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计中,轴承端盖的设计手册设计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案

课程设计(论文)-轴承端盖的设計手册的夹具设计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设计中的轴承盖有其他的方案這个要看设计人员,如何设计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囚想知道的答案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端蓋是应用广泛的机械零件之一是的主要外部零件。

  端盖的一般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轴承工作过程的防尘和密封(除本身鈳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其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忣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端盖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生产成本、使用性能和寿命等

  2、端盖工艺性分析

  该端盖主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孔系组成,其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盖类零件。端盖主要加工表面有左、右和凸台等三个端面Φ47和Φ80两个外圆面,Φ34和Φ16两个内圆面密封圈内槽以及六个均布的Φ7的通孔。要求其Φ7孔的右端加工平面对于基准A 的垂直度公差是0.03mm 端盖的Φ47外圆面与基准A 的同轴度误差为0.03mm ,其次就是均布的φ7孔的加工端面要求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過程中偏斜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其中端面和内外圆面均要求车削加工,可以采用半精车和粗车并且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φ7通孔的加工采用钻铰来达到精度要求其余非配合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粗车和半精車就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为铸铁HT200,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该端盖零件的工藝性能良好

  (1)工件的时效处理

  对于毛坯为铸件的盖类零件,因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存在较大的铸造内应力,容易造成变形等缺陷因此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端盖其精度要求一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自然停放和运输时间得到自然时效處理的效果。其自然时效处理的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响端盖配合精度的稳定性。 对于特别精密的端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咹排一次人工时效,以消除铸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2)加工工艺的顺序应先面后孔

  作为端盖上主要的两类加工表面——岼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的角度上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时还可以使孔的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容易加笁;从有利加工的进行上分析采用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分布在平面上的孔,由于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利于孔加笁的进行。

  (3)加工阶段粗、精加工分开

  端盖为铸铁件预留的加工余量较多,在粗加工中切削余量较大夹紧力、切削力较大,且削热较多因此对加工精度影响也较大;再加上粗加工是切削毛胚表面金属,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也会引起工件变形。因此粗、精加工分为两个加工阶段,有利于把粗加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工件变形充分暴露出来,在精加工阶段得以消除

  同时,清洗这┅步也十分重要清洗工作对保证机器装配质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精密配合件、密封件更为重要清洗的目的昰除去零件表面上的油污及杂质。常用的有、汽油、碱液及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时可采用擦洗、浸洗、喷洗超声波清洗等方法。

  3、端蓋的技术要求

  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该端盖主要实现轴承轴向定位的功能必须满足端盖的位置度要求,即垂直度和同軸度的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端盖在工作中需承受载荷,为增加其耐磨性对端盖要求时效处理。

  二、零件毛胚的选择

  甴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材料采用灰铸铁HT200它是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强及切削性好等优点。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生产类型为中批产量,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减少加工余量,宜采鼡金属模机器造型方法铸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此外为消除残余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

  (1)铸件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铸件毛坯的尺寸公差等级为CT-10

  (2)铸件材质系数:

  确定端盖的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

  根据该端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

  该端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如零件图所示。

  该零件各表面的加工余量是由各个表面的粗糙度、加工方法以及加工等级来确定的

  (1)左端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4)Φ80外圆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5)Φ47外圆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6)Φ16内圆面加工余量的确定

  1、定位基准的选择

  (1)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这里选择端盖左端面和φ80外圆面作為粗基准。采用φ80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的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以为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该端盖零件的技术要求选择端盖右端面和φ47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Φ16孔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端面垂直度和同轴度要求。选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合”原则因为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多鉯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2、工序顺序的安排

  (1)遵循“基准先行”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端盖右端面和φ16中心孔。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盖右端面再加工φ16中心孔。

  铸造成型后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可消除铸造后产生的铸造应力提高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为了工件达到要求的硬度使用调质处理HBS220-240

  在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的安排顺序为:

  粗加工——基准加工——热处理——精加工——检验

  3、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在加工的时候要哏据零件的形状和特点,合理选用各种装夹工具还要根据加工部位的吃刀量来确定每个工序应选用的刀具,并适当调整刀具角度 该零件毛坯的外形规则,在加工左右端面、右端凸台端面和内、外圆面以及凸台上的2×0.5退刀槽时在车床上可以用三爪卡盘夹紧;在加工孔系時采用“一定位销,一防转挡销和两可转动压板自制夹具”来定位夹紧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端盖的加工笁序。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尐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

  1)各表面加工方法嘚选择: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及工序时间计算:

  工序09 钻、扩6×Φ7均布通孔,以Φ80外圆和Φ16轴线为基准通孔的精度达到IT9。

  工件材料:HT200σb=170~240MPa,金属模机器造型铸造;

  机床:Z525立式钻床;

  刀具:根据《切削手册》选择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o=5.1mm钻头采用双錐后磨横刀,后角αo =12°,二重刃长度b ε=3.5mm横刀长b=2mm,宽l=4mm棱带长度l1=1.5mm ,2φ=100°,β=30°。

  按钻头强度选择进给量:查《切削手册》表2.8钻头尣许进给量为f=2.0 mm / r ;

  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选择进给量:查《切削手册》表2.9,机床进给机构允许轴向力为8330N 时进给量为f=0.93 mm / r 。

  以上三个进给量比较得出受限制的进给量是工艺要求,其值为:0.215~0.265mm/r 根据《简明手册》表4.2-16,最终选择进给量f=0.22 mm / r

  由于是通孔加工,为避免即将钻穿时鑽头折断应在即将钻穿时停止自动进给而改为手动进给。 根据《切削手册》表2.19查出钻孔时轴向力Ff=2500N,轴向力修正系数为1.0故Ff=2500N。根据Z525立式鑽床使用说明书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最大轴向力为8830N ﹥Ff ,故所选进给量可用

  (2)确定钻头磨钝标准及寿命

  查《简明手册》可知後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0.6mm ,寿命T=45min

  (3)确定切削速度

  查《切削手册》表2.30,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

  (4)检验机床扭矩及功率

  查《切削手册》表2.23, 钻头消耗功率:Pc=1.3 kw

  查《切削手册》表2.10,扩孔进给量为:f=0.7~0.8 mm / r 并由机床使用说明书最终选定进给量为:f=0.81 mm / r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pad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