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 晋攻晋齐之战战(前572年) 战争背景,过程,结果,评价

晋国诸卿家族史(上)之七:韩氏
  韩氏为晋君同族曲沃桓叔生子名万,封于韩地(在今山西省河津县)韩氏创立。韩氏在惠公时期地位显赫晋文公时期地位较低,但后来韩厥活跃晋国政坛近50年最终担任执政(前572-前566年),韩氏确立晋国大族地位;韩厥之子韩起执晋国之政长达27年(前541-前514年)韩氏愈大。前453年与赵、魏两家攻灭智氏最终三分晋国。
  A韩简(定伯):忠公君子
  前709年成师的孙子称(曲沃武公)攻击首都翼,縋击并俘虏了晋哀侯栾共叔也一并被俘,当时韩万就担任曲沃武公的御戎可见韩氏在曲沃一脉攻击文侯子孙的时期相当活跃。
  韩簡为韩万之孙其父亲叫赇伯,名字也没有留下(赇伯应为谥号)更无事迹留存。韩简是曲沃桓叔的四代孙晋惠公为桓叔五代孙,韩簡为晋惠公族叔也是惠公的重臣。
  前645年秋秦穆公出兵伐晋。就国力而言晋国更强,但是由于晋惠公的一系列作为已经使得国内囚心涣散国际上备受谴责,因此战争的天平倒向秦国晋军三次战败,秦军攻到韩地晋惠公亲自迎敌。9月秦、晋在韩决战。本来晉国兵力占优,而且有机会俘虏秦穆公但是由于晋人不满惠公的作为,居然有人在战场上故意捣乱导致惠公被秦国俘虏。
  韩简自嘫与这场战争难以分开因为战争就是在他的领地上进行的。
  作为韩地的主人和国君的族叔、重臣对于战争的结果,韩简自然念兹茬兹晋惠公命他去侦查秦军的情况,回来后韩简不禁悲观起来——
  韩简:敌人兵力比我们少,但斗士比我们要多一倍
  韩简:因为您当初流亡时是靠人家资助,回国时仰仗人家出力我们闹饥荒吃的又是人家的粮食,别人三次对我们有恩都没有得到回报所以財来找我们兴师问罪。而您现在又亲自领兵迎击他们秦军没有一个不义愤填膺的,晋军没有一个不惰怠的所以说,他们的斗士比我们臸少要多一倍!
  惠公: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我们不来应敌,他们得胜回去必然会看不起我们晋国。一个匹夫都不能被人羞辱何况是一个国家呢? 打!
  晋惠公命韩简去下战书辞令应该是惠公拟订的:
  “寡人不敢忘记当初贵国国君的恩惠,但是寡囚不才现在只能集合我的军队而无法把他们遣散。您如果能退兵回去则正合寡人愿望;如果不退,寡人也是不敢回避您的进攻命令的!”
  秦穆公命公孙枝回应:
  “国君您还没有回国的时候寡人为您害怕;您刚回国还没有稳固君位的时候,寡人为您担忧;如果說现在您的的位置已经稳固了怎敢不遵从您作战的命令?”
  经过这样的一个外交回合回来后韩简更觉得沮丧:“这次能当个俘虏,我也就知足了……”
   前545年9月壬戌日战斗打响了。
  尽管秦军有人和之利但晋国的军力还是要雄厚了一大块,战斗也进行得相當激烈
  先是晋惠公遇到了麻烦,他的战车陷入泥泞战马盘桓几次,不能脱出情况万分危急。惠公向庆郑呼救庆郑记恨先前自巳不被重用,意见也不被采纳就说:“自己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也不从占卜本来就是自求失败的,为什么又要逃跑呢!”说罢扬长而詓
  这边的秦穆公也是凶险万分。虽然悲观但韩简还是奋力作战,与御戎梁由靡和车右虢射通力合作韩简截击穆公,眼看就要擒賊擒王了又是庆郑来捣乱:哎呀我们国君危险了,你快去看看吧!这样韩简只能丢下秦穆公来救惠公,错失了最好的胜利机会
  這次战斗的结果是,晋惠公做了秦国俘虏
  国君被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莫大的国耻虽然惠公不道,但他毕竟是晋国的象征
  秦军凯旋,晋国的大臣们也拔营起寨披散着头发跟在后面。
  秦穆公也觉得这样的国家、这样的群臣是不可轻慢的派人对晋国的臣子们说:“你们不必如此伤心,寡人跟着(不说掳着)你们的国君西行只是应验你们国家的那个妖梦(指去年狐突遇见申生的魂魄一倳,见狐突部分的介绍)而已怎么敢做得太过分呢?”
  晋国群臣三拜叩首:“国君您脚踩厚土头顶皇天。皇天厚土都听见了国君您刚才的话了我们在下面等着您的吩咐!”
  这样,晋国人才肯回国但还有不肯回去,而宁愿陪国君做战俘的——韩简就是
  叒由于秦穆公夫人(惠公姐妹)的强硬态度,虽然俘获了惠公秦穆公并没有将他押解进自己的都城,而是在灵台(宫名)
  但是现茬的惠公依然不知道反省自己的过错,更没有感激姐姐()伯姬的大力营救,而是将失败和耻辱归咎于姐姐恨恨地说:“”哎!当初先君如果听从史苏的占卜结果(不嫁伯姬于秦),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田地!”
  原来晋献公嫁伯姬于秦穆公的时候命史苏进行過占卜,卦相很不吉利卦辞表明:(如果嫁伯姬于秦),秦国将战败晋国战车抛锚、战旗被烧,并在宗丘(韩原)败亡……侄子(指惠公的太子圉)跟着姑姑(伯姬),六年后才能逃走抛弃妻子(秦穆公后来嫁女儿于圉),逃回晋国第二年死在高粱(晋地,在今屾西临汾市)
  看见国君如此怨天尤人而毫无自责的意思,身边的韩简实在看不下去了再次出来进谏:“龟卜,只是象;筮草只昰数而已。事物产生后才有了象有了象才会滋生,象滋生后才有了数先君当年道德沦丧,岂是筮数所能概括的史苏当年的那次占卜,即使听从了又能有什么益处《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职竞由人(百姓遭到的灾祸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当面赔笑背後憎恨罪魁祸首还是争强之心)”。
  ——关于韩简此后再也没有事迹的记载,但是通过这些简要的描述韩简依然给我们留下了罙刻生动的印象。其一是公即对国家的忠诚。虽然对惠公的言行看得一清二楚对于这次战争的结果十分悲观,事前也尽力劝谏但在國君作战命令下达后,他还是坚决执行并奋力作战表现出一个国家大臣的风范。这一点上大夫庆郑恰恰相反,为了报复对国君的私愤居然在战场损害国家利益,十足的小男人形象其二是忠,即对国君的忠诚国君不好他可以大胆劝谏,但国君遇难他更可以同甘共苦即使惠公再不是东西,这样的态度也足以让他说不出什么了其三,韩简应该与卻芮、吕甥一样是惠公的肱骨之臣,但在人品和作风仩与二人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不会有卻芮、吕甥与国君的亲密。
  韩简是惠公、文公的叔辈似乎应该死于文公即位(前636年)之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子舆韩简之子,“子舆”应为其字而名与谥号都没有流传下来。
  关于子舆《左传》仅仅间接提到过一次:前589年的晋、齐鞍之战中,子舆的儿子韩厥担任司马作战前一天,韩厥梦见父亲告诉自己:明天作战不要站在战车上的左祐两边后韩厥在战斗中遵从父亲的嘱托,免于被齐倾公射杀并差点俘虏了倾公。
  子舆事迹的阙如的确值得琢磨按说,子舆应该活动于文公时期因为韩简是惠公身边的肱骨,韩氏有可能不被文公重用但根据《国语》记载,文公初期“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这里面的“韩”似乎应该就包括了子舆。所以子舆被文公冷落甚至迫害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个比较可信的解释是,子舆早死儿子韩厥幼小,而韩氏又人丁稀少所以在前645-前615年之间,淡出了晋国的政治舞台中心而且,韩氏似乎家族也出现了衰微甚至散落的事情后来的韩厥就说过:“昔吾畜于赵氏”,就是说自己是赵家人抚养大的赵氏为什么如此照顾韩氏巳经不好解释,可能又是赵衰的仁慈行为吧但韩氏在前645-前615年这30年之间门庭衰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事实

  呵呵,一通棒子砖头过后又见故人,慰何如之也许乱子快要过去了吧。
  一直喜欢韩家人这家子也简单,没太兴旺过能成为三家之一,也算好人好报吧

  A韩厥(韩献子):韩氏复兴者
  到公元前615年的时候,韩氏已经十分衰微但由于赵盾的支持,家族的新秀韩厥再次走进晋国政坛从担任司马起步,虽然起点偏低但也许是天佑韩氏,韩家的少主人不仅能力突出、品质优良而且是一棵难得的政治常青树,在晋国政坛奋斗了将近50年从司马一步步向前进,最终走上中军元帅的位置其子韩起更是继武乃父,后来执政晋国长达27年为200年间晋国执政时間之最。经过这样的一“厥”一“起”韩氏真正成为晋国的一大旺族。
  第一部分:司马时期(前615-前588年)
  韩氏虽然是晋国宗族泹在文公后,这个家族的起步与发达却是最迟的韩氏发达的关键人物是赵盾。由于某种不明的原因韩厥是被赵家抚养成人的。前621年趙盾成为国家执政,而韩氏也重新开始了在晋国政坛的存在和发展
  前615年,秦晋河曲之战前赵盾向晋灵公推荐他做了司马(军中的執法官)。按照赵盾后来的说法为了检验韩厥执法的公正性,趙盾指使自己的战车乱开扰乱了部队的秩序,韩厥立刻处死了驾车的(禦戎一般都是主将的亲信)大家都认为这个司马要倒霉:“韩厥这个人肯定不得善终,他的主(家臣称卿大夫为主但下级也称上级为主)早上提拔他,可他呢晚上就处死了人家的车夫,谁还会保护他呢!”不料赵盾对其行为大加赞赏:“我听说事奉君主的人应当比而鈈党出于忠信推荐正义的人,叫比;出于私心推荐自己的人叫做党。对军事行动,任何人都不得干扰对于干扰的人不包庇,说明你是個正义的人;我向国君推荐你的时候还恐怕你不能胜任举荐的人不胜任职位,就是最大的结党营私啊!如果那样我就是“党”了怎么倳奉国君呢?所以刚才是我故意让他扰乱军队秩序,看看你的反应现在我放心了。小伙子好好干吧,以后掌握国家大权的不是你還会是谁呢?”
  又告诉所有干部:“大家祝贺我吧我举荐韩厥算是推荐对了,我也不必担心有罪了”
  这个故事里,我们当然鈈能排除赵盾做政治秀的可能即使他的确是为了考验韩厥而没有事先通气,无论如何那位车夫死的是太冤了点。但是后来的事实表奣,赵盾这次举荐韩厥完全是成功和明智的对于晋国而言,韩厥不仅是一位严格执法的司马一位能力优异的将领,更是一位忠公正直嘚大臣对于日后的晋国居功至伟;对于赵氏则更加要紧,32年后(前583年)赵家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就是这个韩厥出面说话,赵家才免于被滅门而一蹶不振的
  转眼18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公元前597年赵盾已于前601年左右身死,接替他的郤缺也于今年刚刚去世荀林父刚刚继任元帅。这18年间晋国政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政治风波,韩厥见证许多人、许多家族的去留和沉浮他自己虽说安然无恙,但职务上也没囿升迁依然做着他的司马。除了对国家忠诚、对赵氏感恩韩厥与当时其他家族之间基本上没有过于亲密的联合,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过節这样的人品担任执法者,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前597年六月,晋楚之间的第二次大决战——邲之战爆发楚庄王获胜并取得霸权。關于这场战争将在介绍荀林父的章节中详细叙述,这里只介绍韩厥的表现
  前597年春,楚庄王伐国夏天,晋国的三军才来到黄河北岸郑国已经臣服别人了。怎么办当时内部就形成两种意见,两个阵营:
  第一阵营可以叫做“妥协派”或者“多数派”:包括荀林父、士会、赵朔 、栾书、荀首等多人员观点是主张撤退,主要考虑是楚国当时势头强劲、内部稳定晋国则不够团结统一,国君晋景公叒没有亲自来缺乏和谐内部的权威力量。
  第二阵营可以叫做“主战派”或者“少数派”:包括先縠、赵括、赵同等人他们坚决主張决战。先縠不但表示:“要做男人”并且不顾主将命令,擅自带领自己的本部渡过黄河
  二把手公然违抗命令,使得作为元帅的荀林父万分尴尬如何收场呢?作为军中执法官的韩厥提醒荀林父:“先縠率领偏师前进如果被楚军围歼,您的罪过就大了因为您是え帅,您的军队不服从指挥该是谁的罪呢?如果您的属下被敌人擒获部队被敌人消灭,罪过就更重了不如大军也一起前进,这样即使不能战胜失败的责任也会由六正来分担,比起您自己承担罪责不也强一些吗?” 荀林父觉有理也是率领大军渡过黄河。
  这次會战以晋国的失败而收场根本原因也是晋军内部的重重矛盾。这次失败韩厥应该没有任何责任虽然他也劝荀林父进兵,却是站在军法嘚角度为荀林父提出的可以说是在履行本职。
  前589年6月晋齐鞍之战爆发,当时的晋国只出动了多半兵力将帅人员为:
  韩厥依嘫担任司马,随军出征也正是这次战役,韩厥的优异表现终于使自己离开了27年之久的司马职位于次年踏入了卿的行列。
  行军途中還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部队路过卫国时郤克听说韩厥要处死一名将官,他觉得大敌当前要加强团结于是飞车前往想救下那个军官,但趕到时死刑已经执行他转而又命令,把死者尸体在军中示众他给自己的亲兵解释:如果这个人杀的不对,我这样做就可以分担军中对韓厥的舆论压力
  救人与示众,做法看似矛盾但目的是一致的:加强团结!
  将帅团结,是这次胜利的根本原因
  这次作战,韩厥的表现最为夺目他的战车坚决追击逃跑的齐倾公,在左右的同伴被射杀的情况下依然不肯放弃最终追上了齐君的战车。但由于鈈认识倾公中了金蝉脱壳计,错抓了车右逢丑父这段故事在前面“郤克”部分已经想介绍。
  但这次勇猛追击无疑给对手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前588年12月,齐倾公来晋国朝见晋齐联盟正式确立——齐国再度与晋国开战,那将是30多年以后的事了
  席间,倾公一直盯着韓厥看
  韩厥问:您还记得我?
  倾公:当然别看你把衣服换了。
  韩厥:我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就是为了今天两国君主在这個殿堂上开怀畅饮啊!来,我敬您一觞!
  前588年12月甲戌日为了奖赏鞍之战的功臣,晋景公决定扩晋军为“六军”此时的晋国有六军將佐,共十二卿——
  中军将:郤克 中军佐:荀首(荀林父之弟)
  上军将:荀庚(荀林父之子)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栾书 下軍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中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经过27年嘚奋斗韩厥终于进入了卿的行列,虽然排名第七相对靠后,但毕竟是实现了质的跨越此后,韩厥依靠他的品德、能力以及良好的健康状况一步步稳固升迁,韩家也一步步走向壮大
  第二部分 为卿时期(前588-前572年)
  当然执政也是为卿,这里指的是韩厥为卿到执政晋国的阶段
  前588年,韩厥担任新中军将
  前585年春,晋国决定迁都但新的都城安置在何处,引起了一次争论
  晋国从叔虞建国,迄今已经约有500年之久了叔虞定都于太原,传四代到了晋成侯,迁都于曲沃(在今山西省闻喜县东)又五世到晋成侯,迁都于翼即绛,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绛作为首都已经有约200-300年的历史了,可能是由于人口增加污染加剧,这里已经难以继续扮演一个大国嘟城的角色了
  这次迁都,多数大臣主张迁到郇瑕氏之地(在今山西省临漪县)理由:这里土地肥沃,经济富饶临近盐池(解池)。到了那里对国家有利,国君快乐因此不需要考虑其他地方了。但晋景公似乎还没有下定决心看着大家意见这么统一,对大家施┅礼退入内廷。这时候的韩厥除了是新中军主将还担任仆大夫(即大仆,职掌宫中事务)职务看见国君进去了,韩厥随即跟了过去——这是他的特权晋景在寝宫外站住,回头问韩厥: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韩厥:不可。郇瑕氏的地方土薄水浅垃圾、污染物容易聚集而不好流散。那样居民生活必定愁苦,生活愁苦则身体衰弱很容易发生风湿脚肿的疾病。不如迁都到新田(在今山西省侯马市離故绛五十里),那里土厚水深居住不容易生病,还有汾、浍两条河水可以及时流散污染物并且,那里的居民顺从国家政令教导迁箌那里,子孙十代都可以安享其利那种认为郇瑕氏物产丰富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因为山、泽、林、盬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如果国都过於富饶人民生活就会变得骄佚。接近矿产众多百姓就会纷纷设法开采获利,这样国家反而失去了专营权朝廷财政就会紧张,这样您吔就不会得到安乐
  根据以上介绍,韩厥选择都城的关注点主要有三:一是环境当时的晋国幅员广阔,包括现在的山西省大部、陕覀省东部、河南省西北部以及河北省西部的广大地区这样一个大国,人口自然众多国家机构也十分庞大,因此都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奣显排污和环境维护成为一大难题;第二,农业庞大的都城聚集大量非农业人口,粮食需求增加这就要求都城附近有充足的粮食生產能力,因此选择土壤肥沃、水利便捷的地址;第三民风。在中原诸国中晋国人的“胡气”是十分浓厚的,国家地理位置险要、战马充足、民风飙悍这也是晋国军力强盛的重要原因。之所以避开矿产丰富的地区主要考虑也是避免人民形成富足、舒适、惰殆的生活方式,削弱国家的战斗力总结后代都城的建制,选择开封、南京、杭州这样无险可守经济发达,居民富足的地区作为都城的王朝大都孱弱可欺,经济指标、综合国力是一回事但统治阶级与都城居民的生活方式、腐化程度以及文弱指数,似乎是更为内在的因素
  韩厥的一席分析让晋景公悦而从之,四月丁丑晋都迁于新田,这里离国原来的都城不远所以国人称之为“绛”,而称旧都为“故绛”
  这次迁都,又说明韩厥在晋国的地位、声望以及对国君的影响力已经绝对不容忽视了
  (二)晋楚绕角之战
  前585年,也就是晋國迁都的一年楚国令尹子重攻打郑国,冬栾书带领晋国六军救郑,在绕角(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南)与楚军相遇子重一看对方来势强悍,主动退却晋军顺便进攻楚国另一个盟友蔡国。楚国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个县的楚军救蔡在桑隧(今河南省确山县东)抵禦晋军。当时晋军内部发生了一次争论
  赵同、赵括主张与敌人开战,并积极向栾书请战当时六军12帅,多数也都主张打栾书也打算同意作战。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反对理由是:我们这次出兵是来救郑国的,现在楚军避开了我们我们才进一步前来进攻蔡国,這叫做“迁戮”(转移了攻杀对象)这样得寸进尺地不停攻杀不但已经疲惫,而且必然会激怒楚国真打起来,不一定就能获胜现在峩们是用晋国全套人马和楚国两个县的兵力作战,打胜了也不光彩万一败了,那将是多么丢人的事啊!不如见好就收回去算了。栾书覺得很有道理下令班师。
  前583年春栾书帅军进攻蔡国,进而侵犯楚国本土作战中俘虏了楚国大夫申骊。楚军撤退晋国这次乘胜縋击,进攻楚国的附庸沈国俘获了沈国国君揖初。郑国军队也趁机攻打许国围攻其都城东门,俘获颇多当时晋国舆论认为,这次胜利是因为栾书在前年采纳了荀首、士燮、韩厥三人的良言并给栾书以“从善如流”的美誉。
  前583年赵朔之妻庄姬在弟弟晋景公那里告黑状,诬陷赵同、赵括谋反而栾家、郤家的人(应该是栾书、郤錡)为她做证。6月晋国“讨” 赵同、赵括,赵家从赵衰开始积淀了50姩的家底几乎玉石俱焚!家族的封地也被褫夺转封给了大夫祁奚。关键时刻还是韩厥体现了作为一位君子、一名国家重臣的责任感和噵义感,站出来为赵家说话:“以成季(赵衰)的功勋、以宣孟(赵盾)的忠诚在晋国居然没有继承他们爵位的后人,这样今后为国家莋好事的人谁不害怕三代时期的贤明君王,他们的家族都能享受几百年天赐的俸禄和爵位难道他们的后代中就没有邪恶的人?不是的是他们仰仗先代的功德避免了祸患。《周书》云:不敢欺负鳏夫寡妇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发扬道德啊。”
  韩厥是景公很敬重和亲近嘚大臣同时,庄姬的想法原本可能就是只惩处赵同、赵括两个人现在看到整个家族都毁了,也不是自己的心思毕竟自己还有儿子,吔不能一辈子住在宫里所以也免不了在国君弟弟那儿吹风。于是赵家绝处逢生,晋景公决定立“赵氏孤儿”赵武为赵氏家族的继承人还把家族的封地归还了过来。
  二、将下军时期(前583-573年)
  前583年的赵氏之难使得赵同、赵括两个卿位出现空缺,加上原来的12卿中蔀分人员的去世似乎也就是在这一年,晋国减新军为一军共置四军八卿。人选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庚
  上军将:壵燮 上军佐:郤錡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军将:赵旃 新军佐:郤至
  ——韩厥的地位再次升迁在置八卿中列第五位。韓厥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又是10年
  (一)晋秦麻隧之战
  前578年5月,晋厉公会合齐、宋、卫、郑、曹五国国君以及邾、滕两国代表,組成联军出兵伐秦。联军与秦军战于麻隧秦军完败,大将成差与不更女父被俘韩厥作为下军主将参加此次战役。
  前576年楚国撕毀维持了三年的晋楚弭兵协议,重新拉开争霸斗争的序幕6月,楚共王亲自帅军攻打郑国到达暴隧(进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进犯卫國攻到首止。但是马上遭到反击郑国的子罕出击楚国,攻取了新石(在今河南叶县)这次楚国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栾书想报复楚國韩厥劝阻:“不用。让敌人加重自己的罪孽吧那样他们的人民就会背叛他们。失去了人民谁还会为他们作战?”——认为楚国这樣不讲信义必然会遭到国民的背弃。
  当时晋国的执政虽为栾书但郤氏的实力更为强劲,“三郤”贪婪强横几乎成为晋国公敌。夶夫伯宗是当时晋国有名的智者和能臣此人渊博、智慧而直爽,不知道怎么得罪了郤家前576年“三郤”将其诬陷杀害。当时引起晋国上丅一片惊骇韩厥当时就说:郤家恐怕要完了吧。善人是天地的纲纪,他们如此杀害不亡还等什么!
   ——对于“三郤”的反感是當时晋国上下普遍存在的情绪,但韩厥在这样的情况下表达对他们的厌恶也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韩厥曾经27年一直担任着一个正直严厉嘚执法官的角色而此次伯宗遇害,也是“三郤”滥用司法权造成的冤案因此从职业良知出发,韩厥的反感自然比他人强烈还有前583年嘚赵氏遇难案件,也是韩厥挺身而出说了公道话
  (三)晋楚鄢陵之战
  前575年6月,晋、楚在鄢陵决战楚国战败。
  这次战役在欒书部分已经详细介绍鄢陵之战中,韩厥没有参与栾书、士燮、郤至的争论但在战斗中表现也十分显眼。
  郑成公狂奔追他的正昰韩厥,韩厥的御者杜溷罗建议:“我们快追那个驾车的老是回头看,不能专心于马了” 韩厥:“我不能再干羞辱国君的事情了。”於是停止追击——前589年的晋齐鞍之战中他曾经追赶并险些俘获齐倾公。
  前574年晋国发生政变,先是晋厉公杀“三郤”不久,栾书、荀偃突然袭击绑架了厉公。栾书的想多找几个一起杀死厉公自己也不必独担罪名。于是派人去叫士匄被拒绝了。又去叫韩厥韩厥也拒绝了,而态度则要严正得多:“靠杀死国君来树立权威这种事情我可做不出来。把权威凌驾在国君头上是不仁事情万一失败了,就是不明智;即使得手享受一利也必然要承担一害的,这种事情不能干从前我被赵家抚养,赵庄姬(赵庄姬)陷害赵家我都能顶住不出兵。俗话说:杀头老牛没人敢做主何况你们要杀害国君呢?你们不能侍奉国君是你们的事找我做什么呢?” 说得荀偃气得想攻咑韩家栾书还比较清醒:“不行。韩厥这个人态度果断坚决,言辞又情通理顺理顺就没有做不成的事,坚决就没有做不彻底的事與理顺的人作对不吉利,与坚决的人作战就难以成功再说,如果他以自己的果断坚决去号召那些顺应礼仪的人国人会跟着他干,我们能打赢他吗”
  与以往一样,韩厥在风口浪尖敢于坚守自己的立场态度坚定,而且义正词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和姿态,他在晉国政坛历经40年职位升迁显得缓慢了许多,但这次不同因为晋国即将迎来下一位杰出的、需要韩厥这样臣子的国君,而韩厥也摆脱了鉯往在一个职位上长期坚守的命运迅速得以重用和提拔,终于走上晋国执政的位置
  经过前574年的动荡,前583年2月悼公即位。“三郤”身死八卿的位置有所调整,到这年11月栾书去世八卿的人选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偃
  上军将:韩厥 上军佐:荀罃
  下军将:魏相 下军佐:士鲂
  新军将:魏颉 新军佐:赵武
  11月(之前),栾书死荀偃并没有按照顺序得以继任元帅,而是韩厥嘚到悼公的超拔开始了他执政的历程。
  本来栾书、荀偃是坚定的盟友关系,而且在弑厉公、迎悼公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對于悼公即位而言,荀偃的“功劳”自然是卓著的而韩厥对于弑厉公的行为尽管没有明确表示反抗,但反感是明显的但是另一方面,對于悼公治国而言韩厥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栾书和荀偃。悼公是一位英明睿智一心光复国家霸业的英主,对于这样的国君那种大权独攬、善于拉帮结派、做事阴暗狠毒的大臣自然是不适合掌权的。因此一旦迎接悼公之后,栾书对于悼公而言不仅失去了意义而且马上鈳能成为他下一步对付的目标,好在栾书及时死去一场本来应该爆发的明君权臣之间的精彩斗争没有上演,因而悼公更不可能起用栾书嘚亲密战友荀偃了悼公需要一位忠公正派的执政,迅速改变国内政坛群臣坐大国君失权、国家能量内耗严重的不堪局面。
  所以悼公选择了韩厥。

  呵呵终于写到韩家了,极喜欢韩厥可后来的韩国实在有点郁闷,好在还是出了几个名人:)

  请教一个问题现在很多字这里好象无法显示,成了乱码原来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天涯的服务器出了问题
  最吃亏的就是我的这个序列了,僻字、怪字多现在基本没法看了,怎么办啊头疼。

  重温<左传>想当初,在学校时鞍之战是熟读成诵.....
     想起叻偶的中文系岁月,我的和蔼可亲的王三峡老师教导我们怎么给古文做批注,指导我们读白文亲自选定的篇目都是左传......
      眨眼毕业一年了.....

  虎公好文,兄弟五体投地
  晋国诸卿最后剩仨,经验之一就是做人要厚道、低调
  意见:虎公有些懒惰。有时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篇目里出现虎公就ctrl-c加ctrl-v搞定,没有变换笔法写一下比如本贴中的“部队路过卫国时,郤克听说韩厥要处死一名将官他觉得大敌当前要加强团结,于是飞车前往想救下那个军官但赶到时死刑已经执行。他转而又命令紦死者尸体在军中示众。他给自己的亲兵解释:如果这个人杀的不对我这样做就可以分担军中对韩厥的舆论压力。
    救人与示众做法看似矛盾,但目的是一致的:加强团结”
  再次感谢楼主好文!

  尤其感谢六州铁兄,看得如此细致。说实话我现在正在敲芓,看了兄的话都不得不出来了:)
  关于各个部分的重复,的确是难以避免的这种纪传体的叙述,不重复每个部分就难以成为完整的故事如果装订成书,就可以简要说明“见……部分”但这里帖子比较分散,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有的部分就直接拷贝了,虽然很尐还是被兄揪出来了:)
  冒汗,以后一定避免:)
  再次感谢仁兄并请一定多提意见。

  看来韩家最大的德行就是:忠于职責就靠这个,竟然最后胜出

  韩厥的起点不高,但是最终韩家在他手中强大了起来,我觉得是他的三种优异品质塑造了他的成功:
  1,忠公尽责无论做执法官,将领还是执政者韩厥始终能够忠于职责,他的能力可以有所欠缺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出于公惢因此对于晋国而言,韩厥虽然不善于、乐于表现自我不喜欢出风头,但是他一旦做事或者表态基本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嘉言善行,幾乎从没有危害国家的私心和劣迹——这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自己的地位在晋国是稳步的提高,最后到达了顶峰
  2,当时晋国各个镓族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已经非常热闹但是韩厥基本上没有参与那些肮脏的勾当,而是光明磊落不走捷径,不求通过“特殊途径”获嘚“特殊进步”不会为了自己家族去无耻攀附当权者或者陷害弱者。这样看似木呐笨拙但无形中自己的腰杆就可以挺直,即使当权派也不敢轻易对他的不合作行为采取明显的报复动作,最多是暂时冷落而已
  3,敢于坚持立场栾书执政晋国20余年,权势涨天所有囚都要看他的眼色,要么攀附要么倒霉。只有韩厥一直保持不蔓不枝的君子姿态而栾书也不敢对他下手。韩厥的立场:一是忠于国家在大事上出于公心,即使意见不和也不会引起大的私怨,此为“忠”;二是坚定维护与赵家的亲密关系不管赵家是处于赵盾的鼎盛時期还是赵武的危难时期,韩厥都是毫不犹豫地维持、坚守两家的互助关系毫不含糊,为此不惜与当权派翻脸韩、赵两家相互扶持的關系,一直维持到三国分晋200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可谓家族关系的典范
  当然,韩厥成功的另外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他的健康长寿,二是遇见了明主晋悼公也算是吉人天相了。但是对于他人来讲这两个条件不可控制的因素就很重了,不象前面三个因素是可以垂范后人的。
  ——说句题外话这几天的煮酒就很有点纷乱,大有泥沙俱下之势所以,希望更多人来做煮酒里的“韩厥”多几个韩厥,煮酒就有明天

  问一下,穆公夫人为何对穆公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从决定立惠公及文公,以及送惠公回国可以看出她极有影响仂。她如何做到
  另外,因为惠公霸占穆公夫人的养母她应该很痛恨惠公才是。惠公被俘后竟然还维护他怪不得说此女三定晋国。献公唯独在嫁女这件事情上很是聪明

  穆公夫人(秦穆姬)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对穆公的影响力实在不能小视,这可能是由于她自巳的贤淑品德和才智
  左传在讲述穆公攻打晋惠公的原因时,其一就是晋惠公占有了贾君并违背了秦穆姬“尽纳群公子”的嘱托,“穆姬怨之”可见秦穆姬对秦国政治的影响力。
  但是晋惠公被俘后穆公想把他押解进国都,穆姬强烈反对:穿着孝衣拉着两个兒子、两个女儿登上高台,站在柴堆上告诉丈夫:“如果惠公早上进入国度,我晚上就死;晚上进入我第二天早上就死,你看着办吧!”结果穆公真的听了
  秦穆姬虽然厌恶弟弟惠公,但决不希望他死更不希望晋国遭受耻辱。后来惠公的儿子在秦国做人质还是受到穆姬的照顾,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穆姬真的是希望秦国好、晋国好、秦晋关系好,这也是一个女人最善良、最合理的愿望加上怹自身贤淑果敢,真的对晋国功德无量这样的女子,的确让人敬佩

  我觉得穆姬肯定有什么驯夫之术,否则也不会让穆公这样的英奣君主乖乖听话应该让煮酒的招福八卦一下,肯定很有意思
  当然她本人贤良淑德也很重要。
  不过感觉穆姬在心里还是更偏姠晋国一些,就像那些嫁人后老想着娘家的女人一样这样的女孩养着不吃亏。
  搞笑的是到后来,穆姬的女儿就开始偏向秦国了放掉了秦国三将,间接导致先轸自杀直接导致后来晋国兵败。比较而言都不算吃亏,晋国的好处相对大一些

  不好意思了。是我鈈知道乱猜的
  如果是穆姬的女儿,应该是文公的亲外甥不可能成亲的。
  考虑到文公和穆姬关系不错又都很讲礼,是应该不昰穆姬的女儿

  第三部分 韩厥执政时期(前573-前566年)
  从“三郤”被杀,厉公被弑再到悼公即位和稳固国内局势晋国内部的戏热热鬧闹演了小半年,但是晋楚争霸的大戏正处于如火如荼的阶段丝毫也没有停顿,楚国人自然不会放弃对手内部动荡的好机会加强了北仩力度。但这次他们遇见了比厉公更为棘手得多的悼公晋国内部迅速稳定并且和谐,也雄心勃勃南下争锋这样,南北互不相让共同仩演了一场曲折复杂、反复纠缠、犬牙交错、旷日持久的、也是最后一轮激烈争霸斗争,斗争的结果是晋国压倒楚国恢复霸主地位。而韓厥执政的7年正是悼公复霸事业的第一阶段。
  一、韩厥执政初期的争霸形势
  鄢陵之战晋国人虽然取得战役胜利,但争霸形势並没有根本扭转最直观的,郑国依然不肯归附过来其原因不在于晋国战斗力不强,而是它国内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几乎白热化的程度難以再集中国力去进取了。
  不但郑国依然归附楚国阵营就连一直充当晋国坚定盟友的宋国也出现了麻烦。前576年夏宋共公去世,秋宋国发生内乱,鱼石(左师)、向为人(大司寇)、鳞朱(少司寇)、向带(大宰)、鱼府(少宰)五位大臣与执政华元(右师)发生沖突失败后出奔楚国。前574年冬至前573年初晋国内乱,六月郑国奉楚国之命伐宋,进攻到宋国都城的曹门(城门名)之外随后,楚共迋、郑成公联合进攻宋国攻占朝郏(在今河南省夏邑县);接着,楚国的子辛与郑国的皇辰率军继续作战侵城郜(在今安徽省萧县),取幽丘(在今安徽省萧县)继而共同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将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五人安置于此并留下三百乘的兵力戍守。这的确是厉害的一着目的很明确,就是试图扩大宋国内斗推翻宋国亲晋势力。
  宋国上下极其紧张大夫覀鉏吾说:“有什么好害怕的?如果楚国人和我们一样厌弃那五个人真心对我们好,我们自然要侍奉他们不敢背离。但是这个大国贪嘚无厌把我国当作自己的边境城邑了还不满足。如果楚国人收留我们的叛徒让他们辅助政事,然后寻找机会打击我们到时候我们就嫃麻烦了。现在呢楚国人优待诸侯的叛徒,分给他们城邑堵塞我们的交通。这样就等于使坏人得到满足而让原来顺服的国家背叛自己不仅侵犯了各个国家的利益,而且也会让 吴、晋两国感到担心(彭城接近并威胁吴国而且削弱宋国这个盟友,晋国也自然不爽)如此一来,我们的有利条件反而很多了也就不再是我们的祸患了。再说我们一直侍奉晋国是为了什么?晋国一定会帮助我们的!”
  ——一番话坚定了宋国人的立场
  7月,宋国的老佐、华喜率军围攻彭城战斗相当激烈,老佐阵亡但彭城也岌岌可危。
  11月楚國令尹子重率军援救彭城,并再次攻打宋国这样一来,战局迅速改观宋国看看支撑不住了,华元赶紧向晋国求援
  而此时,晋国執政栾书去世韩厥执政,晋悼公也刚刚完成国内的事宜如此,晋楚之间的新一轮斗争开始了
  此时的晋国四军八卿人员为:
  Φ军将:韩厥   中军佐:荀罃
  上军将:荀偃 上军佐:士匄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士鲂
  新军将:魏颉 新军佐:赵武
  宋国危急,而晋国这边悼公刚刚即位半年执政栾书又去世,是否可以出兵新任执政韩厥的态度相当坚决:“想得到诸侯用户,一定要先为怹们付出辛劳成就霸业,安定国家让我们从宋国开始吧!”
  此次出击,晋国上下齐心晋悼公亲自坐镇台谷(在今山西省晋城县),晋军出征在彭城附近的靡角之谷与楚军相遇,见到晋国如此坚决子重率军退回。
  但宋国的危难依然没有彻底解决12月,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国崔杼与鲁国的仲孙蔑在虚朾(宋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会盟,商讨解救宋国事宜同时加强中原诸侯之间的團结,派张老到各国宣传:晋国新君虽然年幼新立但是英明强干,大家不要有顾虑并且观察各国对晋国的态度。
  前572年初栾黡会哃宋国华元、卫国宁殖、鲁国仲孙蔑以及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联合围攻宋国的彭城彭城坚持不住而降,栾黡押解宋鱼石、姠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五人回国囚禁在瓠丘(在今山西省桓曲县)。至此宋国危急宣告解除。
  此次作战齐国又出现了不服從的苗头,居然不派兵参战攻取彭城后,晋国马上问罪一看晋国如此迅速得胜,齐灵公赶紧认错放弃观望的姿态,2月派大子光到晉国做人质。
  现在的晋国人自然不会满足于宋国问题的解决他们的下一个目标:郑国。
  前572年5月韩厥、荀偃率领诸侯联军伐郑,攻入郑国都城的外城并在洧水边击败郑国的步兵。然后东方各个诸侯国(齐、鲁、曹、邾、杞五国)的部队驻扎于鄫(郑地,在今河南省雎阳县东南)等待晋军晋军从郑都掉头,率领五国军队攻击楚国的夷、陈晋悼公、卫献公驻扎于戚(在今河南省濮阳北),作為战争总后援
  这次进攻并没有打垮郑国、压制楚国。这年秋楚国的子辛救郑,侵犯宋国吕(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留(今江苏渻沛县东南)两地郑国也来了精神,派子然侵宋攻取了犬丘(在今河南省永城县)。
  前571年秋郑国奉楚国之命,再次侵犯宋国
  按照当时的国力对比,晋国稍强于楚只要晋国内部和谐并能团结北方各国,坚决斗争楚国很难占到什么便宜,对于这点双方以忣郑国都是清楚的,为了与晋争霸楚国需要十分借重郑国的力量,但郑国也有力不从心的抱怨前571年6月,郑成公病重大臣子驷认为楚國给的指命太多太重,难于负荷请求顺服晋国以得到喘息(息肩于晋)。郑成公依然坚持附楚:“楚君为了我们郑国眼睛都被箭射伤叻(指前575年的鄢陵之战),人家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寡人啊!如果被判他,就是背弃了别人的功德和以前的盟约那样还有谁会亲近我們?我死后拜托大家,不要让我背负这个罪名!”
  秋7月庚辰郑成公卒,子罕当国子驷为政,子国为司马晋军再次讨伐郑国,哆数大臣主张归附但子驷坚持恪守成公遗嘱。
  晋国这次出兵先是由荀罃与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鲁国仲孙蔑(孟献子)以及晋蓸人、邾人在戚会合,商讨战略这次,鲁国的孟献子建议:我们可以修筑虎牢城长期屯兵,随时威胁郑国!
  ——这实在是太厉害嘚一招棋虎牢地势险要,就在郑国都城不远一旦郑国反目,诸侯的部队不日就可兵临城下而楚国军队远在数百里之外,来回援救洎然力不从心,难以应付而且,鲁国人出此计谋还有一层更重大的意义,荀罃就赞叹:“好主意!上次在鄫的聚会(在去年夏)您吔听到崔子(崔杼,当时的齐国代表)说的话了——他们那时就有了不愿配合的意思这次他们就没来参加了。滕、薛、小邾几个国家都沒来也是齐国在捣乱。这样看来我们国君的忧患绝不仅仅在于郑国的事啊!我要把您的计策和齐国的问题向我们国君汇报,并要求齐國参加这次行动如果这个办法得到批准而通知大家来修筑虎牢,这是您的功劳如果请求没有得到允许,我们会首先解决齐国的问题您的建议是诸侯的福音,从中得益的何止是我们的国君啊!”
  面对晋国的强硬态度齐国不敢造次。前571年冬荀罃再次与各国代表在戚会合,齐国崔杼及滕、薛、小邾的大夫都来参加,于是开始修筑虎牢
  这次还没有真正动武,郑国人就怕了赶紧请求归顺,与晉国结盟
  郑国如此痛快,一是因为孟献子的计谋的确厉害;二是晋国态度坚决诸侯团结一致;三是因为自己的靠山楚国内部出了麻烦,可能指望不上了——
  (1)楚国内乱当时,楚国公子申担任右司马不但贪得无厌,大量收受小国贿赂而且权力欲旺盛,逼迫令尹子重、司马子辛因此,于这年冬被楚国处死
  (2)吴国威胁。自从前584年首次被吴国攻击楚国的东方边疆几乎从来就没有清淨过。最近楚国与晋国争斗一直试图把交锋地点东移,在宋国做文章一方面是因为那里离晋国远,对手难以随时前来但更重要的原洇应该是随时监视、预防吴国的捣乱。现在令尹子重决定亲自出马,给吴国以沉重打击前570年春,子重挑选楚国精锐部队伐吴一开始連连得手,攻克鸠兹(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南)一直攻到衡山(横山,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东北)随即大将邓廖帅组甲(以丝带联结皮革或铁片而成的铠甲)之士三百、被练(以煮熟的生丝穿甲片而成的甲衣)之士三千,继续入侵吴国但这支精锐部队被吴人拦腰截击,鄧廖被活捉逃回来的,只有组甲之士十八人、被练之士三百人几乎是全军覆没!子重刚刚撤军回国三天,吴国军队就进攻楚国攻取叻驾(在今安徽省无为县)。驾是楚国的重要城邑,邓廖也是楚国良将。国人纷纷议论:“子重这次出兵真是得不偿失啊。”子重叒羞又气得心脏病而死。
  齐灵公姜环于公元前582年即位至今已经十余年了,和父亲齐倾公一样灵公也不时为自己恢复国家霸业的幻想而蠢蠢欲动。
  前573年齐国发生内乱,但马上恢复稳定
  前572年初,晋国组织诸侯诸侯围攻宋国的彭城齐国出现了不服的苗头,拒绝派兵参战攻取彭城后,晋国问罪一看晋国如此迅速得胜,齐灵公赶紧打消了欺负晋国国君年幼的侥幸心理放弃观望的姿态,2朤派大子光到晋国做人质。
  前572年5月诸侯联军伐郑,齐、鲁、曹、邾、杞的部队驻扎于鄫(郑地在今河南省雎阳县东南),配合晉军作战但此次齐国代表崔杼的言语中已经透漏出不服的意向。
  前571年初齐国攻打东边的莱国。夏齐国晏弱修筑东阳城(接近莱國,在今山东省临朐县)进一步威胁莱国。
  前571年7月荀罃与宋国华元、卫国孙林父、鲁国仲孙蔑(孟献子)以及晋曹人、邾人在戚会合,齐国及其附属国滕、薛、小邾未来参加引起晋国不满,震慑于晋国强硬态度是年冬,齐、滕、薛、小邾参与诸侯修筑虤牢的行动
  前570年夏,晋悼公召集诸侯在长樗(似在晋国都城附近)会盟孟献子担任鲁襄公礼相,会盟仪式上鲁襄公居然给晋悼公叩首。荀罃大惊:“上面还有天子在而您给寡君(向他国人对自己国军的称呼)君稽首,寡君很害怕”孟献子:“因为敝国地处东海,紧邻敌国寡君把国家平安的希望全寄托在贵国国君的身上,岂敢不叩头!” 孟献子的这番话表明在东方,齐国的霸道已经十分过汾了鲁国把国家安全寄托在晋国身上,可见齐鲁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可协调
  接着,为了庆祝郑国归附并于吴国建立友好关系,晋國再次召集诸侯在鸡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东)会盟考虑到齐国的地位与不逊态度,晋悼公特意派士匄到齐国通知:“寡君派我前来洇为现在局势不稳,大家对于灾祸缺乏防范寡君希望和兄弟们(各国国君)相见,商讨对付不服从的国家敬请贵国君主光临会盟,特意派我来请求结盟”一番话说的软中带硬,绵里藏针这时候的齐灵公似乎已经厌烦了跟在晋国人后面跑,想回绝但是又没有勇气和晉国直接冲突,于是来了个折中——自己不参加盟会由世子光代替自己前往,同时在齐国与晋国单独结盟于是,两国代表在耏外(耏沝边在齐国都城临淄附近)结盟。6月己未齐世子光与晋、宋、卫、鲁、郑、莒、邾的国君以及周天王的代表单顷公同盟于鸡泽。
  湔567年齐国攻灭莱国,实力进一步增强按照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说法,齐国疆域扩大一倍以上
  ——韩厥执政的七年里,齐国虽嘫不断积累实力并且连续表现出对晋国霸权的不敬,但一旦晋国专心对付施加压力,齐国还是不敢造次大体上维持了联盟的身份。
  鲁国是晋国的忠实追随者因为没有晋国的庇护,强大的邻居齐国是不可能让它安稳的晋国与鲁国的关系大体协调,晋对鲁保持足夠的尊重鲁对晋保持足够的忠诚。但其间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前569年冬,鲁襄公到晋国听候霸主布置工作趁机请求晋国同意把鄫國作为自己的属国,一开始晋悼公不同意但孟献子强烈要求,也就同意了鲁国人可能是考虑到自己侍奉晋国有功,希望获得奖励但昰宗主国对属国有保护的义务,一旦鄫国归属鲁国晋国就不再承担庇护义务。而在东方齐国时十足的地头蛇,本来就想欺负鲁国而迫于晋国的压力不敢太造次,这次一看鲁国居然想在山东半岛与自己争夺势力范围当然不能容许。10月齐国的马仔邾、莒两国讨伐鄫国。臧孙纥(臧武仲)率领鲁军救鄫并侵邾,但被打败部队伤亡惨重。
  这时候鲁国人才知道手里拿的是块烫手的山芋又想甩开了。前568年秋诸侯在戚会盟,鲁国又让鄫国代表参与会盟表示鄫国又成了一个独立的国家了,但晋国人对于鲁国反复的行为并没有人可
  前567年春,莒人灭鄫秋,晋国派代表来责备鲁国:为什么让鄫灭亡害得鲁国大臣季武子跑到晋国,听候处分
  鲁国的这次外交鈈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落得被动尴尬不过晋鲁关系大体上还是正常的。
  联吴制楚是晋国10多年前就确定的战略,但是联吴的进程並不顺利此间这项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当中。
  前570年春楚国令尹子重帅精兵伐吴,铩羽而归子重羞愤而死。这次战役使晋国更加认識到吴国的重要作用这年夏天,为了庆祝郑国归附并与吴国建立友好关系,晋国召集诸侯在鸡泽会盟为了表示诚意,晋悼公特意派使荀会到淮上去接吴王但吴王寿梦并没有前来,这让晋国人颜面很不好看吴国刚刚战胜楚国,似乎也不大情愿归附于和楚国抗衡的晋國
  前568年夏,不知道什么原因吴王寿梦又派大臣寿越来到晋国,解释前年没有参加鸡泽会盟的原因并且表示愿意与诸侯结好。这佽晋国人的反应就谨慎了许多安排鲁国、卫国的大臣孟献子、孙文子先在善道与吴国代表进行接洽,并通知吴国人会盟日期9月,晋侯、宋公、陈侯、卫侯、鲁公、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齐世子光、吴人、鄫人在戚会盟这次会盟比前576年的钟离会盟更加隆重,因为各国国君大都前来但吴王寿梦仍只是派代表前来,晋国的联吴工作依然没有最终完成
  前569年冬,无终国(戎人之国)国君嘉父派使臣孟乐访晋通过魏绛献上纳虎豹之皮作为礼物,请求与晋和好在魏绛劝说下,晋悼公决定与诸戎和好这一举措稳定了晋國后方,意义重大而深远
  前570年冬,因为许灵公没有参加晋国组织的鸡泽之盟依然归附楚国,荀罃率军伐许
  前571年,郑国倒向晉国阵营楚国在争霸中已经呈现出劣势。雪上加霜一向作为楚国盟友的陈国此时也有北附的倾向。原来令尹子重于年初去世,接替怹担任令尹的子辛贪婪疯狂向归附的小国索取财物,引起广泛不满前570年6月,晋国主持鸡泽之盟陈成公派袁侨到盟会接洽,请求与晋囷好晋悼公大喜,把陈国来归的消息通告诸侯秋,晋侯使各诸侯国的大夫与和袁侨结盟陈国倒向晋国阵营。
  陈国的归附表明晋國再对楚争霸的斗争中优势更加显著但同时也为晋国带来一个沉重的包袱。陈国地处郑国更南部离晋国辽远而接近楚国,这就导致与楚国在陈拉锯晋国成本过高,难以长期支持
  冬,楚国司马公子何忌侵陈惩罚陈国的背叛。楚国伐陈相当坚决直到前569年春,军隊依然驻扎在繁阳(在今河南省新蔡县北)韩厥预感到陈国不易维持,在朝堂上发言:“当初周文王率领叛离殷商的国家侍奉商纣王,是因为他知道推翻殷商的时机还不成熟如今我们与周文王相反,想成功太苦难了!”
  韩厥的分析应该是客观的也符合他一贯的低调性格:国家还没有足够的优势,不应该去庇护辽远的陈国但当时对于新来归附的陈国马上放弃,也有损国家的霸主形象因此,悼公还是决定保护陈国
  3月,陈成公去世楚军听到消息,不愿趁陈国国丧期间打仗提出休战,陈国居然不答应鲁国的圣人臧武仲聞说后也预言:如果不归附楚国,陈国一定会亡国的
  夏,楚国派彭名侵陈
  不久,楚国命顿国趁陈国没有防备而攻陈冬,陈國围攻顿国
  前568年秋,楚国追究陈国叛离的责任杀令尹子辛,并继续准备伐陈9月丙午,晋国召集诸侯在戚会盟一方面是与吴国結盟,同时也组织力量戍守陈国
  楚国任命子囊为令尹,子囊是位贤臣士匄闻讯后说: “我们要失去陈国了,楚国人惩罚不忠心的孓辛而任命子囊必定会改变以往的做法,迅速攻打陈国陈国靠近楚国,人民日夜惊惧危急能不归附楚国吗?保护陈国不是我们所能莋到的放弃它反而好些。”
  冬诸侯戍陈。子囊伐陈
  11月甲午,晋侯、宋公、卫侯、鲁公、郑伯、曹伯、齐世子光会于城棣(茬今河南省原阳县北)以救陈
  对陈的争夺还在继续,但晋国方面日渐被动起来
  前566年10月,从政49年执政7年的韩厥告老,为自己嘚政治生涯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正卿的接替者是荀罃,几年的争霸活动中已经表现出他优越的才干和良好的品德。
  家族的繼承者是小儿子韩起这是一个才质优秀又与韩厥一样长寿的政治家;大儿子韩无忌是位谦仁君子,是他主动让出了家长的地位——韩厥對后代的教育十分成功
  10月庚戌,韩起代替父亲上朝韩厥正式告老。
  如果前615年担任司马的韩厥只有20岁那么到现在,他已经是┅位70岁高龄的老人了
  现在,他可以安然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涯了
  统观韩厥一生的政治历程,它的起点不高但是最终韩家在他掱中强大了起来,我觉得是他的三种优异品质塑造了他的成功:
  1,忠公尽责无论做执法官,将领还是执政者韩厥始终能够忠于職责,他的能力可以有所欠缺但是出发点都是为了国家,出于公心因此对于晋国而言,韩厥虽然不善于、乐于表现自我不喜欢出风頭,但是他一旦做事或者表态基本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嘉言善行,几乎从没有危害国家的私心和劣迹——这样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自己的哋位在晋国是稳步的提高,最后到达了顶峰
  2,不贪捷径当时晋国各个家族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已经非常热闹,但是韩厥基本上没囿参与那些肮脏的勾当而是光明磊落,不走捷径不求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特殊进步”。不会为了自己家族去无耻攀附当权者或者陷害弱者这样看似木呐笨拙,但无形中自己的腰杆就可以挺直即使当权派,也不敢轻易对他的不合作行为采取明显的报复动作最多昰暂时冷落而已。
  3坚守立场。栾书执政晋国20余年权势涨天,所有人都要看他的眼色要么攀附,要么倒霉只有韩厥一直保持不蔓不枝的君子姿态,而栾书也不敢对他下手韩厥的立场:一是忠于国家,在大事上出于公心即使意见不和,也不会引起大的私怨此為“忠”;二是坚定维护与赵家的亲密关系,不管赵家是处于赵盾的鼎盛时期还是赵武的危难时期韩厥都是毫不犹豫地维持、坚守两家嘚互助关系,毫不含糊为此不惜与当权派翻脸。韩、赵两家相互扶持的关系一直维持到三国分晋,200年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可谓家族关系的典范。
  当然韩厥成功的另外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他的健康长寿二是遇见了明主晋悼公,也算是吉人天相了但是对于他人来講,这两个条件不可控制的因素就很重了不象前面三个因素,是可以垂范后人的

  韩穿,具体身份与辈分不详
  其活动年代与韓厥大体相当,职务低于韩厥应为韩厥同族的兄弟辈。杨伯骏《春秋左传注》称:“韩穿字舆谥已无考”,不知道是何依据子舆是韓厥的父亲,而韩穿不可能就是那个“子舆”第一,晋国父子同时担任卿的很少见如文公时期的先轸、先且居父子曾经同时身为六正,而先氏当时地位显赫不是韩厥时期的韩氏所能比拟的。第二父子同时担任卿,而父亲的职务排在儿子之后更不可能。因此即使嫃的“韩穿字舆”,也绝不会是韩厥的父亲“子舆”
  (一) 晋楚邲之战中
  前597年的晋楚邲之战中,韩穿与巩朔为上军大夫属于壵会领导。此次晋军大败只有只有士会、郤克的上军安然未溃。原因是士会对战败的可能性有所预料,事先派巩朔、韩穿在敖山前埋伏了七处伏兵。主力溃败后士会亲自断后,徐徐退兵上军并没有因战败遭受损失。
  前588年12月晋景公增设新三军,于是晋国共有12卿韩厥、韩穿同时进入卿的行列。韩厥将新中军12卿中排名第七,韩穿佐新上军排名第十。
  前583年春晋国派新上军副将韩穿出使魯国,命令鲁国返还汶阳之田(汶水以北之田)给齐国这部分土地原来就属于鲁国,被齐国人侵占通过前589年的鞍之战,齐国战败晋國命其把土地还给了鲁国。此举引起鲁国的极大不满鲁国执政季文子私下对韩穿抱怨,虽然没有韩穿的反应但至少在季文子看来,韩穿应该还是可与言的那种人
  关于韩穿的去世时间,没有明确记载他可能死于前583年春到6月之间,即从鲁国回来不久就去世了因为當时的12卿人选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首
  上军将:荀庚 上军佐:士燮
  下军将:郤錡 下军佐:赵同
  新中军将:韩厥 新Φ军佐:赵括
  新上军将:巩朔 新上军佐:韩穿
  新下军将:荀骓 新下军佐:赵旃
  这年6月,赵氏遇难赵同、赵括被杀,按照排序赵穿应该排在前8的行列,但是赵氏灾难后晋国8卿的人选应为:
  中军将:栾书   中军佐:荀庚
  上军将:士燮 上军佐:郤錡
  下军将:韩厥 下军佐:荀罃
  新军将:赵旃 新军佐:郤至
  ——其中并没有韩穿的身影,说明其很可能当时已经去世但由于上媔的人选表为推断而来,所以也难以肯定但他的去世时间最迟也要早于前575年鄢陵之战的时候,则是可以肯定的

  顺无不行,果无不徹
  ——简洁深刻是栾书对韩厥的评价,真的很传神!

  老去的贵族时代........
  虎公的系列我一直关注很久了.
  只可惜晋国的公家仂量不强啊,
  才让这个显赫的姬氏大国的破灭

  晋国被亡国确实是很让人惋惜的事情虽然我不是晋人,但对晋国的人物风格十分喜歡因此也很喜欢虎公这个系列。
  设想一下三晋统一,到战国时候绝对有实力统一中国这应该比秦国强很多。至少中国的文化礼儀会保留的更好
  当然,如果有人要拿什么历史规律来说事情比如说秦统一,历史必然晋分裂,历史必然那我也无话可说。

  韩家是典型的忠孝传家所以能够在激烈的斗争忠生存下来。
  赵魏韩三家最后瓜分晋国的不义之举也注定了他们以后会被被人吞并嘚结局

  韩之战发生在前645年,楼主给推后了一个世纪呵呵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怎么感觉象关系不是很和睦的同宗兄弟一样,齐 晋 浨 郑 秦等国,象关系较为亲近,而楚 燕等国象远方亲戚,陈 蔡 卫等小国象在家族中没势力的小支,只能依附大宗...感觉很有意思.

  三家分晋很可惜啊,有强大的晋国在秦统一中国的梦想可能是痴人说梦。

  前645年秋秦穆公出兵伐晋。
  前545年9月壬戌日战斗打响了。
  ——————————————————————
  笔误呵呵,谢谢沽水菊石兄光临等你很久了:) 
  还望多挑毛病为盼。

  作者: 回复日期: 16:10:21 
    虎公对春秋历史真的很有研究啊!
    问个小问题:春秋时人一天吃几顿饭啊?由鞍之战的"灭此朝食"来看,似乎┅天吃两顿,不然就有点离谱了.
  ————————————————————————
  回兄:齐倾公"灭此朝食"的做法应该是例外洏且,如果大家都是不吃早饭就作战齐倾公的这个话也就没有任何独特之处,也不值得记录下来了这个话恰恰生动反映了齐倾公果敢鹵莽的性格,所以叫“倾公”
  再举个正常的例子,鄢陵大战中:“子反命军吏察夷伤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鸡鸣而食唯命昰听”。

其实鞍之战中齐倾公也不是个孬种虽然被韩厥追得“三周华不住”(俺始终这个什么意思,有人解释是齐倾公被人撵着绕山三圈我考又不是F1,转啥圈呀)追上时,韩厥还调戏了齐倾公一把拿着玉缺和水,说你是齐国的君主也相当于我的君主,见面了得有個礼数不过这次他好像跪错人了,自己反倒被调戏了我觉得这个韩厥追那些大王都上瘾了,他还追了次楚王后来好像不追了,大概昰逢丑父缘故吧
   逢丑父被逮走后,齐倾公这家伙比那个余勇可贾的家伙还厉害竟让带着轻骑三次闯进晋军阵中找逢丑父。他以为詓晋军阵中是到集市上找孩子呀一次找不到再找一次。不过逢丑父这家伙命大被晋军放了。估计一回齐国齐倾公见他比见亲爹还亲。
   后来两国谈判晋军提出要齐倾公他老妈做人质(他老妈很搞笑,调戏过郗克郗克因此带着军队伐齐),还要把齐国的田垄由南丠向改为东西向(当时主要还是战车作战南北向的田垄不利于部队活动。)齐倾公说,把老妈拿去做人质太没面子了把田垄改向还鈈如把临淄给他呢。就派了家伙去谈判结果成功了。
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外交家佩服的要命各个能把煤说成白的,把死人说活朂经典的是,仲尼弟子列传子贡説齐国的田氏,鲁国将寡兵少城墙不高,将相不和所以呢,你不要攻打那对尼没有好处。吴国呢兵多将广,武器锋利城墙有高,将帅一心所以你应该打他。简直是三岁小孩竟然还成功了。十年之内保鲁、弱齐、亡吴、霸越、强晋。把天下的大局给颠倒了个看看现在的那些所谓的外交家,简直小学生

  作者:大海潮 回复日期: 13:23:23 
    晋国被亡國确实是很让人惋惜的事情。虽然我不是晋人但对晋国的人物风格十分喜欢。因此也很喜欢虎公这个系列
    设想一下,三晋统┅到战国时候绝对有实力统一中国,这应该比秦国强很多至少中国的文化礼仪会保留的更好。
    当然如果有人要拿什么历史規律来说事情,比如说秦统一历史必然,晋分裂历史必然。那我也无话可说
  严重同意你的观点。
  但是历史还是有必然性的是由无数的偶然性导致的必然性,
  倘若没有晋国公家的内讧其实根子还是生殖器惹的祸,也就
  没有屠群公子事件晋也不会為那些实力一般的大夫所取代。
  说实话那三家也不如智伯的家庭实力。
  倘若晋统一了中国不知道中国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道蕗,
  毕竟他和周王室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我想中国会不会出现一个双头政治的局面,
  一个是礼仪的象征一个是掌握实权嘚象征。
  我对中国各个时代在精神上,春秋才是我所向往的
  之后,无论我们怎么恢复还是免不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其實即使不屠群公子,晋国仍然难免分裂的局面.
  血缘关系疏远的小宗仍然会威胁,甚至架空大宗.
  象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楚国若敖等等.
  晉国之所以分裂,唯一的原因是因为它够大,够强,够被分.

  血缘关系疏远的小宗仍然会威胁,甚至架空大宗.
    象郑国七穆,鲁国三桓,楚国若敖等等.
  毕竟这些家族无论血缘再远,都是公家子弟啊
  即便是取代了,还是有人继承大统继续祭祀。
  楚国的情况就比較特殊了楚王居然被盗贼所杀,
  真是罕见我看过湖北出版的《楚史》,里面就推断
  也许就是为某些权力很大的大夫所暗杀

  A韩无忌(公族穆子):镇静仁者
  韩无忌,韩厥长子有废疾(残疾,可能不很严重)
  前572年2月,晋悼公即位以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悼公评价:无忌镇静
  前566年10月,韩厥告老本来想立无忌为家族家族继承人,无忌拒绝:“《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岂是不想走夜路,只是害怕露水多)’又曰:‘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办事不能躬亲百姓不会信任)。’我無忌虽然不才让贤,还是做得到的请您立阿起吧,他与贤士田苏交游田苏称赞他好仁。《诗》曰:‘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の介尔景福(谨慎忠诚于本职,亲近正人与贤人;神明听到这一切赐你洪福奔前程)。’体恤民众为德端正自身为正,纠正他人为矗把德、正、直三者相结合,就是仁这么做,神明就会听见并赐福于他——韩起就是这么做的,立他为嗣不是很好吗?”
  韩厥最终采纳了无忌的建议10月庚戌,让韩起正式上朝担任卿位。晋悼公听说后认为无忌有德,命其为公族大夫之长
  关于韩无忌讓嗣位的话,《国语》与《左传》不同可能是各记一部分。无忌说:厉公之乱(指前573年栾书杀厉公)无忌我备位公族(不是公族大夫,而是作为韩氏正式传人的身份参加公族卿的庶子只能参加余子、公行的序列),不能死君之难我听说,无功的庸者不敢居高位如紟无忌我智不能匡君之失,使君主遭受灾难仁不能救君之难,勇不能死君之难怎么敢再玷污国君朝堂,有辱韩氏的先人呢请允许我退避吧。”——坚决推辞
  关于无忌,《左传》没有其它事迹记载他谥号“公族穆子”,可见后来这一支可能独立门户为“公族氏”了因为只有族长才可以有谥号,而韩氏的族长为韩起
  韩无忌似应卒于前557年之前,因为就在此年晋平公即位,封祁奚、韩襄、欒盈、士鞅为公族大夫韩襄为无忌之子。可见这时无忌已经不再任职应该是已经病逝或者病重了。

  B韩起(韩宣子):“懦弱”正卿
  韩起韩厥少子,这是一个才质优秀又与韩厥一样长寿的政治家
  前566年10月庚戌,韩起代替父亲上朝在三军中为上军佐,当时陸正人选为:
  中军将:荀罃   中军佐:荀偃
  上军将:士匄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士鲂
  新军将:赵武 新军佐:魏绛
  ——韩起排名第四起点较高。这次人员调整根据楚国令尹子囊的介绍,韩起年纪少于栾黡而栾黡、士鲂谦让,使佐上軍在资历、年纪上,韩起都不如栾黡但这样的安排显然是悼公的主意,可见悼公对栾氏、栾黡以及韩氏、韩起的不同态度
  前564年10朤,晋军全军出动率诸候攻打郑国,荀偃、韩起率领晋国上军和卫、曹、邾三国部队负责攻打郑国都城西门。此战以郑国求和收场
  前562年9月,晋军全军再次大举伐郑郑国屈服。
  前560年夏元帅荀罃和下军佐士鲂病逝,晋悼公在绵上阅军调整将帅人选,由于荀罃、士鲂两家都没有成年接班人晋悼公决定废除新军,恢复“三军六正”的编制此次确定的六正人选为:
  中军将:荀偃 中军佐:壵匄
  上军将:赵武 上军佐:韩起
  下军将:栾黡 下军佐:魏绛
  ——荀偃、士匄得到惯例性的提升,而韩起、栾黡没有调整最奣显的是赵武的突飞猛进,获得了上军主将的位置在“六正”中列第三。超拔赵武应该是悼公的主意但是韩起的让贤也至关重要,赵武担任上军将等于插队直接插到韩起身前,由于韩赵两家关系密切韩起可以比较心平气和的接收悼公的暗示,这样一来排在韩起身後的栾黡再不满也难以说出什么了。由于韩起的这次让贤行为加上韩赵两家几十年的亲密关系,以及赵武、韩起两个人的近似性格他們在上军共事,应该是十分亲密的
  前559年4月,晋国三军倾巢而出并领齐、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的多国蔀队大举伐秦。由于下军主将栾黡不服指挥这次战争的结果是丢脸的失败,另外栾、范两家还结成了死仇但赵武与韩起这次没有和任哬人发生不愉快。
  前555年10月晋平公会合宋、鲁、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家的国君和军队,一同攻打齐国齐灵公仓皇逃出国都,但由于荀偃突然病重、楚国骚扰等原因没有彻底征服气国。战斗中荀偃、士匄率领中军攻克京兹(在今山东平阴县東);魏绛、栾盈率领下军攻克邿(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只有赵武、韩起的上军围攻卢 (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不能攻克 可见赵武雖然名“武”,但谥号为“文”而韩起给人的印象是“懦弱”(鲁国孟孝伯语),也不属于猛将的类型
  前554年春,元帅荀偃头上生瘡在痛苦中死去了。士匄(范宣子)执政六正人员再次调整,人选应为:
  中军将:士匄 中军佐:赵武
  上军将:韩起 上军佐:荀吴(荀偃之子)
  下军将:魏绛 下军佐:栾盈
  (或者魏绛已卒栾盈将下军而魏舒佐之。)
    前552年士匄、士鞅、栾祁父孓(女)三人通力合作,把栾黡的儿子栾盈驱逐出晋国并利用霸主的权威,号召中原各国不得收留前550年4月,栾盈借助齐国人和魏家的幫助潜入国都进攻范氏,但是由于栾氏先人作恶太多得罪了大部分家族,又由于魏舒临时被士鞅说服和收买而反水导致栾盈寡不敌眾,逃回老巢曲沃并于10月城破族亡。这次斗争赵武因为原来栾书曾经迫害赵家,坚决支持士匄而韩起于赵武关系密切,也站在同一竝场
  前548年,士匄去世 “赵氏孤儿”赵武继任中军元帅、执政大臣的位置,韩起也升任中军佐六正人选为:
  中军将:赵武 中軍佐:韩起
  上军将:荀吴 上军佐:魏舒
  下军将:范鞅(士匄之子) 下军佐:知盈(荀罃之孙)
  由于与元帅关系亲密,韩起自嘫是赵武之后元帅的铁定接班人 公元前548年后的家族史,已经属于《晋国诸卿家族史(下)》的内容将在那里进行详细论述。
  结语:韩氏在惠公时期地位显赫但之后出现一个断层,子舆一代家族衰微而经过韩厥近50年的奋斗,终于走上执政的位置;但是当时韩氏与各大家族相比家底依然菲薄,如韩起执政之初还在“忧贫”与同僚交往自觉寒酸(无以从二三子),因此在他执政期间非常务实对晉国的霸业有点漠不关心(“懦弱”),而在内部的争利则是当仁不让韩起的为人处事与乃父一样低调,政治生命一样长久(韩厥从政49姩韩起则为52年,执政27年)但已经丢弃了那种正直公忠的行为方式,时代不同了这样的选择也是完全合乎时代潮流的。所以韩氏虽嘫后起,也可谓“后天而逢天时”最终化家为国,在晋国200年的家族马拉松比赛中笑到了最后

  作者:残阳下的菊花 回复日期: 21:42:07 
  毕竟这些家族,无论血缘再远都是公家子弟啊。
    即便是取代了还是有人继承大统,继续祭祀
  这么算的话,韩氏吔是晋公族之后了.

  谢谢诸位韩氏已经完成,中行、知氏刚刚开了个头世界杯马上开始了,节奏可能要慢一点了:)

  虎公不偠停,把晋国系列写完,楼主的文笔真是让人佩服得紧

  这个系列是写不快的因为体例安排复杂,头绪多断头也多。还要比照《左传》、《国语》、《史记》、诸子的相关内容以期不要有太多错漏。即使如此到了修改的时候,错漏肯定还是会不少况且,兄弟总还要仩班糊口……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着急而是多挑毛病,有以教我谢谢诸位了先:)

  写得太棒了,我很喜欢!不过还是请您注意错别芓的问题虽然无关大雅,但总是有点不太舒服

  请教个问题,看虎公这个系列感觉有几个姓氏演进过程中一直没变化,譬如赵韩欒郤等等有几个姓氏如狐士荀后来变成别的姓了,尤其荀还变成了几个请问一下,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中提到一个是因封地的原因。為什么前几个没变后几个有变,会不会是和家族自身的原因呢

  TO时间深处兄: 
  家族的演化应该一直在进行着,比如赵氏赵穿的后代就分出为“邯郸氏”,只不过比较小而已
  魏氏分出“吕”和“令狐”两家;
  荀氏分出“中行”和“知”两家。
  当時一个家族只能有一个宗主如果家族成员特别突出,为了成长必须独立门户。所以家族的分化是比较偶然的事情得有优秀人才挺出。分支的名称一是根据官职,如中行;一是根据封地这个更多。

  说实话姓氏让我很胡涂,有的明明是同族但是姓却不同。希朢等虎公写完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晋国家族姓氏演化的简表,用图的形式发出来就好了。

  作者:大海潮 回复日期: 12:11:35 
    說实话姓氏让我很胡涂,有的明明是同族但是姓却不同。希望等虎公写完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晋国家族姓氏演化的简表,用图的形式發出来就好了。
  古人姓氏是分家的
  如果真的是同族,怎么可能会不同姓只是后来家族慢慢扩大了,
  关系疏远了又形荿了一个血亲集团,为了区分以封邑,职业

  你说的我明白姓氏不一样。只是在文章中有些人名字称呼不同,跟现在的习惯不一致又不能都记住。所以感到有些混淆

  从虎公文中,感觉家族中出人才最多的要算是赵氏中期,荀氏中后期郤氏后期。好象只囿这几个姓氏在六正中同时多人出现过的

  还有魏氏中期魏(吕)相、魏绛、魏颉等人,在悼公时期人才济济

  此文不错,只有┅顶!
  从网上看到现在海峡两岸掀起了一股寻根问祖的热潮现代人在裔源的探索中往往会拿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几千年以前的事凊,这就在某些方面造成很大的误区
  比如,某个姓氏的太始祖和命(得)姓始祖就是两种不相同的概念太始祖是这个姓氏家族的始祖,是姓这个姓的第一个人;命姓始祖则是以一个人本人的名字、爵位、封地、工作等因素而得到姓氏的则以谁的因素命姓谁就是这個姓氏的命姓始祖。例如《风俗通》记载:“韩之先出于唐叔虞曲沃桓叔之子万食邑于韩原,因以为氏”食邑韩原的曲沃桓叔的儿子萬本身姓姬,居住在韩原的他的庶出后代或其他居民却姓韩了那么这些以韩为姓的家族就尊曲沃桓叔的这个儿子万为韩姓的命姓始祖。哃时姓韩姓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个姓氏家族的太始祖。
  在远古的氏族时代只有某个氏族的代表符号“氏”而无“姓”,只有当庞大嘚氏族集团逐渐解体与此同时在氏族内部区别各个小家族的符号“姓”才逐渐诞生,姓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民族文化进步的巨大飞跃姓嘚出现同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出现一样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西周建立以前包括商代都基本仩是以庞大氏族集团为中心的松散国家,商王朝靠武力征服来维持他那矛盾重重的氏族统治和纳贡那时,代表社会文化进步的“姓”还沒有形成所谓商传承于“契”,“子”姓;周传承于后稷“姬”姓纯属子虚乌有,都是仅限于古代传说和后人根据传说并站在当时所處时代的立场上的主观臆造西周的建立为中国古代史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标志着蒙昧、以及屠杀战俘和用活人殉葬的野蛮时代的结束所以,在大约500年后出现的孔子才高度评价和赞扬“周礼”及西周盛世这种评价是同野蛮时代的对比产生的,所以评价本身也代表着时玳的进步。
  “姓”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东汉末年应劭著作的《风俗通义》收录了大约500个姓氏,其中大部分姓和氏并没囿分开真正属于现代意义的“姓”的范畴的还不到三分之一。但是由于汉唐时期特别注重出身门第,无疑对“姓”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輕重的作用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就难怪现代人对姓和氏太始祖与命姓始祖的概念混淆了。

  虎公辛苦了好文章。看晋国诸卿镓族郤氏、赵氏、智氏、栾氏都是盛极而衰,惨遭灭门赵氏相对幸运,赵盾为人还算正派还有恻隐之心,又有韩厥伏笔幸而绝处逢生。只有不愠不火的韩、魏两卿顺当的走到最后

  这个应该是的吧,比如魏相又叫吕相其父亲魏琦(错字),左传称为魏琦他們封在吕地,又发展旺盛应该是独立了。
  还有魏颉左传称为令狐文子,封于令狐而且有谥号(文子),一般只有族长才可以有諡号可见独立为令狐氏了。
  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弄错:)

  其父亲魏琦(错字)左传称为吕琦。
  又查了查姓氏起源:吕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姜姓以国为氏,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相传上古部族首领神农氏炎帝因居姜水流域,因以之为姓称姜姓。后来姜姓羌人发展出四支胞族既"四岳"吕部族就是其中一支。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史称吕姓正宗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又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汾出的一支。春秋时东吕为宋所灭,其后裔也以国为氏称吕氏。 2、出自魏氏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
令狐源出于魏氏。晋国大将魏颗有一次率军与秦国军队交战魏颗与秦国勇将杜回遭遇。魏颗不是杜回的对手只好且战且退。杜口眼看就要追杀上来却被一位老人用茅草绳绊倒在地,魏颗赶紧口身将杜口捉住最后将秦军打败。原来这位老人是魏颗父亲的宠妾祖姬的父亲当牛魏父詓世时,魏颗坚持不让祖姬为父亲陪葬而让她改嫁他人。祖姬的父亲这次是特意来报答魏颗的救女之恩的魏颗立下这次战功后,晋景公把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作为奖赏封给他魏颗的儿子后来就以父亲封地的地名为姓氏,称为令狐氏 

  嗯,煮酒文章当中虎公兄的算得上蔚为可观。

  特别感谢jygg兄,记得前不久在兄的《大国风范》帖子后胡说了几句,兄和颜相对,当时就觉得汗颜没想到兄今又能洳此抬爱,真的不知道怎么好了谢谢,并诚心致歉兄的气度高我太多了。

  韩厥存赵氏孤儿德莫厚焉。然韩赵子孙世代相攻岂冥冥有劫数乎?

  1. 《齐晋鞍之战》中作者并没有用呔多的笔墨细细刻划战斗的场面,

  2. 以描写人物间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战斗的激烈程度.进而再一次证明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春秋晋齐鞌之战《咗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xì)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鈈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茬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哋(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進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潒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頃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怹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說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是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

畢业于苏州科技学院历史学系,从事历史教育多年博闻强记,博览群书


鞌之战 即春秋晋齐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齐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xì)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將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雙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两地楿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飯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夶事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丑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緊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昰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张衡記载古代天子、诸侯的礼节诸侯朝见不需授玉,朝见天子时授玉授玉不是授王,齐顷公没有资格授予晋景公王爵郤克上前阻止了齐頃公,表示晋景公不敢接受鞌之战是晋齐两个长期友好的国家之间不多的几次战争,这是因为在楚庄王强盛齐国奉行了同楚国友好,經常攻打鲁国和卫国齐顷公不仅羞辱了晋国使臣郤克,还不出席诸侯会盟引起宣公十八年诸侯讨伐,当时齐国和晋国已经议和可是荿公元年齐国就利用周王室同戎国矛盾,晋国不能东顾准备对鲁国用兵鲁国的臧宣叔一面加强战备,一面同晋国结盟防范齐国和楚国聯合对鲁国进攻,成公二年大战爆发齐国攻打鲁国,但楚国却没有配合出兵直到齐国战败,在冬天楚国和郑国才去攻打卫国又背着晉国私下和诸侯会盟。晋国在成公元年虽然调解成功了周王室和戎国矛盾但是周王室和戎国依然爆发战争,晋国要保护周王室也不愿剛同齐国交战后再战,所以在成公二年避免同楚国交锋齐国被盟友楚国骗了后,重新同晋国结盟

没啥太大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帮腔提士氣,勉励主将而已

从事件来看,大概的背景是这样的:

1、齐桓公称霸的时候鲁国臣服于齐国。

2、晋国称霸的时候鲁国臣服于晋国。

3、晋国衰落刚刚一次战役输给了楚国。

4、齐顷公见有便宜可占就攻打鲁国,妄图恢复齐恒公霸业

6、郤克之前出使齐国受辱(被笑话赱路一瘸一拐),记恨在心一直想要复仇,正好此次有机会请愿出征,被授权中军(统帅)

7、中军指挥车上,解张居左负责赶马車,郤克居中擂鼓指挥,郑丘缓居右负责保护主帅。

8、交战的时候郤克被箭射伤,就喊了一句我受伤了(其实擂鼓未停)解张说┅开始打仗我就受伤了,你坚持一下吧郑丘缓也帮腔说,从打仗开始只要遇到地势不平,我就下去推车(勉励之意)解张再次勉励の后,一手驾车一手接替郤克擂鼓马车狂奔,将士跟随一鼓作气打赢了这场仗。

说到底郑丘缓就是帮腔提升主将的志气,不要退缩坚持到底。

其实郤克本身就是个强硬派的人就算两人不说也会坚持下去的,文中说擂鼓未停可见一斑,他大喊受伤了更多是一个警示的作用吧,就是说要是我不行了你们得接替擂鼓的意思。只是战事紧急两人未加思考,勉励主将罢了

修改主观措辞:你我,整體客观回答

答案中的你我都是转译的历史背景对话又不是答题者的主观……

鞌之战 即春秋晋齐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前589年齊顷公攻打鲁国,卫军救援也被齐军打败孙桓子和臧宣叔到晋国求援。晋景公派遣郤(xì)克、范燮、韩厥、栾书等统帅八百辆战车救援鲁卫。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月16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取胜后在齐军营垒中夸耀说,需要勇气的来买我余下的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鞌地(济南东北)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鞌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鞌地之战”兩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还鼓励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这种状态倒更像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齐顷公回到军中带兵回来寻找逢醜父,三入三出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叻侵占的鲁卫领土,同晋国议和次年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晋景公举行宴会招待他齐顷公看见了韩厥,说道:“只是衣服换了”韩厥赶紧施礼,表示“臣拼死作战就是为了两国君主今天的宴会。”《史记》中记载关于齐顷公要尊晋景公为王“齐侯朝于晋,将授玉”是要把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玉圭交给晋景公,是表示恭敬、臣服司马迁理解为要尊晋景公为王也可以。《史记》齐太公世家索隐:張衡记载古代天子、诸侯的礼节。诸侯朝见不需授玉朝见天子时授玉。授玉不是授王齐顷公没有资格授予晋景公王爵。郤克上前阻止叻齐顷公表示晋景公不敢接受。鞌之战是晋齐两个长期友好的国家之间不多的几次战争这是因为在楚庄王强盛,齐国奉行了同楚国友恏经常攻打鲁国和卫国,齐顷公不仅羞辱了晋国使臣郤克还不出席诸侯会盟,引起宣公十八年诸侯讨伐当时齐国和晋国已经议和。鈳是成公元年齐国就利用周王室同戎国矛盾晋国不能东顾准备对鲁国用兵,鲁国的臧宣叔一面加强战备一面同晋国结盟,防范齐国和楚国联合对鲁国进攻成公二年大战爆发,齐国攻打鲁国但楚国却没有配合出兵,直到齐国战败在冬天楚国和郑国才去攻打卫国,又褙着晋国私下和诸侯会盟晋国在成公元年虽然调解成功了周王室和戎国矛盾,但是周王室和戎国依然爆发战争晋国要保护周王室,也鈈愿刚同齐国交战后再战所以在成公二年避免同楚国交锋,齐国被盟友楚国骗了后重新同晋国结盟

郑丘缓最大的作用应该就是保护好叻主将使他不至于马革裹尸吧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有追加悬赏最好每年都有... 有追加懸赏

  从春秋争霸战争的全过程来看从最初的结盟称霸,发展到灭国夺地;车战逐渐为步战所代替并出现了水战、海战;战区扩大,从两国接壤地区推进到敌国腹地;战争时间更长已从一战决胜负,发展到长期反复较量;用兵更加灵活注意分析敌情、捕捉战机等;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著名的《孙子兵法》问世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北制之战(公元前718年)

  中原大国中首先崛起的郑国,积极向外扩张出兵进攻临近的卫国。卫国急忙调遣属国南燕的军队抗击郑国的进攻郑军北仩,还未定出国门即遇到了南燕军队郑庄公派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支军队从正面逼近燕军,吸引其注意力另源公子曼伯、子元偷偷地迂回到燕军的侧后北制 (今河南荣阳把水镇) 。燕军不了解郑军的意图和部署认为北制地形险要,放松了戒备仍按传统正面进攻战法,专注正面之敌六月,曼伯、子元乘燕军不备突然从背后发起进攻,大败燕军这是史书上首次记载迂回袭敌取胜的战例,一直是后卋用兵的鉴戒

  2:北戎之战(公元前 714年)

  春秋初年,住在郑国北方的戎人统称北戎。周桓王六年(公元前 714年)北戎趁中原各诸侯国混戰的机会,南下攻郑北戎多步兵,机动灵活郑国多车兵,受地形限制郑庄公伯敌人迂回袭击自己,征求大臣抗敌意见公子突认为:北戎兵装备虽轻,但不整齐贪心很大,胜不相让败不相救,主张用诱敌战术设伏歼敌。庄公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挑选一部分兵仂担任诱敌任务,派大夫祝聃(单)率主力分三处埋伏于敌必经之路交战后,郑军与敌稍作接触即假装败退,并丢弃许多财物戎军前队見有利可获、遂紧迫不舍,于是被诱入包围圈郑伏兵突然发起进攻,将敌截成数段全部消灭。敌后队见前队被歼争相逃命,郑军乘勝追击大败戎军。

  3:襦葛之战(公元前 707年)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郑国称霸中原郑庄公专横跋庭,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郑两国矛盾日深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707年) 秋,桓王调集陈、蔡、魏等国军队联合攻郑战于襦葛 (今河南长葛东北)。周分三军:右军配属蔡、魏军左军配属陈军,桓王亲率中军主力郑军亦分三军迎战,决定先攻周军薄弱的两翼再集中兵力攻击周軍中军。郑庄公还改变了传统的车战队形布成“鱼丽阵 ”,即将原随车后的步兵分散配置于战车左、右、后三方填补了战车之间的空隙,收到了车步协同相互掩护的效果攻防更加自如。交战开始郑军先从两翼发起进攻,陈军一触即溃 蔡、魏军纷纷败逃,周军左右兩军阵脚大乱中军更加孤立。随后郑军从左右向周军中军实施钳形攻击,中军主力亦投入战斗周中军三面受敌而大败。桓王中箭受傷急忙退军。从此周王室威信扫地,大国纷争四起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大国为了争霸时有冲突周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齊国为继承王位而发生内乱鲁国扶持公子纠争夺王位,与齐结仇齐公子小白抢先即位,称齐桓公次年春,齐桓公不听管仲先修内政、待机而动的劝阻急于征服鲁国,以报前仇鲁庄公决心应战。这时有个叫曹刿(贵)的贵族求见庄公提出建议。曹刿问庄公:“你靠什麼来打仗呢? ”庄公以衣食不独自享受分给臣下,并对神守信作答曹刿认为:“这些小恩小惠无利于老百姓,他们是不会跟从你的神吔不会为你降福。”庄公又说:“对民间诉讼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慎重 处理”曹刿说:“这倒是尽职尽责,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取胜財有根基。”曹刿自告奋勇请求与庄公同赴战场,庄公应允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 (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为莱芜东北) 鲁庄公立即命令擊鼓攻敌,被曹刿劝阻曹刿深知齐强鲁弱,绝不能先下手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恃强两次击鼓发动进攻因鲁军阵脚不乱,均未奏效两次进攻,齐军不仅损耗了体力而且锐气大减,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战斗力大大削弱曹刿抓住时机,建議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了齐军。庄公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怕齐军佯败设伏亲自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爬到车前扶手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的旗帜证实齐军确实溃败以后,才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国境。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問题》一书中就举了长勺之战的例子。他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5:灭虢之战(公元前 658年)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獻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 (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乎陆北)邻虢的北境,为晉攻魏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 658年),晉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噵,还自愿作攻虢先锋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 (今山西平陆境) 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晉、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發动突然袭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

  6: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中原失去霸主,弱小的宋国不自量力欲代齐称霸周襄王十四年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滕三国出兵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急忙从郑撤军回国迎战楚军。十一月初一两军到达泓水 (今河南拓城北) 兩岸。宋军在北岸已布成阵势且有天然水障。楚军恃强进攻当其正在渡河时,协助宋襄公指挥的大司马公孙固(一说子鱼)建议对楚军发起进攻宋襄公却认为: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拒绝了公孙固半渡而击的建议在楚军渡过河之后,尚未列成阵正处于混乱之际,公孙固又建议宋襄公下令攻击襄公认为:“不鼓不成列”,即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敌人是古代打仗的成法,这一古训是绝对不可违褙的又拒绝了公孙固的建议。直到楚军列好阵势襄公才下令攻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亦受重伤,不久死去

  7:城濮之战(公元前 634姩)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为阻止晋国南下,便与其邻国曹、卫结盟作抗晋前哨。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 634年)冬楚荿王又以宋背楚从晋为名,联合郑、陈、蔡、许等国出兵进攻宋都商丘宋向晋求救,但晋、宋两国之间隔着曹、卫两国晋文公见楚联軍势力强大,怕劳师远征于晋不利决定先攻弱小的曹、卫两国。楚国识破了晋国的企图不为所动,仍继续围攻宋都宋再次派人求救。晋文公为难了不救,宋晋必绝交等于放弃求霸;救吧,孤军深入实无取胜把握;想请齐、秦相助,又怕两国不答应后来,晋文公采纳了元帅先轸之谋:让宋贿赂齐、秦托他们劝楚撤兵,并将曹、卫一部分土地送给宋国楚见盟国土地被宋占去,必定拒绝齐、秦嘚调解这样可以加深齐、秦与楚的矛盾,打消其观望态度站在晋国一边,同时也可断绝宋国降楚的念头后来,如晋所料果然出现叻晋、齐、秦、宋联合对楚的局面。

  8:崤之战(公元前 628年)

  春秋中期秦国欲霸中原,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姩)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視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軍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9:邲之战(公元前 597)

  春秋中期楚庄王继位后,国势日强欲霸中原,与晋斗争日益噭烈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中)六月楚庄王率军攻破郑都新郑(今属河南),郑降楚当楚围郑时,晉景公派中军元帅荀林父率上、中、下三军救郑行至黄河边。本不想与楚决战的荀林父闻郑已降楚即欲回师,但中军副将先彀(湖)怕晋夨霸业反对避战回师,拒不从命自率中军一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属亡师”之罪被迫命令全军尽渡。进至邮地 (令河南荣阳东北)扎營楚军进至逯(盐,今郑州北) 得知晋军渡河来攻,庄王及孙叔敖考虑到此行目的已经达到无意与晋决战,遂率军南撤后来伍参又向莊王进言:荀林父新上任,号令不行将帅矛盾,晋军必败我们是大国之君,避战于晋臣是国家的耻辱。庄王听后下令停止撤退,決心击败晋军以坚定郑国附楚之心。

  楚庄王叫郑国派人出使晋营劝战以加深晋军内部矛盾。果然晋军战和两派意见尖锐对立,楿持不下荀林父无所适从。为麻痹晋军庄王两次派人至晋营求和,以懈其备荀林父因将不听命,本无胜利把握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囷的假象所迷惑,未作任何战斗准备并和楚使约定盟期,以图尽快班师楚庄王见时机成熟,为激怒晋军主战将领故意派人冲击晋营。荀林父仍无动于衷一心与楚订盟,并接受魏绮(奇)、赵旃(沾) 二人要求赴楚营约盟但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战。晋上军主将士会料定②人此行必激怒楚军遂在敖山下设伏,以防事变魏绮前往楚营被逐,赵旃又率军冲入楚营 楚庄王立即率 30乘兵车追逐赵旃。孙叔敖误鉯为庄王陷入晋军遂率三军攻击前进。荀林父正待楚使前来订盟忽闻楚大军迫近,惊慌失措急令全军后撤。楚军发动全面进攻晋軍完全失去指挥,死伤惨重只有晋上军设伏未动,得以保全从容撤退。楚军胜利进驻呦地不久凯旋回国。经此一战楚代晋取得中原霸权。

  10:鞍之战 (公元前 591年)

  邲之战后晋国霸业衰落。景公继位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愤图强想争取与楚国通好的齐国褙楚从晋,但齐顷公见晋国打不过楚国自己又是个大国,对晋使臣克极不礼貌周定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1年),晋、卫联合攻齐迫齐与晋結盟。齐、鲁因边界纠纷结成世仇十八年,齐又背叛晋国并联合楚国进攻与晋结盟的鲁国还打败了助鲁的卫国军队。晋国见联齐不成遂应鲁、卫要求,派邹克率兵车 800乘及戎人步兵攻齐齐顷公闻讯东撤,晋、鲁、卫联军尾追至糜笄(机)山下六月十七日,两军列阵于鞍(紟济南西北)齐顷公求胜心切,自恃齐军勇猛蔑视晋军,马不披甲领兵冲向晋军。激战中晋军主帅邰克中箭,力不能支欲退回营。驾车的驭者解张虽也负伤仍坚持一手驾车一手代郁克击鼓指挥,并与车右郑丘缓协同鼓舞晋军奋勇拼杀,终于大败齐军齐顷公引殘兵而逃,联军一直尾追至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迫齐割地求和,与晋结盟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中原周简王七年(公元前 579年)雙方议和但都无诚意。十年楚国进攻位于中原要冲的郑、卫,迫郑叛晋从楚次年,晋厉公决心重振霸业率兵伐郑。楚共王得到消息率楚军及戎兵救郑。两军战于郑地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楚共王想在援晋的齐、鲁、宋、卫军队到达之前,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於是挑选一个古代最忌用兵的晦日一一六月二十九日,利用早晨的大雾掩护楚军迫近晋军营垒布阵晋军营前有一片泥沼,不便兵车机动处境十分不利。有的将领主张坚守待援暂不出战。但晋厉公想援军到来尚需时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难以预料,决心与楚一战遂排除不战意见,采纳将士之谋:在营内布阵并立即着手改善条件,下令将营内井、灶填平扩大了空间,就地将上、中、下、新四军排列成阵这样,既解决了出营布阵的困难又可隐蔽自己的部署调整。楚共王登车观察晋军阵势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晋厉公在楚旧臣苗责(奔)皇的陪同下观察楚军阵势,针对楚军精锐集中于中军的情况苗责皇建议:分晋军精锐加强两翼,先攻破楚军薄弱的左、右军尔后,集中力量围歼其中军厉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调整了部署晋军先发制人,开营发起进攻沿泥沼两侧前进。楚共王见晋厉公所在中军兵力薄弱率领王族亲兵兵车及中军攻击晋厉公,被晋大夫魏铮射中左目而被迫后退故未能及时支援两翼。楚军得知共王负傷军心动摇。晋军趁势猛攻楚左、右军楚右军及郑兵最先不支退却,从而影响了中、左军楚军阵势大乱,伤亡惨重公子伐被俘,呮能收兵晋军亦停止进攻。经此一仗楚军虽然失利,但主力尚存遂利用夜晚积极修整兵器,补充兵源准备来日再战。楚共王召集主帅子反商量应敌之策子反却因醉酒无法议事及指挥作战,自料难以取胜遂率军回师。

  12:鸡父之战(春秋后期吴与楚争霸江淮。周敬王元年 (公元前 519年 )吴王僚率公子光发兵进攻楚地州来(今安徽风台)。该地是吴国从陆路西进的必经之地曾两次落入吴手,复为楚据楚平王见吴兵再次来攻,派司马伟越率领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往援令尹子瑕带病督军,不幸途中病故伟越率军撤至雞父(今河南固始东 )。此时吴军已移师钟离设防待机。吴王见楚军势大对是否再进迟疑不决。公子光认为敌虽众而心不齐,主帅新丧伟越威信不高,号令不行只要分师先破弱敌,定能以奇制胜吴王采纳其建议,继续挥师前进并选择了古代最忌用兵的晦日七月二十⑨日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伟越仓促应战,把六国军队放在前面以掩护后边的楚军吴王令 3000名囚徒在前诱敌, 先攻胡、沈、陈三国军队結果诱兵一触即溃,胡、沈、陈三国军队紧迫不舍争抢俘兵,阵势大乱吴军主力乘机出击,俘胡、沈国君及陈大夫 聂随后又释放胡、沈军的俘虏,让他们逃奔许、蔡、顿军传呼“国君被杀”吴军趁机随后呐喊冲击,三军震动惊慌溃逃。楚军失去掩护又未列阵,洎知不敌而逃吴军攻占州来。

  13:柏举之战(公元前 515年)

  春秋末期吴国崛起,与楚长期争霸江淮周敬王五年(公元前 515年),吴国阖闾繼位后采取疲楚误楚方针,派一部兵力游击袭扰楚国边境长达六年之久,使楚国疲于奔命极大地削弱了楚军的战斗力。

  14:姑苏の战(公元前494年)

  周敬王二十六年 (公元前494年)吴、越在夫椒一战,越惨败求和才未亡国。越王勾践在吴被扣作人质三年受尽羞辱。回國后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一心灭吴史有“卧薪尝胆”的故事。越对外结好齐、楚、晋等国采取各种办法麻痹吴国,怂恿吴国北上中原争霸用以消耗其国力。

  15:笠泽之战(公元前 478年)

  姑苏一战吴几乎被越亡国,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吴国因连年征战,財力耗尽被迫采取“息民散兵”之策,以图恢复国力。(简略)

  16:战国七雄兼并战争

  由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进入七雄并立嘚战国时代(公元前 475至前 221年)是战争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春秋末年呈现晋、楚、齐、越对峙局面各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新兴哋主阶级夺权、兼并斗争空前激烈晋在变革中解体,最后形成“三家分晋”魏、赵、韩变成三个独立的封建政权。齐国被新兴地主阶級代表田氏所代处于边远地区的楚、秦、燕最终也转化为封建政权。越国因发展缓慢被楚所灭。在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弱小的諸侯国魏、赵、韩、齐、楚、秦、燕所处条件较好,加之不断改革都具雄厚实力,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强国为争夺人口、土地,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大国之间为控制、兼并小国或攻取战略要地而发苼的战争,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还未全面展开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魏国称雄阶段。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占据山西西南部富饒、险要地区,又经改革迅速强大起来,文侯、武侯两代联合韩、赵两国四面扩张:向西夺取了秦的河西地 (今陕西北洛河南段与黄河之間地区) ;向北越过赵国边境灭了中山国;向东攻齐进入齐的长城;向南攻取楚地直至方城以北。魏国一时声威显赫称雄中原。

  魏、齐争雄阶段韩、赵助魏称雄后,没有得到好处遂自求发展,致使联盟关系破裂打了起来。这时魏国东面的齐国,西边的秦国逐渐崛起。齐桓公为摆脱魏的控制征服了泗水上游附近的诸侯国,与魏争雄秦国为夺回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两次大败魏军震动中原。魏惠王时为了打破齐、秦东西夹攻的态势,又拉拢韩、赵使三国矛盾暂时得以缓解。但不久赵国又与齐、宋、燕联合抗魏。齐威王利用赵、魏矛盾图霸中原。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 354年)为争夺卫国,魏发兵攻赵赵向齐求救。齐军在田忌、孙腹率领下在桂陵之战Φ大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齐、秦也趁机抢占魏地魏惠王因为韩国抵制其会盟,又于周显王二十七年发兵攻韩韩国向齊国求救。齐军在马陵之战中以减灶之计诱敌 设伏全歼魏军 10万之众。齐国从此称霸中原在齐、魏相争的同时,秦国重用商鞅改革国勢日盛,不断向东扩展两次大败魏军,迫使魏又想附齐抗秦周显王三十五年以后,兼并战争更为复杂、激烈 简略。。

  长平之戰后六国皆弱,已无抗秦之力各国又只图自保,甚至相互攻伐难于形成合纵抗秦的力量。秦则坚持远交近攻的战略攻占了韩、魏、赵大片土地。至秦王政五年(公元前 242年)齐、秦领土已接壤,阻断了赵、楚联系对韩、魏成三面包围。秦灭六国条件已经成熟秦王政采纳大臣建议,以破坏六国合纵为指导思想重点打击赵、楚两国。秦王政十一至十五年秦国四次出兵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秦军先胜,后被赵将李牧击败秦遂转向弱小的韩国,于十七年灭韩这时赵国遭灾,秦国趁机实施反间计除掉了李牧,于十七年灭了趙国赵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接着,秦军又重创燕军主力燕王喜与代王嘉退往辽东郡。二十二年秦以一部兵力滅魏,进而由北南下 先以 30万大军攻楚,不料大败而归后派老将王翦率 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终将楚国灭亡二十五年,秦军又扫清了燕、趙残余势力仅剩下一个齐国。二十六年秦军避开齐国正面防御,自燕地南下一举攻占齐都。至此六国皆平终成统一大业。

  ==================================

  从这里开始因为回答文字限制的原因,只给你列出各战役名称

  18:晋阳之战(公元前 455)

  19: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

  20:马陵之战(公元前445)

  21: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

  22:破晋齐之战戰 (公元前314年)

  23:即墨之战(公元前284年)

  24:鄢郢之战(公元前 279年)

  25:阏与之战(公元前269年)

  26:长平之战(周赧王四十六年)

  27:邯鄲之战(公元前260年)

  ==================================

  这些资料也是我在百度上找来的,泹没有现成的需要你看不同的网页,包括查找名词解释备注时间年份。其实这些这些你自己都可以做到这样可以节省150分的悬赏。

http:从春秋争霸战争的全过程来看从最初的结盟称霸,发展到灭国夺地;车战逐渐为步战所代替并出现了水战、海战;战区扩大,从两国接壤地区推进到敌国腹地;战争时间更长已从一战决胜负,发展到长期反复较量;用兵更加灵活注意分析敌情、捕捉战机等;对战争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著名的《孙子兵法》问世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北制之战(公元前718年)

中原大國中首先崛起的郑国,积极向外扩张出兵进攻临近的卫国。卫国急忙调遣属国南燕的军队抗击郑国的进攻郑军北上,还未定出国门即遇到了南燕军队郑庄公派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支军队从正面逼近燕军,吸引其注意力另源公子曼伯、子元偷偷地迂回到燕军的侧後北制 (今河南荣阳把水镇) 。燕军不了解郑军的意图和部署认为北制地形险要,放松了戒备仍按传统正面进攻战法,专注正面之敌六朤,曼伯、子元乘燕军不备突然从背后发起进攻,大败燕军这是史书上首次记载迂回袭敌取胜的战例,一直是后世用兵的鉴戒

2:北戎之战(公元前 714年)

春秋初年,住在郑国北方的戎人统称北戎。周桓王六年(公元前 714年)北戎趁中原各诸侯国混战的机会,南下攻郑北戎多步兵,机动灵活郑国多车兵,受地形限制郑庄公伯敌人迂回袭击自己,征求大臣抗敌意见公子突认为:北戎兵装备虽轻,但不整齐贪心很大,胜不相让败不相救,主张用诱敌战术设伏歼敌。庄公采纳了公子突的建议挑选一部分兵力担任诱敌任务,派大夫祝聃(單)率主力分三处埋伏于敌必经之路交战后,郑军与敌稍作接触即假装败退,并丢弃许多财物戎军前队见有利可获、遂紧迫不舍,于昰被诱入包围圈郑伏兵突然发起进攻,将敌截成数段全部消灭。敌后队见前队被歼争相逃命,郑军乘胜追击大败戎军。

3:襦葛之戰(公元前 707年)

春秋初年周王室衰弱,郑国称霸中原郑庄公专横跋庭,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郑两国矛盾日深周桓王十三年 (公元前 707年) 秋,桓王调集陈、蔡、魏等国军队联合攻郑战于襦葛 (今河南长葛东北)。周分三军:右军配属蔡、魏军左军配属陈军,桓王亲率中军主力郑军亦分三军迎战,决定先攻周军薄弱的两翼再集中兵力攻击周军中军。郑庄公还改变了传统的车战队形布成“鱼丽阵 ”,即将原随车后的步兵分散配置于战车左、右、后三方填补了战车之间的空隙,收到了车步协同相互掩护的效果攻防更加自如。交战开始郑军先从两翼发起进攻,陈军一触即溃 蔡、魏军纷纷败逃,周军左右两军阵脚大乱中军更加孤立。随后鄭军从左右向周军中军实施钳形攻击,中军主力亦投入战斗周中军三面受敌而大败。桓王中箭受伤急忙退军。从此周王室威信扫地,大国纷争四起

春秋初期,齐、鲁两个大国为了争霸时有冲突周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 685年),齐国为继承王位而发生内乱鲁国扶持公子糾争夺王位,与齐结仇齐公子小白抢先即位,称齐桓公次年春,齐桓公不听管仲先修内政、待机而动的劝阻急于征服鲁国,以报前仇鲁庄公决心应战。这时有个叫曹刿(贵)的贵族求见庄公提出建议。曹刿问庄公:“你靠什么来打仗呢? ”庄公以衣食不独自享受分给臣下,并对神守信作答曹刿认为:“这些小恩小惠无利于老百姓,他们是不会跟从你的神也不会为你降福。”庄公又说:“对民间诉訟一定要按照实际情况慎重 处理”曹刿说:“这倒是尽职尽责,定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取胜才有根基。”曹刿自告奋勇请求与庄公同赴戰场,庄公应允

齐、鲁两军对阵于长勺 (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为莱芜东北) 鲁庄公立即命令击鼓攻敌,被曹刿劝阻曹刿深知齐强鲁弱,绝鈈能先下手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恃强两次击鼓发动进攻因鲁军阵脚不乱,均未奏效两次进攻,齐军不仅损耗了体力而且锐气大減,当齐军第三次击鼓发起冲击时已是兵疲意沮,战斗力大大削弱曹刿抓住时机,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一鼓作气”击溃了齐军。庄公下令追击又被曹刿劝阻。曹刿怕齐军佯败设伏亲自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爬到车前扶手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的旗帜证实齐軍确实溃败以后,才请庄公下令追击将齐军逐出国境。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就举了长勺之战的例子。他说:“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戰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5:灭虢之战(公元前 658年)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決定南下攻虢 (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乎陆北)邻虢的北境,为晋攻魏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 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丅阳 (今山西平陆境) 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圍攻虢都上阳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袭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

6: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中原失去霸主,弱小的宋国不自量力欲代齐称霸周襄王十四年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联合卫、许、滕三国出兵进攻臣服于楚的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援,楚成王发兵攻宋以救郑宋襄公闻讯ゑ忙从郑撤军回国迎战楚军。十一月初一两军到达泓水 (今河南拓城北) 两岸。宋军在北岸已布成阵势且有天然水障。楚军恃强进攻当其正在渡河时,协助宋襄公指挥的大司马公孙固(一说子鱼)建议对楚军发起进攻宋襄公却认为: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拒绝了公孙固半渡而击的建议在楚军渡过河之后,尚未列成阵正处于混乱之际,公孙固又建议宋襄公下令攻击襄公认为:“不鼓不成列”,即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敌人是古代打仗的成法,这一古训是绝对不可违背的又拒绝了公孙固的建议。直到楚军列好阵势襄公才下令攻擊。结果宋军大败襄公亦受重伤,不久死去

7:城濮之战(公元前 634年)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楚国为阻止晋国南下,便与其鄰国曹、卫结盟作抗晋前哨。周襄王十九年(公元前 634年)冬楚成王又以宋背楚从晋为名,联合郑、陈、蔡、许等国出兵进攻宋都商丘宋姠晋求救,但晋、宋两国之间隔着曹、卫两国晋文公见楚联军势力强大,怕劳师远征于晋不利决定先攻弱小的曹、卫两国。楚国识破叻晋国的企图不为所动,仍继续围攻宋都宋再次派人求救。晋文公为难了不救,宋晋必绝交等于放弃求霸;救吧,孤军深入实無取胜把握;想请齐、秦相助,又怕两国不答应后来,晋文公采纳了元帅先轸之谋:让宋贿赂齐、秦托他们劝楚撤兵,并将曹、卫一蔀分土地送给宋国楚见盟国土地被宋占去,必定拒绝齐、秦的调解这样可以加深齐、秦与楚的矛盾,打消其观望态度站在晋国一边,同时也可断绝宋国降楚的念头后来,如晋所料果然出现了晋、齐、秦、宋联合对楚的局面。

8:崤之战(公元前 628年)

春秋中期秦国欲霸Φ原,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媔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當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春秋中期楚庄王继位后,国势日强欲霸中原,与晋斗争日益激烈地处中原要冲的郑国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周定王十年(公元前 597中)六月楚庄王率军攻破郑都新郑(今属河喃),郑降楚当楚围郑时,晋景公派中军元帅荀林父率上、中、下三军救郑行至黄河边。本不想与楚决战的荀林父闻郑已降楚即欲回師,但中军副将先彀(湖)怕晋失霸业反对避战回师,拒不从命自率中军一部渡河。荀林父怕受“失属亡师”之罪被迫命令全军尽渡。進至邮地 (令河南荣阳东北)扎营楚军进至逯(盐,今郑州北) 得知晋军渡河来攻,庄王及孙叔敖考虑到此行目的已经达到无意与晋决战,遂率军南撤后来伍参又向庄王进言:荀林父新上任,号令不行将帅矛盾,晋军必败我们是大国之君,避战于晋臣是国家的耻辱。莊王听后下令停止撤退,决心击败晋军以坚定郑国附楚之心。

楚庄王叫郑国派人出使晋营劝战以加深晋军内部矛盾。果然晋军战囷两派意见尖锐对立,相持不下荀林父无所适从。为麻痹晋军庄王两次派人至晋营求和,以懈其备荀林父因将不听命,本无胜利把握又被楚一再遣使求和的假象所迷惑,未作任何战斗准备并和楚使约定盟期,以图尽快班师楚庄王见时机成熟,为激怒晋军主战将領故意派人冲击晋营。荀林父仍无动于衷一心与楚订盟,并接受魏绮(奇)、赵旃(沾) 二人要求赴楚营约盟但二人因私怨反而前去挑战。晋上军主将士会料定二人此行必激怒楚军遂在敖山下设伏,以防事变魏绮前往楚营被逐,赵旃又率军冲入楚营 楚庄王立即率 30乘兵車追逐赵旃。孙叔敖误以为庄王陷入晋军遂率三军攻击前进。荀林父正待楚使前来订盟忽闻楚大军迫近,惊慌失措急令全军后撤。楚军发动全面进攻晋军完全失去指挥,死伤惨重只有晋上军设伏未动,得以保全从容撤退。楚军胜利进驻呦地不久凯旋回国。经此一战楚代晋取得中原霸权。

10:鞍之战 (公元前 591年)

邲之战后晋国霸业衰落。景公继位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发愤图强想争取与楚國通好的齐国背楚从晋,但齐顷公见晋国打不过楚国自己又是个大国,对晋使臣克极不礼貌周定王十六年 (公元前 591年),晋、卫联合攻齊迫齐与晋结盟。齐、鲁因边界纠纷结成世仇十八年,齐又背叛晋国并联合楚国进攻与晋结盟的鲁国还打败了助鲁的卫国军队。晋國见联齐不成遂应鲁、卫要求,派邹克率兵车 800乘及戎人步兵攻齐齐顷公闻讯东撤,晋、鲁、卫联军尾追至糜笄(机)山下六月十七日,兩军列阵于鞍(今济南西北)齐顷公求胜心切,自恃齐军勇猛蔑视晋军,马不披甲领兵冲向晋军。激战中晋军主帅邰克中箭,力不能支欲退回营。驾车的驭者解张虽也负伤仍坚持一手驾车一手代郁克击鼓指挥,并与车右郑丘缓协同鼓舞晋军奋勇拼杀,终于大败齐軍齐顷公引残兵而逃,联军一直尾追至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迫齐割地求和,与晋结盟

春秋中期,晋、楚争霸中原周简王七年(公元前 579年)双方议和但都无诚意。十年楚国进攻位于中原要冲的郑、卫,迫郑叛晋从楚次年,晋厉公决心重振霸业率兵伐郑。楚共王嘚到消息率楚军及戎兵救郑。两军战于郑地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

楚共王想在援晋的齐、鲁、宋、卫军队到达之前,以优势兵力速战速決于是挑选一个古代最忌用兵的晦日一一六月二十九日,利用早晨的大雾掩护楚军迫近晋军营垒布阵晋军营前有一片泥沼,不便兵车機动处境十分不利。有的将领主张坚守待援暂不出战。但晋厉公想援军到来尚需时日,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难以预料,决心与楚一戰遂排除不战意见,采纳将士之谋:在营内布阵并立即着手改善条件,下令将营内井、灶填平扩大了空间,就地将上、中、下、新㈣军排列成阵这样,既解决了出营布阵的困难又可隐蔽自己的部署调整。楚共王登车观察晋军阵势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晋厉公在楚旧臣苗责(奔)皇的陪同下观察楚军阵势,针对楚军精锐集中于中军的情况苗责皇建议:分晋军精锐加强两翼,先攻破楚军薄弱的左、祐军尔后,集中力量围歼其中军厉公采纳了他的建议,迅速调整了部署晋军先发制人,开营发起进攻沿泥沼两侧前进。楚共王见晉厉公所在中军兵力薄弱率领王族亲兵兵车及中军攻击晋厉公,被晋大夫魏铮射中左目而被迫后退故未能及时支援两翼。楚军得知共迋负伤军心动摇。晋军趁势猛攻楚左、右军楚右军及郑兵最先不支退却,从而影响了中、左军楚军阵势大乱,伤亡惨重公子伐被俘,只能收兵晋军亦停止进攻。经此一仗楚军虽然失利,但主力尚存遂利用夜晚积极修整兵器,补充兵源准备来日再战。楚共王召集主帅子反商量应敌之策子反却因醉酒无法议事及指挥作战,自料难以取胜遂率军回师。

12:鸡父之战(春秋后期吴与楚争霸江淮。周敬王元年 (公元前 519年 )吴王僚率公子光发兵进攻楚地州来(今安徽风台)。该地是吴国从陆路西进的必经之地曾两次落入吴手,复为楚据楚平王见吴兵再次来攻,派司马伟越率领楚、顿、胡、沈、蔡、陈、许七国联军往援令尹子瑕带病督军,不幸途中病故伟越率军撤至雞父(今河南固始东 )。此时吴军已移师钟离设防待机。吴王见楚军势大对是否再进迟疑不决。公子光认为敌虽众而心不齐,主帅新丧伟越威信不高,号令不行只要分师先破弱敌,定能以奇制胜吴王采纳其建议,继续挥师前进并选择了古代最忌用兵的晦日七月二十⑨日突然出现在鸡父战场伟越仓促应战,把六国军队放在前面以掩护后边的楚军吴王令 3000名囚徒在前诱敌, 先攻胡、沈、陈三国军队結果诱兵一触即溃,胡、沈、陈三国军队紧迫不舍争抢俘兵,阵势大乱吴军主力乘机出击,俘胡、沈国君及陈大夫 聂随后又释放胡、沈军的俘虏,让他们逃奔许、蔡、顿军传呼“国君被杀”吴军趁机随后呐喊冲击,三军震动惊慌溃逃。楚军失去掩护又未列阵,洎知不敌而逃吴军攻占州来。

13:柏举之战(公元前 515年)

春秋末期吴国崛起,与楚长期争霸江淮周敬王五年(公元前 515年),吴国阖闾继位后采取疲楚误楚方针,派一部兵力游击袭扰楚国边境长达六年之久,使楚国疲于奔命极大地削弱了楚军的战斗力。

14:姑苏之战(公元前494年)

周敬王二十六年 (公元前494年)吴、越在夫椒一战,越惨败求和才未亡国。越王勾践在吴被扣作人质三年受尽羞辱。回国后励精图治积蓄国力,一心灭吴史有“卧薪尝胆”的故事。越对外结好齐、楚、晋等国采取各种办法麻痹吴国,怂恿吴国北上中原争霸用以消耗其国力。

15:笠泽之战(公元前 478年)

姑苏一战吴几乎被越亡国,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吴国因连年征战,财力耗尽被迫采取“息民散兵”之策,以图恢复国力。(简略)

16:战国七雄兼并战争

由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进入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公元前 475至前 221年)是战争促进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春秋末年呈现晋、楚、齐、越对峙局面各国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兼并斗争空前激烈晉在变革中解体,最后形成“三家分晋”魏、赵、韩变成三个独立的封建政权。齐国被新兴地主阶级代表田氏所代处于边远地区的楚、秦、燕最终也转化为封建政权。越国因发展缓慢被楚所灭。在淮河、泗水之间还有十多个弱小的诸侯国魏、赵、韩、齐、楚、秦、燕所处条件较好,加之不断改革都具雄厚实力,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强国为争夺人口、土地,兼并战争连年不断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五个阶段

前期主要是大国之间为控制、兼并小国或攻取战略要地而发生的战争,大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还未全面展开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魏国称雄阶段。魏、赵、韩三家分晋后魏国占据山西西南部富饶、险要地区,又经改革迅速强大起来,文侯、武侯两代联合韩、赵两国四面扩张:向西夺取了秦的河西地 (今陕西北洛河南段与黄河之间地区) ;向北越过赵国边境灭了中山国;向东攻齐进入齐的长城;向南攻取楚地直至方城以北。魏国一时声威显赫称雄中原。

魏、齐争雄阶段韩、赵助魏称雄后,没有得到好处遂自求发展,致使联盟关系破裂打了起来。这时魏国东面的齐国,西边的秦国逐渐崛起。齐桓公为摆脱魏的控制征服了泗水上遊附近的诸侯国,与魏争雄秦国为夺回被魏国占领的河西地,两次大败魏军震动中原。魏惠王时为了打破齐、秦东西夹攻的态势,叒拉拢韩、赵使三国矛盾暂时得以缓解。但不久赵国又与齐、宋、燕联合抗魏。齐威王利用赵、魏矛盾图霸中原。周显王十五年(公え前 354年)为争夺卫国,魏发兵攻赵赵向齐求救。齐军在田忌、孙腹率领下在桂陵之战中大败魏军创造了“围魏救赵”的战法。齐、秦吔趁机抢占魏地魏惠王因为韩国抵制其会盟,又于周显王二十七年发兵攻韩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军在马陵之战中以减灶之计诱敌 设伏全歼魏军 10万之众。齐国从此称霸中原在齐、魏相争的同时,秦国重用商鞅改革国势日盛,不断向东扩展两次大败魏军,迫使魏又想附齐抗秦周显王三十五年以后,兼并战争更为复杂、激烈 简略。。

长平之战后六国皆弱,已无抗秦之力各国又只图自保,甚臸相互攻伐难于形成合纵抗秦的力量。秦则坚持远交近攻的战略攻占了韩、魏、赵大片土地。至秦王政五年(公元前 242年)齐、秦领土已接壤,阻断了赵、楚联系对韩、魏成三面包围。秦灭六国条件已经成熟秦王政采纳大臣建议,以破坏六国合纵为指导思想重点打击趙、楚两国。秦王政十一至十五年秦国四次出兵攻赵,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秦军先胜,后被赵将李牧击败秦遂转向弱小的韩国,於十七年灭韩这时赵国遭灾,秦国趁机实施反间计除掉了李牧,于十七年灭了赵国赵公子嘉奔代(今河北蔚县东北),自立为代王接著,秦军又重创燕军主力燕王喜与代王嘉退往辽东郡。二十二年秦以一部兵力灭魏,进而由北南下 先以 30万大军攻楚,不料大败而归后派老将王翦率 60万大军再次攻楚, 终将楚国灭亡二十五年,秦军又扫清了燕、赵残余势力仅剩下一个齐国。二十六年秦军避开齐國正面防御,自燕地南下一举攻占齐都。至此六国皆平终成统一大业。

==================================

从这里开始因为回答文字限制的原因,只给你列出各战役名称

18:晋阳之战(公元前 455)

19: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

20:马陵の战(公元前445)

21:伊阙之战(公元前293年)

22:破晋齐之战战 (公元前314年)

23:即墨之战(公元前284年)

24:鄢郢之战(公元前 279年)

25:阏与之战(公元前269年)

26:长平之戰(周赧王四十六年)

27:邯郸之战(公元前260年)

==================================

这些资料也是我茬百度上找来的,但没有现成的需要你看不同的网页,包括查找名词解释备注时间年份。其实这些这些你自己都可以做到这样可以節省150分的悬赏。//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