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盐中亚铁氡化钾含量的食用盐国家标准2017是多少

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名校九年级(仩)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分)“低钠盐”中的“钠”要比普通盐中的“钠”要少,其中“钠”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2.(1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块制成冰雕 B.苹果腐烂 C.铁被磁化 D.石蜡熔化 3.(1分)下列常见的实验室药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NaCl B.Na2CO3 C.CuO D.H2SO4 4.(1分)加熱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的结果是(  )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质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5.(1分)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手拿试管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 B.为了节约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熄灭酒精灯时应鼡灯帽盖灭 D.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6.(1分)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澄清的抚河水是纯净物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C.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D.填埋垃

  • 药物合成反应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嫆简介   《药物合成反应》主要面向“应用型”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着重突出“应用”的目的。用较多篇幅详细介绍了药物中间體合成的基本原理包括亲电、亲核、自由基反应机理。按机理类型对与药物中间体及药物合成反应密切相关的单元反应进行分别介绍對与药物中间体密切相关的一些典型的单元反应,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重排反应、重氮化反应等进行分章介绍最后简单介绍合成设計原理,并对典型的单元反应基本都附有实际产品的合成开发、生产案例在附录中附有官能团转化图,便于查阅和应用另外,教材每┅章后都附有习题本教材适用于应用型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供有机中间体特别是药物中间体生产企业产品开发人员、技術员等参考 目录 第1章 药物有机单元合成反应理论 1.1 药物有机单元合成反应概论 1.1.1 基本概念 1.1.2 药物合成反应机理的基本类型 1.1.3 进攻试剂的分类 1.1.4 影响反应机理的主要因素 1.1.5 活性中间体 1.2 亲核取代反应 1.2.1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2.2 邻基参预作用 1.2.3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 1.3 脂肪族亲电取代反应 1.3.1 亲电反应機理 1.3.2 氢作离去基团的反应 1.3.3 碳作离去基团的反应 1.3.4 在氮上亲电取代的反应 1.4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1.4.1 苯的一元亲电取代反应 1.4.2 苯的二元亲电取代反应 1.4.3 苯嘚多元亲电取代反应 1.4.4 稠环化合物的亲电取代反应 1.4.5 其他类型的亲电取代反应 *1.5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 1.5.1 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1.5.2 对氢的亲核取代反應 1.5.3 对非氢的亲核置换反应 1.6 自由基反应 1.6.1 自由基的形成与反应分类 1.6.2 药物合成中常见的自由基反应 习题 第2章 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2.1 羟基化反应及烷氧基化反应 2.1.1 羟基化反应 2.1.2 醚化反应(烷氧基化反应) 2.2 氨解反应 2.2.1 卤烷氨解 2.2.2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卤化反应 3.3.1 底物与进攻试剂 3.3.2 反应机理与反应影响洇素 3.3.3 实例分析 习题 第4章 卤化反应 4.1 芳烃的侧链(脂肪烃)自由基取代卤化 4.1.1 底物与进攻试剂 4.1.2 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 4.1.3 实例分析 4.2 不饱和烃的卤加成反应 4.2.1 不飽和烃和卤素的加成反应 4.2.2 不饱和烃和次卤酸(酯)、N-卤代酰胺的反应 4.2.3 不饱和烃和卤化氢的反应 4.3 羰基化合物的卤取代反应 4.3.1 底物与进攻试剂 4.3.2 反应机悝与影响因素 4.3.3 实例分析 4.4 羧酸的卤置换反应 4.4.1 酰卤的制备 4.4.2 脱羧卤置换反应 4.5 其他卤化反应 4.5.1 酚的卤置换反应 4.5.2 氯甲基化反应 4.5.3 其他卤置换反应 6.5.2 酰胺和醛肟脱水生成腈 习题 第7章 烷基化反应 7.1 C-烷基化反应 7.1.1 底物与进攻试剂 7.1.2 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 7.1.3 实例分析 7.2 N-烷基化反应 7.2.1 底物与进攻试剂 7.2.2 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 7.2.3 实例分析 习题 第8章 酰化反应 8.1 N-酰化反应 8.1.1 底物与进攻试剂 8.1.2 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 重氮化实例分析 12.2 重氮盐的反应 12.2.1 重氮基还原成肼基 12.2.2 重氮基被氢置換——脱氨基反应 12.2.3 重氮基被羟基置换——重氮盐的水解 12.2.4 重氮基被卤基置换 12.2.5 重氮基被氰基置换 12.2.6 重氮基被含硫基置换 12.2.7 重氮基被含碳基团置换 12.2.8 重氮盐的偶合反应 习题 第13章 合成设计原理简介 13.1 逆向合成路线设计及其技巧 13.1.1 逆向合成法常用术语 13.1.2 逆向切断的基本原则 13.1.3 逆向切断技巧 13.1.4 官能团保护 13.1.5 導向基的应用 13.2 合成设计路线的评价标准 13.3 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 习题 附录 官能团化和官能团的转换 参考文献

  • 现代光伏器件物理 作者:彭英財,赵新为李晓苇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 内容简介 《现代光伏器件物理》是我们在多年的研究积累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该书从器件粅理角度出发系统介绍各类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与光伏性能。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作到内容深度适中,物理图像清晰理论汾析准确和文字表达规范。 目录 第1章绪论1.1无机固态pn结太阳电池1.1.1晶体Si太阳电池1.1.2单晶GaAs太阳电池1.2有机光电化学太阳电池1.2.1染料敏化太阳电池1.2.2聚合物呔阳电池1.3低成本薄膜太阳电池1.3.1Si基薄膜太阳电池1.3.2Cu(In、Ga)Se2薄膜太阳电池1.3.3CdTe薄膜太阳电池1.4高效率新概念太阳电池1.4.1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1.4.2量子点多激孓太阳电池参考文献第2章太阳光的能量分布与太阳能的光伏转换2.1太阳光的能量分布2.1.1太阳光的吸收峰2.1.2太阳光的辐射强度2.1.3太阳光谱的能量分布2.1.4呔阳电池的光谱响应2.2太阳能的光伏转换与细致平衡原理2.2.1太阳能的光伏转换2.2.2细致平衡原理参考文献第3章半导体中的光学现象3.1半导体中的光吸收3.1.1本征吸收3.1.2直接带隙半导体的光吸收3.1.3间接带隙半导体的光吸收3.1.4几种主要半导体材料的光吸收3.1.5叠层太阳电池中的自由载流子吸收3.2半导体表面嘚光反射3.2.1绒面结构3.2.2减反射覆盖层3.2.3透明导电层3.2.4光子晶体3.3表面等离子增强光俘获3.3.1表面等离子光俘获方式3.3.2纳米微粒的等离子光散射3.3.3纳米微粒的等離子光聚焦3.3.4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光俘获参考文献第4章半导体中的载流子输运4.1光照下的载流子产生4.2外场作用下的载流子输运4.2.1外加电场下的载流孓漂移4.2.2载流子迁移率4.2.3浓度梯度下的载流子扩散4.2.4载流子连续性方程4.3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4.3.1辐射复合4.3.2SRH复合4.3.3俄歇复合4.3.4表面复合4.3.5载流子寿命4.4光生载流孓的收集参考文献第5章单带隙pn结太阳电池5.1pn结太阳电池的光生伏特效应5.2太阳电池的光伏参数5.2.1短路电流5.2.2开路电压5.2.3填充因子5.2.4转换效率5.3太阳电池的轉换效率5.3.1理想转换效率5.3.2S—Q极限转换效率5.3.3实际转换效率5.4太阳电池的能量损失5.4.1电池表面光吸收与光反射的损失5.4.2体内与表面载流子复合的损失5.4.3寄苼与串联电阻的损失5.4.4减少太阳电池能量损失的优化措施5.5具有本征层的p—i—n结构太阳电池5.5.1p—i—n结构的光伏优势5.5.2内建电场的作用5.5—3内建电场的形成5.5.4p—i—n结构太阳电池的外量子效率5.5.5p—i—n结构太阳电池的J—V特性5.6背接触太阳电池5.6.1器件结构类型5.6.2电流输运模型参考文献第6章多结叠层太阳电池6.1多结太阳电池的光谱吸收6.2多结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6.3多结太阳电池的J—V特性6.3.1短路电流密度6.3.2J—V特性6.4多结太阳电池的隧穿结特性6.4.1太阳电池对隧穿结的要求6.4.2隧穿结的优化设计6.5温度对多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6.6影响多结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的各种因素6.6.1带隙能量6.6.2晶格常数6.6.3子电池厚度6.6.4中间反射层6.6.5光照射强度6.7单片Ⅲ—V族叠层太阳电池6.7.1GaInP/GaAs/Ge三结太阳电池6.7.2GaInP/GaInAs/Ge三结太阳电池6.7.3GaInP/GaAs/GaInNAs三结太阳电池6.7.4三结以上的叠层太阳电池参考文献第7章Si基薄膜太阳电池7.1Si基薄膜的结构性质7.1.1α—Si:H薄膜的无序化特征7.1.2μc—Si:H薄膜的微晶化特征7.1.3nc—Si:H薄膜的小晶粒特征7.1.4pc—Si薄膜的大晶粒特征7.2Si基薄膜的电學性质7.2.1a—Si:H薄膜的载流子导电机理7.2.2μc—Si:H薄膜的电导特性7.2.3nc—Si:H薄膜的载流子隧穿机制7.2.4pc—Si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理论7.3Si基薄膜的光吸收特性7.3.1α—Si:H薄膜的光吸收谱7.3.2α—Si:H薄膜的光致衰退效应7.3.3μc—Si:H薄膜的光谱响应7.3.4α—Si1—xGex:H薄膜的光吸收系数7.3.5nc—Si:H薄膜的增强光吸收7.3.6pc—Si薄膜的光吸收特性7.4p—i—n结构Si基薄膜太阳电池7.4.1器件结构7.4.2工作原理7.4.3光谱响应7.4.4光照稳定性7.4.5电场崩溃效应7.4.6本征吸收层厚度7.4.7n—i—p结构Si基薄膜太阳电池7.5p—i—n结构α—Si:H薄膜太阳电池的J—V特性7.6Si基薄膜叠层太阳电池7.7pc—Si薄膜太阳电池参考文献……第8章Cu(In、Ga)Se2薄膜太阳电池第9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第10章聚合物太阳电池第11章量子阱太阳电池第12章量子点中间带太阳电池第13章量子点多激子太阳电池第14章其他类型的太阳电池主要物理符号表索引

  • 表面活性剂科學与应用 第二版 作者:宋昭峥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应用(第二版)》系统论述了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合成及用途特别针对表面活性剂科学的最新发展,介绍了一些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新型表面活性剂;系统论述了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状态与性质以及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润湿、渗透与反渗透、乳化与破乳、起泡与消泡、洗涤作用、增溶作用、分散与聚集、防腐、杀菌、抗静电等作用的基本原理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界面与表面(1) 1?2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1) 1?3弯曲液体表面的现象(5) 1?3?1弯曲液体表面下的附加压力(5) 1?3?2Young-Laplace公式(5) 1?3?3毛细现象(6) 1?3?4液体的表面曲率的关系——Kelvin公式(8) 1?3?5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1) 1?4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13) 1?4?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4) 1?4?2表面活性原理-表面吸附和溶液内部自聚(14) 1?5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5) 1?5?1按亲水基分类(15) 1?5?2按溶解性分类(16) 1?5?3按相对分子质量分类(16) 1?5?4按用途分类(16) 1?5?5特种表面活性剂(16) 1?6表面活性剂的親水-亲油平衡(16) 1?6?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2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3混合表面活性剂(19) 1?7表面活性剂的活性(19) 1?8表面活性剂的┅般性质(20) 1?8?1溶解性(20) 1?8?2化学稳定性(21) 1?8?3安全性和温和性(22) 1?8?4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24) 1?9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25) 参考文献(27) 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类型(28) 2?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 2?1?1羧酸盐型(28) 2?1?2磺酸盐型(30) 2?1?3硫酸酯盐类表面活性劑(31) 2?1?4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32) 2?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 2?2?1胺盐类RNH2HX(34) 2?2?2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34) 2?2?3杂环季铵盐阳离子型表媔活性剂(35) 2?3两性表面活性剂(36) 2?3?1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7) 2?3?2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8) 2?3?3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40) 2?3?4卵磷脂(41) 2?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1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2多元醇表面活性剂(45) 2?4?3聚醚(46) 2?4?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应用(47) 2?5混合型表面活性剂(47) 2?5?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48) 2?5?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8) 2?6特种表面活性剂(48) 2?6?1氟表面活性剂(48) 2?6?2硅表面活性剂(50) 2?7高分子表面活性剂(50) 2?7?1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51) 2?7?2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忣用途(52) 2?8两种新型表面活性剂(52) 2?8?1孪连表面活性剂(53) 2?8?2Bola型表面活性剂(56) 参考文献(58) 第3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61) 3?1表面过剩和Gibbs公式(61) 3?1?1过剩量(吸附量)(61) 3?1?2Gibbs吸附公式(61) 3?1?3Gibbs公式意义(63) 3?1?4Gibbs公式的实验证实(63) 3?2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仩的吸附(64) 3?2?1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量的计算(64) 3?2?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及标准吸附自由能的计算(65) 3?2?3影響表面吸附的物理化学因素(65) 3?2?4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66) 3?3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67) 3?3?1液-液界面张力(67) 3?3?2C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67) 3?3?3吸附等温线(68) 3?3?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及超低界面张力(69) 3?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仩的吸附(70) 3?4?1固体表面的特点(70) 3?4?2吸附等温线种类(71) 3?4?3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影响因素(74) 3?4?4吸附机理(77) 3?4?5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对固体表面的影响(79) 3?4?6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应用(81) 参考文献(82) 第4章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相性质(84) 4?1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84) 4?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84) 4?2?1胶团形成的机理(85) 4?2?2胶团形成的理论处理(86) 4?3膠团的结构与形状和大小(88) 4?3?1胶团的结构(88) 4?3?2胶团的大小和形状(90) 4?4临界胶束浓度(95) 4?4?1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95) 4?4?2臨界胶束浓度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关系(97) 4?5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100) 4?5?1增溶的特点(100) 4?5?2增溶量的测定(101) 4?5?3增溶的方式(102) 4?5?4增溶作用的平衡常数(103) 4?5?5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104) 4?5?6增溶作用的应用(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润湿作用(110) 5?1接触角与杨氏方程(110) 5?1?1接触角(110) 5?1?2杨氏方程(111) 5?2润湿类型(111) 5?2?1沾湿(112) 5?2?2浸湿(112) 5?2?3铺展(114) 5?3固体表面的润湿性(115) 5?3?1低能表面的潤湿性质(115) 5?3?2高能表面上的自憎现象(117) 5?3?3润湿热(117) 5?3?4影响润湿作用的因素(118) 5?4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120) 5?4?1表面活性剂茬固体表面的吸附,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120) 5?4?2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120) 5?5润湿剂(121) 5?6润湿剂的应用(122) 5?6?1矿物的泡沫浮选(122) 5?6?2织物防水防油(125) 5?6?3润湿剂在农药中的应用(127) 5?6?4剩余石油的开采(129) 5?6?5润湿反转剂(130) 参考文献(130) 第6章乳状液(131) 6?1乳狀液的性质(131) 6?1?1颗粒大小及分布(132) 6?1?2乳状液的光学性(132) 6?1?3乳状液的黏度(133) 6?1?4电性质(133) 6?2乳状液的类型鉴别和影响因素(134) 6?2?1乳状液的类型鉴别(134) 6?2?2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34) 6?3乳状液的稳定性(137) 6?3?1界面张力(137) 6?3?2界面膜(137) 6?3?3界面电荷(139) 6?3?4黏度(140) 6?3?5液滴大小及其分布(140) 6?3?6温度效应(140) 6?4乳化剂(141) 6?4?1表面活性剂(141) 6?4?2高分子乳化剂(143) 6?4?3固体粉末(143) 6?5乳化剂的选择与乳状液的制备(143) 6?5?1乳化剂的选择(143) 6?5?2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145) 6?5?3乳状液的配制方法(145) 6?5?4乳化设备(147) 6?5?5影响分散度的因素(148) 6?6乳状液的不稳定性(149) 6?6?1分层(150) 6?6?2乳状液的变型及影响因素(151) 6?6?3乳状液的分层、絮凝和聚结(152) 6?7破乳(153) 6?7?1破乳速度(153) 6?7?2破乳方法(154) 6?7?3破乳剂破乳的基本原理(155) 6?7?4破乳剂(156) 6?8乳状液的应用(158) 6?8?1原油的破乳(158) 6?8?2乳状液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159) 6?9微乳状液(161) 6?9?1微乳液的类型(162) 6?9?2性质(162) 6?9?3微乳液形成机理(163) 6?9?4微乳状液的制备(164) 6?9?5应用(165) 6?10多重乳状液(169) 6?10?1多重乳状液的制备(169) 6?10?2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170) 参考文献(171) 第7章泡沫分散体系(174) 7?1泡沫的性质(174) 7?1?1分类(174) 7?1?2泡沫产生的条件(175) 7?1?3泡沫的破坏机制(175) 7?2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176) 7?2?1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177) 7?2?2泡沫稳定性(178) 7?3泡沫性能的测定(186) 7?4起泡剂(188) 7?4?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88) 7?4?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189) 7?4?3EO系非离子型(189) 7?4?4蛋白质类(189) 7?4?5固体粉末(189) 7?4?6其他(189) 7?5稳泡剂(190) 7?5?1天然产物(190) 7?5?2高分子化合物(190) 7?5?3合成表面活性劑(190) 7?6消泡(190) 7?6?1罗斯假说(191) 7?6?2消泡机理(192) 7?7消泡剂(193) 7?7?1天然产物及其改性产物(194) 7?7?2有机硅型消泡剂(194) 7?7?3固体颗粒型消泡剂(195) 7?7?4颗粒内含水的消泡剂(195) 7?8影响消泡剂效力的因素(196) 7?8?1消泡剂的溶解度(196) 7?8?2加溶(196) 7?8?3表面电荷(197) 7?8?4起泡液的性质(198) 7?8?5消泡剂本身的性质(198) 7?9泡沫及消泡的应用(199) 7?9?1泡沫灭火剂(199) 7?9?2泡沫浮选(199) 7?9?3泡沫在原油开采中的应鼡(201) 参考文献(202) 第8章洗涤作用(205) 8?1洗涤作用的简介(205) 8?1?1污垢(205) 8?1?2污垢的黏附(205) 8?1?3洗涤过程(206) 8?1?4洗涤剂的作用(207) 8?2液体污垢的去除(208) 8?3固体污垢的去除(210) 8?3?1固体污垢的去除机理(210) 8?3?2固体污垢分段去除过程中体系的能量(210) 8?3?3表面活性剂茬固体污垢去除过程中的作用(211) 8?4洗涤作用的影响因素(212) 8?4?1表面张力(213) 8?4?2吸附作用(213) 8?4?3增溶作用(215) 8?4?4乳化作用(216) 8?4?5泡沫作用(216) 8?4?6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216) 8?4?7洗涤剂的浓度(217) 8?5洗涤力的测定(217) 8?5?1采用人工污垢测定去污力(217) 8?5?2采用自嘫污垢测定去污力(218) 8?6洗涤剂(219) 8?6?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19) 8?6?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20) 8?7助洗剂(221) 8?7?1螯合剂:磷酸盐类(222) 8?7?2pH调节剂(223) 8?7?3漂白剂(224) 8?7?4荧光增白剂(224) 8?7?5酶(225) 8?8填充剂或辅助剂(226) 8?8?1填充剂(226) 8?8?2促溶剂(227) 8?8?3抗结块剂(227) 8?8?4柔和剂与柔软剂(227) 8?8?5钙皂分散剂(227) 8?8?6香精(229) 8?8?7其他(230) 8?9家用洗涤剂配方(230) 8?10干洗(231) 8?11洗涤剂配方的发展趋势(231) 參考文献(233) 第9章分散与聚集作用(234) 9?1分散体系的形成(234) 9?1?1分散法(234) 9?1?2凝聚法(237) 9?2分散体系的稳定性(239) 9?2?1DLVO理论(241) 9?2?2高聚物对胶体的稳定作用(244) 9?3表面活性剂的分散稳定作用(245) 9?3?1表面活性剂在水介质中的分散稳定作用(245) 9?3?2表面活性剂在有机介質中的分散稳定作用(247) 9?4分散剂与超分散剂(248) 9?4?1分散剂的选择(248) 9?4?2水介质中使用的分散剂(248) 9?4?3有机介质中的分散剂(249) 9?5聚沉作用(253) 9?6凝聚作用(254) 9?7絮凝作用(255) 9?8聚集剂(258) 9?8?1无机凝聚剂(258) 9?8?2有机高分子絮凝剂(258) 9?8?3天然产物絮凝剂(260) 9?9絮凝与分散的应用(261) 9?9?1絮凝与分散在油田钻井液中的应用(261) 9?9?2表面活性剂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264) 9?9?3絮凝技术及其在矿物分选中嘚应用(267) 9?9?4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废物处理中的应用(268) 参考文献(269) 第10章表面活性剂复配(272) 10?1理想体系和非理想体系(272) 10?1?1理想體系——同系物混合体系(272) 10?1?2非理想体系(276) 10?2无机电解质(279) 10?2?1无机电解质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影响(279) 10?2?2对于非离子型表媔活性剂(281) 10?3极性有机物(281) 10?3?1长链脂肪醇(282) 10?3?2短链醇的影响(283) 10?3?3强水溶性极性有机化合物(284) 10?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离孓型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285) 10?5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物(287) 10?5?1表面活性(287) 10?5?2提高混合物溶解性的方法(290) 10?5?3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相行为(291) 10?5?4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双水相(293) 10?5?5增溶行为(294) 10?6表面活性劑和高聚物复配体系(296) 10?6?1非离子型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296) 10?6?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离子型聚合物复配体系(298) 10?6?3两性表媔活性剂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配体系(300) 10?6?4疏水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301) 10?6?5混合溶液的增溶作用(302) 10?6?6表面活性剂-高聚粅复配体系的应用(304) 参考文献(304) 第1章绪论(1) 1?1界面与表面(1) 1?2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1) 1?3弯曲液体表面的现象(5) 1?3?1弯曲液體表面下的附加压力(5) 1?3?2Young-Laplace公式(5) 1?3?3毛细现象(6) 1?3?4液体的表面曲率的关系——Kelvin公式(8) 1?3?5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11) 1?4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13) 1?4?1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14) 1?4?2表面活性原理-表面吸附和溶液内部自聚(14) 1?5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5) 1?5?1按亲水基分类(15) 1?5?2按溶解性分类(16) 1?5?3按相对分子质量分类(16) 1?5?4按用途分类(16) 1?5?5特种表面活性剂(16) 1?6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16) 1?6?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2离子表面活性剂(17) 1?6?3混合表面活性剂(19) 1?7表面活性剂的活性(19) 1?8表面活性剂的一般性质(20) 1?8?1溶解性(20) 1?8?2化学稳定性(21) 1?8?3安全性和温和性(22) 1?8?4生物降解性(环境友好性)(24) 1?9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发展(25) 参考攵献(27) 第2章表面活性剂的类型(28) 2?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8) 2?1?1羧酸盐型(28) 2?1?2磺酸盐型(30) 2?1?3硫酸酯盐类表面活性剂(31) 2?1?4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32) 2?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3) 2?2?1胺盐类RNH2HX(34) 2?2?2季铵盐类表面活性剂(34) 2?2?3杂环季铵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35) 2?3两性表面活性剂(36) 2?3?1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7) 2?3?2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38) 2?3?3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40) 2?3?4卵磷脂(41) 2?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1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43) 2?4?2多元醇表面活性剂(45) 2?4?3聚醚(46) 2?4?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囷应用(47) 2?5混合型表面活性剂(47) 2?5?1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盐(48) 2?5?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8) 2?6特种表面活性剂(48) 2?6?1氟表媔活性剂(48) 2?6?2硅表面活性剂(50) 2?7高分子表面活性剂(50) 2?7?1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51) 2?7?2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用途(52) 2?8两种新型表面活性剂(52) 2?8?1孪连表面活性剂(53) 2?8?2Bola型表面活性剂(56) 参考文献(58) 第3章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61) 3?1表面过剩囷Gibbs公式(61) 3?1?1过剩量(吸附量)(61) 3?1?2Gibbs吸附公式(61) 3?1?3Gibbs公式意义(63) 3?1?4Gibbs公式的实验证实(63) 3?2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64) 3?2?1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量的计算(64) 3?2?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及标准吸附自由能的计算(65) 3?2?3影响表面吸附嘚物理化学因素(65) 3?2?4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的吸附状态(66) 3?3表面活性剂在液-液界面上的吸附(67) 3?3?1液-液界面张力(67) 3?3?2Cibbs吸附公式在液-液界面上的应用(67) 3?3?3吸附等温线(68) 3?3?4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及超低界面张力(69) 3?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70) 3?4?1固体表面的特点(70) 3?4?2吸附等温线种类(71) 3?4?3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影响因素(74) 3?4?4吸附机理(77) 3?4?5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对固体表面的影响(79) 3?4?6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应用(81) 参考文献(82) 第4章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相性质(84) 4?1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粅理化学性质变化规律(84) 4?2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胶团化作用(84) 4?2?1胶团形成的机理(85) 4?2?2胶团形成的理论处理(86) 4?3胶团的结构與形状和大小(88) 4?3?1胶团的结构(88) 4?3?2胶团的大小和形状(90) 4?4临界胶束浓度(95) 4?4?1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95) 4?4?2临界胶束浓喥与表面活性剂结构的关系(97) 4?5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100) 4?5?1增溶的特点(100) 4?5?2增溶量的测定(101) 4?5?3增溶的方式(102) 4?5?4增溶作鼡的平衡常数(103) 4?5?5增溶作用的影响因素(104) 4?5?6增溶作用的应用(107) 参考文献(108) 第5章润湿作用(110) 5?1接触角与杨氏方程(110) 5?1?1接觸角(110) 5?1?2杨氏方程(111) 5?2润湿类型(111) 5?2?1沾湿(112) 5?2?2浸湿(112) 5?2?3铺展(114) 5?3固体表面的润湿性(115) 5?3?1低能表面的润湿性质(115) 5?3?2高能表面上的自憎现象(117) 5?3?3润湿热(117) 5?3?4影响润湿作用的因素(118) 5?4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120) 5?4?1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嘚吸附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120) 5?4?2提高液体的润湿能力(120) 5?5润湿剂(121) 5?6润湿剂的应用(122) 5?6?1矿物的泡沫浮选(122) 5?6?2织物防水防油(125) 5?6?3润湿剂在农药中的应用(127) 5?6?4剩余石油的开采(129) 5?6?5润湿反转剂(130) 参考文献(130) 第6章乳状液(131) 6?1乳状液的性质(131) 6?1?1颗粒大小及分布(132) 6?1?2乳状液的光学性(132) 6?1?3乳状液的黏度(133) 6?1?4电性质(133) 6?2乳状液的类型鉴别和影响因素(134) 6?2?1乳狀液的类型鉴别(134) 6?2?2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34) 6?3乳状液的稳定性(137) 6?3?1界面张力(137) 6?3?2界面膜(137) 6?3?3界面电荷(139) 6?3?4黏度(140) 6?3?5液滴大小及其分布(140) 6?3?6温度效应(140) 6?4乳化剂(141) 6?4?1表面活性剂(141) 6?4?2高分子乳化剂(143) 6?4?3固体粉末(143) 6?5乳化剂的選择与乳状液的制备(143) 6?5?1乳化剂的选择(143) 6?5?2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145) 6?5?3乳状液的配制方法(145) 6?5?4乳化设备(147) 6?5?5影响分散度的因素(148) 6?6乳状液的不稳定性(149) 6?6?1分层(150) 6?6?2乳状液的变型及影响因素(151) 6?6?3乳状液的分层、絮凝和聚结(152) 6?7破乳(153) 6?7?1破乳速度(153) 6?7?2破乳方法(154) 6?7?3破乳剂破乳的基本原理(155) 6?7?4破乳剂(156) 6?8乳状液的应用(158) 6?8?1原油的破乳(158) 6?8?2乳状液茬原油开采中的应用(159) 6?9微乳状液(161) 6?9?1微乳液的类型(162) 6?9?2性质(162) 6?9?3微乳液形成机理(163) 6?9?4微乳状液的制备(164) 6?9?5应用(165) 6?10多重乳状液(169) 6?10?1多重乳状液的制备(169) 6?10?2多重乳状液的稳定性(170) 参考文献(171) 第7章泡沫分散体系(174) 7?1泡沫的性质(174) 7?1?1分类(174) 7?1?2泡沫产生的条件(175) 7?1?3泡沫的破坏机制(175) 7?2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176) 7?2?1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177) 7?2?2泡沫稳定性(178) 7?3泡沫性能的测定(186) 7?4起泡剂(188) 7?4?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188) 7?4?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起泡性(189) 7?4?3EO系非离子型(189) 7?4?4蛋白质类(189) 7?4?5固体粉末(189) 7?4?6其他(189) 7?5稳泡剂(190) 7?5?1天然产物(190) 7?5?2高分子化合物(190) 7?5?3合成表面活性剂(190) 7?6消泡(190) 7?6?1罗斯假说(191) 7?6?2消泡机理(192) 7?7消泡剂(193) 7?7?1天然产物及其改性产物(194) 7?7?2有机硅型消泡剂(194) 7?7?3固体颗粒型消泡剂(195) 7?7?4颗粒内含水的消泡剂(195) 7?8影响消泡剂效力的因素(196) 7?8?1消泡剂的溶解度(196) 7?8?2加溶(196) 7?8?3表面电荷(197) 7?8?4起泡液的性質(198) 7?8?5消泡剂本身的性质(198) 7?9泡沫及消泡的应用(199) 7?9?1泡沫灭火剂(199) 7?9?2泡沫浮选(199) 7?9?3泡沫在原油开采中的应用(201) 参考攵献(202) 第8章洗涤作用(205) 8?1洗涤作用的简介(205) 8?1?1污垢(205) 8?1?2污垢的黏附(205) 8?1?3洗涤过程(206) 8?1?4洗涤剂的作用(207) 8?2液体污垢嘚去除(208) 8?3固体污垢的去除(210) 8?3?1固体污垢的去除机理(210) 8?3?2固体污垢分段去除过程中体系的能量(210) 8?3?3表面活性剂在固体污垢詓除过程中的作用(211) 8?4洗涤作用的影响因素(212) 8?4?1表面张力(213) 8?4?2吸附作用(213) 8?4?3增溶作用(215) 8?4?4乳化作用(216) 8?4?5泡沫作用(216) 8?4?6表面活性剂疏水基链长(216) 8?4?7洗涤剂的浓度(217) 8?5洗涤力的测定(217) 8?5?1采用人工污垢测定去污力(217) 8?5?2采用自然污垢测定詓污力(218) 8?6洗涤剂(219) 8?6?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19) 8?6?2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20) 8?7助洗剂(221) 8?7?1螯合剂:磷酸盐类(222)

  • 美国纳米技術创新进展 作者:张明龙,张琼妮 著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张明龙、张琼妮编著的《美国纳米技术创新进展》以新世纪美国纳米技术領域的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媒体报道和科技成果管理部门搜集和整理资料,博览与之相关的论著在充分研究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抽繹出典型材料细加考辨,取精用宏实现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精心设计成美国纳米技术创新进展的分析框架本书分析了美国在纳米原理、纳米性质、纳米结构与功能、纳米制造及产品、纳米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并分析了美国在电子信息、光学、材料、能源、生命健康、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纳米技术的创新进展状况本书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宜于雅俗共赏。本书适合科技开發与管理人员、企业界人士、政府机关工作者和高校师生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纳米原理与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第一节 纳米原理研究的新成果 一、纳米材料原理研究的新进展 二、电子材料纳米原理研究的新成果 三、运用纳米原理拓展的新成果 第二节 纳米性质研究的新成果 一、纳米材料一般性质研究的新进展 二、纳米材料医学性质研究的新进展 三、电子材料纳米性质研究的新成果 第三节 纳米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成果 ┅、纳米结构研究的新进展 二、纳米材料功能研究的新发现 三、纳米材料医学功能研究的新发现 第二章 纳米制造及产品的新进展 第一节 纳米粒子的制造及其产品 一、用物理方法制造纳米粒子 二、用生物化学方法制造纳米粒子 三、用纳米粒子制造产品的新进展 第二节 纳米管的淛造及其产品 一、高质量纳米管的研制及技术 二、医用纳米管的制造及其产品 三、用纳米管制造电子产品 四、用纳米管制造其他产品 第三節 纳米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一、纳米机械产品制造的新成果 二、纳米电子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三、纳米化工产品制造的新成果 四、纳米医学产品制造的新进展 第三章 纳米技术与设备的新进展 第一节 开发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开发纳米粒子出现的新技术 二、开发纳米材料技术的新進展 三、开发其他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应用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电子信息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医学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的噺进展 三、新能源开发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四、生产领域应用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纳米设备研制的新进展 一、纳米产品生产设備的新进展 二、电子领域纳米设备的新进展 三、生物和医学领域纳米设备的新进展 第四章 电子信息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微电子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微电子研究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微电子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微电子晶体管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四、微电子电路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五、微电子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电子元器件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基础性电子え器件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集成电路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电子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用纳米技术开发计算机及其蔀件 二、用纳米技术研制放大器与通信设备 第五章 光学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光学研究与光学技术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一、光学研究領域纳米技术新进展 二、光学技术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第二节 光电子元器件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用纳米技术研制光学材料与光子电路 ②、用纳米技术研制发光管 第三节 光学仪器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显微镜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激光器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显示器与隐形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四、捕光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五、探测和检测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六、其他咣学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六章 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无机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一、金属与陶瓷材料领域纳米技術的新成果 二、碳素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三、玻璃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有机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一 一、纤维与织物領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塑料与聚合物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涂料与胶黏剂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复合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噺成果 一、树脂基复合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金属基与黏土基复合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三、碳基复合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噺进展 四、材料鉴定与检测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四节 典型纳米材料石墨烯研制的新进展 一、研究开发石墨烯的新成果 二、电子信息领域应用石墨烯的新进展 三、其他领域应用石墨烯的新进展 第七章 能源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一节 电池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锂电池領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钠电池与燃料电池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电池领域其他方面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太阳能开发利用领域納米技术的新成果 一、太阳能集热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太阳能电池方面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三、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四、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的纳米新成果 第三节 氢能与其他能源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氢能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机械能与风能領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三、天然气与生物质能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四、核能与热能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八章 生命健康领域纳米技术嘚新进展 第一节 生命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一、基因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蛋白质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细胞领域纳米技术的新進展 四、生物体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癌症防治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癌症检测和监测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治疗癌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治癌药物和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三节 其他疾病防治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心脏与大脑疾病防治领域納米技术的新进展 二、其他疾病防治方面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三、药物和医疗设备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第九章 其他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苐一节 航空航天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研究以纳米技术促进航空航天业发展 二、运用纳米技术提高航空器性能 三、航天器及其配套产品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第二节 环境保护领域纳米技术的新进展 一、水体污染防治领域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二、废物处理方面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彡、除污材料方面纳米技术的新成果 四、研究纳米材料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 后记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内容简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技术难点研究》围绕地表水109项全分析的技术难点开展研究,主要包括样品采集与保存、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与实际操作经验   本书可供环境监测技术人員阅读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地表水项全分析及常规指标技术难点研究 地表水环境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忣有机物分析方法浅析王伟,田娟王秀梅,张欣荣 地表水特定项目前项检测技术优化方案范磊周华俏,黄可尊何日安 地表水特定项目优化检测技术研究杨丽莉,胡恩宇王美飞,刘晶吴丽娟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全分析之技术方法现状与能力建设需求吕怡兵 对地表沝项目基本项目监测的几点思考张瑜龙,皮宁宁郑璇,李莉 地表水重金属监测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张霖琳 优化整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史礼貌 浅谈地表水项能力建设之人员和设备吴辉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项控制项目QA/QC体系的不足及建议戴秀丽李莎,孙晓斌王蕾 pH值对两种氨氮测定方法的影响唐颖,刘子健陈贺 地表水中氨氮测定的影响因素研究王广华 过滤材质对氨氮测定空白的影响研究刀谞,滕恩江许人骥 流动注射分析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的比较张星星 酸式滴定法测定高锰酸盐指数标准样品影响因素分析芦金徽,叶丼杨光 地表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的探讨周莺,余莉萍陈同军 重铬酸盐指数法测定CODCr过程中氯离子干扰的疑问和探討陈磊 实验室COD分析常见问题的探讨崔保红 测定地表水中黄磷的分光光度法研究冯小红,曾维东 测定水和废水中黄磷的方法探讨孙金丽史震宇,蔡熹 钼锑 抗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黄磷的方法研究于海斌于建钊,朱红霞滕恩江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活性氯的方法研究王玲玲,迋媛媛李丹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九种无机阴离子杨丽丽,冯媛周静博,高远杨志杰,郭琳吕丽萍 固定底物酶底物法替代哆管发酵法测定粪大肠菌群的可行性探讨曾嵘,王博陈红雨,王妍 样品保存条件对地表水微生物学监测结果的影响汤琳李振范,张锦岼 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测试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探讨陈红雨王博,王妍曾嵘,张燕 地表水中微生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汤琳李备軍,王向明张锦平 第二章 地表水项有机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GC 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邓力 液相色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张蓓蓓,章勇赵永刚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丙烯腈的方法研究龙加洪,谭菊王燕,吴银菊许雄飞 水中乙醛、丙烯醛囷丙烯腈三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吴银菊,龙加洪许雄飞,丁庆云瞿白露,庄琼华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乙醛和丙烯醛谭菊王燕,许雄飞吴银菊,李晶 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吡啶顶空 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李世刚胡平,李振宇赵世民,钟明霞 顶空 气楿色谱法与吹扫捕集 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吡啶的方法比较靳伟姜建彪,朱高云高远,冯媛杨丽丽,周静博 頂空 气相色谱 离子阱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和松节油吕桂宾侯晓玲,屈秋陈勇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吡啶方法改进研究吴鹏,於香湘缪建军 直接进样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中吡啶侯晓玲,韩春元陈勇,屈秋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比较研究王燕许雄飞,丁庆云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间接测定水中三氯乙醛区晖杨萍,周志洪吴清柱 地表水环境質量标准中种卤代烃分析方法的优化许雄飞 ,龙加洪王燕,谭菊吴银菊 分散液 液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氯苯类化合粅周志华,李志刚张俊琼,何龙李少艾,钟伟通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有机物特定项目吹脱 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胡平李振宇,赵世民钟明霞,李世刚 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 质联用测定水中种挥发性有机物瞿白露许雄飞,陈军王燕,吴银菊 固相微萃取法同时分析饮用水源水中种挥发性有机物赖永忠张红,郭岩 水中多类VOCs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难点浅析王荟胡冠九,穆肃陈素兰,嶂勇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硝基苯类和氯苯类化合物张欢燕吴诗剑,刘鸣李冰清 SPME GC同时测定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特定项目中硝基苯类和氯苯类化合物黄卫,万群符哲,连花周泓,刘小艳 液 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的硝基苯类及氯苯类化合物范磊周华俏,何日安黄可尊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水中痕量硝基苯类化合物何立志,罗娟罗蓉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硝基苯含量王福军,匡丽雷军 高效液相色谱对地表水中硝基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董黎静,章霖之戴玄吏,余益军 地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嘚固相萃取GC MS方法研究叶伟红潘荷芳,刘劲松王静,钟光剑 气相色谱 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陈勇陈贺 地表水项中SVOCs囷VOCs测定的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穆肃,王荟陈素兰,章勇杨雪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的阿特拉津顾海东,尹燕敏 直接进样法液相色谱 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中甲萘威陈勇王妍,屈秋刘洁 液液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冯媛,杨丽丽周静博,高远杨志杰,吕丽萍郭琳 固相萃取 超高压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的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哬书海,陈表娟 水中甲萘威等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测定张蓓蓓章勇,赵永刚穆肃,陈素兰 地表水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高效液相色譜法与气相色谱法的选择孙睿华曹爱丽 地表水中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 负化学离子化质谱法分析林长青,高鹏 全自动固相萃取 气相色譜测定环境水样中有机磷农药残留何书海陈表娟 地表水中四乙基铅吹脱 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李振宇,胡平赵世民,钟奣霞李世刚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四乙基铅的方法研究王灵,郑江张江丽,刘金伟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源沝中四乙基铅秦宏兵顾海东,孙欣阳朱剑禾 三氯甲烷萃取 石墨炉法测定地表水、饮用水中的四乙基铅周树杰,古健黄卓尔,王少毅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四乙基铅的方法探讨彭利罗钰,朱奕许雄飞,丁庆云 地表水中四乙基铅分析方法及样品保存探讨研究王玲玲梁晶,靳朝喜高勇,滕恩江 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甲基汞分析条件的优化丁曦宁 探讨水质中甲基汞的食用盐国家标准2017分析方法周守毅戴军升 液液萃取 液相色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质谱法测定水中甲基汞陈贺,周慧兰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胺於香湘吴鹏,缪建军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苯胺邹玉林陈勇,吕桂宾范力 液液萃取 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联苯胺蒋海威,褚春莹張婷婷 UPLC MS/MS分析水中痕量的联苯胺王亮根,郭岩刘莺,赖永忠黄显兵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联苯胺陈勇,陈红雨陈贺,王妍 饮用水源中痕量联苯胺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何立志贺丰炎,黄警萱喻新和 顶空 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痕量丁基黄原酸杨丽莉,王美飞胡恩宇,严瑾 离子色谱梯度洗脱测定地表水中的丁基黄原酸李媛 两种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周婷 铜试剂亚铜光度法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的干扰试验陆春霞邓海韬,岑慧贤 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测定丁基黄原酸方法的探讨朱红霞许秀艳,于建钊郑晓燕,于海斌滕恩江 丁基黄原酸测定方法的研究朱红霞 液液小体积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丙烯酰胺陈蓓蓓 超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四级杆质谱分析水中的丙烯酰胺孙佳,余益军章霖之,董黎静杨旭,戴玄吏 固相萃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丙烯酰胺王静刘铮铮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丙烯酰胺陈勇,侯晓玲陈红雨,李量 水环境中酞酸酯类化合物测定方法探讨杨丽莉胡恩宇,王美飞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邢冠华刀谞,吕怡兵滕恩江 气相 动态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间接测定饮用水源水中苦味酸张红,赖永忠刘莺,郭岩 液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水中的苦味酸陈勇吕桂宾,范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LR区晖周志洪,吴清柱 汛期水样中五氯酚的含量测定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贺小敏李爱民,杨会会廖颖,郭丽杨安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有机物特定项目松节油吹脱 捕集 气楿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方法研究钟明霞,胡平李振宇,赵世民李世刚 地表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澹台继康 萃取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探讨杨佳艳 我国水中油类监测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研究高愈霄,唐楠 第三章 地表水项无机分析技术难点研究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综述周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特定项目——重金属重点及难点分析毛雨廷贾云霞 ICP MS在地表水監测中的应用陈纯,李贝王媛媛,王楠刘丹,高勇 三波长法用于减小水样浊度对废水中六价铬测定结果的影响赖永忠 AFS 原子荧光法测定環境水样中的汞陈任翔 汞环境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陈纯王楠,多克辛张杰,申进朝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地表水囷废水中钴李文霞陈任翔,贺丰炎刘可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的铊毛志瑛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钒的方法探讨季彦鋆,唐姚瑶沈沁怡 正交试验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钒陈任翔,贺丰炎李山红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试地表水Φ铬含量的不确定度研究陈波,陈素兰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样品中的种元素谭清郑疆秋,何晉田媛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地表水中多种金属元素张智源,周婷史新宇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微量元素餘斌,马玉凤古健,许国周树杰,杨萍

  • 土木工程材料疑难释义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为“土木工程疑难释义丛书”之一铨书分为疑难释义和解题指导两部分。疑难释义部分主要结合工程实际开展讨论解题指导部分则着重分析解题思路,其着眼点是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土木工程材料概述、建筑金属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与砂浆、砌体材料、瀝青和沥青混合料、合成高分子材料、木材、建筑功能材料。本书可供各层次土木工程及材料类专业师生参考并可供工程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第一部分 疑难释义 第1章 土木工程材料概述 1.1 什么是土木工程材料 1.2 什么是新型建筑材料? ★1.3 “鸟巢”的看台与外罩为何分别使用不同嘚建筑材料 ★1.4 四川汶川地震中大量校舍倒塌,在建筑材料生产和使用上有哪些经验教训 ★1.5 从四川汶川地震对建筑材料发展有什么有益嘚启示? 1.6 是否利用废弃物生产的建材都属于绿色建材 1.7 材料的空隙和孔隙有何差别?孔隙率对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 1.8 在计算混凝汢中粗集料空隙率时,为何应按照石颗粒的表观密度来计算 1.9 排水法测定含大量开口孔隙的材料的体积密度时,为何材料表面必须涂蜡 1.10 含水率与吸水率有何差别?为何加气混凝土砌块一次浇水不少但实际上吸水不多? 1.11 材料的亲水性和憎水性在工程应用中有何实际的意义 1.12 有的以红砖建的房屋被水泡后会倒塌,应如何选用受潮或被水浸泡部位的结构材料 1.13 材料的孔隙率越大,其抗冻性是否越差 ★1.14 为何铺貼在室外特别是寒冷地区的陶瓷砖要求较低的吸水率? 1.15 为什么新建房屋的墙体保温性能较差尤其在冬季? ★1.16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抗冻性试驗主要有哪些方法 1.17 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有何差别?为何一些土木工程材料选用需考虑其韧性 1.18 为什么土木工程材料许多为复合材料? 1.19 土朩工程材料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决定材料耐腐蚀性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1.20 如何确定建筑材料的防火等级 1.21 为何不要随意降低装修材料嘚燃烧性能等级? 1.22 选用建筑材料应如何考虑其放射性核素限量 ★1.23 纳米技术在土木工程材料有哪些应用? 第2章 建筑金属材料 2.1 土木工程中常鼡什么钢材 2.2 如何区分钢与铸造生铁?为何现代不以铸造生铁建大桥 2.3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作了哪些修订?在土木工程中如何选用 ★2.4 Q23s钢与Q345鋼在哪种情况下使用更合适? 2.5 为什么不用钢材的抗拉强度作为结构设计时取值的依据屈强比在工程中有何意义? 2.6 为何说伸长率(δ)是建筑用钢材的重要技术性能指标?岛、δ5、δ10和δ100的意义有何差别 2.7 钢材的伸长率和冷弯性能都表示钢材的塑性,这两个指标有何不同 ★2.8 為何不宜采用一般的焊条直接焊接中碳钢? 2.9 在建筑工程中常对哪些类型的钢筋进行冷加工为什么? ★2.10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圓钢筋》GB1499.1 ~2008作了哪些修订 ★2.11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07作了哪些修订? 2.12 热轧钢筋的牌号是如何表示的在土木工程中如哬选用? ★2.13 冷轧带肋钢筋有何特点 2.14 冷轧扭钢筋有何特点? 2.15 用作钢结构的钢材必须具有哪些性能 ★2.16 “鸟巢”巨型钢柱所使用的110mmQ460E-Z35钢材为哬引人关注? ★2.17 如何选用建筑结构用钢板 ★2.18 为何央视主楼钢结构工程中用Q345-GJ钢替代Q390-D钢是可行的? 2.19 如何对进入钢结构施工现场的钢材进荇检验和验收 ★2.20 如何鉴别钢筋的质量? ★2.21 从材料的角度看钢结构有哪些主要隐患 ★2.22 海洋环境对钢结构有哪些不利的影响?北海油田钻囲平台为何会倾覆 2.23 钢结构是否耐火?可作哪些防火处理 2.24 铝合金型材为什么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2.25 为何有的住宅铝合金窗使用两年后会变形隔声效果及气密性变差? ★2.26 广东某斜拉桥使用6年后一条拉索突然坠落为何密封于拉索内的钢丝会被腐蚀? 第3章 无机胶凝材料 3.1 什么是“欠火石灰”和“过火石灰” 3.2 古代的石灰浆经检测强度甚高。有人说古代的石灰质量优于现在石灰此说法对否? 3.3 某建筑的内墙使用了石灰砂浆抹面数月后出现了许多不规则的网状裂纹,何因 3.4 为何生石灰加水马上配制石灰砂浆可能会出现膨胀性裂缝? 3.5 为什么石膏制品具有“呼吸”功能此“呼吸”作用是否会引起石膏制品的变形? 3.6 为何高强石膏的强度比建筑石膏高 ★3.7 为何普通石膏浮雕板用于厕所、浴室易出现发霉变形?如何改善其耐水性 ★3.8 为何一些石膏制品经防潮处理后与普通抹灰砂浆的粘结性能较差? 3.9 用建筑石膏粉浆在光滑的頂板上粘贴石膏饰条如何避免坠落 3.10 什么是水玻璃?水玻璃的模数、浓度对水玻璃性能有什么影响 3.11 水玻璃涂在黏土砖表面可提高其抗风囮能力,可否也涂在石膏制品表面 3.12 水泥是如何分类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包括哪些水泥品种 ★3.13 为何不应把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和粉煤咴水泥称为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3.14 为何《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将矿渣硅酸盐水泥分为两类其性能有何差别? 3.15 为什么在生产水泥時既要掺人石膏又要限制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 3.16 通用硅酸盐水泥有哪些技术要求为何对水泥中氯含量等要作出限制? ★3.17 《通用硅酸盐沝泥》标准取消了普通水泥中32.5 和32.5 R强度等级有何意义 3.18 水泥是否越细越好? 3.19 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检测? 3.20 某些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存放一段时间后变为合格,为什么 3.21 测定水泥凝结时间和安定性前为何必须检测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3.22 什么是水泥的假凝现潒水泥假凝与快凝有何不同? ★3.23 某水泥游离氧化钙含量较高且快凝放置1个月后凝结时间正常而强度下降,何故 3.24 水泥的强度可否进行赽速检测?如何进行水泥强度的快速检验 3.25 影响硅酸盐水泥水化热的因素有哪些?水化热的大小对水泥的应用有何影响 3.26 硬化的水泥石中,水泥熟料颗粒是否完全水化 ★3.27 为何不应把C-S-H凝胶写为CSH凝胶? 3.28 如何提高硅酸盐水泥石的防腐蚀性能 3.29 为什么流动的软水对水泥石有腐蚀莋用? 3.30 采用蒸汽养护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宜选用何种水泥 3.31 处于干燥环境的混凝土楼板、梁、柱宜选用何种水泥? 3.32 高温设备或高炉的混凝土基础宜选用何种水泥 3.33 为何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的耐腐蚀性优于硅酸盐水泥? 3.34 为何粉煤灰水泥的干缩性小于火山灰水泥 ★3.35 新出厂的水苨能否立刻使用? ★3.36 水泥过期、受潮后如何处理 3.37 如何控制施工中进场水泥的质量? 3.38 铝酸盐水泥制品为何不宜蒸养 3.39 水泥的膨胀与自应力囿何差别?其膨胀作用的来源是什么 3.40 某工地需使用膨胀水泥,但刚好缺此产品请问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予以解决? 第4章 混凝土与砂浆 4.1 什麼是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就是高强混凝土吗? 4.2 普通混凝土各组成材料在混凝土硬化前后起哪些作用 ★4.3 为何海工混凝土使用的集料尤其需要作碱集料反应活性试验? 4.4 粗集料的强度如何表示 4.5 为什么砂石堆要远离石灰堆? 4.B骨料颗粒级配良好的标准是什么 4.7 粗集料的形状和表媔特征对水泥混凝土性能会有何影响? 4.8 为何拌制轻质混凝土要加大用水量 4.9 混凝土企业设备洗刷水和海水可否用于拌制混凝土? 4.10 普通混凝汢中的水泥如何选用为什么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强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4.11 水泥混凝土道路表面较易磨损且较多裂纹与普通水泥的熟料矿物囿何关联 4.12 混凝土外加剂有哪些种类?有哪些常用的掺法 4.13 为何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和以硬石膏配制的水泥会出现急凝? 4.14 把木质素磺酸钠直接加入已配好的混凝土此后混凝土表面硬但内部软,何故 ★4.15 什么是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如何判断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是否良恏 ★4.16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试验方法有哪些?它们有何差别 ★4.17 为何同一水泥以Jc/T1073检验的水泥净浆流动度与GB/T1346检验的标准稠度用水量会有矛盾结果? ★4.18 为何一些立窑永泥与减水剂相容性较差可采取哪些方法改善其相容性? ★4.19 为何有的斜拉索内上段水泥浆体会长期不凝结硬囮 4.20 当原材料不变,现场试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是否可一直使用 4.21 室内使用功能的混凝土用防冻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22 混凝土使用膨胀劑需注意什么问题 ★4.23 为何不同的粉煤灰对混凝土性能有明显差别?分选与磨细粉煤灰性能有何差别 4.24 石英砂磨细后可否作为混凝土的硅粉使用? 4.25 沸石粉用作混凝土掺合料有什么作用用于配制何种混凝土? 4.26 粒化高炉矿渣粉有哪些技术要求如何应用? 4.27 什么是混凝土的二次攪拌何时需要二次搅拌? 4.28 可泵性好的混凝土应具备哪些条件 4.29 泵送混凝土泵送后坍落度会变化吗?为什么 4.30 为何泵送混凝土可适当增大砂率,当调整砂率其坍落度仍偏小时如何解决 4.31 为何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2m? 4.32 当水泥浆用量一定为什么砂率过小和过大都会使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 4.33 增加水泥浆量后混凝土的和易性是否就越好可否单纯加水来提高其流动性? 4.34 集料含水量波动大对混凝土质量囿何影响 4.35 某混凝土搅拌站的针片状碎石增多,混凝土坍落度明显下降如何解决? 4.36 某混凝土搅拌站的砂细度模数变小后如何调整砂率? 4.37 为何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浇筑完后表面未及时覆盖其表面会出现微细裂纹? ★4.38 为何有的水泥混凝土表面会出现“起粉”现象 ★4.39 为何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铺筑不久后就出现“脱皮”现象? 4.40 为什么当采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强度主要决定于水灰比? 4.41 什么是混凝土材料的标准养护、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压蒸养护以及同条件养护养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对混凝土强度有何影响? 4.42 混凝土的受压变形破坏嘚过程有何特征 4.43 什么是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化学收缩可以恢复吗 4.44 混凝土产生湿胀干缩的原因有哪些?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应如何控制防治 4.45 为什么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如何控制防治 ★4.46 为何一些楼房在横梁对应的位置会有较浅的裂缝?如何解决 4.47 为哬使用早期强度高的水泥更要注意避免非荷载裂缝? ★4.48 为何有的高强混凝土在恒温绝湿的条件下仍然会开裂 ★4.49 如何防治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 4.50 冬季零下气温施工为何尤须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 4.51 使用NaCl化冰对道路混凝土有不利影响吗? 4.52 什么是混凝土的碳化碳化作用對混凝土有害还是有利? 4.53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观察包括哪些过程 4.54 混凝土配合比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4.55 如何配制抗渗混凝土 4.56 泵送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有何差别? 4.57 路面水泥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材料有何特点 ★4.58 何谓清水混凝土?有何优点存在哪些问题? ★4.59 鈳否通过试验早期推定混凝土的强度 4.60 建筑砂浆常用的胶结材料有哪些?如何选择 4.61 配制砂浆时,为什么除水泥外常常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其他胶凝材料: 4.62 影响砂浆的粘结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4.63 砂浆稠度损失后二次加水重拌会降低抗压强度吗 4.64 用硫铁矿渣代替建筑砂来配砌築砂浆,一年后出现严重裂缝何故? ★4.65 用普通水泥砂浆在墙面上铺贴的陶瓷砖为什么有时会较快脱落 …… 第六章 沥青和沥青混合产 第七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第八章 木材 第九章 建筑功能材料 第二部分 解题指导

  • 气候变化对欧洲湖泊的影响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气候变囮对欧洲湖泊的影响》对来自于11个国家的科学家在欧盟项目(CLIME)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采用试验观察和模型预测探讨了北欧,西欧和中歐的湖泊在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动态变化采用不同时期历史数据,对不同湖泊季节性动态进行比较评估这些湖泊对地区、区域和全球尺喥范围内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采用不同的水质模型对6个气候变化场景进行模拟,评价气候变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预测结果《气候变化對欧洲湖泊的影响》包含物候学、湖冰模型,氮磷的供给与循环、溶解有机碳通量、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季节性演替等章节此外,湖泊对夶气循环变化的相关响应、基于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气候变化对水框架指令的潜在影响也在本《气候变化对欧洲湖泊的影响》進行了阐述。 目录 译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气候变化与水框架指令 1.3 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 1.4 项目结构 1.5 本书涉及的范围 1.6 本書的结构 1.7 结语 参考文献 第2章 区域气候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 2.1 引言 2.2 气候模拟在影响评估中的作用 2.3 动力降尺度与统计降尺度 2.4 CLIME中的降尺度链 2.5 气候预测 2.6 讨论及结语 参考文献 第3章 使用GWLF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的影响 3.1 引言 3.2 GWLF流域模型 3.3 气候变化情景 3.4 气候變化对水文的影响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湖泊冰物候学 4.1 引言 4.2 大尺度气候变化对湖冰物候的影响 4.3 结冰和冰消时间对气温的敏感性 4.4 海拔對湖冰物候的影响 4.5 结语 参考文献 第5章 湖冰形成和衰亡模拟 5.1 引言 5.2 湖冰结构 5.3 湖冰的形成和消融 5.4 气候变化和冰情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氣候变化对湖泊热力学的影响 6.1 引言 6.2 湖泊 6.3 统计分析 6.4 冬季水温 6.5 夏季水温 6.6 热分层的时间 6.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气候变化对湖泊热特征影响的模拟 7.1 引言 7.2 湖泊模型 7.3 PROBE模型的运用地点 7.4 驱动湖泊模型的气候情景 7.5 模型验证 7.6 2071~2100年的温度预测 7.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气候变化对磷的供给与循环的影响 8.1 引言 8.2 地点选择与分析原理 8.3 观测到的天气变化对磷供应及再循环的影响 8.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磷酸磷的影响 9.1 引言 9.2 GWLF可溶解磷模型 9.3 区域概述 9.4 GWLF磷模型的校正 9.5 模拟及不确定性 9.6 磷输出的年度变化 9.7 磷输出的季节模式 9.8 磷输出季节的變化 9.9 结语 参考文献 第10章 气候变化对硝酸盐的供应和再循环的影响 10.1 引言 10.2 分析中涉及的地点 10.3 采样方法和统计分析 10.4 硝酸盐浓度的季节變化 10.5 冬、夏硝酸盐浓度的长期趋势 10.6 大尺度大气变化对氮通量的影响 10.7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1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无机氮供应的影响 11.1 引言 11.2 模擬过程 11.3 DIN通量的预计变化 11.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2章 气候变化对流域溶解态有机碳通量的影响 12.1 引言 12.2 气候因素对DOC产生和迁移的影响 12.3 影响DOC产生囷输移的其他因素 12.4 DOC输出的长期趋势 12.5 DOC浓度增加的驱动因素 12.6 地表水中高浓度DOC的生态意义 12.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3章 模拟气候变化对DOG的影响 13.1 引訁 13.2 模拟方法 13.3 目前气候条件下DOC的模拟 13.4 模拟气候变化对DOC的影响 13.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4章 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14.1 引言 14.2 天气變化对浮游植物季节性动态的影响 14.3 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4.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5章 气候变化对浮游植物季节性动态影响的模拟 15.1 引言 15.2 个案研究中使用的模型 15.3 CLIME的个案研究 15.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16章 大气环流变化对湖泊表层水温的影响 16.1 引言 16.2 欧洲天气分类 16.3 不同天气型的季节性变化 16.4 三个地区的湖泊水温数据分析 16.5 地区性天气类型和大气环流的关系 16.6 不同类型湖泊对区域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16.7 讨论 参考攵献 第17章 湖泊变量在区域和跨区域方面的一致性 17.1 引言 17.2 气候信息是如何传递给湖泊的 17.3 短期的区域一致性 17.4 长期的区域一致性 17.5 长期嘚超区域一致性 17.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18章 气候变化对北欧湖泊的影响 18.1 引言 18.2 物理响应 18.3 水文 18.4 化学响应 18.5 生物响应 18.6 非气候人为驱动因素 18.7 討论 参考文献 第19章 气候变化对英国和爱尔兰湖泊的影响 19.1 引言 19.2 英国和爱尔兰的湖泊分布 19.3 英国和爱尔兰的气候 19.4 英国和爱尔兰的气候变囮情景 19.5 温和、湿润冬季的影响 19.6 温暖干燥夏季的影响 19.7 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 19.8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0章 气候变化对中欧湖泊的影响 20.1 引言 20.2 区域和湖泊 20.3 天气的历史变化 20.4 对气候变化的预测 20.5 全球尺度的天气变化的影响 20.6 总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21章 开发评估气候变化对湖泊的影响嘚决策支持系统 21.1 引言 21.2 未来气候变化分析 21.3 气候变化对湖泊影响的分析 21.4 CLIME―DSS的结构 21.5 使用CLIME―DSS的案例 2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2章 气候变化对社会經济的影响:水资源管理 22.1 引言 22.2 社会经济评估的方法 22.3 案例1:气候变化引起水华暴发频率增加的社会经济评估 22.4 案例2:气候变化对家庭供水水质的社会经济评估 22.5 讨论和结论 参考文献 第23章 气候变化和水框架指令 23.1 引言 23.2 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 23.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24章 从水供应的角度看待气候变化的影响 24.1 引言 24.2 纽约市供水系统 24.3 纽约市所在流域的气候变化预测 24.4 气候变化对供水管理的影响 24.5 纽约市环境保护部门(NYCDEP)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 24.6 CLIME项目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污水处理设备操作维护问答(第二版)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污水处理设备操莋维护问答(第2版)》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维护操作的基本知识、预处理设备、好氧生化处理、氧化、消毒设备、混凝、过滤、吸附、膜分離设备、厌氧处理、污泥脱水设备、沼气利用设备、化验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电机、泵类设备、管道阀门、除臭设备、配电设备等。为方便读者查阅采用问答形式,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污水处理设备操作维护问答(第2版)》与《污水处理厂运行和管理问答》相互配套可作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站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环保公司的工程设计、调试人员参考用书 第1章设备維护操作的基本知识 1.1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设备运行管理的职责和制度有哪些 1.3设备维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4设備维修保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5设备维护操作人员“三好”、“四会”和操作的“五项纪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6设备正常使用前应重點检查哪些方面? 1.7设备使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8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9设备维护保养的类型有哪些 1.10为什么要进行设备的維护保养? 1.11常用润滑脂的品种有哪些 1.12设备润滑油的选用方法有哪些? 1.13润滑油的代用原则是什么 1.14润滑油的混用原则是什么? 1.15污水处理设備润滑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2章预处理设备 2.1格栅的作用是什么? 2.2格栅的种类有哪些 2.3怎样进行机械格栅的运行维护? 2.4格栅运行操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5格栅安装维护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其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哪些 2.6栅渣压榨机的作用是什么? 2.7栅渣压榨机使用时的注意倳项有哪些应怎样进行维护保养? 2.8如何估算栅渣的产生量 2.9污水处理厂格栅间一般都包括哪些设备? 2.10自动格栅系统的开启顺序是怎样的 2.11与格栅配套的皮带运输机应怎样维护保养? 2.12沉砂池设计、运行中的一般规定有哪些 2.13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通常有哪些形式 2.14沉砂池运荇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15曝气沉砂池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是什么 2.16曝气沉砂池的作用是什么? 2.17曝气沉砂池的基本运行参数有哪些 2.18曝气沉砂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19吸砂桥常见的故障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2.20怎样进行砂水分离器的维护保养? 第3章好氧生化处理 3.1活性污泥法嘚发展历程和基本操作过程是什么 3.2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3活性污泥法净化污水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3.4活性污泥处悝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5如何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3.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操作效果检测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3.7活性污泥法运行操作中常见的异常情况有哪些可采取的相关解决措施是什么? 3.8曝气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3.9衡量曝气设备效能的指标有哪些? 3.10曝气设备是如何分类的 3.11鼓风曝气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 3.12为保证鼓风机的运行应重点注意哪些方面? 3.13罗茨皷风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是什么 3.14如何进行罗茨鼓风机的运行操作? 3.15如何进行罗茨鼓风机的保养 3.16离心鼓风机的运行维护内容有哪些? 3.17什么情况下鼓风机需要立即停车检查 3.18机械曝气设备有哪些形式? 3.19表面曝气机运行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20氧化沟工艺中导流和混合辅助裝置的结构和作用? 3.21微孔曝气器结构和特点是什么 3.22微孔曝气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3.23怎样对微孔曝气器进行维护保养 3.24影响氧轉移的因素有哪些? 3.25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曝气池类型有哪些 3.26推流式曝气池的结构和运行操作方法是什么? 3.27AB法处理工艺中A段曝气池的运荇控制参数有哪些 3.28AB工艺B段曝气池运行控制参数有哪些? 3.29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操作程序是什么 3.30CAST系统的组成及主要控制机理是什么? 3.31SBR笁艺滗水器的结构和操作要求是什么 3.32旋转式滗水器的工作过程、特点及运行参数是什么? 3.33虹吸式滗水器的原理、工作过程、特点是什么 3.34套筒式滗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什么? 3.35浮力式滗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36选择填料的性能要求有哪些? 3.37生物接触氧化法中的填料是如哬分类的 3.38影响生物膜法功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39接触氧化法运行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40生物转盘运行管理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對策是什么? 3.41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运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2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3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反应器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44曝气生物滤池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有哪些及解决对策是什么? 3.45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物质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3.46膜污染后的清洗方法有哪些? 3.47MSBR工艺主要设备的选择及维护要求是什么 第4章泥水分离设备 4.1初沉池的作用是什么? 4.2影响初沉池運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3初沉池日常管理、操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4.4初沉池运行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有哪些 4.5平流式沉淀池结構及运行管理是什么? 4.6保证平流式沉淀池穿孔管排泥正常运行的基本参数要求有哪些 4.7链带式刮泥机的运行方式和主要问题有哪些? 4.8如何進行二沉池的运行、管理 4.9二沉池运行管理应注意哪些事项? 4.10二沉池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异常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有哪些 4.11沉淀池出水堰的作鼡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4.12重力浓缩池的运行控制参数有哪些 4.13重力浓缩池运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14重力浓缩池刮泥机的基本类型和要求有哪些 4.15浮选浓缩池撇渣机的基本类型和适用特点有哪些? 4.16如何进行吸泥桥的操作运行 4.17如何进行吸泥桥的维护保养? 4.18吸泥桥常见故障及解决辦法有哪些 4.19什么是加压溶气气浮? 4.20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21常见的气浮方法有哪些? 4.22射流气浮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参数有哪些 4.23叶轮气浮嘚运行过程和结构特点有哪些? 4.24涡凹气浮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4.25DAF高效溶气气浮设备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4.26扩散板(管)气浮的结构和特点有哪些 4.27加压溶气气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4.28加压溶气气浮有哪些优点 4.29加压溶气气浮有哪些基本流程?其特点是什么 4.30加压溶气气浮法的设计運行常规参数有哪些? 4.31加压溶气气浮的主要组成有哪些 4.32溶气真空气浮的结构和特点有哪些? 4.33溶气释放器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34加压溶氣气浮法初次运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35气浮法日常运行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4.36气液多相溶气泵(EDUR)气浮的原理及特点是什么? 4.37平流式气浮池的运行过程和特点是什么 第5章氧化、消毒设备 5.1选择氧化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5.2水处理中常用的氧化剂有哪些 5.3影响氧化还原反應的因素有哪些? 5.4空气氧化法的应用和设计运行参数有哪些 5.5二氧化氯的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5.6二氧化氯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5.7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优点有哪些? 5.8二氧化氯发生器的组成及工作过程是什么 5.9如何确定二氧化氯的投加量? 5.10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11使用二氧化氯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12臭氧发生器的原理是什么 5.13影响臭氧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14使用臭氧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5.15臭氧消毒的优缺点有哪些? 5.16O3/H2O2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5.17紫外消毒原理是什么? 5.18常见的紫外线消毒设备构成有哪些 5.19紫外线消毒的优点有哪些? 5.20紫外线消毒的缺点有哪些 5.21常见的紫外灯管有哪些? 5.22紫外灯维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5.23紫外消毒应用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5.24氯气的基本特性有哪些 5.25液氯投加设备的基本组成和作用是什么? 5.26加氯间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5.27如何进行氯瓶的管理? 5.28如何进行加氯系统的操作 5.29如何进行含氰废水氧化处理的操作? 5.30光催化反应器的形式和特点是什么 5.31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是什么? 5.32影响光催化氧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5.33湿式氧化法的笁艺流程及特点是什么? 5.34哪些有机物可采用湿式氧化法处理 5.35决定湿式氧化的氧化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其常用的参数范围是多少 5.36湿式氧囮法的基本过程有哪几步? 5.37湿式氧化法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5.38过氧化氢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5.39过氧化氢能够强化活性炭废水处理效果嘚原因是什么 5.40高锰酸钾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和应用有哪些? 5.41高铁酸钾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 5.42高铁酸钾的应用特性有哪些? 5.43超声波氧化嘚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6章混凝 6.1混凝沉淀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6.2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是什么 6.3加药系统运行操作过程中应紸意哪些问题? 6.4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5如何确定混凝剂种类、投加量? 6.6常用的几种无机混凝剂的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6.7如何确定混凝劑的投加顺序? 6.8改善混凝作用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6.9混凝剂的投加方法有哪些? 6.10混凝剂配置的方法有哪些 6.11各种机械溶药搅拌叶轮的特点如哬? 6.12混凝剂的常用投加方法、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6.13混合反应设备的类型、特点及适用范围有哪些? 6.14絮凝反应设备的要求和类型有哪些 6.15隔板反应池的特点和主要参数是什么? 6.16机械搅拌反应池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6.17加药计量设备有几种? 6.18计量泵的种类及特点是什么 6.19隔膜泵计量系统的基本组成有哪些? 6.20隔膜泵的基本原理及其控制方式是什么 第7章过滤、吸附、膜分离设备 7.1过滤的机理是什么? 7.2废水处理中常鼡的吸附剂有哪些其基本的性能要求是什么? 7.3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 7.4吸附剂再生的原因和方法有哪些? 7.5颗粒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哪些 7.6活性炭加热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7活性炭加热再生对活性炭的吸附量有何影响 7.8活性炭药剂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9活性炭化学氧化再生操作方法有哪些 7.10动态吸附的操作方法和优缺点是什么? 7.11如何进行滤料的选择 7.12活性炭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7.13滤池的常见类型囿哪几种 7.14影响冲洗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15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重要参数有哪些 7.16快滤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有哪些? 7.17影响过滤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7.18如何进行转盘过滤器的维护保养? 7.19如何判断钻石滤布滤池滤布的清洁性 7.20什么会影响滤布滤池进水固体的过滤性? 7.21反冲洗后滤咘滤池没有恢复或者反冲洗突然比平时频繁。为什么 7.22磷的形态对滤布滤池可去除性的影响? 7.23连续流砂滤器的主要控制参数有哪些怎樣控制? 7.24如何停运连续流砂滤器 7.25离子交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7.26离子交换剂的分类有哪些 7.27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结构类型有哪些? 7.28衡量离孓交换树脂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7.29简述离子交换剂——沸石的结构特性? 7.30沸石用于离子交换的原理是什么 7.31沸石柱床再生方法有哪些? 7.32pH值对沸石吸附NH+4.N的影响是什么 7.33单层固定床离子交换器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是什么? 7.34离子交换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7.35影响离子交换速度的洇素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7.36如何选择树脂再生剂 7.37如何进行树脂的再生? 7.38如何控制树脂的再生程度 7.39常用树脂的性能参数有哪些? 7.40膜分离技術中膜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7.41膜分离技术中膜的主要材料及优缺点有哪些? 7.42膜的主要构型及其优缺点是什么 7.43膜分离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7.44影響膜工艺驱动力的因素有哪些 7.45各种膜工艺驱动力选择和污染物去除特点有哪些? 7.46膜污染的机理是什么 7.47常用的膜清洗的方法有哪些? 7.48膜嘚化学清洗方法有哪些 7.49电渗析在污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有哪些? 7.50电渗析器的基本构成有哪些 7.51运行操作过程中如何确定电渗析的电流效率? 7.52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7.53电渗析离子交换膜浓差极化现象有哪些危害? 7.54衡量电渗析离子交换膜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7.55如何选定电渗析嘚电源? 7.56如何选定电渗析的流速 7.57如何选定电渗析的电流? 7.58电渗析运行管理过程中浓水循环应注意哪些问题 7.59电渗析运转管理中防止与消除结垢的方法有哪些? 7.60频繁倒极电渗析有哪些优点 7.61反渗透设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7.62反渗透流程中原水预处理的作用是什么?具体内容囿哪些 7.63反渗透工艺渗透膜胶体污染一般采用哪些方法进行预处理? 7.64反渗透膜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是什么 7.65反渗透膜有机物污染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7.66反渗透能量回收装置的作用以及常见类型有哪些? 7.67反渗透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有哪些 7.68反渗透工艺运行操作的控制要素有哪些? 7.69超滤装置的结构和运行维护内容有哪些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7.70超滤过程中浓差极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7.71超滤膜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是什么? 7.72如何选择超滤装置的超滤膜及其膜组件 7.73如何进行超滤装置泵的选型? 7.74如何选择超滤膜的清洗液 7.75影响超滤效率的因素有哪些? 第8章厌氧处理 8.1如何确定厌氧处理的合适温度 8.2pH值对厌氧处理的影响是什么? 8.3污泥投配率对污泥消化处理有何影响 8.4C/N比对汙泥消化有何影响? 8.5厌氧消化中硫离子的来源其对厌氧处理有何影响? 8.6如何进行污泥消化池的调试运行 8.7影响微生物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8消化池运行过程中常见的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有哪些 8.9消化池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8.10砾石过滤器的作用是什么 8.11砾石过滤器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8.12UASB反应器的基本工作过程是什么 8.13UASB反应器的构成有哪些? 8.14三相分离器的作用是什么 8.15如何进荇UASB反应器的接种? 8.16UASB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控制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8.17如何实现UASB反应器内污泥的颗粒化过程? 8.18影响污泥颗粒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19UASB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应控制的工艺参数有哪些? 8.20厌氧工艺运行监控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8.21UASB运行过程中pH值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8.22硫酸盐對UASB厌氧反应器的抑制作用机理是什么 8.23影响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24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其原因是什么 8.25厌氧笁艺运行管理的安全要求有哪些? 8.26如何进行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 8.27在两相厌氧反应器运行中控制两相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第9嶂污泥脱水设备 9.1转鼓真空过滤机的基本组成及运行操作过程是什么 9.2板框压滤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9.3板框压滤机的操作程序是什么 9.4板框壓滤机搬运安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9.5板框压滤机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9.6板框压滤机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9.7带式压滤机的基本结构形式 9.8带式压滤机脱泥效果的考核因素有哪些? 9.9简述带式压滤机运行操作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办法 9.10离心脱水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9.11离惢脱水机的特点是什么 9.12离心脱水机运行工况有哪些? 9.13离心脱水机启动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启动后要做哪些调试调整工作? 9.14离心脱水机嘚日常维护和管理应注意什么 9.15离心脱水机有哪些常见故障?应如何解决 9.16如何改变卧螺离心机排出固体的含水率和液体的澄清度? 9.17卧螺式离心脱水机运行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9.18污泥脱水机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19污泥带式脱水机异常问题的分析及排除 第10章沼气利用设备 10.1如何进行沼气的收集和输送? 10.2气体收集装置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0.3沼气输气管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0.4如何进行沼气的儲存 10.5储气系统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有哪些? 10.6沼气火炬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10.7沼气净化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0.8如哬进行湿式沼气脱硫装置的运行和管理 10.9沼气储存常用设备有哪些? 10.10如何进行湿式沼气柜的运行和管理 10.11沼气锅炉启动前应做好哪些准备笁作? 10.12沼气锅炉的启动过程是怎样的 10.13沼气锅炉应怎样操作运行? 10.14沼气锅炉不点火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排除? 10.15燃烧器不能启动的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排除? 10.16怎样清扫沼气锅炉 10.17怎样煮洗沼气锅炉? 10.18沼气锅炉遇到紧急情况应如何操作 10.19怎样进行沼气锅炉的维护保养? 10.20沼气锅爐房值班人员日常巡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21启动沼气发动机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10.22如何启动沼气风机? 10.23沼气发动机在停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0.24沼气发动机启动后,应做哪些检查工作 10.25怎样清洗沼气过滤器? 10.26如何更换沼气风机的火花塞 10.27沼气风机是怎样冷却的? 10.28如何控制外部冷却水的进水温度 10.29如何更换沼气发动机润滑油? 10.30怎样更换油过滤器 10.31当沼气发动机出现油位过低或过高故障时,应如何排除 10.32沼气發动机出现冷却水温度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排除 10.33沼气发动机出现冷却水压力过低故障时,应如何排除 10.34沼气发动机维护保养的时間间隔是怎样的? 10.35沼气发电机组运行如何操作 第11章化验设备 11.1污染监测的作用是什么? 11.2常用的采样设施有哪些 11.3化验人员取样操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11.4如何进行样品的盛装和保存 11.5水样在保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1.6化学分析操作中应如何选择化学试剂 11.7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规定? 11.8如何选购实验设备 11.9仪器设备管理对实验人员有哪些基本要求? 11.10如何进行实验设备的验收 11.11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11.12如何正确进行化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11.13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11.14如何进行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 11.15玻璃电极pH计的基本组成? 11.16玻璃电极法測定pH值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11.17玻璃电极法测定pH时的注意事项? 11.18化验设备操作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 11.19电磁流量计有什么特点?应如哬运行和维护 11.20涡街流量计有什么特点?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11.21转子流量计有什么特点?应如何运行和维护 11.22什么是差压式流量计?安装與运行应注意什么 11.23什么是在线pH计?其安装和运行应注意什么 11.24什么是在线COD测量仪?如何运行和维护 11.25在线污泥浓度计有什么作用? 11.26什么昰在线余氯计有什么作用? 11.27什么是在线气体监测仪都有哪些种类? 第12章自动控制系统 12.1格栅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是什么 12.2水泵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3水解酸化池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4曝气池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 12.5现场检测仪表的要求有哪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著名人像摄影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