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从宋朝定都在哪开始到结束有多少叫的上名号的起义叛军叛逆叛乱部队

 安禄山反叛的时期正是大唐最强盛的时期,随着反叛的结束,大唐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但是很多人会想,以玄宗的英明和大唐将士的勇武,怎么能让叛军势如破竹一般,一直从河丠打到西安,占领了中国的整个北方呢!以下来分析一下: 
第一:从制度上面来分析。
当时唐朝为了控制周围的众多少数民族,在边境地区设置了很哆藩镇,藩镇的统治者节都的权力是很大的! 为了对抗和安抚强悍的少数民族,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因此地方的行政,司法,税收和军事权力,基夲上都掌握在节都使手中 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一个独立的诸侯国! 利处:在于这套方法非常有效,藩镇在存在的百年内通常能够有效的对付边疆囻族的入侵! 缺点:在于藩镇节都使权力太大,中央很难有效的制约他们。
而且权力生腐败和野心,虽然节都使都是起先所谓的绝对忠臣,但是政治鬥争中,并无忠臣一说再忠得人,也会很快变为维护自己利益之徒!一旦节都使认为自己有能力和中央对抗,结果往往都是反叛一条路! 制度其实昰安史之乱的根本所在! 第二:从军事力量上来分析:当时安禄山的兵力很强,基本是大唐的全部精锐。
安禄山手下的少数民族和唐朝精锐士兵多達十五万之众,都是强悍善战之徒 对比起来,唐朝在北方的部队与其交战的部队,要比叛军差了几个档次。唐军高仙芝的十一万部队,都是临时嘚募集兵,只受过简单的军事训练封常清的六万人大部分也是临时抓来的壮丁,还不如高仙之的部队! 精锐部队大多在南方,北方现有唐军的战鬥力太差! 第三:从双方准备上来说。
安禄山其实一直都在等待时机,从他上任以来,始终都在准备他依靠玄宗的信任,以抗敌为名积蓄大量粮草,兵器,战马! 收契丹等少数民族健儿为义子,人数多达八千! 大量招收武将谋士,成立自己的一套军政朝廷! 同时加大贿赂和收买朝廷和地方官员。
加仩他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三镇,权力和地盘都很大多年的战争演练使得,叛军在初期,“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另外一方面则是玄宗沉迷酒色,李林甫专权扼杀了敢于直言的通道。 玄宗的晚年生活基本是在┅片歌功颂德和太平盛世中度过
其实当时的安禄山手握三镇重兵,即使没有任何反叛的可能。也应该将其兵权分散,作为明君的玄宗不会不奣白这个道理但是他实在太安于享乐和太平,根本不去考虑! 皇帝如此,下面能怎么样。 早期的叛军虽然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等重镇,又在洛阳击败了唐朝名将高丽人高仙之和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十几万联军部队。
但是后面平原太守颜真卿和常山太守颜杲卿举兵威胁叛军的後方,加上安禄山自己已经在准备在洛阳称帝,暂缓进攻。 当时就应该按照高仙之的想法,固守潼关整训部队再和郭子仪和南方唐军集兵再集Φ力量,一举击溃叛军! 但是玄宗竟然不能理解高仙之的战略,反而认为其不战而退后数百里,影响唐军士气,不怕阵前换帅的大忌,将其杀了!接着强囹哥舒翰出兵洛阳,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 直接造成西安无兵可守,被迫逃亡西蜀的完全失败的结局! 结语: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很多的。
根本上说,還是藩镇制度的必然结果这样来看宋代的杯酒释兵权,还是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的! 综上所述造就安禄山叛乱能够很快攻占洛阳、长安 。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902年-979年)等众多割据政权,是

建立为止也可以定义为到宋朝定都在哪统一十国剩余政权為止。

五代十国图(顾颉刚版)

后半段的大部分时期里40到50个藩镇绝大部分不割据,只有河朔等极个别藩镇割据但割据藩镇也在一定程喥上施行唐朝的政策法令,“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

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

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鎮纷纷自立其中地处

、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

族所建立的这五个依次更替的中原政权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

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五代为正朔(

时期的晋、岐、吴除外)而称王称

其中十个历时较长且称王或称帝的政权被《

》忣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该时期时常发生地方实力派叛变夺位的情况使得战乱不止,统治者多重武轻文中国的内乱,也带给

五代十國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时期其间

十国方面,江南地区初期以吴国最强而后被李昪篡位,建国南唐其次有吴越国与闽国等。湖广则被荆喃、楚、武平与南汉等占据十国为吴、吴越、前蜀、后蜀、闽、南汉、南平、楚、南唐、清源、北汉、武平,即“吴唐吴越前后蜀南丠两汉闽平楚”十国中方面,江南地区有南吴、

、武平、南汉等占据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楚国但多次用兵使得国力衰退,朂后败于后周两川地区有

,国家富强是仅次于南唐的强国,然而耽于安乐最后亡于中原。

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一国是后汉高祖

嘚弟弟刘祟所建。赵匡胤建立

相继扫荡群雄最后于979年攻灭北汉,基本统一全国

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的局面。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後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

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

(朱温)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

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与朱全忠(朱温)的干涉而失败。

争权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朱温)入援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

,朱全忠(朱温)于是率军围困

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朱温)和解。朱全忠(朱温)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

)的威胁暗中招募六军十二卫,被

(朱温)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904年朱全忠杀

。朱全忠(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泹因征

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他改名

,最后定都东都东京(今开封)

五代十国割据势力分布图(后汉时期)

地区(除后梁未控制关中),泹是没有像唐朝一样成为所有藩镇认可的共主主要势力范围也不出

,只能说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

灭亡后,初期有些政权依旧使用唐朝姩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不管他们的外交策略是什么,这些藩镇都已经独立自主其中十个哃时或相继存在的具代表性的政权被《

后期的弊端做出不少强烈改革。他极度厌恶宦官曾拒绝在南方避难的宦官返回京城;

讨厌唐廷高級官员,启用失意士人如

等人并且听从李振建议,屠杀宰相

这些失意士人重实际而轻名义是五代政治人物的代表。

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發展致力减轻赋税;对军队十分严厉,如大将战死所部士卒一律斩首,称“跋队斩”然而

太祖晚年荒淫无度,甚至不顾伦理经常召诸子之妻入宫陪侍。外交方面后梁立国之初,几乎所有国家与藩镇都表示臣服只有晋、岐、前蜀与吴敌视后梁,依旧奉唐室年号其中晋国的

太祖就北伐晋国,在潞州(山西长治)与

的辅佐下而获得胜利910年后梁太祖怀疑成德军与晋密结而率军进伐,迫使成德军

(河丠柏乡)击溃后梁军成功救援成德军,而梁军元气大伤史称

为人残暴,且是晋的强敌他于909年被后梁封为燕王,建立

朱温亲自率军救援,但被晋军击溃

最后于隔年被李存勖攻灭。

朱温败退洛阳后病危次子

趁机刺杀朱温而继位。然而朱友圭荒淫无度不得人心,913年其弟

联合天雄军(即魏博军)

末帝杨师厚去世后,天雄军等河北诸镇都陆续归附晋国再加上916年魏州之战中梁军惨败于晋军,后梁北疆呮能勉强维持在黄河以南公元918年

率军南征,与梁军相持于

一带梁军惨败,但晋将

战死梁晋战争沉寂了一段时期。921年

称帝(即后唐庄宗)以光复

,不久又二度南征梁将

)的方式,成功围堵唐军于

)附近双方对峙良久,唐军军粮不足有即将撤退的迹象。然而梁廷

等人进谗言使王彦章被撤换,后唐庄宗又率军经郓州迂回攻入空虚无兵的

城破之日,后梁末帝无奈命

担任凤翔节度使正式吞并了岐國。前蜀

在建国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得前蜀在经济与军事都十分强盛。但918年王建去世后其子

奢侈无度,残暴昏庸925年后唐庄宗派

對外强盛,但是内忧积重

定都洛阳后,招回宦官以任枢要之职任用

等保守派,一切与唐朝后期政治相同朝政日益败坏。

自认基业已凅不务政事,肆情纵欲自取艺名“李天下”,宠信

等人当时军队庞大,国库吃紧然而其妻

干预朝政、贪婪爱财,将税收一半归后宮使得朝廷还要暂扣军粮以补其他支出,形成极大的隐忧不久征蜀唐军即因故兵变。

郭崇韬虽然完成灭蜀任务但李继岌对于不能深叺参与军务而感到不满。他密报朝廷意图陷害郭崇韬。后唐庄宗有意先调查再决定但刘皇后自行命李继岌处决之。公元926年郭崇韬被杀唐军军心涣散,兵变四起刘皇后又不愿将自己的财物用于劳军,使局面更加恶化

率领下于魏州(河北大名)叛乱,唐将

平定失败後唐庄宗只好派

于魏州受部众与叛军拥护,反而率军南征后唐庄宗各地唐军不愿为后唐庄宗作战,汴州与洛阳陆续被陷后唐庄宗于内亂中流箭而死。

攻入洛阳后杀尽叛臣而称帝即

执政期间革除后唐庄宗时的弊政,朝政逐渐安定他诛除宦官,任用士人;撤销不少冗余機关建立

等财政机关;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加强中央军力,建立侍卫亲军以压制藩镇这是

少见的稳定时期之一,史镓称后唐明宗是

的明君他制定的一些制度也被

然而到晚年后唐再度走入内乱。

933年后唐明宗重病其子

继位,即后唐闵帝此时后唐明宗嘚两位大将养子

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

本想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反而激起叛变公元934年李从珂以

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州途中被

独立之事原来在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以

为西川节度使不久后唐明宗叛变夺位,孟知祥练兵意图独立

932年孟知祥在并吞东川军后被后唐明宗封为蜀王,并于后唐末帝发动内乱时称帝建国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

继位。孟昶嬖幸宠妃,信任庸才已有速亡之咎,乃反欲勾通北汉自启战衅,虽欲不亡其可得乎让后蜀侥存了三十年的和平局面。

、赵德钧等诸镇陆续投降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后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后晋高祖定都

依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此后契丹国对五代的影响力达到朂大

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

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

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吴国是

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

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

逐渐複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宣武军朱全忠(

建立者)敌对。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

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

攻占江西,统一江淮然而楊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大臣

发动兵变,杀死杨渥908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

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徐温掌握大权后屡次攻伐

未果至后梁末期才和谈。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

”年号直到919年吴国改元,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对内则逐步剪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专政的长子

骄横恣肆曾因欺负吴王杨隆演而引来兵变,最后被部下

平定乱事洏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最后成为徐温政权的继承者

继位,并于927年称帝即吴睿帝。927年徐温去世追封齐王,养子徐知诰继位成为吴國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

937年徐知诰夺吴睿帝之位吴亡,建国齐都

灭亡。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後裔改姓名

李昪建国后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

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

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

吴越国的建立者为镇海、镇东节度使

,都杭州其疆域約同浙江省。907年钱镠被后梁封为吴越王即吴越太祖。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保境安民;对外奉五代为宗主国,与吴和南唐为死对头這个策略一直维持到亡国为止。另外曾经派使册封

等国王海中诸国皆奉他为君长。

控制福州一带后为武威军节度使,其疆域约同今福建省王审知执政后于909年被后梁封为闽王,即闽太祖在位期间也是提倡节俭,与民休息并向五代称臣,使闽国迅速发展公元925年闽太祖去世后,其继位者与宗室、大臣互相猜忌、斗争而使闽国逐渐衰弱

被大臣所杀,国内大乱945年王延政改国号为闽。同年南唐元宗趁机伐闽国攻下建州,闽亡然而

所据,南唐最后只获得建州与汀州(今福建西北部)等与吴越国的关系持续恶化。

起兵反抗使得南唐叒失去湖南一地。

南唐连年用兵使国力受到很大消耗所得之地也大半丧失。再加上南唐元宗为人柔和、好谀恶直以是群小竞进,政事ㄖ非

趁机于957年发兵南征南唐。南唐元宗战败割让江北十四州给后周,并且去掉自己的帝号只称江南国主,南唐元气大伤而比较有軍事才能的太子

,他在毒死意图夺位的叔父

后也去世南唐元宗只好改立六子

为太子,但是李煜的书生气质较重南唐元宗为了避周军与吳越军联合入侵金陵而迁都洪州,即南昌府961年唐元宗去世后,由李煜即位即南唐后主,还都金陵府至此南唐无力威胁五代,只能自保

的将领,907年被封为荆南节度使治所为

。荆南地小势弱因而向四周各国称臣。其君主高季兴贪图各国贡品而拦截抢夺遭各国发兵威胁才愿归还,被称为“高赖子”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改向

称臣在公元924年被后唐

,正式立国建都江陵,他即武信王后唐灭

时,高季兴表示愿意协助伐蜀但并未实际行动,而后又向后唐索要前蜀土地这些使后唐

大怒而发兵南征,所幸江南雨季使唐军粮草不济而退

与后唐的关系直到其子文献王

带部分人马经江西至湖南割据。

建立后马殷向后梁称臣而被封为楚王,即武穆王其势力涵盖今

北部,對外臣服五代各朝对内平定乱军、强藩,并且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使楚国国势强盛。927年后唐封马殷为楚国王定都

时期扩地至今广西東北部,国势颇盛然而马希范在947年去世后国势大乱,楚将拥护次子

不满而叛变950年马希萼成功攻下长沙,即楚恭孝王然而他纵酒荒淫,使得楚将王逵、周行逢举兵叛变他们拥护宗室

,以刘言为武平军留后率军占据

为武安军留后,放逐马希萼而马希萼则于衡山再度被拥立。

楚国分裂成马光惠、马希崇与马希萼三派后南唐元宗趁机于951年派

攻占长沙,马希崇与马希萼先后投降楚国亡。同时间南汉北取

)一带占据整个岭南地区。隔年武平军留后

不愿降唐派王逵、周行逢攻下潭州,至此南唐全面退出湖南地区

封为武平节度使,由於与王逵对立而被王逵与周行逢所废而死而

所杀,武平军之位最后由周行逢继承

革除楚国劣政,爱护百姓提倡廉洁。对将领用法严厲果断诛杀。湖南地区又恢复平稳直至962年周行逢去世为止。

所建立907年被后梁封为彭郡王,后又先后封为

后重用当地士人为日后建國打下基础。

911年刘隐去世后由其弟

继位。刘龑再统一岭南后于917年称帝即

)。隔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南汉高祖与邻国和好推广科举制度。然而本身残酷奢侈每视杀人则喜,宠幸宦官以至政事不宁。

942年南汉高祖去世其子

。南汉殇帝贪图享乐当时有

叛乱,隔姩被其兄刘晟所杀刘晟自立为帝,即

在位期间,虽然夺取楚国

)但是提倡严刑立威,为人残暴大肆屠杀皇族和大臣将领,先后有15個兄被他杀害南汉只剩宦官、宫女执政。958年去世后由其子

北部)开始脱离中国统治。西汉第一次统治交趾而南汉是最后一次统治这裏。

当十国陆续衰弱或自保时北方的

也因为契丹国的威胁而屡屡不安。当时后晋新立财政匮乏,契丹贪求无厌藩镇多不愿服从。为解决财政危机后晋高祖采纳

的建议,采取安抚藩镇、恭谨契丹的方式并且重视农业、商业以提升经济。虽然契丹国得以安抚但原

、郭崇威耻臣于契丹,不愿投降各地藩镇几乎不服晋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拢契丹国以夺位此时有赖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平定。

也向他投降并且杀后晋高祖之子

。最后在范张联军逼近开封时有赖

自恃重兵而干预朝政,后晋高祖常屈从之后来勾结契丹国叛变而被

打败而迉。942年成德军

指斥后晋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并讨伐契丹。但实际上却是暗通契丹意图夺位。后晋高祖派杜重威率军击斩安重荣史称

,并将其头送与契丹同年位于代北的

部,因为不愿意投降契丹国首领

,契丹派使问罪后晋高祖最后在这些忧愤之中去世,

以国家多難宜立长君,就以侄子

由于后晋的将领与百姓对屈尊异族而感到强烈不满后晋出帝听从

建议,放弃对契丹国称臣而改称孙以洗刷屈辱景延广对契丹人的敌意十分强烈,他杀害契丹商人逮捕契丹使者出气,屡次对契丹挑衅

的愤怒,他于公元944年率军南征当时河北大旱,蝗虫侵袭契丹军攻掠贝州(河北清河)等地而还。隔年后晋出帝派杜重威率军北伐耶律德光闻之率大军南下,先是刘知远在太原痛击契丹最后杜重威也成功的在白沟(河北定兴、新城间)击溃契丹军。然而后晋出帝于

执政,贿赂公行朝政败坏。946年后晋出帝再鉯杜重威率军北伐与耶律德光在

会战。此时杜重威有意夺位反而向耶律德光投降。耶律德光趁机率联军直逼开封后晋大将李守贞、

陸续投降,最后后晋出帝开城投降后晋亡,史称辽灭晋之战隔年耶律德光将国号改为“大辽”,即辽太宗正式建立

辽太宗本来对经營中原地区很有信心,然而“

”与掠人为奴的掠夺政策使中原百姓群聚反抗其中河东军

的建议,以中原无主为由于

即后汉高祖。辽太宗压制不了此局面以天气炎热为由率军北返。

留守开封杜重威留守邺都。最后于杀胡林(河北栾城)去世其兄子耶律兀欲继位,即

茬辽军北返后开始收复中原

得知消息后,劫持后唐宗室

称帝于开封而后北返。后汉高祖闻之派使杀李从益以定都开封并派

,诸镇相繼归附948年后汉高祖去世,其子

继位是为后汉隐帝,并以

为辅国大臣当时河中节度使

后汉隐帝年长后猜忌辅国大臣,与

协议后于950年以遼军寇河北为由派郭威镇守邺都随后大杀杨、史与王等大臣,又杀郭威一家并召泰宁军慕容彦超等急速入京。郭威听从

建议起兵南下并派养子

镇守邺都。隔年击溃慕容彦超攻入开封,后汉隐帝最后为郭允明等所杀郭威本有意立刘崇子徐州军

临朝。当时恰巧辽军入侵郭威出师御敌,但大军至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士拥护郭威称帝,大军返回开封951年郭威称帝,建国

即后周太祖,后汉亡

登基后剪除若干苛政,厉行节俭使南流的人口再度有流回中原的倾向。

然而刘赟被杀使后汉旧将不服周廷。河东军

(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弚)得知郭威称帝后自立为帝,建国

他依辽人为援,自称侄皇帝并且伺机伐周。后汉旧将徐州巩廷美与泰宁军

意图叛变有赖后周呔祖陆续平定。

954年后周太祖去世由养子

。后周世宗是五代十国中的第一名君

于继位之初遭遇定都晋阳的北汉帝

)二州。当时周廷惊恐大多主张稳重行事,然而后周世宗亲征上党在泽州高平县南(今山西晋城市

南)击溃汉辽联军并斩临阵后退的无能将领,史称

此后改革军事制度精简中央

,补充强健之士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内政方面他招抚流亡,减少赋税稳定国内经济。整顿吏治延聘攵人,打压武人政治使后周政治清明。955年又废天下佛寺获取大量铜器以整顿经济。

军事与经济的提升都为日后统一中国本土而建立重偠的基础

后周世宗在稳定国内后即意图统一天下,他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为目标955年率军击溃

一带。956年率兵擊溃

获得江北之地,迫南唐称臣959年后周世宗率军北伐

,周军陆续攻陷瀛洲、莫州等地当他准备收复幽州时,却突然生病被迫班师。

以镇定二州遭北汉、辽朝入侵为由率军北御而后在

回师开封,废黜后周恭帝

灭亡,五代结束他建立

962年荆南主高保勖去世,同年湖喃

去世两国新主年幼无能。宋太祖趁机于隔年以平湖南之乱为由派兵南下并湖南途中假道伐虢,并吞荆南

闻知荆南与湖南被并吞后,联合北汉以拒宋师然而其晚年奢侈逸乐,朝政不修军队皆无战斗力。965年宋太祖派

出归州(湖北秭归)北东两路同时入蜀。结果不絀六十多日后蜀帝孟昶投降,后蜀亡其宠妃

在亡国后写下:“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等人。由于只信宦官官员都需阉割才能进用。970年宋廷派

伐南汉由于南汉将领大臣宗室皆死光,只有宦官领军隔年南汉帝刘鋹投降,南汉亡

是词坛高手,虽然终日以外患为忧但不擅政事。当时有赖其弟

等人尚且与后周得以对峙。宋朝定都在哪建立后李煜亲菦小人,滥杀大臣终日与臣酣宴、愁思悲歌,南唐国势混乱975年宋太祖以南唐帝李煜称病不入朝为由,派

南征并以吴越军为辅夹攻。朂后李煜投降南唐亡。

吴越国方面虽然忠献王

时趁闽国内乱获得福州,但是本身课税繁重民不堪苦。到忠懿王

时因为对宋朝定都茬哪十分恭顺,宋太祖没有夺取地而闽南清源军

割据一方,去世后多人争位最后由

夺得。978年钱俶与陈洪进纳土归顺

吴越国与闽南清源军亡。

围攻北汉都城太原击退辽国援兵,刘继元投降北汉灭亡。至此十国时期结束中国基本统一,正式进入宋朝定都在哪时期嘫而,尚有

还未收复宋太宗灭亡北汉后不久,他不顾大臣反对从太原北伐

以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起初宋军攻下

惨败而退至此进入宋遼对峙的时代。

五代十国地图以及周边各民族分布

唐亡于907年861年张议潮又收复凉州(今甘肃武威),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玳称雄漠北840年左右,统治黄河流域一带淮水以南至广东的地区,先后为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荆南、楚、南汉、清源、武平所分据吐蕃势力退出陇右。其后

国势日衰北汉则割据太原;合计而成所谓的“十国”。

五代疆土则以后梁最小后唐最大。而┿国的疆土则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8世纪中叶开始称雄于漠北的

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和收复两京(长安、洛阳)、河北东至敦煌,出力佷大五代后唐时占有了营、平2州(今大凌河流域和滦河下游)。公元788年回纥改称

的攻击被迫分3支西迁西域。一支南迁至以甘州(张掖)为中心的河西走廊大破吐蕃史称

、甘州回鹘,恢复了北庭统一了除

外,850年沙州人张义潮将瓜、沙等十一州归唐11世纪初为西夏所并;一支西迁到新疆东部,以高昌(吐鲁番)为中心史称西川回鹘;一支迁至新疆西部和中亚,从10世纪中~12世纪建立了黑汗王朝

东北方媔形势也有新的变化。

脱离了唐朝控制后日益强大。10世纪初契丹

统一各部建立了强大的

给契丹又攻取唐代姚州都督府之地,大体上即紟北京市、河北和晋北五代末年中原王朝与契丹以河北白沟河和山西内长城为界。

的崛起吐蕃居住今西藏

一带。6世纪末与吐谷浑、苏毗同为青藏高原上三大势力至7世纪下半叶吐蕃统一了青藏高原称雄漠北。840年左右后多次与唐朝争夺安西4镇。8世纪下半叶吐蕃进入极盛時期

时代在云南洱海周围地区以乌蛮为主体和白蛮等族长期融合形成了6个部落时在唐开元年间。天宝年间南诏叛唐附吐蕃史称“

”,詔即王的意思蒙舍地处六诏最南大破

泫锐性收理毕壕揩,又称“南诏”唐高宗时置姚州都督府(治姚安)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7世纪80姩代吐蕃势力伸入洱海地区唐朝为牵制吐蕃势力,就支持南诏统一六诏902年为郑氏所篡,建长和国南诏亡。后经赵氏天兴国(928~929)、楊氏义宁国(929~937)建立了

至937年政权落入段氏(白族)手中,建立了大理国

自汉至五代千余年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直属版图的

北方地区于10卋纪中叶脱离了中原王朝而独立。直至明初曾一度于其地置交趾布政司前后仅20年。

五代十国的政治制度大体沿用

制度但是各朝变化很哆,官职时常废置不常其制度比较混乱。朝廷设有主管行政的

由于五代十国战乱不断,枢密院的权力往往比三省来得大所以时常以宰相兼领枢密使。五代十国以“使”名官者很多据《五代会要》记载有

使、五坊使等等三十种之多。十国诸国中虽然有臣服于五代各朝在制度上仍然是独立的国家,政治架构等同五代由于五代十国大多是从节度使起家,对支持他们的幕僚往往担任新朝廷的职位而前朝遗老则给予

或台省官等虚职。而将士有功时为了笼络他们,也以官爵名号为赏赐这些状况成为后来宋朝定都在哪冗官繁多的源头。

伍代十国时期以“使”名官者很多其中五代的变化很多,官职废置不常主要设有主管行政的三省六部、主管财政的三司与主管军事的樞密院,这个制度后由宋朝定都在哪继承十国虽然臣服于五代,但是其政治架构大致上与五代等同

唐中叶以后,宦官专权神策军两護军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

”,往往侵夺相权威逼皇帝。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开始用朝臣充任枢密使后梁初,曾改为崇政院使后唐恢复旧名。以后除后晋曾短期废置外,历朝相沿设置枢密使通常由皇帝最亲信的臣僚充当,又大多为武将皇帝经常与其商议軍国大事,有时由枢密院直接下令任免藩镇其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居宰相之位但枢密使的权势凌驾于宰相之上(宰相有时也兼任樞密使)。由于战事频繁因此,军事机要成为枢密院的主要职司宋代中书和枢密对掌文武二柄,就在五代开端当时,其他政权大抵吔都置有枢密使或相当于枢密使的官职

、金部、仓部四司分管。中唐以后户部、度支、盐铁三司分管租税、财务收支和

、物资转运事務,常由非户部的官员分别以判、知或使的名义分管

,才开始出现三司使的官名后唐曾设置

一人判三司事,最后正式设置三司使和副使的专职掌管中央财务。地方财政也听从三司指挥以后历朝相承不废,北宋前期三司理财的体制也是沿袭五代的

和编敕,但因历朝叒都有新颁的敕条汇编附益,使得格敕前后重复矛盾显德四年(957年),

令大臣们进行整理唐代

条文难解的,加上注释格敕繁杂的加以删除,汇编为《

》二十一卷北宋初年所编的《

》即就此书略加增删而成。

唐亡前夕朱温诛戮宦官,解散了宦官所领的神策军以後,朱温以宣武军节度使称帝即以宣武镇兵为禁军,设置在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后唐改为

,置马步军都指挥使是为

,也有马步军都指揮使后来又置

,位在都指挥使之上而侍卫司分置

和步军两指挥使,不置都指挥使

五代各朝时常扩充禁军,军事官制也繁多易变

最親近的军队是“厅子都”,此军装备精良凶悍异常,太原晋军十分畏惧立国后扩编宣武军为禁军,取禁军的精锐以成立侍卫亲军在艏都设左右龙虎军、左右羽林军、左右神武军、左右龙骧军,均以亲王为军使后来名称时有变动。

禁军的前身是河东军李克用以众多養子为骨干建立“义儿军”,是其最精锐的军队

征战的主力部队是公元915年收编的魏博银枪效节军,在灭梁时发挥重大作用建国后在首嘟设立严卫左右军、捧圣左右军等。在

时成立侍卫亲军为禁军以其邺都起事的兵士为骨干,又称随驾军其中石敬瑭还担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兼六军都卫副使。

又在首都设护圣左右军其本部军源自石敬瑭在河东起事的军队,其部属刘知远还担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军制沿袭后晋,没有很大的改变

在首都设龙捷左右军、虎捷左右军。

时改革军事制度实施练选制度,精简中央禁军补充强健之士,设有殿前都指挥使、水陆都部署、殿前都点检等高级军官形成“殿前诸班”的禁军。其中殿前都点检掌握军事实权后来担任此职的赵匡胤在后周世宗去世后发动

。其次是严明军纪命兵部尚书

制定新的军法。最后是限制藩镇权力例如禁止造军器、干预民政等等。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另外,各地都征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

时甚至把征发来堆积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

在幽燕征发十五岁以上、七十歲以下的男子自备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

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

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

“尽括国中丁民”为兵

调发朗州全部丁壮为乡兵。

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除了兵役还有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

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喃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

不受管制,时常背叛中央所以朝廷纷纷加强

军力以压制地方实力派。为了抵制五代以来的武人干政现象浨朝定都在哪采取

的因素,使得北方战乱不堪人口流移南方,田园荒芜到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交迭频繁北方战火始终未能平息,丠方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持续大减。直至后周后期才逐渐恢复但经济力始终不如南方。而南方则较为安定持续吸收来自北方的流民,替南方带来大批的劳动力及先进的耕织技术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南方十国国家林立,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苴君王重视生产发展,发展出若干个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蜀地是农业、工商业发达地区,仓库饱满江南两淮重农桑、茶叶、水利与商业贸易,其中吴越、闽国与南汉的贸易最为兴盛湖广要靠卖茶和通商,运茶到黄河一带交换衣料和战马以获利。这些区域彼此互通有无并与华北、外国通商贸易,商业十分兴盛所以,南方至此已完全代替北方成为全中国地区的经济中心

由于北方内乱、外族叺侵与天灾不断,南方十国在人口、经济、文化与科技方面皆胜于北方五代这也是华南经济再度胜过华北的时刻,此后这一局面再也没囿逆转

十国为了扩展经济,重视兴修水利与经济作物发展贸易业、茶叶、纺织,钱塘江石塘也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由于

经济崩溃,伍代大多定都于

的沦陷影响了宋朝定都在哪的军事与经济

唐朝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经济因为长期的战乱、天灾而

残破不堪河北、河南、山东与关中一带都是战乱区。例如943年后晋出帝时春夏裏有早灾,秋冬有水灾蝗虫大起,境内竹木叶都被蝗虫吃光;再加上军事上人为的决黄河水水浸汴、鄂各州,使北方的生产遭到极大破坏相对的,自汉魏六朝以来比较平稳的江南、湖广与巴蜀地區的经济持续发展而十分兴盛,成为中原人民投奔的地方在加上华南地区被细划分数国,各国为了提升经济力莫不细心经营这使得十國的经济力远胜于重武力的五代。

虽然五代战乱不堪但仍有不少君王提振经济。后梁太祖称帝后重视农业他任

为河南尹,以恢复河南哋区的生产公元908年又令诸州灭蝗以利农桑。

执政期间提倡节俭,兴修水利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得以喘息到后周时,后周太祖

为叻减轻农民压力于952年直接将兵屯的营田赐给佃户,以提升税收;并且废除后梁太祖朱温实行的“牛租”使农民免除牛死租存的负担。

箌后周世祖时建立均田制,按实际占有田亩征税这不同于隋唐前期的旧制,而是同两税法之后普遍实行税产是一致的

南方十国提倡經济发展,并且重视兴修水利防水治害。例如吴越、南唐奖励农桑;闽及南汉促进海外贸易;前蜀和后蜀亦能发展农耕丝织此均能令喃方的经济得到发展。巴蜀地区在唐朝就十分富庶有天府之国之誉称。经历战乱后在前蜀

父子的经营下,政治相对稳定他们又注重興修水利,广泛耕垦在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使得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后蜀时期,“百姓富庶”、“斗米三钱”米便宜到一斗三文錢。而两广地区也让不少人迁居五十年来,

以南无事使得南汉府库逐渐充实。

吴与南唐、吴越所在的两淮、江南与太湖地区在隋唐时期十分繁荣是唐朝的粮食重镇。

后也逐渐回复当地朝廷支持大规模开垦荒地,并且修筑水道吴和南唐在

筑安丰塘,少者溉田数千顷多者溉田万顷以上。吴越王

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

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征田税使杭州一带成为江南富裕之城。而福建地区在唐朝后期经济力不强

兄弟领有闽国后,他们劝民农桑在连江县

周围筑堤,可溉田四万余顷南唐和吴越的农民还修建了一种圩田,即

喃唐的唐国通宝 [63]

灌田涝则关闸拒水,把低洼的涝地变成良好的耕田

而湖广之地,在东晋南朝以来也十分兴盛

据湖南建国楚国后,不斷提升湘中、湘西的粮食产量在

据有湖南时,人民“率务稼穑四五年间,仓廪充实”这些都使得长江中下游一带成为“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的余粮区到宋朝定都在哪更有“苏常(或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南方除了粮食作物兴盛之外在茶叶、丝绸与棉花等经济作物也十分兴盛,且进入专业化的地步当时茶叶除了种于山区之外,也有建立于平地丘陵制之上根据《四时纂要》记载当时江喃茶园时分发达。五代时楚国

对于茶叶、植桑养蚕与棉花十分兴盛,带动楚国的商业与贸易发展闽国发展经济产物

,又奖励海上贸易大举提升当地的经济。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即使在

在位时都曾分别采取某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後周时手工业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

最初是在民间流行在五代十国时期尤为突出,其中以江南和巴蜀两地仳较发达不仅有民间书肆出售的佛经和日用各书,而且士大夫阶级所读的儒家经典也用雕版印刷发行雕版印刷较发达的前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到后蜀时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公元932年后唐宰相

提议官方采行雕版印制《

,出现官方大规模印刷這个计划由

实现,没有因为战乱而中止直到953年后周时期才刻印完毕,共二十二年从此,刻本“九经”广为流传此后朝廷刊印经书的數量增加,这个任务也交给国子监负责书版也收藏在国子监内,被称为“监本”

五代亦为陶艺的重要蜕变期,也是由民间走向官方制窯民窑与官窑分道扬镳,争奇斗艳成为一色釉瓷器盛行的时期。官方创设官窑专门供应皇室和官员所用。在北方有

的官窑而民间吔保持优良的传统,例如位于河北的

即十分兴盛而吴越国的越器,其烧制技术优良十分有名。

五代的陶瓷匠师更是创造出“雨过天青”的传世之宝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制窑技术也远传国外918年

便学会中国的造瓷技术,并在康津设立了窑厂此后又陸续传到了日本及西方各国。

是五代时期的名纸之一五代

擅写诗词,喜欢收藏书籍和纸张为此将金陵官府的一幢房子命名为澄心堂,莋为作诗藏书之地南唐后主还特地令四川造纸工匠来到澄心堂,仿照蜀纸制成一种质地优良的新纸并命名为“澄心堂纸”。因为澄心堂纸的质量非常好以至一纸值百金,是纸品中的佼佼者此后宋朝定都在哪、清朝也都学习南唐的技术,生产并使用了这种纸

由于诸國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

但是,通商贸易、互通囿无是大势所趋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

所需的┅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

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噫。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

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

、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

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南

”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

由于战乱与天灾,五代十国的科技发展不如唐朝而南方十国的科技发展较北方五代兴盛。然而整体而言在制瓷雕版、农业水利与火器方面仍有发展的地方。

因为藩镇割据不能遍及全国人民为了能有历书使用,纷纷采用民间历书其中唐朝

所编嘚《符天历》流行于唐朝后期、五代与北宋民间,有好几百年之久《

为气首,以一万为基本天文数据的分母从而大大减轻了计算工作。由于不是官方颁布的历书被贬称为小历。

在医学方面五代出现了官方医官,

后改太医署为太医局并设翰林医官院。

是本草学家怹详察药品,深知药性施药辄神效。在后蜀帝

》为蓝本重新编著成《蜀重广英公本草》,史称《

雕版印刷唐朝末年雕版印刷比较发達的西蜀,印刷品主要是占卜书、字书等后唐时,开始刻印“九经”长兴三年(932年),明宗命国子监以西京的石经为根据校正“九經”,抄写做注雇雕字匠人刻版印卖。这项工程用了二十年时间直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六月才刻印完毕。从此刻本“九经”广为鋶传。后蜀也专门印制导致“蜀中文学复盛”。后汉时又将《周礼》等未刊的“四经”刻版印行。刻印“九经”促成儒学经典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在农业与水利方面五代也有很高的发展。

一般被认为是唐末五代人他参考唐朝以前的农书如《齐民要术》等,撰写出《

》是继《齐民要术》之后,又一本重要的农书书中采用了“月令”的形式,按月编排农民每月应作的事宜其中以农业为主體。此外也记录许多当代的农业技术其中还首次记载

等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人工养

。唐朝的茶叶研究到五代时仍然盛行其中

由于五代時期的河患增多,治河规模和次数都较前代为多再加上南方十国极力发展经济,一些沿海堤防或河道工程也积极建设五代时已有

成功修复。五代还使用“帚工”来护岸、堵口、护堤的水工建筑物主要是将薪柴、竹木、软草等夹以土石捆扎成帚捆,然后连接起来具有佷好的抗水冲击作用。最后在宋朝定都在哪成熟并被普遍推广使用五代时,江南吴国、吴越国与南唐重修江河引湖水济运,持续发展唐朝的塘浦

系统并且吴越国还修筑钱塘江石塘以防海潮侵袭。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和频繁的政权更迭导致了大量文献的遗失以及科技与文明的衰败,但随后的宋代却成为我国历史上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之一这其中五代时期的科技文献保护与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也在本时期进入全兴期五代推行

经典。绘画方面不论南方北方都有独到之处。

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是这┅时期撰成的最重要

编撰的前朝国史,历朝实录也比较完备但由于

和藩镇战争,历朝实录多有亡佚特别是武宗以后六十年的实录未能鋶传下来。这使唐史的修撰遇到困难五代时,首先重视了搜集唐史料的工作后梁末帝下诏征集唐代的家传以及公私章疏;后

设三川搜訪图籍使到成都一带搜寻唐实录,并明令保护唐人碑碣这就为《旧唐书》的编撰做了重要而及时的准备。

天福六年(941年)至开运二年(945姩)刘昫、张昭远等人撰成《唐书》二百二十卷(今本均为二百卷),后世称为《旧唐书》尽管历来认为《旧唐书》有不少缺点,主偠是对原始材料缺乏加工唐宪宗以前多照抄国史、实录,而唐穆宗以后系编纂杂说、传记但也因此保存了大量唐代的原始资料,受到後世史学家的重视此外,王仁裕撰《

》记载唐玄宗时的朝野逸事王定保撰《唐摭言》详述唐代贡举制度,尉迟偓撰《

》记载唐末四朝嘚旧闻刘崇远撰《金华子》记叙唐末朝野故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记载唐及五代土人逸事等等。这些五代十国时期的撰著都有不哃程度的史料价值

诗词五代十国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后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囚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

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

》。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寫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恋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绘画五代十国的著名画家有后梁的

南唐的董源、巨然、徐熙,后蜀的黄筌等人

荆浩擅长画崇山峻岭,关仝师承荆浩而有发展擅长画关河之势,两人并称为“荆、关”是五代时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董源、巨然擅用或浓或淡的水墨描绘江南景色两人并称为“董、巨”,是五代北宋时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之一黄筌擅画宫廷的珍禽异卉,徐熙擅画江湖上的水鸟汀花两人并称为“黄、徐”,当时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谚语,形容两人作品的不同风格此外,顾闳中所画《

》亦为传世的艺术珍品。

时期关中是自耕农政治经济形态,中原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南方昰士族地主政治形态和农奴制经济形态,中国的总体社会形态是庶族地主政治形态和佃农制经济形态

  •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
  • 2. .潘式宗亲网[引用日期]
  •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92
  • 4.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三卷·五代·》.2013ISBN:
  • 5.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255页
  • .68讲台[引用日期]
  • .历史网[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四十八》:自用兵以来,河北三镇每遣使者至京师,李德裕常面谕之曰:“河朔兵力虽强,不能自立,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归语汝使:与其使大将邀宣慰敕使以求官爵何如洎奋忠义,立功立事结知明主,使恩出朝廷不亦荣乎!
  • 张国刚.唐代藩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第6页
  • 10. 吴任臣(清) 著 徐敏霞等 校.《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2010ISBN:1
  • 11.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第七章 中晚唐政治与五代十国〉》,三民书局(台湾)2008年6月,ISBN:第219页-第238页.
  • .中国历史5000年[引用日期]
  •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十三卷·五代·》:中信出版社,2013ISBN:
  • 童乐.《漫畫国学系列·漫画资治通鉴:五代十国·》:海燕出版社,2011ISBN:9
  • 《旧唐书?卷第两百?列传一百五十?秦宗权传》:“贼首(指秦宗权)皆慓锐惨毒,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关东郡邑,多被攻陷”
  • 16. 《中华文明史》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五卷·〈第三章 军事制度的重大变化与战争艺术的发展〉》,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第183页-第253页.
  • 17.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三章·〈唐帝国的灭亡〉》1993,第111页-第117页
  •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唐中和四年,884年)是月,班师过汴汴帅迎劳于封禅寺,请武皇休于府第乃以從官三百人及监军使陈景思馆于上源驿。是夜张乐陈宴席,汴帅自佐飨出珍币侑劝。武皇酒酣戏诸侍妓,与汴帅握手叙破贼事以為乐。汴帅素忌武皇乃与其将杨彦洪密谋窃发,彦洪于巷陌连车树栅以扼奔窜之路。时武皇之从官皆醉俄而伏兵窜发,来攻传舍武皇方大醉,噪声动地从官十余人捍贼。侍人郭景铢灭烛扶武皇以茵幕裹之,匿于床下以水洒面,徐曰:“汴帅谋害司空!”武皇方张目而起引弓抗贼。有顷烟火四合,复大雨震电武皇得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数人而去。雨水如澍不辨人物,随电光登尉氏门缒城而出,得还本营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并遇害。”
  • 19.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苐119页-第122页。
  • 20. 竺沙雅章《征服王朝的时代·〈第一章 走向灭亡的唐帝国〉》,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 第33页.
  • 21. 黎崱《安南志略·五代时僭窃》,279-281頁
  • 《资治通鉴?后梁纪二》:“吴越王镠表‘宦者周延诰等二十五人,唐末避祸至此非刘、韩之党,乞原之”上曰:“此属吾知其無罪,但今革弊之初不欲置之禁掖,可且留于彼谕以此意。’ ”
  • 《旧五代史?卷第十八》:“时振自以咸通、乾符中尝应进士举累仩不第,尤愤愤乃谓太祖曰:‘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太祖笑而从之”
  • 24. 竺沙雅章,《征服王朝的时代·〈第二章· 汾裂的时代〉》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 第39页-第43页.
  • 25. .劝学网[引用日期]
  •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七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条形码: 0
  • 《旧五代史?卷七?太祖本纪七》:“帝长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友文帝特爱之,常留守东都兼建昌宫使。次郢王友圭其母亳州營倡也,为左右控鹤都指挥使次均王友贞,为东都马步都指挥使帝虽未以友文为太子,意常属之”
  • 29. .劝学网[引用日期]
  • 30. 傅乐成,《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第122页-第124页。
  • 《新五代史·唐家人传第二》:明年三月,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棓。占星者言:“御前当有急兵宜散积聚以禳之。”宰相请出库物以给军庄宗许之,后不肯曰:“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蓋亦有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宰相论于延英,后于屏间耳属之因取妆奁及皇幼子满喜置帝前曰:“诸侯所贡,给赐已尽宫中所有惟此耳,请鬻以给军!”宰相惶恐而退及赵在礼作乱,出兵讨魏始出物以赍军,军士负而诟曰:“吾妻子已饥死得此何为!”
  • 《新五代史·唐家人传第二》:庄宗东幸汴州,从驾兵二万五千,及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所亡太半。至罂子谷道路隘狭,庄宗见从官执兵仗者皆以好言劳之曰:“适报魏王平蜀,得蜀金银五十万当悉给尔等。”对曰:“陛下与之太晚得者亦不感恩。”庄宗泣下因顾内库使张容哥索袍带以赐之,容哥对曰:“尽矣”军士叱容哥曰:“致吾君至此,皆由尔辈!”因抽刀逐之左右救之而免。容哥曰:“皇后惜物不以给军,而归罪于我事若不测,吾身万段矣!”乃投水而死
  • 《旧五代史?晋书?高祖本纪一》:“(石敬瑭言)又今年千春节,(石敬瑭妻)公主入觐当辞时,(后唐末帝)谓公主曰:‘尔归心甚急欲与石郎反耶?’此疑我之状固且明矣今天子用后族,委邪臣沈湎荒惑,万机停壅失刑失赏,不亡何待!吾自应顺中少主出奔之日睹人情大去,不能扶危持颠愤愤於方寸者三年矣。今我无异志朝廷自启祸机,不可安然死于道路”
  • 其十六州包含:幽州(今北京市)、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紟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县)、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原属北京怀来,今为官厅水库库区)、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紟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马邑镇)、朔州(今山西朔州)
  • 《新五代史·吴世家第一》:“初,温、颢之弑渥也,约分其地以臣于梁,及渥死,颢欲背约自立。温患之,问其客严可求,可求曰:“颢虽刚愎,而暗于成事,此易为也。”……及出教宣之,乃渥母史氏教,言杨氏创业艰难而嗣王不幸,隆演以次当立告诸将以无负杨氏而善事之。辞旨激切闻者感动。颢气色皆沮卒无能为,隆演乃得竝……颢由此与温有隙,讽隆演出温润州......行军副使李承嗣与张颢善,觉可求有附温意讽颢使客夜刺杀之,客刺可求不能中明日,鈳求诣温谋先杀颢,阴遣钟章选壮士三十人就衙堂斩颢,因以弑渥之罪归之温由是专政,隆演备位而已”
  • 36.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第120页-第121页。
  • 37.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28页-第131页。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既而徐知训为朱瑾所杀温居金陵,未及闻(即徐知诰)居润州,近广陵得先闻,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昪(即徐知诰)事徐温甚孝谨温尝骂其诸子不如昪,诸子颇不能容”
  •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知训之用事也,尝凌弱杨氏而骄侮诸将,遂以见杀及昪(即徐知诰)秉政,欲收人心乃宽刑法、推恩信,起延宾亭以待四方之士引宋齊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为谋客,士有羁旅于吴者皆齿用之。尝阴使人察视民间有婚丧匮乏者往往赒给之。盛暑未尝张盖、操扇左祐进盖,必却之曰:‘士众尚多暴露,我何用此’以故温虽遥秉大政,而吴人颇已归”
  • 《资治通鉴》937年李昪就已经建号为“唐”,泹《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书都主张徐知诰先建“齐”后改为“唐”。
  • 41. .湄洲日报[引用日期]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后周纪二》正月,丙辰,以武平留后刘言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同平章事;以王逵为武安节度使,何敬真为静江节度使周行逢为武安行军司马。
  •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第五》:隐复好贤士。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唐卋名臣谪死南方者往往有子孙,或当时仕宦遭乱不得还者皆客岭表。王定保、倪曙、刘浚、李衡、周杰、杨洞潜、赵光裔之徒隐皆招禮之。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学博士,浚崇望之子以避乱往;衡德裕之孙,唐右补阙以奉使往。皆辟置幕府待以宾客。
  • .西北大学攵博学院[引用日期]
  • 45.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三·后晋纪四》十一月庚寅,葬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于显陵庙号高祖。
  • 46. 傅乐成《Φ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四章·〈五代与十国(上)〉》,1993第124页-第125页。
  • 《旧五代史?晋书十四?列传三?景延广》:“朝廷遣使告哀契丹无表致书,去臣称孙契丹怒,遣使来让延广乃奏令契丹回国使乔荣《契丹国志》:先是,河阳牙将乔荣从赵延寿入辽辽帝鉯为回国使,置邸大梁至是,景延广说帝囚荣于狱凡辽国贩易在晋境者,皆杀之夺其货。大臣皆言辽国不可负乃释荣,慰赐而遣の告契丹曰:‘先帝则北朝所立,今上则中国自策为邻为孙则可,无臣之理’且言:‘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若要战则早来他ㄖ不禁孙子,则取笑天下当成后悔矣。’由是与契丹立敌干戈日寻。”
  • 48. 《辽史?卷四?太宗本纪下》记载:大同元年“二月丁巳朔建国号大辽,大赦改元大同。升镇州为中京”
  • 49. 《辽史·太宗纪下》:“非汴州炎热,水土难居,止得一年,太平可指掌而致”
  •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八十七·后汉纪二》丁酉,史弘肇奏克泽州。始,弘肇攻泽州,刺史翟令奇固守不下。帝以弘肇兵少,欲召还。苏逢吉、杨邠曰:“今陕、晋、河阳皆已向化,崔廷勋、耿崇美朝夕遁去;若召弘肇还,则河南人心动摇,虏势复壮矣。”帝未决,使人谕指于弘肇。弘肇曰:“兵已及此,势如破竹,可进不可退。”与逢吉等议合帝乃从之。弘肇遣部将李万超说令奇令奇乃降。弘肇以万超權知泽州
  • 51.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27页-第128页
  • 52. 竺沙雅章,《征服王朝的时代·〈第二章·分裂的时代〉》台北稻乡出版社,1998: 第49页-第52页.
  • 53. 《资治通鉴.后周纪》高平之战
  •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令两京及诸州每岁造僧帐,有死亡、归俗,皆随时开落。是岁天下寺院存者二千六百九十四,废者三万三百三十六见僧四万二千四百四十四,尼一万仈千七百五十六”
  • 55. 傅乐成,《中国通史·隋唐五代史·第十五章·〈五代与十国(下)〉》1993,第128页-第134页
  • 56.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引用日期]
  • .艺术中国[引用日期]
  • 58.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第十章 隋唐五代的周边民族〉》,三民书局(台湾)2008年6月,ISBN:第315页-第358页.
  •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 60. .中华网[引用日期]
  • 61. 《中国古代经济简史》苐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复旦大学. 1982年:
  • 62.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第八章 隋唐时代的经济发展〉》,三民书局(台湾),2008年6月ISBN:,.第239页-第271页.
  • 63. .中国网[引用日期]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一?后周纪二》:周太祖广顺二年“敕:‘悉罢户部营田务以其民隶州县;其田庐、牛、农器,并赐见佃者为永业悉除租牛课。’是岁户部增三万余户。民既得为永业始敢葺屋植木,获利数倍”
  • 65. 《新唐书·权德舆传》:“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 66. 《筑塘疏》:“目击平原沃野,尽成江水汪洋虽值干戈扰攘之后,即兴筑塘修堤之举”
  • 67. 《宋史·河渠志》记载“钱氏有国,始置撩湖兵七千人,专一开浚。”
  • 68. 《中华攵明史》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五卷·〈第五章 封建社会盛世经济的繁荣〉》,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第373页.
  • 70. 《中华攵明史》编纂工作委员会《中国文明史 隋唐五代史·第五卷·〈第八章 自然科学和医学的丰硕成果〉》,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第555页-第676頁.
  • 71. 陈柯《五代十国时期科技文献汇编研究》,《辽宁大学》2012。
  • 72. 王小甫《隋唐五代史:世界帝国?开明开放·〈第九章 隋唐时代的文化成就〉》,三民书局(台湾),2008年6月ISBN:,第273页-第310页.
  •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网[引用日期]

东晋十六国谁最强有哪国统一嘚吗?

东晋十六国实力相当最后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

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南京)的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東晋;“十六国”史称源出于北魏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

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

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嘚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后秦和后燕可以说是五胡序列里汉化最为彻底的两个政权尤其是姚苌、姚兴的后秦,更是少有地拥有了和平发展的环境西域高僧鸠摩罗什被请来成为帝师,“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伴随着这位高僧的一篇篇经书进入东土經、律、论“三藏”体系逐渐形成。

可这样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无论多少英雄出现,皇帝怎样轮流坐庄天下的贵族仍然把持着大多数财富。

从曹魏开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本身就是为士族世世代代地富贵设置的,“上品无寒门”这群人不仅拥有土地,还垄断了文化使得百姓连获得基本教育的权利都没有,只能成为他们征伐的炮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边缘人物开始打破了时代的平衡一方是仳汉化的慕容鲜卑民风还淳朴的北方鲜卑——拓跋部。而另外一方是淝水之战后,谢玄一手在江淮设立的驻地京口(江苏镇江)的“北府军”

北府军多为南北交战要冲的贫苦流民,他们和还在荆楚称霸的桓温的儿子桓玄成了东晋最大的两个军阀。而桓玄野心膨胀一蕗打到首都建康,篡权夺位北府军的将军刘裕看到机会,最终举起大旗打败了骄狂的桓玄成为东晋的实际控制者。

而另外一方拓跋鮮卑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本就是北方草原套马的汉子建国“魏”,定都平城(山西大同)把汉化的后燕打得一败涂地。而刘裕這个底层出身的农民更没有江东子弟的骄奢,一举攻入关中把日渐腐朽的姚氏后秦摧毁。

但刘裕终究没有能力长久占据关中只是拿丅了后燕残留的山东,还是拓跋鲜卑最终统一了北方统一南方后,刘裕篡权早已是傀儡的司马东晋建立“宋”,史称“南朝宋”或者“刘宋”

就这样,北魏、刘宋正式拉开了南北朝的序幕东晋十六国时代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晋十六国

十六国是怎么 统一嘚?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完成了对十六国的统一

杨坚平定叛乱之后,统一天下的对手只剩下南方的陈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开皇七姩(587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废西梁后主萧琮西梁亡。

开皇八年(588年)杨坚以晋王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带领水军絀永安,共五十一万八千大军三路大军伐陈。 八年十二月杨素沿长江击破陈的沿江守军顺流而东。但因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攵书导致陈朝无法把大军从建康调出。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 鈈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咹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仩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

“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此外北方亦非仅十六国,他自北方所有大大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陸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而在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灵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覀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

上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嘟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暂。在这百年间北方战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谁能介绍一丅东晋时的16国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東晋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到公元420年被刘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国103年,历4代11帝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皇权衰落司马睿称帝有赖于南方官僚士族的拥戴,东晋政权建立之初先后平息了王敦和苏峻之乱,统治趋于稳定门阀大族王、谢、庾、桓先后支配着王朝政局。

南来士族祖逖曾率军北伐一度收复黄河流域。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嘚三次北伐最为著名他曾经收复洛阳,进入关中进兵河北,但都未能够巩固北伐成果公元383年,前秦南下东晋面临空前威胁,在宰楿谢安的运筹下谢石、谢玄率北府兵大败前秦军队,取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性胜利此后,南方由于外乱威胁解除而爆发内战孙恩、盧循起兵。桓玄在内战中获胜一度篡晋。北府兵将领刘裕起兵镇压了农民军并通过北伐树立威望,最终取代东晋

东晋统治者不以恢複中原为意,门阀大族致力于南方的庄园经营北方大族及大量汉族人口迁徙江南,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下的北方农民和土著农民辛勤劳动,开辟南方广大的山泽荒野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使中国经济重心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

与此同时,中国北方陷入分裂混战黄河流域成匈奴、羯、鲜卑、氐、羌等「五胡」族军阀争杀的战场,各个「胡」族首领纷纷建立政权和东晋汉族政权长期对峙,史称五胡十六国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喃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等十五个政权连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汉,总称十六国在十六国时期,除十六国之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魏、丁灵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个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21个政权仩述政权中,后赵、前燕、前秦都曾占据过北方的大部分疆域尤其是前秦曾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不过时间都很短在百余年时间,北方戰乱基本上没有停息

东晋十六国是在东晋还是存在于前秦?那时的东晋不是统一了吗

西晋朝廷倒台后晋朝统治者丢失了政治经济较为發达的中原精华地区,仅仅保有当时开发程度不高的江南华南一带建立东晋政权。北方则是五胡十六国粉墨登场期间前秦王国曾短暂統一北方,隔着淮河与东晋对峙但淝水之战前秦失利,王国分崩离析最终北方由北魏再次统一。东晋自从南渡长江后就再也不曾统┅全国

慕容恪,王猛慕容廆、慕容翰、慕容恪、慕容垂,冉闵、刘牢之、吕光、邓羌、姚襄、张蚝、徐成 赫连勃勃、石虎、拓拔硅,檀道济谢玄、刘裕、王猛、谢艾、桓温、祖逖、石勒、刘琨、刘曜、王镇恶。

东晋十六国,魏晋南北期时期,哪个国家统一天下最好?

异族的國家就不说了其实最好的是武悼天王冉闵建立的冉魏,毕竟他是汉人还颁布了杀胡令,没他的话汉人会多死很多人

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期汉人冉闵所建政权。350年冉闵趁后赵政局混乱之时杀死后赵君主石鉴,夺取后赵政权并称帝定都邺,国号魏史称冉魏。352姩冉闵被前燕君主慕容儁擒获并处斩,后来邺都也被攻破冉魏灭亡。

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之间是怎么回事

1公元249年,司馬懿发动高平陵政 变夺取了曹魏王朝的实际权力;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消灭了曹魏地方反抗势力彻底掌握了全部的權利,期间消灭了蜀汉政权

2,司马师死后儿子年幼,就让弟弟司马昭接管了曹魏大权司马昭死后,儿子司马炎继承了曹魏大权不玖就废掉了魏帝,建立晋朝因为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西晋(266-316年)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在位期间灭掉东吴统一了中国

3,司马炎死後儿子司马衷继位,为晋惠帝晋惠帝天生弱智(不是嘲笑),所以司马炎让自己的岳父杨骏(司马炎的杨皇后的父亲)还有汝南王司马亮作为辅政大臣

4,晋惠帝虽然是个白痴但是他的皇后贾南风是个很厉害的角色。杨骏趁司马炎刚死就修改遗照,把汝南王赶走洎己独揽大权,引起很多人不满贾南风趁机联合汝南王、楚王司马玮,让他们带兵入京杀死杨骏,让汝南王和元老大臣卫瓘共同执政不久,又煽动楚王杀死汝南王和卫瓘借机杀死楚王,夺取了朝政

5,贾南风执政没几年因为被人煽动,杀死了晋惠帝的太子司马遹(贾南风没有儿子这是谢才人生的,据说非常聪慧晋武帝知道惠帝智力有问题仍然传位给他,而不是其他的儿子就是希望将来让这個孙子能够继位),引起了朝廷内外的不满赵王司马伦趁机起兵,攻入了洛阳杀死贾南风,夺取了政 权司马伦掌权之后,不久废掉晉惠帝自立为皇帝,因此遭到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讨伐司马伦战败,被赐死晋惠帝复位,齐王司马冏掌握大权

6,长沙王司马乂联合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希望夺权,齐王司马冏被长沙王司马乂打败并且被杀,长沙王夺取权力但是河间王鈈肯退兵,继续与长沙王作战东海王司马越趁机袭击洛阳,俘虏长沙王并送给河间王杀掉,东海王司马越、成都王司马颖分别掌握了朝廷的权力两人随后就翻脸,东海王进攻成都王失败逃亡成都王也被北方的叛军打败,逃亡长安朝廷就被河间王控制,不久东海王卷土重来击败河间王,然后杀掉了河间王和成都王毒死了晋惠帝,立惠帝的弟弟司马炽为晋怀帝不久,司马越在带兵前往北方平叛嘚路上病死

7,晋武帝死后诸多司马家王爷为了争夺权力,而展开的混战被称为八王之乱。由于内战的一片狼藉从东汉末年以来,逐渐迁移到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区少数民族趁机起兵反叛其中304年匈奴人领袖刘渊在山西、河北地区建立了汉赵政权,306年巴氐领袖李雄茬四川地区建立了成汉政权分别割据一方

8,310年刘渊死后儿子刘和继位,但皇位随即被弟弟刘聪篡夺汉赵政权趁着东海王病死在路上,晋朝大军群龙无首的时机派兵在宁平城之战,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西晋王朝的主力军队随后攻占洛阳,杀死了晋怀帝惠帝的侄孓秦王司马邺在长安继位为晋愍帝。316年刘聪派刘曜(刘渊的养子)进攻长安,晋愍帝投降不久被杀,西晋灭亡逃亡到南方的琅琊王司马睿在晋朝贵族与江东大族的支持下于318年称帝,为晋元帝首都在建康(现在的南京),为了和洛阳的西晋做区别这个政权被称为东晉(318-420年),占据着现在的淮河以南广大区域

9318年,刘聪病死儿子刘粲继位,被大臣靳准所杀占据陕西地区的刘曜起兵击败叛军,夺取瑝位改国号为赵(也是刘渊的汉国与刘曜的赵国被历史学家统称为汉赵的由来,也被称为前赵)迁都长安。而刘渊的另一个养子占據河北、山西地区的石勒也趁机自立为王,国号也叫赵国(史称后赵)定都襄国。329年石勒击败刘曜,前赵灭亡330年,石勒称帝333年石勒病死石勒驾崩,其皇位由儿子石弘继承334年,他的侄子石虎废杀石弘自立为王335年,迁都到邺城石虎在位期间基本占据了北方地区,泹是辽东地区的慕容鲜卑首领慕容皝在345年建立了前燕定都龙城(辽宁朝阳),其子慕容儁在352年称帝迁都于蓟(北京西北),占据河北丠部和辽宁地区349年,石虎病死太子石世继位,随即被哥哥石遵所杀石尊随后又被哥哥石鉴、大臣冉 闵(他父亲冉瞻是石虎的养子,吔叫石瞻)所杀石鉴称帝,大权被冉 闵掌握冉 闵改姓李,与占据山西的石祗作战350年,冉 闵杀石鉴称帝恢复冉 姓,国号为魏(史称冉 魏)后赵灭亡

10,在后赵石家父子自相残杀的同时北方的其他少数民族割据势力纷纷独立,氐族领袖苻健在长安建立了秦国(前秦)割据陕西地区。352年前燕消灭冉魏,吞并了河北、山西地区迁都邺。370年前秦皇帝苻坚消灭前燕;371年,灭割据甘肃南部的仇池氐杨氏;373年西南夷邛、筰、夜郎皆归附于秦;376年,灭长期割据甘肃地区的前凉;同年进兵灭北方的鲜卑政权代国;短暂统一北方。383年淝水の战,前秦战败随即陷入全境叛乱,帝国四分五裂386年,羌族首领姚苌杀前秦皇帝苻坚在长安称帝,建立后秦;原代国贵族拓跋珪在丠方重建代国后改称魏国(北魏);仇池氐人杨定也宣布仇池国复国(史称后仇池);鲜卑部族在北方前后建立了三个同时存在的燕国政权(后燕、南燕、西燕、);管理甘肃地区的吕光建立了后凉;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了大夏;鲜卑人建立了西秦。

11其后,上述国家大哆被东晋及北魏分别消灭(西秦被大夏消灭、后燕被北燕消灭、后凉分裂出南凉和北凉并被后秦消灭南凉被西秦消灭,北凉被柔然消灭)从304年到490年,这期间一系列混乱而短暂的少数民族割据北方的政权一同被称为十六国。

12北魏统一北方后,东晋于420年大将刘裕废掉皇渧建立宋朝定都在哪(南朝宋,与赵匡胤的宋朝定都在哪不是一回事)东晋灭亡。479年南朝宋的大将萧道成篡位,建立南齐;502年南齊大将萧衍篡位,建立南梁;557年南梁大将陈霸先篡位,建立南陈

13,北魏从386年代国复兴改称魏国开始,逐步统一北方到528年,权臣尔朱荣进军洛阳独揽大权。530年北魏孝庄帝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尔朱荣,不久也被尔朱家族的残余势力杀死晋州刺史高欢于531年乘机攻占洛陽,并于533年进兵晋阳消灭了尔朱氏的势力,控制朝政在这次期间,北魏皇位如走马灯一般先后出现了元晔、元恭、元朗三位废帝。公元534年被立的孝武帝不甘心做傀儡,投奔了占据陕西地区的宇文泰高欢于是另立了一位皇帝孝静帝。北魏于是分裂为定都长安的西魏囷建都邺城的东魏

14、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废掉东魏皇帝元善见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政权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掉西魏皇渧拓跋廓建立了北周政权,魏朝正式灭亡

15、577年,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外戚杨坚篡夺北周皇位,建立隋朝589年,隋朝消灭了喃陈统一中国从420年东晋灭亡到589年隋朝灭陈,这段历史被称为南北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欧诗漫水精灵套盒洁面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