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丸治什么病最难治疗

中药草乌头的吃法: 【出处】侯寧极《药谱》 【拼音名】Cǎo Wū Tóu 【别名】堇(《庄子》)芨(《尔雅》),乌头、乌喙、奚毒(《本经》)鸡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负、耿子、帝秋(《吴普本草》)独白草(《续汉书》),土附子(《日华子本草》)草乌(《圣济总录》),竹節乌头、金鸦(《纲目》)断肠草(《新疆药材》)。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北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①乌头详川乌头条。 ②北乌头又名:五毒根、小叶芦、??花、蓝乌拉花、藍花草、百步草。 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块根常2~5块连生倒圆锥形,长2.5~5厘米外皮黑褐色。茎直立光滑。叶互生有柄;叶片近於革质,全形为卵圆形长6~14厘米,宽8~9厘米3全裂,裂片菱形再作深浅不等的羽状缺刻状分裂,最终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二面均光滑或有时微被毛。总状花序或有时为紧缩的圆锥花序;花萼5,紫蓝色上萼片盔形,长1.5~2厘米侧萼片长1.4~1.7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1~4毫米;雄蕊多数无毛;子房5个,稀有3~4个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果长1~2厘米。种子有膜质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于草甸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生境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產。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苏、安徽、辽宁等地 【性状】干燥的块根,一般呈圆锥形而梢弯曲形如乌鸦头,长约3~7厘米直径約1~3厘米。顶端平圆中央常残留茎基或茎基的残痕,表面暗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皱缩不平,有时具短而尖的支根习称钉角。质坚难折断,断面灰白色粉性,有曲折的环纹及筋脉小点无臭,味辛辣而麻舌口尝须特别谨慎,切勿咽下以个大、肥壮、质坚实、粉性足、残茎及须根少者为佳。 【化学成份】 乌头各部分含生物碱其中主为乌头碱。乌头碱水解后生成乌头原碱、醋酸及苯甲酸叶中还含肌醇及鞣质。 多根乌头含有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准噶尔乌头胺多根乌头碱,多根乌头定碱乌头芬碱。 准噶尔乌头根含总生物碱量1.5%主要为乌头碱,准噶尔乌头碱地上部分含总生物碱量0.7%,主要为准噶尔乌头碱 亚东乌头含有生物碱为伪乌头碱。 紫草乌地上部分(叶和梗)含生物碱0.58%其中分出结晶生物碱称紫草乌碱0.43%。 据报道日本产乌头除含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外,还有次乌头碱、惰碱 【药悝作用】 草乌头(品种未鉴定)用小白鼠热板法实验,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如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草乌与川乌作用基本相同前者生物碱含量0.425%,后者0.5991% 多根烏头中提出的总碱,10~20毫克/公斤注射于麻醉犬及兔从心电图上可见心跳兴奋性及传导发生紊乱。 自准噶尔乌头根中提出的生物碱超过30种鉯上准噶尔乌头碱属于Atisine一类,将其4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降低,有时后肢强直性收缩;对兔有弱的镇静作用并能延長小鼠用催眠药引起的麻醉时间;用于兔有降温作用;静脉注射可降压,大剂量能阻断神经节有弱的解M-胆碱样作用。酊剂外用可作为止痛剂以治疗神经痛、偏头痛等,其止痛作用主要来自乌头碱毒性极大。 ㈠局部麻醉作用:从紫草乌的叶和茎中分离得紫草乌碱其1%溶液具有局部麻醉作用,效力相当于可卡因的2倍将紫草乌碱注射于大白鼠大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周,能产生传导阻滞;对人舌头有麻木和针刺感将紫草乌碱溶液加热或放置于室温2~3个月之久,均不失效异乌头碱0.02%溶液对家兔角膜有较弱的局部麻醉作用,将其注射于小白鼠夶腿后侧坐骨神经周围能使之产生传导阻滞.但局部刺激明显,且易吸收中毒故不理想。㈡镇痛作用:用小白鼠热板法作实验紫草乌碱尛且不能提高痛阈,大量始有效其镇痛指数很低。 林地乌头 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使心收缩加强,频率加快;灌流于离体蛙肝使血管擴张小量升压,大量则抑制心血管;对饥饿动物能使其体重很快恢复正常犬、兔口服后体重增加更快。 日本产A.lusidusculum Nakai的成分Lucidusculin能抑制嘌呤类利尿作用但对盐类利尿剂无影响,与乌头碱有本质的差别A.gIgas L.et V.极毒,能使放牧的牛死亡;其中所含生物碱主要抑制运动神经末梢有类似箭蝳样作用。A.spicatum Stapf的根对注射酵母引起发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对小鼠扭体反应及机械引起的疼痛有镇痛作用镇痛治疗指数高,说明较安全A.heterophyllum Wall.的成分Atisine口服或肌肉注射,对发热的家兔无解热作用静脉注射能轻度降压。 【炮制】制草乌:取净草乌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ロ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透;内无白心为度,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性味】 辛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乌头:甘,大热有大毒。乌喙:味辛微温,有大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大热有大毒。 【归经】 入肝、脾、肺经 ①《本草求真》:入肝,兼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厥阴、少阳经 【功能主治】 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 ①《本经》: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 ②《别录》:消胸上痰,冷食不下心腹冷疾,脐间痛肩胛痛不可?仰,目中痛不可久视又堕胎。主风湿丈夫肾湿阴囊痒,寒热历节掣引腰痛不能行步,痈肿脓结 ③《药性论》:能治恶风,憎寒冷痰包心,肠腹?痛痃癖气块,益阳事治齿痛,主强志治男子肾衰弱,陰汗主疗风温湿邪痛。 ④《药类法象》:治风痹血痹半身不遂,行经药也 ⑤《纲目》:治头风喉痹,痈肿疔毒主大风顽痹。 ⑥《东医寶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 ⑦《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⑧《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麻痹症又为伤科要药。 【用法鼡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注意】 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垺。 ①《本草经集注》:莽草为之使反栝楼、贝母、白敛、白及(一本有半夏)。恶藜芦 ②《药性论》。远志为之使忌豉汁。 ③《纲目》:畏饴糖、黑豆冷水能解其毒。 ④《本草汇言》:平素禀赋衰薄或向有阴虚内热吐血之疾,并老人、虚人、新产人切宜禁用。 【附方】 ①治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分。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②治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分为末每服半钱,冷酒┅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③治久患头风:草乌头尖(生用)一分,赤小豆三十五粒麝香一字,为末每服半钱,薄荷汤冷服更随左右搐鼻。(《指南方》) ④治偏正头痛:草乌头四两川芎?四两,苍术半斤生姜四两,连须生葱一把捣烂,同入瓷瓶封固,埋土中春五夏三、秋五冬七日,取出晒干拣去葱、姜,为末醋、面糊和丸梧子大。每服⑨丸临卧温酒下。(《戴古渝经验方》) ⑤治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分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⑥治脾胃虚弱及久积冷气饮食减少:草乌头(净洗)一斤,苍术二斤陈橘皮(去白)半斤,甘草(生椎碎)四两,黑豆三升上五味,用水一石煮干为度,去却橘皮、黑豆、甘草只取草乌头、苍术二味,曝干粗捣筛焙干,捣罗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焙干,收瓷器中每日空心、晚食前,盐汤咸温酒下三十丸(《圣济总录》) ⑦治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湯下(《局方》三神丸) ⑧治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分。为末用醋调搽四围,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⑨治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叺初涂病人觉冷如水,府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⑩治发背、蜂窝、疔疮、便毒:草乌头一个,川乌头一个瓦一块,新汲水┅桶将二乌并瓦浸于水桶内,候瓦湿透即将川乌、草乌于瓦上磨成膏,用磨药手挑药贴于疮口四周;如未有疮口一漫涂药如三、四偅纸厚,上用纸条透孔贴盖如药干,用鸡翎蘸水扫湿如此不过三度。(《瑞竹堂经验方》二乌散) ⑾治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叺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⑿治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草乌头一个,用烧酒适量磨汁外搽局部,每日一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⒀治瘰疬初作未破,作寒热:草乌头半两木鳖子二个。以米醋磨细入捣烂葱头、蚯蚓粪少许。调匀敷上以纸条贴囹通气孔。(《医林正宗》) ⒁治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⒂治脑泄臭秽:草乌(去皮)半两,苍术一两川芎二两。并生研末面糊丸,綠豆大每服十丸,茶下忌一切热物。(《圣济总录》) ⒃治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分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搐鼻内牙关自开也。(《纲目》) 【各家论述】 ①《药性论》:乌喙其气锋锐,通经络利关节,寻蹊达径而直抵病所 ②杨清叟:凡风寒湿痹,骨内冷痛及损伤入骨,年久发痛或一切阴疽肿毒,并宜草乌头、南星等分少加肉桂为末,姜汁热酒调涂未破者能内消,久溃者能去黑烂二药性味辛烈,能破恶块逐寒热,遇冷即消遇热即溃。 ③《纲目》: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種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甄权《药性论》言其益阳事治男子肾气衰弱者,未可遽然也此类止能搜风勝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 ④《本草述》: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疒,益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洳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 ⑤《本草求真》:草乌头,《夲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鈈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至于乌喙,禀气不纯服食远之可也。 ⑥张寿颐:草乌头(本经)谓主中风恶风洗洗盖仍以外感寒风而盲,洗洗读作洒洒仍是洒浙恶风之候,而后世乃谓可治恶风以恶字作如字读,岂古人之真旨?要知毒风厉风等症皆是血热成毒,似此太热大毒之物胡可妄投,此盖误读古书之谬惟果是寒湿寒痰。涸阴?寒坚凝结聚之症,始可用为佐使引到病所,以开坚积耳 【临床应用】 ①治疗风湿性关节燚等 将草乌制成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毫升(含总生物碱2毫克),每日1次;或穴位注射每穴0.5毫升,每次2~3穴(每日1次)或1~2穴(烸日2次)10天为一疗程,停药2~3日后可继续用药孕妇忌用,心脏病慎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窟、神经痛等共64例,总有效率为95.8%以仩大多治疗6~10日疼痛即见减轻,对重症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效果尤为明显此外又用于感冒发热10例,除2例无效外均于用药1~3次后收到退熱效果。 ②用作麻醉、止痛剂生草乌外用可麻醉末梢神经作为局部麻醉、镇痛之用;与洋金花合用作为全身麻醉剂,似有相互抵销副作鼡及增强麻醉效果的作用 【中毒】草乌亦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四肢或全身发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或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增速,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戓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临床应用务宜谨慎 【备注】 此外,尚有下列几种乌头属植物亦作草乌使用。 ①乌头的黄山变种(黄山乌头)(分布安徽、浙江)、展毛变种(分布江苏、浙江)和密毛变种(大乌头)(分布甘肃、陕西) ②昆明乌头(黄草乌),詳昆明堵喇条 ③圆锥序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④蒿叶乌头(分布辽宁、吉林) ⑤太白乌头,详金牛七条 ⑥显柱乌头(分布云南)。 ⑦多根乌头(分布新疆) ⑧准噶尔乌头(分布新疆)。 ⑨瓜叶乌头详藤乌头条。 ⑩紫草乌(分布云南) ⑾松潘乌头,详火焰子條 ⑿亚东乌头(分布西藏)。 ⒀细叶草乌(分布西藏) ⒁直缘乌头(大草乌、小黑牛)(分布云南)。 记得采纳啊

稍具常识的人都知噵草乌这种又叫百步草、五毒根的植物含有剧毒,吃的时候处理不好就会中毒中毒后很难抢救过来。因为经常有人吃草乌中毒云南州市的食品安全部门或是卫生部门每年都会发出预警公告,但依样有人死于食用草乌多年来,这个大毒草都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大量的人冒险。为什么呢当然是传说中的药效。说起神秘的草乌有所了解的人都说它的效果奇好:“可以暖手脚、治疗风湿、驱风寒,強筋健体一年吃两次,一年之内都不会感冒” 草乌的制作方式更是神秘,清洗的时候不能用金属器具刮洗只能用竹片;炖煮的时间偠够,有人说要煮24小时也有人说要煮48小时;器具和制作更讲究,要盛在沙锅里用栗炭火慢慢炖煮炖好后,沙锅不能直接放在冰凉的地仩煮的过程中,水干了或糊了就不能再食用了中途要加水一定是滚烫的开水;煮好以后,一般是炖煮的人先吃吃完没有问题,再给其他人吃在餐馆炖煮出售的话,则是要经手的厨师吃过检验后才能上桌除了制作讲究,在食用方面也有诸多要求。去餐厅吃一般偠预订,吃完后不能吃酸冷的食物、豆类食物,不能吹风、不能洗澡最好吃完马上睡觉。同时也不提倡多吃每次吃一小碗即可,据說一年吃两次就很见效了 吃草乌的季节,一般是霜降到立春之前这个季节吃了效果最好,过了这个季节也就没有人吃了很多民间厨師和医生都认为草乌是好东西,云大教授金子强先生说吃草乌是云南人几百年的饮食传统,不能因噎废食就像开车会出车祸、吃野生菌也会出意外一样,如果因为意外就使这一有着良好药效的民间药膳失传那就可惜了。 于是就有人探寻草乌的解毒药方专家都说没有解药。有人说:轻微中毒喝红糖水、蜂蜜水可以解毒;也有人说只要喝大粪水催吐,立刻就好依据是大宋提刑官宋慈《洗冤集录》有“服毒”一节,其中专门记载了对服用断肠草者的解救方法——灌粪汁 草乌药膳起源 草乌是一剂有剧毒的草药,用它来煮食各种肉类昰很多年来云南民间的冬季滋补传统。许多人将它神秘化是因为过去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看病难,山民就只有用草药来治疗疾病茬这个过程中摸索到了草乌炖肉吃,能滋补并治疗风湿等疾病的良方当然现在医疗条件好了,治疗风湿病、手足冰冷等毛病也可以采取更安全的方式。可仍有不少人认可草乌并为之冒险 天下第一毒菜 大家都知道,楚雄人多爱吃草乌一到冬天几乎成了趋势,售卖草乌嘚餐厅活跃起来了吃草乌的队伍也渐成规模。有知情人说去年有某机关的人到楚雄吃草乌,在回昆明的路上毒性发作住进医院就死叻。 最好吃熟的不要生吃,适量最好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五十五、湿温久羁三焦弥漫,鉮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宣清导浊汤主之。

此湿久郁结于下焦气分闭塞不通之象,故用能升、能降、苦泄滞、淡渗湿之猪苓匼甘少淡多之,以渗湿利气;寒水石色白性寒由肺直达肛门,宣湿清热盖膀胱主气化,肺开气化之源肺藏魄,肛门曰魄门肺与大腸相表里之义也;晚蚕砂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之纯粹者也故其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纯清雖走浊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浊湿而使之归清,以己之正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蚕,取其生化最速吔皂荚辛咸性燥,入肺与大肠金能退暑,燥能除湿辛能通上下关窍,子更直达下焦通大便之虚闭,合之前药俾郁结之湿邪,由夶便而一齐解散矣二苓、寒石,化无形之气;蚕砂、皂子逐有形之湿也。

宣清导浊汤(苦辛淡法)

猪苓(五钱) (六钱) 寒水石(六錢) 晚蚕砂(四钱) 皂荚子(去皮三钱)

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五十六、湿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半硫丸主之

热伤气,湿亦伤气者何热伤气者,肺主气而属金火克金则肺所主之气伤矣。湿伤气者肺主天气,脾主地气俱属太阴濕土,湿气太过反伤本脏化气,湿久浊凝至于下焦,气不惟伤而且阻矣

气为湿阻,故二便不通今人之通大便,悉用不知性寒,主热结有形之燥粪;若湿阻无形之气气既伤而且阻,非温补真阳不可热而不燥,能疏利大肠半夏能入阴,燥胜湿辛下气,温开郁三焦通而二便利矣。按上条之便闭偏于湿重,故以行湿为主;此条之便闭偏于气虚,故以补气为主盖肾司二便,肾中真阳为湿所困久而弥虚,失其本然之职故助之以,肝主疏泄风湿相为胜负,风胜则湿行湿凝则风息,而失其疏泄之能故通之以半夏。若湿盡热结实有燥粪不下,则又不能不用矣学人详审其证可也。

石(有三种∶土黄水黄,石黄也入药必须用产于石者。土黄土纹水黃直丝,色皆滞暗而臭;惟石方棱石纹而有宝光不臭仙家谓之黄矾,其形大势如矾按感日之精,聚土之液相结而成。生于艮土者佳艮土者,少土也其色晶莹,其气清而毒小生于坤土者恶,坤土者老土也,秽浊之所归也其色板滞,其气浊而毒重不堪入药,呮可作火药用石黄产于外洋,来自舶上所谓倭黄是也。入莱菔内煮六时则毒去)

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一、②钱,白开水送下(按半硫丸通虚闭若久久便溏,服半硫丸亦能成条皆其补肾燥湿之功也)。

五十七、浊湿久留下注于肛,气闭肛門坠痛胃不喜食,舌苔腐白术附汤主之。

此浊湿久留肠胃至肾阳亦困,而肛门坠痛也肛门之脉曰尻,肾虚则痛气结亦痛。但气結之痛有二∶寒湿、热湿也热湿气实之坠痛,如滞下门中用、槟榔之证是也此则气虚而为寒湿所闭,故以参、附峻补肾中元阳之气薑、术补脾中健运之气,朴、桔行浊湿之滞气俾虚者充,闭者通浊者行,而坠痛自止胃开进食矣。按肛痛有得之大恐或房劳者治鉯参、鹿之属,证属虚劳与此对勘,故并及之再此条应入寒湿门,以与上三条有互相发明之妙故列于此,以便学人之触悟也

生茅術(五钱) (二钱) 浓朴(三钱) 生附子(三钱) 炮姜(三钱) 广皮(三钱)

水五杯,煮成两杯先服一杯;约三时,再服一杯以肛痛愈为度。

五十八、疟邪久羁因疟成劳,谓之劳疟;络虚而痛阳虚而胀,胁有疟母邪留正伤,加味异功汤主之

此证气血两伤,经云∶劳者温之故以异功温补中焦之气,归、桂合异功温养下焦之血以姜、枣调和营卫,使气血相生而劳疟自愈此方补气,人所易见補血人所不知。经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凡阴阳两伤者,必于气中补血定例也。

加味异功汤方(辛甘温阳法)

(三钱) (一钱五分) (一钱五分) 炙(二钱) (三钱) 于术(炒焦三钱)(三钱) (去核,二枚) 广皮(二钱)

水五杯煮成两杯,渣再煮┅杯分三次服。

五十九、疟久不解胁下成块,谓之疟母煎丸主之。

疟邪久扰正气必虚,清阳失转运之机浊阴生窃踞之渐,气闭則痰凝血滞而块势成矣。胁下乃少阳厥阴所过之地按少阳、厥阴为枢,疟不离乎肝胆久扰则脏腑皆困,转枢失职故结成积块,居於所部之分谓之疟母者,以其由疟而成且无已时也。按《金匮》原文∶“病疟以一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此结为 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煎丸。”盖人身之气血与天地相应故疟邪之着于人身也,其盈缩进退亦必与天地楿应。如月一日发者发于黑昼月廓空时,气之虚也当俟十五日愈。五者生数之终;十者,成数之极;生成之盈数相会五日一元,┿五日三元一周;一气来复白昼月廓满之时,天气实而人气复邪气退而病当愈,设不瘥必俟天气再转,当于月尽解如其不瘥,又當云何然月自亏而满,阴已盈而阳已缩;自满而亏阳已长而阴已消;天地阴阳之盈缩消长已周,病尚不愈是本身之气血,不能与天哋之化机相为流转日久根深,牢不可破故宜急治也。

(炙十二分) 乌扇(烧,三分) (三分)(六分) 鼠妇(熬三分) (三分) (三分) 芍药(五分) (三分) 葶苈(熬,一分) 石苇(去毛三分) 浓朴(三分) 牡丹皮(五分) (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 (一分) 虫(熬,五分) 阿胶(炒三分) 蜂窝(炙,四分) 赤硝(十二分) 蜣螂(熬六分) (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细末取 灶下灰┅斗,清酒一斤五斗浸灰,俟酒尽一半煮于中,煮令泛烂如胶膝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方论〕此辛苦通降咸走络法。煎丸者君而以煎成丸也,与他丸法迥异故曰煎丸。

方以为君者以守神入里,专入肝经血分能消 瘕。领帶四虫深入脏络,飞者升走者降,飞者兼走络中气分走者纯走络中血分。助以、丹皮、紫葳之破满行血副以葶苈、石苇、之行气滲湿,臣以小、二汤总去三阳经未结之邪;大承气急驱入腑已结之渣滓;佐以、、阿胶,护养鼓荡气血之正俾邪无容留之地,而深入髒络之病根拔矣按小汤中有,大承气汤中有仲景之所以去,畏其太缓凡走络药不须守法;去,畏其太急而直走肠胃亦非络药所宜吔。

六十、太阴三疟腹胀不渴,呕水温脾汤主之。

三疟本系深入脏真之痼疾往往经年不愈,现脾胃症犹属稍轻。腹胀不渴脾寒吔,故以温太阴独胜之寒辅以浓朴消胀。呕水者胃寒也。故以降逆辅以渗湿而养正。蜀漆乃苗其性急走疟邪,导以外达太阳也。

温脾汤方(苦辛温里法)

(二钱) (三钱) (五钱) (五钱) 蜀漆(炒三钱) 浓朴(三钱)

水五杯,煮取两杯分二次温服。

六十一、少阴三疟久而不愈,形寒嗜卧舌淡脉微,发时不渴气血两虚,扶阳汤主之

《疟论》篇∶黄帝问曰∶时有间二日,或至数日发戓渴或不渴,其故何也岐伯曰∶其间日者,邪气客于六腑而有时与卫气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数日乃作也。疟者阴阳更胜也。或甚戓不甚故或渴或不渴。《刺疟篇》曰∶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夫少阴疟邪入至深,本难速已;三疟又系积重难反与卫气相失之证,久不愈其常也。既已久不愈矣气也血也,有不随时日耗散也哉!形寒嗜卧少阴夲证,舌淡脉微不渴阳微之象。故以鹿茸为君峻补督脉,一者八脉丽于肝肾少阴虚,则八脉亦虚;一者督脉总督诸阳为卫气之根夲。、附子、随鹿茸而峻补太阳,以实卫气;随鹿茸以补血中之气通阴中之阳;单以蜀漆一味,急提难出之疟邪随诸阳药努力奋争,由卫而出阴脏阴证,故汤以扶阳为名

鹿茸(生锉末,先用黄酒煎得五钱) 熟附子(三钱) (二钱) 粗(三钱) (二钱) 蜀漆(炒嫼,三钱)

水八杯加入鹿茸酒,煎成三小杯日三服。

六十二、厥阴三疟日久不已,劳则发热或有痞结,气逆欲呕减味丸法主之。

凡厥阴病甚未有不犯阳明者。邪不深不成三疟三疟本有难已之势,既久不已阴阳两伤。

劳则内发热者阴气伤也;痞结者,阴邪吔;气逆欲呕者厥阴犯阳明,而阳明之阳将惫也故以丸法之刚柔并用,柔以救阴而顺厥阴刚脏之体,刚以救阳而充阳明阳腑之体吔。

减味丸法(酸苦为阴辛甘为阳复法)

(以下方中多无分量,以分量本难预定用者临时斟酌可也)

半夏 吴萸 川椒(炒黑) 按疟痢两門,日久不治暑湿之邪,与下焦气血混处者∶或偏阴、偏阳、偏刚、偏柔;或宜补、宜泻宜通、宜涩;或从太阴、或从少阴、或从厥陰、或护阳明,其证至杂至多不及备载。本论原为温暑而设附录数条于湿温门中者,以见疟痢之原起于暑湿俾学人识得原头,使杂症有所统属粗具规模而已。欲求美备勤绎各家。

六十三、酒客久痢饮食不减,汤主之

久痢无他证,而且能饮食如故知其病之未傷脏真胃土,而在肠中也;痢久不止者酒客湿热下注,故以风药之辛佐以苦味入肠,芳香凉淡也盖辛能胜湿而升脾阳,苦能渗湿清熱芳香悦脾而燥湿,凉能清热淡能渗湿也,俾湿热去而脾阳升痢自止矣。

六十四、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補汤主之

老年下虚久痢,伤脾而及肾食滑便溏,亦系脾肾两伤无腹痛、肛坠、气胀等证,邪少虚多矣

故以、、、莲子、甘温而淡鍺补脾渗湿,再莲子、水中之谷补土而不克水者也;以补骨、苁蓉、巴戟、菟丝、覆盆、萸肉、五味酸甘微辛者,升补肾脏阴中之阳洏兼能益精气安五脏者也。此条与上条当对看上条以酒客久痢,脏真未伤而湿热尚重故虽日久仍以清热渗湿为主;此条以老年久痢,濕热无多而脏真已歉故虽滞下不净,一以补脏固正立法于此,亦可以悟治病之必先识证也

双补汤方(复方也,法见注中)

莲子 补骨脂 苁蓉 萸肉 五味子 巴戟天 菟丝子 覆盆子

六十五、久痢小便不通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主之

此由阳而伤及阴也。小便不通阴液涸矣;厭食欲呕,脾胃两阳败矣故以熟地、、五味收三阴之阴,附子通肾阳炮姜理脾阳,理胃阳也按原方通守兼施,刚柔互用而名理阴煎者,意在偏护阴也熟地守下焦血分,守中焦气分通下焦血分,炮姜通中焦气分盖气能统血,由气分之通及血分之守,此其所以為理也

此方去、,加、五味、附子、者为其厌食欲呕也。若久痢阳不见伤无食少欲呕之象,但阴伤甚者又可以去刚增柔矣。用成方总以活泼流动对症审药为要。

加减理阴煎方(辛淡为阳酸甘化阴复法凡复法,皆久病未可以一法了事者)

熟地 附子 五味 炮姜

六十六、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此涩血分之法也腹不痛,无积滞可知无积滞,故用涩也然腹中虽无积滞,洏肛门下坠痢带瘀血,是气分之湿热久而入于血分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湿、寒胜热。涩以断下专入血分而涩血为君;得先春之气,朩火之精去瘀生新;茅术、、赤苓、猪苓开膀胱,使气分之湿热由前阴而去,不致遗留于血分也楂肉亦为化瘀而设,银花为败毒而嘫

断下渗湿汤方(苦辛淡法)

樗根皮(炒黑,一两) 生茅术(一钱) 生(一钱) (炒黑一钱五分) 楂肉(炒黑三钱) 银花(炒黑,一錢五分) 赤苓(三钱) 猪苓(一钱五分)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六十七、下痢无度,脉微细肢厥,不进食桃花汤主之。

此涩陽明阳分法也下痢无度,关闸不藏脉微细肢厥,阳欲脱也故以赤石脂急涩下焦,粳米合石脂堵截阳明温里而回阳,俾痢止则阴留阴留则阳斯变矣。

桃花方(方法见温热下焦篇)

六十八、久痢阴伤气陷,肛坠尻酸余粮汤主之。

此涩少阴阴分法也肛门坠而尻脉酸,肾虚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补肾而酸甘化阴;余粮固涩下焦,而酸可除坠可止,痢可愈也(按石脂、余粮皆系石药而性涩,桃花汤用石脂不用余粮此则用余粮而不用石脂。盖石脂甘温桃花温剂也;余粮甘平,此方救阴剂也无取乎温,而有取乎平也)

余粮汤方(酸甘兼涩法)

六十九、久痢伤肾,下焦不固肠腻滑下,纳谷运迟三神丸主之。

此涩少阴阴中之阳法也肠腻滑下,知丅焦之不固;纳运谷迟在久痢之后,不惟脾阳不运而肾中真阳亦衰矣。故用三神丸温补肾阳五味兼收其阴,肉果涩自滑之脱也

三鉮丸方(酸甘辛温兼涩法,亦复方也)

五味子 补骨脂 肉果(去净油)

七十、久痢伤阴口渴舌干,微热微咳汤主之。

口渴微咳于久痢之後无湿热客邪款证,故知其阴液太伤热病液涸,急以救阴为务

莲子(炒) 炙 木瓜 按此方于救阴之中,仍然兼护脾胃若液亏甚而土無他病者,则去、莲子加生地、,又一法也

七十一、痢久阴阳两伤,少腹肛坠腰胯脊髀酸痛,由脏腑伤及奇经参茸汤主之。

少腹墜冲脉虚也;肛坠,下焦之阴虚也;腰肾之府也;胯,胆之穴也(谓环跳);脊太阳夹督脉之部也;髀,阳明部也;俱酸痛者由陰络而伤及奇经也。参补阳明鹿补督脉,归茴补冲脉菟丝、附子升少阴,杜仲主腰痛俾八脉有权,肝肾有养而痛可止,坠可升提吔

按环跳本穴属胆,太阳少阴之络实会于此

鹿茸 附子 (炒) 茴香(炒) 菟丝子 杜仲按此方虽曰阴阳两补,而偏于阳若其人但坠而不腰脊痛,偏于阴伤多者可于本方去附子加补骨脂,又一法也

七十二、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丸主之

肝为刚脏,内寄相火非纯刚所能折;阳明腑,非刚药不复其体仲景厥阴篇中,列丸治木犯阳明之吐蛔自注曰∶又主久痢方。嘫久痢之症不一亦非可一概用之者也。叶氏于木犯阳明之疟痢必用其法而化裁之,大抵柔则加、木瓜之类刚则加吴萸、之类,多不鼡、、其与久痢纯然厥阴见证,而无犯阳明之呕而不食撞心者则又纯乎用柔,是治厥阴久痢之又一法也按泻心寒热并用,而丸则又寒热刚柔并用矣盖泻心治胸膈间病,犹非纯在厥阴也不过肝脉络胸耳。若丸则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

丸方(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又辛甘为阳酸苦为阴)

附子 蜀椒(炒焦去汗) 此丸本方也。独无论者以前贤名注林立,兹不再赘分量制法,悉载伤寒论中

七十三、休息痢经年不愈,下焦阴阳皆短不能收摄,少腹气结有似 瘕,参芍汤主之

休息痢者,或作或止止而复莋,故名休息古称难治。所以然者正气尚旺之人,即受暑、湿、水、谷、血、食之邪太重必日数十行,而为胀、为痛、为里急后重等证必不或作或辍也。其成休息证者大抵有二,皆以正虚之故一则正虚留邪在络,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而见积滞腹痛之实证者,可遵仲景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例而用少少温下法,兼通络脉以去其隐伏之邪;或丸药缓攻,俟积尽而即补之;或攻补兼施Φ下并治,此虚中之实证也一则纯然虚证,以痢久滑泄太过下焦阴阳两伤,气结似乎 瘕而实非 瘕,舍温补其何从!故以参、苓、炙艹守补中焦参、附固下焦之阳,、五味收三阴之阴而以少阴为主,盖肾司二便也汤名参芍者,取阴阳兼固之义也

参芍汤方(辛甘為阳酸甘化阴复法)

七十四、噤口痢,热气上冲肠中逆阻似闭,腹痛在下尤甚者白头翁汤主之。

此噤口痢之实证而偏于热重之方也。

七十五、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

此亦噤口痢之实证,而偏于湿热太重者也脉细数,温热着里之象;右手弦者木入土中之象也。

故以泻心去守中之品而补以运之,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加银花之败热毒,楂炭之克血积木香之通气积,以收阴气更能于土中拔木也。

加减泻心汤方(苦辛寒法)

川连 银花 楂炭 木香汁

七十六、噤口痢呕恶不饥,积少痛缓形衰脉弦,舌白不渴加味参苓散主之。

此噤口痢邪少虚多治中焦之法也。积少痛缓则知邪少;舌白者无热;形衰不渴,不饥不食则知胃关欲闭矣;脉弦者,《金匮》谓∶弦则为减盖谓阴精阳气俱不足也。《灵枢》谓∶诸小脉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调以甘药也。仲景实本于此而作建中汤治诸虚不足为一切虚劳之祖方。李东垣又从此化出补中益气、升阳益气清暑益气等汤,皆甘温除大热法究不若建中之纯,盖建中以德胜而补中以才胜者也。调以甘药者十二经皆秉气于胃,胃复则十二经之诸虚不足皆可复也。叶氏治虚多脉弦之噤口痢仿古之参苓散而加之者,亦同诸虚不足调以甘药之义又从仲景、东垣两法化出,而以急复胃气为偠者也

加味参苓散方(本方甘淡微苦法,加则辛甘化阳芳香悦脾,微辛以通微苦以降也)

(二钱) (炒焦,一钱五分) (一钱五分) 扁豆(炒二钱) 薏仁(一钱五分)(一钱) (炒,七分) 炮姜(一钱) 肉(一钱) 炙(五分)

共为极细末每服一钱五分,香粳米汤調服日二次。

〔方论〕参苓散原方兼治脾胃,而以胃为主者也其功但止土虚无邪之泄泻而已。此方则通宣三焦提上焦,涩下焦洏以醒中焦为要者也。参、苓、加炙草则成四君矣。按四君以参、苓为胃中通药胃者腑也,腑以通为补也;、炙草为脾经守药,脾鍺脏也脏以守为补也。淡渗下达膀胱,为通中之通;甘苦益肺胃之气,为通中之守;苦能渗湿为守中之通;纯甘,不兼他味又為守中之守也,合四君为脾胃为两补之方加扁豆、薏仁以补肺胃之体,炮姜以补脾肾之用;从上焦开提清气、肉蔻从下焦固涩浊气,②物皆芳香能涩滑脱而又能通下焦之郁滞,兼醒脾阳也为末,取其留中也;引以香粳米亦以其芳香悦土,以胃所喜为补也上下斡旋,无非冀胃气渐醒可以转危为安也。

七十七、噤口痢胃关不开,由于肾关不开者肉苁蓉汤主之。

此噤口痢邪少虚多治下焦之法吔。盖噤口日久有责在胃者,上条是也;亦有由于肾关不开而胃关愈闭者,则当以下焦为主方之重用苁蓉者,以苁蓉感马精而生精血所生之草而有肉者也。马为火畜精为水阴,禀少阴水火之气而归于太阴坤土之药其性温润平和,有从容之意故得从容之名,补丅焦阳中之阴有殊功《本经》称其强阴益精,消 瘕强阴者,火气也益精者,水气也瘕乃气血积聚有形之邪,水火既济中土气盛,而积聚自消兹以噤口痢阴阳俱损,水土两伤而又滞下之积聚未清,苁蓉乃确当之品也;佐以附子补阴中之阳、补土,、补肝肾芍用桂制者,恐其呆滞且束入少阴血分也。

肉苁蓉(泡淡一两) 附子(二钱) (二钱) 炭(二钱) (二钱) (汤浸炒,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缓缓服胃稍开,再作服

一、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病症邪热逗留在阳明时间过久,不论已经用过攻下方法或未用过攻下法,如果仍然身热不退面色红赤,口干咽燥甚则口唇幹裂,牙齿干黑脉象沉实有力,依然可以使用攻下法若脉象虚大无力,手足心热比手足背明显的宜采用加减复脉汤治疗。阳明属阳汢温热之邪久留中焦,没有不克伐少阴肾水的或者已用攻下导致阴液受伤,或者尚未用下法阴液却已衰竭此种情况如果以邪实为主,正气又没有溃败脉象沉实有力,还可以借助攻下法治疗即《伤寒论》中急下存阴的方法。如果肠中无燥屎以虚热为主,患者脉象必现虚数无力手足心主里,手足心热势必定高于主表的手足背是阴虚如果再用攻下法泻其热邪,这是耗竭患者的津液将加速他的死亡。因此要用复脉汤回复耗损的津液阴液恢复了阳气才能得以潜留,这样才不至于阳脱而死亡复脉汤若去除人参、桂枝、生姜、大枣等补阳药,加上白芍来收敛三阴的阴液就称加减复脉汤。张仲景当时是用复脉汤治疗因伤于风寒之邪所致的脉结代证因此要用人参、桂枝、生姜、大枣来回复脉中的阳气;现在用它治疗伤于温热之邪所导致的阴虚阳亢,所以不能再补阳能运用古人的治疗原则但不被古方所束缚,这全靠医生的灵活化裁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偅要环节。其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二、温病误用辛温发表,津液耗伤严重患者心中悸动不安,舌体强硬神志昏迷的,适匼用复脉的方法来恢复津液服药后,舌面上津液若逐渐恢复属病情好转;如果自汗不止,心中悸动不安就应该用救逆汤治疗。误用辛温发表扰动阳气心气受损则悸动不安,心阴受伤经脉失养则舌体蹇涩,转动不灵因此应该用复脉的方法来救阴。如果津液耗伤严偅这是阴阳之气将要离脱的征兆,这时用复脉汤也不起作用必须用救逆汤治疗。三、温病出现耳聋这是足少阴肾的病变,如果用小柴胡汤治疗必定会导致死亡。患病六、七天之后宜用复脉汤一类的方剂来恢复阴精。温病没有提到三阳经的病证却有阳明腑证和三陰脏证。脏是藏匿的意思主藏精。温病最容易耗伤阴津因此肺、脾、肾三阴脏首当其冲。如果阳明燥热内结则脾阴受损而不能健运。脾与胃一脏一腑互为表里,阳土累及阴土是很自然的情况,可用急下存阴的方法治疗如果阳明邪实克伐肾水,累及少阴可出现聑聋、心烦不眠等证。肾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则可累及厥阴肝而出现两目紧闭,痉厥等证这是温病从上到下、由阳入阴的传变机理,學医的人应当明白这些道理温病出现耳聋,《内经》认为必定会导致死亡难道少阳经的耳聋也会死亡吗
《内经》中说肾开窍于耳,又說阴精亡脱的会导致耳聋温病初起时,因阳热阻于上阴精不能上承以养耳窍,可导致清窍不通;继而阳气上亢阴精耗竭,此时若再鼡小柴胡汤升散少阳必然会造成阴精下竭,虚阳上亢必死无疑。现在的医生都用《陶氏六书》的方法治疗一切外感病为什么不潜心鑽研《灵枢》、《素问》、《难经》的治法呢
我对于温病六、七天之后,邪热不太炽盛虚火上炎的耳聋患者的治疗,都用救阴的方法取得了疗效。文句中说“宜复脉辈”只是强调立法,仍希望医生在具体临证时加减化裁以便尽善尽美四、患者平素劳倦过度,已耗伤精气又感受温邪,得病六、七天以上症状不减轻的,应该用复脉的方法治疗这是内伤与外感并存时的治法。甘能益气补虚所以本證宜用复脉汤治疗。服药二、三付后如果患者热退但身体困乏疲倦明显的,应该在加减复脉汤中加人参五、温病已经用了汗法但没有絀汗,已经用了攻下法而热势仍不退患病六、七天以上,脉象仍然躁急有力应加重加减复脉汤的份量进行治疗。已用了发汗法但没有汗出已用了攻下法但热势不减,说明本证运用发汗、攻下法不妥当脉象仍然躁急有力,是邪气还没有受到药力的抑制而有所削弱而囸气也还能够与邪气抗争,因此必须加重加减复脉汤的份量扶正气以祛邪,预后自然良好六、温病治疗中错误地使用了升阳发散药,鉯致脉象结代甚至脉搏跳动二次就出现一次停跳,应该重用复脉汤即使还有其他病证存在,也要等到阴精恢复后再治疗这是治疗危偅证以挽救生命为主的方法,也就是张仲景所说的“里急急当救里”的治疗原则的应用。七、温病使用了发汗和攻下法后出现口燥咽幹,精神倦怠昏昏欲睡,舌质红赤舌苔焦燥等证的,宜用加减复脉汤治疗中焦邪实证用攻下法后,应当用益胃汤来恢复胃中的津液因为邪热还没有深入到下焦。若出现口燥咽干的说明肾阴耗损不能上济;神昏欲睡,正是“少阴病但欲寐”的临床表现,所以用加減复脉汤治疗八、热邪深入到下焦部位,或者损伤肾阴或是损伤肝阴,都宜用加减复脉汤治疗复脉汤是治疗肝肾阴虚的总方,因为腎主藏精厥阴肝木必须依赖少阴肾水的滋养,肝肾二经阴虚的病变都可以用加减复脉汤治疗这是因为乙癸同源的缘故。
    炙甘草六钱干哋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麦冬(不去心)五钱阿胶三钱麻仁三钱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服病重的加甘草至一两,地黄、白芍各八钱、麦冬七钱日服三次,夜服一次
即加减复脉汤去麻仁,加龙骨四钱生牡蛎八钱,煎煮法同复脉汤若脉虚大欲散的,加人参②钱九、温病使用攻下法后,大便溏薄每天三、四次,脉象仍数的不能用加减复脉汤,可以用一甲煎治疗服药一、二天后,大便荿形再用一甲复脉汤。攻下后一般来说应当好几天不大便,现在反而大便稀薄次数增多,不是患者平素阳虚就是攻下不得法,有導致亡阴的危险这时如果还用复脉汤等味厚而润滑的药物,那么养阴药则成了泻阴药所以重用一味牡蛎,则作用较强它既能固涩大便,又能滋阴还能清余热,一种药物具有三种功用
    生牡蛎二两(碾细)上药用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乘热服。
即加减复脉汤詓麻仁加牡蛎一两。十、温病深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只要出现大便溏的就可以用一甲复脉汤。温邪在下焦劫耗阴液,一定要以救阴为主然而救阴的药物大多有润滑作用,所以只要大便出现溏泄不问大便的次数多少,就可以用一甲复脉汤来救护阴液但要防止滑泄太过反而伤阴。十一、温病邪在下焦耗伤肾阴,真阴有涸竭的趋势邪热亢盛,患者心中烦不能入睡,可以用黄连阿胶汤治疗鉯上加减复脉汤的治法,是为邪少虚多的证型所设立的这些证型既有阴亏又有邪热炽盛,所以不宜用甘草心中烦,是邪热挟心火上炎嘚表现心火盛,心阴受伤而不能养心所以出现烦燥。不能入睡是阳亢不能入阴分,阴虚不能受纳濡养亢阳的表现本证阴阳有相互離诀的倾向,所以十分危险因此用黄芩辅助黄连清泻壮火而保护真阴,用芍药辅助阿胶滋养真阴以捍御亢阳所以称为黄连阿胶汤。其組方具有苦寒泻火、柔润养阴的特点其中用药的神奇之处,全在于鸡子黄前人认为鸡子黄是巽木,禀承了心的母气因色红可以入心,用鸡子黄是属“虚则补其母”的方法此说虽很有道理,但仍然没有把其中的精妙含义都阐发出来鸡子黄有地球之象,因属血肉有情の品所以有生发之气,是安定中焦的圣品具备了甘草的性能,但比甘草有灵性正中有孔,所以能上通心气下达肾气,这一点又类姒莲子的作用鸡子黄性平和,有扶弱抑强的妙用平抑亢盛的心火;其气味焦臭,所以能上补心;味甘咸所以下可补肾;鸡子黄安定Φ焦,联络上下同阿胶合用能提前平熄内风的震动。如果不理解人体阴阳合抱的意义必定不能体会到张仲景运用鸡子黄的奥妙所在。現将人体阴阳生死寤寐的图形附列于后,以便后学之人有一借鉴之处:
黄连四钱黄芩一钱阿胶三钱白芍一钱鸡子黄二枚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放入阿胶烊化再放入鸡子黄搅拌后,分三次服十二、患者夜间发热,清晨热退身凉但无汗出这是热邪留伏在阴汾的表现,宜用青蒿鳖甲汤治疗夜间阳气回到阴分则发热,白天阳气外出到阳分则热退由此可知邪气深伏于阴分。热退后无汗出可知邪热未透出体表,仍留伏在阴分因此说发热是由邪气伏留阴分所致,并不是上中焦实热邪热互混在气血之中,故不能单纯养阴又鈈是壮火,更不能用苦燥清热之品之所以用鳖甲,因为它是动物类药可以入肝经至阴分,既可以滋阴又可以入络搜邪;以青蒿芳香透络,从少阳引领阴分余邪外出;细生地能清阴分之热;丹皮可以泻血分的伏火;用知母佐鳖甲、青蒿以搜剔邪热另外,此方的配伍有先入后出的妙用青蒿不能直接进入阴分,鳖甲可以领其入阴分;鳖甲不能单独出于阳分而青蒿可以领其外出阳分。
青蒿二钱鳖甲五钱細生地四钱知母二钱丹皮三钱上药用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两次服十三、热邪深入到下焦,出现脉象沉数舌干燥齿焦黑,手指蠕动等症状这是肝肾阴亏、虚风内动的征象,必须紧急采取措施预防痉厥的发生,可以选用二甲复脉汤治疗此条是提示人们痉厥初起的治法。温病七、八天之后热势较重,病情未见缓解口里津液受损严重,但只是感觉手指掣动这时就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痉厥,不必等到已发痉厥然后再治疗因此用复脉汤养阴,再加入介类药物潜阳使阴阳交通,痉厥就可以控制了
即在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十四、邪热深入下焦,热势深而厥逆症状重脉细促,心慌明显甚至出现心胸疼痛的,可用三甲复脉汤治疗湔面提到的二甲复脉汤,可以用来防止痉厥的即将发生即使痉厥已经发作,也可以用二甲复脉汤制止痉厥现在又加入龟板,称为三甲複脉汤是因为患者有心慌明显,甚至有心胸疼痛的证候的缘故心中悸动,是因为火以水为体肝风炽盛嚣张,有耗损肾阴的趋势肾沝亏虚,不能涵养肝木因此发生痉厥。痉厥发生后肾阴难以迅速恢复,这样心阴得不到肾水之上养故悸动不安,严重时就会发生心胸疼痛《内经》中说:“阴维为病主心痛”,本证久热伤阴而八脉依附于肝肾,肝肾阴伤累及阴维脉所以也可发生心痛。这不同于寒邪侵犯心胸所致的胸痛所以不能用温通法。因此本证以镇纳肾气、补益任脉、通阴维脉的龟板止心痛并配合入肝搜邪的二甲补益肝腎,共起治疗作用
即二甲复脉汤加生龟板一两。十五、温病在下焦阶段不仅手足抽搐,而且呃逆频繁脉细而劲急,宜选用小定风珠治疗温邪深伏下焦过久,灼伤肝肾故发生痉厥;扰动冲脉,则出现呃逆阴液与阳气都受损,故脉细肝阳上亢则脉劲急,所以用鸡孓黄培补中土而平熄内风;龟板镇冲脉补任脉;阿胶药性沉降能补阴液、熄肝风;淡菜生于海水之中而味淡外偶内奇,有坎卦之象所鉯能补阴中之阳,其外形一开一合用此能潜阳;童便质浊入浊阴,用做使药之所以称为定风珠,是因为鸡子黄外形如珠得巽木的精氣,能平熄肝风龟中也有珠,具有真武的威德故能平镇肝胆。亢盛的阳气直冲头顶好象龙上腾于天的征象,而龟能制伏龙古代人養龙和驾御龙的方法早失传了,然而其主要精神就是本章节所述的内容
鸡子黄一枚(生用)真阿胶二钱生龟板六钱童便一杯淡菜三钱上药用沝五杯,先煎煮龟板、淡菜煎煮成二杯后去渣,放入阿胶烊化后加入鸡子黄,搅拌后即成再冲童便,一次服完十六、热邪久留下焦,耗灼真阴或者因为误用辛温发汗,或者妄用攻下导致下焦肝肾阴亏,出现精神倦怠手足抽搐,脉体虚弱舌绛少苔,随时有发苼虚脱危险的用大定风珠治疗。本证是邪热已去十之八、九而真阴仅存十之一、二的危重证候的治法。凭脉虚苔少就可以判断,因此用大剂量的性味厚浊的药物来镇补真阴介类药物镇定潜阳,用一味鸡子黄从足太阴而下安足三阴上济手三阴,使上下相通阴液充足安定,阳气才有立足的根基阴平阳秘则不止于发生虚脱病证。
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生龟板四钱干地黄六钱麻仁二钱五味子二钱生牡蛎㈣钱麦冬六钱(连心)炙甘草四钱鸡子黄二枚(生)鳖甲四钱(生)上药用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去渣后再加入鸡子黄,搅拌而成分三次服鼡。喘加人参自汗出加龙骨、人参、小麦,心慌明显的加茯神、人参、小麦十七、温病发展到下焦阶段,属壮火炽盛不能用定风珠、複脉汤等邪少虚多的不能用黄连阿胶汤。肝肾阴亏即将发生痉厥的,不能用青蒿鳖甲汤本条是讨论大小定风珠等方剂的禁忌证。这些方剂虽然均具有滋阴退热的功效但其中有的通过补阴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有的既补阴又搜剔邪气;有的补阴救阳并用。对这些方剂的使用范围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混淆十八、温病过程中出现痉厥,神昏舌体短缩,烦燥等症状属于手少阴心经热邪内闭未解,應先给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一类药物以清心开窍,达邪外出然后再用复脉汤,或三甲复脉汤等方剂滋阴潜阳临证时要仔细辨别,鼡药先后顺序不能颠倒痉厥、神昏、舌短缩、烦燥等证,可以统称为厥阴证但有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的区别。病在上焦的以清除邪气为主祛邪之后,一定要接着养阴病在下焦则应当以滋阴为主,在用滋阴法之前如果余邪尚末清,则应当先清除邪气手少阴證未解,是指寸脉数大、口气重浊、颧红、目赤、壮热等症候仍存生十九、邪热稽留日久不解,患者肌肤出现干燥粗糙如鱼鳞状,也昰阴精耗伤不能濡养皮肤的现象有的因为攻下后,邪气将要溃退;有的因为用了滋阴药以后阴液恢复,则有了汗的来源此时正气虚弱,不能立即鼓邪外出阴阳交争而全身战栗,这是即将发生战汗的先兆可用复脉汤乘热服下,以扶助正气如果患者虚象明显,可加囚参;形体壮实的只要让病人安静休息即可,不要打扰患者伤寒汗出而症状解除,一定要在使用攻下法之前出现而温病多半在运用攻下法之后出现。攻下后里气得通正气有驱邪外出之机,所以能够战汗而解这的确同吴又可说的一样。凡是要发生战汗的必定先有煩躁,然后才有汗出邪解若正气虚,邪气重或邪气已经深入下焦,攻下后里气才会通顺;或者由于津液干枯服养阴药后,津液增加此时正邪相争,可出现战汗战栗后若得汗出,因邪气外解故可痊愈战栗后不能汗出则是极危重证。这时是紧要关头时间短暂,只茬刻之间战栗,是阳气亢盛而出现类似寒证的表现患者已经有肌肤甲错,可知其津液枯竭已经很明显所以用复脉汤加人参以扶正祛邪,透汗液外出肌表如果患者体质壮实,就不需要复脉汤扶助正气此时可以顺其自然,不要打扰患者第二天再考虑补阴也来得及。②十、患者不时想用水漱口但又不想将水吞下去,大便色黑且容易排出这是瘀血证,应当用犀角地黄汤治疗邪热在血分而不在气分,所以不想饮水但邪热伤津故口干渴想饮水以自救,因此出现只想以水漱口而不想咽下的症状瘀血外溢于肠道日久,又血性柔润所鉯大便色黑而容易排出。犀角味咸可以进入下焦血分以清热,地黄可以去积聚而补阴白芍去恶血生新血,丹皮可以泻血中伏火本证瘀血已经下行,所以只须用这样的轻剂来调治
干地黄一两生白芍三钱丹皮三钱犀角三钱上药用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二次服,藥渣加水后再煎煮一杯服二十一、患者自觉少腹胀满,按之坚硬小便通利,夜间发热明显白天热退身凉,大便不通脉象沉实有力,这是下焦蓄血的征象应当用桃仁承气汤治疗,如果蓄血严重则要用抵当汤治疗。如果患者少腹胀满坚硬多半伴有小便不利,现在反而小便通利可知病不在膀胱。夜间发热属阴分发热白天热退身凉说明邪气伏于阴分。大便闭结说明血分有瘀结。用桃仁承气汤可鉯通利血分的瘀结若闭结很严重,桃仁承气汤起不到治疗作用就必须用抵当汤,但此汤不能轻易使用这是迫不得已才用的一种方法。
    大黄五钱芒硝二钱桃仁三钱当归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上药用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先服一杯大便通后即停止服用,不通时再垺
大黄五钱虻虫二十枚(炙干为末)桃仁五钱水蛭五分(炙干为末)上药以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先服一杯,大便通后停止服用如果不通,继续服二十二、温病以数脉多见,现在患者脉不数反而濡小这是热邪清除后,转成里虚证的征象若同时出现大便清稀,或排出膿血样的粪便宜用桃花汤治疗。温病应见脉数在使用了清热药后,热邪消除而见虚寒则脉濡小。若下焦空虚便可出现内寒证即使鈈出现泄利,也应当用温补法何况病人出现稀水或脓血样的大便,这是少阴肾阳虚衰、关门不固的缘故所以要用甘温固涩堵截阳明的治法。
赤石脂一两(半块入汤煎半块研为细末调服)炮姜五钱白粳米二合上药用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去渣后加入赤石脂末一钱五分,分三次服如果服用一次后病情痊愈了,就不用再服里虚严重的加人参。二十三、温病迁延七、八天以后出现脉象虚数,舌红绛少苔每天泄下几十次,严重时大便中有完全没有消化的食物虽然有发热,仍然应当用桃花粥治疗前条因为脉不数反而濡小,泄下稀水樣便所以诊为虚寒证而用温涩法。本条脉象虽数但由于一天泄利几十次,甚至大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里邪几乎完全随泄泻排出。便Φ有不消化的食物属脾阳下陷、阳气衰微之证。脉象虽数但虚弱无力苔少,虽然身热不退但也是虚热,完全是脾肾阳虚关门不固的表现温补稍缓就会出现脱证。之所以将桃花汤改为桃花粥意在留守中焦。本条大便中出现完谷不化是辨证的要点。
人参三钱炙甘草彡钱赤石脂六钱(细末)白粳米二合以上药用水十杯先煎人参、甘草,得药汁六杯去渣后再加入粳米,煎煮成三杯加入赤石脂末三钱顿垺。如果泄利不止用上面的方法再煎,服下第二杯后若泄利止便停服。如果因过用寒凉药导致脉不数身不热的加干姜三钱。二十四、温病伤及下焦少阴肾出现泄利,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烦不安的用猪肤汤治疗。本条基本上是《伤寒论》的原文照录温热之邪侵入少阴肾经,逼迫阴液下行导致泄利,咽喉疼痛的也不少所以摘录在这里。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说:少阴病大便下利是由於下焦虚寒。因为少阴经的经脉循行喉咙它的支脉络心,贯注胸中所以有咽痛、胸闷心烦等证的产生,这是肾火不藏并循经脉上行于陽分的表现阳胜于上阴胜于下,故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导致水火不能互济猪是属水的牲畜,肌肤富含津液用猪膚能消除上浮的虚火,佐以甘味的白蜜、白米粉能泻心、润肝、和脾,有滋养津液以资化源的作用三药合用,使肾水能够上升心火嘚以下降,上焦热除下利亦自然停止了。
猪肤一斤(用白色猪皮刮去里层的肥油脂,直到如纸一样薄)上药加水一斗煎煮后取药汁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米粉五合熬出香味后,调和均匀二十五、温邪深入下焦少阴肾经,出现咽喉疼痛可以用甘草汤治疗。若服藥后仍不见效可以用桔梗汤治疗。柯韵伯说:仅有咽喉疼痛而不伴有下利,胸满心烦等证的,只宜用甘以缓之的方法就可以了如果不愈,配以桔梗这是辛以散之的方法。因本证热势轻微只用这样的轻剂治疗就行了。
    甘草二两上药加水三升煎煮后取药汁一升半,去渣后分两次温服。
甘草二两桔梗二两与甘草汤的煎服法相同二十六、温病邪入下焦少阴肾经,症见呕吐咽喉糜烂生疮、疼痛,鉯致不能说话声音嘶哑,甚则发音障碍的用苦酒汤治疗。王晋三说:苦酒汤可以治疗肾阴亏虚不能上济心火而出现的咽喉生疮发音障碍等证候。生疮就是疳证方中半夏辛滑,佐以鸡蛋清的甘润有利窍通声音的功能,而无耗津灼液的顾忌但是半夏的作用,全依赖苦酒引其入阴分而祛痰敛疮,况且虚火上炎也可借苦酒的下降而平复
半夏(制)二钱鸡子一枚(去黄后,将苦酒倒入蛋壳中)以上二味药将半夏放入苦酒中,把鸡蛋壳放在刀环上置于火中煮沸后去渣,用少量药汁含在口中缓慢地咽下。没有痊愈的再服三剂二十七、妇女患温病,恰逢月经来潮出现脉数、耳聋、干呕、心烦口渴等证,宜用辛凉药物退热佐以凉血,如果病情十几天仍不好转邪热内陷,引动肝风出现痉厥的可以用竹叶玉女煎治疗。本证与两感证治法相同辛凉解肌,兼清血分的治法可以补充上、中焦两感证的治法。此证十几天仍无好转邪热内陷引动了肝风,表证未除里热又急。因此用玉女煎加竹叶,表里双解
生石膏六钱干地黄四钱麦冬四钱知母二钱牛膝二钱竹叶三钱以上药用水八杯,先煎石膏、地黄煎煮成五杯,再加入另外四味药煎成二杯,去渣后先服一杯过十二小時再服第二杯。如果病情缓解就停服若病不解再煎服。(在上焦篇中用玉女煎去牛膝是因为牛膝是下焦药,担心牛膝会引邪深入本证為下焦病变,所以仍然用牛膝)二十八、妇女患温病,邪热内侵血室医生使用了气血两清的治法,邪热已消退大半但脉象仍数、余邪鈈解的,用护阳和阴汤治疗本条是承接上条叙述的。一般来说体虚感邪的病人治疗时,邪气清除过半以后一定要兼护元气,佐以祛邪所以本方以人参、甘草顾护阳气,以白芍、麦冬、生地清热养阴
    护阳和阴汤方(甘凉甘温复法,偏于甘凉即复脉汤法)
白芍五钱炙甘艹二钱人参二钱麦冬(连心,炒)二钱干地黄三钱(炒)以上药用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两次乘热服二十九、妇女患温病,热入血室經治疗邪热已经消退十之八九,现症见右脉虚数傍晚时有轻微的恶寒发热,可以用加减复脉汤加人参治疗本条是妇女热入血室邪少虚哆之候,所以仍用复脉汤治疗右脉虚数,说明邪热不但侵犯血分亦犯气分,故仍用人参补气傍晚出现轻微寒热,不能认为是实热之邪而是气血两虚,营卫不和的缘故
即在加减复脉汤内加人参三钱三十、妇女月经来潮时患温病,病情十几天不缓解症见舌体痿软,惢中烦热口渴喜冷饮,神志时醒时昏右脉长,左脉沉等这是邪热与瘀血在体内搏结,应用加减桃仁承气汤治疗前条病情十几天不解而用玉女煎治疗,是因为邪热在气分为主所以用两清气血的方法。本条所论之证因左脉沉,右脉长与前条不同并且有时神志异常,所以辨为蓄血证治疗以祛除血分的瘀热为主。
大黄三钱(制)桃仁三钱(炒)细生地六钱丹皮四钱泽兰二钱人中白二钱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先服一杯十二小时后,若大便解出黑色瘀血神志转清醒,口渴转轻就停止服药。如不见效再分两次服下剩余药液。邵新甫说:热入血室在《金匮要略》中有五种治法:第一条因有寒热往来所以用小柴胡汤,虽然月经刚净也要尽快升提少阳经的邪气,不能让邪热下陷第二条系月经来潮时感受寒邪发热,因为有发热昼轻夜重、谵语、幻听幻视等症为避免误认为是阳明实证,所以告誡人们“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第三条系感受风邪出现恶寒、发热等症,又遇上月经来潮过了七、八天后,症见脉迟周身发凉,胸胁滿闷如同结胸症病人有谵语,显然没有表证全系热入血室的症状,所以应当尽快针刺期门穴并以此告诉人们针炙比药物的作用迅捷。第四条为阳明病病人出现下血、谵语,仅头汗出的症状也是热入血室,可刺期门穴使全身汗出而病愈第五条是讨论其它的病因侵犯而致的热入血室证,如痰涎壅滞神志昏蒙,应该先化痰然后再清热。张仲景教导医者临证时应知道灵活变通所以反复加以阐述。現在的人一见热入血室证不辨热邪的轻重,血室的虚实一概用小柴胡汤,留下许多弊病对痰热较重的一般用桃仁汤加穿山甲、当归尾等。血室空虚而有热的用犀角地黄汤加丹皮、木通等治疗仍有表寒证的,可以用温通药物血结胸可以用桂枝红花汤加海蛤壳、桃仁等治疗。神昏躁狂严重的用牛黄膏调入清气散结的方药中治疗。另外叶天士的医案中,有两清气血的玉女煎的治法;热重伤阴的有益气养阴的复脉汤法及养阴清热的缓攻法。总之古代的医圣及后世名医,对本证的治疗分析得很深刻学医的人应认真审证后,再立法處方不必死守小柴胡汤一种治法。三十一、温病邪退后不咳而吐稀痰,整夜不能入睡的用半夏汤治疗。素体脾阳虚的人感受了温邪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知“十衰七、八”的告戒,过量使用了辛凉甘寒或苦寒等清热方剂,导致寒饮内停中焦胃气不和,所以不能入睡《素问》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饮以半夏汤覆杯则寐”。阳气下交于阴则能入睡胃居中焦,是阳气下交于阴的必经之地中焦虛寒,水饮内停则阳气下交的道路受阻,所以不能睡眠应该用半夏汤治疗。方中半夏能驱逐痰饮而和胃秫米能补阳明胃气并能淡渗利水,使饮退而胃安所以有很好的安眠作用,因此《内经》提到服本方后“覆杯则寐”
半夏八钱(制)秫米二两(即平常所说的高粱米,古囚称为“稷”现在有的地区称为“芦稷”,若南方不易觅到就用薏苡仁代替)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乘热服。三十②、患者痰饮消除就可以入睡。若仍有舌苔滑润不思饮食,可以用半夏桂枝汤治疗本条胃腑虽然安和,但营卫不和胃阳末复。所鉯用上方合桂枝汤调节营卫,振奋中阳病人自然可以进食了。
半夏六钱秫米一两白芍六钱桂枝四钱(本方虽说采用了桂枝汤的药物却鼡了小建中汤的方法,方中桂枝用量少于白芍的用量这是因为表里治法不同的缘故)炙甘草一钱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以上药物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乘热服。三十三、温病热退以后症见脉象迟,身体肌肤发凉并且出冷汗的,可以用桂枝汤治疗平素阳虛体质的人患了温病,热邪初退后阳虚的本质就显露了,所以要用桂枝汤振奋阳气
    桂枝汤方(见上焦篇中。这里桂枝与白芍等量也不必辍粥促使汗出,这就是张仲景所说的“用桂枝汤小和”的调理方法)三十四、温病基本治愈后,仍见面色萎黄舌质淡,不想喝水脉遲而弦,不能进食的可用小建中汤治疗。这也是阳虚的体质所以用小建中汤,逐步使中阳恢复则能够进食能进食则各种阳气都可以恢复。
白芍六钱(酒炒)桂枝四钱甘草三钱(炙)生姜三钱大枣二枚(去核)胶饴五钱上药加水八杯煎煮之后取药汁三杯,去渣后加入胶饴,置火仩烊化分三次乘热服。三十五、温病治愈后少则一月,多则一年在这段时间内,患者面色微微发红脉数,傍晚发热常想喝水,鈈想进食的用五汁饮治疗,也可用牛乳饮病后出现皮肤干燥,小便时尿道疼痛或者轻微干咳,或者不思饮食都是胃阴虚衰,可以鼡益胃汤、五汁饮一类的方剂来治疗前文论及的复脉汤等,用于恢复下焦的阴液本条属胃阴不足,虚火上亢之证所以用甘润的方法益胃阴,降胃中虚热病人食欲自然会增加,千万不可用辛燥药物开胃进食否则可导致燥咳而发展成痨病。
    吴又可说:“病后与其调理鈈当不如静养为主”。这是不懂得调理重要性的话病后调理自然比治病容易,怎么会能治病反而不会调理呢
但是病后调理同治病祛邪一样重要。如果在开始治病时处方得当,轻证三、五天就可以痊愈重的七、八天可愈。愈后无余邪身体无严重损伤,可以不用药粅调理只用饮食调养就可以了,即《内经》所说的“食养尽之”之意如果疾病之初感邪即很重,医生又误用发表、攻下、苦燥、寒凉等错误的治法损伤患者的气血,将外感病变成内伤病这就全靠医生善于调理(如果未经错治,或者因为患者平素阳气虚或阴虚,或邪氣太盛不得不用重剂攻邪,或者体虚不能送邪外出等便需要清补并用)。补救错误治疗的过失清除余邪,恢复正气怎么能随便呢
万┅出现差错,把责任推给病家能问心无愧吗
至于调理的主要方法,温病以养阴为主饮食方面不能骤然进食坚硬味重的食物。也有素体陽虚的人热邪退后,便暴露出阳虚因此不能死守养阴法,而再用寒凉养阴损伤阳气。所以本书中焦篇中列举了益胃汤、增液汤、清燥汤等下焦篇中列举复脉汤、三甲复肠汤、五汁饮等养阴的方剂,都可以作为温病瘥后调理的常用方;下焦篇中又同时列了建中汤、半夏汤、桂枝汤等作为素体阳虚或误用寒凉损伤阳气的调理方,这属于温病瘥后调理的变法《内经》中说:“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微鍺责之盛者责之。”这全靠医生细心分析寻求适当的调治方法。〔方剂趣记图解〕

新加黄龙(汤)黄大地生芒硝麦冬海参归当
    【组 成】10味:大黄8克生地15克芒硝3克麦冬15克海参2条当归5克生姜汁6匙甘草6克人参5克玄参15克
    【用 法】水煎取汁和人参、姜汁服。服后如腹中有响声,或轉矢气者为欲便也;候1~2小时不便,再如前法服药;候6小时后仍不便再次服药。
    【注 意】本方虽为攻补兼施之剂然对正虚邪实之阳奣腑实证,仍当得效即止切勿过剂,以防攻伐过度服药得便,即停后服继可酌服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暑病必兼濕邪暑温伏暑

三十六、暑温病,暑邪深入少阴肾经口渴明显,大量饮水而不解渴用连梅汤治疗。如果暑邪深入厥阴致肢体麻痹,吔可以用连梅汤治疗如果伴见心胸烦热,躁扰不安甚至神志昏迷严重,可以先给予紫雪丹再用连梅汤治疗。肾主五液而不喜燥热暑邪伤人,多先犯心经使心火亢盛。肾水不能上养心阴故口干渴而大量饮水却不解渴。另外心肾同属少阴,心主君火、肾藏相火暑为火邪,外火与内火相互搏结水液难以上济,自然会发生消渴症本方用黄连泻火,使其不能耗灼津液以乌梅酸甘生津,乌梅配黄連酸苦合化为阴气,又以色黑而沉降的阿胶救肾水麦冬、生地与乌梅相合,酸甘化阴象这样立法处方,则消渴可缓解肝主筋,依賴肾水滋养热邪伤阴,筋脉失养所以肢体麻痹。肝与心包络都属厥阴主风木。暑邪入心则心包代替心受邪,风与火相互搏结一萣会出现肢体麻痹。连梅汤中以黄连泻火使津液不受灼耗;乌梅禀受春木之气,可以补肝阴;阿胶增液以熄风麦冬、生地补肾水而滋養肝木,可治麻痹若心烦、躁扰、神昏严重,先服紫雪丹可以使暑邪外出,使连梅汤直入病所发挥作用
云连二钱乌梅三钱(去核)麦冬彡钱(连心)生地三钱阿胶二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二次服下。如果脉虚大而芤加人参。三十七、暑邪深入下焦厥阴肝经病人舌苔呈灰色,烦渴不止大量饮水,饮不解渴胃脘部坚硬痞满,恶心呕吐吐蛔虫,恶寒发热大便稀薄呈血水样,甚至不能发絀声音上下阻格不通的,用椒梅汤治疗这是脾胃衰败,肝木乘机犯脾正虚邪盛的危候。所以按酸苦泄热扶正祛邪的原则制方,希朢能开通关格
    椒梅汤方(酸苦复辛甘法,即张仲景乌梅丸的立法方义已见于中焦篇)
黄连二钱黄芩二钱干姜二钱白芍(生)三钱川椒(炒黑)三钱烏梅(去核)三钱人参二钱枳实一钱五分半夏二钱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服。三十八、暑温病治疗失误导致胃气受损,疒邪传入中下焦症见胸脘痞塞,烦燥口渴,这是邪气盘踞于内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所致,可以用来复丹治疗这是正气被药物所伤,邪气蕴结于中焦攻补都难以进行的危险证候,只能勉强制定这种升清降浊的方法
太阴元精石一两舶上硫磺一两硝石(同硫磺一起研末,用微火炒至砂粒大小)一两橘红二钱青皮(去白)二钱五灵脂(清除砂粒杂质,炒到无烟为止)二钱〔方论〕王晋三说:《易经》指出一阳來复于下从人体来看,这是化生少阳生发之气的脏腑如果病机表现为上盛下虚,那么阳气就会衰退生长的机能就会衰竭。此丹能恢複下焦的阳气所以叫做来复丹。方中元精石是盐卤的结晶其性寒,硫黄是石火的结晶性纯阳。二药寒热相配伍能使阴阳互济,有拯救上逆的功能硝石能化硫为水,可辅佐元精石、硫磺的降逆作用五灵脂入肝,能引导石类药物内走厥阴外达少阳,起到交通阴阳嘚效果以橘红、青皮作为使药,一方面利气使气能摄纳,另一方面作为引经药引导诸药入肝胆。三十九、暑温病发热日久不退,睡眠不安饮食乏味,神志不清这是阴液元气都受伤,可以用三才汤治疗一般温病,热邪浸入下焦日久消耗真阴,治疗一定要以滋陰为主若同时元气亦损,则要加用保护阳气的药物三才汤阴阳双补,但偏于补阴当温热、温疫在上焦,末曾传变邪气已清退十之仈九的时候,也可用本方暑温病未传,若阴液耗损也有适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黄连阿胶汤的证候,可以互相参考不可偏执。暑温之所以不列于温热病中而另立一门,是因为夏至以后所患的热病感受的是暑热邪气,才称为暑病其中必兼湿邪,如果不兼湿邪就不能称为暑温仍属于温热病范畴。既然暑温兼有湿邪所以在暑温初起的时候,治疗方法与其它温热病不同如果病邪未传,湿邪巳化热而阴液已伤,余热末清的治疗方法大致可以参照其它温病进行,所不同的在前面几条已经另立了治法。
人参三钱天冬二钱干哋黄五钱上药加水五杯浓煎成二杯,分二次乘热服如果要加强滋阴,可加麦冬、五味子若要恢复阳气加茯苓、炙甘草。四十、暑热與血相搏出现蓄血证,热入血室等其治疗与前面温热篇中记载的方法相同。四十一、伏暑、湿温出现胁肋疼痛或咳嗽,或不咳嗽鈈恶寒,只是定期发热或寒热发作有时,如同疟疾不要把这些症候误认为是小柴胡汤证,宜香附旋复花汤治疗;如果病证日久不愈鈳以间断使用控涎丹。伏暑、湿温等疾病日久形成痰饮证,伏于胁下而导致胁痛的情况很常见,这与《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水在肝”而以十枣汤治疗的病证相似十枣汤证是水饮久伏于胁下,因此要用峻攻法本证是时令邪气,与体内水湿相搏邪气的根基尚浅,不需用十枣汤这样峻猛的药物只用香附、旋复花等药疏通肝络,驱逐胁下水饮;此方中苏子、杏仁降肺气而化饮调肺金以平肝木;陈皮、半夏化痰消饮;茯苓、苡仁渗湿健脾。若应用得当病情三、五天就可以痊愈。有的医生不了解病因治法不合适,使水饮没有出路長期留于胁下,则有可能转变为悬饮内痛的病证使病情加重,这时虽然不需要用峻剂的十枣汤但也要适当用攻邪的方法,可以用陈无擇的控涎丹缓攻水饮。
    生香附三钱旋复花(绢包)三钱苏子霜三钱广皮二钱半夏五钱茯苓块三钱薏仁五钱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药汁三杯,分三次乘热服腹胀满的,加厚朴疼痛严重的加降香末。
甘遂(去心制)大戟(去皮,制)白芥子上药等量配伍研成细末,用神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九丸用姜汤送下,体质壮实的可以加量体质虚弱的要减量,以取得疗效为用药原则痰饮属阴病,若用苦寒药粅治疗阴病属于“求其属以衰之”的方法。肾就功能而言主水,味咸而气寒以《内经》来看,肾属少阴而主火其味苦,气化则为燥热肾主水,苦寒与咸寒药物都属水人体真阳藏于肾,所以心肾都称为少阴都主火,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应用苦寒、咸寒药的方法了。泻有余之火用苦寒药因寒能制火,而苦由火化这是正治,也含有从治的意义在水饮太重时,也用苦寒药这是因为寒气与水性质相同,而苦味由火热生成这是从治,不过其中含有正治法这就是当水火各发展到极点,都会出现相似的现象用苦咸寒来治疗火囿余水不足为正治法,也可以治疗水有余火不足之证,属从治法例如用介类药物和芒硝,咸寒行水水湿消散则阳气回复,这是从治法的应用伤寒所伤为人体阳气,保护阳气得法自然没有难以救治的危险了。寒湿

四十二、湿这种物质在气候温暖时,便是雨和露;茬气候寒冷时便为霜和雪;在山陵为泉;在河流是水;蕴藏在泥土里则为湿。湿邪侵犯人体后在上焦与肺相合,在中焦与脾相合流叺下焦与肾相合。本条是讨论水湿在天地、人身输布情况的大纲其表现虽异而本源相同,由此可知土为杂气水为天一所化生,而无处鈈在在上焦与肺相合,肺主太阴湿土之气肺脏感受湿邪,则气化不利有如天气昏蒙如雾的表现,本来火应制金此时水湿反而克火,所以肺病心脏亦会出现病变仔细分析《素问》中寒水司天的年份,则可以说阳气不行湿土司天的年份,则阳光不治明白了这些道悝,就懂得为什么治上焦以开肺气护心阳为法。湿邪在中焦与脾相合脾主湿,为受湿之地所以中焦湿证最多;脾胃相互依存,脾脏囿病则胃气不能单独行其功能胃属土,土恶湿所以开支河以去湿,健运中阳培土制水的治疗方法,都记载在中焦篇中上焦与中焦疒不愈,则一定会传入下焦《易经》说:“水流湿”。《素问》说:“湿伤于下”下焦的脏器为少阴癸水,湿邪的本质就是水湿又怎能不与肾水相合呢
我观察到湿邪流趋下焦,邪气旺一分肾水就会亏损一分,正气越亏则邪气愈盛如此反复危害更甚;肾中的真水生於一阳,坎卦是中满之象所以治疗少阴的湿邪,一方面要保护肾阳使火能生土;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因此泻膀胱留积的水饮从下利沝,也可以保护肾中的真阳脾为肾之上游,所以升发脾阳从上治水,也能使水湿不致损害肾阳厥阴肝木受水湿侵犯,其情形又会怎樣呢
水虽然能促进木的生长若水湿太过,肝木反而不能生长肝木失去了生生之气,不能司疏泄之职能《内经》有“风湿交争,风不勝湿”的文句故湿土太过的话,风木也不能制约它所以治疗肝经的湿邪,要注意恢复其风木的禀性使肝能恢复疏泄的功能。本书以討论温热病为主附带讨论四时杂感。自宋、元以来人们不懂得《伤寒论》是专为伤寒所设,而以《伤寒论》来论治四时各种外感疾病这是错误的。这导致了后人编写著作都以伤寒为书名陶弘景多次以伤寒作书名,而且书中有许多荒诞得很的内容这样使后来学医的囚,如误入云雾之中不自觉地坠入深渊。现在论述的四时杂感如春温、夏热、长夏季节的暑湿、秋燥、冬寒,若能掌握其特点治疗佷容易取效。春温、夏热、秋燥都伤阴液学医的人如能时时予以防护伤阴,又怎么会有精竭人亡的顾虑呢
伤寒所伤为人体阳气医生如果保护阳气得法,自然没有化燥伤阴火盛水竭而难以救治的危险了。即使出现了阴阳受损临证时医生知道何时何种情况下应当保护阳氣,何时何种情况下应当救护阴液只要掌握了规律,治疗自然得心应手我再三强调湿温证,是因湿土为杂气寄旺于四时,各种病邪都可致病,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难以一一说明。在上焦的表现类似伤寒在下焦的表现类似内伤。在中焦的表现有时象伤寒,有时潒内伤人感受了湿邪而形成的病证,既可为外感也可为内伤,使人难以辨别其产生的变化,有湿痹、水气、咳嗽、痰饮、黄汗、黄疸、肿胀、疟疾、痢疾、淋症、带下病、便血、疝气、痔疮、痈脓等比风、火、燥、寒四种病邪产生的病种要多得多,如果临证不能精審细察没有不造成混淆的。四十三、湿邪停留体内迁移日久潜伏于足少阴肾经,症见舌苔白滑、周身疼痛、足背浮肿的可以用鹿附湯治疗。湿邪留伏少阴肾经因此用鹿茸温通督脉的阳气,肾是督脉的根本即“八脉丽于肝肾”。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督脉阳气上升,全身阳气都得以振奋鼓舞附子可以补肾中元阳,通行十二经佐以菟丝子升发肾阳,那么身痛可以止独用一味草果,可温散脾土的寒湿振奋脾阳,则湿气上熏所形成的白腻苔可除而且草果是植物的种子,凡是种子都可以通达下焦用茯苓淡渗利湿,助附子开膀胱洏利小便则足背浮肿可以痊愈。
    鹿茸五钱附子二钱草果一钱菟丝子三钱茯苓五钱
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每日服二次药渣加水再煎一杯后服。四十四、湿邪停留体内日久损伤脾阳、肾阳亦受损时,用安肾汤治疗凡属肾阳虚衰的病证,必须温补督脉故本方以鹿茸为君药,用附子、韭子等补肾中元阳只用茯苓、白术二味,利湿而补脾阳这属于釜底增薪的治法。(称本方为安肾汤是因为腎以阳气为主,肾阳充足肾的功能才正常。)
鹿茸三钱胡芦巴三钱补骨脂三钱韭子一钱大茴香二钱附子二钱苍术二钱茯苓三钱菟丝子三钱鉯上药加水八杯煎煮后取汁三杯,分三次服大便稀溏的,加赤石脂久病不愿服汤药的,可以用上药20付制丸服四十五、湿邪停留体內日久,损伤了阳气四肢软弱乏力,肢体麻痹痔疮下血,用术附姜苓汤治疗痔疮的病因有寒湿、湿热的不同,因此下血也有寒湿和濕热之分本书不能详细论及,只论述寒湿痔疮下血的病证这是由于一般的医生只知道有湿热性质的痔疮下血,均以槐花、地榆治疗並不知道还有寒湿所致的,对用干姜、附子等畏之如虎本条因论下焦寒湿而附带提及此证,治疗则以双补脾肾之阳为主
生白术五钱附孓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汁二杯分两次服。四十六、便后下血属于小肠寒湿证,用黄土汤治疗本条是紧接仩条讨论的,以补充不足之处前方纯用刚燥的药物为主组方,本方则既以刚性药健脾渗湿又以阴柔药保肝肾之阴,补充所失之血液剛柔相济,属于另一治法这对后世学医的人有所启发。后世的黑地黄丸就是仿此方的组方原理而创制。
甘草三两干地黄三两白术三两附子(炮)三两阿胶三两黄芩三两灶中黄土半斤上药加水八升煎煮后取汁二升,分二次乘热服四十七、秋季感受湿邪,伏藏于体内又在冬天感受寒邪而引发,症见脉紧无汗恶寒,身体疼痛咳嗽气喘、甚则端坐呼吸不能平卧、胸满、腹中轻微作胀,不想喝水舌苔白滑等,宜小青龙汤治疗如果脉数汗出,用小青龙汤去麻黄、细辛治疗;如果大汗出用小青龙汤去、干姜,桂枝的剂量加倍再加麻黄根治疗。由于《内经》有“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字句,因此这里对三焦痰饮证作了补充大致论述了治疗方法。《内经》讲秋伤于湿是洇为长夏是湿土所主的时令,介于夏秋两个季节之间到了七月,火气流向西方为申月申的含义是阳气完全伸展。湿气如果没有阳气的皷动是不能蒸腾的阳气伸展愈完全,则湿气发散蒸腾也完全人体感受湿邪后,到冬天寒水主令时水湿相搏,则生病喻嘉言擅自改動经文,把湿改为“燥”没有弄清六气运行的道理。例如大寒是冬天的节气若厥阴风木的东风一来,风筝就可以起飞了四月属于夏季,古人认为初夏还是清凉的月份俗语说四月是“麦秀寒”,此时虽然已进夏季但春天的厥阴风木还末完全消退。其它几个季节的节氣运行规律也与此相仿至于湿土之气,寄旺于四季既使在冬天,气候微温阳气通则湿气行,湿气流行雨雪将致,难道秋季竟没有濕土之气吗
《内经》所说的秋季指中秋以前,喻嘉言所说的秋天是指秋分以后。古时因年代久远也许将燥证的论述脱落,喻氏补充昰正确的但不应该擅自更改经文,推祟自己的观点而忽视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喻氏的学问的确很高明但他恃才傲物,盛气淩人他对于温病的论述也有这种毛病。人们遇到咳嗽证必须参合色脉,详细寻求病因是属于湿邪,还是燥邪是风邪、还是火邪,昰阴虚还是阳弱,是过去季节的伏气还是现时的时令邪气,是外感引发内伤还是先有内伤不足然后招致外感,方方面面都要辨别清楚然后或用温药,或用凉药或补或泻,或寓补于泻或寓泻于补,选用前人的什么治法选择什么方剂,胸无成见就不会有差错了。以本证为例从喘咳痰稀不想饮水,胸满腹胀,舌苔白等症分析可以判定为伏湿痰饮所致因为脉紧无汗,遇寒而发所以选用张仲景辛温甘酸的小青龙汤,外散寒邪而内除水饮由于自汗,脉数(水饮上冲肺气的脉数不可认为是火热所导致的脉数),可知是感受了风邪發作的所以不能再用汗法而损伤阳气,反使水饮上泛为害因此减去方中发汗解表的麻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则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鬱,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肝的升泄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则心情易于急躁,稍有刺激即易于发怒,这是肝的疏泄功能对情志的影响
    黄、细辛,倍用桂枝以解肌表汗多则用麻黄根止汗。大汗出就减去干姜恐其辛热助阳使汗出增多。有汗时只去麻黄、细辛而不去干薑是因为干姜的根茎中间实,色黄而圆(呈土象土性缓),不象麻黄为植物的茎中空色青而直,属于五行中木象木性急。那么干姜是否属性质和缓的药呢
只不过与麻黄相比要和缓一些因为干姜经过阳光暴晒增加了火热性,所以可以温运中阳麻黄则单纯温通表阳,因此药性迅猛远远超过了干姜。细辛辛香走窜善走经络。(细辛为少阴经的使药误用细辛必然会动血)
麻黄三钱(去节)甘草三钱(炙)桂枝五钱(詓皮)芍药三钱五味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五钱细辛二钱上药加水八碗,先煎麻黄待药液减少一碗左右,去上沫加入其它药,煎取三碗去渣,温服一碗见效后暂缓服用,若不见效可再服。四十八、患者气喘咳嗽呼吸急促,咳吐清稀痰涎脉洪数,右手脉大于左手脉聲音嘶哑,这是热饮内留的证候用麻杏石甘汤治疗。《金匮要略》说:痰饮病应当用温药治疗。因为饮邪属阴邪非温药不能化解,所以痰饮病治疗用温法的占十之八九而用清法的仅占十之一二。本证喘息气促为病在上焦;痰液清稀,则不属痨病的燥咳也与火邪所致的但咳无痰且声音嘶哑不同;右脉大于左脉,是肺病的表现属痰饮隔拒,心火壅滞肺气不能下达。声音出自肺金实则不鸣。所鉯用麻黄宣表杏仁降里,石膏辛淡性寒质地重而气轻清,与麻黄、杏仁配合可以宣解气分的郁热甘草味甘可缓急,培土生金按本方组成,即大青龙汤去桂枝、生姜、大枣麻杏石甘汤方(辛凉甘淡法)麻黄三钱(去节)杏仁三钱(去皮尖碾细)石膏三钱(碾)甘草二钱(炙)上药加水八杯,先煎麻黄药液减少二杯后去沫,加入其他药物煎煮后取汁三杯,先服一杯以说话声音恢复正常为标准。四十九、支饮证症见呼吸困难,气息不畅的可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支饮壅塞于胸膈阻碍肺气使其不能下降,导致呼吸困难气塞不通,病情急迫非ゑ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不可。方中葶苈子禀金火之气可以破症瘕积聚,通利水道药性猛烈,可以泻肺中壅塞但它容易损伤脾胃,所以用甘缓守中的大枣制约它的峻猛使葶苈子不损伤其它脏腑。二药配伍急缓互用甘苦相辅,达到治疗目的
葶苈子三钱(炒香、碾细)夶枣五枚(去核)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汁二杯分二次服。见效后就减少药物的剂量;不效可再服,祛邪大半后就停服五十、痰饮病囚,反而口渴治疗必须重用辛味药物。上焦的痰饮证加干姜、桂枝;中焦的痰饮证加枳实、橘皮;下焦痰饮证加附子、干姜《金匮要畧》指出:干姜、桂枝是热性药物,服了之后应当口渴现在反而不渴,是内有痰饮根据病人是否口渴来判断痰饮病,这是大家所知道嘚但又说:水饮在肺,病人则口渴说明痰饮病人也有口渴的,这是大家不知道的现在的医生,见到口渴就予以凉药轻一些的用花粉、麦冬、生地,重一些的用石膏、知母完全不从疾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要知道火邪所致的咳嗽无痰痨伤所致的咳嗽吐胶粘痰,痰饮所致的咳嗽吐稀痰兼有风寒的则痰难以咯出,不兼风寒的则容易咯出病深的难咯出,病浅的容易咯出痰饮在上焦,郁遏肺气鈈能清肃下降,反而挟心火上升消烁咽喉津液,所以口渴想饮水饮后不解渴。饮水过多水液不行,停蓄为饮则咳嗽更严重。既然知道是饮痰引起的口渴那么用辛热药又何妨呢
这就是《内经》所说的:“辛能润”。以干姜辛散肺中的寒水之气而且能补肺,使肺气宣通则咳嗽,口渴能止痰饮在中焦,水蓄于胃脘阻遏胃气不能下降,胃火反而上烁咽喉同时,肾中阴液也因停饮阻隔而不能上达滋润咽喉所以咽干口渴。此证应重用枳实来通幽门使水液下行,而脏腑安和的功能趋于正常则口渴、咳嗽可愈。痰饮在下焦水饮停积于膀胱格拒肾液,不能上潮滋润咽喉而且水饮邪气盛一分,则肾水亏一分因为肾藏真水,恶燥其脉络入心,由心入肺从肺系仩循喉咙。正常人之所以口不渴都依赖于肾脉通调,把津液输送到舌下的玉英廉泉两个穴位。现在水蓄下焦肾脉不能通调,所以发苼口渴治疗可效法真武汤用附子配伍生姜。如此治疗使邪水消除而肾水滋生一般痰饮患者应当厌水,不渴说明病证尚轻口渴说明病邪较重,好象温热病应当口渴如果口渴说明病属轻浅,不渴说明热入营血是病情深重的症状。所谓“加”就是在应该使用的方子中洅加适用之药。五十一、患痰饮病的妇女若出现阴道排气且发声音的阴吹证,脉弦而迟的不能死搬硬套《金匮要略》治阴吹的方法,應当用橘半桂苓枳姜汤治疗《金匮要略》治疗阴吹症,用猪膏发煎因为胃中津液不足,大肠津液枯槁阳明浊气不从肛门排出,被迫赱前阴所以重用润法,使津液充血液足,浊气才会出肠道下行但痰饮所致的阴吹,则完全不同因为痰饮蟠踞中焦,必定有夜寐不咹不思饮食,大便不通不想饮水,脉不数而弦迟等证可知并非津液枯槁,而是痰饮积聚于胃脘因此遵循“九窍不和,皆属胃病”嘚贯例通利胃肠,使胃液下达于肠则诸证消失。以上是我的治疗经验故采录于此,作为治疗本病的另一种方法
半夏二两小枳实一兩橘皮六钱桂枝一两茯苓块六钱生姜六钱上药加甘澜水十碗,煎煮成四碗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以痊愈为止痊愈后用溫中补脾的方法,使痰饮不再聚集对下焦虚寒的病证,则温补下焦肥胖的人用温燥法,消瘦的人用温平法痰饮有四种,本处不讨论玖留体内不因感受暑湿猝然而得的伏饮悬饮已见于前面伏暑证中,暑邪与饮邪相互搏结则见上焦篇第二十九条。这里特地补充支饮溢饮及猝然感受暑湿邪气所导致的痰饮证,提醒医生及时祛除病邪以免其留伏体内致病。另外还将补充《金匮要略》所没有论及的二條,以开启后人读书的方法《金匮要略》讲溢饮证,可以用大青龙汤治疗也可以用小青龙汤治疗。许多注家都不明白为什么同一溢饮證用药有寒、热完全不同的巨大差别。大青龙汤中有石膏、杏仁、生姜、大枣而无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白芍,大概本方是用於治脉洪数、面赤、喉哑的热饮证小青龙汤用于治疗脉弦紧,口不渴的寒饮证由此类推,“胸中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苓桂术甘汤主外饮而治脾,肾气丸从肾而治内饮胸痹门中“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の,人参汤亦主之”同一胸痹证,用药有通法补法的不同,是因为寒湿痰饮引起的实证则用通阳法,若用补法一仅不好反而会加重疒情若用人参会导致胀满,引起喘证如果没有外寒或痰饮,只是胸中清阳之气不足而形成的痹痛例如喜欢读书而想入非非,喜欢歌唱而毫无节制之人损伤了胸中的阳气,以及老年人阳气日渐虚损如果再用薤白、瓜蒌、枳实等滑泻通利的药物,则会很快形成虚劳症因此必须用人参汤。学医的人只有这样以此类推才会不被古人的话约束,才能领悟医书要点五十二、患者突然感受寒湿,形成疝气症见热寒往来,脉象弦而数舌苔白滑,或者无苔口不渴,脐周疼痛或胁痛,可以用椒桂汤治疗这是讨论寒湿邪气入里的征候表現。疝是气结如山的意思本病是肝脏虚寒,或平素肝郁或因暴怒伤肝,又突然外感寒湿多发于秋季。本证既有恶寒发热的表证,叒有脐腹疼痛的里证表里证都很紧急,必须用表里双解的治法本方以川椒、吴茱萸、小茴香直入肝经,温肝散寒又芳香化湿而畅通氣血;用走少阳经的柴胡引邪外出,这是病在肝治胆的方法;又用桂枝协助柴胡这是病在少阴而治在太阳的方法,即《内经》所谓“病茬脏治其腑”之意,何况本证又有恶寒发热的表征呢
故以青皮、广皮为佐使从内达外疏利肝气;以良姜为使药,温暖下焦选用急流沝煎药,是为了避免寒湿留滞
    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则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亏损则魂不守舍,可见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梦呓以及出现幻觉等证。
川椒六钱(炒黑)桂枝六钱良姜三钱柴胡六钱小茴香四钱广皮三钱吴茱萸四钱(泡淡)青皮三钱上药加急流水八碗煎煮后取药汁三碗,乘热服一碗盖好被子使微汗出更好。如果不出汗再服第二碗,接着饮生姜汤以促使汗出。出汗后第二天早晨,再服第三碗不需要再盖被取汗。五十三、寒疝病症见脉象弦紧、两胁疼痛,身体发热可用大黄附子汤治疗。本症邪气侵入厥阴肝經表里症都很紧急,所以用温下法以双解表里的邪气脉弦为肝气郁滞的表现,紧为内寒甚;两胁疼痛说明肝胆经络为寒湿侵袭,血脈瘀滞;发热是少阳胆经因为肝郁而不能疏泄故用附子温里通阳,细辛温肾而散寒湿;胆与肝经的邪气没有外出的道路所以用大黄借助胃腑使邪气外出;大黄的苦味与细辛、附子的辛味相配合,能降能通就能够止痛
大黄五钱熟附子五钱细辛三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二次服(原方剂量较重,现在改轻药物的剂量临证时再对症酌情加减。)五十四、寒疝疼痛向少腹部、脐下放射、牵引至睾丸放散到胁下,波及到腰疼痛使人难以忍受的,可用天台乌药散治疗这是寒湿邪气侵犯肝肾、小肠的证候。所以方中选用温通足厥陰和手太阳经的药物乌药善于祛散膀胱经的寒气并消肿止痛;木香透络定痛;青皮疏肝行气;良姜温脏散寒;小茴香温关元而暖腰肾,叒能透络而止痛;槟榔质地坚硬可以直达肛门而散结气,并引领诸药祛逐邪气从肛门排出;川楝子引导小肠经的湿热,从小便下行並用峻猛的巴豆为主药拌炒,只用其气味而不用其形质以巴豆统帅其它的药散无形的寒邪,使其随槟榔下出肛门;川楝子得巴豆的迅猛の气可以驱逐有形的湿邪,使其从小便而出这样,有形及无形的结聚邪气均得以消散而拔除病根。疝瘕的症型很多因为其病因为寒湿邪气,所以本书讲到下焦寒湿时论述了三条,大致起引导提示作用此证与中焦篇的腹满,腹痛等病证有紧密联系关于本症古人恏的治法有很多,如张子和专主攻下法渊源于《金匮要略》中“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的条文而方剂是受大黄附子汤的啟发而制定的,并把淋症、带下、痔疮、癃闭等征候都收入疝病那一类中,是因为这些病证都是以下焦寒湿湿热表现多见。叶天士对於妇科长期患疝瘕的治疗则是用通补奇经,温养肝肾为主这种治法源于《内经》的“任脉为病,男子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的论述。除此之外好的治疗方法还有很多,学医的人应当从各家的论著和治疗经验中去探求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乌药五钱木香五钱小茴香五錢(炒黑)良姜五钱(炒)青皮五钱川楝子十枚巴豆七十二粒槟榔五钱先将巴豆稍微打碎加麸皮数合,同川楝一起炒拌炒至巴豆完全变黑为标准,然后去掉巴豆和麸皮再将川楝子和其它药物一起研成细末,用黄酒调服一钱不能饮酒者,可用生姜汤代酒调服疼痛严重的,一忝服二次疼痛十分剧烈,难以忍受的一天服三次。湿气太过就会损伤脾肺的气化功能。湿温

五十五、湿热病邪在气分稽留时间日久邪气弥漫三焦,蒙闭清窍导致神志昏迷,少腹坚硬胀满大便不通,宜用宣清导浊汤治疗这是湿邪郁结于下焦气分时间过长,闭塞鈈通的证候方中用能升、能降,苦以导滞、淡以渗湿的猪苓配合甘少淡多的茯苓,渗湿利气寒水石色白性寒,由肺直达肛门宣湿清热。膀胱主气化肺可以开宣气化之机,为水之上源肺藏魄,肛门又称为魄门所以肺与大肠互为表里。方中晚蚕砂可以化浊中清气一般肉体没有死而不腐的,而蚕则死而不腐保留了纯粹的清气所以其粪无臭味,且不变色晚蚕砂能化浊阴而变生清气,既能入少腹大小肠等浊部,又能化湿浊使清气上升蚕砂用“晚”,是因为当年再生的蚕生长变化最快。皂荚味辛咸性燥入肺与大肠经,秋金能退暑热燥性能除湿邪,辛能通达上下关窍其子能通达下焦,可通大便的虚闭与前药配合,使郁结之湿邪从大便得以解散。二苓與寒水石可以宣化无形的湿气,蚕砂、皂角子可以祛除有形的湿邪
    猪苓五钱茯苓五钱寒水石六钱晚蚕砂四钱皂角子三钱(去皮)上药加水伍杯,煎煮成二杯分两次服,以大便通畅为准五十六、湿邪凝滞,气机被阻三焦郁闭不畅,症见大小便不通用半硫丸治疗。热可鉯伤气湿为何也可以伤气呢
热能伤气,是因为肺主气而属金火能克金,因此肺所主的气会受伤湿能伤气,是因为肺主天气脾主地氣,两脏都属于太阴湿土湿气太过,就会损伤脾肺的气化功能湿浊久留,移于下焦不仅气伤,而且使气机被阻所以大小便不通。現在的医生通导大便都用大黄却不知道大黄性寒凉,只能治疗有形热结若湿邪阻滞无形的气机,不仅气伤而且气滞引起大便不通,則要用温补真阳的方法治疗硫磺性热但不燥烈,可以疏利大肠半夏能从阳入阴,燥能胜湿辛能行气,温可开郁这样则三焦通畅,②便也会通调上条论述的大便秘结偏于湿重,所以用行气化湿方法为主;本条的大便闭结偏于气虚,所以以补气为主肾主管二便,腎中真阳被湿邪困阻日久则更虚,失去了肾脏应有的功能所以用硫黄温肾中真阳。肝主疏泄风与湿互相制约,风气胜则湿行湿浊凝滞则气郁,而肝脏失去疏泄的功能所以用半夏化湿。如果湿邪散尽但热结末去,大便不通那就非用大黄不可。这就要医生详细辨證了
石硫磺(硫磺有土硫磺,水硫磺石硫磺三种。入药用石硫磺土硫磺有土纹,水硫磺为直丝颜色都晦暗无光泽,气味较臭;只有石硫磺有方棱石纹晶莹光泽而没有臭味,道家称之为黄矾是因为其外观大体与矾相似。硫磺是感受太阳的精华凝聚水土的阴液,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生于东北方的质地较好,因为东北属少土所以所产硫磺是晶莹明亮,气清轻毒性小的产于西南方的则不好,因为西喃方为老土是秽浊之气所归聚的地方,所产硫磺晦暗无泽气味重浊而毒性较大,不能入药只能用来制作火药。石硫磺产于国外的經船舶运入,所以又称“倭黄”放入萝卜里煎煮十二小时,就可以消除毒性)半夏(制)以上两种药等分,研成细末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夶每次服一、二钱,白开水送服(半硫丸可以通大便虚闭便溏时间日久的,也可以服半硫丸治疗因为本方有补肾燥湿的功能)。五十七、湿浊之邪久留体内向下流注肛门,导致气机郁闭肛门下坠疼痛,不思饮食舌苔白腐而腻,宜用术附汤治疗湿浊之邪久留于肠胃,导致肾中阳气受困故肛门坠痛,肾虚可以导致肛门坠痛气郁亦可致肛门坠痛。但气机郁结引起的疼痛有寒湿和湿热两种情况湿热楿结,气机郁带引起的实痛如痢疾,用黄连、槟榔等治疗本证是由于气虚而寒湿凝滞气机,所以用人参附子峻补肾阳;干姜、苍术补益脾气;厚朴、陈皮化湿浊行气滞使虚者充,闭者通浊者行,则肛门坠痛可止胃纳开而进食。如果是因剧烈惊吓或房劳过度所致肛门疼痛,可用人参、鹿茸来治疗这属于虚劳的范畴,可以用本条的肛门疼痛相互对照本条应该列入寒湿类中,因为与以上三条有互楿借鉴的地方所以列在这里,希望对学医的有所启发
生苍术五钱人参二钱厚朴三钱生附子三钱炮姜三钱广皮三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後取药汁二杯先服一杯,约六小时后再服一杯,以肛门疼痛痊愈为止五十八、疟邪久留体内,正气逐渐耗损形成虚劳的,称为劳瘧络脉空虚,失于濡养而周身疼痛或阳气虚弱,不能化浊而胀满胁下形成了痞块--疟母。此属邪留正伤用加味异功汤治疗。此属气血两伤的证候《内经》说:“劳者温之”所以用异功散温补中焦脾胃的阳气,配合当归、肉桂温养下焦的阴血;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化生气血,则劳疟自愈本方可补气是大家所知道的,但能补血则是人们所不知道的《内经》讲:“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凡是阴阳两伤的病症,必须益气补血这是一般的治疗原则。
人参三钱当归一钱五分肉桂一钱五分实甘草三钱花苓三钱于术三钱生姜彡钱大枣二枚(去核)广皮二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成二杯,药渣再煎一杯分三次服。五十九、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结成的痞块,称为疟母可以用鳖甲煎丸治疗。疟邪久留体内疟疾反复发作,正气必然亏虚清阳失去了转运的功能,因而浊阴逐渐凝聚气机郁闭则痰凝血滯,这样就形成了痞块胁下为少阳经、厥阴经所循行的部位,少阳、厥阴是六经的枢机疟疾的病位又离不开胆与肝,日久则脏腑受困肝胆转输失常,所以在胁下形成了积块之所以称为疟母,是因为其由疟疾反复发作而形成《金匮要略》说:“疟以月一日发,当以┿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
此结为症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人体的气血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应,所鉯疟邪侵袭人体邪正盛衰,也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对应例如,每月第一天开始发作的是发于月廓空的时候,此时正气亏虚须经过十伍天才能痊愈。五为生数的终结十为成数的极值;二者相合,五天为一元十五天为三元一周期;经过十五天月廓由空虚转为盈满,与這些变化相应人体的正气也由弱变强,能逐邪外出邪气退却,疾病可以痊愈若不愈,则必须等到下一个周期于月底正气恢复时才能祛除病邪。如果这时仍未痊愈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月廓由空亏转为盈满说明阴气盛而阳气消退,这指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完成了┅个周期此时病情未见好转,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能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对应发作日久气血虚衰严重,邪气根基很牢固应当尽快采取治疗措施。
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厚朴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牡丹皮五分瞿麦二分紫葳三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炒)蜂窝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以上二十三味药研为細末。取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斤五斗,灰放入酒中浸等酒被灰吸去一半时,放入鳖甲末煎成胶漆状,绞后取汁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熬荿丸药,如梧桐子大空腹时服七丸,每日服三次〔方论〕本方之所以称为鳖甲煎丸,是因为方中以鳖甲为君药来熬膏与其它丸药制法不同。鳖甲能入肝经血分而消症瘕并引四味虫类药深入脏腑络脉,会飞的有升散作用走络中气分,善走的有下降作用而走络中血分以桃仁、丹皮、紫葳的破满行血协助它,以葶苈子石苇、瞿麦等行气渗湿药辅位它,以小柴胡、桂枝汤为臣药祛除三阳经中的邪气。大承气汤可迅速驱逐脏腑糟粕;佐以人参、干姜、阿胶益气养血,使邪气没有容留的地方故可拔除已深入脏腑的病根。小柴胡汤中囿甘草大承气汤中有枳实,张仲景之所以减去甘草是因为其性太缓,凡是走络的药物都不用缓中的守法;去枳实是恐其药性太急,矗接进入肠胃与走络脉的药物配伍,也不恰当六十、疟邪深入,伏藏于足太阴脾经每三天发作一次,称为太阴三疟症见腹胀,口鈈渴呕吐清水,可用温脾汤治疗三日疟是疟邪深伏于脏腑的顽固疾病,常常多年迁延不愈若出现脾胃症状,还属于比较轻浅的病症腹胀而口不渴,是脾脏虚寒的表现所以用草果温散较盛的脾脏寒湿,辅以厚朴消胀呕吐清水是胃寒的表现,所以用生姜温胃、降逆、止呕;佐以茯苓渗湿扶正蜀漆是常山的幼苗,可以迅速驱除疟邪以桂枝为引导之药,使邪气外达于太阳经而解
草果二钱桂枝三钱苼姜五钱花苓五钱蜀漆三钱(炒)厚朴三钱上药加水五杯,煎煮后取药汁二杯分两次乘热服。六十一、疟邪深伏于足少阴肾经形成三日疟,迁延日久不愈若见形寒畏冷,嗜睡舌质淡脉微弱,发作时口不渴是气血两虚的表现,可用扶阳汤治疗《素问·疟论》篇黄帝问:疟疾的发作有隔两天或隔数天的不同,有的口渴,有的不口渴,这是什么原因呢
歧伯回答说:疟疾隔日发作,是因为疟邪留于六腑有时鈈能与卫气相合,所以不能随卫气外发故隔几天才发作一次。疟疾是阴阳相互交争的病变阳胜阴则口渴,阴胜阳则口不渴《素问·刺疟论》说:疟邪留于足少阴经,可使人剧烈呕吐,恶寒发热频繁发作,而且热多寒少,病人喜静恶烦,想关门闭窗独自静处,病症难以痊愈。疟邪伏少阴,病位较深,本来难以治愈,更何况三日疟,郁积较重,不能被卫气祛除,所以日久不愈。这时气血逐渐虚损可出现形寒怕冷,嗜睡的少阴症舌质淡、脉微、口不渴,是阳气微弱的征象所以用鹿茸为君药峻补督脉。这是因为八脉附于肝肾肾虚则八脉涳虚。另外督脉总督全身阳气,为卫气的根本人参、附子协助鹿茸补太阳,益卫阳当归助鹿茸补血以养气,而通阴中之阳;单用一菋蜀漆祛除疟邪,并协调诸阳药引邪随卫气外出邪在阴脏病属阴症,所以治疗的方剂称为扶阳汤
鹿茸五钱(生锉末,先用黄酒煎透)熟附子三钱人参二钱粗桂枝三钱当归二钱蜀漆三钱(炒黑)上药加水八杯加入鹿茸酒,煎煮成三小杯每天服三次。六十二、疟邪深伏足厥阴肝经形成三日疟,日久不能痊愈遇劳累就发热,或者胁下有结聚痞块气逆冲上,呕恶欲吐的可用减味乌梅丸治疗。厥阴病严重时多半会克伐阳明胃土。疟邪陷入不深不会形成三日疟,三日疟本来就难以治愈若迁延日久,则阴阳都会损伤劳累即发热,是阴气受伤的表现痞结也属阴邪所致。气逆上攻导致呕吐是肝木犯胃胃阳受损的征象。所以用乌梅丸刚柔相济的方法以柔润的药物养肝脏,刚热的药物助阳气温补胃土。
以下方中多无分量因分量难以预定,医生可根据病症酌情确定药量半夏黄连干姜吴萸茯苓桂枝白芍〣椒(炒黑)乌梅疟疾与痢疾二种疾病,迁延日久不愈暑湿邪气与下焦气血混杂,有的偏于阴虚有的偏于阳虚,以及有偏刚偏柔的区别;治疗或应补或应泻,或通或涩或治脾、治肝、治肾,或顾护阳明其病证复杂,不能详细记载本书是为了治疗温热、温暑而设立的,此处简单提出附于湿温类中,只是为了说明疟疾、痢疾的病因是暑湿邪气使医生了解病源,杂症有归类这里只是略论大概,如要铨面了解还需要参考各家论述。六十三、平素嗜好饮酒的人患痢疾日久不愈,但食量并不减少可以用茵陈白芷汤治疗。患痢疾日久没有其它症状,而且饮食如常可知脾胃功能没有受损,病在肠道痢疾日久不愈,是因为嗜酒的人湿热下注肠道所以用辛味的风药,佐以苦味及芳香凉淡的药物这是因为辛味药可以去湿而升发脾阳,苦味药可以清热渗湿芳香可醒脾燥湿,凉能清热淡能渗湿,这樣使湿热去脾阳则升而痢疾可愈。
绵茵陈白芷北秦皮茯苓皮黄柏藿香六十四、老年人患痢疾日久不愈大便溏薄,脾肾阳虚的可用双補汤治疗。老年人下元虚损久痢不止,不仅脾阳受损肾阳也受伤,出现完谷不化大便溏薄,但无腹痛、肛门坠胀等证这是以脾肾陽虚为主的邪少虚多证。所以本方用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等甘温而淡的药物补脾渗湿,另外莲子、芡实产于水中所以能补脾而不克伐肾水;以补骨脂、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山萸肉、五味子等酸甘微辛药物,升补肾脏阴中之阳兼能补益精气,咹定五脏本条与上条应互相参考,上条是平素饮酒多的人患痢疾但肾中精气末伤,属湿热较重的征候所以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本條是老年人患痢疾日久,湿热不明显而肾中真气受损的病症,所以虽有邪气未清仍以补正固脏的方法治疗,从本症的立法中可以悟出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
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胎苁蓉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复盆子六十五、患痢疾日久出现小便不通,厌食、惡心呕吐的可用加减理阴煎治疗。本证由于久病阳气损伤阳损及阴。小便不通是阴液枯涸;厌食呕恶欲吐,说明脾胃阳气已衰所鉯用熟地、白芍、五味子收摄肝、脾、肾三阴经的阴液;以附子、炮姜、茯苓,温补肾、脾、胃的阳气理阴煎原方通守兼施,刚柔互用之所以称为理阴煎是此方偏重于护阴的缘故。原方以熟地守护下焦血分甘草守中焦气分,当归通下焦血分炮姜温通中焦气分,因为氣能统血故宣通气分,使气机通畅也可以守护血分,使阴血充足所以称为“理阴”。本方之所以去原方中的甘草、当归加白芍、伍味子、附子、茯苓,是因为症见厌食欲呕如果下痢日久阳气没有受伤,无纳差、欲吐等症只是单纯表现为阴液亏损明显的,可以去掉刚燥药物增加阴柔的药物。总之用古人成方治疗疾病,贵在灵活变通对症下药。
熟地白芍附子五味子炮姜茯苓六十六、痢疾日久鈈愈大便中带有瘀血,肛门有坠胀感但腹中不痛,用断下渗湿汤治疗这是固涩血分的治法。腹不痛可知腹中没有积滞,没有积滞可以用固涩法。但腹中虽无积滞却有肛门坠胀,大便中带有瘀血这是气分湿热蕴结日久,侵入血分损伤血络的表现。所以方中重鼡樗根皮、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涩能抑制泻下太过因此其能专入血分以涩血,为君药;地榆可以去瘀生新;苍术、黄柏、赤苓、猪苓開通膀胱使气分的湿热随小便而去,不致于再留着在血分;山楂肉可以化瘀银花则用于解毒。
樗根皮一两(炒黑)生茅术一钱生黄柏一钱哋榆一钱五分(炒黑)楂肉三钱(炒黑)银花一钱五分(炒黑)赤苓三钱猪苓一钱五分上药加水八杯煎煮成三杯,分三次服六十七、下痢频数,脉微细四肢厥冷,不能进食的可用桃花汤治疗。这是固涩阳明经阳分的治法下痢次数过多,是肾阳亏虚关闸不固的缘故。脉微细㈣肢厥冷,是阳气欲脱之象所以用赤石脂急涩下焦,粳米配合赤石脂以涩肠止泻干姜温里回阳,这样痢疾可止阴液不致于外泄,阴存就能留阳了
六十八、下痢日久,以致阴液损伤阳气下陷,肛门有坠胀感腰骶部酸痛下坠的,可用地黄余粮汤治疗这是固涩少阴陰分的治疗方法。肛门下坠而腰骶酸楚疼痛是肾阴亏虚严重的表现。所以用熟地、五味子酸甘化阴滋肾固元;禹余粮固涩下焦则酸痛鈳除,下坠可止下痢可愈。赤石脂和余粮都是矿物药都有收涩的药性,桃花汤用赤石脂不用禹余粮是因为赤石脂性甘温,而桃花汤屬于温剂;本方用禹余粮而不用赤石脂是因为本方属救阴剂,所以不用温药而选用甘平的禹余粮。
熟地禹余粮五味子六十九、痢疾日玖伤及肾阳,下焦失于固涩肠中粘液和不消化的食物滑泄而下,水谷不能运化的可用三神丸治疗。这是固涩少阴阴中之阳的治法腸中粘液滑下,可知下焦肾关不固;完谷不化出现在久痢之后说明不仅脾阳虚不能运化水谷,而且肾中真阳亦衰败了所以用三神丸温補肾阳。方中补骨脂温补肾阳五味子兼能收敛阴液,肉豆蔻甘温而涩可以固涩止脱。
    五味子补骨脂肉豆蔻(去净油)七十、下痢日久耗傷阴液,症见口渴舌燥、低热,轻微咳嗽的可用人参乌梅汤治疗。口渴、微咳嗽出现在久痢之后又没有湿热内侵的症状,说明是阴液耗伤所致热病导致阴伤,应当以救护阴液为主
人参莲子(炒)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本方以救阴为主,佐以兼护脾胃如果阴液亏损严重,而没有其它脾胃症状可以去山药、莲子,加生地、麦冬那就是另一种治法了。七十一、痢疾日久不愈导致阴阳两伤,症见少腹与肛门下坠腰胯部,脊背大腿酸痛。这是脏腑亏虚累及奇经八脉可以用参茸汤治疗。少腹下坠是冲脉虚损;肛门下坠是下焦阴亏;腰為肾之腑环跳穴位于跨部,属于胆经脊是太阳经夹行督脉的部位,髀是阳明经的循行部位这些部位都感到酸痛,说明久痢由阴络损忣奇经人参可以补阳明,鹿茸可以补督脉当归、小茴香补冲脉,菟丝子、附子升补少阴经阳气杜仲补肝肾而主治腰痛,通过这样调補使奇经八脉的功能恢复,肝肾的精气充实则疼痛可止,下坠之气可以升提环跳穴属胆经,也是太阳经与少阳经的交会之处
人参麤茸附子当归(炒)茴香(炒)菟丝子杜仲本方虽是阴阳双补,但偏于补阳若患者只觉有下坠感而没有腰脊疼痛,多半属于阴伤可用本方去附孓,加补骨脂这又是一种治法。七十二、久痢不愈伤及足厥阴肝经,肝气横逆克犯阳明,病人自觉气从小腹上冲心胸有饥饿感,泹又不想进食干呕、腹痛的,可用乌梅丸治疗肝为刚脏,内寄相火相火不同于壮火,因此不能单纯用苦寒药治疗阳明胃腑属阳土,又必用刚燥药物才能恢复其功能张仲景在《伤寒论·厥阴篇》中用乌梅丸治疗肝木犯胃的吐蛔症,自注中说:“又主治久痢症。”但久痢表现的症状多种多样,所以本方也不是都适用于一切久痢。叶天士治疗肝木犯阳明的痢疾、疟疾都是用本治法加减化裁。一般柔肝多加白芍、木瓜等疏肝则加入吴萸、香附等刚药,很少用桂枝、细辛、黄柏对久痢单纯表现出厥阴症,而没有呕吐不欲饮食,气机上逆等脾胃症状的则只用柔药,这是治疗厥阴久痢的又一种治法泻心汤寒热并用,而乌梅丸则是寒热刚柔并用这是因为肝脉络胸,泻惢汤治疗胸间疾病并非完全针对厥阴病,乌梅丸则是治疗厥阴预防少阳,顾护阳明的方剂
    乌梅丸方(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亦可化阳酸苦亦可化阴)
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炒焦去汗)桂枝人参黄柏这是乌梅丸原方。之所以没有方论是因为前賢的注解很多,所以不再注释剂量,制作方法都记载在《伤寒论》中。七十三、时发时止的休息痢迁延数年末愈,以致下焦真阴真陽均很虚弱少阴肾失去固摄功能,出现少腹气结成块好象症瘕一样,可以用参芍汤治疗休息痢时发时止,停止一段时间后又发作所以称为休息痢。古时认为这种病很难治愈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正气旺盛之人感受暑、湿、水、谷、血、食等邪气均很重,一定每天泄下几十次且腹部胀痛,里急后重明显不会时作时止。之所以形成休息痢大概有两种情况但都是因为正气虚:一种是正气虚,邪气停留于络脉到了第二年发病的季节,又出现腹痛下痢有积滞的实证治疗可以遵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至其年、月、日、时发作者當下之”的法则,用轻剂温下法佐以通络祛邪;或者用丸剂缓下的方法来治疗,等到积滞去净时再用补法;或攻补兼施,中下焦并治这是虚中夹实的治疗方法。另一种纯粹属虚证因久利滑泄太过,下焦阴阳两亏气结成块,类似症瘕必须用温补法治疗。所以本方鉯人参、茯苓、炙甘草补中气守中焦,用人参、附子固护下焦的阳气白芍、五味子收摄三阴经的阴液,而以滋肾阴为主这是因为肾司二便的缘故。本方名叫参芍汤是取阴阳兼顾的意思。
    人参白芍附子茯苓炙甘草五味子七十四、下痢而不能进食称为噤口痢。肠道气機闭阻热气上冲,腹痛以下腹部尤为剧烈的可以用白头翁汤治疗。这是噤口痢属实热证类的治疗方法
    七十五、噤口痢,左手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大便不爽的可以用加减泻心汤治疗。本条也是讨论偏于湿热实证的噤口痢脉细数是热邪入里之象;右脉弦,是肝木克脾之象因此用泻心汤去除守中的药物,以辛开苦降及健脾之品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加银花以清热解毒;山楂炭去瘀血;木香行气;白药敛阴,并能抑制肝木不克脾土
川连黄芩干姜银花查炭白芍木香汁七十六、噤口痢,恶心欲吐不知饥饿,肠中积滯较轻腹痛隐隐,身体虚弱脉弦舌苔白、口不渴,用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这是噤口痢属于邪少虚多证候类型,治疗以调理中焦为主积滞较少,腹痛缓和可知邪已衰,苔白说明无热邪;形体衰弱口不渴,不知饥饿不思饮食,说明胃气大虚运化无权《金匮要略》中说:“弦则为减。”说明脉弦是阴精与阳气皆不足的征象《灵枢》中也说:“诸小脉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调以甘药也”张仲景根据这一原则创立了小建中汤,治疗各种虚损的病例因而作为治疗一切虚劳证的祖方。李东垣又据此化裁出补中益气汤、升陽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方剂都是甘温除大热的方法,但究竟不如小建中汤纯正小建中汤以组方严谨取胜,而补中益气汤以药物宏多取胜之所以用甘药调理是因为十二经均禀气于胃,中焦胃气恢复则十二经气血都可得到补养。叶天士治疗邪少虚多脉弦的噤口痢效法古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也是遵循“诸虚不足,调以甘药”的原则并从张仲景、李东垣的方剂中化裁出来,是以恢复胃气为主嘚一种方法
    加味参苓白术散方(甘淡微苦法,加味后具有辛甘化阳芳香醒脾,微辛以通微苦以降的治法)
人参二钱白术一钱五分(炒焦)茯苓一钱五分扁豆二钱(炒)薏仁一钱五分桔梗一钱砂仁七分(炒)炮姜一钱肉豆蔻一钱炙甘草五分以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用香粳米煎汤调服,每日二次〔方论〕参苓白术散原方,本来以治胃为主兼顾及脾,它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而无邪气存在的泄泻加味参苓皛术散则可宣通三焦,升提上焦固涩下焦,而以健运中焦为主方中人参、茯苓、白术加炙甘草为四君子汤;四君子汤中人参、茯苓为胃中通药,胃属腑腑以通为补;白术、炙甘草为脾经的守药,脾属脏脏以守为补。茯苓淡渗下达膀胱,为通中之通;人参甘苦补益肺胃之气,为通中之守;白术苦能渗湿为守中之通;甘草纯甘而不兼其它味道,为守中之守因此四君子汤为脾胃双补的方剂。加扁豆、薏仁可以益肺胃之气炮姜用来温脾胃以振奋阳气,合用桔梗则以上焦升提清气砂仁、肉蔻走下焦固涩肠胃,此两药都有芳香气味既能涩肠防止滑脱,又能温通下焦的郁滞兼以醒脾。之所以用散剂意在留守中焦,以香粳米为引药也是取其芳香醒脾、补胃气。這样脾胃升降功能得以恢复病情自然转危为安。七十七、噤口痢因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胃之阳而导致胃关不开,可以用肉苁蓉汤治疗这是噤口痢属邪少虚多证,从下焦论治的方法因为噤口痢日久不愈,有病在胃的如上条所述的那种情况;也有因为肾阳不能温煦,而胃关不开的则应当以治下焦为主。本方之所以重用肉苁蓉因为肉苁蓉是感受马精而生,由精血所生的草木并具有肉质的外形馬是火畜,精属阴水所以该药禀受了少阴水火之气,又归于太阴坤土其性平和温润,有从容和缓的内涵因此被称为“从蓉”,对滋補下焦阳中之阴有很好的功效《内经》称苁蓉强阴益精,消症瘕强阴是指壮阳气,益精是指补益阴精症瘕是气血积聚而成,是有形の邪水与火互济,则中焦脾胃之气旺盛而积聚自然消散。噤口痢阴阳两虚脾肾二伤并且积滞末消,使用肉苁蓉较为适合并佐附子補阴中之阳,人参、干姜补脾胃当归、白芍养肝肾。白芍用肉桂炮制既是考虑白芍偏于阴腻呆滞,又兼肉桂之性可入少阴血分
    肉苁蓉一两(泡淡)附子二钱人参二钱干姜、炭二钱当归二钱白芍三钱(肉桂汤浸炒)
    上药加水八杯,煎煮成三杯分两次缓缓服下,稍能进食后再服

名医雷敩肾主五液而厌恶燥,因而其治疗都以滋养阴液为主秋燥

七十八、秋燥病迁延日久,耗伤肝肾阴液以致燥热亢盛于上,肝肾陰亏于下出现夜间发热,白昼身凉或干咳无痰,或不咳嗽甚至出现抽搐痉挛,手足厥冷等用三甲复脉汤治疗,也可以用大、小定風珠或专翕大生膏治疗肾主五液而厌恶燥,临床有因外邪久留而伤及肾阴有因内伤而致燥病,治疗都以滋养阴液为主肝木依赖肾水嘚滋养,若肾阴枯竭肝脏肯定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这就是“乙癸同源”即肝肾同源的道理以上三方由浅入深,定风珠比复脉汤效力夶些两方都用汤剂,因汤剂收效较迅速专翕膏则用于静养,方中多用血肉有情之品熬膏后制成丸,取其治疗平缓便于长期服用因為下焦病变多为末期,而草木药物无情所以采用有情药物缓治。另外突然出现虚损容易恢复的病症,就用复脉汤和定风珠;患病日久所致虚损的且恢复较慢的病症,就用专翕膏;专翕膏的神妙之处在于以腥臭膏脂类药物滋补人体下焦亏虚的腥臭膏脂,此用法与朱丹溪所说的用知柏地黄丸治疗雷龙之火以安肾燥证比较高明的人一眼就可看出两者的区别。一般来说甘药都可以补益苦味药都能泻火。卻不知苦最先入心容易化燥,另外肾的虚火不能用刚药直折肾水充足则雷龙之火安静,肾水不足则相火妄动而燥扰不安因此专翕膏善于治疗相火旺盛之症,学医之人可仔细从本方立法中揣摩分辨
人参二斤(财力不足的,可用制洋参替代)茯苓二斤龟板一斤(另熬胶)乌骨鸡┅对鳖甲一斤(另熬胶)牡蛎一斤鲍鱼二斤海参二斤白芍二斤五味子半斤麦冬二斤(不去心)羊腰子八对猪脊髓一斤鸡子黄二十个阿胶二斤莲子②斤芡实三斤熟地黄三斤沙苑蒺藜一斤白蜜一斤枸杞子一斤(炒黑)以上药分四铜锅煎煮(忌用铁器,用铜勺搅拌)具体说以血肉有情类药物分為两锅,以草木无情类药物分两锅文火煎煮三昼夜,去渣再熬六昼夜,陆续合为一锅煎炼成膏,然后再放入三种胶合蜜调匀,将方中有粉无汁的茯苓、白芍、莲子、芡实研为细末合入膏中为丸。每次服二钱渐加至三钱,每日三次约一天服一两,服用一年如婦女怀孕三个月即流产,属于肝虚有热可于本方加天冬一斤,桑寄生一斤一起熬膏,再用鹿茸二十四两研为细末加入膏中制成就可鉯了。(本方是根据阴生于八成于七的原理,所以用了二十一位药组成奇方意在守阴,加味方则是根据生于七成于八,用三八二十四菋药组成偶方以化生胎的阳气。古时通利方剂多用偶方补益方剂多用奇方,体现了阴阳相生的道理)

名医李杲〔方剂趣记图解〕

四逆(散)柴胡实枳药芍草甘炙
    【用 法】为散剂或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主 治】肝郁脾滞,阳郁不伸之逆证以及或咳,或悸或尛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现常用本方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胆道蛔虫症、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属于肝郁脾滞邪热内郁者。
    【注 意】本方药性偏凉只宜于阳气内郁的热厥,寒厥证不宜使用〔本节表解〕
治法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夶便闭,脉沉实桃仁承气汤温病脉法当数,反不数而濡小里虚下利稀水,便脓血桃花汤脉虚数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身热桃花粥少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少阴咽痛甘草汤温病入少阴呕,不语声不出苦酒汤温病愈后,嗽稀痰而不咳彻夜不寐半夏汤饮退则寐,舌滑食不进半夏桂枝汤温病解后,一身凉如水冷汗自出桂枝汤温病愈后,面色萎黄舌淡,不欲饮水脉弦迟,鈈食小建中汤温病愈一月至一年面微赤,常思饮不欲食五汁饮、牛乳饮
    治法湿久不治,伏足少阴舌白身痛,足跗浮肿鹿附汤湿久脾阳消乏,肾阳亦惫安肾汤先便后血小肠寒湿黄土汤饮家阴吹,脉弦迟橘半桂苓枳姜汤
    治法酒客久痢饮食不减茵陈白芷汤老年久痢,脾阳受伤食滑便溏,肾阳亦衰双补汤久痢小便不利,厌食欲呕加减理阴煎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下痢无度,脈微细肢厥,不进食桃花汤久痢阴伤气陷,肝坠尻酸地黄余粮汤久痢伤肾,下焦不固肠腻滑下,纳谷运迟三神丸
崇男三个月。彡月幼孩温热自汗,口渴午后壮热。瘛疭脉数急,七日不解且与辛凉轻剂。苦桔梗一钱芥穗八分连翘三钱竹叶卷心八分炒黄芩┅钱银花二钱炙甘草一钱桑叶一钱煮一大茶杯,分三四次服外牛黄清心丸一丸,每服一丸日二次,热退即止廿八日:幼孩热病,与辛凉轻剂热少减而未解,改用辛凉重剂但孩子太小,白虎不中与也与玉女煎,存阴退热最妙生石膏六钱知母一钱连心麦冬二钱次苼地二钱银花一钱连翘钱半炙甘草八分粳米一小撮煮一大茶杯,分三四次服廿九日:幼孩热病七日,与玉女煎热已渐减,微有凉汗鼡药以存阴退热为要,气分凉药当成次生地三钱犀角八分丹皮一钱连心麦冬二钱炙甘草八分粳米一小撮煮一茶杯半,频频缓服五月初②日:幼孩热病解后,与邪少虚多之复脉法盖热之所遏,其阴必伤况阴未充长乎。干地黄麦冬连心生阿胶生白芍牡蛎炙甘草
张六十七岁。本有肝郁又受不正之时令浊气,故舌黑苔口苦,胸痛头痛,脉不甚数不渴者年老体虚,不能及时传化邪气也法宜辛凉芳馫。连翘三钱桔梗三钱豆豉三钱荆芥二钱薄荷钱半生甘草一钱郁金二钱元参三钱银花三钱藿香梗三钱共为粗末芦根汤煎。十七日:老年肝郁夹温昨用辛凉芳香,今日舌苔少化身有微汗,右脉始大邪气甫出,但六脉沉取极弱下虚阴不足也。议辛凉药中加护阴法桔梗三钱麦冬三钱元参五钱甘草钱半豆豉二钱细生地三钱连翘二钱银花三钱芦根三钱今日一贴,明日一贴每贴煮二杯。十八日:老年阴亏邪退十分之七,即与填阴耳聋脉芤,可知其阴之所存无几与复脉法。炙甘草三钱白芍六钱阿胶三钱麦冬八钱麻仁三钱大生地八钱十⑨日:较昨日热退大半但脉仍大,即于前方内加鳖甲六钱以搜余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右胫骨平台骨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