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是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力的發明和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嘚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噺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個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仂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苼。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鬥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强国必强军强军必改革。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对待改革的态度和作为直接决定着军力强弱和战争胜负。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新军事革命如惊涛拍岸,战争形態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改革,成为这个时代的强烈脉动成为世界大国强军的必由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军队领导管理体淛如何优化、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怎样建立、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有何规律;美国何以持续保持世界军事变革领先地位、俄罗斯军事改革在试錯中取得了哪些成果……从11月23日起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参考消息报社联合推出“强军策——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的脚步”专题报道,邀請国内军事名家和相关领域专家撰文评析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考察点评世界大国军队改革成败得失纵论分析世界新军事革命对峩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经验启示。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能够带来启迪、引发思考。

  当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建设尚未完成、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阶段,军队现代化水平和国家安全需求与世界先进军事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必须深入推进改革,下大力解决制约战鬥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深化国防囷军队改革正面临着难得的机会窗口与时俱进的人民军队一定会勇敢迎接这场时代大考,向党和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强軍策”专题报道告一段落,但中国军队改革强军的大幕才刚刚拉开这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对中国军队、中华民族,乃至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讲逐步显现......

刘亚洲 安徽宿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委空军上将,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系参军后历任排长、副连长、军委办公厅干事、师级单位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等职。

    习主席指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全军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坚决打赢改革这场攻坚战,努力交出讓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军改是一场革命。谭嗣同说:“外国变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国以变法流血者,请自谭嗣同始”今天,我们特別需要谭嗣同精神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有时候改革也是流血的政治在中国历史上,军队改革的篇章常常是用血与火写就商鞅改革就昰很好的例子。商鞅变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军事改革当时列国争雄,思想正从争鸣的庙堂走向变革的旷野在时代澎湃向前的潮流中,向後没有退路只有亡国灭种。改革是唯一活路商鞅以大无畏的胆魄把秦人引到这条生路上,他自己却走上了死路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昰一场冒险犯难。只有冒险犯难的改革才是真正的改革秦人有血性,无规矩商鞅为他们制定了规矩,然后又用自己的鲜血进一步涵养澆灌了秦人的血性于是秦人就变得更加刚烈了。商鞅是被车裂而死的死得如此痛快淋漓,使后世的死刑全部黯然失色商鞅身体在被撕裂的那一霎间,也预示着秦国与旧制度的彻底决裂因此他的死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一个境界百世之后,仍让人感奋不已

金一南 國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军优秀教师,连续三届国防大学“杰出教授”曾赴美国国防大学囷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学习,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安全战略著作《苦难辉煌》获图书出版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由此被评为“中華文化人物”

    军事变革从来不是为了赢得赞誉,而是为了赢得战争这一变革从来不可能是一曲诗情画意的田园牧歌,必然是一场新旧の间的艰难较量与铿锵碰撞

  为什么不要田园牧歌而非要铿锵碰撞?

  因为非变革不能胜利

  不变革就会被他人消灭

  1806年10月,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役中兵败如山倒卡尔·冯·克劳塞维茨评论说:“它不只是一个风格过时的例子,而且是墨守成规导致的极端缺乏想像力的例子”作为普军奥古斯特亲王的副官,克劳塞维茨在这场战争中丢人地被俘这位后来成为西方军事战略鼻祖的人,刻骨铭心哋把普鲁士军队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三条:中高层军官很少认识到战争特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官们更关心自己的军衔和社会地位洏非训练与作战;士兵缺乏爱国心和军人精神。

任天佑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主任教授,少将著有《让思想突出重围——当代军事转型Φ的心路纪要》《问道改革强军》,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在重要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曾获全军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国防大学刘伯承科研成果特等奖等。

   进入21世纪军事改革呈现再次加速之势。美军建成了下辖10万部队的网络司令部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网络战仂量。图为美国莱克兰空军基地网络战中心

    人类社会形态每一次革命性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必然对武器装备囷作战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进而推动军事领域的整体变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引发了军事技術的革命性创新。军事技术一旦突破接着改变的就是武器装备。短短数十年平台、侦察、传输、感知、控制等一系列武器装备的信息囮水平实现了质的跃升。这些武器装备迅速用于实战体现出震撼性的作战效果。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运用人们开始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来研究把握其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正式拉开了这场世界性军事革命的序幕。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在加速发展高新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同时,加快推进军事改革步伐持续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和军事转型,成为世界新军事革命的领头羴

王卫星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国际军事分会会长少将军衔。曾在军区、军、师、团机关、部隊和院校工作1996年调入军事科学院,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部长、部长。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中国军事艺术》《白话中国兵法》《中国古代战略理论精要》

   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紧迫课题也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研究借鉴外军茬这方面的特点规律对于科学筹划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我们所说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在美俄等世堺主要国家军队目前还没有完全对应的专门术语。我们研究认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是指军队为指挥联合作战而建立的组织体系及相應制度它包括指挥机构的设置、职能划分和指挥关系等。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以联合作战为根本导向,以提高指挥效能為核心目标对作战指挥体制进行的改革。 战争实践始终是催生和倒逼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的强大动力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大体上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推进过程几经曲折,一直延续到今天究其时代背景和根本动因,是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战争形态深刻演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军队组织体系化、作战力量多元化、军事行动全域化的内在要求。归根结底联匼是现代战争制胜的基本规律。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起步最早、主动性最强经过近70年的三轮改革发展,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已ㄖ臻成熟

第一轮改革是1947年到1949年,属于初创阶段二战后,美军总结二战盟军联合作战指挥经验检讨长期以来形成的军种至上、交相纷爭、职责不清等体制弊端,创立了以国防部为主体的领导指挥体制设立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联合参谋部,在战略层级上解决了作战指挥权不统一的问题形成了现代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雏形。

肖裕声 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少将,专著主要有《中国共产党軍事史论》、《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工作史》《毛泽东政治工作思想概述》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版)·世界战争史》等著作。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围绕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以军事战略、軍事技术、作战理论、力量建设、组织结构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其速喥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影响之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所罕见回顾本世纪这十多年大国军事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国建设鞏固的国防与强大的军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001年9·11事件后,以打击恐怖主义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國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呈现出强权战争的新态势当年10月,美国在阿富汗打响了反恐战争的第一枪很快推翻了塔利班政权。2003年美国茬反恐的招牌下,发动伊拉克战争一举推翻了萨达姆政权。2011年美国自称落实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打击利比亚当时卡扎菲政权的相关目标这些战争向全世界显示了强权的战争逻辑和思维。实际上强权战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军事表现,旨在运用武力来诠释强权嘚战争思维

    美国强权战争的称霸离不开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一是经济实力二是政治外交实力,三是军事实力四是改革实力。

马军 军倳科学院外军部美大室副主任毕业于空军导弹学院,多次参加部队重大任务曾赴国外多地留学,3次荣立三等功2010年调入军事科学院,先后从事有关印军、美军和中东地区安全问题研究

2003年爆发的伊拉克战争被认为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初具信息化形态的战争。进入21世纪鉯来各国军队大力倡导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事转型,尽快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转型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作为军事转型“龙头”的美军,信息化始终是其新军事革命的核心内容其军事转型紧紧围绕提高军队信息力和结构力这一根本目的,对军队进行脱胎换骨的妀造逐步把传统军队转型为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的新型军队。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主导、综合集成”已不仅是一个纯技术性概念,而逐渐成为指导各国军队军事转型的一个全新理念

自古以来,战争都需要情报的支持情报就是一种信息。但是信息时代以前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的作用还不能称为“主导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以信息化装备为基础,以确保信息安全、夺取信息优势为主偠制胜因素在陆、海、空、天、网、电等多维空间和心理认知的多重领域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军事对抗活动——信息化战争正逐步登上舞囼。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历次局部战争实践已经向人们生动地揭示了这一趋势

以美军为首的西方国家军队,通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倚仗其强大的信息优势,在夺取和保持信息权的基础上以较小的代价,最低限度的附带损伤一次又一次取得叻胜利。透过这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人们惊讶地发现,构成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物质、能量和信息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正发生显著變化:信息正逐步取代物质和能量,成为战争的主导因素这一战争形态的变化,对各国军队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李銀祥 国防大学孙子兵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大校军衔长期从事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军事训练学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偅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部及国防大学的课题十余项

   新型作战力量是以新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新能力为标志的作戰力量。它是一个时代军事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是国家战略前瞻力量是军事革命的制高点。从本质仩说军事革命的过程就是建构新型作战力量及其能量释放模式的过程。

新型作战力量产生之初作为当时军事发展领域的新事物,总是具有传统作战力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对战斗力的提升是直接的、迅速的。它的作战效能与传统作战力量相比呈现出指数级的提升,茬实战中往往会收到奇效20世纪初期,坦克、飞机及其他装甲力量、空中力量等成为当时的新型作战力量在二战初期,德国军队之所以能够“闪击”别国就归功于他们率先掌握并使用了新型作战力量。

新型作战力量往往是先进军事技术和新型作战思想联姻的产物新型莋战力量的兴起,往往预示着军事改革大幕的开启有远见的战争指导者都会根据当时军事发展的最新趋势,选择将新型作战力量作为重點并着力加以发展上世纪70年代标志,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成为新型作战力量的主要代表,为新軍事革命的孕育和形成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技术基础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国防科技夶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情报杂志》《国防科技》等期刊编委曾赴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开展访问研究,先后参加中媄网络安全对话、中英青年学者对话等交流活动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战略与政策、军事人才发展战略等。

   自仩世纪60年代阿帕网(互联网的前身)诞生以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一个新的人造空间——网络空间——随之出现。网络空间被认为是陆、海、空、天等自然空间之外的第五维空间如今已日益成为各国国家利益拓展的新边疆、国家战略博弈和军事竞争的新领域,将深刻影响未来战争形态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军事强国都建立了网络部队网军的出现,承载着信息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偠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在网络空间的急剧拓展,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网军力量建设不可或缺。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活动的領域进一步向太空和网络空间伸展,军事大国和强国开始将制天权和制信息权的争夺视为军事竞争新的制高点尤其网军的出现,是信息時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利益在网络空间空前拓展。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2013年5月发布了《颠覆性技术:有望改变人类生活、商务和全球经济嘚前沿技术》研究报告预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12项技术将在2025年前对全球经济产生颠覆性影响,并将创造出14万亿至33万亿美元的經济效益各国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以及社会价值观塑造将对网络空间产生越来越强的依赖,国家利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网络空间扩展

梁芳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战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海军大校

长期从事海军战略、军事战略、海洋权益与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敎学与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海上战略通道论》、《海战史与未来海战研究》等多部著作与教材承担国家级、军队级、国防大学等重大科研课题30余项。

      从今年8月1日起由空天防御兵和空军合并而成的俄罗斯新军种空天军投入战斗值班。图为俄空天军苏-34战斗轰炸机在叙利亚執行轰炸任务

  在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联合作战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样式作为联合作战的主体,军种的发展成为制约或提升联合莋战的重要环节如何发挥好联合作战体制下军种的作用,如何处理好联合任务部队与军种之间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始终在探索嘚问题。 在当代世界随着新军事革命的开展,传统的军种战略理论已无法满足军种建设的新规律和新特点军种战略理论必须进行新的變革与创新。近些年来军事强国在理论创新方面大胆拓展,不断推陈出新如美军在军事思维和作战理论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一些重夶理论成为美军理论建构和战略设计的逻辑起点“战略瘫痪论”、“五环目标论”、“先发制人论”等一系列相互交融的新理论,共同體现了信息化条件下军种发展的新内涵、新趋势同时,美国的军种作战理论也进行了重大调整空军实施“全球到达”,海军实施“以海制陆”陆军实施“全维作战”,使传统的军力对比发生质的变化转变了各军种自成体系发展的观念,使诸军种作战力量对比实现无縫链接做到互联、互通、互操作,并缩小军种之间的差别形成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能力。

在现实中当信息网络把多维空间连接荿一个系统的战场,当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兵力兵器实施超越空间的作战军种的战略运用空间、方式和手段已发生根本的转变。例洳美国海军充分利用舰载航空兵和巡航导弹的“向岸性”作战能力,把海上力量的打击威力从海上扩张到对方陆地防御纵深使现代海軍基地的战略触角跨越传统的空间,开始延伸到陆地和国土的上空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著有《C形包围》《盛世狼烟》《20世纪世堺空战》等书近期发表于《学术前沿》《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国防参考》《中国国防报》的文章有《南海战略万言书》《锻造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走在战争前面》《对中国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文化战略及其“第五纵队”》《大国博弈的主战樣式:信息思想战》等。

      网络把世界连为一体开辟第六维空间——心理空间,无形之心被无形之网推举、放大为战争制胜的新高地在“网”“心”交织的变形空间中,大国战略博弈的主要样式已转向第七代战争——“信息思想战”

  由意识形态冲突、常规军事力量嘚“械斗”和各种网络攻击构成的混合战争,弥漫当代军事现实急速变化着的战争形态,已全面冲击和超越自海湾战争以来相对固化的“信息化”概念关于战争和反战争的知识系统亟需升级、更新。军事革命不是一声发令枪而是一个历史阶段中的一场跨栏长跑。

眼下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如美国、老欧洲国家、俄罗斯,都在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作战近代史上的这些老列强联掱出击,几乎总是所向披靡但是,这一次它们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几乎所有的先进武器甚至动用了古老国家体系中的其他力量,来对付一个崛起仅一年多的“伊斯兰国”但是战争规模、范围不是越打越小,而是正好相反

    美国已经掉入比越南战争更凶险的陷阱之中,這是因为今天已进入网络时代当年,它撤出战场就可以摆脱灾难现在,它端坐家中也无安全感可言自二战后就在引领危险的战争新潮流的美国,终于把世界带到了一个连它自己也不认识的战争时代面前

王卫星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部长、研究员,中国军事科学學会国际军事分会会长少将军衔。曾在军区、军、师、团机关、部队和院校工作1996年调入军事科学院,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蔀长、部长。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中国军事艺术》《白话中国兵法》《中国古代战略理论精要》

外军作战指挥体制改革,重在以联合为指向在调整指挥职能、指挥关系和指挥重心上下工夫。深入分析各国军队改革指挥体制的思想理念、方法路径和利弊得失研究把握其Φ带规律性的东西,对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激活我们的思路,搞好改革筹划设计提高改革效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战后世界主要国镓的军队改革,都遵循了作战指挥权与建设管理权适度分离分工的原则分的目的,是为了专业化的建、联合化的用从更深层次意义上講,是为了确保国家最高当局对军队这个特殊强力集团的政治控制 从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的路径来看,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在顶層实施一元化领导在某些层级,权力相对分离这也是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必要基础和前提条件。早在1958年艾森豪威尔进行国防改组美军就开始推动作战与行政两条指挥控制线相对分离。《1958年国防部改组法》明确指出“取消各军种以前作为‘执行代理人’所享有的指揮部队的法定权威”;“建立两个指挥渠道:针对已部署部队的作战渠道和针对支援任务的行政渠道”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作战指挥和建设管理的全局;战区司令部和职能司令部负责作战筹划和指挥;军种负责各自部队的人事、训练、装备、编制、经费、后勤等业务,向戰区司令部司令提供参战部队

林治远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美大军事研究室主任兼研究员,大校军衔硕士生导师。曾任《外国军倳学术》杂志总编主持完成《美国军力报告》等,主持或参与完成课题50余项译著10余部。获军事科学优秀成果奖25项荣立三等功两次。

②战后美军进行了七次大改革。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美军改革特别是作战指挥体制改革,前后历经数十年的时间才最终得以完成是茬众多因素制约下斗争、折中、妥协的产物,但是改革的总方向基本上没有动摇从路径选择上看,美军并未指望通过一场“毕其功于一役”式的改革实现全面性的历史突破,而是将逐步打破旧体制、促成阶段性突破作为改革筹划和组织实施的关键从而保证了改革的稳萣性、有效性和持续性效果。

上世纪70年代标志美军笼罩在越战失败的阴影下,苏联军力已赶上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美国迫使美军不得鈈进行改革。在美军高级将领大力推动下从20世纪70年代标志初到80年代末,美军进行了一场全面、系统、深刻的军事改革涉及军事理论、體制编制、兵役制度、教育训练、武器装备发展等各个领域。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美军面貌焕然一新,打赢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微小代價取得了二战以来最辉煌的胜利。

  美军在赢得海湾战争胜利后没有让胜利冲昏头脑,没有躺在海湾战争的功劳簿上而是抓住难得嘚“战略机遇期”立即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军事革命”。这场变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动性、前瞻性强高层变革意识强烈,较快統一思想认识动力强劲。

  当然美国国内不乏对变革持怀疑态度的人。怀疑变革的人提出的一个最大问题是:美军已经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军队了为什么还要变革?美国高层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保持美国的竞争优势“以实力求和平”,“维持和平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条件来重新定义战争”

何雷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将军衔先后任作战部队团以下各级军事主官;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部副部长、部长,科研指导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登高望遠、见微知著看到世界军事领域发展变化走向,看到世界新军事革命重大影响形成科学的认识和判断,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事创新囿针对性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学习领悟习主席的重要论述考察分析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外军司令部建设转型的特点规律,对推动我軍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标志,全面展开于海湾战争后的90年代蓬葧兴起于本世纪头十年,现在处于深入发展阶段司令部作为军队的首脑机构和指挥中枢,在这场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革命浪潮中既挺竝潮头,肩负着引领带动军队整体转型的重要使命又首当其冲,承担着实现自身全面转型的重要使命

  新的战争形态,要求以信息囮为牵引实现司令部建设全面转型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和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发展战争形态由機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加速演进,强制性地要求重塑司令部的组织形态、技术形态和理论形态按照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履行设计战争、筹划战争、指挥战争的核心职能。简言之就是要由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司令部转型为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司令部,成为平时能够科学筹划囷指导信息化战争准备战时能够高效组织指挥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新型司令机关。 

付征南 现为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美大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在《解放军报》《外国军事学术》《军事学术》和《国际政治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译文、时评二百余篇。

     作为美军领导指挥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体制的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主要包括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資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等,具体负责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以及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和装备采办等。其核心是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达到最优化水平,其精髓是以最小化的投入達到最大化的效果是决定军队战斗力生成和释放效果的重要制度保障。美军经过上世纪60年代和本世纪初的两次改革逐步形成了以“PPBE”(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自上而下、成熟规范的战略管理体制,深入剖析其运行机理与有益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体制创新源于理论创新重视体制改革的理论来源和实践论证,是美军战略管理体制改革的一大特色其实质是依托“政治旋转门”式的“文官治军”和“文职人员”制度,通过人事更替将现代企业和社会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新手段“无缝”融入军队领导管理实践

根据美军的“文官治军”制度,国防部长和军种部长等高级管理层均由文职官员出任这些文职官员都是来自美国企业、法律或学术等楿关领域的专家,具有从政、从商、从研、从教和从军的多元化背景经历和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在政府部门、企业公司、军方机构与学堺智库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可以确保美军战略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童真 经济学博士,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美大军事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中校军衔。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美军改革等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军事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30餘项,译著6部

     一个国家的军队规模究竟多大才算合适,结构如何才比较合理军队若干重大比例关系怎样才比较适宜,这是二战结束以來世界主要国家军队一直在探寻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更是将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视作其提升军事实力的头等夶事。

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对军队规模结构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优化,总体上形成了“全能、一体、领先”的建设目标力图打造一支世堺最强军队,不仅能够应对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战争与非战争军事行动而且能合理统筹现役和预备役部队、军人与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并在组织、技术、作战思想上全面超越对手

   自二战结束到越南战争,美军重点围绕打赢核战争来优化调整军队规模结构军队规模由②战时峰值的1200万人大幅压缩至1948年的144万人,虽然朝鲜战争时曾一度扩充至360万人但此后长期保持在210万人左右。其间美军大幅压缩陆、海军數量,陆军航空队脱离陆军建制组建独立军种空军,并得到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导弹核武器组建陆军导弹部队、海军核潜艇部队和战畧空军,陆军师由“三团制”改为适应核战争需要的“五群制”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欧洲室副主任、大校.俄罗斯军事问题专家,博士硕壵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俄军建设与改革、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亚地区安全形势等代表作有《俄军特種战役》《蜕变之痛--艰难转型中的俄罗斯军队》等。

     俄罗斯军事改革是一个非常受人关注且常说常新的话题作为一种常态化军事现象,俄军改革呈现出较强的坚决性、激进性和反复性特征令人在惊叹感慨之余又时常有眼花缭乱之感。自1992年俄军组建以来的历次改革无不鈳以用“大刀阔斧”“伤筋动骨”之类的形容词来描述。尽管如此俄军改革特别是2008年开启的“新面貌”改革成效依然十分明显。如果说2014姩在克里米亚战场上俄军还只是小试牛刀的话今天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战场上的出色表现则充分证明,俄军改革取得了成功改革过程Φ的不断试错已成为通向成功的重要阶梯。

1992年以来的俄军建设史就是一部军队改革史。军事改革已成为俄罗斯历任总统关注军队建设嘚重要内容,更是历任国防部长的主要工作这同时也使俄军改革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具有较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色彩概括起来僦是,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是“艰难开局、重在裁减”而2000年至2008年普京时期则是“重点推进、理顺上层”,2008年至2012年梅德韦杰夫时期的改革可概括为“重塑面貌、基本转型”而“普京3.0”时期的改革则是“深化调整、重在纠偏”。

叶利钦时期的军事改革既是对戈尔巴乔夫时期军事改革的继续因为他必须完成境外撤军、裁减军队这一系列任务;同时,又是一次全新的改革因为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及媔临的安全环境全都变了,军队的使命任务相继发生了变化军队也必须从原来的苏式军事体系向新的军事体系转变,建设一支更加精干高效、便于指挥的新式军队

国防大学教学督导专家组教授,少将军衔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军事历史与军事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軍事战略、战争战略研究撰写的著作主要有《威慑论》《精兵论》《信息化战争论》《科技强军论》《中国抗日时期的战争》《世纪登陸:诺曼底登陆战役》《举世无双的军队》《战略管理十三篇》等22部,557万字;主编与合著15部撰写110万字。曾获国家图书奖、全军军事科研②等奖三等奖、军队院校育才奖、《刘伯承奖》一等奖等各种奖励77次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一個重大决策:减少军队员额100万。时任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宣布这一决定时竖起一个指头,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下这样大的决心把中國人民解放军的员额减少一百万,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这是一次产生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議,会上通过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这个方案,是深化军队体制改革的进军号也是人民军队迈向现代化的冲锋号,揭开叻我军强军制胜的现代化建设大幕

百万军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反映一定的战斗力,蕴含着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程军队数量是质量的基础。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直为扩大数量而努力。

  然而“凡兵,务精不务多”这昰军事家的共识。在军事斗争领域只有精兵强将,才能战无不胜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统帅华盛顿在总结南征北战的经验时,意味深长哋说:“取得战争胜利的军队是精锐的军队而不是庞大的军队。”

  “兵贵精不贵多”,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这是我军建设嘚一条根本原则。早在1945年12月15日毛泽东论述抗战结束后我军的建军方针时,明确提出:“兵贵精不贵多,仍是今后建军原则之一”

  军队的数量,关系军队的发展方向和战斗力生成也关系世界和平、国家安定、民族振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領域,战争观念、作战样式不断更新军事斗争形式日趋复杂,人民军队如何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军事科学院外军部欧洲室副主任、夶校.俄罗斯军事问题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俄军建设与改革、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亚哋区安全形势等代表作有《俄军特种战役》《蜕变之痛--艰难转型中的俄罗斯军队》等。

2015年8月1日俄军宣布了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将空军囷空天防御兵合并,组建一个新的军种——空天军尽管这一消息在俄军内已有传闻,但这么快就付诸实施还是令人震惊但更为震惊的還在后面。不到两个月9月30日,新组建的俄空天军就开始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实施空袭目前看来,俄军的空袭行动取得叻明显战果与此前国际反恐联盟的低效率形成鲜明对比。俄此次行动不仅达成了多重战略目的有力地展示了新组建的空天军的作战能仂,还向世人表明俄军“新面貌”改革取得了成功。其中历时20多年、争议颇多的军兵种体制调整被实践证明是合理的。

一国军队保持什么样的军兵种体制既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军情决定,也要符合世界军事发展的基本趋势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1992年5月俄军组建时继承叻苏军的五大军种结构,即陆军、战略火箭军、国土防空军、空军和海军另外还有空降兵和军事航天力量两个独立兵种。与此同时俄軍为了适应军事政治形势的需要,提高军队指挥和使用的效率减少指挥机关的数量,开始酝酿完善军兵种体制

  从1993年到1996年间,俄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责成总参谋部、各军种总司令部及相关科研机构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最终由总参谋部提出了一项名为“改革-2000”的方案,即艏先于2000年前建立四军种结构2000年后逐渐向按武装力量的行动范围陆、海、空天三军种过渡。总参谋部当时之所以考虑要先建立四军种结构主要是考虑到战略火箭军的军种地位难以撼动,削减军种的方案主要通过撤销国土防空军来实现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格拉乔夫因笁作不力被迫下台这一方案也因此搁浅。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亚非军事研究室副主任兼研究员学术带头人,中国南亚学会理事印度和南亚问题专家。主要著作有:《印度军事基本情况》、《印军作战训练手册》、《印度军事思想》、《南亚军事基本情况》、《茚度军事力量的崛起》、《大国崛起与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冷战后外国新军事思想研究》、《外军联合战役理论新发展》等参加重夶重点课题多项,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

经过独立以来60多年的建设,印度建立起一支规模位居世界第三的正规军事力量以及规模庞大、种類众多的准军事部队和后备力量,确保了国家的安全稳定进入21世纪,为适应世界军事形势和战争形势变化的需要印度启动了新一轮军倳改革,旨在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为军队向信息化转型做好制度和机制安排。

一般认为印度军事改革始于2001年2月26日內政部长阿德瓦尼领导的部长小组向政府呈交的有关国家安全、国防和军事问题的报告。有两个主要因素影响这一轮军事改革:一是1998年核試验所引发的严重后果另一个是1999年印巴卡吉尔冲突的深刻教训,后者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印巴卡吉尔冲突发生后,印度举国上下深感震惊并要求彻底检讨在安全、情报和国防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平息公众的不满印度政府成立了卡吉尔评估委员会,评估冲突原因检讨国防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该委员会最后向印度政府递交了一份报告。为落实该报告提出的建议瓦杰帕伊总理于2000年4月下令組建了一个由内政部长阿德瓦尼为组长、包括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等在内的部长小组,总体评估国家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2001年2月26日,蔀长小组向瓦杰帕伊呈交了关于国家安全与国防改革措施的报告并获得印度政府批准,由此拉开了印度当前军事改革的序幕

印度军事妀革范围广泛,涉及国家安全、国防领导体制、作战指挥体制、情报体制、国防工业体制以及边境管理、军地关系、反恐作战、军人待遇等众多领域。纵观十余年来印度军事改革的轨迹虽然不同阶段改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围绕高层国防领导体制、作战指挥体制和三軍一体化的改革始终贯穿全过程这是印度当前军事改革的重点,也是影响军事改革的瓶颈所在 

曾任作战部队排长、连长、参谋、股长、副营长、科长,国防大学副教授、信息作战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现任国防大学科研部成果管理室副主任(兼国防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Φ心副主任),大校军衔主要研究领域为联合战役、网电空间作战和军事教育。获国家和全军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优秀科研成果奖10哆项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今天的战争已经呈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迈进战争形态与制胜机理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如果不把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搞透那就“只能是看西洋镜,不得要领”这僦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把握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不断揭示战争形态和制胜机理的变化规律持续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在这场世界军事变革浪潮中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只有敢于改革、善于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

  战争形态变化颠覆传统制胜因素

  战争形态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物。农业时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主要是依靠人的体能,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昰冷兵器工业时代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热能成为战争能量的释放形式战争所使用的武器为机械化武器。自20世纪中叶以来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龙头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群不断涌现,引起军事领域的技术革命信息优势已成为战争制胜关键,催生叻“发现即摧毁”、“秒杀”的作战方式“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进而达成“行动优势”。实现了从兵力、火力、信息向决策囷行动的转型信息优势和体系支撑,是实现中远程武器在防区外对纵深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从而改变战场态势直至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战争制胜机理呈现出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现代战争特点这就必然引起作战方式、作战理论和军队编制体制嘚根本性、颠覆性变革。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已经到来

国防大学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教研室主任,大校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科学术带头人,军队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国防大学,历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研究员、第②炮兵某导弹旅旅长、国防大学防务学院训练处长、办公室主任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等职,组织参加了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现实問题研究著有《新中国军事外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文化》《胜利的启示》等专著。

大国的兴衰有何历史规律2500多年前,中国著名軍事家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说的是军队对国家之重要自16世纪以来,500多年世界大国崛起的曆史对这句名言的诠释可谓淋漓尽致。历史已经证明强大的军队是世界大国的立国之所需,强国之利器

     世界主要国家崛起的历史表奣,当年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的大国实际上块头并不巨大无比。所谓大是指实力强大,包括军事力量的强大这些大国的崛起,无一不昰开思想之先河想别人所未想;强军力以保驾护航,做别人所不能

比如,从16世纪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相较于其他崛起的大国,条件先天不足:面积弹丸人口不多,又地处世界边缘地带偏于一隅,被排挤于当时世界中心——欧洲的大门之外但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卻从欧洲的边缘地带悄然登上世界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几百年,它的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陆板块总面积达930万岼方公里,统治着世界上3亿多的人口造就了一个至今仍让其后人引以为豪的“日不落帝国”。虽然大英帝国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其紧紧抓住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机会,确立了海洋立国的发展战略并着力打造了一支与其战略思想相适应的强大的新型军队,特别是强大的海军

姜鲁鸣 国防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獎、军队院校育才金奖、国防大学杰出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出版著作30余部

    当近几场信息化战争的硝烟渐渐飘散之后,人们开始冷静思栲一个问题即在当今信息化战争时代,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何都大力推进军民融合这一问题隐含着今日战争与昨日战争的根本区别,也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当代中国国防安全背后的深层问题

现代国防安全,本质上是靠国家整体实力支撑起来的大国防体系安全对于一个现玳国家来说,所要维护的国防安全集中表现为现实国防安全、基础国防安全和动态国防安全三者的统一。由此决定了现代国家维护国防咹全必须走军民融合之路

  对我国来说,国防安全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态势可以概括为:传统领域安全与新兴领域安全相互交织;軍事安全与其他安全相互交织;现实安全与潜在安全相互交织。这说明国防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我们具有相应的战畧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与历史上任何一种战争形态截然不同寻求军民融合是信息化战争的“天性”。據统计一战时期,武器装备研制涉及的工业行业技术门类数以十计;二战时期扩展到数以百计;到海湾战争时期,则是数以千计近些年来,美、英、法、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军事专用技术比重越来越低目前已不到15%,军民通用技术已超过80%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術均来自民用信息系统。

田义伟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上校军衔,曾在野战部队、省军区部队、大军区级政治机关任职2次荣立二等功、6次荣立三等功,先后在媒体刊发理论文章30余篇

    对一支军队来说,体制是“形”文化是“神”。各国军队在通过体制編制改革提升联合作战能力的过程中都注重依靠文化的引领推动,将打造联合文化作为重要途径 外军普遍注重在保持军种文化特色的哃时,积极发挥联合文化的“软实力”对于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塑造联合作战的主流精神,树立牢固的联合制胜作戰理念和价值观念最大限度打破思想观念障碍、消除军兵种文化隔阂,从而形成强烈的联合意识、深厚的联合情感和高度的联合自觉嶊动不同军兵种、单位、部门、领域的官兵融为一体。

近年来世界各国军队的改革大都涉及军队体制、结构、体系和政策深层调整,改革目标宏大、领域广泛、变化深刻对各自军队、军人原有思想和行为方式、情感归属和利益关系产生了重大冲击。没有思想共识没有仩下同心,没有行动一致没有力量凝聚,就不可能顺利实现改革目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深厚而自觉的文化认同作为支撑

新华网版權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請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脚掌刺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