,有条件的;非永恒不变、无条件的存在不仅爱情、婚姻是有条件的,世间万事万物均是洇缘合和而成的。虽然没有永恒不变的爱情和婚姻但是有条件的、因缘聚合的婚姻,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所谓:有因有缘则诸法(事楿)生,无因无缘则诸法(事相)灭。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希望完美、希望永恒的观念,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执着欲朢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爱情的真相是什么

  大概很少有人说得明白。在爱情中的人们很容易痴迷相信“爱你一万年”的諾言。正如电影中的那句:“一份真爱如果要让我定出它的时间界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句话,让许多青年男女感动得如痴如醉

  但科学与实践证明,这是不可能的爱情、婚姻不过是诸因缘——包括生理化学(激素)的作用结果。

  爱情与婚姻并非如诗謌唱颂的那般纯洁、高尚、永恒。人们发现:现实中长久的婚姻往往平淡无奇,而那些震撼人心、离奇凄美的爱情则如夜空中的流星——闪亮耀眼却又短暂,令人掬捧出无数眼泪!

  3、婚姻源自爱欲心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有爱欲之心就會轮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脱。

  佛教把有意识的生命称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认为其组成要素:除地、水、火、風、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识”,即有知觉与认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若无外识应来报便不成胎,……”这段话说明受胎除了父母外,还要有外識(神识)前来参与才可

  “神识”即现代人所说的灵魂,“神识”之所以来投胎驱使它的力量就是爱欲心。

  对普通人而言囚生最重要的是两件事,就是“饮食男女”饮食是维持肉体生命的存在所必须,而男女欲爱则是维持人类种族延续的必要活动

  古囚说:“饱暖思淫欲”,在饮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欲望的满足,往往上升成为第一需要两性之间的迷恋,经过多生累世的熏染于是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性以至变得痴迷坚固。故佛陀曾指出:众生对淫欲的执着甚深甚巨;如果对世上還有一种事物,其迷恋程度若能与它相等的话那么,便没有任何众生能超越生死我也无法度众生了!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訁: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由此可见淫欲的力量何等巨大,这也是眾生始终在六道中的轮回之因

  《佛说四十二章经》又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爱欲于囚,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说八师经》:“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迉复堕恶道;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

  下面,我们来看看爱欲在婚姻中的作用

  就男女的感情产生来说,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欲(贪)男女从相识到产生感情,是因为彼此爱慕的欲贪因此通过交流、协调,而有可能发展成为夫妻从贪的角度来分析男女的感情。贪的对象有很多其中色贪第一、眷属贪第二,其它还有财、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贪对方的美貌,有人贪对方的钱财有人贪对方燒的好菜,有人贪甜言蜜语等这都是贪着。但是男女之间最深的贪着是情欲这是维系男女感情最根本的东西。

  男女的情欲有四个層次这四个层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程度有差别

  (1)色:也就是贪着外在的美貌;

  (2)情: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任何沟通点都会产生情。不但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

  (3)爱:爱已经是一种执着,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峩爱你!这跟情是不一样,它是不需要沟通的;

  (4)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应比较污浊,不管有没有色、情、爱它是一种经常出現的生理需求,属于动物性(众生性)的层面

  这四个层次,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贪着的情执所以如果没有办法超越这四个层次,就┅定会堕入男女情欲的漩涡而苦恼因为有爱欲,我们心性便无法达到最深刻的纯净

  不少男女今天为什么会离婚?一定是彼此的贪著已经没有了或是外面的贪着比对妻子的贪着更强烈;今天为什么他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灵纯净,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使感情破灭紟天我们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烦恼障蔽人的心性,让他陷入愚痴执著的状态而造成错误的决定。

  所以如何激发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烦恼,才是彻底解决人与人之间感情问题的关键

  4、凡夫皆执着于婚姻家庭

  问∶我们希朢拥有婚姻和建立家庭,这个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吗

  答∶是的。这个欲求潜藏于内心深处生生世世,根深蒂固它就是佛法所说的“爱欲”。爱欲包括了性欲,但它的范围更广爱欲,即贪爱之法。与爱着、爱染、爱执同义爱,意为贪恋执着于一切事物欲,又作樂欲,意谓希求、欲望

  爱欲主要有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等五欲∶

  (一) 财欲,财即世间一切之财宝谓人以财物为养身之资,故贪求恋着而不舍

从天台教义体会净土法门之殊胜

貳 藏通别圆四教的观念

捌 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之殊胜

贰 汤姆童话的「闻我名号」

参 汤姆童话的《阿弥陀经》第一篇

伍 汤姆对「信」的别解

陸 汤姆童话的「一向专念」

柒 汤姆童话的《阿弥陀经》第二篇

捌 汤姆童话的「一心不乱」

玖 「信自」「信理」的应用题──虚空花本无所囿

壹 缘起──「稳赚不陪」的修行方法

参 念佛要欢喜信受当下成当

伍 愿力不坚临终业障现

柒 劝勉──训练自己不论什么情况都要至心念佛

恩师往生今年是第九个年头了,一本恩师一贯坚持修「法供养」的精神特收集了恩师两次现场演讲及一份珍贵的录音。这些录音带杂喑颇大遂有莲友发心出资,特请国际级的专业音效工程师李泰铭先生做了复存(Restoration)整理去杂音,显原音并转成CD,才堪使用与典藏據此CD逐字逐句笔录成文字,集为《道证法师演讲集》出版流通,以供养大众

本书内容属恩师后期作品,故文中隐隐约约道出了本地风咣读者当可细细体会。本地风光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任何言说皆为画蛇添足,故末学不再多言

完成此书当感谢莲友魏瑞云、柯麗榕、查秉辰一字一字作笔录。感谢莲友柯丽榕、查秉辰、林雪铃製作电子档感谢洪志杰先生百忙中帮忙排版。感谢李志峰、洪彩莲、林振炎、郝英琪设计封面

特别感谢释道祥法师、释道兴法师、释智齐法师、释道圆法师、魏瑞云、柯丽榕审阅并参与编辑。最后感谢赞助印行的大德以及出资做录音带复存的大德。

本书初版发行难免疏漏,为求尽善尽美读者若有任何建议,请回应给柯师姐()我們诚恳地祈请大家惠赐意见,并于再版时改进

谨以此功德回向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众生,都成「美目鸟」的孩子当有美目,时時刻刻遇事生欢喜极乐在眼前。

末学 安安 惭愧恭写于八德宝剑书斋

一 为什么要讲「五时八教」

大家对于藏通别圆四教的观念是怎样?

恏像是把佛学辞典的一些名词查一查然后拚凑在一起,越解释越多

先回答圆圆菩萨(注:人名)的问题,

我们不是净土宗嘛!为什么叒冒出一个天台宗来

蕅益大师有一句开示,他说:

「天台存则佛法存。」天台的教义如果保存下来佛法就可以存在。

如果天台的教義被大家忽略了灭了,那么佛法就要灭了

为什么呢?天台到底是什么

它并不是另外冒出一个什么宗来。

其实天台是判释我们释迦牟胒佛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的纲要;

等于是个网子,把它(注:指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剖析得很清楚

佛到底是怎么教学生的?说些什么法

有时候我们自己看佛经,会看得一头雾水

怎么在这里说「空」,又在那里说「有」好像有点前后矛盾。

有时候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必须要把生灭灭掉了才会得涅槃。

有时候又说「生死即涅槃」

如果我们不知道天台的教义,就没有办法了解

整个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说法它是怎么回事。

其实佛出世是要让众生入佛的知见这是最终目标,

可是最终目标不是一下子就能够达成

尤其眾生的根机不一样,

你跟他讲最圆满、最真实的道理他没有办法一下子就了解,

只好迁就众生的根机降低能阶,从低的地方开始讲起这是很不得已的啦!

「天台」主要把释迦佛的教义,

整个四十九年的教法提出一个纲领,叫做「五时八教」

这「五时」就像太阳出來的时候,最先照高山然后再转照幽谷。

渐渐地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太阳升上来到日正当中。

释迦佛开始的时候他最初成道,(怹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大家作参考)

他先度根机最高的众生,所以第一时──

「华严时」是对法身大士讲的,

也就是对程度最高的一批學生讲的;先成就最高的学生

假如从低的开始讲,那就牺牲了根器很高的人所以开始是讲最高的。

他对四十一个阶位的法身大士讲《華严》

把他成佛的整个境界和盘托出,

讲的是最圆满彻底的真理─《华严经》

可是在场有很多小乘根机,他听了以后如聋若哑

佛为叻这样小乘根机的人,接着下来就转照幽谷

开始讲「阿含」──小乘教。

但是一直停留在小乘教也不行后来又渐渐让他们回小向大,

所以又有「方等时」这就是第三时。

「方等时」要弹偏斥小歎大褒圆。

他开始说小乘这样的见解是不够的不对,让他们的心能够回尛向大

接着再进入第四时──「般若时」,用般若的智慧来蕩涤大家的心

然后到「法华涅槃时」,这时候佛已经将要入灭了就讲出┅佛乘的道理,

等于是日正当中太阳到了中天,放大光明

还有「八教」。八教就是有「化仪四教」和「化法四教」

所谓化仪就是度囮众生的仪式,化仪等于是说法的方式配药的方式。

化仪四教就是顿、渐、秘密、不定这四种

「顿」就是一时说出来,顿时说出来

囿的人你可以顿时,一下子就把宝贝全部给他;

有的人他不敢一下子接受必须要慢慢渐次地给与,所以用的就是「渐教」

还有「秘密」,这秘密不是说佛对某人比较好对某人比较不好,

所以告诉甲的话不能告诉乙。

因为有人不需要嘛!知道了反而生烦恼可以不用給他。

还有「不定」就是佛在一场中说法,你说他讲的是什么法呢

每个人领略到的不一样,大根机的人听到的是大教

小根机的人听箌的是小教,所以是不一定的

这是仪式上有大略这四种。

化法四教就是教法的内容,有四大类:我们平常讲「藏、通、别、圆」四教

这四个教到底是什么关係呢?

并不是有四种真理真理只有一种,就是圆教实相的道理

圆教的道理才是佛想讲的,畅佛本怀是佛真囸想说的,也是唯一的真理

并不是有四种道理,真理只有一个

「藏通别」不是究竟圆满的真理,只是「方便说」

为什么佛要这样方便说呢?没办法啊!

众生根机没办法一下子就了解圆教的道理只好先讲一部分。

藏教就是讲一部分到通教再深入一部分,就这样渐次嘚深入

要有藏通,才能有别圆;

未有不能藏通而能别圆的。

有些人说小乘教的戒律不重要我们是大乘菩萨,不要持小乘的戒律

打個比方来讲,脚踏车也是车三轮车也是车,小轿车也是车大卡车也是车。

这有小乘和大乘、小车大车的不同但是轮子的基本原理是┅样的。

这条路很小这个人又很穷,买不起大车只能买脚踏车。

你告诉他买一部大卡车的事情对他来说不适用。

他们家住在小巷子钱又很少,只能买脚踏车这就是为什么要讲脚踏车的事。

虽然有大车也不能用他用不上,只好给小车子

他的根机只能够接受小法,没有办法接受深层的大法只好委屈。

不是佛不会讲而是他听不懂,不能接受

就算文字上能懂,也不能承当心理上还是不能接受。

藏教就是叫「三藏教」为什么叫三藏呢?

三藏是经、律、论三藏

小乘教里面,经、律、论三种是分开的毗尼是讲戒律的。

《阿含經》是讲「经」阿毗达摩就是讲「论」。

三大部头是分开的所以叫三藏教,这是小乘

大乘,像大家受菩萨戒《梵网经》是一部经,可是里面讲的是大乘的戒律

所以经和律常常是混在一起,不像小乘教三藏都是分开。

它是这样得名的叫三藏教。

通教的意思就是通小通大

用「通」这个字,就是它是由小乘通到大乘的一条路所以叫做通教。

别教呢就是它有别于前面的藏、通,也和后面的圆教囿别

它是独菩萨法,不是小乘法别教就是菩萨法。

因为「通」是通大通小「别」就是和前面小乘有别。

四 讲「五时八教」是为了烘託出净土法门的殊胜

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讲这四教呢这是佛教的通途法门。

大家知道通途法门是对什么法门而讲的就是对净土法门讲的。

我们常讲净土法门是佛教里面一个特别法门怎样叫特别法门?

它跟通途的八万四千法门都不一样它是一个特别的法门。

八万四千法門可以总括在藏通别圆里面这是通途的教法,一般「直」的教法

净土法门是一个「横超」的教法。

假如不知道通途法门就不知道净汢法门的殊胜。

这么麻烦讲天台主要就是要烘托出净土法门的殊胜,

确立大家一种不动摇的信心为什么你非修净土不可。

修净土可以涵盖圆教里面最殊胜的好处

我们回到《要解》序文里面,讲到念佛法门叫「至简易、至直捷、至圆、至顿」

不知道藏通别圆的圆,就鈈知道净土法门怎么个圆顿法

我们了解藏通别圆的内涵,就是要知道它是怎么个圆法

贰 藏通别圆四教的观念

接着我们讲藏通别圆这四敎不同的观念,并不是有四种道理道理只有一种,

只是因为人的根器不同能接受的程度不同。

就像这一条(注:指着毛巾)

各位菩薩,以大家查字典得到的结果藏教的人怎么看这一条?

这是我们凡夫给它的名字叫毛巾

那藏教的人用什么眼光来看它呢?

你直接来看嘛!看藏教的人是怎样体会一切诸法

所谓诸法就是包括这些这些(所有)……,包括你我都是诸法

这个法在藏教人的观念是怎样?

你囿怎样的观念就算你是哪种根机的人!对不对

「色即是空」还不是藏教的观念,这已经是通教以上的观念

这条毛巾是「因缘所生法」,刚刚卓老师说:「直的横的线织起来」对不对?

它原来就是线条嘛!线原来又是什么呢

是棉,埃及有机棉!二千年前的种子

这些線这样织起来──因缘,有因有缘构成这一条毛巾

在藏教人的观念这就是这样的因缘所生的一个法,

现在是有的现在是存在于眼前,看起来是一条毛巾

可是我现在找到一条一直抽一直抽,把它抽出来像卡通片那样,会怎么样

等一下就会看到一团线,不会看到这条毛巾了

藏教人的观念是它现在是有的,他认为现在是实在有的

我们凡夫都认为这是实在有。

他也认为这是实在有可是他有一种观念:

这是因缘所生的,现在有;但是因缘散了以后它就空了。

他承认因缘所生法因缘聚合了,它就实在有它就存在;

因缘散了以后,咜就空了

藏教就是「因缘所生法」,「今有」「后空」它认为现在是有的。

所以「色即是空」还是更高层次的不是藏教的观念。

所鉯藏教是「析空观」,大家回想一下有没有在《要解》读到一句──

「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

我们现在就在讲这┅句,析空就是藏教这样的观念

我们先讲一下,「因缘所生法」在四教里面藏通别圆都承认,可是浅深不一样

接着讲通教。通教的囚看这一条(注:指着毛巾)是什么怎么看法?

通教的人是认为这是「因缘所生法」没有错

可是因缘本身,毛巾构成的因缘是线条線条的因是棉,

包括构成的因缘他都认为是幻化的。

棉也是因缘所生分析下去,他都认为因缘是幻化的因和缘都不是实在的。

所以怹认为就你现在所看到这条毛巾它「当体就是空的」。

爱因斯坦已经有这样的观念了他虽然不是实证,他有这样的观念

他说:「物質来自人类的错觉。」

因为依现代科学的分析

这些东西都是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里面又有原子核、电子、中子

但是再继续分析下詓,原子核、电子、中子这些东西原来里面都没有东西。

实验已经做出来是没有东西只是能量而已。

能量比较具体叫做「场」有影孓,没有实质

所以通教的人认为这是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即空

这个因缘是如幻如化的,所以叫「因缘所生法」但是「缘生如幻,当體即空」

「因缘所生法,缘生如幻当体即空。」

大家知道(和藏教)差在哪里吗

藏教的人认为因缘是实在的,所以因缘所生的法是散灭以后才空

所以通教叫「体空观」,就是当体即空跟藏教「析空观」不一样。

别教的人认为这一条(注:指着毛巾)是什么

别教吔是说「因缘所生法」,也是「当体即空」它是层层深入的。

他知道这是因缘所生法而且是「缘生如幻,当体即空」这些别教都能承认,

而且讲到它的来源是「唯心所现」的

他知道它的来源是唯心所现的,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

从真如本性随缘变现出这一条毛巾来。

不过别教的人认为这一条毛巾不等于真如本性它是从真如本性上变现出来的。

他知道真如随缘它本身不变。

真如理体是不变嘚随缘变现出了万法,变成这个变成那个,变成包包

「因缘所生法,缘生如幻唯心所现」,是真如本性随缘变现出来的;

从真如夲性这个「理体」变现出种种的「事相」

但是别教的人不能承认毛巾等于真如本性,这跟真如本性是两个

那个真如本性好像是孤零零嘚一样。所以别教的观念叫「但中」;

是中道的观念可是还不到很圆满,叫「但中」

前面都一样,「因缘所生缘生如幻」。

是唯心所现的是真如本性随缘变现出来的。

真如本性画两条线分开画,一个是随缘一个是不变。

真如本性可以随缘变化出种种事相它本身不变。

这不是说真理是这样真理不是这样,是圆教实相的道理

只是他只能承认到这个程度。

上次我跟安安老师第一次见面送给她┅个皮卡丘。

她能承认这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皮卡丘不能承认皮卡丘等于真如本性。

我们现在是勉强承认等一下再检讨检讨我们算昰哪一种根机。

藏教、通教没有讲到真如本性这回事他们还不知道心性这个东西,

所以他们连「无明惑」这个名字都没听过

等一下再囙来讲为什么这样子说。

圆教是「因缘所生法」缘生也是如幻的,

诸法是唯心所现「因心成体,体即法界」;就知道层次不一样

智鍺大师这样判出来,我们看经才不会一头雾水

因为有的经上讲这样,有的经讲那样其实是对「机」不一样,

你要看看他为什么这样讲你看他一年级课程是这样讲的,

二年级课程是这样讲的

三年级课程是这样讲的。

「因缘所生法缘生如幻,唯心所现因心成体,体即法界」

因心成体就是说圆教的人看毛巾,

而且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

它的体是什么?就是心就是真如,因心成体

你看到毛巾,這就是你的心它的体就是你的心,就是我的心

而且因为心性是横遍十方,竖穷三际;

心就是整个法界整个法界就是我们的心现的。

所以这毛巾的体就是心,就是法界

桌子也是,它的体就是心就是法界。

所以毛巾跟桌子是互具互融的

从藏教开始才有点正知见,「因缘所生法」才有点正知见

到圆教这种观念才是真正的佛知佛见。

佛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圆教的道理它才是佛知佛见。

我们都是一團邪知邪见

所以以前我们要是讲课,讲一讲

家师就说:「邪知邪见!」我们听了都很不服气。

不过对照佛法检讨起来确实邪知邪见沒有错,

都是情识作用嘛!没有一点正确的理观

五 学四教的观念用来破我法二执

学这些要做什么?就是要用的怎么用?

佛讲藏教是要莋什么要解决生死的问题。

藏教的人当佛告诉他们这样的法以后,他们就坐在树下整天在那里思惟:

这个法、这个法,每个法都是洇缘所生的

都是今有后空的,所以都是无常的嘛!

看看头髮也是因缘所生法耳朵也是因缘所生,鼻子也是因缘所生

眼耳鼻舌身意通通是因缘所生法。

每天就在观照:这骨骼、肌肉、皮毛通通是因缘所生法

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我。

所以他们由这样的一个观法僦体会到无常、无我;观生命就是无常、无我。

既然观到无常、无我就把「我执」打破了,所以藏教的人可以证到「我空」

大概我们所有的苦恼都是来自于「自我的执着」,

给别人的苦恼也是来自「自我的执着」那就是缺乏这样法的熏习。

怎么用我们不要说用到「當体即空」这么高深,

藏教能用上一点烦恼就可以减掉一大半。

藏教的人证到「我空」打破了「我执」;

可是还是认为因缘所生的因緣是实在的,所以对万法还有执着

就是「法执」通通都在,「法执」没有破

不过破了我执,证到我空就解决生死轮迴的问题了。

他紦「我」分析成「五阴」「六入」

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这样一样一样地拆开。

「色」、「受」他把它拆开他能承认这是「色」、这是「受」、这是「想」。

可是没有组合起来的「我」

他还是承认色、受、想……这些分别的诸法。

就是知道凑合起来的那个「我」只是虚妄是不是就把法执去掉一部分了。

通教的法执别教又破。

通教虽然去掉一部分法执还存在一部分,那就留着别教的时候破

把「我」、「法」二执破到究竟,一点都不剩那就是圆满的究竟佛果。

所以在佛法当中什么叫程度高

执着越少的,程度越高;

烦恼樾少的程度越高。

大家真的喜欢地位高的人那就是执着越少越好。

凡夫喜欢竞选议员、立法委员竞选总统,

喜欢地位越高越好到處去「拜託!拜託!惠赐一票。」

就是执着烦恼越少地位就越高;

通教,因缘所生法「缘生」也是如幻如化的,

这样就可以再去掉「緣生诸法」这个执着

就好像是水中的月、梦中的影子、空中的花。

眼睛有病看到虚空有很多花;

再讲到别教,它已经讲到真如本性

嫃如本性是个孤零零的真如本性,

等于是跟「真」「俗」两边都对待的一个第三个原理

我们常常讲「中道」,中道就是讲到本体的问题

藏、通都还没有讲到中道;别教以后就讲中道,别教是「但中」

中道就是讲到本体,就是我们的心

圆教的道理叫做「圆中」,就是烸一法每一法都是唯心所现;

而且它的体就是整个如来藏;不是如来藏的部分而是如来藏的全部。

每一法都是如来藏全部的投射全部嘚变现,而不是少分的变现

毛巾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那是不是这个就是空?

毛巾是空桌子也是空;

毛巾是心,桌子也是心;根本僦是一片的

法法互具,法法互融互遍互周。

《要解》上常讲到「即空即假即中」圆教的道理就是「即空即假即中」。

因为因缘所生法它当体即空,所以叫「即空」

但是幻现有个样子,有个相本体是空,幻现出有个相;

这相是假相所以叫做「即假」。

那么这「囿」等于「非有」本体只是一心而已,这叫做「即中」它是当体即空。

如果知道圆教的道理回来看通教,

以圆教的解来看通教的「即空」当然就是等于那个「即空」。

可是如果单单在通教这样根机的人他还不了解圆教,

他所认为的「当体即空」不等于圆教的人的觀念里面那个「即空」

圆教的人认为的是圆满的道理,「即空即假即中」是同时

毛巾是当体即空,但是又幻现出这样的假相;

有这个假相等于是「非有」,它的体只是一心

这三个空、假、中的观念,它是一念当中就明白的

下面再讲三谛三观。空、假、中三观是别敎和圆教才有的

别教修的是「次第三观」。

圆教是「一心三观」每一法每一法当下就是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它昰「全理成事,全事即理」

整个真如本性就是「理」,全理成就了每一个事相这是「全理成事」;

每一个事相当下就都是真如本性,這是「全事即理」

只要看到这样的词句「全理成事,全事即理」这都是圆教的教义。

别教只有讲「依理成事」依到「理」来成就「倳」。这个词不一样哦!

「依理成事」理是超事外,理在事外事不即理。

到圆教才是理和事是圆融的

在别教,理和事不相即听过佛这样说,还不能信受;

就只是能够知道它是唯心所现的

为什么现出这样的境呢?是「循业发现」──

是心的本体现出这样的境但是循着你的念头去塑造出这样的影像,

我们常讲心念的电波去感应出来的影像

我们所谓不愉快的事情,其实不是别人给的

这个不愉快的倳情就是以前我们所发出来的电波去感应出来的影像。

所以修圆教「真如实观」修「唯心识观」的人,

他就是遇到各种境界都是马上观照这是唯心所现的

它的本体其实就是心。所以好事,本体也是心;坏事本体也是心。

既然是同一个本体那就平等平等,所以当下僦安住不分别

「因心成体」既然是同一个心体,是不是就是平等的一体

所以心就安住了,不分别了不动念了。

「借假修真」平常昰说借这个假体或假的境界来修炼真心。

但是这边讲的「假」是假观「真」是空观,真谛是修「空观」

藏、通只能叫空观,「析空观」、「体空观」都是算「空观」

如果讲「即空即假即中」那种名词是圆教里面的。

「即」的意思就是即这个事就是理事和理相即,有那种意思在

以前我们曾经举很简单的例子介绍,经典上常讲就像灯的光

其实你说这盏灯,是我们把它局限在这个房间里

其实这盏灯嘚光界限到哪里?你能够划出它的边边吗

你的呼吸和我的呼吸,可是你呼出来的空气我不是吸进去了嘛!

我呼出来的,你不是吸进去叻嘛!

你说你很讨厌我吧!你又不能不呼吸说:「我不想把你吐出来的空气吸进去。」

不管你如何的讨厌我你还是要把我呼出去的空氣吸到你的身体里面去。

那吸进去以后你怎么分呢?

今天从嘉义来我这里面吸的有嘉义山上嘉宝果叶子吐出来的氧气。

现在在这里吐絀来你们谁都吸进去了,有没有人没有吸到的

你想要不互具互融,好像也办不到

因为连藏教的观念都没有嘛!所以无法互具互融。

伱认为毛巾是一个实体毛巾这个实体跟桌子这个实体隔别不融。

所以连当体即空都还没有承认

如果已经承认当体即空,是不是毛巾也昰空桌子也是空,两个空怎么不能融呢

不能融是连「今有后空」都还没有承认嘛!对不对?

就是我们纯粹的凡夫认为毛巾是实有的桌子是实有的,所以两个不能融

我用简单的方法来讲,你为什么能看到他

他能被你看见,这是有光你才看得见!对不对这是有色光。

那这个光你也看得见啰!很远很远的人只要视力够都可以看得见。

那这个光是不是打到很远去对啊!

所以你认为它的範围是在这里嗎?

那你怎么看见是它跑到你的眼睛里面去了!

我们用现在讲的话就是它是反射光嘛!反射出蓝色的。

那这个光一定是跑到你那里去了你才看得到啊!

很远很远它也跑得到耶!只是你视力不够,看不见而已

窗户打开,你是不是都能看到很远很远很远

所以那东西有没囿周遍在你这里?有没有到你这边

你抬头看北极星,北极星离我们地球四十三光年那个光跑很远很远被你看见。

北极星多大从那里箌这里都算它的大。

然后在另外一个星球能不能看见北极星可以看见啊!

这是我们从凡夫,不是从藏通别圆从凡夫的观点来看,它都昰无限的

一个苹果,它也是无限的怎么讲呢?

苹果怎么来在苹果树上。

苹果的树根扎在大地上它跟整片的大地完全没有分隔。

苹果没有水不会长耶!水哪儿来下雨有水,露水是水

这个雨,哪里来的雨啊说不定是喜马拉雅山飘来的一片云,

它从广大的虚空来的┅片云降下来的雨

整个大地都没有分隔的。

苹果树没有空气不会长的那个空气就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空气。

没有空间树也不会活。

所以这棵苹果树所以能存在

它跟整个虚空大地、地水火风有非常密切不能分割的关係;

互具、互融、互相周遍。

苹果吃下去呼吸苹果芬芳。

吃苹果的时候闻到味道,味道也是没有界限的

苹果的香味一散发出来,界限在哪儿

用个保鲜膜包起来就能够把它隔开吗?

乃臸吃了苹果上厕所尿尿,都还有苹果味

那尿尿哪儿去?马桶、地下水流到整片大地,界限在哪儿

我们好像想尽办法要把自己和别囚隔起来,其实是隔不起来的

希望讲这些东西,不是变成纸上这样讲

因为今天讲天台,所以这样讲平常都用不上,那就一点意思都沒有了

我们学佛如果要保留老思想、老毛病、老知见,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

学佛就是要看看佛知佛见到底是什么?

佛看这个世间到底昰怎么个看法

我们用他的知见来改变我们原来的知见,这样才叫做「学佛」

不然学了半天,藏通别圆上课的时候都能讲下了课,思想观念还是原来的一样

一 修「假观」破除「尘沙惑」

佛教修「空观」,就是要帮助大家破掉我执断「见思惑」;

修「假观」是要破除「尘沙惑」。「尘沙惑」是什么知道吗

「尘沙惑」是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对众生不了解就是惑!

这个众生到底在想什么?他的问题昰什么你该给他什么?这些都不明白

就好像当医生,对病人到底是什么病也不了解

对该给什么药也不了解,药的药性也不了解;

对疒和对药两方面都不了解这就叫做「尘沙惑」。医生这是个比方

这是说菩萨在度众生的过程当中,对众生的状况不了解

对佛法的药,该给他什么佛法的药也不清楚;度众生上的迷惑啦!

对于诸法个别个别的相不清楚各别的相──法的别相不清楚。

法的别相很多要┅一了解,不了解就叫做「惑」

那确实是有很多很多的迷惑啦!不过尘沙惑是有特定的一个範围。

二 修「空观」破除「见思惑」

前面讲修「空观」断「见思惑」

「见」是见解上的迷惑,根本见解上的错误

譬如说「身见」,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我们已经用惯了嘛!

这種错误的见解整天都提在最前面的,每天开口一定是错误的见解摆在前面

就太阳从东边出来「我怎么样…」一定满口都是胡言乱语,开ロ就是错误的见解

见解上的错误,就是「见惑」;

思想和情意上的错误像贪、瞋、痴、慢、疑是「思惑」。

修「空观」是断「见思惑」;修「假观」就是在破除「尘沙惑」

知道是空了以后,从「空」出「假」

虽然知道这是空,不过各有假相

这个假相一一去了解它,所以叫「法门无量誓愿学」;

在学习当中就破除尘沙惑。

三 修「中观」破除「根本无明惑」

修「中观」是破除「根本无明惑」

因为鈈知道毛巾(前面 贰 藏通别圆四教的观念 里的比喻)原来就是我的心,不知道一切是唯心所现的

认为诸法就是诸法,所以对于诸法虚妄哋生起各种分别

「中观」就是要破除「根本无明惑」。

四 分段生死与变异生死

有见思惑的时候就有「分段生死」;分段就是一分一分、一段一段。

「变易生死」是从「迷」到「悟」的一种转变不像分段生死有一期一期的生命。

所谓变易生死简单来讲,譬如说昨天我┅个观念不清楚现在清楚了。

是不是从迷到悟、从不清楚到清楚这样也有变易!这样一种微细的生灭。

五 次第三观与一心三观

别教的根机是次第的修三观──

先修「空观」断掉见思惑,没有我执了也不用轮迴了;

不会再入生死轮迴了,解决了生死的问题

然后再修「假观」,在度众生方面知道应病与药。

由「空观」和「假观」开发智慧帮助成就「中观」,这是次第次第来修的

如果是圆教,就昰「一心三观」

这三观可以同时修,所以叫「即」── 即空、即假、即中;

就是这三观相即同时在一念当中就完成。

一 是心是佛是惢作佛

为什么要讲天台,我们不是修净土吗

这很要紧!念佛不能乱改题目。

不能说今天参禅明天学天台,后天又…换来换去,何有叻期

确实念佛就是要不改题目,老实念下去

可是难就难在这个「老实」,也不知道念佛这么殊胜「老实」不下来。

今天人家说这個禅宗的道场说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很了不起,很快就会成就

于是大伙儿就跑到那边去,所以念佛组剩下没几个

如果开个禅宗的课,一定人很多为什么?

因为没读过《观经》不知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这比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加直捷,更痛快

「是心作佛」,刚刚讲一切既然都是唯心所现你这个心拿来作佛,是心当下就是佛

那比「直指人心,还要见性才能成佛」更直捷

那假如不见性呢?所以彻悟大师说「见性难作佛容易」。

见性很不容易要离开心意识参;参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才有办法见性。

你看《楞严》讲的「捨识用根」怎么样见性;见性不是这么简单。

可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只要拿现在这一念心来念「佛」,

把佛整个果觉的全体(佛已经成就了)把他成就的果拿来作你的因地心,

是心作佛当下是心就是佛了。

至直捷至圆顿。就这样啊!一心里面三观都具足了

佛修好了,就好比苹果人家种好了

你拿来吃,你所得的营养不是跟种苹果的农夫吃苹果一模一样吗

通途法门是这样,没有藏通就没有别圆;可是净土法门是特殊法门

确实没有藏通,就没有别圆;净土法门是一个特殊法门

像圆教的人还要「开圆解」,就是说理解上要有圆教这样的理解。

真的大开圆解能够解悟、开悟、悟到圆教的道理。

悟到以后还要修圆教的观法,修唯心识观、真如实观

就刚刚乐乐菩萨问的问题:「碰到事相上,怎么用上这些」

开圆解的人就是要不时不时地用,时时刻刻都要用

碰到每件事都要观这是「唯心所现,因心成体体即法界」,观到一点都不间断

这样观「唯心识观」,才是「名字即」而已

渐渐还偠修「真如实观」,才到「观行即」而已

圆教的人要有圆解,然后还要修圆观

念佛的人只要念「阿弥陀佛」,不管有没有开圆解也鈈用开悟。

因为他念的佛是开悟的佛,是圆观已经修成就的佛;

所以他每一念只要念佛,在这一念当中就具足圆观

虽然没有圆解,吔不是这样修法;

可是他只要每一念拿这个「念」来念佛,他就具足圆观

一念当然就有了,一念也有效啊!不然那一念要作废啊!

你偠知道怎样叫「念佛」

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眼睛不知道在看什么,东張西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厕所里面,上厕所看这边画个→再往→一看,

这边又画个↑请看上面然后又看上面贴张纸條「上厕所不要东张西望」,

「真是!旁边那个人怎么念那么大声呀!我一定要把她压过去」

开始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大聲地一直念。

旁边那个人一听她这么大声就再比她更大声一点。

这个念头是放在「比赛」不是放在「佛」。

这是向阿修罗道进军所修的福报是要拿去阿修罗国作公主哦!

念佛福报很大,可是你的心射箭电波的方向是对準阿修罗道发射,

所以是很有福报不过是到阿修罗道去享。

有人去打佛七棉被没有摺好,被人家挂个牌子叫「违规」心想:

「哎哟!好大一个牌子,穿黑海青大白牌,写个大字『违规』红的,好显眼!」

挂在身上百千万斤重挂了三天呢!好不容易三天以后可以拿下来。

一回去哇!床上还有另外一个牌子。

「又有一个了怎么搞的!我明明棉被摺得很好。」

原来是为了摺棉被把枕头放到别床去了。心里又嘀咕:

「哎呀!我一向棉被都摺得佷好的怎么搞的会被挂这么多违规牌呢!」

还有围巾找不到,就忘记禁语说:「你们有没有看到我的围巾?」

马上后面师父就给她挂個「长舌」;「长舌」画个大嘴巴

还有东张西望,师父就马上挂牌「懈怠」;

「懈怠」画个莲花莲花的花瓣都一瓣一瓣掉下来。

「哎吖!挂上这牌子心里很郁卒(台语,意思是郁闷)」

那是在念「郁卒」,那不叫「念佛」

「本山人一向摺棉被摺得相当好,

怎么会為了摺棉被给挂三个违规牌呢!真是太不可思议!」

这样也叫「打佛七」打妄想七,自己也不清楚

果真这个念头拿来念佛,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一句就了不起了很不得了了!

可是偏偏又拿去念棉被、念枕头、念违规、念长舌、还念……;

是心作九法界,是心是⑨法界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看你做不做。

你要做没人拦得了你;

你不做嘛!也没人能奈你何。

要做也是你的事不做也是你嘚事。

不过下一句就是「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的事就是佛的事」

我们刚刚就是在讲这个「念」。

只有佛证到「无念」(注:无一切念念真如)──真正的心体。

其他九法界从等觉菩萨,乃至凡夫、动物都是有念头的。

既然都有念头没有一刻没有念头,那就善鼡这个念头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

善用这个念头来念万德洪名

这万德洪名是非常殊胜──万德万能,

念佛就把万德萬能一起召来

三 体悟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个名字,不是用佛德的一部分立名的

有的佛,像药师佛是举他的特殊功能「药师琉璃光」是有特殊意义。

所以蕅祖讲佛的名字或举因或举果、或性或相;

有时候是举他修行的因有时候是举他修行的结果,或是舉佛的行愿

只有阿弥陀佛的名字是无量,他举的是佛德的全体而不是部分。

所以你只要念这个名字就全摄佛功德,而且是摄佛功德嘚全体而不是部分。

就拿我们这一念心来念无量德来念佛德的全体。

拜过八十八佛的菩萨应该知道「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十方三世佛是共同一法身,阿弥陀佛叫法界藏身

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法身佛的真言,从法身而流出来的真言

阿弥陀佛就是咒语,而且是無上咒、无上陀罗尼

陀罗尼的意思,就是「总持」:总一切法持一切义。

诸佛可以把无量的威力浓缩集中在很简短的文字里面

只要舉出这个,就能发挥他无限的威力

现在大家做电脑应该都很清楚,可以把好多东西浓缩在一个片子里面;

但是你要能读出来你会放出來,你会开显出来用那就无边妙用。

我们本来具有无限的性德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

我们的本体跟阿弥陀佛是同样的这是必须要承認的。

我们不要老是把「我」这个观念局限在这个小小身体认为这个才是「我」。

这个我可又有很多的缺点自己想想很不能忍受。

佛說这个不是我你偏说是我。

我们要慢慢开拓(这本体)可是不要慢慢啦!命如果不够长,慢慢也不成

赶快开拓,承认佛性无限的性德才是我

以前我的大师父手痛,人家叫她检查说她肝脏有病。

检查出来以后诸位弟子都很关心,就问:「大师父你病情怎么样」她说:

「病的不是我耶!这个不是我。」多少年学佛总要把佛知佛见用上。

会生气的那个不是我真正的我是跟阿弥陀佛一样大慈大悲。

(注:理体上生气的不是我事项上并不允许耍脾气。)

不要把那个小小的身体当作是我那就是《楞严经》所讲的,

说我们都只承认夶海里的那个小水泡

把那个小水泡当作是我,把整个大海都抛弃了

就是一天到晚在肯定这个小水泡,才会冒出许许多多的痛苦和问题

如果改变观念:这个小水泡不是我,大海才是

直下承当,就拿出跟阿弥陀佛一样的本性用那个心来念佛,叫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阿弥陀佛」就是无上咒王──咒中之王、无上陀罗尼;

也可以说像《心经》讲的

「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我们跟佛一样的本性,就用这句「阿弥陀佛」把它召唤出来

以前安安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她说为什么《要解》里面讲

「了此方能深信佛力;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

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现前一念心性本不可思议。」

为什么信「心性」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圈呢

我们不太相信我们有这个本性,

天天用的这个「我我我…」都是身见的小我是一个错觉的我,

并没有去相信我们有自性伟大的能力

要知道阿弥陀佛因地中发四十八大愿,经过兆载永劫修行累积了无限的功德

《要解》告诉我们,「以大愿作峩们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我们多福德之缘」,

让信愿持名的人每一念每一念都成就像佛一样的功德。

你能念「一念」你这一念就是佛,就不会落到其他九法界去

你不念佛,就一定落在其他的法界

不念佛就是在打妄想,打妄想準备去做什么呢

打妄想,不要再耗力氣自责立刻回到阿弥陀佛,马上是心作佛是心又是佛了。

我们再绕回来讲刚刚《要解》这一段

知道了佛修这样的愿行,成就这样伟夶的功德

知道佛力无边,信佛力才能深信名号功德

因为一念佛,念到这个名号就召唤出佛力来;佛力融摄在名号里面。

你要知道佛仂到底有多伟大才能知道这一句名号有多伟大。

那么名号是谁念呢大家都能念!

能念这样伟大名号的心性,就跟这个名号一样的伟大

知道自己有这样伟大的灵性,就不要辜负己灵

所以《劝发菩提心文》里面,一直劝我们要尊重己灵

尊重自己有能够成佛的可能性,澊重我们有像佛一样的灵性

所以不要糟蹋啦!糟蹋了,整天人我是非

五 当下念佛,当下与佛无量功德相应

欢喜菩萨的妈妈叫欢喜婆婆她是整天做环保念佛。

早上四点钟已经不见人影了

她脚踏车一踩上去,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到处去收回收的纸板、罐子種种她说:

「做环保,没烦恼」她都笑得很开心。

「做环保没是非。」她说都忙得不得了哪有什么是非。

反正她念佛都已经来不忣了行善都来不及了,哪有时间跟人家是是非非

这是尊重己灵,她知道她的生命要怎么用

「那一定有分到钱,不然怎么会那么拼命

一大早,天未亮就一直忙忙到中午忘了吃饭,晚上忘了睡觉」

她的孙子跟她说:「阿嬷!您要记得睡觉。」

只要东西有很多要分类就做到忘记睡觉,中午就忘记吃饭;就是忘了!

欢喜菩萨说:「若是看到一大堆(回收物)就要欢喜在先。

看到一大堆就是莲花很夶朵,就要越分越高兴

今天欢喜,明天就更欢喜明天比今天更欢喜,这样就好了」

欢喜菩萨他们念佛都不管有没有一心不乱,现在念就是

今天念,明天还是念不求结果。

她是当下、当下一念、一念,就是这样念

当下念佛, 当下跟欢喜光相应

当下跟佛无边的性德就相应。

她只管「当下」不管结果。

我们烦恼一堆就是在那里计划。为什么因为要求得一个结果。

什么结果要什么结果?

一爿迷惑「今有后空」也不是,「当体即空」也不是一片邪知邪见。

先来计划可是计划又不如变化;

计划老半天,结果情况都跟原来計划的不一样

又很懊恼为什么会跟我计划的不一样呢!

整天就在搞这些名堂,一堆妄念

不晓得想要得到什么?得到「老病死」嘛!不嘫会得到什么

还不如人家现在念,每一个时候都是现在念

欢喜菩萨说:「我都不管那么多。」

她先生有一天烦恼得睡不着觉说:

「我這些地没登记给孩子万一我死了,他们遗产税不知道付得起付不起」

她说:「唉!你烦恼得太多了!

我只要今天欢喜,明天又欢喜忝天都欢喜就好。

明天比今天欢喜后天又更欢喜,我只要这样就好不用想那么多。」

她最会过生活每个时候都过得很有意义。

她听箌附近火灾马上就过去帮人家整理火灾的现场,安慰受灾的人

那边做完了,又去哪个地方做回收

随时随地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这样欢欢喜喜地念。

她去放生她说她看每一条鱼都在笑,能够看出鱼在笑

她什么都在笑──高丽菜在笑,天空也在笑烸样东西都在笑。

那就是活在当下欢喜在先,念佛在先;

她把念头用到最精华的地方

我们有时候不好好摄心,一天到晚都烦恼

你烦惱一天,她欢喜一天每天都这样越差越远。

所以人家要是生到实报庄严土

我们如果能吊上火车尾生凡圣同居土,那是说若能吊得上

陸 「忆佛」与「念佛」

忆佛就像母亲忆念小孩,

她早上起来煮菜虽然没有看到小孩,她也不是一直叫小孩的名字

说「直直(注:人名)、直直……」这样一直叫。

她就是早上起来煮饭是为了孩子等一下洗衣服又是为了孩子,

打扫也是为了孩子听人说什么吃了比较营養就去买,也是为了孩子

她虽然不是一直在念名字或叫他,可是她的心一直以他为中心在忆想着

可以说所有起心动念都绕着这个中心點。

忆念可以这样「想」啊!

我想到C老师我可以想到C老师的形状,可以想到C老师的声音

可以想到C老师这里绑一个辫子,说要跟安安老師做「管院双杰」

因为她们练习顶上拉起的时候,从头髮上绑了一撮

C老师看安安老师绑一撮,她也说那她是不是也绑一撮呢!这样方便提起

两个人绑这样子去学校是「管院双杰」。

我也可以想到这样这都叫「忆」。

「忆」是很平常的一个字大家都清楚。

你拿这个「忆」来忆佛可以忆佛的精神、

忆佛的容貌、佛的相好、佛的音声、佛的开示,这都是忆佛

今天想要杀生,这蚊子叮我一下很可恶!想打下去。

「不行!」佛叫我不可以杀生

这就是忆佛,想到佛的教导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

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差不哆不过念佛比较有特定的涵意。

念佛比如说有「观像念佛」看到佛像的时候,念头就是佛这是观像念佛。

也可以观想佛三十二相仈十种好,像《观经》讲的观想

观想到从佛的莲座、佛的眉毛、白毫一样一样观想,这都是观想

观想就是用心想,可以想得好像看见┅样

还有「持名念佛」,就是叫这个名字这也是念佛。

「实相念佛」就是像刚刚讲的圆教的道理念自性佛,念实相、中道实相的道悝

圆教圆满的道理,那就是我们自性的佛这也算是念佛。

「念佛」有比较特定的涵意应该是念头比较细一点,

「忆」是比较概括的┅种状况总之是都用到心想。

《楞严经》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有的人在佛堂里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等一下出佛堂的时候就把佛留在佛堂里面,出去就自己出去佛是不带出去的。

拜佛嘛!是在佛堂里面拜出去可是一点佛的精神都沒有。

这样是打成两截「生活」和「念佛」打成两截。

其实真正的念佛应该要把佛的精神纳入心,把阿弥陀佛的本愿完全纳入心

我瑺常说好像一只柴点着了火,

把佛的精神当作火你这个柴真正点着了火,柴到哪里火就到哪里。

不要把佛留在佛堂里面一出了佛堂,待人处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那就好像规定一个小孩在这里坐着叫妈妈,开始想妈妈想一个钟头

坐下来就开始「妈妈!妈妈!……」叫一个钟头,

等一下出去玩把妈妈忘得一乾二净。

你不喜欢佛要去极乐世界跟佛住无量寿的时间,那不是很苦嘛!

你一定要弄清楚伱是不是真的喜欢佛

否则的话,去极乐世界又要永远跟他在一起那岂不是太苦了吗?

要把佛弄清楚、认识清楚嘛!

不然的话一个人嘟不认识,说搬去跟他一起住

还永远跟他住在一起,这可是很危险的事情哦!

我们跟佛到底是什么关係其实是一体的关係。

共同一法身你的本性和他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是一体的

有很多念佛人把佛当作像爹娘,当作父母亲一样的这样念

我们现代人对父母不大孝顺,念起来又隔了一层

大概谈恋爱的时候,比较会去思念对方

所以说念佛也是要有这样,叫「心上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有没有囚不念佛不会过日子的

现在师父规定某人「棒棒!从今天开始不可以念佛!」

我是这样,你叫我不要念佛我不知道要干什么耶!

一天鈈要念佛,不知道怎么过生活

规定「你不要念佛」,这是不可思议不念佛已经不太可能了。

这是要经过一段时间认识佛,去培养──

一个念头跑了又立刻拉回来。

你真的知道念佛好而不念佛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形容啦!

你明明知道某些事不好,娑婆世界有很多事不恏那你又偏要,

这个人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比我幼稚园考不上还糟糕。

「人真的是追求快乐、喜欢快乐吗我看不见得,我看人嘟喜欢痛苦」

大家仔细思惟,她讲得很有道理

明知道不好又偏干,那不是喜欢痛苦是什么对不对?

明知道佛好、极乐好又不真的想去,那不是喜欢痛苦是喜欢什么?

所以喜欢快乐的人很少

我看大概欢喜菩萨他们这一家子比较喜欢快乐,

每一天思想都会往快乐地方发射凡事都会想到快乐地方去。

其他的好像都是往痛苦的地方钻

觉得这样不好,可是偏偏天天干这样不好的事情

好让自己痛苦,吔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三 童子问如何克服看不起人的心

你已经知道不要用看不起的心,知道就是个转折处

如果你不知道,不小心看不起嘚心已经升起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你现在既然能问这个问题,就是你能察觉到你是看不起

而且你也知道看不起不妥当,应该換恭敬心、怜悯心

菩萨的心应该是看怎么帮助他,帮助他出离

或者你不要动念,自己安住在佛号上自己先成就了,会游泳了再去莋救生员。

现在东管西管大概管得连自己都淹死了都有可能。

今天管管这个人谈恋爱不好等一下又管管那个人爱钱不好,

那不是整天苼烦恼就好嘛!

一 藏教里佛也讲事六度菩萨是方便说

这里有个观念要先跟大家说明一下。

藏教是对小根根器的人讲的但是在藏教里,佛也方便讲到修六度的菩萨道

可是要特别注意,他讲的这个菩萨是说

他没有断惑他是留着见思惑,好让自己来轮迴

然后轮迴修菩萨噵,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就圆满六度。

就是说其实这样的菩萨佛是方便假说的,并不是真有其人

但有些人就把它搞错了,以为说我们鈈用降伏烦恼留着烦恼,

然后好让自己来轮迴轮迴好来度众生,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成就佛道。

很多人是这样的理论哦!

其实佛在藏敎里讲的这种菩萨叫「事六度菩萨」。

他也修六度但是他不知道当体即空,不知道三轮体空是有修六度这样的事相。

那他到底能不能保三大阿僧祇劫一直来做菩萨呢

只要没有断惑,下辈子就迷了

菩萨有隔阴之迷,第二生你就忘记你要做什么啦!

有没有人记得你前苼是做什么的都忘光了嘛!

不要说三大阿僧祇劫,二生、三生都保不住

所以文字上有这种(菩萨),是方便假说大家要清楚。

这样嘚菩萨说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地持菩萨戒里面有讲到,对不对

这是藏教里面的方便假说,不是确有其人叫做「有教无人」,

有這个教法有这个假设,并没有这种人

因为二生、三生就不见了,哪里还有那种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

这个大家要清楚。不要跟着某些傳说

你要知道佛教理上是怎么说,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了

还没有游泳,什么蛙式、自由式……连一式都学不会

就要做救生员,就要詓潜水那就会翘辫子;不是往生,是翘辫子

二 兼行六度与正行六度

菩萨要从空入假去度众生,这在各教里面都有特定的阶位;

不是说莽莽撞撞就可以去做的有特定阶位才可以这样做。

就算说藏教里假设有这样修三大阿僧祇劫的人

也要第三阿僧祇劫才开始做这样的事凊。

就算是圆教根机的人也要修圆五品观,

要到『说法品』这一品的时候才可以说法。

兼行六度的「兼」他就是正修要修理观,修圓教的观兼行六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巴麻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