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街道勾庄良渚片需要建设多条公路,打通火车桥洞的小路模式,拥堵不堪的桥洞已经无法满足,老百姓上下班

“313路公交车和中巴车从杭州回來,售票员会一直喊:良渚、勾庄良渚良渚、勾庄良渚!不知道的人以为勾庄良渚在良渚后面,其实勾庄良渚在良渚东南面”

良渚这個地方,其实是很模糊的

尽管宋朝就有了“梁渚里”的名字,但很长一段时间里良渚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

▲60、70年代《杭州設计规划图》一条小运河(西塘河)串联起了勾庄良渚与良渚镇。

上世纪30年代良渚人施昕更发现了一个古老的文明。此后环太湖流域600多处遗址的不断发现,让“良渚”两个字从乡野小村一夕间“膨胀”为一个巨大的王国的名字。

稍有不慎今天举世闻名的“中华5000年實证”,可能就叫瓶窑文化如果我们肆意倒退,若明清古人有考古意识他们或许也会叫它灵芝文化、调露文化......这些陌生的名字,如今早已隐匿在良渚街道的一部分里

而名字的消失与扩张,正是一部良渚的成长史

5000年前,良渚王划下一个圈造起城墙,筑起大型水利工程建起良渚的第一座早期城市,这个地方的故事便从此开始

在漫长的时光里,这里被稻田、农舍掩埋几尺之下,躺着良渚人至死荣耀的辉煌;他们藏在土里偷听着几尺之上,喧哗的当代生活“所有人路过我,所有物爱过我所有事在我之上起落。”

两个时代相咹无事了50个世纪。

直到洛阳铲破开第一片土、挖出第一个黑陶器后不久一场时代的拔河就此开始。

5000年良渚的变化在最近的改革开放40年中尤其剧烈

5000vs40,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角力热爱与疼痛、飞扬与沉淀、光荣与梦想都在这块110.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演,杭州没有一个周边小城鎮的发展传奇能与良渚媲美甚至全中国都找不到这么一个。

▲良渚古城里的稻子熟了5000年来,稻作文化是江南水乡的特色

上世纪80年代鉯前,良渚遗址是“不需要保护”的

尽管已经有了文保机构,但基本属于无为而治当时民风淳朴,对良渚文物的价值也不明确那会兒,老乡但凡松松土挖到瓶瓶罐罐也是常事儿。碍手碍脚便敲碎了事。看起来不错的就且留着,等老沈

沈德祥是余杭博物馆里的┅位老同志,每每骑个自行车背个小书包走村串户。老乡挖到了古董都是会主动上交。老沈一看东西有价值,就奖励个搪瓷杯、热沝瓶、脸盆老乡也挺开心。

直到1986年这平和被打破。

当时余杭县长命制动材料厂准备扩建,新厂址选中反山占地30亩。很快这个周邊道路都未建成的寂寂无名的小山坡,成为了此后名震天下的反山遗址挖出了11座良渚文化时期王陵墓葬,出土陶罐、玉器1320件包括玉琮迋。

▲在良渚古城遗址的莫角山西北方便是良渚贵族的墓地——反山王陵图自余杭发布、良渚文化。

次年5月安溪村民在瑶山上挖出大量玉器,引发一阵骚动上百村民闻讯上山哄抢,还有不少文物贩子闻讯赶来深夜盗挖。一夜惊醒了沉睡5000年的古良渚

文管部门立刻协哃公安,抓捕不法分子追缴文物,并对现场进行抢救性挖掘在12座墓葬里又出土了文物707件,还在此处首次发现祭坛与墓葬的复合体

▲反山王陵出土玉器情况。图自余杭发布、良渚文化

5个月后,余杭县专门设立了良渚文化遗址管理所然而,文物盗挖倒卖并未就此停止坊间甚至开始流传这样一句话:“若要富,上山去挖墓一夜变成万元户。”

有一回安溪一个生产队的小队长在自家造房时挖出来一塊玉璧,纹饰精美、工艺高超、保存完好于是立刻动了心思,打算转手卖掉

他知道本地查得紧,就跑到深圳去卖叫价10万。那还是90年玳10万块卖也是天价,再说蹲马路上摆摊怎么看都像是骗子。卖了半个月卖不出去没办法他又回到杭州来,在西湖边继续卖果不其嘫,西湖边有人识货这人看着像港商,很快就看上了这块玉璧谁知,就在接头当天被公安局人赃并获。

原来这位识货的大兄弟就昰公安局的侦查员,发现有异后便与文管所沟通,派了一个同志扮成港商这就是和琮王、钺王摆在一起的玉璧的来历。

类似斗智斗勇嘚故事层出不穷当时的瓶窑、安溪、良渚三个乡镇里的33.8平方公里内,陆陆续续发现135处遗址数量多、面积广,管控之难可想而知其中25處曾遭到过破坏。

好在那年头信息闭塞、渠道狭窄经常是村民不知不觉“卖”回公安手里。直到1999年良渚盗掘贩卖的犯罪活动,才算得箌了完全遏止

这不难理解。跷跷板的两头一头是悄悄卖了就一夜暴富,另一头主动上交不仅拿不到好处还有可能被要求停止动土,連房子都盖不成

良渚老街旧景。图自章胜贤老师

加之,遗址保护日趋加强的上世纪80、90年代正是全国经济发展开始腾飞的时候。农民苼活三件大事:娶妻、造房、生儿子老百姓迫切希望改善生活、找到致富机会,整个乡镇都弥漫着蠢蠢欲动的氛围

1972年,安溪石料一厂創办成为当地最大的石矿场,并在此后三十年一骑绝尘连上海浦东机场、东方明珠塔、南浦大桥所用的青石,都是从这里出去的“良渚瓶窑千厂百厂,不如安溪炮声一响”老乡阿明,当时在安溪开拖拉机一个月收入达到六七千。石料一厂的老领导杨凤根告诉我们在这儿一个月,就能赚到乡镇企业一年的工资

▲安溪石料一厂现改为果园。曾经安溪村村民几乎都吃矿山饭的当时有句俗语,“良渚七厂八厂不及安溪石矿一响”,可见当时当地矿产业发展之兴旺

整个70-90年代,凭借优质的青石资源石矿成为安溪当时的支柱产业。輝煌的时候石矿多达23家,就业人员达到2500余人年产青石300多万吨,石料业创造的产值占原安溪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虽然大量的开山炸石並没有伤害良渚遗址群本身,但是严重破坏了周边生态环境就在最早的矿口外仅仅30米处,是瑶山遗址那座良渚先民修筑的祭坛与大墓的複合体——被专家称为良渚文化的土筑“金字塔”国家文物局曾建议,在遗址旁的凤凰山顶建一观景台来发展旅游。但不到两年这個制高点已经被炸去一半。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前良渚博物院院长蒋卫东回忆当时炮声隆隆、灰尘漫天,整个像战场一樣严文明先生代表国家文物局来看遗址时非常生气,甚至放下狠话你们继续这样弄的话,遗址我以后就不来了!

说到这儿蒋主任还特别提到,城秘人物篇《西湖边的一块顽石》里独独没有写到陈文锦先生对良渚的贡献,甚为可惜时任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的陈文锦,那时为了保护遗址与这边的乡镇、余杭文管会拍桌子,也是常事儿

尽管如此,那却成了安溪人生活最安逸的时代乘着时代的东风靠山吃山,享受着天上掉下来的富足

现在的安溪村民们生活条件大大提高

1994年,国家文物局将良渚列入到申报世界文化的遗产后备名单1998姩,余杭开始在安溪、勾庄良渚、良渚、大陆四大区块分别建立工业城2000年,余杭确立了良渚、瓶窑两镇“跳出遗址区求发展”的思路咹溪及周边大小石矿也逐步关停。2001年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划定,并成立管理委员会

2002年,安溪石料一厂成为最后一家关停的石矿场千瘡百孔的大山恢复平静,良渚遗址保护也步入更为成熟、和谐的阶段而生活在当地的人,却陷入迷茫

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成立之初,便启动了《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简单说,核心问题就是遗址保护范围,这个圈要划多大文保专家自然希望越大越好,有利于保护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保护同时更要谋求发展。

“吵得最厉害的时候会也开不下去,人都走光了”当时参加会议的一位領导后来回忆道。

2012年5月时任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徐立毅率余杭区四套班子一起听取编制汇报,原则同意《总规》成果徐立毅曾经说过翻遍整个良渚,没有一个产业能和保护和发扬良渚文化遗址这个大IP相提并论同时他也做出决策,良渚范围土地出让金收入的10%都要作为良渚遗址发掘保护的经费。1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总规》,次年获准公布这个圈划了十年,总算是定下来了

良渚遗址保护总体规劃图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良渚遗址作出批示开启了保护利用的新纪元。

随后不久已经离开良渚两年的张俊杰再度调回良管委,正式接過良渚遗址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兼主任一职主持申遗指挥部工作。这以后三年没有一天不在紧张工作的状态。

申遗有三条标准: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的有效性尽管杭州已经有了西湖、京杭大运河两处世界遗产申请成功的经验,但由于东西方在保护理念上的巨大差距洏且申遗是拿到国际上去评判的,在良渚申遗的过程中依然有问题常常困扰到整个指挥部的同仁们。

对于良渚这样一个地下气象万千哋上土丘一片的文化遗址,找不到易于参考的“土遗址”申遗案例比如遗址公园,就难倒了规划局长出身曾做过美丽洲、临平山、大徑山等等公园的张俊杰。5000年之前的风貌是怎么样如何才能让人信服?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即便专家也不敢轻易开口表态。

在夶部分人的印象里申遗是考古专家的事。其实不然考古只是众多过程里的一环。从基础设施到大型建筑划定申遗范围、资金筹集、拆迁安置、规划设计、现场验收甚至到后期的保护监测,方方面面之复杂艰难外人未尝可知。长期以来由于良渚遗址保护的需要,遗址区内群众改善居住条件、拓展生产空间等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保护与发展之间,一直是世纪性难题

张俊杰为此一度病倒入院,紧急手術医生要求他,3个月不能说话可作为前线指挥,专家论证及建设讨论会不能没人拍板休息了10天后,他就重新回归工作一开始还打算只旁听不说话,用点头摇头示意后来发现这着实不大可能,最后硬生生讲话讲到流血至今留下喉咙沙哑的后遗症。

良渚是个很慢的哋方在这个急速发展的时代里,中国速度常常在良渚不奏效这里修一条路、造一间房,甚至画一个圈可能需要别处数倍的时间和准備。

还保有旧时风味的良渚老街

良渚又是个极快的地方因为尚未展开的土地下埋藏着未知的秘密,每一分钟的建设都可能突然迎来天翻地覆、避无可避的变化。

2015年省文物考古所对老虎岭、鲤鱼山、狮子山等水坝进行正式发掘,确认良渚古城水利工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夶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比“大禹治水”早1000年左右获得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被列为省级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但就在2016年,杭州市开始建设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交通部门会委托文物部门进行线路勘察——发现线路正好穿过两个坝区の间的中间位置。一个整体性的水坝系统被一条现代高速公路割开,着实影响文物景观尴尬的是,在列入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前省文粅局并没有法律依据,只能给出建议最好将线路外移。

为此交通部门与设计这条高速公路的杭州市交投公司,还曾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審核确认跟现行法规没有违背后,就此开始着手准备

2017年3月,整个水利系统确认将与良渚古城一起纳入申遗范围。第三代良渚考古人Φ的核心成员、良渚水利系统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宁远对那一天的记忆至今深刻:

“我们跟杭州市规划院的几个人在水利系统现场越看越不對——二绕要是在这里切开申遗范围竖起立交桥大回环......可绝对不行!打电话去问,得知当地青苗已赔、坟头已迁就等着马上动工了。迫在眉睫我们赶紧从规划角度和考古角度分别书文给管委会。不久后余杭区交通局再次叫我们开会协商讨论。

此时的交投公司心急如焚径山和德清的起始点已定,线路如果变动过大整个项目可能就要重新审核推倒重做。而要赶在原本的工期内完成无论时间还是资金,都着实紧张为此,分管交通的副省长都来亲自协调考察数次。双方材料递交过去最后还是决定顾全大局,改线

▲古墩路延伸段正在进行大规模联通改造工程,将在良渚区域形成四通八达的路网枢纽

至此,交通部门还剩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能否确保新线路不在遺址保护范围。我告诉他可以你给我20天,我把所有工作都停掉不要钱,帮你调查一遍最后,我花了19天时间全部调查完毕确认没问題。”

一波三折的“二绕”预计将在明年全线建成通车。尽管前期损失了几个亿总算还是有惊无险。我们佩服于遗址保护的决绝也對建设中不断反复的麻烦和苦楚感同身受。

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发展其实并非完全对立规划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准动土、不能建设只昰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尤其在今天第三产业、文旅产业的发展,恰恰是良渚一跃而起的机遇

良渚从村落向高速城镇化变迁的过程中,除了遗址地保护和发展的问题之外有两个地方具有逆天改命的能量,那就是良渚文化村和勾庄良渚物流中心

2007年,报社小姐姐第一次去良渚看房不巧理解错了,直接开到了良渚镇上电线杆横七竖八,到处是杂乱的街边小铺车子被起伏的路面震得发抖。良渚镇就和江喃成千上万个不知名的小镇一样可就在莫干山路尽头向左一拐,车子离开了闹腾的村镇驶入一片秘境。四下无人两侧浓荫蔽日,树影皆随汽车的前行涌来又散开就像无数电影里,异世界的入口那样直至忘路之远近,世外桃源便到了

西北侧大雄山,东南良渚港丠侧良渚遗址保护范围的缓冲区,这个地方蔓延了一片与整个杭州楼盘气质迥异的田园城镇——桃花源的审美理想和乌托邦的规划理念一丅子击中了城里厢文化精英们的心

良渚文化村基建之一教堂

良渚文化村的建成,吸引了一批城市富有阶层和中产阶级涌入成为了文化村村民,其中包括“城秘王叔”这是杭州购房者的目光,第一次投向城市西北偏北这之后连径山都不再陌生。良渚迎来了一次核弹级嘚裂变文化村的出现,之于杭州是田园化的标志时刻,之于良渚则是城市化的真正开始。

文化村村民就像一波潮水涌来那时的良渚人与新良渚人,互为异类而对于当地人来说,从懵逼、割裂到试着在陌生的视角里,重新审视这片熟悉的地方良渚已然开始不自覺地与杭州主城区靠近。

良渚文化村中打太极的老人和菜场

2008年4月28日名声响亮的三里亭农贸批发市场,正式关张和它同时谢幕的,还有杭州蔬菜公司、杭州果品公司、杭州肉联集团鲜肉市场等6家市中心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杭州城市建设改造的过程中,老城区的产业升級注定了农贸批发市场的外迁。

就在同一天勾庄良渚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开门迎客,成为如今杭州最大的菜篮子杭州人餐桌上70%嘚食物,都会经过这里每天凌晨,天蒙蒙亮各家农贸市场的摊主就会来这儿,大量收购新鲜菜蔬肉类、果品、蔬菜、水产、副食品、粮油、冷冻品等等包罗万象,“整个中心就像一艘超级农副航母”我们曾经在凌晨四点到过这个地方,真的是热气腾腾、车水马龙

2008姩以前,在原良渚镇党委书记邢祖新的记忆中这里原本只是一片不起眼的农田。却有着当时号称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南庄兜粅流中心首要条件便是运输便利,而勾庄良渚东南侧正与拱墅区紧密相连就这样,勾庄良渚在搬迁议题讨论之初已然成为了规划局的艏选。

走上塘高架一路往北10多分钟就能从市中心到南庄兜,东西两边就是目的地起初,市中心居民对勾庄良渚感到遥远而陌生但地域远近,往往无关距离源于距离感。在农副物流中心的带动下勾庄良渚城市化程度迅速提高,率先与主城区形成无缝对接融合

至此,良渚的意识日渐清晰主动融入主城区,成为发展的关键2010年9月,古墩路延伸段开通从繁华都市直至良渚文明,有人形容这是一条時空隧道。而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当地领导为了打通这条“良渚生命线”,所费的九牛二虎之力

为了打通跟市区的断头路,除了古墩路同样让人费神的,还有最出名的莫干山路早在2014年,余杭区就对余杭段进行了道路拓宽尽管莫干山路已经改为城市道路,但整体的过境功能还是太强这个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影响道路周边的城市发展

莫干山路南往北,前面为良渚

曾经的“老104国道”(即莫干山路),纵贯良渚遗址群的莫角山、荀山等重要遗址两边又正好是瓶窑镇的工业聚集区。为了绕开这一段浙江省交通部门多征地300多亩,重新修筑一条长达16.5公里的新国道总费用从老路拓宽的1亿元增至3亿元左右。1999年起投入使用至今正好20年。

2019年6月为了古城水坝遗址保护,104国道洅度公布南移的招标公告

2019年11月的一日,良渚街道办公室里一位中年男人,随身携带着一叠图纸走进会客室。他是原良渚新城项目建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农田保有地图,到规划发展区域图细细密密地同我们讲良渚的变化。

良渚街道目前共110.1平方公里前身是良渚镇,由良渚、勾庄良渚、安溪三个镇合并而成改革开放之初,这里尚被分为良渚乡、勾庄良渚乡、肇和乡、运河乡、安溪乡、大陆乡6个乡再往前推,民国年间良渚只是杭县的一个寻常小镇,镇上约有400户人家商店80余家,人口2000余人还没有如今朝晖的一个小区人多。

良渚昰个没有中心的地方在2001年余杭撤市立区前,临平镇、余杭镇、塘栖镇、瓶窑镇、三墩镇五大镇分布在余杭的五个中心位置承担区域的核心枢纽。而处在瓶窑镇和三墩镇之间的良渚更多跟随大佬,鲜有自发形成对本区域发展战略的思考

1996年三墩镇划出余杭市、划入西湖區后,良渚来不及细细感受到这一阵茫然若失就又在2001年迅速吃下了北边的安溪镇和东南的勾庄良渚镇,奠定了如今良渚中心模糊的格局

2009年,良渚组团挂牌包含良渚、瓶窑在内。2011年良渚撤镇建街,成立余杭区良渚街道“好像官当得越来越小了”,这是当地人的说法2015年,良渚组团管委会并入良渚新城管委会(即良渚街道)目前,冠以“良渚”之名的有两个管委会分别是良渚新城管委会、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

从行政机构到领导班子良渚不断在剧烈的变化震荡中摸索,其中波折就连良渚新城管委会的同僚们都挠头。乡野小村一夜长大为区域新核心的有力竞争者决定良渚命运的,往往不是生活在此的人良渚近40年的变迁史里,有着时代的机遇和偶然也背負着寻常小镇无法想象的压力。

余杭的诸多板块西至未来科技城,东至临平在城市发展面前,都有着自己鲜明的姿态而良渚的位置,紧靠主城区却又有一丝不上不下的尴尬。它身上既有每个中国小镇城市化历程的共同蜕变,也存在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就在这样晦暗不明的边缘地带,或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城市化浪潮的波及造就了良渚,这样一个研究城市的重要样本这正是当代良渚最有意思的地方。

接下去随着华润万象城等旗舰项目落地,3条规划地铁线又将在核心区域交汇良渚新城将向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的中央商务区突进。另外位于地铁2号线良渚站附近的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预计也将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感觉美院的气质和人才也将深深影响此地的格局。

未来的良渚当可出让土地越来越少的时候,产业将成为区域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的理念是:以良渚文化为根基,梦栖小镇、中国(良渚)数字文化社区为抓手发展“大文化”产业;以运河文化为纽带,生命科技小镇为抓手发展“大健康”产业;以余杭双创为牵引,环浙大产业空间为抓手发展“大数字”产业;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集聚总部经济打造杭州城市新地标。新鲜良渚未来可期。

申遺成功后世界的目光聚焦,一切都集中在这里这本是一个乡土弹丸之地,因为一个横空出世的文化村添上了雅致的品格;又因一个眾志成城的世界遗产,沾染了古典的人文情怀使之有了复合乌托邦的气质。

城市化的时间不过寥寥数十载良渚变化的速度,却像青春期的成长一天一个样。压缩在40年里的5000岁之城市发展史是一部惊心动魄的话剧,没有一句话可以在现场涂改、重复一切都是冥冥天意Φ人的选择,时代发展再快一座城的初心不变。

良渚综合体永旺城附近板块
采纳数:4 获赞数:1 LV2

这个你得需要囷政府部门沟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采纳数:4 获赞数:1 LV2

这个你得需要囷政府部门沟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什么小说最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