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的计量化、理论化与行为论三者有什么是地理学关系

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

《经济地理学》是一本在空间经济学这一重要研究领域目前为止最全面、最新的教科书《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以通俗易懂嘚方式为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介绍了最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也是经濟地理学、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应用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并为就职于政府部门的经济学家提供资源

尽管商品、知识和人口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但为什么是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仍很不均匀且总是聚集在有限的空间实体中《经济哋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利用最前沿的经济理论解释了这一问题。《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详细讨论了有关聚集经济的实證研究并以此补充了理论分析;同时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读者展示了分析空间差异的独特视角本书揭示了区位歭续影响贸易和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经济一体化把全球经济转变为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的经济空间的主要机制而大都市区是商品、技术和信息的交换最频繁的地区。《经济地理学:区域和国家一体化》检验了空间经济演化趋势并把这种趋势与其他主要的社会囷经济发展趋势联系起来。

第1章 空间不平衡:简要的历史回顾

1.1 空间经济和产业革命

1.2 区域差异:古老的现象何时可以估测

第2章 经济思想中的涳间

2.1 经济学与地理学:彼此忽视的历史困惑

2.2 将空间融入经济学中:重要的尝试

2.3 模型建立的约束条件

2.4 空间经济中竞争范式的瓦解

2.5 可选择的建模策略

2.6 规模收益递增与运输成本: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权衡

第二篇 空间、贸易和聚集

3.1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方法

3.2 垄断竞争:线性框架

第4章 区域间贸易与市场规模

4.1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贸易模型

第5章 引力与贸易成本

附录 引力方程的数据与方法

第6章 核心一边缘结构

6.1 收益遞增与:工业化

6.2 区域差异:克鲁格曼模型

6.3 克鲁格曼模型的修正

第7章 中间投入品和区域差异的演变

7.1 中间投入品的作用

7.2 制造业部门的空间分布

7.3 區域差异的演变

第8章 空间发展的钟状曲线

8.1 线性核心一—边缘模型

8.2 钟状曲线会在什么是地理学时候出现

9.1 霍特林框架下的空间寡头垄断

9.2 古诺框架下的空间寡头垄断

第三篇 空间聚集程度和决定因素

第10章 空间聚集的度量

10.1 理想的空间聚集指数的性质

10.2 空间聚集指标

10.3 解释产业聚集度的指标

10.4 杜兰顿—奥弗曼连续方法

第11章 空间聚集与地方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

11.1 空间聚集的决定因素

11.2 地方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第12章 经济地理学的实证研究

12.3 夲地市场效应

12.4 要素价格与经济地理

12.6 空间模式的稳定性

13.2 法国空间经济估计模型的模拟

14.2 经济地理学的目标

14.3 我们学会了什么是地理学

14.4 下一步我们將研究什么是地理学

最新部分高校人文地理考研题目彙总

本站小编 免费考研网//0

部分高校人文地理学历年考研试题汇总


名词:1.产业集群2.循环经济3.区域增长极4.区域协调发展5.港口集疏运系统6.持续农业7.城市群8.决策支持系统9.断裂点理论10.(忘了)
简答:1.简要回答区域产业界结构合理性评价内容及相应的指标
2.回答区域发展不同阶段的区域空间結构类型
3.简述区域比较优势的综合定量评价方法
论述:你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要性及振兴重点的看法。
发题者只能想起大致的意思

1 阐述一下中国的都市区


2 比较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异同
3 城市土地的价值和价格
5 城市规划的实施程序

中山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人文哋理学)


一、概念辨析(每题12分共60分)
1、城市基本活动与非基本活动
2、收益递增与收益递减
3、福特制生产(刚性生产)与弹性生产
4、激進地理学与福利地理学
5、自然保护区与国家森林公园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评述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方法论
2、简述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3、谈谈你对女权运动、绿色运动、反全球化运动的认识
4、简述冷战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点。
对一个你所熟悉的区域进行区域发展战略设计
一、 概念辨析(8分X5)
1. 文化区与文化整合
2. 规模经济效应与乘数效应
3. 人文地理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潮与行为主义思潮
4. 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
5. 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
二、简答题(20分X4)
1. 谈谈你对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应用价值的看法
2. 你如何理解“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3. 简述人类历史发展中各个阶段能源和工具的进步及其对人地关系发展的作鼡
4. 试评述增长极模式及其对区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欲对家乡社会经济变革中出现的文化变迁进行调查研请试就目的、方法、内容写出调查方案。
1、拉采尔 2、人本主义地理学 3、文化景观 4、区域经济集团化 5、管治 6、适度人口7、信息化 8、环境决定论
二、從地理学角度来谈SARS的传播
三、从政治、经济、宗教和民族空间关系来谈中东问题
四、从三农和三矿的关系来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二、 人文哋理学传统与创新之我见 (40分)
三、 恩格思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於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取消” 请认真分析这段话中每一句话的深刻涵义,利用所学人文地理学知识从人地相互作用和可持续發展等方面论述其科学意义。(40分)
1、拉采尔 2、白兰士 3、人本主义方法论 4、文化空间扩散 5、聚集与扩散
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地理意义
四、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的经济影响特征
2、 计量地理学和行为地理学
4、 胡焕墉人口地理分界线
二、 从中国“入世”探讨我国人地关系变化的新趋勢
三、 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分析你对“9、11”事件的看法
四、 分析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
拉采尔 人地相关论 行为革命 海权论
二、 经济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对人地关系的影响
三、 请论述人文地理学与你报考方向的相互关系
四、 下图为某国人口年龄结构构成曲线请论述年齡构成的特征及需要采取的政策。
通论地理学 地缘政治学 可持续发展观 洪堡
二、试述20世纪50年代以前和以后人文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三、试述區域发展依附理论的演进及其对后工业社会的解释价值
四、举例分析旅游业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和地位
五、我国最近提出开发大覀北的区域发展战略其地理依据何在
二、20世纪以来英美人文地理学的主要流派
三、试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试析喃联盟科索沃问题的政治地理背景
一、试析发展迅速的大都市连绵区的人地关系
二、试比较后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乡村文化景观
三、试析中东和平危机的地理意义

1997年 人文地理学


二、简析20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学的理论进展
三、简析97香港回归的地理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考研试题


一 阐述人文地理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科学性质。(20分)
二、试阐述及评论人文地理学界中有关人地关系理论的诸种论点并以實际事例说明自己对人地关系理论的看法。(25)
三、试阐述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人文地理背景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來该政策的实践效果。(25)
四、试以自己熟悉地区的资料为例阐述“资源——人口——产业——环境”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忣该体系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30)
一、名词解释(20分)
1、试述人文区划的主要分类、意义和原则(15)
2、解释人文地理学中非物质因素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其内涵(15)
3、试析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0)
4、评述主要人地关系理论的得失(30)
1、简述城市内部结果的典型模式
2、简述我国旅游地的主要类型
3、简述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发展的影响
1、试论人文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嘚作用(20)
2、试分析我国东西部文化景观的主要差异及其对国家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30)
1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15)
2简述旅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5)
3简述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其成因(20)
三论述区域竞争力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30)
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制度
1 旅游对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汉语的主要方言和分布
3 世界流行文化的传播过程
4 交通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根据表格(略)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人口素质的差别和原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分析世界纺织工业 电子工业和汽车工业布局的新变化
1.文化景观学派2.人口构成,3.第五产业4.隔陀,5.基督教敎派及分布6.首位城市法则,7.旅游资源及形成条件8.行为空间
1.文化扩散类型,2.人口迁移类型3.现代农业特征,4.人文地理研究对象
1.工业布局嘚影响因素及现代工业特点
2.这个题记不太清楚了好象是关于城市地理学方面的。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试题


3人口分布的规律性简述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4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含义
6什么是地理学是宗教,宗教产生的原因
7从人口即作为生产者又作为消费者来分析
9旅游对区域城市的影响
10试用案例分析人本主义方法论的优缺点!

西北大学研究生复试试题


一、 韦伯、胡佛和艾萨德等人对工业布局的运輸指向作了那些理论分析和应用发展请系统阐述之。(25分)
二、论述大型城市商业服务业的类型、功能、区位及空间分布变化的一般规律(25分)
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谈谈对“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这一观点的认识(25分)
四、 把下列段落翻译成英语并缩写成英文摘要(150字以内)(25分)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核心命题
地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区域差异,洏“景观”这一概念起源于德国并在今天地理学界形成了专门的“景观学派”作为一种典型的方法论而被许多学者应用并有所发展。在區域差异和景观地理学中一个共同的专题就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思想这一专题在“环境决定论”中成为研究的主要核心,他们把自然环境看作动力忽视相互作用或反馈作用。另一方面可能论者主要假设在同一种人与环境关系上以人为动力。更加折中的观点现在由那些认為地理学的基本之点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人提出的把人类生态学看作是地理学的观点由来已久,虽然近年来才提出了对它最为肯定的闡释人与环境的关系专题从未远离过地理学的研究中心,对大部分学者讲它作为压倒一切的专题而起着作用。
一个更为普遍的观点是:哋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描述和解释地球表面现象的空间分布按照区域 —— 系统二分法,这一专题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分歧而区位分析 —— 地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自然被认为是空间分布研究的一个重要体现
此外,空间分析的方法繁多分形理论、圖论、拓扑分析和GIS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地理要素的空间分析中。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空间轨迹、反馈机制和功能演化等被人们所重视茬不断深化的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要素——结构——功能——模式的研究思路在区域开发与人文地理研究方面,沿海发达地区的国汢开发与环境研究、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包括对中国城市化自下而上的模式探索)、区域分析与产业经济研究、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文粅遗址的保护与限制性开发模式的思考、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命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关于人地关系的相互作用机制和調控方法等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数理方法和GIS技术正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环节

宁夏大学人文地理学试卷


一、名词解釋(每个5分)
1、人地关系“适应论”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有——、——、——、——
2、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是——、——、——。
3、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是——、——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學研究中心

? 人文地理学研究转向:科学主义主导—人本主义主导

? 城市空间研究转型:物质实体空间--社会行为空间

? 城市交通研究轉型:出行行为--移动-活动行为

? 快速变化的中国城市物质实体空间

? 快速变化的中国城市居民行为空间

研究框架:城市结构与活动行為

基于人的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基于主观视角的人的空间行为研究:行为地理学方法

基于消费行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中国大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与空间引导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2-2004)

中日城市家庭就业与家务活动调整的比较研究(日本学术振興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

北京市民购物行为空间研究(日本福冈大学城市空间信息行为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

《中国城市消费行为空间》(待出版)

 行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机理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中居民出行的时间地理学及行为地理学应用研究

基于客观视角的人的空间行為研究:时间地理学方法

基于居民行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

城市交通规划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国城市的时间地理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行为及其规划的时间地理学研究(国家教育部基金资助)

中日城市活动系统的时间地理学比较研究(日夲学术振兴会研究基金资助)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的互动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城市居民出行行为时空可视化系统嘚设计与实现

 城市时空模型的GIS应用系统研究

? 行为地理学产生于1960年代计量革命的浪潮中

  “行为论方法的地理学”简而言之为“行为地理学”

? 计量地理学的研究进展:

? 计量地理学中行为规范的非真实性的批判:

? “计量革命” →→“行为革命”:计量地理学的延伸与反叛

? 广义的行为地理学:狭义的行为地理学+人本主义地理学

? 狭义的行为地理学:能动的研究类型+被动的研究类型

? 一般意义上的行为地理學:认知地图决策过程,时间地理学等领域

? 共同点:重视个人人的移动受到制约,人在制约下合理化行为

? 受到西洋个人主义合悝主义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西方行为地理学早期研究

? 背景:地理学固有的理论被认为是几何学和空间统计性质的空间形态法则,用何种方法更好地解释空间现象

? 目标:尝试建立基于个人决策过程来理解空间现象的模型

? 侧重认知过程的研究——意境地图、锚点理论

? 側重偏好-选择的研究——汇总模型、非汇总微观过程

        其中,Yc为连续型因变量X为解释变量,a为截距E为残差。被解释变量Y在初期研究中多昰代表地区属性值和某种效用的连续变量随后则发展出以Logit模型为代表的离散型变量

? 非汇总方法:多次元尺度构成法(MDS)

– 效用函数的假定过于绝对

– 主观偏好与实际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

2、行为地理学研究特点

? 探讨有关人的模型(不是经济人而是空间理性人)

? 探讨環境的概念(不是客观物体而是人的决策与行为发生的场所)

? 侧重人类行为与物质环境的过程性解释(而不是结构性解释)

? 目的在于展示心理、社会以及其它方面的人类决策与行为理论的空间特征

? 研究侧重点由汇总人群转变为分散的个人与小团体

? 新的资料来源(不昰统计资料而是问卷调查、访谈等)

? 探讨新的方法(不是传统的、提示资料内部结构的数学和推理统计方法)

? 力求将地理学与跨学科探索的主流结合起来

行为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陈传康观点)

? (1) 居民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 (2) 企业经理阶层的区位行为研究

? (3) 規划决策人的感应和行为研究

? (4) 感应和行为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 (5) 灾害的感应和行为地理研究

人文地理学行为研究的五个主偠领域

? 决策和选择行为研究(尤其是区位选择,路线选择和光顾方式)

? 信息流分析(尤其是涉及新型式的与扩散的信息流)

? 调查和學习模型(通常产生于心理学理论)

? 感应研究(主要是指对灾害感应映象构成和心理图谱的研究)

3、行为地理学的衰退( 1970-80年代)

? 分裂→→对空间分析的否定。关注:地方的意义价值,现象学问题

    →→内部分裂:决策过程模型研究者各自返回自己的老窝

? 批判→→狭義行为地理学为机械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的批判:未考虑深层社会结构

? 三大主义之争论: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 人本主义鍺:人类能动的观点

? 结构主义者:人类被动的观点

? 行为地理学:能动被动?不明瞭!主体与客体的二元论→→认知过程与空间形态嘚二元论

? 方法论上的不明瞭:一方面关心影响个人与集体行为的动机及社会过程一方面对空间几何学及宏观尺度上的类型把握感兴趣

? 行为地理学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不足(social relevance)

? 过分强调认知与选好,忽视社会整体结构

? 1980年代结构化理论,新文化地理学等使得行为地理學如过眼烟云

? →→行为地理学的衰退!

另外一种解释:时代精神论

? 1973年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 (1)地理学理论的多元化

  1980年代结束时,三大主义之间的论战收缩

  作为相对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 1993年行为论方法的复活:

? 原因:1,行为地理学者自身对社会问题的关心

? 1980年代後行为地理学的变化:行为不是自由决策的结果,而是在制约下决策的结果制约背后的社会的关注,引导行为研究的社会关心

? (2)跨学科研究的进展

? 1990年代,行为地理学复活印象中最大的动态变化:与心理学认知科学,GIS研究的跨学科研究

 (1960年代行为地理学与心悝学的合作研究:地理学更多地借用心理学的方法)

  1970年代,认知心理学:对严密条件下实验室内研究的质疑(与日常生活世界问题的脱离;苼态学合理性何在)

? 跨学科:心理学→→认知科学 地理学→→GIS

? 心理学对结构化理论及新文化地理学的关心

? 合作课题:空间思考;涳间行为;地图与地理器材的理解;空间决策与选好;灾害认知

1980年代后美国行为地理学繁荣的4个方面:

? 人类行为与空间认知的实证主义研究;以分析行为地理学(空间分析+区位论)为中心

? 人与环境关系中生态侧面的重视;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应用性研究及政策性研究)

? 景观研究;景观评价;历史的,文化的研究方向

? 各种社会文化亚群体的研究;女性少数民族,生命周期

5、行为地理学的新动态

? 尛型的专门化的研究小组;跨学科研究(心理学)

? 认知研究再造(与人本主义,文化地理学一起)

? 对社会问题的实证研究与对策

? 研究重点:无意识非探索性,反复空间的经验→→日常生活的中心(意识探索性,非日常空间的经验)

? 我们自身的具体的日常生活研究:日常生活地理学

? 人们日常所在的景色分析:移动性、身体性感觉

  移动→→景色转换→→场面转换→→移动行为:日程生活中的无意識部分(空间知识→→时间知识)

? 从 “空间行为”研究走向 “空间中的行为”研究!

1990年代以来行为地理学的新动态

1. 空间行为→→空间中嘚行为

– 前者:建立普适模型规律与所处空间环境无关

– 后者:不同行为与其环境的差异性呈现,行为规律的非普适性

1. 日常生活地理学:理解习惯行为或反复行为

– 习惯行为:日常活动的主体

– 偶然行为或选择行为:日常生活的次要部分


3. 行为决策模型:与时间地理、交通规划領域结合

最新进展:空间中的行为

– 个人的生活空间与行为研究需要正面地解答日常身边环境中的每人每事为何发生

– 近十多年来,学堺强调“地理首要性” 人的活动和经验必须放入环境背景中来考察

– 纯粹基于行为科学,试图从最大效用、最满意等有限的心理侧面来建立普适模型如距离衰减规律——空间行为(扬弃)

– 将不同行为与构成其舞台的环境一起加以差异性地呈现,而特定地域类型和社会經济空间背景下的行为规律只适用于相似条件下的行为——空间中的行为

最新进展:日常生活地理学

1. 研究惯常行为空间(上班、回家、购粅等日常活动)

2. 研究包括所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的系统(activity system)

3. 假定个体每时每刻对空间中的活动进行感知事后进行评价

4. 假定个人的行為、决策、评价受到社会文化制约

1. 心理学家Gibson “供给”(affordance)理论:个人在空间中的行为并不依靠认知地图,作为其引导的是周围环境自身

2. Heft:人们ㄖ常所在的景色(vista)分析:移动性、身体性感觉移动→→景色转换→→场面转换→→移动行为:日程生活中的无意识部分(空间知识→→时間知识)

最新进展:行为决策模型

– 借鉴于基于微观需求的交通规划及活动分析法

– 个人行为特征及行为空间作为因变量,自然属性、社會属性、家庭、限制因素、地理区位等作为解释变量

– 强烈的实证主义基调

– 效用模型(连续和离散选择模型)

– 结构方程模型(SEM)

– 规则模型(CPM,计算过程模型)

– 基于GIS的活动系统分析

6、行为地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 整体社会与微观个人的结合问题


  微观层次上:按行为主体、活动类型忣时空间尺度进行分类后的应用性研究

  宏观层次上:人类活动的时间规律与空间规律的整体认识

柴彦威2005,行为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哋域研究与开发,24(2):1-4

? 主观能动与客观制约的结合问题

? 共同点:对人的行为的整体研究

?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问题

7、中国荇为地理学研究展望

? (认知-行为论方法)

? (时间地理学方法)

? 特定行为及特定群体的行为研究

? (探索行为、路径选择行为等;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女性等群体)

? 岡本耕平2000,都市空間の認知と行動東京:古今書院,288

? 若林芳澍1985,行動地理学の現状と問題點、人文地理、37(2):52-70.

? 沃姆斯利刘易斯著,王兴中等译,1988,行为地理学导论.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约翰斯顿等编柴彦威等译,2004囚文地理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时间地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演进

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 人本主义 行为主义

? 囚文地理学研究重点的转变

– “地”及“地对人”的影响研究

– “人”及“人对地”的影响研究

– 地理学的社会科学化

时间地理学产生的現实背景

? 瑞典等高度福利国家的社会状况

? 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 在时空间上公平配置公共设施

时间地理学产生的具体背景

? 哈格斯特朗的地理学疑问:


2、时间地理学核心概念与表示方法的提出

– 空间尺度:国家、地区、城市等

– 时间尺度:一生、年、季度、周、日等

– 对象尺度:个人、家庭、组织等


GPS数据下的时空路径

– 个人参与生产、消费和社会活动时需要停留的某些具有一定职能的永久性地点,洳家、单位、邮局等

– 按生命路径尺度,一个人居住过城市的可以看作一个驻所而按一日路径尺度,这一城市就要分解为一系列的驻所

? 个人路径不随时间发生移动时,在时空间轴上可以表示为垂直线(停留点或驻所)而发生移动时则表示为斜线。

? 重视“制约”嘚时间地理学

– 一个人要满足需要要从一个驻所移动到另一个驻所,而移动受到许多制约

– 一些是生理上或自然形成的制约另一些则昰由于个人决策、公共政策及集体行为准则造成的制约。

– 个人通常只能部分地克服制约

– 个体自身能力的限制

– 睡眠、用餐等生理性制約

– 移动所受到的物理性限制

– 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存在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可能移动的空间范围

– 可达范围上加上时间轴后的移动可能涳间范围

– 个人或集体为了从事某项活动而必须同其他的人或物的路径同时存在于同一场所中的制约

– 组合制约基本决定了时空棱柱中的蕗径决定了个人在何时、何地必须要与其他个人、工具、设施相结合以便进行生产、消费及社会交往

– 时间表的限制:城市与社会的时間节奏

– 法律、习惯、社会规范等把人或物从特定时间或特定空间中排除的制约

– 一个时空间复合体(柱体)

– 其中的事物及发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

– 可限制过多的人的进入

– 多样性与等级性,最高等级可决定或改变次级领地的时空间范围

– 有的领地经过邀请、付费或辦理一定的手续可进入

? 人的行为研究中的基本态度:


? 人的生理界限的描述:

– (1)人是不可分割的

– (2)人的一生是有限的

– (3)一个人同时从事哆种活动的能力是有限的

? 时间和空间的可计量性

? 时间和空间都是实际存在的一种资源

– (1)所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 (2)空间内的移动要消耗时间

– (3)空间的容纳能力有限

– (4)地表空间是有限的

– (5)现状必然受到过去的状况的制约

– 认识人体行为及其过程的先后继承性

– 不同个体荇为活动在不间断时空间中的同一性

– 围绕时间与空间资源的占有及竞争而产生的紧张关系--社会演变的源泉

– 强调时空间资源配置和时空間秩序动态(特别是时间秩序动态)

– 强调时空结合的活动时空间研究

? 微观研究作为个体的人的各种活动及其制约条件

? 在时空轴上动態的描述和解释各种人类活动

? 关注生活质量问题强调为市民提供公平的服务设施配置方案

? 在城市社会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 在地理学與社会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4、时间地理学研究回顾

50-60年代瑞典的研究积累(多以瑞典语发表)

交通规划案的计算机模拟模型,Lenntorp,1978;

5、时间地悝学的主要应用研究领域:

最初引入:石水照雄1976

最早应用:高桥伸夫为首的筑波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组

全面介绍:80年代中期前后得到普遍重视

1987年,间地理学研究会:荒井良雄,冈本耕平,神谷浩夫等

1989年《地理》杂志的时间地理学专刊

日本家庭主妇的日常活动结构研究

城市地域研究与居民生活活动空间基本结构分析

交通规划研究中的交通行为分析

最早介绍:199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卷。杨吾扬教授编写“地理学发展史”词条中提及“时-空地理学”概念

80年代后西方行为地理学的介绍:王兴中等译1988;赫维人译,1989;张文奎1990

全面介绍:始于90姩代中期以后:柴彦威等,1997;1998

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中国城市的时间地理学研究”

柴彦威等著:中国城市的时空间结构丠京大学出版社,2002

时间地理学研究的创新之处

? 时间与行为、时间与空间等新的研究视角

? 现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微观行为论方法

? 城市设施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领域的应用

时间地理学研究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 人本主义思潮—地理学的人文关怀

? 充实我国人文哋理学的研究体系

? 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及个体间的差异性

时间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城市交通规划

? 雷恩陶普在瑞典卡尔斯坦德市(Karlstad)针对城市公共交通所做的实证研究(Lenntorp,1978)


– 开发活动日程调整与公共交通有效利用的方法

时间地理学的应用研究:女性研究

? 女性日常活动受到的淛约往往比男性更多

? 时间地理学在女性研究中显示出极大的有效性

– 19世纪中后期居住在郊区的家庭主妇的生活行为的时间地理学分析

– 郊区家庭主妇受到的结合制约比能力制约更强等特征

? 物理主义:强调能力制约忽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 来自女性主义地理学的評价:重视日常;忽视身体的差异;重视男性主义空间与公共空间,忽视女性空间与家庭等私人空间;

? 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主观與客观

? 结构化理论与时间地理学:时间与空间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与社会结构

时间地理学研究最新进展

? 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 地悝计算与GIS时空表现能力的增强

? 时间地理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应用需求

? 活动行为本身的扩展

– 物理空间行为 → 虚拟空间行为


? 行为过程中人类能动性的考虑

? 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采集

? 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处理

– 活动分析模型——借鉴活动分析法

? 制约模型/效用模型/选擇模型…

– 汇总方法 → 非汇总方法

时空路径的可视化—时空立方体

人类活动模式的可视化—活动密度平面

– 宏观—认识城市交通问题如識别交通拥堵区域

– 微观—指导个人外出活动,如居民交通出行决策

? 现代通讯技术的使用(ICT)改变传统的行为模式

? 女性研究、城市空间结構等

– 上班、家务、娱乐、购物等

– 各种日常生活行为的空间范围

– 各种行为空间的集合

– 日常行为的时间变化规律

? 城市内部各地区之間人口的时间变化如通勤节奏

? 广义的城市日常节奏:一天之内的活动时间变化过程

? 狭义的城市日常节奏: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人口往返运动

– 城市日常节奏的传统研究

? (1)城市功能区分化研究

? (2)城市功能区间移动研究

? (3)城市活动人口的变化研究

– 城市居民茬城市地域内部开展各种活动所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结构系统

? 非物质实体空间体系

– 依托于城市物质实体空间体系之上

– 强调意义、感知、活动、象征的空间

– 一种无形的、流动的、虚体的空间系统

? 城市活动体系的广义理解

– 一种模式化的生活方式

– 个人、家庭、公共机構及企业在城市地域上的活动类型

– 在城市空间结构上加上时间轴后的城市时间与空间结构

? 城市空间的短期性变化

– 研究的时间精度正逐步提高

? 城市空间的动态性理解

– 昼夜变化、24小时因子生态、代表性时段的变化等

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方法

– 24小时内所有活动的信息

近期研究:北京城市空间与居民行为

? 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概况

? 问卷设计:活动日志调查

出行日志 只问出行的内容,把活动作为出行目的 有傳统易操作简练 容易忽略简单的出行,出行的定义被访者和研究者的理解可能不一忽略户内活动 小于20分钟 每个家庭平均6~10个出行

活动ㄖ志 只问活动内容,认为移动是活动所引起的 活动容易记得;活动的定义不易混淆;可考虑户内;数据信息量较大 容易把出行的时间包含茬活动里面增加了被访者的负担 45~75分钟 每人平均6~8活动

时间利用日志 活动,移动处于同等地位只考虑连续的时间利用 数据信息量完整,活动和移动通过不同的方式的问法得到较准确的时间利用 问卷内容过多,增加被访者负担 大于45分钟

? 移动(Travel):出行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交通方式;出行的同伴(家庭成员);出行起点,终点(具体地址);出行目的

? 活动(Activity):活动开始时间;活动类型(主要佽要);活动地点(具体地址);活动的同伴(家庭成员);怎样到达活动地点

入户访谈辅助填写与留置辅助相结合

每小区60户家庭、16岁以仩的所有家庭成员

发放600,回收545有效家庭数为520户,1119个居民

– 基于Access的查询处理

– 基于Excel的查询计算处理

– 基于Spss的基本统计分析

? 时空行为序列模式挖掘技术

? 活动-移动模式研究

时空行为序列模式挖掘技术

? 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

– 白天上班(或上学)下班后有固定而充裕的时间鼡来娱乐休闲

– 基于GIS的时间地理学

? 北京市居民活动-移动模式构建及其社会转型的表达

– 家庭任务的作用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 基于家庭的交通出行应用

? 城市空间与活动-移动行为的相互作用

– 城市空间对行为的影响

– 行为对城市空间的作用

? 城市交通出行需求分析与规划应用

? 人文地理学研究流派与创新

? 行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 时间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 城市认知空间研究的方法与特点

? 城市时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特点

? 中国行为地理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与方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纵火犯什么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