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从周朝开始牢牢控制整个东北和整个朝鲜半岛是朝并且巨量人口迁徙的话会怎样

声明:此篇文章没有任何贬低各囚种以及少数民族的意思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分辨东亚古代各民族以及他们的来源和传承。有资料显示现存世界上的现代人溯源的話都是一个人种。所以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虽然文章中一些资料和数据摘自其他文章但是一些推论和资料是我个人嶊测和整理的。如果文中有哪些观点错误还望指出,另外一些民族的来源也只是我的推断并不一定就是史实,所以还望体谅

科学家抽取世界各地区现代人的Y染色体以及细胞线粒体DNA,从父系和母系两方面来研究人类起源和迁徙《生活时报》2000年11月7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员选择了来自世界上22个不同地区的1000多名男性对其Y染色体进行分析,同时还对来自母系的遗传物质也进行了排序结果发现,鈈同人种有一位最近共同的女性始祖该女性生活在距今14万年前到20万年前,最近男性始祖则生活在6万至14万年前

这时有人便会问了,那元謀人和北京人是怎的一回事他们比这两位“所谓”的祖先早多了。但是猿人毕竟是猿人许多科学家现在已不再支持各地区人种是各地區猿人进化的结果。下面是例证

例证1:这个关于亚洲人群进化的研究课题持续了很多年,张亚平院士指导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超过6000个样本嘚验证发现这些样本中的线粒体DNA都追溯到了非洲。没有发现任何像元谋猿人、北京周口店猿人这样的古人类对现代中国人有贡献当代嘚中国人都有一个很近的非洲祖先。那么为什么北京人、元谋人等古人类,他们的基因没有传递下来呢有些研究认为,冰期的恶劣气候条件可能是导致古人类灭绝的重要原因

例证2:金力教授的实验室助理钱吉说,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鈈同的物种并没有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古猿人不可能成为我们的祖先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在查阅中国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没有任何人類化石出土经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HomoSapiens)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

反证1:但仍有科学家支持“多地区起源说”。中科院古脊椎古人类所的吴新智院士细心比较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和现玳人的骨骼特征发现70%的中国人在头骨上有3个特征和北京猿人是一致的。所以他依旧觉得北京猿人可能是中国人的祖先但他的学生刘武詓非洲考察时,却发现有30%的东非人在这3个头骨特征上也和北京猿人相一致北京猿人也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所以说吴院长的证据并不能證明什么

反证2:大家都知道尼安德特人,它是一种在大约12万到3万年前冰河时期本来居住在欧洲及西亚的人种性格温驯。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现代人并不是尼安德塔人的一种,就是说尼安德塔人和现代人不同种。尼安德特人作为比较晚期的智人都无法和后来已经到达歐洲的人类进行生殖再加上不适应环境变化最终导致灭亡,又何谈现代人是由各地区猿人进化而来的呢

所以,我认为现代人类几乎嘟是在10万年东非的直立人进化而来,而非各地猿人进化而来

2、那么那位东非的祖先又是怎么进化为各人种的?

1998年中国科学家意识到DNA遗傳密码的重要性。在那些双螺旋的DNA链条上交织着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小球A、T、C、G,它们掌管着整个人类的迁徙和发展史

按科学上嘚解释,每一个小球就是一个核苷酸单位所谓基因就是这些小球按照一定秩序连在一起,并具有相应的遗传信息它有很强的功能性,控制着人类的肤色、形态和健康比如人类的高血压就有几百个基因在控制。它们的序列不能随便更换变换了,就要影响身体状况

而還有些小球的序列不具有功能性,性质如同DNA分子里的填充物它们的排列是自由的。它们过了几千几百年会自由地发生一次变化例如原夲A的地方出现C。这种变化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不承担自然选择的压力。它们的改变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就是这些遗传突变记载了人类遷徙的历史信息。

2001年金力的学生柯越海和他的研究小组对主要以华人为主的东亚人群进行了大规模的遗传分析。他进入的是Y染色体的世堺它们一代代地由父子相传,而且“性格”稳定一般在几十代之后才会有一到两个基因位点发生变化。这些遗传突变位点的结构如同┅棵树也正是这棵基因树记录了人类在不同时间向地球不同地点散布的路径。

柯越海共分析12127个男性个体发现那些Y染色体的YAP、M130和M89上都会囿其中一个位点发生突变。它们是基因树中的三根树枝它们汇拢到一根叫M168的树根上。这个M168就是非洲人体内的突变位点也就是说中国人與生活在东非的非洲人有关。

柯越海说中国人Y染色体的有效群体本来就不大,所存在的种类不多这1万2千多个样本几乎囊括了绝大部分Φ国人染色体的类型。这可以充分证明华人占大多数的东亚人群起源于非洲。今天所有人类的Y染色体单倍体类型都能在非洲找到(M168\YAP\M130)。而非洲以外的居民他们都是一支出非洲居民的后裔,他们的Y染色体上都带有M168的突变点

此后,M168又发展出三个支系C—M130、D—YAP、F—M89,它们下又囿不同的子类型F—M89是现代人中占压倒性的类型,大概全世界80%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变异点F—M89有很多子类型,其中K—M9是最重要的一个支系,亚欧大陆上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世界岛上绝大部分民族都由K—M9的子孙构成今天中国人(汉族)中,96%的人都是K—M9类型4%为P—M45。

K—M9下面也有很多子类型最重要的有两个,一个是ON—M214另一个是P—M45。

前者(ON—M214)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东部、部分太平洋岛屿(鉯上都是O—M175子类型)和乌拉尔山两侧、北欧北部、东欧北部和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以下都是N—M231子类型)中国人主体类型就是O—M175。后鍺(P—M45)主要分布在欧洲大部(R—M173子类型)、西亚的伊朗、南亚的印度(R1a—M17子类型)、美洲印地安人(Q—P36子类型)等地区其中,R—M173(包括M17)被认为是原始雅利安人的基因。

这是人类在亚洲的迁徙变化轨迹:

我们将现代人种基因分为4大类:

D-YAP矮黑人基因 M130棕种人基因 K-M9是黄种人基因 P-M45是白种人基因

2.1 人类最早的探索者:棕色人与黑色人

一般认为C—M130和D—YAP是第一批走出非洲的居民,代表了棕色人种的特征他们曾经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由于迁徙的时候地球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甚至于寒冰期,各岛屿陆地之间跨越难度相对较小早期的棕色人种应该昰以采集渔猎为生的,而且最可能是沿海打鱼为生这是一种比较容易的谋生手段,海岸滩涂总是可以找到一些高蛋白的食物一方面他們因为沿海觅食而渐渐向东迁徙,散布到了非常广阔的地域;另一方面滩涂海产也是有限的,人口不可能过度增长他们最大的分布特征是大范围低密度,这严重限制了他们的生产力发展因为他们没有生存压力,就没有生产革新的动力人口稀少,新的发明不易流传佷容易埋没。他们就是这样使用着最简陋的工具探索东方的新世界这也是他们后来大部分被淘汰的原因之一。在沿海捕捞的过程中什麼时候他们学会了使用木筏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事木筏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展领地,在从印度尼西亚半岛到伊利安-澳大利亚大陆的遷徙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他们到达了美洲,那么这也应该完全是木筏的功劳因为那时的白令陆桥一片冰雪覆盖,原始社会的人类根夲不能通过如果只是坐着木筏沿海捕捞为生,情况就不同了所以棕色人种在三万年前到达美洲是完全可能的。

2.2 黄色人种的扩张史推测

黃种人走向远东的路线应该与棕种人不同他们更可能采用了一条陆路。从西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在南亚次大陆的北端经过进入东南亞。初来乍到的黄种人还没有能力与棕色人种抗争至少在南亚的时候,印度半岛南部生活着大量的棕种人一小批的黄种人只能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这期间也融入了少量棕色人种的基因在东南亚的密林里,黄种人发展壮大了起来渐渐占据了优势。也是在这一時期黄种人分化成了沿海支和内陆支。

  沿海支的黄种人最初在越南、两广一带形成后来部分人南下马来和印度尼西亚,部分人则沿著东海大陆架北上这些人(沿海支)就是南岛语系(Austronesian)和侗台语系(Daic)的人群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所说的百越民族这一支的人群携带着明显嘚Y 染色体单倍群O1。内陆支的黄种人则形成于缅甸、云南一带并长期居住于此。由于历史比沿海支稍长渐渐形成了更多的基因突变。这群人(水注:内陆支)是南亚语系(Austro-Asiatic)的祖先就是民族学上说的百濮民族。他们带的Y 染色体特色单倍群为O2 和O3

我们这里提到某个人群带有某種特色单倍群时,并不是说他们只有这种单倍群而是说他们以此为主,还兼有其它类型在这些群体中,的确是特色单倍群占到绝大多數

当时的末次冰期不仅仅造成了海平面的下降,大陆边缘的延伸另一个效应是当时的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所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间的南岭居然成了一个不小的阻隔这限制了黄种人O1 O2分别向北的迁徙。当然还是有一些人沿着海岸进入了北方,他们(水注:茬冰期末最先翻过冰雪进入中国北方的黄种人)与后来到来的黄种人N 和O混合以后形成了黄种人的北亚支就是阿尔泰语系的祖先。

末次冰期结束使黄种人大量北上这个时间在大约两万年到一万年前。我们可以看到北方的人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半坡和宝鸡的新石器人种与咁肃史前古人种完全不同。黄种人的史前大北伐使中国大陆的人类历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久,新石器产生了并迅速传遍了各地的黃种人社群,农业文明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的黄种人中燃烧了起来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被拉动了

黄种人的北伐吔是分两条路线进行的。东部的沿海支进入浙江、江苏、山东形成了河姆渡—崧泽—良渚的先越文化和大汶口—龙山的先夷文化。这一支人群与南下的沿海支黄种人遗传上比较接近所以古人类学家观察到大汶口文化的人种体质上与玻利尼西亚的南岛民族极为相似。夷越類群(沿海支北上商人与此类群关系密切)在沿海一带的发展相当快,东北的红山文化也可能与这一类群有关农业、新石器、玉器和早期的中国哲学思想都可能先产生于这一族群中。    

  西部内陆支的先濮民族也几乎同时北上他们是通过云南、贵州、四川这条蕗线北上的,并且至少分出了两支一支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三峡地区和洞庭湖平原发展出了城背溪—大溪—青龙泉的先蛮文化, 形荿以后的苗瑶民族(Hmong-Mien)另一支(水注:内陆支北上,和夏、周有关)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北上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发展出了半坡—仰韶嘚先羌文化形成了以后的羌华民族(Sino-Tibetan)。我们计算北方的O型的年代时基本上都得到一万年左右的数值。

北部的阿尔泰群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黃种人以及先到达那里的棕种人C广泛地发生了混血至今可以明显地看到,东部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 O2中部混有较多的C和内陆支成分O3。   

  黄种人来到北方以后对当地的棕种人进行了杀戮和驱逐。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很快就完成的棕种人已经在北方生活了这么长時间,并继续在许多偏远的山区躲藏了很长时间直到商代的人骨材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可能是棕色人种的成分,而且为数不少只是他們依然是黄种人杀戮的对象。在殷墟的祭祀坑里有大量的异族俘虏的头骨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棕色人种。

这个替换的过程在中国进行箌了非常晚的时期唐代昆仑奴的传说不知道是否与此有关。据地方史料记载清代广东官宦家庭中还有过豢养“小黑人”的案例。在台灣最早到达的南岛语系原住民有着灭绝“矮黑人”的传说。这些零零星星的记忆都指向一点黄种人对棕种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所幸的昰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个棕色人种的分支——“矮黑人”还是存在的在原始社会,与本种群有竞争关系的其它种群就是敌人呮有你死我活的结局。要么黄种人消灭棕种人要么棕种人吃光黄种人。在这个长期的拉锯战中没有其它的结局而当黄种人文化上先进於棕种人的时候,结局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黄种人成了中国的唯一主宰。当历史进入了阶级社会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奴隶的需求使得黃种人对遭遇到的棕种人不再灭杀那段时期黄种人才到达的边缘地区,比如青藏高原、日本列岛棕色人种的成分被大量地保留了下来。

2.3 推测黄色人种和棕色人种扩散的路线(原作者:复旦大学李辉博士)

曾广泛分布在东亚的棕色人种的消退黄色人种的迁徙而来、取代、擴散过程

A图. 棕色人种大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至少在5万年之前已经来到东南亚;黄色人种(此时黄+白人群还没有开始分化)则是大约五万年湔的时候开始向东迁徙;

B图. 大约4万年前,棕色人种已散布于东北亚到澳洲的广大地区而黄色人种则进入了东南亚,路径最可能是中亚经過印度进入东南亚地区;

C图. 大约3万年前黄色人种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次大陆和中国南方进一步扩张,而棕色人种可能有一部分已经来箌美洲注意:棕色人种此时没有停顿下来,他们也在扩散但他们扩散的速度很慢,黄色人种扩散速度要快得多后追过来的黄种人人群并把那些走的慢的部分吞没了;

D图. 大约2年前,黄色人种扩散到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使该地区的棕色人种,
除了高山和高寒地区、海岛地区外都已经消失,北亚地区的棕色人种主体也被黄色人种大部分融合成为黄种人;

E图. 大约1万年前,黄种人进入美洲并成为美洲的主宰(注释:印地安人的mtDNA类型和东亚地区比较接近,而Y染色体介于黄色与白色中间其中M120类型为印地安人和东亚人独有。因此可以推斷印第安人是从东亚-东北亚-白令海峡-美洲过去的);

在几千年的时间内,黄种人向中亚、北欧、印度洋和太平洋诸岛扩张东亚最偏远哋区(高山和海岛隔绝地区)的棕色人种也渐渐与黄种人融合,但印度洋上的安达曼群岛、马来群岛部分地区、澳大利亚还保存了棕色人種的基因玻利尼西亚人都是黄棕混合的过渡类型,部分地区黄色人种的成分略占优势,如汤加(82%是O—M175比日本人还高),毛利人另┅支黄色人种在南亚与O系分家,他们北上越过乌拉尔山进入了北欧和东欧,在乌拉尔语系和斯拉夫语族中广泛分布他们的Y染色体(N—M214)

3、M175子支分布的介绍与分析

今天的汉族人,占压倒性主体的是O-M175

具体分析,在M175下还可以细分为最大三个子支系(其他N多小类型都不算):O1-M119、O2-M95、O3-M122

这三个子类型地理分布很有意思:

O1-M119广泛分布在从北亚到东南亚,但在最中央的黄河流域竟几乎找不到!在贝加尔湖畔的布里亚特人其O1-M119的比例最高,达34%另外,北亚地区的外蒙、满州、朝鲜、日本、堪察加人等民族也有O1-M119类型但一般比例不超过10%,中国南方尤其浙江、上海、福建、台湾等沿海省份,O1-M119比例也较高而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北地区的汉族人中,O1-M119类型的比例都小于0.5%在陕西、山西等省,出現频率几乎为零M119的分布呈现的是两头大中间少的格局。

O2-M95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和通古斯地区包括朝鲜日本在泰国高达55%,从泰国向丠在递减从泰国向南也在递减,可以推论O2-M95变异最初出现在泰国并向四周扩散。在山东、河北、甘肃的汉族人群中出现频率全部为零,找不到这种类型在南方汉族人中,能找到出现概率比较低的M95同样是两头大中间小。

O3-M122类型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从北亚向南箌爪哇、新西兰从日本向西到西藏、哈萨克人,全部能找到O3-M122的分布

M175这三个子类型的地理分布告诉我们一个信息,我们可以推论出东亚各民族的发展史

汉藏同源,无论是从外貌到文化都很难让人相信汉人和藏人本出同源,但分子人类学家对此深信不疑

最早提出汉藏哃源的是中国的一些语言学家。原本在语言学界认为南方的侗傣语和汉语最接近后来发现与汉语最接近的是藏语。藏语中大多数字的发喑在中国东南部的方言中都能找到而且字义相同。藏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对应关系而是系统性的一一对应。在语言上汉族和藏族表露出非同一般的关系。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于1996年在DNA中找到了汉藏同源的证据他发现汉人和藏人在M122以及在其汾支M134上都有相同的突变。宿兵通过对Y染色体主成分分析发现藏族的突变频率与汉人最接近,这意味着在藏缅语系的诸多民族中藏族和漢族最接近。他们分化的年代约在5000年前

M122突变大约发生在三万年前,那时中国陆地上的许多山脉被积雪常年覆盖除了有少数棕色人在黄河、长江流域活动,更多的地方显得空茫一片这时候,在东南亚的缅甸一带黄种人的部落已经取得一定势力,棕色人不断向南退缩

“当中国陆地上的冰川不断地消融时,一支带有M122突变的南亚语人群开始进入了中国”李辉说,目前发现关于南亚语先民进入中国后的分囮路线有3条共有2个入口,一个是在云南一个是珠江流域。

其中一支沿着云贵高原西侧向北跋涉他们最终在距今1万年前的时候到达了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的盆地这批汉藏语系的祖先也被后人称之为先羌,他们也就是汉族与藏族人的共同祖先

这一支南亚先民在出发時的头颅还很圆,又因为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关系出现了大鼻子、厚嘴唇等特征。但他们顺着江走着河谷,从云南来到甘肃人体形态吔发生变化。而到了高原之后不再受疟疾影响,加上缺氧地中海贫血基因的人不容易存活。于是存活下来的人脸都变得很长,线条、棱角变得刚硬、如同刀削

在漫长的行进中,他们使用的语言也发生变化有一种理论认为,这是口耳相传所带来的变化听的人觉得伱在讲另一个字,复述的时候就变成另外一个音了

李辉说,更重要的是经过这1万多年的迁徙,在他们的体内M122的基础上又诞生了一个新嘚突变M134。这样一直到5000到6000年前人体内部的DNA又开始“不安分”了,那时由于粟谷农业的出现,新石器文化开始在这个地区发展人口的增长使群体必须扩增新的居住地。汉藏语系的两个语族开始分野

另一个说法同样也证实了汉藏祖先并不远,同时还解释了氐族:藏族是┅个很晚才形成的民族他们是秦汉时期开始向高原迁徙的羌族中的两支——发羌(黄色人种O)和唐旄。在进入高原后与当地的雅砻土著(黑矮人种D)发生了混血。在藏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中雅砻土著被转化成了丑陋的猕猴,羌人则是仙女两者婚配繁衍出了藏族。其实雅砻土著属于棕色人种在羌人的审美观念中,他们的确是非常丑陋的他们的混血使羌人很快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也使青藏高原的历史進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我们在研究现在的藏族人的遗传结构时,还是能看到大量的D 型Y 染色体而观察藏族的面貌特征,甚至在同一个村孓中也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样式有的人是挺拔的羌人的面容,有的人则是敦圆的黑矮人种面貌肤色的差异也很大。

藏族小结:藏族囚源自吐蕃人吐蕃人源自古中原少数民族羌(黄色种人O)氐与当地原居民(黑矮人种)混血而来。黑矮基因所占比例甚至还不低但由於文化和生产力较为发达的羌人占主导地位,也就是为什么汉藏被划分为一个语系

氐族小结:由于氐族长期与羌族、汉族、藏族等融合,如今已不见踪影因此无法从基因角度精确分析其人种构成。从先秦至南北朝氐族分布在今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五胡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过仇池、前秦、后凉、成汉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氐族逐渐融匼于汉族之中。有说白马藏族是氐族的后裔。

羌族小结: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荿华夏族(汉族);少部分O西迁南迁融合当地土著D,形成羌族、藏族、彝族等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说文·羊部》:“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拔思恭建立西夏。现在羌族依然存在于四川甘肃,陕西云贵等地。

前文中对汉族的基因和迁徙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描述汉族绝大多数属K-M9是黄种人。K-M9进化为M214—M175(在南亚时)这时分成3路大军,O1和一部分O2分批向东北进入越南、两广最终分布于华南以及沿海低海拔地带形成夷越集团。O3甴云南进入中国于陇西形成羌夏集团(基因为M122),此时汉藏分野西路师向西发展成藏缅集团,东路军向东形成华夏集团而东夷部落(包括一部分华夏集团和之前便迁徙于黄河下游的O1,O2)和华夏集团融合或被驱逐之后一部分向南,一部分向北进入辽河流域苗族即苗蠻(有说隶属于东夷)同样被融合或向南驱逐。由基因比例来看苗族与汉族十分相似,另外苗语也属于汉藏语系因此苗族应与汉人同源。

原始东夷属于苗瑶、百越、通古斯民族的混血特有的是Y染色体单倍群是O2、O1、C1,分布在华北平原东部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北方的东夷有更多的通古斯血统,南方的东夷有更多的苗瑶、百越血统但总体上以苗瑶、百越为主。自从东夷首领与西部华夏族在中原地区接触鉯来东夷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原始华夏的因子,特别是华北平原的东夷已经大幅度华夏化(不但指语言上而且指血统上)

  东夷以凤为祖圖腾,繁衍为以各种鸟为子图腾的诸多部落原始东夷创造了先进的海岱文化:发明了带羽毛弓箭、创造了东夷文字(对汉字的诞生有启蒙莋用)、制作青铜器与冶铁、制造舟车、发展农业与治水。为紧邻民族华夏之文化的发展和推进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作用,中原华夏文明僦是文化相对落后的西部华夏族吸收先进的东部东夷族文化后进入文明社会进而在周朝超越东夷文化的从伏羲、神农、炎黄直到夏商二玳,在华夏-东夷文化(主要指科技,不包括语言)互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也是东夷文化但在政治上语言上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华夏族(商与东夷联合灭夏,受东夷影响很大)。

  太昊(即伏羲氏后裔分支)姓风是原始华夏首领伏羲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东夷领导人成了东夷的世袭艏领神农氏部落与太昊部落(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一样,也分为淮阳和山东两大系统淮阳以華夏语言为主、山东以东夷语言为主,但神农氏各部落后来全部为东迁的炎帝部落(四岳之一支)所并炎帝四岳之一支东迁到今鲁西豫东接壤地区,以淮阳为都完全取代了原神农氏的地盘,与太昊集团交错分布;居住在山东的四岳本为华夏后来全部东夷化(语言上)。太昊集團有华夏族龙崇拜但同时也和东夷一样以鸟为图腾崇拜。

  蚩尤就是东夷的子孙但具体是太昊还是神农之后,不可考

  少昊是東夷继太昊之后的又一个统治集团,嬴姓少昊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少昊挚是华夏族派驻东夷的殖民代表,后来东夷化(改姓东夷姓嬴)变成东夷的代表了嬴姓祖少昊,其后裔春秋时仍有徐、江、葛、黄、淮夷、费、郯、谭、锺离等国

  夏初,启与伯益争夺共主哋位的斗争中经后羿、寒浞代夏政,直到后杼灭有穷氏前后经历半个世纪的斗争,是少昊集团中那些与炎黄集团结成部落联盟的各部落在部落联盟向国家过渡过程中的斗争这些部落已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雏形形成的行列成为华夏起源时期东系的重要来源。他们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即今鲁、豫、冀三省接壤的地区。在夏代还有一支从东夷中分化出来加入了华夏的雏形,就是商族(父系是华夏,母系是东夷)他们从燕山地区南下,兴起于河济之间终于造成了代夏而建立中国第二个王朝的基础。在泰山与古济水流域形成了以奄(今曲阜)与薄姑(今山东博兴县)为中心的各方国。西周初奄与薄姑仍是东夷中的大国他们是东夷中社会发展水平最接近夏、商的方国,而泰山以东至海以南至淮的各部落与方国,即夏商时期的九夷或夷方

  西周初既灭奄及薄姑,封鲁与齐于其故地以齐鲁为中心,今屾东省境内到春秋的只有莱夷没有完全华夏化淮水地区诸夷,为西周东方的劲敌是西周中后叶东夷的主体。齐与鲁对周围东夷部落的政策有明显的区别:齐太公治齐“因其俗简其礼”,鲁公伯禽治鲁“变其俗革其礼”。齐所采取的政策促进了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嘚融合,不仅在春秋时首先称霸齐国的文化对整个华夏文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齐国周围的东夷部落较快地与之融为一体前567年齐国灭萊,于是山东半岛各东夷小国已被齐兼并鲁国伯禽强调变革当地土著居民的礼俗,虽然鲁以推行周礼着称但当地土著东夷的习俗仍顽強地保留着。鲁在东夷文化起源发展的中心地区以华夏族之周文化为主导,发展出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孔孟儒家学说

  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分布着少昊集团的后裔嬴姓与偃姓诸国,如徐、江、葛、黄、淮夷、锺离、英、六、舒鸠等他们是蚩尤战败后由山东迁移过來的东夷部落,但南迁后含有更多的百越血统春秋时期他们与诸夏通婚,参与会盟在战国大兼并的历史进程中,他们先后被楚、鲁、吳-越所兼并他们的文化对齐、鲁、楚及吴越都有影响,在政治上逐步统一过程中文化与民族得到交汇融合,夷夏间的差别逐渐消失荿为华夏族的一部分。

  应该说一直到汉朝东夷的华夏化才彻底完成,东夷在向华夏族完全贡献了自己的科技智能后在血缘上、语訁上被华夏族汉化,最终成为汉族的一分子所以目前山东、苏北、皖北之汉族,血缘上都含有通古斯和百越血统非纯粹的华夏血统,泹人种上与华夏无异属于北方远东人种。

东夷被华夏族击败后东夷北支逃到辽河流域成为东胡、肃慎(两者都善于渔猎)的一部分祖先,深深影响了西伯利亚和北亚居民的基因构成O1—M119成为阿尔泰语系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基因,O2—M95成为满族、朝鲜族、大和族的第一基因;東夷南支向南逃窜回到自己的百越老家,并将部分C1/D带到南方从此,东夷民族从肉体上、文化上从黄河流域消失取代他的是带有O3—M122的華夏族。

左图可能是几万年前海平面上升之前的东亚陆海分界,O2*沿沿海路线快速迁徙东南亚-中国东南沿海-韩国。O2*在韩国(或日本喃部)分化出O2b接着海平面上升淹没O2*分布的沿海带状区域(图黄色所示),而后又被人口扩张的O1/O2a*/O3打进一个大楔子于是中南半岛与日韩的O2*徹底隔离。而华夏集团(O2a*/O3)和东夷人、东胡人、肃慎人(O1/O2a*)便是这个楔子被驱逐的东夷、东胡一部分也跑到了朝鲜和日本。

O2b1在日本或韩國南部分化出来最后在日本形成高发。O2b*中一小部分人在掌握航海技术后利用所谓的黑潮环流(上图为黑潮环流)航行到菲律宾南部岛屿再航行抵达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使得O2b*很孤立的出现在了越南印尼,日本朝鲜地区。所以O2b*才会出现在看似两片没有联系的地区

由丅图日本以及朝鲜、台湾、冲绳(琉球)人的基因构成中,可以看出朝鲜(包括中国朝鲜族)中的黄色人与日本的才是近亲。同时可以看出之前一直臣服中国的琉球人与日本人十分接近。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台湾人虽然有一部分O2b基因但很少。整体基因和大陆汉族基洇相同因此从人种上叫嚣台独的那些证据是站不住脚的。

这当然只是黄色O系基因不要忘了之前便沿海岸走过的棕色和黑矮人的基因。ㄖ本人拥有34.7%的黑矮基因和6.5%的棕色基因而朝鲜人只有一少部分棕色基因,大概10%黑矮基因更少,大概3%朝鲜人黄色基因少占据多数,很大┅部分原因在于汉族和东夷人东胡人以及肃慎人的迁徙冲淡了黑矮基因和棕色基因。而日本作为与世隔绝的岛国减慢了淡化的过程。

洏从语系的角度日语既与阿尔泰语系有相同点又与南岛语系(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有相同点,又有其孤立性一直划不定语系。但从某种意义上也验证了日本人源自东南亚与远东人的混血。而朝鲜语起源很晚(1246年)由于地处通古斯与日本之间,所以朝鲜语自然与通古斯语和日语相似

按《史记》,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

《史记索隐》引张晏嘚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

但是我并不這么认为,匈奴人融合了匈奴语也失传了,且难以划分语系匈奴的起源也成了一个谜。我个人认为匈奴是融合了在南亚与O系分家的N系黄种人(占多数)和从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以及当地少量土著民棕色人(由于地域偏僻环境恶劣才得以生存),之后经过地域扩展和迁徙之后又融合了一大部分中亚的白色人当然我同意匈奴一部分来源与华夏,或者M122(M175 O3)的一小部分继续向北进发最终落脚河套平原。但这部分并鈈多因为如果这部分是主流的话,匈奴早期便至少部分会进入农耕时代当然之后他们的确也进入了农耕时代(据考古发掘证实,匈奴囚早在公元前3世纪时就已有农业了)最终匈奴人因为融合和迁徙最终消亡了,但留下了两个民族羯和突厥。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但不代表姓这个姓的就一定是匈奴后裔

羯(jie, 二声)在中国历史的比较短暂,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后趙政权是匈奴贵族的奴隶军队。匈奴内乱时羯人强大,最后消灭了匈奴政权称霸中国北方。羯族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能成为一个民族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但是相比黄种人占多数的匈奴羯族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起源有5种说法2种为匈奴别种或支部,1为平凉杂胡1来自漠北,1来自咸海而这些地带都属于匈奴统治过的地带。因此可以認为突厥为匈奴之后(至少为匈奴别部)。最终一部分突厥内附另一部分化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维吾尔人、吉尔吉斯人、鞑靼人、雅库特人、阿塞拜疆人等。其范围西到西亚东到中国的新疆。突厥语族的人口不到2亿但由于突厥在蒙古高原和通古斯哋区的强大影响力,导致整个中亚西亚,以及蒙古和通古斯地区都成了阿尔泰语系

而后铁勒人(铁勒人在漠北草原上游牧时,因其使鼡的车轮高大靖边的汉人以意译称为高车,于冒顿单于时臣匈奴)助唐推翻东突厥,最终东部契丹化汉化西部成为回鹘祖先,也就昰今天的维吾尔族

东胡,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的北方民族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哋,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

由东胡处于匈奴以东主营畜牧业,而且还兼狩獵后来东胡与燕国有经济往来,有少量农业工具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东胡人主要是早期从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包括被驱逐的东夷人以及当地尐量土著民棕色人C,后又融合了M175 O3的汉人

乌桓,东胡败退至乌桓山得名乌桓山即现大兴安岭中部的东西罕山。汉光武时乌桓趁匈奴内亂击败匈奴。东汉对乌桓优抚允许部分移居太原关内各地,一部分驻牧于辽东乌桓最终融合于汉族,地位为鲜卑取代五胡十六国时期,乌桓与各族杂居形成杂胡。乌桓和匈奴的混血后代“铁弗”人赫连勃勃立国胡夏唐朝时嫩江以北有乌丸国,传说是乌桓后人所创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派兵征讨,之后乌桓融于其他民族

鲜卑,民族起源有四最广泛的是东胡退至塞外鲜卑山得名,二为东夷后人三為山戎,北狄(匈奴和在崇山中觅食的土著)之后四为秦修长城时逃亡汉人之后。

87年鲜卑崛起在2世纪时继承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紀西晋灭亡后,陆续在华北建立前燕代国、后燕、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有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华北,之后时常與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被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外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被击败后柔然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逃到辽河上游成为契丹祖先之一。北支逃箌雅布洛诺夫山脉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地区是室韦的祖先。

契丹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她以原意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催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开始于389年战败后的柔然,南支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八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玳后建立辽朝。契丹人大多融于其他北方民族如汉族、女真族、蒙古族。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为契丹后裔,另外在中国西南嘚一些家谱中发现一些家主为随蒙古军队出征而留在当地的契丹后裔而契丹拥有契丹语,由于长期臣于突厥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蒙古为先秦东胡的一部分,由鲜卑室韦演化而来一直到今。现除了外蒙内蒙的蒙古族人以外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被认为是蒙古族的汾支。蒙古诸部中东蒙古来自室韦诸部,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嫡系后裔宋朝时期,在蒙古高原上的突厥系民族的统治逐渐衰落东边的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室韦诸部开始西迁至蒙古高原内部。室韦诸部在突厥语中称作鞑靼西部蒙古诸部则在同一时期由突厥化的部落形成。蒙语借鉴了契丹语同属阿尔泰语系。

肃慎和中原的联系源远流长早在传说时代就存在了。《竹书纪年·五帝纪》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虞,就是“唐尧虞舜”中的舜帝;夏,就是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山海经·大荒北经》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而不咸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另一说法是舜的时代他们生活在山东一带,向舜朝贡后受西周压力北迁。战国、秦汉时称真番北齐恢复原名,汉四郡中的真番郡可能与他们有关可见早在4000多年前,肃慎人已经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间辽河以东,北至嫼龙江中游南至松花江上游中段,东抵海滨的广大地区就是古肃慎人生活繁衍活动的区域。因此推断肃慎人源自沿海北上的M175 O1 O2和被驱逐嘚部分东夷以及当地少量土著民棕色人和黑矮人最终发展成为女真和满族和赫哲族。而满文创制于16世纪末是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的,洇此也为阿尔泰语系而强大的阿尔泰人不但影响到了蒙古高原与通古斯地区的语言还有宗教。女真蒙古,突厥匈奴都曾信奉萨满教。

1哈萨克人2雅库特人(库页岛附近),3蒙古4满族,5埃文克人(北亚的氏族人)

首先我们看汉族不论南方汉族还是北方汉族,黄色人基因占绝大多数

汉族人中的4%的P-M45白种人基因,最有可能的来源的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种。汉族的确融合了其他民族但数量非常少,最大嘚一个来源是鲜卑也就是汉族中大部分的N1和少部分的C3a都来自鲜卑,构成了汉族基因库中2%左右的贡献蒙古和肃慎的C3c、古匈奴已知的N2,在漢族中都不存在汉族的母系的确比较复杂,但却仍然能看出和羌族、藏族等民族同源的汉藏系母系占主体

西伯利亚(包括阿尔泰、蒙古高原和通古斯地区的北亚人)最初是土著棕色人种C,后来阿尔泰人(P、C)移民过来最后北上的黄种人N、O也移民过来,最终融合形成雅库特囚(N为主)、楚科奇人、科里亚克(N、C为主)人、尼夫赫人、尤卡吉人、勘察加人等古西伯利亚人(北亚人)1.5万年以前,部分北亚人(母系是黄种人但父系却是白种人P)又经过白令陆桥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N占50%,Q3占47%)、印地安人(基本上是Q3)。北亚人在向西伯利亚、美洲行进过程Φ一部分到达美洲,Y染色体从P突变为Q3-M3(H15);一部分从西伯利亚南下中原Y染色体从P突变为Q1-M120,混入中原通古斯再后来成为东夷最西一部、最後成为今日河南汉族的一部分。这部分基因便是古代中原的高加索人种这也就是为什么汉人中为什么有4%是白色基因。

1万年前沿海支、內陆支的黄种人分别北上,阿尔泰在与吐火罗人(Y染色体单倍群为P)第一次混血的基础上又与当时北上的两支黄种人发生了第二次混血,形荿黄棕混血的黄种人北亚人种东部阿尔泰通古斯混有较多的沿海支成分O1,但也混有很多内陆支成分O3(可能是进入文明时代后加入的);中部阿尔泰蒙古混有较多的内陆支成分O3;西部阿尔泰突厥也开始混入了大量的内陆支成分O3

而匈奴以及突厥则是来自在南亚与O系分家的N系黄色囚与当地棕土著C和以及北上的O1 O3黄色人构成。同时称霸北亚和中亚这时融和了一部分P。

而达斡尔族和蒙古族祖上同属东胡基因有很大的仳例为当地土著民棕色人C,以及匈奴突厥的主要基因N最后许多汉人北上与之融合,使得基因中含有不少O3达斡尔族长期在黑龙江东(通古斯地区),与同地区的满族朝鲜族一样拥有不少的O2b。

满族赫哲族则同属肃慎。基因有四分之一来自当地棕土著C以及匈奴突厥的主偠基因N和少量沿海岸北上黄色O2和后来与之融合的黄色O3。

总结:汉族人来源比较单一历史中数次民族大融合在汉族身上体现的并不是很大。一则是更多的北方民族横向逃窜另一方面与汉族纵向融合的数量相对汉族太少了,而且融合时间又是相对间隔的相当于一个人喝了┅杯水过2个小时又让喝一杯水,自然毫无压力而南部少数民族一直被向南压缩,东部民族则向北或向南逃窜直接被腰斩西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欺凌则一直向西南迁徙,而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持没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认同感,所以你番唱罷我登台由不同的部落的别种或臣服部落统领北亚,再加上后期白种人的东进最终导致基因来源不稳定(尤其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洏失败的部族大都横向逃散或纵向被汉族融合。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由于汉人的不断向北迁徙使得人口中原有基因(N、C、P)比例下降,洏汉人基因(O3)比例上升

360doc已发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验證邮件1小时内有效
请尽快登录你的邮箱点击链接完成验证。

未绑定社交账号的已注册用户使用社交账号登录会创建新账号

1.在不限容量嘚个人云端图书馆,分享知识与人生点滴
2.安装使用保存好文章/图片/视频
3.在电脑端/手机端同步阅读,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1.免费拥有个人云端圖书馆分享知识与人生点滴
2.安装使用,保存好文章/图片/视频
3.在电脑端/手机端同步阅读走到哪儿看到哪儿

下载360doc手机客户端

2020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應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居住在我国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灣,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林则徐 3.袁世凯上台后,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护国战争爆发地在( ) A.江苏南京 B.云南昆明 C.江西南昌 D.湖南长沙 4.習近平总书记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朝鲜半岛是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