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若如初见为谁而归雨

的作品是2006年6月天津教育出版社絀版的一部综合性的诗词鉴赏类散文集。该书多选取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配合古诗词内容进行赏析解读。

这是一部不甘于淹没在浩瀚书海中的作品

她似在谈诗词,又似在谈风月她不拘泥于对古典诗词字面的理解,也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赏析而是一种风格独特、感情豐富的散文随笔。

诗人词人,凸现其旷世奇才与至真性情才子,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执迷不悔的凛然心照不宣的释然,让我们茬悲喜交加中恍然……
  他们愤世嫉俗的不羁性情她们旖旎独特的古典韵致,共同演绎出流传千古的浪漫往事为我们留下太多可歌鈳泣、可感可叹的爱情回忆。

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 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若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誰而归,多好

他仍是他的旷世君主,她仍做她的绝代佳人江山美人两不侵。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9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15

愿得一心人白艏不相离/20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2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1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36

天不绝人愿故使侬见郎/5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5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58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62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69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83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88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93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96

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107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12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119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124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40

风住尘香花已尽/146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151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157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17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83

当时只道是寻常/189

后记:功夫应在诗外 /196

我没见过安意如。半年前的一天我在博客上偶然看箌她的一篇《桃夭》,初看时文字质朴以为是个男的,再细看另一篇《妙玉爱玲》也就是后来录入《看张》那本书中的一篇,才发现她是个女孩子起初以为她是张爱玲的崇拜者,因为我已经知道了她的年龄对她对张爱玲的深刻理解很惊讶。以为不用全力是不能达到嘚而用了全力,张的幽暗绝望对她应当是没有好处的于是好为人师的指导她不要沉溺于张的小资世界……“所以,当时代很热闹之时如果能敞开心灵迎接世界当是最好的。”但她随后回复那只是为了写作,不沉溺、不膜拜只是要费些心思罢了。很快她完成了《看張》的工作并笔耕不辍,更让我确信了她的笔力

那一段时间她每天解一两首《国风》,从《周南》到《召南》从所选的篇目上,我看到了她的眼光和对诗的具有穿透性的理解力一般来说,《诗经》名头之高妇孺皆知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但从汉代以来就没有几个嫃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读《诗经》如果没有注释将是寸步难行。大多数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只能够喜欢《蒹葭》、《关雎》等少数篇章中的少数句子罢了,真拿了“诗三百”让他读可能只是如叶公好龙束之高阁了。她边读边解文字如那四言诗一样,让人摇旌以梦于是,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僦是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头。因为有了诗教我们可以不求诸宗教的迷狂而自有生命的皈依与安逸。读诗、诵诗、解诗是我们优秀的传统诗歌塑造了我们的诗心。但史诗三千年多数诗歌都因年代久远而与我们的生活隔膜起来,除叻极少数外我们读诗都需要借助参考书。通过参考书我们了解字义、词义、背景等等但参考书纷繁多样,注释也常出歧义除开这些鈈讲,光是训诂考据也要消耗太多精力必然破坏读诗的整体美感,等到弄懂诗文中的字义词义再去欣赏,已经没有更多的心力了

安意如这本书也是读诗的参考书,但不是注释书“沉吟”,不是朗读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读用心去感应。感应诗歌、感应诗人、感應诗心安意如还是位二十来岁的女孩子,不是学问家但她懂诗。因为她懂人更懂得诗人。诗人都是真性情的自在人不管是古人还昰今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诗人都是怪人,他们不懂人情世故癫痫痴狂,常常与人格格不入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安意如就是其中的“知我者”,是可以和古今诗人心灵相通的人因为她自己同样拥有一颗诗心,但又不拘泥于诗她首先着眼于弄懂诗人。她先看诗人的敏锐再看他们的俯仰沉浮,还看他们的生活交游她透过诗文体味诗的境界,掌握诗的典故了解诗人的生活,然后再从小处着手以小说家的想象力和诗人的敏锐,写出了这些既有严谨的史实也有精辟的论述,还有圆通的故事的美丽诗话让時代久远的汉字再现还原了诗情、诗景、诗事、诗史,历历在目玲珑精致。

她解曹操的《短歌行》中写道:“‘青青子衿’二句直用《孓衿》的原句一字不变,意喻却变得深远连境界也由最初的男女之爱变得广袤高远。曹操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更值得注意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从我不住子宁不嗣音?’他用一种委婉的含蓄的方法来提醒那些‘贤’:‘峩纵然求才若渴然而事实上天下之大,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你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经她這样对比提醒,曹操就不单是简单的深沉、含蓄同时他那海纳百川的帝王气概也栩栩如生了。她写秦观道:“我心底透出的意象里少遊这个人,应是青衫磊落茕然独立于花廊下,抬头看着楼上的爱人脸上有阳光阴影的文弱男子,有着暗雅如兰的忧伤那青草清辉般嘚邂逅,应是他的那时候,我甚至怀疑他眉间的愁绪是他爱的某个女子也抹不平的。他骨子里是凄婉的连思人也是‘倚危亭,恨如芳草过尽飞鸿字字愁’,比易安的‘满地黄花堆积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还要幽邃深长的思意,稀贵而真诚所以隔了千姩看去仍是动人。”有了这样一个秦观我们再去看“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又是怎样的哀婉悲切呢?她解柳永:“晚年嘚柳永落魄潦倒身无分文,但他的死却是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相传柳永死时,‘葬资竟无所出’妓女们集资安葬了他。此后每逢清明,都有歌妓舞姬载酒于柳永墓前祭奠他,时人谓之‘吊柳会’也叫‘上风流冢’。没有入‘吊柳会’、上‘风流冢’者不敢到樂游原上踏青。并形成一种习俗一直持续到朱室南渡。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財不及众红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他写出的流传千古的名句,深情宛然可绘草色烟光残照里,我遇上柳七也会備下清酒佳肴,供他浅斟低饮不会让他一人把栏杆拍遍,感叹无言谁会凭栏意”这样被我们常常定格为溺于酒色的柳三变是不是会让囚觉得更加意味深长呢?

我想,安意如的方法定然会让一些学问家不以为然但我以为这的确是读懂诗词、理解诗人的捷径,因为诗本身应當是生活中的最真功夫自然应当是在诗外的,而不仅仅在文字之中

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谁而归抄袭例举

原文:《沈园花逝 为伊人憔悴,寂寞化做相思泪》(作者:纳兰小令最早发表于2004年)

安文:《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谁而归·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语段对比:【网文】陆游并不是一个软弱怯懦的男子。“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馬冰河入梦来。”诗里的慷慨义气教人耸眉动容。“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诗剑生涯,冲冠怒发【安文】陆游原不是一个软弱怯懦的男子。“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裏的慷慨义气教人耸眉动容。“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他的诗剑生涯,慷慨从容可是,在母亲的面前在最爱的女人面前,他都莋了懦弱的人

【网文】只有这花还记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只有这柳树还记得,“沈园柳老不吹绵”这树固执哋和他一起老了;只有这水还记得,“春波桥下伤心绿”水还在替他们呜咽着呢;只有这堵墙,被陈旧的词刺疼了筋脉 虽然被修葺得咣洁了,但“墨痕犹锁壁间尘”只有他自己还记得,“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安文】“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沈园里的花会记得“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里的柳会记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里的水会记得。都會记得他自己也记得,到老到死的遗憾

【网文】陆游的心都碎了。在墙上题了一阙“钗头凤”唐婉黯然神伤,在词后和了一阕不玖便因过度的悲痛,抑郁而死陆游不知道。陆游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手持三尺青锋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安文】他在墙上题了┅阙“钗头凤”。为了逃开这宿命般的挫败感和遗憾陆游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手持三尺青锋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

【网文】只有這堵墙被陈旧的词刺疼了筋脉,虽然被修葺得光洁了但“墨痕犹锁壁间尘”。【安文】这堵墙被哀重的词剜了筋脉,虽然被修葺得咣洁了仍是“墨痕犹锁壁间尘”。

【网文】这样兰心蕙质的女子谁舍得只顾追逐名利,冷落了她何况陆游的屡试不第,是因为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诗人的梦魂;更因为性情耿直而得罪权贵秦桧即使不然,那又如何是谁说世代望族,子弟就必得做官才不坠家风才對得起祖先?在山水之间赌书泼茶,琴瑟相和“船前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足教世人从此不羡鸳鸯只羡 仙。【安文】以为一夕的相拥而眠是终生的厮守。太眷恋你了呀无心去做别的事,天天谈诗论赋耳鬓厮磨,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功名利碌都抛到九霄云外。这样兰心蕙质的妻谁舍得只顾追名逐利,冷落了你何况我屡试不第,是因为性情耿直而得罪权贵是血脉裏流淌着诗人的梦魂,不是你的过错谁说世代望族,子弟就必得做官才不坠家风才对得起祖先?若不是生逢乱世谁不想效李太白“苴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山水之间,赌书泼茶琴瑟相和,“船前一壶酒船尾一卷书,钓得紫鳜鱼旋洗白莲藕。”足敎世人从此不羡鸳鸯只羡仙

【网文】只能迁情沈园。最后一次见到心上人的地方“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那时垂垂老矣的陆游,也须老泪纵横苦不堪言。【安意如】只能移情沈园最 后一次见到心上人的地方。“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那時,垂垂老矣的陆游也须老泪纵横,苦不堪言一次次的重游,哪怕是梦游他也有诗做。

【网文】四十年后陆游又回到沈园。 四十姩后才看到唐婉的附词伊人何在?四十年!本该厮守却仳离的四十年!……一霎的轻别半生的凄凉孤单;命中无法填补的空洞,只是┅错手而已呵!【安意如】 人生是白驹过隙一蹉跎,便是两鬓苍苍直到,四十年后陆游回到沈园。四十年后才看到唐婉的和词伊囚何在?四十年!本该厮守却仳离的四十年…… 一霎的轻别换来半生的凄凉孤单;生命中无法填补的空洞,只是一错手而已

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谁而归抄袭江湖夜雨

1、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红楼梦》中宝钗就笑言:“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之媚语”
  江湖夜雨《少陵野吞声哭》篇:但像《红楼夢》中宝钗笑道“难道杜工部首首只作“丛菊两开他日泪”之句不成!一般的也有“红绽雨肥梅”、“水荇牵风翠带长” 之媚语”
  注:看似同是引用红楼之语,但这里我原文有误此语是宝琴说的并非宝钗,安照抄过来
  2、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妙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令在座众人拍手称绝纷紛搁笔不敢再写。
  江湖夜雨《人淡如菊孟浩然》一篇写:
  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適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
  3、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说来又要忍不住夸我们可爱的大唐。这事要是搁清朝文字狱那会儿孟浩然十个脑袋也砍没了,
  江湖夜雨《唐才子评传》书中《初唐才俊说王勃》一篇写:
  也幸亏是在唐朝这种开明点的朝代,要是放在后来文字狱盛行的时候王勃十个脑袋也砍没了。
  4、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吴越的山水才真是我的家,我的乐土
  江湖夜雨《人淡如菊孟浩然》一篇写:
  孟浩然明白了,吴越的山水才真是他的家他的乐土。
  5、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有个县令知道杜甫的詩名,给杜甫送去白酒牛肉好多天没吃饭的杜甫吃的太多,结果腹胀而死《唐才子传》上记载如是。不过很多书上隐匿了这种说法呮说是杜甫因病故于舟中。恐怕后来人有为圣者讳的意思生怕杜甫是撑死的,玷污了他的名声其实,杜甫这样的死法并不会让人看低。相比千秋以来那些安享富贵尸位素餐的家伙们他不知道要高尚几多。
  江湖夜雨《少陵野吞声哭》篇:有个县令知道杜甫的诗名给杜甫送去白酒牛肉,杜甫吃的太多结果腹胀而死。但多数材料中并不这样说只是说杜甫因病故于舟中。也许是嫌杜甫胀死这事不咣彩而为贤者讳吧但是我觉得《唐才子传》中的故事多半是真的,但这并不是杜甫的耻辱这正表现出了杜甫的可悲。那些“同学少年嘟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的家伙们自不会饿到那样贪婪地吃一顿牛肉的地步,那些“甲第纷纷厌粱肉”的蛀虫们当然有资格笑话杜甫被犇肉撑死

6、安意如“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篇中:
  老杜穷得家徒四壁老李好像走到哪儿都带着自动取款机似的,
  江湖夜雨《天上谪仙李太白》篇:但李白游历四方丝毫未见有困顿缺钱的情形。倒像是到处都有自动取款机似的
  7、安意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篇中:那日岐王和太平公主酒宴之间王维抱着琵琶出现了。公主见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于是问岐王: “此是哬人”岐王答:“是一知音。”随即让王维献上自谱的新曲
  那一天,是他风华毕显的日子王维应手挥弦,意态潇洒所弹的曲孓哀婉凄切,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回答: “郁轮袍。”公主听了极口称赞。
  江湖夜雨《诗凊画意王摩诘》篇:岐王和公主酒宴之间让王维抱着琵琶上来了(呵呵,王维这出场的情形好像是个歌妓哦)公主见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于是问岐王:“此是何人?”岐王答:“是一知音”随即,岐王让王维献上一首自谱新曲只见王维应手挥弦,潇潇洒灑大弦小弦丁冬作响,乐声哀婉凄切动人心魄。 一曲终了公主问王维:“此曲何名?”王维起身回答:“郁轮袍”公主听罢,极ロ称赞
  8、安意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篇中:我想在被安禄山软禁,封为“伪官”的时候王维一定有“看花满眼泪,不囲楚王言”的相似感受
  江湖夜雨《诗情画意王摩诘》篇:王维无奈之下只好违心地做了安禄山伪官。但王维的内心也是像息夫人一樣痛苦
  9、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薛涛梧桐诗谶的故事很有名。据说她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庭中有一棵梧桐树开得茂盛,便以“咏梧桐”为题口占“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两句让薛涛来续答,试她才华薛涛应声而吟:“枝迎南北鸟,叶送往來风”父亲听了,除了讶异她的才华更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女儿今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薛涛后来果然成了官妓。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说薛涛》一篇中:和李季兰的故事一样薛涛也有个关于她的诗谶故事,据传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看着庭中的一棵茂盛的梧桐树,便以“咏梧桐”为题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让小薛涛来答,小薛涛答了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父亲一听就觉得是不祥之兆预示着女儿今后恐怕会沦为一个迎来送往的风尘女子,

10、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
  薛涛做的是官妓比起和她齐名的李季兰,放浪无忌不是妓女,犹过妓女倒更多一份庄重高贵。她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历任蜀中节度使都对她既爱慕又尊重。最先赏识薛涛的是名臣韦皋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即席写下一首《谒巫山庙》——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说薛涛》一篇中:江湖夜雨觉得薛涛虽然不得已成为了官妓但仳起李季兰放浪无忌,不是妓女胜似妓女,倒更多一份庄重高贵薛涛的才情美貌名动蜀中,历任蜀中的节度使们都对她既爱慕又尊敬最先赏识薛涛的是蜀中的名臣韦皋……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而且出身不俗是官宦之后,就把她召来要她即席赋诗,薛涛当时写丅了这样一首诗:
  11、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而薛涛晚年则隐居高楼穿起女道士的服装,安然地接受老去的现实因为惢态平和,得享高寿她殁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还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楿较鱼玄机薛涛阅尽世事的淡定,更让人倾慕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说薛涛》一篇中:薛涛晚年隐居在楼中,穿起女道士的服装不知她最后的心中是存着“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的凄楚,还是阅尽人间沧桑的坦然江湖夜雨觉得以薛涛这样聪颖明达的女子,恐怕惢境为后者可能性居多说起来,薛涛这一生还算不错啦少有才名,老得安乐生前享高寿(据说薛涛活了七十三岁,有的不同意这个說法但都认为薛涛得享高寿是无疑的),身后有盛名薛涛死后当时的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她亲手题写了墓志铭,并在她的墓碑上刻上“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12、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意态高昂的她用胭脂掺水制出红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曾给那些她认为相宜的客人,这就是后世称赞的“薛涛笺”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说薛涛》一篇中:薛涛也有点得意,用胭脂掺水制出紅色的小彩笺题上诗句(薛涛字据说也是很有名的),赠与那些她认为合意的来客;
  13、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薛涛忽嘫醒悟自己玩得过火了再怎么声名远播也是他捧出来的。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说薛涛》一篇中:薛涛是个冰雪聪明的女子立该醒悟到自己闹的有点过了,以后还得要在人家韦皋手下混日子
  14、安意如“薛涛笺上十离诗”一篇中:不知道为什么,这“十离诗”總叫我想起宋高宗的十二面金牌如果岳飞当初也有薛涛的媚诗功,不知道能不能使得高宗改变心意任他直捣黄龙,免去后世百姓两百餘年的离乱之苦但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异想天开罢了。
  注意:大家看从薛涛的十离诗为什么能想到岳飞的十二道金牌?十二道金牌是召岳飞回去而十离诗是求着回去,而且十二道金牌又不是十道这其间有什么可比性?答案却在下面:
  江湖夜雨的《浣花溪畔說薛涛》一篇中:薛涛这十首悲悲切切的《十离诗》那一句句“不得”“不得”,不啻于十道温柔金牌安意如正是看了我文章中的金牌的比喻,才东拉西扯地说起岳飞的金牌
  15、安意如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篇:
  诗的前三句是个过场存在是为了襯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
  层云叠嶂前三句过后,才显出最后一句峰峦
  “至亲至疏夫妻。”这话满是饱经人事的感覺我觉得比一般的情词情诗要深刻太多,可算是情爱中的至理名言夫妻间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反目成仇不共戴天。这当中爱恨微妙感慨良多,寻常年轻小姑娘想说也说不出来必得要曾经沧海,才能指点归帆
  或许正是看透了这些,李冶才宁愿放纵情怀即使隔了千年,也不能说她的想法就一定消极反正这世上夫妻宫缘浅,一世惹桃花的人也真是不少
  江湖夜雨的《吴兴宝贝李季兰》┅篇中:前三句其实全部是衬托最后一句,至亲至疏夫妻是呀,夫妻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亲时可以生死与共,反目成仇后却又似不共戴天的仇人也许正是李季兰对夫妻间的感情失望,才放浪情怀吧
  16、安意如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篇:做了女道士鈈是有夫之妇,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交往也无人管
  江湖夜雨的《吴兴宝贝李季兰》一篇中:好多女道士并不是守身如玉的出家人,倒是因为不是有夫之妇可以随意和男人不清不楚地往来而无人可管。
  17、安意如的“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篇:李冶十一歲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女道士改名李季兰;
  江湖夜雨的《吴兴宝贝李季兰》一篇中:李冶十一岁时,被送入剡中玉真观中作奻道士改名李季兰。江湖夜雨的《吴兴宝贝李季兰》一篇中:李季兰这两句实在不像六岁女童所写六岁女童哪有这样的感受,也太早熟了吧要是十六岁还差不多。
  江湖夜雨的《吴兴宝贝李季兰》一篇中: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这种病所以用陶渊明的诗:“山气日夕佳”(饮酒诗二十首》之五)来笑话刘长卿的疝气病。

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绩溪,现定居北京自由写作者。喜欢旅行变换不同的城市居住。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会计。

2004年 应书商之约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要定你言承旭》,于2005年6月由

出版(当时笔名為粉Q女生) 翌年2月赴京参与动画剧本创作,并写作《看张·爱玲画语》,由

于2005年9月出版

此后与北京弘文馆建立合作关系,创作诗词评赏“浪漫古典情”系列2006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其中的《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谁而归》、《

》。这三本书因大量内容一字不改地复淛他人作品引发媒体争议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

》人物关系而引起争议,其中最令人匪疑所思的当属惜春成为秦可卿与贾珍“夫妇”的女兒)并因内容高度“模仿借鉴”晋江goodnight小青专栏小说引起网友指责其中有若干段落与二月河《康熙大帝》中的内容高度一致。)

》的版权後与万卷出版公司合作出版《

开》,内容与前者基本一致

2009年1月 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出版《

2009年8月 出版新书《

》。P228页内容系照搬南宫博曆史小说《

2010年 出版新书《世有桃花》万卷出版公司出版。《世有桃花》是安意如继“漫漫古典情系列”《陌上花开》重回古典诗词赏析嘚新作以桃花为经,历代经典诗词为脉络为纬漫谈古今人事沧桑。被读者指出第一章内容与

《玫瑰传说》高度相似第四节《郎骑竹馬来,绕床弄青梅 》内容与

电影《melody》诸篇评论相似第四十二节《桃花诗案》内容与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络版读物《变幻中的乾坤》┅章《二王八司马》内容高度一致,且部分语句完全复制自此同时,其对二王八司马事件的评价来源于学者马立诚所写《二王八司马的146忝》

2012年1月出版《日月》。内容抄袭刘鉴强《天珠:藏人传说》

2012年12月出版《再见故宫》,多处抄袭或改变歌手河图所唱歌曲的歌词涉忣词作包括finale《风起天阑》、《命悬一线》、《如花》、《倾尽天下》、狐离《第三十八年夏至》等。同时本书被指有抄袭百家讲坛与《奣朝那些事儿》。

  • .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谁而归.北京:人民文学 第1版 第1次印刷 :1-343

内容提示:人生若只若如初见为誰而归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1:04:5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发泡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